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年度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上一學期,學習生活部在院學生會、團委的帶領下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切實履行了自身職責,發揮了作用,受到了同學們、老師的一致好評。本學期,學習生活部將再接再厲,繼續本著“實實在在服務同學”的原則,在配合好學生會、團委工作的同時,開展一系列與自身特色相結合的活動。大致的工作計劃如下:
一.加強部門建設
在這一學期,學習生活部將著力加強部門的建設,建立小組機制,強調合作與良性競爭。介紹學習生活部的工作范圍、工作事項以及身為學生會一員的注意事項,樹立良好的精神面貌。構建協作能力強的團隊,提升部門的戰斗力,發掘具有能力的人才。
二.鞏固學風建設成果
上學期在法學院全體教師學生以及學習生活部聯合紀檢部的努力下,法學院的學風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出勤率曾排到學校前列,但是,在后期階段卻出現嚴重的早晚自習不來或者早退現象,被嚴格批評。因此,我部決定,繼續聯合紀檢部門,展開“愛學習,好學習”的浪潮,鞏固學風,使得早晚自習出勤率位居學院前列,年終考試不及格率有顯著降低,使學風日漸濃厚,在學院上下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同學們保持著一種危機感和緊迫意識。
首先,學習生活部將繼續配合紀檢部,在紀檢部踏實做好考勤記錄,完善考勤辦法的情形下,實行學習委員和學習生活部雙重考核的考核辦法,堅持每周做周報,監督學生的上課情況。
其次,本學期發動全院各班在班級內開展一次關于學風建設的主題班會或主題團日活動,為各班提供資料,開展一次大討論,從而激發同學們學習的熱情。
第三,開展正確對待網絡,正確利用網絡的宣傳活動,引導同學們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增長見識。預防和警醒沉迷網絡的情況。對于尋求脫離網絡束縛的同學,給予特別幫助。
三.開展特色活動
特色活動是學生活動的生命,學習作為學生的主業,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學習生活部要圍繞學習這條主線,結合法學專業的特色,開展特色的活動。
第一,鑒于當代大學生接觸專業知識比較多,但是缺乏社會經驗,因此,充分利用我院的講座資源,聯合法律學社以及宣傳部,為同學們提供各類法學專業講座的機會。
第二,組織案例匯編的工作,為同學們組織編排一份全面求新的案例集錦,一方面擴大同學們的視野,另一方面為司法考試和考研的同學提供一份參考資料。
第三,關注權威知名的法律網站以及英語學習網站,為同學們提供學習司法和英語的途徑和法案。
四.針對新生,做好應有職責
12屆的新生馬上就要到來,在做好迎新工作以后,要深入了解新生的狀況和需求,為他們在西亞斯生活學習。
第一,組織一次新老生學習生活交流會。構建一個新生與老生,新生與新生之間交流的平臺,解答新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老生同時有針對性的傳授學習經驗,讓部分新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以后的學習更有目的性。
第二,配合其他部門,搞好迎新晚會。配合文體部,宣傳部,辦好迎新晚會,使新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第三,依靠心理委員,建立新生心理咨詢機構。許多新生由于剛剛踏入大學的大門,肯定會有許多心結待解,為了他們能夠盡快進入狀態,全力為學,有必要將學習生活部的工作同心理委員結合起來,通過“日常走訪”“心理知識宣傳”等方式,使新生減輕心理包袱。
第四,法制宣傳日做好法律宣傳。作為法學人,學法的同時也要普法,在12.04全國法律宣傳日,我部決定開展法律宣傳活動,聯合宣傳部,法律學社,開展包括有獎問答,知識競賽等為載體的普法活動,使校園中的每個人都多多少少了解法律,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利。
第五,創建網絡學習平臺。聯合記者團,法律學社,對互聯網資源充分利用,建立一個法學討論群,網羅社會熱點,結合專業知識,也為學生們提供各類有益于法律學習的資料,供大家分享,促進學習氛圍的提升。
二.學困生的情況分析:
有個別學生基礎很差,對學習難以保持長久興趣,作業不能獨立自覺完成,記憶力差,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滯后。識字、寫字部分的錯誤率高,閱讀只能勉強完成最基礎部分,作文無法寫具體,只能寫一段較通順的話,不成篇。
三:復習措施:
1.根據本冊的教學要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背好每堂復習課。以單元內容復習為主。著重抓好閱讀與作文。
2.讓學生進行有準備的復習。即復習前要求學生先找一找本單元自認為難讀、難寫、易錯的字。不理解的詞句,默寫本單元中要求背的課文。
3.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交流自我復習情況,能者為師。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指導和解答。
4.檢查鞏固:讀讀寫寫、聽寫有關詞語、每單元的重點段落在默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各種類型的問題,進行討論問題。
5.對學生的復習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所布置的回家作業必須是老師親自檢查。對認真完成的給以鼓勵,對少做或不做的要求當補好。對個別不會正確利用時間的用午間或課間抓緊補好為止。
6.對個別困難生除直接抓外,再請好生進行一幫一。
7.對好生要幫讓他們明白幫什么,對幫的認真,負責有成果的要給于表揚。困難生完成得好,進步大得,不但表揚,而且給以獎勵。
8.對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予特殊的關心,多給發言、板演、面批的機會。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潛力。
9.多與學生談心,交流,了解復習中遇到的新情況,以便及時應對
四:分項復習要點:
識字聽說
(一).能聽清音節,正確寫出詞語,句子.
結構復雜,筆畫較多的字,詞.注意書寫時的間架結構,行款。注意形近字的比較,不混要淆。注意容易寫錯的字。
書寫要求:端正,整潔,行款整齊,豎不傾斜,橫不能太平,寫得舒展,不瘦小,不獨長,寫方塊字。特別要寫好結構復雜的字,筆畫多的字。
(二)、拼音:在語段中看拼音寫詞語或選擇讀音
(1)注意讀錯的字音。
(2)注意拼讀習慣的培養。
(3)能聽懂短文的意思。
(4)選擇字意:抓住關鍵語素,破解詞語意思。基本方法:語境揣摩(據詞、據句、據段、據穩定義)
閱讀
(一)、正確背誦規定的課文、段落。
(二)、正確使用標點、讀懂標點,感受標點的表達作用。(重點省略號)檢測方法:根據省略號前面的內容概括或合理想象補充內容。
(三)、正確把握詞語的意思。(包括關聯詞語)
1、基本方法:聯系上下文。
2、練習要求:提供豐富的語境表述;提供詞語比較、辨析選擇。
(四)概括段意:
用串連法與借助課題概括段意。從五年級開始概括鍛意將成為一項重要的閱讀能力來培養。段落大意要明確的反映各段的主要內容,不要把次要的部分寫到段意中去。其次,要連貫,段落大意的詞句要連貫、流暢,每個段的段落大意之間也要注意邏輯關系的連貫;最后,盡量簡潔一些,用自己的、概述性的語言來歸納,少用文中的語句,不用描述性的語言。常用方法:
1.合并歸納法: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讀懂了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我們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歸納。
2.取主舍次法:對于有的段落,可能寫了好幾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有主次的分別,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取主舍次的方法進行歸納。
(五)簡要復述課文
主要作用:
1.培養以簡單復述的能力,為概括主要內容做準備;
2.培養說話能力。簡要復述與復述不同: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描寫的內容要改換,主要內容要保證完整:同時也允許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保留。
(六) 列提綱背誦是背誦課文的一種方法.
列背誦提綱可先找出每段中的重點詞句,再整理成一個背誦提綱.
習作
1.重點把握:記事作文,嘗試想象作文的命題。
學科教學計劃
科目信息技術
年級六實
教師翁
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
2004年9月
2004學年度第一學期小學信息技術第六冊教學計劃
2004年9月
一、班
級
學
生
情
況
分
析
班級學生接觸word文字處理、powerpoint幻燈設計的時間已較長,有較好的基礎,可以注重知識的復習鞏固和綜合性訓練,在課程整合、計算機工具論方面加以實踐。同時也應注意班級學生的實踐水平差距,針對性地培養相應的信息素養。
二、
教
材
分
析
教材主要分為兩塊應用內容:
網絡知識應用和綜合性課程整合練習
1、網絡知識應用著重點在于網上搜索素材能力的培養和網絡交流(電子郵件)應用能力的形成,如web收發、申請、加入新聞組討論等。
使學生掌握信息工具主動學會學習。
2.課程整合練習,結合生活實際,滲透其它課程,如語文、科學、思品等知識,借助已學的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軟件來表達學生的研究成果,使學生學以致用。
三、
教
學
目
標
一、學會利用因特網查詢資料的能力;
二、利用網絡交流溝通、討論的能力(Email、新聞組)。
三、通過實踐形成學生的計算機工具論觀點,使用計算機綜合性地解決有關問題。
四、培養學生的動手解決問題能力,合作性學習的意識。
四、
教
學
措
施
1、以教師示范操作,學生動手實踐、教師評析反饋的方法開展教學。
2、運用多媒體教學,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3、運用網絡教學模式,發揮學校網絡的作用。
4、采用新課程思維參與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5、注重利用機會,開展學生的道德教育,關注學生人文思想的發展。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訖
日期
單元及總課時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備注
2
9.1-9.7
1
制作中英文名片
2
3
9.8-9.14
上機:畫圖、word制作名片
2
4
9.15-9.21
2
網絡作文寫作
[關鍵詞] 一對一數字化學習; 閱讀理解; 閱讀加工水平; 識別校對水平; 閱讀遷移水平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賀平(1980—),女,河南濮陽人。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數字化學習、基礎教育信息化等研究。E-mail:。
隨著技術的發展,電腦的性能越來越強大、價格越來越低廉、體積越來越小、功耗越來越低,表現形態也越來越人性化。人人一臺筆記本電腦或是平板電腦,已經不是夢想,這在許多學校已經成為現實。所謂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即“利用網絡技術將若干臺多媒體計算機及相關的設備互聯成小型的教學網絡環境,每位學生都有一臺計算機可隨時上網在線學習”。[1]這是一種新型的、高度綜合的學習方式,它尤其強調個性化與移動性,允許每位學生通過可交互的數字化學習設備開展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隨著大量的智能化、便攜式數字設備進入校園,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課內開展一對一數字化閱讀,這種新型閱讀方式對學生閱讀理解水平是否存在影響?這成為眾多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所共同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一、研究問題
為了深入考察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對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效果,筆者長期進入中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考察與研究。H校于2009年9月開始參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探索性試驗,并首批開設10個“數字班”。所謂“數字班”,即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在課堂網絡環境下開展一對一的數字化學習。那些只有黑板粉筆或簡易信息技術條件的相對傳統情境下實施教學的班級被稱為“常規班”。這兩種形態的試驗班均接受相同理念與模式的語文教學,如:教學時間相同,教學理念、模式、內容與方法完全一致,師資水平大致相同;每節語文課都會有8-10分鐘時間閱讀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文章,閱讀內容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數字班學生均人手一網的筆記本電腦,閱讀材料以超鏈接文本或網站的形式呈現,可隨時上網查找或瀏覽相關資源,并在網絡平臺中與教師、學生交流感受、表達想法;而常規班學生則直接閱讀紙質的線性文本材料。現如今,H校開展探索性試驗已長達三年半,數字班學生表現出“更喜歡閱讀”、“閱讀能力更高”、“當堂遷移寫話的表現更好”等特點。關于此,筆者之前以該校六年級學生為對象展開的研究結果顯示,數字班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整體強于常規班學生,長期在一對一數字化環境下開展課內數字閱讀會對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產生顯著影響。[2]首批參與試驗的班級中,既包括從三年級開始加入試驗的六年級學生,也包括從一年級就進入試驗的四年級學生,如今的四年級數字班學生開展常規化的課內數字閱讀也已長達三年半。與六年級學生相比,長期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對四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是否也存在顯著影響呢?
本研究將對H校四年級兩種形態的試驗班(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進行對比測試,嘗試用來自一線教學現場的數據解答以上問題。對此,本研究擬解決以下三個子問題:第一,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第二,不同性別的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第三,閱讀理解水平的各維度之間是否存在相關?在回答這三個子問題的基礎上,進而對四年級與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相關結論展開綜合討論。
二、文獻綜述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計算機網絡技術日益成熟與普及,以屏幕閱讀為主的數字閱讀開始動搖傳統紙質閱讀的統治地位,許多國內外研究者先后展開多項關于電子顯示與印刷顯示、電腦屏幕閱讀與紙本閱讀之間的對比研究。這些關于兩種呈現方式下的閱讀理解水平的研究,大致存在著以下不同的研究結論。
第一種,大多數國內外學者認為運用電腦屏幕閱讀與紙質閱讀兩種媒介方式下的閱讀理解水平和效果不存在明顯差異。Muter等人以大學學生和職員為研究對象展開兩次驗證性實驗,以陰極射線管和紙張兩種方式呈現文本,比較電子顯示與印刷顯示的可讀性,兩次實驗研究均表明這兩種呈現載體下的閱讀理解水平不存在差異。[3][4]之后,國內也有學者展開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兩種呈現方式下的閱讀理解水平并未表現出明顯差異。[5]此外,Kristine對小學三年級學生運用iPad閱讀電子書的閱讀效果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運用iPad閱讀電子書和閱讀紙質課本的效果不存在明顯差異。[6]
第二種,個別研究者發現屏幕閱讀與紙質閱讀的效果存在差異。如:Matthew等人以小學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的一項研究中卻發現紙質閱讀方式下的閱讀理解率要明顯高于電腦屏幕閱讀方式;而在回憶信息方面,使用電腦屏幕閱讀的學生自由回憶記起的信息更多。[7]國內也有學者研究發現,文本的不同呈現方式對閱讀效果有影響,且達到顯著水平,具體表現為打印文本的閱讀效果優于Word文本的閱讀效果。[8]
已有研究(見表1)普遍認為數字屏幕閱讀與紙質閱讀的效果“不存在差異”或“紙質閱讀效果優于數字屏幕閱讀”,由于這些研究多以短暫、非連續性的實驗研究為主,比較缺乏自然、真實、長期的研究,并普遍對研究樣本和變量進行嚴格控制,研究結論并不具備代表性和大范圍的適用性。而筆者之前以H校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所展開的跟蹤性研究,與以上兩種研究結論均不一致。在閱讀理解水平的整體表現上,數字班學生(長期在課內開展常規性屏幕閱讀)與常規班學生(長期在課內開展常規性紙質閱讀)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表現為數字班學生明顯優于常規班學生。這意味著,在自然、真實的學校情境中,研究對象使用電腦屏幕閱讀的時間、閱讀量大小、屏幕閱讀行為是否持久等都有可能影響研究結果。
三、測試題的編制
(一)研究框架
閱讀是一種復雜的認知活動,是讀者主動構建自己對文本的“文本圖式”或“認知地圖”,并形成關于文本內容和文章結構的整體感知的過程。Kintsch等人認為,讀者閱讀時關于文本的表征可分為三種水平,即文章字詞本身的文本水平、由命題及其關系構成的文章語義結構水平(包括對句子的理解水平)、與其他先前知識整合而成的更深層理解的篇章表征水平。[9]國內對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有多種不同劃分,如:有學者對文章閱讀活動過程進行重新分析,將語文閱讀過程分為文章微觀理解閱讀、文章宏觀理解閱讀、評價閱讀和發散閱讀等四個方面;[10][11] 也有學者從字詞的掌握、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語言的能力和理解結構的能力)、推論能力、評價能力等四個方面考察小學生的閱讀能力。[12]
本研究在借鑒已有閱讀理解框架的同時,結合閱讀心理學的一般理論和國內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從閱讀加工水平、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等三個層面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加以考察,其中閱讀加工水平包括詞語理解、句子理解、篇章結構理解和篇章推斷判斷等四個維度。
(二)測試標準
采用自編《小學四年級閱讀理解測試題》,測試題共包括2篇不同體裁和不同難度的文章,每篇文章后面均設有三類答題項,即4個單選題、1個糾錯題、1個主觀題,其中糾錯題需要從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出錯別字并改正,限時20分鐘。測試題總計50分,分項評分標準分別為:每個單選題3分、糾錯題每找出一個錯別字并改寫正確記2分(每篇共設4個錯別字)、主觀題按照三個等級分別記分(1分、3分、5分)。以上這三類答題項分別對應考察學生的閱讀加工水平、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
四、實施過程
(一)研究對象
H校四年級共5個班,其中4個數字班,1個常規班,數字班與常規班整體規模并不均勻。本研究按照整群隨機抽樣的方式,以不打亂原有的教學班級單位和不影響既定的教學秩序為原則,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整體抽樣。由于常規班只有1個,直接進入測試;而從4個數字班中隨機選擇了3個進入測試,以盡量減少抽樣帶來的誤差。另外,四年級入學伊始,學校按照學業成績表現將4個數字班所有學生進行了重新分班,這也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數字班學生樣本更加均勻和更具代表性。本研究共選擇122名學生作為測試對象,其中數字班學生93名,常規班學生29名,男生63名,女生59名。
(二)數據分析
數字班的一對一數字化閱讀與常規班的紙質閱讀,均為長期的常規化課內閱讀。為了有效檢測兩種班級形態的學生在某一時間點的閱讀理解水平,并保證數據的有效性與統一性,本研究采用傳統的紙質測試方式,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測試。測試于2012年11月底,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測試前由主試者念指導語,測試結束后當場收回測試題,并由5位語文教師按照評分標準流水批閱試卷,學生的各題分項得分與總分均使用Excel表格統計。所得數據采用SPSS19.0進行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簡單效應檢驗、偏相關分析等。
(三)信度分析
將測試獲得的所有數據進行Cronbach’s Alpha檢驗,整套測試題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為0.715。兩篇文章的各個答題項信度系數分別為:詞語理解0.706、0.722;句子理解0.704、0.713;篇章結構理解0.704、0.712;篇章推斷判斷0.707、0.722;識別校對水平0.690、0.677;閱讀遷移水平0.687、0.694。吳明隆提出在信度系數的接受度上面,分層面最低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最好高于0.60,而整體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要在0.70以上。[13]因此,整套測試題的整體信度與各答題項的信度都達到可接受程度,信度良好,測試數據可靠、可信。
五、測試結果
(一)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比較
對所得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見表2):在閱讀理解水平總分上,t=-1.81,p>0.05,不同
表2 不同組別(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
閱讀理解水平比較(M ± sd)
*p
組別(數字班與常規班)下的學生整體閱讀理解水平總分不具有顯著性的統計學意義。雖然數字班學生的平均分比常規班高3.97分,但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在閱讀理解水平的整體表現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第一,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閱讀加工水平比較。
在閱讀加工水平總分上,t=-2.99,p
第二,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比較。
在識別校對水平上,t=-0.08,p>0.05,數字班學生僅比常規班略高0.06分,但不具有顯著性的統計學意義。在閱讀遷移水平總分上,t=-1.81,p>0.05,數字班學生總分比常規班高0.43分,但不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這表明,長時間在一對一數字環境下進行電腦屏幕閱讀并不會對學生的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產生顯著影響。
(二)不同性別的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分析
對閱讀理解水平總分進行2(性別:男女)×2(組別:數字班、常規班)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見表3):從性別來看,F(1,118)=9.78,p
第一,不同性別的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閱讀加工水平比較。
表3 不同性別的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
閱讀理解水平比較(M ± sd)
對閱讀加工水平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性別主效應顯著,F(1,118)=6.34,p
依次對各個維度進行方差分析。①在詞語理解上,性別主效應、組別主效應以及性別與組別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②在句子理解上,性別主效應顯著,F(1,118)=5.27,p
第二,不同性別的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比較。
對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分別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識別校對水平上,性別主效應顯著,F(1,118)=4.57,p
(三)閱讀理解水平的三大變項之間的相關分析
為了考查學生閱讀加工水平、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之間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我們進一步對數據進行偏相關分析,即控制某一種水平之后尋找另外兩種水平之間的關系。對所有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進行偏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見表4):閱讀加工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呈現顯著性正相關(r=0.303,p
表4 小學四年級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
三大變項之間的相關分析
六、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結論
1. 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閱讀加工水平存在顯著差異
數字班學生的閱讀加工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班學生,而數字班學生與常規班學生的識別校對水平、閱讀遷移水平以及閱讀理解總分則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2. 不同性別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存在明顯差異
在數字班與常規班內,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都呈現顯著的性別差異。無論是在閱讀理解總分上,還是閱讀加工水平、識別校對水平和閱讀遷移水平這三大變相水平上,女生均明顯優于男生。另外,在對性別與組別(數字班與常規班)的交互作用進行詳細分析后發現,數字班男生的整體閱讀理解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班男生,而數字班女生與常規班女生的整體閱讀水平之間未呈現顯著差異。
3. 閱讀理解水平的三大變項之間存在相關
學生的閱讀加工水平、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之間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交互效應,具體表現為:閱讀加工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之間都呈現正相關,而閱讀加工水平與識別校對水平的相關未達到顯著水平。
(二)綜合討論
筆者曾就H校六年級學生的同期閱讀測試數據進行研究分析,結果如下。第一,數字班學生與常規班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整體呈現顯著性差異,數字班學生的閱讀加工水平、識別校對水平和閱讀遷移水平均明顯優于常規班學生。第二,無論數字班還是常規班,不同性別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都不存在明顯差異。第三,閱讀加工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之間都呈現正相關,而閱讀加工水平與識別校對水平的相關未達到顯著水平。[14]截至2012年年底,H校四年級和六年級的數字班學生(長期在課內開展常規性屏幕閱讀)與常規班學生(長期在課內開展常規性紙質閱讀),堅持開展課內閱讀均已達三年半之久。與六年級相比,本研究關于四年級學生閱讀水平的研究結果既有不同,也有相同(見表5)。
1. 關于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差異表現
在閱讀理解總分上,四年級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 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六年級數字班學生明顯優于常規班學生,這說明一對一數字化課內閱讀對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的影響更顯著。
首先,對于四年級和六年級而言,無論是數字班還是常規班,學生們每節語文課中都會有8~10分鐘時間閱讀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文章,“每節課的識字量大大超出傳統教學”,[15]這種長期且連續的常規性課內閱讀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課內閱讀量已遠遠超過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3~4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和“5~6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16]然而,常規班學生的課內閱讀材料僅限于紙質的印刷材料,而數字班學生除了閱讀與常規班學生閱讀內容相同的電子材料外,還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主題資源,并且可以當堂與教師和其他學生通過平臺交流與討論,數字班學生也因而比常規班學生的閱讀范圍更廣、視野也更開闊、思維更活躍。這也是在大致相同的課內閱讀內容的情況下,四年級和六年級數字班學生在閱讀加工水平上都明顯優于常規班的主要原因,也意味著一對一數字化閱讀對學生的閱讀加工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次,識別校對水平并非簡單的識字水平,而是學生對字形、字義和字音的綜合反映,主要通過在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到錯別字并正確修改進行考察,這就要求學生既能根據上下文判斷字義、字音找出錯別字,又要掌握字形并正確寫出該字。兒童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四年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看小說或故事時大多只注意事件的進程和變化”,[17]關注焦點多停留于文章或書籍的故事情節或整體概況,對單個的漢字或詞語等細節方面的關注相對較少,而六年級學生則越來越多地關注字詞與語法結構、“事物的規律性知識”[18]等,數字班學生可通過網絡環境隨時解決各種識字和閱讀問題。因而,一對一數字化課內閱讀對高年級學生識別校對水平的影響更顯著。
第三,閱讀遷移水平指學生將已掌握的語文知識、語言文字遷移應用到其他實際情境中的能力;H校的試驗班學生在每節語文課都有8~10分鐘的時間當堂圍繞某一特定主題寫作表達,其中數字班學生在電腦上打寫,常規班學生采用傳統的手寫,長期的課內寫話訓練使得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的閱讀遷移水平都同時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而本研究中,在閱讀遷移水平方面,四年級數字班與常規班學生未呈現出顯著性差異,六年級數字班學生明顯優于常規班學生,這說明一對一數字化課內閱讀對高年級學生的閱讀遷移水平的影響更顯著。
2. 關于男女生之間的閱讀理解水平差異表現
關于“不同性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否存在差異”的問題,國內學者研究發現“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男女生性別差異隨著年紀的升高有增大的趨勢,女生在閱讀能力上的優勢逐漸明顯”,[19]具體表現為三年級男女生差異不顯著,四、五年級差異顯著,六年級差異非常顯著;國外研究也指出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存在男女性別差異,且女生明顯優于男生,“到青少年時期,這種差別傾向于消失”。[20]這里的“青少年”指年滿13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社會群體,一般多為中學生。因此,從普遍意義上來說,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不存在明顯的男女差異,到了中高年段后男女生差異逐漸顯著,且女生優于男生,但到青少年時期這種性別差異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本研究中,四年級數字班與常規班內,女生閱讀水平都顯著高于男生,這與已有研究結論一致,即中年段差異顯著;六年級數字班與常規班內,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都不存在顯著的男女差異,這與已有研究結論“小學高年段男女生差異非常顯著”并不一致。這說明,不管是數字班還是常規班,大量的常規性課內閱讀對高年段學生的影響比對中年段學生的影響更明顯。此外,四年級數字班男生的整體閱讀理解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班男生,六年級數字班男生的閱讀加工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班男生,即數字班男生在閱讀理解某些方面的表現更優于常規班男生。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長期的一對一數字化閱讀在提高男生閱讀能力、閱讀心智方面具有比較積極的促進作用。
3. 關于閱讀加工水平、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的相關分析
四年級和六年級學生的閱讀加工水平、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之間的交互效應均表現一致。首先,本研究的識別校對水平主要通過在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到錯別字并正確修改進行考察,即便學生已經理解文章篇章或句子的大致意思,也未必能順利找出錯別字并予以改正。這意味著,閱讀加工水平的高低并不影響識別校對水平,識別校對水平的高低也不決定于閱讀加工水平,因此二者未呈現顯著相關。其次,中高年段的學生開始從“學習閱讀方法”到“通過閱讀學習”[22]轉化,對文章或書籍中結構與內容的整體理解不斷增強,并越來越關注人物的內心體驗和真實自我的表達,閱讀加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遷移應用與表達的效果,因而閱讀加工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之間呈現出顯著相關。第三,數字班的電腦打寫與常規班的傳統手寫,都是學生通過語言的自我建構與內化加工之后真正將語言遷移應用到實際情境的過程,這需要學生對漢字本身擁有足夠的識字量,不但要認識字詞、掌握字義字音,還要能夠靈活運用并且正確拼寫出來,因此識別校對水平與閱讀遷移水平之間呈現顯著相關。
綜合來看,關于四年級和六年級學生的研究結論,與前文關于屏幕與紙質兩種媒介下的閱讀效果已有兩種研究結論(不存在明顯差異、紙質閱讀明顯高于屏幕閱讀)均不完全一致。筆者所研究的數字班學生的電腦屏幕閱讀與常規班學生的紙質閱讀是基于長期且連續的常規課內閱讀而開展的,而已有研究中的紙質閱讀與屏幕閱讀大都是基于某一次的閱讀行為和效果而開展的研究,研究對象的選擇具有較明顯的隨機性和偶然性。本研究的研究樣本僅來自于一所學校,樣本量偏小,未來將擴大抽樣范圍到其他地區和學校,以獲得更大范圍的取樣和進一步的驗證與完善。此外,鑒于橫向研究設計本身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未來將對同一批研究對象開展后續的跟蹤性研究,以求更加清晰、完整地探求兒童數字閱讀的發展規律。
(指導教師:余勝泉)
[參考文獻]
[1] 余勝泉,陳玲.1:1課堂網絡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07,(11):25~29.
[2] [14] 賀平,余勝泉.1:1數字化學習對小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的影響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5):99~105.
[3] Muter, P., Kruk, R.S., Buttigieg, M.A. & Kang, J.T.. Reader-Controlled Computerized Presentation of Text. Human Factors, 1988(30):473~486.
[4] Muter, P. &Maurutto, P.. Reading and Skimming from Computer Screens and Books:The Paperless Office Revisited? Behavior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991(10):257~266.
[5] 姜麗紅.電腦屏幕與紙面呈現載體對大學生閱讀效果的影響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08:64.
[6] KristineE. Grace. Comparing the IPAD to Paper: Increas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Digital Age[D]. Master Dissertation,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2011.
[7] Matthew A. Kerr, & Sonya E. Symons. Computerized Presentation of Text: Effectson Children's Reading Ofinformational Material. Reading and Writing. 2006,(19):1~19.
[8] 孫悅亮,肖崇好.限定閱讀時間條件下文本呈現方式對閱讀效果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4):297~300.
[9] Kintsch, W.,&Van Dijk, T. A. Toward a Model of Tex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J].Psychological Review, 1978,(85):24~40.
[10] 莫雷.語文閱讀水平測量(三)(修訂版小學六年級適用)[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
[11] 溫鴻博.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測評量表的編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5:6.
[12] 臧鐵軍.小學生閱讀能力診斷性測評研究(上)[J].學科教育,1998,(5):46~48.
[13] 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244.
[15] 何克抗.兒童思維發展新論——及其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0.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22.
[17] [18] 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35.
[19] 臧鐵軍.小學生閱讀能力診斷性測評研究(下)[J].學科教育,1998,(6):41~44.
[關鍵詞] 心力衰竭;血漿濃度;變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4(a)-0005-03
探究不同程度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漿NT-proBNP濃度變化及預后分析。心臟病患者出現心力衰竭的幾率很大。心力衰竭在心臟疾病中非常嚴重,致殘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心力衰竭的診斷在臨床上無客觀、準確的標準。隨著我國醫學的發展,發現N末端B型利鈉肽原在心室舒張末期容量負荷或壓力負荷增高時分泌,所以,醫學上用檢驗Nrr-proBNP濃度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診斷治療。該研究選擇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期間該院收治的有206位心力衰竭患者,對其進行不同階段血漿NT-proBNP濃度的測試,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測試206例心力衰竭患者不同階段的血漿NT-proBNP濃度,對患者血漿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男性107例,女性99例,年齡在60~0歲。所有患者通過檢查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臟功能異常,其中瓣膜性心臟病患者有35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6例,缺血性心臟病患者有84例等。
1.2 方法
1.2.1 檢測方法清晨抽取患者空腹狀態下2 mL的靜脈血,放于乙二胺四乙酸試管中,2h后用儀器對血漿進行一定速度分離,把分離后的血漿放在-20℃中保存2d,根據標準說明書對血漿濃度進行標準檢測。用到的檢測儀器包括ELISA試劑盒和自動酶標儀,檢測過程中,血漿的檢測指標均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
1.2.2 研究方法患者需要在不同時間段進行血漿濃度的檢測,并且做好檢測數據記錄,檢測時間分別是住院時、住院后5 d和出院后3個月。對不同病癥和心力衰竭分級不同的患者進行Nrr-proBNP的標準濃度檢測和對比分析。對患者進行定期走訪,在走訪中把發生心絞痛、心力衰竭復發和死亡患者作為死亡組;把沒有發生上述病癥的患者作為存活組,數據對比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和NT-proBNP的關系。
1.3 統計方法
對兩組患者對比數據進行統計處理,數據資料運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心力衰竭患者血漿NT-proBNP比較
心力衰竭患者病因不同導致血漿濃度也不同,見表1。
2.2 兩組血漿NT-proBNP濃度的比較
數據顯示死亡組患者人院階段的血漿濃度明顯高于存活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通過上文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較未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相比較低(P
工作計劃 的目的,一方面是跟主管溝通年度的計劃,另一方面也是作自我檢討。在內容上,對主管而言,你是在設定今年預計達成的工作目標,對自己而言,是在設定自我突破的計劃。制定 工作計劃 的第一步,是事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標。
公司目標與個人目標
主管在設定你年度工作內容時,通常是在貫徹公司由上而下的年度目標,因此,你必須先仔細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標,這點很重要卻總是被忽略。另外,你一定要花時間想清楚自己年度希望的成長,是學習?是薪水?還是發展另一項專才?
如果你想要的是學習新技術,你的工作計劃就必須加入學習計劃;如果是想增加收入,就必須制定增加業績的計劃,或是調換部門的準備計劃。
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標以及個人的年度目標,你在制定工作計劃時才不會無所適從。
計劃合理但要具挑戰性
制定工作計劃的原則是勿好高騖遠,應該目標合理、具有挑戰性。如何設定合理的目標呢?多數人在制定計劃時不會想到自己的缺點,于是,建議可以找你的家人、好友,或是較熟的同事與主管,請他們檢視你設定的目標是否太過理想?制定的計劃有沒有避開或改善自己過往的缺點?
為什么要具有挑戰性?主管不會希望你只是去設定你原本就可以達到的目標,他會期待你在未來的一年,無論在工作上或學習上都能有所突破,所以,雖然要避免好高騖遠,但也得設定自我挑戰的計劃。
目標數字化、行動具體化
有了上述的準備與調整,接下來就進入實際制定工作計劃的四個步驟:
1、目標數字化。只有形容詞的空泛目標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要把工作計劃的目標與內容數字化,例如時間化、數量化、金額化。
2、行動具體化。有了數字化的工作目標,還要附帶有效的執行計劃,可以先把明年的工作時間表大致羅列出來。
3、學習計劃。你應該同時制定年度的自我學習計劃。公司對員工自我學習通常是抱持正面的看法,有些公司甚至規定學習計劃是工作計劃應具備的項目。
4、人脈建立規劃。學會溝通、建立自己的人脈圈,搞好與上司關系、與同事關系,更好的融入團隊。
一、堅持主要領導負責制,分管領導和職能部門各司其職。
區紀委中心組成員由區紀委常委、區監察局局長、副局長組成,組長由書記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宣教工作的副書記擔任,學習秘書由區紀委辦公室指定人員擔任。組長是中心組理論學習的第一責任人,副組長協助組長負責計劃安排的落實,學習專題的審定工作。學習秘書負責學習計劃的制訂、學習材料的發放、學習記錄的整理及其他服務工作。
二、堅持集中學習制度,保證學習時間。
區紀委中心組每月至少集中學習1次,此外每個成員每周還要抽出足夠的時間進行自學,并做好詳細的學習筆記。
三、堅持簽到和有事請假制度,確保參學率。
每次學習都要由中心組成員本人簽到,除參加上級部門召開的會議或接待上級來人之外,中心組成員不得無故缺學。因病、因事或外出無法參加學習者,需向組長或副組長履行請假手續,同時必須利用自學時間,根據所缺學的內容自行補課。區紀委中心組全年學習平均參學率必須保證在90%以上。
四、堅持長計劃與短安排相結合制度,增強學習的系統性和計對性。
中心組每年年初都要根據上級有關部門部署的學習內容制訂年度學習計劃,注重學習的針對性。年度計劃必須對學習目的、指導思想、學習專題、參考書目、具體步驟作明確的要求。每月的安排要根據年度計劃的內容,結合階段性的中心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并列出思考討論題,然后付諸實施。
五、堅持多種形式的理論學習制度,增強學習的吸引力。
中心組在學習方法上要堅持“三個為主,四個結合”。“三個為主”,即學原著為主、自學為主、掌握基本觀點為主;“四個結合”,即分散與集中相結合、讀書與調研相結合,自學與輔導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心組在搞好自學和集中學習的基礎上,還要采取調研、邀請專家學者講課和觀看電視專題講座等形式,增強學習的吸引力,提高學習的實際效果。
方法 通過DSA檢查確診有頸動脈狹窄的老年腦梗死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腦梗死組,其中輕度狹窄33例,中度狹窄24例,重度狹窄15例),以非腦血管病健康體檢者38例作為對照組,用分光光度計法測定PON-1活性,用 ELISA法測定ox-LDL含量,分析PON-1活性與ox-LDL及血脂各項指標的相關性。結果 腦梗死組患者血清PON-1活性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而ox-LDL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各狹窄組患者PON-1活性與ox-LDL含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隨頸動脈狹窄程度加重,PON-1活性呈逐漸下降的趨勢,而ox-LDL含量呈上升趨勢。相關分析表明PON-1活性與ox-LDL呈負相關(r=-0.68,P<0.01)。結論 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腦梗死患者PON-1活性降低,脂質過氧化增強,血管易于損傷,PON-1和ox-LDL相互作用共同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
【關鍵詞】 腦梗死;老年;對氧磷酸酯酶-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動脈粥樣硬化
文章編號:1003-1383(2011)03-0253-04 中圖分類號:R 74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01
Effect of serum of elderly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on correlation between
paraoxonase-1and ox-LDL and on atherosclerosis
HUANG Jianmin,JIAN Chongdong,TANG Xionglin,MENG Lanqing,LI Xuebin,HUANG Ruiya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Guangx,Baise 53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rum of elderly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oxonase-1 and ox-LDL and on atherosclerosis.
Methods By DSA examination,72 elderly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ere listed as the study group(33 cases of slight stenosis,24 moderate,15 severe).38 healthy people withou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lis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activity of serum paraoxonase-1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er,and the level of serum ox-LDL by ELISA.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ctivity of PON-1 and ox-LDL and every index of blood fat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activity of serum paraoxonase-1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while the level of serum ox-LD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ctivity of serum paraoxonase-1 and the level of serum ox-LDL in the different stenosis groups(P<0.01).The activity of serum paraoxonase-1 in the study group decreased with the worsening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while the level of serum ox-LDL increased.The relevant analysis suggested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ctivity of paraoxonase-1 and level of ox-LDL in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r=-0.68,P<0.01).
Conclusion It indicates lower activity of paraoxonase-1,enhanced lipid peroxidation and higher possibility of blood vessel impairment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rum paraoxonase-1 and ox-LDL i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old age;paraoxonase-1;ox-LDL;atherosclerosis
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是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研究動脈粥樣硬化的促發因素及其發病機制,對于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最近在一項對人和動物的前瞻性研究中顯示低水平對氧磷酸酯酶-1(Paraoxonase-1,PON-1)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高,而高水平者發生率低,表明PON-1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已經得到認可。本研究通過對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老年腦梗死患者血清PON-1和ox-LDL進行檢測,觀察其變化規律及分析相關性,探討兩者的關系及其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8月~2010年7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年齡大于60歲,確診為缺血性卒中合并頸動脈狹窄的72例患者作為腦梗死組,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齡63~81歲,平均(70.1±8.6)歲。輕度狹窄33例,中度狹窄24例,重度狹窄15例。選擇同期與病例組相匹配的非腦血管病健康體檢者38例作為對照組,男25例,女13例,62~78歲,平均(69.7±5.9)歲。兩組間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空腹Glu、CHO、TG水平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顯示兩組具有可比性。
2.入選及排除標準:入選標準:①參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結合臨床及影像學(頭顱 MRI/CT)表現,確診為缺血性卒中;②住院期間均行全腦血管造影術,確診頸總動脈或頸內動脈顱外段存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狹窄。排除標準:①TIA、心源性腦梗死和冠心病;②全身大動脈疾病和代謝性疾病者;③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④急慢性感染患者。
3.DSA檢查方法 采用德國西門子大型C臂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AXIOMArtisdTA進行檢查,用改良Seldinger 法行股動脈穿刺置5F鞘,插管,分別行主動脈弓、雙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造影。動脈狹窄程度判斷:狹窄率(%) = (狹窄遠端正常直徑-最狹窄段直徑) /狹窄遠端正常直徑。狹窄率<50%為輕度狹窄, 50%~69%為中度狹窄, 70%~99%為重度狹窄,100%為閉塞。
4.血樣采集 所有受檢者于清晨采集靜脈血液4 ml,室溫下25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于-20℃保存,用于PON-1、ox-LDL及其它生化指標的檢測。
5.測定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計法測定PON-1活性,酶活性計算公式:PON-1活性(kU/L) = A×103×f×FV/(t×SV×L×ε);A為凈吸光度值(即標本吸光度值-血清對照和底物對照的吸光度值),f為標本稀釋倍數,FV為反應終體積,t為反應時間,SV為樣品體積,L 為光徑,ε為摩爾消光系數,酶的活性單位定義為每分鐘催化1 μmol乙酸苯酯水解所需的酶量為1 U。采用ELISA法測定ox-LDL,試劑盒由美國SIGMA公司提供,具體操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其它生化指標由檢驗科按常規檢查完成。
6.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多個樣本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再用LSD法進行兩兩比較;相關關系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對照組與腦梗死組患者的血清PON-1活性和ox-LDL含量比較 腦梗死組患者的血清PON-1活性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而ox-LDL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不同狹窄組患者的血清PON-1活性和ox-LDL含量比較 各狹窄組患者PON-1活性與ox-LDL含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并且PON-1活性隨頸動脈狹窄程度加重,呈逐漸下降的趨勢,而ox-LDL含量隨頸動脈狹窄程度加重呈上升趨勢。見表2。
3.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PON-1活性與ox-LDL呈負相關(r=-0.68,P<0.01),而與血脂其它各項指標均無相關性(P>0.05)。見表3。
討論
近年來一些生物酶類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病中的作用備受關注,其中PON-1已成為研究熱點。PON-1是由肝臟合成的分子量約45 kD的水解脂酶,含355個氨基酸殘基,與HDL緊密結合。研究發現,PON-1基因敲除的小鼠血管抗黏附能力下降、氧化應激損害加重和血栓形成增加[2]。用含有PON-1基因腺病毒轉染載脂蛋白E基因敲除的小鼠后,發現氧化應激和血管內皮功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病灶部位的血管平滑肌細胞鈣離子穩定[3]。在一項有關PON-1基因多態性的研究中顯示PON-1活性最高時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最低[4]。在糖尿病并發血管病變領域中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較正常對照組顯著降低,有微血管病變組顯著低于無微血管病變組[5]。本研究結果顯示腦梗死組患者血清PON-1活性低于對照組(P<0.01),各狹窄組患者血清PON-1活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并且隨頸動脈狹窄程度加重,呈逐漸下降的趨勢,進一步證實PON-1為誘發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對缺血性腦卒中的病情有預警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腦梗死組患者血清ox-LDL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重度狹窄組高于中度狹窄組和輕度狹窄組,中度狹窄組高于輕度狹窄組,與Uno等[6]報道相一致。提示合并頸動脈狹窄的腦梗死患者存在明顯的脂質過氧化狀態,并且與病變嚴重相關。ox-LDL不再被受游離膽固醇負反饋調節的脂蛋白受體識別,而由巨噬細胞表面的清道夫受體A識別,并吞噬形成泡沫細胞,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此外,ox-LDL還能刺激內皮細胞分泌多種炎性因子和黏附分子,誘導單核細胞黏附、遷移進入動脈內膜并轉化為巨噬細胞;誘導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細胞體變大,由收縮表型向合成表型轉變,并有遷移和游走作用;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增加血小板的凝聚性;刺激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同時抑制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破壞凝血系統的平衡;抑制一氧化氮(NO)釋放促進血管收縮,加劇動脈粥樣硬化的炎癥反應等,通過多種途徑啟動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本研究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PON-1活性與血脂各項指標間無顯著相關性,而與ox-LDL呈負相關,與戚國慶等[7]在冠心病領域的研究結果相似,說明PON-1 活性并未影響血脂水平的高低,而PON-1活性與ox-LDL之間存在聯系,PON-1活性下降可以通過影響ox-LDL水平使其升高而導致脂質過氧化增強,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研究表明,PON-1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可以抑制LDL氧化,清除存在于ox-LDL中的致炎性氧化磷脂,并參與膽固醇過氧化物的代謝。體外實驗證實,純化的或結合在HDL上的PON-1能水解氧化性磷脂和膽固醇過氧化物,抑制Cu2+誘導的LDL氧化,減少ox-LDL 的生成。體內研究發現,PON-1也有保護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修飾,減少 ox-LDL水平和含量。HDL上的PON-1可以通過水解LDL最易被氧化的sn2位點上的不飽和脂肪磷酸脂而穩定c9位脂肪酸片段,丟棄磷脂,使LDL免于氧化。說明PON-1能通過多途徑保護LDL免受氧化修飾,降低體內ox-LDL水平,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由于合并動脈粥樣硬的腦梗死患者PON-1活性降低,抗氧化能力下降,導致LDL氧化為ox-LDL,ox-LDL損傷微血管內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誘導微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金屬蛋白酶的表達,破壞凝血系統,加劇炎癥反應,激活凝血因子、促進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8],這可能是PON-1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之一。
總之,本研究表明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腦梗死患者PON-1活性降低,脂質過氧化增強,血管易于損傷。高水平的血清PON-1可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低水平的血清PON-1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發展,提示早期檢測PON-1活性對于腦梗死患者預測和及時臨床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Soran H,Younis NN,Charlton-Menys V,et al.Variation in paraoxonase-1 activity and atherosclerosis[J].Curr Opin Lipidol,2009,20(4):265-274.
[2]Ng DS,Chu T,Esposito B,et al.Paraoxonase-1 defciency in mice predisposes to vascular inflammation,oxidative stress,and thrombogenicity in the absence of hyperlipidemia[J].Cardiovasc Pathol,2008,17(4):226-232.
[3]Guns PJ,Van Assche T,Verreth W,et al.Paraoxonase-1 gene transfer lowers vascular oxidative stress and improves vasomotor function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 with preexisting atherosclerosis[J].Br J Pharmacol,2008,153(3):508-516.
[4]Bhattacharyya T,Nicholls SJ,Topol EJ,et al.Relationship of paraoxonase-1(PON1) gene polymorphisms and functional activity with systemic oxidative stres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JAMA,2008,299(11):1265-1276.
[5]蔣興亮,周京國,張曉嵐.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血漿對氧磷酯酶-1活性與氧化應激的關系[J].中國微循環,2007,11(4):253-255,281.
[6]Uno M, Kitazato KT,Nishi K,et al.Raised plasma oxidized LDL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3,74(3):312-316.
[7]戚國慶,賈 彬,杜文濤,等.冠心病患者血清對氧磷酶-1活性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響[J].臨床薈萃, 2006,21(24):1783-1784.
[8]Sampson MJ, Braschi S,Willis G,et al.Paraoxonase-1 (PON-1) genotype and activity and in vivo oxidized plasma low-density lipopr-otein in Type II diabetes[J].Clin Sci,2005,109(2):189-197.
(收稿日期:2011-03-29 修回日期:2011-06-03)
.基于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的量化培訓及其優勢:(1)構建企業知識庫及知識管理系統
為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知識共享、應用和創新,企業引入知識工程建設工作勢在必行。而知識庫是知識工程中結構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組織的知識集群,是針某些領域問題求解的需要,采用若干知識表示方式在計算機存儲器中存儲、組織、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聯系的知識片集合。以筆者所在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為例,在企業知識庫構建過程中,遵循型號產品研發的“V模式開發流程”(見圖1),針對設計開發的每一個環節,針對不同層次和不同協作領域設置不同的知識數據集群,最后通過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統一控制。企業知識管理系統基于內部廣域網架構,充分利用網絡將企業內的電教室、個人計算機、工作站、服務器集群聯合起來,用于快速分析企業知識結構、分類存儲知識數據、共享知識應用、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增值企業知識資產。知識管理系統集成了知識地圖分類系統、知識采集評論系統、知識瀏覽下載系統、知識搜索引擎、知識學習計劃系統、知識訂閱系統、知識求索交換系統、用戶權限管理系統和知識版本管理系統等有關子系統,對知識數據庫進行操作和管理,便于企業內部用戶快速獲得知識(見圖2)。
(2)基于企業知識管理系統建立量化培訓系統及制度
傳統的人力資源培訓模式,受到特定條件制約,在企業人才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難以針對員工的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制定整個職業生涯周期內的培訓計劃,并且難以對培訓效果進行有效的評估。企業知識庫及知識管理系統的構建,為人力資源量化培訓奠定了基礎。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可針對員工在產品設計開發中的角色,有針對性的制定學習計劃,對個人知識學習計劃及企業知識學習計劃提前策劃。個人知識學習計劃: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業務類型、需要自我充電的需求,設置自我學習課程,提升個人能力適應企業需求。企業知識培訓計劃:人力資源部門可以根據企業業務需要、發展需要,設置各研究室、生產車間的學習計劃,通過知識管理平臺進行學習型培訓。利用企業知識管理系統及其所依托的企業信息管理網絡,將企和個人的業知識學習計劃相結合,構成整個企業培訓計劃。培訓的內容,針對每個員工量身定制并加以量化,并進行矩陣式的管理,員工年度量化培訓矩陣的典型示例見式1)。通過信息化的計算機網絡,可以對每個基層單位、每個員工的學習計劃進行實時跟蹤管理,并在合適的節點對其學習成果進行量化考核,利用企業專家系統對考核結果進行評估,將員工的學習考核結果納入其薪酬考核中。
(3)基于知識管理系統的量化培訓制度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