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聞寫作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寫作;技巧
在新聞資料獲得中,新聞采訪是最直接的手段,也能夠直觀的將記者的成就和價值體現出來。新聞采訪需要表達精準,獲得有效的信息,而采訪后的寫作,則需要全面的呈現出新聞采訪內容。本文中,筆者主要根據自身的經驗,對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寫作技巧進行了總結。
1合理處理新聞要素和導語
新聞組成包含了導語、主體以及結尾。并且,導語是其核心,其能夠把新聞內容精簡,將其概括成為最客觀、真實、重要的內容。對于廣播電視新聞而言,導語需要進行信息的提供,其中包含5個W一個H。總體而言,在進行廣播電視新聞導語寫作時,必須簡潔、易懂、順暢,絕對不能出現套話、大話以及廢話。導語必須簡單易懂,不但能夠讓受眾聽懂,還應該不落俗套,這樣對受眾的吸引力才會更強。在寫作的過程中,應該從多個角度和方向出發來闡述導語,不但需要考慮到新聞,還應該考慮受眾、生活以及其他一些影響因素,這樣才能夠確保寫出的導語真正鮮活。在進行新聞采訪寫作時,可以通過全局性鋪開的辦法進行,也可以不斷的根據需要推陳出新。此外,在導語寫作時,還應該重視新鮮感,呈現出新聞中最有利的因素,這樣才能夠緊抓受眾的好奇心,讓其獲得全新的視聽感受[1]。此外,在導語寫作時還可以使用口語化的辦法,能夠方便受眾理解新聞的相關內涵和內在意義。
2恰當應用廣播電視語言
在進行新聞稿寫作過程中,必須保證語言真實可靠,將語言作為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核心。對于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寫作而言,文字、鏡頭以及話筒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鏡頭帶給受眾的是視聽效果,而文字稿帶給受眾的是聽覺效果。若是受眾對視覺效果比較滿意,而對文字稿不滿意,那么其興趣也會下降明顯。比如在進行民生新聞播報時,出現的人物不同,記者僅僅簡單的介紹這個人物以及其背景,或者僅僅重視五個W一個H。這種情況下,寫出的新聞稿往往很難成功。語言藝術博大精深,通過語言能夠再一次加工和處理視聽效果。在新聞中,若是攝像頭不能夠將事件完整的紀錄,那么便需要語言來對其進行彌補。這便要求在寫作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稿件時,記者應該進一步的挖掘語言的魅力,發揮語言文字的作用,將鏡頭拓寬。就《舌尖上的中國》而言,語言比較唯美簡潔,能夠將美食和生活結合在一起,觀眾觀看紀錄片時,聽覺方面也能夠獲得美的享受。
3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
電視新聞需要快速準確的將社會事件以及生活事件反映出來,但是有些記者寫作過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處理消息時存在模式化和程序化的情況。比如在寫會議消息時,很多記者會從地點、會議本身、要求以及與會人員來組稿和報道,而沒有深入的挖掘這個會議的意義。實際上,挖掘深層次的意義更加重要。中央電視臺《新聞周刊》這一點就做的很好,能夠深入的剖析新聞背后的故事和新聞,找到其矛盾原因[2]。這樣觀眾在看完后,會深入的了解這個事件,并進一步的關注和監督政府的相關工作。電視新聞也會受到圖像限制,很難對事物進行綜合分析和評論,僅僅通過電視新聞圖像,觀眾對新聞的印象也很難深刻,而語言文字本身的評論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較強,能夠加深新聞報道的深度。
4保證視覺邏輯的合理性
視覺邏輯指的是新聞的文字和畫面是一致的,并且文字需要受到畫面的支配。廣播電視新聞稿寫作時,有些句子不但通順還辭藻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在將畫面和文字配合在一起時,很容易發現二者并不契合。簡單來說,記者文字稿件會受到視覺邏輯方面的限制,而廣播電視采訪寫作文稿和這個存在一定的區別,廣播新聞可以變更邏輯順序,而電視新聞卻不能夠隨意的變動,比如夜間晚會不能夠配合白天的人物采訪,然后再將鏡頭切換回來。在電視新聞中,不能夠隨意的切換地點和時間,進行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記者,不但自身的寫作功底必須扎實,觀察力和想象力還必須豐富[3]。所以,記者寫作時必須和電視畫面相配合,選擇恰當的文字。在畫面需要文字解釋時,必須及時的通過播報或者字幕的形式解釋,不能夠留有大量的空白,也絕對不能夠出現文字稿和畫面邏輯不契合的情況,導致邏輯錯誤情況出現。記者在進行新聞拍攝時,需要注意邏輯,并根據需要寫好文字稿。
5結束語
作為一名廣播電視記者,想要寫好新聞便必須掌握寫作的技巧,只有能夠熟練運用新聞寫作技巧,那么寫出來的新聞稿才會更有吸引力,才能夠吸引受眾。本文主要分析了廣播電視記者新聞寫作過程中的幾點技巧,希望能夠給記者新聞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幫助其寫出更好的新聞。
作者:馬寧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張雅杰.廣播電視記者新聞寫作技巧之我見[J].新聞世界,2014(6):60-61.
方賠禮道歉時寫的信件。道歉是一種禮貌,道歉信要寫得坦率,誠懇。道歉信通常包括三部分內容:1、表示歉意,道歉的原由;2、出現差錯的原因,提出彌
補措施;3、請求原諒。語言要誠摯,解釋的理由要真實。好的道歉信不僅會取得對方的諒解,
還會增進彼此的感情。
寫作三步曲:
表示歉意說明具體原因、提出補救辦法再次致歉,希望得到理解。注意: 理由要盡量合理,違反生活常識將導致扣分;盡量提供一個合適的補救辦法,使行文更
加順暢。
范文解析:
directions: you were unable to attend mr. smiths examination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 because you got sick that morning. write a letter to express
the reasons for not being able to attend it and apologize. write the letter with no less than 100 words. do not sign your own name at end
of the letter. use wang hua instead. do not write the address.dear mr. smith,
i am indeed very sorry that i missed the examination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 you gave last friday. i feel awful about it and want you to know what
happened that day.i suddenly fell sick early that morning and my parents had to
send me to the hospital. please find enclosed a copy of the medical bill. sincerely yours,
wang hua
常用句式:
1、i am writing to apologize for … /i am writing to say sorry for 我寫這封信是因……向你致歉。
2、i would like to give you my apology for… 對于……我向你道歉。
3、please accept my sincere apology for… 關于……請接受我真誠的道歉。 (轉載于:英文道歉信句子模板)
4、i am indeed very sorry for what i said/did, but believe i had nointention to…
對于我說的話/做的事,我確實感到很抱歉。但請相信,我并非故意要……
5、please forgive me for a stupid choice of words. 請原諒我說話欠妥。
6、i feel awfully sorry about it and want you to know what happened. 為此我感到非常內疚,所以想告訴你實情。
7、please accept my apologies for my oversight. 請原諒我的疏忽。 8、please allow
me to say sorry again. 請允許我再次表示歉意。
9、i sincerely hope you can understand my situation/think in my position and accept
my apologies.
我真心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處境/設身處地地為我考慮,并接受我的道歉。
10、once again, im sorry for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you have sustained.
對于造成的不便我再次表示歉意。篇二:高中英語 道歉信模板道歉信
一.必背句子
para1:表示歉意
1. i’m very sorry for not being able to visit beijing with you next weekend.
i’m writing to apologize to you for it.
2. the reasons why i can’t go with you are as follows.para2:解釋原因,提出補救辦法
1. just now i received a call from my cousin, who went to australia for further
study last year.
2. he told me that he would be back to china at 8 am on saturday, and he hoped
i could pick him up at the airport with his family.
3. 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 for a year, so i think i am supposed to meet him.
4. i make an apology to you for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 and i hope you can
understand my situation.
5. let’s make it another time. how about may day? para3:再次致歉,希望得到理解
8年沉淀,
8年實戰,
今天,納斯信將8年以來的催收經驗和實戰經典案例做了精心的甄選和準備,為大家組織了本次培訓,旨在能切實提高企業賬款催收的專業化水平,加強對于賬款催收的認識溝通,如果您是長三角企業清欠辦、法務部、信用管理部、風控部、銷售部、市場部、售后部、公司管理層領導等相關風險控制責任人,這是一個難得的盛會。
我們恭候您的出席
【時間】:2014年7月25日
【地點】:湖南長沙
【主題】:催收文本寫作技巧
【課程內容】
? 賬款催收難的核心結癥剖析
? 實戰案例分享 :一封催收函要回60萬;一封催收信打動郭臺銘; ? 信函催收的時機及策劃
? 催收函及文書布局原則:“五戒”、“十善”
? 常用催收文本寫作格式及注意事項
? 文書細節處理及模板推介(如何給債務人、政府單位、國企央企及私企和個人發函及模板推介)
【課程收益】
? 如何投石問路、以退為進、綿里藏針、敲山震虎;
? 如何做到“客戶至上”又不卑不亢;
? 如何讓政府單位特事特辦、請社會團體傳話造勢等技巧;
? 課程還專門介紹詢證函、會議紀要、內部請示或分析報告、催收函及協議等常用催收文本的寫作技巧。
如今,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人們對科學領域的認知及探索,傳統的新聞理論不斷受到沖擊,把新聞寫作行業推向了現代化科學之路。全新的寫作風格正在不斷滲入到新聞行業當中來,具體可以歸類為以下幾點:
1.1從客觀到主體的邁進。先從傳統的新聞寫作理論說起,人們總是習慣于在采訪素材和記者的寫作技巧之間研究新聞寫作,卻忽視了進行這一系列活動的記者本身,而記者正是新聞寫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體。現在則不然,與寫作技巧相比,人們反而更關注的是記者本身的素質修養和能力,如今對于新聞研究已從單項的內容轉變為寫作者本人的思維和分析能力方向,不僅是對新聞行業的挑戰,也是其發展的重要成果。
1.2由靜到動的逐步轉變。新聞寫作工作者從一味地在新聞報道寫作中研究方法,到從寫作過程中尋求發展,即開始從定向寫作逐步發展為對寫作的思維過程的重視,并與哲學、社會學、思維科學、心理學等眾多科學領域來逐步發展未來的新聞寫作領域。
1.3逐步把微觀和宏觀相結合,并向宏觀的方向發展。在傳統的新聞寫作中,人們往往喜歡針對每一個具體的問題,例如某個新聞主題,或者寫作表面的素材等內容進行探討,但是現在人們關注新聞的方向已有了全新的發展,而是更注重新聞主題背后的提煉和主因,這也促成了一個與現代科學和現代社會生活相適應的新聞寫作理論體系的形成。從而帶動了新聞寫作走向現代化,科學化的宏觀高度。確立了新聞寫作工作者追求的發展方向。
二、新聞寫作行業的發展
新聞寫作中的理論與實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新聞理論是新聞寫作實踐的基礎,新聞實踐又帶動著新聞理論的發展。從客觀的現實角度出發,新聞寫作者必須要面對的就是更加凸顯的寫作研究方向的新課題,這樣既可以推動著新聞工作者及時創新,也可以促進新聞寫作的改革發展,增強新聞的可看性和價值性。在這種形勢下,更加突出了新聞寫作學需要面臨的新挑戰和新目標,推動了新聞寫作新趨勢。
2.1、微觀角度看新聞寫作發展
跟著新聞寫作在近幾年的不斷發展,走過了由快變新、強變深的歷程,并且更加促進了新聞報道的可看性、時效性、價值性,并且跟隨社會的發展腳步,同時新聞寫作也要堅持以下幾點原則:
1.真。新聞報道實事求是,首先要保證所報道事實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以及全面性,同時還要注意選擇適合的新聞素材,保證新聞寫作的內容觀點不偏離主題,達到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的判斷和敘述。
2.短。新聞寫作講究的是短而精湛,一般情況下,好的新聞作品均以短作為寫作的方向,而非長篇大論,這樣既容易影響人們在觀看新聞報道時找不到主題,也容易對理解產生偏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聞都要短,長短要視新聞事實的內容來決定,哪些作品需要短寫,哪些作品需要長寫,不能盲目求短,而是應使內容與篇幅達到一致統一的效果。
3.新。新聞,顧名思義,就是要新。新講究的是新聞要具有時效性,包括時間的及時、內容的有效和新鮮感及報道的適宜度。首先,新聞要具有時間和及時的觀念,即報道當天或者前一天所發生的事實。其次,新聞內容的有效性和新鮮度,包括的是新聞寫作內容的主題新穎以及寫作技巧的程度。再次,新聞報道要看準時機,即報道時間是否適宜,在達到新聞具備的五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原因)的標準的同時,注意新聞寫作的事實內容是否充分,以及向外界報道的時機是否成熟。“活”,我們所說到的“活”是指把文章寫“活”,從而使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更加適合讀者的需求。“活”作為新聞寫作的非常重要的標準之一,我們的實踐工作者如何將文章寫“活”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活”要求我們把文章寫出其自身應該具備的特點,陳詞濫調的東西是很難在我們的筆下“活”起來的。“深”,是文章的必然走向,更是對我們文字工作者更加進一步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新聞工作者打破常規報道,在新聞工作中逐漸展開新的報道領域,這個時期的一些報道常被視為“敏感”部位,這些都很好的被視為文章創新的關鍵。求深,這是我們時代的要求,是我們當今新聞寫作的走向。
2.2現今新聞寫作的宏觀標準
新聞寫作的宏觀標準是形式、內容、風格的和諧統一。事實、價值、效果的和諧統一,新聞價值、宣傳價值、審美價值的和諧統一。形式、內容、風格的和諧統一,這是新聞寫作的形式美。文章要求形式隨內容,風格隨形式,表里如一,什么樣的內容就以什么樣形式表現,要五花八門。采取什么樣的表現形式,就運用其風格,風格隨形式走。
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人們更關注“有趣”的新聞。一張鳳姐的圖片可以在網上瘋狂轉載,一個“我爸是李剛”的段子可以肆意傳播,這不僅緣于網絡的神奇力量,事件的重要、新奇也是其廣泛傳播的原因。
我們是應該強調新聞有趣、有吸引力、刺激人的感情,還是應該堅持只報道最重要的新聞?新聞工作者應該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還是滿足他們的本能欲求?信息對故事,需要對欲求――這種提出問題的角度本身就很荒謬。現實中的新聞實踐不是這樣的。這本書提供的很多證據說明,大多數人兩樣都要:既閱讀體育版也看商業版,既看《紐約客》也看卡通漫畫,既看書評也做填字游戲。
講故事和提供信息,這兩者并不矛盾。有效的新聞寫作必須既做到清晰明了地提供公民必需的新聞,同時要文字優美,這也是對記者敘事技巧的基本要求。
新聞的六大基本要素是:何人、何事、何情(How)、何時、何地、為何。如果我們把何人看成角色,何事看成情節,何地看成環境,何情、何時和為何看成敘事的話,我們就可以把信息和故事融為一體。記者拿到一個任務時,首先應該考慮以下幾個問題:1.這則新聞講的究竟是什么?2.這則新聞的受眾是哪些人?他們對這個主題會做出怎樣的判斷?3.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信息?4.敘述這則新聞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有經驗的新聞工作者知道,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堅持“把重要的問題變得有趣”,才能給受眾提供既重要又好看的新聞。即使故事很好,也需要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才能發揮這則故事應有的效應。如何講好新聞這個故事,對每位記者都是考驗。
關鍵詞:新形勢; 電視新聞; 創作能力; 培養; 實踐
作為一名電視新聞記者,其創造新聞的能力直接關系著新聞報道的質量,關系著新聞事實的傳播方式和速度。電視新聞實際創造過程中,新聞記者往往陷入無從下手的尷尬境地,原因在于沒有拍攝到與新聞主題相吻合的新聞畫面,導致不能真實反映新聞事實。為此,應從寫作、攝像、培訓三個方面著手開展新聞記者創作能力的培養策略,使記者熟練掌握電視新聞創作的基本素養,逐漸提高記者的新聞創作能力。
1 電視新聞寫作能力的培養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人們需求日趨多樣化、個性化。隨著傳媒業不斷進步與發展,媒介格局、傳播介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新聞報道的多樣化需求日漸增多,對新聞報道的質量要求日漸提高。面對如此的新情況、新形勢,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培養新聞記者的創作能力。新聞記者要想具有一定水平的創作能力,必須扎實地掌握最基礎的寫作基本功。
1.1 電視新聞寫作能力的培養原則
電視新聞寫作與一般寫作不同,除了具有一般寫作的基本原則,還有自身獨特的寫作原則。為此,了解和掌握寫作能力的基本原則是培養電視新聞寫作能力的前提。第一,交代清楚新聞的“五要素”,即時間、地點、任務、事件、原因;第二,尊重視覺規律,簡單地說就是按照電視新聞編輯的整體構思、畫面順序進行寫作;第三,既要反映新聞畫面內容,又不能重復畫面內容;第四,分清主次,清楚交代新聞主體;第五,通俗易懂,避免產生歧義。電視新聞是一門“聽”、“看”的藝術,觀眾通過“聽、看”了解新聞事實,并不是通過“讀”。因此,電視新聞寫作上力求通俗易懂,嚴禁出現歧義,以免誤導觀眾;第六,用詞生動、樸實,嚴禁華而不實。電視新聞的實質是向觀眾傳達客觀的新聞事實,不必用華麗字匯進行修飾,只需生動、樸實即可,否則容易混亂觀眾思維;第七,掌握節奏,是畫面和聲音有機結合在一切。電視新聞文字稿的節奏應與畫面節奏相符,使聲音和畫面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傳播的效果。
1.2 培養與提高寫作能力的基本策略
1.2.1 “扒新聞”,了解與掌握電視新聞寫作的要點和技巧
所謂的“扒新聞”,就是在觀看電視新聞的同時把電視新聞的解說詞寫下來,認真、仔細分析電視新聞文字稿的寫作特點、寫作要點和寫作技巧,對電視新聞寫作進行深度剖析。俗話說的好,“眼過潛力,不如手過一遍。”“扒新聞”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循環反復的操作,揣測電視新聞寫作的特點、要點、技巧和規律,潛移默化過程中逐漸具有新聞寫作的素養。另外,不同題材、不同體裁電視新聞的寫作規律不盡相同,因此,“扒新聞”不能專注于一種題材或體裁的電視新聞,應對各種題材或體裁的電視新聞節目進行訓練。只有這樣,電視新聞記者才能循序漸進地理解與掌握不同體裁或題材電視新聞的寫作規律,增強自身的寫作水平。
1.2 新聞改寫,逐漸提高電視新聞寫作水平
“扒新聞”只是對現成的電視新聞寫作知識的一種剖析,通過它還不足以使使記者具備一定水平的電視新聞寫作能力。因而,需要通過改寫新聞,培養與發展記者的寫作能力,使其熟練應用不同體裁或題材電視新聞的寫作規律和寫作技巧。電視新聞與報紙新聞有所不同,報紙新聞是用來“讀”的,電視新聞是用來“說”的。即使電視新聞的字幕可以用來讀,也是轉瞬即逝的,在觀眾腦海中印象是淺顯的。因此,電視新聞解說詞力求簡短、通俗易懂,不要使用倒裝句,應盡量達到觀眾不費心神,便可領悟新聞內容。為了讓記者深刻領悟到電視新聞與報紙新聞寫作的不同,使其熟練應用各種新聞題材或體裁的寫作知識,需要利用新聞改寫來實現。
2 電視新聞攝像能力的培養
電視新聞是一門視聽結合的藝術,除了培養記者的寫作能力外,還要培養記者的攝像能力。只有具備一定攝像能力的記者才可以在新聞現場抓拍與新聞主題相符合的畫面,真實、客觀地將新聞事件、新聞人物等內容活靈活現地展現給觀眾,使觀眾聽到、看到、感受到,真正發揮電視新聞的魅力。
2.1 培養抓拍意識,確保新聞的第一時間和第一現場
與藝術攝影相比,電視新聞攝像更加注重第一時間和第一現場。速度是保證電視新聞時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如今這個通訊手段、媒介介質如此發達的時代,新聞的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電視新聞時效性要求,攝影速度必須要快、抓拍質量要有保證,這著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具有一定的抓拍意識,并掌握一定水平的攝影技巧,才能在新聞現場第一時間抓拍有新聞價值的畫面。
2.2 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逐漸提升新聞敏感度
培養與形成良好的新聞敏感度,電視新聞記者在新聞現場才能第一時間內抓拍、搶拍有價值的新聞畫面,才能在電視新聞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記者的創作能力。古人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因而,培養電視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度關鍵在于日常積累和勤于思考。觀察并不是看,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持久性活動。因而,電視新聞記者觀察能力的培養不僅在于電視新聞創作過程中,還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和積累。在新聞現場,電視記者要對拍攝對象、拍攝角度具有一定判斷能力,才能以合理的畫面構圖、色彩分布表現新聞主題,捕捉到關鍵的細節畫面。觀察能力的逐漸提高有利于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度,進而提高其對新聞對象、新聞線索及新聞價值的感知能力。新聞記者對新聞的敏感度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的培養與訓練,更需要縝密地分析與判斷,才能預見可能發生的新聞。
3 開展專項訓練,全面培養與發展新聞記者的創作能力
電視新聞創作是一項實踐活動,其創作能力的培養也需要在實踐與訓練活動中完成。電視新聞創作能力的培養僅靠單獨的寫作訓練和攝像訓練將難以滿足電視新聞節目的需求。為此,必須進行綜合訓練,是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并在訓練過程中達到融會貫通。比如,建立一個完善的、健全的實踐或訓練基地,定期組織實習記者開展電視新聞創作能 力的訓練活動。在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家充分交流學習心得,互幫互助,逐漸提升彼此的電視新聞創作能力。然后,在具體工作中檢驗實踐成果、檢驗自身的新聞創作能力,發現不足并加以改進。
4 結論
電視新聞創作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它的培養和養成并不是一觸而就的,需要在長期實踐活動和訓練活動中養成。培養寫作能力和攝像能力是培養電視新聞創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礎,為此,因采取各種有效策略,按照相關原則和要求培養循序漸進地培養電視新聞記者的創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于泳. 電視新聞記者編輯六項注意. 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4(3).
[2] 穆廣田. 如何依據受眾心理選擇新聞角度. 新聞三昧,2008(6).
[3] 鐘愛華. 淺談細節在電視新聞中的運用. 科技信息,2009(12).
[關鍵詞] 語文教學課程改革
一、高中語文新課程與目前高中作文教學之現狀
1.高中語文新課程
據高中語文的課程目標,高中語文課程由選修和必修兩大模塊構成。新教材是按模塊編排的,其中作文訓練都附在各單元之后,是結合單元教學內容來安排作文教學的,這種安排主要側重于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表達能力的培養,按照高考的要求,它還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同時五本必修課用一年另半個學期講完,另外一年另半個學期進行選修課的學習,這三年當中如何安排作文教學與訓練,這是每一個語文老師要考慮的問題。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課程設計思路,高中作文訓練也應該從三個維度進行設計,使高中作文訓練做到內容設置科學合理、訓練過程全面有序、訓練效果省時高效。
2.目前高中作文教學之現狀
很久以來高中作文教學存在著一種無序狀態,臨到寫作文的時間了,教師隨手從手邊的資料中拿起一個就讓學生寫,或想起寫什么就讓學生寫什么,缺乏系統性。至于作文寫作方法,教師更是東一塊西一塊地講解,三年后學生要參加高考了,有的作文技巧教師還未給學生講解,作文教學的系統性很差。
作文教學的這種現狀,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而且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寫作興趣,造成了作文教學效率的低下。因此,當前作文教學內容也必須科學統籌安排,作文教學的效率還亟待提高。
現在各個學校的老師都已經意識到了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好多學校的老師都在積極探討作文教學的序列化問題。
二、新課程下作文教學與訓練的系統安排
首先,明確新課程下作文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新課程下作文教學需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①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②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③學習作文寫作的方法技巧;④規范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學計劃;⑤處理好平時的作文教學與高考的銜接問題。
其次,制定系統的高中作文整體教學與訓練計劃
為了改變高中作文教學與訓練的無序狀況,我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結合高中語文新課標,查閱了大量資料,特制定了一套高中作文教學與訓練計劃,以供全體語文老師探討。
高一第一學期
(一)在每節課的課前五分鐘安排學生講成語故事。
(二)辦班級小報。讓每個學生主辦一份作文手抄報,共出兩期,一期為精彩描寫片斷專刊,另一期主要發表自己滿意的的作品。在規定的時間由學生自己展出。每期小報評選評講過后都要裝訂結集,學生可經常翻看。
(三)寫作訓練:
1.文體方面:訓練記敘文寫作
訓練記敘文的寫作技巧。一方面結合語文必修教材一、二冊“表達交流”部分,安排作文教學,另一方面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寫作技巧即抒情懸念式、雙線結構法、凸現細節式、細小場景切入法、舊瓶裝新酒、純樸感人式、第一人稱擬人抒情法、虛實互化法等。
2.在表達方式和能力方面,結合必修課本第一冊學習“描寫”即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等手法。
(四)課外積累系列:觀察生活、寫記敘文片段或日記,閱讀散文名篇、小說名篇。
高一第二學期
(一)語文每日常規中安排學生進行口頭作文訓練,包括審題、立意、布局、描寫、思維、修辭與語言表達訓練等。
(二)名家散文品鑒與交流(手抄報)
(三)寫作訓練系列
文體方面:短篇小說、議論文
(1)短篇小說題材的選擇和主題的開掘(新、小、深)以及短篇小說情節的安排與設置
(2)議論文初步寫作。結合課本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學習論證、學習議論中的記敘、學習橫向展開議論、學習縱向展開議論、學習反駁、善于思辨、學習辯證分析法等。
高二第一學期
(一)語文每日常規中安排學生進行議論文的審題、立意、寫提綱、寫標準段、論證方法訓練等。
(二)學生辦手抄報(講名人名言名人小故事)
(三)新聞寫作與播報。
(四)寫作訓練系列:
文體方面:議論文的寫作、新聞的寫作
(五)課外積累系列:讀議論文名篇,摘錄名言名句名人故事。
高二第二學期
(一)語文每日常規中安排學生講故事包括微型小說,或名人故事等。
(二)思維訓練系列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創新思維訓練
(三)寫作訓練系列:
文體方面:記敘性散文、議論性散文的寫作
1.記敘性散文(①記人散文②記事散文③記物散文)
2.議論性散文
3.寫景抒情散文
(四)課外積累系列:讀議論文名篇,摘錄名言名句名人故事,背誦詩詞名篇。
高三第一學期
(一)語文每日常規中安排學生進行命題作文、看圖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的審題、立意、擬題訓練。
(二)手抄報(時事、新聞、當代熱門話題)
(三)寫作訓練系列:
1.文體方面:自由選擇
2.訓練類型方面
(1)話題作文(話題作文總論、怎樣寫好話題作文、話題作文的類型、比喻型話題、多概念關系型話題)
(2)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寫作總論、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寓意型材料作文、詩意型材料作文、圖文型材料作文、事實感悟型材料作文)
(四)課外積累系列:時事新聞材料、當代名人事跡。
高三第二學期
(一)語文每日常規中安排學生進行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擬題訓練。
(二)作文材料積累本(記錄訓練過的材料立意、命題及選材)
(三)寫作訓練系列:
文體方面:自由選擇
訓練類型方面(進行高考步驟作文訓練)
1.準確審題,巧妙立意;2.擬題;3.文體;4、開頭;5.結尾;6.結構;7.感情;8.選材;9.內容;10.創新;11.文采
(四)、綜合寫作訓練
三、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方面應確立的觀念
1.明確作文教學指導思想
針對學生寫作實際,努力探索學生作文的規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努力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
作文是語文的“半邊天”,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語文分數的優劣。我們要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逐步調動學生的興趣。
3.力求有序,注重技法
寫作要求:
要五“讀”俱全,要給稿件消缺。 寫作技巧:
1. 精心制作標題
(標出動感、標出情感、標出事實)
2. 要有5個W:(倒金字塔)
(何人、何時、何地、何事、何因)
3.要以最近發生的具體的事開頭/吸引人的事開頭
4. 要用事實說話,善于講故事
5.要有細節描寫
6.要有人的活動,讓人物說話
(寫人離不開事,寫事為了寫人。)
7.文中出現的主要人物要有名有姓
8.多用短段落
9.把專業術語的英文字母轉換成漢字
10.要署名和聯系方式
標題制作淺談:
“凡新聞標題必須有內容。”
“題好文一半”——編輯初選稿件,首先是從標題上判斷新聞價值,標題起得好,就容易被編輯選中。
標題可分為:實題
虛題(多用于通訊的主題)
標題的形式:肩題
主題
副題
標題制作的目標:標出事實
標出動感
標出情感
少用:萬能詞語
如報道成績:成果顯著、成效明顯、成績斐然、
語文教學重在語言的積累、感悟與運用。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寫作文的難題之一就是缺乏材料或者材料老化,不研究學生寫作中材料的積累,不引導學生觀察、認識生活,僅在寫作技巧上作指導,很難切實解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那么,教師如何來引導學生積累材料呢?
一、感悟生活,儲存寫作素材
豐富多彩的生活永遠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帶著學生們走進大自然,讓他們更多地感受、體驗生活,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才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積累寫作的素材。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可從如下兩方面進行培養和引導。
1.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體會生活,在生活中汲取語言的養料。結合新課程語文活動,我組織學生開展課前3分鐘的“看—悟—寫—述—評”活動,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感悟真情。請學生在每天上學放學的路上,在假日逛街、游玩的途中,留心一下店名、標語及名勝古跡處的對聯、詩詞,并自主發表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可讓學生留心一下自己所參加的活動,如在元宵節參加燈謎競猜中品味漢語的奇趣,在“三八”節中給媽媽、女老師寫封信,在母親節用經典詞句表達自己對母愛的真切感受,圣誕節、元旦時自制卡片送出祝福等。
2.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要學生留心觀察對象與同類事物的顯著不同之處,觀察要完整而有序。還可引導學生把事物聯系起來觀察,并以隨筆、日記等形式積累素材,練習寫作。葉圣陶先生指出:“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里,整個生活時時在那里向上發展,寫作材料自會無窮盡地流注出來。”生活就是作文,觀察身邊的萬事萬物,并及時記錄觀察所得,隨時積累,不斷挖掘新意,寫作時才能厚積薄發。
二、博覽群書,廣積寫作素材
我們強調廣泛閱讀,其目的不僅在于學習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開拓寫作思路,提高認識水平和表達的能力。
1.開挖教材,活用教材資源。內容豐富的新教材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也蘊藏豐富的寫作素材。只要教師堅持以讀促寫的方法,就能使學生得到適用的素材,學生的習作就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閱讀都德《最后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分析韓麥爾的心理活動,學習作者用神態、語言、動作含蓄反映內心變化的技巧。課后拓展,讓學生寫寫自己的生活,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
2.課外閱讀,充實寫作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古典詩詞、現當代優美詩文、中外名著和報紙雜志上的時文。然后指導學生分類,建立充實的“寫作素材庫”。當然,積累不僅僅是字詞篇章的語言積累,更是生活的積累、思想的積累、文化的積累。
教師要對閱讀進行相應的指導,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選好書、選有用的書,確定閱讀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接觸多元文化的寬松環境,讓他們在潛心閱讀的過程中去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在與作品溝通和撞擊的過程中,燃起寫作的熱情。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閱讀,學會邊讀邊想,養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讀書習慣。通過誦讀美文詩詞,仔細品味書中的精彩片段,摘錄好詞好句、名人名言以充實自己的素材。訂閱報刊,讓學生做讀書摘記卡,從而增加寫作之泉的儲備量,到寫作時方可取之不竭。
賞析文章并記下心得體會,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和寫作能力。最初,我要求學生每周在課外閱讀三篇優秀習作,并做好摘記,然后我把一些語言優美、材料新穎的摘記拿出來,請學生上講臺讀給全班同學聽,并請他講講摘錄這些句子的原因,最后進行點評。過了一個階段,我要求學生記下對習作的整體感受和心得體會,分析習作的寫作特色。如今,學生們的賞析文章都能寫300字左右。
三、認識世界,拓寬寫作素材
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在寫作中引入現實題材的內容,能夠引起學生對我們這個社會的關注,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感悟世界、認識自我。
所謂“現實題材”,是指當下社會正在發生的或已經發生的事件。那么,什么樣的現實題材是學生應該汲取的呢?首先,內容應該是陽光的、積極的。其次,應該是能夠讓學生有共鳴的,最后,應該能給人以警醒和啟迪。
教師精心收集的一些適合學生運用于作文的“現實題材”,必須是能夠讓學生產生共鳴、適合學生提煉挖掘的內容。學生閱讀這些內容,能夠迅速而準確地提煉主題,抒發內心的真實感受,從而形成自己的作品。同時,教師可以在每周布置一項作業,即新聞素材的收集,每周安排一節新聞素材交流課。學生收集的素材往往是五花八門的,教師在學生素材交流之前,必須有一個篩選的過程,要選擇一些符合學生理解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新聞內容進行展開,既要切合學生的興趣點,又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為了便于對學生所收集的素材的整理與儲存,有必要對素材進行分類。新聞素材應從主題的角度歸類,也可以根據新聞的內容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就這些新聞談談自己的感受,并形成書面語言。
四、運用想象,豐富寫作素材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別旺盛,在接觸周圍世界時,會產生許多新奇的想法、創造出許多與眾不同的形象。
在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極為重要。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設能夠激發想象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創造能力。例如編寫童話《文具盒里的爭吵》,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請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為其中的一些文具確立關系,編故事、寫對話。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想象更加充實生動,直到編成一個完整的童話。在這種情境下,學生得到了自主學習、充分表現的機會,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想象思維得到了啟發和鍛煉,寫作素材也豐富了,作文也比較充實生動。
學生的寫作離不開想象。對學生的寫作訓練,我們可以設計出各種有助于啟發思維活動的方式,為學生創造發揮想象力的機會。教師是學生想象力的開啟者和引導者,要在作文訓練時給學生更大的想象空間和創造余地,以引發學生的想象,豐富寫作素材,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總之,廣泛地積累素材,可以談古論今、厚積薄發;靈活地運用素材,能夠旁征博引、文由意生。積累材料是培養學生寫作基本功的前提,它與家庭、校園、社區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更與學生的主動追求、堅持積累、積極感悟、不斷運用直接相關。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感知世界,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之泉才能源源不斷。
參考資料:
1.張在貴《中考作文復習之管見》,福清三中校園網。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
3.陳瑜《淺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教育前沿》(綜合版)2007年第6期。
4.劉海蓉《聚片段訓練之沙,打造作文質量之塔》,《中學語文教學》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