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二歷史必修知識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對學生能力要求比較高,即要求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觀點、原理采用歸納、聯系、發展等思維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現象的能力,從而不斷受到思想教育。在諸多的能力培養中,識記、分析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學生識記、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判斷、分析、論述總體水平的高低,也關系著教育的教學目標能否如期圓滿完成。因此,如何探求學生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識記、分析、理解能力,一直是許多政治教師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加強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形勢下,這一課題尤為顯得更加重要了。根據多年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經驗,認識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必須從以下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和教育。
一、闡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初中學生在求知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共性:就是依賴思想嚴重,懶于動手動腦,死記硬背表現得尤為突出。究其原因,除了惰性外,大多數學生未能找到動手動腦的科學依據和學習方法。教師只提倡是不夠,還必須給他們闡明其中的科學道理和學習方法。
生物學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年輕人生命力旺盛,腦細胞的數量多,密度大,腦細胞的活力強,大腦皮層各神經之間緊密,所以知識信息傳遞速度快,接受能力強。同時也造成了知識在各神經元停留時間短,知識遺忘快的缺陷。根據這一生理現象,要避免記得快遺忘快的規律性現象,就是要樹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思想。學生應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習方法,達到學習目標等要求,并借助眼、耳、口、手、腦等器官反復得到鍛煉,這樣既獲取了知識,培養了自學能力,又使身體各器官發育成熟。即使在學生遇到困難而中途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教師可用“失敗是成功之母”等觀念教育學生。
二、提倡愉快教學,給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課堂教學日趨活躍。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實施愉快教學法,給學生創設一個愉快、識記分析問題的良好學習氛圍。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可動用電視機、幻燈機、錄音機、實物投影儀、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服務于課堂教學之中,這樣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信息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等,無疑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運用“角色朗讀、知識競賽、小品等形式”來活躍課堂氣氛,達到既學知識,又陶冶情操的教學效果。例,在教在政治生活中享受的重要權利——批評權和建議權時,就采用了三人表演的《無題有感》的“小品”形式,從而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學生明確了“批評權和建議權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權利,它受法律的保護”的道理,從而增強了主人翁的責任感。
三、構建框架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
思想政治課不同于其他學科,既不像歷史課那樣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縱向線索聯系,也不像地理課那樣區域空間聯系。他注重的是知識的內在結構,內在體系的聯系。因此,要學生完整、有序地識記知識點,就必須引導他們學會理清各知識點的脈絡,構建起整體的知識結構。教學中,只有先抽取知識的主干核心部分,在頭腦中勾畫出整體輪廓,才會對知識點形成印象,在此基礎上再去“著色”、“描摹”,使知識點連通、統一起來。
四、抓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原則,培養創新人才
在教學中,學生的各方面的素質是不相同的,有的學生的身心思想道德高,而科學文化素質低,有的則剛剛相反,還有的則屬于“雙差生”等等這一現象,是對教師的嚴重挑戰,他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遵循“因材施教,因人施輔”的教學思想和注重對學生個性差異和能力差異的培養。這樣教師就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來進行教學。
在政治課中,要聯系實際進行。要努力把理論知識與現實問題聯系起來,又要與我們的教育主體的對象——學生緊密聯系起來。例如,在初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將國家制定法律意義,內容與現實生活違法犯罪現象以及受到的制裁和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了有機結合,使學生能“舉案說法”,舉一返三,并在其中受到教育,從而挖掘出學生的各自內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