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短詩現代詩范文

短詩現代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短詩現代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短詩現代詩范文

過了一個禮拜,終于放假了,我們一家今年要到姥姥家過新年。

來到姥姥家,可真是熱鬧,舅舅和二姨已經回來了,家里擠滿了人,大家愉快地交談著,一年不見了,彼次都很親切。第二天,我離開爸爸媽媽,來到了二姨家,在她家待了四天,一直到大年初二才又回到了父母身邊。這四天過得可真是快樂,我和二個表哥一起打牌,逛街,串親戚,拜年收紅包,忙的不亦樂乎。

除夕夜,我們一起吃著年夜飯,看著春節聯歡會,大家有說有笑,吃完飯,我們來到院子里,開始放鞭炮,放許愿燈,一聲聲炮響,炸出一個個幸福;一盞盞放飛的許愿燈,都有一個個美好的愿望。我以前的春節都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度過的,今年第一次離開父母在親戚家過年,少了大人們的數落,自由自在的過日子,可真是快樂呀。

不知不覺的春節就要過完了,我們也依依不舍的離開姥姥家,來到了鄭州,要好好準備。

第2篇:短詩現代詩范文

【關鍵詞】形式化驗證;線性時段不變式;時間自動機;反向系統

Reversed Verification of 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 with Chops

ZHANG Xue-zhou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LDI) form an important class of duration calculus formulae, which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duration properties of real-time systems. The research on verification algorithms of LDIs has profou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extensive applied value. The literature[3] has proposed a verification algorithm which needs to introduce O(b) auxiliary variables when verifying some formulae. This will strongly restrict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industrial field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idea which firstly reverses the original system into its backward version and then verifies the corresponding backward formulae over it. And this doesn’t change the original verification result and only needs to introduce O(1) variables, which greatly extends the scope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3].

【Key words】Formal verification; Timed automata; 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 Backward system

0 引言

形式化驗證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提高系統可靠性和正確性的技術,它是形式化方法的一個研究分支。所謂形式化方法,是以數學為基礎,用于對系統進行規約和驗證的語言、技術和工具等的總稱[1]。

線性時段不變式(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 LDI)是一類重要的時段演算公式,由周巢塵等人于1994年提出[2],可以表示為:a≤l≤b?圯∑■c■■s≤M?!鰏表示在對于系統觀察的區間[tstart,tend]上,系統處于狀態s的累計時間。該線性時段不變式表示若觀察時長l滿足約束:a≤l≤b,則在該區間上系統駐留各狀態的累計時間滿足線性約束:∑■c■■s≤M。

文獻[3]提出了一種高效算法,在標準離散時間語義下,驗證擴展的線性時段不變式(Extended 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 ELDI)。在某些情況下,驗證需要引入O(b)個輔助變量。而在實際工業應用中,b作為觀察時長上限,通常是一個很大的值。這會導致驗證所需變量數急劇增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算法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范圍。

針對該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穎的解決思路,通過在反向系統上驗證對應的公式,可將驗證所需變量數從O(b)個減少到O(1)個,使文獻[3]所提算法在工業領域得到更廣泛運用。

1 ELDI的正向驗證

1.1 時間自動機

時間自動機[4]是一個六元組〈L,s0,∑,X,E,I〉,其中:L為有窮位置集合;s0∈L為起始位置;∑為有窮標簽集合;X為有窮時鐘集合;I是一個映射,將每個位置s∈L映射到一個時鐘約束I(s)∈Φ(X)上,叫做位置的不變式。只有相應時鐘的值滿足不變式I(s),時間自動機才能駐留在位置s上;E?哿L×Φ(X)×∑×2■×L為有窮遷移集合,〈s,?,a,λ,s′〉為一個以a為標簽從源位置s到目標位置s′的遷移,?是在X上的時鐘約束,表明此遷移何時可以發生,集合λ?哿X則給出了哪些時鐘變量在此遷移執行后被重置為0。

圖1給出了一個時間自動機的例子,含有兩個時鐘x和y。

圖1 時間自動機示例

1.2 ELDI的正向驗證

擴展的線性時段不變式就是在LDI上添加兩大特色:邏輯連接符(∧、∨、)和切變運算符(Chop)。

1.2.1 切變運算符

切變[6]用“;”表示,公式B;C在語義上定義為?堝m?(b≤m≤e)∧B[b,m]∧C[m,e],意為B;C在區間[b,e]上成立,當且僅當區間可以被切成兩個子區間,使得B在第一個區間上成立,C在第二個區間上成立。在文獻[3]中,公式B、C是若干個線性時段公式∑■c■■s≤M經若干個邏輯連接符和切變運算符處理后的復合公式。

1.2.2 驗證思路

給定一個ELDI公式Φ=(a≤l≤b)?圯?(?形如上節公式B、C)和時間自動機形式的系統模型■,檢驗■的方法敘述如下:

1)首先,構建輔助自動機■,要求它與■并行執行。并且,當對■觀察的時長在[a,b]內時,無論■遷移到哪個狀態,■都能被觸發來檢驗觀察至今公式?的滿足性。

2)然后,定義一個CTL公式,用于描述所有“失效狀態”。所謂“失效狀態”,即驗證算法返回false的狀態?!龅葍r于該CTL公式是否不被組合系統■滿足。輔助自動機■如圖2所示,其中:

3)■有3個狀態:初始狀態,p0和p1。p0和p1上的約束均為:x≤1。

4)■有5條遷移:一條從初始狀態連向p0,附帶執行函數Init(),用于分析?;一條從p0連向p1,附帶執行函數BMC-DC(),用于在觀察開始瞬間來檢驗?的真假;一條在p0的自遷移,從■運行后一直保持空轉,直至某刻對■的觀察正式開始才停止執行,轉而執行p0至p1的遷移;剩余兩條在p1的自遷移,前一條附帶執行函數BMC-DC(),只要觀察時長不大于b,就一直檢驗?的真假;后一條自遷移保持空轉,表示觀察時長大于b時,就不用檢驗了(此時蘊含式Φ恒為真)。

5)■有2個時鐘:gc是本地時鐘,用于記錄觀察時長;x是本地時鐘,一旦值累計至1就將其重置為0,表示只在整數時刻驗證?的真假(即標準離散時間語義)。

圖2 輔助自動機■

組合系統■的失效狀態集■就是驗證算法BMC-DC()返回false的狀態集合。其中,CTL公式描述為:■。當b有窮時,顯而易見,■等價于■。

2 ELDI的反向驗證

2.1 研究內容和意義

在文獻[3]中,對于系統模型■驗證公式■時(■形如∑■c■■si≤Mi),需要引入2b+3個輔助變量。而在實際工業應用中,b作為觀察時長上限,通常是一個很大的值。這會導致驗證所需的變量數目急劇增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算法在工業領域的運用。

給出■的一個行為(即執行片段)ρ■:(s■,τ■)(s■,τ■)…(s■,τ■),其中,τi是■駐留在狀態si的時長。對該行為驗證公式■的過程可通過圖3進行說明:該行為始于tstart時刻,終于tend時刻,切變點在tc時刻。該公式表示若觀察時長tend-tstart在[a,b]內,則要求■在區間[tstart,tc]上成立,且■在區間[tc,tend]上成立。

圖3 正向驗證過程圖示

由于線性時段公式■的真假只與■在一個時間區間內駐留各狀態的時長有關,而與駐留各狀態的先后次序無關。故可得出結論:對 ■的行為ρ■:(s■,τ■)(s■,τ■)…(s■,τ■)驗證公式■,等價于對相應反向行為ρ■:(s■,τ■)…(s■,τ■)(s■,τ■)驗證公式■,即如圖4所示。

圖4 反向驗證過程圖示

驗證公式■只需引入3個輔助變量。據此,本文針對文獻[3]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思路:

1)首先,反轉原系統■得到其反向系統■,使得■能體現■中所有被■檢驗的行為所對應的反向行為。

2)然后,對■驗證反向公式■,仍使用文獻[3]中的驗證算法。

系統反轉有兩個步驟,將在下兩節闡述。

2.2 從原系統■得到■

圖5 構造■的算法

本節提出一個方法,用于構造系統■對應的■,來源于文獻[4-5]中的思想。本文對其進行改進,得出了適用于標準離散時間語義的轉換算法,如圖5所示。

可以證明對于一個ELDI公式,系統■和其■同時滿足或不滿足該公式。該證明及■的語義組成,詳見文獻[8],這里不再贅述。

2.3 從■得到反向系統■

為使構造■的算法可行,必須先去除■的無窮邊和無窮結點。

引理1 假設e=(v,v′,[l,∞))是■的一條無窮邊,則當觀察時長上限b

引理2 在去除■的無窮邊后,還需要去除其無窮結點v。當觀察時長上限b

引理1、2的證明可參考文獻[5],這里不再贅述。

2.3.1 構造的框架

首先,構造■的框架,使其能體現■中所有被■檢驗的行為所對應的反向行為,可分四類情況討論,依據是在對■觀察的起始、結束時刻,■是否剛好發生遷移。

在下列四類情況中,給定■的行為片段ρ■和其對應的模型片段M■,簡述如何構造ρ■的反向行為片段對應的■的模型片段M■,其算法將在2.3.3節中統一給出。

(1)當對ρ■的觀察開始時,■剛好遷移至結點vu。當觀察結束時,■剛好遷移至結點vv。即tstart=tu且tend=tv,如圖6所示。

圖6 情況1對應的正向行為和模型片段

對應M■的構造如圖7所示:i)將■中所有結點的外出邊連向其前驅結點,ii)添加一個新結點vstart,置u(vstart)為0,iii)從vstart引出若干條時鐘約束為[0,0]的邊,連向■的所有結點。

圖7 情況1對應的反向模型片段

(2)當對ρ■的觀察開始時,■已在結點vu-1駐留了若干單位時間。當觀察結束時,■剛好遷移至結點vv。即0≤tu-1

圖8 情況2對應的正向行為和模型片段

對應M■的構造類似于情況1所述,如圖9所示。

圖9 情況2對應的反向模型片段

圖10 情況3對應的正向行為和模型片段

(3)當對ρ■的觀察開始時,■剛好遷移至結點vu。當觀察結束時,■已在結點vv駐留了若干單位時間。即tstart=tu且tend>tv,如圖10所示。

對應M■的構造類似于情況1所述,還需要從■中所有結點vv引出若干條時鐘約束為[0,u(vv)]的邊,連向其所有前驅結點,如圖11所示。

圖11 情況3對應的反向模型片段

(4)當對ρ■的觀察開始時,■已在結點vu-1駐留了若干單位時間。當觀察結束時,■已在結點vv駐留了若干單位時間。即0≤tu-1

圖12 情況4對應的正向行為和模型片段

對應M■的構造類似于先前情況所述,如圖13所示。

圖13 情況4對應的反向模型片段

2.3.2 去除■中多余的反向行為

接下來,要去除■中的多余行為,這些行為不能與■中任意一個被檢驗的行為對應。

■中多余的行為只可能為兩種情況:

1)■選擇了不合法的外出邊作遷移。

2)■在某結點駐留了過長時間。

這兩類行為都是由于未考慮系統具體通過哪條邊進入某個結點,而這在反向系統■中格外重要。為了去除這些行為,需要引入變量label和y,分別用于去除上述兩種行為。

(1)label的用法

label是一個整型變量,應用于■中每條邊的update和guard中:

1)update――當邊e被執行時,label被賦予一個特定的正整數,用于標識這條邊。

2)guard――當選擇執行結點v的外出邊e時,需要判定label的當前值是否屬于集合IncomingEdges(e),只有該集合中的邊被執行后,才能執行邊e。

在形式化描述label的用法前,需要先引入三個單射函數Label_1、Label_2、Label_3,將結點集或邊集分別映射到三個互不相交的正整數集合■上。

3)■

Label_1(〈vi,vj,lij≤x≤uij,x:=0〉)將一個正整數賦給邊〈vi,vj,lij≤x≤uij,x:=0〉,用于標識這條邊。

4)■

OutgoingEdges(v)將一個正整數集合賦給結點v,用于標識v的所有外出邊。

5)■

Label_2(v)將一個正整數賦給邊〈vstart,v,x==0,x:=0〉,用于標識這條邊。

6)■

Label_3(v)將一個正整數賦給源結點為v的所有邊〈v,vk,0≤x≤u(v),x:=0〉,用于標識這類邊。

下面,將分類討論label的用法。

①對于邊e:=〈vi,vk,lij≤x≤uij,x:=0〉,它源于■中的邊e′:=〈vi,vj,lij≤x≤uij,x:=0〉,如圖14所示。

圖14 情況1對應的正、反向模型片段(label的用法)

update(e):=update(e)∪{label:=Label_1(〈vi,vj,lij≤x≤uij,x:=0〉)}

guard(e):=guard(e)∪{label∈OutgoingEdges(vj)∪{Label_2(vi),Label_3(vj)}?}

②對于邊e:=〈vstart,v,x==0,x:=0〉,它是■中新添加的邊,如圖15所示。

圖15 情況2對應的正、反向模型片段(label的用法)

update(e):=update(e)∪{label:=Label_2(v)}

③對于邊e:=〈v,vk,0≤x≤u(v),x:=0〉,它是■中新添加的邊,如圖16所示。

圖16 情況3對應的正、反向模型片段(label的用法)

update(e):=update(e)∪{label:=Label_3(v)}

guard(e):=guard(e)∪{label==Label_2(v)}

(2)y的用法

y是一個時鐘變量,應用于■中每條邊的update和每個結點的invariant中:

1)update――當邊e被執行時,y被賦予一個正整數,它是一個“虛擬”時長d。所謂“虛擬”是指■在進入e的目標結點時已在該結點駐留了長度為d的虛擬時間。

2)invariant――在結點v中,用y≤u(v)作為不變式。由于v的某條進入邊被執行后,y會被賦予一個正整數d,則■能駐留的最大時長為u(v)-d。

在形式化描述y的用法前,需要先引入一個函數■。max_delay(〈vi,vj〉)是一個自然數,它表示■在不可避免地遷移至vj之前能在vi駐留的最長時間。

下面,將分類討論的用法。

①對于邊e:=〈vi,vk,lij≤x≤uij,x:=0〉,它源于■中的邊e′:=〈vi,vj,lij≤x≤uij,x:=0〉,如圖17所示。

圖17 情況1對應的正、反向模型片段(y的用法)

update(e):=update(e)∪{y:=u(vk)-max_delay(〈vk,vi〉)}

invariant(vk):={y≤u(vk)}

②對于邊e:=〈vstart,v,x==0,x:=0〉,它是■中新添加的邊,如圖18所示。

圖18 情況2對應的正、反向模型片段(y的用法)

update(e):=update(e)∪{y:=0}

invariant(v):={y≤u(v)}

③對于邊e:=〈v,vk,0≤x≤u(v),x:=0〉來說,它是■中新添加的邊,如圖19所示。

圖19 情況3對應的正、反向模型片段(y的用法)

update(e):=update(e)∪{y:=u(vk)-max_delay(〈vk,v〉)}

invariant(vk):={y≤u(vk)}

由①~③的分析可見,y的用法的可行性取決于■中每個結點v所對應u(v)的有窮性,這也即引理1、2要去除■的無窮邊和無窮結點的原因。

2.3.3 ■的構造算法

根據前一節的分析,可以得出■的構造算法,如圖20所示。

圖20 ■的構造算法

3 結論

針對文獻[3]中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穎的解決思路――通過反轉原系統■得到反向系統■,然后在■上驗證公式■。這與在■上驗證■是完全等價的,但只需引入3個輔助變量,擴大了文獻[3]所提算法在工業領域的適用范圍。

【參考文獻】

[1]Clarke EM, Wing JM. Formal methods: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J]. ACM Computing Surveys (CSUR) - Special ACM 50th-anniversary issue: strategic directions in computing research, 1996, 28(4): 626-643.

[2]Zhou Chaochen, Zhang Jingzhong, Li Xiaoshan. 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C]// Formal Techniques in Real-Time and Fault-Tolerant systems.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1994: 86-109.

[3]Zu Quan, Zhang Miaomiao, Zhu Jiaqi. Bounded model-checking of discrete duration calculus[C]//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brid systems: computation and control. ACM, 2013: 213-222.

[4]Alur R, Dill DL. A theory of timed automata[J].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1994, 126(2): 183-235.

第3篇:短詩現代詩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45-01

古代詩詞作為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在現代教育條件下,如何利用現代化資源開展中國古代詩詞教學活動,以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水平,是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這篇文章將從中國古代詩詞在初中語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現代教育條件下初中階段的中國古代詩詞教學兩大部分展開,希望能給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一、中國古代詩詞在初中語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無論哪個時期的初中語文教材編排,古代詩詞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從唐詩宋詞到漢樂府到《詩經》,古代詩詞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正是其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所決定的。

1、中國古代詩詞對學生文學積淀的重要作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談到古代詩詞教學,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其作為文學載體的工具性作用。大凡古代詩詞,其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用極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感情。或直抒胸臆,豪放恣肆,或含蓄雋永,溫婉宜人。“言為心聲”,詩詞大都是其作者的情感流露與抒發。通過意境來表達感情,通過比喻、雙關、用典、象征、通感等修辭手法來刻畫其景其情。將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些正是語文學習者所應該直接接收的教育內容。如何從古代詩詞學習中學會鑒賞和分析詩詞作品,積累寫作手法和文學知識,以更好地表達和運用漢語,也是學習者學習的直接目的。

2、幫助學生的人格塑造――中國古代詩詞潛在的巨大語文教育價值

每首詩詞皆是作者情感的表達,其中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出作者的性格和思想。初中語文教材上所選作品皆有明顯地代表性。其中名家之作體現了作者獨有的人格魅力,即使是出現的《詩經》中民歌性質的不可考其作者的作品,其作品本身內容也是人文化的表達。

3、傳承中國古代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古代詩詞中所涉及的文化元素,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學生培養其文學審美能力的重要憑借。以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為例,其詞所包含的歷史典故,所表達的對古人的英雄豪氣的崇拜,就是傳統文化知識的展現。讓學生讀懂其詞,明白其深意,能鑒賞豪放詞的文學魅力,能積累中國文化的精神,就是詩詞教育對傳承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現代教育條件下,初中階段的中國古代詩詞教學

1、改變以教材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加強語文教學與網絡資源的融合

“網絡教學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并無固定操作模式,尤其在新課程倡導的課程資源開發這一點上更是空白一片?!痹诰W絡發達的現代社會,教育的發展也勢必與網絡有著密切的聯系,網絡資源的優點在于它能夠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不受資源的時空限制,并且能夠有效激發師生的創新意識,使課堂教學形式發生徹底改變。

在古代詩詞教學中,利用網絡來搜集教材之外的資源,擴充知識量,拓展學習面,是實現詩詞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搜集教材外相關文本資源,圖片,影像資料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現給學生,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比如說在《蒹葭》的教學過程中,搜集并展示名家對此詞的點評,稍作講解。播放此詞改編的歌曲(《在水一方》)或古曲,讓學生在放松的環境下來體味詞的韻味,都是可以加強教學效果的。

2、改變教師的機械傳輸模式,增強教師自主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

《走進新課程叢書》指出“無論是國家課程的創造性實施,還是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建設都應該充分發揮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優勢,為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和多樣化發展服務?!痹趥鹘y教學模式中,教師單一地機械地知識灌輸,并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教師有義務自主地開發教學資源。大致做法歸納如下:

(1)根據校本實際,參照國家課本教程標準的要求,列出古代詩詞學習中的參考書目。

(2)組織學生開展古代詩詞閱讀交流活動。對同一作品,同一作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在詩詞教學之后,給學生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自己的鑒賞能力。

3、改變過去的以講授為主的語文教學方式,把聽說讀寫的教學真正落實到語文教學活動中

傳統的語文教學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據老師的講授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理解、積累。但相對于理解的學習方式來說,這樣的理解是被動的,往往禁錮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思考,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作為以文字為載體流傳的古代詩詞,綜合利用聽說讀寫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則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創新。

(1)聽:通過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或者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搜集并展示名家朗誦,讓學生通過聽覺來體味詩詞含義。加深理解。

(2)說: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搜集查證詩詞含義,形成自己的觀點與主張。

(3)讀:讓學生自己朗讀,將自己帶入詩詞作者的角色態度,體味詩詞含義。

(4)寫:讓學生在詩詞學習之后將詩詞學習的感受并結合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理解形成書面文章。既是對詩詞學習的鞏固,也是對學生寫作的鍛煉。

第4篇:短詩現代詩范文

關 鍵 詞:訓練與競賽;現代短跑技術;反應時間;動作沖量;加速度;步寬;速度節奏

中圖分類號:G8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6)04-0006-06

Reexamination of several issues about modern sprint techniques

JIANG Zi-li1,LI Qing1,CAO Ren-tian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Based on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sprint biomechanics, and coupled with several years of experience in sprint training, the authors reexamined several controversial issues about modern sprint techniques, and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t starting, the “left foot front and right foot rear” squatting manner can improve athlete’s reaction speed, hitting the starting blocks with both feet can produce more action momentum than hitting the starting block with one foot; at the pure acceleration stage, increasing stride length is more conducive to enhancing running economy than increasing stride frequency; “swaying” type running is more conducive to increasing acceleration than “straight line” type running; at the midway running stage, the “asymmetrical rebounding technique” produces a ground rebounding force great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the “spring-mass technique”; the “5-stage dividing method” can reflect print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e full course speed rhythm in a way more accurate than the “4-stage dividing method”.

Key words: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modern sprint technique;reaction time;action momentum;acceleration;stride width;speed rhythm

短跑是競技體育中重要的基礎性項目,短跑成績的突破可帶動其他運動項目的發展。在運動訓練中,運動表現的突破主要依賴于運動員身體形態的改變、生理機能的提高和運動技術的完善3個方面。但是,隨著人類體能逐漸逼近極限,尤其是對于成年運動員而言,身體形態將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能量代謝的可塑空間也將受到限制,因此,運動成績的提高就主要依賴于運動技術的進一步完善[1]。近年來,隨著短跑生物力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訓練界對短跑技術的認識在很多方面已經達成了一致。然而,在當前的短跑訓練實踐中,關于“起跑時如何選擇擺動腿、如何蹬離起跑器,加速跑時如何調整步長和步頻、如何控制步態特征,途中跑時如何優化力量輸出效率、如何調整全程速度節奏”等技術環節的認識仍然存在較大爭議,且這些爭議和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短跑運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鑒于此,本研究基于短跑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結合多年的短跑訓練經驗,對上述具有爭議和分歧的技術環節進行了重新審視,以期為短跑訓練實踐提供參考。

1 起跑技術

1.1 “個人習慣”與“左前右后”

在田徑比賽中,反應時是指槍響后到力量出現變化之初的時距。在當今世界級男子100 m比賽中,比賽勝負往往在毫秒之間,而運動員的起跑反應時間約占比賽總時間的5%,更為重要的是,反應速度的快慢還會影響到運動員的全程節奏[2]。

對于短跑運動而言,運動員的雙腿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大多數短跑教練員在訓練實踐中主張運動員在起跑時根據個人偏好或習慣選擇“擺動腿”。在神經傳導速度既定的條件下,運動員的反應速度主要取決于運動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即起跑技術的熟練程度[2]。然而,也有不少教練認為,就蹲踞式起跑技術而言,運動員雙腿的作用是非對稱的。因為蹲踞式起跑的技術特征決定了運動員的雙腿需前后放置,擺動腿或后置腿在槍響后需率先做出反應,并在隨后進行相對運動[3]。而在人體內,肢體主要受對側大腦半球的控制,即右側大腦控制左側肢體,左側大腦控制右側肢體[5]。由于右腦具有更強的空間和口令處理能力(對信號的察覺能力)[6],而左腦則具有更強的執行肌肉力量的能力[7-8]。因此,從理論上看,“左前右后”的蹲踞方式可以使運動員獲得更快的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這一假設也得到Eikenberry等[4]的證實,他們的研究表明,右腳在后比左腳在后的反應時間快80 ms,而右腳在后比左腳在后的動作時間快104 ms。因此,當右腳在后時,運動員能得到近80 ms的反應時間優勢和104 ms的動作時間優勢。本研究對近5屆世界田徑錦標錦男子100 m決賽的視頻進行分析后發現,約93%的運動員采用“左前右后”的蹲踞方式。其中,黃種人最快紀錄保持者蘇炳添在將“右前左后”的蹲踞方式改為“左前右后”的蹲踞方式后,100 m成績也由10.04 s提高到了9.99 s。

2.2 “直線型”步態與“搖擺型”步態

步寬是指運動員在跑動過程中雙腳觸地點之間的平行距離[17]。在短跑比賽中,運動員在蹬離起跑器后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步態模式也一直是短跑技術中具有爭議的問題。在短跑訓練實踐中,有的教練員主張運動員在蹬離起跑器后使用觸地點接近身體重心、步寬較小的“直線型”步態;也有的教練員則主張運動員使用觸地點遠離身體重心、步寬較大的“搖擺型”步態(圖1)。

通過“倒立彈簧擺”理論模型分析可知,相對于直線型步態,搖擺型步態更有助于運動員獲得更大的加速度。如圖2所示,腳的觸地點與身體軸線方向的分開角度為α,觸地階段產生的小轉角為β,轉動方向如圖2中所示方向,繞軸順時針轉動,其中L1為質心到觸地點的距離,即腿的長度,L2為質心到轉動軸的距離,令I1為直線型步態轉動時的轉動慣量,I2為搖擺型步態的轉動慣量,由此可以得出如下關系:

其中,E1為直線型步態的轉動動能,E2為搖擺型步態的轉動動能,ω1為直線型步態的轉動角速度,ω2為搖擺型步態的轉動角速度。由公式(2)、(3)可知,若想達到相同的角速度,相對于直線型步態,搖擺型步態所需的轉動動能更小,那么在前一次蹬擺中獲得的水平動能則能較少地轉化為轉動動能,從而有利于節省更多的能量消耗;又由轉動慣量公式可知,若兩種步態特征轉過的角度相同,在小角度轉動中,轉動慣量較小的搖擺型步態在轉過相同角度時的角速度會比直線型步態更快,即搖擺型步態比直線型步態能獲得更大的加速度,從而更有利于運動員在加速階段達到迅速擺脫靜止狀態的目的。

進入到途中跑階段后,運動員已經獲得了較大的動作慣性和水平加速度,因此,此階段的主要目的也就變成了“達到和保持最大速度”。由于搖擺型步態的步寬較大,跑動時向兩側損失的地反力分量也就比直線型步態大,這不利于運動員將所產生的地反力轉化成水平速度;而“直線型”步態因步寬較小,蹬地時向兩側損失的地反力分量也相對較小,因此,更有利于將運動員所產生地反力轉化成水平速度,推動身體向前位移,以達到和保持最大速度。在世界短跑名將中,采用“搖擺型”步態的典型代表有尤塞恩?博爾特、約翰?布雷克、泰森?蓋伊等,而采用“直線型”步態的典型代表只有阿塞法?鮑威爾。另外,Ito等[16]研究表明,優秀短跑運動員(10.12~10.32 s,n=9)在蹬離起跑器后0~7步的步寬在28~38 cm之間,但隨著比賽的推進,運動員會逐漸將步寬縮小,當進入到途中跑階段后,步寬縮小到了17 cm左右,變成了直線型步態。

因此,在純加速階段,步寬較大的“搖擺型”步態更有利于運動員迅速地擺脫靜止狀態,獲更大的加速度;而進入到途中跑階段后,步寬較小的“直線型”步態則有利于減少運動員觸地時地反力分量的損失,將所有地反力轉化成水平位移,以達到和保持最大速度。

3 途中跑技術

3.1 “彈簧-質點技術”與“非對稱反彈技術”

“彈簧-質點”理論最早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也正是從那時起,世界短跑技術的發展就一直受到“彈簧-質點”理論的影響,即在觸地時的制動階段,當地心引力拉動運動員身體重心下沉時,肢體被壓縮的同時將肌肉中的彈性成分拉長,儲存彈性勢能,并在觸地時的驅動階段通過彈性回縮釋放彈性勢能,提升身體重心,推動身體向前位移[18]。迄今為止,仍有不少訓練學專家和教練認為,運動員在跑步過程中的每次觸地都是通過“類似于彈簧的方式”來優化力量輸出、提高跑的經濟性和整體表現。在“彈簧-質點”理論的影響下,教練員們在短跑訓練實踐中會特別重視通過大量的杠鈴深蹲練習和超等長練習來提高運動員的髖部伸肌的力量和地反力。毋庸置疑,杠鈴深蹲和超等長練習都是提高短跑運動表現的有效手段。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彈簧-質點”理論并不能合理地解釋精英短跑運動員為什么比普通運動員跑得更快這一現象。

2014年,Clark等[19]通過不同水平運動員跑步時的地反力參數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精英短跑運動員與一般運動員觸地時的地反力波形曲線存在明顯差異,即普通運動員觸地時的地反力波形曲線與“彈簧-質點”模型的地反力波形曲線基本一致,但精英短跑運動員觸地時的地反力波形曲線卻與“彈簧-質點”模型的地反力波形曲線不符,即精英短跑運動員在觸地時制動階段的地反力波形曲線出現了明顯的向左偏移。這說明,精英短跑運動員之所以能比普通短跑運動員跑得更快,在于他們獨特的肢體動力學特征。從技術結構的層面而言,普通運動員在觸地時僅被動地利用了腿部的“地反力”來推動身體向前位移,而精英短跑運動員會在觸地前盡量抬高膝蓋,并在最初觸地后將膝和踝關節的角速度降低2%,同時使踝關節保持僵硬,以降低小腿的擺動或晃動,并最終通過阻止小腿的晃動來提高腳對地面的沖擊力。由此可見,相對于普通運動員而言,精英短跑運動員掌握了一種獨特的“鞭打和力量傳送”技術,而普通運動員卻沒有掌握這種技術。由于精英短跑運動員在觸地時力量的輸出和傳遞過程存在著明顯的非對稱性,因此,可將這種獨特的力量輸出和傳輸過程稱之為“非對稱反彈技術”。“非對稱反彈技術”是在“彈簧-質點技術”的基礎上更加強調運動員觸地時的“趴地”或“鞭打”動作,因此這種技術對運動員髖關節的靈活性和柔韌性、髖部屈肌以及股后肌群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短跑訓練實踐中,彈力帶屈髖練習、負重弓箭步、跨步跳等輔助練習在生物力學特征上與“非對稱反彈技術”相近,因此,有助于運動員掌握“非對稱反彈技術”。

3.2 “四分法”與“五分法”

全程速度節奏既是短跑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練員制定比賽策略、診斷專項能力、設計訓練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據[20]。

在過去的研究和訓練實踐中,訓練學專家和教練員們根據世界高水平短跑運動員比賽中的“速度曲線變化特征”,將100 m跑的全程節奏劃分為起跑、加速跑(0~30 m)、途中跑(30~80 m)和沖刺跑(80~100 m)4個階段[21-22](簡稱“四分法”),并以此為依據安排和設計短跑訓練。然而,由公式“速度=步長×步頻”可知,以速度曲線的變化特征為依據對100 m全程節奏進行劃分并不能準確地反映出短跑項目的技術特點,因此,以此為依據設計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也就不能有效地發展短跑運動員的專項能力或掌握合理的短跑技術。本研究認為,應以運動員比賽中“步長與步頻的變化特征”為依據對100 m跑的全程節奏重新進行劃分。在100 m跑全程中,世界優秀短跑運動員的步長一直保持著穩步增加的趨勢,但步頻會出現多次明顯的波動。在0~20 m,運動員的步頻為4.1~4.2 Hz;但在20~40 m,步頻則由4.1 Hz急劇增加到了4.8 Hz;并在40~80 m和80~100 m,步頻兩次出現明顯的下降。在短跑訓練實踐中,教練員一般將20~40 m運動員步頻急劇增加的階段稱之為“轉換階段”。這就是說,根據運動員步長和步頻的變化特征可將100 m跑重新劃分為起跑、純加速(0~20 m)、轉換(20~40 m)、最大速度(40~80 m)和降速(80~100 m)5個階段(簡稱“五分法”)。由圖3可知,“五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礎上將“加速跑階段”進一步細分為“純加速階段”和“轉換階段”。

另外,從100 m跑中運動員腿部肌電活性的變化特征來看,加速跑和途中跑是短跑運動中兩個不同的專項階段,即在加速跑階段,觸地時間相對較長,運動員有相對充分的時間來完成蹬伸動作,因此,運動員在此階段主要以髖部伸?。ㄍ未蠹。┖屯炔壳叭荷旒。ü芍奔?、股外肌、腓腸?。┑淖畲笫湛s為主;但當進入到途中跑階段后,觸地時間相對較短,運動員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蹬伸,這將導致腿部前群肌肉參與收縮的比重逐漸下降,髖部屈肌和股后肌群肌肉參與收縮的比重逐漸上升[23]。因此,為了實現兩個專項階段的順利過渡,也需要一個特殊的銜接階段,即轉換階段。

“轉換階段”的技術特點是,充分利用“純加速階段”獲得的速度慣性,在穩定步長的同時通過“順勢跑”將步頻增加至最大。在“順勢跑”時,運動員不需100%用力,肌肉處于相對放松的狀態,這一方面有助于節省能量的消耗和加速ATP-CP的再合成[24],為達到和保持最大速度儲備能量;另一方面,放松的肌肉狀態是中樞神經系統快速發放神經沖動、獲得最大步頻,進而達到最大速度的基本前提[25]。在短跑訓練實踐中,教練員可通過變速跑(20 m快+20 m慢+20 m快+20 m慢)、阻力跑和助力跑等手段來幫助運動員掌握由“純加速階段”向“途中跑段”過渡的“轉換技術”。

運動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是短跑運動成績不斷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但合理短跑技術的掌握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從青少年運動員接觸短跑專項訓練伊始,教練員就應該向其灌輸正確的短跑技術理念,使其掌握科學合理的短跑技術,因為錯誤的技術動作結構一旦定型,就難以糾正。對于成年運動員而言,即使當運動成績遇到瓶頸,不得不對運動技術進行改造時,也切忌大刀闊斧地進行,而只能在原有技術動作的基礎上進行微調,否則將會破壞整個技術動作結構系統,導致運動成績的急劇下降。必須強調的是,科學訓練的基本前提是區別對待,聰明的教練員不應將所謂“完美的短跑技術”強加于任何運動員,而是應在其理解正確短跑技術原理的基礎上,結合運動員的個人特點,選擇合適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形成獨具風格的短跑技術。

參考文獻:

[1] 黎涌明,紀曉楠,資薇. 人體運動的本質[J]. 體育科學,2014,34(2):11-17.

[2] HARLAND M J,STEELE J R. Biomechanics of the sprint start[J]. Sports Medicine,1997,23(1):11-20.

[3] MERO A,KUITUNEN S,HARLAND M,et al. Effects of muscleCtendon length on joint moment and power during sprint starts[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6,24(2):165-173.

[4] EIKENBERRY A,MCAULIFFE J,WELSH T N,et al. Starting with the “right” foot minimizes sprint start time[J]. Acta Psychologica,2008,127(2):495-500.

[5] BRAUN C M J,DAIGNEAULT S. Effects of a right hemifield advantage on crossed-uncrossed differentials in simple reaction time:toward a new model of interhemispheric relay[J]. Acta Psychologica,1994,85(2):91-98.

[6] MIESCHKE P E,ELLIOTT D,HELSEN W F,et al. Manual asymmetries in the preparation and control of goal-directed movements[J]. Brain and Cognition,2001,45(1):129-140.

[7] CARSON R G. Putative right hemispher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eparation of reaching and aiming movements [J]. Manual Asymmetries in Motor Performance,1996:159-172.

[8] ELLIOTT D,CHUA R. Manual asymmetries in goal-directed movement [J]. Manual Asymmetries in Motor Performance,1996:143-158.

[9] MANN R. The mechanics of sprinting and hurdling [M]. CreateSpace,2011.

[10] 王鋒,李成梁,王新雷,等. 論末端釋放訓練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應用[J]. 體育科學,2015,35(4):82-89.

[11] TRIPLETT N T,ERICKSON T M,MCBRIDE J M. Power associations with running speed[J].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2012,34(6):29-33.

[12] WISL?FF U,CASTAGNA C,HELGERUD J,et al. Strong correlation of maximal squat strength with sprint performance and vertical jump height in elite soccer players[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4,38(3):285-288.

[13] H?GBERG P. Length of stride,stride frequency,flight” period and maximum distance between the feet during running with different speeds[J]. Arbeitsphysiologie,1952,14(6):431-436.

[14] 李廣文,李鴻江. 現代100 m跑運動員速度,步態變化特征理論的應用[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2):250-253.

[15] 姜自立,李慶. 現代男子100 m速度節奏特征的多維分析及其對訓練的啟示[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31(3):98-104.

[16] ITO A,ISHIKAWA M,ISOLEHTO J,et al. Changes in the step width,step length,and step frequency of the world’s top sprinters during a 100 m race[J]. New Studies in Athletics,2006,21(3):35-39.

[17] JIMSON LEE. Optimal step width out of the blocks [EB/OL]. [2015-07-15]. http://.

[18] ROBERTS T J,AZIZI E. Flexible mechanisms: the diverse roles of biological springs in vertebrate movement [J].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11,214(3):353-361.

[19] CLARK K P,WEYAND P G. Are running speeds maximized with simple-spring stancmechanic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14,117(6):604-615.

[20] MACKALA K. Optimisation of performance through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100 metres[J]. New Studies in Athletics,2007,22(2):7-15.

[21] MCFARLANE B. Sport-specific:a basic and advanced technical model for speed[J].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1993,15(5):57-62.

[22] MERO A,KOMI P V,GREGOR R J. Biomechanics of sprint running[J]. Sports Medicine,1992,13(6):376-392.

[23] HAMNER S R,SETH A,DELP S L. Muscle contributions to propulsion and support during running [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2010,43(14):2709-2716.

第5篇:短詩現代詩范文

關鍵詞:噪聲系數 三階交調 本振抑制 中鏡頻抑制 組合干擾

中圖分類號:TN8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3-0180-02

隨著雷達和電子對抗技術的不斷發展,偵察設備所面臨的電磁環境越來越復雜,對接收機的線性度、動態范圍、靈敏度、抗干擾能力、適應性等方面提出了越來越苛刻的要求。射頻前端是接收機的關鍵部件,它的設計往往對整個系統的的非線性指標、靈敏度、噪聲系數、增益等特征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為了獲得最好的接收性能,應該對射頻前端進行精心設計。

1 寬帶大動態射頻前端的性能指標

寬帶大動態射頻前端主要技術指標為:輸入頻率:1GHz~2GHz,輸出頻率:750MHz/200MHz,噪聲系數:≤10dB,增益:≥45dB,動態范圍:≥50dB,中頻抑制:≥70dBc,鏡頻抑制:≥70dBc。

2 變頻方案設計

寬帶大動態射頻前端采用超外差體制,變頻是超外差體制的核心,其過程如以下公式所示。

式中,fR為接收信號的頻率,fL為本振頻率,fI為輸出的中頻頻率。寬帶大動態射頻前端若采用一次變頻方案,則本振信號將不可避免的落入中頻帶寬或射頻帶寬內無法濾除。因此采用二次變頻方案,設計射頻前端一本振頻率為6.4GHz,二本振頻率為4.15GHz/800MHz。

3 本振源的設計

3.1 一本振的設計

一本振輸出單點6.4GHz,采用鎖相單環實現。其框圖如圖1所示。

圖中,PD為鑒相器,LPF為低通濾波器,VCO為壓控振蕩器,÷16為集成在鑒相器中的分頻器。100MHz晶振相噪可達到-150dBc/Hz@10kHz,VCO頻率范圍為6.1GHz~6.72GHz。鑒相頻率為100MHz,此時鑒相器的本底相噪指標為-147dBc/Hz@10kHz,輸出頻率的倍頻次數為6400÷100=64,因晶振與鑒相器的相噪指標接近,故輸出相噪指標為-147+20lg64≈-110dBc/Hz,由于環路及部件引入的噪聲一般會影響最終相噪3dB左右,因此最后的相噪指標可以達到-107dBc/Hz@10kHz。

3.2 二本振的設計

為了能夠使二本振得到更好的相噪指標,二本振采用混頻方案,包括大步進環和混頻環。其框圖如圖2所示。

大步進環鑒相頻率為25MHz,此時鑒相器的本底相噪指標為-145dBc/Hz@10kHz,最高輸出頻率的倍頻次數為4450÷25=178,則輸出相噪指標為-145+20lg178≈-100dBc/Hz @10kHz。

混頻環中鑒相頻率1MHz,此時鑒相器的本底相噪指標為-153dBc/Hz@10kHz,混頻后信號最高頻率為100MHz,分頻比為100÷1=100,相噪指標為-153+20lg100= -113dBc/Hz @10kHz,此指標遠小于大步進環信號相噪指標,所以對最終輸出信號的相噪影響可忽略。由環路及其部件(主要是加法器)引入的噪聲影響一般變差5dB,最終輸出相噪指標可達到-95dBc/Hz @10kHz。

4 主要技術指標分析

4.1 雜散抑制

寬帶大動態射頻前端采用上述變頻方案,產生的帶內雜散信號主要有三種:1、信號的多次諧波2、信號多次諧波和本振多次諧波的組合產物3、兩次本振的組合產物。

信號的多次諧波,及其和本振多次諧波的組合產物電平的大小與混頻器的非線性度及輸入信號的電平大小有關,在設計時,要盡量選取線性度高、動態范圍大的混頻器,此外還要合理分配通路的增益,使信號在輸入混頻器前的幅度不能過高。寬帶大動態射頻前端最大輸入信號電平為-40dBm,第一、第二混頻器采用高本振電平的混頻器,在進行增益分配時,信號輸入混頻器的電平約為-75dBm,產生的帶內干擾信號電平可低于靈敏度。

抑制本振間的組合干擾,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一混后利用一中濾波器對一本振及其多次諧波進行抑制。在寬帶大動態射頻前端的一中放大器后設計一級腔體帶通濾波器和兩極微帶低通濾波器對一本振的多次諧波進行抑制。

除了采取以上措施抑制帶內雜散信號外,射頻前端入口還設計了預選濾波器對帶外無用信號進行抑制,防止其進入射頻前端和本振混頻產生干擾信號,同時可以防止過多的信號進入射頻前端內,造成射頻前端的飽和。

4.2 噪聲系數

多級級聯的二端口網絡的噪聲系數如下:

式中,Fi表示第級的噪聲系數,Gr表示第級的增益,F表示級聯后的總噪聲系數。由公式可以看出,第一級的噪聲系數和增益對系統噪聲系數影響最大,因此需要在系統最前端設計低噪聲放大器。此外由于無源網絡噪聲系數在數值上等于它的插入損耗,所以在設計射頻前端的預選濾波器時要盡量減小其插入損耗。

4.3 動態范圍

這里所指的動態范圍為無虛假響應動態范圍,是反映多信號輸入時,由于接收系統的非線性產生的互調量電平低于某一要求的動態范圍。通常用三階截點值(IP3)表示。無虛假響應動態范圍和輸入三階截點值的關系為IP3in=D/2+Pin,min,其中D表示無虛假相應動態范圍,Pin,min表示輸入靈敏度。

當兩個信號同時落入射頻前端帶內時,其互調產物可發生在射頻前端的每一級,輸入信號每經過一級有增益的電路,信號電平都會增高,互調產物也會提高。因此越是靠后的電路應當線性度越好,動態越高。當兩個信號或其中一個信號落入帶外時,互調產物主要產生在射頻前端寬帶的各級,這時輸入的大信號還未受到抑制,到了窄帶各級,輸入的大信號受到抑制,產生的互調產物電平很低,不會造成虛假相應。因而要求前端的各級電路動態范圍大或盡量提高接收系統,特別是其第一級的選擇性。

4.4 中、鏡頻抑制

抑制鏡頻信號主要依靠混頻前的濾波器,抑制中頻信號除了依靠濾波器外還可利用混頻器的射頻-中頻隔離度。在寬帶大動態射頻前端設計中,由于進行了兩次變頻,因此其鏡頻信號有一、二鏡頻兩種。二鏡頻折算到二混前的頻率范圍為3.1GHz~3.7GHz,一中濾波器選用5節~7節腔體濾波器對其進行抑制。

5 射頻前端設計框圖

經過以上指標分析后,設計寬帶大動態射頻前端框圖如圖3所示。

圖中,LNA表示低噪聲放大器,BPF表示帶通濾波器,LPF表示低通濾波器,AMP表示放大器,MIXER表示混頻器,DIGITAL ATTEN表示數控衰減器。

6 測試結果

設計、調試完成后指標測試結果:增益≥47dB,噪聲系數≤9.2dB,動態范圍≥52dB,矩形系數K≤1.75,本振反向輻射≤-80dBm,中頻抑制≥85dBc,鏡像抑制:≥84dBc,頻率步進1MHz。滿足各指標要求。

7 結語

本文通過實例介紹了射頻前端變頻方案的設計原則,對射頻前端的關鍵指標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實測結果表明寬帶大動態射頻前端的性能良好,達到了系統設計要求,實現了其低噪聲、大動態輸出。

參考文獻

[1]賈士旺.EHF頻段上變頻器設計及實現[J].無線電通信技術,2010(3):37-38.

第6篇:短詩現代詩范文

盡管今年以來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出現了顯著的下滑,但似乎對投資者的熱情并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記者從一些銀行的業務銷售部門了解到,市場對于短期限低風險的產品需求量仍然很大,產品推出后較短時間內就已售罄。

事實上,目前各家銀行所推出的短期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一般不過2%左右,一些收益率低的產品甚至不足1.5%。投資者熱情不減的背后,在于投資市場尚未啟穩,缺乏可靠的投資途徑。而短期理財產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動資金的收益性。

不過,隨著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下調,“存貸相通”的貸款理財產品收益率卻體現出了優勢,不失為打理短期資金的一種新方式。近期渣打(中國)推出了一款“活利貸”產品,其本質也是打通存款賬戶與貸款賬戶,利用賬戶上的活期資金余額收益,抵減貸款本金的“存貸相通”產品。但是與之前多家銀行所推出的同類產品相比,“活利貸”的門檻低,并且實現了存款賬戶上的資金可全部用于對應貸款的抵減。

存貸相通縮減貸款年限

盡管都是以存款賬戶上的資金,來抵減對應貸款的利息,但是與市場上已經推出的“存貸相通”產品相比較,渣打(中國)此次推出的這款“活利貸”產品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首先在于這款產品沒有門檻的設置。在以往所推出的產品中,至少需要在存款賬戶上存入5萬元的資金。而“活利貸”產品中,對于存款賬戶上的資金沒有限制,賬戶上的閑余資金都可以“存貸相通”。由于很多家庭都會備有一定的活期結余,以應對不時之需,如果在存款期間還可發揮“存貸相通”的功能,無疑可以提高家庭資金的運作效率。

同時,存款賬戶上的資金可以全部從當日的計息基數中抵消。很多銀行的做法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存款賬戶上的資金分作兩個部分,一部分按活期存款計息,一部分從當日的計息基數中抵消。由于貸款利率與活期存款利率存在較大的利差,“活利貸”的這一設定也就提高了資金的收益率。

但是,與其他存貸相通產品直接計算理財收益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活利貸”對于存款賬戶資金獲得的收益并不是結算到存款人的賬戶,而是直接用來抵減貸款的年限。渣打的工作人員介紹說,該行的系統采用每日結算的方式,存款賬戶上的資金從當日的計息基數中抵消,這樣下來,貸款的應計利息就會相應地減少,因此月供款中的更多比例將直接用于償還貸款的本金,從而縮短了貸款的年限。

不妨通過這樣的一個實例來看看“活利貸”產品的運作。

購房人張先生為改善居住條件,購買了一套新房,貸款金額為110萬元,還款期限為30年。以5%的住房貸款利率來計算,張先生每個月的還款金額為5905元。如果張先生每個月除去消費和房貸月供之外,每月平均還可以結余4000元,存在渣打的存款賬戶上。

那么這部分存款,就可以按日從當期的貸款基數中進行抵減,從而降低了貸款的應還利息。假設張先生每個月都保證賬戶上4000元的結余,那么通過相應計算可以得到張先生的貸款只需要23年左右就可以還清,比原定計劃縮短了7年左右。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在這個例子中貸款人采用每月定期存人一定資金的方式,同時資金一直累計在存款賬戶中。這一方式,并不完全符合生活中貸款人的習慣。當資金累積到一定程度,直接用于貸款本金的提前還貸,縮短貸款時間的功能更顯著。另外,渣打的這一產品也規定,存款賬戶上用于抵消計息基數的金額,不得超過計息基數的50%。

房貸理財收益顯優勢

而在“存貸相通”的另外一些品種,則是把存款賬戶上的資金抵減貸款基數后節省的利息,作為理財產品的收益每月結算到投資者的賬戶中。由于近期銀行調低了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不妨來比較一下,與短期產品相比,房貸理財產品的收益能否具備優勢。

前文中也提到,不少銀行都有房貸理財產品的開發和推出。但是設有一定的門檻和條件,如存款賬戶中的資金必須滿足一定的資金量,通常為5萬元;另外,在進行對貸款基數的抵減時,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來進行的,不能完全進行抵減,這也會對房貸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產生影響。

我們不妨以深發展的“存抵貸”產品來進行試算。假設貸款人的存款賬戶上的平均余額為40萬元,那么按照表中所提供的抵扣金額提取比例,可以得到其中21.25萬元的資金可以用來抵減貸款基數,而剩余的18.75萬元僅能夠按照活期存款來計算收益。

在“存貸相通”的產品中,適用的利率與貸款人實際獲得的貸款利率是一致的。新年以來,不少銀行已經開始對存量房貸的利率進行調整,一些符合條件的貸款人可以獲得基準利率的7折,即適用的貸款利率為4.158%。以最優惠的住房貸款利率來計算,那么深發展這款房貸理財產品“存抵貸”業務的收益(按存款余額40萬元計算)可以達到0.36%×18.75/40+4.158%×21.25/40=2.38%。可以說,相對于市場上目前短期理財產品1.5%~2%的收益率來說,房貸理財產品的收益還是具備一定的優勢的。

與此同時,房貸理財產品的流動性也比較強。對于存款賬戶上的資金,銀行都是采用按日結算的方式,也就是說資金存在賬戶上一天,就可以按照既定的規則來抵減相應的貸款基數。如果貸款人有使用資金的需求,這筆錢也可以隨時動用,不會對資金的使用產生影響。

一些銀行對于房貸理財產品的收益設定則較為簡單,如工行的“存貸通”產品,據介紹,工行“存貸通”業務中起存額設置為5萬元,超出5萬元的部分,可按80%的比例獲得相當于貸款利率的理財收益;而5萬元的起存額,能獲得活期存款的收益。那么,同樣一筆40萬元的資金,在工行的“存貸通”產品中,28萬元將可以用于抵減貸款基數,12萬元以活期存款計取收益。以此來計算,房貸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以達到3.02%。

打理短期資金的新方式

從上面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到,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與短期理財產品所能夠提供的1.5%~2%的收益相比,房貸理財產品的收益反而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在不影響流動性的前提下,這種產品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高的收益選擇。當然,這一產品的安全性也幾乎沒有問題。

第7篇:短詩現代詩范文

《武術史》第25~26頁寫道:春秋戰國(公元前770至前221年)為我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時代。一、生產力大為提高,經濟空前發展;二、文化學術繁榮,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三、戰爭頻繁,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尚武之風。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作為中華文化巨大系統組成之一的武術體系得以初步形成。”接著又提出,初步武術體系形成的三個表現:“一、武術的社會功能向多面性發展;二、武術技術(器械與徒手)向多樣化發展;三、武術意識向自覺性、理論性發展?!?/p>

關于第一個表現,《武術史》寫道:“春秋戰國時期運用于陣戰的軍事武藝,伴隨作戰方式的變化,固然有很大的演變,但更重要的是武術的表演性、競技性、娛樂性及健身性等社會功能的出現。武術功能的多樣化使其性質發生了變異,突破了單一的軍事武藝局限。從技術到組織,從形式到思想,均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與發展,使它從較為質樸單純的軍事武藝演變成色彩絢麗、豐富多姿的武術文化。”

《武術史》的這段文字是極其關鍵的,暴露出他們的根本觀點,明白無誤地提出:武術性質發生了“變異”。說穿了,就是武術的性質從姓“武”變成了姓“舞”。提出了四性:表演性、競技性、娛樂性和健身性。這并不是什么春秋戰國時的歷史,乃是今天學院派的“舞術”的寫照,抽去了武術的“技擊”靈魂,只剩了一個“花架”子空殼。

“變異”是學院派武術的一個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觀點,用詞有時不同,用意是相同的。如:“傳統武術的現代化轉型”、“現代武術”、“武術的現代化”等等。這里突出一個“異”字,異的意思是變了,變成了什么?《武術史》提出了“四性”:表演性、競技性、娛樂性、健身性。其實健身性不是“變異”的結果,是武術固有的,所以說“變異”止有“三性”:表演性、競技性、娛樂性。

《武術史》用大量篇幅論述“武舞”,為今日的舞蹈化武術作歷史鋪陳,把今天的“武術變異”一下子提到二千七百年前的春秋時代!提出了“武舞與武術一體”、“武舞具有武術實戰性”、“武舞與武術套路的一致性”,這樣一些極富挑戰性的提法,絲毫不加掩飾地擺在讀者面前?!段湫g史》提出非常戲劇性的邏輯:“武術不具技擊性,武舞倒有實戰性”!似乎無人監督,可以任意捏掐歷史。

關于第二個表現,《武術史》說:“武術技藝的多樣化,首先體現在日常武藝的發展上。陣戰武藝與日常武藝的分流,是武術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闭f陣戰武藝的特點是“集體性、單一性與實用性”;“日常武藝則呈現出以個體性為基本特征,并由此產生出技藝的復雜性與多樣性?!边@些話說得多別扭!簡直不知道他們說些什么?這里,提出了二個新名詞:“陣戰武藝”和“日常武藝”,又提出二者“分流”。

這里“武藝”含義是什么?和“武術”的含義相同?不同?什么關系?是包容?還是從屬關系?含混不清。我們從文中的邏輯分析,他們的意思是,日常武藝從陣戰武藝分流出來,其表現是“技藝的復雜性與多樣性”。這又回到前面《武術史》對“武術體系”下的定義,所謂“分流”,其實質也是“變異”?!胺至鳌被颉白儺悺钡慕Y果,就是抽掉了武術技擊性的所謂“多樣性”。《武術史》說春秋戰國時武術就變種了,這不是歪曲歷史嗎!按照《武術史》的說法,秦漢以后到唐、宋、元、明、清、民初,中國武術全是花架子的“武舞”了。廣大的中國武術愛好者能同意這種說法嗎!

《武術史》拋出的另一個挑戰性的觀點,叫作“文武分途”。說“春秋時代,文士興起,文武分途。文士憑知識謀略求仕干祿,而社會上則出現憑武藝本領立足為生的武士。此時武士已非貴族子弟,多來自平民,亦被稱為‘俠士’?!薄段湫g史》又說:官府鼓勵民間習武,春秋戰國各國統治者“廣泛重視、推薦武藝出眾的人才,推動了武術的開展?!?/p>

《武術史》對“文武分途”的解釋是歪曲歷史的。歷史上的“文武”指文治武功,具體到人是指文官武將。被搬上舞臺的著名京戲“將相和”,講的是戰國時趙國拜相的藺相如和武將廉頗的故事,這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皞b”自古無地位,多為社會底層,那有拜相之才與刺客、死士相提并論的!《武術史》卻寫出大量的古代刺客,如:荊軻、專諸之流,說這是春秋時代的“文武分途”,不但有違史實,更是笑談。

《武術史》沒有認識到,俠以武犯禁的“禁”字是什么意思?“禁”,不為統治者所容也。民間是武術的生存空間,古代,武術的民間性決定了武術不為官府所容。《武術史》說 ,春秋戰國各國統治者“鼓勵民間習武”,不符合史實。實際上,歷史是這樣寫的,武術的發展為歷代統治者所不容。秦始皇收民間兵器鑄銅人十二,就是典型的在民間禁武。為什么要禁?回答是:“俠”追求法律之外的公正、官府之外的公平;俠不為官府所利用,其行為不為官府左右。所以,俠不為官府所容。

武術的民間性質,歷代不受官方控制,民間武術家不聽官府的話,我行我素,不為所用。武術的傳承和發展,從來就不是官府支持下進行的。一大批民間武術家,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堅持習練、發展、傳承下去,一代一代,不使失傳。歷史上,誰在每天堅持習練武術?誰在刻苦鉆研武術?誰在傳授武術?回答是:民間拳師、豪俠義士、江湖隱逸、僧侶道士、失志文人雅士,就是靠他們。不信!翻開歷史看看,方知言之不虛也。

關于第三個表現,《武術史》提出“武術意識”的發展。這個“武術意識”到底是什么呢?《武術史》寫道:“所謂自覺性武術意識,主要表現為武術競技意識、武術理論意識以及武術理論認識等方面?!?/p>

對“競技意識”,《武術史》寫道:“把通過武藝(請注意!此處不提“武術”,可見《武術史》使用詞概念的混亂――筆者)競技取得勝利與人們的英雄觀、歡樂滿足感、榮譽感及審美感等一系列社會心態聯系起來,這便是武術獲得多方面社會功能心理契機,也是武術競技能實現多方位社會需要的基礎。”這些話說得多別扭,十分苦澀,令人費解。實際上,其真實的意思就是說,春秋戰國時期,武術就已經“異化”,成了“競技武術”,其勝負不再是技擊,不是你死我活的打斗,乃是什么“英雄觀”、“歡樂感”、“滿足感”、“榮譽感”、“審美感”。這實際講的就是今天推出的“高、難、新、美”的“競技武術”套路比賽的春秋戰國版!試問,春秋戰國什么時候舉行過這種“競技比賽”!這不是指鹿為馬嗎?

《武術史》又進一步說:“春秋戰國時代的武士們在較武競技的實踐中,形成了一種公平競爭,崇敬強者,以武藝高低決定社會地位的競技意識。”

第8篇:短詩現代詩范文

關鍵詞:設計審美;功能合理;形式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6-0190-01

關于設計,我們可以作這樣的一個理解,設計是一個由設計者、生產者和使用者三個主體人群共同組成的活動。設計師內心的靈感沖動誘發設計欲望,通過繪制、合成平面效果圖現,再經過生產者進行某種工藝流程制造成“物”,人們通過對物的實踐得到物品的使用價值,并獲得一種使用心理和審美的滿足。從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認識到一件設計產品價值的最終實現,其評價依據應取決于人的效用實踐、功能評價、社會效益。筆者認為:設計產品作為設計的物質承擔者,是設計美學的邏輯起點,對其審美的價值評判應從其內部功能與外部形式來探討,更進一步來說應具備以下準則:一、產品在實踐中的功能合理性。二、產品形態符合有意味的形式。

一、產品在實踐中的功能合理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設計是建立在以人為主體地位上的,利用現代科技文明成果,促使人們改變自身環境的重要手段,它離不開實用工藝、物質生產,現代設計是寓物質使用的精神于物質本身的審美活動。

(一)實用功能

產品的實用功能也稱物質功能,它是通過產品與人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直接滿足于人的某種物質活動的需要。合理的實用功能,一方面體現在由結構、材料和工藝技術等因素組成的產品,在其設計過程中,一切因素應以實際用途為準則。另一方面合理的實用功能體現在:產品與人使用之間合理的關系。現代科技大生產要求產品設計必須考慮人體工學中的解剖學、生理學、體測量學、衛生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并進行交叉融合,進而探討人與器物、環境的適應性關系。

(二)認知功能

認知功能是由產品的一種精神功能。產品除了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之外,還必須向人們提供足夠的關系,表明它是什么,它又意味著什么。產品對于人的認知功能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指示和象征。

產品的指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判斷,如:書籍文字的排列形式,從左向右的文字排列提示著人們的閱讀順序和閱讀方式;VI(企業形象視覺識別系統)功能等。

象征功能也是產品的認知功能的另一重要體現,如果說指示功能表達了“物是什么”,那么象征功能則傳達出“物意味著什么”的信息內涵。具有某種象征、隱喻或暗示功能的符號稱為象征符號,物在使用過程中所體現的社會意義,倫理觀念等內容,都是象征符號形成和運用的結果。

當一件產品具備了實用功能與認知功能時,可以說,它已具備了內部美的因素,只有兩種功能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產品的內在的審美功能,這種共同作用并不是兩種功能簡單的相加的結果,簡單的相加也不可能產生出物的整體功能性的合理狀態,在這兩種因素的組合過程時還應具體產品具體對待,以其功能的互相協調為準則,也就是要達到功能合理的效應。因而,產品在實踐中的功能合理是設計審美的價值評判標準之一。

二、產品形態合符有意味形式

正如李澤厚說:“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謂‘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積淀了社會內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離開自然形態固然沒有美,只有形式也不成其為美。”設計師既不能讓形式的審美功能取代并影響使用功能;同時也不能容忍為極力地追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而忽視了人類自身的情感要求和風格特征,只能是符合人們審美情趣而相適應的形式美創造。

(一)形態與其形式內容相適宜

美,是產品的內容和形式的獨特的、有機的統一體。從內容上說,美是顯示在感性形式中的人的本質力量;從形式上講,美是顯現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內容和形式的辨證統一。任何美的事物,都是由美的內容和美的形式所構成的。表現在產品上,形式的內容就是材料、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系,在物質功能中考慮的是功能與使用者“人”的合理性,在精神功能中則應注重形式,這樣的形態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二)多樣的形式合符不同消費層的需求

設計師首先要考慮消費者的審美需要,設計產品只有在尊重共同美感的前提下才能成為社會、公眾認可的有生命力的產品。設計師一方面要把握準不同消費階層的價值需要。另一方面也應該站在時代審美前沿,創造出符合新時代審美觀念的產品,引導人們接受新的設計觀念并提高人們的審美素養。

設計審美價值判斷的兩條原則:產品在實踐中的功能合理與其形態合符有意味的形式,不是相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并不存在沒有功能的形式,也不能認為形式是多余的累贅,一概排斥。形式服從功能,功能又促進形式的進步。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現代設計的觀念總是隨著時代和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變化的,因而它的審美價值判斷也是不斷更新的,所謂 “永恒的美”是不存在的。只有從產品本身以及產品與人、與社會、與環境的關系來考慮,才能讓我們把握住設計審美的價值判斷。

第9篇:短詩現代詩范文

關鍵詞:現代化;教學手段;歷史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4-096-1

死記硬背已經不適合現在社會的發展,也不再適用于初中生學習歷史,科學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初中生去分析判別每一件歷史事件,初中生通過建立每一章節所學的歷史事件的框架,就能很直觀地把知識點呈現在自己眼前,還能提高初中生對歷史事件的興趣。教師也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有趣的實例和活動來激發初中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初中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教學,不斷地發現教學問題,不斷地改進,才能創造出適應當今社會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的教學手段。它是一種把超文體、圖形、圖象、動畫、聲音等運載信息的媒體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的技術。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點,使人通過多個感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比傳統教學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

優勢之一:可激發主體參與興趣,提高認知能力。歷史學習是以掌握歷史概念,探求歷史發展動因和規律為目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很難從表象階段直接過渡到概念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的歷史概念,僅憑教師的講解往往難達到很好效果,手段的單調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則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人機交互手段結合一起,產生動靜結合的畫面和智能性啟發誘導功能,使枯燥、不易理解的歷史概念、歷史材料變得直觀、具體,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狀態,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講授“”這一課時,教師不僅要把發生的時期、結束的時間和對我國的影響教給初中生,還要和上相應的詩句來講解,這就能使初中生在學習初中歷史理論知識的同時開拓自己的課余知識。教師還可以把歷史教學與古代文學音樂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來教授初中歷史課程。詩詞被創做成一曲耳熟能詳的音樂,當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播放出來時,就能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古典的美妙之處。

優勢之二:可感觀歷史,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效率。歷史是人類過去的實踐活動,在現實世界中不能重演。歷史知識這種過去性特點決定了學生對其理解、掌握、鞏固的難度,也給教學雙方帶來很大困難?,F代化教學手段憑借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將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圖象等綜合一體化,使其產生直觀、生動、形象、即時等聲像效應。它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往昔情境、神游歷史殿堂,使他們在歷史學習中獲得較為深刻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的內容。心理學通過大量實驗證實:人類獲取信息的83%來自視覺,11%來自昕覺,二者加起來達到94%。這說明通過多感官的刺激所獲得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要強得多。恰當運用這種手段,可為學生提供多感官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達到對歷史知識的強化記憶和理解。

優勢之三:可化繁為簡,突破時空,加深思維過程體驗?,F代化教學手段所展示的圖像、音響以及所營造的課堂氛圍使人身臨其境,它不僅可以再現古代人物形象,還可以縮短時空距離,加大信息容量。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擴大‘一節,事件頭緒多,容量大,學生難攀握。對這一節的教學,可利用’二戰前文歐洲形勢圖”的動態操作,引導學生了解德國法西斯制造的慕尼黑陰謀及其影響,而相關的德軍進攻波蘭,分三路進攻蘇聯和偷襲珍珠港的歷史畫面、地圖、多媒體動畫和錄像片段等逼真的歷史氛圍則可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劃造思維。學生在一幅幅鮮明生動的圖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學生觀察的事物化虛為實化繁為簡,使歷史的時空性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了過程體驗,從而使學生可以細致、全面地觀察思考及剖析歷史,達到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盡管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如上所述諸多優勢,但并非是使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就能保證教學的成功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需要我們根據歷史教學的特點選擇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精心設計、認真實踐、反復推敲。因此,要真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注意處理好手段和目標、手段與教學內容、手段與教學策略幾對關系。

總之,要運用好現代化教學手段,僅有熟練的應用技術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為支撐,運用正確的教學策略,才能提高課堂效果,促進歷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7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最新 |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 韩国美女毛片 | 毛片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人做人爱免费视频 | 久草最新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免观看国产成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福利视频 | 亚洲乱视频 | 综合刺激网 | 成人性视频在线三级 | 成人看片黄a免费 | 欧美手机在线视频 |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 欧美最刺激好看的一级毛片 | 美女扒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岛国 | 特黄特级a级黄毛片免费观看多人 | 波多野吉衣 免费一区 |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 一级特黄性色生活片一区二区 | 三级理论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 香港国产特级一级毛片 | 日本a级片免费观看 | 久久五 | 亚洲高清免费观看 | cao美女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成年午夜性爽快免费视频不卡 | 久久青草免费免费91线频观看 | 欧美性aaaxxx级 | 福利一区三区 | 欧美一级片 在线播放 | 日本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天堂毛片 |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在线观看 | www.乱 | 高清不卡日本v在线二区 | 亚洲成人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