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節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歐洲知名建筑設計師心目中,海德魯建筑系統下屬的德國WICONA和法國TECHNAL鋁合金門窗幕墻系統分別以領先技術和時尚設計滿足建筑師和設計師對建筑方案的不同需要。
德國WICONA建筑系統
據統計,建筑能耗的50%與建筑外立面包括門、窗、幕墻有關。因此,大力推廣使用節能門窗、幕墻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徑。而對國內的建筑師和設計師來說,如何完美地結合建筑的個性化和降低建筑能耗是目前急需了解的課題之一。德國WICONA建筑系統不僅符合德國及歐洲的建筑節能規范,而且以成熟領先的技術向來被歐洲著名建筑師選作詮釋個性化建筑設計方案的最佳選擇。
WICONA系統可實現建筑師和設計師的創意方案。以北京七星摩根廣場項目為例,WICONA為其公寓樓提供了定制的超大尺寸鋁合金隔熱窗系統(4.8m寬×2.25m高),實現幕墻隔熱隔音、密封和安全性能卓越的效果,系統隔熱性能達到1.6W/m2K,隔音效果在43dB以上,為業主提供了優異的居住環境。
法國TECHNAL建筑系統
TECHNAL建筑系統來自法國,從舒適、人體生物學和美學等原理出發,堅持日常生活充滿快樂的設計理念,為用戶創建舒適、美觀和安全的辦公和居住環境。
TECHNAL鋁制建筑系統產品種類豐富,包括了門窗、幕墻、溫室、天窗和護欄并提供特制產品。根據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的不同,產品分為隔熱和非隔熱,隔熱技術獲得法國建筑科學技術中心(CSTB)的認可。TECHNAL的推拉門窗系列可以幫助建筑師和設計師實現各種大膽創新的建筑構想,兩道、三道或四道滑軌可實現從兩扇到八扇的組合;而獨特的幕墻系統適用于不同的設計風格,可靈活滿足設計師創作高性能解決方案的需求,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部始終令建筑與眾不同。
TEmotion
集所有建筑系統分散,如通風、采暖和制冷、照明、供電和遮陽等,納入建筑外墻的自給型智能幕墻系統。可節約50%的能源消耗。在任何情況下,實現經濟、環境及節能之間的完美平衡。
關鍵詞:能效邏輯;數據中心;PUE;DCiE
中圖分類號:TP30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5-0000-01
Green Data Cente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Exploration Based on Energy Efficiency Logic
Miu Chenqi
(Shanghai Data Solution Co.,Ltd.,Shanghai201203,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data center cor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is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This paper presents a based on energy-efficient logic green data cente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methods.First to describe the logical process of using energy efficiency;then proposed how to achieve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two indicators.
Keywords:Energy efficiency logic;Data center;PUE;DCiE
一、數據中心“綠色”發展必然要求
大量的數據證明,數據中心的基礎建設絕對不能頭痛就先醫頭、腳痛就先醫腳,企業的計算需要有“綠色”的思維,與其日后的回頭補課,還不如從現在就開始來擁抱綠色。
20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綠色運動就已經在西方很多國家興起了,“綠色”思想逐步在全世界的范圍內開始被人們所接受。“綠色”思想出發點就是為了保護我們有限的自然資源,調整人類不良行為,滿足自然生態中的良性循環,保證人類在世界上的生存安全。在“綠色”思想推動與影響下,生態世界觀也開始變成了人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基本行為準則。
目前,我國數據中心的消耗電力只不過是全部的用電量冰山一角而已,在綠色數據計算上,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和IT行業的供應商都必須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數據中心的能耗數據統計,只占全部能耗的5-6%。中原雅哉認為,就算是把綠色計算數據中心做到極致,也仍然是螺螄殼里做道場。本著做一家具有責任感的信息數據技術公司的理念,應該將目光看得更遠些、事情做得更多些。本人認為在綠色數據中心的計算進程中,IT行業的供應商具有巨大責任使命,只有在心中擁有了大綠色的數據中心計算宏偉藍圖,才能夠做的出更好更完美的綠色解決方案和綠色技術,從而來為整個綠色環境事業做出重大的貢獻[2]。
二、能效邏輯:節能新路標
最近幾年來,數據中心需要怎么樣有效的節能,一直是世界各國相關的學術機構和環保部門熱議及關注焦點,他們為之做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2007年8月,美國環保署就向國會遞交了份報告,羅列出由Lawrence Berkeley國家實驗室提供的10種最佳節能方案。這些方案有:安裝變速裝置方案、使用高動力馬達方案、采用液體制冷方案、使用高功率水冷系統方案、提高空氣流動通道效率方案、提高服務器利用率方案、利用自然冷卻方案、照明控制方案、適宜的環境條件方案和提高能量轉換效率方案等。
上述這10種方案都是節能的好辦法。不過只是列舉出節能方案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目前相關的機構缺少的是對數據中心節能這些方案進行客觀中立的評估,這就使得數據中心的管理人員,無法完全的確定下來這些節能的方法是否有節能的功效,并且沒有辦法來針對數據中心的相關運營狀況及設備情況來制定出一套絕佳的節能方案。
根據上述的情況,艾默生能源就是對信息數據中心能源的使用過程中所有的節能頻率進行了量化,并且加以了評估及投資多長時間能得到回報做出定論,并提出了“能效邏輯”全新理念。這個能效邏輯新理念描述了信息數據中心內部級聯節能效應,為IT部門的管理人員和信息數據中心提供了節能減排的新路標。
總的來說,綠色數據中心描繪了聯合節能效應的模型(瀑布式模型),并指出,數據中心主要設備整體節能對數據中心效應的影響。服務器設備每節約4瓦特電,配電設備則能節約0.16瓦特電,交流電源節約1.24瓦特,直流電源節約0.72瓦特電,散熱設備能節約4.28瓦特電,UPS能夠節約0.56瓦特電,轉換開關設備能節約0.28瓦特電。
三、數據中心定量顯示的節能效果
能效邏輯也就是針對所設計的節能方案進行優先的排序之后定性出方法,它并不是定量的標準。實際上“定量是顯示數據中心的能效,并且采取了節能方案之后能從數字上看出改進的效果”在相關業界并不普遍。07年第三季度艾默生網絡能源對用戶組進行調查,其中79%多的IT界權威人士認可了能源的效率提高對數據中心非常重要,可是僅有不到17%的接受采訪的公司能拿出減少能源使用的計劃書[1]。
艾默生網絡能源的能源計劃總監Jack Pouchet先生說:“我們的客戶經常對我們說,效率是第一位的,但同時又是一個很難度量的概念。艾默生網絡能源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能效邏輯方法幫助IT及數據中心的管理人員確定工作重心、找到量化起始點[1]。”
一個權威的量化起點就是“數據中心能效邏輯定量評價指標”―DCiE和PUE。DCiE是“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Efficiency”的簡稱,代表的是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效率;PUE是“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的簡稱,代表的是能量使用效率。這兩種概念都由綠色網格制定的。綠色網格是全球非盈利的組織,由業界權威專家構成,該機構致力于開發不受任何平臺所約束的技術標準、處理流程、測量方法及新型技術,研制修訂了數據中心能效定量評價的指標,包括艾默生公司。
艾默生網絡能源提出的--能效邏輯,還有綠色網格組織制定的“數據中心能效定量評價指標”在不斷的發展,為現今廣大IT管理層的人員和數據中心提供了減少數據中心能量消耗的新思路,將為全球數據中心能源帶來嶄新的未來。
結語:在人們對綠色數據中心的概念,綠色數據中心在滿足環境保護的同事,又把有限的資源有效利用,人類的人與自然協調以及健康舒適生活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都有了相對系統的認識以后,什么樣的數據中心才是綠色數據中心,應該滿足哪些“綠色”的要求和標準,即如何建立有效測評綠色數據中心的標尺D綠色數據中心評價體系,是現如今必須要完成的一項工程。
參考文獻:
[1]吳健.艾默生網絡能源通訊[J].2008,4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方案;綜合評價;指標設置;模型構建;方案優化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進程的推進,以及環保生活理念的普及,綠色理念成為了當前建筑設計中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實際的建筑設計研究中研究者發現,當前一部分綠色建筑設計方案存在缺陷,影響了建筑設計質量。為此建筑設計研究者以綠色建筑設計要求為切入點,制定評價標準,開展了設計方案綜合評價工作。這一工作開展的目的在于利用設計方案的評價過程,優化已有的設計方案,確保綠色建筑工程設計與建設質量提升。
1設計方案主要要求分析
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其設計方案除了應具備普通建筑設計基本要求外,對于建筑綠色環保特點指導下,綠色建筑環保化要求包括了以下三點。
1.1建筑設計中綠化作用的提升
將建筑綠化體系融入建筑整體設計中,是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特點。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其應具備以下特點。(1)保證綠化比例。綠色建筑設計方案中,對于綠化面積的比例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如屋頂綠化面積應達到30%,就是設計方案中必須達到硬性標準。(2)綠化的契合性。綠色建筑綠化設計除了需要達到設計要求外,還應實現與建筑設計的整體契合,是其融入建筑整體架構中,避免為達到綠化要求生硬綠化,影響建筑整體質量。
1.2對于建筑節能性要求的加強
節能性要求的加強也是方案較為顯著的特點。這一特點在設計中主要體現在節能技術的應用中。在方案中,設計者應大量采用節能技術提高建筑的環保性能。如在采光設計中,設計者應結合建筑地區的氣候特點合理采用節能采光技術,進而提高建筑整體的節能性。需要注意的是,節能要求應建立在建筑整體質量保障基礎上,方案中應避免過分使用節能技術,影響工程整體質量。
1.3對建筑施工區環境的保護
建筑設計方案中,除了對建筑自身的環保要求外,設計者還應重視建筑施工區域周邊整體環境的保護工作。特別是對于療養、旅游等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必須在地基、圍墻、整體綠化、排水等結構的設計中,充分考慮建筑對施工區域整體環境的影響,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2方案評價工作主要內容與過程
在綠色建筑設計整體要求下,對于綠色建筑設計方案評價工作過程包括了以下三個主要環節。
2.1評價指標的設置與確定
在設計方案評價過程中,評價指標的設置與確定,是整體工作開展的基礎。為此評價技術人員需要結合我國管理部門制定綠色建筑相關指導數據,結合建筑自身設計方案內容,合理的設置評價指標,同時確定其相關的技術數據。在這一過程中,其主要的評價指標可以分為環保指標與建筑技術指標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環保技術指標主要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中涵蓋的環保設計技術指標,其中較為重要的包括了環保技術型指標、能源節約型指標以及環境保護型指標三個主要指標。在設計方案中,這三項指標是否合格決定了綠色建筑設計方案中的綠色環保屬性,同時也是綠色環保設計方案的基礎。建筑技術指標,則是指建筑設計中需要達到的普通技術指標,其中較為重要的是建筑設計經濟型指標與安全型指標兩項內容。在指標設置與確定過程中,評價需要注意三方面問題。首先設計方案中首先要確保的是方案的安全性,這是建筑生產與使用安全化要求決定的。其次評價標準應兼具綠色環保與經濟性兼顧的原則,避免因過度追求建筑的環保性造成建筑投入過大,造成經濟浪費問題的出現。最后評價標準應建立在實用標準基礎上,保證建筑綠色性與建筑功能有機融合,確保建筑實用。
2.2構建具有實效性的評價模型
在評價指標設置完成后,技術人員下一步還需要將評價指標進行歸納,再利用數據化與結構化處理,將其搭建成立體化的評價模型。搭建評價模型的目的在于將零散的評價數據指標具體化,是其更便于評價工作。在評價模型構建中,模型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評價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在模型構建中,其工作要點在于以下兩方面。一方面評價模型應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保證評價過程中評價工作人員可以利用模型提高設計方案的評價效率與質量。如模型中應具有較強的直接性特點,避免因計算公式或數據處理過多,影響評價工作的整體效率。另一方面,評價模型應具有一定的權重性。這里所指的權重性主要指模型中重點的評價內容與指標。在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模型中,其權重內容除了一般建筑設計中重點的安全指標外,還應包括方案中的綠色環保指標。
2.3設計方案評價過程
在評價模型構建完成后,評價工作者即可根據模型對設計方案進行評價。在設計方案評價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方面,技術人員在評價模型基礎上,對設計方案的各項指標進行評價與分析,綜合考量設計方案各項技術指標,完成對設計方案評價工作。另一方面,技術人員在評價完成后需要對設計方案提出完善意見,并形成書面內容,為設計方案的優化提供支持。
3結束語
綠色建筑設計方案綜合評價的開展,是設計方案優化的重要過程。為此建筑設計與管理工作者,根據綠色建筑設計的主要要求,利用評價指標的設置與確定、評價模型的構建以及綜合評價工作,完成對設計方案的優化過程。這一工作的開展,對于綠色建筑設計與工程質量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中義,何浩.綠色建筑設計方案評價[J].價值工程,2014(11).
傳統工業建筑設計的弊端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經濟收入水平持續上升,工業企業的規劃發展也更加多元化。但是,目前我國工業建筑設計方案,還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工業建筑設計的要求,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質量是建筑的命根,質量上的缺陷是建筑設計的最大缺陷。設計階段是工業建筑項目的初始環節,設計方案是否合理,對工程建設的質量有決定性影響。傳統的工業建筑設計,僅限于常規的生產需求,多數只是為了向企業提供生產空間,并沒有考慮設計方案存在的質量問題。如在設計廠房建筑時,對占地面積、空間改造、建筑性能等問題沒有充分考慮,造成建筑設計方案與實際生產要求不相符,設計方案存在明顯的質量問題。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這也要求建筑行業朝著“環保節能”方向發展,以促進整個工業產業鏈的優化改造。在工業化生產的背景下,建筑物設計改造中出現了多種“污染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效應。設計人員沒有充分考慮綠色建筑的要求,建筑防污處理不夠理想。以電力建筑物為例,變電站建筑施工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方案設計不合理,就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或者出現在森林區域肆意開發等問題。從工業建筑項目投資的角度考慮,無論是中小型還是大型工業建筑,都需要投入巨額的成本資金。建筑設計關系到成本耗資的數額,如果設計人員的成本控制意識不強,對項目規劃需消耗的費用缺乏全盤考慮,那么就可能導致資金的浪費。如工程設計師對工業建筑材料的分配不合理,導致材料采購成本增多;建筑結構設計不合理,則會造成了工程的返工返修現象,增加了項目建造成本。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主要內容
鑒于傳統工業建筑設計的缺陷和不足,新時期工業建筑設計應以“綠色環保”為宗旨,從環保、節能、除污、低耗等方面詳細分析,設計出更加科學的建筑方案,建造出更加優越的工業建筑物。“保護環境,避免污染”,這是綠色建筑設計的核心思想,對綠色工業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根據工業建筑設計標準,設計人員必須要結合前期勘測得到的數據信息,制定“環保型”建筑方案。工程設計師可以從材料、結構、外觀等方面全面提升工業建筑的綠色效果,嚴格防范有害建筑的形成。能耗問題是限制工業建筑發展的重要因素,過大的能量消耗,對工業生產活動造成了較大的阻礙。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對建筑節能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節能系統,工業廠房建筑盡量采用外墻保溫系統、內墻保溫系統等結構,避免熱能過度耗損帶來的不便。二是節能材料,廣泛采購新型節能材料,提高工業建筑的綜合性能。除了對工業建筑的結構進行改良設計,還需配備高性能的除污系統,以此來改善工業建筑的使用性能。“除污”是綠色建筑設計思想的新內容,要求為工業建筑提供多功能的操控系統。通常應在建筑物內部安裝自動化除污系統,利用除塵器、除煙器等裝置維持建筑物內空氣的正常流通,防止各種污染現象的發生。熱能耗損過大是影響工業建筑內部環境的一大因素,由于傳統建筑設計條件有限,對熱能消耗問題未能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新時期綠色建筑設計應堅持“低耗”原則,對建筑內、外部的熱能消耗加以控制。比較常見的低耗設計是采用“保溫系統”,在冬、夏兩個季節協調熱能供應,營造良好的工業生產環境。
工業建筑設計融入綠色理念的表現
目前,國內建筑行業總體實現了綠色改革,綠色建筑成為了建筑市場發展的新趨勢。越來越多的工業建筑設計體現了“環保、節能、綠色”的新理念。在綠色理念指導下,設計單位對工業建筑物的建造工藝進行了優化改進,以保證后期施工符合綠色建筑物的要求。常見的改造方式是簡化工藝,在保證建筑設計質量的前提下,對原始工藝精簡調整,以適應節能降耗的建筑設計要求。建筑行業新型材料的出現,大量綠色材料的普及和運用,為實現建筑節能創造了條件。首先,改造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是工業建筑的基本要素,設計人員對混合料進行了綠化改造。如智能混凝土,具有性能強、材質優、成本低等優點。其次,更新工業建筑裝飾材料。如內外墻體材料、地面材料、頂棚材料等,均采用了新型的綠色環保材料。除污系統是基于自動化控制平臺的新系統,設計人員常根據工業企業的生產情況,結合存在的污染問題,配備專業的除污控制系統。針對空氣污染,可在廠房適當位置安裝排煙系統,及時把有害氣體輸送到廠房外部,或者完成相應的空氣凈化處理。此外,工業污水也是綠色建筑設計需考慮的問題,多數企業已經在工業廠房內配置了給排水系統,避免了污水聚積產生的污染。從現有的工業建筑來看,建筑物的主要結構可分為“單層、多層”兩種形式。每一種形式的建筑物都得到了全面優化,整體結構形式在不斷改造升級。就多層建筑而言,設計人員注重結構空間的利用,適當降低每個層面之間的高度,減少建筑能耗,降低結構承載。同時,在工業建筑結構交接處設置加固構件,增強了建筑物抗震、抗病害的能力。
建筑綠色設計方案的管理
設計單位選定工業建筑方案之后,還應對設計方案實施優化管理,以確保建筑物結構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綠色建筑設計管理的內容包括:勘測管理。按照工業建筑設計的要求,對工業生產區域的地質情況,進行詳細勘測,收集多項數據以輔助設計。數據管理。利用計算機建立自動化數據管理模式,將企業提供的建筑數據輸入計算機,進行自動化處理,以獲得可靠的工程數據,為設計人員提供必要的指導。綜合審核。監理單位應安排專業人員,對工業建筑方案進行全面審核。對方案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提醒設計單位進行修改,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的最優化。
【關鍵詞】暖通設計;綠色節能技術;空調;建筑節能
引 言
暖通設計是建筑工程設計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建筑均配備了空調設備和供暖通風設施來創造舒適的居住和工作環境,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這些設備會排放大量有害氣體、消耗大量能源,不利于環境保護。
1、應用綠色節能技術的必要性
能源是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耗用率巨大,而資源的人均占有率遠遠低于世界水平,能源的供應量供應短缺已迫在眉睫,因此,發展綠色節能技術勢在必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論是辦公場所還是家庭,暖通空調設備大量普及,相關數據顯示,暖通空調系統的用電量可占到建筑總用電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在夏天情況會更加嚴重而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則能節省百分之五十的暖通耗能,從而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2、綠色節能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 能源保護的理念并未普及
目前,雖然綠色環保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人們對綠色節能的具體應用卻不了解,沒有全面了解綠色節能的概念。很多人認為優秀的暖通空調系統應該是空調制冷的溫度越低越好、暖氣的供熱溫度越高越好。恰恰相反,從科學的角度講,在冷熱溫差過大的環境下較長時間會使人對外界環境的耐受力變低,進而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而且上述運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這是與能源保護理念背道而馳的。
2.2 設計方案難以確定
節能技術的設計方案層出不窮,但是方案并沒有獲得實質性的統一。實踐的效果也值得商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個機構的不斷交流,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不斷擴展,但由于缺少統一的設計標準使得設計方案混雜。
2.3 忽視了施工管理
通常情況下,施工單位會縮短工期、擠壓成本以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而且,施工單位在暖通圖紙設計方面缺乏創新,習慣性沿用之前的即成方案,在施工上缺乏高質量的暖通施工團隊,同時對暖通系統也沒有充分理解,進而無法在施工設計以及出現問題時設計出出色的方案。
3、應用暖通設計的注意事項
3.1 可靠性和可行性注意事項
暖通工程設計要兼備可靠性與可行性一方面要保證安全的運行和設計方案的經濟性,另一方面是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易于執行操作,即可行性。通常暖通設備需要充足的供電和供水來使其維持正常的工作。如遇到特殊的工程則要因地制宜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處理,確保設備運行可靠可行。同時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施工和進行暖通工程項目時要按相關規定和相關環境保護的規范進行操作。
3.2 暖通設計中的經濟性比較
經濟性是暖通空調方案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在暖通工程設計的經濟性原則的框架下,按照一定的標準要對方案進行經濟性比較分析,這些標準通常包括:能源價格、設備的檔次、市場價格等因素。同時方案在同一個使用周期內只有進行比較才可以保證比較結構的科學合理。對于暖通設備運行費用的計算,要結合暖通設備的報價設備的使用壽命以及維修保養情況來全面考慮。
3.3 注重空調設施在暖通設計中的可調節性和可操作性
暖通設計空調系統(HVAC design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的可調節性是針對建筑結構的季節性的空調系統而設計的,能夠確保空調可調節,從而適應四季的變化負荷。目前較為通用的可調節性能的空調系統設計方案是VAV空調系統和VRV變頻空調系統,兩個系統的可控性較強,缺點在于初期投資費高,但總體的運行能耗小。
4、在暖通設計中應用綠色節能技術
4.1 合理使用綠色環保材料
在暖通設計中注重使用綠色材料(可回收利用和可以重復使用的保溫材料以及管材)。一方面要保證建筑設計相關指標,一方面要盡可能減少材料對居住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嚴格把關材料的選擇不使用不節能的環保材料,杜絕使用對人體有害的材料。本著降低成本的原則綜合利用綠色環保的材料,盡量本地取材,盡可能的降低材料運輸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促進建筑生活與自然環境友好共處。
4.2 合理使用可再生能源
作為現代綠色建筑技術(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之一的可再生能源技術是綠色建筑消耗的首選。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來滿足暖通系統的高能耗。對于可再生能源在暖通技術中的應用,要注意分配具體用途,相關的配套輔助設備要齊全。在中國泰州的民俗文化中心是一個不錯的案例。在它的設計中,文化中心的冬季熱源依賴于土壤源熱泵技術,充分發掘了當地的地熱資源優勢。土壤源熱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利用地球表面淺層地熱資源進行能量轉換,采暖空調熱量每年的能源供給可以達到24000千瓦(承擔百分之百的負荷);夏天從土壤提取冷量轉到建筑內,在進行供冷降溫的同時還可以將熱能儲備供冬季使用。這套設計即充分利用了當地的獨特地理優勢,也是能源的循環可持續利用的典范。
4.3 建筑節能技術中的能源使用
眾所周知,暖通系統時整個建筑中的能源消耗大戶,如何做好暖通的節能是節能技術關注的要點。在暖通設計與綠色建筑技術中,要充分利用通風技術及太陽能資源,比如可以采用多元通風技術、置換通風技術等促進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空調系統的能耗,可以通過運用被動太陽輻射設計、熱回收技術等滿足建筑供暖、采暖的需要。多元通風技術(Multiple ventilation technology)是用機械通風、自然通風和空氣調節之間的交互使用來維持良好的室內環境的一項技術。采用機械通風或者開啟外窗采取自然通風的方法引入室外風,再通過設備調試,從而實現空調季節按照最小新風運行,這一方法可以很好運用到暖通設計當中。被動太陽輻射(Passive solar radiation)設計之中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建筑的外面鋪遮陽板,用于維持室內的溫度,阻擋炎熱夏天的陽光進而降低空調系統的負擔,同時與太陽能電池相互配合還可以蓄能,特別是對于晝夜溫差大的地區,效果更佳。
在現代社會之中暖通設計的趨勢與綠色建筑技術的結合應用,通過合理的設計將綠色建筑技術應用于暖通設計之中,可以實現居住舒適與節能環保的雙贏效果。
5、結束語
在暖通設計中加入綠色節能技術,既可以實現經濟上的節約,促進能源的高效利用,還可以為用戶創造舒適的居住環境。能源是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耗用率巨大,而資源的人均占有率遠遠低于世界水平,能源的供應量供應短缺已迫在眉睫,因此,發展綠色節能技術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楊敬德. 如何在暖通設計中應用綠色建筑技術[J]. 科技風,2014,22:180.
[2]安成. 暖通設計中的綠色節能技術及其應用分析[J]. 科技與創新,2014,24:88+90.
[3]楊劍輝. 建筑暖通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 福建建材,2014,12:32-33.
[4]魏秀艷,鄒琳. 對暖通設計方面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分析[J]. 科技風,2015,02:130.
[5]王大偉,張紹昌,董晨光. 暖通設計中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分析[J]. 建設科技,2014,24:73-74.
和四年前英特爾基于單核的至強服務器相比,至強5500系列處理器的性能提高了2.25倍,對于服務器的整合是1:9的比例;并擁有智能集成,可動態調整所有任務的負載情況。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功耗更低、更環保。
惠普LaserJet P2055d系列黑白激光打印機
惠普2009年3月新推出的針對商務辦公打印輸出的黑白激光打印系列,采用“0”秒預熱技術和低熔碳粉技術,可從待機狀態瞬間打印,單頁打印能耗降低10%―15%;其內置的雙面打印單元,可為用戶節省高達50%的紙張;其靜音模式,可降低近一半的工作狀態噪音污染。
惠普 ProBook s系列
惠普 ProBook s系列將商務性和環保性巧妙結合:持久耐用的外殼,由鎂鋁取代之前的塑料,不僅能提高筆記本電腦的耐久力,還可以提高筆記本電腦外殼的回收率。采用的固態硬盤(sSD)讓整機噪音更小、散熱更少,比普通硬盤節能50%,可將電池續航時間延長5%。
聯想 c305一體電腦
通過了高標準Rohs 標準測試,對有害物質使用的控制數量達到近30種,遠遠高出6種的基本要求。它采用AMD雙核速龍處理器,具備涼又靜的低功耗設計。它的系統風扇智能轉速控制,起到了靜音減振的作用,減少了噪音污染。它配有20寸16:9LED大屏液晶顯示屏,比起普通的顯示器,LED顯示屏不僅使得屏幕色彩柔和,并且完全不含重金屬汞,功耗更低,壽命更長。
戴爾 臺式機Optiplex 755
戴爾OptipIex 755臺式機符合能源之星4.0標準,并達到了電子產品環境評估工具(EPEAT)的“金牌”等級,在節能和環保方面有著出眾的表現。其配有Energy Smart能源設置,可以幫助客戶降低能源成本高達78%。
華碩RT-N13路由器
華碩RT-N13采用綠色網絡技術,可以自動偵斷網絡所連接計算機是否處于待機狀態,從而選擇不同的電源模式,同樣工作狀態下,可以省電35%。同時可根據偵測下方網絡連接狀態自動調整信號強度以提升傳輸穩定度,讓用戶在節能,環保的同時不會犧牲任何性能。
華為綠色FTTB解決方案
華為綠色FTTB解決方案基于“大容量、即插即用、節能環保”的理念,結構化降低網絡等效能耗,系統部件采用自主研發的超低功耗芯片、高效能散熱技術和靜音設計,具備低功耗,易安裝,低噪音的特性,充分滿足用戶對于綠色寬帶網絡的需求。
IBM Power Systems
提供一整套綠色節能方案,包括從創新的能源管理和冷卻技術,降低服務器設備能耗,到一系列的綠色特性,提高冷卻效率,再到虛擬化軟件推動服務器進行整合,提高系統利用率,能量管理軟件對服務器實際能耗進行計算、監控、管理和控制,最終為用戶提供綠色高效的數據中心。
諾基亞 7205
這款主打環保特色的手機,內置以環保為主題的用戶界面及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特制桌面壁紙,配有綠色環保充電器,充電完成后會有提示音;同時還將縮減手機包裝盒的制作成本,實現保護環境的初衷。
三星 “藍色地球”手機
三星旗下首款全觸摸太陽能環保手機,采用再生塑料制作,并在背面設置了一整塊的太陽能電池作為能源,擺脫傳統的充電器和電源插座,并內置了EcoMode節電方案,對手機進行能耗方面的調節,據悉,其待機能耗不超過0.03瓦。
康佳i-sport80系列節能平板電視
康佳i-sport80系列節能平板電視整合了市場領先的AGT超節能液晶屏、OPC節能芯片、PMS電源管理系統等三項核心節能技術,從屏,芯片,信號的處理等方面真正降低平板電視的使用能耗。
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有望迎來系統性政策利好。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關注氣候中國峰會”上透露,近期國務院審議批準了多項綠色低碳相關產業政策,包括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具體方案、通過惠民工程推行領跑者計劃等,面對前景廣闊的綠色低碳市場,企業須把握經濟轉型的戰略機遇期,通過加大低碳技術的研發、投入和應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自覺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實現企業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
據記者了解,上述所指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具體方案即是由發改委等部門研究提出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該意見有望近期公布。解振華透露,該具體方案主要是通過一些市場化機制和一些激勵性政策來實現節能環保產業“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
該目標在此前的《“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已經明確提出: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
解振華表示,當前全球及中國正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這為我國企業供了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據測算,“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方面,我國投資將達到2.3萬億,可再生能源方面投資將達到1.8萬億,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市場的占有率由目前的5%將提高到30%,企業面對著前景廣闊的綠色低碳市場。
(河北建研科技有限公司,石家莊 050021)
(Hebei Jianyan Technology Co.,Ltd.,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摘要: 本文通過對某住宅小區綠色建筑項目的造價、成本節約的分析,分析綠色建筑項目實施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并將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作為綠色建筑項目技術經濟評價的關鍵內容,為投資決策者在方案選擇上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Abstract: Through the cost savings analysis of green building project of a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ableness and economical efficienc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building project, and takes its economic benefits as the key elements for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project,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investment decision-makers for the program selection.
關鍵詞 : 綠色住宅小區;增量成本;效益分析
Key words: green residential area;incremental cost;benefi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TU-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6-0101-02
0 引言
我國的綠色建筑起步較晚,2006年6月實施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以下簡稱“綠標”)是我國第一部從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壽命周期出發,多目標、多層次對綠色建筑進行綜合性評價的國家標準。雖然綠色建筑工作在我國已全面開展,但目前市場上普遍認為綠色建筑的建筑造價一定很高,它已經成為了高成本的代名詞。本文以某住宅小區在建筑壽命周期內實施綠色建筑的成本與效益進行分析,論證投資綠色建筑項目的經濟可行性。
1 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
1.1 增量成本的定義和基準方案的確定 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定義:項目按照“綠標”設計并以星級綠色建筑為目標,在項目建設實施的過程中所導致的成本增加額;基準建筑成本是在研究、設計、建造滿足相關節能標準基礎的同規模、同功能建筑的各項投資成本總和,是增量成本的起算點。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包括綠色建筑咨詢成本、認證成本和綠色建筑技術增量成本。本文重點分析建筑技術措施產生的增量成本,即綠色建筑技術增量成本。經過對大量綠色建筑技術增量的調查,增量成本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綠色建筑增加的技術措施;二是強化型技術措施;三是交互影響產生的成本增量,該部分可正可負。綜上所述,綠色建筑技術增量成本=綠色建筑方案成本-基準方案成本±交互成本。
1.2 綠色建筑項目技術及效益分析 綠色建筑技術經濟效益分析主要分兩步:第一,根據項目的技術方案,獲取技術方案的市場造價成本。第二,計算應用的綠色建筑技術所需的總成本與基準建筑成本之間的差值。
①項目概況及技術措施。某住宅小區總建筑面積164487m2,建設項目有住宅樓、地下車庫和臨街底商,綠化率32.7%。項目主要采用了太陽能熱水系統,場地徑流控制,場地物理環境模擬分析,高效灌溉、高性能建材和垃圾分類收集等技術。
②技術增量成本分析。項目的主要綠色建筑技術增量成本分析見表1。
1.3 綠色建筑項目增量成本分析 從表1可以計算出,項目單位面積綠色建筑技術增量成本為47.72元/m2。其中,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增量成本最大,為168.75萬元,其次是節水器具和設備為94.4萬元,增量成本較大的技術增量集中在非傳統水源利用、節水器具、建筑節能等方面。
2 綠色建筑效益分析
綠色建筑的效益分為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具體如圖1。
2.1 節能技術經濟效益
①圍護結構。通常將綠色建筑與參照建筑全年能耗進行模擬對比。本項目采用能耗模擬軟件eQuest,計算出設計建筑年能耗占參照建筑年能耗的比率為78.6%。由于我省執行居住建筑節能65%標準,圍護結構部分對建筑節能的要求已變成強制性要求;但“綠標”“5.2.16建筑設計總能耗低于國家批準或備案的節能標準規定值的80%”,故此處仍將能耗模擬列為技術增量。
②可再生能源利用。本項目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熱水系統,通過計算可得出節能量,再乘以相應能源價格即為年節能效益,計算公式如下:
E陽=cm(t末-t初)×ηwh×λ×P電
式中:c:水的比熱容,4200J/(kg·℃);m:年產熱水質量
t初:自來水初始溫度;t末:自來水加熱達到的溫度;ηwh:太陽能熱水器能效;λ:能源換算系數,2.778e-7kW·h/J。
該項目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共375戶,假設1戶每天的用熱水量為50L/d,年用熱水量為18250kg,則該棟建筑年用熱水總量為6843.75t。自來水初始溫度為20℃,加熱達到的溫度為60℃,太陽能熱水器能效比按50%計算,該項目所在地電價為0.52元/度計算,計算出太陽能熱水器年節能效益為83044元。
2.2 節水技術經濟效益
雨水收集:全年綠化澆灑和道路沖洗的需水量共6646.34m3,收集的場地雨水共7809.79m3,水價P水=3元/m3
式中:ΔQ水t:第t種技術節水量;P水:水價。
按照上述公式可計算出項目的雨水收集系統年效益為23429.37元。
3 綠色建筑增量成本下降的潛力分析
造成綠色建筑增量成本下降的原因,除了綠色建筑技術日趨成熟和完善、實現綠色建筑要求的產品和材料的價格持續下降等因素外,還包括:①節能標準的提高。河北省2011年開始執行修訂后的居住建筑節能65%標準,對圍護結構保溫措施要求進一步提高,這部分增量就變成了項目的強制性要求。②政策要求對增量成本的影響。自2008年開始,河北省民用建筑全面執行太陽能熱水系統一體化技術,要求:12層及以下的新建居住建筑和實行集中供應熱水的醫院、學校、飯店等熱水消耗大戶,必須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對于太陽能熱水這部分的增量也可能變為基準建筑成本。③項目定位目標明確。項目定位趨于理性,不再一味追求綠色建筑的新概念和過高品質,在滿足綠色建筑標準的基礎上注意實際效果,充分考慮技術措施的有效性和可執行性。④綠色建筑可行性研究開展時間對增量成本的影響。在不同項目階段開展綠色建筑可行性研究和綠色建筑設計對增量成本也產生直接影響,越是在項目前期,增量成本將越低。
參考文獻:
[1]河北省經濟年鑒,河北省統計局.
[2]葉祖達.中國綠色建筑技術經濟成本效益分析.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綠色節能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O434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BIM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分析工具,它為綠色建筑在材料、能耗、環境等方面提供了詳細的信息。隨著建筑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與發展,通過對建筑生態環境指標的分析與評估,將會提出一套完整的降低能耗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的綠色建筑發展方案。
一、BIM概念思考
BIM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工程建設行業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數字化新技術。BIM的出現正在改變工程建設項目參與各方的協作方式,并引發了工程建設行業一次史無前例的革命。
通過在計算機中建立虛擬的建筑三維模型,BIM不僅將工程建設行業從二維帶入三維時代,同時利用數字化技術,為這個模型提供完整的、與實際情況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庫。該信息庫不僅包含描述建筑物構件的幾何信息、專業信息及狀態信息,而且還包含了非構件對象(例如空間、運動行為)的狀態信息.借助這個富含充分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維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信息的集成化程度,這就為建筑工程項目的相關利益方都提供了一個工程信息交互和共享的平臺。這些信息能夠幫助建筑工程項目的相關利益方在建筑全生命周期里增加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質量。
二、我國建筑節能設計現狀
目前,我國建筑節能設計在建筑實踐中的推廣和應用還遠遠滿足不了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由于建筑設計理念問題和現代建筑技術水平的制約,使得建筑節能設計水平發展緩慢,通常是設計師沿用現有的生態建筑設計方案和現有的建筑設計技術資料。而沒有因地制宜地對建筑工程節能設計進行深入的考究,進而驗證設計方案是否符合生態建筑的一些具體要求,如經濟、節能、綠色環保等。在建筑節能設計過程中我國的設計師更注重建筑的外觀和功能設計,對于建筑的功效因素考慮甚少,設計中融入節能思維較少。此外,在建筑節能設計中大量的數據參數都是通過人工輸入專業軟件中進而對設計方案進行定量分析,其中相關軟件的操作和使用必須要有專業人員來進行輸入和定量分析,而設計師對于軟件操作和能量分析方面大多不夠專業,使得一套建筑設計方案不能夠在設計過程中對其進行能量分析,而通常是設計方案投入到建筑施工中才進行能量分析,但工程建設過程中對于建筑設計方案通常會因種種因素的影響而難以變更,相應地建筑節能設計能量分析也難以實現,綠色建筑設計方案將成為理想化的方案,難以真正意義上實施。
三、BIM技術在建筑節能設計中的應用
3.1、場地分析
在建筑設計初始階段,場地的一些信息往往是影響設計的決策性因素,通常需要通過對場地的分析來對環境現狀、建后交通流量、景觀規劃等各種因素進行評定與分析,也通過對場地的分析來確定建筑物的空間位置,建立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的聯系的過程。
可是傳統的場地分析有著許多的弊端,例如主觀因素過重,大量數據處理遲緩,定量分析不足等,但是BIM的引入給了場地分析新的可能,通過與BIM結合的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可以對場地和在場地上擬建的建筑物的數據進行處理,通過BIM技術虛擬成型,可迅速得出數據以支持設計,可以幫助新建項目做出最理想的建筑布局、場地規劃等.
3.2、方案輔助設計
BIM作為建筑信息模型,模型本身不光帶有信息,而且可以對信息的改變做出相應的反饋,所以帶來了一種新的設計方式――參數化設計,通過在方案設計中BIM的應用,得到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對比傳統的建筑方案設計模式,BIM的介入可以讓設計更加的多元化,邏輯性也更強,對于復雜的建筑形體以及表皮,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通過參數的改變可以對建筑的形態進行參數化改變,列出不同形態的方案進行性能分析以及設計對比,選擇最優的方案進行深化,可以更好地完成建筑方案設計,而程序將會幫我們處理一些復雜、重復的任務,解放了設計師的時間與勞力,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選擇方案及深化方案上,從而提高設計質量。
在復雜建筑的設計過程中,經常使用參數化建模軟件進行方案推敲,通過參數控制形體進行方案比對成為了一種趨勢.在參數化設計大師扎哈?哈迪德的設計中,非線性建筑占了絕大多數,通過參數修改建筑形態是她慣有的設計手段.扎哈?哈迪德設計的Verbania新劇院,通過編程生成了參數化影響建筑形態的程序,生成極為多樣的結果(圖1),設計人員通過對結果的比對,修改相應的參數生成需要數目的建筑形態,使最終的建筑形態足夠合理。
圖1 Verbania新劇院形體研究模型與最終建筑效果
3.3、建筑性能分析
通過BIM技術,可以對設計方案的照明、安全、布局合理性、聲學、色彩、能耗等進行評估,得出的這些數據可以為投資方用來對設計方案進行評定,是否符合可持續設計的理念.在建筑全生命周期里,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BIM對方案的評定,對于之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使用、對環境及資源的影響都進行大幅度優化。
通過BIM技術在方案設計初期階段就可以對設計進行建筑性能分析,對建筑形體進行比較,在各個方案中比對選擇建筑性能最優的方案,在設計初期就對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進行大體的把握。
3.4、可視化設計
可視化設計是BIM在建筑設計中的另一個重要應用,其體現在兩個方面:①過程中時時觀察,以發現設計中的不足之處,及時修改。②設計展示階段為投資方做更全面、更生動、更加有互動性的展示,相對于靜態效果圖更有說服力。
在建筑方案設計階段,通過BIM技術,在整個設計階段都在建筑效果可視化下進行的設計,對于建筑外形以及空間效果方面都可以進行時時觀察,對于方案設計中的缺陷都可以及時的發現。
3.5、基于BIM技術的建筑節能設計應用
在建筑設計中融入BIM技術,創建虛擬建筑模型,大量的和設計有關的信息將直觀地展現在設計師面前,如建筑材料、三維空間效果、構件屬性、建筑外觀及具體功能效果等。在建筑設計具體的能量分析過程中,只需導入相關的能量分析軟件就可以對整個設計方案進行分析計算,并反饋出詳盡的能量分析結果。在建筑設計的方案階段,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和能量分析工具能有小地簡化能量分析操作步驟,提高工作效率。更能通過計算機強大的計算分析功能提高能量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快捷性。其中,美國是目前BIM技術在建筑節能設計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國家之一。
結束語
能源緊缺問題目前已上升至全球性問題,不僅我國能源短缺問題嚴重,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同樣面臨著能源短缺的問題,但發達國家利用現代科技有效地彌補了能源短缺所帶來影響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負面因素。尤其是在建筑節能設計方面融入了現代建筑設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運用現代科技積極地探索有關建筑設計節能環保,降低建筑能耗的新途徑和新方案,目前已取得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華明.淺析BIM技術在建筑節能設計中的應用[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2:19.
[2]佟曾,王代兵.BIM在建筑綠色節能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遼寧經濟,2013,1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