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節能服務行業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為“兩型”社會建設培養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據統計,2012年湖南省的67所高職學院,共招生12.6萬人,在校生41.8萬人,畢業生13.5萬人,高職院校數、招生數、在校生數、畢業生數均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教育服務社會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和內容就是為社會提供成千上萬合格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1]。湖南省高職教育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辦學宗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區域分布等方面與“兩型”社會建設的實際需要對接,為“兩型”社會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07—2012年,全省高職院校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畢業生77.3萬人,其中省內就業超過50%。2012年,全省高職院校的平均就業率達到94.99%,鐵道、交通、工業等類型院校畢業生供不應求。這些活躍在省內外生產、服務一線的高職院校畢業生,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人力資源保證。2.形成了與“兩型”社會建設相適應的專業結構體系近年來,根據“兩型”社會建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的迫切需求,湖南對職業院校的專業結構進行了戰略性調整,共新增高職專業點375個,調減403個。目前全省高職院校開設的高職專業種類包括18個專業大類、414個專業,專業布點達1754(見表1),基本覆蓋了湖南優勢產業、基礎產業、地方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崗位與工種。與此同時,重點對接湖南機械、石化、食品、有色、輕工、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千億產業和先進裝備制造業、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信息產業、航天航空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加強省級示范性特色專業和省級特色專業、精品專業建設,著力培育湖南職業教育特色專業品牌,推動職業院校從“對接行業”“服務行業”向“提升行業”“引領行業”發展。3.為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平臺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2007年以來,湖南省立項建設42所省級示范性(骨干)高職學院、83個生產性實習實訓(教師認證培訓)基地。目前,全省在建示范性(骨干)高職學院9所、國家“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校57所、項目專業117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145個。依托這些基地,2007年以來,各高職院校積極開展高新技術人才培訓、企業轉崗人員培訓、新型農民培養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職業技能培訓,累計完成社會培訓2314萬人次,為湖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逐步發展成為當地開展行業培訓服務、社區培訓服務、“三農”培訓服務的重要基地。4.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智力和技術支持湖南高職院校通過主動與地方政府、企業聯手,加強產學研結合,組織開展應用性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和橫向課題研究,開展技術傳播、技術推廣、技術培訓、技術服務,在服務與貢獻中獲得自身更大的發展[2]。同時,為構建校企合作平臺,推動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鏈,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目前全省已成立29家省級職教集團,基本對接了湖南主要優勢產業、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這些職教集團加盟合作單位共2298家,其中有省內外規模企業1357家。2012年,全省職教集團內校企聯合開展生產技術攻關項目2325項,現代物流、輕工、工藝美術等職教集團積極承建全省的行業公共信息平臺,其服務產業的能力明顯提升。2007年以來,全省職業院校申報專利698個,完成應用技術項目1586個,為湖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湖南高職教育服務“兩型”社會建設存在的問題
1.高職院校服務“兩型”社會建設的意識不強“兩型”社會建設是高職教育發展的一個重大契機,但一些高職院校反應遲緩,學校規劃與建設未能及時跟上形勢的發展?!皟尚汀鄙鐣ㄔO對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與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職院校還在按慣性發展,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一些高職院校認為為社會服務只是本科院校的事,缺乏人才和技術上的自信,在為“兩型”社會建設服務方面存在思想消極、行動疲軟的現象。有些高職院校的部分領導和教師在觀念上對高職院校服務“兩型”社會建設缺乏必要的認同,主動服務“兩型”社會建設的意識不強[3]。這種狀況導致高職教育對“兩型”社會建設的貢獻率不高、“兩型”社會建設對高職教育的依賴度不大,使得高職院校在“兩型”社會建設中面臨被邊緣化的境地。2.高職專業結構與“兩型”社會建設的產業結構不協調《湖南省高職學院、成人高校2013年招生備案專業點名單》統計顯示,按照國家統計局印發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對三次產業的劃分,湖南省獨立設置的67所高職院校開辦的1772個專業點,按其面向三次產業的專業分布比例分別為2.60%、27.95%和69.45%。而2012年湖南省三次產業GDP分布比例是13.6%、47.4%和39%,三次產業的投資分布比例是3.2%、43.4%和53.4%,三次產業勞動力分布比例是41.5%、23.6%和34.9%。顯而易見,湖南高職院校面向三次產業的專業點分布同三大產業在經濟與投資增長中的地位以及三大產業的就業結構比例差異很大,說明專業布局結構不適應產業結構的需要。同時,存在著專業設置盲目、同質同構現象嚴重等問題。全省有50%以上的高職院校開設了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市場營銷、計算機網絡技術、會計電算化、旅游管理、文秘、物流管理等專業。麥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調查顯示,就業預警的高職高專專業(黃牌專業)有5個,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高職高專專業(紅牌專業)有9個,而湖南高職院校專業點數排名前10的專業中有6個名列其中(見表2)。這些專業的就業率、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說明開設的專業點及招生數量過多,沒有反映湖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4]。資料來源:根據《湖南省高職學院、成人高校2013年招生備案專業點名單》和麥可思研究院編著的就業藍皮書《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統計整理3.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難以滿足“兩型”社會建設的需求隨著“兩型”社會建設的推進和湖南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加快,需要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從湖南的情況來看,一方面,產業工人的整體素質不高。抽樣調查顯示,2012年全省就業人員大專以上學歷不到10%,高中及其以下學歷的比例高達90%。另一方面,技能型人才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湖南大多數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時忽略了與地方經濟的結合,普遍追逐熱門專業,導致文史和財經類專業比例偏大,而直接對口生產一線的應用性工科專業比較少。省經信委對企業用工情況的專題調研顯示,企業技能型人才用工缺口大,其中焊工、起重工、鉗工等人才的供需比為1∶10。湖南高職院校面向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鏈(集群)的專業及專業點數量尤其是重點建設專業數量較少,反映了湖南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對接程度不高。近幾年,湖南飛速發展的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亟需大量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但由于培養成本、師資隊伍等因素的制約,相關專業的培養規模和質量還難以有效地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4.高職院校服務“兩型”社會建設的深度和能力不足目前,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上,為地方、行業和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文化服務、咨詢服務的項目不多,缺乏長遠的系統規劃,僅局限于搞一兩個項目或活動,沒有形成長期和系統的服務。而且,即便在起著主導作用的人才服務上,湖南的高職院校也存在著服務“兩型”社會建設的深度和能力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高職院校分布不均衡(見表3),湖南高職院校主要分布在長株潭地區,占湖南高職院??倲档?7.2%。而包括6個市州的武陵山連片扶貧攻堅開發區高職院校僅占湖南省高職院校總數的9%。二是服務第三產業的院校和專業較多,服務第一、二產業的院校、專業明顯不足,無法應對“兩型”社會建設中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需求。三是專業“同質化”現象嚴重(見表2),導致人才市場供需失調,學校間惡性競爭,珍貴的教育資源閑置和浪費。
三、促進湖南高職教育服務“兩型”社會建設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