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從踏上崗位的那一天開始,就工作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一直執教一線。教師的生活是繁忙而清苦的,一線的教師尤其是這樣,但是,每當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看到自己在專業上小有所獲,所有的辛苦就有了回報。
為了更好的在專業路上發展,本人制定如下的個人專業發展規劃:
1、 加強本學科專業理論學習,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對現代社會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現代教育的目標任務、方法和手段等有明確的認識。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敬業愛生,教書育人,為教育事業樂于奉獻;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能在現代人才觀、質量觀和以人為本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觀的知道下,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
3、 重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手段和方式,扎實提高教學水平,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上的過渡期,逐步形成較強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針對問題進行實驗研究并善于把研究實踐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總結上升為理性認識,把握一般規律,用以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求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實際效益。
4.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教育教學有強烈的研究意識,有反思的 能力,并能在反思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5、 努力使自己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能通過各種信息傳播手段廣泛獲取現代教育教學信息和教育教學改革經驗,并善于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創造性地予以運用,博采眾長,形成教學特色。
《齊魯周刊》:山東路好,全國聞名,民間流行這樣一句話:“車到山東,自然暢通”,在這種背景之下,綜合交通網的構建動因是什么?
負責人:在歷屆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總體水平全國領先。2013年,山東綜合交通網規模達到26.7萬公里,完成客運量27億人次,全國第三,貨運量34.5億噸,全國第一。
但是,山東交通基礎設施也面臨不少問題。一是起步建設早,但標準不高。目前,全省雙向六車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僅占通車里程的15%,遠低于江蘇、廣東40%的比重;膠濟客專平均時速160公里,與新建客專300公里標準差距較大。二是網絡密度高,但運輸能力不強。我省綜合交通網、公路網、鐵路網密度分別是全國平均密度的3.6、3.6和2.9倍,但主要路段運輸能力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部分鐵路能力幾近飽和,高速擁堵等問題不容小覷。
此外,山東運輸方式齊全,但銜接不夠緊密,受機制體制等因素影響,不同運輸方式發展自成一體,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城市交通樞紐大多獨立、分散建設,既“不在一起”,更“不在一體”。“三橫三縱”網絡骨架初具,但發展不夠均衡,濟青、京滬通道發展較好但能力幾近飽和,其他通道能力相對單薄:東西向通道難以有效支撐東中西協調發展,也制約了港口腹地拓展;南北向通道影響了山東與環渤海、長三角融合協同發展。客貨運量大,但各種運輸方式分擔不夠合理,客運結構性矛盾尤為突出。
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是我省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要時期,是加快構建“兩區一圈一帶”協調互動發展格局、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各種運輸方式從分散、獨立發展向綜合、一體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這都對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齊魯周刊》:建設現代綜合交通網絡,我們將堅持什么樣的發展思路?
負責人:為適應現代綜合交通發展的新形勢,我們將樹立“一個理念”、堅持“三個結合”、突出“三個重點”,以改革促發展,以問題、需求為導向,以智能化管理為手段,按照適度超前、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量力而行的要求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
“一個理念”指的是牢固樹立現代綜合運輸發展理念,優化結構,加強銜接,整合資源,實現各種運輸方式從分散、獨立發展轉向綜合、一體化發展,形成互聯互通、銜接順暢的綜合交通網。
“三個結合”即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既要結合需要,加快推進當前重大建設任務;又要超前謀劃,為長遠發展留足空間。堅持統一規劃與分步實施相結合。既要全盤統籌,一張藍圖繪到底;又要量力而行,科學確定建設時序。堅持改造既有與實施新建相結合。既要尊重現狀,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又不過分遷就,敢于破舊立新。
“三個重點”分別是完善綜合運輸通道,構建新通道,提升既有通道;優化運輸結構,提升綜合運輸效率。二是構建雙核輻射城際交通網。重點加快城際鐵路建設,建設濟南、青島與周邊設區市的高密度、大容量、快捷、舒適的城際交通網。三是強化綜合交通樞紐。把交通樞紐建設作為實現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推動交通運輸綜合發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打造一批現代化、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
《齊魯周刊》:綜合交通網基本建成后,濟南青島以及其他各地市的生活半徑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
負責人:屆時,省會濟南兩小時內可通達各設區市,兩個半小時內通達周邊省會城市;濟南、青島實現一小時通達;各設區市與其所轄縣(市、區)基本實現一小時交通圈;所有縣(市、區)、港口、機場等規劃節點30分鐘進入高速公路網。
《齊魯周刊》:濟青雙城在綜合交通網中將起到何種作用?
負責人:為做大做強濟南、青島兩大中心城市,我省將構建以濟南、青島為核心的雙核輻射城際交通網,更好地發揮它們作為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組織調度省內各城市運行的中心作用。城際客貨運輸需求以中短途為主,交通網將重點加快城際鐵路建設,構建以城際鐵路為主導、公路為補充的客運系統和以高速公路為主、國省干線普通公路為補充的貨運系統。
濟青綜合運輸通道是濟南、青島雙核聯系的主通道。雙核輻射城際交通網通過京滬、京九綜合運輸通道輻射濟寧、棗莊、菏澤等市,對接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通過濟青綜合運輸通道向西延伸,對接中原城市群;通過菏兗日綜合運輸通道,輻射臨沂、棗莊等市,對接中西部省份;通過青煙威日綜合運輸通道,對接遼中南城市群、東部沿海省份。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統籌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
《齊魯周刊》:我們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城市道路越修越多,路也越修越寬,但擁堵情況反而越來越嚴重,與此同時,噪音、污染等一些問題也處于高發狀態。未來城市交通如何解決擁堵問題?
負責人:未來,我省將優化城市道路網,在主城區重視和加強城市道路微循環和支路網建設,改善城市道路網絡功能和級配結構,明晰快、主、次、支干道比例;加強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落實地面公共交通路權優先政策,合理分配城市道路資源,加快公共交通專用道建設;保障公共交通設施用地,鼓勵公共交通用地的綜合開發;有序推進出租車管理改革,促進出租車持續健康發展;推動停車產業化,實施差別化停車供給策略,加強執法管理;注重交通需求管理,更多利用經濟手段,有效引導小汽車的合理使用;加快城市公共配置和配套設施建設,改善自行車、步行等非機動化出行環境,倡導綠色出行,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
同時,我省將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提升公交出行分擔比例。濟南、青島加快推進地鐵、輕軌等建設,實現城市軌道網絡化運營;其他百萬人以上特大城市有序推進軌道交通、BRT建設,形成以其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的公共交通網絡;50萬人以上大城市完善常規公交網絡,適當發展BRT、有軌電車等。上述三類城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分別達到60%、50%、40%以上。中小城市積極發展常規公共交通并形成網絡。
《齊魯周刊》:城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是什么?如何構建符合新城鎮化發展趨勢的交通網絡?
負責人:城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統籌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未來,我省將完善以新型城鎮為中心,覆蓋鄉鎮、新型農村社區的公路網絡,提高網絡化水平和通達、通暢能力,實施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安保工程、渡口改造(渡改橋)、客運場站等工程,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提升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安全性、可靠性、應急保障能力和基礎性普遍服務水平,推動農村公路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建設為主向建管養運并重轉變。
同時,在鄉鎮地區,也將建立完善符合我省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的道路客運運營網絡、道路客運市場、道路客運管理三大系統,注重城市交通與公路交通的順暢銜接,優化城鄉客運網絡,整合運輸資源,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為農村百姓提供安全可靠、方便高效、經濟舒適、溝通城鄉的客運服務。
萬億資金,如何募集?
《齊魯周刊》:互聯網等相關智能技術如何應用到綜合交通網中去?
負責人: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構建智慧交通是綜合交通網的建設任務之一。為此,我們將加強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北斗系統、電子支付等高新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構建交通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和交換平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完善交通政務信息系統,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近期,重點建立統一的基礎設施、載運工具、運營企業和從業人員信息數據庫,搭建公眾服務平臺,完善交通運行協調與應急指揮系統。
需要指出的是,我省將明確交通信息領域中政府與市場的界限,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現部分交通信息供給,引導社會力量在政府交通信息數據公開的基礎上進行相關應用系統的開發,加強對交通信息服務市場的監管。通過交通智能化建設,使交通系統在區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時空范圍具備感知、互聯、分析、預測、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為通暢的公眾出行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服務。
《齊魯周刊》:綜合交通網的規劃投資總額是多少?
負責人:經初步匡算,規劃期內重點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總額約1.8萬億元。其中,“十二五”后兩年約2000億元,“十三五”約6750億元,2021至2030年約9650億元(不含渤海海峽跨海通道、中韓鐵路輪渡、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復航等工程投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教育規劃綱要》(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這就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然而,目前的應試教育的浪潮卻愈演愈烈,把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標準。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呢?
很多人認為,是高考這根指揮棒導致了中小學的應試教育。如果沒有高考的統一選拔,下面的中小學又怎么會統一考試、統一選拔呢?現在的教育成了以考試為中心,以考試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標準。考試的選拔功能,使中國的教育不斷增加難度,學習的內容越來越艱深,有些學生感覺學習困難,許多農村學生和他們的父母認為學習內容對于今后的生活根本沒有用處。一考定終身,一俊遮百丑,為了好的分數可以不擇手段地競爭,學校的聲譽也是在考試分數面前排隊。教師認為,學生的成績好了,在本年級組內就會排在前列,與其他學校評比也會名列前茅的。這樣不但自己臉上有光,而且績效工資也高啊。學生家長認為,孩子的成績好了,就有好學校上,就能考上好的大學,將來找到好的工作。
這樣就造成了片面地追求高分的局面,而忽略了對學生個性的培養、能力的培養、素質的培養,結果培養出來的所謂人才是高分低能。他們雖然能考得高分,但是他們的思想道德、專業技能卻很低,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
我們的教育太需要改革了。我們的教育部門也確確實實是在不停地研究改革方案,各式的教育專家也確確實實是在不停地提出改革的建議。然而,我們的教育部門單一地把所謂的教育改革的重心放在了“怎么去改革考試形式”和教師的課堂教學上,卻沒有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專業技能、社會交往能力等各種綜合素質重視過。
我們欣喜地看到,《教育規劃綱要》把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了教育的改革要以體制的改革為重點。《教育規劃綱要》為我們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指導方針,指明了方向。然而,應試教育何時能真正被“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所替代,這恐怕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我們的教育部門是否能以《教育規劃綱要》中提出的指導方針去改革,改革的力度有多大,我們殷切地期盼著。
努力體現地方特色
河南省教育廳人事處處長張濤
教育人才是培養人才的人才,是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制訂《教育人才規劃》,是建設高素質教育人才隊伍、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加快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戰略舉措。
省教育廳黨組高度重視,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并抽調專門人員負責起草工作。起草人員在認真學習領會有關文件精神、深入各地調研、認真分析問題、研究對策等基礎上形成了規劃初稿。
省教育廳相繼召開了5次黨組會和廳長辦公會,召開各類學校代表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先后對規劃文本修改近20次,并發送省人才和知識分子領導小組23個成員單位征求意見。文稿凝聚了各方面領導和有關同志的心血。
編制依據
編制我省《教育人才規劃》的主要依據:一是緊密結合我省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實際,參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河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全國教育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等有關文件。二是《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和我省九次黨代會精神。三是河南教育人才在全國及河南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教育發展規律和教育人才成長規律。
編制思路
一是體系上盡量與全國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和我省人才規劃綱要協調一致。二是著眼于解決目前教育人才隊伍建設中的突出問題。三是把高層次和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急需的緊缺人才作為重點。四是注重教育人才發展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內容
《教育人才規劃》共分五個部分:一是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戰略目標。二是建設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及各級各類教育管理人才隊伍的主要任務。三是教育人才培養開發、評價使用、管理配置、激勵保障的機制創新與支持政策。四是計劃實施的重點工程。五是規劃的組織實施。
創新點
在我看來,《教育人才規劃》具有以下創新之處:
1.緊密結合我省發展實際,努力體現河南特色。《教育人才規劃》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教育人才在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推進人力資源大省向人才大省轉變,打造人力資源高地中的重要作用。緊密結合我省教育人才的發展現狀、問題,著力凸顯教育人才在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和中原崛起河南振興中的服務、支撐和引領功能,努力體現河南特色。
2.緊密結合我省教育實際,努力體現教育特色。《教育人才規劃》特別提出教育人才的發展既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也要體現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更需要弘揚我們河南人的“三平”精神,培育教育人才務實進取、潛心育人、樂于奉獻的高尚品質。以德為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三平”精神引領教育人才發展,以教育人才發展推進教育科學發展。
3.力求思路方法創新,科學謀劃教育人才發展。《教育人才規劃》針對我省教育人才發展中的問題,創新思路,準確定位,明確任務,確立重點,創新機制,項目帶動。特別強化了教育人才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培養、教育管理隊伍建設、民辦教育人才發展和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等。為保障規劃制訂的科學性,努力創新編制方法,重視專家作用,汲取最新研究成果;重視調查研究,找準存在問題;注重科學分析,科學設定目標。
4.突出項目帶動,促進教育人才隊伍整體發展。在重點工程設置上以培養造就名師、名校長和高等學校優秀人才等為重點,著力抓具有全局影響的重點人群、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高素質、創新型教育人才是目標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陳國維
按照“人才優先、德才兼備、以用為本、高端引領、育引結合”的原則,我省提出了教育人才發展的規模、質量、結構、環境等戰略目標。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根據國家、我省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以2010年年底的相關數據為基數進行認真測算,確定了2015年、2020年各級各類教育人才發展主要目標。
按照《教育人才規劃》設計,其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育人才隊伍。
目標界定為四個方面:一是規模目標。到2020年,各級各類學校人才總量達169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46萬人,管理和教輔人員23萬人。
二是結構目標。教育人才分布趨于合理,專業素質和層級結構不斷優化,教育人才結構與教育布局更趨協調。到2020年,中小學教師隊伍結構符合課程設置要求,短缺學科教師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教學骨干人才區域、校際布局結構和教師性別比例基本合理。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在70%以上,從事專業教學的專兼職教師比例達到1:1。高等學校學科專業教師分布、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和學院結構得到優化,新興學科教師滿足學科發展需要。
三是素質目標。教育人才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大幅提升。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事業心責任感,樹立熱心教書育人、潛心鉆研業務、注重為人師表、平凡中追求偉大的優秀品質,加強培養培訓,不斷提高教育人才能力素質。對幼兒園教師、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普通高中(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和高等學校教師的學位和學歷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四是發展環境目標。健全教育人才培養開發、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等政策機制,深化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人才開發投入力度,不斷改善教育人才工作生活條件。形成富有效率、充滿活力、更加開放、有利于優秀教育人才脫穎而出的發展環境。
《教育人才規劃》提出的培養教育人才的主要任務是加強四支隊伍建設:
一是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重點,著力建設基礎教育人才隊伍。重點建設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到2015年,培養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2.5萬人,2020年達到3.5萬人。同時,加快培養學前教育教師和特殊教育教師步伐,充分發揮班主任在青少年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重視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
二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著力建設職業教育人才隊伍。重點建設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快職業學校實習實訓指導教師隊伍建設,著力加強職業學校班主任隊伍建設。
三是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為核心,著力建設高等教育人才隊伍。以培養集聚國內外有影響的學科領軍人才為重點,造就一支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高水平人才隊伍,全面提升我省高等學校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選拔青年學術英才,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200設置一線專職輔導員崗位。
四是以提升科學管理水平為主線,著力建設教育管理人才隊伍。加強教育行政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堅持以領導方式轉變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創新理念、轉變作風、提升素質、強化服務,切實提高教育行政管理者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效能。
為實現規劃目標和任務,提出了切實做好的五大重點工程和項目:名師培育工程、中小學名校長培育工程、高等學校特聘教授崗位計劃、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教學團隊發展計劃。
教師應自覺做規劃的執行者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振存
《教育人才規劃》頒布后,我認為,基層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提高認識,增強信心。河南省《教育人才規劃》的頒布充分說明省委、省政府對教育人才工作高度重視,《教育人才規劃》的貫徹落實將會為廣大教師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生活環境和更多的發展機會。基層教師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規劃精神,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增強信心,強抓機遇,以規劃引領自身的發展,自覺做規劃的執行者,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努力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作貢獻。
二是身體力行,做好表率。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職業平凡,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教師在傳承文明、創新知識、啟迪智慧、培育英才、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著生命的價值和職業的理想。教師是經師更是人師,教師應有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師應有人文關懷,教師要以真情、真心投入教學,以人格魅力、人文關懷、真情投入貫穿教育生涯始終。基礎教育階段所受的教育將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知識、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基礎,從事基礎教育的老師一定要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的影響,既要教書更要育人,既要言教更要身教,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心教育每一位學生,做學生人生的導師和領路人。
三是注重學習實踐,勇于改革創新。教師是社會文明的燈塔,是學習型社會的典范,是終身學習的楷模。教師應強化學習意識、研究意識、創新意識,不斷學習、反躬自省,以先進、開放、創新的教育理念在三尺講臺上演繹精彩的人生。職業教育更注重職業技能、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的培養,注重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
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一是對規劃的學習宣傳不夠,思想認識不到位。二是對規劃的貫徹落實不夠,使規劃流于形式。三是對規劃實施的必要投入不夠,讓規劃束之高閣。
解決上述問題,可從四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對規劃的宣傳學習。各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應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規劃的宣傳學習,充分調動每一位教師和全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宣傳到位、學習到位、認識到位。
二是抓好規劃的組織實施。省教育廳已經制定好《教育人才規劃任務分解方案》,進一步明確了規劃實施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希望相關部門根據分解方案結合本單位實際研究制定科學的規劃實施方案,科學分工、團結協作、強化責任,確保規劃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職業學校 規劃綱要 總體目標 科研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c)-0247-01
1 解讀三大綱要
解讀《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三大規劃綱要,確定了以科研促教學,以科研促技能的發展思路,在創業園建立適合職業學校發展的專業科研創新與技能大師工作室。
(1)解讀《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本研究把它定位為“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圍繞這一目標,提出了“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人才發展指導方針,明確了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
本研究明確了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問題,那么圍繞這一目標確立了適合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國家急需的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
(2)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教育的總體目標,本研究把它定位為“怎么樣培養人才的問題”。即: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勤學不如好學,好學不如樂學”,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實踐力、創新力,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不僅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而且還得會學知識技能。建立以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為主導,加強基礎研究,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應用研究,推動高職院校創新組織模式,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團隊,因此以科研項目為支撐,組建研究團隊,以項目促教學,以項目補充教學的不足,使教師在做科研過程中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培養打造一批有上進心的“教學名師型”“雙師型”“技能大師型”教師隊伍,以項目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與國內名校、兄弟院校校校合作結對子,互派教師辦講座、提供教學交流的機會。
(3)解讀《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科學技術的總體目標,本研究把它定位為“向著什么方向培養人才的問題”。即:以服務國家目標和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出發點,以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為重點,以建立企業為主體,以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突破口,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大幅度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
以服務國家為目標是職業學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風向標,這就是本研究從這個發展綱要中領悟到的,通過對高職院校發展方向的思考,確立了高職院校“向著什么方向培養人才的問題”。
2 發展高職院校教育,建立“專業科研創新與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教育學理論依據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學思結合,提倡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注重因材施教,推進導師制,所以研究高職院校的教育,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學生自身的基礎素質參差不齊。學校不僅僅要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機器的能力,而且還需要在科研創新方面有教師引領,科研活動是學生喜歡的一項探究活動,當學生身處其中,體驗到的是探索的快樂。
高職院校的教師應以帶領學生科研探究來啟發他們的問題思維意識,強化學生的創新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辯證思維意識,使他們享受做科研的過程和做科研意識的培養,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更有發展的優勢,思變能力強,還可以促進其動手操作能力;這樣培養出的學生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要比只會出色操作機器的學生而著名,這就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魅力所在,對于高職院校進入良性的、可持續的發展,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 具體操作性設計
理論知識以實用為原則,以科研課題重構知識,融合教學、實操,基于建構主義與學科科研創新思維魅力并重的產、學、研一體化的情景教學模式。以科研促進學生的生產操作能力,鞏固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科研創新能力”,另一條腿是“高技能操作能力”。
以國家百所骨干高職院校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目前已首批進入大學生創業園組建了“科研創新與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三支創新研究團隊,以科研課題為支撐,以項目申請人為核心,在每個課題組安排學生參加,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科研創新力與自主學習力。
教師起到引領作用,實行導師一對一的有效培養機制,即是指一位導師抽出一定的時間與一位學生面對面指導與交流,可以是一位導師同時讓多個學生參加科研課題。在課堂教學、科研創新、技能操作三個方面相互促進,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學生。教師在培養過程中安排工作室的學生參加小組討論、查閱文獻資料、自主開發課題研究,以目標驅動法―― 研究課題、參加技能大賽等驅動目標促進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4 結語
(1)建立專業科研創新與技能大師工作室為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打開了思路,本研究為職業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2)建立“專業科研創新與技能大師工作室”是對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與實訓的有力補充,本研究在高職院校的辦學中具有實用、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一、局主要職責是
(一)根據省、市發展和改革部門的要求和縣委、縣政府的指導思想,研究提出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意見,組織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以及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區域發展等專項發展規劃,綜合平衡和協調社會總需求、總供給、協調、銜接和平衡各主要行業的發展規劃和全社會資金(包括財政預算內外、銀行信貸)等重要經濟指標和經濟總量的關系。
(二)指導、促進縣內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組織擬訂資源節約和綜合開發利用發展規劃,確保資源的綜合利用,行產布局的合理,生產力的進步和提高。
(三)研究提出全縣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審批限額內投資建設項目和限額以上投資建設項目的轉報工作,對有關部門上報國家、省、市投資建設項目以及技術改造項目的跟蹤管理和稽察工作。
(四)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中長期和年度科技發展規劃,重大科研項目攻關計劃和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提出科技發展規劃的有關措施和建議,推廣普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工作。
(五)抓好全縣經濟運行情況的預測、監測、分析、綜合和信息服務,縣委、縣人民政府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
(六)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促進對外貿易,利用外資的戰略和方針政策,提出利用外資的總體規模和投向,辦理利用外資,項目和向境外投資項目的審核審批申報工作。
(七)參與研究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水利等部門的發展規劃,抓好農村小康水平達標規劃和重要農副漁牧產業基地建設計劃,協調管理建設資金的使用,會同有關部門做好項目的組織實施。
(八)做好科學技術和社會事業(包括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人口、社會保障等行業)與國民經濟相互銜接,推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提出經濟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措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九)貫徹落實國家糧食的,購銷政策,制訂全縣糧食宏觀調控、供銷總量平衡、產品結構調整、地方儲備糧和確保軍、民以及突發事件的糧食供應,并負責監督全縣糧食購銷經營情況。
(十)主管全縣商品和服務價格、收費工作。
(十一)承擔制定產業規劃和實施產業政策的職能。
(十二)負責經濟體制改革相關工作。
(十三)承擔縣委、縣政府、上級發展和改革部門交辦的有關事項。
二、各股室及下屬局的職能:
(一)人事股(與紀檢、監察合署):負責黨務、人事、工會、紀檢、監察、計生、普法宣傳、政治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社會治安綜合漢理、文書檔案管理、保密、機關財務后勤等工作。
(二)綜合股: 負責資料綜合、資料匯報、匯總編制全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檢查監督中長期規劃執行情況和年度經濟運行情況。抓好季度經濟情況綜合,及時向上級和縣人大作報告。研究社會事業(包括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人口、社會保障等)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社會發展規劃,審核申報社會發展專項資金。并承擔國防動員委員會交辦的有關工作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有關事項。
(三)農財股: 負責全縣農村經濟發展戰略,監測和分析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協調農業、林業、畜牧業、海洋、水利、氣象、國土資源等有關行局編制發展規劃;編制貧困地區經濟開發計劃工作;編制和監督實施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工作;組織規劃農村小康建設和經濟信息網建設。
(四)投資股: 研究有關投資的宏觀調控政策,監測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運行,負責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的審批、上報、管理工作,編制全縣工業、交通、能源、通信等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規劃;編制全縣產業規劃和實施產業政策。并及時組織對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以及工業、交通、能源、通信等發展進度的調研。
(五)、重點項目稽察辦公室:負責對全縣重點項目和工程質量稽察工作,對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工程招投標、建設進度、工程質量、政府投資、資金使用和投資概算的控制進監督檢查。
再談創新,是因為1月9日~11日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創新成為最熱門的關鍵詞。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的重要講話,明確提出:用15年的時間,到2020年,使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由此,將創新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在大會上,總理發表了題為《認真實施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開創我國科技發展的新局面》的重要講話,強調指出:國務院最近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是指導未來15年我國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要組織實施好科技規劃綱要,推進我國科技事業的大發展。由此,指明了制定和實施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重要意義。
此次大會是繼1956年知識分子會議、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1995年全國科技大會之后,中國在21世紀首次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是部署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動員大會,其意義非常重大。此次大會的召開,可謂是我國科技發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它對我國科技創新的推動力量之巨大,怎么形容都不過分。尤其對于我們所重點服務的高科技領域而言,此次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所傳達出的,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心,不僅令人歡欣鼓舞,更需要積極地解讀和響應。本期《新聞與評論》版及時策劃推出從IT視角解讀此次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的文章《“創新型國家”考驗IT業》。
同時,本期《新聞與評論》版獨家采訪撰寫的《互聯網激活軟件業?》一文,深入報道了國內軟件公司向互聯網轉型的現狀。本期《技術與應用》版則策劃推出“指紋識別”技術專題。指紋識別在信息安全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此專題約請專家撰文,詳細介紹了指紋認證技術與密碼技術相結合、更先進的指紋識別算法、嵌入式指紋識別系統等指紋識別相關的最新技術進展及應用。本期《技術與應用》版還精心組織了“聚焦金融”行業主題,針對金融風險、銀行股改轉型和客戶關系管理這三大近期銀行業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這些選題內容緊扣最新的產業動向、技術趨勢和行業應用,非常切合推動科技創新的訴求。
而對于創新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正在業界和全社會積極展開。1月11日,一年一度的計算機世界專家新春聯誼會在北京舉行,張效祥院士、李三立院士、何新貴院士、沈昌祥院士等近百位知名專家學者冒著嚴寒到會,其中有的代表正是從剛剛閉幕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趕來。88歲高齡的張效祥院士代表與會專家致辭時,結合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的召開和國家將創新提升到如此空前的高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殷切希望各位專家學者以及《計算機世界》報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殷切希望之下,是強烈的使命感和前進的動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已經明確,隨之而來的是如何將創新落到實處,如何對創新進行認真思考并付諸行動。《計算機世界》將繼續堅持既定的報道方針,為這些思考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臺,為創新行動鼓與呼!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師 業務素質 職業品行
國家2010年6月頒發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以提升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重點,形成一支門類齊全、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的戰略目標,明確要求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3400萬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3900萬人,其中技師、高級技師達到1000萬人左右。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要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制訂教師資格標準,明確教師任職學歷標準和品行要求,加大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力度。本文以兩個規劃綱要的要求和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為依據,對職業院校教師個體的業務素質和職業品行要求進行探討,分析現狀、尋找差距,提出改進建議。
一、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對教師個體的要求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和教育發展綱要提出要堅持以國家發展需要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完善現代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完善發展職業教育的保障機制,改革職業教育模式。完善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分類制訂在職人員定期培訓辦法,倡導干中學。顯然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職業院校不僅要在職前學歷教育方面繼續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且必須在校企合作、實施在職人員繼續教育、推進終生教育發展、構建學習型社會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就對職業教育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品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就必須通過各種舉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兼結合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筆者認為,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對教師個體的要求可以概括為業務素質要求和品性要求兩大方面:
(一)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對教師的業務素質要求
1. 與時俱進的職業教育理念。職業教育理念是教師在對職業教育進行理性思考和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有無明確的教育理念是衡量教師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當然,職業教育理念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優秀的教師能夠從古今中外豐富的職業教育思想中不斷地吸收營養,面向未來,適時調整教育理念的坐標,繼往開來,與時俱進,走在時展的前列。
2. 一專多能的教學能力。作為一個職業教育教師來說,由于培養目標強調知識的應用性、綜合性以及對職業標準的適應性,而且從職業教育的發展來看,許多教師還要從事企業職工繼續教育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有“一專多能”的教學能力,即在勝任本專業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還必須能夠擔任其他專業的教學、培訓工作,實現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以及教學、管理、科研之間的有機銜接。
3. “一體化教學”的能力。隨著技能知識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在職業教育中,除工藝課與技能訓練密不可分之外,越來越多的專業理論課與技能訓練之間形成相互運用、相互補充的關系,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人為地將其分開,不但會降低教學效率,而且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這就要求職業教育教師既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又要掌握職業技能的訓練,而且要能夠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較強的一體化教學能力。
4. 專業研發能力。由于四新技術發展迅速,加之技能培訓與企業需求、職業崗位需求密切相關,兩者的發展變化必然要在教學中予以體現。這就要求職業教育教師必須能夠具備教學研發能力,能夠把這些變化通過教學培訓方案的改進、課程開發、教學方法的改進而融入教學。同時也要求具有高中級專業職務的教師能夠從事或參與企業產品技術研發工作,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
5. 具有“雙師”職業資格。“雙師”職業資格,是指職業教育教師首先必須具備教師的能力要求、具有教師專業技術職務,同時又要求他們具備企業培訓師、工程師或技師等職業能力并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或技能等級)。
(二)現代職業教育對教師的品行要求
1. 熱愛并忠誠于職業教育事業、不斷提升師德修養。熱愛并忠誠于教育事業是對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作為職業教育教師必須深刻了解職業教育的社會意義和教育價值,從理性的自律逐步達到對職業教育的熱愛與忠誠。要在工作中不斷提升師德修養、與時俱進,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2. 熱愛職業教育的對象。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人瞧不起職業院校的學生,瞧不起技術工人,甚至有些職業教育的教師也妄自菲薄。熱愛是成功的開端,作為職業教育的教師必須真心地熱愛學生、熱愛工人、熱愛企業,給自己以信心、給學生以自豪,通過師生同心協力為職業教育正名。
3. 具有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精神。同普通教育的教師相比,職業教育教師工作環境較差、教學工作量大、工資福利待遇也不高,往往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在這種情況下,要搞好教學、培訓工作,就要求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職業操守,吃苦耐勞、勇于奉獻、不斷上進。
4. 團結協作,合力育才。任何一個學生或專業技能,都是教師集體培養的結果。特別是目前職業教育倡導一體化教學,推行項目教學法和工作任務導向教學法,教師之間的團隊精神、協作精神、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就尤為重要。
5. 嚴于律己,為人師表。“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中華民族的一條古訓,也是處理人際關系的一劑良方。教育不是教師在學生面前表演,不能搞“兩重標準”,教師只有具備真正發自內心、表里一致、言行統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仿效,漸漸內化為他們的品行。
摘 要: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以其生命周期排碳低、電價低和對電網沖擊小等優勢,近十年發展迅猛,2006年以來全球已簽訂購電容量3 200 MW。國家發改委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及科技部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均將其列為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該研究團隊從前期承擔的MW級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及系統示范的863重點項目實施中,深刻認識到制約發展的主要技術障礙是:聚光成本高,在不穩定太陽輻照下的系統光學效率和熱功轉換效率低。為此提出以下研究思路和目標:以構建光、熱、功間的內部關聯機制為牽引,以探索光能到熱能高效輸運與轉換的時空協同規律為主線,以關鍵材料創新與能量高效轉換相耦合為突破口,同時關注熱發電與生態環境作用機制,完善和發展太陽能熱發電理論。并結合正在進行的863項目,對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材料進行實證。期望通過本研究的實施在未來5年將平均發電成本降低30%。
關鍵詞:太陽能熱發電 聚光 熱功轉換 生態環境
Abstract:Solar thermal power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decades for its inherent advantages of low carbon emission in the life cycle, low price and few impacts on the grid. Total 3200MW electricity capacity of solar thermal power has been signed since 2006 in the world. In the regulation of"Middle/Long-Term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Plan"promulgated by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n the regulation of " Middle/Long-Term Planning Framework of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2006―2020)"promulgated by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lar thermal power was designated as focus and given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863 key projects of MW capacity solar thermal power technology and system demonstration, our application team profoundly understood the constraints of the main technical barriers of solar thermal power technology are: high cost of concentrating process, low optical efficiency and low heat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because of the system instability due to the non-steady solar radiation input. Thus following ideas and research objectives are proposed: to set internal correlation mechanism among light, heat and power as the engine, to explore the spatial -time collaboration law of energy efficient light transportation and conversion as main direction, to couple innovation of key materials and efficiently energy conversion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at the same time we concern the mutual effects of solar thermal power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us to improve and develop the theory of solar thermal power. Combined with the ongoing 863 project, the new principles, new methods and new materials can be demonstrated. We hope that through this project the average cost of power will be reduced by 30% after five years.
Key Words:Solar thermal power;Concentrating;Heat power convers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閱讀全文鏈接(需實名注冊):http:///xiangxiBG.aspx?id=5055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