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三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走過兩年的初中生活,特別是面臨著中學升學壓力,初三的學生無論在身體上、心理上,還是價值觀念上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大部分學生的狀態表面較之以前積極了,對學習也格外重視,似乎原來存在的許多問題在緊張的學習旋律中都沒有了。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在學生看似平靜的外表下,許多問題困擾著他們。另外一部分后進學生、“問題學生”,經過兩年的日積月累,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受到的困擾會越來越重,極有可能爆發心理疾病。這就更需要老師家長細心觀察,幫助學生排憂解難,使學生擁有更輕松的學習狀態和陽光心態。
那么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促進初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呢?
一、營造良好環境,創設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邀請心理學專業人員到校舉辦講座,聘請他們定期進行專業指導。要充分利用校刊、宣傳欄等陣地,不定期宣傳、介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班主任要發揮環境資源的教育功能,如精心布置教室,既美化環境又熏陶學生。逐漸形成一種教師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注重自我心理保健的良好氛圍。
二、上好主題班會課,設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應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壓力源”,教會調節和控制情緒的策略,掌握對自己優勢和弱勢的正確分析,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和升學觀,并結合學生實際開展應試心理輔導、焦慮狀態時的放松等訓練。如可舉辦“學會減壓”“退一步海闊天空”“我自信我自立我自強”等為主題的班會。通過主題班會使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充分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開展體驗活動,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舞臺
在開展初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心訓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人人嘗試參與的樂趣,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磨煉。比如班內開展“我的未來不是夢”演講比賽,“班級之最”選舉,班際間拔河賽、籃球賽、足球賽等。班主任最好設計好整個初三的班會活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努力著,快樂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
四、創建互助小組,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創建學生心理互助小組,小組成員由班級中團委干部和學生中的積極分子組成。小組成員平時多和其他學生接觸,了解他們的心聲,解除他們心中的郁悶、不快,使他們始終保持一顆快樂、健康、上進的心。與此同時,做好心理記錄,定期召開小組會議,討論如何更好地開展此項活動,并定期向班主任交流和匯報工作開展情況。
創建學生心理互助小組可以發揮學生同齡共振效應。現在的學生愈加重視朋友關系,因為這種關系可以敞開心扉、訴說煩惱,這恐怕是一般家長和教師所企望莫及的。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可以影響他周圍的許多同齡人。
五、注重學科滲透,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內涵
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之一,可以促使教師全員參與,提高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滲透在學科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將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像九年義務教育第六冊法國作家田蒙的《熱愛生命》一文主題表現了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充實生命的思想,在教學時就可針對一些學生的浪費時間,甚至輕生、厭世的思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六、建立心理咨詢機構,科學指導心理問題
有條件的學校應盡量建立咨詢輔導機構,以幫助咨詢者排憂解難,對心理有障礙的個體進行個別糾正。可設立咨詢信箱,學生思想上有解不開的疙瘩,向信箱投稿,由咨詢輔導員定期收集整理,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可采用不定期輔導班的形式向學生答疑,對個別存在的問題采用個別輔導的形式。或是建立校園咨詢網絡,進行網上咨詢、網上答疑等。
七、搭建家校橋梁,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除了學校里建立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教育機制,另一方面,也應當看到家庭、社會對學生人格的影響,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家庭、社會的影響力比學校更為持久,更為深遠。學校可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舉辦家長學校,向家長們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幫助他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和正確的教養觀,使之能對孩子提出合理的發展目標,掌握如何與孩子進行心理溝通的技巧。學校還要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如醫療機構少年活動中心等,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種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