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長期資本負債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創業板、資本機構、公司績效
一、引言
對主板市場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以及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績效的關系問題的研究,一直是理論界討論的熱點且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創業板市場作為新興的資本市場,其與主板市場有所不同,創業板市場主要針對扶持中小型企業與高科技企業的籌資并進行資本運作的市場,其入市門檻低,注重企業的增長潛力與成長性的開發,重視創新企業的發展,相對于主板市場而言,創業板市場具有較高的前瞻性,注重公司發展前景與增長潛力;另一方面,創業板市場的推出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了更廣泛的融資渠道,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而大大改善了我國的風險投資環境,使得資本市場的運作更加活躍、通暢。但是,由于上市條件較主板市場寬松,因此,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風險性也相對較高,對于企業信息披露的要求就更加苛刻。從國外來看,創業板市場已經存在很長時間,而我國創業板市場剛剛興起,從對資本結構與績效的關系研究上看,我國理論界以創業板市場為對象進行的研究還很不夠。
創業板市場注重高科技企業與創新型企業的資本運作,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進一步完善對投資通路的擴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創業板市場下,上市公司的成長性、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績效的關系等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其得到的結論對于創業板市場以及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文獻綜述
公司績效反映的是公司經營業績和效率,對公司績效的評價指標有很多,近幾年,國內外很多專家學者圍繞公司績效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財務指標評價法、市場價值評價法以及經濟增加值評價法。
財務指標評價法主要是通過銷售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利潤率和每股收益等傳統的公司績效評價指標來衡量企業績效的,這些傳統的績效評價指標具有較高的綜合性,能夠綜合的衡量企業的績效,主要包括衡量上市公司績效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現金流量能力以及成長性五個方面指標,相比單一指標的績效評價存在一定的優勢,但由于資本結構和償債能力指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對衡量結果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國外很多理論界人士傾向于通過對市場價值指標托賓q值的測評來衡量上市公司的績效問題,其主要原因是托賓q值能夠更好的體現企業現時價值和企業未來的增值潛力。其計算公式如下:q=企業市場價值/企業重置成本。但是由于國內證券市場信息披露不對稱、國家相關的法規政策、經濟發展情況、利率水平以及企業自身經營狀況等因素都較國外存在很大差距,在樣本數據的收集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采用托賓q值進行衡量的公司績效水平的波動性較大,準確程度不高。
基于以上兩種評價方法的諸多不足,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思騰思特公司設計了一種新的績效評價方法,即eva評價法。該方法在計算企業成本時,在考慮公司債務成本的同時,也考慮了公司的權益成本,通過計算經濟增加值來衡量公司的績效水平。但是,由于eva評價指標是絕對值指標,不能有效控制企業與各部門之間的規模差異。其次,eva的測量需要借助財務會計中的數值進行測量,因此,存在較高的人為操縱性,進而容易導致功能失調或激勵失靈。最后,eva對權力的分離有一定的要求,應用不夠廣泛。
masulis(1983)運用后期權衡理論進行了實證研究,其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公司的負債水平與公司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同時得出進一步的結論,只有當負債水平在0.23一0.45之間時才能夠對公司績效產生影響。
bradley等(1984)通過選取1962-1981年間的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25個行業中的851家企業,在對這些企業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之后,得到的結論是:公司的負債水平與公司的價值之間是負相關關系。
肖作平(2005)選取1995年-2002年的204家非金融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在運用三階最小二乘法的模型對相應的財務數據進行相關性估計的同時,采用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模型對這204家非金融上市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其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是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的,并且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一種互動關系。
魯靖文、朱淑芳(2008)以上市公司的年終財務數據作為測量依據,選取2003年-2006年間的234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建立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模型對上述234家上市公司的年終財務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其研究結果表明: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的關系是呈負相關關系,有些年份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之間存在二次線性相關性。
周三深(2009)以2007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為依據,選取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對其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進行深入研究。首先,構建綜合績效指標與資本結構模型,然后,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出反映公司績效指標的綜合績效指標,最后,建立資本結構與綜合績效指標模型,通過一系列分析結果表明:公司的長期負債率與公司綜合績效呈負相關關系,而短期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有息負債率、無息負債率與公司綜合績效則呈正相關關系。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關于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的關系,國內外學者作了很多理論研究,但對于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研究還尚不多見。在創業板市場中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的關系是怎樣的?資本機構是如何影響公司績效的?影響的程度有多大等成為本文關注的重點。
通過研究國內外有關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的理論和相關文獻,在已有研究成果的的基礎上,針對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資本機構與績效關系,提出以下幾點假設:
假設一: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與公司績效呈正相關關系。資產負債率是公司年末負債總額同資產總額的比率。良好的資產負債率水平可以發揮財務杠桿效應使企業獲利。資產負債率偏高會影響公司的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偏低則會影響企業成長速度。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高成長性使其需要更多資金支持,因此,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資產負債率與公司績效水平呈正相關關系。
假設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流動負債率與公司績效成正相關關系。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特點是公司規模小、成長性較高。對于高成長性的公司,其成長速度越快,對資金的需求也就越大,當其成長的速度高于獲取利潤的速度時,為了滿足資金周轉的需要,便需要向外界快速融資,因此,其主要偏向于短期負債融資,也就是流動負債融資。
假設三: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長期資本負債率與公司績效成負相關關系。創業板上市公司主要偏向于短期負債融資,其長期負債一般很少,有的甚至為零。長期負債的增加將對公司償債能力產生影響,償債能力的下降將進一步影響公司的績效水平。因此,長期資本負責率對公司績效產生負面影響。
四、研究方法與模型構建
1.變量的選擇
研究變量包括自變量和因變量。本文選取公司績效作為本次研究的因變量(y),其變量為凈資產收益率(roe)。本文以資產負債率(dar)、流動負債率(sdar)、長期資本負債率(ldar)和總資產的對數值(lna)作為本次研究的自變量。
其計算公式如下:凈資產收益率(roe)=本期凈利潤/ 本期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率(dar) = 負債總額/ 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率(sdar)=短期負債/負債總額;長期資本負債率(ldar)=長期負債/(長期負債+股東權益);總資產的對數值(lna)=公司年末總資產的對數值。
2.模型構建
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的方法,建立一個多變量回歸模型對影響公司績效的資本結構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其之間存在的關系,具體的模型構建如下:
y= a+β1x1+β2x2+β3x3+β4x4+ε
其中:y為凈資產負債率;a為常數項;βi為第i個變量的回歸系數;xi為第i個公司績效的影響因素;ε為隨機變量。其中x1代表資產負債率,x2代表流動負債率,x3代表長期資本負債率,x4代表總資產的對數值。
3.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巨潮資訊網創業板信息披露平臺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創業板板塊的年度報告以及國泰安數據庫。
4.樣本選擇
本文隨機選取深圳交易所創業板市場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選取創業板中前225家上市公司,查閱其2010年年度報告之后,剔除掉數據不全的公司,若這些公司納入研究樣本中將影響研究結果。在剩余的189家中,剔除掉st的公司,這些公司或出現財務狀況異常的情況,或已連續虧損兩年以上。再剔除掉資產負債率大于1的公司,這類公司已經資不抵債,存在退市可能,不能體現公司的正常負債水平。最終得到174家樣本公司年度財務報告的數據,并對其進行spss多元線性回歸。
五、實驗過程
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的方法,為了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程度,采用逐步回歸法消除自變量的多重共線性,選出具有顯著關系的自變量x1、x3和x4,自變量x2被剔除,建立擬合回歸方程對所建立模型進行擬合程度檢驗,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模型1的r square為0.361,模型2的r square為0.525,模型3的r square為0.545,說明模型3較模型1、模型2的擬合優度明顯提高,總體看來模型的擬合程度比較理想。說明自變量對公司績效的影響程度達到了50%以上。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模型1 的f檢驗的統計量觀察值為98.535,相應的概率p值為0,小于0.05;模型2的f統計量觀察值為94.643,相應的p值為0,小于0.05;模型3的f統計量觀察值為67.813,相應的p值為0。三個模型均能通過了方程顯著性檢驗,說明三個模型回歸系數都顯著不為0。可以認為y(凈資產負債率)與x1(資產負債率)、x3(長期資本負債率)、x4(總資產的對數值)之間有線性關系。
a. dependent variable: roe
表3是對模型回歸系數的顯著性檢驗,根據模型3建立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y= 1.203+0.326x1-0.413x3-0.056 x4,經t檢驗方程常數項以及各自變量的概率p值均為0,全都小于0.05,說明資產負債率、長期資本負債率和總資產的對數值對公司績效均具有顯著性意義。
其中,公司的資產負債率x1的偏歸系數為0.326,表示資產負債率每升高一個單位,企業績效水平上升0.326個單位。公司的長期資本負債率x2的偏歸系數為-0.423,表示公司的長期負債率每升高一個單位,企業績效水平下降0.423個單位。公司的總資產的對數值x3的偏歸系數為-0.056,表示公司的總值產的對數每升高一個單位,企業績效水平下降-0.056個單位。
六、研究結論與局限性
1.研究結論
由以上實驗數據,我們可以得到一下結論:
(1)資產負債率對公司績效有顯著影響,且呈正相關關系,與假設1相一致。因此,創業板上市公司應在合理的范圍內適當提高其資產負債率,使其發揮財務光桿效應,降低融資成本,提高公司績效水平。
(2)由于自變量x2在試驗中被剔除,且其p值大于0.05,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假設2沒有得到證實。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創業板市場風險大,貸款利息高,融資困難,再加上其中一些新興成長型企業,通過短期融資方式籌集的資金難以在短時間內轉化為利潤,因此,流動負債率對公司的績效影響很小。
(3)公司的長期資本負債率與公司績效成負相關關系,且相關性顯著,與假設相反。其可能的原因是,長期資本負債率的增加會加重公司的負擔,影響其償債能力,進而影響公司績效。
根據資本結構的指標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公司應結合自身情況,相應調整公司資本結構,提高公司的績效水平。
2.研究的局限性
(1)本次研究的數據取自巨潮資訊網創業板信息披露平臺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創業板板塊的年度報告以及國泰安數據庫,由于創業板市場剛剛興起,政府及相關機構對其監管不夠嚴格,其資本結構也不夠完善,導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情況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可能影響本次研究的準確性。
(2)本文出于數據收集等原因,僅選取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公司績效的指標,而影響公司績效的因素還有很多,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結果。
(3)在模型建立方面,本文采用的實證研究模型是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研究只涉及公司的財務指標部分,而對于非財務指標部分沒有進行相應研究,因此,在模型建立方面仍有待完善。
參考文獻:
[1]masulis,ronald w. the impact of capital structure change on values:some estimat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38,no.1 mar.1983:107-138.
[2]bradley,michael,jarrell,gregg a. and kim,e. han. on the existence of optimal capital strucure:theory and evide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no.3,1984,39:857-878
[3]肖作平.《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互動關系的實證研究》管理科學,2005年03期
[4] 魯靖文,朱淑芳.《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年11期
[5]周三深.《資本結構對公司績效影響的研究——基于2007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年05期
[6]牛建高,曹敏,鄒必穎.《民營企業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基于河北省的實證分析》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第04期
[7]章紫藝.《上市公司績效與資本結構關系的實證研究——以房地產上市公司為例》經營管理者,2009年第10期
[8]王玲.《中小板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績效關系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年05月
【關鍵詞】企業生命周期 資本結構 經營風險
融資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融資管理的重要任務就是確定最適合的資本結構。而且資本結構一直是證券市場的熱點問題。然而當前的研究只是在研究單一方面因素了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當前對于資本結構的研究尚不充分,無法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一、研究現狀
Titman和Wessels(1988)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們日常關注的成長機會由于具有不確定性,不能用于抵押而且也不便于監控,通常作為債權人會對此提出較高的資本回報率。因此具有較高的成長能力的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一般會避免債務融資,選擇股權融資。
錢穎(2007)根據財務管理指標結合經濟指標,即銷售額及其成長速度、現金流量的變化情況和EVA為標準對企業生命周期進行了劃分,詳細研究了企業各方面的特征,提出企業不同階段不同的融資策略。
唐瀾殊(2008)對從企業生命周期角度對企業資本結構作了最綜合的實證研究。結論是我國上市a公司的融資結構會隨著其生命周期階段的變化而變化;但在研究時沒有對行業因素進行控制。同時,他證明了企業盈利能力與資產負債率負相關,公司規模與負債率正相關。
王艷茹(2010)對企業生命周期與融資結構進行了實證研究,她將銷售收入環比增長率作為判斷標準進行劃分,結果表明不同時期企業的融資方式不同,企業的資本結構也會不同。為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在成長期企業主要進行外部融資,當企業處于成熟期時更加傾向內部融資。通過列舉和比較,她還揭示了出于生命周期不同階段企業的內部融資的構成內容及比例也不盡相同。
二、研究方法
(一)數據處理
本文的數據是將全部滬深A股中ST公司、金融、保險行業公司以及缺失數據的公司樣本進行剔除,直接選取2006~2010年的數據進行相應計算。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相似。
(二)假設的提出
企業在進入期實力有限,產品和市場都不成熟,抗風險能力差,很難通過負債的方式籌集所需資金,企業只能進行內部權益性融資,結果表現為負債率很低。通常這類企業不會上市,因此本文中沒有將進入期作為研究對象。隨著技術和銷售的好轉,尤其是企業的產品被消費者快速追捧時,企業進入迅速增長的成長期,產品銷量急劇擴張,企業的任務就是追加投資以擴建生產設備,以滿足訂單需求。這會使得短期內企業對資金產生巨大的需求,僅通過股權融資還是會有很大的缺口;另一方面,銷售增長的同時企業的信譽、價值也會逐步被社會認可,許多投行的天使投資也會在此時為企業注資。而且隨著市場的擴大利潤會上升,企業的資產可以用于向銀行抵押已取得借款。因此,此時企業的債務融資變得可行,為了降低資本成本,企業會轉向與債務融資,負債率會逐步上升。隨著銷售額的增長逐步趨于平緩,企業經營趨于平穩,盈利能力逐步達到最大,企業內部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自由現金流,與此同時,由于不再需要大規模地進行投資,資金需求也會降低,此時企業完全可以平衡自身的資金需求,無需再舉債,此時償還債務還能提高資產報酬率,提高流動性,提升企業形象,有助于股價的上升。隨著競爭的加劇以及產品逐步被替代,企業原有的項目逐漸進入衰退期,銷售下降,產品大量積壓,原有的業務盈利能力大大降低,此時企業需要進行戰略調整,或者投資與產品的升級和改良,或者進入新的領域,此時相當于企業重新進入進入期。不同的是,企業的品牌價值已經被社會所認可,因此可以利用債務進行資本擴張,所以負債率會又有所上升。基于上述分析,由此本出以下假設:
假設1: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的資本結構(本文采取長期資本負債率來衡量)存在顯著差異。
假設2:成熟期和衰退期企業的資本結構(本文采取長期資本負債率來衡量)存在顯著差異。
(三)研究規劃
本文借鑒唐瀾殊(2008)的做法,以收入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經營現金流量資產比(全年經營現金總流量/年末總資產)和資本支出率(長期資產全年投資額/年末總資本)作為判斷標準,對企業進行分組。首先將樣本公司按照收入增長率進行降序排列,按照樣本所處的位置分別表明序號1、2、3,然后按經營現金流量資產比降序排列,再根據所處位置表明序號1、2、3,最后按資本支出率也進行降序排列,再標注1、2、3。這樣我們的樣本數據就成為了3個數字的代碼。
根據生命周期理論,隨著企業的發展,銷售收入增長情況如圖1:
資本支出率也會隨著銷售的增長而呈現相同的趨勢。而經營現金流量資產比通常會先隨著收入的增長而增加,到達成熟期之后比例逐漸降低。這樣,我們可以得到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三個指標的組合分別是“1、2、1”、“2、1、2”、“3、3、3”。
本文在研究時,首先對三組數據進行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統計性描述,然再檢驗這種差異是否顯著。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樣本均值及方差
各階段樣本公司長期資本負債率的統計結果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到,各個階段的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趨勢明顯,在成熟期比衰退期要低。
(二)差異的檢驗
成長期和成熟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業資本結構差異的檢驗結果如下表2。
四、研究結論及解釋
企業的資本結構在期所處的生命周期不同階段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通常來講,成長期高于成熟期。這與企業的經營風險、成長性、規模、盈利能力有很大的關系。成長性高的企業風險也很大,對財務危機更加敏感,而且我國債券市場不夠成熟,不如股權融資來的方便。
成熟期比衰退期高。當企業進入衰退期時,由于銷售持續惡化,不能繼續提供資金,此時債權人的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便會退出,企業為了延緩衰退期的到來或者及時轉向,也會收縮規模,償還債務,從泥潭中撤出,同時也為了維護企業形象,而償還債務。
目前關于行業因素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的研究還不成熟,行業劃分指標的有效性還未得到證實。本文選取的經營杠桿這一衡量標準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效性還未給出證明。對于行業因素對企業資本結構造成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楊棉之,張中瑞.上市公司債權治理對公司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2011,3:57-60.
[2]王艷茹.企業生命周期與融資結構[J].財會通訊,2010,7:130-132.
[3]唐瀾殊.生命周期視角下的企業融資偏好研究[D].廈門大學,2008.
[4]曹裕,師明,馬躍如.企業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資本結構——基于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08,9,3:5-11.
【關鍵詞】債務期限;流動比率;長期債務
債務期限是債務契約的重要內容,她規范著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不同期限的債務影響著公司資產的配置狀態和融資成本的大小,進而給企業價值帶來不同的影響。企業不同的債務融資期限安排,也必然導致債務融資治理效應的差異。同時,企業債務融資契約成本的大小也與債務融資契約的構成特征相關。本文通過研究公司多大程度地運用長期債務來替代研究公司債務期限的選擇,當公司新增債務中新增的長期債務更多,說明公司傾向于選擇較長的債務期限,具有高的債務期限結構。本文接下來則通過分析哪些因素顯著地影響公司對長期債務的運用,進而影響公司債務期限的選擇。
一、變量設定與模型選取
1.本文基于公司特征因素選取了10個財務指標變量,變量含義如下:
2.模型方法:本文通過建立Logit模型來分析公司對長期負債的運用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本文依據成本理論、信號理論、流動性風險理論、稅負理論及資產匹配理論選取了一系列公司財務指標。按照公司是否運用長期債務來賦值被解釋變量P。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P表示是否運用長期債務,表示常數項,表示回歸系數,表示隨機誤差項。
二、樣本數據
本文選取了2007年前上市的724個上市公司樣本為研究對象。抽取了2007年至210年的四個年度的公司財務指標樣本數據。其中基于2010年度數據,這724家樣本公司中有302家不采用短期債務或具有很低的流動比率,422家完全采用短期債務或具有極高流動比率。為了研究方便及考慮數據的完備性,因此這302家公司樣本特征賦值為“1”,而422家樣本公司特征賦值為“0”。
本文選取樣本考慮了以下因素:1)剔除了金融類上公司及ST、PT上市公司;2)所有公司為2007年前上市,且最近四年的財務數據統計連續,不存在異常現象;3)基于2010年度報表,該年上市公司新增長期債務占新增總負債的比值在0.7以上或者在0.3以下的具有極高代表性的公司才納入研究樣本對象;4)解釋變量的數據是基于2010年度的滯后三期數據,具體為2007-2009年三個年度各財務指標的平均值,當樣本公司的財務指標沒有統計或經計算后無意義則該樣本公司也被剔除。最后搜集整理了302個“運用”長期債務樣本和422個“不采用”長期債務樣本共724個公司樣本。
三、實證分析
1.本文先采用SPSS18.0的Enter方法將10指標全部納入解釋變量進行回歸,回歸結果整理如表2所示。
初步分析回歸結果得出很多變量不能通過顯著性檢驗,這可能與指標的選取及樣本數據有關,為了得到穩定的擬合優度較高的模型,則需要進行變量篩選,剔除解釋力不強的變量。從回歸系數的方向看,盡管公司規模沒有通過檢驗,其方向為正符合理論上的假定,即越是大公司越能運用較多的長期債務。對于內部融資能力,在本模型中也未能通過檢驗,但其方向也驗證了內部融資能力強的公司傾向于運用較少的長期債務。這里要指出,盡管有效稅率指標的顯著性水平不高,但其系數值較大,且方向為負。我們覺得這可能與企業貸款偏好及發行公司債券門檻過高有關,因此即便有效稅率高,許多公司還是傾向于運用短期債務。另一方面,我國公司普遍實際稅率較低及利率受管制的情況下,利率期限結構比較平坦,長期債務的稅盾優勢大于短期債務的優勢不是很顯著。
2.接著采用向前逐步回歸法篩選出一些解釋力強的變量,回歸結果整理如下表所示:
通過逐步回歸后只剩下了四個解釋變量,其中TQ和AFE在0.05的顯著性水平通過檢驗,而DTL和LDLC則在0.01的顯著性水平通過了檢驗。
分析自變量的回歸系數,我們可以得出托賓Q的系數有較大解釋份額,且系數為正,這與公司債務期限同成長機會倒U關系的理論不符,這可能與所選樣本大多為中等成長型公司有關,高成長性公司和成熟型公司傾向于使用較多短期債務,能中等成長穩健型公司能夠運用較多的長期債務。
對于異常未來收益這一指標,其系數較小,但其系數方向不符合理論假設。一般而言,高質量的公司有正的預期未來收益,信譽高能夠采用較多的臨時短期債務。但在我國,由于信息不對稱程度很高,公司往往會借助臨時的財務狀況好轉而大量向銀行舉借長期貸款。因而一些具有正的異常收益的公司也采取多運用長期債務以避免再融資風險。
關于綜合杠桿系數這一指標,其顯著性水平非常高,盡管系數值較小,但其方向為負符合理論假設,公司整體風險越高,一般而言,其比較難吸收銀行的長期貸款,同時不太可能發行公司債券,因此這類公司只能采取一些短期債務來融資,比如地下錢莊方式融資。
長期資本負債率這以指標也顯著地通過了檢驗,且其系數值較大,解釋份額很高。長期資本負債率高的公司,其財務風險較大,加上我國投資者(銀行,個人投資者)與公司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高,為了避免長期債務帶來的財務風險而不得不仍然采用滾動型長期債務融資,以新的長期債務來維持公司經營,避免破產風險,力圖避免短期內的再融資風險。當然本文在選取研究樣本和時期時可能忽視了些重要經濟現象。如我國從2009年起,很多公司大量發行公司債務,且大都采取分期發行,以往主要是靠短期銀行貸款融資的格局發生了微妙變化。由于樣本屬性的界定僅基于2010年度數據,因而2010年度公司新增舉借的債務中,新增長期債務占比很高,即便是公司長期資本負債率已很高的情況下,2010年公司的長期資本負債率仍然增加不少。于是本文中長期資本負債率與公司債務期限顯著地正相關。
3.逐步回歸后模型整體顯著性檢驗如下:
逐步回歸后的對數似然值較高,但兩個可決系數不高,模型的擬合優度不是很理想。這可能是所選的指標間存在多重共線性。由于Logit模塊中不可以直接分析變量的共線性,而要采用替代模型分析多重共線性,限于篇幅,本文未能做深入的分析。
四、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建立Logit模型分析了一系列財務指標對公司運用長期債務可能性大小的影響。通過兩種Logistic回歸方法對比分析得出了哪些財務指標對公司運用長期債務影響顯著,哪些指標變量有較強的解釋力。最后基于逐步回歸法篩選出了四個解釋變量:托賓Q、異常未來收益、綜合杠桿系數和長期資本負債率;通過這四個變量可以建立簡單的預測模型,結合公司當年的財務指標可近似的判斷公司是否將運用較多的長期債務。其中,公司債務期限與托賓Q,異常未來收益,長期資本負債率正相關,與綜合杠桿系數負相關。
本文的被解釋屬性的界定是基于2010年724家上市公司的數據,解釋變量的數據是基于2007-2009年三年的平均數據。通過這一滯后數據試圖建立一穩健的預測模型來分析公司債務期限受那些因素的影響。本文的債務期限是以新增長期債務占新增總債務的比值來度量的,加上滯后一期的解釋變量,這樣建立的Logit模型比一般的截面回歸模型有所改進。
參考文獻
[1]Shots M H,Mauler D C.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debt maturity structure[J].Journal of Business,1996(69):279-312.
[2]Lopez,Mestre.Tax effect on Spanish SME optimum debt maturity structur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0.
[3]Paul B,Xiumin M and Emre U.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the Maturity Structure of Corporate Debt[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0(65),1123-1163.
【關鍵詞】資本結構 股權融資 資本成本 優化
西方公司資本結構和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相比,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中存在著重股權輕債權、低負債結構、股權集中度高、資本結構調整彈性小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上市公司的財務治理和公司治理,因此,優化我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已成為當務之急。從理論上講,任何企業都應存在最佳資本結構,但是,在實踐中影響企業資本結構的因素很多,確定資本結構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
一、影響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因素
一般來說,影響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因素有很多,且不同因素的影響程度又各有差異,本文把這些因素分成兩類:一類是內部影響因素;另一類是外部影響因素。
資本成本因素。資本結構優化決策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使企業綜合資本成本最低,而不同籌資方式的資本成本又是不相同的,資本結構優化決策必須充分考慮資本成本因素。在實際工作中,資本成本一般是以相對數即資本成本率表示。一般情況下,債務資本成本總是低于權益資本成本。
財務風險因素。企業在追求財務杠桿利益時,必然會加大負債資本籌集力度,使企業財務風險增大。如何把財務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承受的范圍內,是資本結構優化決策必須充分考慮的問題。
企業經營的長期穩定性。企業經營的長期穩定性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企業對財務杠桿的運用,必須限制在不危及自身長期穩定經營的范圍以內。
貸款人和信用評級機構的態度。雖然每位財務主管對如何運用財務杠桿都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但貸款人和資信評級機構的態度實際上往往也成為決定企業資本結構的關鍵因素。
二、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1)偏好股權融資,融資結構不合理。我國上市公司長期資本來源有利潤留存、長期負債以及股權融資三種渠道。通過對歷年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內部融資比例甚少,而外部融資的比重占絕對優勢。其中股權融資比重平均達到55%-60%,與發達國家上市公司主要依賴內部資金、其次是負債、最后才是發行新股的融資順序截然不同。
(2)資產負債率水平偏低。過去幾年的財務報告顯示,全國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約為60%,而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平均約為40%。并且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歷年均低于全國企業的平均水平,呈逐年降低的趨勢。
(3)負債結構不合理,流動負債水平偏高。通過對歷年上市公司和全國企業的負債結構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上市公司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的比重高達75%以上,約比全國企業高出10個百分點。因此,雖然上市公司總的資產負債比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流動負債對總資產的比率已和全國企業平均水平較為相近。一般而言,短期負債占總負債一半的水平較為合理,因此上市公司偏高的流動負債水平可能導致其流動性風險的增加。
三、優化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對策
(1)完善資本市場體系。我國部分行業資產負債率偏高,而部分行業資產負債率偏低,其原因與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完善有很大關系。資本市場作為企業融通資金的主要場所,發展結構失衡,股票市場和國債市場發展迅速,規模急劇擴張,而企業債券的發行手續繁瑣,并實行額度管理,使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遠遠小于股票發行規模,債券市場發展嚴重滯后。。同時,建立良好的資信評估體系,為金融機構發放長期貸款提供準確、客觀的信息,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使企業盡快擺脫資本結構中短期負債比重較大的困擾。
(2)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我國公司資本結構不合理與公司產權不清晰、股權結構不合理有關。對我國上市公司而言,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首先要解決國有股在上市公司總股本中比重過高的問題。隨著國有股比重的降低、股權結構逐漸趨向分散化,公司的治理結構也將得到規范,公司管理層與市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將會降低,管理層將會從更多的渠道獲取信息來對公司的資本結構做出及時調整。
(3)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加快證券市場改革步伐,逐漸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機制。強化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參與高層次市場競爭的基礎,也是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有效手段。
參考資料:
[1]顧衛平.上市公司為何偏好股權融資[J].上市公司,2001,(8).
【關鍵詞】石油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盈利能力;融資決策
0 引言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全部資本價值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狹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長期資本價值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尤其是指長期股權資本與債權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通常用資產負債率作為反映資本結構的代表指標。一般在各類研究文獻中提到的資本結構通常都采用其狹義的概念,即僅指長期資本的組合結構。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使公司充分獲得財務杠桿的好處,取得優異的業績。一定比例的負債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但負債比例越大,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也越大,從而又會提高自有資金的成本。而且一旦企業經營不善,到期債務還本付息不僅會帶來巨大壓力,甚至會直接導致企業破產。因此,企業的資本結構是否合理將會對其盈利能力產生影響。反過來,企業的盈利能力強弱也會影響其資本結構。當企業盈利能力下降時,自有資金相應減少,無法滿足其生產經營的需要。由于股權融資所需的程序較為復雜,大多數情況下企業會優先選擇債權融資。因此,負債在企業資本結構中的比重就會增加,從而導致其資本結構發生變化。由于企業的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能夠相互影響,而盈利能力又是企業財務分析中的重要內容,因此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石油行業在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近年來,石油行業同其他行業一樣,進行了一系列的并購、重組、上市等現代企業資本、財務方面的運作,同時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收購海外優質資源,資本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我國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對發揮石油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作用,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以及提高石油企業自身素質都具有積極意義。
1 文獻回顧
在國外研究文獻中,拉堅和辛格斯(Rajan & Zingales)通過實證分析結果得出負債經營與公司業績存在負相關關系。在國內的研究文獻中,嚴小明(2007)選取2001、2002、2003年的300家上市公司為樣本,運用托賓Q值進行實證分析,得出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張彥明、付會霞(2009)選取2008年石油石化行業上市公司年報中的財務數據作為樣本,采用主成分分析等實證分析方法,通過對資本結構與獲利能力之間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得出石油石化類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獲利能力呈現中度負相關關系的結論。
2 我國三大石油公司資本結構及盈利能力比較
2.1 我國三大石油公司與三大跨國石油公司資本結構比較
石油有“黑色黃金”、“經濟血液”的美譽,是創造社會財富的關鍵因素,也是影響全球政治格局、經濟秩序和軍事活動的重要商品。石油行業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是這個行業中最優的資產,能夠為公司帶來巨額利潤。擁有更多優質油氣資源的大型石油公司能夠利用自身優勢在經營中保持穩定的現金流,從而有能力支持更高比例的負債。事實上,從世界主要跨國石油公司(殼牌、埃克森美孚、BP)的資本結構水平來看,其資產負債率近幾年一直都保持在45%-65%的水平(圖1)。
(數據來源:各公司近五年年報)
從上圖不難看出,我國三大石油公司對資本結構的選擇存在明顯差異。中石油和中海油兩家公司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盈利能力較強,完全可以支持高負債率經營,但其資產負債率近幾年卻一直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22%-44%之間,圖1)。相對于中石油和中海油而言,中石化缺乏上游資源,盈利能力最弱,然而近幾年卻一直采取高負債率經營策略(資產負債率保持在50%以上)。這一事實說明我國石油公司在資本結構選擇方面與世界主要跨國石油公司的普遍做法存在差異。
2.2 我國三大石油公司盈利能力比較
為什么會出現上面這種差異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分別用凈資產收益率和銷售凈利率兩大財務指標對三大石油公司的盈利能力進行比較。
(數據來源:各公司近五年年報)
(數據來源:各公司近五年年報)
從凈資產收益率指標比較結果來看,中海油的凈資產收益率最高,近五年平均為24.80%;中石油次之,近五年平均為15.92%;中石化相對較弱,近五年平均僅為15.47%(圖2)。從銷售凈利率指標比較結果來看,中海油的銷售凈利率最高,近五年平均為31.36%;中石油次之,近五年平均為11.68%;中石化最弱,近五年平均僅為3.95%(圖3)。同時參照三家公司近五年的平均資產負債率,中海油為27.96%、中石油為35.18%、中石化為55.50%,這一事實顯然與張彥明、付會霞得出的石油石化類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呈現中度負相關關系的結論基本吻合。
造成上述差異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上游板塊仍然是我國石油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從優質油氣資源的占有量來看,中石化相比較另外兩家石油公司而言存在較大差距。由于現階段我國原油市場已于國際接軌,而成品油市場仍然屬于國家宏觀調控范疇,成品油業務的利潤水平遠低于原油業務的利潤水平,所以在上游資源(主要是原油)和上游業務方面占有優勢的中石油和中海油的利潤水平和盈利能力要比以成品油經營見長的中石化高出很多,擁有更多的留存收益。根據優序融資理論,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將優先考慮內部留存收益,然后會考慮債務融資,最后才是股權融資。因此,中石油和中海油兩家公司在融資決策時會更傾向于選擇內部融資的方式,優先使用留存收益和折舊的現金流量,債務融資會相對較少,股權融資相對更少,從而使其資產負債率一直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
3 我國三大石油公司資本結構選擇動因淺析
3.1 我國三大石油公司近幾年負債情況比較
從負債總額來看,中石油、中海油近幾年總體呈現遞增趨勢( 圖4)。特別是在2009年,中石油、中海油負債大幅度增加,增幅都在25%以上,尤其是中石油,從2009年開始,負債總額一舉超過中石化,2011年更是達到8349.62億元人民幣的高峰。
通過上述舉措,中石油的資產負債率從2007年的26.82%上升至2011年的43.54%。中海油的資產負債率先由2007年的25.29%下降至2008年的22.47%,然后又上升至2010年的32.24%,2011年與2010年基本持平,為31.59%。可以看出公司管理層的運作思路:保持相對較低的資產負債率,但是又不能因為一味追求低負債率而放棄債務融資的好處。因此,根據公司戰略擴張及業務發展需要,兩家公司近兩年均選擇采取適當增大債務融資比例的措施。然而債務增加的同時也會或多或少影響到公司的凈利潤,從而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中石油近3年負債的大幅增加也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該公司近3年凈資產收益率大幅下降,甚至低于中石化的原因(圖2)。至于中石化,該公司自2007年以來資產負債率雖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相比較中石油和中海油而言,資本結構變動不大。在負債方面,中石化近幾年的變動幅度不大,且呈現出小幅增長的趨勢(圖4)。
(數據來源:各公司近五年年報)
從我國三大石油公司近五年負債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公司管理層在選擇資本結構方面的認識并不相同。中石油和中海油兩家公司在前幾年均保持負債率較低的資本結構,而中石化則一直維持較高的負債率(相對中石油和中海油而言,與國外大公司相比較尚屬正常,圖1),但近兩年中石油和中海油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適當提高負債率,充分發揮債務融資優勢的策略。這是由于三大石油公司所處的經濟環境、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都有各自的特點,因而直接導致了三大公司在對資本結構的選取上存在較大差異。
3.2 我國三大石油公司資本結構選取差異之動因淺析
三大石油公司在融資決策時都會權衡各方面利益,尋找適合本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使資本成本達到最低,企業價值實現最大化,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然而,在現實中并不存在能夠適用于所有行業或所有企業的某種固定的資本結構,對于同一企業也不存在永遠不變的最優資本結構。因此,只要適應企業自身經營情況,有利于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的資本結構,就可以認為是企業目前應該選擇的最優資本結構。中石油和中海油兩家石油公司選擇低負債率的資本結構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一是公司經營戰略的需要,在貸款方面留有一定的額度以備將來之用。中石油和中海油都擁有優越的油氣資源,目前兩家公司的基本經營戰略都是立足國內,積極開展海外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并購業務,而且兩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在石油企業中屬于較低的,約低于正常水平10%-20%。從公司經營戰略角度出發,兩家石油公司在自身現金流能夠滿足海外擴張需求的情況下,有意維持低負債率,從而保留了較大的貸款額度,以滿足今后可能發生的更大的海外擴張活動所產生的貸款需要。
二是降低經營風險。企業在通過提高負債率充分享受財務杠桿的好處的同時也面臨著償債風險。一旦企業經營不善,到期債務還本付息不僅會帶來巨大壓力,甚至會直接導致企業破產。因此,中石油和中海油維持低負債率的資本結構能夠減少債務合約帶來的束縛,從而降低公司的經營風險,保持公司長期健康發展。
三是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獲得更高的信用評級。中石油和中海油采取低負債率經營的策略,從某種方面來講也是在向外界傳遞這樣一種正面的信息:公司的經營狀況良好,現金流充足,無需大量借債或增發股份,從而增強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獲得更高的信用評級。較高的信用評級有助于公司今后以較低的成本籌集資金,以適應公司未來進一步擴張、創造更優異業績的需要。
簡而言之,盈利能力較強的中石油、中海油在融資決策時會傾向于較低負債率的資本結構,而保持低負債率經營反過來又有助于上述企業進一步提高其盈利能力。上述低負債經營的優勢都是建立在公司擁有較強盈利能力的基礎上的。對于盈利能力相對較差的中石化來說,管理層肯定也考慮到了低負債率的種種好處,但在國內上游資源相對匱乏、自身現金流不夠充足的情況下,為了獲取更多的海外油氣資源,保證公司可持續發展,盡快縮小與另兩大石油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只能選擇暫時放棄低負債經營的優勢,轉而通過財務杠桿來彌補現金流的不足。這就不難解釋中石化為何一直維持高負債率經營了。
4 結語
根據我國三大石油公司在資本結構和盈利能力方面的比較分析結果可以得出,我國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與其盈利能力一般呈負相關關系。企業盈利能力與其資本結構能夠相互影響,一般情況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強。同時,企業盈利能力越強,其內部融資能力也越強,只有在內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債權融資。因此,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一般負債較少,而盈利能力較差的企業通常負債率都比較高。綜上所述,由于我國石油行業上市公司一般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企業經營目標,因此在融資決策時應根據各自所處的環境和經營情況不斷優化資本結構,從而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斷提升公司業績,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參考文獻】
[1]何平,陳守東,于天琪.資本結構對公司業績影響[J].工業技術經濟,2003(3).
[2]晏艷陽.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4).
[3]嚴小明.公司資本結構研究——中國上市公司實證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周三深.資本結構對公司績效影響的研究——基于2007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9(5):1379-1382.
[關鍵詞]Logistic回歸;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中圖分類號]F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24-0168-03
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逐步成熟與監管機制的完善,股市投資也逐漸從投機向價值投資轉型。價值投資是利用某一測度方法測定股票的“內在價值”,并與該股票的市場價格進行比較,進而決定對該股票的買賣策略。本文從具有投資價值的和不具有投資價值的農業上市公司財務比率指標中,應用獨立雙樣本T檢驗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篩選出具有顯著性的財務比率指標,通過構建Logistic回歸模型對農業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進行判斷,從財務視角來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1樣本采集
本文選取了40家農業上市公司2010―2012年報數據,其中20家表現較優的作為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另20家表現較差的作為不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總共40家樣本公司。樣本公司財務數據和比率數據來源于WIND資訊。
2指標選擇
21初始指標
基于實際經驗和其他人的理論研究成果[1],本文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及成長能力四方面選取22項財務指標構建初始財務指標體系(表1)。
表1初始財務指標指標屬性指標名稱指標屬性指標名稱盈利能力
指標銷售凈利率X1
總資產凈利率X2
流動資產凈利率X3
固定資產凈利率X4
權益凈利率X5
息稅前利潤與資產比X6
資產報酬率X7償債能
力指標流動比率X12
速凍比率X13
現金比率X14
資產負債率X15
產權比率X16
權益乘數X17
長期資本負債率X18營運能
力指標流動資產周轉率X8
固定資產周轉率X9
存貨周轉率X10
總資產周轉率X11成長能
力指標總資產增長率X19
凈利潤增長率X20
營業利潤增長率X21
基本每股收益增長率X22
22T檢驗
對樣本數據中具有投資價值的20家農業上市公司和不具有投資價值的20家農業上市公司應用獨立雙樣本T檢驗[2](表2),判別兩組樣本公司的財務指標是否具有差異性。
表2獨立雙樣本T檢驗結果財務指標相伴概率同方差假設同均值假設財務指標相伴概率同方差假設同均值假設銷售凈利率X1
總資產凈利率X2
流動資產凈利率X3
固定資產凈利率X4
權益凈利率X5
息稅前利潤與資產比X6
資產報酬率X7
流動資產周轉率X8
固定資產周轉率X9
存貨周轉率X10
總資產周轉率X110422
0476
0095
0314
0138
0333
0151
0004
0744
0067
000101
0001
0629
0122
0103
0969
0956
0057
0605
024
0068流動比率X12
速凍比率X13
現金比率X14
資產負債率X15
產權比率X16
權益乘數X17
長期資本負債率X18
總資產增長率X19
凈利潤增長率X20
營業利潤增長率X21
基本每股收益增長率X22001
0004
0005
0003
005
0125
0003
0549
00410252
0166
0248
039
0062
0062
0457
0606
0489
0503
0217
T檢驗原假設:兩組樣本的方差不具有顯著差異;兩組樣本的均值不具有顯著差異。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下,固定資產凈利率X4、權益凈利率X5、存貨周轉率X10、固定資產周轉率X9、總資產周轉率X11、營業利潤增長率X21、息稅前利潤與資產比X6、資產報酬率X18項指標相伴概率大于01,這8項財務指標不論是方差還是均值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可先剔除這些指標。
23因子分析
經過T檢驗后,對剩余的14項具有差異性的財務指標進行因子分析[3][4],根據提取公因子的結果進一步篩選財務指標。
方差解釋表中前5個公因子解釋了原有變量總方差的84579%,這5個公因子基本涵蓋了原有指標的大部分信息。現對經過最大正交旋轉后得到的因子載荷矩陣(表3)進行分析,挑選出相對獨立且具有代表性的財務指標。
表3因子載荷矩陣Component12345銷售凈利率X1
總資產凈利率X2
流動資產凈利率X3
流動資產周轉率X8
總資產周轉率X11
流動比率X12
速凍比率X13
現金比率X14
資產負債率X15
產權比率X16
權益乘數X17
長期資本負債率X18
凈利潤增長率X20
基本每股收益增長率X22-0608
-0583
-0167
-0089
0029
-0137
-0091
-012
0739
0927
0927
0684
025
0178-0003
0017
-0009
-0091
-0034
0936
0937
0858
-053
-0108
-0108
-0119
-0372
-0067-0054
0391
0183
0939
0975
-0133
-0063
0045
0031
-004
-004
0006
0048
00750597
0555
0175
0043
0081
-0153
-0191
0015
0093
0093
0264
0773
078-0286
-0248
0839
0239
-0008
0022
0023
-0058
-0258
-0023
-0023
-0325
022
0137
從因子載荷矩陣可以看出,資產負債率X15、產權比率X16、權益乘數X17與因子1相關性高;流動比率X12、速凍比率X13與因子2相關性高;流動資產周轉率X8、總資產周轉率X11與因子3相關性高;凈利潤增長率X20和基本每股收益增長率X22與因子4相關性高;流動資產凈利率X3與因子5相關性高。這5個因子分別代表長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盈利能力。因此與5個因子相關的上述11項財務指標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出農業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3模型建立
在Logistic回歸中選用逐步排除法選擇模型變量,在決定上述11項財務指標變量是否有資格進入模型和是否應該繼續留在模型時判斷概率設為005。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表4回歸分析(部分)BSEWalddfSigExp(B)Step 7a
流動資產凈利率X3
產權比率X16
資產負債率X15
流動資產周轉率X8
Constant-1044
-7665
24269
0819
-40370787
3618
11234
042
20182763
4489
4667
3804
40041
1
1
1
10084
0034
0031
0051
00450352
347E+10
2268
0018
從表4可以看出,經過7次迭代后,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下,流動資產凈利率X3、產權比率X16、資產負債率X15和流動資產周轉率X8進入最終的評價模型,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評價模型為:
P=exp(-4037-1044X3-7665X16+24269X15+0819X8)1+exp(-4037-1044X3-7665X16+24269X15+0819X8)
4模型的檢驗
選取市場公認的具有投資價值的農業上市公司20家和市場公認的不具有投資價值的20家農業上市公司,分別代入回歸模型計算出P的值進行判別。采用加權評分法驗證該模型的準確率達到83%,說明該財務評價模型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能夠對農業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大小做出評判。
5結論
本文僅就特定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進行研究,利用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相應的財務評價模型。該評價模型的判別精準度較高,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由于樣本的限制,模型能否推廣到其他行業中運用還需驗證。此外,模型中能夠反映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的指標均與流動資產相關,且反映成長能力的指標沒有進入最終模型,這些問題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吳世農,盧賢義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困境的預測模型研究[J].經濟研究,2001(6)
[2]程林財務視角下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J].財會通訊,2008(9)
[3]屈新,賀宇路企業財務指標體系構建及其應用[J].統計與決策,2011(22)
我們收集了國內54只封閉式基金自2002年9月至2006年11月的75次歷史分紅數據,以基金收益分配日時間為T日,考察T日之前40個工作日和T日之后10個工作日之間的折價率變化情況。最終,我們得到如下圖所示的收益分配單一因素對折價率的影響情況: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收益分配日前40日到前8日,基金的折價率水平變化不大。而隨著收益分配日的臨近,到收益分配日前8日以后,基金折價率開始快速收窄,在收益分配日當天折價率還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統計數據顯示,收益分配可以使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率在短期內下降4%。收益分配日以后,基金折價率會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在折價率穩定之后的水平仍然較收益分配前的折價率水平下降了2%。因此,根據我們的研究,總體來看收益分配可以使得折價率有2%的下降。
美國市場封閉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政策
按照美國1940年投資公司法(The Investment Company of 1940)第19章的有關規定,基金收益分配分為兩類。
一是基金凈收入的分配,實際運作中稱為日常收入分配。此項分配的來源是基金累積的未分配凈收入,包括基金投資的股息和債息收入,不包括基金買賣證券或其他資產的差價收入,即資本利得。由于美國稅制的原因,不同來源的凈收入適用的稅率也是不同的,因此基金凈收入又進一步細分為應稅收入和免稅收入兩類。1940年投資公司法要求,基金實施分配時必須披露基金凈收入的各項來源。
二是基金資本利得的分配,實際運作中分為短期資本利得分配和長期資本利得分配兩類。短期資本利得分配和長期資本利得分配適用的稅率是不同的。實際運作中,短期資本利得分配視同于基金的日常收益分配,而長期資本利得分配則需根據不同持有期限等因素適用不同稅率。
美國封閉式基金的收益分配適用于上述關于基金收益分配的一般規定,但由于封閉式基金的特殊性質,又有一些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區別在于封閉式基金一般采用定期定量的收益分配,即每月或每季度分配一次,每次收益分配保持相對固定的分配比例或者分配金額,這種做法的好處在于穩定持有人預期,降低基金折價率。
由于施行定期定額的收益分配政策,可能造成基金收益分配所需金額超過前述基金凈收入分配和基金資本利得分配的總和,為此美國封閉式基金采用了以下兩個方法予以解決。一是增加長期資本利得的分配力度。二是增加了本金分配(Return of Capital),即定期定量分配中超過基金凈收入和資本利得總和的部分可以使用基金本金予以彌補。本金分配的金額是免稅的。基金還要對本金分配進行專門披露,避免投資者誤將本金分配當作基金凈收入或資本利得。
我國封閉式基金也可以引入本金分配策略
按照證券投資基金會計核算辦法的有關規定,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在實際運作中,均以基金收益作為收益分配的來源。基金收益是指基金投資所得紅利、股息、債券利息、買賣證券差價、銀行存款利息以及其他收入。基金收益扣除相關費用后為基金凈收益,基金凈收益可用于收益分配。
由于相關法律法規未對基金本金分配做出明確規定,所以現有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僅按照上述規定制訂了收益分配政策,沒有制訂本金分配政策。以基金收益為基礎的收益分配政策,在證券市場處于上升階段時效果較好:一方面基金折價率較低甚至會出現溢價情況;另一方面,由于基金投資收益較高,即使出現較高的折價率,基金也有較大空間通過收益分配來降低折價率。但是,當證券市場處于長期持續下跌階段時,基金折價率較高,同時基金的收益較低甚至為負,不具備收益分配能力,無法通過收益分配的方式縮小折價。在此情況下,只有通過引入本金分配,才能發揮基金分配降低折價率的作用。
由于現有會計核算制度限定了基金收益分配的范圍,而相關法律法規對實施本金分配并無限制性規定,因此可以考慮在收益分配之外,單獨增加基金本金分配條款,規避收益分配的限制,從而達到擴大基金分配范圍,確保基金在虧損的情況下也可以實施分配,起到穩定投資者信心的重要作用,達到降低基金折價率的效果。
在制訂本金分配原則時,還可以將實施本金分配與基金折價率相關聯,強化縮小基金折價的預期引導作用。另外,為了避免頻繁分配和過度分配對基金運作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也可以對本金分配的次數、本金分配后基金的資產凈值和資產負債率做出限制。綜上所述,可以嘗試在基金收益分配條款之外增加如下的本金分配原則:
1、折價率連續若干個交易日超過一定比率,可實施本金分配;
2、在滿足收益分配原則的情況下,應優先實施收益分配,再實施本金分配;
3、基金用于本金分配的資金為實收基金;
【關鍵詞】電力企業 資本結構 面板數據 影響因素
電力行業是國家基礎能源產業,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電力需求相應提高,“電荒”現象經常出現。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電力行業近年來逐漸加大投資力度。隨著全國對電力行業能減排的要求加大,我國電力行業也進入新的整合階段。在當前電力行業面臨大規模資產投資和重組的背景下,電力企業資金需求逐步擴大。然而,隨著我國電力行業市場化逐步完善,電力企業通過傳統撥款或壟斷利潤積累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投資需求。在內部資金不足滿足投資需求時,包括舉債與發行新股等外部資金來源成為電力企業必要的融資渠道。不同資金來源的組合產生不同的資本結構與財務風險,并且可能造成資金成本的差異,進而影響企業的市場價值。合理的資本結構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及長遠發展。因此,在我國電力行業進入高成長階段時,研究我國電力企業資本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1.我國電力企業資本結構影響因素
影響企業資本結構的因素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大類。一般認為宏觀因素中宏觀經濟水平、貨幣政策、資本市場對資本結構有重要影響。微觀因素包括行業因素和公司因素。公司因素對資本結構的影響一直是資本結構研究的熱點之一,最早研究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文獻研究的就是公司特質對資本結構的影響[1]。本文結合電力行業特點主要研究公司因素對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
1.1企業規模
現有理論認為企業規模大小對資本結構的影響是不確定的。權衡理論認為,規模越大的公司傾向于多元化戰略,與小規模公司相比具有較穩定的現金流、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有可能承受較高的負債水平。因此,可以從理論上預測公司規模應與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正相關。但Rajan和Zingales(1995)[2]從信息披露角度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因企業的規模和信息不對稱程度的反向關系,即規模越大信息不對稱程度越低,或者說大公司比小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更多,股東權益在市場上能有較為準確的定價,因此規模大的公司應傾向于股權融資。在我國目前的貸款制度條件下,銀行傾向于貸款給規模較大的公司。國內學者的研究結論大致相同,即上市公司規模與其資產負債率正相關。
1.2 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對于資本結構存在兩方面的影響。Myers和Majluf(1984)[3]的優序融資理論認為,從信息不對稱與理性預期來看,內源融資由于其成本最低而成為公司的首選方式。因此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的負債比率較低。而靜態權衡模型則認為,考慮到成本、破產成本和稅收因素等,盈利能力較高的企業往往傾向于采用較高的負債率,企業盈利能力與負債率正相關。在現有的實證研究中,大多數結論支持“優序融資理論”的觀點,但結合我國實際,我國資本市場尚不成熟,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重股輕債”的異常融資優序現象。
1.3 成長性
優序融資理論認為,高成長性公司面臨著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內部保留盈余難以滿足公司快速成長所需的巨大資金需求,往往選擇次優的負債融資。而根據權衡理論,高成長性的企業在高速成長同時具有較大的經營風險和破產概率,因此成長性強的企業應選擇低杠桿率,即成長性與負債率負相關。電力行業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性,屬于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電力企業建設項目具有投資規模大,投資回收期長的特點,企業通常選擇長期資本融資。我國學者實證研究表明,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表現出具有強烈的負債融資偏好[4]。
1.4 資產有形性
電力企業的資金需求很大,動輒上百億資金,債權人面臨的風險極大,因此有形資本的擔保就顯得尤為必要。根據成本理論,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致使債權人面臨著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而有形資產的擔保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債務信用風險,因此,資產有形性高的企業更容易取得銀行貸款。優序融資理論也認為擔保債務可以緩解企業管理者與外部股東、債權人之間的信息非對稱程度,具有貸款優勢。基于此,可以預測資產有形性與資產負債率正相關。
1.5非負債稅盾
Deangelo和Masulis(1980)[5]提出了公司稅、個人稅和非負債稅盾相聯系的公司稅盾作用下的公司最佳資本結構模型。在這一研究中,他們發現折舊和投資的稅收減免是企業負債稅盾的替代物,這些公司較少需要負債帶來的抵稅作用,因此對于有較大的非負債稅盾的企業而言,其資本結構中負債水平較低。電力企業屬于固定資產投資較多的企業,因此除負債具有抵稅作用外,無形資產的攤銷、電力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折舊具有較大的“非負債稅盾”價值。非負債稅盾作為負債的一種替代形式的杠桿,且不會產生到期不能償付的風險。因此可以認為,擁有大量非負債稅盾的電力企業會更少利用債務,即非負債稅盾與資產負債率負相關。
1.6資產流動性
在我國電力企業的資產構成中流動性資產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理論上資產流動性對資本結構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流動性高的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較強,財務風險較低,容易取得貸款,因此流動性與長期負債率呈正相關關系。另一方面,企業流動性資產較多,資金周轉速度快,企業就可以用部分流動資產作為長期投資資金來源,從而減少了債務融資需求,因此流動性與資產負債率呈現出負相關關系。
1.7產生內部資源能力
平衡理論認為產生內部資源能力強的公司選擇更高的債務水平以獲取更多的債務稅盾,因此產生內部資源能力與資本結構正相關。同時若企業擁有較大的自由現金流以及較少的債務,管理層就可以將自由現金流視為“緩沖器”以應付可能發生的損失,這使得企業會缺乏約束機制以保證項目經營的有效性。因此,出于對管理層監督和約束的目的,擁有大量自由現金流的企業應具有較高的債務水平。而根據優序融資理論,由于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公司更偏好內源融資,只有當內部盈余被耗盡時,公司才發行債務,最后是發行股票。從融資優序理論考慮,產生內部資源能力與公司資本結構負相關[6]。
2.我國電力企業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2.1數據來源及樣本選取
根據中國證監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目前滬、深兩市A股電力上市公司共有61家,為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剔除了2005年以后上市的公司,最終篩選出59家電力行業上市公司。以這些樣本公司2005-2010年的財務數據為基礎,利用Eviews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數據來源:銳思金融研究數據庫()。
2.2相關變量的界定
本文借鑒國內外學者在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中對相關變量的界定,結合電力企業的特點,對上述影響因素的變量進行定義,具體見表1。
3. 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2是對我國電力企業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表3和圖1分別以表和圖的形式來反映各相關變量平均值的變化趨勢。
從表2可以看出:(1)除變量成長性和資產流動性外,其他變量的中位值和平均值相當接近,表明變量是符合統計分析的,分布比較對稱。(2)成長性和資產流動性的標準差較大,說明各企業成長性和資產流動性差別較大。從表3和圖1可以看出:(1)從公司規模來看,我國電力上市公司的規模處于不斷擴大中,但增長速度較緩慢。(2)從成長性波動幅度較大來看,電力企業可能由于受到國家政策變影響,波動性較大,2010年下降幅度較大。這一趨勢說明國家限制電力投資過熱的政策對電力企業影響比較顯著。(3)盈利能力在整個研究年限內波動較小,這說明電力企業盈利能力較為穩定。(4)非負債稅盾處于下降狀態,說明我國電力企業的資產更新速度放緩。(5)資產流動比率均小于1,說明電力企業資產流動性小于生產企業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短期償債能力較低,所以企業一般選擇長期負債。(6)產生內部資源能力在研究期內較為穩定,說明我國電力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狀況比較穩定。(7)資產負債率,處于上升狀態,說明電力企業在逐步提高財務杠杠,更多的以負債滿足增長的資金需求。
4. 實證結果與分析
根據描述性分析結果可知資產負債率隨時間有所變動,因此本文選擇基于面板數據的固定影響變截距模型,以截距的不同來反映時間的影響,模型如下:
式(1)中,βt包含了各年間的資產負債率水平差異,μit為隨機擾動項,包含了其他難以量化的不確定影響因素及模型設定誤差的影響,假設其均值為0,方差為σ2,并假定μit和Xit不相關。
利用Eviews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可得估計結果如表4,模型的檢驗結果如表5。
由表4和表5的實證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該模型有較強的解釋力。回歸系數顯著不為0,調整后的R2為0.9534,表明模型的擬合優度極高,表明模型通過整體的顯著性檢驗。由于模型的解釋變量包含了因變量的滯后項,因此D.W.檢驗不再有效。結合表4,除變量X7外,其他解釋變量的t統計量對應的伴隨概率值均小于0.05,說明對應解釋變量的系數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2)資產負債率有逐年提高的趨勢。由于表4中時點的固定影響系數表示各年份回歸模型截距對平均截距(即第1行系數估計值14.4353)的偏離,從表4中的結果可以看出,我國電力企業資產負債率有逐年提高的趨勢,這一結果符合電力企業發展特點,從國際上電力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來看,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高。如日本在1975-1990年間九大電力公司資產負債率一直高達82%以上。我國近年來經濟迅猛發展,電力行業負債水平截止2010年底,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2.95%,較2005年提高了9.03%,與發達國家電力企業負債水平相比,仍有一定負債空間。
(3)公司規模與資產負債率呈強烈的正相關關系(系數為2.25),這符合基于權衡理論的預測,說明我國電力企業資產規模可視為衡量企業破產的反變量,同時也說明,在我國電力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規模大的企業具有優勢。
(4)盈利能力與資產負債率顯著負相關。這一結果與基于優序理論的預測結果一致,但與基于平衡理論的預測結果相反。這表明我國電力企業在盈利狀況很好時更傾向于通過保留盈余的內部融資來籌措資金。這也說明我國電力行業有進一步擴大負債水平的空間,以達到充分利用債務稅盾效益的目的。
(5)成長性與資產負債率顯著正相關。這一結果符合基于優序融資理論和理論的預測結果。這表明我國電力企業在進行電站擴容時,公司的留存收益不能夠滿足成長所需資金,需要借助負債等來滿足其資金需求,結合我國電力行業“上大壓小”政策可以推測,我國電力企業近年來關停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加大高效、清潔機組的建設,國家發電裝機總容量處于大幅上升狀態。
(6)資產有形性與資本產負債率顯著正相關。這符合基于理論和權衡理論的預測結果。這表明我國電力企業的有形資產作為負債的抵押資產可以有效降低債權人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企業能夠降低負債成本,獲得更多的負債融資。
(7)非負債稅盾與資產負債率顯著負相關。這說明我國電力企業非債務稅盾效益較大,對債務進行了有效的替代。對于電力設備等固定資產折舊較多的電力企業,擁有的非負債稅盾較大,這樣的企業減少了負債融資。
(8)資產流動性與資產負債率顯著負相關。我國電力企業普遍具有較低但相對穩定的流動比率,資金周轉快,一部分流動資金可作為長期投資的資金來源,從而相對減少了對外源融資的需求。從資產流動性的系數較低可以說明,我國電力企業負債融資時多選擇長期負債的債務期限結構。
(9)企業產生內部資源的能力與資產負債率不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不符合基于優序融資理論的預測,這表明企業產生的自由現金流量不能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企業需要大量融資時更偏好負債融資。
5.結論
本文通過對我國電力企業資本結構影響因素中的公司因素的實證分析,發現公司規模、成長性、資產有形性與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顯著正相關,盈利能力、非負債稅盾和資產流動性與資產負債率顯著負相關。對于盈利能力與公司資本結構的關系,本文的結果與陳紅年教授[7]、柳瑞禹教授[8]的結果相同,但與賈利軍博士[4]等的結果完全相反。差異可能是變量的選擇、樣本公司與樣本量以及研究期間的差異造成的。對于企業產生內部資源的能力與資本結構的關系,本文的結果與柳瑞禹教授的結論不一致,產生的差異可能與樣本公司與樣本量的選擇不同有關。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企業規模和資產有形性對資產負債率具有較大正影響,因此企業要提高資產負債率,加強對存貨和固定資產等可抵押資產的管理以及充分利用規模效益,以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盈利能力和非負債稅盾對資產負債率具有較大負影響,這表明盈利能力較低的企業難以獲得股權融資,只能通過負債融資解決資產需求;擁有非負債稅盾較小,即資產更新速度較慢的公司可通過擴大負債融資來獲得負債的稅盾效益。
參考文獻:
[1]Titman S,Wessels R.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J].Journal of Finance,1988(43):1-49
[2]Rajan R,Zingales L.What do we know about capital structure? Some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data [J].Journal of Finance,1995(50):1421-1460
[3]Myers Stewart C, Nicholas S.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s.1984(13):187-221
[4]賈利軍、彭明雪.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7(7):140-144
[5]Deangelo H, Masulis R.W.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under Corporate and PersonalTax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0(8):3-9
[6]肖作平.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研究——理論和證據[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205-237
[7]陳年紅.電力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商業時代,2006(4):81-82
關鍵詞:新能源行業;資本結構;企業績效;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8-0-01
近年來,我國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于企業績效的研究可謂如火如荼,比較常規的一個研究視角是選擇不同行業,如鋼鐵行業、汽車行業、電子行業等,選取行業數據,通過實證研究進一步得出不同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的關系。本文循著一般的研究視角,選擇一個新的行業新能源行業來簡要介紹一下目前我國新能源行業的資本結構和企業績效的現狀。為進一步做新能源行業資本結構和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做一個鋪墊。
一、新能源行業的界定
新能源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在這個整個生態環境受到威脅的時代也是我們人類的福音。新能源是一個國家和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順應科技潮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加之,目前我國提出區域專業化、產業集聚化的方針,并大力規劃、發展新能源產業,相繼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新能源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分類,新能源按其形成和來源分類分為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能等。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熱能。天體引力能,如:潮汐能。按開發利用狀況分類分為常規能源,如:水能、核能。新能源,如:生物能、地熱、海洋能、太陽能、風能。按屬性分類分為: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地熱、水能、風能、生物能、海洋能。非可再生能源,如:核能。新能源按轉換傳遞過程分類:(1)一次能源,直接來自自然界的能源。如:水能、風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2)二次能源,如:沼氣、蒸汽、火電、水電、核電、太陽能發電、潮汐發電、波浪發電等。
二、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特點
為了開發新能源,隨之蓬勃發展的是新能源產業園區,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特點如下:
1.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這說明國家政策支持為新能源上市公司提供較便利的負債融資,同樣也說明新能源上市公司也在積極利用財務杠桿作用。便利的融資渠道使得新能源行業在飛速發展階段第一時間得到資金來擴充資產規模。值得注意的是資產負債率在較高的水平下有逐漸增長的趨勢,說明負債融資比例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應該防止出現負債率過高的情況出現,避免重蹈無錫尚德的覆轍。
2.年度負債融資政策變化不大。新能源行業發展歷史比較短,有的處于探索摸索階段,大部分又是其他行業轉型轉過來的。年度負債融資政策變化都不大。
3.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負債結構比較平衡。流動負債與非流動負債結構比較均衡,新能源上市公司對短期資金的依賴性不強;但是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長期資產負債率較低,長期負債占長期資本的比重偏小,說明長期負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作為低碳經濟的典范,表明上市公司用于研究開發項目的資金不足,這是我國新能源上市公司出現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瓶頸因素的原因。
4.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負債融資結構中,外部融資所占比重較高,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借貸資金壓力處于較高的位置,目前我國新能源企業的資金壓力非常明顯,龐大的銀行貸款正在成為拖累新能源資產負債狀況的因素。
三、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公司績效的特點
1.盈利指標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新能源上市公司各盈利指標,包括凈資產收益率、市盈率、每股收益均略低于市場平均水平。這表明我國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盈利勢頭才初見成效。新能源市場惡性競爭以及核心技術的欠缺以及新能源行業關鍵技術人才的緊缺是導致的利潤率較低的原因之一。
2.整體營運能力較強。新能源上市公司營運能力指標表明其整體營運能力較強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并且營運能力指標該指標有增長的趨勢,說明在新能源上市公司中流動資本被大量的占用,經營性現金流需要改善。
3.資產負債近幾年內變化不大。包括所有者權益比率和每股凈資產在內的償債能力指標表明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的融資政策比較穩定。
4.總資產增長率有不斷降低。對于處于初創期的新能源產業來講,其發展能力應該是不斷增長的,而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等發展能力指標下降,兩者相違背,究其原因是我國的新能源企業中存在部分企業從其他類型的公司中轉型而成,也由此反映出我國上市公司并沒有對新能源產業進行一個明確的劃分,新能源的定義方面有很多無法衡量的東西,加之新能源處于一個火熱發展的行業,部分上市公司甚至是發展能力處于衰退期的公司將業務靠近新能源以求得新的發展。
5.現金流基本充足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雖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現金流基本充足。
參考文獻:
[1]于東智.資本結構、債權治理與公司績效:一項經驗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