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選擇有教育意義或有哲理的故事
很多人在小時候都聽過許許多多的故事,常被故事中的內容所感動,與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故事曾帶給人們無限美好的遐想,啟迪智慧,并闡釋做人的道理。一個好的教育或哲理故事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這些故事代替了空洞的直觀的說教,為抽象的說理增添形象性,內容增加生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生不僅愛聽,而且易激起他們的思想共鳴,滋潤學生心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傳統的教育過于強調灌輸和說教,強調用教師的權威去引導學生,這是一種不能觸動兒童心靈的膚淺的教育。教育家陳鶴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論認為,故事是兒童的一種重要的精神食糧。故事對兒童的情感有交流作用,使兒童的情感投射到故事之中;故事情節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能激起兒童的想象力,適合于兒童的學習心理。所以,活教育理論竭力倡導“教育故事化”的教育原則。
許多優秀教師會用職業的眼光搜集故事,發現并挖掘故事深處的教育價值,總結提煉其中蘊含的教育真諦,在教育實踐中貼切靈活地去運用,讓故事來說話。如為了鼓勵學生自律、自強,筆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美國青年,一天突然警覺到他經常失去朋友,形單影只。認真反思后,他發現是自己太爭強好勝,所以始終跟別人處不好。臨近新年的一天,他制訂完年度計劃,便坐下來列了一張清單,把自己個性上所表現出的一些缺點都列在上面,從最致命的大缺點,到不足掛齒的小毛病,全部依次序排列,并痛下決心要一一改掉。每當他徹底改掉一個毛病,就在單子上把那一條劃去,直到全部刪除完畢為止。最終,他入主白宮,成了美國第32任總統。他,就是富蘭克林?羅斯福。學生通過對故事的揣摩和理解,有了一定的思辯能力,故事所蘊涵的道理不言自喻。
故事具有無窮的魅力。當空洞乏味的說教不能激起孩子的興趣時,當機械單調的灌輸不能觸動孩子的心靈時,不妨“讓故事說話”。用故事調節氣氛,讓故事鼓舞士氣,以故事促進思考,借故事減輕壓力,放松心情,一個故事勝過千言萬語,精彩的課堂需要故事。
抓住身邊故事,讓教育無處不在
只要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在人們的身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一些生動、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學生對于身邊的人或事非常了解和熟悉,也倍感親切,自然可信度高,容易讓學生產生認同感,更具教育說服力。例如,放學后筆者看見某同學正主動關教室門窗,知道他平時關心班集體的種種事跡,馬上贊揚:“你關心愛護班集體,好樣的!”運動會上,一同學在賽跑中摔傷了,但他頑強地站起來繼續跑,因為平時聽同學說過他的一些勇敢的事跡,筆者不失時機夸獎:“你這么堅強勇敢,值得我們學習呀!”教師三言兩語的贊賞,能勾起其他同學的無數回憶,因為每個同學都很清楚發生在這些學生身上的故事,教師看似無意的引導,無疑向其他同學傳遞了一種教育的信息,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了教育。
課外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如深入社區、家庭開展調查、走訪活動,參觀了解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生活狀況,或者到貧困地方體驗生活等,也能讓學生從中深切感受生活的艱辛,體會到父母的辛苦,讓“身邊的故事”說話,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促進學生的上進心和主動性,也讓學生更加珍惜生活,刻苦學習。
【關鍵詞】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講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6-0052-02
【作者簡介】黃正平,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南京,210013)黨委辦公室、院長辦公室主任,研究員,江蘇省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一、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講的內容要求
教育故事演講是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的重要環節。教育故事是班主任以故事形式敘述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中親身經歷的印象深刻的教育案例,從而揭示內隱于這些故事背后的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念、原則、方法和技巧。教育故事演講主要考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與教育、與學生溝通和共同成長過程中的職業精神、教育理念、師德修養、班級管理、教育智慧、教育敘述與反思能力,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專業意識、能力、水平和素養。教育故事的內容一般包括班級管理、心理疏導、養成教育、特殊學生教育、師生關系、家庭教育、家校溝通等方面。教育故事的結構主要包括故事情節、反思、感悟、教育意義等要素。
優秀的班主任教育故事應該具有真實性,而不是虛構的;應該具有典型性,而不是流水賬;應該具有情節性,可以是片斷,但情節要相對完整;應該具有生動性,體現教育沖突,能打動人;應該具有啟發性,對自己、他人都有教育意義。因此,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講是班主任通過說故事的形式,講述“我與學生”“我與班級”的教育事件以及由此產生的所感所悟的過程。
二、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講的情況簡析
在班主任基本功大賽過程中,我們聽取了78位參賽選手的教育故事演講,總體上講,班主任老師們的表現很出色,都是各地層層選的班主任中的佼佼者。我們既為班主任老師的熱情和激情所感動,也為他們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教育智慧所折服。他們的演講表情自然、語言流暢,結構完整、態度認真;他們的故事情理交融,生動感人。參賽選手的教育故事演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展現了職業學校班主任老師的風采、風貌和風格。班主任老師們都是用心、用情、用智去認真準備、積極參賽,充分體現了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教育情懷。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有真摯的情感
教育故事演講的內容體現了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尤其是對一些特殊家庭的學生、問題行為的學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們“用愛心溫暖學生,用信任理解學生,用寬容體諒學生”;他們“習慣了傾聽學生的訴求,了解他們的心聲,堅守著那一份責任”,給學生以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認識到“再頑皮的學生也有他最可愛的一面,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一份希望!”
(二)有反思的心路
教育故事演講中,班主任老師能夠從教育故事的背后揭示出自己對教育行為的所思所想,能夠從教育理論層面進行反思和提升。感悟到“教育的本質是心靈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領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過程”,“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響品格,情感點燃情感。愛是一切創造教育的源泉,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三)有創新的行為
教育故事演講中,體現出班主任老師在對學生的教育中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不斷創新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做到對癥下藥,從而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體驗到“只要我們用心去愛學生,用情去對待學生,我們一定會聽到花兒盡情開放的聲音”。
教育故事演講對提高班主任的職業素質和專業素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進一步做好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和深遠影響。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感到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講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案例再現】:(再現的是上課的簡要梗概)
1、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吧,今天老師給大家講個《朋友船》的故事。
2、教師結合掛圖講故事。
3、聽完故事結合幼兒畫冊引導幼兒看故事。
4、再看掛圖,引導幼兒講故事。
5、當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會怎樣做?
6、再聽故事。
【案例點評】――共同找尋本節課中被“老師”淡化的課程資源
聽課、評課是教師進行園本培訓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借助教研室領導的理論支撐,對這節課試評如下:
1、本節課教學目標的設置是否合理有效。
教研室老師: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進行教學評議的依據。概括的說:目標定位要準,目標要具有可操作性,目標還要具有彈性,既要充分發揮幼兒的潛力,又要保證學習的基本要求,尋找確定兒童的“最近發展區”。
本節課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還需要再推敲。在目標的制定上,既要關注到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促進幼兒的長遠發展,此外不能忽視教育活動的本質要求。
2、本節課對教材使用是否科學有效。
教研室老師:我們在使用教材的時候,可以用它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源于文本而高于文本。其次,教師要能夠學會拓展教材的點,去挖掘《朋友船》中另類的教育價值。最后,在使用教材的時候,教師要能善于引導孩子學會技能、情感、方法等方面的遷移。本節課中教師還可以好好的去研讀教材,尋找教育最巧妙的切合點。
3、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是否真實有效。
教研室老師:教學過程是一個萬變的空間,我們不能用固定不變的眼光去評判它。我們要感受到教學過程是真實的,而不是讓你的設計留于形式。我們要在你的教學過程中看到一個教師對教材重難點的處理與把握。我們要在你的教學過程中采擷到孩子思維自由飛翔的高度與密度。我們也要在這里感受到課堂教學是師幼平等的舞臺。是我們教師所要遵循的教育信條!
……
聆聽了教研室老師精彩的點評,當我們再度審視本節課的教學時,我們不難發現第一次執教過程中的各項教育價值的缺失。為此我們進行了再備課再上課,努力追逐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反思實踐】――追逐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施
通過這節課來放眼身邊的課堂教學,發現幼兒課堂教學在“有效”這個字眼上有必要好好的去揣摩研究。
一、學會甄別――選擇有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
在幼兒園聽了很多的課,感覺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上有很多的偏差:如:有的老師很喜歡選那些手工制作來滲入課堂教學。活動看似很熱鬧幼兒能參與積極,但并無發展價值;還有些活動內容太簡單,對幼兒缺乏挑戰;又如: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注重追求其新穎獨特,而淡化了其教學價值的內涵;再如:單純考慮幼兒感興趣但沒有教學價值。
以上存在的問題,都需要我們用“有效性”這把尺子去衡量。我們在正確把握整體教育目標的基礎上,需要我們選擇適合幼兒的,具有教育意義和價值的教學內容。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價值分析,思考其蘊涵有哪些教學的價值。
例:本節課教學結束后,我和上課老師進行了探討,引導楊老師思考:這個故事究竟有哪些教育價值?然后結合這些我們感知到的教育價值,我們要學會甄別:哪些價值是可以在本次活動中挖掘利用的,哪些是可以在游戲和日常活動中滲透的,以此確定活動的教學側重點。
二、學會把握――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我們的目標必須是合理的,因為如果目標本身不合理,與兒童的發展是沖突的,那么這個活動再“精彩”也仍然不合理。本節課之后,我們結合幼兒實際,參照文本要求,重新修改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學會整合――選擇有效的方法手段
我問你:一節看似熱鬧非凡的課,里面充斥著教師的各種非教學服務的“大雜燴”表演,您認為這節課適用嗎?我的答案是否也!因為我覺得一節好課應該是真實的、自然的、簡單無痕的。
教學方法、教具的選擇都需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征,其最終只能是服務于教學,而不能對幼兒的學習產生干擾。
四、學會真實――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
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切忌走形式。目前在我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例:中班李老師上語言課《春天》活動結尾時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和春姑娘做游戲吧!” 活動結束后并沒有兌現,等聽課教師離開后孩子還是被滯留在了班上。
以這樣的方式結束活動并非少見,但這樣的結束毫無意義,還可能會令孩子產生老師說話不算數的印象。其實,每個活動結束并非一定要用什么花哨的語言,但是,一定要注意自然熨貼,水到渠成;簡明扼要,干凈利落。
五、學會互動――形成有效的師幼和諧
例:我們能聽到老師這樣的表白:這個問題同學們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討論討論。我們也能看到好多孩子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動不動。這樣的環節對孩子的發展有用嗎?有沒有起到真實有效的師幼互動呢?答案毋庸置疑!如何形成真正的師幼互動呢?
1.提問的藝術。教師傳達給孩子的問話需要有明確的中心。同樣一層意思,問法不一樣,幼兒的反應也不一
2.引導的有效。首先,教師心中要有教學目標,教學思路要清,對教學內容鉆研要透,這樣可以避免引導的隨意性。其次,引導必須建立在幼兒的興趣與關注點上,引導幼兒回憶、提取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將學習活動一步步深入。最后,既要尊重幼兒的表現,又不能把幼兒的表現都視為金子,要有選擇地加以引導和提升。
在教育學課程教學中引入影視教學方法能夠改變這門學科的教學現狀,因此本文筆者分析將影視方法應用于教育課程教學的作用,并談談這一方法在教育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前言
在教育學課程的實際課堂教學中,由于教育學課程的理論知識較為枯燥、當前學科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因此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提高該門學科的教學效果。本文筆者分析了在教育學課堂教學中引入影視方法的作用,并提出一些應用該方法進行教學的策略。
2.將影視方法應用于教育學課程教學的作用
2.1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聽課的興趣
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育課程教學,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不高,教師講得十分辛苦卻事倍功半,師生之間缺少必要交流,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教過,也無法讓學生真正掌握教育學知識和教學方法。
在教育學課程中采用影視方法進行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聽課的興趣,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內容上。例如可以在教育學課堂上給學生播放電影作品《小孩不笨2》,通過觀看電影可以讓教育專業學生了解到當前青少年面臨種種問題,如學校、家庭和同學關系問題等。影片開頭情節詼諧幽默,可以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影片上,隨著電影劇情推進,學生會隨著情節發散思維,思考影片中包含的教育問題,便利教師導入教育學理論[1]。
2.2培養教育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
當前各種負面價值觀如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充斥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師這一職業顯得尤為重要。要想改變不良的社會風氣必須從教育著手,因此在教育學課堂中,必須通過影視作品讓教育專業學生了解到教書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教育榮譽感和責任心,這樣學生將來才能勝任教職工作。
例如,《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視作品中,就以講述了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克萊蒙·馬修的故事,學生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克萊蒙具的品質。在電影中,克萊蒙作為代課教師,要教導一群學困 學生,他通過別出心裁的教學理念,運用音樂教學法充分挖掘學生的特長和優點。
影片中,學困生們通過唱歌,了解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并發現了自己的特長樹立了自信心和人生方向。通過觀看這部影片,可以讓教育專業學生了解到,教師是一種高尚無私的工作,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平等地關愛每一個學生,在教學時不能盲目灌輸,應該因材施教。
2.3拓展學生的見聞
在教育學課課堂上,通過影視方法能有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的實驗更開闊。例如在教育電影《美麗的大腳》,主角是一名從北京來到鄉村支教的老師,影片的劇情主要圍繞教師與學生的日常相處展開。在觀看這部電影時,學生可以了解到當前我國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文化建設和教育教學狀況,通過巨大的城鄉差距,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教職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師的光榮使命。
3.在教育學課堂運用影視法進行教學的策略
3.1選擇適當的影視作品進行教學
給學生播放有教育意義的影視作品,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許多杰出的電影電視作品中都包含著濃郁的教育色彩,劇情通常都講述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勵志故事,作品中具有正面形象意義的人物其人生經歷和言行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啟發和鼓勵,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2]。因此,在選擇影視作品時,應該選擇具有情節有趣,許是典型具有教育意義的影視作品,如《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作品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故事內容講述的是一名叫蘭徹的學生,在大學中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還鼓勵他的同學去做自己擅長和喜愛的事,不要受世俗眼光的束縛。最后劇中三位出身于困難家庭的主角都成為了成功人士。通過這部作品能夠讓學生明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并掌握學科技能,而不是考試升學。
3.2開展觀觀后感討論
在教育學教學中,每次給學生播放完一部教育影片后,教師應該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交流觀看影片的心得體會。在討論之前,教師應該聯系劇情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例如“影片具有怎樣的教育意義”、“主角的故事經歷為教學提供了怎樣的啟示”等。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學生一些點撥,幫助學生尋找問題的答案。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派出幾名代表,將大家討論的結果總結起來進行發表演講。此外,教師還可以提出一個觀點,讓學生進行分組辯論。
例如,在觀看了影片《天下無賊》后,可以圍繞“在提倡功利主義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是否應該互相信任?”這一話題展開討論。辯論結束后,教師可以拓展教育學知識,結合當今社會師生之間的“信任危機”問題,談談學習教育學的重要性。
3.3合理規劃影視教學課時
雖然在教育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影視教學方法具有種種優勢,如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吸收教育學知識,還能加強師生交流,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原理,樹立正確的教育理想等,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用放電影方式進行教學,而完全忽視教學原理講解。
應該結合教育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科學分配課堂教學時間,將影片教學和理論講解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提高教育學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掌握教學知識。比如可以用20-30%的課堂時間來播放影片,用余下的時間來進行教育學知識講解,這樣才能將影視教學的效果最大程度發揮出來,讓學生接受枯燥的理論知識。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學課程教學中,采用影視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改變教育學課程教學的現狀,教育學科的課堂氛圍,讓學科的教育方法富有多樣性與豐富性。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運用具體影視作品可以更直觀、生動地給學生講解教育學問題,降低學生理解教育理論的難度,幫助學生培養教育學邏輯思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教育職業觀和人生價值觀。
針對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以道德教育、養成為重點,做了以下的探索: 收集。
(一)增強道德意識。
德育的培養需要經歷一個外部影響不斷內化和內在觀念逐漸外顯的復雜過程。因此,有效的德育必須建立在有意義的道德學習的基礎上。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進行真善美的教育,增強學生自我完善的意識,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產生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欲望。具體做到:
(1)課前灌輸,“寓理于事”。
大眾傳媒技術高度發達和普及使青少年獲取的價值經驗,在數量、復雜性、提取速度等方面都已經大大超出了教材為基礎構筑的課程經驗。鑒于此,學校德育必須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更加關注尊重和鼓勵學習者作為主體的道德生活實踐。
為此,對于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每次選取一個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看待事物、正確評價事物。比如,針對和老師頂撞的情況,我給他們講了《咬掉母親耳朵的賊》,希望他們能正面理解老師的批評;針對學生中的早戀現象,給他們講了《夏天不摘秋天的果》,告訴他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必須完成的事情,要把握住現在最好的學習機會。在學習方面,通過《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難》:“并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等等,讓學生們明白信心、決心、執著、自制在成功中的重要性。
課前五分鐘時間雖短,但卻具有形式靈活、涉及面廣、針對性強、解決及時的特點。而且用故事形式表達,學生樂于參與,討論,有利于學生主動內化、自我領悟。許多同學把老師送給他們的名言專門抄錄到一個本子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表達了他們完善自我的愿望。
(2)課堂滲透:“寓理于學”。
思想政治課作為德育教育的主陣地,要充分重視它的作用。在教學中要努力創設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的教學情境,引入富有教育意義的政治、法律、道德、心理、自然、和社會的種種事件,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傾聽、觀察、分析和比較去充分感悟體驗。
在講授《文化創新的途徑》時,我選取了《二十四孝圖》中《扇枕溫衾》《埋兒奉母》等有代表性的幾個故事,讓學生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明確了傳統孝道中有精華和糟粕。然后引用了當代全國十佳孝賢張尚昀、馬金蓮等事例,讓學生分析當代所倡導的 “孝道”與封建社會中所倡導的“孝道”有何異同。最后,讓學生們聯系實際,以《孝順,我可以……》為題,暢所欲言,解決了新時代應如何發揚
(二)、訓練道德行為。
許多學生,有自我完善的欲望,但不能將自我完善的意識轉化為自我完善的行動,這就需要老師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將戰勝自我、完善自我的道德意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在更深的層次上抓德育。
比如,我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作業、考試抄襲嚴重。考風不正,學風難正。針對這個問題,我專門召開了一個主題班會《呼喚誠信回歸》,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討論:考試到底可不可以抄?了解了學生的想法;然后針對學生中存在的錯誤觀點,我給他們念了《老外勸我們別作弊》的文章,一起分析考試的目的和作用,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考試,珍視自己的信譽。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對考試抄襲問題進行心理分析,針對這些心理制定有效的控制抄襲的辦法,以使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忠實自己,完善自我。經過這一系列過程,抄襲的現象雖然沒有杜絕,但作弊現象明顯地少了。更主要的是,抄襲的同學不再好意思在班里炫耀了。 收集。
(三)培養道德習慣。
要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就要盡可能將一時一地曾做過的有益的認識教育與行為訓練,用“法”的形式固定下來,使其形成制度、法令,今后在某時某地也必須實行。學生照這些“法”規制度去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由于擴招,導致我校生源質量不斷下降,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學習習慣差,甚至在行為習慣、文明禮儀等方面也表現得是非不分、缺乏教養。有一次上課喊起立,下面的同學干什么的都有,足足四分鐘仍沒安靜下來,氣得老師大發雷霆。
這次起立事件后,我在所任課的班里進行了文明禮儀教育,并提出了起立的具體要求,希望男生能像紳士,女生能像淑女。經過近一個學期的訓練,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上下課喊起立時,基本不用老師要求,學生自己就會相互提醒注意事項。
為使教育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師德建設,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 。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是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重要方面,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我們的言行,對可塑性、模仿性很強的青少年學生起著直接的影響和熏陶作用。教師不但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以人格來培養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
2、全員參與,以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
個體的道德長成需要一種支撐性的情感系統:依戀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尊感等。自尊是提高道德成長的起點,關愛和彼此感受到愛是道德發生的條件。作為教師必須以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學期,我校在高一年級開展了“手拉手”活動。每一位任課老師和所教班里的四名學生結成對子,關注學生各方面情況,把交流延伸到課堂之外。“手拉手”活動有助于教師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師生相互了解和溝通,有針對性地進行點對點的教育;有助于學生理解老師的苦心,消除師生隔閡,從而使老師的教導更容易地被學生接受,增強德育效果。
3、教育必須持之以恒,不可操之過急。
珍貴的東西總是慢慢長成的。許多學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養成了許多壞習慣。這些習慣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正,所以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足夠的寬容,做一個平時看得到別人點滴進步和成功的有心人,細心的去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并給予真誠的表揚和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達到自信、自立、自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冰心老人告訴我們: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多年的教育教學,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不論什么樣的教育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愛。教育是責任與愛的分享,傳道先融情。只有讓教育與愛牽手,才能譜寫教育新的篇章!只有教師播灑愛心,才會在教育這片沃土上開出朵朵美麗的小花。一顆真心,就是一片愛的海洋,在這片愛的海洋里,我們才能開啟學生的情感之門,讓每個孩子在愛海中起航……整理
《小小愛》,是兩位媒體人作者郭小寒和盆景兒醞釀了兩年多的時間,從心里生發出的小故事和小畫,匯成的一本故事繪本。《小小愛》寄托了她們以及代表的這一80后群體對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心愿,以及對下一代孩子們幸福成長的祝福與期望。是一本與心靈深處溝通的親子書。
這是一本適合全家一起讀的睡前故事集。
《小小愛》有四十多篇單純、溫馨的故事,適合父母和孩子緊緊地依偎在床上,在熄燈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輕聲朗讀了,最后讓孩子安心入睡。同時也適合所有年齡的爸爸媽媽們,包含了許多溫馨、治愈又略帶感傷的故事。我們與孩子們一起閱讀,一起品味,一起討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孩子互相學習,一起懂得,什么是愛,怎么懂愛,如果去愛。你會在書中發現,這個世界是如此的五彩斑斕,人的情感是如此的深刻偉大。只要我們愿意,我們和孩子都夠享受這本書所帶給我們的富足的精神世界。
“水滴沒有安全感,它渴望一片雪白柔軟的云朵能收納自己。可這是一只多么迷糊的水滴呀!它鼓足勇氣朝著天空中濕氣最重的地方奮力飛去。從此,天空中多了一朵烏云。”幾句簡單的話,卻表達了人努力向上、超越自己的精神,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與郭小寒那充滿了童心的文字相得益彰的,是盆景兒那天然質樸的手工拼貼畫。
【關鍵詞】俄語諺語 熟語 言語能力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139-02
俄羅斯的民間口頭創作歷史悠久,這與人們認知周圍世界及自身在世界中地位的需求密切相關,微型口頭創作體裁包括:順口溜、熟語、諺語、兒童順口溜、民間故事及謎語等。口頭創作的典型特點:語言自然、表達手段豐富、音調悅耳,能夠極大地發展和豐富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生容易接受民間口頭創作,嘗試說話,與人交際,掌握人們關于審美、道德觀念,了解民俗、行為及交際規范,通過諺語和熟語學習怎樣才能成為容易交往的人。民間口頭創作在發展學生言語的同時,給予他新生活、新環境及克服成長過程中困難的能力。
一、諺語與熟語的體裁特點
諺語是簡潔且具有教育意義的民間口頭創作,也是民間格言,諺語是精煉的警句和箴言,大多以勸諭故事、寓言手法或生活俗語形式見諸于世,這是盡人皆知的民族智慧。熟語表達了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感悟和思想,富有教育意義和訓誡內涵。諺語中常有重要結論或有益牢記與掌握的信息,反映了人們的思維能力,直接與人們的實踐密切相連,也是民族智慧的集中,包含人們的喜怒哀樂及生活真理,是一本無人能裁決的獨特律書。諺語的形式新穎獨特,富有節奏,具有特殊的語音形式和句法結構,能夠完善學生的言語技能,使其詞匯更加準確、豐富、活潑,語法正確,能夠完整、情緒飽滿、循序漸進、內容豐富地表達諺語的意義。諺語還能培養人對詞匯意義色彩的敏感性,區分和理解多義詞的用法,促進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形象表達。
諺語短小精悍,詞匯言簡意賅,人們說諺語是:“Старая пословица не в бровь, а прямо в глаз.”(古老的諺語一針見血。),“Пословица правду всем говорит.”(諺語向人們闡述真理。)А.П.葉甫蓋尼耶娃(Евгеньева)在《俄語詞典》中指出:“諺語是簡潔而形象的格言,它涵蓋了各種生活現象,具有普遍教育意義。”在教學中,無論是出于教育目的,還是發展言語能力,諺語都被廣泛應用,學生很少運用諺語,高年級有明顯減少的趨勢。無論諺語多么短小,也是完整的文學作品,不僅以其準確的觀察令人愉悅,且表達手法靈活、耐人尋味、便于記憶。諺語又以固定的文學形式與眾不同,很少有韻腳,有時非常別致奇特,多次重復。如“Кот скребет на свой хребет.”(使人心煩意亂)諺語具有審美功能、形象性、多義性和轉義性,節奏感強,句法上是一個句子,是對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具有教育和辨證思維特點。
熟語表達人的形象情感特征,該特征又是多維的,在言語情境中總是被具體化和個性化。依據諺語的結論在民間言語中“На всякого Егорку есть поговорка.”(所有的言談舉止都能用熟語說明),熟語的文學功能多種多樣。首先,熟語塑造了人的鮮明外部形象,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面例子,如“Красна, как маков цвет.”(像栗色紅那樣美麗),“Кругла, бела, как мытая репка.”(又圓又白像洗凈的蕪菁),“Сидит, словно павушка плывет”(像孔雀開屏似的坐著)。反面例子,如“Ухмыляется, что кобыла, на овес, глядя.”(嘲笑騍馬總看燕麥想吃),“Оборотист, как корова на льду.”(機靈的像母牛在冰上走)。而熟語不僅指人的外在特征,而且形象地指其內心世界。如“Ходит именинником”(像受關注的人物走路),“Козлом прыгает”(蹦蹦跳跳像公山羊)。他“Сердце петухом запело”(高興地像公雞那樣唱)。指人體驗巨大的恐懼、痛苦或憤怒時,熟語用這類形象的表達方式,“Волосы на себе рвет.”(腦袋上的頭發豎起來了),“На стенку лезет.”(想上墻)等。熟語形象地喻指人的品質及性格特點。指開朗的人“Душа нараспашку”(開誠布公),隱晦和陰險的人“На лице медок, а на сердце ледок.”(陽奉陰違),指人心軟“Мягок, как воск.”(心腸軟的像蠟),如果人的心腸硬,“Не душа, а только ручка от ковша”(不是心,而是舀子把手。),指聰明人“В голове ума палата.”(腦子里有智慧宮),愚蠢人“В голове реденько засеяно.”(腦子太簡單),指固執己見的人“Ты ему слово, а он тебе десять.”(你說一句,他說十句。),指不穩定的人“Семь пятниц на неделе”(朝令夕改)等。熟語還形象地說明人的各種行為,如“Уехал верхом на палочке”(徒步走),“Едет, как горшки везет.”(走的非常慢),“Сваха ходит собачьей тропой.”(偷偷地走)。
熟語還給予人的各種行為、行動情感評價。如“Не в бровь, а прямо в глаз.”(一針見血),“Переливать из пустого в порожнее”(說的都是空話),“Метил в ворону, а попал в корову.”(瞄著烏鴉射母牛,喻指不熟練。),“Читает книгу, а видит фигу.”(搞不明白)。在熟語中看到了不同階層人的社會特點,指富人“У него денег куры не клюют.”(他的錢多得很。),指富農“Мужик богатый, что бык рогатый.”(莊稼人富有,就像帶角的公牛無法說服。)。指破壞者―領導層:“Выбуют из сапог в лапти.”(從靴子掉到草鞋的境地,喻指衰落。)。農民的貧窮生活在熟語中得到了真實形象的見證,“Гол, как осиновый кол”(一貧如洗),“Ни забора, ни подворотенки”(貧無立錐之地),“В семи дворах один топор”(一無所有)等是熟語的文學表達形式。語言方面,熟語屬于不可分割的固定短語。一些熟語也是成語,如“Сыр бор разгорелся”(因何惹出),“Попасть пальцем в небо”(答非所問),“Кота в мешке покупать”(不看貨就買),“Делать спустя рукава”(做事馬馬虎虎)。應強調,并非所有固定短語或成語都是熟語,僅以隱喻形象構成的短語,并具有上述文學審美功能的才是熟語。
二、諺語與熟語的區別
在區分諺語和熟語時,須注重:第一,諺語與熟語有別于其他民間創作是其必備的共同點;第二,是共同點,但不是必備的特點;第三,不同點。二者的必備共同點為:簡潔性,固定性,與言語的聯系性和廣泛應用性。人們說:諺語有別于熟語的是其節奏性。實際上多數諺語有節奏感,但有的卻沒有,如“Голь на выдумки хитра.”(他點子多。),“Хрен редьки не слаще”(一丘之貉)。而熟語是有節奏的,“Ни рыба, ни мясо, но кафтан ни ряса”(不三不四),“И нашим и вашим”(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一種意見認為,諺語有兩個句子成分,而熟語則只有一個不可分割的句子成分。的確,許多諺語有兩個成分,但不是所有諺語都如此,如“Береги платье снову, а честь смолоду.”(衣服從新珍惜,名譽從小愛惜。),該諺語有兩個成分,而“Яйца курицу не учат”(子女不能教訓父母)只有一個成分。諺語有別于熟語的最明顯特征,諺語的內容是概括的,具有教育意義。一些學者認為諺語的句法結構與熟語不同,諺語是完整的句子,而熟語只是句子的一部分。諺語是短小的勸諭故事、判斷、評論和教誨,這些特點在與熟語比較中確定了諺語的特性,熟語沒有概括意義和教育性,熟語不概括事物,不訓誡人,而將直率的言語變得委婉,熟語不教誨他人,也不指出某事,但約定俗成地明確暗示的事物。熟語與諺語緊密相關,和諺語一樣,熟語屬于民間口頭創作的微型體裁,多數熟語比諺語更短,同諺語類似的是,熟語在適當的場景在鮮活的口語中運用,熟語在內容、形式及所完成的言語功能上都嚴格區別于諺語,諺語對各種生活現象進行概括和總結。如“Правда светлее солнца”(真理比太陽明亮),“Каково сеется, таково и веетс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Ученьесвет, а неученьетьма.”(學則明,不學則暗。)。諺語表達了民族智慧,其結論具有約定俗成規律的效力,如“На пословицы ни суда нет, ни расправы.”(諺語中沒有法庭,沒有裁決。),“От пословицы не уйдешь.”(誰都離不開諺語。)。
三、諺語與熟語在發展學生言語中的意義
俄羅斯民族創造的諺語與熟語是俄語中不可估量的寶貴財富,在學校里學習它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熱愛母語,提高言語文化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更加深入地研究文學,用民族智慧豐富兒童的視野,這是一再強調在文學課和俄語課上注重諺語與熟語的學習的原因。諺語和熟語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及體現在口頭創作中的意義,學生越深入理解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概括,越能夠準確評價任何言語中的意義表達關系,也包括自身的言語表達。從理論和情感教育來說,一堂課學生掌握7―9條諺語,在40分鐘之內理解并記住,教師應適時把握學生學習的細節,把諺語與熟語作為教學材料,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必須在嚴格規定的教學條件下才能實現,這是由其文學體裁特點和學生接受文學作品的特點決定的,應運用各種方法系統分析和研究諺語與熟語的意義,保證發展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發展和豐富言語表達能力。
閱讀課上常用的學習諺語與熟語的主要方法,是傳統與創新方式相結合,學習諺語與熟語的意義,即以概括比喻的方式感悟其所包含的意義,在學生已有的生活和閱讀經驗基礎上使其具體化。這樣學生學會接受諺語與熟語這種微型口頭創作體裁,教師藉此發展學生個性化的道德品質,形象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崇高的情感特性,給予他們感受認知母語的快樂,諺語與熟語是首選,它們具備形式上的生動形象與精神上的審美。在言語中運用諺語與熟語,學生將學會清晰、富有感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語調上美化言語,發展創造性運用詞匯及寫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探索
1.幼兒園環境創設要遵循的前提原則
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應注重適宜性,即要適宜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學習方式以及學習能力等,只有適宜幼兒成長和發展的環境,才能起到對幼兒的教育作用。例如,我園曾經有一個班,試著創設了民間游戲環境,在教室內布置一些游戲圖片,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圖片,讓幼兒們根據各自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這一環境收到了較滿意的效果。究其原因,是這種游戲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驗證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總結出,要使創設的情境適宜幼兒,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創設環境前,教師要充分了解本班學情,目的是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二是在創設環境中,教師能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各種表現,明確孩子是否需要幫助;三是在創設環境后,教師要精心策劃,與幼兒一起參與游戲環境,教學相長,同學同樂。
2.幼兒園環境創設要重視三維空間環境
幼兒上課的教室是最主要的學習活動環境,要重視這里的室內外空間,科學布置,合力創設,要展現豐富多彩的知識信息,有利于幼兒知識的拓展。在幼兒園常規生活中,作為幼兒教師應根據所教內容和所創設的環境,恰當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接受熏陶、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具體做法舉例如下:第一,充分利用地面、墻面,在地面、墻面上展示與教學相匹配的內容,使學生在所處的環境中能有所收獲。第二,在空間的布置中,懸掛一些有教育性的物品。懸掛物可選照片、圖畫,以及幼兒自己的圖畫、手工作品等,這對孩子既有教育性,也能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3.幼兒是環境的主人
在傳統的幼兒教育中,對于環境布置,往往是教師依照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想象,為幼兒精心打造,常常難以受到幼兒的歡迎。一位學者曾說過:經過幼兒自己動腦筋想象和自己動手勞動而設計的環境,印象更深,不容易忘記,也更加珍惜。如果教師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環境,難免會脫離兒童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放手去引導幼兒學會自己布置、創設環境,培養他們的動腦、動手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在創設過程中,孩子們觀察思考、發現并解決問題,體驗參與的快樂。幼兒在自己的“小天地”中,體會到了“我能行”、“我是主人”,極大地調動了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表現出“我的環境我創造”、“我的環境我喜歡”,真正體會到自己是環境的主人,從小培養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
4.幼兒環境源于幼兒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種環境,而真正適合幼兒健康成長的環境是從生活中探索和提煉出來的,這樣的環境具有教育性。幼兒的身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想讓環境適應幼兒的發展,這就需要教育者創設隨著幼兒的成長而發展的環境。因此,我們要把環境的創設定位在“伴隨幼兒一起成長的充實生活”,即幼兒以小主人的身份參與到創設教育環境的過程中,“在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教育”,因為真正適合孩子發展的環境源于生活。
5.幼兒動態環境的創設
動態環境能很好地引發幼兒的活動欲望,不斷變化的環境會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鼓勵幼兒積極學習的因素之一。動態環境的創設正是滿足了好奇心的需要,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幼兒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幼兒的情況等因素,適時變化,鼓勵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參與。教師要正確引導,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及時總結,講過程、談收獲、說想象。幼兒的發展和成長是與周圍環境息息相關的,環境的創設在幼兒的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綱要》中關于幼兒環境的要求,其核心精神就是要為幼兒創設健康成長的環境。為了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要調動社會各界來創設良好的園內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
二、幼兒園環境利用的實踐
關于幼兒園環境的利用,目前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做法值得借鑒。例如在瑞吉歐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教師的做法所遵循的理念是:幼兒園所有的空間對幼兒的教育皆有用處;環境要隨著幼兒的需要而變化,讓幼兒和環境親切“對話”。又如在蒙氏教育中,其核心理念是:創設有準備的環境以及家的感覺,幼兒環境的利用要達到教育性、主體性、藝術性目標。
1.幼兒園教育和自然環境的聯系與利用
我們知道,幼兒園教育充分利用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自然環境是大自然的恩賜,用好自然環境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具有社會教育意義。例如冬至到了,幼兒教師可結合這個節氣的風土人情,和學生包餃子,給學生講冬至的故事。再如,春暖花開的時節,幼兒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春意盎然的景象,還可以講述春天里的故事,使幼兒更深刻地體會春天的含義及特點。
2.幼兒園課程和創設環境的聯系與利用
幼兒教師在對環境創設時,要特別重視墻飾與課程的聯系。墻飾可以把課程內容直觀地展現出來,既是課程的延伸,也使幼兒自身的體驗更直觀、更豐富,從而鞏固課程所學。例如:我園曾舉辦的主題活動——“驚奇一線”,其目的是讓孩子們從自身感受中體會“線”的作用。活動步驟如下:首先,教師指導幼兒在中國地圖上把學生去過的城市先找出來作上標記,讓學生感受“線”路的分布;其次,教師引導全體學生統計曾經使用過的“線”;再次,學生先小組之間分享,接著推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各地見過的不同的“線”,教師幫助學生制作關于“線”的統計表,進而引導學生在相應的地圖上標示。這種展示交流,給學生以真實的體驗和直觀的視覺,使幼兒在創設的環境中交流,從而獲得新知;將幼兒的原有經歷與課程有機聯系,與課程形成一個整體,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幼兒成長。
3.藝術審美教育和幼兒學習的聯系與利用
在教學實踐中,藝術價值、審美價值與教育價值是同時存在的,藝術審美教育與各領域教育是相融合的。其實,藝術審美教育和幼兒學習緊密聯系,是幼兒學習過程與環境創設過程的有機融合。像上文提到的墻飾環境對幼兒知識的吸收、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時還能激發幼兒的審美、藝術、設計等興趣。在藝術中幫助幼兒獲得知識、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不失為幼兒教育的一個好方法。
關鍵詞:禁忌;禁忌主題;家庭教育
禁忌是屬于風俗習慣中的一類觀念,生活中我們更熟悉的是民間禁忌。民間禁忌是個比較大的概念,涉及的領域很多,可以按民族、地域、社會分工等等分成若干禁忌的方方面面,因為需要禁忌的事情太多了。而在家庭教育中,也隱含了很多禁忌。下面就通過民間故事中的禁忌主題來揭示其中蘊涵的家庭教育價值。
一、禁忌主題的內涵
《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在弗氏界說的基礎上,把禁忌的對象劃分為“事物”和“事情”兩方面:一方面指在宗教或生活習俗中所禁止的,不能接觸、不能談及的某些事物;另一方面指大家同意不提及、不做的某種事情。禁忌故事中往往有一個設禁者,就是提供及禁忌消息的角色,通過設禁、違禁及懲罰三個恒定不變的環節來完整敘述禁忌故事。禁忌主題有很多種,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但是在民間故事中敘述最多的禁忌類型是天鵝處女型故事、“密室”型故事以及“偷窺”型故事。
在文學上來說,表述禁忌基本都是不能做什么,否則會發生什么不幸的事情。敘事時在設置禁忌的時候就是在給故事設置懸念,聽眾和讀者在期待一種禁忌的結果。在禁忌故事的情境中,所禁忌的都被認為是合理的行動。這正是禁忌之所以為禁忌的關鍵所在,也是禁忌獨具的文化魅力。若所敘事的故事是有礙于人們身心健康的行為,自然會有規章制度來對其進行制止,而完全不必運用禁忌來對人們進行心理的恐嚇。
二、禁忌主題體現的家庭教育價值
從歷史發展上來看,越是生產力低下,伴隨著宗教觀念而來的禁忌就越多。而現今,由于生產及生活環境的改變,人們認識及征服自然的能力普遍大大提高,很多年輕人對有些傳承下來的禁忌不以為然,采取輕視或不相信的態度,青年人顯然是不如年長者那樣專心恪守禁忌的,其實禁忌對危害人身的事具有警示、回避作用。古今禁忌的目的都是為了避免災難,嚴格遵守禁忌,可以給人帶來保護的作用,否則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禁忌主題的意義就是反對人們思想和行為上的自由化。
禁忌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沒有脫離日常生活而獨立存在。民間既然選擇一些事物作為禁忌物,肯定是暗合了認知的分類體系,這才使得禁忌習俗得以沿襲下來。由于禁忌主題與佛教的因果觀念很貼合,所以禁忌常被作為倫理教化之用,來制止一些胡作非為的行為,勸導人民棄惡揚善。
1.語言禁忌
中國人是非常講究尊重當地的習俗的,也就是所謂的“入鄉隨俗”,不僅要尊重當地的飲食習俗,還有語言禁忌,語言禁忌是極具個性的,每個民族、每個家族、每個家庭及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獨特的忌諱語言,而這種禁忌的具體操作就是在人們交往的場合及時回避這些兇語惡詞,了解有何禁忌,不能隨意犯了別人的忌諱,不然就會產生誤會或鬧出笑話,這也是父母教育子女所必需的。
2.孩子的禁忌
處在幼兒時期的孩子,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他們不能獨立的生活,需要家長的照顧和引導,而孩子是需要加強管教的,他們會經常犯些同樣的錯誤,因為家長給孩子講述禁忌的時候,通常會用故事上的小孩因為做了“壞事”就會受到懲罰來禁止自己的孩子犯錯誤、做“壞事”。
3.父母的禁忌
在家庭教育中,也有很多事是父母要禁忌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鋪一條平坦的路,但這是不現實的。當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不要覺得孩子受了委屈,千方百計地去心疼他或急著幫他解決困難,應該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要不斷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同樣孩子都是缺乏經驗的,遇到挫折是難免的事。作為家長,不該去嘲笑或過多去責怪孩子,而是要注意培養孩子堅韌的品質,并為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從挫折的事情中去吸取經驗,以后自己去學會總結,培養越挫越勇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萬建中.中國民間散文敘事文學的主題學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