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icu病人的常見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護理風險是指醫院因病人在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由于神經外科icu(ICU)是以搶救各種神經外科重癥為主的治療體系,病人病情危急且變化快,而護士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之下,臨床風險事件易發生在護理工作中,因此了解ICU護理風險事件的常見種類,風險事件產生的特點,對提高ICU護士風險防范意識,保障病人醫療、護理的安全,將起到積極作用?,F將我院收治562例ICU病人護理風險事件的種類、發生的原因、處理措施及潛在的護理風險報道如下。
一、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的562例ICU病人的臨床資料。其中腦出血275例,占48.93%;腦挫傷83例,占14.76%;頭部外傷74例,占13.17%;腦腫瘤37例,占6.56%;顱骨骨折23例,占4.10%;蛛網膜下腔出血22例,占3.92%;硬膜下血腫20例,占3.56%;硬膜外血腫18例,占3.20%;腦膿腫5例,占0.89%;腦血管畸形4例,占0.71%;頸髓高位損傷1例,占0.18%。平均住ICU時間為3.75天。
2.1非計劃性拔管ICU病人的監護儀器多,身上管道多,在翻身或做各種治療時各種管道可能出現意外脫管或者患者自行拔管,本組562例患者中,有4例自拔氣管插管,6例自拔胃管,3例自拔腦室及創腔引流管,4例自拔導尿管,1例自拔靜脈插管,非計劃性拔管占3.20%。在氣管插管、胃管、靜脈插管、導尿管、引流管中,以氣管脫落至體外或自動拔除的風險性最大,氣管導管滑脫的嚴重后果應不容忽視,由于導管滑落后情況緊急,加上大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插管,并有缺氧煩躁表現,在此情況下氣管插管難度加大,造成氣道的損傷;病人自行拔管時因為腫脹的氣囊,以及導管前端斜面的刺激,100%的病人發生不同程度的氣道損傷,若傷及較大血管引起出血,對病人又是一種沉重的打擊。再次插管的后續問題,增加醫療費用,加重并發癥等將會給病人帶來不便。
2.2ICU護士應急能力低或工作責任心不夠強有的ICU護士缺乏工作經驗、專業理論及基礎知識,對危重患者的評估能力低下。如腦挫傷的患者突然出現劇烈頭痛、煩躁不安、頻繁嘔吐、冷汗淋漓、嗜睡或意識朦朧,應考慮為腦疝的早期癥狀,要及時報告醫生及時處理,經CT檢查確診后及早手術治療,若等到出現瞳孔不等大時才發現病情變化,手術療效就不如前者了。如腦出血患者術后出現尿量增多,每小時300ml以上,護士應及早報告醫生是否有尿崩的可能,及早應用垂體后葉素,防止加重尿崩,出現水電解質紊亂。
2.3口頭醫囑多ICU內搶救患者多,醫生來不及開書面醫囑,夜間護士呼叫值班醫生,但醫生不愿意起床開醫囑。如微泵注射升壓藥或降壓藥用完后,叫醫生起床開醫囑,但醫生叫護士按照原醫囑執行,等明晨才補開醫囑,這是違反規章制度的。
2.4院內感染危重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醫務人員無菌操作觀念不強,消毒隔離制度不落實或方法不妥,消毒隔離設施不合理或用品缺乏等,造成患者院內感染。在562例患者中,4例出現顱內感染,16例出現肺部感染,8例出現尿路感染,院內感染發生率為4.98%。
2.5窒息ICU病人大多數為昏迷病人,無力咳痰,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患者濕化不夠、吸痰不及時、痰痂堵塞、嘔吐物誤吸等均有可能引起窒息。在562例患者中有3例出現氣管插管半堵塞,經加強濕化及吸痰,未造成窒息。
三、預防措施
3.1減少和防止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對于神志清醒合作的患者應耐心講解人工氣道的正常不適反應、氣道處理及機械通氣的必要性,對于煩躁、不合作、意識恍惚的病人進行適當約束。我科針對此類病人自制一種手襪式約束帶約束雙上肢,防止病人亂抓亂拔,取得較好效果,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鎮靜劑。在為病人治療、護理及翻身時,防止管道滑脫,操作完畢均要檢查各導管是否固定在位。
3.2加強ICU護士的責任心及專業知識培訓對于ICU護士應教育她們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服務質量為重點,認真做好各項治療及護理,使病人渡過危險階段。定期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她們熟練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常見疾病的觀察要點與方法、危重患者搶救技術等,在病人病情危急需迅速搶救時,護士能夠以嫻熟的技術實施急救以精湛的技術消除病人及家屬的緊張情緒,取得他們的信任。
3.3正確執行醫囑護士在執行醫囑時經2人復核,對有疑問的醫囑要詢問醫生確認無誤后才執行,認真做好三查七對,每一次治療都要經2人查對,在搶救病人執行口頭醫囑時,要復述一次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搶救結束后要督促醫生及時補開醫囑,非搶救時不能執行口頭醫囑。
3.4防止院內感染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進行護理操作時要認真負責,嚴格遵守操作程序。如:每位病人用過的呼吸機、霧化器、濕化瓶都應消毒后再給另一位病人使用;每次操作前都應洗手,每給一位病人治療后應洗手再給另一位病人治療,以防交叉感染。
3.5防止窒息發生患者嘔吐時頭偏一側,及時清除嘔吐物,床邊備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患者要充分濕化氣道,防止痰液結痂,翻身時給予叩背,使痰液松動易吸出。
四、護理工作中潛在的風險
神經外科患者手術后,病人的生命體征處于不穩定狀態,應通過監護及時發現異常變化,及時通知醫生作相應的處理,使病人渡過危險階段。因此,護士不僅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還要隨時做好搶救準備工作,稍有不慎就會引起護理差錯,引發糾紛。
4.1與侵犯病人合法權益有關的潛在問題病人就醫時享有知情權,如果醫務工作者不顧及病人的合法權益,不認真執行“知情同意”原則,就會引起一系列矛盾。例如護士在給病人抽血時,應向病人或家屬告知抽血的目的,取得病人或家屬同意后,才可以給病人抽血,如不向病人或家屬告知,侵犯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權,這是法律不允許的。
4.2與特護記錄有關的潛在法律問題特護記錄是病人在ICU病情變化最準確、最寶貴的記錄,一定要實事求是。在搶救過程中采取的具體護理措施要及時、準確、詳細記錄。如果記錄不當將會引發護理糾紛。例如病人血壓突然下降搶救時不僅要寫清幾點幾分發生病情變化,如何搶救,還應寫清幾點幾分醫生、主任到場,并寫清醫生、主任的全名,以免搶救無效因護理記錄不全而被卷入法律糾紛之中。
4.3與執行醫囑有關的潛在法律問題醫囑是護士對病人進行治療的唯一依據,護士隨意篡改或無故不執行醫囑均屬于違規行為。但是,ICU的病人病情變化快,在執行長期醫囑遇到疑問時護士應隨時向醫生反映病情,以便給予合理的治療。例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病人,臨時給予降壓藥將血壓降至正常,如還有長期醫囑的口服降壓藥,應請示醫生是否調整口服藥,以免將血壓降得過低,引起病情變化。
4.4與護士配置有關的問題在ICU里,夜班多,加班多,病人病情重、變化快,年輕護士經驗少,有時忙于1位重病人,對另外的病人可能疏于照顧或因病情變化未及時發現而給病人帶來嚴重的后果,由此帶來法律問題。因此,合理的人員配置十分重要。
五、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護理工作是知識、技能、責任與愛心的結合。在護理工作中,護士應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同時也要遵照、依靠和運用法律進行工作。
5.1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法律既保護病人又保護醫護人員的合法權益。護理人員在為病人作操作時,應考慮到病人的知情權,明確告知病人所有檢查操作的目的和意義,對實驗性的操作應執行告知簽字制度。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和依靠法律維護醫院正當權利。我們通過典型事例的學習,培養護士的法律意識,嚴格按照規章制度操作。
5.2以客觀記錄為依據,提高特護記錄的法律性特護記錄是否客觀、真實、準確,直接反映了護理行為的安全性、準確性、及時性和有效性,直接體現護理質量。要求護士對病人的病情變化隨時記錄、即刻記錄、客觀記錄、如實記錄。不僅重視病情觀察,而且使護理文書更具有法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如遇到護理糾紛時,護理記錄在舉證時更具有說服力。
5.3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熟練操作技能良好的護理技能和扎實的理論基礎是防范護理糾紛的基礎和保證。這就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學習護理新知識、新技能,充實和更新知識內容,擴展知識面,有針對性的進行業務知識與技能的訓練。在觀察病情時運用所學知識結合病情為醫生提供可靠依據,同時對醫生所開醫囑起到監督作用,對有疑問的醫囑一定要問清楚再執行。
5.4加強管理,合理安排在ICU里,根據護士職業身份分清職責,實習護士、見習護士不具備執業資格,只能在帶教老師的嚴密監督和指導下為病人做簡單無創操作,如霧化吸入、叩背排痰等。病情危重的由高年資護師以上人員監護,曾有調查報道:78%的護士認為,護理工作繁忙、超負荷勞動與護理風險有一定的相關性,護理管理者應合理使用人力資源,適當分配工作量,減少風險發生的概率,確保護理安全。
六、小結
根據ICU特點,病人病情具有特殊性、復雜性、多變性,而ICU護士處于臨床第一線,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之下,臨床風險事件易發生在護理工作中,因此了解ICU護理風險事件的常見種類,風險事件產生的特點,對提高ICU護士風險防范意識,保障病人醫療、護理的安全,將起到積極作用。護理工作面對的是特殊的服務對象,救死扶傷的工作特性要求護士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因此,通過深入、反復的培訓學習,使護士認清執行法律、規章、常規,執行“三查七對”,就是在守法;認清高度責任感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證;工作的疏忽或因不遵守有關規章制度及法律法規造成的后果,可能觸犯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在護士正確評估病人潛在風險的基礎上,能夠提醒護士哪些是高風險的重點病人,促使護士加強對病人的觀察、護理,督促護士落實有效的應對措施,不斷提高觀察病情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曉惠.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75-376.
[2]錢淑清.ICU病人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分析與護理防范[J].護理研究,2005,19(3):69-70.
[3]金燕.重癥監護病人氣管導管滑脫原因分析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3):532-533.
[4]祝敏芳.淺談新形式下護士的自我保護[J].護理研究,2003,17(3):301-302.
[5]劉明溱,孫光研.加強防范措施,減少醫療糾紛[J].中國醫院管理,2000,20(5):40.
[6]王麗娟.護理差錯原因分析與防范措施的研究進展[J].現代護理,2004,10(3):258-259.
【關鍵詞】ICU; 護生; 臨床教學
重癥監護室(ICU)是危重病醫學的臨床基地[1],是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地方。作為臨床實習的一個重點科室,ICU復雜的儀器設備和多變的病情往往使實習生茫然不知所措,不能很好進入角色。為提高臨床實習教學質量,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筆者對本院ICU臨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方法,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院外科ICU共接收36名實習護生。其中男生4人,女生32人。本院校學生20人,在ICU實習時間為3周;外校學生16人,ICU實習時間為4周。本科學歷32人,大專學歷4人。ICU實習內容包括:基礎護理、??萍夹g操作及??评碚撝R。
1.2 教學方法
采取一對一方法實施臨床帶教。入科前3天由總帶教老師負責培訓,包括介紹ICU的組成、職能、環境、進入ICU的注意事項、ICU的工作特點及服務理念等,讓學生對ICU及危重病醫學有初步的認識。根據實綱的要求制定帶教計劃,要求細化到每周的教學安排。
實習最后一周進行出科成績評定。評定指標及考核內容包括:評價表(包括思想品德、工作紀律、工作整體性、計劃性、獨立性、合作能力、應急能力等的總評)占20%、過關項目占20%、護理程序運用占10%、基礎操作占20%、??撇僮髡?0%、理論成績占10%。
2結果
36名學生全部按照計劃完成ICU實習,掌握ICU基本工作流程和基礎的監護搶救技術。護生出科平均成績為87.2分,理論成績平均84分,技術操作成績平均89分。
3討論
ICU收治的是各種急、危重病人,涉及多個臨床??疲鞣N先進監測、儀器設備于一體,實習環境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教學大綱針對ICU的實習要求存在內容廣泛、操作復雜與實習時間較短的矛盾,因此認真分析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合理的ICU護理教學方法是臨床教學的重點之一[2,3]。我院作為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教學任務繁重,而且ICU接收的實習護生來自不同的院校、實習時間有所不同,給臨床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3.1護生進入角色困難
重癥醫學雖然已經成為二級學科,但在部分醫學院校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學生在基礎學習的過程中幾乎沒有涉及危重病醫學的??浦R,僅是在各門臨床課中學到一些疾病危重階段的內容,這可能導致學生到ICU后不知從何學起。而且ICU環境特殊,工作壓力大,具有儀器設備多、報警聲音不斷、患者病情危重、突發事件多等特點。部分護生可能因環境陌生或壓力過大產生恐懼心理,很難適應實習角色,面對病人感到束手無策。
3.2不重視基礎護理
ICU基礎和專科護理操作較多,護生往往在實習初期對技術性較高的專科操作,如動脈采血、氣管插管、床邊血液凈化治療等學習興趣濃厚,積極參與,但對床上浴、口腔護理、更換床單等基礎護理重視不夠,在完成實綱的要求后不主動參與生活護理。
3.3缺乏整體醫學觀念
ICU 集中了各??莆V夭∪耍彝换颊叩募膊⊥婕岸鄠€臟器、多個學科。與傳統學科不同,危重病醫學更強調以整體的思維來診治患者[4]。護生從其他??戚喌絀CU 實習,往往只能觀察到患者片面的生命體征的改變,缺乏從患者整體進行綜合判斷的思維方式,需要在實習過程中逐漸加強。
3.4帶教老師壓力大
帶教老師是臨床教學的主體之一,其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質量的好壞[5]。ICU工作高度緊張,護士隊伍較年輕,帶教老師要承受來自學生和危重患者的雙重壓力,需要付出雙倍精力,在某種程度上臨床教學可能成為工作的負擔,致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未得到老師足夠的專業指導和實踐機會,ICU實習有可能變成單純的觀摩學習。
4管理對策
4.1臨床教學循序漸進
為減輕護生壓力,教學應按照計劃循序漸進展開,學習內容由易到難。制定每周的教學計劃,第1周以熟悉環境、了解ICU理念和工作模式為主,消除學生對ICU恐懼、排斥等心理。第2~3周實習內容逐漸接觸ICU常見的危重病人護理及基本搶救監護技能,理論講課和臨床實踐同步進行。第4周進行考核,檢查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學生對此教學計劃接受度比較高,能較快轉變角色,順利完成ICU實習。
4.2重視帶教老師的選拔和培訓
帶教老師的言行對護生的臨床實習和今后的工作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首先帶教老師必須具備較為廣博的專業知識、高超的臨床技能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剖以O立總帶教老師,負責整體把握教學計劃和日常教學工作的安排和調整。所有帶教老師必須參加醫院的教學培訓后方能擔任教學工作。每年度教學結束后實習護生評出優秀帶教老師,給予相應的獎勵。
4.3培養臨床整體思維能力
在ICU臨床教學中要堅持整體思維,無論病人還是疾病都要從整體角度進行分析判斷。教會學生不僅要觀察監護病人的生命體征和病情,還要考慮病人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反應。帶教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病人的基礎生活護理,提高學生對基礎護理的重視度。
4.4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改變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理念,采取教、學互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查房時選擇有代表性的病例,或將臨床常見問題、重點問題制作成討論題,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促進學生練習從整體的觀念思考臨床的問題。
由于ICU病人周轉快,一些很有教學意義的病人往往很難在有限的實習時間內碰到,因此,總帶教老師將平時遇到的典型病例收集整理,做成多媒體教學材料,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總之,ICU臨床實習是護理教學的重要階段,認真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因人施教,教學計劃與時俱進,有利于提升護生的臨床護理水平和思維能力,提高臨床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大為. 21世紀的醫師叢書-危重病醫學[M]. 北京: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0
[2]梁玲, 高海蓮, 曾新芝. 高職護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實踐與探討[J]. 實用全科醫學, 2008, 6(2): 161-162
[3]張春英. 臨床護理教學工作探討[J]. 實用全科醫學, 2006, 4(6): 692-693
[4]葉進燕, 林錫芳, 潘景業. ICU臨床見習帶教的方法和思考[J]. 醫學教育探索, 2007, 6(11): 1056-1057
[5]邊巍, 羅媛, 張媛, 等. 臨床實習管理及帶教工作體會[J]. 華北國防醫藥, 2008, 20(2): 34-35
關鍵詞:ICU重癥護理;隱患;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10-111-01
ICU是危重患者監護治療的重要場所,也是醫院風險最高的科室之一。對重癥患者的安全護理非常重要。護理隱患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造成極大的損害。在新的形勢下,要積極查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排除這些隱患,降低風險,防患于未然,提高ICU重癥護理的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ICU的患者都是危重病人,他們多是病情嚴重和身體較差的病人,對他們的護理也比較復雜,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避免護理隱患的發生?,F將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市某大學第二附屬醫院ICU從2013年1月-6月收治的1200名重癥患者的護理記錄,患者年齡在60-80歲之間,其中女性1056名,男性946名,均為危重患者,并接受ICU重癥護理。
1.2方法
對ICU重癥護理記錄的數據和過程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患者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辦公軟件Excell進行匯總分析。
2.結果
通過對重癥患者護理過程和護理結果的回顧性分析,發現在護理過程中存在部分安全隱患,隱患發生數量為415例,約占34.6%,發生率較高。對主要安全隱患及其發生因素做了匯總分析,ICU重癥護理的預防措施也是比較及時和到位的,及時控制住了302例隱患,占25.1%。
2.1ICU重癥護理隱患分析
2.1.1缺乏醫患交流
目前的醫療體系在對待緊急和突況時,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互動沒有明確的規定。醫生為了盡快搶救患者的生命,通常都是口頭陳述醫囑,護理人員接下來就快速執行和搶救病人[1]。如果醫生沒有交代清楚或者沒有時間填寫相關材料就很容易使護理人員出現護理錯誤或誤差,從而導致對病人的損害。
2.1.2護理人員專業技能低
主要是新技術的不斷引用,使得年齡較大的護理人員對器械操作不熟練,從而延誤了患者的護理時機。而年紀較輕的護理人員缺乏經驗,對護理技能掌握的不熟練,對突發狀況和患者并發癥處理的不夠好。
2.1.3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模糊
主要是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對醫療文件的書寫標準不重視。對護理記錄的不規范和缺少記錄的事情時常發生。例如,記錄格式錯誤、漏記生命體征和體液、出入量記錄不準確或者是記錄與醫生囑托的不符等[2]。
2.2常見護理安全隱患有意外拔管、窒息、壓瘡和醫療文書書寫等。具體數據見表一。
2.3ICU重癥護理隱患的預防對策
2.3.1ICU各種管道的預防護理。首先是評估意外拔管的危險因素,如患者的意識狀態、管道固定情況、肢體約束是否得當等,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和心理支持;其次是規范護理操作程序,加強巡視,對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尤其是對患者易拔管階段加強護理和巡視次數,提高護理質量[3]。
2.3.2ICU基礎護理預防。在患者病床旁備好電動吸引器和中心負壓吸痰裝置,判明窒息原因,對癥處理。吸痰要及時,負壓要適中,方法要正確[4]。對患者進行調節以防反流。
2.3.3生活護理上的防范。護理人員要嚴格執行護理程序和操作規范,仔細觀察受壓部位的皮膚情況。定時更換患者,保持床鋪和會清潔,減少排泄物刺激、注意翻身動作要領等[5]。
3.討論
醫院ICU重癥護理隱患的不斷出現給患者及護理人員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本文通過1200例ICU重癥患者的護理記錄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護理隱患通常是因為醫患交流較少和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不過關等導致的。護理隱患表現在意外拔管、窒息和壓瘡等方面。針對這些隱患要加強ICU的巡視和護理人員的技能,以及對患者生活的護理。
參考文獻:
[1] 梁曉莉.ICU重癥護理的隱患及預防措施[J].中國醫藥科學,2012,9(25):179.
[2] 李楠楠.ICU重癥護理記錄單常見問題及對策[J].第8屆全國重癥監護??谱o理新近展研討會論文匯編,2011,6(13):56.
[3] 邵靜,曾萍.重癥患者護理中的隱患及預防措施[J].2013年河南省重癥醫學科護理管理新理念及新業務、新技術研討班論文集,2013,6(27):105-106.
【關鍵詞】 ICU;護理;分層培訓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802-01
ICU護理工作對護士的個人素質要求很高,因為這項工作所包含的技術含量非常高。這就要求ICU護士不僅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豐富的緊急救護經驗,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判斷能力,還必須具有出眾的觀察能力和良好的法律意識[1]。一般護士承擔ICU護理工作之前,一定要經過完全、系統的訓練,否則很難勝任ICU高難度高風險的護理工作。怎樣才能更有效率的培訓ICU護士,促進她們自身素質的提高,使其更好的完成ICU的護理任務,已經成為很多醫院管理人員所關心的問題。本院對ICU護士的培訓采用的是正規化、系統化的分層培訓方式,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現將此過程闡述如下。
1 背景資料
截止2012年11月,在兩年內進入本院ICU工作的護士共有36人,年齡均在18-35歲,其中主管護師4人,護師14人,護士10人,助理護士8人;工作時間不滿1年的6人,3-5年的10人,5-10年的12人,超過10年的8人。
2 培訓的具體方法和內容
2.1 培訓方法 先進行詳細培訓計劃的制定,其依據是本院ICU護士的職稱、年齡和工作年限,由護士長負責。進行脫崗和不脫崗兩步培訓,不脫崗培訓是把培訓插入到日常工作的間隔中;理論學習和實踐培訓交錯進行;具體培訓工作由具有豐富ICU護理經驗的高年資護士進行,涉及到ICU新進儀器的操作和維護的,由儀器廠家負責派人培訓。每一個階段培訓結束以后,給護士們一段時間進行實踐練習,然后組織內部考核,合格者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培訓。如果訓練內容過于復雜,要轉變訓練方法,促進護士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培訓貼近實際,嚴格把關,要求所有的ICU護士都能熟悉和掌握相關內容。脫崗培訓是參加國家和省級為期6個月的重癥監護培訓班,目前已有7人取得??谱o士資格證書。
2.2 培訓內容
2.2.1 ICU基礎知識 此部分培訓內容適用于新進護士或者助理護士。主要內容有ICU的基本概念、ICU的各種制度規范、ICU的工作程序、ICU工作特殊性、護理理念、對護士自身素質的要求和ICU的輪班辦法。本部分主要是理論講授,要在工作中學習,不斷強化概念,爭取盡快理解。培訓考核時間為3周。
2.2.2 ICU院感控制 能否控制住ICU的醫院感染,是衡量一所醫院ICU醫療工作成敗的重要標準,它對ICU病人的救護成功有著特別大的影響。對每一位進入ICU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說,這部分培訓都是不可或缺的。培訓內容主要有:ICU的分區管理,ICU進出程序,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如何進行消毒隔離和洗手。這部分培訓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特別是結合本院感染情況的監測結果進行訓練,一般來說5周以后進行考核。需要強調的是,即使每位護士都通過了考核,也必須在工作中反復強調,時時警示,絕對不能有絲毫的放松。
2.2.3 ICU特殊儀器使用 在ICU工作的護士都必須掌握特殊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維護,因為個人情況不同,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層次的護士所要掌握的儀器知識也不盡相同。對于助理護士來說,培訓的主要內容是特殊儀器的連接方法和日常清洗。對于工作年限在3-5年的護士來說,需要掌握特殊儀器的操作方法,比如啟動和關閉儀器、基本參數設定、一般報警的處置方法等。對于工作年限超過5年的護士來說,除了能對儀器進行基本操作和參數設置以外,還應具有根據病人病情變化來改變參數的能力,并且能夠排除一些常見故障,對其他護士進行儀器使用的指導。每當有新儀器進入ICU以后,就應馬上開始對人員的分層培訓,一般10天后可以考核。如果結合病人使用進行培訓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4 ICU護理管理 ICU的日常工作十分繁雜,在這里工作的護士多數比較年輕,對ICU管理概念幾乎是空白??蓪嶋H上ICU貴重儀器很多,這里的管理工作必須重視,護士長雖然可以進行管理,但是一個人很難面面俱到,這就要求全體人員都具有管理意識。所以我們對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護士進行管理培訓,讓她們參與ICU的管理,為年輕護士作出表率。此部分培訓時間需要1年以上。
2.2.5 ICU護理安全 每2個月對所有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年輕護士進行安全護理的培訓工作,主要內容是操作、用藥、告知制度、基本法律常識等。此項培訓對提高年輕護士的業務能力非常重要,要堅持不懈的進行下去,醫院管理者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3 分層培訓的效果
3.1 提高了護理隊伍的素質 分層培訓深入開展以后,院里根據每個護士對內容的掌握和考核情況,對她們進行分層使用,使ICU護士更加積極的投入工作當中,有了很濃的學習和競爭的氛圍。特別是對ICU專門護士的培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全體護理隊伍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
3.2 強化功能,改善服務 分層培訓根據個人基礎知識、經驗等方面的不同,制定出符合每個人的相關內容,有利于護士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業務知識,護理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對病人的照顧更加周到。法律知識的相關培訓能夠有效防范護理缺陷事件的發生,護士和病人的安全更能得到保障。
4 討論
4.1 ICU護士培訓的功能性 ICU護士的真實業務水平由護理質量來考量[2]。按照高標準來培養具有現代護理技能的專業人才是ICU發展的必由之路[3]。我們倡導的分層培訓很好的滿足了這種需要,特別是在ICU護士存在較大差別時更能體現出其優越性,對人才的培養也更符合規律。
4.2 分層培訓的時間性 ICU護士要求掌握的技能多,除了醫護知識以外,各種特殊儀器的使用及臨床分析也要熟練掌握,才能為病人提供更好服務[4]。進入ICU的護士都要進行基本培訓,然后根據個人不同情況分層次訓練,爭取在1年內完成一個輪次的培訓工作。一般來說,培養一名優秀的ICU護士至少需要4年時間。
5 小結
重癥監護醫學是一門發展非常快的新興學科,而ICU的護理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ICU收治的病人涵蓋了所有???,這就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對不同層次的護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讓她們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業務能力,為護理隊伍的正規化、標準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戴琴,馮正直,謝剛敏.重癥監護病房護士工作壓力源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2002,37(7):488-490.
[2] 肖正倫.危重癥監護醫學與ICU培訓教材[M].廣州:廣東人民版社.2004:27-38.
【關鍵詞】規范化護理;腸內營養;并發癥
文章編號:1009-5519(2007)07-1056-02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營養支持治療在危重病人治療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正常實施直接影響到病人的預后,妨礙腸內營養支持實施的常見原因是腸道并發癥,其發生與病人的自身病情及實施者的操作有關。我科于2005年對全體ICU護士進行規范化護理培訓,現將培訓前后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觀察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齡20~80歲,平均53.7歲,為2004年11月~2005年12月住院病人,均實施規范化腸內營養護理。對照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齡12~81歲,平均54.3歲,為2004年1~11月住院病人,僅予常規護理。兩組病人均診斷為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癥肺炎以及重度顱腦外傷,采用機械通氣,留置胃管。兩組在年齡、疾病分類、病情程度、治療措施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
1.2 方法:營養液均采用荷蘭Nutricia公司生產的“能全力”,啟封后低溫保存,24小時內用完并保持無菌。持續管飼者應用復爾凱800型腸內營養泵。觀察組與對照組持續管飼率分別為42.4%與35.1%。
1.3 腸內營養規范化護理培訓:內容為理論知識和操作培訓,包括腸內營養支持的理論、病人的評估、管飼技術和腸內營養泵的使用。重點是營養液的配制和輸注、實施中的護理與監測。培訓完畢組織理論和操作考核,制訂管飼操作流程與質量標準。培訓率達100%,考核掌握率100%。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規范化護理培訓:目前ICU腸內營養的實施由護士操作,操作的規范與否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從表1中看出,經培訓后實施規范化護理,腸內營養胃腸道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共培訓ICU護士15名,培訓前理論操作綜合成績81~90分5人,占33.3%,90分以上2人,占13.3%;培訓后考核綜合成績90分以上14例,占93.3%;有1名低年資護士考核成績86分,1周后再次考核成績90分以上。因此,規范化護理培訓對防止腸內營養并發癥和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有重要作用。
3.2 病人的評估量每4小時1次,可能存在反流誤吸的危險者選擇經小腸管飼,2次評估胃殘液量大于200 ml予停止管飼。評估鼻胃管的插入長度,有無脫出及移位。有1例病人評估存在反流誤吸后予選擇經鼻腸管管飼后未發生此并發癥。
3.3 營養液的配制和輸注:能全力啟封前后注意無菌原則,余液低溫保存。營養液輸注溫度保持在38~40 ℃,輸注速度60~120 ml/h。按24小時所需腸內營養液的總量設置輸液泵每小時的輸入速度,均勻輸注腸內營養液。加強巡視及時識別并排除腸肉營養泵報警,保證營養液按時輸完。輸注營養液時,遵循濃度從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則。在持續管飼過程中,每隔4小時常規予溫開水20~30 ml沖洗管道,管飼前后沖洗管道。營養泵管每24小時更換1次。規范化培訓后掌握好輸注營養液時的“三度”,即適宜的濃度、速度及溫度[1],有效地減少腹脹、腹瀉、反流和誤吸等腸內營養常見并發癥的發生。本組出現鼻胃管堵塞4例,經溫開水沖洗后通暢。
3.4 并發癥的監測:腹脹和腹瀉是常見的胃腸道并發癥,營養液溫度過低、用量過多、輸注速度過快、被污染或放置時間過長等原因均能引起。臨床上常因腹瀉而停止或者放慢營養支持的速度,導致滯留ICU時間延長。通過實施規范化管理,有效地減少了營養液溫度過低、用量過多、輸注速度過快、被污染或時間過長等因素,大大減少了胃腸道并發癥的發生率。觀察組出現腹瀉3例,經調節能全力輸注速度及應用止瀉藥后緩解。
危重病人由于胃腸動力不足,胃內潴留易致胃內容物的反流。本科對危重病人予半臥位,抬高頭位至30~40度,定時評估胃排空情況,對氣切套管和插管的低張氣囊及時注氣,定時檢查,以防止反流、誤吸等情況[2]。一旦發生誤吸出現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停止鼻飼,取右側臥位,吸出氣道內吸入物,并抽出胃內容物,防止進一步反流造成嚴重的后果。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科2009年8月-2010年7月,患者發生煩躁203例,男116例,女82例。其中COPD48例,腦梗死13例,腦出血15例,腦外傷37例,胸部外傷18例,心力衰竭16例,心肌梗死26例,農藥中毒24例,產后大出血4例,甲型H1N1流感2例。
1.2臨床表現 患者表現為坐臥不安、情緒激動,撕扯衣服和床單、定時、定向能力障礙,易拔除身上的導管,不容易配合護理人員。生命體征出現異常波動,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頻率加快,與呼吸機不同步,容易導致通氣不足,PaO2降低和PaCO2升高。
2 原因分析
2.1 疼痛 外傷、術后、心肌梗死等常易因疼痛而出現煩躁。疼痛導致機體應激改變、睡眠不足和代謝改變,進而出現疲勞和定向力障礙,導致情緒改變。疼痛是引起患者煩躁的常見原。外傷和大手術患者常由傷口疼痛引起。心臟疼痛則由心肌梗死直接刺激所致,表現為手按胸前、坐立不安、自訴疼痛等。
2.2 環境改變 高強度的醫源性刺激,頻繁的監測治療,被迫更換臥位,封閉的環境,使患者容易產生恐懼、緊張、焦慮等心理反應,ICU內限制病人的活動,以上均可增加患者的不適,影響休息和睡眠。ICU內因儀器設備多,噪音大,Hitton[1]指出每天超過6小時噪音水平超過60分貝,會導致患者煩躁不安,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壓力感和焦慮感加重,疼痛感加劇,使患者感到抑郁、頭痛、幻覺、入睡困難,晝夜睡眠節律倒轉。ICU內通宵照明,缺乏時間感和晝夜的節律感。危重及搶救病人多,特殊治療及護理多,致患者睡眠被剝奪,會出現焦慮、多疑等精神癥狀。
2.3低氧血癥、低血壓、低血糖等也是引起煩躁的常見原因。研究表明,PaO2
2.4腦損傷 腦外傷、腦出血、腦梗死、血栓破裂、感染、空氣栓塞等均可造成腦部不同程度的損傷,尤其是額葉、顳葉、海馬回損傷,更易導致情感異常,造成功能區活動異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躁動。
2.5 導管因素 機械通氣時由于氣管插管的刺激、通氣量不足、氣道分泌物增多、患者的恐懼心理等,均可引起患者的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呼吸頻率加快、潮氣量時高時低,導致煩躁。頻繁的氣道吸引、深靜脈的穿刺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各種管道等均會使病人產生不適,導致煩躁。留置導尿時,由于插管過淺使氣囊壓迫膀胱頸,也可導致患者煩躁,。在應用各種管道時,患者常采取被動臥位,甚至使用約束帶等,因此,各種管道的應用會使患者感覺失去支配自身的能力,從而產生恐懼感,導致煩躁。
2.6 其他
2.6.1 藥物的副作用 使用某些藥物如阿托品、氨茶堿等過量或速度過快等,患者可出現煩躁。
2.6.2 個體因素 患者可因年齡、知識層次等不同因素產生對自身疾病的擔心和不了解;疾病本身的損害;性格暴躁、易怒;對監護病房缺乏認識,加之無親人陪伴,均可使病人產生不安全、被遺棄的感覺,引起煩躁。
3 護理對策
3.1 心理護理 做好心理護理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理刺激,使患者適應環境,防止心身疾病的惡性循環,增加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有助于進行對患者的診療操作[3]。在進行心理護理時,首先要態度和藹、言語溫和、動作輕柔沉穩,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其次要了解患者的主要病史和一般情況,相對應做好解釋和安慰,并對各種診療操作、管道應用的意義及作用做好解釋,取得患者的配合。加強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可根據患者的病情、社會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準確判斷患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及時給予解答,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和疾病痛苦,從而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減輕憂慮和不安。對ICU病人,無論其意識狀態如何,在進行任何護理操作時,都應親切稱呼病人并給予相應的解釋和安慰。根據sisson的研究[4],聽覺是昏迷患者最后喪失的感覺。語言交流在護理過程中有更寬的時間窗,交流過程能減少患者的焦慮和憂郁,并從情感上激發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減輕病人的孤獨感和隔離感。
3.2 改善ICU環境,減少不良刺激 保持病室整潔、溫濕度適宜。晚間如非必要,盡量降低病室的照明度,監護儀、呼吸機等儀器的報警音量調至最小,盡量減少噪音的產生。醫護人員交談聲音應低,動作輕柔,以避免強光、噪聲等環境因素而誘發或加重患者的煩躁。各項護理操作應在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的基礎上,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減少不良刺激。認真做好基礎護理,保持的舒適,選用適當的襯墊,按需要協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壓部位并活動四肢。在病人意識清楚合作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約束帶的使用,并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病人主動活動。盡量減少侵襲性操作,增加單間病房,以減少大病房各種治療搶救的相互干擾。
3.3積極配合治療原發病 早期評估致患者煩躁激動的原因,及時糾正缺氧、低血糖、低血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補充營養。疼痛者給予相應的鎮痛措施,必要時給予鎮痛藥物應用,鎮痛藥物可減輕重癥病人的應激反應[5],給藥后要嚴密觀察患者呼吸、血氧飽和度及其他生命體征,很多患者在給藥后會進入深睡狀態,可出現舌后墜甚至呼吸抑制和血壓下降等癥狀,因此必須嚴格按照鎮痛評分,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如出現舌后墜可予安放口咽通氣管。
3.4 管道護理 因氣管插管、尿管、胃管、胸腔閉式引流管、腹腔管、深靜脈穿刺管等多種管道會引起患者的不適和疼痛而導致煩躁。向患者講解應用各種管道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現的不適等,使患者易于接受。做各種治療、操作及翻身時應保持管道和身體同步,妥善固定,防止由于管道牽拉、扭曲和刺激傷口,加重不適而誘發煩躁。氣管插管時要做好標志及記錄,防止插管過深或過淺,致通氣改變而引起煩躁。認真評估病情,及時拔除相關導管,避免因導管造成的不適。
3.5 確?;颊叩陌踩?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評估患者煩躁不安可能發生的危險因素,給予保護性約束四肢和軀體,防止患者因煩躁不安而發生墜床及拔除氣管插管、胃管、靜脈穿刺針、導尿管、引流管等情況。煩躁者可選擇適當的鎮靜藥物,使用微泵維持[6],并嚴格按照鎮靜評分標準,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及速度。在約束期間注意觀察患者四肢肢端血液循環、皮膚溫度、靜脈注射部位的情況,定時予以松解,確保皮膚無受壓損傷。如有胸部約束,并注意觀察患者呼吸情況,保持呼吸道通暢[7]。
3.6 執行醫囑時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注意觀察用藥后反應,如出現因藥物造成的躁動,及時予以調整藥物劑量及用藥速度,針對患者個體因素給予相應的護理,對診療不合作者做好心理疏導。
4 結論
ICU內患者躁動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及時發現和治療,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ICU護士相比其他臨床科室的護士更應具有愛心、細心、耐心及廣博的醫學、心理學知識,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預防、早期發現和治療患者煩躁激動,從而全面促進病人康復,減少住院時間。
參 考 文 獻
[1]俞森楊.危重病監護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662-666.
[2] 王雪巖,馬加海,彭蓮.咪唑安定應用于局麻手術病人的觀察與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2):204
[3] 姜乾金.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
[4] 關靖宇,林秀英,狄桂萍.護士與昏迷患者語言交流的技巧[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 冊,2002,21(6):267-268.
[5] 榮金明,楊巧玲,陶泓.疼痛的基礎和臨床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 2003, 22 (5):215-219.
中圖分類號:R54;R473.5 文 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_816X(2010)04_032 6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4.39
隨著心臟手術的開展,很多心臟病人獲得了手術機會,手術后心功能有了明顯的改善,從而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但由于心臟手術的特殊性,手術后的管理非常重要,電解質紊亂是 心臟術后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對69例成人心臟疾病患者 施行了手術,現對其術后電解質紊亂的預防以及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69例手術患者,男42例,女27例;年齡18~78歲,平均50.7歲。其中單 瓣膜置換33例,雙瓣膜置換18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9例,先天性心臟病4例,換瓣加冠狀 動脈搭橋術4例,馬凡氏綜合征主動脈置換術1例。所有病人均在全麻、體外循環下手術。手 術前電解質均在正常范圍。本組病人有16例術后出現電解質紊亂,占手術病人數23%,其中 低血鉀2例,低血鈉14例,均出現在病人手術后3~5天,表現為頭暈、乏力、納差、尿量減 少。
1.2 結果:本組16例病人,通過護理人員的早期發現,并經過積極的補充電解質,以及指 導、鼓勵病人進食以后,電解質紊亂情況得到改善,在術后7~10天順利出院。
2 原因分析及預防
2.1 病人一般在手術后第二天由ICU轉入病房,術后第3~5天由于病人出現極度的乏力或 者納差,心電監護未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現象,復查電解質發現病人存在低血鉀或低血鈉現 象,其中血鉀在3.0~4.0mmol/L,血鈉在125~135mmol/L。現將原因分析如下:(1)丟失 過多:由于體外循環血液稀釋以及手術創傷造成機體內環境紊亂,手術前長期的服用利尿劑 和控制入量,手術后繼續強心利尿的治療,術后病人的大量出汗[1]。(2)攝入不足 :由于納差以及手術前后的禁食,及術后病人飲食過于清淡。(3)醫護人員判斷失誤:由 于低血鈉的重視不夠或因經驗不足,對低血鉀的判斷失誤,對于一些術后血鉀在3.5~4.0 mmol/L之間的病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2 預防:(1)護理人員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術前評估病人的心功能的情況,了解病人 的進食情況,術前三天測肝腎功能以及電解質,同時積極糾正體內水電解質紊亂。術后病人 出現與病情不符的乏力、納差、尿少等情況應引起重視,立即進行電解質檢查,以便早期發 現電解質紊亂情況。(2)手術后病人從ICU回病房病房護士應該和ICU護士作好交接班,及時 的了解術中出血以及血液稀釋的程度,手術后引流液的量在ICU的補液情況和進食情況。嚴 密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特別心電圖的變化,嚴格記錄出入量,尿量每8小時總結一次,合 理安排輸液量保證電解質的及時補充,術后1~3天每日復查電解質的情況,發現異常及時 匯報醫生進行處理。(3)重視病人的主訴嚴密觀察癥狀和體征,由于護士的詳細觀察以及重 視病人的主訴,我科對這些電解質紊亂的病人均在沒有出現心律失常的情況時就已經被發現 。(4)鼓勵病人進食,并給患者安排合理可口的飲食,指導患者少量多餐,不必忌口,空閑 時可以進食一些含電解質豐富的水果,對于出汗多的病人適當的增加菜的咸味,甚至可以少 量的嚼一些榨菜咸菜等。并鼓勵病人早期活動,心功能允許的病人一般術后3~5天鼓勵病人 下床活動[2]。以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欲。
3 電解質紊亂的護理
3.1 手術后每天檢測電解質:本組病例血鉀在3.5~4.0mmol/L時,醫囑用10%的氯化鉀5 ml加入5%~10%葡萄糖45ml中用微泵中心靜脈一小時注入,后改用口服補鉀藥物補充氯化鉀 ;低于3.5mmol/L時將10%氯化鉀10ml加入5%~10%葡萄糖40ml用上述方法注入,并于補鉀后 1、2、4、8小時復查血鉀,根據血鉀調整補鉀次數,血鉀穩定在4.0~5.2mmol/L時停止推 注 ,改靜脈滴注[1]。對于低血鈉治療;當本組病人血鈉低于130mmol/L時,用10%氯 化鈉30ml加入5%葡萄糖70ml緩慢靜脈滴注,補完后1小時復查電解質變化。不管 是補鉀還是補鈉都是高濃度的藥物,在輸注過程中有一定的風險,護理時要注意劑量配置要 準確,充分與稀釋液混和,用中心靜脈輸入,防止刺激過大引起疼痛和靜脈炎,甚至滲出血 管外引起局部組織的壞死。更換液體時先關閉三通管,調整好微泵參數后再開放三通管。
3.2 觀察尿量的變化:本組病例在高濃度補鉀時予記每小時尿量,對于常規的補鉀要記24 小時尿量。結合尿量及時調整補充電解質的量。
3.3 準確記錄出入量:手術后的利尿治療、大量的出汗都導致病人出量的增加,但往往病 人術后胃納欠佳導致進出量的不平衡。通常病人進量和出量都由責任護士把關,對食物、補 液量、尿量、引流量、出汗等進行評估并記錄,每班進行總結。
綜上所述,電解質紊亂是心臟手術以后嚴重的并發癥之一,通過對本組病人的護理,分析電 解質紊亂的常見原因,針對這些因素開展預防護理工作,降低和減輕了并發癥的發生,使病 人順利出院。
參考文獻
Zhang Yan;Cheng Xiaohong; Wu Jing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無錫 214002)
(Wuxi No.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Wuxi 214002,China)
摘要: 通過對近2年新入科的護士采用ICU新護士工作指引手冊進行分階段系統帶教,結合嚴格挑選的優質帶教老師隊伍和及時完善的考核體系,大大縮短了新護士培養周期,提高了新入科護士專科業務能力,使新入科護士能在短時間內達到護理管理要求和護理操作標準,能獨立完成工作。
Abstract: Work instruction manual is applied in systematical guiding and teaching for new nurses of ICU in past two years, combining with high-quality teachers and improved evalu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s that it greatly reduced the new nurse training cycle, improved their ability of completing the work independently, and made them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nurse management and operating standards inside short time.
關鍵詞: 新入科護士 工作指引手冊 ICU帶教質量
Key words: new nurse;work instruction manual;quality of guiding and teaching in ICU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32-0289-01
0引言
ICU是危重病醫學的臨床基地,是醫院中危重患者集中治療的場所。ICU的護士通常要求具有搶救護理急危重患者的扎實的理論、嫻熟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隨著危重癥學科的不斷發展,對ICU的人員配比要求也越來越高,2009版衛生部“危重癥學科建設指南”的要求綜合ICU的床護比調整為1:3。為了進一步加強危重癥學科的建設,近2年我ICU新入科護士共13名,對臨床帶教工作帶來了挑戰。雖然這些護士有3-5年的他科工作經歷,可是由于ICU的特殊性,還是需要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全面培訓和帶教,才能把他們打造成一支高素質、技術精湛的ICU??谱o士隊伍。科室針對此特制定了新入科護士工作指引手冊,嚴格按照手冊來分階段培訓和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帶教方法
1.1 新入科護士工作指引手冊的制定我們結合ICU的專科特點,在最初的3個月內制定了每周詳細的工作指引。第1-2周:由帶教組長或護士長統一組織進行崗前培訓,學習ICU的人員結構、建筑布局、常用物品的放置、搶救儀器和設備的配置、各項規章制排班模式及各類人員職責、搶救小組的人員配備及分工等;第3-4周:學習危重患者各系統的監護要點、ICU常見危重癥的護理常規、ICU常見停電、呼吸機故障、意外拔管等風險預案的防范及匯報制度;第5-7周:??苹A護理的培訓,如危重病人更換床單、氣管插管的口腔護理、氣管切開護理、壓瘡的評估和護理、輸液泵注射泵等一些常用儀器的臨床使用,患者的轉入、轉出和外出檢查流程;第8-10周:??萍寄艿呐嘤枺鏑VP和ART的監測護理、呼吸機報警的處理和簡易參數的調節、冰毯機和震動排痰儀的使用等,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11-12周:急救技能的培訓,如最新CPR的熟練掌握和除顫儀、心肺復蘇機、轉運呼吸機的應用等。
1.2帶教老師的選擇帶教老師我們采用自薦和臨床考核制度,擇優錄取,與個人獎懲掛鉤。要求本身是護理部統一考核具有資質的帶教老師,??乒ぷ鹘涷灢坏玫陀?年,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工作經驗豐富、理論扎實、知識面廣、精通本專業業務、技術操作嫻熟等基本素質[1],起到榜樣作用,采取“一帶一”的帶教方法。相對固定的帶教讓老師能逐步了解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循序漸進,保持帶教的連續性。
1.3 加強入科教育:ICU不同普通病房,病人的病情復雜多變,極其危重,患者身上各種侵入性的管道多,搶救生命的高端監護儀器和設備也多。患者無家屬陪伴,一切治療、護理(包括生活護理)均由護士完成,這就要求護士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慎獨精神[2],要求新入科護士要有愛心、耐心、認真學習與患者以及家屬的溝通技巧和各項規章制度:養成能把核心制度和護理常規落實到臨床工作中的好習慣。
1.4 3個月后將新入科護士隨帶教老師進入滾動輪班,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可獨立分管1-2個病情相對于穩定的患者,帶教老師負責對其工作質量和護理記錄等進行監控,對工作中的不足及時予以指出以不斷提高其??谱o理水平,使其能逐步過度到能獨立當班。
1.5 護士長加強監控和考核護士長每月動態關注工作指引的進度,對已經完成的工作指引對新入科護士進行考核,根據其掌握技能情況,與帶教老師溝通,不斷改進帶教方式方法,也可可以根據各帶教老師的特長,階段性適當地調整帶教老師,以吸取不同帶教老師的長處,迅速提高工作技能。
2效果
2.1 ICU新入科護士工作指引手冊做到了新護士的帶教有計劃,有目標,各階段有重點,對學生和老師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改變了以往傳統帶教中存在的一些缺陷,確保了帶教效果。
2.2 明確的考核體系。由于有工作指引的參考,護士長可以更好的結合培訓內容進行考核,促進教學相長。
2.3 提高了新護士的綜合能力。通過初期3個月的帶教,全部新護士ICU現有監測技術,常用搶救技術和理論,鞏固了帶教效果。
3體會
ICU是一個醫院的心臟部門,是危重病人集中的場地,ICU具有醫院最先進的醫療設備,需要有一支過硬的醫療護理隊伍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我科通過對新入科護士采用??乒ぷ髦敢謨越Y合高素質的帶教隊伍和完善的監控和考核體系,大大提高了新入科護士的培養周期和??茦I務能力,取得了教學雙贏的效果,為新護士的快速成長提供了平臺。
參考文獻:
[1]梁澤平.ICU新護士帶教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3):467-468.
[2]陳菊珍.ICU輪轉護士帶教管理[J].中國中醫急診,2005,4(14):388-389.
[3]洪銘.重癥監護病房護士的在職教育[A].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
[4]吁英.PBL教學方法在ICU專科護士培訓的應用體會[A].首屆全國中西醫結合重癥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10.
[5]吳娟.ICU??谱o士培訓及使用的現狀與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07,(10).
[6]肖菊青,魏艷,張慰倫.新畢業護士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07).
[7]陶,張亞君.護士長如何做好新入科護士的培訓[J].中國醫藥導報,2010,(30).
【摘要】目的:總結做好氣管插管病人的口腔護理,減少肺部感染.
方法:通過對30例保留氣管插管病人加強口腔護理,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防止走向它的另一個階段,即氣管切開。
結果觀察:及時有效、嚴格的口腔護理,使患者肺部感染率明顯降低。
討論:保留氣管插管病人經過有效的氣道、口腔護理,肺部感染率是可以顯著下降的。
【關鍵詞】保留氣管插管 氣道護理 口腔護理
我統計了一下,SICU2008年一年來30例患者保留氣管插管經過良好的口腔護理及氣道護理,減少了肺部感染的發生率。避免患者長期插管,口腔感染,最好導致病人氣管切開的發生。
現介紹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本組男16人,女14人。年齡35-71歲,保留氣管插管時間最長14天,最短7天,其中腦出血18例,胸腹聯合傷8例,其他7例。
2.具體方法:
2.1正確有效吸痰:
(1)吸痰前,給與吸100%純氧1-2分鐘,待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6%以上,再行吸引。
(2)使用時將吸引器的負壓調整在10.2-16KPA
(3)吸痰時,打開一次性痰管包裝,暴露吸痰管,勿接負壓,(戴無菌手套),將吸痰管輕輕送入氣道內,遇阻力回撤0.5CM。
(4)打開負壓,捻轉提拉慢慢拔出吸痰管,每次吸引時間《15秒。
(5)如痰液粘稠,可在病人吸氣相時打入5ML左右生理鹽水,再行吸引。
(6)吸痰后,給與吸純氧2分鐘,觀察病人心率、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水平,待血氧升至98%以上,方可離開。
3.嚴格無菌操作,方法如下:
3.1防止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也是ICU病人存在感染問題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最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光滑念珠菌和銅綠假單胞桿菌。這些病原菌在氣道中可以檢測到,在插管或吸痰操作時,由于搶救情況緊急,消毒做得不徹底等,導致病原菌的生成。使用六步洗手法,以及患者床頭備好高濃度84消毒液,佩戴無菌手套,是預防交叉感染之有效的措施。
3.2保持呼吸道粘膜的濕化
氣管插管后,氣道自身濕化作用明顯降低,甚至沒有作用,插管腔內干燥,痰管易結塊,阻塞氣道,造成病人不適及增加感染機會。護理導報上說明,肺部感染率隨著氣道濕化成都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插管病人保持氣道濕化,也是防止肺部感染的措施之一。
我院ICU一般采用持續氣道濕化,給予可脫機患者脫機濕化,不能脫機的使用有霧化裝置的呼吸機,濕化液為50ML生理鹽水,內加入沐舒坦30MG、慶大霉素8萬單位、地塞米松10MG,持續氣道滴注,3-5ML/H。濕化2小時,濕化液每24H更換一次。
3.3適時放氣管插管的氣囊
臨床使用機械通氣的患者,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減弱,加之呼吸道纖毛運動減弱,口咽部的分泌物容易產菌,細菌積聚在套囊壁上,形成細菌的出場地帶。護理研究中發現,機械通氣幾小時后,會出現細菌粘附后形成氣囊壁上的生物膜,在更換,或翻身拍背,吸痰時,誤吸。引起反復發作飛頑固的下呼吸道感染,適時放氣囊,是減少細菌感染的措施之一。一般我院ICU是四小時放氣囊一次。
結果觀察:通過加強插管病人的氣道護理,有效降低了肺部感染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