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統計學實證分析范文

統計學實證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統計學實證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統計學實證分析

第1篇:統計學實證分析范文

關鍵詞: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同步課堂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09-0018-05

一、問題的提出

最重要的教育資源是教師。[1]現階段,我國的教師資源在短時期內還難以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均衡配置。[2]以信息技術促進優質教師資源異地共享,是推進教育公平的可行路徑之一。[3]擁有先進技術支撐的物理教學環境是實現優質教師資源異地共享的必要條件。[4]華中師范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在分析本地-異地班級同步互動教學環境需求和分布式學習特點的基礎上,設計了基于視頻同步互動的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并于2014年6月建成兩間。[5]這兩間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之間通過因特網互連,音頻信號、視頻信號以及交互式電子白板信號同步互傳。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否開展講授、討論、探究等各種模式的同步課堂教學活動?如果能,同步課堂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能否與本地-異地學生進行實時互動,能否對本地-異地學生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異地學生能否產生較強的課堂臨場感,能否獲得與本地學生同等的學習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證實這些問題。

二、分布式學習同步課堂實證過程

從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重點開展了4門課程同步課堂教學實驗,包括小學生的《語文》、本科生的《文獻選讀》、碩士研究生的《教育技術理論與發展研究》以及免費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教學實驗歷時7個月,共88次,有33名教師、212名本地學生和199名異地學生參與其中。

為避免本地學生和異地學生的異質性導致他們在教學過程和測驗成績上產生差異,在開展同步課堂教學實驗之前,采用隨機分配法將同一班級學生分為同質的兩組,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實驗組。對照組在本地教室(授課教師所在的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稱為本地教室)上課,實驗組在異地教室(授課教師不在課堂現場的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稱為異地教室)同步上課。為保證實證研究的效度,多次開展了不同層次學生、不同課程內容、不同教學模式的教學實驗,如28次講授式教學實驗中,研究生課程8次、本科生課程12次、小學生課程8次;34次討論式教學實驗中,研究生課程16次、本科生課程14次、小學生課程4次;26次探究式教學實驗中,研究生課程12次、本科生課程10次、小學生課程4次。

1.講授式同步課堂教學實驗

以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開展的小學《語文》“小橋流水人家”一課為例,陳述講授式同步課堂教學實驗過程。授課教師在本地教室以講授法為主授課,本地-異地學生同步聽課。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講課的聲音與本地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同步傳輸到異地教室,授課教師的實時近景視頻影像和所演示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實時傳遞至異地教室。授課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授課資料、板書授課內容、呈現學生演板信息,隨時切換本地教室和異地教室的電子白板信號。異地學生聽課場景的1:1視頻影像同步傳輸至本地教室后墻大屏幕上,回答問題的音頻信號也實時傳輸至本地教室的教學現場。[6]

授課教師同時對兩間教室的學生實施教學,相當于同時給不同地域的兩個班級上課。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與本地-異地學生之間保持順暢的言語與非言語互動。授課教師與本地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一般課堂基本一致。授課教師與異地學生如果不熟悉,則在異地教室每位學生的課桌上放置臺簽,當異地學生舉手時,授課教師看臺簽快速點名,實現與異地學生之間的“準確”互動。

2.討論式同步課堂教學實驗

以小學《語文》“太陽”一課為例陳述討論式同步課堂教學實驗過程。授課教師回顧上節課講的“太陽遠、大、熱的特點”,提出“太陽、地球與人類有什么P系”的問題。本地-異地學生在授課教師指導下,邊讀課文4―7自然段邊思考,然后分小組討論。本地-異地學習小組通過教室后墻上的大屏幕面對面圍坐在一起,兩地學生能實時聽到對面同學的講話發言、看到對面同學的動作表情。授課教師同時關照本地-異地學生,對學生加以啟發和點撥。授課教師走動巡視,掌握本地學生的討論過程;觀看教室后墻大屏幕,了解異地學生的討論實況。授課教師隨時引導本地-異地各學習小組成員發言,并提醒個別學生集中注意力。小組討論結束后,本地-異地學習小組積極舉手報告小組討論結果,歸納太陽、人類和地球之間的關系。本次教學實驗中,討論成果由異地的學生上臺寫到電子白板上,如圖1所示。

授課教師同時面對本地-異地學生,平視可查看異地學習小組的交流情況,俯視可了解本地小組的討論過程。授課教師組織兩地學生交流討論,如同在一間教室,沒有任何障礙??臻g上的分離沒有給授課教師增加額外負擔。

3.探究式同步課堂教學實驗

以本科生的《文獻選讀》課程中的“讀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一課為例,陳述探究式同步課堂教學實驗過程。授課教師引導本地-異地學生,就“怎樣讀出文獻中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經歷的研究過程”這一主題,開展探究式同步互動教學。課堂上,本地-異地學生先后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匯報學習成果,通過后墻大屏幕同步觀看對方課堂場景,跨越空間阻隔,兩地班級師生融為一體,既凸顯遠程雙向直播課堂的效果,又彰顯異地同步互動探究的特色。

多次教學實驗表明,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能夠開展講授、討論、探究等各種模式的同步課堂教學活動。

三、分布式學習同步課堂實證評價

本研究綜合采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教學錄像分析、測驗成績分析等方法,從學生學習活動過程、教師課堂管理過程、學生課程測驗成績三個方面,(郭清揚等,2011)對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開展的同步課堂教學進行評價。調查問卷統一采用里克特五級量表,對每個調查項目,按被調查者贊同的程度,設置五個選項,5分表示非常贊同,依此類推,1分表示非常反對。

1.同步課堂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評價

為對本地-異地學生參與同步課堂學習活動的過程進行評價,本研究編制了“同步課堂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調查問卷”,調查的重點是本地-異地學生參與同步課堂學習活動的感受,比如:本地-異地學生聽到、看到的音頻、視頻是否清晰流暢;本地-異地學生參與答問、討論、演板等互動環節是否便捷順利;本地-異地學生被授課教師關照是否及時到位等。問卷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針對本地學生,包含4個項目;第二部分針對異地學生,包含5個項目。在正式調查之前,對問卷進行了測試、修改,SPSS分析顯示正式問卷的Cronbachα信度系數為0.8601。在參與了同步課堂學習活動的學生中發放問卷411份,回收409份,其中有效問卷405份。有效問卷的樣本構成為:碩士研究生30.62%,本科生32.59%,小學生36.79%;本地學生52.35%,異地學生47.65%;參加分布式課堂學習活動10次以上的學生89.6%,5次以下的學生1.3%??偟膩碚f,樣本具有廣泛代表性。

把每個項目的平均得分作為項目得分,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項目的得分都超過了3分,其中7個項目的得分超過了4分,占項目總數的77.8%,這說明本地-異地學生均充分認可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的功能。其中針對本地學生的調查項目“異地任何同學回答問題時,聲音清晰流暢,與身邊同學差異不大”獲得了最高分4.35分,說明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之間傳遞的音頻質量好。針對異地學生的調查項目“學生一旦開小差,就會被異地教師及時發現,并被‘溫馨提示’”得了4.33分,說明異地學生與本地學生受到授課教師同等的關照。研究者對異地學生的訪談也證實了這一點,研究者問:“老師不在現場,你是否覺得可以掏出玩具來玩會兒?”異地學生回答說:“不敢。老師看得我們?!绷硗?,“講課、提問、答疑、演板等教學環節自然,兩地課堂基本融為一體”這一項,本地學生對它的評價是3.99分,異地學生對它的評價是3.88分,卡方檢驗表明本地學生和異地學生對該項目陳述內容的贊同程度沒有顯著性差異。不過,參與次數在10次以上和5次以下的學生對此項的贊同程度有所不同:參與次數多的學生贊同程度高,參與次數少的學生贊同程度低,尤其是異地學生參與次數和贊同程度之間的這種關系更為緊密。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研究者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研究者問,“你們感覺兩地課堂在多大程度上融為一體?開始和后來,你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說,“同步課堂與傳統課堂有些不同,剛開始還沒適應,通過視頻與那邊的老師和同學說話,心里有點不踏實,后來慢慢就習慣了,和老師、那邊的同學雖然不在同一個教室,但確實在同一個課堂?!边@一方面表明學生對這個環境有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也表明異地學生的課堂臨場感較強。

2.同步課堂教師教學管理過程評價

(1)同步課堂教師教學管理問卷調查

為了對在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開展的同步課堂教師教學管理過程進行評價,本研究編制了“同步課堂教師教學管理過程調查問卷”,側重于從授課教師的感受方面擬定調查項目,比如教學設備操作是否容易、管理本地-異地學生是否方便、與本地-異地學生互動是否通暢、各種教學模式是否適用等。該問卷包括6個項目。問卷的Cronbachα信度系數為0.8852。在參與過同步課堂教學活動的授課教師和在該專用教室完成了教學技能訓練的免費師范生中發放問卷33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有效問卷中,高校教師19.4%,小學教師38.7%,免費師范生41.9%;參與教學體驗10次以上者76.5%,5次以下者4.95%。調查的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所有調查項目的得分都超過了4分。其中,“異地任何同學回答問題時,聲音清晰流暢,與本地同學差異不大”這一項得分最高,4.35分;而“大屏幕投影清晰顯示異地全體學生,將異地、本地學生融為一體”和“講課、提問、答疑、演板等教學環節自然,兩地課堂基本融為一體”兩項得分相對較低,都為4.02分。為進一步了解授課教師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實施同步課堂教學的感受,研究者對授課教師進行了深度訪談。授課教師覺得這個教學環境設計得十分精巧,每一件教學設備都恰到好處地實現了同步教學所需要的功能。比如教室后墻上的大屏幕,使異地學生好像就坐在教室的后排,授課教師不僅能看到他們的一舉一動,而且還能點他們回答問題、與他們展開對話。授課教師覺得對異地學生和本地學生能給予相同程度的關照,能隨時掌握他們的學習狀態,有效指導、監督和管理他們的學習過程。

(2)同步課堂教師教學管理錄像分析

本研究隨機選取小學《語文》一課時課堂錄像,從微觀上深入、細致地分析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開展同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學管理的狀況。把教師教學管理過程具體化為兩類行為:授課教師對本地-異地學生發起提問與對話;授課教師對本地-異地學生給予關注與提醒。通過教學錄像分析,統計整理相關數據,分析得出結論。

在本次同步課堂中,授課教師向本地-異地學生發起提問與對話共38次,其中20次發生在授課教師與本地學生之間,18次發生在授課教師與異地學生之間。授課教師與本地-異地學生之間的問答對話持續時長共636秒,其中與本地學生302秒,與異地學生334秒。授課教師向本地學生和異地學生發起提問與對話的人數、人次、時長百分比數據如表3所示。在互動人次方面,本地學生比異地學生多5.26%。在問答對話互動時長方面,異地學生比本地學生多5%。可見,授課教師對本地學生和對異地學生發起提問與會話的力度基本持平。

授課教師對本地-異地學生給予關注與提醒的具體行為主要有三類: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激勵學生回答問題;“懲罰”學生回答問題(點“開小差”的W生答問)。教學錄像分析發現,這三類行為出現的次數分布如表4所示,就這三類行為的總次數而言,授課教師對異地學生給予關注與提醒10次,占總次數的52.6%;對本地學生9次,占總次數的47.4%。可見,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授課教師能夠對本地學生和異地學生給予同等的關注與提醒。就本課時教學錄像而言,授課教師對異地學生的管理力度略大于本地學生,該教學環境克服了傳統遠程課堂中授課教師對異地學生管理不便的缺陷。

3.分布式學習同步課堂學生課程測驗成績總結評價

為了了解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開展的同步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本研究對小學生的《語文》、本科生的《文獻選讀》和研究生的《教育技術理論與發展研究》三門同步教學課程期終測驗成績,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首先,對小學生的《語文》本地-異地兩個班級的測驗成績做統計描述,如表5所示。從樣本容量、均值、標準差以及均值的標準誤可以看出,本地-異地學生測驗成績都較好。然后,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在顯著性水平α=0.05假設下,計算得出F=0.249,sig=0.618>0.05,即P>α,可見,本地學生與異地學生的測驗成績沒有顯著差異。

同樣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假設顯著性水平α=0.05,分別對本科生的《文獻選讀》和碩士生的《教育技術理論與發展研究》兩門課程的期終測驗成績進行分析。本科生的《文獻選讀》課程期終測驗成績F=1.016,sig=0.317>0.05,即本地學生和異地學生的測驗成績沒有顯著差異。碩士生的《教育技術理論與發展研究》課程期中測驗成績F=1.325,sig=0.257>0.05,本地學生和異地學生的測驗成績也沒有顯著差異。

從對本地-異地學生的課程期終測驗成績的總結性評價可以看出,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開展同步課堂教學,不僅整體教學效果好,而且異地學生的測驗成績并不遜色于本地學生。

四、研究結論

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開展的教學實證研究表明,該環境對講授式、討論式、探究式等各種常規課堂教學模式,都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實用性和便捷性。

從學生視角看,本地學生和異地學生均充分認可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的教學功能。兩地教室互傳的視頻、音頻清晰流暢,教學資源及板書過程實時同步顯示;本地學生和異地學生不受地理位置的影響,可以開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人機之間的實時互動;(熊才平等,2007)異地學生與本地學生得到授課教師的同等關照,異地學生的課堂臨場感與本地學生的十分接近。

從教師視角看,授課教師對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的教學功能比較滿意,不僅能快速學會對教學設備的操作,而且能實現對本地-異地同步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效管理。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里的教學設備一鍵開啟,授課教師只需具備電子白板操作技能,無需其他培訓即可實施本地-異地同步授課。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授課教師能夠有效管理本地學生和異地學生,兩地課堂基本融為一體。利用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開展同步課堂教學時,本地學生和異地學生人數都不宜過多(25~55人為宜),確保學生人數在有效教學的可控范圍之內。

從教學效果看,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開展的課程教學,學生成績良好,且異地學生和本地學生成績總體上無顯著差異。兩地學生課程測驗成績的同質性,驗證了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使異地學生和本地學生在同步課堂學習中處于同等有利的地位。

鑒于此,建議推廣應用視頻同步互動分布式學習專用教室開展同步課堂教學,利用信息化的顛覆性技術力量,突破過去地域以及學校的“小農經濟模式”,使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共享發達地區的優質教師資源,有效促進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1]陳二厚,郝亞琳.最重要教育資源是教師[N].解放日報,2013-9-10.

[2]范先佐,郭清揚,趙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農村教學點的建設[J].教育研究, 2011(9):34-40.

[3]熊才平,吳瑞華.以信息技術促進教師資源配置城鄉一體化[J].教育研究,2007(3):83-86.

[4]關松林.區域內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問題與破解[J].教育研究,2013(12):46-51.

第2篇:統計學實證分析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高等數學成績 影響因素 統計分析 顯著性檢驗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08-171-03

高等數學課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專業必修的基礎課,它是各門學科的基礎和工具,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及思維的培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幾年大學的教育也因擴招從精英教育變成大眾教育,大學新生高等數學學習困難的現象更為突出。因此,通過實證研究探討影響大學新生高等數學學習成績的因素,尋求解決對策,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現實意義。

通過對貴州民族大學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和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等學院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借助于EXCEL統計軟件,研究了大學新生的高考數學成績、性別、民族等因素對其大學高等數學成績的影響。

1 學生的高等數學成績和高考數學成績的分析

首先想到的是高考數學成績是否是影響學生大學高等數學成績的一個原因,將學生的高考數學成績和大學高等數學成績視為兩個變量,作出了散點圖(如圖1),發現兩者間沒任何規律,不存在線性或非線性關系。再對兩個變量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如表1),其判定系數為0.0201,幾乎接近于0,說明兩個變量間不存在線性關系。

從圖1、表1可看出,高考數學成績對大學高等數學成績沒有影響。說明高考數學成績差,大學高等數學成績不一定也差,進入大學后學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在教學中,高校教師應多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研究探索精神,改變以往應試教育下過多追求運算技巧,而忽視傳授數學思想的做法。采用啟發式教學和探索式教學,使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學生性別對高等數學成績影響的顯著性檢驗

將高等數學成績分為男、女生高等數學成績這兩個獨立樣本,其中男生323人,女生66人。

表2和表3分別是男、女生的高等數學成績的頻數分布表,不及格和80分以上的男生人數分別占男生總數的17.03%和12.69%,而女生不及格和80分以上的人數分別占女生總數的9.09%和7.58%。由表4可以看出,男、女生的高等數學成績的平均值相差不大,而方差則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因此,在這里采用t檢驗和F檢驗方法來檢驗兩樣本的均值和方差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其中顯著性水平為0.05。由表5可知,F統計量值為1.49,其單尾概率為0.026,雙尾概率則為0.052,接近0.05,可以拒絕原假設,即兩樣本方差存在顯著差異。由此結果所以需采用雙樣本異方差t檢驗來檢驗兩者平均值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由表5可知,t統計量值為-0.61,其單尾概率為0.27,雙尾概率則為0.54,遠遠大于0.05,所以不拒絕原假設,即兩樣本均值不存在顯著差異。

分析可得出兩樣本的平均值無顯著差異,而方差存在顯著差異。即性別對成績的影響不大,但是對成績波動有一定影響。但是很多人總是認為女生的記憶力比男生好,男生的邏輯思維比女生強,于是就想當然地認為男生的數學成績應該在總體上比女生好。但是通過表2和表3,我們可以看到男生和女生的高等數學成績差不多,但是男生的高等數學成績兩極分化比女生要明顯,因為女生在心智上普遍比男生早熟,更懂得用勤奮來彌補生理上的不足,而男生在這方面上則顯得悟性不夠,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所以說明了數學成績與性別無關。同時,也說明了后天的努力、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培養自學的能力才是提高高等數學成績的關鍵。

3 學生民族成份對高等數學成績影響的顯著性檢驗

考察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的高等數學成績這兩個獨立樣本。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70人,漢族學生219人。

表6顯示了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高等數學成績的平均分布為64.69和67.01,方差為135.64和173.12;即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高等數學成績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方差差異比較明顯。由表7可知,F統計量值為0.78,單尾概率為0.048,則雙尾概率為0.096。雖然雙尾概率0.096大于0.05,但并沒有大多少,而且還小于常用的顯著性水平0.1,因此我們還是可以拒絕原假設,即兩樣本的方差存在顯著性差異。在雙樣本異方差的t檢驗中,t統計量值為-1.84,單尾概率為0.03,雙尾概率則為0.06,同樣接近顯著性水平0.05,因此,同樣可以拒絕原假設,即兩樣本的均值也存在顯著性差異。

統計分析得到這兩類學生的高等數學成績差異顯著,即少數民族學生的高等數學成績普遍低于漢族學生的高等數學成績。主要是因為多數少數民族學生都是來自于政治、經濟發展緩慢的地區,其教學水平偏低的邊遠地區,導致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普遍偏弱,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存在一定的距離。

綜上所述,影響大學生高等數學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學生的民族成份,而學生的高考數學成績和學生性別兩個因素對學生高等數學的影響較小。因此在教學上,建議高等數學課程適當調整教材及試題的難易度,全方位的了解各民族學生所受的前期教育,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因材施教;高等數學課程的老師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制定出適合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參考文獻:

[1] 張文穎,于濤.大學生數學成績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7,7(4):93-96.

[2] 楊云蘇,王禮勝,羅潤生.影響大學生數學成績的三因素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8,12(6):56-58.

[3] 彭長生.大學課程考試成績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12):75-78.

第3篇:統計學實證分析范文

建筑企業可分為“狹義建筑業”和“廣義建筑業”,狹義建筑企業主要指建筑產品的生產(即施工)活動,廣義的建筑企業指建筑產品的生產和建筑生產有關的所有的服務內容,主要包括規劃、勘察、設計、建筑材料與成品及半成品的生產、施工及安裝,建成環境的運營、維護及管理,反映了建筑業整個經濟活動空間。文中所談的建筑業是廣義建筑業。根據行業分類,建筑業主要包括:鐵路建設、公路建設、城市軌道建設、水運港口建設、城市建設、房地產、能源建設和能源調度工程,除了上述種種之外,還有冶金、化工、電子工程等等。本文研究的行業是房地產建設行業。

如表1,反映2004年至2009年我國建筑企業部分指標的發展情況。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建筑企業單位數從2004年的59018個發展到2009年的70817個,雖然在2005年有所下降,但是總體趨勢都在增加;從業人員從2004年的2500.3萬人發展到2009年的3672.6萬人,增加比例都在上升,總體的從業人員也在不斷上漲;行業總產值從2004年的29021.45億元到2009年76807.74億元,增加61%,年均增長率約為10%;再從建筑行業利潤總額看,增長速度很快,從2004年的7192468萬元增加到2009年27187552萬元;從企業勞動生產率指標看,從2004年20887元/人到2009年37640元/人;利稅總額從2004年16554384萬元增加到2009年53724409;企業增加值從2004年的56157837萬元增加到2009年的156198171萬元。

二、我國建筑企業知識型員工人口統計學特征分析

首先,通過對我過建筑企業知識型員工159份有效問卷按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工齡、崗位特征做一個人口統計情況分析,如表2所示:

從性別分布來看,159名被調查者中大部分是男性員工,占據66.0%的比例,女性員工只有54人,占據34.0%的比例。這種分布顯著反映了目前建筑企業的知識型員工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該行業的環境和工作屬性特殊性的原因,符合了客觀實際情況。

從年齡分布來看,A建筑企業知識型員工主要集中在35以下年齡段,分別占據78.0%,說明大部分員工年齡偏小,年老員工引進方面很少。這與該企業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的因素有關。

從學歷分布來看,本科學歷的知識型員工占據47.8%的比例,占接近總人數的一半,其次是大專學歷員工占據28.3%,而研究生及以上和高中(中專)的學歷的員工少。這反映了建筑企業知識型員工的學歷層次偏高,這與建筑企業工作信息化和項目準確化的需求因素有關。

從婚姻狀況分布來看,已婚和未婚的知識型員工占據的比例相當,分別占據50.9%、49.1%,這與該行業的發展情況有關。

從工齡分布來看,1年-5年知識型員工分別占50.3%,占據一半的比例,6年-10年占據14.5%,說明A建筑企業的處在發展階段,大部分知識型員工都是最近10年引進的。

從崗位分布來看,四個性質崗位的員工比例差別不大,其中管理性質的崗位占據31.4%稍微比其他三個性質的崗位高點。這很好地反映了目前建筑企業在生產部和工程部方面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第4篇:統計學實證分析范文

[關鍵詞]組織公平感;員工工作卷入;方差分析法;相關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54

[中圖分類號]C9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2-00-02

0 引 言

組織公平感一直被認為是影響員工工作卷入的主要因素之一。Masterson和Lewis(2000)提出了組織公平感的三維度結構。Colquitt 等人(2002)驗證了組織公平感的四個維度是相互獨立的。我國的學者,劉亞、龍立榮、李曄(2003)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了四維度結構,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領導公平和信息公平。工作卷入起源于Allport(1943)對自我卷入和Dubin(1956)對生活興趣重心的研究。Kanungo(1979)指出工作卷入是指工作能滿足個體的強烈需求和期望,是個體對工作的認同。多數研究指出人口統計學變量對組織公平感或工作卷入無顯著影響。Brown 等人的元分析結果表明,工作卷入與人口統計變量之間無實際上關系。

雖然研究已比較成熟,但由于以具有時代特性的“90后”員工為研究對象,仍需要實證分析這一群體的人口統計學變量對組織公平感和員工工作卷入的影響,而不能僅憑以往的研究結論做出判定。因此,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利用SPSS 21.0軟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著重探討了“90后”員工人口統計學變量對組織公平感和工作卷入的影響。

1 組織公平感與員工工作卷入的研究方法

1.1 樣本

《2015互聯網+時代,就業主力軍現狀調查報告》指出,互聯網行業是“90后”求職的熱門選擇,2015年“90后”在實際簽約行業中占近30%。故選取某互聯網公司“90后”員工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71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85.5%。

1.2 變量與量表

1.2.1 人口統計學變量

基于文獻綜述,分別選取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與職務五方面作為人口統計學的變量,并進行研究。其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1.2.2 組織公平感與員工工作卷入

組織公平感由分配公平、程序公平、領導公平和信息公平四維度構成。采用劉亞 等人(2003)編制的四維度量表,并對其進行了合理的修繕,構成了組織公平感問卷,共有22個正向題。采用周文霞和李博(2006)修訂的9項工作卷入量表,并對其個別表述進行完善,形成了員工工作卷入問卷。二者均通過了信效度檢驗,能夠做進一步的統計分析。

2 組織公平感與員工工作卷入的實證研究

2.1 人口統計學變量對研究變量的影響

根據各人口統計學變量的特征,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法(ANOVA)及事后檢驗兩種方法,研究樣本基本信息的差異對組織公平感與員工工作卷入是否有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

2.1.1 性別差異對研究變量的影響

通過SPSS 21.0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不同性別的員工在組織公平感和員工工作卷入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結果如表2所示。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對組織公平感各維度、員工工作卷入的概率P值均大于0.05,故接受原假設。這也說明不同性別的“90后”員工在組織公平感和員工工作卷入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即性別差異對組織公平感各維度、員工工作卷入無顯著影響。

2.1.2 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務差異對研究變量的影響

由于本文中的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務具有多個分組(大于兩個),故使用方差法研究其在組織公平感和工作卷入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由SPSS 21.0分析結果得知,僅有“工作年限”變量對組織公平感和工作卷入有影響,具體結如下。

①不同工作年限的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信息公平及工作卷入的概率P均小于0.05,說明工作年限差異對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信息公平和工作卷入均有影響。②基于進一步的方差分析法及事后檢驗,并結合平均值綜合分析得出,工作年限越長則對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信息公平及工作卷入的影響越大。具體的影響方向與影響程度需要做進一步的相關分析。

2.2 人口統計學變量與研究變量的相關分析

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對人口統計學變量與組織公平感、員工工作卷入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人口統計學變量中工作年限與程序公平和信息公平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157和-0.154,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相關,且是負相關,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而其他人口統計學變量的概率P均大于0.05,說明人口統計學變量總體上對組織公平感和員工工作卷入的影響是不顯著的。即企業的“90后”員工對企業給予的分配、程序、領導和信息方面的感知是公平的,也認為個人與他人具有相似的工作卷入度。

此外,組織公平感分配公平、程序公平、領導公平和信息公平與員工工作卷入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70、0.329、0.352、0.392,說明組織公平感四維度與員工工作卷入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性,其中相關性最大的是信息公平,最小的是程序公平。

4 結 語

“90后”員工人口統計變量對組織公平感和工作卷入影響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人口統計學變量整體上對組織公平感無顯著影響,但工作年限對其的程序公平和信息公平維度有較大的影響;人口統計學變量對員工工作卷入也無顯著影響,這符合Brown 等人的元分析結論。此外,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組織公平感及其四維度與員工工作卷入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本文為進一步研究組織公平感與員工工作卷入之間的線性回歸關系奠定了基礎??傊?,“90后”員工終將成為就業的主力軍,關注其組織公平感與工作卷入的關系,提高其工作卷入度,對構建和諧、穩定的就業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主要參考文獻

[1]SD Saleh,J Hosek.Job Involvement:Concepts and Measuremen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6(2).

第5篇:統計學實證分析范文

關鍵詞:經濟學;統計思想;探討

統計學是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并從統計出來的數據內發現事物的規律。統計方法中蘊含著豐富的統計思想,只有對思想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運用統計方法。統計學的命脈是它與學科之間有著必要聯系,如果這種聯系不復存在,那么統計學就會英雄無用武之地,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統計學的應用廣泛,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經成為了一種“萬能工具”,它對人類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人類發展探究中,都離不開統計學的參與。同樣在經濟學的研究中,也少不了統計學這個“萬能工具”。統計學的具體實施,第一步應用解決的就是研究的目標和對象。經濟學作為當今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地位愈來愈高。想要在經濟學中有效的利用統計方法,那就要充分的理解認識統計思想。

一、經濟學的性質

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它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人和社會如何將稀缺資源運用到各類商品中,并使這些商品供人們消費之用,正是這些資源的稀少和人的欲望,經濟學應運而生。經濟學的出現,使人們用最少的資源來滿足人類的需求。經濟現象包含了許多的變量因子,各種變量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使得對經濟學的探索難上加難,所以要利用更多的方式方法來完成對經濟學的探索。

二、統計思想是經濟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與統計學都是現代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數學的利用可以發現定性和定量之間的經濟模型;對于統計學的利用可以在大量的數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減少經驗性分析的不準確性。經濟系統中的不確定性使我們沒有一個精準的方式來進行研究。所以統計思想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居高不下。在經濟學中,利用科學的統計方法能建造出一個數學模型,從而對經濟關系進行分析。一些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們,都是通過利用統計思想來完成他們對經濟學做出的杰出貢獻的。可見統計思想在經濟學中的重要性。如果用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那么就必須涉及統計學的應用,因為統計學主要的功能就是收集數據和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所以在經濟學實際理論中,用到統計方法是毋庸置疑的,統計思想可以將經濟學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準備數據階段,這其中包括收集與整理;第二階段是分析數據階段,利用統計方法的多樣性,來進行數據分析。

三、經濟學中的統計思想

(一)數據收集的統計思想

宏觀數據和微觀數據共同組成了經濟數據。其中宏觀數據大多數是又政府部門進行收集和,而宏觀數據只有利用現有的數據,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宏觀數據主要是二手數據。微觀數據中大多數數據都沒有進行過專業的統計,所以只要涉及到微觀數據的經濟研究就要對數據重新進行整理,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經濟學原始數據的收集往往是采用抽樣調查法,抽樣調查法就是從眾多的數據中,隨機挑取幾個數據,通過少量的數據反映總體數據的特征。可見抽樣調查法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統計思想。

(二)數據預處理的統計思想

無論是一手數據還是二手數據,都可能數據不能滿足分析要求的情況,所以就需要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工作,避免在工作中出現數據缺少的情況,而影響正常的分析工作。對數據進行預處理的過程中就會發現這其中包含著很多統計思想,其中信息分析是監測數據的可信度,效度檢驗是通過數據來反映研究主題是否有實際意義。插補方法是對數據進行補充,從而完成全局性思想。數據轉換是在不對數據進行改動的情況下,用另一種方式來進行數據變換,展現出靈活性的思維模式。宏觀數據平衡是使指標之間達到平衡,來從中找到數據的準確性,將平衡協調的思想發揮到極致。

四、經濟學實證分析的統計思想

(一)經濟現象描述出的統計思想

描述性方法是將統計指標、統計表、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加工融合,來分析出這些數據特征。統計指標的最明顯特點就是可以將大數據轉換成容易理解的模式,用簡單的數字來展現數據的重要特征,幫助總體想法的形成。統計表能替代較長的文字描述,通過更直觀的方式進行分析和對比。統計圖更能生動的表達數據,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述統計是一種比較常用的經驗思維,通過分析個體的過去、現在、及未來,來對事實進行整理、歸納,并歸納出一定的發展趨勢。顯而易見,描述統計方法屬于推理性邏輯,不具備科學性和準確性。

(二)計量經濟分析出的統計思想

經濟學研究如果只是對數據研究,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對數據的總體進行推斷是有必要性的,從中體現推斷性統計思想的重要性。推斷統計是以樣本觀測數據作為基礎來對總體特征做出的估計,其中包含了區間參數和總體參數兩部分內容,從中可以展現出估計與檢驗的統計思想。參數估計是通過樣本中的數據來對總體特征進行推斷,其中的準確率較低,其結果大概就是區間內的概率。樣本推斷總體是在認識方法中將同類事物進行推斷。只有樣本和總體的性質相同,得出的數據才能代表總體。但是其中的樣本可能帶有偶然性,在估計理論中在樣本的數據是非常嚴謹的。經濟學的統計思想還包括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體現在對社會經濟學的認識,理論模型是必然經濟規律的呈現,在理論模型轉化為計量模型時,必須將隨機性的因素考慮進去。經濟預測中對必然性的要求很高,但是預測中都含有一些不確定性,因為并不是每個預測數據都是準確的。只有對偶然性充分正確的認識,才能為必然性打下夯實的基礎。在計量模型估計參數的方法思想中,都是平均的在統計資料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從而消除偶然性,獲取必然性。在統計預測中會發現,大部分的規律都存在概率特征,未來的發展空間也只能給予適當的區間限定,從而體現出或然性統計思想。

五、分析經濟學中的統計思想

(一)經濟學和統計學的不同

經濟學和統計學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邏輯形式的不同,經濟學偏重于演繹邏輯,是在理論的指導下收集數據,從分析結果中找出事前提出的假設,最終得出結論。經濟學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首先學習一定的理論知識,在構建假設的數理模型,從假設的模型中得出數據,最后形成一個二手數據,最后得出結論。而統計學大多數是利用歸納邏輯,以數據作為研究中心,通過描述來做出最初結論,通過對樣本的分析推斷出總體特征。統計學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針對于經濟學中的問題,先進行數據收集,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來得出相應結論,最后根據統計方法制定最后的結果。

(二)統計方法在經濟學中的應用

統計規律是人們在一些雜亂無章的狀態下,去尋找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統計方法是在具有一定數據的基礎上去研究問題,找出一些可能存在的規律。統計方法是研究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單純的從數量關系上去尋找規律難免會產生誤導的問題。而統計學是教會人們如何運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結論的解釋。在一個好的經濟學實證分析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實證搞的過于復雜,把時間精力浪費在研究實證的正確性上,要從一開始就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六、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學的研究離不開統計思想的參與,所以要正確的認知統計思想,在經濟學的實際運用中,使用正確的統計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明白經濟學和統計學在邏輯推理方面存在著怎樣的不同,不要一概而論。從某種程度上講,目前的統計方法在經濟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在經濟學的理論研究中要注意正確的運用統計方法,避免一些統計方法的誤用造成的惡果。

參考文獻:

[1]龔友運.概率與統計在經濟分析中的應用[J].大學教育,2016,02(10):131-132.

[2]李原,何錦義.經濟統計學的現狀和出路[J].統計研究,2016,05(11):19-22.

[3]王璐.經濟學理論的另一種聲音——著名經濟學家柳欣教授學術思想回顧[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4,12(03):196-223.

[4]屠建勇.淺談中國古代統計思想文化發展[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5,06(04):63.

第6篇:統計學實證分析范文

解讀跨國公司對國民核算的影響

購買力平價對外國對華反傾銷的潛在影響分析

國際比較視角下中國省際教育服務產出試算

物質流核算的投入產出分析框架研究

通貨膨脹持久性測度研究綜述

貧困脆弱性的測度方法研究綜述

中國新國民財富估算與分析

增加值引入貿易核算的概念辨識

中國要素替代彈性變化趨勢及成因初探

基于分位數回歸的工資性別差異分析

教育對農村代際收入流動性的影響分析

中國PMI指數作用和質量的測度

中國上市商業銀行效率實證分析

中國“部門×部門”社會核算矩陣編制方法研究

中國非正規部門社會核算矩陣編制研究

關于普查年度和常規年度GDP核算數據的可銜接性研究

國家GDP與地區匯總GDP偏差研究

城市專業化、多樣性與技術創新能力

收入極化測度與分解方法述評

第一屆“全國經濟統計學博士生論壇”綜述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研究熱點及其演進

增加值貿易統計的意義、研究途徑和應用前景

經濟普查數據對中國地區生產總值的修正效應

大數據時代經濟統計、計算科學與信息科學的整合發展

我國地區間收入差距的收斂性:基于永久收入視角的分析

基于空間誤差模型的省域同批常住人口增長規模分析

“單獨”二胎政策條件下人口年齡結構預測研究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統計口徑界定問題研究

基于區間分布信息的多點主成分綜合評價方法研究

非正規部門、非正規就業與非正規經濟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拉氏指數與帕氏指數的數量比例關系研究

CPI源頭數據的多元化及其應對

中國居民消費跨期替代彈性的年序遞推統計估算研究

國際資金循環統計框架與金融壓力測量

基于國際可比性的貨幣統計數據質量評估

中國產業結構的行業關聯度研究——以服務業為分析視角

FDI、中國進出口貿易對碳排放的影響分析

城鎮化、異質性與中俄鐵礦石需求——基于面板分位數模型

中國區域資源消耗與經濟發展的解耦關系分析

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基于歐盟27國的實證分析

從貿易與投資結構看中—澳自貿區的共贏戰略

滬港股市波動和聯動效應研究基于條件方差分解模型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預測

產業結構、城鎮化演進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吸納效率分析

基于Copula-DCC-EVT模型的我國多元外匯資產組合風險精確度量

中國股指期貨市場、ETF市場與股票市場波動時變的聯動效應研究

第7篇:統計學實證分析范文

[關鍵詞]社會科學 統計方法 應用問題

社會科學的實證研究在應用統計學時,統計分析是其關鍵環節,資料性質分析、資料類型的判斷、統計方法的選擇等各個環節都應把握好,否則,其分析結果將是沒有意義的。本文擬通過對社會科學實證研究論文中應用統計分析方法出現的問題,從描述性分析、定量資料的統計分析、定性資料的統計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等方面進行解析。

一、描述性分析問題

在社會科學實證研究中,一般首先要對社會調查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以發現其內在的規律性,再選擇進一步的分析方法。描述性統計分析要對調查總體所有變量的有關數據做統計性描述,主要包括數據的頻數分析、集中趨勢分析、離散程度分析、分布形態以及一些基本的統計圖形。

描述性統計分析雖然較為簡單,但如果對某個事件或某種現象的描述不清楚或存在偏差,那么其后的所有分析都將值得懷疑,而描述的偏差可能會引起公眾或學術界對某些社會現象的誤解,甚至誤導政府決策。

1.均值的誤用

均值是用于描述樣本集中趨勢的最常用指標,但應注意,對于正態或近似正態的對稱分布樣本,它是較好的指標,一般與離散趨勢指標中的標準差一起描述數據資料(即形式);而對于偏態分布的樣本,則常用中位數來描述集中趨勢,一般與離散趨勢指標中的四分位數間距一起描述數據資料(即形式),究其原因是均值容易受到極端值的影響。

對于兩個分布完全不同的樣本,可能會得到相同的均值,因此均值在某種程度上抹殺了樣本內部的差異,而往往這種內部差異正是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或應當引起人們注意的。為了彌補均值的這種缺陷,一般在報告均值的同時,也應該報告標準差,或用直方圖或散點圖的形式描述分布,以展示群體內部的差異。

2.絕對數的誤用

因為社會調查研究比較容易得到大容量的樣本,所以對任何小概率事件,用絕對數報告都會出現較大的數字,單純對絕對數的強調往往會產生誤解。比較合理的方式一般是在報告某事件絕對數的同時,給出該事件的發生率或占研究樣本的比例。

3.相對數的誤用

相對數常用于描述定性資料的內部構成情況或相對比值或某現象的發生強度,一般有比與率兩種形式。雖然比與率的計算形式是相同的,即兩個絕對數之商乘以100%,但它們的含義是不同的。率用于反映某種事物或現象發生的強度,而比則用于反映部分與整體或某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之間的關系。當數據的比較基礎相差懸殊,用絕對數表述沒有可比性時,就要借助于相對數。

應用相對數也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如:百分比與百分率的混用;當分母很小時,只計算百分比或百分率,而沒有報告樣本量;當比較兩個或多個總體率時,沒有考慮到各總體對應的內部構成情況是否一致,而直接比較等。

例如在報告流動人口犯罪問題時,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流動人口犯罪率高于常住人口,其實是忽視了流動人口的年齡和性別構成與常住人口完全不同,且青年男性是犯罪率較高的人群,這樣對兩個不同群體的比較往往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二、定量資料的統計分析問題

定量資料的統計分析是指所觀測的結果變量是定量的,而且希望考察定性的影響因素取不同水平時,定量觀測結果的均值之間的差別是否有統計學意義。定量資料的統計分析在統計學應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出現的誤用也比較多。

正確選擇定量資料統計分析方法的關鍵有兩點:一是正確判斷統計研究設計的類型;再是檢驗定量資料是否滿足“獨立性、正態性及方差齊性”的前提條件[1]。前者要求使用者對統計研究設計的類型較為熟悉,后者則需要進行預分析,可適當借助于統計分析軟件。根據前提條件是否滿足來決定用參數假設檢驗或方差分析,還是用非參數檢驗方法,進而根據對統計研究設計類型的判斷,確定采用具體的統計分析方法。

對定量資料作統計分析時,常犯的錯誤有:

1.不管統計研究設計類型,盲目套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

2.不驗證“獨立性、正態性及方差齊性”前提條件,而直接應用參數檢驗法;

3.將多因素設計定量資料人為拆成多個成組設計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法;

4.將多因素設計定量資料用單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解決,或用一元分析替代多元分析等。

三、定性資料的統計分析問題

定性資料的統計分析是指觀測結果為定性變量的統計處理問題。定性資料的統計分析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也是很廣泛的,通常根據影響觀測結果的原因變量性質分為三種情況:

1.原因變量都為定性變量,此類資料就是通常理解的定性資料。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有:檢驗、秩和檢驗或Ridit分析、Spearman秩相關分析、線性趨勢檢驗、一致性檢驗(也稱Kappa檢驗)、加權檢驗、對數線性模型等。

2.原因變量中既有定性變量,又有定量變量。這類資料的統計分析通常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結合專業知識先將定量的原因變量離散化,使其轉化為定性變量,然后采用上面3.1的統計方法處理;二是先對定性的原因變量,采用啞變量技術進行處理,轉化為多個二值變量,賦予0或1值,然后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或多值有序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處理。

3.原因變量全部為定量變量。這類資料的分析可以直接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或多值有序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處理。

定性資料的最常用表達形式是列聯表,列聯表有多種類型,如橫斷面設計的四格(或稱2x2)列聯表、隊列研究設計的四格列聯表、配對研究設計的四格列聯表、雙向無序的R×C列聯表、單向有序的R×C列聯表、高維列聯表等,不同類型所用統計方法也不同,所以處理這類資料的關鍵是分辨出列聯表的類型,從而選擇相應統計分析方法。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定性資料的統計分析常犯的錯誤主要就是列聯表的誤判,從而錯誤的選用統計方法。

四、相關與回歸分析問題

相關分析是研究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常局限于統計描述,較難從數量角度對變量之間的聯系進行深入研究;回歸分析則是研究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可實現對自變量進行控制,對因變量進行預測,及對隨機變化趨勢進行適當修勻。

相關分析可用于對定類、定序、定距及定比等尺度的各類資料進行定量描述,但各類資料的計算公式是不同的,所以應用時,需要判明資料的類型;而回歸分析則要根據因變量性質的不同,選用不同的回歸分析方法,一般可分為兩類:一是因變量為連續型變量,具體的,當為非時間性的連續型變量時,可用線性回歸分析、多項式回歸分析、非線性回歸分析等;當為時間變量時,可用COX半參數回歸分析、指數分布回歸分析及威布爾回歸分析等;當為隨時間變化的連續型變量時,則需要利用時間序列分析。二是因變量為離散型變量,需要利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數線性模型分析及多項Logit模型分析等。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相關與回歸分析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應用時也經常出現一些錯誤:

1.沒有結合問題的專業背景和實際意義,就進行相關與回歸分析。其結果有時可能是莫名奇妙的,可能出現所謂的虛假相關。

2.對于較簡單的線性相關與回歸分析,不注意應用條件,盲目套用。一般地,Pearson相關分析要求兩變量都是隨機變量,且都服從或近似服從正態分布,若不滿足條件,應采用其它相關分析法,如Spearman相關分析等。而線性回歸分析則要求因變量必須是隨機變量,且服從或近似服從正態分布,在回歸分析前,先要進行統計檢驗,證實兩變量的顯著相關性,再進一步進行回歸分析才有意義。

3.只求得相關系數或回歸方程,而不進行參數假設檢驗就下統計分析結論。因為相關系數或回歸方程都是由樣本數據求得的,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必須通過其相關參數的假設檢驗來判定。

4.多元回歸分析策略的錯誤。在社會科學實證研究中,對多元回歸分析的應用,不少人采取的策略是先用單變量分析,得到有統計學意義的多個變量,再將它們引入回歸方程進行多變量分析,用逐步回歸法進行篩選,從中選出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這種分析策略是不正確的。因為自變量之間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在單變量分析中無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并非在多元回歸分析中也沒有意義。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先綜合分析各種變量之間的作用、實際意義及關系,有些可作為控制變量(如性別、年齡等),將經過初步篩選的所有變量代入回歸方程進行分析,再采用逐步回歸方法,必要時可多用幾種篩選變量的方法,同時要注意自變量間的交互作用,進行綜合分析,這樣才能得到較為可靠的結果。

參考文獻:

[1]王在翔:社會統計理論與實踐[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

[2]胡良平等.醫學統計學基礎與典型錯誤辨析[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3.148-239

[3]柯文泉:統計方法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時代經貿,2008,6(96):83-86

第8篇:統計學實證分析范文

[關鍵詞] 人口統計學變量 制造業員工 忠誠度 離職傾向

員工忠誠度對企業和員工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培育和提升員工忠誠度是眾多管理者的重要職責。但這項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哪些因素對員工忠誠度產生影響。知道員工的離職傾向是有意義的,因為離職傾向通常被認為是預測員工離職行為最有效的指標;但是從管理和控制的角度看,知道哪些因素最能影響員工離職傾向更有意義。

國外對忠誠度與離職傾向的研究實證較多,關于人口統計學變量在忠誠度和離職傾向上的單獨闡述很少。國內近年來對忠誠度與離職傾向的研究大多從理論上探討,通過清華同方CNKI文獻查詢,還沒有找到相關的文章。本文主要從人口統計學變量角度對影響員工忠誠度與離職傾向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企業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針對性。

一、人口統計學變量的選取與影響模型

本文所選取的人口統計學變量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婚姻;部門;職位;工作年限。

建立影響模型如下:

二、人口統計學變量對制造業員工忠誠度和離職傾向影響的實證研究

1.問卷發放及信度檢驗

本研究涉及航空、兵工、裝備、機床等共10家沈陽制造業企業員工。問卷發放330份,收回325份,回收率為98.5%,剔除個別明顯的問題問卷,共有314份問卷參加數據分析,有效率為93.5%。根據有效問卷錄入數據,并對數據通過SPSS11.5進行統計分析。

經過信度檢驗,各分問卷部分的信度都在0.7以上,通常,信度在0.5以上就是符合要求的,因而可以做相關研究。

2.人口統計學變量在問卷上的差異分析

員工的性別在忠誠度上差異顯著,女性表現更高的忠誠度。男女性別不同對于離職傾向卻沒有明顯差異。員工的年齡差異對忠誠度的影響并不是很顯著,這與制造業特殊環境有關;在離職傾向上,年齡的差異導致了顯著性的差異,21~25年齡段與26~35年齡段、36~45年齡段和46以上年齡段差異顯著。員工的學歷在忠誠度和離職傾向上都表現出顯著的差異。研究生學歷的員工與其他學歷層次的員工在忠誠度上均存在顯著差異,本科學歷的員工與中專學歷、大專學歷的員工在忠誠度上也有顯著差異。在離職傾向上,研究生與高中、??茖W歷,??茖W歷與本科學歷存在顯著差異。員工婚姻狀況在忠誠度上不表現顯著性。在離職傾向上,未婚和已婚有子女則體現出明顯的差異。員工所在部門在忠誠度上和離職傾向上的差異體現是,行政管理部門與生產部門、營銷部門的差異顯著。在忠誠度上,一般員工與部門經理較大差異,主任、主管則差異不顯著。在離職傾向上,員工的職務分別沒有顯著差異。員工的工作年限差異在忠誠度上的表現是,工作7~10年與工作10年以上的員工存在顯著的差異。離職傾向上,工作10年以上與工作1~3年的、工作7~10年的員工存在顯著差異。

*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5 level.

三、結論

總結以上,員工個人特征變量在員工忠誠度和離職傾向上差異顯著,員工個人特征變量顯著影響員工忠誠度和離職傾向。這也驗證了本文預先的假設。

通過以上研究得到以下管理啟示:在制造業企業中應該注重員工個人人口統計學變量的影響,員工的性別、年齡、學歷、婚姻、部門、職位、工作年限等是企業管理中要重點考慮的因素。通過對員工個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企業員工忠誠度的提升,進而減少離職率。

參考文獻:

[1]黃 蕾:基于道德實力理論的員工忠誠度影響因素研究[J],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12

[2]潘 生:制造業知識員工組織承諾動因模型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6,4

第9篇:統計學實證分析范文

關鍵詞:胃癌;證型;血清可溶性上皮鈣黏蛋白;相關性

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09年我國城市地區病死率為21.15/10萬,標化發病率為9.07/10萬;農村地區病死率為35.60/10萬,標化發病率為18.25/10萬[1]。上皮型鈣黏蛋白(E-cadherin,E-Cad)是一種重要的細胞間黏附分子,調節細胞與細胞之間以及細胞與基質之間的黏附反應,維持組織結構形態和完整性[2]。有研究表明,E-Cad基因變化與腫瘤的發生、浸潤、轉移有關,E-Cad基因治療可作為胃癌治療的靶點[3]。辨證論治是中醫臨床醫學的精髓,證在中醫治療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證型更是診治疾病的關鍵。因此,本研究以胃癌為基礎病種,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患者血清可溶性上皮鈣黏蛋白(sE-cad)的表達水平,以期揭示胃癌患者中醫證型與血清sE-cad水平之間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胃癌患者均經胃鏡和病理診斷確診,病理診斷參照全國胃癌防治研究協作組病理組制定的《胃及十二指腸粘膜活檢病理》[4],胃鏡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

1.2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江蘇籍原發性胃癌患者,并對研究方法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及合并嚴重心、腦、肺、肝、腎等器官損害的患者。

1.4 中醫辨證分型標準

參照《現代中醫腫瘤學》[6]及2007年第2版全國高等中醫院校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7]中病性辨證及臟腑辨證的相關內容辨證分為6種證型。①脾胃虛弱證:食少,腹脹,食后尤甚,或胃脘隱痛,喜溫喜按,惡心欲嘔,嘔吐食物,大便溏薄或排便無力,或久瀉,甚則五更瀉,完谷不化,下肢浮腫,神疲乏力,舌淡胖或有齒痕,苔白,脈細弱或沉細。②胃熱陰傷證:胃脘灼熱嘈雜,食后脘痛,口干欲飲,饑不欲食,大便干結,五心煩熱,舌紅或絳,少苔或光剝苔,脈細數。③氣陰兩虛證:胃脘隱痛,神萎乏力,面色無華,形體消瘦,動則氣短,自汗盜汗,口渴不多飲,舌淡,苔少,脈細無力。④濕熱蘊毒證:胃脘痞悶脹痛或灼痛,惡心欲嘔,口臭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⑤痰濁凝滯證:脘腹痞悶脹痛,惡心欲嘔或嘔吐痰涎,不欲食,或進食不暢,甚至反食夾有多量黏液,口淡不欲飲,頭暈身重,便溏,面黃虛腫,舌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滑或緩或細緩。⑥瘀血內阻證:胃脘刺痛或如刀割,痛有定處,痛處拒按,可及腫塊質硬,吐血,黑便,口唇爪甲紫黯,面色黎黑,舌紫黯或見瘀斑瘀點,脈細澀或澀。

1.5 一般資料

2008年7月-2010年7月在江蘇省中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中國人民第八一醫院采集胃癌患者190例。其中,男性140例,平均年齡(61.24±9.98)歲;女性50例,平均年齡(54.32±12.34)歲。不同性別患者的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6 問卷調查

采用統一設計的調查表,對患者進行面訪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中醫四診信息、一般人口學特征、飲食生活習慣等。

1.7 辨證質量

由1位具有中醫專業知識的住院醫師及1位固定的具有中醫診斷專業臨床經驗的中醫專家分別帶領具有臨床經驗及專業知識的研究助手進行調查,并依據中醫辨證分型標準進行統一辨證分型。

1.8 血清可溶性上皮鈣黏蛋白水平檢測

清晨收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3~5 mL。血液凝固后,常規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置于-70 ℃冰箱內保存。利用ELISA試劑盒(美國R&D公司,購自南京捷倍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檢測血清sE-Cad水平,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酶標儀(型號POWERWAVE340)為美國Bio-Teck公司產品。

1.9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t檢驗及非參數雙側檢驗。P

2 結果

胃癌證型、性別與相應的血清sE-cad水平見表1。胃癌患者各證型之間血清sE-cad水平比較見表2,瘀血內阻證與脾胃虛弱、胃熱陰傷、氣陰兩虛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別為P=0.019,P=0.012,P=0.001),其余各證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患者各證型間血清sE-cad水平比較見表3,瘀血內阻證與脾胃虛弱、胃熱陰傷、氣陰兩虛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別為P=0.033,P=0.032,P=0.008),其余各證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患者各證型間血清sE-cad水平比較見表4,脾胃虛弱證與氣陰兩虛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3),其余各證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E-cad是Ⅰ型跨膜糖蛋白,主要存在于人和動物的上皮細胞,參與形成和維護正常細胞間的連接。有研究表明,組織黏膜中E-cad表達與腫瘤浸潤之間存在負相關性,當E-cad表達下降或缺失,細胞間的相互黏附力下降,造成細胞容易分散而向外周浸潤性生長,從而可以脫離原發灶而發生侵襲和轉移[8]。而當E-cad表達降低時,其同質性黏附功能減弱,惡變細胞易于脫離原發灶,同時相對較多的E-cad播散入血,因此血清sE-cad的表達與腫瘤轉移呈現正相關[9]。在胃癌早期,其轉移相對較慢,而在晚期,隨著胃癌浸潤越深,淋巴結轉移越嚴重[10]。因此,早期胃癌患者血清sE-cad的表達低于晚期胃癌患者。而中醫認為胃癌初期邪盛而正虛不顯,中晚期胃癌邪毒耗損,正氣虛衰,故出現明顯的虛證。所以,虛證患者sE-cad水平較實證者高。

本研究中,就胃癌總體樣本而言,瘀血內阻證與脾胃虛弱、胃熱陰傷、氣陰兩虛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文獻報道,胃癌發病率具有性別差異,我國男性胃癌發病率是女性的2.05倍[11]。因此,本研究對性別進行分層。男性胃癌樣本中,瘀血內阻證與脾胃虛弱、胃熱陰傷、氣陰兩虛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女性胃癌樣本中,脾胃虛弱證與氣陰兩虛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6種證型中,脾胃虛弱、氣陰兩虛證屬于虛證,痰濁凝滯以及濕熱蘊毒證屬于實證,胃熱陰傷證屬于虛實夾雜證,瘀血內阻證常由氣虛、陰虛等導致,機體由于虛弱因而無力推動氣血正常運行,所以,胃癌晚期患者常常會出現瘀血內阻這一證型,因此也常常屬于虛實夾雜證。因此,考慮在虛實相同的證型中是否有其他影響血清sE-cad水平的因素,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深入研究。瘀血內阻證作為虛實夾雜證,在胃癌總樣本以及男性樣本中血清sE-cad水平均高于氣陰兩虛證(虛)以及脾胃虛弱證(虛),考慮瘀血內阻證不僅出現于胃癌早期患者,晚期患者也常常會出現這種證型,是否受其他因素影響,也需進一步擴大樣本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 鄭朝旭,鄭榮壽,陳萬青.中國2009年胃癌發病與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3,22(5):327-332.

[2] Wheelock MJ, Johason KR. Cadherins as modulators of cellular phenotype[J]. Annu Rev Cell Dev Biol,2003,19:207-235.

[3] 劉津,趙琪,張國建,等.E-Cadherin在進展期胃癌轉移淋巴結中的再表達及意義[J].河北醫藥,2008,30(12):1855-1857.

[4] 全國胃癌防治研究協作組病理組.胃及十二指腸粘膜活檢病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134-141.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二輯[S]. 1995:114-121.

[6] 陳銳深.現代中醫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41.

[7] 朱文鋒.中醫診斷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44.

[8] Gloushankova NA. Changes in regulation of cell-cell adhesion during tumor transformation[J]. Biochemistry(Mosc),2008,73(7):742-750.

[9] 郭曉冬,金鋼,薛志忠,等.E-Cad、MMP9血清中的表達與胃癌痰濕證型關系的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7,41(6):20-22.

[10] Kang GH, Lee S, Kim WH, et al. 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gastric carcinoma demonstrates frequent aberrant methylation of multiple genes and constitutes 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 positive gastric carcinoma[J]. Am J Pathol,2002,160(3):787-79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黄色片 | 成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91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 在线视免费频观看韩国aaa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www.日本高清视频.com | 久久精品2 |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 成年人免费软件 | 手机福利片 | 美女三级在线 |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考虑 | 日本免费网址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毛片在线免费播放 | 免费观看女人一摸全是水 | 99爱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 日本阿v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日本波多野结衣视频 | 手机免费看a | 成人性动漫高清免费观看网址 | 精品在线小视频 | 日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 日韩 国产 欧美在线观看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 欧美三级一区二区 | 日韩18在线观看地址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免费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国产免费中文无字幕 | 91免费视| 免费播放毛片 | 中文字幕最新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7m凸凹视频分类大全 | 91亚洲人成手机在线观看 | 美女午夜影院 | 99热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