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工程改造方案范文

工程改造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程改造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程改造方案

第1篇:工程改造方案范文

廣場作為的門臉所在,一直是對外的形象展示窗口。于2008年竣工的新城商業中心與廣場隔街相望,早已在民眾心里形成了與廣場相互關聯的商業街區,因此,在民眾心里,新城商業中心亦為的一張形象名片。

由于長期無物業管理,導致目前新城商業中心街區臟、亂、差現象嚴重,不但有礙市民觀瞻,更是有損城市形象,因此,迫切改造新城商業街,提升城市品位與每一位市民息息相關,更是作為置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圍繞快速有效、高品位地改造好新城商業街,把它打造成城市的一張名片,置業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主管部門領導的組織下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與民意調查,并聘請了專業的策劃和設計隊伍,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力求將新城商業街區改造成形象商業街區和物業管理模范小區。

二、改造的項目和內容

(一)當前新城商業街現狀

1、商鋪和居民缺乏統一的物業管理是導致臟、亂、差的首要原因。據調查,目前廣場建筑占地約120畝,僅新城商業中心住宅房374套,其中未納入物業管理的有64套;商鋪93間,未納入物業管理的有58間;二樓商鋪有9500㎡,未納入物業管理的有6400㎡;內環步行街商鋪240間,未納入物業管理的有97間。沒有管理就是沒有約束,長此以往,直接導致整個新城商業中心臟、亂、差。

2、商業布局混亂。缺乏整體系統的商業規劃和布局理念,有煙酒、土特產、服裝、手機、電器、銀行、餐廳、網吧、沐足、美容美發店等等散布其中、雜亂無序。

3、亂停亂放現象嚴重。沒有定點停車位,沒有統一管理監督,人多、車多、空間小,亂停、亂放、亂擺現象嚴重,導致市容不整、交通不暢。

4、設施破舊。主要包括地板破爛不堪、路燈、廣告牌破舊、臨街墻面裝修五花八門,墻漆褪色,隨處可見“牛皮癬”廣告。

5、環境衛生差。主要有商販亂搭、亂建、亂擺現象,花草樹木零散稀疏,垃圾較多。因缺乏管理,常有破壞設施、環境現象,經常發生亂扔垃圾、有礙觀瞻的人和事。

具體的改造方案及措施將結合廣場功能多樣化、區位集中等特點。改造的總體理念是“年輕、時尚、潮流”,并通過多樣的承載平臺、時尚的點綴元素和潮流的設施風格加以體現。

(二)、改造的主要內容

1、規范物業管理。參照發達城市的做法,聘請專業的物業服務企業對新城商業街實行統一管理,主要包括衛生、停車、設施維護維修、廣告牌、場地出租管理、秩序監督等。物業管理收益用于該區域的日常維護和改造建設。

2、劃行歸市。重新布局商業店鋪行業經營,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促使商業區整體升級。

3、規范停車管理。劃設定點停車位,實行停車收費制度,禁止亂占亂停行為。

4、改造外觀。主要針對建筑臨街外墻、廣告標牌等,統一樣式。

5、改善設施。重新設計方案,一方面要修補現有殘缺的設施;另一方面要增添各種新式、有品位、有意義的布景、綠化、美化和休閑設施。

6、更新衛生設施。增設新式果皮箱和垃圾桶,實行果皮入箱、垃圾分類存放。

(三)、主要目標及指標

1、實現劃行歸市、集中統一、秩序井然、面貌一新、時尚潮流,為市民打造一個和諧、美觀規范的安居、商貿、休閑環境。

2、造價預算:總價約488萬元,其中,街道路面改造約140萬元、排水疏通約20萬元、街道亮化約120萬元、街道綠化約70萬元、其它約138萬元。

3、具體工程量:路面12000多平米,采用廣場吸水磚鋪設;墻面28000平米,使用外墻涂料進行粉刷;街道亮化將安裝LED亮化設備,綠化面積達1800平米,同時對80個下水管道進行疏通和更換等。

4、工期:約3個月,

三、改造后應達到的效果

改造后的新城商業街區,將以充滿時尚化和潮流化的街區形象炫現在世人眼前。

1、經過對路面鋪設堅固瓷磚配合顏色與造型的絕配,街區路面將呈流線型和動感的路面形象;

2、經過詳實劃設停車位之后,杜絕汽車和摩托車亂停亂放現象。同時在街區進出路口設置植入地下的鋼管汽車門禁,只允許摩托車進入,并且在街區內劃分摩托車位,使之規范停放,方便市民出行;

3、針對居民生活垃圾亂倒亂扔對環境產生污染的現象,改造后在每條街區相隔50米的距離擺放分類垃圾桶和分類果皮箱,對垃圾進行回收,杜絕環境污染;

4、針對墻面油漆脫落和布滿小廣告“牛皮癬”的現象,對墻面柱面進行粉刷,利用顏色搭配,扮靚新城形象,呈現活力街區;

5、對長期困擾居民和商戶排水排污的問題進行重點排查疏通,對下水道及管線進行疏通和改造,解決居民長期困擾;

6、設置景觀小品。通過植入具有特色的雕塑及景觀,為外地來的朋友打造具有地域文化及元素的街區,同時供市民休憩納涼;

7、購買超大變形金剛,擺放于街區匯合處,提升街區形象,供市民觀瞻;

第2篇:工程改造方案范文

關鍵詞:飲水安全;改造工程;方案;設計

新疆位于我國內陸干旱區,雖然人均水資源量高居全國第三,但是水資源分布極度不均衡。以天山北坡為例,全疆超過50%的經濟產業及25%的人口分布于此,但是其水資源分布僅占全疆的7%左右。雖然經過多年發展使全疆各城鎮供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但是目前很多供水系統依然存在著安全性差、設備老化、水質不達標等問題。所以加強自治區內飲水安全改造工程已成為當前極為緊迫的任務。

1工程概況

截止到2008年底,烏蘇市農牧區總人口14.68萬人,飲水不安全人口達8.98萬人,其中有0.99萬人飲用高氟水,1.01萬人飲用其他水質問題的用水,6.98萬人的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證率不能得到保證。烏蘇市古爾圖片區飲水安全改造工程項目區距離烏蘇市80km,本次改造工程設計的供水總規模為1470.80m3/d,預解決9687人及56600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工程建成后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可達到60L。

2飲水安全改造工程方案設計

2.1水源選擇

距項目區50km有最近的地表水源———古爾圖河,但由于地表水受季節影響明顯,且流經項目區時存在斷流現象。因此本工程不考慮地表水作為飲水水源。根據2014年底調查顯示:項目區地下水可開采量為784×104m3,原水源井出水量為100~160m3/h。井深150m,靜水位30m,水位降深12m。經檢測,該水源井水質良好,完全能滿足項目區的供水需求。因此,選取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為滿足使用要求,本工程設計在原水源井北面增設一座備用水源井,設計井深200m,預計出水量為200m3/h。

2.2新水源井的設計及施工方案

2.2.1井管內徑及井孔直徑的確定新水源井選定的水泵型號為250QJ200-100,其外徑為250mm。根據相關規范規定:井管內徑宜比抽水設備標定的最大內徑大50mm。因此,井管內徑應大于300mm,本次設計取365mm。選用6mm的螺旋焊縫鋼制井壁管,最終確定井管外徑為377mm。根據地質勘查結果顯示該項目區含水層為中砂地層,濾料厚度宜為100mm,則井孔直徑=井壁管外徑377+200=577mm,最終確定井孔直徑為650mm。

2.2.2過濾器的參數設計過濾器是管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起著集水和保持填礫及含水層穩定的作用。其各項參數對管井的出水量、含砂量、工作年限都有直接影響。由于骨架及過濾層結構的不同,過濾器可分為骨架過濾器、纏絲過濾器、包網過濾器及填礫過濾器等幾種形式(見圖1)[1]。本項目水源井采用單層填礫和纏絲過濾器,過濾器內徑外徑與井壁管相同,內徑為365mm,外徑為377mm。每根濾水管墊筋(φ8mm)17根,墊筋間距10cm,纏絲間距5mm,孔隙率30%。過濾器的長度確定一般以含水層厚度為依據。當含水層厚度小于10m時,過濾器的長度宜等于設計動水位以下的含水層厚度;當含水層厚度大于10m時,宜根據含水層的透水性和設計降深確定過濾器厚度。本項目可開采含水層累計厚度為90m,過濾器長度L可按式(1)計算,最終得出L=31.8m,設計取值為32m。此外,在新水源井的井管底部設沉淀管,長度2m,底部用鋼板焊死;根據鉆孔取樣鑒別結果與電測井結果相互對照排列濾水管,濾水管長度8m[2]。2.2.3水源井施工技術(1)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鉆井作業,用專用泥漿攪拌機制備泥漿,其比重和用量可根據鉆探專業規范和實際經驗合理掌握。下管前撈凈沉淀渣,測量井深,檢查孔斜率,每100m孔斜不應超過1°。井管(包括濾水管)接頭處要全部焊接上,不得留存砂眼;管與管的接頭處不得采用點焊方式。井管下到底后,將整個井管提升5~10cm,以保證井管直立于井中心,井管應高出地表1.0m。(2)濾料規格要求8~12mm,不得含土,合格率不小于90%。濾料回填數量每米不少于0.27m3;回填濾料要慢,從四周均勻回填,不允許用車或其他方式快速回填;回填濾料要有記錄,每填進10m要測量濾料上升高度,當發現濾料超過預計高度時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防止濾料回填不實;回填濾料前要更換孔內泥漿,泥漿黏度界于18~22Pa•s[3]。(3)本項目采用活塞洗井方法。活塞應不少于3組;從上至下每次清洗段不得大于5m;活塞與管壁之間的間隙應不大于5mm;活塞提升速度應不小于1m/s;純洗井時間不應少于6個臺班;洗井的同時要及時清除孔內沉淀物,最終做到水清砂凈;洗井完畢后清除孔內沉淀物,最后測定孔深。

2.3配水管道設計

2.3.1管材及配水管網布置設計本項目需改造配水管道總長11.9km,設計輸水流量0.06~34.05L/s。可供選用的管材有PVC-M管、PVC-U管、PE管。綜合考慮PE管具有良好的韌性、耐久性,且焊接工藝簡單、施工方便,因此采用PE管作為配水管管材[4]。該飲水工程配水管網布置形式為“樹枝狀”形式,其具有總長度短、總造價低、建設期短等優點。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工程運行后經濟效益的發揮,樹枝狀管網通過增設部分管道可連接成環狀管網,提高供水安全可靠程度。

2.3.2配水管道縱橫斷面配水管道縱斷面設計要保證設計輸水能力、水流安全通暢、施工運用和管理方便等。縱坡應盡量接近自然地面線,少出現倒坡,不出現填方,減少大挖方,保證管溝開挖深度滿足防凍要求。本項目要求管道埋深應在最大凍深1.5m以下[5]。管道橫斷面為梯形,底寬0.6~0.8m,開挖邊坡為1∶0.3,管道挖深2m。管道底部回填20cm厚細土墊層,細土粒徑小于20mm,細土來源是砂礫料就近篩分料。管材周圍以上30cm采用細土回填,細土粒徑小于20mm,細土來源是砂礫料就近篩分料。細土以上采用開挖料回填。

2.3.3附屬設施設計管線縱坡大于5%時,在管道凹凸處設計鎮墩。管道平面上當轉角大于10°均設轉彎支墩。本設計中,管線縱坡均小于5%,采用C20F200現澆混凝土。檢查井選用樹脂復合井,內徑1.8m,井高2.2m,井內設工作閘閥,閥門直徑根據管線管徑確定。井上蓋板厚2cm,蓋板沿內壁設φ70cm進人孔。泄水井型號與檢查井相同。補排氣井選用樹脂復合井,內徑1.2m,井高2.2m。井上蓋板厚2cm,蓋板沿內壁設φ70cm進人孔。

3結論

飲水安全改造工程覆蓋范圍較廣,涉及居民生活和生產的方方面面。本文中新疆烏蘇市古爾圖片區飲水安全改造工程遵循“經濟適用”原則,充分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對水源井及配水管網進行設計和施工,達到了飲水安全改造的目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很好地解決了當地的居民生產和生活用水問題。

參考文獻:

[1]黃婭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設計方案比選[J].水利技術監督,2012(4):15-18.

[2]簡士洋,丁昭佐,沈寬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方案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4):30-33.

[3]周雯.農場安全引水工程改造方案設計探討[J].陜西水利,2015(1):20-24.

[4]歐震.玉州區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設計方案探討[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3(10):45-47.

第3篇:工程改造方案范文

一、目標和任務

縣(市、區)政府負責統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危房改造工作,確保在*年4月底前,將現有農村義務教育學校D級危房全部拆除;9月1日前,將現有的C級危房維修加固及翻新;12月底前,改造新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學用房、學生生活用房和教師工作用房竣工交付使用,全部完成C、D級危房改造工作任務。

二、工作原則

堅持農村義務教育管理“以縣為主”的原則,危房改造的規劃、立項、建設和資金管理以縣為主;堅持危房改造與規范化學校建設、中小學布局調整、修復受災學校、校園環境美化、解決大班額問題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工程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以及建設項目審計監督和建設資金績效評價的原則。

三、資金保障和撥付

我市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資金,按照C級危房維修加固及翻新每平方米160元、D級危房拆除新建每平方米500元標準,由省財政全額負擔。其中,*年2月底前撥付50%,*年7月前撥付35%,其余15%的資金,待在*年底對實際建筑面積審核驗收后,在省核定的控制數范圍內,按實際建筑面積計算撥付。危房改造專項資金由縣級財政部門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直接支付給工程施工單位、商品供應商和服務提供者,不得下撥至鄉鎮及項目學校。

四、規劃和項目管理

(一)科學制訂危房改造規劃。各縣(市、區)政府要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在省核查確認農村中小學校舍C、D級危房資料數據庫的基礎上,根據省下達的危房改造專項資金控制數,結合本地區教育發展規劃及中小學布局調整實際,制訂科學可行、覆蓋全部現有C、D級危房的改造規劃,由市教育局會同市財政局審定匯總后,上報省教育廳和省財政廳備案。

(二)確保改造資金專款專用。對省財政全額負擔的危房改造專項資金,縣(市、區)政府設立專戶管理,必須全部用于本行政區域內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危房改造,做到專款專用,絕不能截留、挪用。

(三)確保工程質量。危房改造工程的設計、施工、材料采購、設備安裝和驗收,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標準、規范和程序,確保工程質量。

(四)嚴格控制工程投資。各縣(市、區)政府要嚴格控制危房改造工程造價。在保證安全、適用的前提下,對危房改造實行限額設計,并落實工程建設規費減免政策和優惠政策。對超出省財政補助資金的投資,各縣(市、區)政府必須統籌落實,不能產生新的教育負債。工程完工后,應按規定及時做好工程結算和財務決算工作。

(五)確保工程建設進度。各縣(市、區)政府應將本地危房改造工程列入*年重點建設項目,明確進度要求,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前期報批工作,對列入改造的所有工程項目的投資計劃要一次性下達;對轄區內所有改造項目的施工、監理等,有條件的實行一次性招投標;要特事特辦,簡化工程報建手續,要及時落實供水、供電、道路等開工條件,確保按時完成危房改造任務。

(六)加強監督檢查。為加快推進危房改造工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的辦法,加強督促檢查。各縣(市、區)要每月通過簡報等方式向市教育局上報危房改造工程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市教育局每兩個月將全市危房改造工程進展情況匯總報省教育廳,并每季度向社會公布一次,以及以簡報形式通報全市危房改造工程實施情況。同時,市教育局牽頭會同市財政、審計、監察、發展改革、建設、國土資源等部門負責對全市危房改造工作全過程進行指導、協調、檢查和監督。

五、組織領導

為加強危房改造專項資金的監管,確保危房改造任務順利完成,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危房改造責任書》。各級政府承擔危房改造工程的責任,政府主要負責人承擔領導責任,分管教育的政府負責人承擔直接責任。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危房改造工程,切實加強領導,成立由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分管教育、建設的負責人為副組長,教育、財政、發展改革、建設、規劃、國土資源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檢查監督。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危房改造工作的組織實施,各級財政部門負責落實和監管危房改造資金,保證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和使用安全。各級監察、審計、工程質量監督等部門要切實采取措施,加強對危房改造資金管理和工程質量的監督。

第4篇:工程改造方案范文

關鍵詞: 城鎮電網; 工程方案; 規劃

中圖分類號: TM72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8-0125-01

一、總體規劃原則

隨著人口進城的增加,用電負荷每年也在持續上升,作為供電部門,如何規劃電網發展供電能力、電網升級改造方案的規劃,實施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如有政府部門大力的支持和同領,其次電力管理部門結合城建規劃發展方向,合理地加以升級改造,形成城區電網總體發展規劃,引領升級改造順利實施。

建設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走廊和地下空間資源,減少不必要的規劃,實施不到位而帶來的經濟損失和重復建設。在電纜入地工程中還用考慮路燈和電力通訊線路的入地,在條件允許經濟效益客觀的情況下,力爭同步建設環網供電,配電自動化系統。

二、整體負荷預測

根據城鎮街巷商業繁華集市地域狀況,地理位置,居民集中區,工礦、企業、人口、用電、居民收入,消費水平以及各功能分片的市局和發展規劃,結合縣域發展的有關資料進行負荷預測。近年來,城鎮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小區用電量每年均提增在25%以上。10kV配電網絡將按照升級改造有關規程、建設規范要求、標準規劃水平按15年,10kV以下低壓部分按照規劃負荷水平10年較為合理。

三、10kV供電干線、支線改造

1.城區干線一般不超過8公里,郊區干線一般不超過12公里,城區盡量形成環網供電方案,郊區盡量形成手拉手工程,支線盡量形成東西或南北都有電源接入的可能,這樣便于負荷調整,拓展捷及,利于今后發展及平衡負荷。

2.架空線路設計應重點考慮大街、小巷建筑、對地是否符合安全距離,直線、轉角、拉線是否影響道路交通,避免造成車輛撞桿碰線事故。

3.電纜溝設計應合理考慮通道,溝體堅固耐抗外力損壞,盡量與其它官網遠離,確因條件限制,應做隔離保護,尤其對洪水、街道雨水進行特殊處理,譬如:電纜地溝結構、出水、滲井、接地網的處理等。

4.電纜設計應考慮好易于檢修,更換。高壓分支箱、電纜(中間接)頭等處的長度,盡量測出準確的段長,蛇形固定與電纜溝中的電纜支架敷設時應按5%考慮電纜曲折率,且不易于遭受熱力、火情、刺傷、振動之災,干線電纜規劃時要做出1/500電纜敷設圖,十字路口、管線密度地段應為1/100并標明層數、攬向、雙重命名編號、警示、標示、區位與實際相符,便于查找發生故障原因,盡快恢復供電。

5.高壓電纜敷設干線段長度最好不超500m,以減少電纜的割接及中間接頭,也便于施工,根據目前符合發展情況,選用YJV22-3×185~240銅芯電纜能滿足要求,分支可根據用戶發展做出適當選型配置。

6.公變低壓配電盤出3~4路,YJV22-4×185~240低壓電纜到低壓電纜分支箱再由分接箱出5~6路YJV22-4×50~120電纜進每個單元。接戶線可采用絕緣線沿墻敷設或利用電纜接入。

四、高壓分接箱及箱變

1.變臺確定后,根據主干線走徑,合理地規劃高壓分支的走徑和敷設方式。高壓分接箱,箱變的安裝位置一定要進行技術經濟比較。應充分考慮電纜長度和分接箱的價格比,合理布點,分接箱一般按2進3~5出設計較為合理。

箱變選擇要因地制宜,盡量選用干式變,多級容量較為合適,減少重復投資或增容所帶來的不便。

2.高壓分接箱應考慮一定的備用出線,以滿足供電區負荷發展適時出線的要求。訂購高壓分支箱時,應考慮一定量的肘型接頭和T型接頭等備件,以方便運行與維護。

五、10kV高壓供電系統設計

1.10kV配電系統實行環網建設,電纜一般沿大街人行道和公路,形成格狀網絡,相對獨立,不交叉重疊。環網具有足夠的聯絡容量,事故停電能通過道閘操作向用戶連續供電,負荷切換轉移不致使載流體元件過載發熱。環網線路中間設有可靠閉鎖的聯絡點,正常時開環運行,事故時聯絡開關運行。

2.分支線應盡量便于運行和故障隔離。如采用開關、刀閘、跌落式絲具配合等。

3.無功補償盡可能的設計在架空線間,根據線路長度盡量安裝在2/3段處。

六、設備選型

1.電纜主干線選用YJV22-3×185~240銅芯交聯電纜,支線應選用滿足穩定性要求高的幾種截面,如YJV22-3×70~120型的10Kv銅芯交聯電纜。接件過渡一定要牢固、可靠、接觸面符合載流要求。

2.箱變以400kvA為宜,一般不超過630kvA。在主要街道,路間綠地盡量采用以美化環境,住宅小區或建筑群中應盡可能地設置于房間。但要求防止水火災,不能置于地下室或鍋樓房內。

3.箱變高壓室、配變、低壓室一定要有防雨、防碰撞措施,接地應符合規程要求,且必須獨立接地,不能與電纜溝或其它官網鏈接,且有良好防雷措施和保護裝置。

4.環網開關的選型,一般應為真空斷路器,開斷電流及動穩定電流大于16kA,開關部分具有遠方功能的RTU接口,高壓分接箱選用帶有故障報警指示器,保護霹雷器、帶電指示器及試驗用的電流插座和檢修用的接地插頭。

5.低壓分支箱內置銅排加絕緣護套,配不飽和聚酯壓制而成的PMC絕緣支架,出現采用RT16型熔斷器和漏電保護空開。高、低壓表內加電子智能裝置實現防盜功能動力出線戶設空氣斷路器。

七、施工

1.電纜溝開挖和砌筑中,設置好溝內的排、滲水、防火墻、接地體、電纜支架、掛板、電纜支架每層間取電纜外徑加60mm,分接箱基礎要根據圖紙設計做好尺寸預留。回填土之前,纜溝一定要凝固好。

2.電纜排管敷設時,管低土壤逐層夯實,管頂部距地面大于700mm,直線段每隔50~100m,以及轉角和分支設置豎井,以便電纜穿入和拔出。下排管時,要排裂整齊,距電纜入口處留1%坡度。管孔內徑不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每一根電纜穿一根管,不能同時設入。

3.電纜敷設要統一組織,安順序施放,排列整齊,預留好電纜接頭,安電纜外徑10倍以上控制好轉彎半徑。多層敷設按“高壓電纜在上。低壓和路燈電纜在下,通訊電纜在最底層”的原則。

4.做好電纜試驗工作,試驗項目包括:連續性直流電阻、絕緣電阻、直流耐壓、電容和相序等。中間豎井還應做好電纜編號工作。交叉管道要在圖紙上標示清楚,作為設計補充部分,計入竣工圖紙。

5.電纜通電之前,應分段、分片進行,編寫出細致的驗收試運行方案和漏電保護試驗程序,并組織好搶修排險工作。

6.電纜通電器,一定要做好防人身、防設備事故預案,投入運行后,為及時消除接地、斷線及閃絡等故障,盡量縮短故障修復時間,需準備專門儀器設備,如SDDL-2008、QF1-A型電纜探測儀、1500V直流電源器、線路故障脈沖遙測儀等,便于故障檢測。

八、運行、維護及其它

第5篇:工程改造方案范文

Abstract: The second highway is from the Baimang gateway to Makan,Dakan community that connected Futian Meilin area. Due to the original special zone outside the junction, the infrastructure is poor. With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regional traffic, road status can 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raffic demand. To reform and improve the second highway traffic capacity and improve the municipal facilities along road is very necessa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cond highway design contents.

關鍵詞:二線公路;方案設計

Key words: the second highway;design

中圖分類號: U652.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深圳市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取得了很大成就。深圳特區內城市建設起步早、投入大,市政配套設施較為完善,特區外的龍崗、寶安兩地以及二線關周邊地區城市建設相對滯后。隨著《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的獲批,深圳市政府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特區內外市容環境建設與管理一體化工作的意見》,意見要求樹立“大特區”概念,以繼續深入推進特區外農村城市化工作為契機,大力推進特區外包括市政道路、公路、高速公路在內的市政道路建設和設施管養工作,打通斷頭路,完善市政配套設施,早日實現特區內外一體化,為實現深圳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保證。

二線公路改造項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白芒關附近的大社區和麻社區范圍內,屬于西麗水庫地區法定圖則區域內。白芒關是特區內通往寶安、石巖等地區的重要關口,起到特區內與特區外的重要聯通作用,目前白芒關交通流量較大。二線公路是從白芒關通往麻、大社區以及連通福田梅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由于地處原特區內外的結合處,基礎設施落后。現狀二線公路為一條6~8米寬的簡易二線邊防巡邏水泥路,是大社區和麻社區對外連通的重要道路,現狀道路彎道較多,局部路段坡度較大,部分路面有破損,隨著深圳城市一體化建設的不斷完善,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區域交通量的快速增長,現狀道路不能滿足區域交通發展需求。改造和提升二線公路的交通通行能力以及完善道路沿線市政配套設施顯得非常必要。

此外,改造二線公路可解決大社區和麻社區對外的交通問題,也可強化西麗北部片區與福田、梅林等區域的聯系。

1 設計范圍及內容

二線公路位于南山區大社區和麻社區,根據《深圳市南山11-T1號片區[西麗水庫地區]法定圖則》,二線公路西起松白公路,東至大社區,道路由西至東。至大二村,道路長約6.36千米,道路規劃紅線寬12米,雙向兩車道;全段設計車速為20~30千米/小時,規劃為城市次干道。

二線公路區域位置圖

2 主要技術標準

主要技術標準按建設部《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有關規定執行,具體如下:

(1)道路等級:城市次干道;

(2)設計車速:20~30千米/小時;

(3)路面設計年限:15年;

(4)橋梁設計荷載:公路-Ⅱ級;

(5)路面設計標準軸載:BZZ-100;

(6)最小平曲線半徑:100米;

(7)最大縱坡:4.125% 最小縱坡:0.3%;

(8)一條車道寬度:3.5米;

(9)車道數:白芒關至麻社區路段為雙向4車道,麻社區至大社區路段為雙向2車道;

(10)路面結構形式:瀝青混凝土路面。

3 道路平面設計

二線公路改造工程起點接上松白公路,道路由西至東,通至大二村。道路整體線位為東西走向,全長約6.36千米。道路全線設20處平曲線,最小平曲線半徑為100米,最大平曲線半徑為1000米。道路起點處為松白公路臨近白芒關口,本次對該路口進行局部改造。道路沿線為各單位和村落預留道路開口,以方便居民出行。

本次二線公路改造平面以現狀巡邏路的平面為基礎,由于道路路基拓寬,沿線二線鐵絲網需隨之北移。

4 縱斷面設計

二線公路為對現狀道路進行改造,本次道路設計標高按現狀道路標高進行擬合。道路起點路段和終點路段地形較平坦,中間段地形起伏較大,兩側為現狀民宅、廠房、沖溝以及菜地。本次道路縱斷面設計結合現狀地面標高,充分考慮與兩側建筑物標高以及現狀路口標高的銜接。道路全線設置了26個變坡點,最大豎曲線半徑為5000米,最小豎曲線半徑為1000米。

二線公路縱斷面設計主要技術指標如下:

最大縱坡:4.125%最小縱坡:0.3%

最小坡長:98.579米最大坡長:550米

豎曲線半徑:

最大凹型半徑:4000米 最小凹型半徑:1500米

最大凸型半徑:5000米 最小凸型半徑:1000米

5 道路橫斷面設計

根據《深圳市南山11-T1號片區[西麗水庫地區]法定圖則》二線公路規劃道路紅線寬12米,雙向兩車道。由于二線公路為西麗北部麻、大社區主要對外交通通道,尤其麻社區日常出行主要依賴二線公路,為了有效改善麻、大社區的交通環境,二線公路有條件情況下考慮雙向4車道,為西麗北部地區遠期發展預留空間。

因此,本次二線公路白芒關至麻社區段橫斷面寬設計為19米,機動車道為雙向四車道,麻至大社區段按規劃斷面12米寬進行改造,機動車道為雙向兩車道。

道路北側為二線鐵絲網,人行出行較少,二線公路北側人行道考慮設置為綠道(專供自行車道)。

白芒關至麻社區段斷面組成為:2米(人行道)+15米(機動車道)+2米(綠道)=19.0米。如下圖所示:

麻社區至大二村路段斷面組成為:2米(人行道)+8米(機動車道)+2米(綠道)=12.0米。如下圖所示:

6 路面結構設計

由于在道路下埋設市政管線,需對現狀道路進行開挖,現狀路面將無法利用,本次路面考慮新建。按照道路等級、交通量對路面的要求,根據地區氣候、水文地質條件、筑路材料分布情況,結合本地區路面使用經驗,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兩種結構形式進行方案比選。

方案一:瀝青混凝土路面:

細粒式瀝青砼SBS(AC-13C)厚 4cm

乳化瀝青黏層油(0.3~0.6kg/)

中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凝土(AC-20C)厚5cm

乳化瀝青黏層油(0.3~0.6kg/)

粗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凝土(AC-25C)厚7cm

ES-2乳化瀝青稀漿封層厚0.6cm

透層瀝青(0.3~0.6kg/)

5%水泥穩定碎石厚 25cm

4%水泥穩定石粉渣厚 18cm

總 厚59cm

方案二:水泥混凝土路面

C35水泥混凝土面層厚 24cm

5%水泥穩定碎石厚 20cm

4%水泥穩定石粉渣厚 18cm

總 厚62cm

方案比選:

瀝青路面的特性:瀝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無接縫、行車舒適、耐磨、振動小、噪音低、施工工期短、養護維修方便等優點,近年來已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瀝青提煉質量的提高,改性瀝青等工藝的成熟和廣泛運用,瀝青面層高溫抗車轍性能、低溫抗裂性能和水穩定性問題都得到改善,并具有良好的彈性恢復性能,瀝青路面的優越性也充分體現出來。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強度高、穩定性好、耐久性強、養護費用少、經濟效益高、有利于夜間行車等優點。但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接縫,影響行車的舒適性,路面邊部和板角也容易破損,水泥路面損壞后修復較困難。

經過上面綜合比較,本項目推薦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

7 人行系統設計

(1)人行道材料選擇

方案一:(推薦方案)人行道采用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磚,結構如下:

C30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磚 23×11.5×5cm

中粗砂厚 2cm

6%水泥穩定石粉渣 15cm

總 厚22cm

方案二:(比較方案)人行道采用砼預制方磚,其面層可采用仿大理石,既防滑,又有大理石的高貴,又比大理石經濟,結構如下:

仿大理石面磚 25×25×5cm

1:3水泥砂漿2cm厚

6%水泥穩定石粉渣15cm

總 厚22cm

機動道車道外邊緣和人行道上的緣石均采用水泥砼預制路緣石。

經過比較環保透水磚有以下優點:

① 環保透水磚經濟耐磨;

② 透水磚特有的毛面設計,能增強行人、車輛與地面的摩擦強度,起到防滑和減少交通事故的作用;

③ 透水磚的高滲透性,可以使雨雪水迅速滲入地下,起到補充地下水;

環保透水磚外表美觀、環保、可以很好的收集雨水,保證雨水不會流失,而且貼近人性化。

經過上述綜合比較,本次推薦方案一。

(2)人行過街系統布置

二線公路道路兩側主要為非建設用地,需結合公交站的設置和沿線主要人流集散地綜合布置人行過街設施。二線公路為城市次干道,沿線交叉口均為平面交叉口,人行過街主要由地面系統組成。

8 綠道系統設計

方案一:(推薦方案)綠道采用彩色瀝青,結構如下:

紅色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0)3cm

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5cm

6%水泥穩定粗砂 20cm

總厚 28cm

方案二:(比較方案)綠道采用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磚,結構如下:

C30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磚 23×11.5×5cm

中粗砂厚 2cm

6%水泥穩定石粉渣 15cm

總 厚22cm

彩色瀝青外形美觀,路面平順,不易積水,讓自行車的出行舒適、愜意,更能表現“綠色出行”的意義。而人行道板磚對于自行車出行來說摩擦力較大,路面不平順,而且易于積水,對于雨天出行較不方便。經過綜合比較,本次綠道結構推薦方案一(彩色瀝青)。

9 存在問題與建議

1、設計標高要與現狀標高擬合,但地形數據已過時,并不準確,故進行二線公路沿線地形測量及地下管線物探非常有必要;

2、現狀多處擋墻、邊坡使用狀況較好,可根據具體情況予以保留,以減少工程量;

3、本道路在松白公路路口經常與南往北的交通沖突,故本道路在該路口建議實行右進右出的交通管制。

參考文獻:

[1]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 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3]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第6篇:工程改造方案范文

關鍵詞:鐵路;鐵路橋梁;改線方案;比選

1、工程概況

沈丹線K155+979草河1號橋位于林家臺(K151+091)~劉家河(K157+718)區間,為16-10m鋼筋混凝土π型梁橋,設計荷載L22,橋梁全長172.7m,橋上客車行駛速度100km/h。U型橋臺,圓端形橋墩,16#橋臺為漿砌石結構,其余墩臺均為混凝土結構,橋墩臺基礎均為混凝土擴大基礎,深度約3m,橋下河流與橋梁中心線正交。

橋位處線路為單線、直線,線路坡度0.4‰,60kg/m無縫線路,鋼筋混凝土橋枕,橋下凈空為5~7m。

該橋始建于1943年,其中8#、9#、11#、12#橋墩于1955年新修墩帽,2#~10#橋墩于1971年進行包箍處理,11~15#橋墩于1984年包箍處理。

根據工務段挖驗資料及現場實地勘察,橋梁主要病害如下:

1、梁體局部風化、腐蝕、裂損嚴重,且有混凝土脫落,漏筋及滲水等現象,其中第1、3、9-16孔梁防水層失效,梁內部滲水嚴重。

2、河床下切導至部分基礎外露,且有混凝土包箍脫落及漏筋現象,鋼筋腐蝕嚴重,8#~10#橋墩基礎尤為嚴重。

3、墩臺腐蝕、裂損嚴重,其中0#橋臺距地面2.5m處橫向斷裂,縫寬10mm,雖用環氧樹脂膠合,但裂紋仍有發展;1#~2#、11#~14#橋墩底部包箍混凝土腐蝕深度達200mm,16#橋臺邊墻豎向斷裂,縫寬20mm。

2、存在問題及建設必要性

3.1 橋梁存在的主要問題

梁體冒漿滲水嚴重,混凝土碳化;墩臺腐蝕風化嚴重,裂縫較大,最大處有10mm;基礎埋深不足,為淺基橋,不滿足規范規定的沖刷深度;過水斷面不足,洪水時水位接近梁底,曾沖毀丹東側路基。

3.2 改建的必要性

橋梁為1943年日偽時期建造,建造年代較早,建造標準較低,橋梁病害較多,雖經多次大修補強,仍然存在淺基、過水斷面不足等較多安全隱患。因此對該橋的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3、建設方案及主要工程內容

本次共對兩個方案進行研究,均為永久改線異位新建橋梁方案,新建橋梁形式均為11-16.0m預應力混凝土梁橋。

方案一新建橋梁位于既有橋梁下游,為直線橋,與既有線平行,線間距20m。

方案二新建橋梁位于既有橋梁上游。新建橋一部分位于緩長l=50m的緩和曲線上,一部分位于直線上,與既有線不平行,線間距12m~27.4m。

4.1方案一:既有橋下游側新建橋梁方案

本方案為在既有橋下游側外20m新建11-16.0m預應力混凝土梁橋,新橋建成后,將既有線轉至新橋,最后拆除既有橋,清理河道。

(1)線路

減小既有沈丹線K154+980.47~K155+750.37段曲線的轉向角,在K155+400.00處引出緩和曲線,將原有曲線長度縮短,并改變曲線的切線方向,在改線里程CK155+869.41處引出直線方向,新建橋梁位于該直線上,該直線與既有線通過曲線半徑R=800m,緩長l=80m的曲線在CK156+683.86處連接。

改線地段最大坡度為6.5‰,最小坡段長度為200m,改線長度1.303km。

(2)橋梁

改建線路CK155+980.5處新建11-16m單線預應力混凝土梁橋。橋梁位于平坡及直線上,長182.22m,全長194.78m。梁設計跨度16m,全長16.5m,梁高1.1m,軌底至梁底建筑高度為1.7m。

橋墩采用C30 單線圓端型實體橋墩,橋臺采用C30 T型橋臺,基礎采用C30矩形承臺、樁基礎,C30鉆孔樁直徑為1.0m。

橋梁設雙側1.05m寬角鋼欄桿人行道。墩臺均設圍欄、吊籃及檢查梯,并按規定布置避車臺。

橋臺護錐采用35cm厚M10漿砌片石,下設10cm厚碎石墊層,兩線橋臺外側各設置一座C20混凝土檢查臺階。

橋墩臺承臺施工時采用薄壁沉井圍堰防護。

主橋施工結束轉線后,拆除既有橋梁。

(3)涵洞

既有沈丹線K155+752處有1-5.4m框構橋(立交)一座,線路平面改移后,與既有線線間距17.36m,改建線路CK155+747.43處需新建1-6.0m框構橋。

4.2方案二:既有橋上游側新建橋梁方案

本方案為:在既有橋上游側沈陽方向外12m、丹東方向外27.4m新建11-16.0m預應力混凝土梁橋,新橋建成后,將既有線轉至新橋,最后拆除既有橋,清理河道。

(1)線路

改變既有沈丹線K154+980.47~K155+750.37段曲線大里程側直線方向,以曲線半徑R=1900m,緩長l=50m的曲線新做一條曲線,在改線里程CK155+901.38處引出直線方向,該直線與既有線通過曲線半徑R=2000m,緩長l=50m的曲線在K156+614.84處連接。新建橋梁一部分位于直線上,一部分位于緩長l=50m的緩和曲線上。

改線地段最大坡度為12.8‰,最小坡段長度為200m,改線長度1.795km。

(2)橋梁

方案二橋梁除中心里程改至CK155+979.6外,橋梁主體、結構類型、長度尺寸及附屬設施均同方案一。

(3)涵洞

既有沈丹線K155+752處有1-5.4m框構橋(立交)一座,線路平面改移后,與既有線線間距3.5m,該涵需接長。

(三)方案比較

本工程方案優缺點比較見表3-2。

表3-2各方案優缺點比較表

優點 缺點

方案一 1、橋梁全部位于直線上,施工簡便,日后維護工作量小

2、改線長度短,對既有線干擾小,建設周期短

3、施工進場條件便利,伐樹少 1、改建后既有JD2曲線半徑由既有R=2100m變為R=800m,曲線半徑較既有減小,但仍滿足本區段100km/h行車要求

2、涉及既有民房、紅外軸溫探測站及道路遷改,遷改工作量大

3、造價較高

方案二 1、不涉及拆遷民房、紅外軸溫探測站及改移地方道路,遷改工作量較小

2、改建后曲線半徑與既有曲線半徑相差不大

3、造價較低 1、橋梁部分位于緩長l=50m的緩和曲線上,施工難度較高,維修和維護工作量較大

2、改線長度長,對既有線干擾大,建設周期長

3、無進場道路,伐樹較多

第7篇:工程改造方案范文

關鍵詞:惠東縣 灌區干渠 改造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

中圖分類號:TV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6-0331-01

惠東縣白盆珠上鑒陂灌區干渠改造工程位于惠東縣境內,左右灌渠分別沿西枝江兩側呈東西走向,西起惠州市惠東縣多祝鎮上鑒陂,終點至惠州市惠東縣平山鎮。現狀干渠經過多年運行,工程年久失修,干渠破損嚴重,常年無水。現狀灌區實際灌溉面積僅4.50萬畝左右,有1萬多畝農田灌溉用水無法得到保障。

1、基本情況

1.1 項目區自然和社會環境概況

工程區域地形地貌為侵蝕~剝蝕地貌、河流沉積~沖積地貌、人工地貌。項目所在地涉及的西枝江屬珠江水系東江第二支流。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2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900mm。土壤主要為山地草甸土、赤紅壤。植被為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根據現場踏勘,工程沿線植被覆蓋率較高,水土流失主要以輕度水力侵蝕為主,土壤侵蝕模數為500t/(km2?a)。

2010年惠東縣實現生產總值251億元,比上年增長15.6%;人均GDP29018元,增長14.1%。縣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00億元大關。農業經濟穩步發展,馬鈴薯、甜玉米等特色農業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8億元,增長6.2%。工業經濟效益提高,民營工業進一步發展,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28.3億元,增長18.2%。旅游、商貿、房地產等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4.7億元,增長15.1%。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的節能減排任務。

1.2工程概況

本工程建設性質為改擴建建設類項目。工程建設內容包括上鑒陂干渠和渠系建筑物改造,其中上鑒陂左干渠全長38.95km,引水流量為4.83m3/s,上鑒陂右干渠全長28.24km,引水流量為2.96m3/s。上鑒陂干渠設計灌溉面積6.06萬畝,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和《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中的有關規定,本灌區為中型灌區,灌區工程等級為Ⅲ等,永久性建筑物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臨時性建筑物防洪標準為5年一遇。

工程計劃施工工期為16個月,總投資估算12348.54萬元。

2、防治分區

本工程防治分區為以下:主體工程區、施工營造區、施工道路區、臨時堆土區和棄渣場區。

3、水土流失預測

3.1 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和植被面積

工程建設期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面積115.63hm2。工程建設破壞植被面積27.37hm2。

3.2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

工程建設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27.37hm2。

3.3 棄渣量

工程建設產生棄土總量為44.43萬m3。

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預測

工程建設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總量為6660.17t,新增水土流失量6130.97t。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設原則

在措施布設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⑴ 分區治理原則;⑵ 互補性原則;⑶ “五定”原則;⑷ 效益優先原則;⑸ 綠化美化原則。

4.2 分區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4.2.1主體工程區

臨時措施:渠道兩側填筑段有部分區域緊鄰耕地、果園等敏感區域,為防止填筑邊坡坡面土方在雨水沖刷下造成的水土流失對耕地、果園等區域產生影響,施工前先沿征地紅線設置編織土袋擋墻攔擋。土袋擋墻外側設置臨時排水溝,作為本區的一個臨時排水系統。排水溝出口處設置臨時沉沙池,對泥沙水進行沉淀,避免黃泥水直接流出項目區。

渠道施工期間,為防止渠道內地表在雨水沖刷下造成的水土流失直接流進下游耕地與河道內,需要在河道底部每隔1km設置一座臨時沉沙池,對渠道內黃泥水進行沉淀。

設置臨時排水溝2365m,臨時沉沙池85座,土袋擋墻2365m。

4.2.2施工營造區

工程共布設11個施工營造區,占地1.70hm2,占地類型為草地。

工程措施:施工結束后,對本區需進行土地整治與植被恢復,土地整治面積為1.70hm2。

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后,本區需要進行撒播草籽植被恢復,草籽選用狗牙根與百喜草, 撒草籽綠化面積為1.70hm2。

臨時措施:施工期間,沿施工營造區四周設置臨時排水溝,作為本區施工期間的一個臨時排水系統。排水溝出口處設置臨時沉沙池,對泥沙水進行沉淀,避免黃泥水直接流出項目區。

設置臨時排水溝1780m,臨時沉沙池16座。

4.2.3臨時堆土區

本工程沿線共設置棄渣臨時堆土轉運站34個,每個轉運站面積為100m2。總占地面積為0.34hm2。

本方案要求堆土高度不超過3m,堆土邊坡按1:1.5放坡,同時還應做好攔擋、排水與沉沙等設施,該占地區域后期還需進行植被恢復。具體防護措施設計如下:

工程措施:施工結束后,對本區進行土地整治與植被恢復,土地整治面積為0.34hm2。

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后,本區需要進行撒播草籽植被恢復,草籽選用狗牙根與百喜草,撒草籽綠化面積為0.34hm2。

臨時措施:堆土前沿堆土場四周設置編織土袋擋墻攔擋與臨時排水溝,排水溝出口處設置臨時沉沙池,對泥沙水進行沉淀,避免黃泥水直接流出項目區。

設置臨時排水溝1380m,臨時沉沙池34座,土袋擋墻1360m。

結束語

水土保持措施投資141.76萬元。其中:工程措施費194.41萬元,植物措施費4.34萬元,施工臨時工程費43.82萬元,獨立費用69.38萬元,基本預備費18.72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8.21萬元。本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利因素,但只要切實落實各項防護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工程建設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影響。

參考文獻:

[1]《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33-2008)

第8篇:工程改造方案范文

關鍵詞 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改造方案

中圖分類號 TN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3-0047-02

石嘴山市廣播電視臺溝口站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由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系統和調頻頻段數字音頻廣播發射系統兩部分組成,在原有37CH單頻網和42CH多頻網2套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發射系統的基礎上,又新增21CH多頻網和36CH單頻網2套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發射系統和1套調頻頻段數字音頻廣播發射系統,實現12套中央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和承擔4套中央廣播節目無線覆蓋模數同播試點工作。為推進此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按照《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關于報送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發射機配套系統改造方案的通知》(寧新廣技術[2015]23號)文件精神,結合本站原有廣播電視發射機的重新布局安放、新增發射機安裝位置、天饋線擴容、供配電擴容、暖通擴容、防雷接地、衛星地面接收天線安裝、信源監測和自動化系統等進行此《方案》編寫。

1 發射臺站現狀

1.1 發射臺站概況

石嘴山市廣播電視臺溝口站始建于1973年,原址在惠農區紅果子鎮半山坡上,當時稱石嘴山市差轉臺。1976年遷至惠農區溝口301省道(平石公路)以北的臺址,稱石嘴山市轉播臺。1990年,石嘴山電視臺成立,在轉播臺建立183m高的廣播電視發射塔。2003年,“西新工程”淘汰了轉播臺電子管發射機,全部更新為全固態發射機,更名為石嘴山市廣播電視臺溝口發射中心。2013年又更名為石嘴山市廣播電視臺溝口發射站。

目前,溝口站成為自治區三大發射臺站之一,總發射功率達47.5kW,其中中央一套、中央七套、寧夏公共電視發射系統各1套,發射功率均為10kW;石嘴山綜合電視節目發射系統1套,發射功率為5kW,調頻廣播中央一套中國之聲、寧夏新聞和石嘴山調頻廣播發射系統各1套,發射功率均為3kW;寧夏交通音樂98.4MHz發射系統1套,發射功率1kW;手機電視CMMB發射系統1套,發射功率1kW;“戶戶通”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發射系統,單頻網和多頻網的各1套,發射功率分別為0.5kW和1kW。所有廣播電視發射系統信號源來自于光纜或衛星信號。

1.2 機房及辦公用房使用情況

溝口站各機房、辦公用房和職工宿舍樓均為磚混結構,總建筑面積超1000m2,其中動力機房120m2,大發射機房100m2,小發射機房27m2,操控機房72m2,辦公用房137m2,庫房60m2,職工宿舍樓440m2。

1.3 供配電情況

1)現有大武口簡泉變513簡林線和平羅簡泉變512簡林線兩路10kV高壓輸電線路,擁有2臺S9-M315/10變壓器,變壓器到動力機房的輸電線均為鎧裝多股鋁芯240mm2*3+1三相四線規格電纜,并由施耐德WTS320開關柜完成自動切換。

2)溝口站2臺變壓器同時為本站和臺影視基地供電。

3)原有三相交流電源穩壓器已損壞并停止使用。UPS電源有2套,分別為易事特EA660-60和科華FR-UK33100,其中EA660-60使用了30%的容量,FRUK33100使用了75%的容量。

4)新增2套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發射系統和1套調頻頻段數字音頻廣播發射系統及配套系統設備后,供電系統容量將增加30kVA,顯然原供配電系統不能滿足要求。

1.4 信號源系統

1)各發射機信號源來源情況:視中央一套節目發射機主信號源均為中星6B信號,備用信號源光纜信號,切換方式為手動;電視中央二套節目、中央七套節目和調頻廣播中央一套節目中國之聲92.0MHz、寧夏新聞101.2MHz、寧夏交通音樂98.4MHz發射機主信號源均為中星6B信號;電視寧夏公共、石嘴山綜合、和調頻廣播石嘴山廣播以及數字電視單頻網、多頻網和CMMB發射機的信號源均為光纜信號。

2)光纜通達情況:有2條4芯光纜到達溝口站機房,能使用的是5芯,正在使用的3芯;衛星接收天線有5面,能使用的2面,并正在使用。

3)廣播電視節目臺內監測切換設備1套,可以監測5套模擬電視和3臺調頻廣播的信源和發射回收信號,能進行信源切換和故障記錄等,不能監測數字電視。

1.5 天饋線系統

1)鐵塔高度183m,在廣播電視高山無線發射臺站基礎設施更新改造項目中完成了塔身除銹上漆和地錨加固。

2)在鐵塔上已有16副廣播電視發射天線,正在使用發射的天線有10副,停用2副,不能使用的4副,并占用著較好的位置。

3)使用多工器的情況:只有3套調頻廣播發射系統,即調頻廣播中央一套中國之聲92.0MHz、寧夏新聞廣播101.2MHz和石嘴山廣播95.4MHz使用1組多工器。

1.6 機房通風散熱情況

大發射機房配置了制冷量60kW的精密專業機房空調1臺,家用級5P空調2臺。小發射機房配置家用級5P空調1臺。動力機房配置家用級3P空調1臺。操控機房配置家用級3P空調2臺。

以上空調機為多年不間斷使用的陳舊空調機,性能指標大大下降,已經過多次維修勉強維持。

1.7 防雷接地情況

機房防雷接地工程,在廣播電視高山無線發射臺站基礎設施更新改造項目中全部完成。

2 臺站改造方案

2.1 新增發射機的安置方案

1)將新增2部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發射機分別安置于60KW精密空調左側位置和電視中央七套節目39CH發射機與電視寧夏公共15CH發射機之間原寧夏交通音樂調頻廣播發射機位置。

2)將小發射機房的數字單頻網37CH和數字多頻網42CH兩部發射機搬遷到大發射機房,并安置到原三部調頻廣播發射機的位置。

3)將新增1部調頻頻段數字音頻廣播發射系統和3部調頻廣播發射機安置于小發射機房,使其成為廣播發射機,具體安裝位置如圖1所示。

2.2 供配電系統增容方案

1)大武口簡泉變513簡林線變壓器遷移到本站院內,與平羅簡泉變512簡林線變壓器同排,并更換相關電纜。

2)更換施耐德WTS320自動切換開關電器為施耐德WTS630自動切換開關電器和其柜6只電流監測表頭(包括配套電流互感器)。

3)更換動力機房低壓配電柜到各發射機房發射機的配送線路。

4)增加1套大功率柴油發電機組。

2.3 信號源系統改選方案

地面數字電視系統信號源采用接收直播衛星信號源(主)方案和地面光纜網傳輸(備)方案來解決。

1)衛星天線安裝主方案:在動力機房屋頂有適合安裝中星6B、中星6A和亞太6號衛星天線。

2)地面光纜網傳輸(備)方案:操控機房光纜有冗余,可在前端機房和操控機房增加相應設備將所需信源傳送過來,為廣播電視發射機再增加一個備用信源。

3)地面多路微波傳輸(備)方案:石嘴山市廣播電視臺通往溝口站的16km直埋光纜中有10km在郊外,其中直埋在沙丘下的6km光纜,由于風吹日曬已露出地面,現需要架空處理。另外郊外光纜,時有被撕斷的現象發生,為此建議設立地面微波傳輸系統做備用。

4)在操控機房增加2臺機柜用于安裝數字衛星接收機、各類適配器和碼流切換器等信源設備。

5)配置地面數字電視綜合測試儀(包含測試天線)1套、數字電視ASI解碼器1臺和多功能數字射頻電功率計1臺,主要用于臺內與臺外廣播電視信號測試。

6)臺內廣播電視信號監測方案:從主要能監測的3套調頻廣播、5套模擬電視節目、5個數字頻道的主備節目源和各發射節目質量回收效果監視測量考慮,增加1套具有自動監測、自動(短信)報警、自動診斷、自動切 換等的廣播電視信號監測系統。

2.4 自動化控制系統方案

將廣播電視信號監測系統與發射機監控系統、環境監控系統、電力及空調管理系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以及自動化管理系統一并納入自動化控制系統,實現自動對發射機、變壓器、柴油發電機、配電設備、UPS等重要設備的信息采集、控制和(遠程)報警;在動力機房、發射機房、操控機房、庫房、宿舍樓以及重點部位和關鍵點設置高清視頻攝像頭、溫、濕、煙、水等感應器,實現異常自動報警;實現自動化技防與人防相結合,有力保障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主機安放于發射機房,監視報警設備安放于值班室,實現對便于值班人員監視各類設備的運行狀態和消 防安全情況。

2.5 天饋線系統擴容方案

1)首先拆卸發射塔上原有廢棄的天線,為新裝發射天線創造有利條件。

2)新增的2 1CH電視天線,暫定安裝到鐵塔從上向下第四層天線南角,新增的36CH電視天線安裝到鐵塔頂層,兩付發射天線需要主饋管-50-80饋線2×200m。

3)增加1多工器,將原37CH與新增36CH合成到一起經220m主饋管-50-80送往新增36CH發射天線。

2.6 機房通風散熱改造方案

1)經過重新布局的東側大發射機房,包括新增2套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發射系統在內共有10部發射機,總發射功率比重新布局前降低了5.5kW,耗與產生的熱量也隨下降,因此空調可以暫不考慮。

2)經過重新布局的西側廣播發射機房,正常發射時發射功率近9kW,耗電量達40kVA左右,因此考慮安裝1部10P恒溫恒濕專用機房節能空調。

2.7 防雷接地方案

發射站接地體總體的接地電阻較好,在1Ω左右,這次僅考慮對外接地體進行檢查維修,不進行大的改造。為了確保設備接地良好,對機房內的接地引線系統進行全部改造,并對電力系統進行防雷改造,增設高壓防雷器、配電柜加裝三級防雷器。

參考文獻

[1]紀康寶.廣播電視通信技術要求及設備配備標準[M].北京:清華同方光盤電子出版社,2003.

第9篇:工程改造方案范文

關鍵詞:基本負荷 峰值負荷 二次網熱平衡 設計方案 方案研究

中圖分類號:TF544.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自然條件背景

該市是一個縣級市, 2012年成為某省首批擴權縣(市)之一。全市總面積744平方公里,市區轄7鎮3鄉251個行政村5個街道辦事處:北壇街道、裕華街道、北關街道、西關街道、南關街道。2010年總人口約40萬人,境內平川、丘陵、山區各占三分之一,從北向南梯次排列,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交替分明,日照充裕,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0.4℃,平均降水量477.2毫米。截至2012年年初,全市城市綠化總面積達591.2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26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3.7%,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7.5%。建有園林式街道19條,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達100%,達標率達90%。結合創建活動,該市還實施了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和古樹名木保護,城市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市綠地的總量和質量迅速提升。2012年,該市被評為“國家級園林城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

二、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城鎮供熱管網設計規范》CJJ34-2010

2. 《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 建設單位提供的其它基礎資料。

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供熱面積:407543平方米

其中:環保局換熱站 187081平方米

二運換熱站 220462平方米

(2)供熱量:

最大供熱量:19.15MW

其中:環保局換熱站8.79MW

二運換熱站 10.36MW

平均供熱量: 13.85MW

最小供熱量: 9.19MW

(3)管網設計溫度:

二次網供回水溫度 55℃/40℃

(4)改造二次管網長度:

環保局換熱站: 1844.25m

其中:設計改動二次管網長度:767.33m

管道腐蝕更換二次網長度:1076.92m

二運換熱站: 2270.61m

其中:設計改動二次管網長度:928.09m

管道腐蝕更換二次網長度:1342.51m

(5)工程總投資:1288.80萬元

環保局換熱站工程費用:450.88萬元

其中供熱管網(設計改動):245.08萬元

供熱管網(管道腐蝕):130.28萬元

換熱站:75.52萬元

二運換熱站工程費用:542.22萬元

其中供熱管網(設計改動):294.83萬元

供熱管網(管道腐蝕):160.45萬元

換熱站:86.94萬元

四、設計熱負荷

本工程熱水采暖設計最大熱負荷19.15MW,平均熱負荷13.85MW,最小熱負荷9.19MW,其中環保局換熱站熱水采暖設計最大熱負荷8.79MW,平均熱負荷6.36MW,最小熱負荷4.22MW;二運換熱站熱水采暖設計最大熱負荷10.36MW,平均熱負荷7.49MW,最小熱負荷4.97MW。室外計算溫度為-9.1℃,冬季室外平均溫度為-1.6℃,冬季采暖期采暖天數為151天。根據《城市熱力網設計規范》中年耗熱量的計算方法,

環保局換熱站年耗熱量為

Qah =0.0864×N×Qh×(ti-ta)/(ti-to.h)

=0.0864×151×8.79×103×[18-(-1.6)]/ [18-(-9.1)]

=82912.09GJ/a

二運換熱站年耗熱量為

Qah =0.0864×N×Qh×(ti-ta)/(ti-to.h)

=0.0864×151×10.36×103×[18-(-1.6)]/ [18-(-9.1)]

=97721.18GJ/a

得出本項目年總需供熱量為180633.27J/a。

為了清楚的了解熱源所負擔的基本負荷和峰值負荷,做好本工程的技術方案和技術經濟分析工作,本可研繪制了采暖年熱負荷延續曲線,圖如下:

采暖熱負荷延續曲線圖

五、工程方案

1、供熱介質及供熱參數

本工程供熱介質為熱水。

根據建設方提供資料,環保局換熱站一次網實際運行溫度為92℃/46℃,二次網溫度為52℃/40℃;二運換熱站一次網實際運行溫度為87℃/51℃,二次網溫度為49℃/40℃。

根據以上運行參數,確定本可研計算供熱參數為一次網90℃/50℃,二次網溫度為55℃/40℃。

2、改造方案

2.1、用戶熱力入口

現狀管網缺少入戶閥門井及支管閥門井的調節,因此,水力失調嚴重,本工程設置入戶閥門井及支管閥門井,管道閥門采用自立式壓差調節閥,以增強管網的調節能力。

2.2二次管網

①管網布置

本工程為新建管網和舊有小鍋爐管網并網連接,原有部分管網為同程系統,所以存在管網布置不合理現象,供熱管網的改造原則為盡量利用原有路由,合理布置管網走向。具體管網布置見附圖。

②管徑

管道比摩阻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城鎮供熱管網設計規范》CJJ34-2010的要求,管網經濟比摩阻應控制在30~70pa/m范圍內,經核算,部分現狀管網的比摩阻達到了100pa/m以上,因此,改造管徑偏小的管段。

2.3換熱站設備校核計算

根據建設方提供運行參數,確定本工程供熱參數為一次網溫度90℃/50℃,二次網溫度55℃/40℃。

1、環保局換熱站

1).換熱器

環保局換熱站供熱負荷為8.79MW,取換熱器傳熱系數2500 W/(m2.℃),換熱器換熱面積預留20%余量,計算得換熱器換熱面積為221.60m2。

2).循環水泵

根據管網水力計算得,管網總阻力為152930.24pa,換算為15.3mH2O,用戶阻力為10mH2O,換熱站阻力為10mH2O,所以,換熱站循環水泵揚程為15.3+10+10=35.3mH2O。

循環水泵揚程考慮20%的余量,循環水泵揚程為35.3*1.2=42.4m。

本工程供熱負荷為8.79MW,二次管網溫度55℃/40℃,計算得循環水泵流量為

循環水泵流量考慮10%的余量,循環水泵流量為503.96*1.1=554.36m。

由此得,環保局換熱站循環水泵參數為:流量554.36m3/h,揚程42.4mH2O。

2、二運換熱站

1).換熱器

二運換熱站供熱負荷為10.36MW,取換熱器傳熱系數2500W/(m2.℃),換熱器換熱面積預留20%余量,計算得換熱器換熱面積為261.60m2。

2).循環水泵

根據管網水力計算得,管網總阻力為114378.15pa,換算為11.4mH2O,用戶阻力為10mH2O,換熱站阻力為10mH2O,所以,換熱站循環水泵揚程為11.4+10+10=31.4mH2O。

循環水泵揚程考慮20%的余量,循環水泵揚程為31.4*1.2=37.7m。

本工程供熱負荷為10.36MW,二次管網溫度55℃/40℃,計算得循環水泵流量為

循環水泵流量考慮10%的余量,循環水泵流量為593.97*1.1=653.37m。

因此,二運換熱站循環水泵參數為:流量653.37m3/h,揚程37.7mH2O。

參考文獻:

1.北方某省某市供熱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高清在线中文字幕网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软件 | 免费观看欧美精品成人毛片能看的 | 久久福利资源网站免费看 |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 |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久久 | 久久成人免费播放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黄色欧美网站 |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 免费欧美黄色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 | 欧美片a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第五色综合网啪啪 | 免费不卡毛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 | 亚洲特级毛片 | 欧美色欧| 成人亚洲网 | 亚洲天堂黄 | 亚洲孕交|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网 |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精品精品 | 久久国产高清 | 国产精选一区二区 | 性刺激欧美三级在线现看中文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在线看毛片网站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小说 |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久草在线视频免费 | 欧美日韩永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