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區域經濟研究方法范文

區域經濟研究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區域經濟研究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區域經濟研究方法

第1篇:區域經濟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區域經濟;區域物流;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scholars analyzed causality,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regional economy and regional logistics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is paper aimed to summarize 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research on regional economy and regional logistics, provid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for further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economy and regional logistics.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ic; regional logistics; research methods

區域經濟是指在一定的區域空間內進行的各種經濟活動的總和,是按自然地域、經濟聯系以及社會發展需要形成的經濟聯合體,是社會經濟活動專業化分工與協作在空間上的反映。區域物流是指區域內和區域間的物資流動,是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區域資源配置、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指標的選取和基礎數據

1.1 區域經濟與區域物流衡量指標

根據研究慣例,在研究區域經濟與區域物流時,通常選取國內或地區生產總值(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某些研究考慮了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選取研究起始年為基數,采用歷年居民消費價格字數對各年度GDP和物流產值進行價格剔除,得到不變價格的GDP和物流產值。但是對GDP和物流產值等數據剔除物價因素后可能會扭曲相關信息,同時目前沒有一個綜合物價指數可供參考,大多數研究中只考慮GDP賬面數字,而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

物流產值是代表區域物流水平的主要指標,物流產值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年產值等衡量指標,目前國內對于倉儲、郵政等產值缺乏統一的統計標準和真實的統計數據,研究中很少直接用區域物流產值作為衡量區域物流發展水平的指標。區域物流發展水平的衡量一般用貨運量或貨物周轉量代替。貨運量是指運輸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實際運送的貨物數量,反應運輸的生產成果,體現運輸業為國民經濟服務的數量。貨運周轉量指標不僅包括了輸運對象的數量,還包括了運輸距離的因素,能夠全面地反應運輸生產成果。一般學術研究中用貨物周轉量作為衡量區域物流發展水平的指標。

1.2 綜合評價指標

崔國輝等(2010)認為,選擇GDP、物流產值、區域貨物周轉量作為衡量經濟與物流發展的指標比較片面,研究中可能出現以偏概全的錯誤,提出建立區域經濟與區域物流的綜合評價模型,利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出區域經濟和區域物流發展實力綜合得分,對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關性和協調性進行深入廣泛研究。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包括經濟總量規模、經濟增長速度、經濟效益水平、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潛力和經濟發展協調度等6個方面。區域物流發展實力評價指標反應在區域物流需求服務規模、物流供給物質基礎、物流從業人員保障、物流信息網絡建設和物流產出成效水平等5個評價子體系。

2 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定量研究方法

2.1 格蘭杰(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恩格爾和格蘭杰提出了協整理論,用于分析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在時間序列情形下,兩個經濟變量X,Y之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定義為:若在包含了變量X,Y的過去信息的條件下,對變量Y的預測效果要優于只單獨由Y的過去信息對Y進行的預測效果,即變量X有助于解釋變量Y的將來變化,則認為變量X是引致變量Y的格蘭杰原因。檢驗步驟為:

(1)時間序列平穩性檢驗

經濟序列有平穩與非平穩之分,從經濟意義上講,平穩時間序列是短記憶的,它的當前值不受以前值的影響,只受近期值的影響。平穩序列就好比有一條無形的引力線使其不斷地向引力線回歸,有明顯的上下波動,形成一條圍繞均值不斷波動的曲線(曾嘉,2007)。非平穩序列則受以前值的影響較大,很久以前的一次沖擊會對變量的當前值產生重要的影響。非平穩序列有明顯趨勢,一般不會返回某個固定值。

(2)協整檢驗

如果一些經濟指標被某些經濟系統聯系在一起,那么從長遠看來這些變量應該具有均衡關系。協整檢驗證明時間序列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是避免假性回歸的有效方法。一般的檢驗協整關系的方法分為兩種:一是Engeland Granger的二階段分析法(即E-G兩步法);二是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的多變量協整檢驗方法。Johansen檢驗是在VAR系統下用極大似然估計來檢驗多變量之間協整關系的方法,在樣本容量有限且多變量的條件下,運用更為廣泛。

(3)格蘭杰(Granger)因果檢驗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假定有關Y和X每一變量的預測信息全部包含在這些變量的時間序列之中,檢驗要求估計以下回歸:

y■=■α■x■+■β■y■+u■ (1)

x■=■λ■x■+■δ■y■+u■ (2)

白噪聲u■和u■假定為不相關,(1)式中假定y與y自身以及x的過去值有關,(2)式中假定當前x與x自身以及y的過去值有關。

(1)的零假設H■:α■=α■=……=α■=0

(2)的零假設H■:δ■=δ■=……=δ■=0

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可分4種情況討論:x到y單項因果性;y到x單項因果性;x和y雙向因果性;x和y不存在格蘭杰因果性。

2.2 一般回歸模型檢驗

2.2.1 Logistic模型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過程類似與新產品或新技術的擴散過程,其增長表現出“S”型增長特征,即先緩慢啟動,然后高速增長,最后減速增長并趨于飽和。“S”型增長模型即為Logistic模型,其函數表達式為:y=■。K,a,b為未知常數,K>0,a>0,0

Logistic模型常用于研究區域物流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y代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通常以GDP代表,為因變量;x代表區域物流業發展水平,通常以貨運量或貨物周轉量代替,為自變量。在統計分析過程中,為方便使用線性模型參數估計法,對Logistic模型做如下變換:

■=K+ab■

Ln■-k=lna+xlnb

設Ln■-k=y', lna=a', lnb=b'

則轉換為:y'=a'+b'x,可用線性模型最小二乘法來估計模型中的參數a'和b'。

邊際作用分析。經濟學中邊際是描述一個經濟變量變化1%對另一個經濟變量所帶來的變化額。邊際點的自變量是經濟決策的最佳點。根據Logistic模型,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邊際作用為:

■=-alnb■

彈性作用分析。彈性作用是指一個經濟變量變化1%對另一個經濟變量帶來的百分率的變化。根據Logistic模型,物流業對GDP的彈性系數為:

ε=■×■=-alnb■×■=-alnb■

2.2.2 物流發展模型

大多數研究中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因變量,以貨運量或貨物周轉量等其他變量作為自變量,研究區域物流發展水平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一個地區的物流發展水平一般認為與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有關,王利等(2012)選取經濟發展水平(GDP)、人口(Population)、固定資產投資(Investment)和貨運量為指標,建立物流發展模型,對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等各因素與物流發展水平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

函數模型:Logistics=FGDP,P,I。

Logistics代表物流發展水平,以貨運量或貨物周轉量表示,GDP代表經濟發展水平,P代表人口,I代表固定資產投資。實證分析中可用面板數據模型完成回歸檢驗。面板數據能夠克服時間序列分析受多重共線性的困擾,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少的共線性、更多的自由度和更高的估計效率,是當前比較前沿的統計方法。

2.2.3 線性回歸分析

線性回歸是利用數理統計中的回歸分析,來確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變量間相互依賴的定量關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運用十分廣泛。按照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類型,可分為線性回歸分析和非線性回歸分析。

一元線性回歸只包括一個自變量和一個因變量,且二者的關系可用一條直線近似表示。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為:y=ax+b,a,b為常數項。

多元線性回歸中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量,多元線性回歸的一般形式為:y■=α■+α■x■+α■x■+…+α■x■+u■,i=1,2,…,n。

其中k為解釋變量的數目,α■為常數項,α■j=1,2,…,k稱為回歸系數(regression coefficient)。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時,為了保證回歸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釋能力和預測效果,在選擇自變量時,應遵守以下準則:

(1)自變量對因變量必須有顯著的影響,并呈密切的線性相關;

(2)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必須是真實的,而不是形式上的;

(3)自變量之間應具有一定的互斥性,即自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不應高于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

(4)自變量應具有完整的統計數據,其預測值容易確定。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參數估計與一元線性回歸方程一樣,在誤差平方和Σe最小的前提下,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參數。

參考文獻:

[1] 曾嘉. 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物流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7.

[2] 張建升,胡秀忠. 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協調度研究[J]. 鐵道運輸與經濟,2012(1):50-55.

[3] 崔國輝,李顯生. 區域物流與經濟協調性的評價方法[J]. 統計與決策,2010(15):46-48.

[4] 王小葉,洪國彬. 物流和經濟增長的協整關系[J]. 價值工程,2007(6):16-22.

[5] 劉慶廣. 江蘇沿江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互動關系的實證研究[J].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68-72.

第2篇:區域經濟研究方法范文

作者簡介:王圣,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環評、規劃環評、電力環境保護等。

*國家發改委碳排放清單研究課題;江蘇省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子課題(編號:2009LY29)。

(1.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南京210098;2.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0031;

3.江蘇省工程咨詢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3; 4.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北京 100029)

摘要 與能源結構和能源效率因素相比,經濟發展對人均碳排放的影響最為顯著。以江蘇省沿海地區能源消費情況為基礎,研究得出地區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并且1999-2008年該地區碳排放量與人均碳排放量的增加趨勢一致。選取人均GDP來代表經濟增長數據,人均CO2排放代表碳排放數據,借助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模型來分析江蘇省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與CO2排放之間的關系和演變態勢。根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研究江蘇省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與人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最優擬合模型中參數α0為0.245 7,α1為3.658 14e-5,α2為1.318 32e-8,α3為-3.298 09e-13,所以根據模型設定判斷得出:1999-2008年間江蘇省沿海地區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GDP并不符合標準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倒U型)關系,而是表現為三次方曲線模型。同時,依據人均碳排放量的變化特征,將江蘇省沿海地區人均碳排放分為兩個階段:1999-2006年,人均碳排放量隨著經濟的增長持續增加;2006-2008年人均碳排放量隨經濟增加趨勢變緩。

關鍵詞 經濟發展; 碳排放; 相關性研究; 排放因子;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擬合優度

中圖分類號 F224.9;F81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2-2104(2011)06-0170-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6.028

近200年來,隨著人口持續增長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世界能源消費劇增,氣候變暖嚴重威脅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CO2是氣候變暖的最大影響因素。中國能源報告(2008)的數據顯示,2005年,江蘇省CO2排放量緊隨山東省、河北省和廣東省,位居全國第四[1-2]。

Birdsall通過研究人口總量與碳排放的關系,認為人口增長使得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多,能源消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也越來越多,人口增長是全球碳排放量增長的原因[3]。Michael等人采用能源-經濟增長模型研究美國人口年齡結構對能源消費及碳排放的影響,研究表明,人口老齡化對長期碳排放有抑制作用[4]。Schipper等人采用投入產出模型分析了居民消費與碳排放關系的研究。Kim研究了1985-1995年韓國居民消費模式的變化對碳排放的影響[5-6]。Lenzen、Weber等人分別建立評估模型,定量分析了澳大利亞、德國、法國、荷蘭等國的居民消費行為與生活方式因素對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影響[7-8]。

近年來,我國研究學者在碳排放的影響因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張雷通過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對比研究發現,經濟結構多元化導致了能源需求降低,從而降低了碳排放。王中英等人研究認為,過分依賴投資的經濟增長方式和以第二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是導致溫室氣體增加的主要原因[9]。

本文選取人均GDP來代表經濟增長數據,用人均CO2排放代表碳排放數據。借助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模型來分析江蘇省沿海地區(南通市、鹽城市和連云港市)經濟發展與CO2排放之間的關系和演變態勢,為相應的環保對策提供技術支持。

1 碳排放計算方法

目前,我國沒有碳排放量的直接監測數據,大部分碳排放數據都是基于能源消費量計算得到的。已知能源消費種類和消費量,利用能源消耗量乘以對應的排放因子以及其余參數可得到CO2排放量,見公式(1)(2)。公式(1)用于計算燃煤和燃油產生的CO2量,公式(2)用于計算燃氣產生的CO2量。

qCO2mi×Hi×Ii×Ji×44/12/10000(1)

qCO2mi×Hi×Ii×Ji×44/12/1000(2)

式中:

mi:燃料i的質量,萬噸或者億m3;

Hi:燃料i的CO2排放因子;

Ii:燃料i的碳氧化率,保守取100%;

Ji:燃料i的平均低位發熱量,MJ/t,km3。

不同燃料的Hi、Ii和Ji的IPCC值見表1。

2 江蘇省沿海地區碳排放量計算

江蘇省沿海地區包括南通、鹽城和連云港三市。根據三市統計年鑒(2000-2009年)得到1999-2008年江蘇省沿海地區能源消耗量,見表2。

根據公式(1)、(2)計算得到1999-2008年江蘇省沿海地區碳排放量,見表3。

圖1為1999-2008年江蘇省沿海地區碳排放量與人均碳排放量變化趨勢圖。

由圖1可知,1999-2008年間江蘇省沿海地區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趨勢,2003年以前增長幅度較緩,2003年以后逐年增長幅度較大。同時1999-2008年間江蘇省沿海地區人均碳排放量也呈逐年增長趨勢,2003年以后增長幅度較大。所以,與碳排放量增加趨勢一致。

表1 不同燃料的參數取值[10]

Tab.1 Parameters of all kinds fuels

表2 1999-2008年江蘇省沿海地區能源消費情況

Tab.2 The quality of consumed fuels in Jiangsu province coastal areas from 1999 to 2008

表3 1999-2008年江蘇省沿海地區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情況

Tab.3 The carbon emissions ,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and GDP per capita in

Jiangsu province coastal areas from 1999 to 2008

3 指標選取與模型構建

考察經濟增長對環境質量影響的研究比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的提出和實證。1995年,美國經濟學家格魯斯曼和克魯格受到庫茲涅茨曲線的影響,根據經驗數據提出了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的倒U型關系,提出了EKC曲線的概念。EKC曲線的基本涵義為: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由于人口增長較快、工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后和資源浪費嚴重,造成了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隨著經濟的發展,以科技進步為主導的產業發展對經濟的貢獻作用越來越突出,人們控制環境污染的意識和能力也逐漸增強,污染物排放趨勢逐步趨緩,經濟發展將會有利于環境質量的改善。EKC曲線是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在工業化時期所普遍適用的,如美國、西歐、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的經驗分析都符合EKC曲線的特征。EKC曲線認為特別是在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滿足倒U形關系。但也有學者認為,EKC曲線的形態不一定就是倒U形關系,在一定階段可能是倒U形,也可能是正U形或者三次曲線[11-12]。

一般的,倒U型的EKC模型的基本函數有三種:二次函數型、三次函數型以及將二次函數、三次函數與對數形式相結合的模型。根據現有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研究的常見模式,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并根據模擬的圖形結果、模型檢驗參數,比較判定系數R2,在三種函數模型中進行優選。模型可以表示為:

Yα0+α1x+α2x2+α3x3+ε(3)

式中:Y是人均CO2排放量;x是人均GDP;α0、α1、α2、α3是模型參數;ε是隨機誤差。

其中模型參數α0、α1、α2、α3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其取值的不同可反映CO2排放量與經濟發展之間有以下關系:

(1)當α1≠0、α20、α30,CO2排放量與經濟發展之間呈線性關系;

(2)當α1>0、α2<0、α30,CO2排放量與經濟發展之間符合倒U型EKC曲線關系;

(3)當α1<0、α2>0、α30,CO2排放量與經濟發展之間呈正U型曲線關系;

(4)當α1≠0、α2≠0、α3≠0,CO2排放量與經濟發展之間呈三次曲線關系。

4 模擬過程及相關性結果分析

對1999-2008年江蘇省沿海地區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GDP分別進行了線性、二次函數型、三次函數型曲線擬合,并對擬合結果進行比較,選擇最優擬合結果。各種函數型擬合結果見圖2-圖4。

曲線擬合采用擬合優度評判擬合結果的優劣,擬合優度是指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衡量擬合優度的統計量用比較判定系數R2表示,通常R2越大表明曲線的擬合度越好。若數據點離回歸直線近,則擬合程度好;反之則擬合程度差。

由圖2可知,線性擬合時,偏離曲線的數據點相對較多,并且比較判定系數R2小于圖4中三次型曲線擬合時的R2,說明三次型擬合優于線性擬合。由圖3可知,二次型擬合時,比較判定系數R2為三個情景中最小,并且1999年之前人均碳排放呈負值趨勢,這不符合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得到,三次型擬合相對準確。比較分析得到最優擬合結果見式(4)。

Y0.2457+3.65814e-5x+1.31832e-8x2-3.29809e-13x3

R20.9950(4)

式中:

Y:人均碳排放量,t/人;

x:人均GDP,元/人;

R2:比較判定系數。

由式(4)可知,1999-2008年間江蘇省沿海地區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GDP并不符合標準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倒U型)模型,而是表現為三次方曲線模型。由于三次方項的系數為負(-3.29809),從圖4可知人均碳排放量呈上升趨勢,依據其變化特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99-2006年,人均碳排放量隨著經濟的增長持續增加;2006-2008年人均碳排放量隨經濟增加趨勢變緩。

結果表明,江蘇省沿海地區目前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GDP關系并不呈發達國家所描述的倒U型,CO2的排放仍然處于惡化階段,沒有證據顯示庫茲涅茨曲線拐點出現的跡象。2006-2008年江蘇省沿海地區人均碳排放量增加趨勢變緩,這與國家提出的經濟結構調整政策,從高耗能經濟逐漸向低碳經濟轉變是基本一致的。在“十二五”期間,環境經濟政策還需進一步加強,如果沒有環境經濟政策的約束,CO2的排放量不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下降。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結果不會自然而然的實現,而需要一系列的環境與經濟政策以及技術干預。

5 結 論

(1)江蘇沿海地區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GDP不符合EKC曲線的倒U型模型,而是表現為三次方曲線模型。

(2)1999-2008年間江蘇沿海地區人均碳排放量呈增長趨勢,2006年之前人均碳排放量隨經濟的增長持續增加,2006年之后隨經濟增加趨勢變緩。

(3)如果沒有環境政策的約束,江蘇省沿海地區CO2的排放量可能不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自動下降,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結果不會自然而然的實現,而需要一系列的政策與技術干預。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魏一鳴,劉蘭翠,范英,等.中國能源報告(2008):碳排放研究[R].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Wei Yiming, Liu Lancui, Fan Ying, etal. China Energy Report (2008): Study About Carbon Emissions[R].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8.]

[2]溫景光.江蘇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實證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0,24(2):29-32.[Wen Jingguang. Decomposi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Study of Carbon Emission for Jiangsu Province[J].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2010,24(2):29-32.]

[3]Birdsall N.Another Look at Population and Global Warming Population, Health and Nutrition Policy Research[C].Working Paper,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WPS1020,1992.

[4]DaltonM, O'Neill B, Prskawetz A, et al. Population Aging and Futur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J]. Energy Economics, 2008, 30:642-675.

[5]Kim Jihyun. Changes in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Korea[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2, 13: 1-48.

[6]Wei Yiming, Liu Lancui, Fan Ying, et al. The Impact of Lifestyle on Energy Use and CO2 Emiss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Residents[J]. Energy Policy, 2007.35: 247-257.

[7]Lenzen M. Primary Energy and Greenhouse Gases Embodied in Australian Final Consumption: An Input-output Analysis[J]. Energy Policy, 1998, 26(6): 495-506.

[8]Christoph W,Adriaan P. Modelling Lifestyle Effects on Energy Demand and Related Emissions[J]. Energy Policy, 2000, 28: 549-566.

[9]張雷.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的碳排放區域格局變化[J].地理研究,2006,25(1):1-7.[Zhang Lei. Study on Carbon Emission's Regional Configuration and Primary Energy in Chin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6, 25 (1):1-7.]

[10]IPCC. 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EB/OL]. 2007, Ipcc.ch/Ipccreports/ar4-wg3.htm

[11]朱勤,彭希哲,陸志明,等.人口與消費對碳排放影響的分析模型與實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2):98-102.[Zhu Qin, Peng Xizhe, Lu Zhiming,et al. Decomposi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nd Consumption on Carbon Emissions[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20(2):98-102.]

[12]王凌黎,鄔戀,馬前濤.我國CO2排放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142(7):75-76.[Wang Linli, Wu Lian, Ma Qiantao.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J]. China Hi-Tech Enterprise, 2010,142(7):75-76.]

Relativity Stud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Jiangsu

Coastal Areas

WANG Sheng1,2 WANGHui-min1 JIANG Song-kai3 CHEN Hui2 CAI Chun-xia4 SUN Xue-li2 LI Ya-chun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Hohai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8,China;

2. State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31, China);

3.Jiangsu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enter,Nanjing Jiangsu 210003,China;

4.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enter,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29, China

第3篇:區域經濟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房地產經紀;金融體系;發展趨勢

0.引言

自20世紀70、80年代中國重視經濟發展以來,房地產也以同樣的速度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北京為代表的北方,上海為代表的中部,廣州、深圳為代表的南方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需要房地產金融的支持,可是近年來我國金融對房地產的力度卻有所下降。房地產發展與經濟發展出現的問題亟待解決。因此,我們必須著力于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措施,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房地產行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1.房地產經濟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1.1問題

1.1.1泡沫成分收縮,市場價格面臨較大的下降壓力

房地產泡沫是泡沫的一種,是以房地產為載體的泡沫經濟,指由于房地產投機引起的房地產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市場價格脫離了實際使用者的情況[1]。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的調查表明,2013年5月份,全國有70多個城市的新房房價漲幅回落0.6個百分點,而二手房回落1.5個百分點。而一些著名的地產商比如說萬科、和記黃埔為加快資金的周轉也在調低價格,還有一些炒家為了盡快脫手也在大幅度地降低房價從而進行拋售。

1.1.2成交量下降,空置率上升

由于房價的下調,購房者在等待購房的最佳時機,因此,導致房市成交量的下降,房產的空置率在上升。據數據顯示,2007年上海的月成交面積是174萬平方米,而2010年卻只有8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了52%。與此同時,天津、杭州、南京、武漢等許多城市的成交量也在萎縮,空置率在不斷地上升。

1.1.3開發成本增加,房價依然偏高

當今市場建筑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企業在開發的時候建筑材料成本、土地成本、經費運算也有所增加,銷售業績的不佳導致房子的存量在增加,從而導致了房地產開發成本和市場銷售價格的矛盾,而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新的開發商只能提高房價,又導致房價偏高的格局,這就是所謂的越買不起房價格越高的房地產怪圈。而房地產對土地這一稀缺資源的依賴性,加上房地產行業稅費的增加使房地產開發告別高增長時代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1.2措施

1.2.1發展多層次的房地產金融體系

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房地產經濟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房地產經濟不僅需要提供直接融資服務的一級市場,也需要分擔一級市場風險的二級市場,發展房產中介、保險、擔保、房產評估等金融市場服務體系以解決住房貸款流動性的問題。

1.2.2促進房地產金融產品創新

要注意細分市場,開發不同的社會群體的產品,比如說針對剛工作的社會青年,或低收入家庭,要有相應的住房金融產品讓其更有能力購買。開發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資產證券化等在內的多元化的房地產金融產品。開發房地產信托產品創新,信托作為一種靈活的融資工具,可以滿足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的資金需求,有利于優化資金配置效率。推動納稅評估向稅務轉變,稅務機關委托機構納稅評估,能避免由于稅務管理員的業務水平低的問題造成評估不準確的問題,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1.2.3加強政策性房地產金融服務

中低收入住房保障是房地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需要借鑒新加坡的“住房公積金”制度,美國的“居者有其屋”的計劃,為中低收入的家庭提供住房貸款補貼和住房公積金[2]。從而一方面解決了房地產銷售業績不佳的問題,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更好實施。同時,對房地產泡沫也要進行相應的打擊,有以下措施:(1)對房地產商征收暴利稅或空置稅,促進住房供給的釋放。(2)盡快征收物業稅,即不動產稅,從而抑制住房的盲目增長。(3)征收遺產稅,改變居民的心理預期。(4)提高居民住房轉讓所得的稅率。(5)對居民購買第二套以上的住房采取抑制性的金融措施。(6)取消期房銷售制度,改成現房銷售制度[3]。

1.2.4加強對境外機構及個人進入境內房地產市場的管理

要加強境外機構或者個人進入境內的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力度,完善境內外資開發,登記制度,購房統計。加大對投機行為的查處力度。只有加強對境外機構或者個人進入境內房地產市場的管理,才能防微杜漸,為我國創造一個良好的房地產發展環境。

2.發展趨勢

國內的房地產市場仍然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正處于一個特殊的發展階段,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仍將處于總量增長型發展時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房地產行業正在實現商品化的發展,與融資、投資與再生產之間有著良性的循環。但是與此同時,房地產商品化有著其很大的弊端。

首先房價預測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事,房地產的發展有著它自身的發展規律[4]。目前房地產的畸形發展導致的不合理現象需要解決,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會導致目前住房困難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這是一個很好的未來發展趨勢。而由于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和住房發展的矛盾的不可調和性導致我國的房地產發展必須要走資源節約型的發展道路,在我國,由于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很多農村居民需要到城鎮居住,對土地資源的要求非常大,因此,房地產要想能更好地進行開發,必須解決好資源來源這一問題。,而對城鄉土地進行合理的規劃配置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的發展瓶頸,包括現在正在實施的高樓建設,即土地縱向發展,都是未來房地產開發的方向。另外,房地產經濟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房地產的銷售數字問題,更是涉及到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穩定狀況,只有國家經濟發展良好了,才能為房地產發展的各個環節,包括開發,設計,銷售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和產業鏈,因此,房地產要想有更好的發展,必須要首先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保護國民經濟的穩定是未來房地產良好發展的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

3.結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提高了,對住房條件的改革當然就相應地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刺激了房地產市場的活躍發展。可是,我國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發展還處于一個不完善的地位,出現的問題有很多,而針對當前房地產發展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善于分析原因,了解背景,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和解決方案,從而引導房地產行業向著一個更加持續健康的方向發展。可以說,目前一個規范有序的房地產經濟市場的建立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相關的制度的不斷完善,未來的房地產行業一定會往一個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的。

【參考文獻】

[1]陳洪波等.我國房地產金融現狀及政策取向[J].財政金融,2010(2)

[2]李松青等.中國房地產金融現狀、問題及政策建議[J].陜西農業科,2011(1)

第4篇:區域經濟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不平衡發展

一、我國三大地帶區域經濟研究現狀

1.梯度發展理論。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和時序選擇應是:由東向西,按技術梯度,使先進技術地帶逐步向中間技術地帶、傳統技術地帶推移,隨著經濟的發展,通過轉移的加速,逐步縮小地區差距,這一理論的提出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些專家支持梯度發展戰略,并主張八十年代我國應更多注意利用和發揮東部原有工業能力;從90年代到2000年以后的相當長時間里,要在充分利用沿海工業基礎上,把投資和建設的重點轉向中部地區;中部地區經濟基礎鞏固了,把投資和建設的重點再轉向西部不發達地區。國家的“十一五”規劃中,進一步明確提出了“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格局。

2.反梯度發展理論。其主要內容為:現代科學技術有三個基本走向:一是向貿易比較發達地區轉移;二是向智力資源較發達的、技術水平較高的地區轉移;三是向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轉移。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從國際國內引入大量資金、技術和人才,使自身的經濟技術超前發展,不必主要接受第一、第二梯度的轉移技術。如果只承認梯度推移論,必然會阻礙落后地區的開發建設,使落后地區永遠趕不上先進地區。

3.東部重點論。東部重點論主張集中全國主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國家應將發展的重點放在東部沿海地區,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發展外向型經濟,大膽參與國際競爭和國際循環,以引進更多的外資和先進技術,率先把沿海地區建成具有帶頭示范作用的增長極。

4.中部開花論。中部開花論主張把我國戰略重點放在中部地區,利用長江,依托武漢、外引內聯,帶動華中地區率先致富,從而促進整個中國經濟的騰飛,由點及面地帶動中部地區的迅速發展。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沿海發展戰略和九十年代末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部地區已成為全國的“經濟凹地”,中部地區經濟地位相對下降。

二、我國省域經濟研究現狀

第5篇:區域經濟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濰坊市 區域經濟 發展差異 主成分分析法

區域經濟差異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地區之間人均意義上的經濟總體水平非均等化的現象,是區域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因此,研究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問題對全面、科學的評價一個地區的發展質量,對如何制定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政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濰坊市位于山東半島中部,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全市有4個市轄區,2個縣,6個縣級市,土地面積161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908.62萬人。然而,濰坊市各縣市區之間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差異擴大的趨勢日益明顯。

一、指標體系的建立及分析方法

1.指標體系的建立

本文將濰坊市的12個縣市區作為評價對象,根據《2011年濰坊市統計年鑒》,特選取事關經濟、社會、民生等10項指標,構建濰坊市區域經濟發展差異評價指標體系。

2.評價分析方法

在研究實際問題時,為了簡化變量個數而又同時保留變量所提供的信息,根據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可以認為部分變量之間所包含的信息是有一定的重疊。主成分分析是對于原先提出的所有變量,建立盡可能少的新變量,使得這些新變量是兩兩不相關的,而且這些新變量在反映課題的信息方面盡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

二、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評價濰坊市各縣市區差異情況

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數據評價時,首先要根據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簡化指標特征根和累計貢獻率。

表 1

根據表1,前面四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就達到了93.3753%,符合提取因子的條件,計算出這四個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別為0.4709、0.2843、0.1552和0.0895。然后根據各縣市區在四個主成分方面的得分計算出綜合分數和位次。

表2 濰坊市各縣市區主成分分析綜合得分

根據得分我們將12個縣市區分為四類:第一類地區為濰城區、奎文區、寒亭區,均屬于濰坊市的市轄區,經濟起步早,經濟較為發達;第二類地區為壽光市、坊子區、諸城市,工業體系科學合理,交通通信便利;第三類地區為昌邑市、高密市、青州市,工業底蘊深厚,但多以傳統產業為主;第四類地區為昌樂縣、安丘市、臨朐縣,境內多山,交通不便,工業由于交通因素發展緩慢。

三、結論和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濰坊市各縣市區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經濟差異,其中,奎文、濰城等中心城區依舊經濟發達,壽光、諸城等工業大市增長迅速,青州、高密等老牌強市亟需優化提高,臨朐、安丘等落后地區基礎設施有待加強。為了進一步加快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步伐,實現城鄉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應該再繼續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的基礎上,全力加快縣域經濟的發展,各縣市區結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

1.奎文區、濰城區、寒亭區要充分發揮其中心城區的優勢,繼續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充分利用好轄區內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帶頭作用,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注重創新的濃厚氛圍。

2.壽光市、諸城市、坊子區等工業較為發達的地區,要繼續發揮工業對經濟發展的帶頭引領作用,積極打造海洋化工、機械制造等新興產業并圍繞其構建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全面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3.高密市、青州市、昌邑市等工業底蘊較為豐厚的地區,要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通過科學合理的產業結構帶動經濟的二次騰飛。

第6篇:區域經濟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職業教育;區域經濟;經濟增長貢獻率

教育與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已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點,大量的質性研究也證實教育水平的提高對于經濟的增長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單純的采用語言描述教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非常蒼白無力的,采用數學的方法,分析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能夠直接反映教育的價值。職業教育與行業發展、企業生產關系密切,深入探討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對于職業教育發展、行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具有指導意義。本次研究試簡要的探討當前幾種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估算方法,分析不同算法的利弊。

一、定性與定量研究

目前關于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近年來定量分析研究_始涌現。教育具有滯后性,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需要經過一定的周期,才能夠體現,教育對勞動者的影響是間接性。從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勞動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僅受教育程度影響,還包括其自身的健康狀態、思想水平、技能水平等,這些因素都會隨著勞動者在接收職業教育、進入工作過程中發生變化。通過分析影響因素,與區域經濟增長進行關聯分析,有助于分析職業教育的貢獻率。近年來,丹尼森經濟增長理論、新經濟增長理論逐年完善,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估算方法發展。

二、方法

1.丹尼森系數法

丹尼森系數發是開展經濟增長貢獻率的經典方法,又稱為增長核算方法,將經濟總產出的增長率與投入要素增長進行關聯計算,從而計算各投入要素的貢獻。丹尼森理論是基于傳統經濟學的生產三要素上實現的,將生產要素分為知識進步、資源配置改善以及經濟規模實現,毫無疑問,職業教育應屬于知識進步一類,但資源配置等要素也影響職業教育發揮作用。丹尼爾森系數法認為,需要計算不同教育年限勞動者的收入系數,模型假定受教育年限的與勞動生產效率成正比,從而提高收入水平,以收入系數衡量教育程度與生產能力、工資收入之間的關系,當然其認為工資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教育程度所致,其采用60%系數進行折算。其次,模型需要計算收入系數在一定時期內的增長率,反映教育水平提高對年平均增長的影響。最后,計算教育對國民首日增長額的貢獻,教育貢獻率=[教育水平提高的年平均增長率×勞動投入量比重/國民首日年平均增長率]×100%。丹尼森系數法計算操作簡單,簡單易懂,勞動投入量、教育水平、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率容易獲得。

但需注意的是,該算法仍存在較大的缺陷,特別是針對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率的貢獻率計算而言,需要解決以下問題:①職業教育者在區域內勞動力投入問題;②職業教育者的收入增長在國民經濟收入增長中發揮的作用問題;③職業教育不總是能夠立刻發揮作用,具有明顯的滯后性,需要合理的設計基期與當期;④職業教育提高在年收入增長中所起到的作用影響因素較多,這與職業教育的水平、與行業關聯等因素有關;⑤地區收入的增長影響因素較多,與就業形勢等因素有關,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勞動能力的流動能力明顯增加,區域經濟可能更容易受到勞動力的流動情況、區域內經濟結構與競爭力等因素影響。

2.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是一種針對制造業資本與勞動因素對生產影響分析方法,在生產函數的基礎上,引入技術資源這一因素,從而預測國家和地區內工業系統或大企業的生產和分析發展生產的一種模型,應用十分廣泛。公式:Y=AK L,其中Y為工業總產值,A為綜合技術水平,L為投入勞動力量,K為投入資本,a為資本產出的固定系數,b是勞動力產出的彈性系數。a+b=1,模型假定生產效率不會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而提高,只有技術提高,才能提高經濟效益。模型充分考慮了勞動技術提高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對于區域經濟增長而言,能夠考察流入受職業教育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但需注意的是,人民對于人類生產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原有的生產函數未能充分考慮人的生產知識、勞動與管理技能、健康素質等因素,將勞動力的數量作為勞動力的投入。人力資本論認為人力資本是最有發展潛力的資本,在經濟增長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勞動力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教育發揮絕對主導作用。美國丹尼森進行了進一步改善,將初始勞動力(L)、教育投入(E)作為新的參數。

3.改進方法

國內外學者認識到以上模型的固有缺陷,并進行了積極的改進,崔玉平等設計了一種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貢獻率計算指標,計算基期間到報告期的教育綜合指數增長率年平均值,計算高等教育指數年增長率,再計算貢獻率,這類方法在國內應用較廣。但需注意的是,教育投入的總量對當期經濟增長的貢獻與資本的投入增長貢獻是不想等。職業教育有其特殊性,其在教育資本、人力資本投入中的地位有待商榷,不能夠單純的采用數量衡量,還需充分考慮質量影響因素。特別是當前,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創新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方面接收職業教育的工人顯然并不如那些接收高等教育者。職業教育的貢獻可能更應該體現在那些與職業教育有關的技術工種上,應以這些技術工種所在行業的生產效率增長與職業教育貢獻進行關聯分析。我國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持續增長,但許多情況是,許多相關行業特別是制造業規模的增長速度波動較大,有時區域內制造業甚至出現倒退,這顯然與教育投入增加不相符。

當前,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單純的計算職業教育投入增長率對經濟貢獻率過于單一,無法有效的橫聯教育對經濟貢獻,不同類型教育者社區平均勞動生產率存在明顯的差異,需要計算勞動力質量差異系數,進行勞動力質量的折算,計算不同教育投入的權重,再計算職業教育的貢獻率。

4.改進方向

計算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率非常困難,目前尚無一種理想的計算模型,特別表示在我國當前的政治經濟體制中,經濟增長受政策驅動影響較大,統計數據獲取難度較大,數據的真實性有待商榷。針對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計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構建新的模型:①計算勞動力換算系數,計算各類受教育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換算成為勞動力年數量系數,職業教育的勞動力換算系數顯然與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并不相同;②了解地區內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各類受教育程度的從業人員分布行業;③各行業的生產效率;④各類從業人員的綜合教育指數、各類教育指數,計算職業教育的教育指數;⑤計算基期、報告期各類教育的指數增量、綜合教育指數增量;⑥計算職業教育的綜合指數年增長率,教育投入增長率;⑦職業教育指數增量占宗教與指數增長率百分比;⑧計算區域經濟增長不率,計算當期內國民收入較基數增長率;⑨采用尼爾森模型,計算總教育、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

第7篇:區域經濟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物流 人才培養 區域經濟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物流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但在發展中我們看到隨著前期投資和固定資產建設逐步到位,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和專業人才的供應不足已經形成矛盾。物流人才供應在“質”和“量”上都和實際需求有很大差距。

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是地方高校的一項重要職能。《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地方和行業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所以,為適應物流人才培養需求,地方高校應大力推行以教育為主體,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充分利用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高等教育和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實踐有機結合,形成“工學結合”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強化本地物流人才培養質量,加強校企合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一、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設置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與當地政府和物流企業實現定期交流和溝通,形成地方特色物流課程體系。

通過和政府溝通了解當地物流發展的現狀及當地在物流發展方面的政策和動向,深入了解企業對專業人才的知識要求和能力需求,根據地方發展需要和發展規劃制定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物流課程體系。

2.企業參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現物流人才訂單式培養。

物流業是一個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的行業,要使高校培養的人才和當前行業發展接軌,應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這樣可以讓畢業生很快適應企業、行業的需求,培養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物流人才,真正做到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

3.注重物流師資的引進和培養,為物流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為了培養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物流人才,大力發展物流專業“雙師型”教師建設,要求教師不僅掌握基本理論,更應是行業的參與者和創新者。對于物流教師的使用,要使現有教師在物流行業中不斷培訓實踐,更新自身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同時還特聘當地物流行業的領軍人物進校講學,他們把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知識及技術改進與學校的理論知識及時地結合起來,真正體現理論聯系實際。對于物流教師實行“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管理方式。

4.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由在校培養向“校企結合”轉變。

物流人才培養實現開放辦學、創新培養,可以“校企結合”的方式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從而有效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與現場相結合。

5.物流專業人才改由大學培養為大學教育為主,在職教育為輔。

學生在大學校園里所受的系統教育,是物流專業人才的專業基礎,體現大學物流專業教育的主要功能。但在物流行業的工作實際中,僅幾年的大學生涯所學的專業知識,不能完全滿足專業應用需求。所以,除鼓勵學生在校期間認真學習外,應鼓勵已就業的學生和其他員工共同參加在職教育,以了解行業最新專業發展、最新技能應用等。

二、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措施

對當地物流行業進行深入調研,對眾多工作崗位進行提煉,形成適合地方高校學生所能勝任崗位的分析,并在企業專家指導下形成物流專業的核心課程,并通過課程教學、課程考核、實習實訓等環節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1.改進理論教學方法,豐富課程教學內容。

傳統的理論教學方式多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講,學生跟著學,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習效果差強人意。針對這一現實,實行課堂教學改革,改變教學形式,還課堂于學生。如在課堂上形成以問題為導向,以討論為主體,以學生發言為主要場景的教學形式,教師只是組織課堂,提出問題,及時引導、總結,拓展教學內容,教學課堂不再整齊劃一。雖然課堂“亂”了,但學生學得多了,學得透了。

2.改革實驗課程教學模式。

對于學生在校學習的實驗課程,應加強實踐,注重效果。實驗內容不局限于一個時間,一名教師,一間實驗室,對于特殊實驗課程可以在適當時間由實驗教師團隊帶領學生到工廠車間進行現場教學。

3.創新課程考核方法,使學生考核全面體現學習效果。

傳統的試卷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往往只能體現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體現學生“考試”能力,而非實際綜合能力。為了能全面衡量學生的各項能力,把考核重點由終結考核變為與過程考核相結合。把考核方式由試卷考核為主變為理論與實踐結合考核。考核形式實現了試卷、論文、作品、設計、答辯、現場考核等一種或多種方式并行。

4.注重物流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物流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環境。把學生在校實踐中的物流信息軟件的模擬及物流各個流程模擬現實化,鮮活的實訓會使學生學到更加實用的知識。同時,物流專業學生畢業實習、職業資格培訓也需要在實習、實訓基地完成。將實習、實訓納入到專業課程學習的環節,由企業導師和專業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并對實習過程進行全面的指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

三、結語

地方高校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特色的應用型物流人才,需在人才培養方案設置階段充分了解地方物流業發展狀況,在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方式及教學、師資、實習、實訓等方面注重改革創新,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國華,姜先華.地方高校物流人才產學研培養模式研究[J].當代經濟,2010(11):92-93.

第8篇:區域經濟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開發建設項目 土壤侵蝕 水土流失防治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S8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前言

如何解決由于開發建設項目帶來的水資源用量劇增與水資源補充量劇減、土地需求量劇增與土地面積劇減、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與環境局部破壞和污染越來越重等之間的矛盾,使開發建設與水土流失防治及其生態環境建設同步、穩定和協調的發展,建立起一個新的、相對穩定不變或逐漸增加的水土資源供給與需求動態平衡系統及其生態平衡環境,為開發建設項目的穩步、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已成為當今開發建設項目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2.平涼城區城市土地利用現狀及分類

⑴城區土地利用分布狀況:經調查統計分析,根據平涼市城區城市建設現狀總面積33.68km2,其中城市建筑面積20.65km2(包括行政、事業、企業、軍事、衛生、學校等單位),占61.34%;公共廣場面積0.53 km2,占1.57%,交通道路面積7.28km2,占21.62%;園林綠地及其它面積5.22km2,占15.5%。

⑵城區土地地質狀況:本研究中對城市土地利用狀況的分類,主要根據水土資源流失強度、土壤侵蝕類型及形式、下墊面材質及其成因、對景觀與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等方面進行分類,共分為以下十一類:

硬化區:主要包括建筑、場院、道路等硬化區,總面積23.18km2。

區:主要包括建筑工地區和沙質、土質路面場地等,總面積1.51km2。

③棄渣區:主要為以建筑物基礎開挖、場地平整過程中的余土、建筑廢料和廢舊建筑物拆除后無法再利用的廢棄物等松散體堆積地面主體的固體廢棄物堆積區,總占地面積1.03km2。

④開挖區:主要為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建筑物基礎開挖面、場地平整過程中形成的開挖地面及借土和采沙、采石過程中形成的山體開挖地面,總開挖面積約0.23km2。

⑤填筑區:主要為城市及城郊的路堤、河堤、壩體、坡地場院邊坡等碾壓填筑面,總面積0.16km2。

⑥沖刷區:主要為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地面洪水等的排水溝渠與排水河道,總占地面積約0.12km2。

⑦綠化區:主要為城市內和城市近郊的公園、廣場、單位、住宅、街路等綠化地面,總面積約3.16km2。

⑧種植區:主要包括城內樹林、花草、苗圃及草地,總面積2.17km2。

⑨撂荒區:主要為城市與城郊長期荒蕪閑置的未利用土地和難利用土地,以及征而不用、多年閑置、荒蕪的城市與城郊建筑土地,總面積約1.45km2。

⑩蓄水區:主要為城郊天然形成的水泉、湖泊、積水塘和人工建造的蓄水池、水庫等長期或永久積水、攔水、存水、蓄水等用的水域水面,總面積約0.57km2。

其它區:除以上類區外,還有停產、關閉、到閉的廠礦工業區,總面積約0.1km2。

3. 平涼市城市水土流失現狀分析

⑴平涼市城區水資源流失狀況

①平涼市城區水資源構成:城市水資源由地下水資源、河川徑流水資源和天然降雨水資源三部分構成。其中地下水資源的開采和利用對區域生態環境特別是城市及其下游水資源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最大,河川徑流水資源的開采和利用為此,天然降雨水資源的開采和利用最有利于區域生態環境特別是城市及其下游水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平涼市城區年水資源總量為19507×104m3,其中城市地下水資源占6.5%,河川徑流水資源占86.99%,天然降雨水資源占6.5%。

②水資源流失狀況:城市水資源流失,根據造成流失的原因或形成流失的因素,主要分為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地面洪水三種類型。工業廢水又分為建筑廢水和生產廢水兩種形式。建筑廢水主要包括基坑排水、設備試驗排水、建筑物沖洗清潔排水和建筑養護過程中的少量水流失;生產廢水主要包括各種商品生產與加工過程中產生并排入河道中的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的廢水,據統計,平涼市城區年工業廢水排放量約為1085×104m3。生活污水排量在城市排水總量中所占比例大,經過凈化處理后可以再生和重復開發利用的水資源(如用于城市綠色生態環境建設中的灌溉、農田灌溉和工業生產——如火電廠發電冷卻、混凝土構件預制廠生產養護等用水)。據統計,平涼市城區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約為613×104m3。城市地面洪水主要產生于城市建筑、場院、道路等硬化區域的建筑物屋面和硬化地面表面,占城市地面洪水總量或城市水資源流失總量的91.27%,據統計,平涼城區年均地面洪水約1270×104m3。

③水資源流失總量:經分析,平涼市城區水資源年流失總量約為2968×104m3。

⑵平涼市城區土壤侵蝕與土資源流失狀況

第9篇:區域經濟研究方法范文

區域經濟史研究是在一定時空坐標中,描述出一地方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對不同區域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歸納,以使我們對整個社會的經濟史現象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以宋代的區域經濟研究為例,目前學者們對區域經濟研究的內容主要關注在如下幾個方面;(1)經濟中心南移問題。所謂經濟中心南移,是指唐宋以來全國經濟中心自北向南的轉移,使得江南地區成為全國經濟的中心。這個論題最初由張家駒先生在40年代提出,并由他本人在50年代進一步擴充(注:張家駒:1942年,《宋代社會中心南遷史(上)》,商務印書館;1957年,《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70年代末以來,關于這一問題的討論有一定發展,鄭學檬的著作可為代表(注:鄭學檬:1995年,《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岳麓書社。)。近來有關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諸如經濟中心南移的階段性以及在各方面的具體表現等問題。(2)地區性的個案綜合研究。地區性個案研究自80年代起進入,選題范圍多集中在當時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如楊德泉、荀西平對北宋關中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專門論述(注:楊德泉、荀西平:1987年,《北宋關中社會經濟試探》,《宋史研究論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斯波義信對宋代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如對高技術與高生產、高技術的傳播對生產的影響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認識(注:斯波義信:1988年,《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譯本。)。以及對不同經濟部門的個案研究,如關履權的《宋代廣州香藥貿易史述》,指出宋代廣州的香藥貿易作為中國歷史上一種販運性的商業活動,為封建統治者服務,是變態的繁榮(注:關履權:1982年,《宋代廣州香藥貿易述論》,《宋史研究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龍登高的《宋代東南市場研究》,認為在宋代兩浙區域市場,產業結構中經濟作物與商品生產比重小,區域內的專業分工,更多地以自然地理為基礎,與外地市場的聯系稀疏,缺乏全國性市場的配合(注:龍登高:1988年,《宋代東南市場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吳旭霞的《宋代江西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認為宋代江西農村中農作物大量投入市場,農民與市場聯系加強(注:吳旭霞:《宋代江西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江西社會科學》,1990年第6期。)。韓茂莉的《宋代川峽地區農業生產述論》,通過對宋代川峽地區人口密度和土地墾殖率兩項指標的考察,指出宋代是川峽地區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時期(注:韓茂莉:《宋代川峽地區農業生產述論》,《中國史研究》,1992年第4期。)。有關論著數量不少。(3)對全國經濟區域性不平衡現象的分析。80年代,漆俠最早通過對宋代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考察,得出“北不如南,西不如東”的結論(注:漆俠:1987、1988年,《宋代經濟史》(上、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程民生的《宋代地域經濟研究》具體闡述了漆俠的這一論述。包偉民的《宋代賦稅征發區域不平衡性略論》則從宋代國家財政制度存在的區域性差異的角度,來分析由此造成的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注:包偉民:2000年,《宋代賦稅征發區域不平衡性略論》,張其凡編等《宋代歷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

上述學者都對宋代區域經濟作了相當深入的探討,大大超邁了前人的研究水平,也反映了他們在史識上的獨具慧眼,但也應該看到,在區域經濟史領域仍有一定的學術空間可供拓展。在新世紀之初,對區域經濟史的研究內容進行反思與改進是必要的,盡可能地拓寬區域經濟史研究的領域,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任務。

如何劃分區域經濟史的“區域”,進而確定具體的研究范圍,是從事研究不可回避的基本問題。對此,歷史學家、經濟學家、人口學家、地理學家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們都分別立足于自己的學科基礎,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過各自的劃分標準。歸納而言,經濟史學界曾提出了三種不同意見:(1)傳統上以行政區劃為主要標準,理由主要是“我國現行經濟體制,也是以行政區劃為基礎,便于使研究成果的借鑒作用得到發揮。”(2)按自然經濟條件劃分,“因為經濟的發展往往不是行政命令或者行政區域硬性劃分所能割裂開的”。如冀朝鼎在其著作《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中,依據農業生產條件與運輸設施條件的優劣提出了“基本經濟區”這一重要概念。施堅雅在《的城市發展》一文中,按分水嶺將中國劃分為地區,頗有見地,但此說的著眼點是市場系統理論(市場系統與河川流域有密切關系),因此對于市場系統相對成熟的清代中國來說,比較適宜,但對于處在10至13世紀的宋代而言,情況就未必如此了。(3)80年代開始,學者們越來越傾向于采取多元標準,既可以按行政區劃,也可以按山脈走向、江河流域、市場網絡和人文風俗的不同來確定(注:以上參見宋元強:《區域社會經濟史研究的新進展》,《歷史研究》,1988年第3期,第159頁。關于冀朝鼎的論述,參見冀朝鼎《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頁;關于施豎雅的論述,參見李伯重《斯波義信“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評價》,《中國經濟史研究》,1990年第4期,第148頁。)。如:粟冠昌的《宋代的廣西社會經濟》(注:粟冠昌:《宋代的廣西社會經濟》,《廣西師院學報》,1981年第4期。)、陳偉民的《宋代嶺南主糧與經濟作物的生產經營》(注:陳偉民:《宋代嶺南主糧與經濟作物的生產經營》,《中國農史》,1990年第1期。)、雷家宏的《宋代長江中游沿岸地區的商業貿易》(注:雷家宏:《宋代長江中游沿岸地區的商業貿易》,《宋史研究論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龍登高的《宋代東南市場研究》、程民生的《宋代北方經濟及其地位新探》(注:程民生:《宋代北方經濟及其地位新探》,《中國經濟史研究》,1987年第3期。)等論著,都持這種觀點。另外,80年代末,斯波義信在施堅雅“地文地域”說的基礎上,提出“地文—生態地域”新說,即將生態環境的概念納入中國古代經濟區域劃分工作之中,使之更為全面。當然,區域的劃分也是與不同社會的不同背景相適應的。原始社會以山川自然的形勢進行劃分:夏商周時期,總體上按民族分布和自然區域進行劃分;秦代以后的帝制時期,在中原以郡縣(后為州縣)劃分,并逐漸地推廣到少數民族地區。在這個有序的發展過程中,區域劃分的內容越來越充實。

區域經濟史研究應關注多學科交叉與滲透的問題。經濟學、地理學、人類學、人口學、社會學、生態學、民俗學等方面的學術成果,都應予吸收。這種跨學科的新史學的最早嘗試可追溯到法國史學家H·貝爾在1900年創辦的《綜合歷史評論》。但使這一方法贏得學術聲望的是L·費弗爾和M·布洛赫1929年共同創辦的《經濟社會史年鑒》和由此得名的“年鑒”學派。他們反對西方傳統史學專注于政治史的作法,提倡包括經濟、社會、文化在內的“總體歷史”;反對純歷史學的研究方法,主張運用跨學科方法,開展綜合研究。“年鑒”學派對我們的啟發是應該從多個角度、立體地考察區域經濟。

檢討近幾十年來的國內區域經濟史研究,本文以為一個顯著的弱點是缺少概念的創新。相比之下,西方學者在研究中的“概念化”或“模式化”傾向明顯。從表面上看,“社會科學化”色彩過于強烈,大量的相關社科詞匯的借用,似乎給人以流行時尚的感覺。但新概念的提出極有可能標志著一次方法論轉換的完成,并為下一步的轉換積累了討論的前提,盡管這種轉換和積累的幅度不盡相同(注:參見楊念群:《美國中國學研究的范式轉變與中國史研究的現實處境》,《歷史學》,2001年第3期。)。任何研究都須時刻處于運動和發展之中,它需要史學工作者不斷努力與探索,同時還需要信心和勇氣。如在研究區域經濟史的過程中,可引入經濟學中用以描述區域間的經濟擴散和極化效應問題的“發展極理論”(注:參見張培剛主編:《新發展經濟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用以研究區域專業化問題的“稟賦優勢理論”(注:參見周起業等著:《區域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以及像“專業化產業區”、“集聚效應”(注:“專業化產業區”是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之上的,專業化地生產其具有優勢的產品的區域。“集聚效應”指由于要素(主要是人口)的集中而產生的聯合需求,促進專業化分工和中介組織的興起。)等一系列在區域經濟學中經常使用的新概念,有助于更加富有邏輯性地分析區域經濟變化進程。當然,新概念的提出有時可以帶來深入探討之效,有時卻未必,只是產生新瓶裝舊酒式的作品。故新概念的出現,決非易事,必須建立在扎實的研究基礎上。

應該說,迄今為止的區域經濟史研究基本上以對大量史實的考察作為依據,就不同經濟類型的個案研究結論而言,有相當的科學性。但大多數學者或是僅僅停留在個案結論的階段,或是在試圖將其上升為普遍性規律時往往出現一個邏輯斷檔,即在由個別到普遍的擴展過程中,缺乏邏輯的必然性。如施堅雅根據中心地理論,在其對長江上游區域經濟結構的研究中提出,由于商業競爭、運輸效能等等因素的制約,使得各商業中心互相間處于相對均衡的距離中,因而形成一個近似六角形的市場結構模式。近年來,不少學者對六角形模式進行了一定的修正,向我們展示了理論模式與歷史實際之間存在的顯著差距(注:包偉民:1998年,《江南市鎮及其近代命運:1840■1949》,知識出版社,第44頁。)。

要切實把握區域特征,勾勒區域經濟發展概貌,需要進行不同區域間廣泛的互比,即通過橫的觀照與縱的比較兩條線索的梳理。前者是基于各地因自然氣候、物產資源、交通條件等差異,造成地方經濟不平衡發展的事實,對地方經濟的區域性顯著特點有相互比較的研究需要。如斯波義信的《末代商業史研究》(注:斯波義信:1968年,《宋代商業史研究》,(日)風間書房。),通過對西北和東南兩大區域市場的經濟的詳細比較,說明兩宋商業發展的層次性。后者是由于時段不同,區域經濟具體的發展狀況也不同。一般來說,時段愈短,區域經濟變化就愈小:時段愈長,區域經濟變化愈大,所呈現的“歷史學”的特征更為濃厚。如斯波義信的《宋代江南經濟史》,各章研究所涉及的時間上限,遠者上溯至秦漢,近者亦至唐代;下限則近者及于明代,遠者延至民國,在這樣的時間范圍里,宋代的特點才顯現得比較清楚(注:參見前引李伯重文第150頁。)。當然比較研究要注意客觀與辯證性的統一,防止揚此抑彼。

目前,對區域特征動因的分析既是薄弱環節又是難點、熱點。它包括經濟的,也包括超經濟的因素,如地理、人文因素等等。前者從地理環境的演變過程中考察人與自然的動態和辯證的關系。這不僅體現了對人類的生存和未來命運的關懷,而且體現了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道路空間異同的關心。因為地理、氣候、動植物等自然環境因素對經濟社會運動起著隱蔽的支配作用。如斯波義信的論文《寧波及其腹地》注意到由于錢塘江河口航道惡化對于寧波港所起的影響,并指出這是在地理環境上寧波港能夠獲得發展的關鍵性條件之一(注:參見斯波又信:2000年,《寧波及其腹地》,《晚期的城市》,中華書局,第470頁。)。后者包括家族關系、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歷史上長期起作用的要素,對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對某個要素的分析,缺乏對地理空間內各要素對區域經濟發展交互影響的總體認識。另外,區域經濟特別是小區域經濟,一方面是社會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不能完整地“代表”社會經濟發展現實,最多只能是一種關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地方性認識”。近年來,不少學者試圖以充分的地方經濟的描述來體現社會經濟發展的特征與動因。但是,這種嘗試可否用來體現分化鮮明、類型多樣的社會經濟,引人深思。

二、關于方法論

任何科學的研究都涉及方法論問題,可惜在區域經濟史的分析框架中,關于方法論問題的學術積累顯然不夠豐富。

目前看來,至少就宋代區域經濟史的研究而言,雖然其研究對象是跨學科的,但是分析方法仍然停留在歷史學的框架里面,主要是歷史的分析方法。歷史分析方法本身具有一些不可克服的局限性:(1)敘事與論理。以往的研究多側重于白描,試圖復原歷史,理論創新不多,而且即使有所謂的“理論”也只是在一系列的現象陳述之后的歸納與總結,缺少邏輯的檢驗。如漆俠的《宋代經濟史》,認為宋代生產力的不平衡發展表現在精耕細作的地區幾乎達到封建時代的最高水平,新的資本主義因素在這些地區脫穎而出是完全可能的。程民生的《宋代北方經濟及其地位新探》,以河北與陜西兩地經濟頑強的發展為例及人口增長率高的現象,試圖說明該時期北方經濟發展的速度超過了南方,因此北宋時我國的經濟重心仍在北方。這些都只是通過對歷史現象的某一側面的敘述,從而歸納出一定的“理論”,卻缺乏整體的邏輯檢驗。例如對應該如何界定封建時代社會生產力的最高水平,并未見有理論性的討論:又程民生的論說,顯然只是就北方而論北方,未能從南北方整體比較出發來看問題。(2)具體與一般。沒有抽象就沒有科學,任何歷史首先都是具體的,但是作為歷史科學,在力圖描述歷史的具體性的同時,必須要有一般的抽象含義,否則,歷史分析將永遠沉淪于敘述過去的陷阱中。尤其是區域經濟史,其研究分析的目的不僅在于重新展示某一區域經濟發展的歷程,更要抽象出具有一般意義的現實啟示以及在更大區域范圍上的解釋能力。(3)假設與實證。歷史學的研究傳統一直排斥假設,直至20世紀初,人文科學在方法論上開始青睞于實用主義。從一定的假設條件出發構建邏輯自洽的理論,再從歷史中尋找實證,比起在沒有任何框架下只作對歷史時間的復原性描述而言更顯理論的魅力。在區域經濟史的研究中,應該通過借鑒實用主義方法論,為研究提供分析框架,克服因史實的具體性而無法一般化闡述比較的困境。

在具體的研究方式上,近年來由于受新經濟史學的影響,為擺脫舊史學模式的束縛,區域經濟史研究開始主張用科學主義來規范史學的分析。如區域人口消長、生產增減、稅賦變化等許多問題,可采用數理統計,拋棄舉例式研究,以提高歷史結論的科學性、說服力。然而作為一種研究手段,這種計量史學的方法并不能包羅一切,盡管在形式上由于數理方法的運用有助于擺脫歷史分析中的過分主觀的判斷,但事實上由于受資料的限制,統計通常很難達到高度精確的水平,只能對歷史運動做出粗略的度量。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對區域經濟的考察不約而同的走入了過分依賴統計數字的誤區,忽略了對歷史本身演進邏輯的思考,以至認識上有失偏頗。新經濟史家要想盡可能掌握歷史復雜的真實情況,就不能過份依賴他們的幾何學。

制度經濟學的興起,被認為是西方經濟學的一場革命,實際上它的影響已經滲透到法學、政治學和史學等一系列相關的社會科學領域。制度經濟學強調有效率的組織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引導人們將制度因素作為考察經濟行為和績效的重要變量。如新經濟史學家R·托瑪斯和D·諾斯在研究歐洲從14世紀到18世紀的產業革命的四百多年興盛史時發現,不同的國家(地區)面對相同的經濟問題時,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制度而導致了不同的經濟發展結果。最為典型的是當面對戰爭所需的財政問題時,英國、荷蘭采取了不同于法國、西班牙的制度而導致了后來長達幾個世紀的興盛。制度經濟學的從制度層面尋找經濟發展根源的研究方法無疑對研究區域經濟史有巨大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制度經濟學的另一個方法論的意義在于較好的結合了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具體分析和一般抽象分析,而這正是區域經濟史研究中所缺乏的。制度經濟學強調案例研究的重要性,是尋找“真實世界”的經濟學,這同時也是歷史學所要完成的事。而在理解和解釋“真實世界”的時候,必須運用一定的理論框架來加以分析和解釋,并從中抽象出一般的可檢驗的理論來(注:參見周其仁:《研究真實世界的經濟學——科斯研究經濟學的方法及其在中國的實踐》,載《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1999年春季號。)。因此,區域經濟史的研究就是要在歷史的“真實世界”中尋找研究素材,并在充分的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將事實作一般化的抽象,由此提出可檢驗的理論來。

三、學科體系

學科體系問題實際上涉及到區域經濟史的學科性質,涉及到區域經濟史與區域經濟學、歷史學的關系問題。區域經濟史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理應具有區域經濟學與歷史學的雙重特征,即把區域經濟學側重研究經濟的“共時態”與歷史學側重研究經濟的“歷時態”相結合。但這種結合,不應是機械地拼湊,必須根據學科的根本屬性有所側重,從而顯示出自己的特征。區域經濟史的學科特性,決定了區域經濟史的研究只能立足于歷史學,著眼于從歷史看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史與單純的地方經濟史研究不同。地方經濟史一般關注的是地方經濟發展的特殊性,而區域經濟史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地方經濟特色,而是經濟發展的普遍性規律。因為即使在前近代時期,一個區域內的經濟也不可能完全孤立地存在,而是或多或少交織在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之中。前人的一些研究,往往將兩者混為一談,“畫地為牢”,就地方談地方經濟,視野集中于一處,圍繞該區域的內部發展進行研究,這是需要加以提高的。區域經濟史研究類似于自然科學,只是尋找一個實驗室(區域),據此去研究那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具體到宋代區域經濟的研究,近年來已有一些較成功的典范,如張熙惟的《論宋代山東經濟的發展》,作者在對唐宋間山東經濟發展概述及水平評估基礎上,指出學界提出的“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到五代基本完成’,‘南方的經濟全面超過北方’以及宋代已是‘北不如南’”等觀點,仍值得進一步研究(注:參見張熙惟:《論宋代山東經濟的發展》,《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年第3期,第84-90頁。)。這種通過區域“小經濟”窺視社會“大經濟”的研究方法,正是區域經濟史研究的特點所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學者施堅雅(C.W.Skinner)指出不管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單元小到何種程度,它總是處于不均衡狀態,在空間上永遠存在中心地和區的差異。他的“區域——中心”研究理論,宣稱通過對具體區域的分析研究,可以中國社會經濟“停滯不前”的觀點,在史學界一度引起巨大反響。當然,一個區域性的范式可否在不同區域反復運用,進而推廣為普遍性的范式,仍需要認真推敲。

區域經濟史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許多方面還不成熟,未形成多數史學家認可的一致的學科體系和學術規范。首先,學科體系的指導思想尚有待進一步明確。國內史學工作者,包括著作等身的大家在內,不少人習慣于把馬克思從西歐經濟史研究中得出的某些結論,奉為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這種歪曲歷史和把馬克思理論庸俗化的主觀主義傾向,曾使區域經濟史陷于十分尷尬的境地,使得現實與理論之間的差距無法彌補。以宋代區域經濟研究為例,就有許多學者按照馬克思描述的西歐社會演變歷程,堅持“資本主義萌芽”的傳統理論框架,并殫精竭慮地闡述我國古代經濟“典型”如何在宋生“變態”。經過了大半個世紀的研究,仍未能使問題得到解決。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現工場手工業和雇傭勞動生產關系幾乎出現于中國每一王朝的商業繁榮時期。

其次,學科滲透的困境。不同學科理論的引進往往會帶來一場變革,但是由于理論來源復雜多樣,也可能出現一系列問題。如部分理論尚未形成可操作的方法,與傳統理論不能相互銜接等。因為在相關學科尚沒有很好溝通的情況下,對問題的理解、研究思路甚至闡釋語言,都往往難以提供很好的可對話的渠道。經濟學家熱衷于運用大量的統計資料和模型框架分析區域經濟問題,歷史學家則沉迷于對史料考證的精雕細啄。目前,離跨學科的融合仍然相距甚遠。

再次,學科發展的盲目性,這些年來,對生產關系的變革研究得多,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研究得少;鄉村經濟研究得多,城鎮經濟研究得少;自然經濟研究得多,交換經濟研究得少;生產領域研究得多,流通領域研究得少;發達地區、漢族經濟研究得多,經濟落后地區、少數民族經濟研究得少;古代及近代前期研究得多,近代后期和現代經濟研究得少等等,學科發展的這種不平衡性,常常使得對區域經濟作出科學的理論歸納的努力,得不到成功。

最后,區域經濟史作為歷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還應承擔一般歷史學所具有的為后人提供資政經驗的功能。因此,區域經濟史的研究,不應僅僅停留在對一般經濟問題的描述,而應著重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以及總結歷史上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教訓。對于今天的區域經濟史研究者而言,有意義的論題不是歷史上經濟區域社會地位的“上升”或者“下降”,而是應該以歷史的眼光去認識經濟區域實際社會角色豐富而復雜的內涵。如朱瑞熙、徐建華的《十至十三世紀湖南經濟開發的地區差異及原因》,在肯定湖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基礎上,對湘北、湘中、湘南、湘西四個地理區的開發水平作了具體分析與比較,并客觀地指出:“與全國發達經濟區相比,這一時期湖南的開發程度還不可過高估計,但畢竟為十三世紀以后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基礎。”(注:朱瑞熙、徐建華:1995年,《十至十三世紀湖南經濟開發的地區差異及原因》,《徐規教授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五十周年紀念文集》,杭州大學出版社,第181-197頁。)類似的著眼點,的確具有相當的學術意義。

四、現實意義

作為歷史學發展趨向的一種重大變化,區域經濟史的興起決不是學者在史學探尋之路上的心血來潮,也不是一代史家在史學絕路上的刻意追求。區域經濟史源于時代的需求,源于史學本身發展的需求。區域經濟史的研究,雖然純粹是一個歷史課題,但在當前卻富有現實意義。

近年來,學術研究的多樣化已成為中國史學發展的必然,區域經濟史研究的興起,正是順應了這種趨勢。根據“后現代主義”的看法,當現代人用自己所處的社會和意識形態狀況去“寫歷史”時可能會面臨一種困境,即理性解釋模式不具有普遍意義。這使得我們研究歷史十分注意典型學方法,避免追求普遍模式。這也是為什么區域經濟史研究逐漸受到多數歷史工作者重視的原因。一個自稱普遍性的模式,如無法在一個簡單的個案中得以證實,便不是一個普遍適用的模式。區域經濟雖不能稱為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的“縮影”,但它具有一定的說明意義,且是現實關懷的投影。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 成人区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 91b站| 日韩欧美三级在线观看 | 欧美xxxxx九色视频免费观看 | 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a毛片免费观看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九九九久久九九 | 韩国一级毛片视频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资源 | 久草在线首页 | 亚洲bbbbbxxxxx精品三十七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 | 国产成人三级 | 久久久久香蕉视频 | 免费观看a级毛片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a级网站 | 亚洲字幕波多野结衣作品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 baby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玖玖视频精品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 |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1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 | 美国一级片免费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 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va| 欧美高清免费精品国产自 |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视频 |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1欧美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 久操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 | 免费一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