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淡泊寧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作為一個收藏圈子里的人,畫家見得很多,畫作見得就更多了,來江陰之前,只知道江陰有一個華西村,根本沒有想到在江陰會有幸見到這樣一位不俗的畫家。
李成的山水畫,給我的總體印象是“詩意朦朧,淡雅自然”,他的畫清爽、秀美、質樸、寧靜;他筆下的山水不追求雄渾厚重,而是像他本人一樣淡雅自然。從李成的畫中,我看到大山溫柔的一面,他寫出了山水之真性情。他畫的是自己的山,寫的是自己的水。
李成筆下的山水,既有清新雅致的小品,也有氣勢磅礴的巨制;既有對自然山水精雕細摩的刻畫,也有筆墨飛動的寫意山水;既描繪北方高山大嶺的剛健雄渾,也渲染江南秀麗風光的典雅含蓄。當然,他畫的最多的當屬江南的山水。他運用傳統的筆墨,一絲不茍地營造著心中的丘壑。
李成的畫構圖飽滿,寫景稠密,雖千峰萬壑卻又曲徑通幽,畫面充實而空靈。畫中繁茂的林木、悠閑的云煙、潺潺的溪水都有一種古典的優雅。同時,又如真實的山光水色撲面而來。
李成山水畫的畫面、構成、筆墨和皴法,極富個性風格和面貌,在當今山水畫界獨辟蹊徑,自成一格。他的畫作取景大氣,布局嚴謹,追求神韻,皴法細膩,設色淡雅,有虛有實;形式上有涓涓的流水,萬古永存的平靜。而平靜之中似乎看透了人間繁華和僻遠。他寄情于山水,使我想到了四個字“淡泊寧靜”。
畫如其人,自古皆然。藝術家總是通過自己的作品觀照自身的。不管是托物詠志也好,抒情寄興也好,從其人的作品中總是看到其人的品格和其人的性情。畫如其人,貴在一個“真”字。只有那些有自己真誠追求的畫家,只有感情真摯、感情真切的畫家,只有特立獨行,不肯囿于古人藩籬、不肯依傍他人門戶的畫家,才能做到人畫如一,見畫如見其人。
李成深諳傳統繪畫的理法,筆墨功夫極為扎實,在傳統與現代之間不斷調整自己的畫風,捕捉更接近自己個性氣質的東西。在李成的作品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已經確立了自己的藝術流向、繪畫語言和表達觀念。顯然,他的畫有來自傳統筆墨的滋養,但又不是對古人、名家的“摹仿”,而是站在屬于自己的視覺空間中,用筆墨之舟,駛進一個更為清靜和博大的藝術境界。
品讀李成先生的作品,感覺氣勢沉雄,筆意超曠,形神兼備。遠看其勢,層次井然,章法嚴謹,有一種蒼潤濃重、大氣磅礴之感;近看其質,不論村落亭榭、山石樹林、小橋流水、瀑布飛瀉,還是云煙氤氳、月色朦朧,無不渲染出一種幽奧的意境。看得出,這是畫家將大自然的美,從“微觀”到“宏觀”,通過自己內心的感受,把它們統一起來在藝術上得以升華的結果。無論是所畫的雄山莽水、怪石奇云、江河湖海、山泉瀑布,還是幽姿秀色、翠屏煙浪,無不在蒼莽中見骨力,在雄奇中顯磅礴。仔細品讀他筆下的江南山水,有的以水墨揮寫而不著色,具有一種超越現實的空靈,有的則在筆墨揮灑之后薄施淡彩,使畫面清麗而富含生機。
筆墨是中國畫的根本所在。評價一個國畫家的作品,必然要談到筆墨。欣賞李成先生的山水畫,最令人佩服的是筆墨的精到。筆者看到他的多幅作品,無論是中鋒行筆還是潑墨寫意,筆墨都顯得從容不迫、穩健有力、干凈爽利、靈動多變。細看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沒發現輕率之筆。
筆者對李成的作品總的看法是:法度嚴謹,注重內涵,功夫到家,具有中華民族文化渾樸雄強的氣質和率真憨厚的個人藝術風貌。
1998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2002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首屆中國畫高級研
修班
1999年作品《智取生辰綱》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
2002年作品《屏障》入選紀念“講話”60周年全
國美展
2002年“水墨立場”首屆中國畫邀請展重慶
2006年經典藝苑畫廊水墨作品個展 北京
2007年“水墨品質”中國畫學術邀請展 濟南
2007年二月書坊推薦畫家作品展北京
2007年梁弘建陳子游馬駿作品聯展北京
2008年“永恒的經典”當代中國畫邀請展 北京
2008年數風流人物2107中國畫邀請展南京
看馬駿的畫,很容易使人想起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中所蘊涵的那種怡然自得、不受世事困擾的意境。他的畫透著幾分古樸與典雅、閑適與安逸,特別是畫中的人物更添幾許古意與灑脫的意趣,營造了人們記憶中的充滿詩意的一個世外田園。當然這種“田園”只是潛在的一種表現形式、一種意念的表達、一種感情的同化,并不能闡釋畫家所真正要表達的內涵――閑適安逸的生活狀態。在這里,畫家無需拔高自己,以“隱者”或“高士”表達一種文人高雅之境,而是以一種恬淡、安逸、舒適、自得的日常生活來展現,從而表達了樸素單純、率性天真的意境。
馬駿是傳統繪畫的忠實繼承者,但這種“忠實”并不是盲從,而是有取舍地借鑒、汲取,擬古而不泥古。他的畫,吸收了些許漢唐壁畫的傳統,又融入了民間藝術的一些質樸元素,打通了雅文化與俗文化的界限。民間文化蘊涵著極為豐富、極為寶貴的中國文化原生思想。所以,可以說馬駿的畫是集“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于一體,真正地貼近了生活之文脈,體現了藝術的真諦,雅俗共賞。更為重要的是,馬駿并不滿足于此,而是在當下的時空努力尋找新的藝術語言和新的藝術樣式,以表達人的最理想的生存狀態。
馬駿的畫在造型上,很注重對“形”的塑造,而這個形已經超脫了最初的“摹狀擬物”,脫離了最初所崇尚的“形似”,是一種“得意忘形”。在衣著服飾上,畫家把它簡化,以大的墨塊塑造出所繪對象衣著的形狀。在這里服飾成了一種簡化的符號,古代人物也只是一種對圖像樣式的借鑒,因為在馬駿看來,唯其如此,才能把他心中所向往的那種閑情逸致的生活狀態表現出來。而人物形象中“裸背”形式的塑造,則使形象弱化,這種弱化使人更多地去關注意境,關注畫面所表達的思想。在色彩上,馬駿善用大團塊的淡墨來烘托背景,或桌案、或茶椅、或窗、或門、或樹木、或庭院,都追求一種樸素、一種單純。這里的墨塊,不是死墨,不是墨色的堆積,而是一種靈動中有變化,和諧中有韻律的“交響樂”,層次分明、變化莫測。構圖上,人物組合疏密有致、虛實相應;或三五成群,或一人獨處,或站或坐,或躺或倚,形成疏與密、聚與散、動與靜的對比,而這種種對比又產生了一種運動感、節奏感和韻律感,在布局中使畫面更加富有變化,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之意境,使人產生聯想和想象(可參照《深居之九》、《閑情之四》等作品)。
縱觀馬駿近期的畫作大體上可分為三大系列:“觀望系列…‘深居系列…‘閑情系列”,這三大系列貫穿著一個逐層遞進、感情升華的過程。借助立普斯的移情說,就是主客消融、物我兩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贈的過程。
“觀望”是現代社會中存在的一種待人接物的處世態度,在馬駿的“觀望系列”中,他通過自己的畫作把這種現實的生活態度如實地再現出來(所不同的是作者借助了古代題材,以古人的形象來展現),引入遐想。當今社會,人們都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前行,很少有人關注精神上的“物資供給”,但青年畫家馬駿卻始終堅守在這塊“原始陣地”上,以自己獨特的觸覺,揭示人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目光,如醍醐灌頂,直指人心。
關鍵詞: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卵巢功能;單極電凝止血
目前,臨床上對卵巢囊腫的治療主要以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方案為主,有相關數據表明,術中單極電凝止血對卵巢功能有很大程度的影響。本文分析了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中單極電凝止血對卵巢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6例單側卵巢囊腫患者,所有患者的臨床診斷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會制定的卵巢囊腫的診斷標準[1]。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93例患者年齡為21~52歲,平均年齡(33.4±2.1)歲,對照組93例患者年齡為20~53歲,平均年齡(32.9±2.7)歲,兩組對象在年齡、病情方面無較大差異(P>0.05),能夠作為臨床對照。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做好常規手術前準備,保證無菌操作,囑咐患者術前禁飲水、進食。所有患者均由專業醫師按照規定流程完成手術。
研究組實施單極電凝止血方案,單極電刀設置為電凝功能,設定功率范圍30~50 W,燒灼其剝離面,使得自然卷曲變成卵巢外形,監測可能出現的出血、滲血狀況[2]。
對照組實施縫合止血方案,由醫生采用可吸收腸線,同時在腹腔鏡下剝離囊腫后對切口處實施連續扣鎖式縫合,重新建立卵巢外形,監測可能出現的出血、滲血狀況[3]。
1.3觀察指標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法)檢測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激素水平。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數據都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的資料運用(x±s)表示;利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P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三類激素水平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組間比較顯示研究組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卵巢囊腫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主要的發病人群為20~50歲婦女,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小腹疼痛、不適、白帶異常以及腹部有腫塊等,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著較大的影響。卵巢囊腫發病的原因主要和內分泌、身體組織液酸化、環境以及飲食結構等因素有關。
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三類激素水平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但是采用單極電凝止血的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激素水平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維持患者體內各項激素水平在一個正常的范圍內,能夠促進子宮內膜的生長,保證代謝功能的正常行使,三類激素在患者的生理功能中協同發揮作用。激素水平過高或者過低在很大程度上均反映了患者性腺功能存在病變,我們可以根據患者激素水平的變化上得到反饋,了解患者病情。單極電凝止血的作用機理主要在于利用高頻電流在患者機體內經過時產生的熱效應,對局部組織進行加溫,從而使得這一范圍內的部分組織變性、壞死,最終碳化、氣化,將碳化部位的組織分離,達到止血的目的[4]。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有相關研究顯示,這一項技術在經過患者體內時,碰觸的深度能達6~10 mm,瞬時達到的溫度會一定程度上對其他組織產生熱破壞,治療過程中會損傷卵巢其他組織,對患者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破壞,所以在實施單極止血方案時需要考慮這一損傷風險[5]。
綜上所述,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中單極電凝止血對患者卵巢功能有較大的影響,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李春玲,趙春紅.不同止血方式對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患者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28(9):183-185.
[2]李苗,蘇小鋒,林還珠,等.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不同止血方式對卵巢功能的近期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8):153-156.
[3]丹,楊清.腹腔鏡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兩種剝除方法對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3,42(6):62-63.
徐 連
眾所周知,測量血壓是檢查人的身體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赡绬??臨床上正式應用血壓計,迄今只有100多年的歷史。
最初,人們測量血壓是在馬身上施行的。約在18世紀初,英國人哈爾斯用一根長達9英尺的玻璃管,以銅管連接。插入馬腿動脈內,血液在垂直的玻璃管內上升到8英尺3英寸高度,測到了馬的血壓。之后,法國人普塞利考慮到測量血壓時為了方便觀察血液在玻璃管內的高度,提出在測量血壓的玻璃管內先裝入水銀。
1896年,意大利人里瓦?羅克西發明了不損傷血管的血壓測定計,其構成主要包括橡皮球、橡皮囊臂帶以及裝有水銀的玻璃管三部分。測量血壓時,將橡皮囊臂帶圍繞手臂,捏緊橡皮球,觀察玻璃管內水銀柱跳動的高度,以推測血壓數值。以上幾種方法所測得的血壓是動脈收縮壓,數值并不太準確。1905年,俄國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介紹他改進了的血壓測定法,即:除了血壓計之外,還需要用聽診器置于橡皮囊臂帶之后動脈處,根據聽診器所聽到的第一個脈搏聲以及英后脈搏聲音的突破減弱,分別定為動脈收縮壓與舒張壓,這種測定方法一直沿用到現在。
淡泊寧靜益康壽
民 杰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三國時代的蜀國名相諸葛亮留下的千古名言,不僅是為人處世的寶貴借鑒,也是一帖延年益壽的良方。
“淡泊”是一種高尚的人生境界,是歷盡人間坎坷后得到的一種豁達。有了淡泊,就會對世遷、人情冷暖泰然處之,這種心境是健康長壽的基本條件。與此相反的就是心胸狹窄,遇事斤斤計較,這樣就容易使心理失去平衡,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弱,誘發身心疾病,甚至成為癌癥的誘因。
赤壁前,你自斟自飲,獨自拾歡。
千百年前的火光早已熄來,動蕩的年代已經安定下來,血梁的盔甲,早已腐朽,深深地爛在了這一方土地中。
曹操早已敗逃,諸葛亮在這千百年已化為枯骨,那羽扇綸巾,談笑之間,便使強虜灰飛煙滅的周瑜也已成為一捧黃土,唯有這赤壁在此孤寂地躺了千年。
可,又是誰在此灑祭了一尊的江月?
又是誰在此闡訴了千年的辛酸?
我用三分酒的狂傲,三分茶的清爽,四分水的清純,來感悟你的一生。
讀赤壁懷古,品出的是蘇軾一生間如酒般的甘冽豪放。
讀赤壁懷古,品出的是蘇軾一生間如茶般的清爽智慧。
讀赤壁懷古,品出的是蘇軾一生間如水般的淡泊寧靜。
所謂功名,所謂利祿,在時間巨流沖擊下必將灰飛煙滅,紅塵無常,高樓僅此一夢,夢醒來,夢中一切一切便隨之不在,還不如在清醒中灑祭天上明月。世間荒蕪之事,便一笑了之了罷。
讀蘇軾,得一分淡泊。
讀蘇軾,洗一分寧靜。
讀蘇軾,看一分世情。
滴居黃城中,把酒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昔日汴河風光去,覆履難重,成敗任西東,此恨無窮,一襲煙雨平生任,踏雪飛鴻。
這幾天我在瑞典的延雪平大學進行交流和講學,有機會親身感受了北歐百姓的生活。在咖啡廳看著他們悠閑的表情,不慌不忙地開車上下班,我能感受到北歐人擁有屬于自己的生活。這里的人過著平淡、悠閑、不奢華,沒有焦慮也沒有奢望的生活。你都不需要問:“你幸福嗎?”他們的生活節奏已經給出了答案。
今年,聯合國首次了“全球幸福指數”報告,比較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幸福程度,其中北歐國家名列前茅:丹麥成為全球最幸福國度,芬蘭第二,挪威第三,瑞典第四。
從這份報告中,我們看到,較幸福國家傾向于較富裕國家,最不幸福國家集中于受貧窮和戰火洗禮的非洲國家。但是這并不等于說幸福就是財富,如果是這樣認為,那就膚淺了。財富是幸福其中的一個因素,但是并無必然關系。
什么是幸福?25年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霍華德金森進行了一次有關幸福的調查,在他收到的問卷中,有121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其中有50人,是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幸福感主要來源于事業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普通的家庭主婦,有賣菜的農民,有公司里的小職員,甚至還有領取救濟金的流浪漢。最后得出結論: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一種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一種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
20多年后的今天,他回訪了這121人,結果那71名平凡者的生活雖然發生了許多變化,他們有的已經躋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還過著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據。但是他們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幸?!薄6?0名曾經的成功者的選項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只有極少數人覺得非常幸福。
沉思兩周之后霍華德金森最后糾正自己20多年前的調查結果: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泊寧靜,繼而產生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真正源泉。
幸福的定義是什么?哈佛大學著名的幸福公開課曾經提出,幸福=金錢/欲望。在分母上的欲望顯然主導了幸福,欲望越多,幸福越低。
在全球幸福感最高的丹麥,我問當地人他們為什么這么幸福,得到的回答是:“不奢望自己能取得大成就,不用擔心會窮困潦倒;沒有什么能讓人興奮,也沒有什么會令人愁苦?!?/p>
即使在大半個歐洲還掙扎在債務危機泥淖中、債務國政府為緊縮財政而人心不安的時候,超過90%的瑞典人仍對本國表示有信心。
究竟是什么讓北歐人能夠如此無憂無慮地幸福生活?
我想,應該是北歐人的好心態,懷著一顆知足者常樂的心。
唐駿
著名職業經理人,港澳資訊CEO。
楊志寅 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主編。山東省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省行為醫學教育研究所所長。
“靜”是養生之本,是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千百年來,無數長壽名人以其切身體驗悟出了這條重要養生秘訣,并留下不少名言警句:“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于物長精神?!边@是44歲的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后的親身感悟?!白造o其心”和“無求于物”自然也就成為白居易后半生的座右銘。白居易生活的時代,人們的平均壽命只有30多歲,而年少已多病的白居易卻能活到75歲,算是高壽了。究其原因,應該說主要是得益于“靜養身心”。
然而,靜是有前提的,不是想靜就能靜的。靜的前提是知足,只有知足,心才寧靜。清心淡泊、寧靜致遠,具備“為所有而喜,不為所無而憂”的知足心態,沒有非分之欲,才能內心清靜。
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么,而要想到你擁有什么。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養心”秘訣。而且,當你失去的時候,不要耿耿于懷、懊惱不已,反而會輕松很多。此外,“人比人氣死人”,人生最大的煩惱是從沒有意義的攀比開始:攀比名利、財富,但貪欲無止境,欲望過大的人往往煩惱也很多。
實際上,適當的欲望可以成就人的上進心,為人們帶來積極努力的空間和希望;但過度的欲望卻是痛苦的源泉。人類的不少悲劇,往往就是源于一顆奢求過度的心。有人為利而挖空心思,為此焦慮、吃不好、睡不安。持久的心理壓力和負擔,使大腦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可導致身體功能失調、免疫功能減退。嚴重者發生持續的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增多,新陳代謝增速,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長期下去可出現頭痛、頭暈、失眠、食欲下降等一系列癥狀。這種現象若不能及時糾正,則可誘發心理精神性疾病或各種病癥。心理學家研究認為:欲望越多的人,越容易煩惱;奢望越大的人,越容易挫折纏身。由于奢望多與物欲相關聯,有物欲而不得心靜,心不靜而多病,多病自然影響壽命。
1、不計較與其說是寬容,不如說在大部分的時間里,我對這一切并無興趣。我漠視除自己關注和重視之外的一切感覺和現象。不容易付出。有享受孤獨的需求。
2、生活,總有些事讓人無奈,人生,總有些情令人悲哀;相信,經歷了才會成熟,痛過了才能有更深的領悟。不計較名利,看淡得失,才會體會到真正的樂趣,只有淡泊寧靜,才是通透的人生。
3、灑脫:一曰不計較個人得失;二曰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三曰拿得起,放得下,不為別人活著。
4、人生須堅持四項原則善做五件事。四項原則:過好每一天的原則;你是唯一的你的原則;永不計較小事的原則;立即停止損失的原則。善做五件事:善于計算;善于交流;善于學習;善于助人;善于照鏡子。
(來源:文章屋網 )
--題記
于是,心里有了緩緩地清涼在流淌,好希望將它擁進懷里,攥在手心,偷一點點裝進口袋藏起來,可它,卻了然無跡。
這小精靈謝了炎夏的熾熱與彷徨,微微的惹來了秋的淡然與從容。她,曼妙的飄灑著,以輕巧卓悅的風姿撩撥了心靈深處那婉約的弦,彈奏著千年流淌的秋之韻。
一絲含著縷縷秋涼氣息的微風,如薄煙一樣,縈繞著花香的窗臺,氤氳著靜幽的清芳……
我,貪婪地敞開心懷,吮吸這天地之間的甘露,纏綿著雨的柔情,風的。任纖柔的思緒隨著這微風清雨蔓延,那一點點的思念,一抹抹的馨香,悄然無息,淡然渲染而來。牽動由一絲絲柔弱的離愁織成的網,灑向那有你的云海間。
撐一把透明的小雨傘,漫步在這細雨輕煙的黃昏小橋,獨自憑欄迷離處回望過往,望你落寞背影飄然離去,輕叩君心,三生石邊三生誓,是否已成過往?前塵如夢,誰能明,何人曉,癡迷等待只為曾經的笑顏。在這凄迷的天地里,與君相識相知的緣分。究竟有多少的美麗與苦澀?多少的甜蜜與淚水?
漫漫人海處,是誰,倩影隱約煙雨中。任這芬芳細雨淋濕衣裳,輕輕的長袖旋轉,恰似蝴蝶翩舞花間。婷婷裊娜,眉眼間一抹淡雅旖旎,直教得人賞心悅目。閱經歲月世事的女子,雖昔日的青春韻華不再煥發,卻不失從容淡定,優雅的嫻靜韻味。在這個煙雨迷蒙的季節里,飄舞著屬于自己清新脫俗的別樣景致。
歲月輪回,你是在漫舞人世間的萍水相逢,還是在緬懷人生的生命雨馨……。
緣分,也許是清風細雨輕拂嫣紅的落花殘紅,看到的時候早已招惹催零;也許像午夜綻放的曇花,來不及好好欣賞,很快就凋零;也許又像這紛飛彌漫的細雨,想攥在手心里,可是,怎么抓也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