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保健管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縣級保健院的每個科室及服務項目都需要進行成本管理,實現資金流動環節的監控,確保資金的流向正確,為成本核算提供基礎、全面的數據。這樣,能夠為保健院的管理者提供管理所用的數據,特別是對醫院在日后的服務規劃中能夠提供明確的依據,這樣的結果能夠減少成本的消耗,避免由于認識的不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數據在真實的情況下才能提供分析的價值,為保健院帶來準確的判斷,真正實現管理科學化。
二、縣級保健院成本管理基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許多醫療衛生事業的一些矛盾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縣級保健院作為國家公立的衛生單位機構,在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中也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成本管理不夠系統,方法不完善
在改革后,市場經濟飛速發展,醫院等服務性單位在服務中需要更加的人性化,緩和由于發展太快帶來的矛盾,比如醫患矛盾等。保健院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作為服務性機構,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在成本的固定下實現利潤最大化,這樣成本管理系統的完備性及方法的準確性就十分關鍵。但是由于事業單位等在用人上容易僵化,人力方面的灰色成本太高,這使得成本核算中部分項目無法通過數據反映;在醫療定價方面,太過任意性,缺乏統一的定價系統,部分收費偏高,使得服務人群受影響,有的偏低,使得成本無法收回。另外,縣級保健院管理層多數是專業性的人才,能夠實現醫術上的成功,但是在管理上缺乏必備的手段,無法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
(二)成本核算方式先進性不足
縣級保健院作為獨立的企業,雖屬于事業單位,但是自身需要獨立核算,是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各項管理及成本核算需要按照外在環境的影響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建立,在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實現利潤最大化,在期望利潤下實現成本的最小化。會計核算中,既要關心藥品、器械等成本科目,同時關心資金的流入,資產的積累等。縣級保健院的核算需要根據院級、科級、單項成本等核算模式,分級模式已經成為主要保健院成本核算模式。總之,在核算方式的選擇上,縣級保健院有必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成本核算清晰的前提下實現核算方式的先進性,確保核算的準確完整性。
三、縣級保健院加強成本管理基礎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完備核算體系,加強成本控制。
的實現對成本的控制;固定資產的清算折舊等成立專門的核算小組,以便實現固定資產的準確計量;在科級核算中需要設立專門的核算人員,避免院級與科級利潤分配的沖突。總之成本的控制需要分解到各個環節,每個部門都需要肩負起自身的職責,實現權責分明,確保部門的資金流入流出記錄明確,為成本核算提供明確的依據。同時,在成本控制中,領導層需要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同時制定匹配的制度,在制度下才能夠確保核算方法的執行,實現對人的法制管理。譬如采購與付款管理辦法,在辦法的規定下進行采購及付款,這不僅僅給經辦人員提供了指引,同時有利于審查經辦人員的行為,實現真正的權責分明。
(二)成本核算內容條理化,實現成本核算內容的規范性
在成本核算中需要對支出和收入兩方面實現管理的規范性,確定彼此的范圍。支出中需要核算的包括水電費,材料費,維修費,購置資產支出,薪酬等。在收入方面需要有臨床、保健等經營性收入及各項服務費用,譬如掛號費用,治療費用等。需要注意的是藥品收入不直接用于成本核算。在公共衛生服務支出、行政管理等費用不同于其他費用科目,不直接用于利潤的攤銷。另外,將保健院的各利潤中心業務的收入資金減去支出成本的收支節余,作為保健院績效工資核算的內容,從而不斷加強保健院的成本核算的規范性。
(三)加大人力資源成本管理
人力資源作為醫療生產的首要資源,需要加強管理,確保人員素質,技能等多方面滿足崗位需要的同時,實現人員數量的最優,避免由于人員過多造成管理成本、人浮于事等,在崗位人員的選拔上,任人唯才,競爭上崗,對于不能滿足崗位需求的人員要定期對其進行技術培訓,加強內部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確保在職人員工作的高效率,進而降低人力成本。
四、結束語
關鍵詞:工程承包項目管理工程合同
一、項目的概念及特征、項目管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特點
(一)、項目的概念
項目的概念“項目”的提法由來以早,建筑業及軍事領域最早運用項目管理的工具和方法。項目的定義有多種,但都圍繞著項目的基本概念而歸納的。ISO10006中規定項目為“具有獨特的過程,有開始和結束時間,由一系列相互協調和受控的活動組成。過程的實施是為了達到規定的目標,包括滿足時間、費用和資源的約束性條件。”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在PMBOOK(2000版)給出的定義為:“項目是為了完成某一獨特的產品或服務而作的一次性努力。”德國國家標準DIN69901地應項目為“項目是指總體上符合下列條件的具有唯一性的任務。(具有預定目標,具體的時間、財務人力和其它限制條件,具有專門的組織)。”
(二)、項目的特征
項目有一個明確界定的目標——一個期望的結果或產品。一個項目的目標通常依照工作范圍、進度計劃和成本來定義。例如,一個項目的目標可能是在10個月內把一種滿足預選規定的性能規格的新炊具,按50萬美元的預算推銷給予市場,而且期望工作范圍能夠高質量地完成,使客戶滿意。
項目的執行要通過完成一系列相互關聯的任務,也就是許多不重復的任務以一定的順序完成,以便達到項目目標。
項目需運用各種資源來執行任務,資源可能包括不同的人力組織、設備、原材料和工具。例如,一次婚禮就是一個可能包括籌備人、鮮花商、大型高級轎車和接待大廳等資源的項目。
項目有具體的時間計劃或有限的壽命。它有一個開始時間和目標必須實現的到期日。例如,整修一所小學可能必須在6月20日至8月20日的時間內完成。
項目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一次性的努力。某些項目,如設計和修建空間站,就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以前從未試過。另外一些項目,例如開發一種新產品、建一幢房、籌劃一次婚禮,則因其特定的需求而成為獨一無二的,例如,一場婚禮可能是一個簡單而隨便的場合,讓許多朋友來教堂而已,或許它也可能是一次為王子籌劃的場面富麗的活動。
每個項目都有客戶。客戶是提供必要的資金,以達成目標的實體,它可能是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或由兩個或更多的人構成的一個團隊,或是許多個組織。當一個承約商為一對夫婦建一幢定做的房子時,這對夫婦就是資助這一項目的客戶。當一個公司從政府那兒獲得資金開發一種處理放射性原料的自動化設備時,客戶就是政府機構,當某個公司提供獎金給一組雇員,來升級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統,客戶這個詞將具有一個更廣泛的涵義,不僅包括目標資助人(公司管理層),而且包括其他利害關系方,例如,將成為信息系統最終用戶的人們。管理項目的人員和項目團隊必須成功地完成項目目標,以使客戶滿意。
最后,項目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一個項目開始前,應當在一定的假定和預算基礎上準備一份計劃。用文件記錄這些假定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們將影響項目預算、進度計劃和工作范圍的發展。項目以一套獨特的任務、任務所需的時間估計、各種資源和這些資源的有效性及性能為假定條件,并以資源的相關成本估計為基礎。這種假定和預算的組合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影響項目目標的成功實現。例如項目可能到預定日期會實現,但是最終成本可能會由于最初低估了某些資源的成本,而高于預計成本。在項目進行之中,一些假定將會被精煉掉或被實際資料所取代,例如,一量公司年度報告的要領設計被定型,全面的細節設計和打印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將會被更完善地予以估計。
(三)、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發展的特點
作為現代管理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工程項目管理”,1982年引進到我國,1988年在全國進行應用試點,1993年正式推廣,至今已經10多年了。在各級政府、建設主管部門的大力推動和全國工程界的努力實踐下,形成了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的四大特點:
1、工程項目管理與工程建設管理方式改革相結合。工程項目管理是一種新的工程建設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與工程建設的目的相一致,是以工程項目為出發點、為中心、為歸宿的管理方式,它改變了傳統的以政府集中管理為中心的計劃管理方式。這一改革極大地解放和提高了我國工程建設的生產力。
2、工程項目管理與我國建筑市場的建設與發展相結合。我國建筑市場的建設與發展首先是圍繞建立合格的市場主體展開的,即形成合格的項目法人(買方),承包單位(賣方)和監理單位(中介方)。這三者是圍繞工程項目管理這個中心聯系在一起的,并由此形成了我國工程建設管理體制的四大主要內容: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這四項制度是圍繞工程項目管理實施的。
3、已經初步形成了我國的工程項目管理“三個一”,即一門工程項目管理學科理論體系、一個工程項目管理方法體系、一大批典型的工程項目管理成功案例。這“三個一”是我國繼續發展工程項目管理的堅實基礎。
4、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學術活動活躍。在大學里已經將“建筑管理工程專業”更名為“工程管理專業”,說明這個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造就項目管理人才。在繼續教育方面,工程項目管理的教材有:全國施工企業項目經理培訓教材、全國工程建設監理工程師培訓教材、全國工商管理建筑業培訓《工程項目管理》教材等等。已進行工程項目管理知識學習的達一百多萬人(含學習工程建設監理知識者)。全國從事項目管理研究的學術團體有“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項目管理學會”、“中國建筑業協會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統籌管理分會”等。從事工程項目管理學術研究的專家、教授是一支很大的隊伍。每年發表的工程項目管理研究學術論文、科研成果都很多。另外,我國與香港、臺灣和國外工程界關于工程項目管理的學術交流活動也很頻繁。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以工程項目管理為主要業務內容的“注冊建造師”制度,正在醞釀建立。
(三)、項目管理就是為了實現項目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的組織、籌劃、激勵、溝通、檢查、控制活動。項目管理是通過一個組織來實施的。常使用目標管理的方法。
項目管理所涵蓋的知識范圍很廣泛,幾乎包括了管理學的所有知識,美國項目管理協會提出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包括:范圍管理、成本管理、時間管理、質量管理、采購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綜合計劃管理。比較常用的項目管理工具,如“網絡計劃技術、資源平衡技術、掙值法進度成本分析、WBS工作結構分析、責任分配矩陣等等。項目管理工具的應用,令項目管理具有很強的整合能力和計劃能力,專業化的項目管理工作,可是項目整體效率提高。對外部資源的利用和管理正是項目管理的一項基礎能力,分承包方式將在項目管理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些現代的管理工具,是在國外完善的分包體系里發展出來的,適應于分包體系的環境,要全面的使用項目管理工具,提高項目管理能力,必須建立完善的分包體系。
(四)、我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特點建筑工程項目一般具有下列特點:
1、復雜性程度高建筑工程造價高,參與人數多,利益相關者多,對環境的依賴和影響都比較大,時間長,所以相對于其它的項目而言,其復雜性程度高。
2、項目進行中不確定性程度大建筑工程項目復雜性高,受外部環境影響大,如天氣、原材料價格、政府法規變化、周邊社會關系等較容易影響項目進程;項目內部各利益相關者,如業主、監理、總包商、分包商、供應商、政府監管機構,變數較大;加之項目自身建設進度也在不斷進行,其不確定性程度高,管理過程應牢牢把握漸進明細的特點。
3、建筑工程項目目標較易明確,多實行目標管理,目標相對穩定建筑工程項目較之其它技術開發項目,目標較穩定,建筑工程項目化管理已實行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和經驗,所以項目目標一般明確,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也多數采用目標式的責任承包管理。
4、我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型向現代項目管理轉變建筑工程項目實行項目管理多年,但與國外先進的管理尚有一定差距。除部分專業程度較高的工程分項由專業分包商完成外,大部分具體的施工任務還是由建筑總承包企業將勞務隊和自有機械設備,自供材料組織起來完成的。專業化程度低,勞務隊伍素質不穩定,總承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資源投入勞務隊的管理,總包方的管理水平也被拖住,不能提高。由于缺乏完善的專業化分包體系,現代的項目管理工具也不能有良好的應用條件。工程項目管理還處于粗放型的階段,隨著市場開放性程度提高,國外的建筑投資商和承包商的進入,政策法規逐漸國際化,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正向現代的項目管理方式轉型。
以上是對項目、項目管理和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一些看法,想說明一點:由于項目管理的獨特特點,而產生的現代項目管理的工具和思想,對分承包形式的管理有著很強的整合與管理能力,是與分承包體系相適應的。對分包商的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建筑工程項目加強分承包管理的必要性
(一)、建筑市場向完善的專業化分包體系發展是必然趨勢
1、建筑市場競爭加劇,分工更趨專業化建筑市場早已是賣方市場了,奪標競爭激烈無比,利潤空間被壓縮得越來越小。提高競爭力,將集中于提高專業技術能力,管理服務水平,提高本專業的知識信息深度,即在產品的附加值上展開競爭。市場的變化速度也在加快,建筑市場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更新速度變快。顧客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社會發展總是向更高效的生產方式發展的,專業化趨勢正體現了這一要求。激烈的競爭和市場的多變,要求企業更專注于核心競爭力,市場的專業化程度將越來越高。
2、以顧客為中心的市場需要,促使專業化管理和專業化的分包企業的分化由于市場競爭的激烈,以顧客為中心的管理觀念得以突出。對顧客來說,顧客的要求和顧客所掌握的知識同時增長,都越來越高、越來越挑剔,顧客購買的產品或服務,總以其價值最大化,而非價格最低,為判斷標準的。產品的價值由基本值和附加值構成,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基本值已相近,產品價值的提高便更多體現在附加值上,專業化的生產,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徑之一。專業化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術管理能力,生產質量有所提高,一方面專業化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顧客將選擇對顧客來說更有價值的供應商,必然引發企業走專業化的道路。
3、國家政策法規將促使專業化的分承包體系完善新的建筑也資質劃分,已經說明了高層次的向專業管理型建筑綜合承包商發展,低層次的向專業化的分承包企業發展的趨勢。新頒布的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規范,也預示了項目管理的發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體系。
(二)、建筑企業的專業化趨勢
1、為增強核心競爭力對大型建筑總承包企業來說。所面對的顧客,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管理服務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將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目前的建筑企業,為壓低成本,不得不仍使用企業自有的機械設備和勞務隊伍,一方面企業必須為這些付出資源低效使用的時間成本,一方面由于需要投入人力和精力來管理這些低端的生產資源,其管理水平和能力被拖住,不能提高。雖然表面上看,業主付給承包商的費用并不高,但實際上由于總承包的能力不足,業主為了項目的順利進行,必須更多的參與項目的一般管理中去,實際上業主自己付出了本應有承包商付出的成本,承擔了本應由承包商承擔的風險。而總承包商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白白錯過了獲取更高利潤的機會。出于增強管理能力,提升管理層次的需要,大型建筑企業必將甩掉低端生產資源,專注于項目管理。對專業分包隊伍或勞務隊來說,由于顧客要求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培育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使用機械設備,提高專業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勞務隊將發生分化,勞務隊中的優秀管理和技術人員將逐漸穩定下來,成為固定的職業人員,而非農民工,勞務隊將由自身技術管理能力的差異,分化為大大小小的專業承包企業,既走勞務承包,又走專項工程承包的道路。專業施工能力是專業分包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生產率的需求對大型建筑企業而言,其承包的施工項目是企業產生利潤的中心,項目是生產一線,直接發生產值,是企業利潤的源泉。企業的生產管理必須圍繞著項目活動而進行,企業的各職能部門的工作都是圍繞項目工作而展開的。對項目生產之外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之外的資源應盡可能的放棄。如低級的小型設備,對低層次的勞務管理,后勤服務等。雖然這些生產資源可能仍然可以產生利潤,甚至可能利潤可觀,但可以通過對比甩掉這些“包袱”之后,產生的效益提高來進行判斷決策。大型建筑企業,一旦拋棄這些低端資源,必定更多的將依賴于分包商來完成任務,分包管理能力要增強。這樣做,一方面更突出了項目在產生利潤為主的地位,專注于項目的管理,可以降低管理不當引起的資源浪費,壓縮了企業規模,非常有效的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核心競爭力,增強了企業的市場能力。對專業的分包隊伍和勞務隊來說,使用農民工,使隊伍不穩定,技術水平低,機械化程度低。社會發展和城市化,可能會使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在競爭加劇的環境里,必須提高管理能力,技術水平,使用機械設備,提高生產率,來降低成本。趨專業化的分包企業,不僅產品質量有所進步,而且由于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將獲得更高的生產率和利潤率。
3、提高效率和應變能力在大型的建筑企業中,由于項目直接面對顧客,對顧客的需求變化以及市場的變化,能更敏銳的感覺和更深刻的理解,企業要想更快的了解變化,為顧客提供更周到的服務,必須更貼近顧客,減少中間層,以便信息能更快的傳遞,行動能更快的被理解被實施。為了適應變化,企業會授予項目更多的處理變化的權力,經過壓縮的企業組織,會更多依賴外部資源。所以為了提高效率,對分包的管理將越來越重要。專業的項目管理,最終使項目變得更有效率。對小型的專業施工隊伍和勞務隊來說,組建專業化的施工企業,使管理和技術能力提高,可以使單個企業的競爭力加強,在市場中獲取更多的業務,這樣其企業人力、設備資源能得到更多的利用,生產效率提高。利潤增加,將增加其對抗風險和應對變化的能力。對社會來說,專業化分工,使資源的利用更有效率,多余的消耗減少,基礎的施工能力提高,減少了直接的生產物質消耗,變成利潤儲存起來,社會生產發展總是向資源的更高效利用發展的。
(三)、國外建筑市場分包體系簡介發達的分包體系是國外建筑業的特點之一。國外的大型工程承包公司同國內的工程公司相比,管理人員比例高,某些總承包企業是純粹的管理型企業,管理人員素質高,在承擔項目時,將所有的具體施工任務分包出去,專門從事項目管理工作,項目管理工作的專業化最終會提高項目建設效率。中小型的專業分包公司人員專業素質高,專業設備齊全,公司規模小,易于管理,專業劃分詳細而全面,專業分包商在激烈競爭中求生存,提高自身的同時,也提高項目建設效率。另外,為了防止過多的分包層次,國外也要求承包商在項目管理中,自己負責施工和分包管理相結合的形式。自己負責的施工內容,往往是承包商最有施工實力的一部分,業主在資質審查中著重要求的部分。這與當前采用的大多數項目管理模式相近。就工程項目管理而言,分包管理在項目管理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建筑市場的激烈競爭,顧客要求的逐漸提高,促使建筑市場由原計劃經濟的殘留格局,向適應現代項目管理的成熟發達的專業分包體系過渡。對于大型建筑企業,加強分包管理是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三、分承包管理模式的探討
(一)、發包模式就總包方內部而言,按發包方層次的不同,可分為公司集權式組織發包和項目團隊組織發包兩種方式。
1、公司集權式的發包方式這是應用較為廣泛的分包發包方式。分包商與總包商都以法人的地位簽署分包合同,合同的法律地位自然。由公司的發包職能部門選擇合適的分包商承攬總包項目的分包工程,簽定分包合同,其工程施工交由項目團隊管理執行。這種方式,公司掌握著較項目更為廣泛的信息渠道,公司的采購發包管理更為規范和程序化,又有能與承包商建立長久合作關系的優勢,公司集中管理發包,能夠在市場中找到更有價值的(性價比最佳)分包價格,有利于公司對項目成本的宏觀控制。缺點是,項目團隊在執行中,存在一些信息不明,形成“難管”局面,但通過建立良好的管理組織架構和溝通渠道,這個問題是可以克服的。
2、項目團隊發包這是由項目團隊根據項目需要,自行尋找和選擇分包商,由公司授權項目與分包商簽定分包合同,工程管理由分包商直接管理。這種方式效率高,發包便捷,更貼近實際,項目管理較為有力。可在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率和成績,如融墊資、超范圍施工等等。缺點是,由于項目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找到最低價格,宏觀上對成本控制不利,管理上一旦發生惡性的事件,互相推委,出現失控局面。
3、公司發包與項目發包結合式這是上述兩項的結合,對大中型的、復雜程度高的、合同額較大的分項由公司集中控制;小型的、簡單的、合同額不大的采用項目自行處理,公司審批的方式。筆者認為,發包方式應以公司集權的方式發包為主,兩者相結合的形式,但管理均由項目團隊具體組織實施和管理。這樣既能便于宏觀控制,又符合分包是項目分項工程的分包,這一事實,調動項目團隊的積極性。
(二)、組織結構以下按上述由公司集中發包的方式,討論管理組織結構研究項目在分包管理時的信息溝通渠道,可以發現,不論總承包商、分包商、總包項目團隊、分包項目團隊都是由項目工作聯系起來的,分包商項目團隊被兩個“領導”管理:總包商項目團隊和分包商企業,以下是分包管理的組織圖:上圖說明:總包商與分包商的關系,無論是在企業級還是項目團隊層次,都是以合同關系來聯系的,是建立在合同基礎上的。總包商內部或是分包商內部則是一種行政的關系。分包商項目團隊受到來自總包方和企業上級的雙重“管理”關系。基于這種特點,總包方在此可采用矩陣式的組織管理結構:如下圖所示矩陣式的組織結構對總包來說是一種內部矩陣的自然擴展,總包項目團隊可根據項目任務情況靈活機動的組織相關分包商,形成任務小組,分包商項目團隊有兩條上級溝通渠道,也有利于在管理中找到平衡,轉化沖突。但必須強調的是,總包方不論在項目團隊,還是企業管理層都必須安排有專門的人或部門負責協調各分包商的工作,尤其在項目團隊里面。由于這種組織結構是以項目分包合同為基礎的,較行政上的隸屬關系有很大的不同,帶有強烈的法律契約色彩,這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在法律約束下,對分包商的激勵、處罰、控制將與行政關系下有著很大的區別,難度有所增加,但卻強化了項目管理的規范化。有一種觀點認為,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關系,也可以視為一種內部的合同,而分包是一種外部合同,違反內部合同只會引起輕微的處罰,而違反外部合同,就可能帶來訴訟。我們必須非常的重視合同管理。
(三)、合同管理(分包)
1、合同類型以下為按合同支付方式分類的合同類型:
(1)、總價合同也稱約定總價合同,一般是投標者按招標要求,與招標方達成一個總價,在總價格下完成合同規定內容。總價合同分以下幾種:
a、總價固定合同這是在沒有大的變化情況下,以固定不變的合同總價發包的方式,適用于工期不長,工程施工內容明確的項目。承包商將承擔大量的風險,為許多不可預見的因素付出代價。這種合同方式應用較多。業主愿意采用此方式,往往明知道變化會比較多,卻仍采用,是因為可以將風險轉移到總包商身上,總包方也可以用這種形式將風險轉移到分包方身上。
b、總價調價合同這是雙方約定在項目過程中,允許因業主變更、通貨膨脹、材料價格變動、匯率變化等允許因素,對合同價格進行調整的合同方式。
(2)、單價合同
a、估計工程量單價合同以估計的工程量為依據,投標者只填報單價,而計算出的合同價格的發包方式。項目結束后,按實際量結算,或在月工程款支付中,按實際量支付。也有規定只有相差超過一定數量時,方才按實支付的。
b、純單價合同工程量未知,僅以單價簽定合同
c、單價合同與總價合同結合對工程量明確的部分,可使用總價合同,變化較大,不確定的以單價合同簽定協議。
(3)、成本補償合同也叫成本加酬金合同,指業主在支付工程實際成本后,再按實現約定的方式支付給承包商管理費用及利潤(酬金)。這種合同方式靈活機動,應用的巧妙的話,可起到非常好的激勵作用。
a、成本加固定酬金合同這是根據雙方協議,工程無論成本多少,其承包商的人工、材料、機械等直接費全部按實報銷,然后再給予承包商一筆固定的費用,作為承包商的酬金。
b、成本加定比費用合同即承包商的酬金以完成的工作量為計算基數,按協議比例提取酬金的合同。
c、成本加目標獎金合同即在成本費用之外,發包方制定若干目標(如成本目標、質量目標、工期目標),若承包商實現目標,則按規定支付獎金報酬的合同。
d、最大成本加費用合同即雙方協議一個最大的成本加固定酬金金額合同。并規定,當實際費用超過合同規定后,多余部分由承包商自理;當實際成本低于合同費用時,除付給承包商報酬外,多余部分由發包方與承包方分享。
e、成本加提成合同即發包方支付給承包方實際成本后,將發包方因本項目產生的利潤,進行利潤分成,作為給承包商的酬金。這種合同方式可以作為一種項目入股或融資的方式。以上各種項目合同方式,使用時并不局限于這幾種或多種方式,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合同雙方情況,靈活而多變地采取或創造性的使用。
2、合同準備項目分包合同準備包括下列內容:分包計劃―合同范圍確定―詢價(招投標)―合同談判―形成合同文件
(1)、分包計劃由總包商。總包商應在對業主的投標期間,就著手擬訂項目分包計劃,初步確定工作范圍、數量、開竣工時間等。若中標,則對分包計劃進行修正和細化。制定分包計劃的好處是,一、可將項目的工作進行細化管理,二、可便于送業主審核和協調指定分包,三、能在前期了解項目成本,分包計劃應與項目進度計劃緊密結合,應與項目工作分析結構內容相一致。
(2)、確定合同范圍根據分包計劃,便可對分包工程進行合同內容確定。這里所說“合同范圍”不僅指工作內容,而是指“對分包工程合同價格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包括工作內容、質量標準、技術規范、材料規格、開竣工時間、進度安排、責任和義務、使用設備、技術和管理人員、風險分攤等等因素。對多承包商構成的項目,合同管理的關鍵是理清各承包商之間的責任和組織界面。即“什么該誰做?該誰負責?”的問題。確定合同范圍正是理清的基礎和理清的依據。確定合同范圍,必須采用窮舉法。即對構成合同價格的所有因素,包括細節,進行羅列,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編輯。合同范圍的描述要盡可能的清晰和準確,減少模棱兩可的,工作內容、技術規范、材料品質和規格、進度安排、雙方責任和義務,要細致而準確。總包與分包之間,分包與分包之間責任歸屬要明確劃分。如因信息不足,無法明細的情況,也應依據經驗判斷說明和列舉可能發生的情況。必要時,可以用否定語言規定合同約束以外的情況。確定的合同范圍就可形成分包工程的項目招標書,或詢價依據。
(3)、詢價是一個選擇分包商的決策過程。詢價過程具有法律效力。根據分包合同范圍說明,一般從下面4個方面選擇分包商:
a、報價的合理性分包的報價應使總包獲得合理利潤,指定分包的報價應使總包獲得管理費,總包首要工作要評估報價合理性,防止不均衡報價的手段。
b、技術力量和管理力量需要考察包括管理能力、技術工人素質,施工設備、相關經驗等方面。
c、財務力量對有融資因素的分包商,必須考察資金財務能力。
d、信譽詢價過程的文件,如招標書、投標書、業主要求、資料表、投標技術方案,中標函、各種保證金,承諾書,都是合同文件的組成部分,必須注意詢標的嚴格性。
(3)、合同談判一般要對以下幾點進行深入的討論和澄清:
a、合同范圍因合同范圍一般由總承包方擬訂,對總承包有利,分包商往往對合同范圍要進行討價還價。
b、變更進一步明確,變更的處理程序和辦法、費用。
c、甲乙方責任和義務
d、違約責任明確包括質量、工期等方面的懲罰規定
e、支付方式或條件總包商要依靠合同談判獲得更有價值的價格,分包商也可通過談判得到有利的合同支付條件。良好的支付條件可以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激勵措施,而不用增加成本。
f、風險和保險
g、爭端和仲裁
(4)、形成合同文件經過合同談判,將談判結果整理,雙方簽署認可,即形成正式的合同文件,合同文件一般包括:合同協議書,招標函、投標函、合同條件、業主要求、資料表、投標方施工技術方案和其他應該成為合同內容的文件。
3、合同執行執行階段的合同管理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實質是監督合同的執行情況,努力促使合同賣方按合同要求認真完整地履行合同義務。合同執行階段的管理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不斷明確和深化合同范圍合同開始執行后,項目也就正式進入了實施階段,合同管理的目的是努力確保合同被按要求履行,合同的要求,就體現在合同范圍內。不斷明確合同范圍就是監督分包商履行合同的過程因項目有漸進明細的特點,隨項目的不斷進行,許多前期沒有明確的問題,逐漸的清晰起來。這些問題不斷已有的合同規定形成挑戰,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就必須不斷向分包商予以明確和理清,所以總包商必須時刻的解釋、理清合同范圍,甚至重新定義合同范圍,這是合同管理在執行階段的重要工作。另外,不斷的理清合同范圍,起了監控分包商按合同履行的作用、和主動協調分包商的作用。對合同范圍的管理,有下列管理過程來實現:
a、實施計劃以總包商按合同規定要求分包商執行進度計劃;
b、檢查績效不斷檢查分包商是否按計劃展開工作;
c、質量控制監控分包商工程質量和服務是否滿足合同規定;
d、變更控制因漸進明細的特點,變更在所難免,按合同規定程序處理變更,既公平合理,又有效率。合同執行的第一首要任務,就是監督分包商履行合同義務。
(2)、驗收交接和缺陷修補
a、合同內應規定驗收程序和交接程序,驗收包括中間檢查和竣工驗收。分包商認為完工可驗收時,應通知總包方,總包方不得無故拖延,如因總包拖延造成的損失,分包可以索賠;總包視情況可對分包工程部分或全部接受;由于總包向業主的移交與分包商向總包方移交并非同時,一般要規定,分包商在其分項工程完工后,仍負有照管責任,直至工程順利交接。
b、缺陷修補對缺陷應規定缺陷通知期(保修期),在此期間內,分包商有義務無條件修復缺陷,若分包商未能按時保質修復,總包商可自行修復,費用由分包支付。但分包商以外的責任造成缺陷,分包商可按變更要求索賠。
(3)、合同變更項目變更必然發生,總分包雙方應在工程開始之初就在協商定變更的處理程序和方法,并寫入合同文件。一般來說,分包商在總包提出變更之前或之后,有義務就變更內容提交一份書面文件,說明變更前當時的狀況,實施變更后對進度的影響和價格的調整。總包方在限定時間內,一般14天,予以回復,否則視為默認。
(4)、合同支付應在合同簽定時確定。合同支付是一種有效的管理和激勵手段。合同支付方式,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良好的合同支付方式值得深入研究討論。例如對工期較緊的工程,可以采用按實物完成進度支付工程款,即基礎完成支付15%,主體完成支付15%,砌筑完成支付15%……;對變化較多的工程,為使變更及時執行,可規定將變更的工作量計如進度款內支付;有時,工程后期因工作零星或難度大,分包商積極性不高,可以提高后期完成的工作內容的單價或提高后期的工程支付額度。合同支付是建立信譽的最根本體現,必須盡可能按合同履行支付義務,否則上述作用或更多的作用將失去意義。
(5)、風險和保險風險分擔應在合同訂立時確定,一般總包方在發包時將風險轉移到分包商身上,但在執行合同時,分包商往往將一些風險向總包轉移。如材料價格上漲后,分包商為降低成本,材料以次充好,減少用工量,施工質量逐漸下降,為總包埋下質量隱患;安全文明施工方面,分包商減少投入,將安全責任向總包推卸,文明施工依賴總包協調。必須在合同之初,明確合理分擔風險,在總價固定的合同下,承包商的利潤往往就是對風險管理的節余。保險方面,總包商一般承擔了較多的風險,其風險可能來自于業主、監理、分包商、政府、自然環境等,對總包商來說,應進行綜合保險,以避免損壞。分包商可投保工程一切險。
(6)、索賠、爭端、仲裁
a、索賠時總分包雙方都可運用的武器。一般索賠在發生索賠事件28天內要發出索賠通知,隨即提報索賠資料,42天內報送完整的索賠報告,索賠報告應包括:概述事項、索賠根據、索賠量計算內容、索賠證據。注意索賠的時間效力,如未能在28天內發出索賠通知,賠償責任將被解除。無論總包還是分包,當發生可以進行索賠的事件時,應當有進行跟隨記錄的習慣,不論責任歸屬,應先采取同期記錄的方式,收集證據。如遇連續的事件,應及時的在索賠事件發生時,發出索賠通知,并提交臨時報告,在索賠事件結束后28天內提交最終詳細報告。索賠批準應是書面的批準,分包商有權得到能足以證明其損失的次部分費用。注意違反索賠的有關規定的違約行為,將影響索賠結果。
b、爭端一般來說,合同雙方必然會發生爭端,解決爭端應在合同訂立時就爭端的解決程序和規則達成協議。爭端發生可尋找第三方或組織予以裁決,第三方的選擇應得到雙方認可。
c、仲裁當爭端在第三方裁決后,不能解決,則提請仲裁機構仲裁,直至法院訴訟。以上關于合同執行的看法,僅僅是合同管理知識的冰山一角,筆者無力綜合歸納,如有需要,應查閱相關書籍。
4、合同文件管理系統建立合同文件管理系統是合同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合同文件管理系統應有兩方面的工作:合同文件的文檔化管理、合同事件的程序化管理。
(1)、合同的文檔化管理合同文件主要包括:招投標文件、正式合同文件、來往信函、會議紀要、各類支付款記錄、變更文件、施工記錄、財務報表、索賠文件、進度報表、開竣工文件、技術質量文件等。合同文件因為涉及財務信息,故應以財務方面的合同文件為主體,其次輔以技術的、質量的、進度的進行完善。項目應建立專門的合同文件管理系統,此工作對總包、分包商均有重要意義。實際中分包商由于辦公的局限性往往只注意干活,不注意收集整理相關文件,又與總包了解信息不平等,故經常使分包商自己的合法權益受損。應當建立合同報表,合同報表包括合同支付匯總表、批準變更匯總表、索賠匯總表、分包合同支出預算表、分包合同匯總表等。
(2)、合同事件程序化管理一般包括,合同前期管理程序、合同執行管理程序、變更控制管理程序、索賠程序等。
(四)、分包生產過程管理分包生產過程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質量管理建筑工程項目分包工程具有任務型工作的特點,它區別于工廠重復性作業的特點。筆者認為傳統的質量保證體系起源于工廠作業型的質量生產方式,并不適用于任務型的生產方式。傳統的質量保證體系認為合格的輸入和合格的生產過程就能夠得到合格的產品,偏重于過程控制。但項目生產的特點,以及強調滿足顧客要求為中心的今天,項目質量管理不僅要關注過程,更要關注結果(目標)。因此新版的ISO9000也提出了如何在項目環境里建立質量體系的問題,項目多采用目標管理的方式完成任務。新版的ISO9000弱化了建立龐大的剛性體系內容,轉而突出了柔性的8大質量管理原則。筆者認為,對分包的質量管理,應以目標管理的方式,貫徹質量管理原則的過程,來完成分包任務。目標融入過程,過程實現目標。
(1)、確定剛性化的目標總包商必須與分包商共同制定具體可行的目標,并能逐級分解,使分包商深刻理解,使目標能出現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2)、柔性化的過程實現目標的過程,因項目的不確定性,不必要也不可能制定剛性的過程,但為了使過程保持合理性,必須貫徹8大質量管理原則。①、顧客中心:顧客包括潛在的顧客,滿足顧客的要求是廣泛和深刻的,必須讓分包商認識到這一點;②、領導推動:總包商是合同規定的“領導”,可以通過合同要求分包商建立質量保證體系,但分包商不會自愿付出多余的質量管理成本,所以在生產過程中,總包商要監督推動分包商的生產行為,并使其持續改進,實現目標;③、全員參與:必須總分包共同參與,才能系統的控制全局;④、系統的觀點:質量生產乃至項目都是一個系統,采用系統論的觀點,才不至于此強彼弱,埋下質量隱患;⑤、過程方法:項目漸進明細的特點,要求總分包雙方,必須時刻關注過程,才能逐漸明確內容、目標;⑥、持續不斷的改進:因為以顧客為中心,顧客的要求會隨著質量的提高而逐漸提高,項目是變化的不確定的環境,漸進明細,要求必須持續不斷的改進,才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保持有序和計劃;⑦、基于事實的決策:實事求是;⑧、供方受益:筆者經驗感受,當供方(分包商)的利潤受到威脅時,除非存在更大的利益交換使供方(分包商)作出暫時犧牲,供方(分包商)將不會顧及信譽,必定會采取偷工減料、消極管理來降低成本。可以說利潤是獲得良好服務的前提。保證質量必須保證供方受益,但限制供方獲取暴利的方法是盡可能的了解對方。
2、進度控制根據前面分析,進度管理仍然要采用目標管理的方式,總包方應做好下列工作:
(1)、制定目標,計劃進度分包商的工作不一定是象總包那樣,生產是連續的,分包商只承擔了工程的某一個部分的工作,受其他分包影響,分包的工作可能是間斷的,所以總包對分包的工期目標或進度計劃也是動態的,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的,總包商要讓分包方認識到這一點,在合同中予以明確,以免分包商因非自身原因的工期耽誤,向總包提出過多索賠。總包的計劃或工期目標,務必要仔細計劃,符合實際。
(2)、整體協調由于上面的原因,總包商在指定計劃時,必須整體協調,不能專注于某一項,整體協調包括時間上、空間上的、與其他施工單位的系統協調,這是總包在項目管理中必須要做好的管理義務。
(3)、動態檢查進度管理的基本工作就是進度檢查,這跟過程方法時相一致的。“加快進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縮短進度檢查的時間間隔。”項目進度在不斷變化,只有動態的檢查進度,才能控制進度。檢查進度不應局限于完成工程量上,應包括分包商的人力設備投入、材料供應、工作面的協調等方面。進度檢查的重點是關鍵線路的進度。對分包商的進度計劃管理是動態的、變化的。這種計劃安排,由于在時間上的不均衡,使分包商的工作時而忙、時而閑,可能造成分包商在成本上的損失。總包方應允許分包在報價時考慮這種進度上的風險,但雙方一旦接受合同,分包商就必須面對這種風險。
3、安全文明施工根據筆者經驗,因專業化的分包隊伍,素質高管理規范,責任明確,文明施工做的均比使用勞務隊的情況要好,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責任和目標:在合同協議內明確分包商安全文明施工的責任事項,及文明施工的目標;
(2)、注意過程檢查和控制:對分包商的施工生產,總包方應現場專人負責勤檢查勤督促;
(3)、作好系統綜合管理:對有多個分包商的項目,多分包商同時施工,容易交叉污染,造成相互扯皮,必須清楚的明確各方責任,出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因一家的破壞,使其他分包單位受影響,挫傷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
4、總分包協調項目總分包之間是由合同這一法律關系來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與企業內部的行政關系不同。并且項目工作內部,各分包與分包之間也只是因其工作而發生聯系。這就形成一種局面,總包與分包之間,分包與分包之間本質上是平等協商的地位。但項目又必須是一個高度系統的整體,總包商需要建立總包的權威地位,以便使分包商作出與總包或其他分包商之間協調一致的努力;對分包來說,出于自身利益和合同的關系,分包商總是只顧自己工作的,而且是千方百計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總是內斂的)。總包單位在這樣一種帶著點矛盾色彩的管理環境里,在以下兩方面面臨著新的挑戰:
(1)、對分包商的激勵:①、在分包合同中,事先要求分包商有義務將與總包或其他分包進行協調配合,說明可能需要配合的事件,并且分包商有權收取協調配合費。使分包商明確知道,有義務配合總包和其他分包商工作,并且主動的參與項目管理可以獲得報酬,否則則可能失去更多利潤。必須改變收取分包商管理費的做法,采取務實的態度來對待。②、采用巧妙的支付手段來激勵分包商工作。選擇適當的合同方式,總價合同、單價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等,再配以巧妙的支付條件,需要在合同談判時,仔細研究分包商特點和項目特點,實事求是創造性的利用合同支付方式,如對深基坑挖土,上面的土挖起來快,容易,下面的土難度大,速度慢,分包商到后來往往積極性不高,所以可以規定上面的土單價低,下面單價高,并按完成進度付款,這樣來激勵分包商工作。支付手段還要注意一個支付量的問題,支付量是否恰當甚至決定了激勵效果,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錢少了,喊不動。”另外建立良好的支付信譽,有助于提高總包的權威。③、任務型工作需要施加高壓力。有調查顯示,任務型的工作,在高壓力和緊張的環境力完成的質量和進度,都比寬松舒適的環境里要好。這也說明,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粗暴的項目經理比溫和的項目經理在完成任務的情況來說,都比較好。在建筑工程項目里面,有其特殊性,針對分包工程的管理,仍然需要施加壓力,創造一個緊張的工作氛圍。但在長期合作的前提下,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善意的、寬容的、堅決的、簡單務實的”態度,會比較好一點。
(2)、團隊建設因為分包商掌握著生產最直接的資源,所以項目團隊建設,必須擴大到分包商,應將分包商的項目團隊主要成員納入總包項目團隊來。①、團隊會議組織正式或非正式的會議,盡可能的使分包商參加。正式的如周例會、總分包會議、圖紙會審、技術方案討論、各種交底會議等,非正式的有專項討論、學習、吃飯、聚會等。通過團隊會議使分包商切實感到項目團隊的存在,是項目的一部分,會議可以是多層次的多角度的。②、增加信息的開放度,加強溝通增加溝通一方面可以促進項目團隊建設,一方面可以緩解沖突的不良影響。開放更多的項目信息,有助于給分包商施加更大的責任,相當給予了更的分包商更大活動空間,有助于擴大溝通的層次和深度。③、授予分包商更多的權力項目強化目標管理,必須授予分包商更多的權力,可以使用項目更多的資源,這樣有利于項目目標任務的完成,授權應以簽定補充或變更協議的方式進行,授權意味著分包商有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理應得到更多的報酬。對分包商的授權,同時也是對項目團隊成員的授權,有助于成員的能力提高。表現良好的分包商可以獲得更多的補充協議和報酬,工作受到激勵,授權可以起到雙重作用。
(五)、實踐中分包管理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
1、分包商工程質量不佳
(1)、分包商材料方面質量問題,以次充好。這一點,無論分包商信譽好壞,均有可能出現。因為分包商在本專業上有信息優勢,技術價格知識較非專業人員豐富,在投標競爭中,得標價已很低的情況下,為了獲取最大利潤,最佳選擇就是以次充好,魚目混珠,材料性能上相近,但品質價格上相差很遠,這樣做既隱秘又安全。如防水涂料,油性的和水性的,結果相近,但價格相差很大;如鋁合金門窗,同樣的樣式,但材料壁厚或合金品質不同,價格懸殊很大;如鋼筋可能檢驗實驗結果均合格,但出產廠家的不同,其質量和價格也相差很大,焊接上就會出問題;如水泥可能實驗結果也合格,但旋窯和立窯水泥的穩定性和價格就會有很大差別;如膠合板幾乎相同的板材,但執行新標準(環保)的和執行舊標準的價格就差別懸殊。材料問題可能使總包方付出了成本,埋下隱患,質量風險還要承擔。材料質量問題很普遍、很隱秘、也很敏感,比較施工質量問題在價值上的損失更大。對策:合同中詳細指明材料品質、品牌、性能參數等,現場嚴把材料關,總包方應深入了解相關材料技術知識和市場信息,提高業務能力,賭住分包商的空子。
(2)、施工質量問題,不符技術規范。這種問題較表面化,容易引起重視。此問題各種研究非常多,此處省略。處理對策:動態檢查,研究質量缺陷、分析原因,指定改進計劃,實施和敦促承包商改進。
2、分包商現場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素質不高由于部分分包商從事簡單工作,人員素質不高,影響工程質量或進度。對策:合同詢價階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技術能力、人員素質;施工前,采用樣板工程的方法,實際考察,防止低劣素質人員進入;總包方要堅決督促分包商采取措施增加投入,更換或培訓或改善現場人員;必要時總包方也可直接介入,安排專人專項管理,以總包方的技術能力支持分包商,彌補分包商的能力不足情況。
3、分包商工期拖延工期拖延的原因很多,一般來說,雙方都有原因:總包可能整體計劃缺陷,工作面沒有創造出來,協調不夠;分包方可能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人員、機械周轉不及,管理不善。對策:總包應先加強現場實際進度的檢查監控,縮小進度更新周期;了解實際的情況制定計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趕工措施,包括激勵和懲罰措施;充分溝通,謀取業主和相關各方的理解支持。此問題各種研究非常多,此處略。可查閱相關資料。
4、分包商只顧自身施工管理,忽略項目整體系統性這是分包管理常見問題,處于節約成本,保護自己,分包商總是專注于個體的施工管理的,并且總是內斂的。主要表現在:文明施工逃避責任,可能是別人造成的,不管;生產質量推卸責任,別人污染的缺陷,不修;工具和材料、工作面獨占使用,寧可作廢決不予人。這種局面給項目的管理造成很的困難,總包管理人員往往主要是協調這些東不沾邊西不靠的事情,而且由于相互推委,往往不能很好解決,不僅增加項目成本,而且降低項目整體效率。對策:如前所述,在合同中要求分包商有協調配合義務。現場管理要通過日常協調事件的處理,采用獎勵懲罰等激勵手段,強化分包商主動配合總包商管理的行為,弱化分包商內斂行為。教育分包商樹立項目整體的系統觀念。
5、總包商逃避自身義務一般來說,總包商由于自身的地位優勢,較容易逃避義務,總包方逃避義務,一定是在分包逃不掉的,能逼使分包方接受的情況下發生。所以對分包商來說,總包逃避義務,則一定面臨損失。對策:分包商應經常的提醒總包商:必須履行合同義務,否則將對項目造成危害。區別的對待具體事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總包逃避義務,我將面臨損失,如不接受,將有更大損失,則考慮接受;如接受與不接受,其損失相當,則考慮不接受,同時要有同期記錄的觀念,以便作為日后談判的條件。
(六)、對未來建筑工程項目分包管理的探討
1、專業化程度更高專業化程度更高,使總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則向專業施工更精分化。總包對分包的依賴度要增加,更多的具體施工任務要尋找分包商來完成;分包商將專注于其專業核心競爭力,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輔工作將會外包,由更專業的分包商來完成。
2、組織更靈活,組織界限將模糊,總包項目團隊也將出現分化,總分包將更多的以針對任務的臨時性團隊組合(任務小組)來完成工作。項目組織將會更趨靈活的組建,分包商會更多的參與總包的項目團隊工作,合同的聯系使各方更趨于平等合作的關系。項目會有更多的補充協議。
3、管理將更規范化合同管理的地位將更重要,項目正式信息溝通會更規范,工作程序會更加規范和嚴格。
4、分包商授權度更高分包商權力會增大,總包商會更趨向于向業主提供更周到的服務。對分包商的授權會增大,更多的具體施工由分包商完成,善于自我管理的分包商更受歡迎,分包商將趨于更多的自我管理。
在美國,跨州的商業活動一般由聯邦政府管理,但保險業卻是個例外。保險業在美國傳統上一直由各州自行管理,保險公司的經營許可證也由州政府頒發。早在1850年以前,由于購買保險者較少,保險市場很小,故各州的保險管理法規很少,如對保險公司并無需要繳納保證金,以便保證最低償付能力的要求,而且對保險公司的投資也不作任何約束。這種松散的管理方式對保險公司的發展不利,對保險的消費者——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更不利。隨著美國保險業的發展,公眾要求保險業加強管理的呼聲日益高漲。1850年,新罕布什爾州首先設立了第一個保險委員會,對該州保險業進行監管,這可認為是美國最早的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隨后,馬薩諸塞州、加利福尼亞州、康乃狄克州和紐約州等紛紛效仿。到1871年,幾乎所有州均建立了保險監管機構。而聯邦政府僅監管具有全國性、不易由各州自我管轄的險種,如洪水保險、農作物保險、犯罪保險和變額人壽保險等險種。
一、州保險業監管的模式
美國各州對其州內保險業的監督管理一般是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方監管模式。
(一)立法監督管理
美國各州立法機關均制定保險法規,以規范保險公司、保險中介人等的保險經營活動,保障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維持保險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這些法律一般都對保險公司的注冊和領取營業執照,業務范圍,解散、清算和破產以其保險公司提取和結轉準備金,費率的制定標準,資金的運用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如著名的紐約州保險法(NewYorkStateConsolidatedLaws)共99條,約200萬字以上,內容主要以保險業法為主,對保險企業的經營活動均有詳細的規定,對其他州保險法的制定影響較大。而加利福尼亞等少數州的保險法主要以保險合同法為主,側重于調整保險人和投保人、被保險人之間的關系,保證雙方行為受到法律規范的約束。
(二)司法監督管理
通過州法院在保險合同雙方發生糾紛后進行判定得以實現。主要體現在法院具有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權。另外,州法院被賦予其他一些權力,如審定州保險法規的合憲性和檢查州保險監管部門行為的合法性等。
(三)行政監督管理
州保險的行政最高監督權由州保險監督官(thesuperintendentOfinsurance)執行。其中有的監
督官是通過選舉產生的,有的則由州長直接任命并由州立法機構批準通過。另外,各州往往另設保險監督副官若干名,以協肋監督官執行工作。保險監督官的權力主要集中于核發保險公司的營業執照,監督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資金運用狀況,管制保險險種的費率,給予保險公司或保險中介人警告、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方面。當然,以各州保險監督官為成員的全國保險監督官協會,在各州保險監督官執行監管的過程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保險業監管的組織體系
1871年,全美各州保險監督官組成了全國保險監督官協會(NationalAssociationofInsuranceCommissioners—NAIC),其主要任務是向各州保險監督官提出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定期相互交流保險監管的信息與觀點,擬定樣板法律和條例供各州保險立法參考。同時,由于NAIC擁有大量的財務和市場數據,因此它還制定保險教育和培訓計劃,起草規范的財務報表,出版保險刊物,以協助各州保險監督官之間分享保險監管的經驗和技術。雖然NAIC制定的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確實對各州保險監管的有效實施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NAIC擁有一個全美范圍內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的數據庫,各州保險監管部門以及其他的數據使用者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從中獲取信息。由于NAIC要求保險公司有統一的財務報表及會計準則,并且有可以壓縮90%文件的計算機磁盤存儲技術,從而它的數據庫信息包括了近5000家保險公司最近10年內的年度財務信息以及最近兩年的季度財務信息,并且某些年度信息數據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中期。NAIC的財務數據庫在幫助各州進行保險業監管、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進行監控和實現其他金融分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保險業監管的手段
(一)保證金制度和清算制度
各州保險監管部門一般均規定,保險公司設立時,應按資本金或基金(相互保險公司為基金)的一定比例向保險監管部門指定的銀行繳納保證金,以確保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非經批準不得動用。較早建立該保證金制度的分別為紐約州(1947),新澤西州(1952),馬里蘭州(1965)。1989年,NAIC制訂了保證金法案,提供了一些各州可共同使用的方案。至1991年,保證金在全美累積已達到42億美元。當保險公司的盈余賬戶達到某一不可接受的水平或公司的行為嚴重損害被保險人利益時,州保險監管部門便會介入該保險公司的經營。如果這種介人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監管部門便會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如涉及的是小保險公司,州監管部門便會讓大公司兼并該小公司,或動用保證金對該公司清算。如涉及的是大中型保險公司,就采取包括沒收財產、令其停業整頓、清理債務和宣布解散等措施。當然這些都須事先經法院批準。
事實上,無論大小保險公司的經營失敗都會使被保險人失去原來保險合同中的某些權利。如果是人壽保險公司破產,保單持有人將不能得到保險合同中許諾的投資回報。各州對受損的被保險人將給予一定的補償,但必須視各自的條件而定出不同的補償標準。如一些州補償個人被保險人時明顯優于公司被保險人。
(二)法定責任準備金提留制度
各州保險法均規定,保險公司在業務經營中,必須依法提留各種準備金,即保險人必須為承擔未到期責任和處理未決賠償而從保險費收入中提存資金準備。準備金包括:總準備金、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和未決賠款準備金。保險準備金不是保險企業的營業收入,而是保險企業的負債,保險企業必須有與保險準備金等值的資產為后盾,才能確保公司的償付能力。各州監管部門正是通過監管保險公司及時、足額提取準備金,合理地使用好準備金,來保障被保險人的利益,保證保險公司安全經營。
1992年以前,全美保險監督官協會僅要求保險公司擁有單一的準備金,即強制的證券價值準備金(MSVR)。自1992年起,要求保險公司擁有兩種不同的準備金,即資產價值準備金(AVR)和利息保持準備金(1MR),以保護被保險人由于保險公司投資失敗而帶來的損失。AVR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由于保險公司資產在銷售時低于資金成本所作的儲備,這主要是考慮到普通股和優先股、抵押貸款、房地產等的投資風險。公司必須在NAIC提出的指導比例下,根據自己的資產情況,在AVR賬戶下存有一定比例的準備金。例如,普通股和優先股的指導比例是1%,抵押貸款的指導比例是3.5%至10.5%。IMR則是為了由于政府債券利息的變化引起保險公司損失而作的資金準備。
(三)常規審計制度和清償能力測試制度
各州保險監管部門和NAIC都要求保險公司按時遞交年度報告。這種報告采用NAIC擬定的基本格式,包括保費收入、費用開支、投資項目、準備金的提取等一系列財務統計資料。各州保險監管部門每三年對這些報告進行審計,并邀請其他州監管部門派代表參加。而NAIC的審計則是把全國分為6個區域,各區域有一名代表參加。
為了在被保險人遭到損失前,對保險人的清償能力即已了解,NAIC通過電腦對各種數據進行分析,建立了早期警戒系統(1RIS)。IRIS主要分析以下比率:(1)資本金和盈余率;(2)總收入和凈收入;(3)傭金與費用和保險費與最低資本金;(4)投資收益率;(5)保費變化;(6)準備金變化。如果IRIS對某保險公司的分析結果超出預期正常結果,州保險監管部門會對該公司密切注意,追查原因和規定其限期改正,否則,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1992年,NAIC又制定出一套針對人壽保險公司的新的資金要求系統(RBC),以防范新的風險。后來又將之擴展到財產保險公司。RBC的標準和原來IRIS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對于財產保險公司而言,RBC要求的資本金數額由下列風險因素決定:保險公司的財產風險、信譽風險、承保風險和巨災風險等。對于人壽保險公司而言,由下列風險因素決定:保險公司的財產風險、承保風險、利率風險和商業風險等。第二,RBC考慮了保險人在承保險種和投資方向上的不同。如兩個保險人在規模方面雖然類似,但一個保險公司經營保守,而另一個較為大膽創新。在以前的規定下,兩個保險人要求有相同的最低資金額,但在RBC下,后者將被要求更高的資金額。采納RBC的目的是保障由于保險人的經營失誤所帶來的風險。
很顯然,RBC比以前的最低資本金和盈余金的要求更適合當今美國的保險市場。如果現在保險人不能滿足RBC的要求,當它達到嚴重程度時,保險監管當局將會采取相應的對策。雖然NAIC禁止RBC公開使用,以作為評價保險公司等級的工具。但這種系統卻很容易被公眾所了解,而許多保險公司的管理部門也開始想方設法改進RBC測試的結果。這種情況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可能會引起保險公司過會注重投資和承保的決定,而反過來會影響保險公司今后的盈利。
(四)保險價格的管理制度
保險市場上不能使用開放而無限制的價格競爭,因為保險價格在最終成本出來以前早已制定。價格過低,雖然若干年后才會發現,但仍會導致保險人最終破產。而過高的不必要的高價,又會導致被保險人利益的損失。因此,在保險市場上,保險價格的管理,即保險費率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美國各州保險價格管理的近期目標是:保險費率公平、足夠和無歧視。公平意味著費率對于被保險人存在的風險來說并不太高;足夠意味著在精算的基礎上,費率又不太低;無歧視意味著相似的風險應有接近的價格。各州保險價格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保險人的清償能力,避免被保險人因為保險公司的管理漏洞而引起的經濟損失。相對于商業公司的被保險人而言,個人保險中的被保險人由于保險知識的匱乏,更容易由于保險人管理的缺陷而遭受損失,因此,美國各州保險監管部門對個人保險險種的費率管理更加嚴格。而對于保險人在制定商業財產保險和再保險費率時,由于被保險人往往是企業,所以,保險公司往往有很大的自由度。
現在美國各州一般主要有三種價格管理方式:(1)事先批準式。要求保險公司在使用某險種費率前應得到州監管部門的批準。例如,紐約州規定,勞工賠償保險、醫療事故責任保險、信用保險、擁有權保險和機動車輛保險等的費率,必須事先向州監管部門申報,經同意后,保險公司方可按其申報的費率承保業務。其費率只能在2%幅度內上下浮動。(2)開放費率式。允許保險公司使用自己選擇的費率,但使用后必須將費率在州監管部門歸檔,并允許監管部門隨時提出廢除任何正在使用的費率。各州監管部門一般對個人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等費率,均采用這種方式。這種方式既保留了保險公司享有的自由使用費率的權利,又保留了州監管部門的監管權利。(3)統一費率式。在某些險種中,如汽車責任保險和火災保險,各保險公司往往都使用美國財產保險費率制定局(ISO)、美國保險服務協會(AAIS)和全美勞工險聯合會(NCCI)等費率組織提供的統一費率。但這種方式違反了聯邦反托拉斯法,有聯合制定價格之嫌。而且,由于大公司統計數據齊全,明顯在競爭中占有優勢。因此,1989年,ISO首先宣布不再向其成員保公司提供費率,以后只是提供損失成本的趨勢,成員保險公司可以免費使用這些損失數據,然后結合自己的費用來制定自己的費率。從1990年開始,其他費率組織也相繼采取了這種措施。
(五)投資活動的范圍限制
保險公司并不可隨意投資,因為拙劣的投資可以導致保險人破產,最終也危及到被保險人的利益。所以,各州監管部門都制定了嚴格的投資范圍、保險資金運用的結構和可接受與不可接受的投資種類等。
一般地,各州保險監管部門允許保險公司投資的對象為:美國政府債券、州或市政府債券、加拿大債券、抵押貸款、高質量的公司債券、限額的優先股和普通股等。同時,規定通過各種形式運用的資金占其總資產的比重不得超過一定比例。例如,紐約州規定,保險公司投資的債券(政府債券除外)不得超過其被州監管部門承認的總資產的10%。
另外,由于人壽保險公司持有大量投保人的儲蓄金,而且人壽保險合同持續時間較長,所以監管部門都嚴格限制人壽保險公司的投資領域,特別是嚴格規定執有普通股票的比例。比如在紐約州,這比例應是保險人可被承認的財產的10%。而且,如果人壽保險公司提供以投資為基礎的新險種(如變額人壽保險和萬能人壽保險),還必須遵守其特殊的規定。相反,財產保險公司在投資范圍方面往往有較大的自由度。
(六)對保險公司資本金和盈余金的規定
保險公司在開辦前都必須符合各州保險監管部門的許多規定。最為重要的是最低數目的資本金和盈余金要求。不同的州有不同的資本金要求,不同類型的保險人的資本金和盈余金要求也會不同。例如在佐治亞州,規定保險公司必須維持的最低資本金和盈余金為300萬美元。而有的州標準很低,如科羅拉多州,對于人壽保險公司僅需60萬美元的最低資本金。如果外州保險公司到其他州去營業,還必須擁有該州的營業執照,即也必須符合該州對保險公司資本金和盈余金的規定。這種要求便于管理和控制外州保險公司在該州的經營。
總之,美國保險業監管制度的最終目標是:(1)促進保險人的清償能力,保持社會公眾對保險制度體系和機構體系的信任。(2)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減少和打擊保險行業的犯罪,維護保險市場的有序發展。(3)確保保險公司有健全的管理和財務狀況,并對保險投資人提供一個公平及自由競爭的保險市場。
四、美國保險業監管制度的借鑒
隨著中國保險業的高速發展,中國保險業監管的方法、手段、水平、力度也在逐步提高。但我們也看到,加強保險監管、規范保險市場秩序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國要從根本上解決保險市場上存在的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保險業監管系統應借鑒美國先進的監管經驗,按照國際通行規則辦事,建立保險監管責任制,逐步改進和完善保險監管手段。
1.盡快完善我國保險業監管法律法規體系WTO的加入,意味著今后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要與國際慣例接軌,使我國保險市場向規范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雖然自1995年《保險法》頒布以來,我國在保險法規的制定和完善方面已取得很大進步,先后制定了包括《保險管理暫行規定》、《保險人管理規定》、《保險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在內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但相關的規范保險市場主體行為的法規和實施細則還沒有出臺,尚未形成規范保險市場所必須的法律環境。因此,我們現在要依據保險市場開放的現狀、加入WTO后外資保險機構的設立和經營情況、國際保險監管趨勢的變化狀況,參照國際慣例,全面清理與WTO基本原則和對外承諾不相符的內容,盡快修改和完善保險法,出臺一系列與保險法相配套的各種法律法規,以便充分發揮保險法律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同時要加大保險執法監督力度,堅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保險業的執法水平,為保險業健康發展提供一個公正、公平的競爭環境。
2.建立我國自己的保險業早期警戒系統指標體系監管體系的內容具體表現在許多方面,但突出監管償付能力的核心地位,建立一套完整的控制指標體系,無疑是加強保險監管、改善保險監管的首要任務。我們應參照美國IRIS比率指標體系,建立自己的保險監管指標監控系統,如建立最低資本充足率制度,把對保險公司資本的監管方式,從靜態監管變為動態監管,把償付能力監管由一年一次的年終監管轉變為以信息制度為基礎的經常性監管,指導和督促保險公司適時監測自身的經營管理情況,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保證公司的最低償付能力水平。另外,應逐步做到將監管結果定期向社會公布,以加強社會監督。
3.加強保險監管報表報送制度的建設財務報表是保險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監管的首要工具,切實提高報表的分析質量,充分地利用設計科學的報表和指標對保險業進行全面的、及時的風險監測及監管,是對保險業實施非現場監管的前提。為了達到利用報表進行監管的目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保險監管部門應配備專業的分析人才,適時、有效地評估報表。第二,充分利用IT技術,及時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第三,開發財務報告評估系統,及時分析財務報表,將風險抑制在萌芽狀態。第四,條件成熟時將監管部門評估系統與保險公司聯網,以便早日發現問題。第五,保險監管人員在審核時,不僅要看該保險公司最近年度的情況,還要研究數年來的模式和趨勢,以便提高分析的質量和監管水平。
關鍵詞主要呼吸道病毒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庫
Establishmentandclinicalapplicationofthehybridomacellbankofmonoclonalantibodiesagainst8typesofmainrespiratoryviruses
DUANPei-Ruo,ZHANGLi-Li,HANHong-Yanetal.
DepartmentofClinicalExperiment,No.262HospitalofPLA,Beijing100088
AbstractObjective:The8types,4kindsofmainrespiratoryviruseswhichcausehumanrespiratorydiseases,includeinfluenza-A、B,parainfluenzavirus1、2、3,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andadenovirus-3、7.Methods:Haddevelopedakittorapidlydiagnosethesevirusesfrom1986to1997.Bythetechniqueofhybridoma,hadprepared117hybridomacellstrainssecretingMcAbsofthese8types,4kindsofvirusesandofalkalinephosphatase.TheMcAbsformajunctionalcomplexplusalkalinephosphataseanti-alkalinephosphatase(APAAP)bridgedrapiddiagnosis.Results:Theresultofthekitiscredible,andnodisturbanceofPendogenousenzyme.Performingthediagnosis,onlyneedageneralopticalmicroscopeandcanfinishin2or3h.Thehybridomacellbankcanprovidenotonlythereagentsoftherapiddiagnosis,butalsothereagentsforanalysisofvirussubgroups,virusvariationandgeneexpression.Conclusion:Theserialreagentsoftherapiddiagnosishavebeengranted4newdrugcertificatesand5productioncertificatesbytheministryofHealthDepartmentofNationalHealth.
KeywordsMainrespiratoryvirusesMonoclonalantibodyHybridomacellbank
國內外專著指出:對人類,尤其是嬰幼兒,威脅最大的為流感病毒甲(Influenza-A,FluA)和乙型(Influenza-B,FluB)、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arainfluenzavirus1、2、3,PIV1、2、3)、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及腺病毒3、7型(Adenovirus-3、7,Adv3、7),急性呼吸道病毒的實驗診斷應首先考慮以上這4類8種病毒[1,2]。從1986~1997年應用淋巴細胞雜交瘤生物技術,完成了以上4類8種病毒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antibody,McAb)雜交瘤細胞系的制備以及快速診斷橋聯試劑、抗堿性磷酸酶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系的制備工作,共9大系117株單抗細胞株。此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第一抗體即4類8種抗病毒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系的建立
1.1.1病毒抗原來源均嚴格采用標準品。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毒株購于首都病毒研究所流感中心[3,4],副流感病毒1、2、3型毒株購于美國馬里蘭州ATCC國際毒株庫[5-7],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由友誼醫院病毒室提供[8],腺病毒3、7型毒株由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毒株庫提供[9]。
1.1.2動物免疫病毒采用Balb/c小鼠易感系統加脾攻擊方法進行[3-9],堿性磷酸酶采用皮內半佐劑加靜脈免疫[10]。
1.1.3細胞融合按文獻[1]常規法進行。
1.1.4陽性孔檢測用IFA熒光法以及間接反向ELISA。
1.1.5細胞株的鑒定所有的細胞株要求經3次以上亞克隆,3次反復凍存,3個月的37℃環境下傳代,對52株單抗做Ig亞型分析,染色體分析,每株均要求作阻斷、替代、交叉、封閉以及穩定性6種特異性鑒定[3-10]。
1.2第二抗體即兔抗鼠的制備按文獻[1]進行。
1.3第三抗體即抗堿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P)單克隆抗體細胞系及其復合物(APAAP)的制備動物免疫用的抗原系美國Promege公司產的精酶,采用反向間接ELISA檢測技術獲得抗堿性磷酸酶單克隆抗體細胞系,然后選擇單抗最適濃度結合抗原,制成APAAP復合物[11]。
1.4快速診斷兩種技術
1.4.1將8種抗呼吸道病毒單抗用于橋聯(APAAP)
快速診斷技術。
1.4.2將8種抗呼吸道病毒單抗用于間接熒光(IFA)快速診斷技術[7-9,12]。
1.5臨床應用方法
1.5.1研究者的臨床應用見文獻[6-9,11,13]。
1.5.2協作者的臨床驗證見文獻[14-16]。
1.5.3國外產品應用WHO標準品驗證[6-9]。
2結果
2.18大系單抗細胞庫的建立和鑒定結果
2.1.1建立起一個比較完整的抗主要呼吸道病毒單抗雜交瘤細胞庫1986~1997年共獲8大系108株單抗細胞株:抗甲型流感11株;抗乙型流感6株;抗腺病毒3型14株;抗腺病毒7型7株;抗副流感1型18株;抗副流感2型5株;抗副流感3型22株;抗合胞病毒25株。以上8大系單抗雜交瘤細胞系的建立見文獻[3-11]。
2.1.2系列單克隆抗體Ig亞型和效價分析見表1。
2.1.3系列單抗的效價測定用于臨床快速診斷的以上52株單抗,平均結合病毒效價為8000~32000(+++,熒光法),其連接物堿性磷酸酶單抗效價
表18種主要呼吸道病毒單克隆抗體Ig亞型分析
Tab.1AnalysisofIgsubtypesofMcAbsagainst8typesofmainrespiratoryviruses
McAbsNumber1)Igsubtypes
IgG1IgG2aIgG2bIgG3IgM
FluA11623
FluB5113
PIV16411
PIV25212
PIV3624
RSV871
Adv7532
Adv333
AP33
Total5215161218
Note:1)allofthe52cell-linesselectedwereusedfortherapiddiagnosis達2000萬(+++,反向間接ELISA),證實9大系列單抗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親和力,效價要高出動物抗血清20~600倍,且無抗細胞抗體混雜。
2.1.4單抗的特異性鑒定結果交叉試驗:各株單抗分別與常見的9~12種呼吸道病毒抗原和相關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等)作交叉試驗,結果無交叉反應。阻斷試驗:各株單抗分別以異種動物抗血清作阻斷,血清在1:2~1:8時,系列單抗被特異阻斷。替代試驗:以1%小鼠血清替代系列單抗作已知陽性標本,均為陰性。免疫印跡反應(Westernblot)、結合表位鑒定:合胞病毒(8株)、副流感1、2、3型(16株)、腺病毒3、7型(8株),抗原經還原處理后,單抗能清晰地與對應病毒蛋白的表位結合[14]。單抗的純化和冰干:經鹽析用DEAE-52離子交換層析后,比活性達95.2U/mg以上。將各株單抗按8個單位應用效價稀釋后按8種抗病毒抗體分別混合組成診斷試劑,制成冰干品。
2.2兔抗鼠(二抗)及兔抗鼠熒光標記免疫效價為1:32(+++,雙擴法),兔抗鼠以熒光標記純化,應用效價為1:10稀釋。
2.3堿性磷酸酶單抗及復合物結果共獲單抗細胞株9株,單抗在16000U/ml時結合堿性磷酸酶抗原4U,成為APAAP復合物。
2.4系列呼吸道病毒單抗用于橋聯快速診斷的質量指標結果見表2。表2系國外快速診斷試劑和病毒分離、雙份血清、WHO-McAb標準品和IFA技術對照所得。以上結果證實系列單抗用于橋聯快速診斷的各項指標符合生物試劑標準。
表2系列呼吸道病毒單抗用于快速診斷的質量指標
Tab.2ThequalityresultsofseriesofMcAbsusedintherapiddiagnosis
IndicatorViruses
FluPIVAdvRSV
Sensitivity(%)93.30100.0090.0093.50
Specificity(%)100.0099.0099.40100.00
Pseudo-positiveratio(%)01.000.580
Pseudo-negativeratio(%)6.70010.006.20
Positivepredictionvalue(%)93.70100.0090.0090.00
Negativepredictionvalue(%)100.0096.0098.40100.00
Grossuniformity(%)92.3099.0098.8096.00
Adjusteduniformity(%)92.3598.0094.5095.70
Youdenindex0.8900.9900.8970.930
2.5系列呼吸道病毒單抗用于橋聯快速診斷試劑申請的國家新藥證書和文號從1991~1994年經申請和審批,共獲4項新藥證書和5項生產文號,它們是合胞病毒,(93)衛藥證字S-05號,(93)衛藥準字(京星)S-02號;副流感1、3型,(94)衛藥證字S-21號,(94)衛藥準字(京星)S-01號;副流感2型,(94)衛藥證字S-25號,(94)衛藥準字(京星)S-03號;腺病毒3、7型,(94)衛藥證字S-22號,(94)衛藥準字(京星)S-02號;流感A和B型,(94)衛藥準字(京星)S-01號。
3討論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傳染病,尤其是軍營、學校、幼兒園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常在流行期呈幾十人甚至幾百人發病,人們往往很難弄清病毒病因。本研究用10年時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抗主要呼吸道病毒單抗雜交瘤細胞庫,連同連接物堿性磷酸酶單抗雜交瘤細胞株,此庫共有9大系117株細胞株,其中抗副流感1、2、3型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G蛋白單抗等70株為國內少見報道的細胞株。該庫的建立,不僅可不間斷地提供8種主要呼吸道病毒快速診斷試劑[14-17],還可為國內主要呼吸道病毒的亞型分析、病毒變異以及基因表達等提供研究試劑[18,19]。
本研究創立的抗主要呼吸道病毒橋聯診斷試劑,克服了內源酶對結果的干擾,只需1臺普通顯微鏡即可觀察細胞內病毒抗原存在,其結果清晰快速,2~3h可獲得準確診斷結果[11,13,15,16]。我國是世界公認流感病毒大流行株及變異株發源地,此試劑有較大的實用價值,本研究者曾3次在6h內快速報道流感疫情[20,21]。系列診斷試劑經國家生物制品鑒定所嚴格鑒定和審查,已獲4項國家新藥證書,5項生產批準文號,它們是國內首次按“藥品管理法”審批程序批準的系列呼吸道病毒單抗橋聯快速診斷試劑。
作者簡介:段佩若,女,62歲,主任技師,主要從事醫學呼吸道病毒學研究
作者單位:(第262醫院醫學實驗科,北京100088)
4參考文獻
1郭元吉.呼吸道病毒.見:黃楨祥主編.醫學病毒學基礎和實驗技術.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655
2GlezenW.Seriousmorbidityandmortalityassociatedwithinfluenzaepidemics.EpidemiolRev,1992;4:253段佩若,韓洪彥,張容惠etal.抗甲型流感病毒內部抗原和表面抗原(H3N2)單抗的制備和分析鑒定.中國免疫學雜志,1996;12(Suppl.):131
4韓洪彥,張容惠,張勵力.抗乙型流感病毒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和分析.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1997;13(3):53
5段佩若,張勵力,韓洪彥etal.副流感1型單克隆抗體細胞庫的建立.單克隆抗體通訊,1993;9(2):60
6段佩若,張勵力,韓洪彥etal.單克隆抗體用于免疫熒光技術快速診斷檢測副流感病毒3型抗原的研究.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2;12(5):393
7段佩若,張勵力,韓洪彥etal.副流感2型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和應用.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1994;8(2):171
8段佩若,趙一博,趙華etal.呼吸道合胞病毒單克隆抗體細胞系的建立和臨床應用.中華醫學雜志,1989;69(3):174
9段佩若,張勵力,韓洪彥etal.腺病毒3、7型單克隆抗體快速診斷試劑的制備和應用.單克隆抗體通訊,1993;9(2):68
10段佩若,朱仁英,張勵力etal.應用離子交換純化單克隆抗體的實驗報告.單克隆抗體通訊,1989;5(2):50
11段佩若,張勵力,韓洪彥etal.堿性磷酸酶單抗及其復合物的制備及用于呼吸道病毒檢測.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7;18(3-A):89
12段佩若,張勵力,韓洪彥etal.應用系列呼吸道病毒單克隆抗體快速檢測抗原的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4;15(5):308
13段佩若,林京,韓洪彥.呼吸道合胞病毒單克隆抗體用于堿性磷酸酶橋聯酶標快速診斷.中華醫學檢驗雜志,1990;13(2):89
14張勵力.免疫印跡技術對抗副流感1、3型單抗識別抗原表位的研究.中國免疫學雜志,1994;10(6):353
15盛錦云,王同權.小兒肺炎病毒學與臨床研究.中華兒科雜志,1992;30(4):203
16董宗祈,陳志勤.兒童病毒性肺炎多病原檢測分析.中華兒科雜志,1995;33(3):171
17阮力.呼吸道合胞病毒糖蛋白F和G在同一重組痘苗病毒中的表達.病毒學報,1992;8(2):101
18杜金林,王之梁.我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亞型初步探討.微生物學報,1991;31(6):488
19段佩若,張勵力,朱仁英.乙型流感局部爆發的調查.人民軍醫,1992;397(12):12
(一)安慶城區歷史文化建筑景觀式保護的原則與方法
對安慶市區歷史文化建筑開展景觀式的保護,要在分析認識清現狀的基礎上按照規劃和相關配套法規制定保護的具體原則和方法。具體來講,景觀式保護的原則與方法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對歷史文化建筑本身只能進行微創手術式的返真修復,并増強其對歷史文化信息的視覺傳播新功能;修復要嚴格按照原來的形制、結構、材料、工藝進行要“修舊如舊”,為了増加歷史文化信息的含量,可以在建筑內部安排相關的歷史文化內容展示及其互動體驗項目。另一方面,對其存身的周圍環境,一是要切實遵守規劃、保護法規的要求,嚴格執法,二是要盡可能地采用藝術化的造型手段,創造新舊之間過渡銜接的視覺面貌和觀賞的空間環境。可以選用改變立面造型、色彩呼應、添加形體分割等藝術設計方法,避免采取拆除、降低高度、限制使用性質等措施。
(二)安慶城區歷史文化建筑景觀式保護的實踐
在安慶,對歷史文化建筑本身進行微創手術式的返真修復,并增強其對歷史文化信息視覺傳播功能的景觀式保護實踐已經開展。如,坐落于孝肅路和錫麟街交匯處的安慶天主堂,1871年動工,1893年落成。近年來,因主體建筑老舊化嚴重,曾經屢次修繕,現在看到的是2009年那次大修的成果。?在修繕中從保持建筑主體立面裝飾的牌坊、宮廷式護欄、石鼓等形制、造型不變人手,從細節上保證了主體建筑耶穌圣心堂中西合璧的風格不變。僅僅修整了部分斑駁的墻面,小心地劍除了歲月的痕跡,使老建筑仿佛返回了百多年前的原真面貌。在修繕后的神甫樓二樓設立安慶天主教愛國主義展館,通過圖文集中展示建國以來,安慶天主堂愛國主義活動史料,包括重大活動、重要事件和典型人物的愛國事跡。修繕后的安慶天主堂在更具觀賞性的同時,歷史文化信息的傳播功能也得以實現。大修后的安慶天主堂成為安慶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愈久彌新的“新景觀”。美中不足的是修繕中也對原建筑的歷時性和附屬建筑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在安慶師范學院菱湖校區有兩處國保單位:國立安徽大學紅樓和敬敷書院。1935年3月落成的紅樓,兩層磚木結構,建筑質量很好,一直使用至今。建筑外觀墻不粉化、屋脊不塌,正門柱廊等西式建筑的造型形制、細節均保存完好。紅樓的使用功能也一直沒有大的變化,因而,內部結構也基本沒變。因此,對紅樓的景觀式保護的具體工作,體現在對紅樓周圍環境的設計營造上。具體措施是在紅樓的周邊進行綠化并栽種香樟樹。目的是要為紅樓營造一個可以遮蔽周圍現代景物的獨立空間環境。經過多年的不斷營造,今天可以看到,在紅樓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廣植的香樟樹,已經形成了老紅樓與校園新建筑之間的成片樟林間隔。簇擁影映著紅樓的樟樹林,為歷史文化建筑與新建筑形成的現代環境提供了兩者之間的清晰分界和過渡景物,并在多個觀賞角度上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空間背景。紅樓作為景觀的效果被襯托突顯。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暮春移建于現址的敬敷書院,1933年大修過一次現在看到的模樣是2002年重建的。拆除時對進深、檐高、梁架、門窗等等進行了拍照、測量、放樣。這些工作保證了重建后整體建筑的原真效果。但門樓由于沒有歷史資料對照,現在的樣式有猜想的成分;外墻的粉飾、卵石的鋪地,有些畫蛇添足。為了解決書院與北面教學樓的視覺沖突,重建時保留了書院內外的古樹,借用古樹和書院外高聳的杉樹,成功地遮蔽了周圍的現代景象,塑造出亦幻亦真的歷史場景。新的敬敷書院內部設立了安慶師范學院百年校史館,展示著學院教書育人百年薪火相傳的歷史。重生的敬敷書院煥發出嶄新的舊貌,增添了傳播歷史文化的新功能。如今,在安慶師范學院菱湖校區里,新舊建筑相映成趣。師生和游人徜徉其間可以享受到移步換景、時空切換的視覺樂趣;可以感受到學校百年育人、薪火不息的光和熱。
二、安慶城區歷史文化建筑景觀式保護的意義
論文摘要:隨著建筑工程項目化管理更加深入,項目管理的科學方法應用更加廣泛,建筑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建立完善的建筑業專業分包體系,將是我國建筑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筆者認為在目前的環境中,采用集權式的公司發包,授權項目的實施管理,采取拒陣式的組織管理結構,著重于合同管理和生產過程目標管理的方式,是較為有效的分包管理形式。
一、有關分承包管理模式的基本情況
(一)發包模式就總包方內部而言,按發包方層次的不同,可分為公司集權式組織發包和項目團隊組織發包兩種方式。
1.公司集權式的發包方式這是應用較為廣泛的分包發包方式。分包商與總包商都以法人的地位簽署分包合同,合同的法律地位自然。由公司的發包職能部門選擇合適的分包商承攬總包項目的分包工程,簽定分包合同,其工程施工交由項目團隊管理執行。這種方式,公司掌握著較項目更為廣泛的信息渠道,公司的采購發包管理更為規范和程序化,又有能與承包商建立長久合作關系的優勢,公司集中管理發包,能夠在市場中找到更有價值的(性價比最佳)分包價格,有利于公司對項目成本的宏觀控制。缺點是,項目團隊在執行中,存在一些信息不明,形成“難管”局面,但通過建立良好的管理組織架構和溝通渠道,這個問題是可以克服的。
2.項目團隊發包這是由項目團隊根據項目需要,自行尋找和選擇分包商,由公司授權項目與分包商簽定分包合同,工程管理由分包商直接管理。這種方式效率高,發包便捷,更貼近實際,項目管理較為有力。
3.公司發包與項目發包結合式這是上述兩項的結合,對大中型的、復雜程度高的、合同額較大的分項由公司集中控制;小型的、簡單的、合同額不大的采用項目自行處理,公司審批的方式。
(二)合同管理(分包)
1.合同類型以下為按合同支付方式分類的合同類型:
1.1總價合同也稱約定總價合同,一般是投標者按招標要求,與招標方達成一個總價,在總價格下完成合同規定內容。
1.2單價合同
a.估計工程量單價合同以估計的工程量為依據,投標者只填報單價,而計算出的合同價格的發包方式。b.純單價合同工程量未知,僅以單價簽定合同c.單價合同與總價合同結合對工程量明確的部分,可使用總價合同,變化較大,不確定的以單價合同簽定協議。
1.3成本補償合同也叫成本加酬金合同,指業主在支付工程實際成本后,再按實現約定的方式支付給承包商管理費用及利潤(酬金)。這種合同方式靈活機動,應用的巧妙的話,可起到非常好的激勵作用。
2.合同準備項目分包合同準備包括下列內容:分包計劃一合同范圍確定一詢價(招投標)一合同談判一形成合同文件
2.1總包商應在對業主的投標期間,就著手擬訂項目分包計劃,初步確定工作范圍、數量、開竣工時間等。
2.2確定合同范圍根據分包計劃,便可對分包工程進行合同內容確定。這里所說“合同范圍”不僅指工作內容,而是指“對分包工程合同價格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包括工作內容、質量標準、技術規范、材料規格、開竣工時間、進度安排、責任和義務、使用設備、枝術和管理人員、風險分攤等等因素。
2.3詢價詢價是一個選擇分包商的決策過程。詢價過程具有法律效力。根據分包合同范圍說明.
2.4合同談判合同談判一般要對以下幾點進行深人的討論和澄清:a.合同范圍因合同范圍一般由總承包方擬訂,對總承包有利,分包商往往對合同范圍要進行討價還價。b.變更進一步明確,變更的處理程序和辦法、費用。c.甲乙方責任和義務d.違約責任明確包括質量、工期等方面的懲罰規定
3.合同執行執行階段的合同管理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實質是監督合同的執行情況,努力促使合同賣方按合同要求認真完整地履行合同義務。
4,合同文件管理系統建立合同文件管理系統是合同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合同文件管理系統應有兩方面的工作:合同文件的文檔化管理、合同事件的程序化管理。
二、分包生產過程管理分包生產過程主要的工作
1.質量管理建筑工程項目分包工程具有任務型工作的特點,它區別于工廠重復性作業的特點。傳統的質量保證體系起源于工廠作業型的質量生產方式,并不適用于任務型的生產方式。傳統的質量保證體系認為合格的輸人和合格的生產過程就能夠得到合格的產品,偏重于過程控制。但項目生產的特點,以及強調滿足顧客要求為中心的今天,項目質量管理不僅要關注過程,更要關注結果(目標)。因此新版的i s 09000也提出了如何在項目環境里建立質量體系的問題,項目多采用目標管理的方式完成任務。新版的is 09000弱化了建立龐大的剛性體系內容,轉而突出了柔性的8大質量管理原則。筆者認為,對分包的質量管理,應以目標管理的方式,貫徹質量管理原則的過程,來完成分包任務。目標融人過程,過程實現目標。
2.進度控制根據前面分析,進度管理仍然要采用目標管理的方式,總包方應做好下列工作:
2.1制定目標,計劃進度分包商的工作不一定是象總包那樣,生產是連續的,分包商只承擔了工程的某一個部分的工作,受其他分包影響,分包的工作可能是間斷的,所以總包對分包的工期目標或進度計劃也是動態的,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的,總包商要讓分包方認識到這一點,在合同中予以明確,以免分包商因非自身原因的工期耽誤,向總包提出過多索賠。總包的計劃或工期目標,務必要仔細計劃,符合實際。
2.2整體協調由于上面的原因,總包商在指定計劃時,必須整體協調,不能專注于某一項,整體協調包括時間上、空間上的、與其他施工單位的系統協調,這是總包在項目管理中必須要做好的管理義務。
2.3動態檢查進度管理的基本工作就是進度檢查,這跟過程方法時相一致的。“加快進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縮短進度檢查的時間間隔。”項目進度在不斷變化,只有動態的檢查進度,才能控制進度。
3.總分包協調項目總分包之間是由合同這一法律關系來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與企業內部的行政關系不同。
三、對未來建筑工程項目分包管理的預側
1專業化程度更高專業化程度更高,使總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則向專業施工更精分化。總包對分包的依賴度要增加,更多的具體施工任務要尋找分包商來完成;分包商將專注于其專業核心競爭力,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輔工作將會外包,由更專業的分包商來完成。
2組織更靈活,組織界限將模糊,總包項目團隊也將出現分化,總分包將更多的以針對任務的臨時性團隊組合(任務小組)來完成工作。項目組織將會更趨靈活的組建,分包商會更多的參與總包的項目團隊工作,合同的聯系使各方更趨于平等合作的關系。項目會有更多的補充協議。
3管理將更規范化合同管理的地位將更重要,項目正式信息溝通會更規范,工作程序會更加規范和嚴格。
關鍵詞:智能大廈保安監控保安監控系統集成
1智能大廈保安監控系統的概念
1.1保安監控系統的作用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一批批適合信息社會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特點的智能大廈拔地而起。
為了防止各種偷盜和暴力事件的發生和危害,確保大廈的安全,生命和財產不受損害,智能保安系統的設置是必要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犯罪手段對保安系統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對錢、財物、人身安全的保護是一方面,而對儲存在計算機里的大量的重要文件、數據,更需要保護。
在一個智能化大廈內,不僅對外部人員要防范,對內部人員也需要加強管理;對某些重要的地點、物品,以及重要的人物也需要特殊的保護。因此,對現代化的大廈,需要設置多層次、立體化的保安系統。
1.2保安監控系統的等級
1.2.1確定防護等級
(1)相關規范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GA/T75一94
《安全防范系統通用圖形符號》GA/74一94
《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198-94
根據上述規范,結合安全防范的風險狀況和工程實際情況,從而綜合確定安全系統達到的防護等級。(2)安全技防系統的種類
周界報警系統;
玻璃破碎報警裝置組成的大廈外墻的警戒系統;
電視監控系統(圖像復核系統);
入侵移動探測報警系統;
音頻監聽系統(聲音復核系統);
強光照明系統;
(3)安全防范等級及主要配置(按四級劃分)
A.四級防護安全防范系統
營業場所(指銀行)的門、窗應設開關式報警裝置(如門磁開關);
設置手動或腳踏式緊急報警裝置和聯動警鈴;
報警信號應送保安值班室及附近公安機關。
B.三級防護安全防范系統
與四級防范系統裝置相同;
設置空間立體防范系統:設空間(室內與走廊)入侵探測器;
中心控制設備具有監昕復核(錄音)功能,記錄報警發生的時間、士也點;
對營業室、主通道設電視監控
報警系統與公安報警網。
C.二級防護安全防范系統
與三級防范系統裝置相同;
電視監控設備具有自動、手動切換功能,多畫面顯示功能;
對于實行柜員制的營業場所,應設一對一的攝錄像裝置;
密碼控制由專人操作報警系統的啟停、布防、撤防、旁路、復位等;
控制中心設備具有有線、無線及其互轉換功能,保證報警信號準確且送往有關接警部門;
有條件的營業場所設人口控制系統,實行信息卡出入(門禁系統)。
D.一級防護安全防范系統
所選探測器應有兩種及以上不同探測技術組成的入侵探測系統;
營業場所營業期長時錄像。遇突發事件時,應自動啟動照明、錄音、錄像;統);
設出入口控制系統,通過信息卡對主要分區的人員分級、分檔管理;
中央控制室應能在接受報警信號同時立即識別部位、,性質(搶劫、盜竊、火災、故障等),且在屏幕上顯示、打印、記錄、存儲報警時間、地點、性質及處置預案;
其余與二級防范系統相同。
1.2.2保安監控系統的層次
(1)外部入侵保護:此部分是預防外部無關人員侵入,需相應設置周界、門窗、通道、出入口等的報警、復核等處置措施,防罪犯于區域之外。
(2)區域保護:此道防線是探測非法入侵此區域者,把信息送往監控中心,中心作出處理。
(3)目標保護:這道防線是對特定目標的保護,如保險柜及重要房間。
2保安系統的結構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再不僅僅是加鎖、站崗、放哨等的傳統防范設施。鎖無論怎么堅固總可以被打開,精神抖擻的哨兵也有打盹兒的時候。在今天,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現代控制技術和現代圖形顯示技術(即4C技術)制造出智能防盜保安系統,各子系統獨立發揮其功能,同時子系統間又集成為一個防范統二體,從而確保大廈的安全,營造一個極好的工作、生活環境。2.1出入口控制
2.1.1控制原理所謂的出入口控制就是對出人口的管理,該系統控制各類人員的出人以及他們在相關區域的行動,通常被稱作門禁系統。其控制的原理是:按照人的活動范圍,預先制作出各種層次的卡,或預定密碼。在相關的大門出入口、金庫門、檔案室門、電梯門等處安裝磁卡識別器或密碼鍵盤,用戶持有效卡或密碼方能通過或進入。由讀卡機閱讀卡片密碼,經解碼后送控制器判斷,如符合,門鎖被開啟,否則報警。
2.1.2持卡方式的特點
(1)卡的密碼可隨時從系統中取消,不怕丟失,不怕帶走。
(2)卡的密碼帶有時間性,可預先設定有效時段。
(3)持卡人在所有出入口的活動都被計算機記錄在案,可隨時打印、分析。
(4)節省管理人員。使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在控制室就可以控制全部出入口。這樣,不僅提高效益,節省人力,也避免了人為的失誤、提高了保安效果。
2.1.3門禁系統的種類
有光學卡、磁矩陣卡、磁碼卡、條碼卡、紅外線卡、鐵碼卡、感應式卡,以及生物辨別系統,如指紋機、掌紋機、視網膜辨識機、聲音辨識機等等。從接觸卡到非接觸卡,從l00mm到幾千mm的感應卡均被廣泛采用。
上述各種卡對應著各種門禁機,門禁機主要有聯網型和非聯網型(獨立型)。有單門門禁機,也有雙門及四門、八門的門禁機。這使得門禁的應用非常靈活。配合門禁機還有門磁開關和按鈕等。若干門禁機與門禁系統的從門控制器與主門控制器相連。門禁機和門控制器內部由計算機控制,門禁機所需電源常為DC12V,由門控制器提供,一般在控制器附近都設有電源AC220V50Hz/DC12V。
2.1.4門禁系統設置部位
對于綜合性智能大廈而言,設置部位大致有:各重要辦公室、金庫、銀行營業室、中央控制室、各通信、弱電機房等。
2.2防盜報警系統
2.2.1防盜報警器的作用防盜報警系統就是用探測器對建筑物內外重點區域、重要地點布防,在探測到非法入侵者時,信號傳輸到報警控制器:聲光報警,顯示地址,有關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根據情況采取措施,以控制事態的發展。防盜報警系統除上述報警功能外,尚有聯動功能。諸如:開啟報警現場燈光(含紅外燈)、聯動音視頻矩陣控制器、開啟報警現場攝像機進行嚴視,電視矩陣控制器一系列聯控:使監視器顯示圖像、錄像機錄像、多媒體控制器自動或人工操作等等這一切都可對報警現場進行聲音、圖像等進行復核,從而確定報警的性質(非法入侵、火災、故障等),以采取有效措施。
2.2.2防盜報警系統的構成
智能建筑的防盜報警系統,負責建筑內各個點、線、面和區域的偵測任務。它一般由探測器、區域控制器和報警控制中心三部分組成。(1)探測器
探測器負責探測人員的非法入侵,有異常情況發出聲光報警,同時向區域報警器發送信息。
開關:開關是基本、簡單、經濟而有效的探測器。常用的有:微動開關、磁簧開關兩種。線路連接分常開、常閉二種。開關的閉合或開斷,使電路導通啟動警報。
光束遮斷式探測器:目前用得較多得是紅外對射式,它由紅外線發射器和接收器組成。當罪犯跨越門窗或其它防護區時,遮斷紅外光而弓|發報警。為確保此類探測器的準確需配置頻率和相位鑒別電路。
熱感式紅外探測器:也稱被動式立體紅外線探測器。它是利用人體溫度來進行探測的。眾所周知,任何物體,因表面溫度不同,會發出強弱不等的紅外線,即輻射出的紅外線波長不同。人體所輻射波長約10μm,這一特性被用來制造熱感式紅外探測器。其中焦電式具有最佳的靈敏度和響應速度。故目前用得較普遍。其上設有7~15問n波長的帶通濾波器。以屏蔽非人體紅外波,確保報警準確。
微波物體移動探測器:利用微波設備對移動物體(含人)發射和反射頻差的多譜勒效應,即可探測出人的入侵。
超聲波物體移動探測器:與微波移動探測器類似,但波長有差別,超聲波頻率常在20KHz以上。
偵光式移動探測器:必須在有光線的環境中才能使用,其原理是利用二個光電池組成差動探測裝置,能探測出周圍光線的微量變化。
玻璃破碎探測器:它是利用壓電式拾音器,裝在面對玻璃面的位置,它對玻璃高頻聲有效檢測、報警,已廣泛用于門窗防護上。
還有其它一些類型探測器,此處從略。
(2)區域報警器
通常一臺區域報警器能容納8個回路的輸入信號,經處理,信號送往電視監控系統的視頻矩陣切換控制器,以實現聯動控制。在一般的系統中,區域報警器≤8臺,即≤64個回路,當多于64個回路時,需改用微機控制的報警系統。
(3)報警控制中心
報警控制中心,通常和電視監控中心合設。其功能是通過控制鍵盤查看系統工作情況,突發事件的報警可在監視屏上自動彈出報警部位,并記錄時間和地址。目前,部份產品在中心設報警輸入卡,容量為128路/塊,根據需要可增高至2048個點。報警插入卡與CCTV控制器的連接是RS232口。
2.3閉路電視監視系統
在保安系統中越來越多的應用電視監控系統。它使管理人員在控制室便能看到大廈內外重要地點情況,給保安系統提供視覺效果,為消防、樓內各機電設備的運行及人員活動提供了監視手段。
2.3.1閉路電視監視系統的基本結構
依功能基本結構可分為:攝像、傳輸、控制和顯示與記錄四部分。
(1)攝像機
攝像機是監視系統的重要部件。而大量采用電荷稠合式CCD(charge一cowpleddevice)攝像機。攝像機色彩有黑白與彩色之分。根據用途和經濟狀況選取其一。攝像機的靶面大小用1/3、1/2、2/3寸來表示。在選鏡頭時要注意配合二者的尺寸。
攝像機有PAL、NTSCK和SECAM三大制式,中國選用PAL制式。選取攝像機時,還需考慮照度要求,如需要可選取紅外燈飾。
(2)鏡頭
設計中鏡頭的選擇同攝像機的選擇是同等重要的。選擇鏡頭的依據是觀察的視野和亮度變化的范圍,同時兼顧CCD攝像機的尺寸,它們之間的關系是:視野決定用定焦距還是變焦距的鏡頭,定焦距取多大焦距,變焦距選擇什么范圍,亮度的變化決定是否使用自動光圈鏡頭。
清晰度:是鏡頭的重要指標。想成像清晰,則分辯率要高,即在單位長度上能分辨的黑白條紋數大,一般用公式求得:
N=180/h
N----鏡頭分辨率(對線/厘米)
h----畫幅格式的高度(厘米)
通常1/2"畫幅4.8x6.4(mm2)N=38對線/mmh=4.8mm
1/3"畫幅3.6x4.8(mm2)N=50對線/mmh=3.6mm
鏡頭的尺寸:目前有1、2/3、1/2、1/3和1/4寸等。一般鏡頭與攝像機同尺寸或鏡頭尺寸大于攝像機尺寸。
焦距:鏡頭的焦距和攝像機靶面大小決定了視角。靶面(攝像機靶面)一定,焦距短,則視野大,焦距大,則視野小。用w·h分別表示CCD靶面的寬度、高度,f為鏡頭的焦距,那么可求得視角值。
Qh=2tan-l(w/2f)(0)水平視角
Qv=2tan-l(h/2f)(0)垂直視角
光通量F:光通量指示光線入鏡頭的多少,是焦距與通光孔徑的比值F=f/φF光通量(無量綱);f一焦距(mm);φ----通光孔徑(mm),鏡頭規格中常標注最大F值,如6mm/F1.4,此鏡頭通光孔徑為4.29mm。光線變化較大場合(如室外)需自動光圈鏡頭。
總之影響攝像效果的有六大因素:被攝物尺寸、被攝物細尺寸、被攝物與攝像機鏡頭的距離、攝像鏡頭的焦距、光學接收器的尺寸(靶尺寸)、鏡頭及攝像系統的分辨率。設計中要綜合考慮。
(3)信號傳輸
視頻信號的傳輸:傳輸方式有一般同軸電纜、平衡對電纜、電纜電視同軸電纜、光纜、電話線等,國產SYV-75-2~75一33-2的波阻抗為750,電容不大于76PF/m,30MHz時的衰減不大于0.86dB/m。
控制信號的傳輸:控制中心要對現場的設備進行控制,一般都通過設備解調器進行。常用的控制方式有:通信編碼的控制方式和同軸視控。前者是把控制信號串行編碼:用單根線路傳送多路控制信號。其控制距離可達1km,如中間加放大處理,可達10km以上,如利用光纜,則距離會更遠。后種方式即同軸視頻控制方式,這種方式是視頻和控制信號復用一條同軸電纜。此種方式也有二種辦法,其一,是把控制信號調制在與視頻信號(50Hz~4MHz)不同的主頁率范圍,然后與視頻信號復合在一起傳輸,到現場再把它們分解開(解調)。其二,是利用視頻信號場消隱期間傳送控制信號。目前使用第一種。
(4)顯示與記錄
此類設備包括監視器、錄像機及視頻處理設備,這些設備都安裝于控制室內。目前監視系統專用錄像機用普通帶l80分鐘可錄如,最長可達960h。除了長時外,錄像機還需遙控功能,能用控制信號操作錄像機。
(5)視頻切換器
視頻切換器的使用,可用少量監視器看多個監視點,目前設備有幾路輸入,1路輸出,還有幾路輸入,m路輸出,這極大地提高了監視器的效率。
還有多畫面分割器二在一臺監視器上同時可觀看多路監視信號,此技術在控制中心也被普遍采用。
2.4停車場管理系統的保安功能
一般的智能大廈地下室均設有停車場,對停車場進行自動化管理是必要的,停車場管理系統的功能大致有:出、人口控制、泊車位導向、攝錄車輛外形、特征、牌號、記時收費。其中車牌影像識別系統具有保安功能,它可防止偷車事件發生。當用戶人場取票或使用月票、儲值票時,電腦會通過人口處的攝像機,將車型、車牌號碼的彩像記錄,同時也記錄下該入場票或月票、儲值票的編號。當用戶離場付費或驗票時,電腦會自動將該車編號票證持有者擁有的車輛的車牌、車型等與在入場時留下的錄像的車牌、車型等同時顯示在顯示屏和閉路電視監視器上,工作人員確認后,自動開啟閘門放行,同時這些圖像存入計算機硬盤備查。
2.5電梯控制系統的保安功能
對于高層或超高層,電梯控制系統的保安管理顯得重要。某種程度上涉及到全大廈的安全。
保安功能:電梯樓層控制系統。大廈的電梯根據需要設置時段管理,如下班后某些電梯停止運行,而另一些電梯按需要運行。在運行的電梯中并非各層都停,而是根據持有有效卡所前往的樓層停,這部分電梯設有智慧卡讀卡器,經讀卡器識別有效卡,電梯送達相關樓層。無有效卡者,電梯不予開門,這便有效的控制了樓層人員的活動空間。從而確保大廈安全。
2.6巡更管理系統
智能大廈根據需要設置巡更管理系統。其作用是保安人員定點定時前往巡視,把“巡視到位"信號送回保安中心,以示巡更路途平安無事,若“巡視到位,,信號未按時按點返回,則巡視途中即有突發事件發生,保安中心將據此采取措施。
巡更系統就是將巡更開關安裝在指定的巡更點上。通常設置門禁機來滿足巡更的要求。
3智能大廈保安系統的具體實施
保安系統的實施,首先應根據相關規范及大廈功能要求確定安全防范等級,在此基礎上,布置安防系統現場設施,確定規模、選型、安裝調試、15f丁。
3.1門禁系統
3.1.1門禁機(讀卡器)的設置
根據需要在門外設置(含房間、樓梯間、通道等)距地1.2~1.3m選型一般為感應卡式,根據重要性可選指紋型或瞌孔型門禁機,可雙面門禁,也可單面門禁(室內設出門按鈕)。
3.12從控制器
門禁機和門禁主機的連接設備,根據需要從控制器可連一、二、四、八個門禁機。從控制器電源設備選定:AC220V50Hz/DC12V,l-5A。
3.1.3主控制器
主控制器由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組成,安裝于中央控制室。其中包含各種控制擴展板,遙控程序設置器,機上顯示板,數據存儲轉移模塊等。
3.1.4巡更系統讀卡器
讀卡器(讀頭)就是門禁機(巡更開關)。此部分可納入門禁系統一并設置。
3.1.5電梯門禁系統
前已述及,在部分電梯設置讀卡器,持有效卡可前往相關樓層。
3.1.6特別說明
(1)智能大廈可實行-卡通門禁管理,還可進入-卡通消費系統。
(2)門禁系統應能在火災時自動開啟相應的門。可利用火災聯控裝置來完成此功能。
3.2防盜報警系統
3.2.1各種探測器的設置
根據需要把防盜雙鑒探測器、被動紅外束射探測器、玻璃破碎探測器、各種開關等布置于大廈出入口、樓梯間、電梯廳、需要防護的門窗、重要辦公室、重要機房等場所。按照不同的布設環境選擇不同報警器和安裝方式(如壁掛、吸頂)。
3.2.2聲音復核裝置的設置
在需要聲音復核的場所設置微型監聽器(電子監聽器),一般采取壁掛方式距地2m左右,監聽器與音頻矩陣箱間線路多為二芯屏蔽對絞線,如RVVP2×0.5mm2。在控制中心設有音頻矩陣箱,該箱與視頻切換/控制主機間采用RS485接口,采用對絞線RVVP2×0.5mm2連接。
3.2.3報警控制中心設置
在小容量系統(路數≤64):通常按分區設置八路報警接口箱,八臺箱使回路可達64個。報警頭與報警接口箱間,通常為3芯屏蔽線,RVVP3×0.5mm2。報警接口箱與視頻切換/控制主機間采用RS-485串行接口,對絞線RVVP2×0.5mm2。
當系統≥64回路時,有兩種解決方案:
其一:選擇大容量系統,該系統配置128路報警輸入卡,系統容納8~16臺報警輸入卡,則容量可達2048路報警。如還不夠,可多系統組合。
其二:采用門禁/報警管理系統。系統參數:持卡人數65000;門禁機16320;報警防區(路數)130560;報警輸出130560;本地打印機225臺;報警狀態屏1020個;且支持計算機間加密傳輸技術……。各設備間連接方式為RS-232/RS一485接口,對絞屏蔽線RVVP2×0.5mm2。
3.3閉路電視監視系統的設置
3.3.1攝像機的設置
根據不同環境選定不同攝像機以及不同的安裝方式,如攝像機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鏡頭配置的選擇,焦距多大范圍,自動調焦、光圈、聚焦是手動調節,固定焦距,攝像和鏡頭尺寸的配合,是否設置云臺,安裝方式的確定,是否選擇球型、半球型攝像機(尺寸的確定),在大廳和電梯轎廂內選擇廣角鏡頭,攝像機防護罩的選取、照明燈具的選取等都隨功能的不同而異。
攝像機(含鏡頭)的控制:由控制器解碼器完成。解碼器因功能不同而種類很多,但都是在接收矩陣主機傳來的信號后去遙控云臺,鏡頭和輔助設備的動作。解碼器與矩陣/控制主機間的連接有二種方式:“C'''',型(同軸控制)和“D型"(對絞線控制)。前面已述及,同軸控制“C?quot;因設備造價高昂而應用較少。對絞線控制“D型",即RS485方式可控距離達3km。且這種方式可用于光纖、微波以及其它傳送方式。
特別提示:保安監控系統的線路因現場設備安裝位置一般是在走廊、大廳和房間的上部,有的緊貼吊頂,而且同軸電纜和對絞線也較便宜L運行管理獨立,所以一般不宜與大廈綜合布線電纜合用。當然其它數據、圖像的傳輸就另當別論了。
3.3.2中央控制室的設置
為了保安工作的方便,一般中央控制室隨保衛部門設于大廈首層。其設備主要包括:視頻矩陣切換/控制主機,報警接口箱,音頻矩陣箱,字符發生器,錄像機,主控鍵盤,副控鍵盤,音視頻監視設備,多媒體終端以及電源設備等。
視頻矩陣切換/控制主機,目前有各種輸入/輸出規格,如8×2,8×4,16×6,96×8,還有視頻96人/8出,音頻96入/8出一64路報警8控制鍵盤等。特大型系統有視頻4096入/4096出一報警2048路,32臺鍵盤的切換/控制主機。在設計和安裝實施中,根據需要留有余量,設置規模,選定設備。
關鍵詞: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引言:醫保
資金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資金,醫保資金主要來源于企事業單位和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主要用于職工個人的醫療資金支出和均衡社會資源,幫助更有需要的人民群眾享受國家醫保福利待遇,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與水平。在我國醫改逐步深入的背景下,醫保資金的管理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將有限的資源用于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中去,發揮醫保資金資源的有效性,使得醫保資金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人民群眾的普遍福利待遇,是醫保資金管理的主要目標。會計管理體系的建設是醫保資金管理的重要手段與抓手,是能夠全周期提升醫保資金管理水平的主要工具。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建設是醫保資金管理提升的基礎,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我國醫保資金對于人民群眾的使用效率提升。
一、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會計管理體系建設是醫保資金全周期管理的必然選擇。醫保資金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人民群眾享受醫療保障待遇起著關鍵的重要作用。醫保資金也是均衡我國醫療資源,優化配置醫療資源的重要支撐。對于醫保資金的管理,在我國的管理體系建設中往往存在很多制約因素與不確定因素,如資金的征繳問題、資金的使用效率問題等等。醫保資金的有效使用需要從全周期加強管理,并不斷提升醫保資金的管理質量。會計管理體系建設是醫保資金全周期管理的主要抓手,通過發揮會計在經濟活動反應與監督職能的基礎上,以醫保資金繳納、使用、監督等流程為管理對象,實現對醫保資金的全周期管理,進而優化醫保資金的使用與配置,提高醫保資金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會計管理體系建設是提高醫保資金使用效率的必然選擇。醫保資金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醫保資金通過對企事業單位的征繳規定與要求,將資金集中起來,并通過制度體系建設,將資金用于人民群眾,提升社會整體醫療保障水平。這其中醫保資金資源的配置是醫保資金管理的最終目標。在醫保資金的管理過程中,會計管理體系建設是醫保資金使用效率提升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會計管理已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并在進行著深刻的變革,管理會計已成為我國會計人員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特別是在會計信息系統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建立會計管理體系,將會計的管理職能充分發揮出來,能夠對醫保資金管理質量與效率的提升起到促進與支撐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三)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建設是提升國家治理水平的必然選擇。醫保資金在我國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與人民群眾福利待遇的普遍提升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是我國國家治理水平能力質量不斷提升的重要支撐。醫保資金的有效使用是人民群眾對國家信任與依賴的重要基礎。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建設是對我國醫保資金的系統化管理,特別是會計在對經濟活動的全方位呈現和全過程監督的作用發揮,將進一步幫助我國醫保體系建設者與管理者充分掌握醫保資金的征繳與使用情況,并在會計分析判斷中發現醫保資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國家不斷提升醫保資金在人民群眾中的重要作用發揮更大的效能,指導我國醫保資金管理制度,乃至國家治理層面提升,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二、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建設的主要問題
(一)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基礎建設仍需提升。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是對醫保資金全周期管理的體系,覆蓋資金的征繳、政策的制定、資金的投入、資金的劃撥等流程。在醫保資金的會計管理體系建設中,不同的區域發展并不均衡。有的區域在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的認識方面較為初級,會計管理仍然停留于會計核算,沒有在會計數據整理與分析上下功夫,使得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較低。也有的區域在國家政策執行方面沒有應用會計管理體系這一有力抓手,沒有通過會計反應與監督,發現政策制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難以對國家政策制定提出有改進意義的建議,使得醫保資金使用政策的改進與提升缺乏抓手。還有的區域沒有建立會計管理體系系列制度,在醫保資金的核算與管理方面,特別是程序流程方面缺乏制度規定,造成無規可依的尷尬局面。(二)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有效實施仍需提升。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在于有效實施,通過實施會計管理,促進醫保資金用到最有需要的地方,以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和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水平。在我國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建設實施中,有的區域醫保資金會計人員安于現狀,對于資金的管理停留于最基本的會計核算,沒有發揮會計對政策制定乃至實施的促進與決策依據作用。也有的區域在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實施中,沒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統與平臺,在醫保資金使用方面的數據集成與分析作用發揮較弱,難以對實踐提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會計管理的效率相對較低,難以達到預期。(三)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評價改進仍需提升。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是一個不斷提升與改進的體系,需要依據國家發展政策導向不斷完善,以發揮醫保資金的最大效用。在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建設與發展中,有的區域對于會計管理體系沒有建立評價改進機制,使得會計管理體系常年保持一個狀態發展,沒有與時俱進,難以發揮預期效果。也有的區域在會計管理體系評價中,走馬觀花,流于形式,沒有發現實際存在的問題,沒有對問題提出有效的實施改進意見,使得評價效果甚微。還有的區域在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改進提升中,缺乏決策機制建設,對于發現的問題,停留于紙面,沒有通過集體決策,采取正確的措施,將會計管理體系改進完善意見落實到位,使得評價機制有始無終,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
三、加強醫保資金會計管理體系建設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商業健康保險,專業化經營,醫療保障制度,賠付率,發展空間
一、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空間
一個國家商業健康保險的經營和發展與該國醫療保障制度密切相關,從理論上說,一個國家的公共醫療保障制度,即國家醫療保障制度和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對商業健康保險會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但實踐表明,即使在公共醫療保障制度保障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也仍存在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空間。
1.國家醫療保障制度。在國家醫療保障制度安排下,國家通過財政預算撥款作為醫療保險資金的主要來源,為國民提供幾乎是免費的醫療保障,如英國、加拿大。從理論上說,實行國家醫療保障制度的國家,由于公共醫療保障制度對商業健康保險的“擠出效應”,該國的商業健康保險將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由于國家醫療保障制度提供的服務質量不高、等待期長等缺陷,許多國民在國家免費提供的醫療保障之外還另外購買商業健康保險,以提高其健康保障水平。例如,加拿大實行國家醫療保障制度,國民享受免費的醫療保險,但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仍然占壽險保費總收入的22%左右。
2.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在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安排下,通過立法強制實施,保險基金主要來自雇主和雇員,國家財政給予補貼,如德國、日本、臺灣地區。在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安排下,社會醫療保險雖然覆蓋面廣,但往往保障水平不高,商業健康保險仍然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3.商業健康保險制度。在這種健康保障制度安排下,政府只為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者、軍人)提供醫療保障,其他人群通過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提供醫療保障。如美國,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是一種政府健康保險計劃、私營健康保險計劃和管理型醫療保險的結合體。除了老人和—些特殊群體,大多數美國人主要依靠雇主和(或)雇員本人購買的商業健康保險來提供醫療保障。美國是典型的以推行商業健康保險為主的國家,商業醫療保險覆蓋人群超過總人口的60%,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約占人壽保險總保費的20%。
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實行國家醫療保障制度或是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國家,還是以實行商業健康保險制度為主導的國家,商業健康保險都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其在壽險總保費收入中的占比通常高于20%。
我國的商業健康保險同樣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據中國保監會公布的數據,2005年全國人身險保費收入3697億元,健康保險費收入只有307億元。如果我國的商業健康保險能達到壽險的20%,按2005年的壽險保費計算,商業健康保險費收入將達到739億元,可見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潛力巨大。
二、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經營狀況及其國際差距
(一)我國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
2003年,保監會出臺《關于加快健康險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出健康保險專業化經營的理念,要求保險公司建立專業化的經營組織,引導行業健康快速發展。2004年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五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獲準籌建,健康保險專業化經營邁出實質性步伐。2005年以來,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侖健康和瑞福德健康四家專業化健康保險公司先后開業。
人保健康提出“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經營理念,即不僅提供事后補償,還將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服務,包括健康咨詢、健康維護、就診管理和診療服務等,目的在于改善客戶健康狀況,有助于保險公司降低賠付率和產品價格,增強競爭力。人保健康雖然可以依賴中國人保的強大品牌優勢,但由于人保基本沒有經營健康保險的經驗和數據積累,經營難度較大。
平安健康保險公司將推出第三方管理服務等新型服務,引入“管理型醫療”模式。在產品上將會突破傳統健康險的模式,為客戶提供如眼科與牙科保健、老年看護等非傳統健康險產品。平安健康保險公司將充分利用集團現有的保險成本優勢、渠道優勢、綜合服務優勢等,提高健康保險業務的盈利能力。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平安還處于“潛龍未動”狀態,實力尚未顯示。
其他專業健康險公司,昆侖健康和瑞福德健康已通過驗收,但其目前核心崗位位置空缺且欠缺專業人才和經營經驗,也沒有提出讓人刮目相看的“藍海戰略”,經營難度很大。
據保險公司的資料顯示,我國各家保險公司經營商業健康險業務的綜合賠付率均超過盈利平衡點,部分已涉足商業健康保險的公司也漸生退意,有的甚至已經在大規模地停止商業健康保險業務并欲逐步全面退出。
(二)國外健康險的經營狀況
與之相對應,國外眾多的以經營健康險為主業的公司卻取得了不俗的業績。2002年,國外共有8家以經營健康險為主業的公司人選《財富》500強,這些公司的經營狀況為我國健康保險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上述8家主要經營商業健康保險的保險公司的財務經營狀況表明,經營健康保險不僅不一定虧本,甚至可以進入世界500強。盡管目前我國有些公司的商業健康保險經營狀況不太好,但這并不意味著商業健康保險本身就必然經營不好,而是我們的風險控制能力薄弱。只要充分借鑒其他國家健康保險經營的成功經驗,做好數據分析、風險控制、產品開發、客戶服務、信息系統等基礎性工作,我國的商業健康保險必將大有可為。
三、推進專業化經營,提高我國保險公司健康險水平
導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困境的關鍵在于專業化經營的缺乏。專業化是健康保險的必由之路,這一點已在保險界形成共識,但如何進行專業化卻是目前最應該探討的問題,各保險公司應采取綜合措施,不斷推進專業化經營,來提高我國保險公司的健康險水平。
1.要建立專業化經營的組織架構。專業化經營的組織架構有多種形式,可以是專業健康保險公司,也可以是集團下的專業子公司,還可以是公司內的一個業務管理系列。事實上,各種經營模式都各有其優勢和不足(見表2),沒有適合所有保險公司的標準模式。保險公司應根據其規模、發展目標、市場定位和戰略,選擇適合自己的經營模式,而且我國各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也應該鼓勵市場的多樣性,關鍵在于賦予所選擇的組織形式充分的技術開發、業務管理、產品開發等的權限和職能,徹底改變健康保險業務依附于壽險業務的狀況。
2.要建立專門的核保和核賠體系。鑒于健康保險的風險控制特點,各保險公司應建立專門的健康保險核保和核賠體系;制定和實施健康保險核保人與核賠人的管理辦法;加快研發和使用健康保險專用的核保、核賠手冊等專業技術工具。要進一步發揮行業的力量,著手制定疾病表。
3.建立專業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專業化的信息管理系統不僅是實現健康保險專業化運作的基礎和平臺,而且對健康保險的風險控制和長遠發展至關重要。傳統的壽險業務管理系統集中解決的是業務流程、人機界面、系統集成等商用系統的共性問題。由于健康保險業務的復雜性、保險事故發生的頻繁性,需要有效的過程管控系統,單純的業務流程管理已遠遠不能適應健康保險的風險管控需要。公司可以通過自主開發或引進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和完善與健康保險業務相適應的信息管理系統,特別是完善健康保險的核保、核賠管理系統和數據統計分析系統,滿足業務發展和服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