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畢業典禮發言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家好。我是xx學院金融系的本科生xx,非常榮幸能夠代表廈門大學XX屆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發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校園里熱烈的鳳凰花一次次開了又落,終于,到了我們要說再見的時刻。建南的鐘聲、白城的海浪、嘉庚像的肅穆莊嚴、芙蓉湖的清秀旖旎。一切都還在眼前,卻即將落入回憶;當離別越接近,我們才越發現這段歲月彌足珍惜。是的,正是在這所依山傍海、獨具魅力的南方之強里,我們一同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學時光。回首檢閱這段不悔的歲月,無不充滿了對母校的深切依戀、對老師的由衷感激、以及對同窗的真心祝福。
翻開這本青春紀念冊,四年前的那個九月,海的另一邊,我們拖著大大的行李箱,以好奇、興奮又期待的目光注視著這所風光秀麗、底蘊深厚的高等學府。那是我們第一次聽到廣播里那句鏗鏘有力的“自強 自強”,帶著這樣的信念,我們讓夢想起航。漳州校區的兩年里,綠茵場我們身著軍裝英姿颯爽,舞臺上我們載歌載舞各顯特長;圖書館里勤于求知,運動會場敢于拼搏。大一大二的我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盡顯廈大學子的才情與熱血。
隨著浩浩蕩蕩的跨海搬遷,成長便成為了那抹淺淺的海灣,曾經的我們在那頭,如今的我們在這頭。我們不再空想不再輕狂,本部的校園更是一個教人思考夢想是什么,如何圓夢的地方。這里一如既往的美不勝收,我們依舊踏著“自強 自強”的歌聲穿梭在落英繽紛的小路上。然而,面對畢業后即將到來的未知,心中的那份責任讓我們的腳步更加堅定。理性精神和求知欲望的共同作用下,我們洞察社會,思忖人生:從宏觀到微觀,從總體到個例,我們學著以科學的方法探究社會的方方面面。浩瀚學海里,我們盡情徜徉;社會實踐中,我們勇于擔當。我們分分秒秒如饑似渴,希望在大學最后的階段把握住人生的方向,乘風破浪,遠航;以正義、博愛的胸襟和勤于思考、善于批判的精神,勇挑經世濟邦的大梁。還記得么,晴空中的五老峰巍峨俊秀,我們沐朝陽而苦讀,枕書香而深思;還記得么,月光下的上弦場溫柔動人,我們聽海浪而抒懷,望星空而暢想。我們胸懷凌云壯志,笑看芙蓉花開;以囊螢、映雪的精神,博學之,篤行之,勤業之。一路走來,縱然學術的道路經歷過坎坷,縱然生活中總是好事多磨,但每一個堅定的腳印終究讓我們從稚氣青澀邁向了從容成熟,從遙望夢想邁向了收獲碩果。
漫漫大學路,回首時,可曾想過,誰歟操鑰發其藏,誰歟普渡駕慈航?我想,在座的各位畢業生都一樣,有太多感謝的話,要送給一路陪伴我們的人。感謝母校,是您用包容的精神、堅毅的品格和濃郁的人文底蘊感染著我們,讓我們在大學情懷的熏陶下一步步成長。感謝學貫中西、匯通古今的師長,謝謝你們孜孜不倦地傳道授業解惑,不僅教授我們知識,更以嚴謹的治學精神和高山仰止的品德激勵著我們一路前行。感謝養育我們的父母,是你們將世間最無私的愛傾注在我們身上,支持我們、關愛我們,在追夢疲倦的時刻,總有一個溫暖的港灣可以讓心靈休憩。感謝四年的同窗,我們曾一起挑燈夜讀奮發圖強,也曾一起做盡傻事貽笑大方;何其有幸,這段經歷有你分享。
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戀,千言萬語最終還是化為對母校的那句“我愛你,再見。” 曾經,當我帶著熠熠生輝的校徽,代表學校走過神州大地,走到海峽對岸,參加各種比賽和活動時,“廈門大學”和“南方之強”便是我最好的名片;現在,當我們再次唱起那鏗鏘優美的旋律,那一聲“自強 自強”正是我們共同的語言。今天我們離開象牙塔,天各一方繼續書寫各自的輝煌;但從今天起,廈大已然不再只是一所校園,而是一場美好的回憶,一種奮發的精神,一個心靈的歸宿;不論身在何方,我們定會銘記自己是嘉庚精神的傳人,以山的堅毅和海的胸懷實現“自強不息 止于至善”的宏大理想。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老師向畢業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的祝賀!祝賀同學們經過三年的學習和鍛煉,圓滿完成了學業!祝賀同學們又要踏入新的、施展才華的天地!
說真的,來參加今天的畢業典禮,我的心中充滿苦辣酸甜,一方面,是分別的苦澀,雖然僅僅三年兩載,可在過去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里,我們師生相識、相交和相知;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我們師生相互關愛、共同發展、一同進步;你們就象我們的孩子,我們又似多年至交的親朋,想到這一切將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里,我的心中有無限的感傷;另一方面,我的心情又是激動、喜悅的,因為我們的學生就要從校園起飛,在母校、老師關注的目光中,踏上人生新的征程,這又正是我們全體老師所期盼的。
臨行之即,請捎上全體老師對你們的囑托:同學們要記住我們今天的畢業典禮,不是慶祝一個過程的“結束”,而是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三年的大學學習,并不意味著你們已經掌握了從事所學專業的全部本領,它只證明你具備了適應這個行業工作的一定知識,大家都應將畢業證書視為對大學生活的總結和未來之旅的起點與開始;用正確的世界觀看待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盡快地適應并融入新環境,在社會這所大熔爐中鍛造自己;要學會在生活中幻想,不要在幻想中生活;要誠信為本,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要知道任何偉大的事業和成功都是從基礎做起;要努力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實踐中提高業務能力,使自己早日成為真正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同學們還要記住,從這里畢業,意味著一條割不斷的紅線就將你們與母校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你們仍然承載著學院的希望。希望同學們踏上新的崗位,繼續修身立志、敬業創新,不管將來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對自己充滿新信心,要相信別人能做到的,建材學院的畢業生同樣也能做到。要把建材學子鍥而不舍、踏實勤奮、敢為最先、永爭第一的精神播撒到每一個角落。
大家好!我是來自,能夠代表13屆畢業生發言,倍感榮幸!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13屆全體畢業生向辛勤培育我們的母校,向關心、支持我們的老師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有人說,豐富多彩的大學校園是一個熔爐,燃燒出每個人與眾不同的精彩人生。我們經歷了大一的純真時代,走過了大二的輕舞飛揚,告別了大三的緊張與忙碌,來到了大四的依依別離。幾天過后,我們的大學生活將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我們將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告別循循善誘的老師,告別辛勤培育我們的母校,踏上人生新的征程。
“經世致用”將是我們鐫刻一生的誓言,“厚德尚美,經世勵新”將是我們永遠堅守的精神。巍峨個性的藝術樓,滄桑厚重的創南樓,是我們心中那不可磨滅的豐碑。在這里,我們曾釋放無悔的青春;在這里,我們曾貫注所有的夢想。明天,即使要各自啟程,即使要獨自飛翔,我們還有信仰!
今天是開心的一天,激動的一天。這一天,我們終于穿上神圣的學士服,即將圓滿完成,我們美好的大學生活。
今天,我們應該深懷感恩,感恩師長,感恩父母,是他們的精心呵護和培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成長。今天,讓我們由衷地說一聲:“敬愛的老師,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用辛勤的汗水,無私的奉獻,授予我們寶貴的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由衷地道一聲:親愛的爸爸媽媽,謝謝你們。“是你們給予了我們寶貴的生命,培養我們長大成人。
同窗情深,友誼天長。一朝同窗,一世朋友,緣分讓我們相聚在中南。共同的歲月里,我們攜手譜寫了一段純真的青春記憶,一段值得永遠珍惜的美好時光。讓我們共同道一聲:“親愛的同窗,一路珍重,一路順風。
大家好!日月輾轉,光陰似箭,眨眼之間,離別的鐘聲又在耳旁響起了。“相見時難別亦難”,今天,我非常榮幸代表20xx屆全體畢業生在這里發言,真是心潮激蕩、思緒萬千。感激與自豪溢于言表,惜別與憧憬難以言狀。
自新世紀伊始,我們通過七月的考驗,我們邁進這歷經數十年滄桑的光華園,共享學校飽學鴻儒們的知識盛宴,放飛經世濟民的遠大理想。這幾年間,我們與這個校園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走在美麗的光華園里,環顧四周,母校的一草一木和幾年前一樣清新親切,站在畢業的節點上,我們要由衷地對母校說一聲謝謝!感謝這里完善的教學設施,感謝這里豐富的藏書,感謝這里安靜安全的氛圍,當然,還要感謝這里優美的綠化環境,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不僅摒去了身體的燥熱,更驅走了心靈的浮華。至今,我們依然在林蔭道上散步,依然在陽光廣場高談闊論,依然在光華會堂欣賞沁人心脾的藝術,依然在文獻中心感受偉大思想帶給我們的震撼,這一切都伴隨著我們四年來的腳步,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也將會伴隨著我們的美好回憶!同時,校領導、各位老師更是對我們情深義重,不僅在生活上有如慈父般的關心,更在課堂上為我們解知識之惑、傳做人之道、授強國之業。是他們原諒了我們的懵懂無知,是他們寬容了我們的任性而為,也同樣是他們,為了我們今天的成熟而早生華發!在此,請允許我提議,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各位領導和老師們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回顧在光華園的學習生涯,我們在母校的懷抱里結下了不可替代的深厚友誼,在學習與生活中,在研討與爭辯中留下了太多值得回憶的情景與往事,今后,無論是深造還是工作,我們都將打點行裝、各奔東西,然而我們的同學之情卻不會隨著時光而消逝,無論我們經過多少風雨波折、結識多少新人好友,這份大學的同窗之情都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各位老師、各位來賓、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xx年來,作為武漢大學文學院曾經的學生,現在的老師,我和大家一樣在詩意盎然的珞珈山下,度過了多少無憾的清晨,多少美麗的黃昏!記得在草長鶯飛的四月里,我常沉浸在漫山遍野的芬芳之中;滿樹的鴿子花、枝枝嫩黃的迎春花、“灼灼其華”的桃花爭相吐艷,那彌漫在校園每個角落的清香,溫柔得讓人心疼。夏日清晨常被林間喜鵲、黃鸝的鳴唱喚醒,從東湖拂過的水汽,淡淡地在山邊匯成自然的清涼;午后爬一百多級石階登上櫻頂,老圖書館靜穆地立在山頭,在大把大把夏日的氣息里仰頭看天,讓人剎那間感動滿懷。在每一個可以踩著柔軟落葉窸窸前行的秋涼里,楓園的楓樹或是簇簇朱紅、或是片片金黃,有人因楓之燃燒而熱情奔放,有人在半山半水的微雨旖旎中,憑窗吟詠:“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隆冬季節,有時下課晚了,大家就湊份子去小食店吃火鍋,喝加了話梅煮的黃酒,黃酒暖身子,但有點兒后勁,吃飯歸來,多半是走山路回宿舍,大家在微醉中東倒西歪地叫嚷著:“落木千山天遠大” (黃庭堅《登快閣》),幽林深處驚起數只寒鴉,暗夜中珞珈山深沉的輪廓,在茫茫的塵世中擁有一份自由的高遠與曠達。時光就這么流逝著,所有的“春紅秋綠”可以作證,許多一起走過的日子都成為永恒。
今天畢業典禮之后,多數同學就要告別學校走入社會,生活會因此增加很多大家情愿與不情愿的東西:有憂,有喜,有痛,有求。所有的生活都在路上,既包括前程似錦也包括歷盡滄桑,還包括一切即將到來的悲歡離合。人的角色是沉重的,常會遭遇困境,但也就在對困境的直面與掙脫中能找到自己新的起點,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征。不要讓眼前的困境束縛住自己,不要習慣了在現實和精神的沖突中徘徊和逃避,要勇于突破,努力地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生活。人被拋入這個世界,就那么短暫的幾十年,沒有任何理由不充實而熱烈地活, “為一事而來,成一事而去”。
我們在一起的相聚,真實得像是虛擬。比之相聚時的歡悅,分別當是一種寧靜的慰藉。 不管多么好的聚合,也難免有說再見的時候,這也是一種保留完美的方式吧。“永遠不會再重來”,只是在某個寧靜的夜晚,在某些方向不明的月色的夢境中,我們會想起那些曾在珞珈山上愛讀的詩篇,那些熟悉的句子一一浮現,仿佛時光并沒有流逝,血的溫度又漸漸上升,一切都還在那里——在煙波浩渺的東湖之濱,在云淡風輕的珞珈山下。
謝謝!
初中發言稿作文:讓夢想騰飛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讓夢想騰飛》
夢想,我對這個詞的定義是一種渴望,一種人生追求。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會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斗,但有些人奮斗之后卻不會有結果。曾經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直到現在我終于明白。是他們努力的還不夠,是不明確為什么最初要定這個夢想,或是有了夢想后又不知道從何做起,盲目的干,卻又不知道方向,到最后要到哪里也是未知數,這也許是他們沒有結果的原因。
人總是有夢想,我也有。我想當一名翻譯。因為我覺著當翻譯不僅能多掌握幾門其他國家的語言,而且還能把別人聽不懂的翻譯給別人聽,也是一件自豪的事啊!每當看到電視上在舉行會議時,領導講完話都會有英語翻譯,說的又快又流利,真讓人羨慕。
我們身為新世紀的孩子,還要為實現國家的夢想而奮斗。要為實現國家的夢想奮斗,我們首先要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充實每一天。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要靠自己努力去完成。在生活中有堅持不懈為之奮斗的決心。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強。我們中華民族才能豪邁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現在還太小,沒有能力去做大事,但是我們可以為夢想去奮斗。切記,不要半途而廢,不要害怕,不用喪氣,不妨回過頭來看看你最初想要的是什么?沿著這個夢想走下去了嗎?是不是還在為當初的夢想而奮斗。
夢想,還記得我對這個詞的定義嗎?“渴望”和“人生追求”。渴望,我們生活中會有很多渴望,渴望學習好、渴望上好的大學、渴望當科學家、醫生、翻譯——哪些是一生為之奮斗而追求的目標呢?反正我有心中堅定的目標。我正在為希望有朝一日能實現這個夢想而奮斗著呢。
回首昨天,不如展望明天。看看自己還能為夢想再出多少力。
記住,我們還年輕,還有大把的時間去為自己的夢想去奮斗。不論前進的道路有多少荊棘,不要害怕,堅持走下去!
愿有一天,我的夢想終能騰飛!
畢業典禮家長代表發言稿:感恩老師 放飛夢想
hold住你的夢想——開學典禮講話
開學典禮校長致辭:懷揣夢想 務實前行
夢想從這里起飛---開學典禮演講稿
開學典禮校長講話稿:我有一個夢想
開學典禮校長講話稿:心懷夢想 腳踏實地
畢業典禮講話稿:青想起航
情留教院,放飛夢想--畢業典禮發言稿
大學畢業生堅持夢想演講稿
“中華魂”放飛夢想讀書報告會講話稿
畢業典禮發言稿——情留教院,放飛夢想
我和Jimmy等人先是忙著處理離校的雜務,然后在哈佛廣場邊上的一家印度餐館用的Buffet午餐。盡管Boston 6月的小雨很涼,但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到訪的游客,人們臉上流露出的情緒是溫馨和幸福的。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慶祝氣氛。
人們,包括《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大批記者,都期待嘉賓Ben Bernanke能夠透露一點聯儲對美國當前經濟的看法。他的講話出乎我的意料,沒有任何關于美國貨幣貶值的評價。幾乎通篇在講美國經濟總體情況與70年代的對比。那時,70年代油價對經濟有更大的沖擊,今天經濟生產力和結構也更加堅實。他甚至開玩笑說:“現在再怪Alan Greenspan為時已晚。”他說:“經濟是現實的,是有周期性的,是發展的和有希望的。”由于他是哈佛75屆的畢業生,免不了要談點往事和鼓勵小校友的話。
與Ben Bernanke相反,哈佛學生代表的講話充滿活力:一位華裔女生講述自己的華裔文化背景、如何學習和認識哈佛社會的經歷;另外一位則幽默演繹哈佛的方方面面。其實,這些演講的水平都不是哈佛最為杰出的,但仍不愧為比較經典的哈佛演講:文筆流暢、內容充實、信心滿滿。我本以為這些演講者都是哈佛特別的高材生,才有殊榮參加講演。問過Jimmy之后,對哈佛的認識又多了一份敬意:所有的畢業生都可以撰寫自己的發言稿,由一個委員會根據發言稿的水平選擇最后的發言者。由于哈佛各種出頭露面的機會比較多,幾乎每位學生都有可圈可點的經歷,所以不一定每個人都參加每一次的競爭。
和美國社會一樣,哈佛的許多機會要靠自己爭取,決定權在自己而不是老師。這種機制體現了自由公平的一面;另外,也體現了哈佛對自己學生的高度尊重。其實,如果說北大學生是中國學生的驕子,那么哈佛更是藏龍臥虎之地,它擁有世界上最為優秀的學生。這里的學生人人有能力、有勇氣走上不同的講壇。當然,今天走向哈佛講壇的人確實是勇敢的。因為,聽眾是一群美國的精英。
6月5日哈佛2008畢業典禮進入:畢業大典在上午9:45開始,然后是各個住宿學院聚餐和分發畢業文憑儀式,下午2點是主題演講……
《哈利?波特》的作者在哈佛演講 阮一峰
主題演講歷來是哈佛畢業典禮的重頭戲,今年也不例外。去年的演講嘉賓是比爾?蓋茨,今年請來的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女士。她的演講題目是《失敗的好處和想象的重要性》。
J.K.羅琳女士說:“要來哈佛演講的確有點緊張。為了講好,我盡力去回憶25年前,我畢業時,一位著名英國哲學女教授的演講。可是什么也想不起來了。這讓我感到欣慰,因為你們也不會記得我今天所說的話。”她委婉動聽的英語,和具有童話般的經歷使得她的演講獲得熱烈歡迎。
她幾乎沒有談到《哈利?波特》,而是說了年輕時的一些經歷。雖然J.K.羅琳現在很有錢,據說是英國僅次于女王的最富有的女人,但是她曾經有一段非常艱辛的日子,30歲了,還差點流落街頭。她主要談的是,自己從這段經歷中學到的東西。
首先她回憶了自己大學畢業的情景:
當時,我只想去寫小說。但是,我的父母出身貧寒,沒有受過大學教育。他們認為,我那些不安分的想象力只是一種怪癖,根本不能用來還房貸,或者掙來養老金。他們希望我再去讀個專業學位,而我想去攻讀英國文學。最后,達成了一個雙方都不甚滿意的妥協:我改學外語。可是等到父母一走開,我立刻報名學習古典文學。我不記得將這事告訴父母。他們可能是在畢業典禮那一天才發現的。我想,在全世界的所有專業中,他們也許認為,不會有比研究希臘神話更沒用的專業了,根本無法換來一間獨立的寬敞衛生間。
我要申明,我并不責怪父母。他們只是希望我不要過窮日子,我不能批評他們。他們自己很窮,我后來一度也很窮,所以我很理解他們,貧窮是一種悲慘的經歷。它帶來恐懼、壓力,有時還有抑郁;它意味著許許多多的羞辱和艱辛。靠自己的努力擺脫貧窮,確實讓人自豪,也許只有傻瓜才會將貧窮本身浪漫化。
接著,她回憶了自己畢業后的窘迫:
畢業后7年,我失敗得一塌糊涂。
短命的婚姻閃電般地破裂,我還失業了,成了一個艱難的單身母親。除了流浪漢,我是當時英國最窮的人之一,真的一無所有。我父母對我的擔憂,我對自己的擔憂,都變成了現實。用平常人的標準,我是我所知道的最失敗的人。
那段日子是我生命中的黑暗歲月。我不知道還要在黑暗中走多久,很長一段時間中,我有的只是希望,而不是現實。
但是,J.K.羅琳認為,沒有那段日子的失敗,就不會有后來的她。
為什么我說失敗是有好處的?因為失敗將那些非本質的東西都剝離了。我不再偽裝自己,我找到了真正的我,我將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完成對我最重要的唯一一項工作。要是我以前在其他地方成功了,那么我也許永遠不會有這樣的決心,投身于這個我自信真正屬于我的領域。
我自由了,因為我最大的恐懼已經成為現實,而我卻還依然活著,依然有一個深愛著的女兒,我還有一臺舊打字機和一個大大的夢想。我生命中最低的低點,成為我重建生活的堅實基礎。
失敗使我的內心產生一種安全感,以前通過考試也沒有的安全感。失敗讓我看清自己,以前我從沒認識到自己是這樣的。我發現,我比自己以為的,有更強的意志和決心。我還發現,我有一些比寶石更珍貴的朋友。
只有到逆境來臨的那一天,你才會真正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結識的人。這種了解是真正的財富,雖然是用痛苦換來的,但是它比我以前得到的任何證書都有用。
J.K.羅琳最后說:
你們是哈佛畢業生的這個事實,說明你們并不很了解失敗。你們也許極其渴望成功,所以非常害怕失敗。說實話,你們眼中的失敗,很可能就是普通人眼中的成功,畢竟你們在學業上已經很成功了。
但是,所有各位哈佛大學2008屆畢業生,你們對其他人的生活了解多少?你們的智慧、你們的能力、你們所受的教育,給了你們獨一無二的優勢,也給了你們獨一無二的責任。你們的優勢就是你們的責任。
你們要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為那些被忽略的人們說話;你們不僅要看到那些有權有勢者,也要看到那些無權無勢者;你們要學會設想,那些條件不如你們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那樣的話,不僅你們的親人們將為你們感到自豪,而且千千萬萬的人將因為你們的幫助而生活得更好。
我們不需要改變世界的魔法,我們自己的體內就有這樣的力量:那就是我們一直在夢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一般來說,在演講結束時,嘉賓將對畢業生提出期望。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種場合,幾乎所有嘉賓,都沒有說“祝愿同學們個人取得成功”,而是說“希望同學們努力去減輕人類的苦難”之類的話。
我為什么喜歡《哈佛家訓》 周 成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哈佛家訓》。為什么喜歡它?因為它是一部教我們如何做人、處世的書,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課本。
作者在序言中說道:“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僅要用牛奶和面包將子女養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及時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們的靈魂……這是一部教子課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許多望子成龍的人,總認為孩子應該這樣做或那樣做,他們自己卻經常背道而馳。父母覺得自己比孩子高明,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如果我們沒有比孩子們做得更好,我們至少應該和他們一起成長。”
這本書不同于其他眾多說教式的書籍,《哈佛家訓》從頭到尾都是生動的、引人入勝的,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你可以從這本書的任何一頁開始閱讀,你可以懷著任何一種心情開始閱讀,即使只用幾分鐘你也能夠從中深獲教益。每個故事結束后,都會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文字,讀完之后讓人回味無窮、感觸頗深,它就像一位免費的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