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面包督導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文化
我曾把中美教育的主要差異概括為四句話:不在制度而在文化,不在方法而在觀念,不在設想而在行動,不在宏觀而在細節。其中我把文化列為核心問題。什么是學校文化?《教育大辭典》將其定義為:校內有關教學及其他一切活動的價值觀念及行為形態。
學校文化建設是現代學校發展最重要的內容。學校品牌的形成不是靠制度約束,而是靠文化浸潤。如果有人專門想鉆制度的空子,再嚴密的制度都能找到漏洞。而一所學校如果形成了優秀的文化傳統,走進學校的每個人都會被感染。
未來學校的競爭,將是文化的競爭。作為校長,我認為需要關注兩點:
首先,不能把學校文化當作與課程建設、教學管理、教師發展等平行的一項工作來抓,要把文化視為學校所有工作的基礎?!笆晃濉焙笃?,北京市海淀區五一小學被納入“海淀區文化建設項目組”,學校就成立了由教育、教學、科研、后勤共同參與的文化建設項目組,共同開展文化創建工作。
其次,文化建設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樹立科學、理性的工作態度。五一小學在文化創建過程中,先后組織了兩次大規模調研。在此基礎上,充分總結50多年辦學歷史,關注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與專家多次論證后,學校提出了“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開始構建實施策略,建設學校新文化。
為了使我?!笆濉逼陂g的學校文化創建工作更加科學有序,我校以《小學學校文化建設過程的個案研究》為題,先后申報了北京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和北京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現已被北京教育學會批準立項。
二、課程
課程與教學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前者研究我們“教什么”,后者研究我們“怎么教”。關注課程建設,我認為要注意兩方面:
一是學校要有課程建設意識。五一小學有著非常好的傳統和較高的辦學質量,在此基礎上我們該怎樣實現“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我覺得,幸福人生應該是智慧的人生、健康的人生、多彩的人生……我們要為學生這些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我們應該經常反思,學生的考試成績好,就算有質量了嗎?如果我們的教育沒有為學生形成“深厚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打好基礎,那我們的教育就很難有質量可言。什么是人文素養?簡而言之,就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什么是科學素養?簡而言之,就是講客觀、講規律、講理性。
我們要培養的是有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小學生,這個目標決定了我們必須研究學校課程建設的方向。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們不斷擴大課程學習領域,把國際理解教育引入我們的課程系列;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自主開發了PBL研學課程;我們利用家長、教師、周邊友鄰單位等課程資源開發人文素養、科學素養、體育藝術特長等三類幾十門校本課程。
二是要引導教師樹立課程意識。多年來,我始終認為判定研究型教師的重要標準是看教師有沒有課程意識。我們身邊有很多優秀教師,他們做了大量公開課、研究課,在一定范圍內已經有了較大影響力。還有一些教師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學生成績總是特別好。應該肯定他們是優秀教師,但我們也要看到,他們所擁有的主要是某門課程的教學執行能力,而不是課程開發能力!我總愛對老師們說:我們不要只是研究怎樣讓學生順利地把“面包”吃下去,最好能研究今天的學生吃“什么”更合適。顯然前者是在研究教法,而后者是在研究課程。我認為,教育發展到今天,無論學校還是教師個人要想有所建樹,必須在課程開發上有所創新。教師具有了課程意識,學校具有了特色課程,一所學校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品牌。
三、質量
目前,我們還處于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階段,提高教學質量是人們對教育的期望,也是任何學校發展最基本的邏輯起點。多年來,五一小學一直把保持較高質量水平、穩步提升教學質量看作學校高位發展的一個重要維度。
抓質量并不等于無休止地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加大作業量、增加訓練強度。我篤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某臺機器總是生產次品,我們會想辦法調整這臺機器,而不是靠增加使用這臺機器的時間來達到目的。教學上,我倡導要通過評價引導教師把提高教學質量的著力點轉移到研究教學方法上來。我們引導教師研究常態教學,對于“備、教、輔、批、研、考、思”等常態教學的評價,采取“期初公布評價方案,平時注重檢查指導,隨時反饋評價結果,期末表彰推廣優秀”的方式,在教學中提倡“五個關注”:關注每一名學生,關注每一本作業,關注每一堂課,關注每一次教研活動,關注每一次測試。
研究教法不能不研究學法。把學習的任務轉移到學習者自己身上才是成功的教學。五一小學始終引導教師研究學生、學法,帶領各年級教師確定學生學習能力系列培養目標,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育既為人的發展服務,又要為社會發展服務。為人的發展服務,就要使每個受教育者健康成長、獲得幸福;為社會服務,就應該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诖耍_定了我們的指導思想:“教學,應從發現每個孩子獨特的發展潛質開始;教師的責任,就是呵護和潤育每個孩子的發展潛質;我們既要關注孩子的當前,又不失對其未來的洞察。”
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加強對教法和學法的研究,使五一小學對質量的追求“執著但不片面,扎實又不失靈活”,為學校實現高位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開放
如果還是抱著“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思想,永遠不可能實現學校的高位發展。教育發展到今天,開放辦學已成必然。開放辦學,并不是指帶著教師和學生到教育發達地區或國外轉一轉,開闊一下視野就達到目的了。我個人認為,開放辦學主要是指辦學者要具有國際視野和開放精神。中西方教育思想有很多不同,我們非常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西方則非常重視創造能力的開發。以美術課為例,我們主要是教學生畫畫的技能,因為我們認為學生掌握了技能,以后長大了就可以創作了;而西方人則強調引導學生畫出自己的感受,他們認為美術技能以后可以補,但是沒有創造能力卻將一事無成。
怎樣找到中西方教育的契合點?怎樣從先進國家的教育中汲取有用的東西為我所用?……如果我們還沒有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并不可怕,但作為校長如果還從來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就太可怕了。因此,無論是參與中英項目,還是組織師生到國外進行教育交流,我都要求參與人員要關注對方的教學思想、課程理念,盡可能把國外先進的課程和教學理念引入我們的課堂,實現中外教育的有機融合。
五、品位
偶爾聽到經商的朋友談到,同樣是做大米生意,日本的船到港后打開船艙,一包包的大米碼放整齊,干凈利落;而有的國家的船到港后,打開船艙,一摞摞的米包之間到處散落著大米,給人的感覺極其不好。其實損失的大米也就兩三包,但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極為糟糕。這個故事對從事學校管理的我們也有借鑒意義。
一所學校是否優秀,不光看理念是不是先進、硬件是不是到位、質量是不是過硬、特色是不是鮮明,還要看管理的細節。校長要盡可能樹立“管理無小事”的觀念,重視管理細節和管理過程。
我在五一小學這些年,接觸過我的人都知道我標準非常高,有時候甚至近乎苛刻。小到哪怕一份只對內部的《學期工作計劃》,我都精益求精,除要求計劃要切實可行外,對文字也高要求。初次與我共事的人有時會說:某某計劃,不用太認真,誰也不會真看!此時,我一定會嚴肅地糾正他:“讓所有人認真看,我也許做不到,但認真做好每件事,是我做事的原則,我肯定要堅持!”《北京晨報》記者稱我是“苦干加實干的完美主義者”,“苦干加實干”我不敢說,但我的確是個完美主義者。多年來,我始終遵循“教育無小事,品位一定是在細節中兌現”的原則開展工作,努力使“嚴謹而富于理性”屬于每一個“五一人”。
六、反思
具有較高的辦學質量,并不代表一所學校就能實現高位發展。相反,高質量有時會成為學校高位發展的潛在阻力。因為一旦學校擁有了較高質量,就會被鮮花和掌聲包圍,就有可能被良好的社會評價所迷惑,由此聽不進不同聲音,甚至會自以為是,妄自尊大。因此,保持冷靜的反思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1.對學校整體工作進行反思
2006年,海淀區督導室在全面考核五一小學整體工作后,給出了“新、高、好”的高度評價。要想使學校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得重新認識自我。深入反思、冷靜分析后,我們發現學校正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挑戰。首先,是學校的發展方向。近年來五一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逐年上升,已位居海淀區前列。但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如何勾畫未來的發展藍圖已成為擺在“五一人”面前的頭等大事。其次,在管理效率方面,學校人員多、一校多址,而干部數量少,管理起來困難大。創新管理模式迫在眉睫。反思使五一小學的辦學有了一種高境界、新視野。
2.引導教師進行反思
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學校實現高位發展的保障,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最好辦法就是引導教師反思。反思是教師追求自由、自主和解放的重要途徑。培養教師自主獨立的精神,一般會經歷幾個階段:
首先是“迷失自我”階段,這時的教師“不會說自己的話”,他們的研究和反思基本來自一些套話。其次是“質疑權威”階段,教師逐漸找到自我,開始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思維變得異?;钴S,甚至會大膽質疑權威,但他們會發現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很難實現,很多教師開始失望、沮喪。我把這個階段稱為“看破紅塵”,這時的教師實際上進入了高原期。如何引導教師走出高原期是校長工作的關鍵之處。成功跨越這一階段就進入了教師發展的最高階段,我把它稱為“不言放棄”。這一階段的教師會執著地嘗試自己的教育理想。為了把教師引上反思之路,五一小學構建了“三位一體,雙向對話”的教師反思模式。我們鼓勵教師與自己對話,在對話中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鼓勵教師與同伴對話,在對話中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鼓勵教師與專家對話,在對話中考量自己的質疑精神。教師成為獨立思考的人,是學校成功實現高位發展的標志。
3.校長自我工作的不斷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