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腹部手術的護理范文

腹部手術的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腹部手術的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腹部手術的護理

第1篇:腹部手術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 全麻; 腹部手術; 呼吸; 影響因素; 護理

一、臨床與方法

1、 一般資料:在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間,分別選擇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術患者各25例,無嚴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齡26-66歲,平均57歲,其中胃手術7例、膽道手術10例、脾臟手術4例、噴門手術2例、胰腺手術2例。下腹部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齡25-68歲,平均56歲,其中結腸手術12例、直腸手術13例。

2、方法:二組患者分別在術前一天和術后六小時,測定動脈血氣分析和氧飽和度,用Microlab 3000 Series (Micro Medical Ltd,U.S)儀測定肺功能指標,并觀察呼吸情況。二組患者術前各項指標都在正常范圍,術后分別收集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O2)、血氧飽和度(Sa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指標,其中VC、FVC因受年齡、性別、身高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故用實測值占預計正常值的百分比(A/P)來表示。統計方法:所有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數據用SSPS統計軟件包處理,統計結果顯著性標準定為P<0.05。

3、結果:全麻上、下腹部手術后六小時各項呼吸指標比較結果分析二組在PO2、SaO2上存在明顯差異。由于術后六小時,受麻醉抑制、體力不支、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響,上、下腹部手術患者所表現的VC和FVC都比正常預計值有明顯的下降,其中,VC比較有明顯差異性。

二、討論1、膈肌和胸廓的影響。膈肌運動是維持正常胸腔壓力和肺部膨脹所必需的。上腹部手術橫膈向頭方向移位,可使胸腔容量減少500ml,全身麻醉下的胸廓、肋骨架內徑的縮小,以及中心血容量的增高(約300ml)等都可使胸腔容量縮小 ,導致胸肺順應性降低。這種影響雖然會隨手術的完成、麻醉的消退而解除,但呼吸功能卻需要在術后比較長的時間內才能恢復。另外術后腹腔的膈下積液、膈下感染,會引起膈肌痙攣。術后胃腸賬氣、胃潴留、胃擴張,致腹內壓增高,膈肌上升,都會導致肺活量下降,引起限制性肺功能障礙。

2、切口疼痛。上腹部手術切口位置高,接近胸部,隨著術后麻醉的消退,切口疼痛感會越來越來明顯,患者由此懼怕深呼吸和咳嗽,只能作淺而快的呼吸,且不能及時將氣管分泌物咳出,而影響有效呼吸。另外,疼痛可引起骨骼肌反射性緊張,導致胸肺順應性下降,肺通氣不足,產生低氧血癥 。上腹部比下腹部手術SaO2有明顯的降低,雖然絕對值不是很低,但不加以重視,必然影響呼吸生理功能。

3、 神經反射刺激。手術操作時,牽拉、損傷、壓迫上腹部相關神經,反射性刺激肋間神經、膈肌神經以及其它輔助呼吸肌的支配神經,使胸廓、肋骨架內徑縮小。加之全麻手術抑制迷走神經興奮,從而抑制了呼吸中樞與肺臟之間正常的反射傳導。雖然在術中,可以通過麻醉師的輔助呼吸,保證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但術后仍可表現為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肺功能減退。

4、肺動脈壓增高。上腹部手術時,由于內臟血管收縮,引起中心血容量的增加,上腹部術后肺動脈壓可有增高,可增高達70%之多,同時,肺靜脈壓亦可增高,引起肺血流的再分布,使肺血液較多地分布于(通氣功能較差的)肺上葉部分,從而形成較明顯的分流,這可能是上腹部手術后肺功能紊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全麻下腹部手術對呼吸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護理對策1、術前護理

(1) 加強術前知識宣教。預防交叉感染,增加營養,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勸告患者術前術后戒煙,以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術前進食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按要求做好術前禁食及胃腸準備工作,預防術后腹脹、嘔吐。

(2) 呼吸功能鍛煉。對上腹部大手術患者,要有針對性的制定呼吸功能鍛煉計劃,以便術前、特別是術后能學會和應用,減少術后并發癥。呼吸功能鍛煉包括:

1)深呼吸運動。鼓勵患者在術前一周練習慢而深的吸氣,在呼氣末停滯1-2S后緩慢地呼氣,每日2-3次,每次10分鐘,每分鐘8-12次。

2)有效咳嗽訓練。教會患者先作深吸氣后關閉聲門,爾后胸腹肌驟然收縮,將氣沖出呼吸道。

3)束腹胸式呼吸訓練。使用腹帶綁住病人腹部,松緊適宜,以制造術后生理狀態,加強患者有效的胸式呼吸,以代償因術后切口疼痛引起的低效腹式呼吸。

2、術后護理

(1) 加強術后生命體征監測。術后六小時內,因患者尚未完全清醒,要密切觀察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復情況,包括呼吸頻率、節率、幅度、肺部羅音。一般全麻上腹部大手術后,48小時內持續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監測,定時測定動脈血氣分析,并觀察中心靜脈壓的變化,避免加重心肺負荷。

(2) 促進術后呼吸功能恢復。回病房后,及時給予氧氣吸入,一般患者清醒后,就給予低半臥位,使橫膈下降,有利于肺部膨脹。術后六小時,每二小時翻身一次,鼓勵床上活動,預防肺不張。腹帶松緊適當,防止影響呼吸,如患者主訴切口疼痛劇烈,可適當應用止痛劑或鎮痛泵止痛。鼓勵患者作胸式呼吸,可減輕切口疼痛。 同時,鼓勵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肺循環和胃腸蠕動,有利于術后呼吸功能盡早恢復。

第2篇:腹部手術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婦產科手術腹部切口臨床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7

婦產科手術腹部切口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手術治療措施,但是術后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出現切口感染、脂肪液化以及并發癥等現象,從而造成切口恢復緩慢、嚴重的情況下造成切口開裂或者危機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加強婦產科手術腹部切口的護理對預防并發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以及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婦產科腹部切口患者100例,實施臨床護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婦產科腹部切口患者100例,其中異位妊娠15例,剖宮產51例,子宮全切除術18例,子宮次全切除13,宮頸癌7例,卵巢根治手術9例,患者年齡20~68歲,平均44.3歲,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隨機將兩組,兩組在年齡、病情種類、身高、體重等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護理方法:在臨床護理中,隨機將本組100例婦產科腹部切口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心理護理以及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并且在手術后給予患者細心的照顧,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以及腹部切口的情況以及術后指導教育等,積極做好應對并發癥的準備。

統計學處理:對本組數據采用SPSS10.0進行X2檢驗,檢驗的標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

結果

通過對兩組采用不同的手術護理方法可以得出,兩組的護理方式不同,其術后切口的疼痛程度也有所不同,臨床對兩組采用不同方法護理的結果,見表1。

兩組腹部切口的并發癥情況,見表2。

通過對兩組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可以得出,觀察組術后腹部切口的疼痛情況、傷口愈合以及手術瘀痕以及并發癥分別與觀察組臨床護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婦產科腹部切口手術治療是臨床上婦產科常見的治療方法,婦產科腹部切口手術是創傷性的手術,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傷口開裂以及脂肪液化等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康復,并且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以及經濟壓力。所以在臨床護理的過程加強護理措施,提高護理的效果對降低并發癥、傷口疼痛以及促進傷口的愈合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本組臨床實施護理就能夠看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出現并發癥以及傷口疼痛等比觀察組出現并發癥、傷口疼痛等嚴重[2]。

心理護理:在婦產科腹部切口手術前應該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減少患者的緊張、害怕的心理,并且還應該對患者進行手術前的指導教育工作以及手術中應該注意的事項等,還應該向患者介紹婦產科腹部切口手術相關的知識以及治療水平和相關的設施,讓患者消除對手術的害怕緊張的心理,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

飲食指導:加強婦產科腹部切口患者的飲食指導,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充足熱能、防止低血糖并且還能保護患者的干細胞不受損害,比如指導患者在手術前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從而能夠減少患者術后出現營養不良,并且對傷口的愈合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維生素A不僅能夠促進傷口的愈合,而且可以減少術后切口出血,促進組織再生的作用,指導患者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切口護理:在婦產科腹部切口手術后在護理的過程中首先進行嚴格的觀察患者的腹部切口情況,觀察切口處有無滲血、滲出物等,特別是對于貧血、肥胖、水腫以及糖尿病患者應該更加注意,如果患者的切口出現恢復能力較差應該采用微波以及紅外線熱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出現并發癥應該及時進行對癥治療,以減少病情的加重。

出院指導:對于婦產科手術腹部切口康復的患者出院之前應該叮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腹部受壓運動,并且還要加強營養、飲食清淡、容易消化以及營養豐富的食物定期進行隨訪,如果出現不適的現象應該技術復診,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減少病情復發的現象。

參考文獻

1金婷婷.婦產科患者術后腹部切口的臨床護理.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328-329.

2梁雪珍.婦產科患者術后切口的臨床護理.中國醫藥科學,2011,1(13):126-128.

第3篇:腹部手術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手術;疼痛;護理

疼痛是腹部手術術后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我們對117例腹部手術患者進行了術后疼痛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7例腹部手術患者,男66例、女51例,年齡22~75歲。其中膽道手術38例,胃部手術35例,肝脾手術25例,其他上腹部手術19例。

2護理方法

2.1心理護理:護士應主動關心和尊重患者,耐心聽取患者的主訴,理解患者對疼痛的反應,并以嫻熟準確的操作技術取得患者信任,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提高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進行術后疼痛宣教,解釋疼痛出現的原因,告訴疼痛可能會出現的時間、性質、緩解方法,術后解釋有一定的滲血和疼痛是正常的[1] ,讓病人了解有關疼痛的知識,有效控制住焦慮情緒,從而提高疼痛閾值,增強心理上的安全感。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說明手術的成功,以減輕因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造成的增敏性疼痛。請性格開朗、樂觀的患者與其交流,通過正面或積極的言語和暗示引導患者,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能力。對任何可能會引起疼痛的處理都應告訴患者,讓其有心理準備。

2.2一般護理:創造良好的病室氛圍:病房溫度 光線適宜,盡可能降低噪音,創造整潔、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開展時間護理,盡量將治療、護理集中在適宜的時間段進行,避免對睡眠時間的干擾以促進患者較好的入睡來減輕術后疼痛。同時指導患者學習一些預防及減輕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或做深呼吸時用手或枕頭按住切口,以防牽扯縫線,引起傷口疼痛。注意觀察傷口有無滲出、出血及感染跡象;順引流管走勢將其妥善固定,減少因翻身活動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協助患者翻身,背部置靠墊,膝下置軟枕保證舒適;指導患者側身起床,使肌肉松弛,張力減小,可減輕疼痛。留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變時,避免壓迫、扭曲、牽拉管道及時排尿防止術后尿潴留,如出現排尿困難時,立即誘導排尿(如聽流水音、按摩膀胱區、針灸等),必要時給予導尿等分散患者注意力,采用視覺分散法:電視、讀小說 ,聽力分散法:音樂、聽故事,觸覺分散法:輕輕按摩傷口周圍的皮膚。

2.3應用鎮痛藥的護理:了解各種鎮痛藥物的不良反應,并注意觀察。對擔心止痛藥物作用的患者,說明在強烈疼痛的情況下,使用止痛藥是不易產生依賴性的,而持續忍受強烈的疼痛則會對機體產生不良的影響;對疼痛性質明顯、原因清楚的手術后切口疼痛患者應采取預防性用藥、定時用藥,而不是待到疼痛難以忍受時再給藥;由于藥物的吸收和代謝速度因人而異,應該依個體情況選擇恰當的藥物;部分患者常規劑量鎮痛無效,患者依然疼痛,不要將因疼痛而要求增加止痛藥劑量而當作成癮。所以,給藥時觀察患者的反應及動態變化,尤其是第一次給藥后,應了解患者的反應以確定其用藥劑量。

3體會

手術后疼痛既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切口愈合,還會對患者家屬造成不良心理的刺激。除手術創傷、引流管刺激外,術后疼痛還受主觀因素如性格、對疼痛的敏感度及注意力、心理狀態等因素影響,也受客觀因素如環境、教育、暗示作用等影響。我們針對本組117例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原因,在常規腹部手術術后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基礎護理、鎮痛藥護理等措施。結果表明,在精心護理后,本組患者術后 24h、72h VAS評分減低,鎮痛藥物應用減少。因此,我們認為高質量的護理干預是消除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使其迅速康復的有效保證。

第4篇:腹部手術的護理范文

【摘要】婦科腹部手術是治療子宮肌瘤、 卵巢囊腫等疾患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的術后恢復是患者、 家屬及醫護人員共同參與的結果, 而鼓勵患者盡早離床活動是機體恢復的需要。但在臨床實施中倘若患者是由家屬扶助離床活動時, 其切口疼痛, 仍然不可避免, 而恐懼心理依然較重。因此,對患者首次離床活動進行正確的臨床護理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腹部手術;婦科;下床活動;護理

【Abstract】Gynecological abdominal surgery is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ovarian cysts and other important means of disease, th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 family members and medical staff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sults, and encourage patients to bed as early as possible from the activities of the body recovery needs. However, if patients in the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assistance from the bed by the family activities, the incision pain is still inevitable, but fear is still serious. Therefore, the activities of patients out of bed right the first time, clinical care is crucial.

【Key words】Abdominal section; Gynecology department; Gets out of bed the activity; Nursing

鼓勵婦科腹部手術患者盡早離床活動、 促進機體康復是術后主要護理措施之一。但術后由于患者下床、 上床姿勢不正確, 往往導致切口疼痛或虛脫暈倒, 從而加重患者對離床的恐慌心理而影響機體恢復[1]。我院對術后患者首次離床活動進行了臨床護理,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選取 2007年1月~2009年7月來我院住院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40例, 年齡33~5 1歲, 平均(43.50±5.05) 歲, 體重(61.12±4.25)kg 。 經腹行子宮次全切除術17例。 全子宮切除術23例。離床時間均是術后導尿管拔除后為36~48h, 平均(41.51±3.62)h。隨機分為實驗組的對照組, 兩組各20例。

1.2 方法:兩組術前術后均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盡早下地適當活動的益處, 強調注意安全。對照組由家屬協助做離床活動, 實驗組由護士在旁做指導。操作方法:(1)囑患者屈膝將軀體稍移床右邊, 后倒身呈屈膝右側臥位,并將兩下肢放下床沿;(2)患者左手按住床頭柜一角, 右手肘關節支撐在床面, 起身坐于床沿觀察數分鐘, 并活動雙腿;(3)如無虛脫暈倒可起身邁步, 此時囑患者雙手按住切口, 眼睛朝前方同時做深呼吸運動,并將弓著的軀體逐漸挺正, 這樣在床周來回踱步1次。 再行上床指導: 第1步, 踱步結束后患者坐于床沿, 臀部盡量往后挪, 左手再次按住床頭柜的同時右手肘關節做支撐床面姿勢; 第2步, 順著上述姿勢, 將上身軀體呈右側臥位躺下, 后將下垂于床沿的兩下肢呈屈曲狀提上床, 最后轉之平臥位。整個過程以患者自主活動為主, 護士跟在身邊指導, 必要時予以扶助。

2 結果

實驗組無 1例發生切口疼痛, 恐懼心理和扶助動作明顯減少。而頭暈、 惡心兩組比照無明顯差異。

3 討論

患者的術后恢復是患者、 家屬及醫護人員共同參與的結果, 而鼓勵患者盡早離床活動是機體恢復的需要。因下床運動能增加血液循環, 防止靜脈血栓形成; 增加肺通氣量, 有利于痰液的排除, 避免肺部并發癥; 促進腸道功能的恢復。然而因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素質和認知程度不同, 對術后早期離床活動的益處往往認識不足。雖然在術前術后反復強調術后盡早下地活動的重要性及相關注意事項, 但在臨床實施中倘若患者是由家屬扶助離床活動時, 其切口疼痛, 仍然不可避免, 而恐懼心理依然較重。 實驗結果表明, 盡管我們對兩組患者都做了相同的宣教, 但對照組的恐懼心理絲毫未改。這一方面緣由患者對不懂護理知識的家屬缺乏信任感, 更重要的還是患者與家屬都缺乏了解下床、 上床活動的正確姿勢, 致使在恐慌不安的離床活動中難以預防切口疼痛、 頭暈虛脫, 更難面對因虛脫而致的暈倒。并由此將進一步加重恐懼心理[2]。從結果可以看出, 由于上下床姿勢正確, 實驗組無 1例發生切口疼痛, 其恐懼心理、 扶助動作也明顯下降。這說明護士在場增強了患者心理安全感, 同時從屈膝右側臥位下床, 到右側半臥位屈膝上床, 整個過程腹肌始終處于松弛狀態, 避免了因姿勢不當引起腹肌緊張而產生的切口疼痛。而頭暈惡心實屬術后體虛。所以, 為防止下床后有頭暈情形, 第1次下床前應在床沿坐數分鐘, 活動雙腿再下床站立。

參考文獻

[1] 史淑華.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及功能康復護理[J].中國全科醫學,2002, 5 (6):439

第5篇:腹部手術的護理范文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6-0053-01

【摘 要】通過將100例全麻腹部手術患者按手術時間長短分成二組,對術后各項康復指標進行細化觀察和對照,明確了長時間手術對術后的呼吸、消化、生理反應以及自主活動(功能)恢復等方面所產生的不良影響。由此,在加速物的排泄、改善呼吸功能、促進胃腸功能、加強舒適護理方面積極采取了一系例對應措施,全面提高了全麻腹部手術患者的康復質量。

【關鍵詞】手術時間 全麻 腹部手術 康復 影響 護理

手術的分類方法很多。按學科分為普通外科手術、骨科手術、泌尿系手術等。按病情的急緩,分為:①擇期手術。施行手術的遲早不致影響手術效果。②限期手術。施行手術的時間雖然可選擇,但不宜過久延遲的手術。③急癥手術。需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施行的手術。按為達到治療目的而進行的手術次數,分為:①一期手術。一次完成的手術。②分期手術。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需間隔一定時期分次完成的手術。按手術目的,分為:①診斷性手術。為明確診斷而做的手術。②根治性手術。一般指切除腫瘤的手術。良性腫瘤完整切除即可;惡性腫瘤根治手術則要求將原發灶與相應區域淋巴結一并整塊切除。③姑息性手術。因條件限制不能行根治性手術,而只能行減輕癥狀的手術。按污染情況可分為無菌手術、污染手術、感染手術。一般來說手術都要進行麻醉,特別是全麻術。

術前準備 為了手術能順利進行,防止術后并發癥,達到預期療效,必須做好術前準備工作;除思想準備之外,還應測定出、凝血時間,檢查心、肺、肝、腎功能,測定血型和配血。讓患者進行適應手術和術后變化的鍛煉。術前1日理發、沐浴、換衣,剃除手術區毛發,檢查體溫、月經來潮等情況。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水,以防麻醉后嘔吐,引起誤吸或窒息。有營養不良、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肺、肝、腎功能不良者,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治療,達到耐受手術標準后,方能進行手術。

手術時間作為一個影響全麻術后康復的重要因素,早已引起大家的重視。隨著現代外科醫學的發展,施行外科手術的時間較以前有所縮短,但在現有的條件下,手術時間仍是困擾目前全麻術后康復的主要因素之一。現從全麻腹部手術病人入手,通過對不同手術時間患者的術后各項康復指標的觀察和對照,明確了長時間手術對術后 康復所造成的不良方面,由此,我們主動地采取了一系例對策。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全麻腹部手術患者共100例,術前均無嚴重的心、肺等疾病,按照手術時間長短分為二組,每組50例。第一組手術時間≤2小時,年齡為32-75歲,平均年齡為57歲,手術方式為膽道手術20例,結直腸手術10例,胃切除9例,腸粘連分解術5例,腸套疊松解術3例,脾切除術3例。第二組手術時間>2小時,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為61歲,手術方式為膽道手術19例,結直腸手術11例,胃切除10例,胰臟手術5例,門高壓手術5例。

1.2 方法 對二組手術患者在術后第一天進行觀察和記錄,觀察內容包括咳嗽、咳痰、氣促、胸悶、惡心、嘔吐、、腹脹、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根據癥狀自評量進行打分。并在術后幾天跟蹤觀察自主活動(功能)

恢復的間,包括翻身、起床、胃腸功能恢復、進食情況。

2 結果

二組在咳嗽、咳痰、胸悶、腹脹、、咽喉疼痛、腰背酸痛方面,比較有明顯的差異性。在腸蠕動、起床、進食恢復時間的比較上,存在明顯差異性。說明手術時間的延長,對術后機體的呼吸、消化、生理反應和自主功能(活動)恢復改變是很大的,影響了術后康復的時間和質量。

3 討論和護理

加快物的排泄速度;加強保暖工作;維持循環功能;積極改善呼吸功能;早期采取半臥位;促進有效的咳嗽排痰;加強膈肌功能訓練;保持電解質的平衡;加強舒適護理。

特別是中、大型手術后24小時內疼痛最劇烈,應安靜休息,避免用力活動。必要時可肌肉注射哌替啶或嗎啡,以減輕疼痛。術后有輕度發熱,不思飲食,體溫一般在38℃以下,3~5日可恢復正常。若發熱持續一周以上或不斷升高,應考慮并發感染。惡心、嘔吐一般是麻醉反應,待物作用消失后可緩解。但要防止誤吸。有嚴重腹脹者,可應用持續性胃腸減壓。術后呃逆可能是神經中樞或膈肌直接受刺激引起,可采用壓迫眶上神經、短時間吸入二氧化碳、胃腸減壓、給鎮靜藥物或針刺等。腹部手術尤其是胃腸道手術后需禁食2~3日,待胃腸道功能恢復后,可逐漸恢復少量流食,6~8日后恢復普通飲食。禁食與少量飲食期間,應從靜脈供給水、電解質和營養。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有:①心血管意外。多見于原有心臟病或動脈硬化代償功能較差的病人。手術打擊、輸血或輸液過多過快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對此類病人應加強心臟監測,控制輸液速度,發現癥狀及時處理。②肺膨脹不全和肺部感染。多見于老年和有慢性呼吸道感染史者 。③胃腸道并發癥。如腹脹 、應激性潰瘍(又稱急性胃粘膜損害、出血性胃炎、糜爛性胃炎等)等。④泌尿系并發癥。主要有腎功能衰竭、尿潴留。⑤切口并發癥。除因止血不完善及有死腔造成血腫和積液外,還有切口感染、切口裂開等。

第6篇:腹部手術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腹部切口;護理;感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0-0158-01

在婦產科的多種疾病患者中,運用手術治療的疾病很多,尤其是手術以后的刀口感染、發生裂痕、傷口的脂肪液化等各種并發癥,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嚴重者會有生命之憂,所以,一定要迅速處理,以減少患者的疾苦。下面是本醫院在進行婦產科腹部切口手術時實施的細心護理情形及經驗總結如下,以使廣大護理者有所收獲。

1、材料與采取的辦法

1.1 基本材料 根據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到本醫院做婦產科腹部切口手術的108例患者來看,年齡一般在21~67歲,平均年齡近40歲。在這些患者當中,進行剖腹產手術53例,有2例行宮頸癌根除手術,2例行卵巢癌根治手術,9例異位妊娠手術,12例行子宮切除手術,31例行子宮次全切除手術,另外還有附件手術的6例,手術平均時間2.7小時,術后住院時間一般在4~21d,平均7~8天,全部手術均獲得成功。

2、如何護理

2.1 患者心理疏導 護理者要學會與患者心靈溝通,要禮貌待人,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用寬慰的笑容來慰藉患者的痛苦。因為患者千差萬別,尤其在文化素養、個性特點、家庭狀況等方面存在差異,同時對婦產科腹部切口手術也有許多害怕的心理,護理者應該根據不同的狀況,個別情況,靈活應對,適時的進行心理疏導,及時鼓勵,使其逐漸消除恐懼心理,從容面對切口手術,確保手術的萬無一失。

2.2 手術前的護理工作 當患者住院以后,護理人員應當給病人安排溫度適宜、通風條件好、干凈舒適的環境。病人也應該在手術前認真做好各項檢查,搞好個人衛生。如果手術前有的患者患有合并癥,應對癥下藥,積極治療。如血糖空腹時,應保持在7.5ml/1以下,血色素應在112g/l以上,如果不穩定,等正常后再做手術。對于個別體質較弱、免疫能力較差的患者,應該加強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吸取量,等身體條件較好時再做手術。另外,正常合理的飲食對手術后的患者身體的恢復也有很大作用,尤其是低脂肪、低纖維、適當能量的飲食為最好,要少食多餐,并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步驟的調整,同時增加營養配給,使其身體的抵抗能力、傷口的愈合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2.3 手術過程中的護理 對患者進行手術時,要認真進行消毒,并依據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況,選出合適的切口,使縫合的張力縮小,要恰當的使用縫合材料,在麻醉適當的情況下,逐層縫合橫切口。縫合過程中,動作溫柔,對切口要保護仔細,要徹底止血,避免傷口發生感染。

2.4 手術后的護理 婦產科腹部切口手術后,要密切觀察病人傷口愈合情況,有沒有滲出血液現象發生,手術切口的張力有沒有加強,防止傷口感染所使用的抗生素是否合理。患者身體的姿勢也要及時調整,如頭要側向一邊,枕頭要去掉,要平側無臥,這樣不但預防窒息,還能讓口腔的分泌物自然流出。護理人員要對腹帶的松弛度進行及時檢查,適時進行調整和固定。如果患者咳嗽,應讓患者平躺著,在其腹部兩側進行輕輕撫壓,以減小傷口的張力。手術后要依據病人傷口疼痛狀況采取物理療法或藥物治療。要定時給病人變換身體側臥的位置,以防褥瘡產生。要使病房內保持整潔,適時通風,確保室內各方面條件較好。要交給患者咳嗽的方法,防止傷口裂開。還要讓病人了解如何使用尿盆。要定期給患者按摩,增加胃腸的蠕動,減少手術后的排氣時間。

3、手術后的結果

本醫院選取的這些患者,手術時花費的時間一般為2.7h,手術無一例失敗,但在護理過程中,調查五十多例患者中,出現刀口感染的一例,刀口發生脂肪液化的兩例。但這幾位患者,在手術以后4~12d,被認真清理后全部恢復正常出院。婦科腹部切口手術患者住醫院一般在4~23d,大部分在8.6d。

第7篇:腹部手術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 腹部手術;術后護理;護理方法;效果

作為人體機體一種正常的生理恢復反應,腹部手術的患者在術后常出現疼痛的癥狀[1],而疼痛本身將會使患者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如果不及時為患者處理疼痛反應,將會導致患者的恢復受到巨大的影響,嚴重時可能會引起患者各種并發癥的發生[2]。我院為研究緩解腹部手術患者在術后的疼痛方法,探索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自2011年2月到2012年3月將收治的80例腹部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其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兩組進行對比,取得了滿意的研究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自2011年2月到2012年3月,對我院實施腹部手術住院的80例患者應用相關的護理措施,在80例患者中,男患者有42例,女患者有38例,患者的年齡在17-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歲。其中,行肝脾手術者有15例,行胃穿孔修補術以及胃大部切除術者有28例,行膽道手術者有32例,其他上腹部手術5例。將80例患者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大于0.05,兩組患者在臨床資料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實驗組的患者在實施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精心的護理干預,對照組的患者則僅實施常規護理。①疼痛及鎮痛藥物的護理包括:為了使患者盡量避免受過多的無謂之苦,護理人員應盡快、及時地對患者實施預防性的鎮痛護理干預措施;若患者的疼痛較為嚴重,護理人員可以給患者適量的止痛藥,從而緩解患者的壓力,解除患者因擔心傷口愈合速度緩慢,高強度地去忍耐疼痛,導致疼痛過激、傷口受到過強刺激而延遲恢復的情況出現。在將鎮痛藥物給予患者時,每個人對鎮痛藥物的代謝及吸收速度都有一定的差異,要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體質、病情,有針對性地適當用藥,同時要密切地觀察患者在用藥后的身體反應,預防意外情況的發生[3];有些患者擔心使用鎮痛藥后會產生較強的副作用,因而拒絕用藥,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說明在患者疼痛強烈時使用一定的止痛藥一般不易產生強烈的依賴性,若持續性的堅持忍受強烈的疼痛反而會使機體受到更大的損害;有些患者應用常規劑量的鎮痛藥物時無效,患者仍有疼痛感,此時不可將患者因疼痛而增加的藥物劑量看作是藥物成癮。若患者手術后疼痛原因清楚、性質明顯,則不要等到患者的疼痛過于劇烈時再進行給藥,應為患者定時、預防性的用藥;護理人員要對各種鎮痛藥的特點以及不良反應有所掌握,隨時對患者的動態變化以及反應進行觀察。特別是患者在第一次用藥后,通過觀察患者的反應來明確其用藥的類別和劑量。②心理護理:對腹部手術患者來說,有效的心理護理會使患者術后的疼痛減輕。護理人員首先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病人對護士有信任感,護理人員要保持溫和和冷靜,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鼓勵患者積極地面對疾病,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引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焦慮感。③對患者的基礎護理:為了分散患者的疼痛感,可以適當地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指導患者參加一些輕松的活動,去聽音樂、看書、看電影等[4];為避免患者疼痛的發生,護理人員要教會患者進行有效的活動,如在活動時要避免過度用力,以免使患者拉扯傷口;穩妥的固定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方向,減少管道的扭曲和松動,翻身時動作要輕微,避免疼痛在扭動時加劇;在咳嗽時可將雙手輕按住傷口;為緩解患者排尿的困難,可以使其輕按膀胱或是聽水聲;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保證患者的睡眠質量,病房內的清潔度、光線、溫度等條件均要保持適宜,注意保持病房的安靜;使患者保持舒適的,為避免疼痛應指導患者適量活動,使肌肉逐漸松弛,協助患者坐臥、翻身;精心護理患者手術的傷口,密切地對傷口有無感染、化膿、滲血等癥狀進行觀察。④健康宣教:為了消除患者的無助感、焦慮、恐懼等的不良情緒,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夠正確的認識疼痛,及時向護理人員報告疼痛從而接受止痛護理。宣教內容有止痛的重要性、對止痛藥及疼痛的認識、疼痛的評估標準等。

1.2.2 患者療效的判定標準 患者無疼痛的感覺,顯示為無疼痛;患者疼痛的感覺較輕微,不用進行鎮痛處理表示為輕度疼痛;患者疼痛可以忍耐,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鎮痛干預表示為中度疼痛;患者的疼痛不能忍受,必須實施鎮痛措施,表示為重度疼痛。

2 結果

將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疼痛程度進行比較,可知相對于對照組,實驗組在給予精心護理干預后患者疼痛情況得到顯著的緩解,具體數據見表1。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疼痛是人體一種正常的生理恢復反應,疼痛本身將會使患者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如果不及時為患者處理解決疼痛反應,疼痛可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切口處的愈合受到嚴重影響,也會使患者的家屬產生不良心理反應,嚴重時可能會引起患者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為腹部手術的患者實施精心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恢復健康,并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的減輕,高質量的護理干預會促進患者術后疼痛的消除,使患者的機體得以迅速康復。

參考文獻

[1] 徐英.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臨床護理[J].健康必讀,2011,12(7):192.

[2] 解彩麗,金鳳霞,邵淑萍.應用鎮痛泵治療腹部術后疼痛的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4):311-312.

第8篇:腹部手術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術后;炎性腸梗阻;護理干預

炎性腸梗阻是腹部手術創傷及腹腔內炎癥所引起,也可因腸麻痹、內疝、腸扭轉、腸吻合口狹窄等機械因素造成;一般發生腹部手術后1~3w內,是腹部手術后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對胃腸道護理干預,減少并發癥發生起到了積極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5月~20l2年5月診斷術后炎性腸梗阻50例,察組26例,對照組24例,年齡l9~75歲,膽道手術患者13例、胃十二指腸手術10例、腹股溝疝手術3例、闌尾切除術4例,發生腸梗阻時間術后2w內,腸嗚音減弱,腹部X線平片均有多處大小不等液平面,腸腔積液、積氣等,CT檢查顯示病變區有腸壁水腫增厚,界限不清。

2 方法

兩組病例的治療相同,對照組僅僅給予病情的常規護理、對癥治療;觀察組除常規護理外,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護理內容如下:

2.1嚴密觀察腹痛、腹脹變化,炎性腸梗阻腹痛癥狀不明顯,輕度或重度腹脹,停止排氣排便,僅存少數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癥狀,腹部可有輕壓痛、腹肌緊張,反跳痛不明顯,腸嗚音減弱、稀少或消失,少部分病例腹部可聞及高調腸嗚音或出現氣過水聲。

2.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除休克患者外給予患者半坐臥位,可明顯減輕對膈肌的壓迫,減輕腹脹對呼吸循環的影響,還有利于各種引流,如腸液和腹腔滲液向下引流,如觀察中患者腹痛加劇,頻繁嘔吐,腹膜炎癥加重,發熱、休克、酸中毒及腹腔穿剌有膿性滲液或不凝固血液時,則應手術,以免延誤時機。

2.3心理治療,經常與患者及家屬交流,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盡量滿足患者合理要求,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4飲食治療,禁食、胃腸減壓,腸梗阻患者禁食、禁水、腸減壓可切斷腸腔內壓升高與液體增多之惡性循環,不僅可避免腸壁壞疽和穿孔,而且腸腔內容物減少,壓力下降至腸壁水腫減輕,使閉塞的腸管暢通,梗阻自行緩解,而有效的胃腸減壓必須建立在管的基礎上,而且要進食生理鹽水,使食物變稀易抽出,另外生理對口腔有濕潤作用,對胃管外用有作用,減輕胃管對咽喉、食管、胃粘膜的剌激,消除水腫,促進創面愈合[1]。

2.5營養支持護理,由于梗阻患者禁食時間長,易導致營養不良,水、電解質紊亂,故營養支持可糾正低蛋白血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根據病情給予人血白蛋白,一般營養支持在患者進食后才逐漸停用。

3 結果

4 討論

炎性腸梗阻一旦確診,應立即進行正規的非手術治療,因為腹腔手術后都多發生腹腔內粘連,腸壁水腫,組織脆弱易出血,無法分離,即使梗阻,再次手術也無意義;但是,非手術治療期間一定要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2]。本文通過收治50例外科手術后炎性腸梗阻護理情況進行比較總結,實施了護理干預的觀察,胃腸道通氣情況及住院天數等優于對照組,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除進行一般腹部手術后護理外,還要嚴密觀察腹痛、腹脹及有效護理干預,一旦病情惡化,腹痛腹脹加重,出現腹膜刺激癥等,應立即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第9篇:腹部手術的護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討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診斷,治療及護理。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3~2010年間腹部手術后發生切口脂肪液化26例的臨床資料。結果體型、術中使用電刀、切口長度、手術時間、性別、脂肪密度是發生腹部手術后脂肪液化的因素。結論正確的治療配合良好的護理干預,可促進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康復。

【關鍵詞】腹部切口 脂肪組織

腹部手術后脂肪液化是普通外科工作中常見的切口并發癥,常影響患者切口愈合、延長病人住院時間、增加病人住院費用。本文對我院2003~2010年間腹部手術后發生切口脂肪液化26例進行回顧性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資料中男8例,女18例,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52歲。膽囊切除術10例,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術3例,闌尾切除術11例(其中闌尾穿孔8例,異位闌尾1例),腎切除術2例。手術時間>2小時16例,10cm16例,

1.2 方法

1.2.1 診斷典型表現為術后5~7天,手術切口流出淡黃色滲出液,其內可見漂浮的脂肪滴,切口邊緣無紅腫及膿性分泌物等明顯感染征象。拆除縫線后手術切口未愈合,皮下組織游離,無體溫增高等全身炎癥反應。連續3次切口滲液細菌培養無細菌生長。顯微鏡下可見大量脂肪滴。

1.2.2 治療所有患者均立即拆除縫線,改善局部循環,通暢引流,常規消毒后予絡合碘紗布填塞換藥,及時更換被滲液浸濕的敷料,并用微波治療使液化灶局限,每日2次,每次15分鐘。待局部滲液減少,切緣肉芽組織生長良好時,以蝶形膠布拉攏對合,或行切口全層縫合,縫線間填以橡皮片1枚引流。其中2例肥胖病人合并糖尿病,經上述治療42天,切口內肉芽組織生長欠佳,使用蝶形膠布拉攏對合亦無愈合跡象,遂于局麻下切除切口邊緣0.8~1.0cm皮膚、皮下組織,切口全層縫合。

1.2.3 護理干預密切觀察敷料滲濕情況,及時更換被滲濕的敷料,并及時上報給醫生;進行衛生宣教,保持個人衛生及室內空氣新鮮;加強營養;搞好床旁物理治療;恰當的心理護理。

2 結果

所有26例脂肪液化病例,經過治療護理后全部愈合,其中2例發生脂肪液化后42天,重行手術切除創緣,縫合后2周愈合。治療時間最短7~9天,最長55~60天。全組無死亡病例。

3 討論

3.1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本組資料顯示肥胖病人切口脂肪液化要高于非肥胖者,但肥胖患者發生脂肪液化的確切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臨床上我們體會肥胖病人皮下脂肪組織顆粒致密且硬度大者發生脂肪液化幾率要高于皮下脂肪組織松軟者。術中使用電刀者切口脂肪液化較多,與電刀輸出功率關系要小于電刀與皮下脂肪組織接觸時間,即電刀與皮下脂肪組織接觸時間長則增加術后脂肪液化可能。其發生機制可能是由于電刀所產生的高溫造成皮下脂肪組織的淺表性燒傷及部分脂肪細胞因熱損傷而發生變性,同時脂肪組織內毛細血管由于熱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運較差的肥厚脂肪組織血供進一步發生障礙,術后脂肪組織發生無菌性壞死,形成較多滲液[1]。切口長度>10cm,手術時間>2小時等因素均可造成脂肪液化。合并其他基礎疾病如糖尿病可致組織抗感染及愈合能力減低,慢性支氣管炎術后咳嗽、咯痰,術后惡心、嘔吐、腹脹等因素使腹壁切口邊緣有分離趨勢,增加皮下脂肪組織張力,均影響組織愈合。女性病人發生脂肪液化較多,原因不明,可能與中年女性病人多肥胖有關[2]。

3.2 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療保持傷口引流通暢,換藥次數視敷料滲濕情況定,及時更換被滲液浸濕的敷料,經換藥見切緣有肉芽組織生長,局部滲液減少時,以蝶形膠布拉攏對合,或行切口全層縫合,皮下留置橡皮片引流滲液。經此法治療后切口多能得以愈合,我們曾有2例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術后病人,肥胖,合并糖尿病,經上述治療42天后切口肉芽組織生長欠佳,使用蝶形膠布拉攏對合亦無愈合跡象,遂于局麻下切除切口邊緣0.8~1.0cm皮膚、皮下組織,切口全層縫合,術后控制血糖,加強營養,2周后切口得以愈合。通過此2例病例,我們體會若發生切口脂肪液化,采取一期切除切口邊緣重行切口縫合,可使傷口迅速愈合。

3.3 切口脂肪液化的護理干預

3.3.1 病情觀察每次換藥時觀察傷口范圍,分泌物的性狀,有無其它伴隨癥狀,并及時上報給醫生。

3.3.2 按時進行衛生宣教,保持個人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注意開窗通風換氣,加強病房管理制度、探視陪伴制度,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安全、清潔、舒適的環境。同時要做好病人的皮膚護理,尤其是床單要清潔、干燥、平整。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3.3.3 物理治療的護理微波治療儀能通過其對生物體的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促進局部炎癥消散。探頭固定好后,指導病人或其家屬協助保持探頭位置。

3.3.4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及時準確細致地觀察患者的心理反應,良好的專業性關懷能增進人的希望、快樂,促進疾病的康復[3]。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心理,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充分理解患者急躁情緒,正確認識疾病給患者帶來的軀體創傷幾心理創傷,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安排好患者的生活。用親切、溫馨的語言以及和善、嫻熟的舉止去善待每一位患者,用自己的真誠取得患者的信任,多到床邊與病人接觸,了解病人心理狀況,給予必要的安慰,講解脂肪液化的治療過程,為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告知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好發人群及易患因素,應用交流技巧如傾聽、重復、復述、勸說等,增加患者的信任和對治療的依從性。認真聽取患者主訴,詳細記錄并及時報告給醫生,在治療和護理工作前做好解釋,消除其顧慮,取得配合,讓病人以最佳的心態接受治療。

3.4 切口脂肪液化的預防 要加強圍手術期監管,如術前加強病人營養,控制血糖,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等。對肥胖病人切開皮下組織時盡量不使用電刀,尤其不宜用電刀反復切割,對那些皮下脂肪組織致密堅硬者更應注意。切開腹膜后用針線將紗布墊縫合于腹膜邊緣以減少腹壁各層污染及機械磨擦,保護皮下組織。術畢縫合皮下時應縫合淺筋膜,而不是僅縫合皮下組織,皮下組織應與皮膚一層縫合。皮下不留死腔,線結結扎松緊適宜,不恰當的大塊結扎會造成組織壞死,扎線過松又會導致組織對合不嚴。術后做好切口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按時換藥,治療咳嗽、呃逆、嘔吐等增加腹壓的各種并發癥,以使組織不受腹壓突然增高而致切口張力增加。

參考文獻

[1] 吳河水,黃文廣,史顯武,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則。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0(11):680

[2] 張遠水。肥胖型外科病人臨床處理體會。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6,5:3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亚洲国产中v天仙www | 国产综合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国产区香蕉精品系列在线观看不卡 | 成a人v| 手机在线观看一级午夜片 | 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日韩在线专区 | 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免费无遮挡 | 99视频免费在线 | 国产一级片在线 | 成人怡红院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xxx国产xxx| 国产农村乱 | a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 |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免费 | 国产精品露脸脏话对白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18videosex性欧美69超高清 | 成人自拍视频网站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九草在线 | 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 国内自拍在线视频高清 | 夜鲁夜鲁夜鲁在线观看福利 | 黄色毛片免费看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精品产 | 日韩视频网 | 国产上床视频 |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二区三区久本道 | 久久视频免费 | 免费播放特黄特色毛片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网站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 成人9久久国产精品品 |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 jizzjizz成熟丰满舒服 | 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