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英語諺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課標 課堂教學 深化和拓展
前言
教育者在課堂上的拓展應當充分利用并立足于教材資源,從教材資源中拓展延伸。而拓展源于教材資源的基礎上更要高于教材。教育者在課堂活動的設計方面應當圍繞教材資源的內容進行展開,在挖掘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資源,不斷創新內容。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拓展的根本和原則
教育者在備課時要謹慎思考有哪些地方能夠拓展,怎么拓展,這是一個對教材資源不斷挖掘重組并重新建構的過程。在當今基礎教育的英語教學當中,還有一些問題不容小覷。一部分教育者受到英語教學傳統理念的影響,不能做到突破傳統,創新能力很弱,也有一部分教育者對新課標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夠深刻,大大影響了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學效率的提升。語言類學科的學習和普通的學科不同,讓學生直接邊用邊學極易忽略語言基礎,課堂教育的活動設計,要以教材資源為主,從每一節課的基礎內容出發進行有效拓展。課本上的內容是死的,人的思想是活的,教材內容是可以改變的,身為教育者一定要舍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靈活地運用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拓展突破。
其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語言運用能力是拓展的主要目標和方向。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拓展并不是憑空而造,也不是隨便舉例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讓學生進行練習。拓展的意義在于讓學生通過完成實際的任務目標以完成對英語語言的知識掌握,達到即學即用的目的。教育者在進行課堂任務設計的時候,應當根據學生學習的能力、具體掌握的知識儲備和客觀的教學條件進行改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會達到什么樣的效果,以此完成教學目標。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需要拓展的內容
1.教材資源的拓展。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主題多、范圍廣。語法、詞匯和課文是初中英語教材中常見的學習模塊,僅僅靠這些模塊并不能達到學生對于英文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育者應當在實際教學中具體拓展。英文詞匯和中文詞匯一樣,都在長期的文化沉淀中累積了深刻的內涵意義,課文方面,從詞語的運用到句型結構上的變化都會在課文中得到豐富的體現,各種各樣的諺語、名言、常用短語都在課文中出現,教育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介紹課文的寫作背景和知識,著重介紹詞語的深層含義,通過構詞法的講解和詞形與句型的變化、聯想意義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詞語課文的記憶與理解,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進行教育工作的實際開展,深化學生的文化視野。需要注意的是,英語和漢語在表達方面有著許多不同之處,即“英形合,漢意合”。西方文化注重邏輯性和理性,東方注重辯證思想和人的悟性,在拓展的過程中讓學生對這種思維上的文化差異有一定程度的認知,體會不同的語言所表達的不同的方式,對于減少“中式英文”這一錯誤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2.深化內容的選擇與更新。隨著網絡技術和更多傳媒技術的不斷發展,能夠拓展的內容也越來越多。但由于素材的來源非常廣泛,種類渠道繁多,如果把握不好篩選出來的材料就不盡人意,由此就需要教育從業者在多如牛毛的拓展材料中細心挑選,選出和課程關聯最新穎、最貼切、最符合、學生最能接受的內容,并一定注意隨時更新信息,不要翻過來調過去反復講解同一個內容,時刻保持把最新的訊息傳遞給學生。
3.外來文化的拓展內容。在長期的英文學習中,因為語言與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學生就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英語國家中的文化,國內實施新課程標準教育體系以來,英語教學拓展訓練的優勢便是其中對于文化教學這一項有著很詳細的解釋與標準要求。在具體課程實踐中,教育者向學生根據教材資源選擇性地補充課程相關的人文風化,發揮拓展內容自身能夠提供的再利用價值,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之間對話的練習讓他們體會中西方不一樣的思想習慣與價值觀念,了解了這些外來文化,拓寬文化視野這一目標才會更上一層樓。
三、深化拓展的方法和時機
普遍的教學拓展被理解為在課堂實踐中反復操練所學句型和語法,這其實是一種片面單一的想法。拓展的真正含義是把教材內容學得透徹的同時,有規律地處理。常見的拓展方式有對比拓展、練習拓展和拓展遷移。而在初中英語課堂的拓展實踐中,它的規律是有跡可循的。
通過知識的鋪墊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著重講解重點和難點部分,在課程結尾升華其主題,把握好教學時的“火候”,學會靈活多變,捕捉契機,可以是一個情景,或者是一個視角,及時抓住有利的關鍵點。在最需要的時刻準確而有序地切入教學拓展環節并深化。
結論: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深化和拓展的研究是針對教材資源的補充與延伸。教育者在實踐課堂拓展教學的時候不能只圍繞冰山一角,但也不可顧此失彼。合理使用與駕馭教材內容,努力把初中英語的課堂做大做強,把狹窄的教育思路放寬深入,充分考慮各種客觀條件,科學地進行實踐拓展,才能使英語學科的拓展教學發揮真正的效果作用。
參考文獻:
[1]葉海深.淺談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中學生英語,2016,02:88-92.
關鍵字:文化滲透; 初中英語;應對措施
一、充分利用教材,滲透文化意識
每個國家有各自風俗習慣,這些習慣形成跟一個國家發展歷史相關,這也正是該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時常體現在問候、稱呼以及習慣用語用語上。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這一過程,在課堂學習時,有意識的滲透一些簡單用語。舉個例子:英語組成的英文名字時,一般由前三個部分組成,像:surname、firstname以及family name等等。一般而言,人們習慣使用firstname,在姓氏之后加上family name。而我國卻相反,姓氏放置在首位,名字跟隨在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時,時常分辨不出姓和名,時常出錯。又例如,在我國兩個熟悉的人碰面,最常見的打招呼方式是問對方:你吃了嗎?而西方國家他們更傾向問天氣,這也是文化差異導致。
在我國,到別人家做客時,總會在餐桌中留下一些盤中餐表示禮貌,而西方國家更傾向吃完,表示稱贊主人準備的食物很美味。在餐桌上,當別人詢問是否還要吃時,西方國家會回答some,而不會使用any。當有人詢問“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時,更希望獲得肯定回答,因此該句子時會使用some肯定句,回答該提問時,應該用肯定態度說“Yes,please”,如果不需要就回答“No,thanks”。在我國進行回答時,會比較含蓄,時常表現出委婉拒絕,這展現出我國含蓄、內斂的文化。教師進行教學時,要使用靈活的方式解讀其中的不同之處,讓學生提升文化敏感度,從而在往后學習中培養出文化意識。能夠自覺主動學習西方文化知識,能夠走進新環境中學習更多知識。教師著重在談論、打招呼、感謝等等方面展現出差異性,讓其融入英語教學中。
二、多樣教學方式,學習西方文化知識
西方國家傳統節日也是初中英語教學關鍵之一,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教學時,應該充分挖掘出西方節日同我國節日之間的差異,解析節日文化內涵,提升學生學習西方文化積極性。學生熟悉我國傳統節日,但是對于西方國家圣誕節、萬圣節以及感恩節等等比較模糊,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用圖片或者影像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學生更能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初中教材中一個單元都是在講解西方節日,教師進行教學時,將其分解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我國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第二部分國家性節日,兒童節、勞動節以及元旦節。第三部分是西方傳統節日,復活節、圣誕節、萬圣節。教師給學生展示這些節日喜慶照片,通過口語練習讓學生對節日有些把握。初中學生對節日的讀音,寫法比較了解。但是對節日的來源,學生不太了解。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查閱。課堂中,教師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到臺上表演,深入感受西方節日魅力。該方式讓學生對西方節日了解更加深刻,學習也比較輕松。在初中學習期間,教師進行課堂學習時,適當結合西方文化背景進行教學,著重培養學生文化意識。學生學習西方文化時,擁有新鮮感,逐漸提升英語學習興趣。
三、比較中西文化差異,滲透課堂英語教學
一般而言,英語中有大量的典故、成語、諺語等等,教師要不失時機的給學生介紹。例如:“black tea”意思為紅茶,并非是人們理解中的紅茶。而 “a white lie”指的是一些純真的孩子,這些孩子時常說一些童言無忌的話語。學生學習該單詞時,會慣性理解該單詞,像 “a black sheep”,學生一看該單詞,會誤解釋為一只黑色的羊,如果借助語境去解釋,學生更容易理解,會猜出其中的含義,這指的是敗家子。在語言背景差異下,人們從字面上理解詞語意思,很難猜出其中真實含義。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要不斷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幫助學生了解真實含義。
結束語
教師進行教學時,應該充分利用教材文化內容,給學生傳輸西方文化知識,不斷提高學生交流能力,豐富學生知識空白。進行教學時,教師有意識將文化背景知識滲透到教材中,將其和教材內容結合在一起,達到教學目的,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金露露,史天冠.文化滲透,任重道遠——關于“東北方言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應用研究”的調研報告動動畫世界[J].教育技術研究,2012年4期
[2]潘和梅.點滴浸潤,滲透生活——對高中階段如何滲透英語文化的思考[J]. 學園:教育科研,2012年3期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詞匯教學 語法教學 閱讀教學 寫作教學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提出:“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由此可見,英語教學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問題。下面我們就英語詞匯、語法、閱讀、寫作開展教學實踐與研究。
一、八年級英語詞匯的教學實踐與研究
現在很多老師與學生認為在學習語法知識與進行閱讀訓練的時候會學到很多英語詞匯;或者很多老師把英語詞匯的教學與其他教學活動相孤立,使得八年級的學生忽視對英語詞匯的學習。這就導致很多學生的詞匯量不能達到及格線,影響其他方面的學習。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知識,因此,對英語詞匯進行教學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在傳統教學方法中,老師會讓學生死記硬背大量的英語單詞,這其實是一種比較低效且耗時的教學方法。為了規避這個問題,老師可以利用“詞源”進行教學。“詞源”教學就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這個單詞的來源及發展過程講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了解這個單詞的背景文化學習。比如,muse一詞,希臘人覺得舞蹈、歷史、史詩等藝術在古時候是由不同的繆斯掌管的,因此muse現在代表著“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老師還可以采用“構詞法”進行詞匯教學,在這種教學活動中,老師要講述前綴與后綴的常見方式,并對其進行分類,讓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猜測詞義,以此學習單詞。比如,常見的前綴有“in-”,“dis-”等,常見的后綴有“-tion”,“-ment”等。單詞的教學方法非常多,老師應該綜合各種方法,合理、科學地使用它們進行英語單詞教學。
二、八年級英語語法的教學
要讓八年級的初中生真正具備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學會必要的語法知識。現在,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語法知識的重要性,并且會花費大量的課時在語法教學上,忽視語法與其他方面的聯結。這就導致八年級學生無法很好地運用學到的語法知識。因此,老師應該改變這種教學方法,把語法教學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在學習時態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舉出實際的例子。比如學生可以用過去時態描述昨天他們做了什么、學了什么,用現在進行時的時態來描述現在他們正在做什么,以及用將來時態描述他們明天準備做什么。另外,老師可以利用背誦歌詞、講故事的方式教授語法知識。學生普遍反映,他們喜歡這種方式的教學,在課堂上他們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且記憶效果非常強。
三、八年級英語閱讀的教學
英語閱讀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英語閱讀理解在整個英語考試中占有的分值較大,因此,提高八年級英語閱讀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敘事文等多種文體,老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文體幫助學生制定不同的寫作策略。比如在議論文中,老師要讓學生在文章中找到論點,因為閱讀理解題型的考查主要是對論點的考查。然后老師要對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講解,閱讀方法有默讀、朗讀、跳讀、細讀等,老師應該明確不同的教學目標,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老師還要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避免學生出現由于文化差異產生的理解差異等。比如,中國人喜歡喝茶,茶可以分為綠茶、紅茶,西方人對紅茶譯為“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閱讀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工作,老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行高效的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掌握不同的閱讀策略。
四、八年級英語寫作的教學
寫作是英語學習中相對比較高層次的學習。寫作在中考中的分值比較大,因此如何進行英語寫作教學,成為一個主要的教學任務。八年級的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差,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詞匯、語法、語篇等方面的問題,老師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
老師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抓好學生的基本功,遵循由簡到難的客觀規律。在寫作教學中,老師可以把寫作與閱讀結合起來。閱讀可以為寫作提供素材,幫助學生積累一些經典的名言警句或者諺語,讓學生有東西可寫。另外,閱讀文章中會包含很多基本句型,學生通過閱讀也可以學習句型應該如何應用。基本句型有:SV(主+謂),SVP(主+系+表),SVO(主+謂+賓),SVOO(主+謂+間賓+直賓),SVOC(主+謂+賓+賓補)。《英語寫作》說道:“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 Not only very carefully, but also aloud, and that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 own.”由此可見,閱讀對寫作非常重要。
總之,八年級的英語老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與目標,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綜合提升英語聽說讀寫的水平。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受文化的制約和影響,同時又反作用于文化。正是由于語言和文化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性,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部分中明確指出:“英語教學應有利于學生理解外國文化,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進而拓展文化視野,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為此,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和語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異同,逐步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力,為開展跨文化交際做準備;也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創設盡可能真實的跨文化情景,讓學生在體驗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可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
什么是跨文化交際能力?根據漢威(Hanvey)的觀點,跨文化意識是指跨文化交際中參與者對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認識,即對異同文化與共同文化的差異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自覺性。要求參與者具備“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領。所謂“移情”就是設身處地地考慮別人的苦樂和際遇,將自己“帶入”對方的心境,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文化融入”是在部分認識異國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將自己置于對方的文化背景上觀察和思考問題。
因此,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是指人們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即是一個人運用各種可能的語言和非語言手段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能力。它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包含語言、文化、社會、心理等諸多因素,各種因素都處于不同層次,它們相互制約又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極其復雜的知識和技能體系,體現了一個人的整體素質。
二、初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調查分析
為了解目前初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影響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因素,筆者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測試調查。
這次調查的對象是我校2013屆5、6、7、8四個班級的學生,共183人。調查問卷為《文化意識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學生在從小學到初中幾年的英語學習中對文化現象的注意情況、學生對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交際者的語言習慣和特點的了解程度以及學生對非語言行為的理解。為了讓學生能夠表達真實想法,確保調查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本次問卷的題目全部采用中文,并實行無記名形式。雖然這次調查比較簡單,調查的題目和參加調查的人數都比較少,但這項調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些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對文化意識能夠促進英語學習的看法持支持的觀點,但是85%的學生表示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用了大量的時間,尤其是記單詞、背語法規則,他們也具備了一定的應試能力,但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了解甚少,英語口語水平低,不但存在交際障礙,還經常犯一些交際錯誤,所以他們最感恐懼的是課堂上的口語操練。
三、影響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因素
(一)教師的問題
大部分初中教師理解語言和文化的密切關系,但對教學和考試來說,他們認為語言知識比文化知識更重要。因此,課堂教學模式仍是以講解語言知識為主要模式,忽略了文化知識的培養。很多教師不能在備課和上課時注重強化跨文化交際,為學生提供跨文化意識的實踐平臺,使他們在交際過程中真切地感受西方文化。
(二)學生的問題
初中學生對不同的社會文化以及文化差異很感興趣。但是大部分學生考慮到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升學,學習語言知識更有利于升學考試,所以,平時不重視英語語言文化的學習。
(三)中西方世界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存在差異
1.詞匯方面的文化差異
詞匯是最明顯的承載文化教育信息的載體,英語中許多詞匯與中國文化教育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例1:英語中的“restroom”并不等于漢語中的“休息室”。在美國英語中,“restroom”是指劇院、大商場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間屋子,里面設有供方便和盥洗的設備,供顧客或雇員用。而漢語中的“休息室”譯成英語應是“lounge”或“lobby”。
例2:“boxing day”指的是“圣誕節的次日”,是送禮物給服務人員(如送報員、送牛奶工等)的日子。絕非字面上所謂的“拳擊日”。
例3:英語的“drugstore”與漢語中的“藥店”不同,“drugstore”在美國除了出售藥物之外,還可以出售零食、報紙、飲料、提供沖印膠卷等服務。
2.交際習慣和行為方式中的文化差異
由于文化教育背景的差異,人們在言語和行為方式上的表達也有所不同。
例1:別人向你表示感謝時,漢語中常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直譯成英語就是“It is my duty.I ought to do that.”英美人聽了就會不高興。因為他會以為你的幫助不是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職責而已或不得已而為之。應該說“You are welcome/It is my pleasure/Not at all”,這才是最得體的回答。
例2:在漢語中“你吃飯了嗎?”是一個打招呼用語,其含義已超過“吃飯”本身,相當于英語中的“Hello”“Hi”,但在英語中“Have you eaten yet”這名話的內涵僅僅限于“吃飯”,所以,當你問一個英美人“Have you had your lunch”,他會以為你在邀請他吃飯,所以他會回答“Thank you.It is very kind of you.”決不會回答“Yes/No.”
例3:中國人同桌吃飯,先吃完者離席時說“慢用,慢用”,這應該是禮貌的情景性語言。但如果對一起用餐的英美人說“Eat slowly,eat slowly”,他會覺得你是在暗示他貪吃而不高興。
3.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中的文化差異
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產生了不同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規范化的價值系統是一個文化意識的核心,它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交往準則。在跨文化教育交流中,如果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雙方了解其中的觀念差異,就能做出比較準確的預測,使交際成為可能。
例1:英語民族習慣說:“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這可以證明他們的價值觀和商品意識,既然他們把“time”與“money”等同起來,因此就有了如下的表現法:to spend one’s time(花時間);to save one’s time(節省時間);to budget one’s time(計劃時間);to squander one’s time(浪費時間);to invest one’s time (投入時間)。
例2:中國的歷史文化教育傳統提倡集體主義,集體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而美國人則崇尚個人主義和個人奮斗。“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這句諺語就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
例3:教學實踐中,常遇見這樣的病句:“The teacher pat the boy’s head/The rascal hit his face.”出現這樣的原因是由于思維方式不同造成的。漢語著眼于人的部位,而英語則著眼于人的整體。正確的表達方法應是:動詞+人+介詞+ +身體部位。如“pat somebody on the head;slap somebody in the face;hit somebody on the nose;lead somebody by the arm。”
從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在語言交際中出現某些誤解或意外后果,并非因為學生在語言知識方面有差距,而是對英語文化中的語言習慣、社會風尚、價值觀念等知識缺乏了解。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語言問題并不突出,文化問題乃是主要原因。由此可見,在外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 培養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跨文化交際培養需遵循的原則
跨文化交際的培養必須遵循適應性原則、階段性原則、交際性原則、滲透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要求教師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導入的文化內容與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同時應突出語言的生動性、情境的真實性、材料的生活性,培養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了解自己的民族,對其他民族的文化也給予理解和尊重,從而促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態。
階段性原則是指文化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心理狀態,采用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漸進教育方式,讓學生充分了解所學文化內容的本質。
交際性原則是指跨文化意識培養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交際教學法,學生了解所學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這樣文化通過語言的交流得到傳遞和溝通,語言通過文化的滲透得到合理的交流發展。
滲透性原則強調跨文化意識的過程不僅是簡單的教學灌輸,而應該在語言的交流、情感的表達中體現出來。
(二)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如果教師只把重點放在語法和詞匯的教學上,關注詞匯和語法輸入的多少,學生就不可能學會語言的實際運用,也無法獲得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初中英語教學在課堂上應注重文化知識的導入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改變以往側重語言知識傳授,重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從課型設計的角度來看
(1)閱讀課
英語教材中有著豐富的閱讀材料,其中也包含了許多跨文化因素,這為開展跨文化教育創造了條件。教師應積極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材料中的文化信息,同時利用各種資源,拓展課本知識,和學生共同搜集與話題有關的素材。例如:講食品與健康,就會談到外國快餐進軍中國和餐桌文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閱讀一些國外名著的選段,如Jane Eyre, Gone With the Wind等,給學生直觀的感受。通過閱讀這些名著既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待人接物的習俗等,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多做一些閱讀理解訓練,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詞匯量,又可以體驗文化的差異,培養文化意識,一舉兩得。
(2)聽力課
初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聽和說的能力。由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前的三兩分鐘時間進行free talk的活動,即每次課前布置給大家一個話題,上課時讓學生到前面作自由發言,用學過的單詞和句型談談自己的興趣、愛好、家庭或當天的天氣等。然后由發言的學生提一些問題,通過回答問題來檢查其他學生是否聽懂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不僅提高了聽說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在課前準備話題時更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
另外,現在網絡技術非常發達,網上有很多可以供教師利用的資料,而且許多材料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下載一些聽力材料。如美國總統競選演講,美國人怎么紀念9.11中死去的親人等,這既練習了聽力,又可以了解異國風情。
(3)口語課
口語教學中,傳統的聽說法教學中過多的機械化的句型操練并不能解決問題。而交際法能使學生從互相說提高到互相交流的實踐層面,培養提高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習者能在實際的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如魚得水,自如交際。
關于口語課堂教學,我認為創設形式多樣的比較真實的語言環境是最佳方法,它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4)寫作課
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寫作練習時,應有意識地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通過這一訓練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打招呼、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然而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的同時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從而做到學以致用。
2.從語言訓練的角度來看
(1)詞匯教學
英語的詞匯是借鑒了許多西方國家甚至一些東方國家的詞匯而形成的。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單詞的發音用法和意義,還要解釋其背后所蘊涵的文化意義,培養跨文化意識。許多單詞都有自己的起源,比如英文中的姓氏來源于古時候人們的職業,如Carpenter 原指木匠,Cooper(制桶工)、Barber(理發師)、Clark(clerk店員)、Cook(廚師)、Taylor (tailor) 、Baker(面包師)等等。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強調中英文化差異,通過對比母語與英語的差別,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轉化。在七年級教授幾個關于顏色的單詞時,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到同種顏色在不同文化中的含義是不一樣的。例如,
color English Chinese
red 危險、暴力、血 喜慶、幸福、吉祥
white 純潔無暇 恐懼、死亡和不吉利
black 魔鬼、邪惡、痛苦、不幸 不吉利、不幸
yellow 憂郁、病態、膽小的 貴族、皇族的顏色
教師應該將文化教學和詞匯教學相結合來學習詞語,不僅要了解它的字面意義,也應該了解它的隱含意義。例如,在遇到諺語俚語時應不失時機地穿插故事,既能引起學生興趣又幫助他們更好地記憶單詞。
(2)語法教學
語法是語言表達方式的小結,它揭示了連字成詞、組詞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規律。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各異。英語注重運用各種連接手段達到句子結構和邏輯上的完美,如要表達“他是我的一個朋友”,不能說“He’s my a friend”,而應該說“He’s a friend of mine”,雙重所有格準確地體現了“他”與“我的朋友們”之間的部分關系。漢語句子主動句較多,反映了中國人長期以來以人為中心的思維習慣,而英語中被動句較多,反映了講英語民族重客觀、重邏輯的思維方式。讓學生了解這種思維習慣上的文化差異,體會其對語言表達方式的影響,對于學習英語語法,減少中國式英語(Chinglish)的錯誤是有幫助的。
(3)句子講解
教師在分析句子的時候,一定不能忽略文化方面的內容,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譯成漢語是“你是幸運兒”,不能說成“你是幸運的狗”。一定要給學生講清楚,dog(狗),英美人視為寵物、伙伴和朋友。他們還說:“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時)。”我們中國人卻不喜歡狗,常說“走狗”“狗仗人勢”“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狼心狗肺”等等。這也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再如,“He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instructions, but was completely at sea.”譯成漢語是:“他努力想理解這些說明文字,卻感到一片茫然。”“At sea”是不知所措、茫然之意。此處應該講清楚,英國人屬于航海民族,他們和大海的關系十分密切,我們是農耕民族,差別很大,這一點也反映到語言上來。比如我們說“進退維谷”,他們則說“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我們形容東西之多說“多如牛毛”,他們則說“sea of sth.”。
3.從文化知識的角度來看
(1)闡釋法
闡釋法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選擇含有文化內容的語言材料,把容易引起學生理解困難的詞語和表達法,專門加以講解,針對母語和英語的文化差異和相似之處及語言結構的異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敏感性,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困難。由于學生對外國社會文化知識一般沒有親身的感受,僅依靠閱讀書面材料或講解抽象的概念很難達到教學目的。因此,為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外國文化,理解其真實含義,在教學中應盡量多地使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其中實物、圖畫與照片是比較容易就地取材的。
(2)比較法
比較法一般強調的是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對學生做到“知己知彼”極有益處。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對教材中出現的中英文化的差異直接進行對比,使學生認識到中英文化的差異并簡單地了解一下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或社會背景,使學生在正常的交際中避免由于文化差異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以下是我認為行之有效的三種比較方法:
①利用教材提供的內容與本國文化進行對比。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
②選擇適當的練習,比較中外文化的特點。為了學生能敏感地發現外國與本國文化的差異,教師在選擇練習時,可有意識地選一些明顯帶有文化差異的練習,做完練習后進行討論。
例如,中國人詢問同事或朋友物件的價格是經常發生的事,可是在西方文化中,這是一種禁忌。教師對這類文化差異可能已講解過多次,但由于日常生活中已形成習慣,在與外國人交談時,不少中國學生仍然會下意識地提出這樣的問題。通過課堂練習與討論,可以減少這類錯誤。
③利用多媒體教學比較中西文化。現代外語教學的一大特色是多媒體教學的引入。教師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一手段使教學活動情景交融,聲形并茂,生動活潑。如投影、自制幻燈片,原聲錄音、原版電影等,教師都可以用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成分并且與中國文化進行對比,進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2)英語戲劇表演比賽
學生參加英語戲劇的排練表演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課堂上,教師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語言文化的表現形式:什么時候說什么話,什么場合說什么話,什么角色說什么話等語用知識,以及注意各種表情、手勢等非語言交際習慣的講解。課后,學生自我表演時這些都能起到作用,大大激發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3)英語演講辯論賽
英語演講與辯論是英語語言綜合能力的體現。在英語國家,這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在學校教育中極受重視。因為演講與辯論,如果僅僅掌握幾句淺層次的交際口語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場合中全面、得體地表達、分析自己的觀點和態度。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二人組合練習、小組討論、大組匯報、復述、表演、采訪等富有創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交流信息,解決問題,進行思想溝通,逐步達到英語表達準確與流利的結合,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教師就某個話題讓學生演講或辯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3.鼓勵學生運用多種媒介,增加知識積累
除了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英美文學作品和英語報刊雜志外,還要鼓勵學生多注意廣播、電視、網絡中的外語節目。這些是傳播國際文化的重要媒介,不但文化信息覆蓋面廣,而且具有很強的時代感。
(四)重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
交際能力包括語言交際能力和非語言交際能力。非語言交際行為是指語言行為以外的所有行為。在面對面的交際中,語言至多只占整個交際過程的35%,而其余的社交信息都是依靠非語言交際傳遞的。因此,非語言行為就成了跨文化交際成功與否的關鍵。姿勢、面部表情、目光接觸、衣著、時間、空間以及輔助語言等大多數非語言行為都是以一定的文化為基礎。
以“預約”為例,在中國拜訪他人一般不需要預約,而在西方國家則一般會預約,以避免給對方帶來不便,同時給對方留有選擇的余地。再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空間觀,因而導致不同的會話距離。在英國,禮貌的聽者會認真地注視講話者并不時眨一眨眼表示對對方所談之事感興趣,美國人則希望聽者頻頻點頭或發出哦、嗯之類的聲音表示對所講內容感興趣,中國人則通常會眼看著對方保持安靜。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進行中英非語言交際對照教學,如中國人用拱手和鞠躬表示感謝,英語文化的人用親吻和擁抱表示感謝;美國人習慣用手指胸膛表示“我”,而中國人手指鼻子表示“我”的動作,在美國人看來是滑稽可笑的;美國人用手拍成年人的頭表示同情、鼓勵對方,中國人則認為這是有意侮辱對方;中國人氣憤至極會跺腳,美國人在急不可待時才跺腳。
一些非語言行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往往表示不同的含義。教師不能只教語言知識而忽略了交際文化的傳授,應該以宏觀的角度,多側面、深層次地進行社會文化知識的傳授,提高和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目的。
五、應注意的事項
(一)尋求教學相長
文化知識有許多層面,比如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教師作為一名“引導者”,只有自己掌握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促進學生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不僅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的語言知識,同時也要具備世界知識,時刻關注國內外時事。
(二)注意階段把握
在起始階段,學生的詞匯不多,表達水平不高,在教學中應側重教會他們一些既簡單又常見的跨文化知識。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到了中高級階段,在教學中就應該側重教會學生一些更深層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如價值觀念、等。教師應把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三)切忌本末倒置
教師通過文化知識的導入的確可以促進學生有效交際,但是切不可本末倒置。有些教師,尤其是缺乏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以為學生對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很感興趣,就滔滔不絕,而忽視了語言本身。
語言歸根到底是一種交際的手段,也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的過程,是學習語言文化的過程。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每一個語言現象所折射出的文化內涵,在教學中注意講解文化背景知識,并對中外文化差異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對語言所蘊含的文化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一項艱巨任務,是時代的需要。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擴大知識面,當好主導,把握新的機遇,迎接新的挑戰,為培養適應新世紀的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玉卿.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
[2]陳舒.文化與外語教學的關系[J].國外外語教學,1997(2).
[3]賴招仁.試論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障礙與外語教學[J].龍巖師專學報,1998(9).
[4]章兼中.外語教育心理學[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初中英語演講稿2分鐘【一】
A TV picture starts with a TV camera. Some TV cameras are big and some are small. The cameras in TV studios are big. Camera operators roll the big cameras around on wheels. There are usually several big cameras in a TV studio. Cameras used outside a TV studio are smaller. TV camera crews take the smaller cameras to news and sports events.
Some cameras send out live pictures to your TV set. Some cameras make videotapes that get played later on a television program.
All TV cameras need electricity to work. A camera operator points the camera at a scene. The camera picks up light from the scene. It changes this light into an electric signal called the video signal. A microphone changes the sound of people talking or music playing into an electric signal called the audio signal.
初中英語演講稿2分鐘【二】
I love English,it gives me a colorful dream. I hope I can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one day. With my good English, I can make friends with many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 can see many places of great interests. I dream that I can go to London,because it is the birth place of English.
初中英語演講稿2分鐘【三】
Everyone has their own dreams, I am the same. But my dream is not a lawyer, not a doctor, not actors, not even an industry.
You will no longer fear making new sounds, showing new facial expressions, using your body in new ways,approaching new people, and asking new questions. You will live every single day of your life with absolute passion, and you will show your passion through the words you speak and the actions you take. You will focus all your time and effort on the most important goals of your life. You will never succumb to challenges of hardships. You will never waver in your pursuit of excellence. After all,you are the best, and you deserve the best!
As your coach and friend, I can assure you the door to all the best things in the world will open to you, but the key to that door is in your hand. You must do your part, you must faithfully follow the plans you make and take the actions you plan, you must never quit, you must never fear. I know you must do it, you can do it, you will do it, and you will succeed!
Now stand firm and tall, make a fist, get excited, and yell it out: I must do it! I can do it! I will do it! I will succeed! I must do it! I can do it! I will do it! I will succeed! I must do it! I can do it! I will do it! I will succeed!
初中英語演講稿3分鐘(二)
It’s a very intresting topic today.
I think my dad was a hero for me when i was a young child. we'd go fishing, walks, and other fun things for a kid.
Every child has a good and great father, and so do i. my dad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y daily life——exactly speaking, in my past 16 years.
My father always stands in the center of my life, from past till now and possibly in the future.
My family was rather poor when i was in my childhood. we didn't have our own house and had to live in a shabby, small room rented from my father's factory. the room was so small that there was little space for people to walk. i didn't have my own bed and had to sleep with my parents. this is terrible both for my parents and me.
But father made this all different!he works very hard on his own business, now we have our own 2 housese,surly,i have my own room.and he take our family so much happiness, richer and richer.
When i was little, i did everything with my dad. you could always find me sitting on his knee or walking and doing everything with him. every night he would read me a bed time story and make the voices of each character.
I learnt a lot from my daddy. i learnt to never take things to seriously and to always smile.
Like many other fathers, my dad and i also has generation gap. he is not good at or even can’t work the computer. so when i sitting at the computer desk,he will say something like ‘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 study’, ‘don’t waste time on the computer games, ‘it will be bad for your eyes’ and so on. how can i- a computer fan ? reduce time on computer? so i continue studying and playing on it
Years pasted, my father is over 45 now. it is time for me to look after him and i am sure i will do and we will live an even better life. and i will say,i really love you dad,cause you are the hero in my mind.
Thank you so much!
初中英語演講稿3分鐘(三)
Dear everyone.
Good evening, everyone!
Throughout my years of being a student, I’ve had many teachers. none of them are the same, but the one that i’ll never forget and will always miss is my chinese bilingual teacher in the middle school i attended in seattle, ms. ho. she was a skinny, but stylish lady in her 50s. she was different from all the other teachers because she gave me something unforgettable.
Ms. ho and i became friends right in the first semester i was in that middle school. at the same time, i was having a really hard time with my subjects. since i had just transferred from a bilingual school, where i had stayed for two months after arriving in the us, my english was horrible; my average grade was below c. i almost thought it impossible to learn english. then, one day she told me she strongly believed that i was capable of controlling my life, and i would be just fine. she said that she found we were much alike: both were stubborn, kind-hearted and a little bit simple-minded. she believed that i had the quality of becoming wise. she even said that she didn’t have any worries about me, about my not learning english. with her encouragement, i found the strength within myself and began to desire to work even harder. as a result, i soon proved her right, and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i got a 3.8 average grade.
【關鍵詞】 任務型語言 英語教學 課堂活動
任務型語言教學是任務導向的英語教學方法,其主要方法和目的是設計、實施和完成“任務”,其關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最根本的特點是強調“任務”,以幫助語言學習者學習更主動。
1. 當前形勢和初中英語教材
1.1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現狀
初中英語教學大多是注重語言的交際功能,他們專注于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訓練,即訓練學生的語言使之流暢。新教材設計了很多活動,全面的對話場景,而且語言生動。在課堂教學中新教材的廣泛使用毫無疑問的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就筆者所知,許多教師可以集中培養鍛煉學生使用語言能力,他們更加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他們激發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實現了開放式的課堂教學。
1.2初中英語教材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關系到各類人員的培訓質量,而教材改革在課程改革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事實上,課程改革的思想,取決于對教材實施延伸與發展,目前初中英語教材更新與時俱進。
2. 傳統英語教學與任務型語言教學
2.1傳統的英語教學
首先,傳統的英語教學主要是解釋,不僅缺乏有效的語言輸入,也讓大量的學生被拒絕在語言實踐活動外,最后只能導致外語學習的失敗。其次,傳統的英語教學主要是學生的閱讀和復述。缺乏自主學習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2.2任務型語言教學
2.2.1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定義
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提出了一系列任務類型和學習內容設計成各種語言任務,然后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學習。任務型語言教學理論在20世紀90年代逐漸成熟。
2.2.2任務型語言教學的類型
從教學的角度來看,任務型教學活動可分為以下六種類型:預測任務,計劃任務,比較任務,解決問題的任務,拓展任務和創意任務。
3.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原則
3.1情景、語言體現真實性
為學生提供設計任務時,語言情況和語言的形式應符合實際的語言功能和語言文字法的清晰和真實的語言信息,其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學習語言是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場景。
3.2體現任務的形式與功能
任務語言的設計必須融入且體現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學生在掌握任務的過程中,隨著對語言形式的慢慢掌握,使學生學會自我培養和掌握語言功能的能力。
3.3任務體現遞進性
任務的設計應該從簡單到困難和復雜,語言水平由多個小任務構成任務鏈,學習的過程循序漸進,構成教學的整體。
3.4學中做原則
從開始到結束,通過完成特定任務,從而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體驗成功的喜悅,積累學習經驗。更重要的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4.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特點
1)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從學生學習的角度,教師應該從一個明確的定位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出發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在獲得語言知識點的同時,也獲得使用語言的能力。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深化,學生的語言技能得到不斷提高,最終,學生可以更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一般來說,任務型教學開始就給學生布置任務,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時以工作任務為驅動,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性。最重要的是,它改變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方式。
3)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學習活動將集中而緊張。為了要達到的目的,而解決了語言問題。
4)任務型語言的特點是有目的的過程。全面和具有挑戰性的頭腦,較好地體現了現代語言教育的溝通能力,認知過程,情感和經驗。
5)促進民主的教學。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師和學生的傳統觀念,它改變了單一在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線性關系。
5. 結束語
任務型教學任務,注重學習策略的發展,可以為學生隨時隨地的提供實踐空間,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能力的創新精神。當然,任務型教學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實施任務型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并及時作業相應調整。
參考文獻
[1] 包育彬, 陳素燕. 中學英語任務教學的策略和藝術[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4.
1.明確和端正學習目的,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濃厚興趣。初中學生的年齡在13~16歲之間,他們已經習慣用母語(中文)進行表達和交流,突然讓他們重新開始學習一種在他們看來“發音古怪”、“晦澀難懂”和“表達困難”,而且在現實和未來都不一定能用得上的語言,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要學生從思想上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中學生是個愛“做夢”的年代,估計沒有哪個學生愿意自己碌碌無為過完一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夢想,希望未來作一個科學家、作家或成功的商人等,在適當時機,讓學生明確,只有學好英語,繼續深造,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實現個人夢想,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和祖國。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學習興趣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顯得十分重要。初中英語教材涉及的詞匯和語句緊扣日常生活和交際,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情景設計,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片和錄像等教具,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消除學習英語過程中死記硬背單詞和語句的乏味性,增加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做好教學反饋,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和交流,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重要方法。與中文“平仄”發音不同,英語有著自己的發音方式,對于較長的單詞如“tomorrow”,學生并不一定在初學時就能完整和準確地拼讀,作者的一個學生為了容易記住這個單詞,該單詞下面自行做了一個注解“T毛肉”,可想而知,其“異腔怪調”讀音在課堂上會帶來怎樣的“轟動”效應,但此時不能對學生進行盲目批評,甚至嘲笑,否則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障礙,從而不愿開口,甚至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取得的哪怕是微小的成績和進步,要不吝贊揚和鼓勵。在批改學生作業時,不能簡單做出“good”或“bad”這些簡單字眼的批語,而是要從學生的作業和考卷中,發現學生的進步,給予適當的贊揚,找出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進行鼓勵和提出期望,這樣,學生會感覺自己的努力受到了肯定,才能保持長期學習英語的興趣。
2.注意教學方式,強化英語學習的效果和效率。前面已經說過,死記硬背是英語學習的大敵,不僅會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學習效果是事倍功半。不死記硬背,并不是不去學習和掌握單詞和語句,恰恰相反,熟練掌握單詞、基本語句和語法是學好英語的基礎。
孤立地學習單詞,很難取得好的效果。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在學習“parents”這個單詞時,我會問學生“父母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可你們知道用英語怎么拼寫父母這個單詞嗎?”課堂氣氛這時候往往被很快調動起來,學生們也能很快掌握這個單詞的拼寫和讀音。再比如,教師在教授新的單詞時,要注意對學過的同類或相關單詞進行歸類和總結,比如“noodle(面條)”、“bowl(碗)”和“chopsticks(筷子)”,“bread(面包)”和“butter(奶油)”,“water(水)”和“fire(火)”等,這樣便于學生進行聯想記憶。
在語法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過多強調知識傳授、書面練習、語法分析和規則記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動接受多,主動探究少;機械訓練多,生活情景少;枯燥乏味多,快樂趣味少。筆者認為,在語法的教學中,一定先要讓學生對所講的內容有個感性的認識和理解。比如,在講解比較級和最高級時,先通過實物或圖片比較(比如,三棟高矮不一的樓房),引出這個語法的結構和功能,引申出No.1 building is big,No.2 building is bigger和No.3 building isbiggest三個句型,學會“which is bigger?”和“which is biggest?”等句型,然后結合教室內和生活中物品和人,引導學生利用“high, higher, highest”“fat, fatter, fattest”和“odd, odder, oddest”等詞匯進行造句和表達。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使語法知識由抽象變得形象,從而降低了語法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學得快,記得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吃透教材,按照教材的科學設計進行教學。比如,在初中英語新教材中,“dialogue”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新單詞和語法都涵蓋其中,有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一個人“獨立”完成了單詞講解、語法剖析和語句朗讀全部工作,自始至終沒有讓學生參與其中,課堂教學成了教師的一個人表演,教學效果欠佳。根據作者的經驗,學習新的“dialogue”分為三步走,一是教師講解和領讀新單詞和新句型;二是在學生自行理解對話內容的基礎上,由不同同學扮演角色朗讀對話;三是教師對學生完成對話過程的錯誤發音和不當理解進行糾正和強調。這樣,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聚精會神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整個班級學生的精力也全部集中到要學習的內容上,可使學生印象深刻,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aseverybodyknows.englishisanintern-ationallanguage.what’smorechinahasente-redthewto.thereforeit’snecessaryforustolearnit.but“howcaniimprovemyenglish”youmayask.well,ihavesomeusefultipsthati’dliketosharewithyou.
firstly,makesurethatyoupayenoughatte-ntiontoyourpronunciationandintonation.otherwise,youmightmakeyourselfalaughingstock.forexample,“caniuseyourbike?”yousay,“caniuseyourback?”“passmethecase,please”.yousay,“passmethekiss,please”obviously,hereyoumispronouncedthetwowords“bike”and“case”.thatwillcertainlycausemisunderstanding.besides,tonesofdifferentvoicecanalsomeandifference.forinstance,“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fall-ingdown,myfairlady”,“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youareexcited,again“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fallingdown,myfairlady”,“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youaresosad,right?
secondly,practicemakesperfect.don’tbeafraidtomakemistakeswhenyoupractisespeakingenglish.ononehand,youwilllearnfromthem,ontheotherhand,noonecanavoidmakingmistakes,sodon’tbeshy,trytobethic-kskinnedandspeakup!
finally,inordertoimproveourenglish,weneedtobepatient,anyway,learningenglishtakestime,soyoumusthaveastrongwillandenoughpatience,recember“romewasnotbuiltinaday!”
that’sall.thankyouforyourtime.
如何提高我們的英文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如何提高我們的英文。說真的,我非常高興在這里說一說關于學英語的事情,盡管我只是英語的初學者。
大家都知道,英語是一門國際性的語言,尤其是中國已加入了wto,學英語對我們來說是格外必要的。但是你可能會問:“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英語呢?”那好,接下來我便給大家說一說提高英語的捷徑。
首先,你應確信你已在發音技巧和語音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否則,你將會鬧出很多笑話。例如“我可以借一下你的自行車嗎?”而你說成“我可以借一下你的后背嗎?”“請遞給我那個箱子”而由于你的錯誤發音,竟說成“請給我一個吻吧。”很顯然,在這兩個句子中你讀錯了“自行車”和“盒子”這兩個詞,而對方也就自然誤解了你的意思。另外,語調的不同也可表達著不同的感情,舉個例子:倫敦橋塌了!倫敦橋塌了!我的夫人!(聲音高昂,表示高興)倫敦橋塌了!倫敦橋塌了!我的夫人!(聲音低沉,表示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