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成分英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英語 句子成分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1-0132-01
《新課標》一直在微調,強調“輕語法,重應用”。可是正如一棟高大堅固的大廈,必然有堅固的基石和鋼筋鐵骨般的框架,而句法即句子成分就是那支撐文章的框架。
1 高中英語句子成分分析的教學現狀
1.1教材方面
高一是初高中轉型時期,初中的語法是零散的系統性不強,而高中語法卻是支撐整個高中英語學習的脊梁。根據多年教高一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應當從分析句子的成分入手,因為它是語法學習的基礎。比如牛津第一模塊3個單元講的都是定語從句,有些同學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定語,更不用說什么是定語從句了。那么對于高二講的名詞性從句和狀語從句就更不明白了。
1.2學生方面
初中教學雖然進行了改革,可為了應試教育,還有因為學生的基礎,還是以“填鴨式”和“滿堂灌”為主。因此背單詞和背詞組就可以得到高分。到了高中就完全脫節了,很多同學很是困惑,在初中時背背英語就能考100多分,怎么到高中就突破不了60分呢?導致這樣的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輕視了語法,輕視了句子成分,很多同學分不清什么是及物動詞,什么是不及物動詞,那就更不明白什么是主謂賓和定狀補了。初中時流行這么一句話: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即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完全是Chinglish(中國式英語)。又如,“You Give Me Stop”(你給我站住)。這完全成了笑話了。
2 高中英語句子成分分析的教學策略
2.1學會分析句子成分,就能弄清高中語法中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
如在高一講解定語從句前,幫學生分析一下主謂賓,定狀補,讓學生能明確句子成分。在定語從句中需要考慮關系代詞如: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 在句子充當什么成分。關系副詞如:when, where, how 在句子充當什么狀語為例。如果充當主語不能省略,充當賓語則可以省略。如:
This is the place(which is worth visiting ) which 充當主語不可以省略。
This is the place(I like best ). which/that 充當like的賓語可以省略。
反過來,學會分析句子成分在分析長難句或復雜句型結構時也能串聯起來。比如說從句的劃分,可以劃分為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同位語從句和狀語從句。以主語從句為例:What I said is right.從句子成分入手,what I said 從句充當主語,故稱其為主語從句。且what 又充當said 的賓語。其他語法如: 倒裝句,主語和謂語倒過來就稱之為完全倒裝。如果只有be動詞,助動詞和情態動詞倒過來,則稱之為部分倒裝。假如不知主語和謂語動詞,那就不明白什么是倒裝句了。假如遇到省略句那就更糊涂了。如:
--What makes you so angry ?
--His leaving without permission. 這里省略了 makes you so angry. His leaving without permission 充當主語。
2.2學會分析句子成分能為作文提亮加分
在寫作文時,適當運用關聯詞如:and, but, so, however, thus, at last, what’s more, in fact.等可以使文章緊湊。特別強調的是在中文作文寫作時強調豹頭鳳尾,即強調重視開頭和結尾。假如在英語作文中出現3到4句復雜句,就能為文章增色不少,就能得高分。如在開頭用What puzzles you is actually a puzzle for many parents.(運用了主語從句)。在結尾時用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learn English well. (運用了倒裝句)。
2.3學會分析句子成分,做單項選擇題時就能做到剝繭抽絲,抓住主干
最近幾年高考命題中,命題人通過添加插入語,限定詞,定語從句,同位語等成分,增加了句子的復雜程度,造成學生的視覺差異,從而導致思維錯位,從而導致思維錯位,產生誤導。如: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that the hostess cooked such a nice dinner.其句型考察的是強調句( 由It was 知)。迷惑點就在于強調句中含有一個定語從句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如果去掉,就剩下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the hostess cooled such a nice dinner.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2.4學會分析句子成分,有助于閱讀的理解
【關鍵詞】 高中英語 高效課堂 學習策略
《普通高中英語教程標準》中認為學習策略應該包含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調控策略以及交際策略。教學中我們經常也會遇到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受到某種如考試、家長壓力而嘗試進行的努力學習、認真聽講卻沒有收獲良好效果去狀況。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好英語學習的策略,以下將結合教學實踐,就課堂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生成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一、高中英語學習中學生學習策略生成的主要內容
《普通高中英語教程標準》指出認知策略是學生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一些步驟和方法。以下對幾種主要的認知策略進行分析
1.1詞匯策略的生成分析
目前來看,大多數的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英語詞匯學習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突出表現在數量掌握的詞匯量難以支撐英語學習,同時還表現在學生對于詞匯的學習不夠重視,認為詞匯不重要。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僅是直接影響到了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而且還影響到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所以在日常的英語學習過程中,老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方法。比如老師可以教會學生通過分類來記憶單詞,將高中所學的英語單詞按照詞性、詞義以及主題來等進行分類。也可以通過聯想來進行單詞的記憶,通過反義聯想、近義聯想等幫助學生進行單詞的記憶,幫助學生有效的區分比較容易遺忘的一些詞匯。映像方法同樣是詞匯學習的重要方法。
1.2閱讀策略的生成分析
閱讀策略是學生為了解決在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各種思維活動或者所采取的具體的行為。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將學習策略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去,充分利用好課本的資源,這不僅僅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還能夠增強教學效果。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應該生成如下的閱讀策略。
略讀。略讀主要是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的題目和段落的首尾主題句快速的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獲取文章大意。
查讀。查讀主要是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閱讀從大量的文字中獲取所需要的關鍵細節,比如文章中所提及到的人名、地名、時間等等。
猜詞。猜詞主要是通過文章上下文的結構,所猜測詞語之間的搭配等形式來獲取生詞的大意。
文章結構。高中生對閱讀的考察時,文章結構也是考察的重點知識,要特別的引起老師的注意,重點應該包括段落之間以及段落內部之間句子的關系等等。
二、調控策略的生成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描述了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調控策略,現將高中生應該具備的英語調控能力分析如下。
2.1制定學習目標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指導學生依據自身的情況來指定一些短期、中期以及長期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并且關注學生對于計劃的完成情況。
2.2創造更多的英語學習渠道
課堂是高中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渠道,但英語學習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老師在課堂上除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鍛煉之外,還應該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學習英語創造更多的環境和渠道,比如開展英語角活動、英語電影欣賞等活動。通過這些課內外的英語學習渠道,增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三、資源策略
資源策略是指學生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和應用的策略。資源策略對學生來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利用資源策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更為重要的一旦掌握這種能力,學生將會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有效使用工具書,英語學習的工具書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對于英語非母語國家的學生來講,使用詞典能夠加深對于英語單詞的印象和理解。高中生比較常用的英漢雙解詞典就是一種比較好的工具書,學生在查單詞的中文意思的時候,可以看到單詞的英語解釋,這樣就可以更加全面的獲取英語的理解,且能夠增強英語學習的語感。
四、結束語
對于高中生來講,以上幾個方面的學習策略都非常的重要,是學法中的重要內容,同時對于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同樣重要。老師在培養學生策略時,可以采取嵌入式的教學方法,將學習策略灌輸到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去,當然也可以進行獨立的學習策略的教學,采取專題的形式來對學生的學習策略進行練習。但同樣的學習策略對于學生學習所產生的效果卻是不同的,在教學中,老師要針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不斷去探索教學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進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生成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學習策略、創新性、職業性、實踐性
中圖分類號:F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2)08-0214-01
An analysis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courses
Li Na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aring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150088)
Abstract:Dur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public English, some students has much shortcomings in learning strategies, which led to little effects of them in spite of learning English for many years. This article includes two aspects that concerning the study practice process for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nd innovation in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which aims to summarize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students' to master effective skills by using a year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learning strategy,innovativeness,occupational, practice
公共英語作為高職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肩負著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重任,以滿足社會對各類人才涉外交際能力不斷提高的要求。與高職專業教學突飛猛進的跨越式發展相比,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發展則顯得有些滯后,同時也落后于基礎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公共英語教學改革。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弱化了其服務專業教學的功能,在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策略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導致學習英語多年,但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公共英語教學質量,使學生有效利用一年時間盡快掌握英語技能,這是公共英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從理論層面上來看,公共英語教學目標錯位,未能充分體現高職特點。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被看成是孤立的公共基礎課,大部分學校只開設基礎英語,與學生的專業和將來的工作崗位缺乏緊密的聯系,并以通用的英語能力作為評價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標準,并在人才培養水平評估中進一步強化。高職公共英語的實際目標與高職教育的總體目標錯位,高職的職業特點未能充分體現,就業導向的培養目標未能顯現。
一、過分注重基礎,忽視記憶策略技巧練習
英語的基本語法等在高中階段已全部學完,把整個高職階段的英語學習全放在“打基礎”上,顯然有很大程度的浪費。“死讀書、讀死書”,這正是高職學生詞匯量小的原因所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形象和聲音等記憶策略,把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變得生動有趣,不斷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將聽到的和看到的英語句子、文章、諺語警句等做成摘要筆記。部分學生熱愛摘抄,但是記過之后棄于一旁,溫故知新的環節存有漏洞。應認真分析目前的現狀,從旁督促,使學生所學知識真正實現學有所有,學以致用。
二、盲目焦慮導致課堂聽課效果下降
部分學生聽課時容易受到其他同學說話等的干擾,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聽課效果差,知識記憶不深刻。偶爾因為回答問題錯誤導致內心受挫,聽課積極性越來越差,最后形成厭倦課程的惡果。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善于運用情感策略,幫助其克服英語學習中出現的焦慮和心理障礙,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善于培養積極的學習情緒,多和教師及他人交流,拓展社交圈子,不斷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三、應試傾向嚴重,題海戰術促成“高分低能”
一方面在管理層面,由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的官方背景,以及在不同院校間的可比性,各高職院校的領導都把該考試作為學校公共英語教學質量的檢測手段,進而片面強調考試過級率,使得全國范圍內英語應試教育傾向嚴重。筆者所在單位大一學生入學即可參加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等級(A)級考試。部分學生仍延續高三模考的題海戰術,一味追求尋找真題,將模擬套題作為臨考的必勝法寶。忽視單項訓練,尤其是對語法點的理解及總結。在緊張的做題過程中,時而翻看答案,時而查閱資料,時而放松,時而緊張。一套試題不按規定時間完成,無法起到復習的效果。久而久之,由于答案頻繁錯誤而失去繼續努力的信心。另一方面在教學層面,部分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基本以講解語言知識為主,閱讀以外的能力訓練非常薄弱,基本不涉及語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針對此狀況,教師應在授課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單項訓練,強化薄弱語法點,加強與學生的課下交流,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難點及復習中的攔路虎,積極鼓勵,促進提高。
四、自我調節能力和控制能力較差
部分學生無法深刻剖析學習過程中的劣勢和優勢所在,沒有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分析自我的習慣。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應養成分析自我的習慣,培養自身的調節與控制能力,最終實現自我完善的目標。
五、主動解決問題能力的缺失
部分學生不善于思考自己應怎樣主動解決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也不善于將自己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與他人交流,更不善于將自己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與他人共同探討找出解決此問題的有效的辦法。因此,在進行教學實踐活動中,應加強指導學生怎樣主動將自己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與他人交流,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
職業性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方向。遵循“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培養的對象具有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作為高職重要基礎課程的公共英語,必須擺脫本科公共英語學科知識結構的影響,把職業性作為改革的方向,最終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新的課程不一定系統反映語言科學的知識體系,但必須反映工作崗位的要求和職業發展的需求。
實踐性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實現方式。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交際能力也必須通過實踐才能真正掌握。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實踐性表現為三個層次:首先,日常教學要從以語言知識的講解為主轉變為以語言技能的訓練為主;其次,課程內容應能反映將來的工作崗位和職業發展。
綜合能力的培養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目標。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同樣應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既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又滿足個性發展的需要,因此,一個全面發展的職業人應具備專業、方法及社會三方面的能力。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新目標是培養學生用英語工作的能力、進一步學習英語的能力以及用英語與人交流的能力,總之,是培養一種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莉萍.專門用途英語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J].中國高教研究,2009(7).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 姜大源.基于教育類型定位的中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探索[J].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一、牢固掌握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There be句型和常見時態、語態
語法在寫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法知識是學生形成基礎知識、養成基本寫作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牢固掌握了五種基本句型及There be 句型和常見時態語態,才可能寫出合乎英語語法和英語習慣的基本句子。
[訓練對策]寫作訓練的第一步就是加強簡單句基本句型的翻譯訓練:
1.S+V(主語+謂語)
2.S+V+O(主語+謂語+賓語)
3.S+V+P(主語+謂語+表語)
4.S+V+O+O(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
5.S+V+O+C(主語+謂語+賓語+賓語補足語)
6.There be 句型(There be/vi+主語+其他)
二、靈活使用高級詞匯和高級結構句式,行文中注意長短句搭配使用
近幾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可以看出,如果只用了一些簡單句,雖然表達出了要求的信息,但得分不會高。如果考生使用了高級詞匯和高級句式,這樣的作文會有更高的檔次。都是短句的作文顯得水平稚嫩,但都是長句的作文又顯得羅嗦冗贅。真正的優秀文章應做到長短句搭配合理,行文流暢,難簡結合,錯落有致。要在每一段設置出一兩個有特色的句子,使文章流暢而不失難度。
[訓練對策]積累高級詞匯(大綱外的常用詞匯)和靈活使用下列高級句式:
1.并列句、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和狀語從句(可使句式多樣化)。
2.非謂語動詞結構(可使句子更簡練)。
3.With的復合結構或獨立主格結構(可使表達更得體)。
4.倒裝句(可使句子顯得新穎獨特)。
5.強調句(可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情感)。
三、注意句子之間的過渡與銜接
作文的評分標準是把銜接和連貫作為重要的標準來衡量的。構成銜接成分的過渡詞語,被稱為“篇章紐帶”,其語篇連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正確恰當地使用這些表示邏輯關系的關聯詞語,使文章前后連貫,結構緊湊,過渡自然。
[訓練對策]掌握下列常用的銜接過渡語:
表順序:firstly/to begin with,secondly/and then,finally,for one thing...for another等。
表時間:in the past,now,at present,in the future,nowadays等。
表遞進:what’s more,in addition,besides,futhermore,moreover等。
表轉折:but,however,meanwhile,instead,while,on the other hand,on the contrary等。
表列舉: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等。
表因果:because,as,now that,so,therefore等。
表強調:indeed,certainly,surely,above all,most importantly 等。
表觀點:in my opinion,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personally等。
表總結:in a word,in short,in conclusion,to sum up,all in all等。
四、創作有氣勢的開篇句強調主題
文章的第一段通常都給讀者以重要的第一印象,所以開篇的幾句話要有爆發力,使用優秀的開篇句型,充分表現出考生的語言水平和寫作實力。
[訓練對策]積累有氣勢的優秀開篇句型:
Currently,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re is a public debate today on the issue of...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五、中間段落注意使用優秀的段落主題句和段落發展的層次感
中間拓展段是論述主題并展現實力的黃金段落。段首主題句應盡量使用優秀表達句型統領下文,發展句結構要有層次感,講究起承轉合的多樣化表達。
[訓練對策]掌握優秀的句型表達結構:
1.表示事實現狀:
We cannot ignore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This is a phenomenon that many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2.表達眾說不一的觀點: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opinions on....Some...while others...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e questins as follows...
Opinion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3.闡釋原因:
The reasons can be as follows.For one thing,...For another,....
Several factors can account for/contribute to....Firstly...,Secondly...
The reason why...is that...
4.說明利弊: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advantages.
There are several advantages of...The first advantage is that...
However,as the proverb goes,everything has its two sides,...is no exception,...also has some disavantages.
5.表達個人觀點: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 am in favor of/am on the side of the former(the latter).
From my point of view/In my opinion,I object to /oppose to...
I think the advantage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6.表達個人經歷:
The story reminds me of my personal experience before.
I had a similar experience as the writer before.
I also experienced such a thing before.
7.表示舉例:
Let’s take...for example.
There are some examples in our daily life.
8.表示措施:
We should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We should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we are confronted with.
六、適當使用名言警句點綴
在寫作時根據實際情況恰當地用上一兩句名言警句來點綴文章,不僅可使文章顯得有深度、有智慧,而且會使文章在評分中上一個得分檔次。
[訓練對策]背誦一些常用的名言警句:
Lost time is never found again.
Practice makes perfect.
No pains,no gains.
No cross,no crown.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Nothing is difficult for one who sets his mind to it.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All roads lead to Rome.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七、創建有特色的篇末結束句
若文章的結尾不好,蒼白平淡,則給人虎頭蛇尾的感覺,因此而減弱了前面的文采印象,所以在文章結尾要安排一個閃光句型,使文章在最后加強語氣,達到,讓讀者讀到結尾時眼睛一亮,留下美好的回味。
[訓練對策]掌握以下幾種句型來結束文章:
1.Only+狀語的倒裝句。如:
Only when everyone i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the world becom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2.“It’s...that...”強調句。如:
In conclusion,it is persistent work that will lead to your success in the end.
3.“It’s high time that...”句型。如:
It’s high time that the authorites enforced some reforms to convert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to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4.“The more...,the more...”句型。如:
The harder you study at present,the greater progress you will make and the brighter future you will have.
八、積累背誦各類文章寫作模版和優美范文
熟讀成誦對寫作是非常重要的,考生除了平時多背誦好詞好句之外,也要背誦一些寫作模版和地道優美的范文。堅持不斷積累,用時才能隨手拈來,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訓練對策]背誦一些文體的寫作模版和優美范文。
如:說明對立觀點型議論文模版: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about...(議題).
Bu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opinion concerning this hot topic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 majority people agree that...(觀點一).In their views there are two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attitude as follows:in the first place,...(原因一).Furthermore,in the second place...(原因二).So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結論).
However,people differ in their opinions on this matter.Some people hold the idea that...(觀點二).In their point of view,on one hand...(原因一).On the other hand...(原因二).Therefo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結論).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firmly support the former./the latter.It is not only because...,but also because....The more...,the more....Only when we...can we.../Only in this way can we....
結語
在2008年本人任教高三英語的這一學年里,按照上述的作文技巧和訓練對策對我所任教的班級進行了系統的訓練,學生的作文取得了很大提高,而且學生的英語總成績也相應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一模考試、二模考試及高考中,我所任教的兩班學生的作文得分普遍較高,全班英語總分平均分、優秀率在學校全級遙遙領先,在全市比較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總之,作文的訓練非一日之功,只有掌握了作文的解題策略、高分技巧,經常訓練與積累,不斷提高英語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才能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程項目;成本構成;影響因素
1、工程項目的成本構成及影響因素
1.1 工程項目的成本構成
工程施工項目的成本構成,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劃分成不同的類別:
(1)按照不同時間段劃分:預算成本,工程造價確定之前的成本,既可以反映出企業的平均成本水平,還可以作為計劃成本編制和實際成本評價的參考;計劃成本,結合計劃期間的相關數據材料,在發生實際成本之前,對成本進行提前計算,將計劃期間需要達到的成本水映出來;實際成本是在計劃期間內,所有已經發生的成本費用總和。
(2)按照不同的性質劃分:直接成本,直接用于施工的費用,例如人工費、材料費、設備費等;間接成本,沒有直接用于施工的費用,但費用發生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工程的正常施工,一般以現場經費的形式體現出來,例如養老費、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
1.2工程項目的成本影響因素
進度、成本和質童稱為建筑施工…項目的三大控制目標, 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形成一個辯證的統一體。在工程控制不利的清況下, 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 都會影響三者關系的整體平衡, 給項目實施帶來不利的影響。但是, 如何合理地調整優化三大控制目標,將對于項目的順利實施起著重要作用。如適當加快工程的施工進度, 不僅可以避免因意外原因而必須采取的趕工, 保證工程的建設質里和工期, 而且有可能使項目提前完工或提早交付使用, 從而盡早發揮項目的經濟效益嚴格控制工程的質童, 可以減少或避免工程返工, 保證項目的建設進度,還可以減少項目的維護費用, 提高項目的整體效益嚴格控制工程的成本, 可以避免建設項目的費用超支, 使得項目的資金按計劃供應, 從而保證工程的進度和施工質量。
(1)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是指施工項目為保持或提高建筑產品質量所發生的一切費用, 及因建筑產品質量未達到規定水平所發生的一切損失質量成本由兩部分組成, 即內部運行質量成本和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而內部運行質量成本又包括項目建設質量的預防和鑒定成本及損失成本。損失成本由內部質量損失成本和外部質量損失成本構成。
(2)進度成本
工期成本是指為實現工期目標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應措施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工程項目的總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在一定范圍內, 直接成本隨著工期的延長而減少, 而間接成本則隨著工期的延長而增加, 總成本曲線上的最低點所對應的工期是最優工期。
2、工程施工項目的成本控制方法
2.1端正成本管理理念
從施工企業的角度分析,成本管理理念的樹立,是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
(1)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和戰略管理結合起來,樹立戰略成本管理意識,在分析企業競爭優勢的同時,對企業競爭對手的情況進行詳細分析,以便形成企業的戰略依據,方便企業從價值鏈、戰略和成本動因等角度,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2) “人性化”的成本管理意識,公路施工企業進行成本管理,必須以人為核心,通過培養全員的成本意識和調動員工成本管理的積極性,形成整體性成本管理的模式,以此發現和挖掘每個人的成本管理潛能,最大限度地為企業成本管理工作做貢獻。
(3)系統環境的管理理念,成本管理需要摒棄傳統經濟觀念的束縛,樹立系統管理的理念,站在企業全局的角度,確定成本管理的對象、內容、方法等,并和生產經營的動態因素結合起來,實施成本的全程管理。
2.2選擇合適的成本管理方法
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方法,常見的有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管理法和價值工程管理法,主要內容如下:
(1)作業成本管理法。這種方法的基本原理在了解作業消耗資源的基礎上,確定資源的具體需求,體現出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內涵,屬于較為全面和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作業成本管理需要建立作業中心和成本控制標準,以熟悉施工的流程和計算實際作業成
本,從而展開成本方面的業績評價。
(2)目標成本管理方法。這種管理方法基于施工成本經營活動,從企業的目標管理體系當中,抽出成本管理目標,以指導、規劃和控制成本費用支出,提高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目標成本管理需要確定和分解成本的目標,并通過對成本目標的控制,針對企業的經濟實力、技術水平、人員因素、工程工期和質量要求等,展開全面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全面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的效益。
(3)價值工程成本管理法。這種方法是利用工程價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間的關系,從工程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的角度,對工程的核心價值功能展開分析,以提高工程的價值,有利于在實現工程功能的同時,節約投資。價值工程的運用,需要確定具體的價值分析對象,并對相關方案進行創新,在此基礎上,計算施工方案的功能系數、成本系數和價值系數,最后確定價值分析的對象和制定改進的措施,在公路項目施工成本控制當中,一方面提高工程質量和保證工程工期,另一方面減少盲目的投入,避免成本費用的不必要浪費。
2.3建立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
成本管理體系的建立,要求一方面要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組織機構,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信息溝通體系:
(1)為了保障成本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的組織機構,促使成本管理工作準確朝著目標開展,通過工作崗位的分工協作,形成職務、責任和權利為一體的結構體系。成本管理組織機構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決策層,作為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掌握公路施工資源的調配權力。二是中級管理層,涵蓋技術、財務、施工等職務,以便從不同的管理角度管理成本,提高成本管理工作在施工過程中的執行效應。三是勞務工作層,主要是施工隊伍的管理人員和實操人員,通過施工細節的費用控制,全面落實成本管理工作。
(2)成本管理工作必須有合理可行的制度支撐,以體現出成本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指導性。成本管理制度編制的時候,要結合具體工程的實際成本管理內容,確定成本管理目標,并明確各個部門和崗位的具體職責,以及明確的成本管理工作程序,譬如材料采購、設備租賃、人員招聘和勞務分包等,最后通過考核制度和獎懲方法,對成本管理活動作出評價,目的是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3)信息溝通體系的建立。成本管理工作的涉及面廣,需要在收集企業內部信息、市場信息、對手信息、客戶信息、供應商信息等的基礎上,方可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體系,以準確、及時地收集、傳遞、利用各方信息資源,為成本
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條件。
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程施工項目成本控制從不同的角度劃分,具有不同的類別,包括預算成本、計劃成本、實際成本,以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在成本管理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招投標、施工組織方案、施工進度、工程質量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們需要在端正成本管理理念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成本管理方法,并建立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以科學化和高效化管理工程成本。
參考文獻
[1]金志高.公路工程建設項目施工現場成本控制分析探討.[J].理論研究苑.2011(2):216.
[2]張瑤.公路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J].會計之友,2009(1):24-26.
[關鍵詞]需求分析;因子分析;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7)07-012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60
[本刊網址] http://
一、引言
近年恚需求分析廣泛應用于外語教學中,并且已經成為課程設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外語教學領域,需求分析是教學改革的首要條件,是通過系統地收集信息和全面地分析信息來確定和檢驗課程。文獻表明,目前為止在語言界里,需求仍然被認為是一個廣泛的術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在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方面要求: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如何?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是什么?通過學習需求分析,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有什么建議和意見?本文就以上問題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分析研究。
二、研究范圍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對某大學261名在校學生進行了結構式調查問卷。在問卷的編制上主要以Dudley-Evans&St.John和Hutchinson&Waters的分析模型為依據并通過目前情景、目標情景等維度設計問卷,采用SPSS22.0對問卷數據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檢驗、效度檢驗和描述性統計分析。本研究問卷采用5分制Likert量表的形式。(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一般,4=符合,5=非常符合)
因子分析法的目的是用少數幾個因子去描述許多指標或因素之間的聯系,換而言之,將相關比較密切的幾個變量歸在同一類中,每一類變量就成為一個因子,以較少的幾個因子反映原資料的大部分信息。考慮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討影響大學生對英語課程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去提取公因子進而將學生的需求歸類和分析,歸納出影響學生學學英語課程的幾個主要需求因素,從而為以后的教學給予合理的建議。
三、數據分析
(一)信度檢驗
檢驗調查問卷信度的方法有很多種,本論文采用Cronbach’s α值來檢驗調查問卷的信度。如今,Cronbach’s α是來計算Likert量表的可靠性系數最常用的方法。人們普遍認為,當Cronbach’s α值達到0.9時是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當Cronbach’s α值介于0.8-0.9之間意味有較高的內部可靠性;當Cronbach’s α值介于0.7-0.8之間說明其內部可靠性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當Cronbach’s α值低于0.7時,代表了量表的設計存在了某些問題。結果表明,本研究調查問卷的Cronbach’s α值是0.825,表明了本次的調查結果具有較高的內部可靠性。
(二)效度研究
在本研究中,采用了KMO樣本測度和Barlett球形檢驗來判斷數據是否適合用來作因子分析。通常情況才,當KMO的值不小于0.7,同時Barlett球形檢驗的P值小于0.01,表明各個變量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適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利用SPSS22.0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的結果如下。KMO值是0.723,相應的顯著性概率P小于0.01,因此,本研究的調查問卷適合做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
提取因子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可以觀察碎石圖選取公共因子和因子累積貢獻率中提取因子。根據相關性分析和每個變量最終歸結為某個提取的因子的方法,因子分析將問卷中觀察到的變量劃分為幾個類別。本論文采用了萃取因子來計算累計貢獻率的方法。本方法主要選取了載荷值大于0.5的因子。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原始變量(對應于每個旋轉因子載荷矩陣前提取的因素)的載荷值沒有明顯的差別,因此很難清晰地定義提取的因素的意義。所以,通過旋轉成分矩陣來提取因子和原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圖可以看出,提取的因子中每個變量的載荷值大于0.5,一些交叉負荷的因子和另一些因子的載荷值小于0.5的被舍棄。在這項研究中,七個因子被確定,并且這些因子可以解釋總變異的75.813%,問卷效度的測試結果是好的。
(四)因子命名
使用主成分法計算的因子載荷矩陣能放映每個因子在各變量上的載荷。本研究中,對初始因子的載荷矩陣進行了最大方差旋轉(目的是為了其載荷矩陣系數向0-1分化)。因子1是一個混合量,包括了“我能聽懂老師講授的不涉及學術性和專業性的英語內容”“我能聽懂涉及專業方面英文講座的內容”“我可以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我能用英語參加非學術性話題討論”“我能流利地參加學術類英語討論”這五個變量,這五個變量都是和交際能力有關,因此,可以概括為“口語交際能力”因子。因子2也是一個混合變量,包括了“我閱讀課本不費力”“我能不費力地閱讀英文專業期刊和文獻”“我可以翻譯大學英語課本句子”“我可以翻譯專業相關的英文句子”這四個變量,這幾個變量和“應用能力”相關,可以概括為“英語應用能力”因子。因子3由“我最想提高的是英語聽說能力”“我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我最想提高的能力”“學習英語是希望以后出國學術交流或深造”“我最想提高的是考試所需的閱讀和翻譯能力”“我最想提高的是與專業相關的英語應用能力”變量組成,因為這五個變量和“愿望與動機”有關,因此,命名其為“愿望與動機”因子。因子4由“我希望老師能把專業知識和英語教學有效地結合”“我們的老師英語口語好,但專業知識欠缺”“希望老師多講解聽說讀寫的基礎英語知識”“我們期待老師既懂專業又懂英語”“我們老師專業知識好,口語欠佳”組成,其變量均和教師有關,因此因子4命名為“教師資源”。變量“我們上課時師生以英語交流為主,必要時使用漢語解釋”“我希望學校能定期舉辦學術模擬研討會”“我們課外有豐富的英語課外活動”“我希望課外有豐富的科技英語類比賽、英語角的活動”構成了因子5,命名為“能力培養環境”。因子6涵蓋了“我希望學習多開設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課程”“我們的教材實用性強,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我對視聽資料、工作場景交際語料和業務工作資料很感興趣”“我們在多媒體環境中教學”這些變量,都是和學習環境與教材有關,所以,命名因子6是“學習資料與教材”。最后變量“我希望考試方式多樣化”“目前我們的考核方式為閉卷考試”“目前的考核方式能測出我的真實水平”組成了因子7,由于其均和評估相關,所以命名為“評估模式”。
通過因子分析,我們可以將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的需求歸納為七個因子,分別是:口語交際能力因子、英語應用能力因子、愿望與動機因子、教師資源因子、能力培養環境因子、學習資源與教材因子和評估模式因子。所萃取的七個因子可以使教師在教授大學英語課程時更明確學生的需求,以及更加有的放矢地進行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來提高教學效果。
四、 結論與建議
數據顯示,由于現行的英語教材不能滿足大多數本科生的學習需求,因此他們對其不滿意。學生們更傾向于與其專業相關的英語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單純講授基本英語技能的教學材料上。從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們對視聽材料、交際語料庫材料和商務英語等教材頗感興趣。所以,學校應該為學生配備多元化的教材,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
其次,學生們反應目前的英語教師只是擅長口語和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而不擅長與學生專業相關聯的英語,使得學生在寫論文或者閱讀文獻時遇到困難。進一步調查發現,英語教師幾乎來自于英語系,不具備與學生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因此,建議學院能將英語教師和其他系別的專業教師相結合,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法,共同參與教學。
其次,學生們反應目前的英語教師只是擅長口語和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而不擅長與學生專業相關聯的英語,使得學生在寫論文或者閱讀文獻時遇到困難。進一步調查發現,英語教師幾乎來自于英語系,不具備與學生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因此,建議學院能將英語教師和其他系別的專業教師相結合,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法,共同參與教學。
最后,針對學生的評估系統過于單一,僅僅參照期末成績作為評定條件。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在某種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制定新的評估模式時,可以將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參與院級或省市舉辦的,例如演講比賽、英文歌曲大賽、辯論賽、閱讀比賽和翻譯比賽等的與英語相關的競賽成績等加入評估范疇里。這種綜合性的評估模式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學術英語”課程需求分析和教學方法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2(2).
[2]冰冰.國外需求分析研究評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1(2).
[3]束定芳.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和定位――德國高校英語授課學位課程及其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5(1).
Study on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Needs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XU Ying,CHENG Xiao-fang
(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1400, China)
【關鍵詞】 中藥;分離技術;綜述
傳統中藥是我國的瑰寶,但對于絕大多數臨床療效肯定的中藥,我們并不清楚是何種成分起的作用,這也是中藥在國際上沒有獲得普遍認可和接受的原因。中藥化學成分被公認為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的來源,為了有效、合理地利用中藥資源,對中藥成分分離的研究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分離技術更多地應用在中藥成分分離的研究工作中。筆者現就近年來中藥成分分離中所應用的技術作一綜述。
1 傳統成分分離技術
傳統的成分分離技術更多依賴于普通柱層析、重結晶等。普通柱層析就是利用硅膠或氧化鋁等常用的吸附材料作為固定相、利用不同比例的有機溶劑作為流動相對樣品進行洗脫,最終達到成分分離的效果。這種方法操作簡單,但對于成分比較復雜或結構相近的成分來說,常常得不到理想的分離效果。重結晶(Recrystallisation)是利用固體混合物中目標組分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有明顯差異,在較高溫度下溶解度大,降低溫度時溶解度小,從而實現分離提純,該法由于其局限性,也不能廣泛應用在中藥成分的分離過程中。涂氏等[1]采用硅膠層析法及重結晶分離純化法從蒙古黃芪中分離出毛蕊異黃酮,在毛蕊異黃酮分離提純過程中,利用不同溶劑對樣品溶解度的不同,采用重結晶的方法,得到的晶體純度較高,而且樣品損失較少。李氏等[2]比較了柱層析與重結晶在精制水飛薊賓上的優缺點,柱層析和重結晶兩種方法均可達到獲得水飛薊賓純品的目的,柱層析分離所用時間稍短,純度比重結晶高,但需要大量溶劑,成本較高,且產率較低,而重結晶操作簡單,所用儀器、溶劑價格低廉,容易控制反應,但反應周期長。
2 減壓層析分離技術
減壓層析分離技術是一種簡便、快速、高效的層析分離方法,其基本原理與普通柱層析相同。與其它層析分離方法相比,減壓層析分離具有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時間短等優點,可避免樣品由于長時間的吸附而變質,適用于分離不太穩定的化合物。但該法在溶劑用量上比普通柱層析大,且不能直接觀察色帶來進行切割洗脫。吳氏等[3]對減壓層析裝置進行了改進,并首次應用到貫葉連翹中金絲桃素的提取中,實驗結果與常壓層析比較,在分離時間上縮短了一倍,產率提高了20多倍,而溶劑用量則減少了近一半。鄧氏[4]通過自制的減壓層析分離裝置,對多種中藥進行成分分離,取得了良好的分離效果,得到漢防己甲素、漢防己乙素、烏頭堿、美沙烏頭堿、白藜蘆醇苷等。
3 大孔樹脂吸附分離技術
大孔樹脂吸附分離技術是利用一類有機高聚物吸附劑,通過吸附性和分子篩原理,根據不同成分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在大孔吸附樹脂上經一定的溶劑洗脫而達到分離的目的。大孔樹脂明顯的優勢在于其再生可以用溶劑來實現,通常采用80%左右的含水醇、酮或含有酸、堿的含水醇、酮進行洗滌,再生效果比較好。但大孔樹脂在有機溶劑殘留物的安全問題上存在著很多的爭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對大孔樹脂可能帶來的有機溶劑殘留物規定了檢測內容,以達到控制其殘留量的目的。錢氏等[5]首次采用大孔樹脂富集提取靈芝三萜,并在實驗中比較了AB-8、S-8、NKA-9、HP-20等4種樹脂材料,實驗發現,大孔樹脂的極性決定其對靈芝三萜吸附能力的大小,而比表面積對吸附靈芝三萜的影響不大,結果表明,AB-8大孔樹脂對靈芝三萜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易解吸,適宜富集提取靈芝三萜。陳氏等[6]結合大孔樹脂吸附和膜分離技術對赤芍總苷進行提取分離,結果表明,赤芍提取液經大孔樹脂吸附精制后,所得到的總苷中芍藥苷的相對含量可達60%以上,再經超濾方法精制后,可達85%以上。
4 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技術
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技術是將流動相由高壓泵打入系統,樣品溶液經進樣器進入流動相,被流動相載入色譜柱(固定相)內,由于樣品溶液中的各組分在兩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在兩相中作相對運動時,經過反復多次吸附-解吸的分配過程,各組分在移動速度上產生較大的差別,被分離成單個組分依次從柱內流出,達到組分分離的目的。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技術具有分析速度快、效率高、靈敏度好、選擇性強、成分之間分離效果好等優點,是今后中藥成分分離研究的主要方向。但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技術存在處理樣品的能力相對較低、儀器及溶劑成本比較高的缺點。鄧氏等[7]運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對半邊旗二萜類活性成分進行了分離和富集,實驗對復雜基體中化學結構上僅相差1個雙鍵、相對分子量相差2的5F和4F進行了分析鑒定(5F具有抗腫瘤活性,4F則無),獲得了滿意的效果。陳氏等[8]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從日本產杉材中分離倍半萜類化合物,得到2個新化合物,分別為(-)-cuberbol和(+)-2,7 (14),10-bisabolatrien-ol-4-one,純度分別為98.7%和99.1%。
5 高效逆流色譜分離技術
高效逆流色譜分離技術是應用動態液-液分配的原理,利用螺旋管的方向性與高速行星式運動相結合,使兩相互不混溶的溶劑在螺旋管中實現高效接觸、混合、分配和傳遞,從而將具有不同分配比的樣品組分分離出來。與其他液相色譜分離技術相比,該技術不使用固相載體作為固定相,樣品在互不相溶的兩相中分配,克服了固相載體帶來的樣品吸附、損失、污染、峰形拖尾等缺點,并能重復進樣,應用價值比較高。高效逆流色譜分離儀器價格低廉,性能可靠,分析成本低,易于操作,盡管與高效液相色譜分離相比有時柱效不太高,但可以避免其對樣品的吸附及不可回收的弊端。
王氏等[9]采用高效逆流色譜法分離純化丹參水溶性成分丹酚酸類物質,實驗結果表明,一次分離可制備63.4 mg丹酚酸B,其純度為98.6%。該方法與高效液相色譜法相比較,溶劑系統既是固定相又是流動相,廉價易得,可以隨時更換調整,不需要特殊的要求,樣品制備量大,不存在色譜柱污染的問題,而且與常壓和低壓色譜相比,高效逆流色譜的分離能力較好,有的樣品經一次分離就可以得到一個甚至多個純度較高的單體,并且分離時間也較短,一般幾個小時即可完成一次分離。孫氏等[10]總結了高效逆流色譜技術在中草藥有效成分分離中的應用,提出利用高效逆流色譜技術,中草藥粗提物的分離純化以及制備可同步完成,通過選擇合適的溶劑體系,其分離效果可與高效液相色譜法相當,但由于高效逆流色譜的柱效不高,其分離的組分不夠多,這也是該法的主要缺點。
6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是利用超臨界流體(如CO2、乙烯、乙炔、水等)在臨界狀態下,使其由氣體變為液體,從液體或固體中萃取中藥中的成分,當恢復到常壓、常溫時,超臨界流體氣化,使中藥成分從“流體”中分開,達到萃取分離的目的。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萃取能力強、提取效率高、生產周期短,極少損失易揮發組分或破壞生理活性物質,易于發現中藥中新的活性成分,且無溶劑殘留,產品質量高。
彌氏等[11]對超臨界CO2萃取分離蛇床子中香豆素成分進行研究,實驗表明,采用超臨界提取得到的蛇床子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高,雜質少,萃取工藝本身集提取、分離和濃縮為一體,為后續的提純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實驗中,再采用重結晶的方法能得到2個單體化合物(osthol,imperatorin),操作簡單,晶體純度高。金氏等[12]利用超臨界CO2萃取技術研究花椒中的麻味成分,實驗中以乙醇作為夾帶劑進行試驗,能夠大幅度改變超臨界流體的極性,增強其對極性成分的溶解能力,從而達到了萃取分離花椒中麻味成分的目的。
7 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是利用中藥成分間分子量的差異,以選擇性透過膜為分離介質,當膜兩側存在某種推動力(如濃度差、電位差、壓力差等)時,原料側組分選擇性地透過膜,以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膜分離技術具有在分離時不受熱、能耗低、無二次污染、分離效率高等特點,既可用于中藥提取液的澄清,又可用于中藥成分的精制、分離及提純。
孔氏等[13]針對復方銀黃口服液探討了膜分離技術對復方中藥有效成分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采用水煎煮的銀黃水煎液,通過膜分離技術得到的口服液中,綠原酸和黃芩苷的轉移率分別為96.82%和92.37%,有效成分較高的轉移率表明處方中的有效成分大部分可以通過膜分離技術得到。
轉貼于
8 分子蒸餾技術
分子蒸餾技術是利用物質揮發程度的不同,混合物各分子受熱后會從液面逸出,并在離液面小于輕分子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平均自由程處設置一個冷凝面,使輕分子不斷逸出,而重分子達不到冷凝面,從而打破動態平衡而將混合物中的輕中分子分離。由于分子蒸餾是一種在高真空度(絕對壓強0.133 Pa)下進行分離操作的連續蒸餾過程,蒸餾過程中冷卻真空系統的不斷抽氣,使整個蒸餾系統處于高真空度,從而使待分離混合物的沸點遠遠低于常壓沸點,并且各組分在系統中受熱停留的時間短,因此,分子蒸餾技術尤其適合于分離高沸點、粘度大、熱敏性的中藥成分。
胡氏等[14]采用分子蒸餾技術對廣藿香油進行了分離純化,實驗中得到4個餾分,經氣相色譜-質譜檢測,餾分Ⅱ和Ⅲ中廣藿香醇和廣藿香酮2種有效成分的含量與廣藿香原油相比提高了27%~47%,提示用分子蒸餾分離技術能有效地提高廣藿香油中廣藿香醇和廣藿香酮的含量,為廣藿香的產業化和新藥開發奠定了基礎。許氏等[15]在總結分子蒸餾技術在中草藥有效成分分離中的應用中提出:由于分子蒸餾設備結構復雜,制造技術要求高,投資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在醫藥產品中的應用。目前,用于中草藥成分分離的大多是熱敏性、沸點高、生產量不太大、價值高的藥材,如結合超臨界CO2萃取技術、分子蒸餾技術等來制備大蒜注射液。
9 毛細管電泳分離技術
毛細管電泳分離技術是以高壓電場為驅動力,以毛細管為分離通道,依據樣品中各組分分離淌度和分配行為上的差異而實現分離的一類液相分離技術。它兼有高壓電泳的高速、高分辨率及高效液相色譜的高效率等優點,與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技術相比,在分離中藥成分時具有毛細管柱不易被污染,樣品前處理簡單,柱效高、分離成本低、分離模型多等優點。但同時由于毛細管柱制備較困難、壽命較短等缺點,影響了其廣泛的應用。李氏等[16]建立了毛細管電泳法分離測定板藍根中的4種活性有機酸成分,提示了從含量和藥理作用的角度考慮,靛藍和靛玉紅不宜作為清熱解毒的板藍根制劑的質量控制指標,通過建立板藍根中4種有機酸的分離測定方法,為板藍根制劑的質量控制提供了參考。
10 結語
雖然近年來我國在中藥現代化中已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離走向國際還有相當長的距離。中藥有效成分的分離與純化是中藥開發的關鍵,新技術能大大提高中藥化學成分的收率與質量,節約大量的時間和能源,我們應加大新的分離純化技術的應用。但從目前研究看,某些分離純化技術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分離純化量的限制、分離純化成本的限制等問題,特別是現在一些分離純化技術尚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如何將這些新技術應用到生產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更需要研究單位和企業聯手,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我們相信,隨著新技術在中藥分離純化領域中的進一步完善與應用,將會大大促進中藥產業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類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涂繼輝,賈凌云,孫啟時.蒙古黃芪中毛蕊異黃酮的分離及含量測定[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6,23(11):710-712.
[2] 李繼平,劉丹華,周 穎,等.水飛薊賓精制方法的比較與改進[J].遼寧化工,2006,35(12):712-713,721.
[3] 吳迎春,楊海濤.減壓液相色譜法提取貫葉連翹中的金絲桃素[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5,26(3):59-60.
[4] 鄧巧虹.減壓層析法在中草藥有效成分分離中的應用[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6(3):58-59.
[5] 錢 竹,徐 鵬,章克昌,等.大孔樹脂分離提取發酵液中靈芝三萜類物質[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06,25(6):111-114,126.
[6] 陳寅生,姚仲青.膜分離與大孔樹脂吸附技術在赤芍總苷提取與分離中的應用[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2(6):406,408.
[7] 鄧亦峰,蘭柳波,梁念慈.液-質聯用對半邊旗二萜類活性成分富集方法的研究[J].分析測試學報,2004,23(3):97-99.
[8] 陳曉輝,張暉芬,畢開順,等.制備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用于從杉材中分離制備倍半萜類化合物[J].色譜,2005,23(1):85-87.
[9] 王鳳美,陳軍輝,李 磊,等.高速逆流色譜法分離制備丹酚酸B[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6,18(1):100-104.
[10] 孫媛媛,唐玉海.高速逆流色譜技術在中草藥有效成分分離中的應用[J].西北藥學雜志,2003,18(6):282-283.
[11] 彌 宏,曲莉莉,任玉林.超臨界萃取蛇床子中香豆素類化合物的工藝優選及成分分離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4):1080-1082.
[12] 金敬宏,孫曉明,吳素玲,等.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在花椒麻味成分分離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22(5):12-14.
[13] 孔煥宇,楊麗平,陳玉武,等.復方中藥銀黃口服液有效成分膜分離工藝及正交實驗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6,12(3):1-3.
[14] 胡海燕,彭勁甫,黃世亮,等.分子蒸餾技術用于廣藿香油純化工藝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4,29(4):320-322,379.
[15] 許松林,欒禮俠.分子蒸餾技術在中草藥有效成分分離中的應用[J].藥學進展,2005,29(10):472-476.
關鍵詞:體成分;孕婦;營養;應用
1 人體組成成分及影響因素
人體組成成分之間存在數量規律[2],從而維持人體的正常組成和功能。1992年,Wang等提出了人體組成的五層次模型,將人體組分歸納為原子層次、分子層次、細胞層次、組織器官層次和整體層次,其中在分子層次上,人體質量等于水、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糖類5種物質,它們共同構成了機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和系統,并具有不同的結構和功能。體成分的數量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受人體內部和外部種種因素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年齡、營養、疾病和運動,其中營養和運動是可控因素,而通過運動和營養干預能使人體成分達到最適宜狀態,從而維持機體的最佳功能,維護機體的健康。
2 生物電阻法對體成分的測定
體液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脂肪和礦物質是電的不良導體,生物電阻抗測量法是依據組織的生物學性導電方面的差異,推算機體體脂肪率及其他身體成分如蛋白質、無機鹽等的含量,得出各項身體指標指數。該測定方法簡便、安全、正確度高,已經在近10年的科研、運動、臨床等領域的應用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廣。
3 孕婦妊娠期體成分的變化及影響因素
孕婦妊娠期生理發生變化,導致體成分改變,體重增長[3],其增長的主要成分是母體血液、子宮、乳腺等及胎盤、羊水和胎兒。保持適宜體成分增長,對孕婦胎兒的健康尤其重要。孕前體重、孕期營養狀況、家族遺傳背景、妊娠期心理狀態、妊娠合并癥與并發癥等均會影響孕期的體成分變化。體重、BMI雖是孕期適應性變化良好的重要指標之一,但作為體重增長監測指標還有欠缺之處,需結合體脂含量綜合評估。
4 體成分分析報告在孕期營養干預中的應用
4.1根據體成分分析報告確定干預方案及干預過程
4.1.1根據體成分分析報告中對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的評估及體重、骨骼肌、體脂肪的數值確定孕婦整個孕期營養狀況的干預方案。其中去脂體重及體脂百分比可作為干預方案中的動態監測指標。
4.1.2孕期營養干預過程:先測定孕婦的體成分,確定孕婦的營養狀態,結合膳食調查及實際營養需求確定出其個體化的營養食譜,并根據該營養食譜和所期望達到的控制指標(體成分中的干預指標),給出一個適宜的膳食干預計劃。通過一段時間的膳食干預并配合適當運動,再次測量該孕婦的體成分并與所要達到的理想值進行比較,若與之接近可繼續按此干預計劃進行,若相差較大,重復以上控制過程,直到與之接近。
4.2根據體成分分析報告中基礎代謝率確定一天總能量需求
4.2.1基礎代謝所需要的熱量占一天中總熱量的60%~70%,個體差異較大,傳統的計算方法是根據身高、體重、年齡、性別計算的,誤差較大。人體成分分析報告中基礎代謝量根據去脂體重及脂肪量計算的,所以體成分分析報告中基礎代謝量確定孕婦臥姿消耗的熱量精確,方便。
4.2.2根據孕婦一天的活動度確定活動系數(坐式生活1.2,較小運動量式生活1.375,中等運動式生活1.55,積極鍛煉式生活1.725)。
4.2.3孕婦每日應攝取的總能量等于基礎代謝量×活動系數+ DIT(0.1×RMR)+200Kcal(孕中晚期)。
4.3根據體成分分析報告中蛋白質、脂肪含量確定三大營養素的供能比。正常每天攝取總能量三大營養素所占供能比例為蛋白質:15%~20%,脂肪:20%~30%, 碳水化合物:50%~65%。根據體成分分析報告中蛋白質、脂肪含量確定三大營養素的供能比。一般蛋白質測量低則蛋白質供能比提高,可達25%。脂肪測量高則脂肪供能比降低,可至20%。
4.4根據膳食調查及實際營養需求制定個體化參照食譜
4.4.1確定食物交換份:將日常食物分為6大組,8大類,允許同類食物交換和同組食物交換,每個交換份單位食物的能量目標為90Kcal ,同時計算出每一類食物所提供三大營養素的量。
4.4.2按照確定的一天總能量及三大營養素供應能比,首先確定牛奶、蔬菜、水果供應量,計算上述食物的 C含量,不足之處由谷薯類提供,計算上述食物的P含量,不足之處由肉蛋類提供,計算上述食物的F含量,不足之處由油脂提供。根據以上計算值確定出每一類食物所需交換份,結合膳食調查及飲食習慣確定出其個體化的營養參照食譜,并根據同類食物互換原則,每天可以更改食譜中的同類食物。
4.5根據體成分分析報告制定個體化運動方案。根據體成分分析報告中肌肉、脂肪的含量,結合孕期的各個階段制定個體化運動方案。如肌肉測定值較低的可選擇散步、孕婦體操等;肌肉測定強度較高的孕婦可選擇游泳、孕婦瑜伽、舞蹈等。其中應該注意:①運動的時間可自10min開始,逐步延長至30 min,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間歇時間,建議餐后進行運動。②適宜的運動的次數為3~4次/w。③進食30min后進行運動,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30~40min,運動后休息30min。運動時應隨身帶些餅干或糖果,有低血糖征兆時可及時食用。④運動期間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腹痛、陰道流血、流水、憋氣、頭暈眼花、嚴重頭痛、胸痛、肌無力等。
參考文獻:
[1]姜艷艷,唐賽利,劉桂蘭.孕期個性化營養干預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5,6.
【關鍵詞】 英語教學 生成教學 新課程
生成性教學是一種教學形態,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真誠的態度與學生就相關課題進行平等對話,并根據自己對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感受、興趣與需要等作出的及時價值判斷并對教學行為與思路進行機智性調整,以使教學對話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也就是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既需要規則的指導和約束,但在適當的時候又要敢于放棄規則;既遵循規律但又不局限于規律;既關注學生但也關注教師自身。生成性教學在于通過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根據課堂中的互動狀態,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行為,讓學生獲得生動活潑的個性發展。它具有非線性、具體性、多元性、差異性、互動性、突現性和創造性等特征。
新課程所倡導的有價值的教學生成,不是毫無目的地脫離教學目標的生成,更不是對教學重點或教學難點“舍本逐末”的拓展。生成往往是基于預先的設計,在設計的彈性范圍內去進行拓展和調節。
下面我們來看一節教學案例:這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衣物名稱、10至31的英語數字、表示顏色的名詞”;能力目標是“會用英語購物”。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在Step 1:“問題導入”。首先,我借助多媒體展示“巴黎時裝周”的視頻片段,用五顏六色的服裝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問學生知道哪些衣服的名稱?是否記得0至9的英文數字?知道哪些表示顏色的英語單詞?此時一位女生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紅色red、藍lue、黃色yellow、黑lack、白色white。我還會唱‘彩虹歌’呢!”我驚喜地說:“Great!Would you like to sing it for us now?”引領大家鼓掌歡迎她現場演唱,并及時捕捉和呈現關鍵歌詞,如Red and yellow and pink and green,purple and orange and blue。當她唱完之后,我說:“It’s beautiful!We like it very much. How about
teaching us this English song after class?“同時,倡議大家在課外豐富各自的英語學習活動,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在Step 2:“詞匯呈現與操練”。我借助多媒體直接呈現衣物名稱的單詞、10至31的英語數字和表示顏色的單詞。請一位學生帶讀,及時提醒并糾正單詞重音的錯位。還以“彩虹”為例,引導學生思考“哪些物品通常是五顏六色的?你能用英語列舉出一些嗎?”這種基于前一個“生成點”的延伸性生成教學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Step 3:課文呈現。我借助多媒體呈現課本圖片。
Step 4:“聽力理解”。我要求學生:(1)聽完第一遍錄音后,圈出所聽到的物品;(2)聽第二遍錄音時,填入每件衣服的價格。當聽完第一遍后,有三個學生舉手說不需要再聽第二遍,他們說已經把衣服價格填進去了。此時,我不能因為少數學生的關系而放棄大多數學生的要求(我繼續放完第二遍錄音,并給這些優秀學生及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備課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這種可能性,并多準備一些供優秀學生完成的高層次任務。這樣在授課時,既鼓勵少數學生的積極性、維護少數學生的情感需要的前提下,維護了大多數學生的利益要求。
Step 5:口語練習。根據聽力材料,結合圖片,小組合作進行口頭回答。
Step 6:翻譯句子。教師要求學生口頭翻譯下面的句子:(1)這條褲子多少錢?20美元。(2)這件紅色的毛衣多少錢?50美元。(3)那雙藍色的襪子多少錢?10美元。
Step 7:“角色扮演”。學生提供自己的衣服,把教室布置成商店,分成八個商店,選出售貨員,其余的學生扮演顧客。學生逛商店買衣服,自由對話,最后選出“最佳商店”、“最佳店員”、“最佳顧客”、“最佳伴購”、“最佳設計”、“最佳導演”等多個最佳角色(避免因評選最佳角色過少而出現分歧)。學生們討論熱烈,積極踴躍,從而自然而然“生成”出本節課的情感目標――熱愛并關注生活。
生成性教學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學生成”是師生與具體的教育情景發生交互作用時的建構與生長,是師生、生生之間在交往和對話中出現的超出教師預設之外的新發現和新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擁有很高的教學智慧,在生成性教學中,要以一種真誠的態度和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心態與學生互動,并根據學生在課堂的表現、感受和需要及時作出判斷并隨時靈活地調整自己的計劃。
總之,英語課程教學應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課程給予學生的不單單是知識,技能,更多的是學習動機的覺醒、習慣的養成、意志品質的提升,是從認知領域到生命領域的綜合素質的整體和諧發展。課程是學生成長的載體,因此課程要體現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宗旨,對學生的發展給以整體的、生命的關懷。有效開發和利用生成性學生課程資源就是加強課程與學生的聯系,實現課程與學生的互動,讓課程真正走近學生,使課程真正成為學生的課程,成為學生想學、要掌、樂學的課程,成為給予學生以生命關懷的課程,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