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消防工程應急救援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水消防工程
消火栓系統的消火栓箱設于車站各處。車站消火栓由市政給水管網直接供水。由于市政給水管網的壓力和流量均不能滿足要求,所以車站的消火栓系統由消防水池、消防泵、穩壓泵、穩壓罐、管網系統等構成。同時在車站站臺上、下行兩端共四處,設消火栓系統的電動蝶閥。消防給水系統由車站給水引入管引出兩根DN150給水管進入車站布置成獨立的消防環狀管網[2];消防水管在設備層水平成環,并與站臺層及站廳層豎向成環布置,站臺層和站廳層均由車站兩端從設備層引出立管連接各層的橫管,消防橫干管沿天花內敷設;從車站環狀管網引四路管由站臺層兩端分別進入區間。同時由車站外消防環管引出兩根DN100給水管進入車站站頂消防泵房內的消防水池,消防泵以兩路出水管連接到消防環狀管網。區間火災發生時,由市政進水保證區間消防用水;車站火災發生時,消防泵從消防水池取水,加壓后供應車站消防用水。2臺消防加壓泵的流量均為20L/s,揚程為25m,互為備用。車站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積按2小時火災延續時間計算水量為144m3。區間消火栓系統從車站消防管網接引,設計流量為10L/s,管徑為150mm,接口位置為車站端部的軌旁,區間消火栓管中心距軌面600mm,站內環網與區間上下行消防給水干管連接處設區間消火栓電動隔離閥,監控區間消防系統。室內站廳層公共區主要采用單口單閥消火栓,間距不大于30m。站臺層公共區采用雙口雙閥消火栓,間距不大于50m。設備區主要采用單口單閥消火栓,間距不超過30m,局部采用雙口雙閥消火栓。長度超過20m的通道設置消火栓。公共區單口單閥消火栓箱上部設DN65的單口單閥消火栓1個,1盤25m消防水帶,1個DN19的多功能水槍,并設自救式軟管卷盤一套,下部設3~4個干粉滅火器。公共區雙口雙閥消火栓箱,上部設DN65的單口單閥消火栓2個,1盤25m消防水帶,2個DN19的多功能水槍,并設自救式軟管卷盤一套,下部設4個干粉滅火器。設備區內的消火栓箱內不設自救式軟管卷盤和滅火器。室外車站出入口明顯位置設2套地上式水泵接合器,為車站消防水系統提供最后保證,在水泵接合器15~40m范圍內設有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由市政給水管網提供,由市政給水管網或消防車供水。車站的站廳層公共區小商店內設置簡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系統直接從車站消火栓系統供水,并利用管道穩壓泵以滿足系統對水壓的要求。采用快速響應低壓型閉式易熔元件噴淋頭,當周圍溫度超過68℃時,噴淋頭自動破裂后自動滅火,并在每個商鋪安裝防火卷簾,使每一個商鋪成為單獨的防火分區。車站設手提式滅火器輔助滅火,選用磷酸氨鹽干粉滅火器。車站公共區(如站廳、站臺和公共走道等)的滅火器與消火栓共箱設置,消火栓箱下部設干粉滅火器箱,其他地區(如設備區)單獨設滅火器箱。滅火器的設置按滅火器規范要求確定。
1.2氣體滅火系統工程
地下車站部份房間內配置氣體滅火系統,環控電控室(隧道)、警用通信機房、非集中站型號設備室、站臺層的屏蔽門控制室、環控電控室(車站)、公眾通信機房、通信設備室、環控電控室(隧道)等重要房間,針對車站設備房,設有1301滅火系統和FM200滅火系統。配以滅火自動探測報警設備和控制設備,系統就能自動運行實施滅火;同時根據需要還可以實現就地或遠距離手動控制。氣體滅火系統在20℃時的儲存壓力為4.2MPa。系統操作功能齊全,操作方式簡便、安全可靠。系統設有自動、手動和機械應急三種啟動方式,自動啟動為火災自動監測、自動滅火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電動啟動閥、容器閥,選擇閥上的手動裝置是釋放滅火劑的應急措施,各種操作方式都能保證有效滅火。七氟丙烷滅火系統是以七氟丙烷(HFC-227ea)滅火劑為滅火介質的滅火裝置。全淹沒式滅火方式,采用組合分配式滅火系統;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滅火效率高,速度快,無二次污染。
1.3防排煙系統工程
防排煙系統涉及兩部分:隧道通風系統、車站通風系統,包括:車站公共區空調通風系統(大系統)、設備用房通風空調系統(小系統)、車站通風系統、區間隧道通風系統[2]?;馂氖鹿誓J椒譃椋赫九_層火災、站廳層火災、區間隧道火災。車站及隧道通風系統設有機械風井、風亭、排風機(EAF)、送風機(FAF)、排煙風機(SEF)、回排風機(RAF)、可逆轉的隧道風機(TVF)、射流風機(IMF)、排熱風機(U/O)、車站隧道送風機(OTS)等風機均采用電動風閥、并在站臺、站廳、自動扶梯中庭處設計建造擋煙垂壁。隧道通風排煙系統的作用是通風排氣、換熱排煙,保證隧道里的空氣維持適當的清潔度和溫度以及在隧道里發生火災時能及時地排煙。通風模式設定,在車站環境監控系統(EMCS)預先設定各種災害模式分為:1、正常模式:公共區正常夏季模式、公共區正常冬季模式;2、火災事故模式:站臺層火災模式、站廳層火災模式、設備用房發生火災模式、隧道區間火災模式。車站天花板上部安裝若干個存煙區,每個存煙區都安裝排煙風道,排煙風道可迅速將煙氣、有毒氣體排除,有效阻止煙霧火勢的蔓延。地鐵隧道里,設有專門的送風排煙裝置,一旦發生火災,隧道內的事故風機系統就會啟動,在最短的時間內排出有毒的煙霧[7]。
1.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FAS)工程
全線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有兩級(中央、車站)管理三級(中央、車站、就地)控制設置全線FAS系統。中央控制室與車站控制聯網,為全線防災指揮中心統一調度指揮,當火災發生時,防災報警系統通過控制盤的通信接口直接向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發出火災模式命令,由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自動啟動相關模式,從而控制防排煙系統及其他消防設備進入救災狀態,并實施控制電梯到安全層、切除非消防電源、點亮應急照明等動作統一進行應急救援。
1.5通信系統工程
車站內配置有運營信息系統(CIDS)、網絡傳真系統(AOFAX)、無線對講機800兆、有線電話、消防直通電話、視頻監控錄像系統(CCTV)、公共廣播系統(PAS)、旅客信息系統(PIS)、導向標識系統(SIGNA),為發生事故時的通訊創造便利條件。
1.6感溫探測線系統工程
站臺板下電纜通道及變電所電纜夾層設置纜式線型定溫探測器;二期車站區間隧道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感溫電纜);一期車站區間隧道設置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系統采用特種感溫光纜作探測器,具有防爆、防腐蝕、抗電磁干擾等優點,應用拉曼散射原理和OTDR原理實現探測器分布空間溫度場實時快速監測,能夠根據現場特點靈活設置防火分區、感溫報警方式和工作參數,具有保護面積大、抗干擾能力強、探測報警準確的特點[3]。系統現已達到的主要技術指標如下:(1)探測光纜有效警戒距離:2千米;(2)探測溫度范圍:0—140℃;(3)探測溫度誤差:±3℃;(4)光纖最小受熱長度:8米;(5)空間定位精確度:±2米;(6)70℃及以下等級的不大于40S、71—85℃等級的不大于50S、86℃以上等的不大于70S;(7)具有現場編程的差、定溫報警功能。
1.7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標志工程
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標志系統:在地鐵站臺層的天花板上,每隔8m左右設置一個60W功率的固定應急照明設施,同時在站廳、出入口、通道的醒目位置設置燈光型疏散指示標志和導向疏散標志,使疏散逃生乘客能夠通過固定應急照明設施和疏散指示標志、導向疏散標識指示明確出口方向,加快疏散速度。并在地面、樓梯臺階上安裝蓄光型疏散指示標志以做輔助導向標志。從功能上分日常與事故兼用應急燈和專用應急燈等兩種,分為平時不亮事故亮和一直亮的兩種控制方式:消防供電達到一級負荷的場所,疏散走道及樓梯等部位的火災事故應急照明選用消防專用供電回路做事故應急電源,用普通燈具作應急燈平時與事故時兼用;發生火災時仍要正常工作的房間的應急照明則應當接在消防電源上;控制方式可采用普通開關和中間繼電器并聯控制燈的開閉,平時使用中繼器常開觸點,由普通開關控制燈的開閉,事故狀態下通過有關信號使中繼器常開點閉合自動打開應急燈;中繼器有兩種控制方式,一是由火災報警聯動控制系統控制模塊觸點控制,當發生火災時通過控制模塊使中繼器常開點閉合;用非消防電源220V控制電源,當發生火災聯動或手動切斷非消防電源時,使中繼器常開點閉合[4]。
1.8緊急疏散逃生系統工程
緊急通話逃生裝置:在每節車廂車門的上方或兩側設有緊急通話裝置,當發生火災時,按下緊急通話按鈕,可與列車司機通話,列車司機根據情況采取應急措施。緊急疏散逃生門裝置:在列車車頭尾部專門設置有緊急疏散逃生門,當列車車廂內發生火災車門無法打開時,可以通過人工開啟緊急疏散逃生門,供乘客逃生。區間隧道列車運行中發生火災疏散乘客至橫向聯絡通道或疏散通道逃生,在地下區間的左右兩條平行隧道線間,設有疏散通道,直接通向地面,并在每隔不超過500米的距離,就將設置一條橫向聯絡通道,通道兩端設雙向開啟的甲級防火門,門寬>0.9m?;馂陌l生時,車站內的垂直電梯將停止運行,自動扶梯全部停止或向疏散方向運行。車站公共區、列車、屏蔽門、閘機均滿足國家標準規定的緊急疏散功能,車站緊急疏散能力能在6分鐘內將乘客疏散到安全區域。
2、結語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火災的產生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一些特大火災的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因此,在建筑內安裝火災預測系統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夠及時發現火災的情況,并在預防火災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現代通信和網絡傳輸的技術得到不斷發展,火災報警監控技術也在不斷地完善,從而更好地改善了早期因為火災報警技術不完善,而導致火災探測報警設備未能夠正常發揮的缺點,確保探測報警系統和消防設施能夠正常運行。消防人員能夠通過報警系統獲得相關的數據和報警信息,從而更加快速地進行消防監管和滅火救援工作,準確迅速地進行火災的撲救,提高消防水平。
2信息技術在消防日常業務中的應用與發展
目前,信息技術在消防業務的工作當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領域,其中包括對消防業務信息工作的監督管理、通信方面的調度指揮、消防人員的培訓工作、消防的決策、消防知識的教育、后勤管理、日常辦公等多方面。它主要以消防業務工作為主線進行工作,將消防工作中的個人、公司、預案等各方面的業務管理進行緊密結合,并實現消防業務信息共享和綜合利用,建立一系列的反應機制,加快消防部隊對火災的反應速度,有效提高消防部隊對火災撲救和預防的實戰能力,并對業務工作流程進行不斷優化,實現業務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從而不斷提高消防領域的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另外,通過實現信息化,利用網絡對火災預案進行編制,讓消防部隊對火災現場的道路情況、地圖、水源等各方面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加快速度進行救援活動,從而實現消防業務工作的統一化管理,為實現科學化、自動化工作奠定技術基礎。
3信息技術在消防指揮方面的應用和發展
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以計算機作為消防指揮系統中樞變得越來越常見,它逐漸代替人工方式,成為現代消防工作的必要裝備,同時也是消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本文針對這一點進行詳細分析。
3.1消防地理信息定位系統關于消防地理信息的定位系統,目前主要應用于消防設施復雜的城市通信系統當中,我國目前能夠熟悉使用電子地圖,并將其結合到三維可視化技術和仿真技術當中。通過對地址數字地圖、消防栓、建筑、區域劃分、鐵道公路等方面建立相關的消防信息數據庫,并根據數據庫進行進一步的分層顯示和警報顯示,定位系統能夠將火災的實際資料情況顯示到消防部隊的面前。通過在每一輛消防車上安裝終端系統,能夠讓消防隊員更加快速地了解火災發生的地理位置,結合消防地理信息系統,能夠自動顯示消防車到達的時間甚至是前往現場的路徑,或者能夠讓消防隊員及時了解到行車的路線和軌跡,避免因為線路出錯而導致救援工作的延緩,導致更多的人員傷亡。消防人員也可以根據火災現場的信息及時制定相關的滅火戰略,從而在搶險救援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3.2接處警指揮系統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也相應得到提升,利用這些先進的信息系統對接處警指揮系統進行有效建設,不僅能夠讓火警受理工作變得更加快速、便捷,在準確度上也能夠有所提升。當報警電話接通之后,該指揮系統便會立即啟動,將來電的號碼、報警的時間進行記錄,并自動生成錄音,對來電用戶的資料進行及時存檔,通過進一步實現接處警方式的計算機通信化,消防工作人員能夠對火災進行有效地判斷。通過指揮系統的網絡信息化,便于將消防工作準確、按時地下達,實現消防人員調度的集中化、自動化。在消防救援的過程中,也能夠達到輔助功能的連動化、信息的實時化。此外,進行接處警指揮系統的指揮化也能夠將火災后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并對消防行動進行及時分析,從而有利于提高消防部隊的行動力以及速度。
3.3重點場所的圖像檢測系統由于在消防的過程中,消防隊員必須要對現場建筑物進行及時監控,通過對現場數據的采集工作,將相關信息發送到消防指揮部當中,從而讓指揮人員能夠更加快速地了解現場的情況,從而對消防隊員進行準確地調度。調度系統主要由監控點的終端進行采集、并進行光纖傳輸。通過接收—定位—監控—查詢—調度等各方面,消防管理部門的指揮人員能夠實現對各個消防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從而提升城市的整體消防能力。
3.4衛星指揮系統除了上述幾種指揮系統之外,應急衛星指揮系統也是非常必要的。應急衛星指揮系統指的是應急衛星通信利用系統網絡平臺,進行先進的現代通信。并利用無線數據傳輸技術、圖像采集技術和傳輸技術等先進技術,實現與現場消防人員進行及時的通信聯絡以及現場指揮調度。對于一些大型的火災現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衛星指揮系統能夠實現對大型火災的人員疏散和救援行動,因此,它是現在消防領域當中高科技技術的綜合應用。衛星指揮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數據傳輸、計算機處理、攝像監控和無線傳輸、車內外照明、電源保障、操作控制、警示等主要功能,能夠實現全天候對突發火災的信息處理和調度指揮,對于一些大型的事故能夠盡快進行信息的傳播,為消防的救援工作爭分奪秒。通過快速的信息接收和反映處理,能夠對一些特大的事件進行應急救援協調指揮,對消防應急管理的作用非常大。
3.5輔助處理化學災害事故決策系統除了上述幾種主要的信息化系統之外,對于現場的化學災害事故處理建立相應的決策系統也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建立輔助決策系統,對災害現場進行評估、預制方案、應用計算、有害物質檢查、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管理。通過有效的管理能夠將化學物質的危害程度、位置等各方面進行顯示,對于一些特大災害,也能夠對傷亡人數進行預測,同時能夠根據現場的危害情況和災害蔓延程度,來確定所需要的消防車輛、滅火設備等物質的數量,也能夠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自動生成相關的物質、現場特點、救援要點、救援方法、所需設備等內容的救援方案。輔助處理化學災害事故決策系統,除了以上對現場的評估工作之外,還能夠應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計算。例如,在進行現場查詢的時候,該系統能夠對現場的化學品泄漏、燃燒等情況進行分析,并將信息傳遞給消防員,消防員根據該信息進行化學物質的處理,因此,該系統對于現場的處理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輔助處理化學災害事故決策系統對于事故現場的各類化學物質處理具有較高的效率,成功處理的次數達到上百次,對降低現場的危險程度、拯救受害人群的生命財產發揮著重大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輔助處理化學災害事故決策系統能夠利用現有的數據進行導入,例如現場的器材設備、工作人員、單位、救援方案等方面,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共享,從而能夠讓消防隊員及時了解到相關信息,避免作無用功,降低基層消防部隊的勞動強度。由此看來,輔助處理化學災害事故決策系統對于消防隊員的信息接收同樣非常重要。
4結語
關鍵詞: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管理;重要性
1 引言
近代建筑為了滿足生產、生活,使用上的需求,以及提供安全,舒適的使用環境,在建筑物內部設置了完善的給水、排水及采暖、建筑電氣、消防工程、智能化系統、通風與空調、建筑節能、電梯等設備。設置在建筑物內部的設備系統,必然要求與建筑、結構及生產生活需求等相互協調,才能發揮設備的應用功能和建筑物應有的功能,并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質量,高效的發揮建筑物為生產生活所提供的服務作用,因此,建筑機電設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 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的特點
我國機電安裝項目包括電氣系統、給排水系統、消防工程、通風與空調、智能化系統、建筑節能、電梯工程等。所涉及的范圍廣,程度深,工期長,綜合性強,施工工藝復雜等。
2.1 涉及范圍廣
機電設備安裝是一個大概念,涉及范圍很廣,不僅要掌握和了解各種設備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和一般安裝方法與規范要求,且要綜合考慮和合理處理各種建筑設備與建筑主體間的關系。
2.2 施工復雜
施工時往往多個專業,多個施工單位一起施工,導致施工協調難。施工面集中,施工環境復雜,管線往往集中且交錯密集,對綜合管線布置要求高,對施工人員的專業性要求高。而機電設備安裝是一個范圍廣,規格大,工作量大,而質量要求高的項目。多個專業交叉施工時,要注意相互協調作業。
2.3 時間跨度大
從施工初期開始施工,直到最后工程結束,機電系統都必須穿插其中發揮它的功能,且存在安裝單位要與多家施工單位配合,與多家施工單位在作業程序、安裝上銜接起。
2.4 新材料、設備、技術的應用多
新材料、新品種的快速發展,在建筑設備中引起了許多技術革命,讓許多設備的使用壽命得以延長,不僅保證了設備的使用質量,而且節約了金屬材料的施工費用以及設備投入使用后的維修維護費用。
新設備的出現,使建筑設備工程向著更加節約和高效發展,各種設備正朝著體積小、重量輕、噪聲低、效率高、智能化、整體式的方向發展。
新技術的利用,使建筑設備工程技術不斷更新。各種系統由于集中、自動化控制而提高了效率,節約了費用,創造的更好的使用環境,為建筑設備工程技術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領域。
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等新興技術的采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工程進度與質量。
3 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的管理的重要性
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一個較特殊的分部工程,專業性強,范圍廣,施工復雜,施工過程貫穿于工程的始終。良好的管理方案和管理人員是保證一個工地良好運轉的前提,能夠保證工程的質量,嚴格控制工程的進度,有效的消除隱患,更好的保證工程的完工及交付使用。
3.1 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的質量是整個工程的重中之重,決定工程建設成敗的關鍵。要求我們的管理人員嚴格把關,施工人員嚴格按照規范來進行才能保證整個工程的有序進行并按期完工。機電設備安裝是一個大概念,涉及范圍很廣,程度深,施工復雜,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質量上嚴格把關,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素養,制定一系列的施工方法、施工機械,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管理制度,針對工序制定相關的管理流程,針對關鍵工藝制定專項質量保證措施、通病防治等措施。影響機電安裝的質量有諸多因素,為了保證安裝質量,必須從各個方面入手,全面進行分析,嚴格按照工藝規程以及行業規范來執行。保證機電安裝工程的質量也就是保證了今后機電設備使用的安全性。機電設備的安裝大都需要后期的維護維修,如果在工程初期就在質量上嚴格把關,防止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可以減少設備后期的維護維修,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為國家節能減排做出貢獻。
3.2 進度管理的重要性
運用網絡計劃管理技術根據工程總進度和各階段進度進行合理的安排,從“人、機、料、法、環”五方面著手,科學合理的安排施工,安排好工程之間的銜接,從而保證工程有序的進行,最終確保工程建設項目按照預定時間竣工驗收并交付使用。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期保證措施,加強監督,同時根據實際進度進行動態管理,保證工期目標實現。保證關鍵線路、關鍵工序的施工,并在可能情況下優先安排關鍵線路上各工序提前進行,從而縮短工期。
3.3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對施工現場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源進行充分、適宜的辨識和風險評價,擬定控制措施,并制定項目部安全控制目標。圍繞目標建立項目部安全生產責任制,編制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計劃,建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做好安全施工交底工作。施工工地必須做好日常安全管理,不僅保證施工時不發生安全事故,保證施工人員的自身安全,更要在將來機電設備投入使用以后杜絕、減少安全隱患和安全事故的發生。機電設備的安裝較其他工程有所不同,更易產生安全問題,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規程規范,和評驗標準進行施工,而施工單位也應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專業素養以及職業道德,避免安全隱患以及安全事故的發生。安全管理能夠提高工程的整體質量水平,避免工程建設施工中的各類問題的發生,也保證了工程在施工中的進度,能夠有效的減少后期維護維修的費用及時間,能夠為將來在使用上增加安全性。
3.4 人員管理的重要性
人員管理不僅包括對施工建設人員在施工方面的管理,還應包括施工現場管理層對整個工程有序良好運作的管理。針對工程的特點和難點,為工程配置足夠的、有豐富施工管理經驗的施工管理人員組成項目經理部,對項目實施工期、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環保等實施全方位管理,為工程按預定工期目標順利完工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個工程中項目經理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不僅要過硬的專業素養,能夠監督判別工程中的質量問題,杜絕偷工減料,還要求能夠真真正正的發揮管理的作用,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各方面協調合作,使整個工程保持良好有序的運作。
3.5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項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證滿足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度的前提下,對項目實施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有效的控制,是項目管理的綜合體現,是檢驗項目管理各項工作的標準。嚴格管理施工隊伍,合理安排人員,安排工作,盡量減少成本費用,控制成本支出,避免人工,機械,材料的空置和浪費,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在選定該工程供應商時,盡量做到采購合同與工程合同接軌,其支付條件與工程支付條件相適應,與供應商共同分擔該工程經濟壓力。施工企業利用自身經濟能力,為該工程準備一筆資金,以應付施工過程中各種因素帶來的資金壓力。加強成本控制有利于施工企業的長期發展。
4 結束語
施工管理是創建精品工程的核心,加強過程控制,每個管理環節都嚴格按要求精心,用管理的過程精品創整個工程的管理精品。工程的質量優良直接影響到生產使用的功能,影響后續的維修維護,任何工程都必須依靠科學管理來保證施工的良好有序運作,高質量、高標準的管理人員與方案,才能保證工程的質量以及避免諸多安全質量問題。機電安裝作為建筑施工項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范圍廣、專業性強、施工復雜,一座優良的建筑其機電系統也必須是優良的,才能發揮建筑的整體功效,提高整個建筑的使用功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