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山行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根孤地寒陰。
上倚崩岸勢。
下帶洞阿深。
奔泉冬激射。
霧雨夏霖浮。
未霜葉已肅。
不風條自吟。
昏明積若思。
晝夜叫哀禽。
棄妾望掩淚。
逐臣對撫心。
雖以慰單危。
悲涼不可任。
其實,這次布道練習是幾位老師共同組織的一次利他實驗,但是學生們都被蒙在鼓里,絲毫也不知情。實驗是這樣進行的:
其中有一半學生分配到的布道內容,是老師從《圣經》中隨意選取的;而另一半學生分配到的布道內容,則是老師特定的《圣經》段落,即關于那位仁慈的撒馬利亞人的故事。故事中那位仁慈的撒馬利亞人,曾經幫助過一名躺在路邊受了傷的陌生人,而其他很多看起來更加“虔誠”的教徒,在從受傷的陌生人身邊經過時,卻沒有任何同情的表示。
實驗正式開始了,每隔5分鐘,就有一位學生去另外一棟大樓練習布道。在去往那棟大樓的路上,要經過一個大門,大門旁邊躺著一個衣衫襤褸、痛苦的人。在40名布道的學生中,有24名都是徑直走了過去,沒有理睬那個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正在準備講述撒馬利亞人幫助他人故事的學生,并沒有比準備講述其他內容的學生更加關心躺在那里的人。
老師們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得知:在這次利他實驗中,影響著學生們表現的有許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有沒有關愛他人的時間。因為,在感到自己時間很緊的學生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停了下來,詢問需要什么幫助;而在感到自己時間比較充足的學生中,則有十分之六的人停了下來,詢問需要什么幫助。
學生們沒有想到,這個衣衫襤褸、痛苦的人,原來是由一位老師裝扮的,而這位老師正是這次利他實驗組織者中的核心人物。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 女性意識 嬗變
中國古代,由于封建時代男尊女卑的社會狀態,在政治、經濟、倫理上,女性自我意識一直被遮蔽甚至被壓制。男性一直掌控著文學作品的話語權,他們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女性僅僅是附庸品,她們的話語權在文學作品中被壓縮、扼殺。但這并不代表中國古典文學中沒有女性意識。恰恰相反,隨著時展,女性意識不但在文學作品中逐漸覺醒且不斷嬗變,彰顯著強烈的女權意識。
一、女性:封建道德的典范
元代以前,多數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刻畫為封建時代女性的道德典范,她們是從男權視角出發,在三綱五常的禮法約束下設計出的文學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例如樂府詩《陌上桑》中的秦羅敷。雖然在漢樂府長詩《孔雀東南飛》這部悲劇中,也能看到一些對封建禮教的控訴,對女主人公劉蘭芝的同情和憐憫,但其中的女性自我意識還沒有真正覺醒。直到《西廂記》的出現,元代戲劇大家王實甫刻畫的女主角崔鶯鶯勇于向殘酷的封建禮教宣戰,文學作品中她叛逆、智慧,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有著充足的話語權。這樣一個女性,卻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她象征中國古代女性意識的第一次真正醒悟。當然這種覺醒和元朝蒙古人統治階級削弱儒家文化,不重視漢人傳統倫理觀有關。這就使當時的文藝知識分子敢于創作出這樣一個偉大的女性角色。
《西廂記》中崔母原本打算把崔鶯鶯也培養成遵從封建禮教的傳統女性,她特地請一個老夫子對她進行教育。然而年輕的崔鶯鶯終于還是情竇初開,對愛情產生了向往,后來她與張生一見鐘情,勇敢地愛上了對方,她對張生的愛雖然表面上看似冷靜,內心卻無比熱烈。雖然也有很多顧忌,可她卻一直表現得非常堅定,她們的愛情沖破了傳統的“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禮教的婚姻觀念。這種覺醒的、有深刻女權觀的女性意識在元之前的文學作品中是沒有的,所以才說中國古代女性意識的第一次覺醒。于是郭沫若才會評價《西廂記》是“有生命之人性戰勝無生命的禮教的凱旋歌、紀念塔。”
二、女性:自我意識的復蘇
不過元代作品《西廂記》中女主角崔鶯鶯在愛情追求中矜持又猶豫不決,也體現出了她女性意識在覺醒過程中的脆弱和不徹底。到了明代又一部作品的出現才象征著封建禮教下女性意識的徹底覺醒。這就是由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作品中女主人公杜麗娘對自己愛情的追求要比崔鶯鶯更為主動和堅決,她把對愛情的追求當作自己的基本權利,認為愛情首先是人性本能的需要,女人必須享有對男性的需求。這在《驚夢》中能看到,杜麗娘在夢中遇見一個向他求歡的男人,她卻半推半就地同意了,享受了一場。這是以前時代不曾也不敢在文學作品中出現過的形象,隨著明代后期封建時代內部萌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封建禮教已經無法徹底抑住人性,于是才有@個角色的橫空出世。湯顯祖用《牡丹亭》中的杜麗娘謳歌人性,用女性覺醒意識中最為張揚和大膽的特性,抨擊了“存天理,滅人性”的傳統倫理綱常。
三、女性意識與女性精神的覺醒
到了最后一個封建時代清朝,雖然封建禮教又戒律森嚴,但并不代表清代文學作品中沒有女性意識覺醒。相反與前朝相比,女性意識在嬗變歷程中有了更多訴求,更有深度。在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女性意識的覺醒不僅僅表現在追求愛情上,她們開始追求男女平等。在《紅樓夢》中,重點塑造了一群鮮活可人的女性形象,全方位地展示了女性高超的才情和高貴的品格。整個文學作品中,女性一直是文學作品敘述的焦點。這是整個中國古典文學中前所未有的現象,作者讓女性擁有和男性一樣的文學作品話語權。無論是才思敏捷的林黛玉,還是見識過人的薛寶釵,反對奴性的晴雯等等,作者都極力挖掘她們人性中的優點,顯現她們不輸于男子的才干和魄力。尤其對三小姐探春形象的設計:探春有著杰出的管理才能,她強烈要求能和男人一樣去處理社會事務,渴望在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作者正是通過設計這些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抨擊封建時代的男尊女卑,試圖徹底打破長期以來男性對文學作品話語權的壟斷,從而在文學作品中宣示女性意識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女性并沒有被動地淪落為歷史無意識語境之中,并沒有完全犧牲掉自己的主體性。相反,女性意識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而不斷覺醒,不斷突破。她們在文學作品中所呈現的意識覺醒的心路歷程,和對個性解放的勇敢追求,都將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寶貴的人文精神資源。
【參考文獻】
[1]韋國兆.中國古代文學女性意識的嬗變和發展[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01):62.
[2]高方.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女性形象審美嬗變――從“德言容功”到“琴棋書畫”[J].北方論叢,2013(02):1-5.
蔣驍飛
哲理的故事:
美國經濟學家丹?艾瑞里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請人幫忙推陷在土坑里的小汽車。他隨機向路過的行人求助,發現半數以上的人都樂于出手相助,后來他改變了求助策略――他告訴行人,如果有誰幫忙推車,他將給予對方10美元作為報酬,但這次竟然只有幾個人愿意幫助他。他甚至還遭到了一些人的白眼:“我沒有時間,你用10美元去雇傭別人吧!”第三次,丹?艾瑞里改變了答謝策略――車被推出土坑后,他贈與每個施助者價值1美元的小禮物,這次他發現,施助者不但愉快接受了他的小禮物,還反過來對他表示感謝。
而經過調研,丹?艾瑞里發現,我們同時生活在兩個市場里:一個是社會市場,一個是貨幣市場。市場不同,規則和回報也完全不同。當某種行為處于道德考量時,人們通常不會考慮其市場價值,即使沒有任何報酬,人們也樂于幫忙,因為人們覺得這種行為有道德和精神意義上的價值。如果此時,盲目引入貨幣市場的規則進行“定價”時,反而會受到人們的厭惡和抵觸。當然,對于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應該感謝,但不是給錢,小禮物會讓施助者更加開心,因為禮物的意義不是對他們的善行進行“定價”,而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感激和褒揚。
故事的哲理:
決策往往并不完全依據外在的事實,而來自潛伏在我們內心的邏輯。但值得決策者警惕的是,我們萬不可以為自己行之有效的邏輯,就等于大家都必然會遵循的唯一邏輯。
大自然的魔術
吳宗民
哲理的故事:
在一次巡回演出中,魔術師道格?漢寧來到加拿大北部一個冰天雪地的小鎮,給愛斯基摩人表演魔術。他表演了幾個節目后,穿著皮毛大衣的愛斯基摩人坐在那兒,不笑,不出聲,直到表演結束都沒有掌聲。
道格?漢寧奇怪地問:“你們喜歡這些節目嗎?”他們說:“喜歡。”道格?漢寧又問:“那么你們喜歡魔術嗎?”其中一人回答:“干嘛要魔術?這個世界已經是如此神奇了。” 道格?漢寧說:“但是,我可以憑空變出兔子和鴿子來呀。”“你為什么要做那種事情呢?”愛斯基摩人說,“到了春天,北極到處都會出現海豹,也不知它們從哪里來的,真是神奇,這不就是魔術嗎?”道格?漢寧拿出一個銀色的道具球說:“看啊,我可以讓這個球飛來飛去,神奇吧!”不料,愛斯基摩人說:“每天,都會有一顆大火球浮在空中,不斷給我們溫暖,這是多么好的魔術啊!何必要去表演呢?”
接著,愛斯基摩人湊在一起,交頭接耳了一會兒。然后,其中的一個人走上前說道:“我們明白你為什么要做那些表演了,看你表演的人,可能早就忘記了真正的魔術是什么,你喚醒了他們對魔術的回憶,做得不錯。”聽到這兒,魔術師恍然大悟,他似乎也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魔術。
故事的哲理:
誰最了解你的產品,誰最明白你的弱點,誰掌握你企業真正的決定權,其實不是管理者,而是顧客。顧客會引導你發現什么才是最好的創新,什么才是最值得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你自己一味地賣弄。
古瓶累壞將軍
屈青慧
哲理的故事:
北宋大將軍周侗,癡迷于收藏古董,特別是在他解甲歸田之后,更是視古董為生命。
一次,一群朋友來欣賞他的藏品,他如數家珍般一一介紹。就在他介紹最心愛的一只古瓶時,一不小心,古瓶從他的手中滑落,他趕緊彎腰抱住,幸而古瓶沒有落地,但他卻嚇得面如土色,渾身都在冒汗。這件事情,讓他感到迷惑不已:自己戎馬生涯大半輩子,不知經歷了多少腥風血雨,為什么一只古瓶就把自己嚇成這樣?之后,他還時常做噩夢,或夢見古瓶摔得粉碎,或夢見房子倒塌砸碎了古瓶……
這樣一段時間后,周侗竟然變得有點神經恍惚。夫人見到他這樣,隨口說道:“那古瓶還不如摔碎了,那你就不會這樣牽掛了。”周侗聽后,恍然大悟:因為過于迷戀,自己才會患得患失,這是自己給自己制造的心魔。于是,他咬咬牙,自己砸碎了古瓶。當天晚上,他終于睡上了一個安穩覺。
故事的哲理:
曾經的成功,過往的輝煌,往往都會成為日后的負擔,怕自己不能做到更完美。這個時候要善于歸零和放棄,給自己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
20年前的一顆紐扣
周柳鶯
哲理的故事:
在法國厄爾省的一個小城,有一個叫塞戈萊納的老營銷員到了退休的年齡。他找到經理說:“我要退休了,根據每個客戶的性格和喜好,我整理了一份詳細的客戶資料。等我退休之后,你就把它交給接替我的同事,他們很快就會勝任我的工作,不會影響公司的業績。”
半個月后,經理在下班之前宣布:今天晚上,公司在索里納酒店召開酒會,屆時,董事長將宣布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到了晚上,大家都齊聚在酒店大廳里,從巴黎總部趕來的董事長站在酒會的演講臺上,鄭重地開始了自己的致辭:“我很感謝大家多年來的盡心工作。今天,和我一起見證公司成長的老員工塞戈萊納退休之際,我要專們為他頒發一枚優秀員工的獎章。”頒發獎章之后,董事長轉了一下身,從助理的手上拿過之前那份厚厚的客戶資料,對在場的人說:“這不是一份普通的客戶資料,而是一份責任和信任。只要他想把這份資料賣給任何一個同行,都會讓公司損失至少八位數的銷售業績。在此,我要向他致以我的敬意,感謝他的敬業精神。”
而之后,董事長又從自己的西服口袋里掏出一粒紐扣,對塞戈萊納說:“你還記得這個嗎? 20年前咱們公司剛剛創業,當你還是小伙子的時候,一次給公司搬運辦公用品時刮落的,我一直保存下來。我記得你當時穿的是灰色工作服,那是你的第四顆紐扣。”當董事長說到這里時,在場的人都安靜下來。一份客戶資料,一枚獎章和一顆紐扣,三個看上去似乎并無關聯的事務,就被奇妙的聯系起來。
摘 要: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顧客滿意度,尤其是大客戶的顧客滿意度,但是也因此忽略了商業銀行弱勢群體的顧客滿意度,使得該群體對商業銀行的顧客滿意度普遍不高,本文對商業銀行弱勢群體范圍進行定義,討論了商業銀行弱勢群體顧客滿意度不高的原因,并給出關注商業銀行弱勢群體對于商業銀行的益處。
關鍵詞:山東省商業銀行;弱勢群體;顧客滿意度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持續推進,國務院于2013年7月初出臺了金融“國十條”,繼這一政策之后,山東省也率先了“金改22條”,該文件提到,截至2017年底,山東省金融業增加值要占GDP比重的5.5%,山東省要建立濟南、青島兩大金融中心、設立民營金融機構、發展民間借貸金融服務中心、村鎮銀行3年內實現縣域全覆蓋。金融業的改革創新已成為山東省政府今后工作的重頭戲。這也意味著商業銀行間的競爭會日漸激烈,因此商業銀行要想在這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除了重視技術創新之外,還要重視顧客滿意度的提升。
在對顧客滿意度研究將近五十年的時間里,學者慢探究出不同的測量方法及分析模型,學者們運用不同的測評方法和分析模型,對于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人群進行了顧客滿意度影響因素的研究,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有爭議。我國對于顧客滿意度的研究較西方要晚,尤其是在商業銀行顧客滿意度方面要遠遲于西方國家,因此在商業銀行顧客滿意度的研究上要給予足夠的重視。Philip Kotler(2000)顧客滿意是指一個人通過對一個產品或服務的可感知的效果(或結果)與他的期望相比較后所形成的愉悅或失望的感覺狀態。Philip Kotler大師的這一定義也被多數學者所接受。
“弱勢群體”這一名詞起源于社會學,我國對于弱勢群體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對于弱勢群體范圍的界定,張友琴(2002)認為廣義的弱勢群體是指在資源配置上處于劣勢地位且有困難的各類群體,這一定義有兩方面的涵義, 一方面是,弱勢群體在社會資源的配置上不僅體現為經濟利益的貧困性,也包括權力、 信息、 能力等諸方面的劣勢與匱缺; 另一方面是, 弱勢群體存在生活困難且無法通過自身解決,因此需要外部給予幫助。如在醫患關系中,病人就是弱勢群體。當然,,在實施社會支持時, 應把貧困者階層視為弱勢群體的重點與主體部分。王思斌(2008)認為社會弱勢群體是由于某些障礙及缺乏經濟、 政治和社會機會, 而在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吳寧(2014)指出給弱勢群體下一個簡單的定義是無法使得我們充分認識社會弱勢群體的內涵的。
綜合學者們對弱勢群體這一名詞的認識,本文對于商業銀行弱勢群體顧客做出了界定,我們這里談到的商業銀行弱勢群體顧客所是指缺乏足夠金融信息,對于銀行投資理財不了解,對于銀行先進設備不會用,對于銀行提供的大部分服務沒有能力去受用的這樣一類人群。而這類人群絕大多數為老年人與農民,因此我們以老年人與農民為對象進行研究。
基于此,我們走訪了山東省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收集調查問卷數據,利用SPSS18.0這一常用數據分析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60歲以上年齡段人群的顧客滿意度比其他年段的人群的顧客滿意度要低,農民這一特殊群體的顧客滿意度要比其他職業人員的顧客滿意度要低。而且絕大多數農民群眾對于銀行提供的很多服務不能享用等這些方面與老年群體有著相似性,因此我們將農民這一特殊群體,與老年群體一并列出討論。
(一)商業銀行弱勢群體顧客滿意度較低的原因
1、 銀行設施環境較差。近些年來,雖然農村地區的商業銀行內部設施環境建設有了顯著改善,但是,仍然比城鎮地區相差很大。城市的休息區域幾乎可以讓等候的顧客有地方休息,但是農村地區的銀行營業區域小,內部基礎設施不完善,顧客等待時沒有充足的休息區。營業高峰時,顧客要站著等待2-3個小時。
2、金融產品單一,服務供應不足。由于農村地區金融業發展起步較晚,發展緩慢,使得金融產品創新不足,金融產品單一。再有對于的農村地區金融業發展的重視不夠,使得農村地區商業銀行覆蓋不全,人員短缺。從而使得農村地區的企業和人員的金融服務需求無法滿足,農村地區人們的富余資金沒有很好地投資選擇。雖然,城鎮老年人群有機會接受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機會,但是由于老年人群的金融知識淡薄、守舊心理,使得老年人群也無法享用金融產品多樣性帶來的利益。
3、 服務全面性不夠。隨著銀行設備的不斷創新,商業銀行弱勢群體成為了 “科技弱勢群體”,面對銀行先進自助設備,一籌莫展,這也不同程度造成了銀行顧客排長隊,等待時間長。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弱勢群體自身的一些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銀行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創新不足。在我們調研過程中,了解到商業銀行弱勢群體有意愿使用自助設備,但是因為銀行工作人員沒有配備足夠人員細心教授推廣自助設備,而無法享受自助設備帶來的便利性。而且運用自助設備,多數會用到銀行卡,而在農村人們受傳統觀念影響,不愿意看不見金額的銀行卡,在辦理個人業務時仍以存折為主,且使用銀行卡成本較存折高,因此不能享受銀行高科技技術所帶來的便利。
4、缺乏高素質人才。弱勢群體由于其特殊性,缺乏對金融信息的了解,即使金融產品多樣,也不能夠享受金融創新帶來的益處。又由于山東省農村地區的商業銀行中的員工學歷層次普遍不高,各地農村商業銀行中普遍存在員工學歷層次不高,缺乏熟悉銀行業務及計算機、國際金融、投資、證券、理財等專業知識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這使得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新產品的開發能力受到極大制約,且不能以簡單明了的方式,向商業銀行弱勢群體介紹金融產品和服務,銀行管理者也未制定出符合農村實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5、對于商業銀行弱勢群體的重視度不夠。由于“二八定律”,即銀行80%的利潤是由20%的VIP客戶創造的,被大多數人推崇,銀行管理者高度重視銀行VIP客戶,將主要精力放在重點客戶身上,為其制定一系列優惠便利制度,與此同時,忽略多數客戶,尤其是弱勢群體。
(二)關注商業銀行弱勢群體顧客滿意度的原因
1、弱勢群體數量龐大。我們從民政部印發的《2013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中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0243萬人,占總人口的14.9%,且有持續遞增的趨勢,這也意味著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再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年末,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46.27%,擁有 62961萬的人數。無疑,商業銀行弱勢群體形成了一個數量龐大的客戶群,這給銀行帶來了豐富的儲備。
2、 弱勢群體儲源穩定且有遞增趨勢。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勤儉持家、儲存積蓄的優良的傳統文化,這些在商業銀行弱勢群體中的體現更加明顯,商業銀行弱勢群體的手中存有大量積蓄且他們很慎重消費,這樣就為銀行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儲源。而且山東省頒布的“金改22條”,強調了農村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性,對農村金融業的發展的扶持力度將會進一度加大,這對農村企業和個人都意味著經濟利益將有更大提升,農村人們會越來越富有。
3、 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美譽度。李曉健(2002)認為商業銀行有責任有義務去關注弱勢群體,這既符合公司治理結構中利益相關理論的要求,又符合商業倫理道德的要求。 我國銀監會的規章中, 指出金融機構履行社會責任關注弱勢群體是其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而且這也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的形象, 為商業銀行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譽度,從而使得商業銀行具有更好的社會公信力和美譽度。
總之,關注山東省商業銀行弱勢群體顧客滿意度有利于商業銀行進一步的發展,有利于金融改革的實施。
(作者單位:齊魯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 (美)科特勒(Kotler,P.)等著,俞利軍譯.科特勒市場營銷教程[M].華夏出版社,2000.
[2] 張友琴.社會支持與社會支持網――弱勢群體社會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3:94-100+107.
[3] 王思斌.社會轉型中的弱勢群體[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2,03:18-21.
[4] 吳寧.社會弱勢群體權利保護的法理[D].吉林大學,2005.
[5] 李曉健.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研究[J].學術論壇,2009,08:96-100.
【關鍵詞】 肱骨髁上骨折;閉合復位;扇形克氏針固定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039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發生于肱骨遠端內外髁之上的骨折, 多見于5~12歲的小兒。不穩定型骨折目前多傾向于手術治療, 較常見的如切開或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等手術方法。目前對克氏針內固定的差異存在分歧。本院近來采用閉合復位、3枚克氏針扇形內固定手術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40例,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兒40例, 其中男23例, 女17例。年齡4~12歲, 平均年齡7.6歲。左側骨折26例, 右側骨折14例。均無明顯神經損傷癥狀。
1. 2 方法 行全身麻醉成功后, 患兒取仰臥位, 患肢外展于手術臺上, 術野皮膚常規消毒鋪巾。助手握住患肢上臂, 術者雙手握住前臂作對抗牽引, 然后在前臂旋前狀態下術者一手維持牽引, 另一手拇指與其余四指左右對抗推擠, 糾正橈偏或尺偏移位。然后肘關節稍屈曲位, 術者拇指放在尺骨鷹嘴后面向前推, 同時其余四指放在骨折近折端前面向后拉, 然后順勢將肘關節彎曲。C臂X線透視骨折復位滿意后, 用3枚2 mm克氏針呈扇形經皮穿入外髁, 穿過骨折線, 并穿透對側骨皮質。中間1枚克氏針與肱骨干縱軸約成45°。術中C臂X線檢查骨折對位、對線滿意, 將3枚克氏針針尾在皮膚外折彎、剪斷、銼平, 敷料包扎。然后屈肘90°前臂功能位行石膏托外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托, 帶針進行肘關節屈伸功能鍛煉, 約6周后拔除3枚克氏針。
1. 3 療效評定標準 將治療結束后患兒骨折部位的臨床愈合時間及肘關節屈伸功能實際情況作為臨床療效的評定標準。參考Flynn臨床功能判定標準[1]:①優:患兒肘關節伸屈功能減少0~5°, 攜帶角為10~15°。②良:患兒肘關節伸屈功能減少6~10°, 攜帶角為5~9°。③可:患兒肘關節伸屈功能減少11~15°, 攜帶角為0~4°。④差:患兒肘關節伸屈功能減少>15°, 攜帶角肘內翻。并觀察患兒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2 結果
術后患兒住院3~10 d, 平均5 d。40例患兒隨訪8~12個月, 平均隨訪10個月。骨折全部愈合, 肘關節功能恢復良好, 骨折愈合時間為5~7周, 術后無一例發生感染、缺血性攣縮、尺神經麻痹、骨化性肌炎及骨骺早閉等并發癥。Flynn肘關節功能評定:優23例(57.5%), 良13例(32.5%), 可4例(10.0%), 差0例(0), 優良率為90.0%。
3 討論
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最常見的骨折, 由于肱骨遠端較扁薄, 肱骨髁上部處于密質骨與松質骨的交界處, 前有冠狀窩, 后有鷹嘴窩, 二窩之間僅為一層極薄的骨片, 該處又是肱骨自圓柱形往下移行為三棱形的應力薄弱點, 故易發生骨折[2]。兒童時期肘部關節囊及韌帶相對較堅固, 故兒童肘部外傷后不易發生脫位, 而多發生肱骨髁上骨折。骨骺、骺板是兒童特有的解剖結構, 肱骨髁上骨折時這些結構易發生損傷并導致生長障礙, 而尺神經緊貼肱骨內上髁后方的尺神經溝進入前臂, 如果骨折處理不當容易發生尺神經麻痹、缺血性攣縮、肘內翻畸形等并發癥。因此, 選擇治療方法時既要兼顧方便有效, 又要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3]。
對于新鮮肱骨髁上骨折, 大多主張早期行手法復位外固定治療, 但一些不穩定型的骨折常常出現復位不理想、骨折再移位等, 由于外固定相對不夠牢固, 制動時間較長, 不能早期進行肘關節活動, 易引起肘關節僵硬等。而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局部創傷較大, 對周圍軟組織損傷重, 易引起周圍組織疤痕粘連, 且術中易造成骨骺損傷, 并且遺留切口瘢痕。對于不穩定型、復位不佳的小兒肱骨髁上骨折, 全身麻醉下行閉合手法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 可避免發生骨折再移位, 達到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效果, 最大程度地降低肘內翻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臨床上對于選擇克氏針穿入方式存在一定分歧, 分歧主要來自于采用內外髁交叉克氏針固定, 還是采用單純外髁克氏針固定。交叉克氏針固定牢靠, 但內上髁穿針極易損傷尺神經, 手術風險大, 難度高。作者在傳統的外髁2枚克氏針固定的基礎上, 增加1枚克氏針, 使3枚克氏針呈扇形分布, 中間1枚與肱骨干縱軸約成45°。扇形固定結構形似三角形機械結構, 能夠保證較穩定的結構力學特征, 避免了兩針結構在抗旋轉方面的不足。在兩針基礎上增加第三枚克氏針, 也能達到交叉克氏針固定的穩定程度, 避免了內上髁穿針尺神經損傷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3枚克氏針扇形固定牢固度較高, 未出現再移位, 臨床效果好。
小兒肱骨髁上骨折并發癥較多且嚴重, 臨床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盡快恢復患兒肘關節功能及盡量減少相關并發癥。手法閉合復位經皮3枚克氏針扇形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 在本院已經廣泛應用, 其創傷小, 效果顯著, 骨折固定牢靠, 術后肘關節功能恢復滿意, 又能避免血管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Flynn JC, Matthcws JG, Bcnoit RL. Blind pinning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Sixteen years’experience with long-term follow-up. J Bonc Joint Surg(Am), 1974, 56(2):263-272.
[2] Klouche S, Leonard P, Zeller V, et al. Infec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revision: one or two-stage procedure. Orthop Trauma Surg Res, 2012, 98(2):144-150.
關鍵詞: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表決權;行使方式
一、我國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表決權行使方式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表決權制度已基本建立起來了,但在其行使方式上還不完善,體系的完整性和適應實踐需要等方面還有待補充和提高。我國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表決權行使方式存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表決權信托制度問題。表決權信托,是指一個股東或數個股東根據協議將其持有股份的法律上權利,包括股份的表決權,轉讓給一個或多個受托人,后者為實現一定的合法目的而在協議約定或法律確定的期限內持有該股份并行使其表決權的一種信托。表決權信托的本質是利用信托的方式對表決權進行重新安排,是一種控制公司的手段。表決權信托既可以在不公開招股公司中運用,也可以在公開招股的公司中運用。當表決權與信托制度相結合時,就會產生巨大的彈性,以適應不同的人對表決權的不同的要求,體現出多種功能。
表決權信托是美國長期存在的一種現象,美國法院和成文法經歷了一個從不承認到有限度地承認的過程。投票權信托一般被用于公司協議收購中,在此過程中,購買控股股東股份的買家,在收購協議中一般與出賣方(原來的控股股東)約定,在股份過戶轉讓之前,將買賣股份的表決權委托給收購方行使;也有的外資企業,在收購國有控股公司時,為回避政策風險,或者為協調各方利益,采用了投票權信托方式。[1]我國公司法未規定投票權信托制度,但是在實踐中已經存在。如2002年,在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簽定的協議中約定,將此后安海斯―布希公司通過可轉債等方式獲得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7%股份中的20%股份的表決權,通過表決全信托的方式授予青島市國資辦行使。[2]我國公司實踐要求,表決權信托制度應于公司法中予以規定。
(二)權征集制度問題。權征集是指公司及公司外的人將記載有必要事項的空白授權委托書交付于公司股東,勸說股東選任自己或者第三人其行使表決權的商事行為。也就是說,主體性權利被完全“客體化”了,成為可以為其他人“征集的對象”。這種“本末倒置”的變化,應該說,是權制度適應表決權成為股東獲取公司控制權工具的需要,是處理上市公司表決權的特殊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更是權制度在商法中的新發展。我國《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訂)》第78條第3款規定:“董事會、獨立董事和符合相關規定條件的股東可以征集股東投票權。”該款肯定了表決權征集制度。但是沒有就權征集的主體范圍和條件、征集程序、表決權征集過程中的信息披露及其法律責任、違反委托書使用規則的法律責任等問題作出進一步的詳細規定,可操作性較差,這就會給表決權實踐帶來很多問題和麻煩,難以發揮該制度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表決權拘束協議問題。表決權拘束協議,就是為了獲得公司控制權,股東之間或者股東與其他第三人之間就表決權的行使進行約定所簽訂的拘束性協議。狹義的股東表決權拘束協議,是指股東之間或者部分股東之間以某種確定的方式,就特定事項達成的股份表決契約。在我國,在外商投資的立法中對此有相關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第6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實施條例》第31條規定,合資企業董事會人數組成由合營各方在合同、章程中協商確定,并由合營各方委派和撤換。[3]但這些規定在表決權拘束協議成立與生效的形式、救濟方式和協議效力等方面還存有缺陷。在公司法以后修改中對表決權協議應予以明文規定。
二、我國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表決權行使方式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在制度生成路徑上的認識偏差
在分析發展中國家法制改革時,波斯納曾明確指出:“非常明顯,有效的法制改革最終依賴于進行法制改革的政治意愿,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于實行經濟改革的政治意愿。”所以,我國公司法的生成不得不承載某些經濟整體改革的目標。因此,是否應該尋求公司法變革與經濟整體變革的協調已經不是現實問題,現實問題是怎樣尋求兩者的協調。
1993年12月29日人大通過了《公司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國有企業公司化改革。有學者認為,政府認為國企公司化比先前推行的各種國企改革措施更為有效,國企可以通過“公司化”轉變為“現代企業”――既保證國家對公司的多數股權控制,又適應市場化進程。在“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的邏輯支配下,立法者承擔著用法律名義重述政策判斷的使命,公司法就是在這樣的邏輯支配下匆促產生的。[4]既沒有考慮到公司及其制度的本質、公司制度生成的一般規律,也沒有考慮到我國的公司和公司法實踐,法律的制定嚴重脫離客觀規律和我國的實際情況。這種認識把公司立法目標混同于政府改革手段,把公司法作為國企改革的一項工具。這樣的公司立法不僅其初衷不能令人接受,而且其結果也自然難如人意。[5]
就法律與公司制度生成的關系,另有學者指出,公司制度是一種自生自發的擴展秩序,其形成和發展的主導性因素是商人們以營利為目的的自發行動,公司制度生成的路徑是公司自治,而非法律的邏輯展開。公司制度的生成和演進體現為人類對經濟生活需要的適應性反應,是人類行動的結果,而非理性設計的產物;是一種進化的成就,而非正當理性的邏輯展開。雖然現代公司的許多特點都要歸功于正式法律的確認,尤其是把其成員的責任限制在他們股份的名義價值范圍內的屬性。即使如此,公司制度也只是法律的發現,而非法律的創造。西方的法律實踐說明:公司制度發端于公司立法出現之前,法律在公司制度生成過程中的角色始終是消極被動的,法律的作用僅僅體現在對人們行動結果的不同態度。[6]
在我國現實情況下,以上兩種認識都是極端的、片面的。第一種認識是太急于求成,沒有考慮到公司和公司制度產生、發展的普遍規律z第二種認識是太循序漸進,循規蹈矩,沒有考慮到我國跨越式發展的迫切需求。
公司制度是起源于西方國家的商事組織制度,而對公司的現代法律規范也都基本始于西方各發達國家,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國公司法的發展就是移植國外不同公司法律制度的歷史。正確的移植不應該僅僅定位于公司法律規范的技術性移植,而應該定位于理念的移植。因為深層次的規范理念是決定表層技術的核心因素。在法律移植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對自我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被移植法律更為貼近客觀現實,順利實現被移植法律的本土化,而且法律移植過程中所積累的創新能力還有助于移植國由學習階段向追趕階段的過渡。[7]正如美國學者所指出的,“然而對于未來的發展,仍然主要取決于國內法律體系觸發創造性的破壞和重建過程的能力,而非取決于誰擁有最好的復制者。”[8]
(二)在公司治理命題上的應對偏差
有研究表明,中國上市公司1996年度第一大股東處于相對控股或者絕對控股狀態的公司比例為74.52%。這說明,中國上市公司受大股東的強集中控制,股權結構是典型的集中股權結構類型。雖然有國有股減持等政策,但是有理由相信,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這一股權結構形態不可能得以根本改變。[9]股權結構的法律意義在于表決權分配,在于若干聯合的控制股東能夠產生相互的監督從而形成股東民主主義,保證公司的利益。[10]
就國際意義而言,股東大會權限弱化、董事會權限強化,已成為現代股份有限公司法的發展趨勢。[11]而且作為集中股權結構下一種理想的公司機關構造法理論與實踐,股份公司應該以董事會為中心構建自己的內部治理結構,徹底實現所有與經營的分離以及經營獨立,但是中國《公司法》卻在公司機關構造中確立了股東大會的中心地位。[12]考慮到中國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形式,這種在經營意思上以股東大會為中心的機關構造形式,必然會使公司大股東在實質上控制了公司經營,從而使董事會很難自負其責,獨立經營公司事務。這種股份公司機關構造上的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了控制股東權濫用。股份公司是資本的結合體,屬于典型的資合公司。股份公司治理采用的是資本多數治理,這一治理模式是立法者為投資人實現資本的急劇聚集和資本效率而設計的。但對公司效率的追求只有被限定在市場交易經濟秩序和市民法秩序之范圍內,才符合法律確立的資本多數治理的理想。如果資本多數治理的法律邏輯受到了控制股東的損害,股東會將失去其公正的控制功能。因此,法律必須就集中股權結構下資本多數治理的邏輯進行修正,這是集中股權結構下少數股東保護之于公司治理之特有命題。[13]我國股東表決權制度恰恰對少數股東權益保護不夠,沒有很好的應對公司治理命題。
三、完善股東表決權行使方式的建議
(一)針對我國的表決權信托制度所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完善:1、應當從立法上加以努力,在公司法中對表決權信托做出規定,認可表決權信托這種形式的存在。2、規定表決權信托合同的主要內容。表決權信托的成立應當采取書面形式。一般來說,主要內容包括:信托目的;股東、受托人的姓名或者名稱、處所;收益人或者受益人的范圍;表決權的范圍及狀況;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的形式、方法;信托期限等事項。其重點在明確受益所有人與受托人各自的權利義務。3、采取登記公示原則。表決權信托的生效應當采取登記公示原則。表決權信托的登記與公示為表決權信托的變動提供法律基礎,登記公示所提供的信息具有普遍的公信力,為股權交易提供客觀、公正和安全的保障。在司法實踐中,把事實上的表決權信托認定為虛假的信托,使其不能發生法律上的表決權信托的效力。
(二)針對我國的權征集制度所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完善:1、對權征集行為、主體范圍、條件等做出明確規定。2、明確規定權征集過程中的信息披露及其責任。這既是權征集的核心問題,也是保護股東權益的關鍵所在,應當規定得詳細具體。與之相對應,是對違反信息披露的法律責任作出規定。特別是對有關民事責任,如損害賠償問題、股東表決權的計算、對公司決議的影響等應作出具體規定。3、對權征集程序,如征集的備案、電子化委托、電話語音委托等方面做出規定。此外,還應對權征集中相關文件的內容與格式作出規定。4、規定違反委托書使用規則的法律責任。
(三)針對我國的表決權拘束協議制度所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完善:1、應該在立法上予以確立股東表決權拘束協議制度。股東表決權之所以可以成為拘束契約客體的效力,是因為:第一,從性質上說,表決權屬于民事權利之一種。第二,表決權如何行使均可由股東依私法自治原則自由決定,只要表決權拘束契約的內容不違反強行性法律規范和公序良俗,不侵害公司、其他股東尤其是小股東及債權人的利益,就不構成權利濫用,自應有效。第三,表決權拘束契約的訂立目的是多種多樣的,如保持公司的經營權或實現其他目標等。2、表決權拘束協議的成立與生效應該采取書面形式。表決權拘束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表決權的行使、參與協議股份的轉讓、協議的存在期間、爭議的解決等內容。采取書面形式把當事人之間的合意用文字記錄下來,在雙方發生爭議時,可以作為證據引用,便于法官裁判。[14]但是,更為關鍵的是,如果法律、法規要求訂立合同采取書面形式,但當事人沒有采取書面形式時,該合同就成為不能強制履行之契約。此時,書面形式成了法院采取強制履行的依據和條件[15]。3、規定表決權拘束協議的救濟方式。表決權拘束協議的救濟有非訴訟解決機制和訴訟解決機制兩種方式。非訴訟解決機制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協商解決。第二,通過仲裁或者由全體參加人共同委托的人來決定。第三,表決權拘束協議也可以給予參加者退出其股份的選擇權。如果糾紛不能通過協商等非訴訟方式加以解決,合同一方當事人可向法院,采取訴訟解決機制,方法主要有損害賠償。4、承認根據無效的表決權拘束協議而進行的投票所產生公司決議的效力。這是因為:第一,作為表決權行使中的履行行為的前提的所謂義務行為,存在于具有單純的債法上的合同性質的表決權拘束協議中,不影響投票行為的效果。相反,由于無效的表決權拘束協議沒有拘束力,股東可以自由地行使表決權。第二,即使不知道表決權協議無效的投票人投了票,只不過是動機錯誤,并不對投票行為的效力產生影響。第三,如果對投票效力進行確認,這不但對公司決議的成立與否產生不安定的影響,而且是否根據無效的協議來投票,發生于當事人內心的想法,很難舉證。
參考文獻:
[1]王保樹主編:《商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頁。
[2]熊宇翔:“表決權信托運用的一個成功范例”,載《稅收與企業》2002年4期。
[3]王義松著:《私人有限公司視野中的股東理論與實證分析》,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264頁。
[4]方流芳:《試解薛福成和柯比的中國公司之謎――解讀1946年和1993年公司法的國企情結》,載梁治平主編:《法治在中國:制度、話語與實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14頁。
[5]徐菁:《公司法的邊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60頁。
[6]蔡立東:《公司制度生長的歷史邏輯》,中國民商法律網省略,2006年11月17日。
[7]徐菁:《公司法的邊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83頁。
[8][美]卡塔琳娜?皮斯托、約拉姆?凱南、揚?克萊因赫斯特坎普、馬克?維斯特:《法律演進與移植效果――六個法律移植國家中公司法發展的經驗》,汪輝敏譯,載《比較》第2期,第93頁。
[9]曹富國:《少數股東保護與公司治理》,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頁。
[10]甘培忠:《公司控制權的正當行使》,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頁。
[11]王保樹:《現代股份有限公司法發展中的幾個趨勢性問題》,載《中國法學》1992年第6期。
[12]王保樹:《股份公司組織機構的法的實態考察與立法課題》,載《法學研究》1998年第2期。
[13]曹富國:《少數股東保護與公司治理》,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頁。
【關鍵詞】骨密度;飲食習慣;運動活動;學生
【中圖分類號】G 806 R 195.2 R 1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3)10-1214-03
WHO把20歲時的骨密度(BMD)和30歲時的峰值骨量(PBM)兩個指標作為評價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預防、預期發生的相對危險性及疾病診斷的關鍵指標。在影響骨質積累的環境因素中,營養因素和體力活動是重要的方面。本課題以廣東省青年為研究對象,調查其骨密度和骨礦物含量及其影響因素,對廣東省青少年的骨骼生長發育和預防成年后的骨質疏松癥具有重要的指導或參考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在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普通高校中隨機選取4所大學(廣州2所,深圳1所,佛山1所)―~四年級學生中征集年齡在18~22歲,未患有影響骨代謝的肝、腎和骨骼系統疾病,未參加業余體校訓練的男女大學生志愿者212名。其中女生109名,平均年齡(19.6±1.3)歲;男生103名,平均年齡(19.7±1.6)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516,P>0.05)。所有學生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進入本研究。
1.2 膳食調查采用連續3d的24h膳食問卷回顧法進行膳食調查。根據食物成分表計算平均每天膳食中各主要營養素和能量的攝入量。
1.3 體力活動調查采用劉愛玲等編制的1a體力活動問卷收集研究對象的體力活動資料。
體力活動能量消耗(keal/周)=乏各項活動去年1a參加的月數×平均每周活動次數×平均每次活動時間(min)×活動強度系數(MET,keat/h.kg bw)×體重(kg)/60/12
1 kcal=4.18 kJ
1.4 體格測量 身高采用國產金屬方程式身高坐高計進行測定,體重采用澳大利亞生產的電子體重計進行測量。測量前要求空腹,受試者均赤足,只穿貼身衣褲,呈立正姿勢雙腳平穩立于踏板中間,不接觸其他物體。分別測量精確至0.1cm,0.1kg;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
1.5 骨量測量 采用由美國Hdogic公司生產的QOR4500A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檢查研究對象的骨礦物含量(BMC)和BMD。每天測量前均行儀器性能校正檢驗,變異系數CV為1%。
1.6 統計分析使用SPSS 13.0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對數值變量首先進行正態性檢驗,服從正態分布的數據,用均數和標準差描述;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Pearson相關分析相關性。檢驗水準為α=0.05。
2 結果
2.1 身高、體重和BMD、BMC的性別間比較男生的身高、體重與BMD、BMC均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2 膳食營養攝入及體力活動狀況 女生平均每天總能量攝入、各種營養素攝入及體力活動狀況均低于男生(P值均
2.3 膳食營養素攝入量及體力活動與BMD、BMC的相關分析女生膳食脂肪、維生素D攝入量與BMD、BMC呈正相關(P值均
3 討論
本研究對象處于青春期晚期,此時的BMD決定了30歲時PBM含量的90%以上。有研究表明,身高與BMD呈正相關。本研究男女生BMC與BMD的測量結果均略低于劉加昌等對北京19歲男女生的測量結果及何麗等對武警部隊青年男子的測量結果。由于本研究人群為南方原籍大學生,身高體重均低于北方均值,提示南方青年人群BMD與BMC略低于北方人群。
[關鍵詞] 腫瘤;標化死亡率;死亡趨勢
[中圖分類號] R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6(c)-0155-03
Analysis on the death caused by malignant tumor of Zhongshan Guzhen residents in1999-2008
LI Xigou
Guzhen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528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malignant tumor death situation of Zhongshan Guzhen residents,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malignant tumor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and the measure. Methods The malignant tumor death material in entire town during 1999 to 2008 were analyzed, the cause of death and the epidemiology were analyzedd. Results The entire town malignant tumor sign mortality rate in 1999-2008 was 103.81/100,000, and the male and female sex ratio was 2.03∶1. In the recent 10 years, the top five malignant tumor mortality were the lung cancer, liver cancer, esophagus cancer, series cancer of the intestines, pharyngeal cancer in turn, which accounted for 64.51% of the malignant tumor death. In the malignant tumor death age distribution, the
[Key words] Tumor; Standardized mortality; Death trend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人群死亡病因有了很大變化[1],而隨著工業發展迅速,環境污染嚴重,加之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影響,惡性腫瘤已成為危害人類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20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呈明顯的上升趨勢[2]。為了解中山市古鎮鎮近十年惡性腫瘤死亡的流行特征,本研究對1999~2008年惡性腫瘤死亡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惡性腫瘤死亡資料來源于1999~2008年中山市古鎮鎮屬醫療單位的全死因登記報告,上報的死亡報卡均經鎮防保所審核、復查、核對。人口資料來源于鎮公安分局。
1.2方法
死亡資料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中有關規定進行編碼、分類、統計。標準化死亡率以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中國標準人口構成標化。死亡率=累計死亡人數/累計人口數×1/10萬。
2結果
2.1惡性腫瘤粗死亡率
1999~2008年,全鎮累計惡性腫瘤死亡2198例,其中,男性1472例,女性726例,性別比為2.03∶1。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42.07/10萬,標化死亡率為103.81/10萬,其中,男性死亡率為192.01/10萬,標化死亡率為148.48/10萬,女性死亡率為93.01/10萬,標化死亡率為63.91/10萬。
2.2主要惡性腫瘤死亡率構成和性別順位
1999~2008年主要惡性腫瘤死亡率前5位依次為肺癌、肝癌、食管癌、直結腸癌、鼻咽癌,占惡性腫瘤死亡居民的64.51%。男性前3位惡性腫瘤死因順位與總人群一致,后2位依次為鼻咽癌、直結腸癌,女性前5位腫瘤依次為肺癌、直結腸癌、乳腺癌、肝癌、鼻咽癌(表1)。
2.3惡性腫瘤死亡的年齡分布
1999~2008年惡性腫瘤在各年齡組的死亡率,
2.4主要惡性腫瘤的死亡趨勢
1999~2008年,單癌種以肺癌的死亡率最高,且有逐年上升趨勢。各系統中,以消化系統腫瘤為主,占惡性腫瘤死亡的46.54%,其中肝癌的死亡率最高,其后依次為食管癌、直結腸癌(表3)。
3討論
惡性腫瘤已成為威脅居民身體健康,造成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1999~2008年中山市古鎮鎮居民惡性腫瘤調整死亡率高于2003年中國城市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94.71/10萬)[3],也高于廣州市荔灣區1980~2004年惡性腫瘤死亡率(101.65/10萬)[4]。惡性腫瘤中肺癌的死亡率最高(34.90/10萬),均占男、女死因順位的第一位。目前流行病學的資料已確定吸煙與肺癌之間的因果關系,但環境污染和職業暴露應與肺癌的高發病、高死亡有關。據報道空氣污染嚴重的大城市人群患肺癌的危險度是非污染城市的5倍[5]。因此,加強控煙和控制環境污染的工作是控制中山市古鎮鎮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首要策略。各系統中,消化系統腫瘤死亡占比重最大,這應與人們生活方式改變,尤其是膳食結構的改變有關,因此飲食干預是降低消化系統腫瘤的重要措施。另外,肝癌的死亡率居消化系統首位,而成人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可以降低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6],故應該加強成人乙肝疫苗的接種。
各種惡性腫瘤的死亡率男性普遍高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具有較多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和更多的危險因素暴露機會有關,提示男性應該增強自我保健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乳腺癌死亡率的上升值得關注,盡管中山市古鎮鎮乳腺癌死亡率不高,但是有上升趨勢[7]。乳腺癌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可以使生存時間有很大提高[8],故應該加強婦女的乳腺保健宣傳,積極參加乳腺癌篩查。
老齡人是惡性腫瘤的高發人群[9],而且死亡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這可能與該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危險因素的機會增多有關,防治工作應以該人群為重點,在加強防癌控癌宣傳教育的基礎上,應積極開展腫瘤篩查,建立健康檔案,定期跟蹤隨訪,提高早期發現率。
[參考文獻]
[1] 楊樹勤.衛生統計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70.
[2] 萬德森.社區腫瘤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4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224.
[4] 何庭輝,柳青.廣州市荔灣區1980~2004年惡性腫瘤死亡趨勢分析[J].中國腫瘤,2006,15(10):650-652.
[5] 廖美琳.肺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1-7.
[6] ,常婕,吳勝亮,等.山東省高唐縣惡性腫瘤死亡變化趨勢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6,22(8):1008-1009.
[7] 陸永奎,李苗.抗腫瘤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乳腺癌的研究進展[J]. 內科,2012,7(6):641-645.
[8] 劉法文,劉曙正,全培良,等.1984~2002年河南省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分析[J]. 中國腫瘤,2004,13(5):29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