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二年級下冊復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復習的目的要明確
復習的目的是通過知識的復習與整理,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溝通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但是,復習卻不能理解成簡單地重復的學習,或者是大量的練習。復習應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復習時要有深化和提升才能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案例]二年級下冊《數運算》單元復習涉及數運算的主要兩個單元的知識,一是《有余數的除法》,二是《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我聽過一位教師這樣上課:課上發給學生一張練習紙,做一題講一題,到最后,很多學生明顯地已經浮躁,不愿意聽了。而另外一位教師卻獨立放手,先讓學生對這兩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復習梳理,還要比一比誰整理得又多又全,這無異于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最后學生整理出這樣的表格:
學生自己嘗試對知識進行復習與整理的過程,也是學生對“書本知識”進行“由厚到薄”的提煉過程,學生對知識復習與整理全過程的參與,有利于形成學生綜合的學習能力。這也正是數學知識復習與整理活動過程中所體現的獨特的育人價值。
二、復習目標要明確
復習課目標的制定比新授課更重要,既不能照搬新授課的目標,也不能照搬課標要求,因為課標是完成學業后要達到的要求,不適合單元復習課或者是專題復習課,缺乏可操作性。再者,目標的制定要與習題一致,即目標設置后要有所評價。復習重點也要在目標中體現。
[案例]二年級下冊《數運算》單元整理這一課,課堂目標就是通過整理復習,讓學生明晰算理、算法,會根據具體的情境選擇合適的算理、算法,初步學會估算,會用估算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此教師設計了完整的練習紙:
通過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針對性的習題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發揮了習題的反饋作用。習題形式的變換,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靈活性。依據學生的答題情況,將知識前后連貫,理清知識點,擴大知識面,形成知識鏈。
三、理清整理復習的流程
復習課的教學流程應該十分非常清晰,第一,知識點梳理;第二,基礎題鞏固;第三,易錯題辨析;第四,拓展題提升。
首先引領學生在課前自主復習的基礎上進行基本知識點的梳理,然后尋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最后進行有針對性、綜合性、拓展性的練習。使學生由淺入深地逐步構建起了知識網絡體系、在練習中加強了知識應用的訓練。通過易錯題的辨析讓學生進一步強化知識點。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明白對某一類知識的整理和復習不僅是一節課,而應該是一個過程,就像《數運算》單元整理一樣,知識點比較多,對知識應用的范圍更是非常的廣,需要讓學生掌握的東西很多,一節課的時間是絕對不能完成全部復習任務的,教師千萬不能心急,企圖在一節課上解決所有的問題,只能導致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所以教師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復習計劃,將全部內容安排在幾節課中完成,每節課分別完成什么都要精心設計。教師要下足功夫鉆研教材,構建起邏輯嚴密的知識體系,對學習的重點難點了然于心,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做到心中有數;有很多教師上復習課不備課,這樣的做法不可取,復習課備課需要比新授課更用心、更用功,否則就會“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案例]在《數運算》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有余數除法經常會出現哪些題型呢?
生1:口算題、豎式題……
生2:找規律題,比如……照這樣排列,第幾個是( ),第幾個是( )。
創造始于問題,問題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當學生對一個事物充滿興趣時,他的感覺會變得敏銳,想象會變得自由,思維會變得活躍,構成了自由創新的心境,學習就有了自覺性、主動性、創造力。先是學生對常見的題型進行回顧,然后教師呈現例題,都是在日常教學中發現的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問題,有著極強的針對性,可以幫助學生在分析錯因的過程中,尋找正確的解題策略。而因材施教,靈活選用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復習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既發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復習課真正提高教學效率,獲得實效。
四、復習課的誤區
1.重復上課
簡單地把上過的課再重復一次,缺少對知識的有效整理、更缺少對知識體系的建構貫通。這樣就無法提升對知識的理解。
2.教師包辦
不敢放手,仍然是一問一答,甚至教師直接代替學生在思考,完全是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這樣就導致學生的能力難以提高。
3.環節瑣碎
講一點練一點,難成體系,不能整合,同時造成教學時間的浪費。
4.練習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