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三嚴三爭剖析材料范文

三嚴三爭剖析材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三嚴三爭剖析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三嚴三爭剖析材料

第1篇:三嚴三爭剖析材料范文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ir difficult in applying loads retards thei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ignaling game model and an evolutional game model respectively due to diff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MEs and banks before and after the act of credit. Then it solves the conditions for equilibrium for the first model, and makes a duplicated analysis on the game theoretical model utilizing the evolutional game theory.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d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of new SME-bank relationship sty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banks to reduce credit risk,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關鍵詞: 信貸市場;信號博弈;進化博弈

Key words: credit market;signaling game;evolutional game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4-0132-03

0 引言

目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資金短缺的現象,融資難已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但是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結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備受商界和學界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國內外的經濟學家廣泛運用博弈和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分析處于不對稱信息狀態下的銀企關系:有的從市場類型的角度,將抵押條件下的信貸市場分成競爭型和壟斷型兩種類型分別研究 (嚴太華、張龍、李傳昭,2004)[1];

有的從放貸機構類型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小企業貸款難與中小型金融機構放貸不足的關系(王性玉、張征爭,

2005)[2]。有的從銀行選擇企業的先驗概率和后驗概率的角度,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中,銀行的均衡策略問題(尹慶民,2004)[3]。有的從博弈階段的角度,分別建立了貸前信號博弈模型和貸后戰略博弈模型,并分別說明了銀行在不同類型的博弈中的臨界均衡策略(李蓉、伍瑞凡,2005)[4]。有的從信號博弈的角度,將財務杠桿作為信號指出在粉飾成本很低的現實條件下信號風險識別作用降低的問題(楊軍,2004)[5];有的從重復博弈的角度,將銀企博弈看作進化博弈模型,討論了中小企業的道德風險問題(劉維奇、高超,2006)[6]。

受國內外學者的啟發,本文試圖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將貸前的信號博弈模型與貸后的進化博弈模型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構建新型銀企關系(銀行不查企業不騙貸的策略組合模型)所需要的臨界條件,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給出一些政策性建議。

1 信貸博弈中的相關假設

在對銀企間信貸風險進行博弈分析時,首先要確定相關假設條件,以便做出科學決策。我們假設:

銀行在考慮到低盈利能力的企業無力償還貸款的可能性,而只向高盈利能力的企業提供貸款。低盈利能力的企業為了得到貸款,有粉飾財務報表偽裝成高盈利能力的動機。下面將信貸博弈分為貸前博弈和貸后博弈,分別對其進行假設。

2 貸前的信號博弈模型

企業要向銀行申請貸款,需要向銀行提供關于自身盈利能力的財務報表和與自身經營、管理方面相關的資料,銀行通過對這些材料的審核決定是否向企業提供貸款。企業先向銀行發出的關于自身盈利能力狀況的信息可作為二者貸前博弈的信號。

假設企業有高盈利能力的企業和低盈利能力的企業兩種類型。高盈利能力的企業項目投資收益為RH,低盈利能力的企業項目投資收益為RL。作為公共信息,RH和RL是高盈利能力和低盈利能力企業的平均收益率。企業向銀行貸款金額為I,企業按貸款合同需要按期向銀行還本付息,銀行利率為r。一般來講,RH?酆r?酆RL,所以銀行考慮到低盈利能力的企業無力還本付息,銀行只會將貸款給高盈利能力的企業,即表現出的盈利能力至少為RH的企業。無論是低盈利能力的企業還是高盈利能力的企業對銀行的審核標準不了解的情況下,為了獲得貸款都有粉飾其財務報表和相關投資項目收益率的動機,但雙方的粉飾成本函數C(d)是不同的,d是企業表現出來的盈利能力與實際盈利能力的差距。高盈利能力企業的成本函數C(d1)=C(RH-RH),低盈利能力企業的成本函數為C(d2)=C(RL-RH)。可見成本函數C(d)是一個遞減函數。博弈過程如下:

① 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表現出某種盈利水平;

②銀行審核企業上報的相關材料,判斷企業屬于哪種盈利能力類型,決定是否貸款。

貸前博弈結束時,銀企雙方的得益矩陣如表1所示。

3 貸后的進化博弈模型

企業獲得貸款進行投資并取得收益后,面臨著是否按合同約定向銀行還本付息的決策問題。如果企業試圖不履約,會對投資項目的報表作假,謊稱投資失敗,無法還本付息。此時,企業有兩種類型:騙貸與不騙貸。銀行考慮到企業有騙貸可能性的存在也面臨著是否在貸款發放一定日期后對企業進行考查的決策問題。此時,銀行有兩種類型:考查和不考查。

假設企業的投資收益為R,按合同規定需要在得到貸款后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I(1+r),企業騙貸時對財務作假的成本為S,銀行核查企業騙貸與否的成本為M,如若發現企業作假對其進行懲罰,懲罰收益為V,V也是企業騙貸被發現后的懲罰成本。對貸后銀企間的博弈得益情況進行分析說明。如果企業不騙貸,則企業按時向銀行還本付息,不管銀行考查與否都會取得R-I(1+r);此時如若銀行考查,銀行的得益為I(1+r)-M,不考查則為I(1+r),沒有考查成本。如果企業騙貸,企業需要支付財務造假成本S,如果銀行考查,還要另支付懲罰成本V,所以企業在銀行考查與不考查下的得益分別是R-S-V和R-S。當銀行考查時,銀行可獲得企業上交的懲罰費用V,另外因為企業騙貸,使銀行損失I(1+r),因為考慮到貸給誠實企業獲得收益的機會成本,所以銀行損失是I(1+r),而不是I。在企業騙貸情況下,銀行考查與不考查的得益分別為V-M-I(1+r)和-I(1+r)。根據以上說明,建立銀企貸后博弈的得益矩陣如表2所示。

4 構建新型銀企關系的臨界條件

將上述企業群體的復制動態相位圖與銀行群體的復制動態相位圖相結合放在同一個坐標系中得到兩個群體類型決策比例復制動態關系圖(見圖1)。

從圖1可知,策略組合A是我們的最希望得到的結果,即企業傾向于選擇不騙貸的策略,銀行傾向于選擇不考查,即我們一直在尋找的新型銀企關系,銀行與企業之間充分信任。企業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向銀行表現出的是企業真實的信息,銀行對企業表現出的盈利水平不加懷疑的直接做出貸款與否的決策,企業在項目投資獲得收益后,按期向銀行還本付息,銀行對企業充分信任,而不采取考查策略。但是由圖A不難發現,當企業采取不騙貸策略時,銀行傾向于采取不考查,基于銀企貸后得益矩陣(見表2),當銀行采取不考查策略時,企業作為有限理性人,通過比較騙貸的得益R-S與不騙貸的得益R-I(1+r)做出是否騙貸的決策。現實情況下,造假成本S一般遠小于I(1+r),此時企業的理性決策是騙貸,這個結果無疑是令人非常失望的。說明在完全市場條件下,即無外力干預下,企業與銀行之間永遠達不到不騙不查的狀態,即使達到也只是暫時的。

所以為了構建新型銀企關系,使銀企之間不查不騙的策略組合是穩定的,根據得益矩陣(表2),當銀行采取查和不查時,企業選擇不騙貸策略的期望得益都要恒大于騙貸策略的期望得益,同時無論企業采取騙貸與不騙貸的策略時,企業選擇考查的期望得益都要恒大于不考查的期望得益,即:U12?酆U11U22?酆U21將復制動態方程代入得:S?酆I(1+r)-VYM?酆VX

使此不等式組恒成立。因為Y∈[0,1],X∈[0,1],所以只要使S?酆I(1+r)M?酆V成立即可。考慮當M?酆V,銀行肯定不會考查企業是否騙貸,而企業知道銀行的策略,一定會騙貸。所以要對企業達到約束作用就不能讓其了解M,V的真實相對大小,而政府如果對銀行進行的考查成本進行一系列補貼政策,就可以達到這種約束作用。將貸前博弈中的企業類型結合起來考慮,假設企業是高盈利能力的比例為P,則企業是低盈利能力的比例為1-P。造假成本S=PC(d1)+(1-P)C(d2),即使PC(d1)+(1-P)C(d2)?酆I(1+r)恒成立,只要求min{PC(d1)+(1-P)C(d2)}?酆I(1+r),易得到C(d2)?酆I(1+r)即可。如上所述,關鍵是提高低盈利能力企業的粉飾成本,使其甚至大于貸款成本。如何提高粉飾成本呢?如果單從偽造財務報表和相關投資損益材料的角度考慮,造假成本不可能如此之高,但是我們可以借助外力,如依靠政府采取強有力的打假措施,使騙貸企業的造假成本遠高于貸款成本,所以政府在引導銀行與企業關系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銀行也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考查成本,提高對騙貸企業的懲罰成本,起到降低騙貸比例發生的可能性。

5 結論與建議

本文針對信貸市場,將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的貸前信號博弈模型與貸后進化博弈模型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得出如下結論:

構建新型銀企關系,使企業采取不騙貸和銀行不考查的策略組合達到穩定平衡態,政府做為規范市場的中堅力量起著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完善法律體系,提高打擊騙貸企業的力度,提高懲罰成本,同時在銀行的共同努力下提高企業造假騙貸成本;一方面建立良好的法律環境,對銀行的考查成本進行補貼,降低銀行考查成本,促使新型銀企關系的建立。

總而言之,在政府的規范下,銀行與中小企業雙方要致力于建立不查不騙的雙贏局面,實現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為建立健康發展的新型銀企關系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嚴太華,張龍,李傳昭.抵押條款在信貸合約中的經濟意義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4,(3):36-39.

[2]王性玉,張征爭.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博弈論研究[J].管理世界,2005,(4):149-150.

[3]尹慶民.銀行和企業不完全信息的博弈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4,(2):62-63.

[4]李蓉,伍瑞凡.不對稱信息下信貸市場的兩種博弈模型分析[J].經濟管理,2005,(6):86-90.

[5]楊軍.財務杠桿、信號博弈與信用風險識別[J].金融研究,2004,(2):71-78.

[6]劉維奇,高超.中小企業貸款問題的進化博弈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6,(12):94-102.

第2篇:三嚴三爭剖析材料范文

[內容]

《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魏策四》(下引文字出此不注)。是章,不少讀者誤作史傳,以為實有其事,初中語文《教參》的分析不能不說是極有影響的: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進行并吞,由此引起了兩國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這篇文章記敘唐雎出使秦國,義正辭嚴地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終于折服秦王的經過,表現了唐雎不畏的精神。

其實,秦王是否有必要設計這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政治騙局”?兩國之間是否存在這番驚心動魄的“外交斗爭”?一介之使唐雎是否可能輕而易舉“折服秦王”?探究有關史實,結論只能是否定的。

戰國末期,天下紛爭,游說之士活躍于政治、外交舞臺。唐雎是魏國的策士,《戰國策》對其人其事之記載,真假參半虛實有之。該書詳錄唐雎四次游說之辭,茲據于鬯《戰國策年表》編年如次:

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齊楚攻魏,魏安厘王遣唐雎入秦求援,唐雎以“亡一萬乘之魏,而強二敵之齊楚”為由,說動秦王發兵救魏,“魏氏復全,唐雎之說也”。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魏信陵君竊符救趙,志得意滿居功自矜。“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唐雎以此語誡之,信陵君幡然醒悟謙恭“受教”。

秦始皇六年(前241),唐雎說楚春申君合縱,“相萬乘之楚,御中國之難”,“為天下梟”(《戰國策·楚策三》),率諸侯合力抗秦,事未果。

第四次,即受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該章載錄秦王“滅韓亡魏”之語。始皇十七年(前230)韓滅,后五年魏亡,故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廷見秦王嬴政事,《戰國策年表》系于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按照《戰國策》的記載,唐雎活動于戰國末期約四十年間(前266-前225),其一生行事多與抗秦存魏攸關,從《戰國策》所錄其人言辭看,此人乃一“辯其談說”(《荀子·儒效》)的策謀之士。《唐雎不辱使命》的記載與唐雎的這一身份似乎也沒有扌干格難通之處。然而,《戰國策》關于唐雎的記載卻存在一個難以彌合的破綻:

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謂魏王曰:“老臣請西出說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諾。”遂約車而遣之。唐雎見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至于此,甚苦矣……”

這便是《戰國策》所載唐雎首次使秦事。是年唐雎“九十余歲”,自稱“老臣”,秦王則以“丈人”呼之。照此推衍,十年后說信陵君,十五年后說春申君,唐雎已過百歲,至為安陵君使秦而面見秦王嬴政,上距說秦昭王四十余載,唐雎已為一百三十余歲之朽然老丈矣!元代吳師道《〈戰國策〉校注補正》析曰:“唐雎為魏說秦時,九十余,至與信陵君語,相去十年,為安陵使秦……上去說秦四十二年,決不存矣。”吳氏之說切中肯綮。《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其人之存歿已屬一大疑問,遑論奉命出使懾服秦王了。一百余歲之老朽面折廷爭折沖樽俎,而令秦王驚惶失態俯首聽命,這只能是編排出來的一幕滑稽劇,而絕非真正的歷史。在這一點上,《戰國策》的記載是不能自圓其說的。①

退一步說,即令兩次使秦的唐雎非為一人②,該文的歷史真實性依然是大可懷疑的。

安陵,即鄢陵。安、鄢古韻同屬元部,可行通用,《唐雎不辱使命》亦見《說苑·奉使》,其文“安陵君”作“鄢陵君”,可見其地實一。楊寬先生《戰國史》所附歷史地圖于“安陵”下括注“鄢陵”,亦可證之。安陵原為魏之屬地,秦昭王二十四年(前283),秦相穰侯魏冉興兵擊魏,斯時鄢陵已入秦境:

(魏昭王)謂穰侯曰:“君攻楚得宛、穰以廣陶,攻齊得剛、博以廣陶,得許、鄢陵以廣陶,秦王不問者,何也?以大梁之未亡也。今日大梁亡,許、鄢陵必議,議則君必窮。為君計者,勿攻便。”

此為秦昭王二十四年(前283)事。由引文可知,早在魏冉攻魏之前,迫于秦之壓力,魏國已割鄢陵以增廣穰侯之封域定陶。也就是說,唐雎為安陵君使秦前五十八年,安陵已落秦人之手。秦莊襄王三年(前247),魏信陵君有言:“無忌將發十萬之師以造安陵之城。”可見此時安陵之歸屬尚無變化。沒有材料可以證明,此后安陵復歸于魏,又成“魏的附庸小國”。誠如歷史地理學家顧觀光所云:“鄢陵久為秦有,而安陵至戰國末尚存,此則傳聞異辭,當在闕疑之列矣。”(《七國地理考》卷五)

從時間、地點、人物的矛盾情形看,《唐雎不辱使命》事出虛妄,當可定論。當代學者繆文遠先生在《戰國策考辨》一書中斷定,是章出自秦末漢初縱橫家之“擬托”。朱東潤先生也認為:“本文情節當出于虛構,不能視為真實的歷史記載。”(《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遜上編第一冊137頁)斯誠不刊之論。倘對該文內容深入剖析,這一點可以看得更為清楚。

首先,基本情節不合事理。作為一方域僅“五十里”之小國,當天下板蕩之際,只能成為臣服大國強國的附庸,事實上是很難作為一個“國家”獨立存在的。即令魏國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尚存”,以秦王橫掃六合之兵威,但遣偏師一支以擊,彈丸之地旦夕可下,何須卑詞“易地”,自討沒趣,進行一嘲外交斗爭”?秦王舉措固然令人費解,而唐雎之行則愚昧至極。皮之不存,毛之焉附,魏國既滅,安陵豈能以“五十里之地”對抗虎狼之秦?即令以“劫秦”手段換取秦王一紙承諾,在“兵革不修、詐偽并起”“氵昏然道德絕矣”(劉向《戰國策書錄》)的戰國末期,缺少實力保障,這種承諾也是沒有什么價值的。《戰國策》注者鮑彪認為:“唐雎之使愚矣!雖抗言不屈,豈終能沮之乎?”戰國策士的游說活動皆有明確的功利目的,唐雎怎么會“知其不可而為之”呢?

其次,人物形象有欠準確。該文的兩個人物唐雎和秦王,與真實的歷史人物之間存在著鮮明的反差。歷史上的唐雎,是一位縱橫捭闔巧舌如簧的策士,并不是專諸、聶政、要離之類的玩命角色。“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恫嚇,“挺劍而起”一拼死活的架勢,非唐雎一類的策士所愿為所能為。而作為唐雎對手的秦王嬴政,絕不是懦弱無能易于就范的庸主,那種色厲內荏前踞后恭的性格,和喑口惡叱咤一統天下的嬴政的個性特征難以吻合。只要讀一讀《史記·刺客列傳》就可以知道,面對荊軻鋒利的匕首,猝然之間,秦王“乃以手共搏之”,可見其人身手矯健處變不驚,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角色。那種“色撓,長跪而謝之”的形象,和歷史上的秦王嬴政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復次,重要細節嚴重失實。矛盾的徹底解決依靠了那柄來歷不明的“劍”。《史記·刺客列傳》:“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秦臣尚不可帶劍入殿,作為敵國使者的唐雎,焉能持劍立于朝堂之上?何況,其時秦國正與東方諸國全力相搏,面對來意不善的敵國之使,焉能如此麻痹大意?

由此觀之,《唐雎不辱使命》不僅違背了歷史的真實,作為文學作品,也違背了生活的真實;其文出于虛構“擬托”,而且虛構“擬托”的手法也實在算不上高明。

對照《史記》對唐雎其人其事的記載,對準確理解《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不無啟迪。太史公處置《戰國策》中關涉唐雎的材料,采取了三種方式。一是載錄其事直書其名:《魏世家》記唐雎說秦昭王援魏事,文字與《戰國策》悉同。一是載錄其事諱涉其名:《魏公子列傳》載唐雎說信陵君事,不書“唐雎”之名,而云“客有說公子”者。史遷下筆審慎,無疑對其時唐雎之年齡及緣何由魏入趙俱生疑惑。一是對《戰國策》中有關材料棄置不用:《唐雎不辱使命》即屬此類。照一般讀者看來,《唐雎不辱使命》情節生動文字鮮活,絕不比《刺客列傳》中的“曹沫之劫齊桓公”遜色。《史記》何以作如此取舍?合乎邏輯的解釋是,太史公已辨其偽。可以說,早在二千年前,司馬遷即以史家銳利的目光對唐雎劫秦王之真偽作過甄別。秦帝國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秦始皇仁義不施積怨天下,故漢初縱橫之士假托唐雎之名,向秦始皇潑了這盆污水。③這就是《唐雎不辱使命》產生的社會背景。“易地”是秦始皇的祖宗們常常祭起的法寶,而“劫秦”之事,在秦的歷史上也不鮮見。這無疑給“擬托”者提供了歷史素材和想像空間。在此基礎上,塞進漢初方士們特別感興趣的“白虹貫日”“慧星襲月”“倉鷹擊殿”之類“天人感應”之談,迷人心竅惑人耳目,所有這一切拼湊一處,便借著“唐雎”的亡靈,上演出一幕“折服秦王”的歷史荒誕劇。

第3篇:三嚴三爭剖析材料范文

【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課內外文本,探究閱讀詠物散文的方法。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詠物散文的習慣與技能。

3.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操,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掌握閱讀詠物散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和領會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并掌握如何表達這種感悟的手法和形式。

【教具】多媒體。

【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課間播放海邊的視頻短片,讓學生欣賞。

【教學過程】

師:愜意的畫面給人以美的享受,優秀的散文同樣會給人精神上的愉悅,尤其是詠物散文,作者往往在一種司空見慣的事物上寄托了自己對生命的感慨,對生活的感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詠物散文的閱讀。(板書課題。)詠物散文的閱讀一直是我們閱讀現代文的難點,很多同學往往在詠物散文的閱讀分析上丟分。那么,我們在初中階段曾經學過哪些詠物散文呢?

生:《愛蓮說》。

生:《紫藤蘿瀑布》。

…………

師:下面我們就以《紫藤蘿瀑布》《行道樹》為例來探討閱讀詠物散文的方法。(大屏幕展示:1.所詠之物是什么;2.體察、領會文章中所表露的情感;3.探究作者產生這種情感的緣由。)

生:我們探討的是《行道樹》。作者借行道樹贊美了無私奉獻的人,作者產生這種情感的緣由是行道樹在文中所表現的精神品質,為人類送來綠陰,迎接太陽,為城市制造清新空氣。

生:我們組探討的是《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的所詠之物是紫藤蘿,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師:那么,你能說說對生命哪方面的思考嗎?

生:作者告訴我們:“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生:還告訴我們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每個人都要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

師:說得真好。一個同學用文中的話來解答,另一個同學是自己概括的,都很到位。

師:我們知道,詠物散文是以物作為載體,這就要求我們要整理文中用以寄托情感、表達情感的“情物”。而“語言”又是文學作品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那就更少不了“語言”這一載體,那么這些“情物”和“情言”在文中有什么表達作用呢?請同學們探討以下幾個問題:(大屏幕出示:4.整理文中用以寄托情感、表現情感的“情物”;5.品味傳情達意的語言;6.鑒賞評價表達情感的藝術性。學生討論。)

師:同學們,向大家展示一下你們的討論成果吧!

生:《紫藤蘿瀑布》這一課作者除了寫紫藤蘿還提到了“生死謎、手足情”,觸及到了比作者小3歲的弟弟。面對身患絕癥,生命垂危的弟弟,作者焦慮悲痛,但同時她也告訴我們,不能陷在個人的不幸中無法自拔。

生:我們組著重從語言上分析《紫藤蘿瀑布》。文章中有大量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這里將盛開的紫藤蘿花比喻成瀑布,顯得氣勢非凡,燦爛輝煌。

生:文章的藝術手法上的特點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而且有的句子還賦予了一定的象征意義。

師:這幾組同學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的特點,非常好!

生:我們組分析的是《行道樹》。在《行道樹》這篇課文中,作者除了寫行道樹,還寫到了原始森林和歡度夜生活的人們。和他們相比,行道樹拋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他們寂寞、孤獨,他們還時時為城市的污濁而憂愁,這里用了對比的手法。

生:《行道樹》這篇文章,有很多語言值得我們去推敲,例如:“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這里的“悲涼的點綴”;“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行道樹為什么而“憂愁”,為什么而“快樂”?而且這篇課文是作者借行道樹的自白來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精神。這都是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

師:同學們概括得相當到位!那么,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我們剛才所探討的問題。總結起來,就應該是以下幾方面。(板書: 把握情感――探究情緣――整理情物――剖析情言――鑒賞情藝。)

師:那么,“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閱讀現代文要掌握哪些內容呢?請看大屏幕。找同學來讀一讀。

(大屏幕出示閱讀要求:1.整體感知文章基本內容;2.理解詞語在文中含義;3.探究理解文中句子及含義;4.理清文章思路;5.把握表達方式、寫作特點;6.領會作者的觀點、態度、感情,就作品內容、寫法提出自己的見解;7.初步具備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精彩的語言。)

師:看來,我們探究的結果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一致的。這是我們學習詠物散文的方法。那么我們在創作詠物散文時,首先也要確定所詠之物,然后再確定自己的情感傾向。這就需要平時我們培養觀察力。

假如,你走進了一個遙遠偏僻的山谷,在陡峭的斷崖上,突然看見了一朵盛開的百合花,此時的你,會有怎樣的感悟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林清玄的作品《心田上的百合花開》,看看作者在百合花上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首先,我們來欣賞配樂朗誦《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大屏幕展示,見下文)。下面,我們就按照我們探討出來的學習方法,研讀《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小組討論,提示方法。)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笥林清玄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里,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么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

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著胸膛。

終于,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興,附近的野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著百合:“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還真以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哪,他頭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

公開場合,它們則譏諷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

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終于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

這時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幾十年后,遠在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凈溫柔的一角。

不管別人怎么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生:我們組首先確定了文章的所詠之物是百合花,作者在文中借百合花的形象來贊美那些無私奉獻的人。

生:我們組認為這篇作品反映的是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師:說得好!是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那么,同學們,你們誰能說一說,引發了怎樣的人生價值的思考呢?

生:百合花有堅定的信念,不畏譏諷的自信,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憑借這些,野百合戰勝了很多困難,以開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鼓掌。)

師:說得太好了!還用了排比句,連貫、具體。其他小組的探究結果呢?

生:這篇文章所詠之物是百合花,但是還提到了其他用以寄托作者情感的物體――附近的野草,塑造他們的用意是用對比手法,襯托野百合的頑強精神。

師:說得很全面!提到了所詠之物,寫作手法,還有寫作手法的作用。

生:老師,我發現一個問題,寫野草的目的,僅僅就是來襯托百合花的頑強精神嗎?

師:那你有何見解啊?

生:我認為,作者也許還諷刺了那些甘于平庸的人吧?

師:你不敢確定嗎?你應該肯定地告訴我們。你很能發現問題,要記住,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希望你繼續發揚這種精神。

生:我們小組著重從文章的語言上來分析的,文章開頭提到“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里,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這句話交代了百合花的生活環境,以生活環境的惡劣來襯托野百合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為下鋪墊。

師:從語言出發,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來談,非常好!

生:“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著胸膛。”這句話寫出了百合花怎樣與命運抗爭。

生:“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這是個排比句,增強語言氣勢,體現百合花堅定的信念。

生:我受同學的啟發,也想提出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用“心田上”來修飾百合花呢?我覺得用得好,但我說不出為什么,請老師和同學們幫助我解答。

師: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用“心田上”來修飾百合花,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認為,是讓百合花在人們心田上盛開,讓人們對百合花的精神品質,銘記于心。

生:我們可以在文中發現線索,在文章中的倒數第2段,“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凈溫柔的一角。”這“純凈溫柔的一角”指的就是“心田”。

生:突出野百合的美好愿望,突出她的精神美。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正確,這位同學你理解了嗎?

生:理解了,謝謝!

師:的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粒純潔的百合花種,但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開出燦爛的花,心靈的土地是濕潤、肥沃的,只要付出就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生:老師,這株百合花經歷了這么多的辛苦才開花,我認為有些不值。

師: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正要問你們,你們說說,值不值?

生:我如果是那株花,我也許會那么去做,但我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底。

生:我認為值得。因為開花能達成自己的心愿,能裝點大自然,將美奉獻給世界,完成大自然賦予的使命,也向世人證明自己,實現了人生價值!

師:太好了。看來,同學們對于人生價值也有了一定的思考。那么,從這篇文章中,你們得到什么啟示了嗎?

生:我覺得我們要先確定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

生:我們快要中考了,面臨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也許我們會覺得很累,壓力很大,但這是實現我們人生價值的時候,我希望我們都能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證明一下我們的實力。(掌聲。)

師:同學們說得好極了!處處體現你們文學的功底,處處迸發你們智慧的火花。在生活中,能觸發我們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的感慨的事物還有很多,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那么,你們在生活中有喜歡的動物或者植物嗎?為什么喜歡它們呢?(大屏幕展示:課堂說說。說說你喜歡的植物或動物,并用簡潔且富有哲理的話概括你喜歡的原因。 所詠之物:喜愛原因:。)

生:我喜歡,因為“生來不羨陽春景,敢把金絲競與天”。

生:我喜歡仙人掌,因為仙人掌有頑強的生命力。

師:太棒了!

生:我想做梅花,因為“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師:是啊,一花一木,在智者眼里是精神、是意志;一花一木,在仁者心里是理想、是追求。讓我們做生活的智者,做生活的仁者,去發現和感受世間的真情。(師布置作業:研讀《做一朵攜來彩貝的海浪》。)

【評析】

一、選取材料典型,實現了三維目標

本節課通過研讀課內外文本,探究閱讀詠物散文的方法,使學生掌握了該類散文閱讀的技巧。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上,文章《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選擇得很典型,學生喜歡閱讀,對學生思想有觸動。三維目標互相浸透使學生在本節課中學有所得,思有所獲。

二、逐步滲透方法,珍視學生感受

通過回顧所學過的詠物散文《紫藤蘿瀑布》《行道樹》,讓學生來探討閱讀詠物散文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又給予了高度概括:把握情感――探究情緣――整理情物――剖析情言――鑒賞情藝。然后結合此方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研讀《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調控,因勢利導,組織學生有效學習。教學方法富有啟發性。例如課上一名學生說通過研讀《心田上的百合花》,引發了他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教師馬上引導,讓他說說引發了怎樣的人生思考。另外在課堂評價方面,教師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常聽到“你的見解很獨到”等類似的語言,從而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體驗。

第4篇:三嚴三爭剖析材料范文

棚民的對徽州山區的無序墾殖和惡性開采,對徽州山區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并直接影響到了所在山區原有社會生產與生活秩序,形成了較為嚴峻的“棚民”與土著居民對立的社會問題。

關于徽州棚民問題的研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總體而言,尚嫌不夠深入。本文擬通過對徽州方志、家譜、檔案、碑刻和文書等材料的分析,對棚民進入徽州山區后,給徽州山區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所造成的影響與破壞,以及徽州本土官民的應對措施,進行系統剖析和論述。

一、棚民進入徽州山區的時間和數量分布

關于棚民進入徽州山區的時間,清代安徽道憲楊懋恬在《查禁棚民案稿》中云:“查徽屬山多田少,棚民租墾山場,由來已久,大約始于前明,沿于國初,盛于乾隆年間。”[4] 對照上面所引康熙《婺源縣治》的序文,楊懋恬關于徽州棚民起源于明代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正如楊懋恬所指出的那樣,徽州山區棚民最盛的時期是清代中葉的乾隆時期。婺源縣棚民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時間是乾隆三年(1738),其他如歙縣、休寧、祁門、黟縣和績溪等大體也介于乾隆初年前后。考慮到祁門地當徽州府往安徽省盛會安慶孔道,故安慶進入此地的棚民應當不會晚于婺源。

進入徽州山區墾殖和經營的棚民數量,以毗鄰的安慶等府為最多,其次為鄰省的江西和浙江,遠者甚至還有來自福建的棚民。“該民等籍隸(安慶府)懷寧、潛山、太湖、宿松、桐城等處,間有江西、浙江民人,徽屬距伊等原籍甚近。”[5]

棚民進入徽州山區租地種植苞蘆和挖山燒炭等活動,曾經和當地土著居民產生了嚴重矛盾,導致紛爭和訴訟不斷,但這種矛盾都還是小范圍的。直到嘉慶十二年(1807)才因休寧縣耆民程元通赴京控告棚民方會中等逞兇釀成命案,棚民和土著居民的矛盾方才引起朝廷的重視。但徽州山區究竟聚集了多少棚民,不同的記載,數量也差異較大。據辦理撫剿徽州棚民事宜的高廷瑤估計,約有萬余人,“棚民之多,以萬計也”。[6] 還是高廷瑤,在辦理棚民事宜后,他又說:“余思徽郡屬境,俱有棚民,不下數十萬人。”[7] 而據楊懋恬飭令徽屬各縣確查,其具體數字8681丁口。徽州府六縣棚民的具體分布如下表:

所在縣|棚民所搭棚數|棚民丁口數

歙縣|334|1415

休寧|395|2522

婺源|74|295

祁門|579|3465

黟縣|9|69

績溪|172|915

合計|1563|8681

以上統計相對較為精細,但由于徽州是高山縱橫,加上棚民本身想方設法隱匿不報,因此,其數據難以完全與實際完全一致。至少黟縣的數據就不夠準確。根據黟縣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嘉慶十年(1805))和嘉慶十六年(1811))連續頒布的四份關于嚴禁棚民造窯燒磚、水口燒煤、租山開墾和開煤燒灰等禁令的情況來看,黟縣的棚民之害應是相當嚴重的,其棚民數量絕非表上統計的69丁口。又據道光四年(1824))安徽巡撫陶澍編查皖南棚民保甲事宜統計,此時,在大量棚民已被驅逐和勒令退山回原籍的情況下,編入保甲的徽州棚民依然還有156戶,具體分布是:[8]

所在縣名|棚民戶數|選充棚頭數|備注

歙縣|156|17|

休寧|231|24|

祁門|432|24|

黟縣|10|1|

績溪|12|——|居住分散,不便編設棚頭。

合計|841|66|

不管是數萬還是數十萬,清代中葉以后徽州棚民的數量不會是一個小數字。我們今天在徽州調查期間,發現很多以“棚”為名的村落,如祁門喬山,休寧回溪、南塘,以及歙縣柘林、藍田等地,都有大量以“棚”為村的村落。這些棚村在乾隆以前是沒有的。更為要緊的是,這些棚民聚居村,至今竟然還能操著一口流利的安慶方言。可見,當年棚民的數量是極其可觀的。

二、棚民對徽州山區生態環境的破壞

數以萬計的棚民大規模進入徽州山區,進行無序甚至野蠻開開墾與開發,給徽州原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破壞。

徽州“郡之地隘,斗絕在其中。厥土骍剛而不化,高水湍悍,少瀦蓄,地寡澤而易枯。十日不雨,則仰天而呼,一驟雨過,山漲暴出,其糞壤之苗又蕩然空矣。大山之所,多墾為田,層累而上指,至十余級不盈一畝,快牛剡利不得田其間。”[9] 如此惡劣而脆弱的生態環境,使得徽州的糧食生產始終不能自給。“徽介萬山中,地狹人稠,耕獲三不膳一。即豐年亦仰食江楚十居六七,勿論歲饑也。”[10] 因此,徽州經濟結構中,以養山植樹、販運木材為主的山林經濟產業占據著很大的比重。這一經濟結構早在宋代即已形成,“山出美材,歲聯為桴,下浙河。”[11] “祁門水入于鄱,民以茗、漆、紙、木行江西。……休寧山中宜杉,土人稀作田,多以種杉為業。杉又易生之物,故取之難窮”[12] 山場林木不僅是徽州人賴以維生的主要資源,而且,由于它們可以涵養水源,使徽州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始終保持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健康狀態。

棚民的大規模進入,并進行無序的墾山種田和煤炭等礦物開采,造成了水土流失,使得徽州山區的生態環境受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乾隆年間,安慶人攜苞蘆入境,租山墾種,而土著愚民間亦效尤。其種法必焚山掘根,務盡地利,使寸草不生而后已。山既盡童,田尤受害。雨集則砂石并隕,雨止則水源理竭,不可復耕者,所在皆有。大溪旱不能蓄,澇不能瀉,原田多被漲沒。一邑之患,莫甚于此。”[13] 休寧人程元通在赴京控訴棚民罪狀時,就曾聲淚俱下地陳述棚民對休寧山區生態的破壞。他說“我們住居地方,環抱皆山,禍遭流匪方會中等向無業地棍程金谷等盜租山場,搭棚糾集多人,私行開墾,種植苞谷,以致山傾石瀉,漲塞河道,山上墳塋盡行挖掘,山下田廬皆受其害”。[14]

在徽州一府六縣棚民聚集人數最多的祁門山區,因棚民租山種植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生態災難也最為劇烈。祁門西鄉箬坑,向為王氏宗族聚居地,在棚民到來之前,這里的居民安居樂業,過著一種相對富足的生活,“我環溪基遷于宋,跡發于明,聚族而居,歷年有所。向來田少山多,居人之日用飲食,取給于田者,不敵取給于山。當年興養成材,年年木棄取,絡繹不絕。所以家有生機,人皆樂利,……無不衣食余饒。”[15] 然自乾隆三十年(1765)棚民進入之后,這里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居民平靜富有的生活環境也如明日黃花,“自乾隆三十年以后,異民臨境,遍山鋤種,近日地方效尤。每遇蛟水,山崩土裂,石走沙馳,堆積田園,國課永累。且住后來龍山場,合族公業,亦盡開挖鋤種。人居其下,命脈攸關。此日坑河滿積,一雨則村內洪水橫流,祠前沙石壅塞。目擊心傷,人皆切齒。”[16] 祁門北鄉的程氏宗族聚居村善和也是倍受棚民之害最烈的地區之一,同箬坑一樣,山場林業是善和經濟的命脈,誠如《竇山公家議》所云:“田之所出,效近而利微;山之所產,效遠而利大。今治山者遞年所需,不為無費。然后利甚大,有非田租可倫。”[17] 就是這樣一個仕宦、商賈輩出的山村,清代乾嘉時期,也遭遇到了棚民的大肆侵襲。為此,全族父老集議,由程鈍根主筆撰寫了程氏宗族驅逐棚民的檄文——《驅棚除害記》。在這篇驅逐棚民的檄文中,程鈍根歷數了棚民的九大危害,其中前三項均系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危害。“伐茂林,挖根株,山成濯濯,萌蘗不生,樵采無地,為害一也;山賴樹木為蔭,蔭去則雨露無滋。泥土枯槁,蒙泉易竭。雖時非亢旱,而源涸流微,不足以資灌溉,以至頻年歲比不登,民苦饑謹,為害二也;山遭鋤挖,泥石松浮。遇雨傾瀉,淤塞河道。灘積水淺,大礙船排,以致水運艱辛,米價騰貴,為害三也。”[18]

可見,棚民大規模進入徽州山區租山墾殖苞蘆和賃山挖煤燒灰,直接造成了徽州生態環境的惡化。根據有關史料,棚民對徽州山區生態環境的破壞,大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植被的大量破壞。徽州歷史上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境內山巒重嶂,河川縱橫,森林植被面積廣闊,所謂“重岡複嶺參天際人,巖谷幽阻林莽叢茂”。[19] 茂密的山場林木,不僅涵養水源,使徽州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生態環境,而且還給徽州帶來豐厚的財富資源。清代中葉以降,棚民的大規模入境,進行野蠻的墾殖與開采,使得徽州大量的山場林木遭到砍伐,植被覆蓋率急劇降低,特別是在一些棚民聚居較為集中的山村,不少林木豐茂之山被砍削殆盡。“自棚民租種以來,凡自棚民租種以來,凡崚嶒險峻之處,無不開墾,草皮去盡,則沙土不能停留。……不但不植不留,而且根株盡掘,甚至草萊屢被燒鋤,萌芽絕望。”[20] 在黟縣,棚民“或開土黨鑿石,或租種苞蘆,草木不留,山石立斷,一邑之生靈受害。”[21]

其次是水土流失的加劇。植被受到破壞的直接后果,必然導致水土流失的加劇。黟縣知縣吳甸華在嘉慶十六年七月頒布的《禁租山開墾示》的禁令中,對棚民租山開墾所造成的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有著深刻的揭示,禁令指出:“石山戴土,一經墾松,適遇暴雨,沙石滾下,其勢猛悍,山下成熟田畝,多被沖壓,以致失業。邑境內現有虛糧,或因此故。其為農田害,一也;山坡溜水,有澗達溪,墾后夾沙帶石,壅滯灘河。舟楫難行,竹簰亦礙。其為水道害,二也。”[22] 水土流失不僅使得徽州的生態平衡受到破壞,而且阻礙了道路的暢通,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徽州府通往省會安慶的必經之路——祁門大洪嶺山道,就因棚民于道路兩旁砍伐樹木、種植苞蘆而造成的水土流失而一度變得“木濯草斬,泥松沙削……積塞道途”。[23] 至于因水土流失而影響居民正常的生活,更是觸目驚心。如果說祁門社景村嘉慶九年(1804)的《奉府憲示禁》所說的“棚內有禍人之,每逢霉雨,河壅溪漲,遂使良田高平低沒,……將來住宅墓址難免無虞”,[24] 還只是一種預測的話,那么,在祁門箬坑和休寧田,由水土流失而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則已成為活生生的現實。在箬坑,箬溪“水為一村血脈,屢歲洪水暴漲,人則棲息無所,物亦漬濕難堪。且祠內污泥壅積,靈爽何所憑依?沿坑屋宇,長在水中,居者寧無痛恨?”[25] 在休寧浯田,因遭棚民開墾,導致“溪圳盡塞,河水泛濫,田園交漲,房屋沖坍。”[26]

最后是自然災害頻繁。植被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得徽州的自然災害逐漸變得頻繁起來,尤其是在棚敏為害最烈的山區僻壤,這種情況更為嚴重。在歙縣北鄉,“邇為外郡流民賃以開墾,鑿石刨山,興種包蘆。土人始惑于利,既則效尤。寢致山皮剝削,石阞沙傾,霉月淋,亂石隨水而下,淤塞溪流,磕撞途徑,田廬漲沒。”[27] 祁門在棚民涌入山區進行野蠻開墾最烈的乾隆五十三年(1788)曾經發生了一次大洪災,這次洪災一共造成了六千人溺斃。這年五月,“初六日,夜大風雨。初七日清晨,東北諸鄉蛟水齊發,城中洪水陡起,長三丈余。縣署前水深二丈五尺余,學宮水深二丈八尺余。沖圮譙樓、倉廒、民田、廬舍、雉堞數處,鄉間梁壩皆壞。為從來未有之災”。[28] 雖然這次祁門歷史上最嚴重的水災不一定全部因棚民墾山而發生,但棚民濫砍亂伐開山種田所導致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的降低,至少說是引發這次損失慘重的洪災的重要因素之一。

棚民在開發徽州山區、發展山區經濟方面是有貢獻的。但是,比起其對山區生態環境的破壞來,這一開發山區活動的積極作用是有限的。它對徽州山區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損害,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消除,直接導致了徽州山區各種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

轉貼于 三、棚民對徽州社會的影響

徽州社會原本是一個宗族聚居的社會,宗族和鄉村民間會社組織,在當時的徽州鄉村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正如趙吉士所指出的那樣,新安聚族而居,絕無一雜姓攙入者,其風最為近古。出入齒讓,姓各有宗祠統之。歲時伏臘,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禮,彬彬有度。父老嘗謂新安有數種風俗勝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動一抔;千丁之族,未嘗散處;千載譜系,絲毫不紊。主仆之嚴,數十世不改。”[29] 徽州鄉村這種井然有序的社會秩序,在棚民大規模涌入下,發生了變動。社會治安形勢也變得異常的嚴峻起來。

概括而言,棚民對徽州社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徽州平靜的社會生產與生活秩序被打亂。在棚民大規模進入徽州山區之前,徽州人按照歷史上沉淀下來的相沿數十百世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過著一種以宗族血緣組織為共同體的鄉村社會生活,“農力最為勤苦,緣地勢陡絕。……大山之所落,力墾為田,層累而上十余級不盈一畝。刀耕火種,望收成于萬一。深山窮民,仰給雜糧。早出偕耕于山,耦樵于林,以警狼虎;暮則相與荷鋤,負薪以歸。……家多故舊,自六朝唐宋以來,千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誼,講世好,村落家構祖祠,歲時合族以祭。貧民亦安土懷生,雖單寒亦不肯賣子流庸。婚配論門第,重別臧獲之等”。[30] 棚民來到徽州山區后,相當地宗族成員私自租山耕種或開采,并與當地居民通婚,所謂“在徽屬已久,業經置買田產,與土著民人締姻”。[31] 棚民初來時,由于徽州山場大部分實行宗族成員股份制經營,故族中一些貪利之輩,便將自己的股份租與棚民墾種、開采,“初起于租山者之貪利,荒山百畝,所值無多,而棚戶可出千金數百金租種。棚戶亦因墾地成熟后,布種苞蘆,獲利倍蓰。是以趨之若騖,或十年,或十五年,或二十年至三十年。迨山膏已竭,又復別租他山,以至沙土沖瀉,淤塞河道農田。伐木搭棚,毀傷墳塋薪木。本不利于地方,歷來奉文查禁,無如人情見利必趨,不肖之土民陽奉陰違,無業之異民遂爭先恐后,日聚日多”。[32] 這種局面最終導致了當地土著居民和棚民的矛盾不斷加劇,原先宗族社會的生產與生活秩序被打破。

第二,社會治安形勢惡化,棚民的野蠻開墾與開采,在經濟與社會文化上,與當地土著居民的經濟利益發生沖突,各種土棚紛爭與訴訟事項增多,加上一批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異籍賭棍、乞乞丐組織也隨棚民一道進入徽州,致使賭博、盜竊、強討強索事件屢屢發生,直接造成了徽州社會治安形勢的惡化。棚民“越境租地,開墾山場,其人刁玩成習,強悍為多,居民每不勝其擾。是以占地侵山,動成訟案。……近年以來,棚民恃無所鉤稽,故智復萌,斗毆、搶奪之風又熾”。[33] 乾隆中期以來,舉凡祁門洪迎瑞、洪大由案,休寧程金官案,直至休寧程元通赴京呈控等土棚相爭案件,都是徽州社會治安惡化、土棚矛盾激化的直接反映。至于帶有黑社會組織性質的賭博、乞討、盜搶之徒,更使徽州社會治安形勢日趨嚴峻。在休寧,“邇年,時有無籍游民,多屬少年壯丁,結黨成群,借丐為名,強討惡索。小竊叉雞,其名曰單。其單有首,散則莫其蹤,聚則難清其數。一遇婚娶喪祭,遂行糾集男婦,戶開則升堂入室,戶并則拋石擊門,強索酒食,議折銀錢。稍不遂欲,動輒滋端”。[34] 祁門新安,“地當孔道,商賈往來,行李絡繹。向則肅然,安居無事。近則惡丐結黨聯群,有號石埭陳貴地方王喇子、廬州王陳草包等等,名為甲頭,以約束丐為辭,實則四黨擾害,眷黨旬肥。……外來匪徒,以討乞為名,恃強滋擾,最為民害”。[35] 祁門多通包括新安、彭龍、桃源等地立于嘉慶、道光年間的禁止賭博和流丐入境碑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棚民以及隨之而進入徽州的乞丐、賭徒和黑社會組織,給徽州社會治安形勢惡化所造成的影響。

第三,良田受損,物價特別是米價騰貴,給徽州當地居民生活造成了困難。徽州本來就是一個山多田少的山區,糧食不能自給,每年居民所必需的糧食要有三分之二靠從境外輸入。棚民入境墾山、挖礦,不僅使居民的良田受損,賦稅、柴薪供給受到影響,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所需的糧食(主要是大米)因為河道被棚民墾山造成的水土流失所堵塞,致使境外糧食不能即使運進徽州,導致糧價飛漲,直接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正如《驅棚除害記》所列舉的棚民給徽州社會所帶來的九大災害中所指出的那樣,“山遭鋤挖,泥石松浮,遇雨傾瀉,淤塞河道。灘積水淺,大礙船牌,以致水運艱辛,米價騰貴,為害三也;山河田畝多被{上為“入”字,下為“水”字}積,欲圖開復,費倍買田。耕農多嘆失業,貧戶永累虛供,窮困日甚,為害四也;久之衣食無出,饑寒為非。法律雖嚴,莫可禁止,為害五也;河積水漲,橋崩屋壞,往來病涉,棲息遭危,為害六也”。[36] “柴薪價值,較之數年前頓增幾倍。居民樵蘇之利,當然無存”。[37] 顯然,因棚民對生態的破壞,給徽州土著居民社會生活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直接導致了他們生活的貧困化。

第四,精神生活受到嚴重傷害。徽州向來重視陰陽居處環境的選擇。在他們精神和內心世界里,祖先的墳墓風水直接關乎到后代子孫的幸福與否。棚民的濫砍亂伐,使土著居民祖先墳塋龍脈和蔭木受到了破壞,“至于龍脈之傷戕,丁財折耗;古冢之平毀,墳墓遭殃,此尤禍之慘烈者。”[38] 而且,在信仰和講求風水堪輿風水的徽州,不僅是宗族祖先的墳塋,而且各縣的縣龍也因棚民的大肆砍伐而倍受荼毒。于是,休寧、婺源、祁門和黟縣等士紳和官府,都紛紛發出了保縣龍、禁棚民的呼吁和告示。棚民這種對徽州人精神和心靈世界的傷害,是直接導致土棚矛盾激化的一個最為直接的要素。正是這種心理和精神上的傷害,使得黟縣知縣吳甸華在連續發出三份禁令之后,還賦《安龍吟·禁種巴蘆燒石煤以筦山脈鑰水口也》詩,以示對棚民的憎恨與忿懣。詩云:“茲土安且敦,扶輿積之厚。連山絡其脈,曲水環其口。秦縣直至今,寧宇閱年久。如何牟利徒,甘受外奸誘。賃山恣墾發,鄰患于焉狃。(休邑、祁門近奉憲驅逐棚民——原注。)不知崔嵬巔,沖沙裂石陡。石壅逈溪流,沙板失畦畝。山越況匪馴,是用驅之走。保民舊田河,完我好岡阜。或又石焚石,山骨目擊剖。豈忘名在碑,何貪利斯藪。(嘉慶十年,有呈請示勒石——原注。)水駛山停之,鈐束亮非偶。肯使郁厜(“廠”頭下“義”字),化為缺培塿。漬言共驚詫,公吁來耆茍。任天即民福,因地乃官守。筦鑰吾弗嚴,翳誰執其究。去弊當拔根,汛防議干掫。(屢禁燒煤,業已停止。恐日久廢弛,因晉省請于撫憲,準移駐墩鋪,分兵看守,為久遠計。——原注。)但期長謐寧,無復自紛糾。兩禁不可捍,有如山水壽。”[39]

總之,棚民對徽州社會的影響是深刻的,即使在道光年間根據朝廷制定的章程和規定,大部分棚民被驅逐回原籍,少數棚民定居下來,他們也未能完全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他們的住宅還保留著原籍的建筑樣式,“低小之屋,或以土為墻,或以草為瓦,四都源瑤、碣源之棚民,以及燒炭挖栲、種山蔔苞蘆者,大率類此。不講光線,僅蔽風雨,床與灶接,人與畜居。或一室一婦也,或十室八室而無二三婦也。”[40] 他們的語言也基本保留著家鄉的鄉音方言。

四、徽州官府和鄉紳對棚民的態度及其處置方式

數以萬計的棚民大規模開進徽州山區,開墾與開采以后,引起了徽州地方官府和鄉村士紳階層的震動。如何對待和處置棚民這一陌生的社會群體,成為擺在徽州官府和士紳面前的一件棘手的問題。同時,僻居徽州深山老林從未與外界接觸過的宗族社會社員,面對陌生棚民的無序開墾和野蠻開采,無論在心態和行為上,也都出現了急速的變化。

徽州地方官府和官員對待和處置棚民的態度是有分歧的,即使是在嘉慶十二年(1807)休寧土棚相爭釀成命案、程元通赴京控訴之后,徽州地方官府和官員也對棚民持有不同的意見。就休寧、祁門、黟縣和婺源知縣而言,他們偏重于對棚民進行驅逐,以維護地方社會秩序的穩定。而就辦理棚民事宜的蕪湖道憲楊懋恬和高廷瑤,他們在奉命對棚民進行調查后,一方面堅決執行朝廷查禁棚民的政策,另一方面他們也認為棚民與傳統的強租霸耕之兇惡匪棍不同。因此,楊懋恬認為,“各縣尋常控案,每縣不過數件、數十件而止。至黟縣、婺源歷久,土棚相安,從無控案。可見,各棚民俱系種地良民,并非兇惡匪棍,亦無不法擾害實跡。”[41] 高廷瑤在會同蕪湖道憲楊懋恬率兵四百前往徽州擒剿棚民時,就對棚民抱有深深的同情。他認定程元通赴京呈控棚民之案有誣,并與諸知縣協商,暫時駐兵縣城,待廉得其實后再行定奪。他說:“此輩雖棚居,然力農事、長子孫,由來歷久,迥與游民托名種山、支棚匿奸者不同。況附郭不及百里,果其聚眾肆行,胡被害者不聞一人?而閭長里胥又皆毫無覺察?夫豈無畏牽連之禍?赴訴長官者,乃獨不遠數千里而京控?此其挾仇誣陷情弊彰矣。今不按虛實,而遽加之兵,彼被控者心懷疑懼,鋌而走險,勢將激成抗拒。兼以眾兵涌入,難免秧及池魚。我輩為縣司牧,可不計出萬全慮而后動乎?”[42] 于是,高廷瑤親自輕騎進入山區,“于是,保甲來迎,諸棚民跪謁者踵至。其遠近男婦紛紛千百人夾道歡呼,絕無驚懼情狀。……余與縣尹留宿數日,徐察其跡,親閱各棚民家,全無影響”。[43]

當然,由于聚居休寧浯田的程氏宗族族長程元通以“棚民方會中等糾集多人、踞種山場、逞兇釀命等情”,于嘉慶十二年親自赴京呈控。引起了清王朝最高統治者的不安。盡管安徽巡撫初彭齡奉命委勘后,認定程元通所控之詞多有不實,“程元通系族長,年已七十六歲。程怡仁所遞之詞,系祠長程紹蘭主意。詞內所稱掘濠筑壘、祖墓遭掘、程柏押斃、尸匿不交、程靳被捆無蹤等情節,均屬架捏”。[44] 但是,清王朝中央和地方政府還是采取了以驅逐棚民退山回籍為主、編查棚民入保甲為輔的政策,制定了《棚民退山回籍章程》,這就是所謂的“十二年遞解之法”。“除在徽屬已久,業經置買田產,與土著民人締姻,編入保甲者,另冊送部備查,毋庸勒令回籍外,其余棚民以租典地契內年限為斷。其載有年限者,概俟限滿后退山回籍。現在年限已滿,及不載年限、承種已久者,令再種二年,于嘉慶十四年退山回籍。其近年承種,不載年限者,應令該撫轉飭地方官,諭令嚴立年限,至遲不得逾十年各等語,并經修《戶部則例》,一并載入在案”。[45] 對租山招棚之山主,清王朝更采取了極其嚴厲的懲罰措施。用《酌議棚民退還山場章程》制定者安徽巡撫初彭齡的話來說,就是“棚民固利其土膏,若無山主召租,亦無從托足,是棚民與山主實表里為奸。此次查辦之后,若不嚴定專條,有犯從重科罪,恐日久玩生,復蹈故轍。應請嗣后如將山場混召異籍之人,搭棚開墾至五十畝者,無論公業私業,均照子孫盜賣祖遺祀產至五十畝者,照投獻捏賣祖墳山地例,發邊遠充軍。不及五十畝者,減一等,租價入官。承租之人不論山數多寡,照強占官民山場律,杖一百,流三千里,為從減一等。父兄子弟同犯,以凡人首從論。族長、祠長失于查察,照不應重律科罪。令該族族長、祠長勒石公祠中,庶棚民絕跡,土民益臻寧輯”。這條規定不久即以例的方式,載入《大清律例》之中。

徽州鄉村宗族社會中的士紳階層對棚民的蜂擁而至,采取了堅決的嚴禁和果斷的驅逐舉措。可以說,在清代中葉的驅逐棚民活動中,他們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包括清王朝中央和徽州地方官府最終能夠下定決心驅逐棚民,這批鄉紳們所做的努力是不可低估的。或者說沒有鄉紳的疾首頓足般的呼吁和影響,中央和地方官府在對待棚民的問題上或許不會那么堅決、果斷和嚴厲。我們在文書、碑刻、譜牒和其他相關文獻中,發現了數量可觀的關于鄉村宗族、會社和在野鄉紳在禁止和驅逐棚民方面的史料。

在棚民潮涌動的初期,徽州宗族、會社和鄉紳即發出了強烈的禁止和驅逐的呼聲。乾隆四十五年(1780)十二月,休寧北鄉儒村吳氏宗族族長吳懋長、吳世宗、吳鐘溪、吳家漳、吳世茂和監生吳地保、吳興等即以棚民“匪數潛滋。或曰行究,或夜起狼偷,砍樹藥魚,肆無顧忌”的名義,呈請到徽州府和休寧縣,由懇請徽州府頒發禁示,“勒石永禁,保蔭保族,以杜侵害”。[46] 乾隆四十六年(1781),黟縣知縣在闔邑士紳的強烈請求下,以棚民“江西窯匠鄒國仲等于芙蓉嶂山下窩僻之處、縣龍正身地方,覓租北向地業,將來龍山塝劈入,造窯燒磚,火灼龍脈”為由,勒石頒布《保縣龍脈示》,嚴令“有關縣龍之處,永遠不得自行出租與人開砌劈挖泥土、燒造磚瓦。附近居民,亦不許鑿挖有關縣龍石土,并種山藥、種苕、埋苕窖等項損傷龍脈,一概禁止”。[47] 乾隆五十年(1785),婺源汪口俞氏監生俞大璋等因汪口向山自“乾隆四十三年,無藉之徒盜行砍伐”,而集體向婺源知縣彭家桂懇請頒示勒石嚴禁。[48] 次年七月,汪口俞氏宗族族長、監生俞奎茂等十數名鄉紳,再次就蓄樹垂蔭之向山林木,遭受“旦旦斧金,害及數十年冢也。累累鍬鋤,坑逾數仞;天根斬削,地脈陵夷,所以財賦蕭條,人文寥落。”敦請婺源知縣予以勒石嚴禁。[49] 在棚民為害最劇、土棚矛盾最烈的休寧浯田嶺,乾隆五十九年(1794),聚居于此的程氏宗族鄉紳程華蒼等,“因異地棚民挖山墾種、地方無知貪其小利,濫召妄租”,使得“山遭殘廢,樵采無資,砂石下瀉,田被漲荒。……深山大澤,異族盈千,嘯聚成群,恐貽害匪淺”為由,懇請休寧知縣“吁恩示禁、寧民杜害”。[50]

在棚民規模最大、為害最劇的嘉慶時期,徽州一府六縣鄉村士紳紛紛以各種不同方式,發起了禁逐棚民、保衛家園的運動。

在休寧聚居棚民最多的地區——浯田嶺、江田村、嶺南、牛嶺、青山、方圩和橫源七村,以程氏宗族族長程元通、祠長程紹蘭為首的鄉紳組織,不遠數千里,親赴北京呈控棚民方會中等。在祁門,善和程氏宗族以附貢生程國華為首的鄉紳,邀集合族父老,以棚民“開墾鋤種為慮,嘉慶年間,恐請張憲驅逐棚匪五十四座,合境胥安”,[51] 并親撰《驅棚除害記》,歷數棚民九大危害,云“棚匪之害地方也,甚于兵燹”。[52] 在黃古田、環砂、渚口、社景、箬坑等棚民墾山最烈的地區,宗族和鄉紳都奮然而起,組織起了規模龐大的鄉村力量,對棚民進行驅逐。宗族、鄉約和會社在這一時期發揮了積極的基層堡壘作用。祁門善和、環砂和休寧浯田嶺的程氏宗族、休寧商山和儒村的吳氏宗族、祁門黃古田的汪氏宗族和箬坑的王履和堂養山會,祁門侯潭和婺源汪口的鄉約,都在驅逐棚民、捍衛家園的運動中,起到了中堅的作用。

不過,在論述針對棚民這一社會問題時,我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徽州鄉村社會宗族和鄉紳組織,必須借助地方官府的力量。無論是訴諸詞訟,還是敦請官方出示嚴禁,這些組織和力量都離不開官府的支持。正是宗族、鄉約、會社等組織與封建地方官府的協調與互動,才最終將棚民這一社會問題加以解決。盡管這種解決方式不一定完全滿足宗族、鄉約和會社以及鄉紳的全部要求,但至少通過對棚民事件的處置,我們看到了徽州社會中的民間組織和鄉紳勢力在處理基層事務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清代中葉的棚民,作為徽州歷史上最后一次可稱為是移民的運動,給徽州社會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他們對徽州山區的濫砍亂伐、對徽州生態環境的破壞,直到百余年后,依然使徽州承受著這一惡果。清末徽州知府劉汝驥在探究徽州由富變窮的根源時,就曾把深林資源的破壞當成了最為主要的原因,并將“興樹藝”作為振興徽州經濟的頭等事務。他說:“自唐宋以來,(徽州)便號富州,今何忽貧瘠如此?當務之急,莫要于講樹藝之事。” 因此,在肯定棚民對山區經濟開發的同時,我們千萬不要忽視他們對山區生態環境和社會穩定的破壞及其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實事求是地復原歷史、闡釋歷史。

轉貼于 注釋

[1]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六十一《贈程君五十敘》。

[2] 康熙《婺源縣志》卷首《舊序·詹養沈序》。

[3] [清]高廷瑤:《宦游紀略》卷上。

[4] 道光《徽州府志》卷四之二《營建志·水利》。

[5] 道光《徽州府志》卷四之二《營建志·水利》。

[6] [清]高廷瑤:《宦游紀略》卷上。

[7] [清]高廷瑤:《宦游紀略》卷上。

[8] [清]陶澍:《陶澍集》上冊《奏疏·日記·編查皖省棚民保甲折子》,岳鹿書社1998年版,第425頁。

[9] 康熙《徽州府志》卷二《輿地志下·風俗》。

[10] 道光《徽州府志》卷四之二《營建志·水利·汪偉奏疏》。

[11] 淳熙《新安志》卷一《州郡·風俗》。

[12] 淳熙《新安志》卷二《物產·木果》。

[13] 同治《祁門縣志》卷十二《水利志·水碓》。

[14] 《嘉慶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左都御史賡音等為安徽休寧耆民程元通呈控棚民占山擾害事奏折》,轉引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嘉慶朝安徽浙江棚民史料》,載《歷史檔案》1993年第1期。

[15] 祁門《環溪王履和堂養山會簿》,清嘉慶刊本。

[16] 祁門《環溪王履和堂養山會簿》,清嘉慶刊本。

[17] [明]程昌:《竇山公家議》卷五《山場議》。

[18] 光緒《祁門善和程氏仁山門支譜》第三本卷一《村居景致·驅棚除害記》。

[19] 同治《祁門縣志》卷三十六《雜志·祥異》。

[20] [清]方椿楚《頌山房雜著》,轉引自道光《徽州府志》卷四之二《營建志·水利·道憲楊懋恬查禁棚民案稿》。

[21] 同治《黟縣志》卷十一《政事志·塘堨·附嘉慶十年知縣蘇禁水口燒煤示》。

[22] 同治《黟縣志》卷十一《政事志·塘堨·附嘉慶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禁租山開墾示》。

[23] 《清道光二年十一月祁門大洪嶺道路兩側山場永禁種植苞蘆碑記》,原碑現立于安徽省祁門縣大坦鄉大洪嶺頭。

[24] 《清嘉慶九年五月十七日祁門社景黃一本堂奉府憲示禁碑》,原碑現置于安徽省祁門縣橫聯鄉社景村。

[25] 祁門《環溪王履和堂養山會簿》,清嘉慶刊本。

[26] 《清嘉慶八年十月休寧浯田嶺嚴禁棚民入山懇種碑》,原碑現嵌于安徽省休寧縣龍田鄉浯田嶺一家雜貨店墻壁上。

[27] 乾隆《橙陽散志》卷末《歙風俗禮教考》,轉引自許承堯:《歙事閑譚》卷十八。

[28] 道光《徽州府志》卷十六之一《雜記·祥異》。

[29] [清]趙吉士:《寄苑寄所寄》卷十一《泛葉寄·故老雜記》。

[30] 乾隆《橙陽散志》卷末《歙風俗禮教考》,轉引自許承堯:《歙事閑譚》卷十八。

[31] 道光《徽州府志》卷四之二《營建志·水利·國朝汪梅鼎驅逐棚民奏疏》。

[32] 道光《徽州府志》卷四之二《營建志·水利·道憲楊懋恬查禁棚民案稿》。

[33] 道光《徽州府志》卷四之二《營建志·水利·道憲楊懋恬查禁棚民案稿》。

[34] 《清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休寧縣奉憲嚴禁無籍游民強討惡索碑》,原碑現立于安徽省休寧縣齊云山鎮唐頭村。

[35] 《清道光五年閏六月初二日祁門奉憲永禁匪丐入境碑》,原碑現立于安徽省祁門縣新安鄉政府。

[36] 光緒《祁門善和程氏仁山門支譜》第三本卷一《村居景致·驅棚除害記》。

[37] 道光《徽州府志》卷四之二《營建志·水利·道憲楊懋恬查禁棚民案稿》。

[38] 光緒《祁門善和程氏仁山門支譜》第三本卷一《村居景致·驅棚除害記》。

[39] 道光增補《黟縣志》卷十六《藝文志·詩》。

[40] [清]劉汝驥:《陶甓公牘》卷十二《法制·民情習慣·休寧風俗之習慣》。

[41] 道光《徽州府志》卷四之二《營建志·水利·道憲楊懋恬查禁棚民案稿》。

[42] [清]高廷瑤:《宦游紀略》卷上。

[43] [清]高廷瑤:《宦游紀略》卷上。

[44] 《嘉慶十二年五月初二日安徽巡撫初彭齡為休寧縣浯田嶺等七處棚民已拆棚退山事奏折》,轉引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嘉慶朝安徽浙江棚民史料》,載《歷史檔案》1993年第1期。

[45] 道光《徽州府志》卷四之二《營建志·水利·國朝汪梅鼎驅逐棚民奏疏》。

[46] 《清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休寧縣儒村奉賦憲禁示棚民砍樹藥魚等不法事碑》,原碑現立于安徽省休寧縣儒村鄉。

[47] 道光增補《黟縣志》卷十一《政事志·塘堨·附乾隆四十六年知縣顧保縣龍脈示》。

[48] 《清乾隆五十年十二月婺源知縣嚴禁盜伐汪口村嚴禁盜伐向山林碑》,原碑現置于江西省婺源縣汪口村鄉約所內。

[49] 《清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婺源汪口村奉邑尊示禁碑》,原碑現置于江西省婺源縣汪口村鄉約所內。

[50] 《清乾隆五十九年四月休寧浯田嶺嚴禁召租棚民種山碑》,原碑現嵌于安徽省休寧縣龍田鄉一雜貨店墻壁中。

[51] 光緒《祁門善和程氏仁山門支譜》第一本卷十二《東房新春顯派泰支昂分世系》。

[52] 光緒《祁門善和程氏仁山門支譜》第三本卷一《村居景致·驅棚除害記》。

第5篇:三嚴三爭剖析材料范文

工作總結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環節。通過工作總結,可以明確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那么教師在2020學期的工作總結范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教師本學期工作總結優秀范文五篇,歡迎大家查閱!

2020學期工作總結1質效是人們一切活動的追求目標,教學質量的競爭實質是學校整體教學資源整合優勢的競爭。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現代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加強教學交流與合作,是整合教學資源、挖掘潛力、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歷史學科的特點是過去性、綜合性、階段性和規律性,學生對歷史學科既感到有興趣,更覺得難學,正是與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有關。

因此,我們高三歷史教學組針對本屆高三學情的普遍特點,經常交流教學經驗和學情特點,加強第一輪歷史復習中所遇到的新問題,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及時調整復習進度和方法,共同印制輔導方案和有關訓練資料,做到經驗共有,資源共享,整體提升高三歷史復習效果,穩步推向高考目標化。同時,我們還注重加強與政治、地理教師的交流,將歷史、地理、政治學科知識有機地連接,把文科綜合題型訓練分解到具體的學科知識中,培養學生綜合答題能力。鼓勵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目前,高三歷史第一輪復習已將要結束(預計20_年x月底結束),復習的任務仍然很重,尤其是專業生因專業訓練和考試耽誤了很多時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將這一大塊補救上來,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我有信心有能力一定會找準切實的方案,會把今后的復習工作做好。

2020學期工作總結2回想一下本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得失皆有,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學工作,我就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思想政治師德方面:

我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履行師德要求,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積極參加校本培訓和政治理論學習,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

二、教育教學方面

本學期在我和全體學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

(一)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中,重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展現學生個性風采。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學生實際,加強學生的地理基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5班和6班的學生在初中沒有系統的學習地理,地理基礎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識也不具備,更不用說養成地理思維和方法,在觀念上他們把地理當作副科、次科,對地理學習不重視。對高一的學生來選學文科的學生由于在初中階段成績也很差,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缺乏自信。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練習作業應付了事。針對這些情況,我在課堂上時通過激趣使學生保持注意,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多從高中生活,地理學習等方面給以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抓緊、抓好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常規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強調對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說“理”,與初中比較,難度加大。因此,我在備課前,認真研究教學標準,綜合各種版本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平時多收集一些相關的時事材料,結合鄭州市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設成就,注重生活與所學知識內容的聯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為知識興趣的切入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準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松的課堂氣氛,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體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另一方面,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如環境污染、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破壞等等。

我在教學中嘗試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圖,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辯證的思維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

三、成績與反思

在段考中,這兩個班的成績并不突出,在這次期末考試中,一些學生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比如馬義博、柴茂公、鄭文博、華夢倩、楊柯龍等。他們進步較大,說明地理學習能力有了提高。

反思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走出教材,走進生活..

例如在上時,借助PPT動畫,使學生能很輕松直接地理解教材上的內容,因為新的知識被賦予新的背景,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進一步有利于問題的形成,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

反思二:學生要成為課堂的主角,多媒體技術搭平臺.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于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

反思三:深入挖掘教材知識的內涵,適度擴展其外延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掌握與之有關的地理知識,才能駕御整個課堂,因此教師必須針對每節課的內容,吃準,吃透教材,并且還應該掌握與之有關的,相關聯的學科或相鄰學科的知識,將其適度且充分的鏈接到整個教學環節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借助于網絡信息技術,則較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誠然,將每一環節做到縝密,完美,還需進一步探索,下更大的力氣。

四、工作考勤方面:

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從不因為個人的私事耽誤工作的時間。并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隨著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在此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日為師,就應該扛起責任,為學生負責到底。在實施過程中,我明顯發現自己知識不夠用,認識不深刻。因此,我必須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從而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工作,爭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進步。

2020學期工作總結3歲月匆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欣喜的是在這匆忙的歲月流逝中,不僅留下了我們忙碌的身影,也留下了我們辛勤耕耘的足跡。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一學期來,我按照學校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

一、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1、抓好課堂紀律,首先作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要求學生以同等的眼光看待每一門課。

其次,采取相應的措施及獎懲。要求學生養成課前做好準備工作,上課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及時掌控課堂秩序。讓學生在書上學習記一些筆記,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同時加強與任課教師間的聯系,了解學生的課堂表現,并由紀律委員、小組長記錄學生的課堂紀律情況,及時了解反饋。對于違紀的同學給予一定的懲罰,并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提高其重視度。最后,了解學生各學科的學習情況,針對個體制定措施,幫助其把學習成績搞上去培養建立一支有責任心的班干部,工作實行精細化責任制。

2、充分鍛煉學生能力,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如班長的統領和協調檢查;衛生委員的值日安排,檢查;學習委員每天的早讀,課外作業的收交;體育委員的廣播操,眼保健操檢查;文藝委員的活動安排檢;小組長的帶頭作用等。除此之外,班內還設立了許多的自愿者崗位,如:開關燈管理者,空調管理員,護花使者,多媒體管理員,圖書管理員等等。把班級的諸項事務,與學生協商,實行自愿承包,責任到人。

二、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特長,為班級爭榮譽。

除了正常的教學和其他一些班級事務外,重要的工作就是組織,指導開展各種活動。我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培養各方面的人才。平時多多注意學生的特長愛好,多多注意各方面的培訓信息,與家長溝通好,做好家長,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積極的參加培訓。有了這些小人才,無論是出黑板報,舉行文藝演出,還是召開運動會,都讓我省心不少,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取得了好的成績。

三、加強班級管理,培養優秀的學風、班風,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努力培養“心中有集體,進步靠自己”的班集體。

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與學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學期,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會課開展一些專題性的活動,扎實有效地加強一個學生的常規訓練。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不使一個學生掉隊。務必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具有自我約束力,形成習慣,保證整個班集體隨時表現出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班風班貌。

四、與各科教師加強聯系。

積極主動和各科教師聯系,協調學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發揮好紐帶作用。在與任課教師的交往中,我尊重他們的地位,尊重他們的意見,同時又把他們當作班級的主人,視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動地同任課教師協商,傾聽、采納他們的意見。

五、家校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本學期充分利用手機和家長隨時聯系,把孩子在校的一些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一個較清晰的了解,以便較好的教育孩子。這樣也調動家長的參與性,主動性,和老師,學校形成了有效的教育合力,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質量,也提升了老師,學校在家長心中的良好形象。

總之,在這一個學期里,我通過以上幾方面的努力,班級工作較以前有了較大起色,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不斷的提高。教無止境、學無止境,我將不斷地探索教育管理的方法,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將自己的管理水平推向更高的層次。

2020學期工作總結4本學期,我擔任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適應新教材教學工作的要求,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鉆研教材,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主要工作和成績

我始終按照語文學科管理制度嚴格管理學生,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切實做好一切教學常規工作,尤其是在備、講、批、輔、考等方面,并堅持做好培優扶差工作.

1、做好備課工作。

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預先備好課,課前再重新復習一遍教案的做法。能圍繞本課時教學目標、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復雜的內容進行變換,取其精華,有取有舍;環節齊,有后記。

2、上好每一節課。

課堂教學能做到:教學目標明確,能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難點,善于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熱情,能有序地開展教學活動,體現分層教學,各類學生主動地發展。

3、作業布置做到合理,有代表性和啟發性,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復死板的作業不做。

能及時批改作業,字跡工整,并做好成績登記

4、抓好培優扶差工作。

我認識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培優扶差工作至關重要,只有把優生培養好了,優秀率才能升高,班級才有榜樣;也只有把差生的轉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掃清障礙,利于班級良好學風的形成。因此,我堅持做到有計劃、有效果、有記錄、有輔導、有鼓勵、努力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

5、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達到了開學初制定的學習目標,掌握了以下知識:

⑴認識400個字,會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了解意思。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

⑵學會了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生有了獨立識字的能力

⑶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⑷通過學習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了愛護圖書的習慣。

⑸認識了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會了使用句號、問號和嘆號。

⑹通過這學期里口語交際訓練,學生有了愿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⑺在語文教學中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二、存在不足

1、學生發展不平衡,學法指導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成績仍然欠突出,還需提高;

2、教學以傳統方法為主缺少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成功。

培優扶差工作做得不夠扎實,培優目標不明確;

三、今后打算

繼續更新觀念,努力實踐主體教學;積極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繼續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的努力,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

2020學期工作總結5這學年我擔任初二級數學教學。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初二(8)班的同學的基礎較差,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平行四邊形》的時候,由于這課的內容比較多,不同圖形間的一些性質,特征有比較相似。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

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

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并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后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數學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數學,就要讓學生喜愛數學,讓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數學典故,讓他們更了解數學,更喜歡學習數學。因為只有數學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解題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為數學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采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由于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

第三組是紀律松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后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數學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想,多練。為此,在自修時,我堅持下班了解自修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后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采取扎實基礎的方式,先打實他們的基礎,然后想辦法提高他們的能力。

經過一個學年度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年度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今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午夜影院 |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 午夜视频久久 | 国产丝袜美腿高跟白浆 |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毛片 |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不卡 | 亚洲男人天堂视频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1区2区 | 国产在线99 | 亚洲性视频网站 | 亚洲夜色夜色综合网站 | 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成人免费福利网站在线看 | 久草三级|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三区 |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 成年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二区三区 | 亚洲精选在线 | 韩国日本三级在线观看 |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免 | www.91成人| 免费一级夫妻a | 爽爽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1久久精品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 亚洲毛片 | 国内9l视频自拍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观看 | 羞羞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片 | 国产超清在线观看 | 先锋影音xfyy5566男人资源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 |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 超级香蕉97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蜜月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