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捕蛇者說原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選自《桃花源記》)
【乙】房玄齡①奏:“閱②府庫甲兵,遠勝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備,誠不可缺;然煬帝④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V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選自《資治通鑒》)
[注解]①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②閱: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煬帝:指隋煬帝。⑤V(yì):安定。
甲乙兩文都傳達著讓百姓安居樂業的愿望。如何實現這一愿望呢?請選一個角度,并結合所學的古文具體說說你從古文學習中獲得的啟示。
備選古文:《鄒忌諷齊王納諫》《陳涉世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捕蛇者說》《岳陽樓記》
解析:這道題目其實就是以古代文段論證現實觀點。回答此題,關鍵要抓住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主旨(題干中常常會明確提出),并應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受到的啟示。啟示也許會有多方面,此時千萬別面面俱到,抓住一點,談深刻一些即可。
答案:我認為關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捕蛇者說》中蔣氏等人的悲慘遭遇說明了“苛政猛于虎”。減輕賦稅,關注民生,這是使百姓安居樂業的關鍵。
解答此類試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縱觀全篇,把握主旨。閱讀時,須著眼全篇,從宏觀上駕馭詩文,并從整體出發,抓住詩文中的基本要素,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而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明確作品所包含的人物、事件、景物和所抒發的感情,以及作者借以表達的對生活的見解和對筆下人物所持的態度。
2.鎖定范圍,準確摘取。答題時,必須確認題目涉及到的語句、段落或區間,揣摩上下文意,抓住關鍵語句,選出最有用的信息。
(1)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通“缺”,缺點)
(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通“檢”,選拔)
【古今異義】
(1)誠宜開張圣聽(古義:開放擴大;今義:指商店開始營業)
(2)由是感激(古義:指感慨而激動;今義:指感謝)
(3)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古義:指痛心遺憾;今義:指十分憎恨)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指身份低微,見識淺陋;今義:指品質惡劣、不道德)
(5)不宜異同(古義:不一樣;今義: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
【詞類活用】
(1)以光先帝遺德(光:形容詞作動詞,發揚光大)
(2)恢弘志士之氣(恢弘:形容詞作動詞,鼓舞)
(3)及為忠善者(忠善:形容詞作名詞,忠善之事)
(4)此皆良實(良實:形容詞作名詞,賢良誠實的人)
(5)有所廣益(廣:形容詞作動詞,擴大)
(6)優劣得所(優劣:形容詞作名詞,能力強的人和能力差的人)
(7)親賢臣,遠小人(親、遠:形容詞作動詞,親近、疏遠)
(8)深入不毛(毛:名詞作動詞,生長草木)
(9)攘除奸兇(奸兇:形容詞作名詞,奸臣賊黨)
【一詞多義】
(1)遺:A.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wèi,動詞,留給)
B.深追先帝遺詔(死去的人留下的)
(2)效:A.夙夜憂慮,恐托付不效(動詞,有成效)
B.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名詞,任務)
(3)勝:A.臣不勝受恩感激/驢不勝怒(禁得住)(《黔之驢》)
B.予觀夫巴陵勝狀(優美的)(《岳陽樓記》)
(4)亡: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滅亡)
B.今亡亦死(逃亡)(《陳涉世家》)
C.而子敬先亡(死亡)(《人琴俱亡》)
D.河曲智叟亡(wú)以應(通“無”,沒有) (《愚公移山》)
(5)任:A.受任于敗軍之際(任命)
B.則攸之、祎、允之任也(責任)
(6)為:A.俱為一體(是)
B.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做,當)
(7)于: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對,對于)
B.積于今六十歲矣(到)(《捕蛇者說》)
C.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在)(《鄒忌諷齊王納諫》)
D.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比)(《捕蛇者說》)
E.操蛇之神聞之……告之于帝(向)(《愚公移山》)
F.管夷吾舉于士(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8)以:A.以光先帝遺德(來)
B.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致)
C.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因為)
D.悉以咨之(把,拿)
【重要詞語】
(1)以光先帝遺德(發揚光大)
(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留給)
(3)猥自枉屈(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4)庶竭駑鈍(比喻才能平庸)
(5)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6)引喻失義(適宜,恰當)
(7)攘除奸兇(排除,鏟除)
(8)以彰其咎(表明,顯揚)
(9)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時候)
(10)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指痛心遺憾)
(11)茍全性命于亂世(茍且保全)
(12)遂許先帝以驅馳(策馬疾馳,這里指奔走效力的意思)
【重要句子】
(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獎懲功過、評定(人物)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不一樣。〕
(2)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違犯科條法令以及做了好事的人,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去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
(3)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
(4)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盡忠心于陛下的職責和本分。〕
(5)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的原因。〕
(6)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這真是處在形勢萬分危急、決定存在或滅亡的時候。〕
(7)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
(8)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
【文意提示】
(1)作者向后主著重提出了三條修明政治的主張: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
(2)作者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3)作者給劉禪的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或親賢遠佞)。
【資料鏈接】
(1)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2)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
(3)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陸游《感狀》)
(4)孔明之辭后主,志盡文暢。(劉勰)
【中考鏈接】
(2012廣西桂林卷)閱讀《出師表》選段(因篇幅有限,原文略),完成14-18題。(共12分)
14.寫出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臣本布衣( ) ②由是感激( )
③深入不毛( ) ④夙夜憂嘆( )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的含義。(2分)
①躬耕于南陽( ) ②還于舊都( )
③以告先帝之靈( ) ④咨臣以當世之事( )
16.翻譯句子。(4分)
①遂許先帝以驅馳。
②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流行的時間久了,就成了經典
提及粵菜,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作為中國菜系之一,粵菜又稱廣東菜,由廣州、潮州、東江(客家菜)三地特色菜點發展而成,看看在港、澳以及世界各國的中餐館,幾乎多數是以粵菜為主,因此有不少人,特別是廣東人,認為粵菜是菜系之首。
粵菜最古老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代,中原文化的南移讓中原飲食制作的技藝、炊具、食具和百越農漁豐富物產結合,也可以說是粵式飲食的起點,而南宋時因御廚隨往羊城,更讓粵菜的技藝和特點日趨成熟,就連其使用的食材,也已然超越了普通尋常之物,此間精彩有南宋周去非《領外代答》為證:“深廣及溪峒人,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其間野味,有好有丑。山有鱉名蟄,竹有鼠名猷。鴿鸛之足,獵而煮之;鱘魚之唇,活而臠之,謂之魚魂,此其珍也。至與遇蛇必捕,不問長短,遇鼠必捉,不問大小。蝙蝠之可惡,蛤蚧之可畏,蝗蟲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蟲之穢,悉炒而食之;蝗蟲之卵,天蝦之翼,悉炒而食之。”
后,廣州作為首批外埠通商口岸,對外交流頻繁,商業日益興旺,帶動了飲食服務作為一個商業行業發展起來,粵菜又吸取了西餐的某些特長,讓自身進入了成熟和發展時期。可謂“鬧市通衡遍布茶樓、酒店、餐館和小食店,各個食肆爭奇斗艷,食品之豐,款式之多,世人稱絕。”因而,也漸漸有“食在廣州”之說。
憑借著悠久的歷史,粵菜一路發揚光大成為領銜“食尚”歷史中的流行主角,經久不衰的流行也讓它歷經時光的打磨成為一樣經典。
經典被不斷翻新,就成了時尚
粵菜有著豐富多變的情調,且不提那些蟲蛇之類的生猛食材,在成都,我們能夠品嘗與見著的,有更多是符合成都溫潤氣質的粵式小點與清爽美味。平易近人的那些精致的小蒸籠上,潔白的骨瓷盤中擺放的鳳爪軟爛入味,晶瑩剔透的蝦餃口感飽滿滋味鮮爽,外焦里嫩的叉燒半咸半甜剛剛好,還有那軟中帶韌的炒河粉;若是享用高端食材料理,各類魚鮮自不在話下,而奢華逼人貴氣十足的燕鮑翅參更是商務宴席之常客……豐儉由人之于粵菜,恰似一有那么點年紀但仍風韻十足的女子,帶著故事,濃淡相宜。
粵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長,烹調技藝多樣善變,用料奇異廣博。粵菜在全國各地能備受消費者追捧,除了宏觀的經濟因素外,清淡、少油、保持材料原汁原味的烹制方式是其重要原因。在烹調上以炒、爆為主,兼有燴、煎、烤,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香、松、軟、肥、濃的“五滋”,加上酸、甜、苦、辣、咸、鮮“六味”,再加上粵菜大廚皆具備的營養學基礎,讓粵菜極富時令性,夏秋之際的清淡爽口,冬春之時的濃郁飽滿,不同的季節與食材所營造的不同口感,也是不少人癡迷粵菜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的粵菜料理在保有其新、鮮、嫩、爽、及色、香、味、形、美俱全的本質的同時,也在不斷發展與創新。傳統粵菜在選材上較為穩定,有一套相對穩定的流程,而年青廚師也沒有固守傳統的意識,借由原材料創新及新式烹飪工具的大量引入,讓粵菜的萬千變化更具魅力,而面對不斷翻新與創造,保持著某種固有精神的粵菜,也成為了一種永遠被追隨的餐飲時尚。
酒店粵食,耐人尋味
在成都,林立的各大酒店的中餐廳里,翻開菜單也不難看見各種美味的粵式菜肴,而不少則走的是以燕鮑翅等高檔食材為主打的品質路線。借由酒店集團的雄厚背景,無論是食材本身的品質,亦或是大廚的高水準,更有那些兼具格調與品味的用餐環境,都使得懂生活的成都人在坐高規格的商務宴請或與親密家人饕餮時,又多了新的一種選擇。
為傳承中國悠久的文化,促進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溝通和交流,促使人們尋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古文學習已經漸漸受到了重視,小學階段要求必背古詩70首,每冊課本中也涉及了古詩詞的學習。
縱觀整個小學教材,除了古詩詞,還有很多文章涉及到了古代的經典文學,如文包詩、名著改編、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教師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的價值讓古文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實現從初涉古文到走向經典,實現與中學學習的銜接呢?
一、多元激趣,引導學生閱讀經典
一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古文離學生的生活已經遙遠,特別是對于小學生,用古文導入閱讀教學豈不南轅北轍?其實不然,一位老師在教學《三顧茅廬》一課時沒有采用常用的解題或介紹人物的方法導入,而是請大家猜謎。老師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紙條,上面摘錄了《三國演義》中對張飛、關羽、劉備、諸葛亮等人物的描寫,老師邊念邊請同學們猜猜他是誰?當老師念道:“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持羽扇,有時坐一輛四輪小車。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哪里還顧得上舉手,爭先恐后報出了“諸葛亮”。學生對這個人物太熟悉了,而且對他的智慧充滿了崇敬。老師還不忘相機對諸葛亮的“隆中對”進行介紹,為學習課文打下伏筆。當老師再讀“燕頷虎須,豹頭環眼,聲若巨雷,勢如烈馬,手提丈八點蛇矛,好不威風”時,出現了爭議,有人認為是關羽、有人認為是張飛,老師不置可否,緊接著又讀了一則“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如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學生在對比中找到了答案。謎面用略顯通俗地古文形象地描繪了小說中人物的外貌,學生很容易就猜測出了謎底。這是教師第一次將經典閱讀中的文字以游戲的方式出示,既顯得簡單,又十分有趣,還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經典閱讀中這一類文字的表達魅力。
二、回歸原文,深入體會人物品質
受到學生身心特點的限制,如果說中年級還是老師帶著學生閱讀經典、走進經典的話,那么隨著年級的升高,自主閱讀能力的增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古代文學的閱讀會更主動,收獲也會更多。如在學習《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一課時,一位老師只是布置了收集資料的任務,但在課堂伊始,學生在介紹背景資料時運用了大量的典籍文獻,閱讀了《報任安書》,并引用了司馬遷在受到宮刑后的一段話:“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局則忽若有所之,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來表達他的生不如死,有的同學又用自己的語言對這段古文進行了講解。
學生對未知的事物都是好奇的,特別是讀到作品主人公發自內心的吶喊、憤懣、不平與痛楚時,共鳴油然而生,于是更急于、樂于、善于閱讀文中的故事。老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又穿《報任安書》中的相關描寫,并在反復品讀中發現文章以第三人稱來寫,而這段古文是第一人稱的直接表達,其更真切可感,更能打動學生,更能激發學生對司馬遷后來的所為產生敬佩之情。
三、拓展遷移,讓古文與閱讀教學相輔相成
小學生的記憶庫中至少有必背的70首古詩,但沒有多少機會讓他們吟誦,更不要說運用了,于是一首首經典詩歌在背頌后又被漸漸遺忘。那怎樣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時刻幫孩子回顧那些經典呢?一位老師在教學鄭振鐸的《燕子》時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這篇課文的第二節描寫春景的句子很美,學生在反復誦讀后,頭腦中都留下了一幅幅春景圖。老師這時話鋒一轉:讀著并欣賞著這美好的景色,你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哪句詩歌呢?誰想起了,誰就是小詩人,請大聲吟誦。這一說,學生的詩庫被激活了,有的直接背誦: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有的將課文與古詩結合:二三月間,毛毛細雨從天上灑落下來,真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微風輕輕地吹拂著,千萬條柔柳展開了鵝黃色的嫩葉,真是“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孩子們儼然變成了小詩人,一首首詩歌脫口而出。老師又即興根據課文內容補充了幾首,學生們吟誦得更歡了。
在這樣反復的閱讀文本與吟誦詩歌相交替、融合的過程中,名家的經典散文作品在孩子的眼中更具畫面感,學生對文字的體驗也更豐富了,真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整節課如詩如畫,充滿了詩情畫意。在這節課中,學生會背文章了,復習與運用了古詩,想象力、感悟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四、探究典故,挖掘文本的文化內涵
一、通過教學文言文,讓學生學習語言表達
中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文言都是名作,先秦時代的語料堪稱最為典范的“文言”,依此為范本,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言語感。像《論語》《孟子》等書,語言精粹,讀來上口,適合文言初學者誦讀:經傳之書,與后來的“文選”相比,更講究句法、章法,多為言語片斷,質樸自然,這也適合初學者記誦積累。在學習這些文言典籍的時候,強調誦讀與積累相結合,在誦讀中體會語言的節奏美、韻律美,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獲得美的享受。在理解分析方面不做過高要求,粗知文義即可,突出積淀文言語匯的重要性,此中蘊涵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量變到質變的辯證理念。繼文言啟蒙之后,以文言經典語料為憑借,大量誦讀、積累典范正宗的文言章句,指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到平時的作文中去,如利用文質優美的對偶句,氣勢磅礴的排比句,富有哲理的警示句,讓學生進行仿句練習;不僅仿句,也可以仿篇,如學了《陋室銘》,讓學生仿作《班級銘》《學習銘》《為官銘》等。這種做法,既能有效地促進對文言句子的理解,在吸收中應用,在應用中提高,把學習與應用結合起來,使作文語言漸趨凝練、豐富、生動。
二、通過教學文言文,讓學生學習情感表達
一些文豪大家的作品,不僅是拂面春風的優美文字,而且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流淌著自然真摯的情感。在文言教學中,應該把古人在文中傾注的情感發掘出來,有效地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加強真切情感的抒發。
學習林覺民的《與妻書》時,結合學生作文中缺乏的真情實感的現實,抓住一個“真”字做文章。文中真實地記敘了二三事,傾訴的是他對妻子的真情,情結于事,事事關情,情韻無盡。文章令人情動而不能自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個“真”字。事真、情亦真;情真,意更深。真切地人間至情,是本文強烈撼動讀者的永久的藝術生命。以此啟迪學生,作文欲動人心,必先動己情,情動于中方能撰華章。把學習與借鑒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到寫作實際中,培養學生說真話、寫真情、抒真情的美德。文言教學中,要抓住這些感情之深、流韻始遠的典范之作,啟發學生真情寫作。唯有深于真情,文章才能不求工而自工。
三、通過教學文言文,讓學生學習寫作技法
廣東地處五嶺之南,瀕臨南海;位于亞洲大陸的東南部;北回歸線橫省境中部,日照時間長,夏長冬短,大部分地區沒有真正的冬天;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華天賦,可食資源豐富。廣東又是我國南方內外貿易樞紐。漢代,廣州已是全國十幾個大都邑之一;唐代,商賈大都集于廣州;明、清時代,廣州幾乎是全國唯一通商口岸,廣東的產物,四方輻湊。故“天下所有之食貨,粵菜幾盡有之;粵菜所有之食貨,天下未必盡有也”(見屈大均《廣東新語》)。“民以食為天”,食以物產為基礎,廣東菜的物質基礎是得天獨厚的。
一、粵菜的組成
廣東菜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組成,以廣州菜為代表。
廣州菜的“廣州”是廣義的,凡講廣州話的地方均在此范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各市、縣以及肇慶、韶關、湛江等地在內。秦以前,這里的人民已善漁業農耕,并以水上航行和金屬冶煉著稱;民尚雜食,且有生食之習慣。秦以后,又受到中原飲食文化和烹飪技藝的影響并加以改進,雜食的技法更臻善美、雜食的品種更加豐富,從而形成廣東菜用料廣博的特色。
潮州菜的“潮州”也是廣義的,凡講潮州話的地方都在此范圍,包括汕頭、潮州、潮陽、晉寧、惠來、揭陽、饒平等地在內。但是,秦以前,潮屬閩地,其語系和風俗習慣與廣州有別。因此,潮州菜因淵源不同,飲食習俗和菜肴特色也各有特色。隸屬廣東以后,雖受廣州菜的影響,但始終保持其本色而自成一派。
東江菜又稱客家菜。所謂“客家”,是古代從中原遷徒南來的漢人。《嘉應州志》記載:“客家祚本齊晉人,至秦時被迫而遷于豫皖。”晉代以后,一大批遷至廣東東部之山區而被稱為客家,其語言和飲食習慣基本上保留著古代中原之特點,故也自成一派。
二、粵菜的歷史發展
粵菜形成以后,隨著廣東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而發展。其間,有幾個興盛時期,各個時期的特點各有不同。我國從三國至南北朝的三百多年中,有近300年處于南北分裂狀態,中原地區戰亂頻繁,而嶺南局勢比較穩定,漢族人民大量南遷,廣東腹地得到開發。
發展至唐代,在中原飲食文化的影響下,粵菜烹飪發生了質的變化。據唐昭宗時曾任廣州司馬的劉恂所《嶺表錄異》記載,當時粵菜使用的調味料有醬、醋、姜韭、椒桂等,品種較為多樣,并且還能夠針對原料的質地,恰如其分運用煮、炙、炸、蒸、甑、炒、膾等烹制技法,因此,菜肴的品種頗多,風味饒人。如:“蠔肉,大者腌為炙,小者炒食。”一炙一炒,各得其妙。對于生食法,唐代已有很大的改善。該書有如下的記載:“南下多買蝦之細者,……用濃醬醋先潑活蝦,蓋以生菜,以熱釜覆其上,就口跑出,亦有跳出醋碟者,蝦生。”此品仍保留粵菜形成之前的生食之風,但它卻是醬醋和多種香料拌制的,這些醬醋和香料有去腥殺菌的作用。這種食法比諸遠古的生食法進步得多。正因為如此,依此法拌食的魚生,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對于一些粗腥之物,先用堿腌制,除去其腥,又可使之松軟,再以椒、桂、豆、蔻、姜、蔥等香料同烹,能使其去異增香,然后再加佐料烹調成菜。此法相當高明,同行話來說是“先姜蔥滾煨、后烹調”,故此法沿用至今。
唐代以后,演變為五代十國,中原又一次連續戰亂,民不聊生。當時,十國之一的嶺南地區政局比較安定。中原文士大批南遷。南漢主劉隱廣招天下賢士,劉龔一兵部尚書趙光裔曾是唐昭宗和后梁的膳部郎中。此職掌管飲食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食料之事。粵菜又一次受到中原飲食文化的大影響。至宋代,史料記載,廣州地區的名肴美饌明顯增多,而且有不少品種一直留傳至今。高懌《群居解頤》載:“嶺南地暖,好食餛飩,往往稍喧。”如今,廣州以諧音云吞稱之,與面條同煮,叫云吞面,是膾炙人口的美食,講究皮薄、餡嫩、湯鮮,遍布城鄉各地。
坡貶至嶺南,曾寫下不少詩文,其中記有飲食的屢見。如在儋耳寫有《聞子由瘦》:“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遍雞粥。”花豬肉最美的做法是“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這便是有名的東坡肉,至今仍是江東名菜。
明清時代,珠江和韓江兩個三角洲逐漸開發成為商品農業的魚米之鄉,韶關、湛江等地的農業經濟也逐漸興旺。各地都出現了一批大小不等,作物不同又互相依賴的專業化農業區域。與之相適應的手工業也隨之而興起,在廣州、潮州、韶關等中心城市的周圍形成了一批很有活力的城鎮,城鎮周圍又分布著許多城市。這些城市(特別是廣州)空前繁榮,民眾講究飲食之風大盛,民間食譜豐富多彩,烹調技術日臻精良。著名的有佛山的柱候名食、順德的鳳城食譜、潮汕的海產美饌。此外還有新會的潮蓮燒鵝、增城的新塘魚包、海南瓊海的燒乳豬等。與此同時,京津、揚州、姑蘇、金陵等地的烹飪文化和食譜也不斷傳來,廣州、佛山、汕頭、惠州等地逐漸成為各邦名食薈萃之地。以后,由于廣州的地位以及當時中國政府的政策,使廣州成為對內外貿易十分發達的地方,歐美各大中城市的食肆普遍興隆,廣州市更是萬商云集。較大的飲食店有200家之多,分成茶樓、茶室、酒家、飯店、包辦館、古餐館等幾個自然行業。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小宴店、小吃店、為食街、大排檔等。成行成市、星羅棋市,鱗次櫛比。為能競爭獲勝,招徠客人,各店都重視裝飾,創新名菜。《中華全國風俗志》云:“廣東之酒樓,可謂冠絕中外,其建筑之華美,陳設之出雅,器具之精良,裝潢之精微,一入其中,輝煌奪目,洵奇觀也。……菜以錢翅為主要之品,其價每碗自10元至50元。10元以下,不能請貴客也。翅長數寸,盛以海碗,入口即化,鮮美,酥潤兼而有之。”若燒豬、蒸燕窩等,亦為珍品,至平常菜,大約自8元至10元,亦頗冠冕矣。其時,“食在廣州”進入全盛時期,能夠載入這個時期史冊的名店名菜有貴聯升的滿漢全席、香滑鱸魚球;聚豐園的醉蝦、蟹;南陽堂的什錦拼、一品鍋;呂榮升的芝麻雞;玉液樓的半齋炸鍋巴;福來居的酥魚;萬棧的掛爐鴨;文園的鼎湖上素;大三元的紅燒大群翅;蛇王滿的龍虎燴;六國的太爺雞;愉園的玻璃蝦仁;旺記的燒乳豬;新來遠的魚魂羹、金陵片皮鴨;冠珍的清湯魚肚;陶陶居的炒蟹;陸羽居的化皮乳豬、白云豬手等等。
這些,既反映了粵菜的食譜絢麗多姿,又體現了粵菜的烹調法技藝精良。因而,有如此豐富的物資資源和歷代粵菜名師創造性的勞動,為粵菜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三、粵菜的風味特色
粵菜以用料廣博著稱。據粗略估計,粵菜的用料達數千種,凡各地菜系所用的家養禽畜,水澤魚蝦,粵菜無不用之;而各地所不用的蛇、鼠、貓、狗、山間野味,粵菜則視為上肴。早在南宋去非《嶺外代答》就有精辟的記載:“深廣及溪峒人,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其間野味,有好有導致。山有鱉名蟄。鴿鸛之足,獵而煮之,活而臠之,謂之魚魂,此其珍也。至于遇蛇必捕,不問長短,遇鼠必捉,不問大小。蝙蝠之可惡,蛤蚧之可畏,蝗蟲之微生,悉聚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蟲之穢,悉炒而食之;蝗蟲之卵,天蝦之翼,悉炒而食之。”粵菜雜食之風,常令一些外地人瞠目結舌。唐代韓愈被貶至潮州時,見到當地群眾嗜食鱟、蠔蛇、章魚、青蛙、江珧柱等幾十種異物,大為驚異,害怕得“臊腥始發越,咀吞面汗。”發展至現在,鮑、參、翅、肚、山嶺海味已是許多地方菜之上品了,而蛇、鼠、貓、貍等野味仍在粵菜中獨領,特色分明。
據現代科學化驗證明,各種野味,常常含有一般家養禽畜所不具的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例如,蟒蛇肉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蛇油含有亞油酸、亞麻酸等非飽和脂肪酸22種之多,其中含量特別多的亞油酸,有保持血管不硬化的作用。所以,中醫一直把蛇肉作為祛風活血,除寒去濕的重要藥物。粵菜用料廣博而雜這一特點能充分利用食物資源,造福人類。
粵菜是以本地飲食文化為基礎,廣泛吸取中外烹飪技術之精華,為我所用,自成一格。例如:粵菜中的泡、扒、汆是從北菜的爆、扒、汆移植過來的;、煎、炸中的新法是借鑒西法而得的。但是,這種移植和借鑒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取其精華,融匯貫通。例如:北方菜的扒,一般是將原料調味后,至酥爛,推芡打明油裝的,這表現為清扒;粵菜的扒,一般是將原料煲(蒸)至,然后推闊芡扒上,這表現為有料扒。
通過廣鑒博采,粵菜的烹調方法較為完善多樣。各地方菜常用的炒、炸、蒸、煎、燴、燉等,粵菜均常用之;而許多地方菜不用或少用的軟炒、軟炸等等,粵菜則都有獨到的造詣。因此,粵菜的品種繁多,1956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介紹的就是5 447種,此外,尚有與菜肴有淵源關系的點心815款,小吃品種數百個。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現在遠不止此數了。
粵菜風味的特點是注重清淡。講究清中求鮮,淡中求美,注重菜質,講究清、鮮、嫩、爽、滑、香,并且隨季節時令的變化而變異。一般是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菜肴的質味重視配套,要求有香、酥、脆、肥、濃之分,具“五滋六味”之妙。這樣的味型結構能隨著原料和醬料的變化而變化,可適應各方人士的口味。
因此,粵菜的影響較為廣泛。據近年來的一些報刊介紹。目前的美國有中國餐館近萬家;英國有4 000家;法國、荷蘭各有2 000多家;日本不下數千家。這些地方的中國餐館,多數是粵式茶樓、菜館,生意很旺。澳大利亞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響下,飲茶已成為一個專門名詞,凡到悉尼市游覽的人,都以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粵式飲茶用餐的味為時尚。
①瞠( )目結舌 ②偃( )旗息鼓
③鱗次櫛( )比 ④杳( )無消息
⑤畸( )形 ⑥恍( )然大悟
⑦隨聲附和( ) ⑧如火如荼( )
⑨一葉扁( )舟 ⑩戛( )然而止
2.加點字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懺(chàn)悔 瀕(bīn)臨 謚(shì)號 緘(jiān)默揩(kāi)抹 B.拎(līn)起 熾(chì)熱 懦(nuò)弱纖(xiān)維 彌(mí)漫 C.抨(pēng)擊 聯袂(jué) 解剖(pōu) 堤(tī)壩 細膩(nì) D.挑釁(xìn) 紙屑(xiè) 恬(tián)靜 酗(xù)酒 深諳(ān)
3.加點字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加強 勉強 倔強 強制 B.差遣 差事 出差欽差 C.惡習 惡毒 惡心 厭惡 D.堵塞 邊塞 塞責 阻塞
4.請分別找出下列各組中加點字注音不正確的一項并予以改正
A.緋(fēi)紅 窒(zhì)息 浩劫(jié) 愜(xiè)意( )
B.契(qì)約 蜿蜒(yán) 蕭瑟(sè) 四隅(óu)( )
C.進(bènq)射 酣(hān)睡 祈禱(dǎo)俯瞰(gàn)( )
D.霧靄(ǎi) 矗(zhù)立 縹(piāo)緲 勁(jìng)烈( )
5.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蘊藏 殺戮 出類拔萃 生托死拽 B.歐打囁嚅 水泄不通 淺嘗輒止 C.篩選 秘訣 夢寐以求 張冠李代 D.賒欠 軒敞 源遠流長 直截了當
6.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
①原形必露( )
②理曲詞窮( )
③一愁莫展( )
④戒驕戒燥( )
⑤水瀉不通( )
⑥串流不息( )
⑦左右逢園( )
⑧通霄達旦( )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完全______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⑦經過調查取證,她_____的情況屬實。
③這次競賽題涉及面廣,題型靈活,是對學生語文素質的一個綜合_____。
A.迎合 反應 考察 B.符合 反應 考察
C.符合 反映 考查 D.保障 反應 檢驗
8.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我國造園林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林中樹立著______(a.獨特 b.特別 c.新穎)的風格。中國園林妙在______(a.深邃 b.含蓄 c.內斂),一山一石耐人尋味。美人峰細看才像美人,九獅山、鴛鴦廳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說不明白,一說才______(a.茅塞頓開 b.豁然開朗 c.恍然大悟),竟有鴛鴦之意。
9.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由本屆藝術節傳遞出來的信息表明,傳統戲劇創新正在成為中國舞臺文藝創作的中流砥柱。B.實踐證明,要在教學中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能引導學生學習,絕不能越俎代庖。c.同學曉明等三個人去看望退休的李老師,李老師畢恭畢敬地給他們倒上茶水,詳細詢問他們的語文活動開展情況。D.面對聯盟的成立,不少被聯盟排除在外的企業也開始和其分庭抗禮。
10.對加點詞語的意思,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
A.“豆腐渣”工程是腐敗的孿生兄弟。(指質量很差) B.這次田徑運動會上,一向默默無聞的王開獲兩個第一,其中一項還打破了市紀錄,成為賽場上的黑馬。(指出人意料的獲勝者) c.孩子們圍坐著聽老人戲說乾隆皇帝的故事。(附會歷史題材,虛構一些有趣或者引人發笑的情節進行創作或講述)D.這個問題她知道得太晚了,處理起來有些棘手。(做事情像荊棘那樣刺手,指惹麻煩)
1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句是( )
A.縣教育局認真學習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決心統籌安排,因地制宜,逐步推進全縣農村教育的綜合改革。 B.“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言簡意賅,寓意深遠,在對比中把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c.在伊拉克戰爭中,最讓全世界文史專家魂牽夢縈的是伊拉克國家博物館慘遭洗劫和破壞。 D.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是教師對課文條分縷析,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形成,也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1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通過這次反復實踐和思考,使他終于明白了作這件事怎樣才有意義? B.語句是否通順,條理是否清晰,是否能恰當地表達真情實感,是衡量文章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 c.《兩只蝴蝶》這首在網絡上風靡大街小巷的歌曲,最近被河西中學“請”出了校園。 D.國家三令五申地強調廠礦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但是,仍有許多廠礦對此置若罔聞,致使導致許多重大事故沒能避免發生。
13.下面一段話中有兩處語病,一處標點使用不當。請分別指出來,并予以改正
10年前,濕地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很含糊的概念,隨著不斷對其認識的深入,人們開始清醒地意識到:濕地是地球之“腎!”它雖然是水和土地的融會之處,但有著許多我們不甚了解的神秘之處。
14.認真閱讀下面一段話,按照提示答題
生命本無意義,全靠自己賦予。一個不曾被生命意義困惑過的靈魂,該是如何暗然無色。我應為自己仍在困惑的人生感到欣慰,也在自己生命中充滿探索的沖動而自豪。夜深人靜時,讀著先哲的思想,分明感受到人類不息精神的追求,世上自有永恒的精神價值存在,心中很充實。
(1)找出一個錯別字并予以改正。( )
(2)抄出文中用詞不當的一個句子并予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其中詞語順序不當的語句并予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仿照畫線句,寫出你對美的感悟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美,美也是多姿多彩的。美是游蕩在寒冬中的幾點殘雪,美是漫步在藍天上的幾縷浮云,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第一句的寫法,再寫出兩個句子,表達你對母愛的感悟
母愛是挫折中的陣陣清風,當你驚慌傷心時,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母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在下面句子的橫線上填入恰當的語句
殘疾人告訴我說:“命運給了你一條崎嶇不平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給了你一個滿是裂紋的碗,你卻要尋找豐盛的食品;給了你一個永恒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會堅強吧!她比什么都珍貴。”
18.對下面句子所用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云海也活了;睡熟了的濤瀾,又恢復了偉大的呼嘯,昂頭搖尾的向著我們朝露染青饅形的小島沖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振蕩著生命的浮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云海波瀾壯闊的景象描述得生動傳神,極富感染力,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 B.如果生命是樹,尊嚴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嚴就是燃燒;如果生命是鷹,尊嚴就是飛翔。(運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尊嚴比生命還重要) c.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個夢,與哈爾濱的春天交相輝映,有了丁香花,哈爾濱的春天就變得芳香四溢,美輪美奐。(運用比喻,寫出了丁香花給哈爾濱人帶來的憧憬和向往) 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還會有創新的意識?哪里還會有開拓的精神?(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批評了“追星族”缺乏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19.在“感恩”、“愛心”中任選一詞,并以此為中心,擴展成為一段文字,要求運用比喻、排比兩種修辭手法。
20.找出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恰當的一項( )
A.面對突然襲來的暴風雪,他完全不知道這件事該怎么辦? B.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由于一些國家正面臨水資源危機,這些國家農業、工業、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嚴重威脅。 c.李白的詩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把郁積在詩人心中的“愁”抒發得淋漓盡致。 D.通過看地圖上等高線的分布和疏密情況,可以知曉大致的地形:等高線越密集,這一帶的地勢越陡;等高線越稀疏,這一帶的坡度越緩。
21.出版社有意請楊絳先生出席其新出版文集的作品研討會,她說:“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你能聽懂楊絳先生的弦外之音嗎?
22.《西游記》中寫悟空鉆入海中,向龍王借兵器時,不料被夜叉擋住問身份,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孫悟空,是你老龍王的緊鄰,為何不識?”待夜叉通報龍王迎接進宮后,龍王就問孫悟空:“幾時得道,授何仙術?”這里,孫悟空的話和龍王的話都非常得體,你能分析一下嗎?
23.某旅游景點有這么一則告示:“除了你的腳印,什么也別留下;除了你的記憶,什么也別帶走。”它告訴游客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你認為它擬得好嗎?
24.三峽大壩最后一倉混凝土于2006年5月20日14時澆筑完畢,它標志著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有關部門和建設者代表隨即在壩頂舉行了簡單而又熱烈的慶祝儀式,整個儀式僅用了8分鐘,此后他們又開始了緊張的工作。請你給三峽大壩的建設者們發一條短信,表示你對他們的敬意。(不少于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關文化常識的闡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在古代,“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現在的“江”、“河”則泛指河流。 B.古代的“銘”是指刻在金屬器物上歌頌他人或自己道德的韻文,例如《陋室銘》。 c.“愚以為宮中之事”中的“愚”是古人的謙稱,表示謙遜的意思,用于自稱。 D.“四書”就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
26.下列說法不當的一項是( )
A.《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書,其中有不少是關于學習和個人修養的。 B.夏洛克、韓麥爾先生、奧楚蔑洛夫分別出自莎士比亞、都德、契訶夫筆下的人物。 c.《故鄉》和《孔乙己》都是魯迅的短篇小說,都選自小說集《吶喊》。 D.《捕蛇者說》《醉翁亭記》《記承天寺夜游》《與朱元思書》的作者都屬于“唐宋家”。
2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威尼斯商人》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戲劇家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劇作,他的《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被合稱為四大悲劇。B.《范進中舉》節選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國古典第一部短篇諷刺小說集,其中的嚴監生是著名的吝嗇鬼形象。 c.“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我國古代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D.“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首詩揭示了《紅樓夢》中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其中,“閬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無瑕”指的是賈寶玉。
28.寫出下列故事所涉及的人物的名字
①“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
》中的一個故事,“林教頭”指的是______,有關他的故事中有一個已經演化成成語,這個成語是________。
②《三國演義》中“單刀赴會”的是_______,“煮酒論英雄”的人物是_______,連叫數聲“既生瑜何生亮”而氣絕身亡的人物是________。
③《紅樓夢》中那個“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被評價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該人善弄權術,最終落了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下場。還有一個被稱為“絳珠仙子”的人物是________。
④他是一個“堅決、沉默而又有生氣”的上等車夫,為了爭取起碼的生存權利,奮斗,掙扎,最終卻走上了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這部作品的名字叫《
》,與人力車夫相關的兩位女性的名字叫_______和________。
29.“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相信你是伴著讀書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請寫一段話,運用排比句式,寫出某幾部書對你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