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干部局工作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以打造樣板為目標,深化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以站位高、融合深、服務細、供需準、參與廣、保障穩、工作實為工作推進原則,著力建立起運轉高效的機制、搭建廣泛覆蓋的平臺、組建靈活機動的隊伍、開展豐富實用的活動,初步形成全域覆蓋、全面動員、全民受益的良好局面。
1、高站位強化頂層設計。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實踐中心主任、46個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領導機構,組建十大工作組,掛牌成立實踐指導中心和志愿服務促進中心,制定出席會議、部領導掛鉤聯系和城鄉聯動、結對共建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區實踐中心—區實踐指導中心—實踐所—實踐站—實踐基地”的五級結構。按照區指導中心5名、鎮(街道)所2-3名、村(社區)站1名的要求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目前,區指導中心機構編制全部落實到位,指導中心主要人員已經到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納入區鄉村振興戰略,區財政安排每年300萬、三年共900萬的專項資金用于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相關推進扶持考核辦法也已經制定下發,保證了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推進有力、有序、有保障。
2、重整合完善服務功能。在蓮花館籌建區文明實踐中心,整合館內現有的規劃館、清廉館、歷史名人館、政治生活館,形成以蓮花館為核,市民廣場為圈,向南北延伸的組合式、多功能文明實踐陣地群。打造“一云六屏”線上文明實踐信息服務平臺,目前TV端、手機端已經完成進入試運行階段。基層實踐所(站)建設正加快推進,11個所、215個站已經初步建成并開展活動, 1871個各類陣地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打造“總隊、支隊、隊”三級志愿服務體系,建立了19支區級和11支鎮(街道)級常備支隊。一批黨性強、熟悉基層工作、善于與群眾交流溝通的干部職工,有一技之長的骨干和社會各界熱心人參與其中,形成了“黨群攜手 全民參與”的文明實踐服務格局。收集匯總區級綜合性志愿服務項目201個,并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
3、重效果推進文明實踐。圍繞群眾群眾所需所盼所想,提供實實在在接地氣的文明實踐服務。理論宣講聚人氣、接地氣,“百姓名嘴”“紅色文藝輕騎兵”深入田間地頭、公園廣場開展巡回巡講,“陽湖學習達人秀”引導全民學習。文化服務統一調配,繼續開展送戲送電影送綜藝活動,流動圖書車、文藝大篷車把文化服務送進社區、村頭。關注民情見人走心,“民生茶室”“老娘舅調解”“老崔說事”讓黨員干部經常性、面對面地同群眾交心談心。關愛特殊群體,“平安鈴”關愛獨居老人,“良師良言”心理熱線關注青少年健康,“幫幫團”“微心愿”為困難家庭解難題、圓夢想。5月20日舉辦全區“文明花開 心繡未來”新時代文明實踐深化行動,29支志愿服務支隊統一亮相、宣誓,開展集中行動,為市民提供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5月以來,有12支區級支隊先后啟動和開展“愛要益起”、“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裝點新武進 青武護河行”、“文化點亮心燈 文明美好人生”等一系列活動,掀起了文明實踐活動。
二、以突出效果為導向,深化推進各類文明創建活動
以深化文明城市建設為龍頭,以文明素質提升為抓手,注重統籌結合,注重城鄉共建,扎實推進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1、常態推進文明城市建設。以迎接全國文明城市總評為契機,貫徹落實《中央文明辦關于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最新要求》,進一步健全文明城市建設長效機制,鞏固擴大創建成果。組織文明城市建設十大專項行動,聚焦市民文明行為、城市建設管理、公共服務環境、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方面,補短板、促提升、抓長效,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理順機制,明確兩個涉農街道定位,納入鄉鎮考核體系,把改造后的花園街納入商業街考評范圍,明確要求,重點部署。與區老干部局聯合,由10名熱心退休老干部組成區級老干部巡訪團,變每季度巡查為不定期、不定點、不定時的常態巡查,促進文明城市相關單位和負責人繃緊常態長效之弦。積極宣傳《常州市民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刊印3800份《條例》及《宣傳手冊》分發基層。組織“我們的節日”宣傳體驗活動,開展機關志愿者文明交通行動等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宣傳,倡導文明健康理念,提升市民文明素養,用文明實踐活動助推文明城市建設。
2、積極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按照市文明委《關于深化新時代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的意見》,推動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深化文明村鎮創建,突出“一鎮一品”、“一村一韻”創建模式,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村鄉風民風建設與人居環境建設、文化生活提升,民生幸福工程、精準扶貧、“廁所革命”等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深化創建的主攻方向,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村,實現了文明村鎮創建率70%以上。深化文明單位創建,以推動窗口單位服務態度、服務流程、服務設施提升為基本目標,推進文明單位創建上水平。深化文明校園創建,突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學生愛國情感培育和文明行為養成,從個體、班級、細節抓起,注重典型培樹、注重載體推動,進一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創先爭優活動有機結合。深化文明家庭創建,突出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繼續開展區、鎮級“最美家庭”和“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孫英家庭獲評全國抗疫最美家庭。
3、深化拓展文明創建內涵。積極引導鼓勵支持非公企業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參與文明單位創建,擴大文明創建參與度。深入開展文明窗口、文明班組、文明職工等評選,筑牢文明創建基礎。組織開展各類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網等宣傳實踐活動。推進誠信示范街(店)創建,開設紅黑榜,積極引導社會誠信。發揮文明單位引領示范作用,積極引導其履行社會責任,廣泛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突出城鄉共建,開展文明單位與學校、村(社區)、貧困地區結對共建。
三、以提升素質為根本,深化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
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圍繞提升市民素質和道德水平,積極營造宣傳氛圍,開展選樹道德典型、深化道德講堂等實踐活動。
1、以教育提升,注重核心價值融入。在城區沿街企事業單位和主要店面LED顯示屏、主要交通干道、公園綠地、商場超市、旅游景點等人流集中地點,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宣傳。引導基層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并廣泛宣傳告知,積極組織參與全省優秀村規民約推選。推進移風易俗,推廣“市民茶室”、“初心茶室”、“睦鄰亭”、“德孝亭”、“大福來”等群眾首創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做法,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封建迷信、宗教滲透,抵制陳規陋習以及腐朽落后文化侵蝕,涵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下發全區道德講堂工作要點,進一步加強對全區道德講堂工作的規劃和指導。靈活采取總堂承辦和分堂舉辦相結合的辦法,積極舉辦網上道德講堂,至目前,區級總堂共舉辦12場次。
2、以標桿引領,注重典型選樹。下發了《關于印發<“武進好人”推選宣傳管理辦法>的通知》,暢通推選主渠道,關注“凡人善舉”、“平民英雄”,堅持月度推、年度評,重點推選一批沉在第一線扎扎實實做工作的先進典型。上半年,我區又有談宜慶、張小英、蘇漢斌、陳建良、徐敏等5人當選“常州好人”,尹玲、邵民明、華友根、戴雪琴等四人當選“江蘇好人”。廣泛推動各地各部門開展各類典型的推選,如湖塘鎮每年評選最美湖塘人、湖塘好人,人社系統堅持評選優秀農民工等,形成學好人、做好人、選好人的濃厚氛圍。彰顯榜樣力量,關愛禮遇模范。年初,區領導走訪慰問蔣健、雙警夫婦盧平和王一丹等部分好人模范,為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和問候。舉行抗疫護士先進典型事跡交流座談會,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弘揚敬業奉獻的崇高精神。廣泛建設“善行義舉榜”,有效地推動好人善行理念貼近群眾、融入生活,形成建榜上榜、學榜用榜,人人參與、人人踐行的生動局面。
3、以活動影響,注重道德實踐。注重知行合一。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為契機,掛牌武進區志愿服務促進中心,發揮志愿服務促進中心的指導協調、供需對接、孵化培育、培訓展示等功能。在抓好區級部門、屬地板塊志愿者注冊率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和指導社會公益組織加入“志愿江蘇”平臺,形成具有武進特色和武進做法的志愿者品牌。截至目前,注冊人數達196168 人,注冊隊伍1123支,開展活動11892項。重點規劃建設好區級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建立完善全區“區、鎮、社區(村)”三級志愿服務網絡布局。組織開展“鄰里守望”、“鄰里節”等活動,開展送戲送電影送綜藝下鄉,組織“社區天天樂”,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讓群眾在參與道德實踐活動潛移默化提升文明素養。
四、以項目推動為依托,深化推進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
對未成年人工作實施目標化管理,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指導,在實現常規工作的基礎上創特色亮點。
1、選樹宣傳先進典型。深入開展“新時代好少年”推選宣傳,根據中央文明辦有關文件精神,在全區廣大未成年人中發掘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先進典型。上半年,重點推選宣傳了一批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自強自立、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先進典型。1-6月份,共向常州市推薦了6名“新時代常州好少年”候選人。6月1日,通過武進日報、今日武進等媒體,了10位“新時代武進好少年”,宣揚了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典型事跡,在全區廣大青少年中大力營造了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