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范文

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

第1篇: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范文

畢 業 論 文

題 目 淺談對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體會

入 學 年 月___2012春_____

姓 名______張妮_____

學 號__[1**********]__

專 業____會計學_____

聯 系 方 式__[1**********]__

學 習 中 心山西運城學習中心

指 導 教 師______________

完成時間____年____月____日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經濟正在逐步融入世界范圍的經濟大潮中。企業已經或正在步入戰略經營管理時代,而盈利能力是企業生存力、發展力、創新力、應變力、凝聚力和承載力的基礎和綜合體現,也是競爭力強弱的首要標志。因此,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是為了實現企業戰略目標,運用特定的指標和標準,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企業盈利狀況以及未來的盈利潛力做出的一種判斷。盈利能力是企業賴以生存的首要標志,所以不論是投資人、債權人還是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都日益重視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本文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為論述對象,從財務因素和質量因素兩方面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使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更加科學化、合理化,滿足企業各利益相關者的需要。

關鍵詞:盈利能力分析;財務因素;盈利質量

目 錄

一、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概述…………………………………………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義………………………………………………………1

(三)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2

(四)本文的研究內容………………………………………………3

二、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3

(一)企業盈利能力的概念 ………………………………………3

(二)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財務因素分析 …………………………3

(三)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質量因素分析 …………………………4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標體系……………………………………5

(一)企業盈利能力利潤指標的選擇與分析 ………………………5

(二)企業盈利能力質量指標的選擇與分析 ………………………8

四、結合實例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綜合分析………………………9

(一)A公司的情況概述 …………………………………………9

(二)A公司盈利能力綜合分析……………………………………10

五、結束語………………………………………………………………11 參考文獻 ………………………………………………………………12

一、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概述

(一)研究背景

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是企業財務分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財務分析體系中,盈利能力不僅是核心指標而且影響著財務分析的其他方面。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力量,盈利能力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要求,是衡量企業經營經營業績的集中體現,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企業的經濟效益好,盈利能力強,則這個企業一定充滿生機和活力,企業發展前途必然廣闊。如今,國家經濟發展迅速,金融市場日益完善和成熟,但同時也都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給企業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企業財務分析工作,尤其是盈利能力分析工作,面臨的挑戰更為艱巨。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財務分析尤其是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性。但在實際工作中,受各種因素影響,通常只注重企業的財務指標,而忽視對企業盈利能力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的分析,即盈利質量的分析。企業管理者應高度重視盈利能力分析工作,采取各項措施提升分析質量,將盈利能力分析作為改善企業管理的有效工具,以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研究意義

盈利是指公司獲取利潤的大小,是公司價值的根本性來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對企業獲利能力情況的分析,是正確評價公司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穩定地經營和發展是企業盈利的基礎。而最大限度的盈利是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目標和保證。只有在不斷盈利的基礎上,企業才可能發展;同樣,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發展前景會更好。因此,無論是投資人、債權人還是企業經營管理者,越來越重視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

1.對于債權人來講,利潤是企業償還債務的最終來源,只有企業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穩定的現金流入量,才能保證償還到期債務。企業發生債務關系時,債權人只有在審查債務企業的償債能力,而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決定著償債能力的強弱。因此,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對債權人是非常重要的。

2.對于投資人來講,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更是至關重要。投資人關心企業賺取利潤的多少并重視對利潤率的分析,是因為利潤是其股利收入的唯一來源,企業盈利能力提高會使股票價格上升,從而使投資人獲得較高的資本收益。

3.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講,他們關心的不僅僅是盈利的結果,而且包括盈利的原因及過程。所以,我們利用有關指標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不僅能反映和衡量企業經營

業績,又可以及時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使公司不僅利用現有的資源更多地盈利,而且使公司盈利能力保持持續增長,最大化公司價值。

(三)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1.西方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西方的盈利能力分析大體上也經歷了四個階段:觀察性的盈利能力分析、統計性的盈利能力分析、財務性的盈利能力分析、以及戰略性的盈利能力分析。

19世紀以前,西方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是合伙制,進而逐漸成為了家族產業。這些企業規模很小,對其進行盈利能力分析的意義不大,主要是以觀察為主。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企業管理者為了加強資本所有權控制和公司內部控制,對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需要大大增加,但這一時期的分析指標是統計性的,如產量、產值、銷售收入,利潤等單個統計指標。進入20世紀后,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進一步分離,美國學者亞歷山大·沃爾提出采用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凈值報酬率、應收賬款周轉比率和存貨周轉率等五個指標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其后,英國管理專家羅斯、彼得·德魯克等在此基礎上對其深化分析。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企業盈利能力已從傳統意義上的財務分析,向更加注重有機結合與互動影響的戰略性的盈利能力分析方向發展。

2. 我國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我國對于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研究起步較晚,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70年代以前的以實物產量為主的盈利能力分析;80年代以產值和利潤為主的盈利能力分析;90年代以來的綜合性的盈利能力分析。

20世紀70年代以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管理體制高度集中,政企不分,國家對國有企業的分析不重視價值和成本的考核,只從實物和產出的角度分析。1978年改革開放后,國有企業開始實施放權讓利式改革,企業的經營自主權逐步擴大,國家從價值的角度開始強調經濟效益方面,開始注重企業的利潤、成本、產值等價值指標的考核。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工作重心轉移到調整結構和提高經濟效益上來以后,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更加注重效益指標。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也有以利潤為主向綜合性分析過渡。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指標體系的理論發展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是從單個的統計財務指標,到多個財務指標,再到綜合性財務指標來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隨著構建盈利能力的指標體系的理論發展,我們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也更加全面化、合理化。

(四)本文的研究內容

本文以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為論述對象,從財務因素和質量因素兩方面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使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更加科學化。

第一部分結合自己實習過程中的體會,指出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又從國內外兩方面分析了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對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不同要求,論述企業盈利能力分析對不同利益主體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首先簡單介紹了企業盈利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多角度分析了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財務因素和質量因素,從而對合理構建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指標體系提供一個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選取主要指標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深入分析每一個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財務因素和質量因素,從而構建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指標體系,使指標體系更加合理化。

第四部分綜合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通過對所實習企業的調查分析,結合企業實例,詳細分析影響企業的各項指標。

二、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

(一)企業盈利能力的概念

企業的盈利能力是企業利用各種經濟資源賺取利潤的能力,也稱為企業的資金或資本增值能力體現著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的銷售收入實現水平和資產的運營效率,也是企業各環節經營成果的具體體現,預示著企業未來持續發展的可能。

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目的,是了解企業的盈利水平和發展趨勢。利潤率的高低對我們進行盈利能力分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我們在分析企業盈利能力時,不僅要對企業盈利能力的財務因素分析,從生產經營、資產、所有者角度選取指標進行總量分析,還要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盈利能力的質量因素進行分析,把握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二)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財務因素分析

1.生產經營盈利能力分析

生產經營業務的盈利能力是指在企業實現一定營業收入或消耗一定資金而取得的利潤額,它反映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賺取利潤的能力,是企業最基本的盈利能力,是其他盈利能力的基礎。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包含的企業規模、產品結構、營銷能力等,都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

(1)企業的規模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企業規模是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規模,它表明勞動力、生產資料和商品在企業內集中的程度,反映企業生產和經營能力的大小。一般來說凡是構成企業規模的要素都可作為劃分企業規模的標準。企業規模直接影響產品的各項成本和費用,最終影響利潤額。規模經濟產生利潤的來源可分為生產的規模經濟、交易的規模經濟、儲藏的規模經濟、專業分工的效益四個方面。

(2)企業的產品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產品結構是指一個企業生產的產品中各類產品的比例關系。產品結構的變動影響企業的全局,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就是圍繞著產品展開的。產品結構反映了企業生產要素的利用狀況及滿足社會需求的程度,企業的產品只有得到社會需求的認可,才能實現產品的銷售收入。

(3)企業營銷能力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營銷能力還取決于企業根據其內部和外部環境所制定的營銷策略。如果企業能以適當的產品、適當的價格,采用適當的分銷渠道、適當的方式銷售給盡可能多的買者,并使之較為滿意,則企業的盈利能力就會隨之增強。

2.資產盈利能力的分析

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的資產,企業要盈利,必須對資產進行合理的配置,并有效運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過程就是對資產不斷運用的過程。公司在一定時期占用和耗費的資產越少,獲得的利潤越大,資產的盈利能力越強,經濟效益越好。也就是說,資產的運轉效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強。只有資產的利潤率高于社會平均利潤率,企業才能夠吸收投資,獲得長遠發展。

3.所有者投資盈利能力分析

企業所有者投資是企業總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所有者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投資報酬,一個公司投資報酬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現有投資者是否繼續投資,以及潛在的投資者是否追加或重新投資。這就要考慮凈資產報酬是否滿足投資者的利益要求。

(三)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質量因素分析

企業披露的數據與實際利潤會存在差距,這就反映了盈利質量。在評價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時,應結合經營現金凈流量來分析。經營現金凈流量分析可視為對盈利能力的補充分析,反映了盈利質量。同時,還要關注在連續幾個會計期間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盈利質量實質上是廣義的盈利能力分析的一部分,對盈利質量進行分析的最終目的是更準確地分析公司盈利的穩定性、持續性及企業現金保證程度。

1.企業現金的保證程度

會計利潤表中的會計收益并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收益,它僅僅代表的是企業的賬面價值,而不是企業可自由支配的資產的增加,企業的生存、盈利和發展主要依靠的是現金而不只是報表中賬面價值。在現代社會中,商業信用成為企業之間購銷的主要方式。企業的銷售額越大,涉及的賒銷業務就可能越多,這就要注重收現能力的提高。現金周轉不暢,會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進而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認為,會計盈利的現金保證性越強,其未來不確定性就越低,會計盈利的質量也就越高。

2.盈利的持續性

盈利的持續性越強,盈利質量就越高。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獲得利潤的最主要、最穩定的來源是營業利潤,而營業利潤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的主營業務,由于企業的主營業務具有重復性、經常性的特點,因此由主營業務產生的營業利潤具有相對的持續性。因此,主營業務突出的公司,其盈利質量較高。

3.盈利的穩定性

盈利的穩定性是企業盈利水平變動的基本態勢,影響盈利穩定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盈利結構,盈利結構與會計確認原則對公司盈利質量的分析評價具有關鍵作用。盈利結構是指收益組成項目的搭配及其排列、盈利的業務結構與盈利的地區結構。剖析公司的盈利結構,可以得知公司盈利的主要項目是什么,分析盈利質量如何,盈利總額發生增減變動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從而幫助公司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促使其提高盈利質量,并對未來的盈利能力做出預測。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標體系

(一)企業盈利能力利潤指標的選擇與分析

1.生產經營盈利能力分析指標的選擇與分析

(1)銷售凈利潤率

銷售凈利率是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與營業收入之間的比率,表明企業在一定時期銷售收入獲取利潤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凈利潤率= 凈利潤/營業收入×100%

該公式可以理解為每一元營業收人帶來的凈利潤的多少, 表示營業收人的收益水平。凈利潤額與銷售凈利率成正比關系,銷售凈利率低,表明企業凈利潤額低。銷售凈利率與營業收入成反比關系,營業收入的增加并不能使銷售凈利潤提高,凈利潤必須同時增加,才能使銷售凈利率提高??傊撝笜藬抵翟礁咴胶?,數值越高表明企業盈利能力越強。通過分析銷售凈利率這一指標,可以促使企業在擴大銷售的同時注意改進經營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2)營業利潤率

營業利潤率是指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之間的比率,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的獲利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

其中,營業利潤是指正常生產經營業務所帶來的、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稅前的利潤。營業利潤率越高,說明企業銷售商品的營業利潤越多,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反之,此比率越低,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越弱。

(3)息稅前利潤率

息稅前利潤率是指息稅前利潤與營業收入之間的比率,息稅前利潤是利潤總額與利息支出之和。其計算公式如下:

息稅前利潤率=息稅前利潤/營業收入×100%=(利潤總額+利息支出)/營業收入×100% 該指標反映企業總體的獲利能力。息稅前利潤率的分子是在營業利潤的基礎上加上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分母一般為產品銷售凈收入。該指標越大,說明企業的整體的盈利能力越強。息稅前利潤率這一指標會對短期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收益產生直接影響。

2.資產盈利能力分析指標的選擇與分析

(1)總資產收益率

總資產收益率是公司一定時期內實現的收益總額與該時期公司總資產平均余額的比率。它是評價公司資產綜合利用效果、公司總資產盈利能力以及公司經濟效益的核心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總資產收益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總資產平均余額×100%

總資產收益率高,說明公司資產的運用效率好,也意味著公司的資產盈利能力強,所以,這個比率越高越好。評價總資產收益率時,需要與公司前期的總資產收益率、同行業其他公司或先進公司的這一比率進行比較,并進一步找出影響該指標的不利因素,以利于公司加強經營管理。

(2)長期資本收益率

它是收益總額與長期資本平均占用額之比,可以說明公司運用長期資本賺取利潤的能力。其計算公式如下:

長期資本收益率=收益總額/(平均長期負債+平均所有者權益)×100%

其中,收益總額=息稅前利潤-短期利息=稅前利潤+長期資本利息。該公式可以理

解為運用每百元長期資金可以賺取多少利潤,體現了公司吸引未來資金提供者的能力。長期資本收益率是從長期、穩定的資本投入角度,考察該部分資本的回報,以此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

(3)成本費用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的利潤總額與企業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它是從投入產出的角度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式中成本費用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該公式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該項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為獲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制得越好,企業經濟效益越好,盈利能力越強。

3.所有者投資盈利能力指標的選擇與分析

(1)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的凈利潤與平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比率。表明公司股東權益投入所獲得的投資報酬。計算公式如下: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100%

其中,凈利潤是指稅后凈利。所有者權益是指公司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凈資產收益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該指標充分體現了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自有資本獲取凈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資與報酬的關系。凈資產收益率既可直接反映資本的增值能力,又影響著公司股東價值的大小。該指標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企業盈利能力越好;反之,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低,企業的盈利能力弱。

(2)資本保值增值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表達了企業資本即所有者權益的保全和積累增加比率,反映的是企業規模擴大及資本的運營效益與安全狀況。其計算公式如下:

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權益總額/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該指標表示企業當年資本在企業自身的努力下的實際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財務效益狀況的輔助指標。反映了投資者投入企業資本的保全性和增長性,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的資本保全狀況越好,所有者權益增長越快,債權人的債務越有保障,企業發展后勁越強。該指標通常應大于100%。

(二)企業盈利能力質量指標的選擇與分析

1.企業現金的保證程度 (1)凈資產現金回收率

凈資產現金回收率是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與平均凈資產之間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平均凈資產×100%

該指標是對凈資產收益率的有效補充,對那些提前確認收益而長期未收現的公司,可以用凈資產現金回收率與凈資產收益率進行對比,從而補充觀察凈資產收益率的盈利質量。

(2)盈利現金比率

盈利現金比率,也稱盈余現金保障倍數,這一比率反映公司本期經營活動產生是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之間的關系。其計算公式為:

盈利現金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凈利潤×100%

在一般情況下,盈利現金比率越大,公司盈利質量就越高。如果比率小于1,說明本期凈利潤中存在尚未實現現金的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公司盈利,也可能發生現金短缺。

2.盈利的持續性

盈利持續性是企業擁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外在表現。不同的利潤來源及其各自在利潤總額中所占比重,往往能反映出企業不同的經營業績和經營風險。

(1) 營業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

營業利潤占利潤總額比率=營業利潤/利潤總額×100%

該指標客觀地公司的經營業績,代表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經營性利潤是公司的主營業務利潤,是持續性利潤。營業利潤占利潤總額比重越高,公司利潤的持續性就越強,盈利質量就越高。反之,盈利質量就越低。

(2) 營業外收入凈額占利潤總額的比重

營業外收入凈額比率=營業外收入凈額/利潤總額×100%

營業外收入是企業在非生產經營中取得的,具有極大的暫時性和偶然性。雖然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但并不能說明企業的經營業績越好,盈利持續性強。

3.盈利的穩定性

利潤的穩定性是指公司連續幾個會計年度利潤水平變動的波幅及趨勢,取決于公司業務結構、商品結構等穩定性。

(1)營業利潤增長率

營業利潤增長率=本年營業利潤增長額/上年營業利潤額*100

該指標反映了營業利潤的變化趨勢。該指標值如果連續幾年大于0,說明企業的營業利潤逐年增長,主營業務發展良好。該指標值越大,說明企業的主營業務發展越快,企業的未來收益就越具有良好的預期。

(2)經營現金流入量結構比率

經營現金凈流入量結構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現金凈流量總額*100% 現金徑流量總量包括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以及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該指標比率越高,說明公司通過自身經營實現現金能力越強,利潤的穩定性較強、盈利質量較好。

四、結合實例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綜合分析

(一)A公司情況概述

下面案例是結合自己實習經歷,通過對實習企業的盈利能力調查,采用真實數據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簡單深入的分析。

A公司是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成立于2003年,公司資金雄厚,生產經營能力強大。公司主營房地產投資、開發、銷售、經營。目前已發展成為山西省內一家較具實力的房地產企業。下面表格是近兩年的一些基本數據: 表一: 基本數據

(二)A公司盈利能力綜合分析

1.A公司財務因素分析 表二:

從表二可以看出,A公司2012年銷售凈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息稅前利潤率較上年相比,都有所提高。它們從不同角度,揭示了營業收入與不同利潤的關系。但最終都說明了公司的經營盈利能力增強。

總資產收益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總資產平均余額×100% =(營業收入/總資產平均余額)×(息稅前利潤/營業收入)×100%

=總資產周轉率×息稅前利潤率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影響總資產收益率的因素有兩個:總資產周轉率和息稅前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與資產結構有關,資產結構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息稅前利潤率反映了公司產品生產經營的盈利能力。

根據上表,可以分析總資產周轉率和息稅前利潤率變動對總資產收益率的影響。

分析對象:總資產收益率的變化=21.29%-12.47%=8.82%

因素分析:總資產周轉率變動的影響=(1.19-0.92)×13.55%=3.66% 息稅前利潤率變動的影響=(17.89%-13.55%)×1.19=5.16%

分析表明,A公司2012年總資產收益率比上年提高了8.82%,主要是由于總資產周轉率速度的加快和息稅前利潤率的提高,總資產周轉率的加快使總資產收益率提高了3.66%,息稅前利潤率的提高使總資產收益率提高了5.16%。總之。A公司資產運用效率好,資產周轉率較快,息稅前利潤率高,總資產收益率就高,公司盈利能力則比

較強。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凈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平均總資產)×(平均總資產/平均凈資產)×100%=銷售凈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A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從2011年的15.79%增加至2012年的29.48%,較上年同期提高了13.69%。前面已經分析了總資產凈利率,知道一是由總資產周轉率提高帶來的,說明資產利用效果好于上年,該公司利用其總資產產生營業收入的效率提高了。二是由銷售凈利潤率提高帶來的,說明該公司盈利能力增強。而2012年的權益乘數較2011年有所降低,權益乘數小,則說明A公司負債程度低,償還債務能力強,財務風險低,公司的盈利質量就高。

2.A公司盈利質量因素分析 表三:

從表三可以看出,A公司2012年凈資產現金回收率較2011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為2.18%,但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比上年提高了13.69%,表明該公司增加的收益能力并沒有反映在經營現金流量的增加上,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的盈利質量相對降低。

而該公司2012年的盈利現金比率小于1,且較2011年相比下降了62.89%,可見本期凈利潤中存在尚未實現現金的收入,盈利質量有所下降。

綜上所述,A公司這幾年發展較好,各項財務狀況都有所增長,盈利能力比上年有所提高,但盈利質量還有待增強。

五、結束語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企業的發展規模逐漸擴大,經營業務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企業的結構也日趨復雜化。企業面臨著信息、知識經濟快速變化的社會經濟技術環境,企業已經或正在步入戰略經營管理時代。企業發展壯大的基礎以及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是保持企業盈利能力的增強。我們在對企業進行盈利能力分析時,不能僅僅只局限于傳統意義上對財務指標的簡單分析,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盈利質量的分析。企業管理者應高度重視盈利能力分析工作,采取各項措施提升分析質量,將盈利能力分析作為改善企業管理的有效工具,以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燕.企業盈利能力的評價[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

[2]孫銀英.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S2:62. [3]田俊敏.改進盈利能力指標評價體系[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17:34-36. [4]周曉燕.對現行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淺析[J].商場現代化,2011,01:155-156. [5]任小平 袁縱云.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應注意的若干問題[J].商業會計,2006,04:37-38

[6]張冬梅.淺議企業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選擇[J].考試周刊,2011,(80):238-240 [7]岳虹.財務報表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33-159

[8]盧根發.如何進行企業盈利能力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6,04:38-39. [9]曹春煥.企業盈利能力財務分析芻議[J].現代商業,2012,07:258-259. [10]宋冠東.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評價[D].吉林財經大學,2011. [11]趙銀芬.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指標改進的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1,16:38. [12]劉穎.淺談企業盈利能力分析[J]. 現代商業,2011,30:242+241. [13]王芳.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探索[J]. 中國總會計師,2009,06:88-89. [14]王婷.淺議盈利能力分析[J]. 科技咨詢導報,2007,28:102. [15]倪燕.企業盈利能力分析[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20:41-42. [16]王鑫淼.電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第2篇: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會計信息;信息需求;會計信息效用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正處于不斷進步與發展之中,部分上市公司也獨自形成了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這對于真實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穩定好股市秩序、保護眾多投資者們的利益有一定的正面影響,近年來,我國的很多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開始逐漸地邁出了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當前經濟環境日益復雜、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這就意味著企業要不斷地面臨各種風險,因而提供給投資者高質量、高效用的會計信息的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的,我們必須基于投資者視角來對會計信息效用進行分析與改進。

二、會計信息效用的基礎理論

(一)、會計信息的概念

會計信息是指會計單位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附注等形式向利益相關者者解釋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

(二)、會計信息效用的內涵

會計信息效用是指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于所獲得的會計信息價值的衡量尺度、對信息需求滿足的程度,這種程度在很大方面上依賴于信息使用者即投資者們的主觀心理。

(三)、會計信息效用的分類

對投資者而言,可以將會計信息效用劃分為目標效用、過程效用。

會計信息目標效用可劃分為會計信息服務效用、會計信息創造消費效用。

會計信息過程效用是指信息傳遞與接收過程中所給予的效用,以對投資者個體有利為基本前提。

(四)、為什么要重視會計信息效用

會計信息整體反應了一個企業的經營成果,財務信息與風險。投資者們進行投資決策所依據的信息大部分都來源于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

債權人、股東、潛在投資者均歸屬于會計信息使用者。最終的會計信息是以財務報表及附注的形式作為載體,會計信息使用者通過財務報表可獲取盈利能力信息、營運能力信息、償債能力信息以及未來公司或企業發展能力的信息。

一是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對公司的償債能力、資本結構是否合理、流動資金充足性等作出判斷。

二是通過分析損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狀況、經營效率,對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持續發展能力作出判斷。

三是通過分析現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評價公司獲取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并據以預測公司未來現金流量。

三、會計信息效用披露的意義

基于潛在投資者

首先我們應了解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所需要哪些方面的會計信息。尤其是對于投資者來講,一般需要以下四種信息:包括企業背景信息、企業的財務信息及非財務信息、企業管理人員及股東的信息、前瞻性信息。也有人認為投資者們最為關注的是和企業未來所能創造的現金凈流量和盈利相關的信息,還有學者認為投資者最看重的是投資的風險與收益及其評價。他們可以通過財務報表進行證券風險評估。

對于潛在投資者來說,有效用的會計信息,能夠使其全面了解和認識企業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從而指導和幫助潛在投資者對企業的實力進行有效判斷。從而決定資金流向。這將有利于促進有限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和資本市場的完善。

基于債權人

作為企業的債權人,往往關注的是企業收益是否穩定,是否安全。看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這些都可以通過有效用的會計信息來分析,從而利用會計信息效用來幫助債權人決定應否貸款和放債。

基于股東

經濟的發展,使得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股東作為企業的投資人,有權力了解自己的投資收益和風險,通過高質量會計信息的會計信息可以幫助股東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和投資回收情況,從而制定決策使得企業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經營者與投資者之間常常存在利益沖突和信息的不對稱性,而且可能會比非上市公司表現的更為突出。投資者們由于受技能、經驗、資源的制約,常常無法獲得足夠的信息來進行決策,會計信息效用低??赡軙е陆洜I者違背投資者意愿進行風險活動從而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因此研究會計信息的效用具有特殊的意義。

會計信息能給投資者提供盈利能力信息、償債能力信息、經營能力信息以及發展能力信息。投資者通過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償債能力及經營能力從而保證自己獲取更多的利潤。 如:規范性信息失真,會計質量低,相關性差,信息不完整等。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導致的會計信息效用差,最終都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因此我們要加強會計信息效用的治理。 --!>

四、會計效用的治理

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可造成會計信息效用低下,因此要發揮會計效用的作用就應采用多種對策來治理,內外兼治。

1、 加強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的健全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和可靠,提高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從而制約著經濟活動沿正確的軌道前進。完善公司章程的約束機制和法人治理結構,監事會應負責地對公司的經營活動,財務收支進行監督,并制約經理的工作。還應保障監事會的獨立性。

利用管理參與制,有效監督經理的工作。

2、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明確會計責任的范圍和會計責任的主體,加強對會計人員技術資格的審核和培訓,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3、創造一個完善的外部環境,加強法制法規的建設。從完善社會的監督體制做起,保證會計制度的正常執行。隨市場運作的變化,不斷修訂適用的會計準則。使得會計信息的舞弊無從遮掩。緊跟企業改革大潮,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總而言之,會計信息效用的治理用從三個方面著手:內部控制制度,會計人員自身素質、外部環境制約。投資者是資金的所有者,運動的資金才能創造價值,只有利用會計信息效用,作出正確的決策,才能實現資金價值最大化。使得效益好、結構合理的企業發展的更好,而那些外實內虛的企業由于資金斷鏈而逐漸被淘汰。

五、對策探討

1、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預防、發現并糾正會計工作失誤。

2、制訂和完善相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防止企業通過關聯方交易、虛增收入或支出來粉飾財務報表。

3、加強外部檢查和監督及處罰力度,對于會計舞弊行為(如披露虛假會計信息的),應嚴厲懲罰。

參考文獻:

[1]吳聯生.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J].經濟研究,2000(4):41- 48.

[2]張登兵.博弈決策中的信息效用分析[J].預測,2008(4):71- 74.

[3]趙遠榕,基于投資者視角的會計信息效用分析.

[4]劉泉軍,張政偉.新會計準則引發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3):7- 10.

[5]孫燕東,苗永永.證券市場投資者保護與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討[J].經濟問題,2007(5):95- 97.

[6]韓素芬,周曉娟,何秀榮.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2):39- 41.

第3篇: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 非壽險公司; 盈利能力; 杜邦財務分析

中圖分類號:F60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09-0039-03

保險公司屬于經營風險行業,整個經營過程都具有特殊性。保險公司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除了要保證所提品和服務的質量,還要保持自身的財務狀況穩定,這樣才能實現長期穩健的經營,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盈利能力作為保證保險公司具有較強財務實力的主要因素,是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1],只有財務實力較強的保險公司才有提取足夠準備金的能力;此外,盈利能力還影響資本增長,公司吸引外部資本的能力、對外擴張的能力以及償付能力的高低,最終決定公司能否抵御不利環境的影響并存續下來[2]。因此,本文以非壽險公司為研究對象,利用杜邦財務分析方法對非壽險公司盈利能力進行客觀分析,以期為公司戰略決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杜邦財務分析體系

杜邦分析體系是利用幾個重要財務指標的相互關系,對企業總體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進行系統分析的方法[3]。杜邦體系的核心是凈資產利潤率(ROE),將各個指標逐層進行分析,得到一個指標分析體系:

凈資產利潤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

=(凈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收入/資產)×(資產/所有者權益)

=利潤率×資產周轉率×[1/(1-資產周轉率)]

=資產利潤率×權益乘數

杜邦分析體系將企業凈資產利潤率分為利潤率、資產周轉率以及權益乘數三部分:

1.企業利潤率的高低,反映了企業的盈利能力。提高企業利潤率就要求企業拓寬銷售渠道、降低生產經營成本[4]。利潤率的分析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決策與運營。

2.資產周轉率是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的比值,是指企業的每單位資產產生營業收入的大小。得到的數值越大,代表企業資產的效能越高,即企業每單位資產的盈利能力越強。企業可以通過對現有資產的優化配比,分析影響資產的各種相關因素,合理分配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的比例,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從而提升盈利能力。

3.權益乘數則是指企業的負債程度。權益乘數越大,代表企業資產負債率高,企業的負債程度高,即企業負債資產所產生的收益高,但同時承擔的風險也較高;反之,則較小。企業要在保證資產回報率高于自身負債比率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權益乘數增強盈利能力。

二、非壽險公司盈利能力的改良杜邦分析體系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飛速發展,保險行業的競爭也愈發激烈,財務數據分析也越來越受到各個保險公司的重視。但由于我國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經濟體制,保險公司在我國的存在與發展有其自身的獨特性,特別是2006年我國新會計準則的頒布,直接引出了保險行業的“新保險準則”。新保險準則提出了保險業利潤表中的新指標“已賺保費”,而已賺保費作為已承擔保險責任部分的保費,與保費收入指標相比,也更具有實際意義。將“已賺保費”引入盈利能力分析體系,得到:

ROE={(承保收益/保費收入)+[(投資收益/總資產)×(總資產/保費收入)]}×(保費收入/所有者權益)

=[(承保利潤/已賺保費)+(已賺保費/保費收入)+(投資收益/總資產)×(總資產/已賺保費)×(已賺保費/保費收入)]×(保費收入/所有者權益)

=[(承保收益/保費收入)+(投資收益/總資產)×(總資產/已賺保費)]×(保費收入/所有者權益)×(已賺保費/保費收入)

=[(承保收益/保費收入)+(投資收益/總資產)×(總資產/已賺保費)]×(已賺保費/所有者權益)

=[已賺保費利潤率+(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系數)]×肯尼系數

三、非壽險公司盈利能力的杜邦體系分析實例

(一)非壽險公司的樣本選取

通過查閱資料可知:截至2013年,我國境內經營非壽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共有64家。為了得到全面客觀的分析結論,隨機抽取其中的30家公司作為分析樣本,再通過查找《中國保險年鑒2014》獲得真實有效的相關數據,進行非壽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二)數據搜集與整理

通過查找《中國保險年鑒2014》,得到30家樣本公司基于杜邦體系的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礎數據。通過對基礎數據的計算,得到30家樣本公司的杜邦分析體系指標數據。

(三)盈利能力指標分析與評價

1.股東權益收益率

股東權益收益率(ROE),又稱凈資產利潤率,表示公司收益與所有者權益的比值,是杜邦分析體系的核心指標,也是評價公司盈利能力的第一項指標。這個指標既反映了企業所有者也就是股東所投資本的獲利能力,還體現了公司各項經營投資活動的效率與成果[5]。其公式為:股東權益收益率=(已賺保費利潤率+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系數)×肯尼系數。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樣本公司的平均股東權益收益率為-6.57%。其中,最高的是安邦財險的37.83%,最低的為國泰財險的-131.50%。30家公司有19家公司的股東權益收益率為正值,占抽樣樣本的63.33%;11家公司的股東權益收益率為負數,占總體的36.67%。

總體來看,2013年我國非壽險公司股東收益率數據分析情況一般。從30家樣本公司的股東權益收益率與公司成立時間的數據分析可知,成立時間較長、資本雄厚的公司股東權益收益率較高;而本年度股東權益收益率為負數的公司多為成立時間還比較短或者規模較小的公司,這些公司處于業務起步期,財務狀況不穩定是正常現象。但是具體到每家公司,尤其是收益率為負數的公司,還都應該具體分析其影響股東權益收益率的各項指標,進而得出具體全面的盈利能力分析結論。

2.已賺保費利潤率

已賺保費利潤率是指一定時期內非壽險公司經營保險業務獲利與已賺保費的比值,代表企業每單位保費的實際收益。已賺保費利潤率代表的是保險公司在其主營業務承保業務方面的收益率,是評價非壽險公司盈利能力狀況最重要的指標。其公式為:已賺保費利潤率=保險業務利潤/已賺保費。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樣本公司的已賺保費利潤率差異巨大,且絕大多數為負值,而平均已賺保費利潤率為-14.49%。其中,已賺保費利潤率最高的公司為安邦財險的7.79%,最低的誠泰僅為-77.70%。30家非壽險公司里中僅有人保、太保、華泰等8家公司的已賺保費利潤率為正值,只占樣本公司的26.67%,且這8家公司的已賺保費利潤率均值也僅有1.96%。這反映出2013年度我國非壽險行業只有兩成公司在承保業務領域盈利,且承保業務盈利能力也較弱。

非壽險行業承保業務領域出現大量虧損,究其原因是我國非壽險業起步較晚,業務發展仍然不成熟。那些起步較早的老牌非壽險公司承保業務已趨于成熟,還是可以在承保領域取得盈利。這種狀況也反映出現階段我國非壽險公司的主要盈利在投資方面,是我國非壽險行業趨于理性化的表現。但同時反映出,承保領域仍是公司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大關注點,新興的非壽險公司應抓住這個契機,在承保業務方面多做努力,進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3.投資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是保險公司盈利能力兩大指標之一,是指一個階段內保險公司資本投資收益與總資產的比值[6],代表企業的資本運營能力與成果。公式為: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資產總額。

表1所示,2013年30家樣本公司的平均投資收益率為3.02%。其中,投資收益率最高的為永安保險公司的5.19%,最低為現代保險公司的0.29%。與前兩個指標不同的是30家樣本公司的投資收益率指標全部為正值。說明我國非壽險行業對投資業務的重視度較高,發展也較好。

同時將投資收益與已賺保費利潤結合分析,30家樣本公司中國壽財險、大地、太平財險等11家公司已賺保費利潤為負值,但憑借其較高的投資收益,可以彌補公司在承保業務方面的虧損。因此,承保業務和投資業務是拉動保險公司經營效益的雙駕馬車,兩項業務同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健康有效地發展[7]。

4.投資收益系數

投資收益系數是保險公司資產總額與保費收入的比值,代表著非壽險公司潛在的收益水平,從而可以決定公司潛在的盈利能力水平。其公式表示為:投資收益系數=資產總額/已賺保費。

表1所示,30家樣本公司2013年度投資收益系數最高的是現代保險,系數值高達43.32;最低的是國壽財險,僅為1.40。在30個樣本數據中,求得平均投資收益系數為5.10。其中有安邦財險、長江財險等6家公司的投資收益系數高于樣本平均值,占樣本的20%,說明我國非壽險行業有約兩成公司有著較高水平的資產可以用于發展投資業務,這項指標合理的較高水平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發展無疑也是利好。

5.肯尼系數

肯尼系數是美國學者Roger Kenney率先提出并使用的。用保費收入除以所有者權益表示,這個指標可以將公司的所有經營成果放大來看,從而得出有關非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結論。公式為:肯尼系數=已賺保費/所有者權益。

由表1分析可知:2013年,30家抽樣公司中人保財險和國壽財險的肯尼系數分別為3.17和3.26,代表其2013年度已賺保費是所有者權益的3倍之多。說明人保、國壽等肯尼系數較高的非壽險公司的承保業務相對于自持股本來說規模偏大,要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應該追加公司投資。而長江財險、誠泰保險兩家公司的肯尼系數僅分別為0.10和0.15,說明這兩家公司的承保業務相比于自持股本規模偏小,應通過提升公司的承保業務規模來提高盈利能力。

四、結論

從最終分析結果來看,人保財險、安邦財險等老牌非壽險公司的各項財務數據都比較樂觀,說明其2013年度財務狀況較穩定,盈利能力狀況也較強。通過核心指標股東權益收益率發現國泰財險、利寶等公司的狀況較差,具體分析則得出其已賺保費利潤率指標數據較差,投資收益率狀況也一般,說明其應當重點關注自身承保能力,同時也不能忽視投資業務,更需要關注負債帶來的高風險。而分析肯尼系數指標發現,長江財險、誠泰保險兩家公司的肯尼系數僅分別為0.10和0.15,說明這兩家公司的承保業務相比于自持股本規模偏小,應注意通過提升公司的承保業務規模來提高盈利能力。同時發現我國非壽險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與公司成立時間具有相關性,即成立時間較長的公司,財務狀況較穩定,盈利能力也較強;成立時間較短的公司則相反。

【參考文獻】

[1] 劉漢民.保險公司盈利能力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371-393.

[2] 張旭升.中國非壽險公司擴張新風險業務承保能力實證分析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1(5):36-38.

[3] 陳兵.保險公司財務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231-262.

[4] 中國保險年鑒編輯委員會.中國保險年鑒2014[M].北京:中國保險年鑒社,2014.

[5] 鄧大松,向運華.保險經營管理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175-221.

第4篇: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杜邦分析法;蘇寧云商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含公司背景)

在信息紛繁復雜的今天,財務分析可以客觀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資產管理能力,進而綜合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減少決策的不確定性,因此財務分析已是企業的經濟利益關系集團決策時不可缺少的工具。

本文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蘇寧云商為研究分析樣本,收集該公司2013和2014年的財務年報資料,運用杜邦分析法進行財務分析應用研究,旨在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綜合評價,并找出影響各項財務能力的因素,為該企業乃至整個行業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供參考。

二、蘇寧云商的杜邦分析

(一)杜邦分析

1910年,杜邦公司在評定下屬企業經營業績時制定了一種以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的綜合財務分析體系,被稱為杜邦分析法或杜邦分析體系。杜邦分析法包含了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三個指標,主要分析各種財務指標間的內在聯系,以對企業綜合盈利能力及經營業績進行綜合評價的方法,是評價公司盈利能力水平的一種經典財務分析方法。

(二)蘇寧云商2013年與2014年的杜邦分析

根據蘇寧云商2013年、2014年年報中的合并資產負債表及合并利潤表,計算出杜邦分析法的各種指標,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1.凈資產收益率分析

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權益乘數,2014年的凈資產收益率相比2013年上升1.65%,蘇寧云商股東們的獲利程度顯著提升。通過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分解可得知其上升的原因是,2014年的總資產收益率大幅上升,且權益乘數略有上升。權益乘數有所上升,意味著2014年蘇寧云商的負債率有稍微的上升,由此帶來的杠桿效益也較2013年有所擴大。

總資產收益率和權益乘數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程度,可以通過連環替代法來進行定量分析。將2014年的總資產收益率帶入計算公式,可知2013年的凈資產收益率為2.83%,則總資產收益率上升帶來凈資產收益率上升1.54%,即2014年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動93.3%來自于總資產收益率的影響。而總資產收益率=營業凈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由表1可知,2014年與2013年的總資產周轉率相等,而營業凈利潤率2014年與2013年分別是0.80%與0.35%,即2014年總資產收益率上升的0.58%全部來自營業凈利潤率的變動。營業凈利潤率=凈利潤/營業收入,2014年、2013年的凈利潤分別為86691.4萬元和37177.0萬元,2014年、201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892529.6萬元和10529222.9萬元。由表1可知,營業凈利潤率2014年上升0.45%,假定2014年的營業收入不變,則2014年營業凈利潤率為0.78%,即營業收入的增加僅給營業凈利潤率帶來0.02%的增加,可見,2014年的營業凈利潤率變動95.6%來自凈利潤的上升。

2.凈利潤分析

由表2可知,營業收入與全部成本兩項2014年與2013年相比變化很少,主要變化在其他利潤項和所得稅項。由利潤表可知,2014年其他利潤大幅提升,主要在于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由2013年的135萬元上升為2014年的244935萬元。所得稅方面,2014年的綜合稅率為15.3%,而2013年為27.8%,2014年的所得稅率是有大幅下降。可見,2014年所得稅率的增加是因為利潤的大幅增加。

三、小結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2014年蘇寧云商凈資產收益率顯著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凈利潤的顯著增加,進一步分析凈利潤增加的原因可知主要是非流動資產處置帶來營業外收入的增加。近年來,互聯網零售保持高速發展,公司也在實施“一體兩翼”的戰略升級,管道融合有一定成效,但公司的資產周轉率和成本控制在發展在線業務的背景下并無明顯變化,因此,公司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應該專注于提高資產周轉率和加強成本控制,提高營運能力,進而提高盈利能力,增強公司自身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周龍騰.財務分析輕松學[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3.

第5篇: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R&D會計準則;研發(R&D)投入;研究與開發;R&D投入績效

一、簡介

1.文獻回顧

Nix和Peters(1988)做過問卷調查顯示,在200名被調查詢問的研發投入(R&D)主管中,約有一半的主管認為,當期企業用于研發投入(R&D)的活動經費,在很大程度上,受當期企業營業利潤的影響;50%以上的主管表明,如果當期經營收益達不到預期目標,短期內較為直接的反映,便是削減研發活動經費。將近70%的主管認為,會計準則中關于研發費用支出的會計處理,對公司的研發投入(R&D)有很大影響。如企業研發投入(R&D)費用化的會計處理,對企業研發活動的開展具有消極影響。Lev(2003)認為,在公司年度報告中,關于研究與開發活動過程中發生的資金、技術以及人員投入等相關的數據披露不充分、不及時等問題,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傳遞無效。

國內學者研究的結論是:

(龍淑華,2008.梁萊歆,2009)深入剖析了新準則與研發投入之間的關系,得出:有條件的資本化可以通過,改善企業經營績效、利于企業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增強企業的外部融資能力以及促使研發管理的進一步規范化等途徑,有效地引導與激勵企業的研發投入積極性。

(付麗娜,2008.袁艷紅,2009.)等人認為,新R&D會計處理方法的變更在實務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會計實務操作難度大、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成本可能存在差異以及容易促使新的利潤操縱手段的滋生。國內研究都是規范性研究,缺少實證數據檢驗的支持。

2.研究假設與檢驗設計

本文選取了在中小板上市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在對全樣本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子樣本做進一步檢驗分析。分別對兩樣本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和OLS回歸分析。

通過分析我們可知,R&D會計準則變更最終會影響到企業R&D活動的經營投資決策,那么企業的R&D投入績效將有所改變。由此,提出本文的總體研究假設:

H1:R&D會計準則變更后,企業R&D投入績效有所改變。

同時,會計實務中R&D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直接對企業的盈利指標的賬面價值產生較大影響。一般而言,企業好的盈利能力可以保持與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以及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資等,顯然這將給企業帶來更好的成長空間。但是企業成長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市場反應過程,所以R&D會計準則變更,企業成長能力的提高可能較盈利能力的提高要晚。

H2:新R&D會計準則對R&D盈利性績效指標具有改善功能。

H3:新R&D會計準則對R&D成長性績效指標具有改善功能。

二、數據與檢驗

1.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鑒于中小企業的研發活動較為活躍,本文從2004年-2007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中選擇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公司為研究樣本。①在2004年-2007年已經在中小板上市并且對外公布了相應的2006-2008年3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告;②在2006-2008年3個會計年度財務報告中可以查到公司在這三年連續的研發投入支出總額。

自中小板2004年創立截止到2007年,共有202家企業成功在中小板招股發行上市,但是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只有94家,以此作為本文研究的全樣本。同時筆者考慮到2007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其2006年的財務報告可能受到“上市”因素的干擾而存在“盈余管理”的行為。所以本文將全樣本中2007年上市的公司剔除,保留從2004年到2006年上市的公司,共計44家作為本文研究的子樣本做進一步的檢驗。本文所涉及的數據來源于,樣本公司的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公司年度報告和CSMAR數據庫等。

2.模型構建

具體而言,本文的OLS回歸模型包括:盈利能力回歸模型和成長能力回歸模型。在數據回歸處理過程中,本文分別用2006年和2007年的混合截面數據、2006年和2008年的混合截面數據以及2007年2008年兩年各項指標的平均值與2006年的混合截面數據,進行了OLS回歸處理。本論文中所涉及的回歸模型如下:

(1)盈利能力指標回歸分析模型:

從上表中交互變量DUM*RD與各盈利指標的回歸系數看:①總樣本中R&D會計準則與R&D盈利性績效指標不相關(2006年、2008年混合截面數據的回歸結果也與此類似)。②交互變量DUM*RD與ROEA、ROIG指標都不相關,這與本文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結果是相吻合的。

4.進一步檢驗:子樣本回歸分析

從上表結果,我們發現:①盈利能力方面,新R&D會計準則對企業R&D盈利能力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減弱趨勢(2007年、2008年兩年的均值與2006年的混合截面數據回歸結果也支持這一結論)。②成長能力方面,新R&D會計準則對企業R&D成長能力的影響表現為正向相關,但不顯著,這與本文描述性統計結果和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的結果是一致的。

三、結論

根據上文分析,筆者認為子樣本的研究結果更具有說服力,本文以子樣本研究結果為主總結本文的研究結論如下:

(1)假設(一)結果:新R&D會計準則實施,企業R&D投入績效有所改變。根據總樣本和子樣本所做的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以及OLS回歸分析,三者的結論是趨于一致的,即新R&D會計準則實施后,交互變量(DUM*RD)與多數績效考核指標顯著相關。

(2)假設(二)結果:新R&D會計準則實施,對R&D盈利能力有短期改善功能。新R&D會計準則實施后,交互變量DUM*R&D與盈利績效指標,如ROE、ROI、EPS等在2007年顯示正向相關,且通過了顯著性水平檢驗,但是到2008年,這種關系有所變化,盈利績效指標改善不顯著并且有下滑趨勢。

(3)假設(三)結果:無法判斷新R&D會計準則,對R&D成長能力的影響。從總樣本和子樣本公司的實證檢驗結果來看,交互變量DUM*RD與成長能力績效指標的回歸系數均不能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

所以,最后本文研究結論支持的觀點是:我國2007年實施的新R&D會計準則取得了較大改善,對R&D盈利能力的提高短期內表現顯著,同時新R&D會計準則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薛云奎,王志臺.R&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進[J].北京:會計研究,2001(3):20-27.

[2]袁艷紅.現行會計準則下研發費用的信息披露[J].會計之友,2009(8).

[3]付麗娜.論研發費用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4]龍淑華.企業研發支出有條件資本化會計問題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5]梁萊歆.企業研發預算管理:現狀.問題.出路[J].會計研究,2007(10).

第6篇: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資本結構 盈利

一、研究背景

資本結構是指公司負債與股東權益之間的比例關系。已經有大量的文獻從理論角度分析了資本結構與公司盈利能力之間的關系。如國外Basil(2001),Berger(2005),國內周琰(2011),冉光圭(2009),劉靜芳、毛定祥(2005)等,都曾用國內外數據對二者的關系進行過實證分析,但不同的作者有著不同的結論。各種研究表明,改善公司資本結構能夠影響公司利潤,但現實中它與公司利潤是否具有規律性的關系?它對利潤是正向影響還是負向影響?影響程度有多高?回答這些問題,對于公司改進資本結構,提高公司利潤水平有很重要的意義。但國內用國外數據進行二者關系實證分析的文獻還比較少見。本文將在英國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的基礎上,建立資本結構與公司利潤的計量經濟模型進行實證分析,這將為國內企業提供參考。

二、模型的設定與估計

1、樣本和數據

為了獲得研究數據,本文搜集了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報告資料,從中選取了四個行業20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四個類別分別是:傳統制造類企業,零售類企業,油氣生產類企業和軟件和計算機服務類企業。每個類抽取5家公司作為代表。選取了每家公司的Gearing Ratio (%),Return on Shareholders Funds (%)指標分別代表資本結構和公司盈利能力。為保證研究的需要,每家公司都搜集了2003-2010年一共8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這樣,在本文的分析數據中,每個指標的樣本容量都達到了160個。樣本中的公司類別和名稱見表1。

2、采用全部樣本設定模型并估計

我們首先按全部20家公司作為樣本,選擇Gearing Ratio (%)(GRit)作為資本結構的代表性變量,選擇Return on Shareholders Funds (%)(RSFit)作為公司盈利能力的代表性變量,構建一個回歸模型進行估計??紤]到本文的數據特征是截面數據與時間序列數據的三維組合數據,所以采用面板數據模型(data Panel model)。

面板數據模型是專門用來處理截面數據與時間序列數據相組合的三維數據模型。本文中,每一個年度為一個截面,有20家公司,兩個變量,共40個數據,時間跨度為8年,所以每個變量的樣本容量是160,總樣本數據量是320。為了消除序列自相關影響,模型中加入了滯后一期變量RSFi(t-1),然后利用Eviews6.0軟件中Pool模塊進行回歸估計,模型設定和估計結果如下:

模型中,14.097表示RSF在這8年中的平均水平為14.097%。 表示不同的公司對平均水平的離差,例如,COO公司的平均Return on Shareholders Funds (%)=14.097-11.311=2.786。 表示不同年度的GR每變化一個百分點,RSF相應變化的系數。例如,2004年的系數表明:當年Gearing Ratio (%)每上升1%,Return on Shareholders Funds (%)會上升0.104%。系數0.209則表示上年度的RSF對本期的影響程度。

從回歸結果來看,模型的擬合優度達到0.84,擬合較好,DW值1.964說明模型不存在自相關問題。F值顯著,說明整個方程顯著。另外從各個回歸系數的t值來看,多數在顯著水平以上,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只有個別時期效應不顯著。模型回歸結果是可用的。

估計結果表明,各公司的Return on Shareholders Funds (%)對平均數的偏離程度在-14.506-53.393之間。全部公司在不同年度Gearing Ratio (%)對Return on Shareholders Funds (%)的平均影響系數在-0.028至0.161之間。

3、分產業分析

由于20家公司分布在不同的產業部門,每個部門生產經營的類型不同,所以有必要對四類產業所屬公司進行分類分析,按四個產業分別建立模型來進行參數估計。這樣。每個產業包括5家公司,8年數據。依然建立面板數據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1)General Industry

RSFit=3.660+0.062×GRit+0.614×RSFi(t-1)-0.305×RSFi(t-2)

t= (7.044) (12.805) (-9.529)

R2=0.992 D.W=2.221 F=1112.073(0.000)

2、General Retailer

RSFit=4.419+0.216×GRit-0.176×GRi(t-1)+0.735×RSFi(t-1)

t= (7.738) (-5.533) (9.174)

R2=0.943 D.W=2.112 F=172.058(0.000)

3、Oil and Gas producers

RSFit=28.687+0.183×GRit-0.269×GRi(t-2)-0.185×RSFi(t-1)

t= (2.860) (-3.481) (-1.084)

R2=0.458 D.W=1.727 F=7.330(0.001)

4、software & computer services

RSFit=5.424-0.136×GRit+0.228×GRi(t-1)-0.123×GRi(t-2)+0.750×RSFi(t-1)

t= (-2.297) (2.628) (-1.777) (9.062)

R2=0.780 D.W=2.253 F=22.144(0.000)

從模型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四類行業的平均盈利水平有明顯差異,Oil and Gas producers 高達26.687%,General Industry、General Retailer、software & computer services 則分別達到3.66%,4.419%,5.424%。General Retailer 資本結構1%的變動對盈利能力的影響最大,達到0.216%,其次是Oil and Gas producers,達到0.183%, General Industry影響較小,達到0.062%,對于software & computer services來說,則是一種反向影響,Gearing Ratio 越高,盈利能力越低,系數為-0.136%。這是該產業的特點所決定的。

三、結論和建議

通過對資本結構和公司盈利能力的計量模型分析可以知道,公司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之間,多數年份都是正向因果關系,即資產負債率越高,公司盈利能力越強,但整體上二者之間的影響程度較小,平均彈性系數不足0。2%。有個別年份甚至是負影響。如果分行業來看,行業之間差異性較大,零售類企業和油氣生產類企業,公司利潤受資本結構影響較大,傳統制造類企業受資本結構影響較小,軟件類和計算機服務類企業則呈現負向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分行業調整和優化資本結構,以獲得公司最大利潤。

參考文獻:

[1]Basil, A.-N. and H. Khaled (2011). ‘Revisiting the capital-structure puzzle: UK evidence.’ The Journal of Risk Finance 12(4): 329-338.

[2]Berger, A. N. and E. Bonaccorsi di Patti (2005).‘Capital struc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 A new approach to testing agency theory and an application to the banking industry.’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30(4): 1065-1102.

[3]周琰. 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業績相關關系實證分析, 黑龍江對外經貿, 2011 年第6 期

[4]冉光圭,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山東社會科學2009年第12期

第7篇: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范文

一、國內外最優資本結構的研究

國外將最優資本結構的研究上升到理論高度并證明的是Modigliani和Miller、Fischer、Heinkel&Zehuer(1989)在Kane、Marcus&McDonald(1984)模型的基礎上,權衡負債節稅收益與破產成本,同時考慮資本結構調整成本,并將期權定價理論應用于公司價值研究,提出了負債比率上下臨界點的概念,并且得出了最優資本結構是一個動態的、需要不斷調整的結論。Leland和Toft(1996)基于MM理論和破產成本理論,通過求微分方程得到最優資本結構。

國內對于最優資本結構的討論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最優資本結構是否存在的探討,比如:周傳麗、柯萍(2010)利用主因子方法對公司價值作多元回歸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并不存在一個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最優資本結構區間。賀伊琦(2010)在MM理論基礎上引入企業所得稅更現實的假設,結論表明隨著債券和股票市場價格不斷調整,直到市場均衡時每個公司都具有唯一最優資本結構。二是最優資本結構的建模求解,楊寶臣、劉錚、張彤(1999)考慮成本,運用B―S期權定價模型確定最優資本結構;孫力強、陳小悅(2008)運用實物期權定義來定量化破產成本,建立確定最優資本結構的ZZ模型。張志強、肖淑芳(2009)在負債籌資的管理實踐中,結合柔性理論并運用財務杠桿效應模型推導最優區間。三是對我國上市公司最優資本結構存在性的檢驗,晏雅卉、任曙明、馬強等(2009)構建收斂模型以上市公司為例進行檢驗,研究表明在各行業大類和制造業次類中,最優資本結構存在且具有明顯行業特征。

二、TIROLE可變投資模型拓展建模求最優資本結構

(一)理論假設。本文以簡化企業模型為基礎,做出如下理論假設:(1)企業的投資規模為I,企業家自己投入的資金為A(00,R″

(二)最優資本結構模型。本文以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來建立目標函數(1);同時建立兩個企業投融資約束條件:一是激勵相容約束(ICb)(2),二是參與約束(IRl)(3);最終求解得到最優資本結構系數,即最優資產負債率d。

max{Rb,I}(pHRb-A)  (1)

pHRb+(1-pH)0≥pL(Rb+BI)+(1-pL)0 (2)

pHRl+(1-pH)0≥(I-A)(3)

由(1)、(2)、(3)式得到:d=pH

[R′(I)-B/p]/{ 1-pH[R′(I)-B/p]}

另r= pHR′(I),可以表示為上市公司的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或者每股收益等指標;oc=B/(p / pH),表示上市的股權集中度;則有:d=(r-oc)/(1-r+oc)。由此可見,最優資本結構的形成主要受兩大公司特征因素影響:公司盈利能力和股權集中度。

三、浙江省滬市A股上市公司實證檢驗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假設。上述建模求解證明了公司存在最優的資本結構,根據最優資本結構的表達式可知,在達到最優資本結構之前,資產負債率隨著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逐漸增大;同時股權越集中,資產負債率越小,所以公司盈利水平和股權集中程度綜合發揮作用形成最優的資本結構,因此提出研究假設:1.最優資產負債率與公司盈利能力正相關; 2.最優資產負債率與股權集中度負相關。

2.數據來源和變量選擇。本文選取浙江省滬市A股上市公司2002―2014年數據進行實證研究,考慮到ST企業財務數據的特殊性以及金融類企業資本結構的特點,剔除上述兩類公司以及存在數據缺失的樣本,最終得到30家公司的390個樣本數據。本文研究采用面板數據進行多元回歸分析,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變量間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文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部分數據經EXCEL整理得到,數據處理采用Eviews 6.0分析軟件。

變量選擇:資本結構變量(D),本文采用多數學者使用的總負債/總資產來度量資本結構;股權集中度(F),采用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來度量;公司盈利能力(ROE),采用凈資產收益率來度量;同時將公司規模(A)作為控制變量,用總資產的自然對數來表示。

(二) 描述性統計。樣本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浙江省滬市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的區間跨度為[0.6%,97.5%],差異比較大,均值為43%,方差達到17%。

(三)回歸分析

以資產負債率為因變量,以凈資產收益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自變量,同時引入公司規模作為控制變量,建模進行多元回歸,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本文借鑒何衛紅、鄭垂勇(2008)的方法,以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為因變量,進行關于資產負債率的一元二次回歸,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根據回歸結果得到的方程式為:凈資產收益率=          -0.4630+0.1332×資產負債率-0.1891   ×資產負債率^2。從而可以推算得到,最優的資本結構大約在39%左右。

根據模型中所提假設,最優資本結構與公司盈利能力正相關,而從總體樣本的分析中得到,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之間是負相關關系,因此推斷大樣本的存在掩蓋了最優資本結構小樣本區間段的特點,因此需要分區間檢驗。經過多次對比分析和多次分段檢驗,我們得到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相關性的拐點在45%左右,經過多次檢驗后的結果如表4所示。同時進一步對負相關關系之前的區間段進行細分,從回歸相關性的數值中可以體現,大概在40%―45%這個區間段上市公司存在最優的資本結構,與前面推算的39%左右基本趨同。而且在此區間段上,資本結構與公司盈利能力是正相關的,證明了我們根據模型所提出的假設條件。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保證研究結論的穩健性,對模型進行以下方面的測試:(1)將股權集中度變量定義為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PFS),重復以上測試,發現研究結論沒有實質性改變;(2)將樣本分階段測試(考慮到2005年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試行):分為2002―2005年和2006―2014年兩個階段,研究所得結論基本一致。兩次檢驗結果見表5。

四、研究結論和建議

資本結構反映公司投融資運作情況,同時也影響公司治理結構的形成,而公司自身的因素,如公司規模、盈利能力、股權集中度、成長性、成本、債務稅盾等也會對資本結構形成產生影響。最優資本結構作為一種均衡(最優)狀態,體現了公司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上市公司現有資本結構不斷優化調整以期達到最優狀態。本文對我國市場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的浙江省上市公司最優資本結構進行分析,可以為其他省份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的研究結論與我國大多數學者的觀點一致:資本結構具有收斂性,即存在最優資本結構;同時基于上市公司證明了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存在的負相關關系,與Booth(2001)等人對于發展中國家的研究結論趨同,也支持了張春美、葉峰(2012)的觀點。股權集中度與資本結構的負相關關系,反映了我國“一股獨大”特殊國情下的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投融資的影響,更反映出我國之所以迫切需要解決中小投資者保護的原因。基于實證研究結果,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市場監管,并進一步完善投資者保護的法律法規,特別是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毓晒蓶|追求控制權私人收益的欲望以及對公司內部信息的知悉程度促使他們有條件侵占中小股東的權益,甚至控制企業決策,導致企業出現投資不足或者投資過度等現象,而且控股股東控制下公司董事會、監事會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第8篇: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中小商業銀行;經營策略;盈利模型

一、背景分析及問題的提出

中小商業銀行主要包括除交通銀行以外的所有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具體區分的標準是其資產規模及市場占有率兩個指標。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廣東發展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上海銀行、北京銀行、江陰農村商業銀行等中小商業銀行300多家。截至2004年底僅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就達46972.12億元,比上年增加7171.94億元,增幅為18.02%,資產占銀行類金融機構的資產比重由上年的13.8%上升到14.86%;其中貸款28859.45億元,比年初增加4268.62億元,增幅為17.36%,在全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占比由上年的13.95%上升到15.24%。中小商業銀行發展迅速。但是,由于中小商業銀行在網點布置策略、產品開發及營銷策略等方面與國有商業銀行在具體選擇上出現較大的雷同,因而在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及市場機遇不斷出現的時候還是發展的有些過于緩慢,如其資產占銀行類金融機構的比重2004年僅增長7.68%,貸款業務市場份額在2004年也僅增長9.24%。

中小商業銀行在具體的經營策略方面應該具有不同于國有商業銀行的制度安排,然而現實中,中小商業銀行跟風嚴重,嚴重影響了其比較優勢的發揮。

1、管理架構設置傳統或者職責不清,機構運行效率低下。中小商業銀行或者依據國有商業銀行的機構設置方法進行機構設置,或者根據臨時需要設置機構爾后重疊運作,由于不能很好的解決機構設置中的內部溝通問題,致使經營管理效率低下。前者中由于國有商業銀行本身規模龐大等特殊性,而中小商業銀行的規模較小,因此原本照搬的機構設置模式只能是導致信息傳遞與運用效率受損;后者依據機構設置后的存在慣性,使得為某一臨時項目設置的機構無法在項目完成后不能及時撤除,不僅直接影響整體運作效率、增加運作成本,更會由于其可能的非正常干涉而導致經營管理效率進一步損失。

2、營銷網點設置盲目跟風,單網點效益差。中小商業銀行目前極少考慮整體經濟效率問題,通常只是考察絕對市場占有率、資產規模、網點分布多寡等直觀數量指標,沒有足夠注重自己的運作成本——效益比的提升。而且通常的考核也是依據總量考核,所以中小商業銀行尤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擴建自己的網點,盲目跟風建設,實行粗放式的擴張,在諸多銀行已經進入的城市競相設置網點。一方面這種盲目的跟進不僅出現進入成本高從而效益受損,而且由于競爭激烈產品營銷難度大、無差別產品提供品牌樹立難等因素影響,網點經營效益低下;另一方面,由于過分關注其他銀行的舉動,容易忽視新興市場的開發,因而也喪失了高質量市場開拓和占有的先機,長遠經營效益提升受到較大限制。

3、產品創新動力不足并與市場需求及發展趨勢脫離。由于高層次金融人才資源匱乏尤其“通才型”人才的匱乏和創新機構的無權狀態,商業銀行的產品開發能力受到嚴重限制。目前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極少把產品開發當作一個獨立的部門來設置,即使設置了“市場開拓和產品研發部”或者“發展規劃部”等類似產品研發部門,由于其與其他業務部門的平行運作,以及缺乏有權機構的獨立有效協調——這種現狀的存在導致產品創新能力提升困難及創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度低等問題都很難得到解決。

表1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近年主要產品創新情況及分析

創新產品具體創新點市場規模產品性能缺陷

務無需擔保大好經營風險加大,或者采用聯系人方式實質又是擔保責任,消費者和聯系人感覺受騙,市場前景黯淡

聯名卡小一般由于國內消費場所受限且規模過小,因而市場容量小,經濟效益總量較小

以某特定群體為對象小一般在功能上沒有實質拓展,甚至出現功能縮減,因而經濟效益較差

表象創新大一般功能上沒有拓展

消費需要密碼大好沒有全面推廣

貸款

業務委托貸款小好市場主體沒有意識,需要銀行培養

助學貸款大差由于條件限制過多,致使產品無法營銷

理財產品現金理財小一般缺乏專業人才保障,業務成本高等

銷售保險中差非專業營銷、沒有跟進措施保障,容易引起客戶的不滿從而客戶忠誠度降低

資料來源:根據各主要股份制商業銀行網站及宣傳材料匯總整理。

4、產品營銷激勵機制缺位嚴重。主要表現在對產品的營銷過程缺乏考察,從而為片面降低成本而限制了營銷積極性的發揮,激勵強度和深度不足。

5、產品營銷方式缺乏創新。目前主要的還是采用傳統的營銷策略——即是為了推銷而不是營銷去推薦一種而不是一攬子產品,因而營銷的長遠效益低而單產品營銷成本高,總體經濟效益必然較差。

此外,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在人才引進和運用方面也是存在較多問題的,如不顧市場需求片面增加“國際專家”的引進,忽視對本土文化精通人才的引進等,這都將嚴重影響經營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因此,目前的各種營銷架構設置、運作方式、營銷方式、激勵措施等都沒有充分定位為銀行利潤最大化,所以在確定商業銀行經營目標為利潤最大化后,有必要根據這一要求進行經營策略的全面改進,促使經營策略的優化能在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中小商業銀行盈利模型的建立

(一)、影響中小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因素

任何一個企業的經營利潤來源從最直接的因素來分析,通常在數量上就等于總收入減去總支出。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其利潤的計算同樣可以這樣進行,也就是它的利潤增加來源于兩個方面:收入的增加和支出的減少。前面已經假定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的基礎上,因此這里考慮中小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型是必要的。中小商業銀行經營收入主要的源泉是產品銷售帶來的收入,而收入的增加和支出的減少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經營策略的選擇及執行情況,那么研究那些可以導致經營效率并進而影響盈利能力的變動因素則是建立可為經營策略選擇提供指導的盈利模型的必須。

從經營管理的角度對影響收入和支出的因素進行分解,通常包括:

1、資產規模(C):這里指的是核心資產規模,或者換言就是自有資本占有量。其多寡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地域范圍、經營穩定的保障程度等。其對中小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之貢獻幅度及持久貢獻可能取決于其他相關因素的跟進程度,比如人力資源的跟進、產品開發的跟進等。根據不同的跟進措施可能會對利潤產生正的或者是負的貢獻。對經營管理策略的選擇和具體運行具有絕對的影響作用。

2、網點數量(W):這里主要是從網點可以在總量上擴大存款來源以及客戶數量,從而為銀行在數量上的擴張提供支持,并進而為商業銀行利潤的增加提供支撐。直觀的分析網點數量是資產規模C的函數,即W=W(C)。其對利潤的貢獻大小取決于邊際貢獻率,隨著資本的擴張先上升爾后下降,因此W是一個開口向下的曲線。它直接決定了銀行表現的市場力量和規模。

3、人力資源(H):這是在創新成為推動銀行利潤增長的主要動力后的一種主要生產要素,不僅本身可以作為盈利模型的修正系數的一部分(相當于技術進步帶來的規模擴張而具有的修正性質),同時也可以作為其他影響盈利能力的因素的變量。它是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策略選擇科學與否、執行力度、及時有效修正程度等密切相關的一個因素,呈正相關關系。

4、產品創新能力(I):其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的正面作用是勿庸置疑的,由于創新能力主要依托人力資源占有的豐富程度及資產規模,因此,我們可以將其認為是H和C的函數(即I=I(H,C))。它對營銷的產品質量和經濟價值及營銷手段本身等都具有直接的正面影響作用,從而對盈利能力的提升也具有正的作用。

5、業務范圍(R):業務范圍也是直接影響利潤總額大小的一個因素,通常業務范圍大,商業銀行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資產組合來避免絕大部分的銀行機構非系統性風險和其他行業系統風險,因而可以認為它與利潤呈正相關關系。其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資產規模C(正相關)和人力資源H(正相關),函數表示為R=R(C,H)。

6、機構運作效率(E):包括機構設置和機構運作兩部分,它對銀行的經營管理策略的及時執行及執行中的偏差及時修正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人力資源C的函數,與其正相關,并受其他諸如人力資源整合優度、機構設置優度等的修正,對經營效率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函數表示為E=E(H,O),其中O表示其他修正因素——即人力資源整合優度和機構設置優度及其他影響機構運作效率的因素。

(二)、模型的建立

根據前文對影響盈利能力的因素的分析,我們首先可以建立一般形式的盈利模型,即

P=P(C,W,H,I,R,E,O)(1)

其中P即利潤(Profits),這里取利潤增長率,以確保與各種變量相對數性質保持一致,其他各變量即前文分析的內容,均取相對數。

由于(1)式中W=W(C)、I=I(H,C)、R=R(C,H),所以我們可以將(1)式進行簡化,即

P=P(C,H,E,O)(2)

這樣我們把中小商業銀行盈利模型建立的重點就放在C、H、E、O四個因素上,針對中小商業銀行的特點并根據前文的分析,資產規模可以促使經濟效益變化呈現開口向下的拋物線趨向,即P關于C的函數應該是二次函數形式最具擬合性,同時系數α應該為負數;人力資源的占有增速越快對盈利能力的增強就越能起到支撐作用,同時其對盈利能力的增強具有非線性的乘數作用,因而可以視為對P的貢獻程度為(β﹥1);對參數E的分析類似于H,因而也可以認為其對P的貢獻程度為(γ﹥1);對參數O,由于其屬于其他因素,我們為簡便函數設計,可以視為一次線性的。同時這里的盈利能力被認為是盈利的增長速度,所以可以將各參數進行直接相乘,以確保增長比率在可控制范圍內,并且保證修正系數較小。

于是我們得到P關于各參數的函數:

P=υ(α+bC+c)O(3)

其中υ為修正系數,且υ﹥0,υ、b、c均為常數,其他變量從上述分析。

(三)、模型的基本分析

根據(1)、(3)式可以對各參數進行求導,以便分析各因素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程度,具體結果及分析見表2和表3。

表2根據(1)式的計算結果和分析

項目及結果增強盈利能力意義分析

/

(先大于0后小于0)資產規模的增加是必要的,但是要視其他跟進因素的完善程度而循序推進

/

(大于0)對網點數量上的擴張要同時注意質量即經濟效益的提升,否則將會出現不必要的總體經濟效益損失

/(大于0)

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而言具有絕對的正效應,因而要加大投入

/(大于0)

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而言具有絕對的正效應,因而要加大投入

/

(依C情況)由于其不是一個穩定的結果,因而要注意中小商業銀行的性質和市場定位妥善處理,避免因業務盲目擴大而增加經營風險

/(大于0)

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而言具有絕對的正效應,因而要加大投入

/(不確定因素)

視市場環境及銀行其他因素的變動跟進情況而定

表3根據(3)式的計算結果和分析

項目結果增強盈利能力意義分析

2υαC+b由于υ、α均為正數,b、C為常數,故此結果不能得到一恒量,對盈利能力的作用不確定,因而商業銀行有必要對資本擴張規模和速度及資本結構安排等進行妥善處理

/

υβ

呈絕對的正數,因而要盡量增強人力資源豐富度

/

υγ

呈絕對的正數,因而要盡可能提高機構運作效率

/

υ大于零,因而在其他變量跟進時也要緊貼跟進改善三、基于盈利模型的經營策略建議

結合前文關于盈利模型的建立和分析以及基礎的商業銀行管理理論,對中小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策略選擇提出下列建議:

(一)、基本經營管理架構建設和運作方面

為保障盈利能力的不斷增強,我們在這方面要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提高中小商業銀行機構運作效率及其他因素方面,可以從以下幾點對經營管理構架建設及運作進行優化。

1、建立便于信息及時有效傳導的組織結構體系

為便于信息的流通,在組織結構體系的設計上要注意盡可能避免對信息傳導產生阻礙或者遞減信息效用的組織架構。針對中小商業銀行在機構數量及業務量上較小的現實,從信息傳遞的角度理應采取直線式垂直領導、平行分業務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架構。

2、針對市場變化需要建立高效的、有權的非常設機構

中小商業的優勢在于靈活多變,充當金融產品零售者(retailer),其相比大型商業銀行主要承擔金融產品的批發者(wholesaler)而言,對市場的貼近程度更高,對市場信息的變化反應要相當靈敏才可以,而且為避免其他部門對信息理解的干擾和應對策略出臺的滯緩,應該有針對性的建立臨時的高效且有權的機構負責市場信息變化的收集及應對策略的研究、監督其他部門的配合執行等。

3、設立直屬董事會領導的產品及服務創新部門

為保證市場需求信息的及時傳導和產品開發過程中、產品試營銷過程中的信息傳導的高效,以及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資源協調利用,提高產品開發的時效性,有必要建立直屬于董事會的產品開發及服務創新研發部門。

4、實行分支機構組織結構的本土化優化

中小商業銀行由于自身資產規模較小,分支機構建設在數量上不具備任何優勢,所以其在網點建設方面就應該更加注重單網點經營效益的考慮,同時,在分支機構如何實現盈利能力的最大化問題上,有必要實行經營管理權限的本土化特征改造,尤其在進行業務創新方面,對總行的創新部門應該具有優先的話語權,以確保產品具有能夠滿足當地市場特定需求的功能。比如對貧困地區的學生可以適當開發以戶籍地為基礎的個人助學貸款、對私營經濟發達地區可提供私營經濟體經營特別貸款等,從當地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入手在促進當地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長足發展。

股東大會

董事會

總經理產品及服務傳新研發部門

各業務管理部門(平行設計)分支機構(具備根據當地需求進行產品優化權)

圖1中小商業銀行基本組織架構體系

(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

在表3中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明確的,中小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更應該注意人力資源的管理,注重人才的引進,對人才的引進重點要從注重可以拉攬存款客戶的人力轉變到可以提升產品競爭力的人才引進上來,只有在人力資源占有豐度上有較大的提高,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增強才有根本的保障。

(三)、資產規模擴張及業務擴張方面

由于中小商業銀行在其他跟進措施的跟進程度及跟進速度等方面容易受到自身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資產擴張方面應該避免盲目擴張,以便盡可能降低財務運作成本,增強盈利能力;另外在業務擴張方面也要注意不能一味擴大業務范圍,盡可能避免業務部門的虛置造成的資源浪費。

(四)、其他應該注意的問題

主要包括機構之間的工作協調問題、員工激勵引起的人力資源開發深度問題、新興市場開發問題、客戶忠誠度的培養和對客戶創新產品的培訓問題等。注釋:

①具體區分中等商業銀行和小型銀行的標準為:中等商業銀行的資產應該在1000億元以上,而且業務經營范圍包括傳統存貸款業務、信用卡、國際業務等業務,業務較全面;1000億元以下的或者業務范圍受限較多的視為小型商業銀行。

②本文為便于分析主要以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例。

③更深層分析參見參考文獻[1]、[2]。

④信用卡創新點中“表象創新”如卡基透明(廣東發展銀行)、卡便攜處理(招商銀行)等;“產品性能”指在基本需求滿足之初的滿足度;“缺陷”是對產品創新與市場需求及經濟效益提升相比的缺陷。

⑤“業務范圍”為相對數,具體計算方法是將該樣本行的業務經營權限比所有境內商業銀行經營權利,為符合國際慣例,分母選擇金融控股公司的業務范圍。其他指標的計算有絕對數的取絕對數增長率,沒有的取相對數,如“人力資源”可以視為本科及以上研究型人才占總員工的比重。這樣可以確保模型的參數具有數量性質,并與盈利模型具有相對數特征作出保障。

⑥這里“機構運作效率E”沒有采用其他因素代替,是因為E是經營管理策略的主要構成部分,有必要保留。

⑦系數小可以確保模型的預測精度。

⑧由于本文內容限制,這里不進行模型的實證檢驗,僅作定性分析。

參考文獻:

[1]衛容容.中資商業銀行應當熟悉客戶關系管理[N].國際金融報,2001-05-23.

[2]黃福寧.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金融學院,2002.

[3]黃福寧.關系經理制:制度介紹和實際運用[EB/OL]./news_detail.jsp?keyno=4687,2004-10-25.

[4]彭建剛,向實,王建偉.內部評級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對我國銀行業發展的影響[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1).

[5]萬解秋.信貸配給條件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兼評介入型融資理論和破解策略[J].經濟學動態,2005(1).

[6]中國工商銀行悉尼代表處.澳大利亞商業銀行的市場策略及管理[J].中國城市金融,2001(7).

[7]彭建剛.銀行管理經濟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8]mercialBankManagement[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

[9]蔣中一.數理經濟學的基本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ResearchontheStrategyofMedium-smallCommercialBank’sManagementBasedontheEarnings-model

第9篇: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蘇寧紅孩子收購財務

一、背景情況

蘇寧易購,蘇寧電器旗下新一代B2C網上購物平臺()。紅孩子,成立于2004年3月,是國內最早開展以直郵目錄形式銷售和最大的母嬰產品平臺,一度成為國內最大,知名度最高的B2C電商。2012年9月25日,蘇寧電器宣布,以6600萬美元或等值人民幣的價格全資收購母嬰B2C平臺紅孩子公司,并承接“紅孩子”及“繽購”兩個品牌和公司資產、業務。

總共獲得約1.2億美元投資的紅孩子以投資額50%的價格出售,也證實了其運營不佳的狀態。蘇寧易購希望通過并購快速擴張母嬰類品類并獲得長期專注垂直領域的團隊,而紅孩子也希望通過依靠蘇寧的資金、采購平臺的整合,提升原有的銷售能力。

這是蘇寧在電商領域的首次并購,對于蘇寧“超電器化”經營和蘇寧易購品類拓展、精細運營、規模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也拉開了電商行業的整合大幕。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幾年內蘇寧還將繼續通關過開發平臺、戰略聯盟、投資參股、企業并購等多種方式,在電商領域繼續展開整合,并最終實現線上線下的完美融合,開創互聯網時代中國零售的嶄新模式。

二、財務分析

(一)償債能力

1.流動比率

2010-2014年5年間的流動比率分別為1.41,1.22,1.30,1.23和1.19。之前紅孩子公司經營狀況不佳,負債較多,因此并購之后企業流動比率逐漸下降,需要引起重視。但短期內的變化不能完全代表長期趨勢,隨著紅孩子商城經營能力的提升和蘇寧公司的幫助,公司的償債能力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而且流動比率的值還未超過危險值。

2.固定資產比率

蘇寧的的固定資產比率則從2010年的20.23%上升到2014年的54.57%,說明公司擁有的固定資產增加,資產的穩健性以及安全性都有所提升。

3.資產負債率

2010-2014年5年間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7.08%,61.48%,61.78%,65.1%和64.06%,資產負債率在并購之后有顯著提高,改善了此前蘇寧的資本結構,提高了資本安全性。

(二)盈利能力

總的來說,企業的盈利能力指標在并購后明顯下降,并沒有實現盈利能力提升的目標。由于并購后的整合工作太多,企業的銷售成本有明顯提升,而且雙方之前各自的消費者也需要時間適應兩個網站并行的運作模式,導致企業的毛利率仍在下降。

但是從季度數據可以看出,并購后毛利率下降趨勢有所放緩。除了第一季度降幅較大,毛利率下降1.6個百分點,之后幾個季度毛利率趨于平穩??梢娛袌鰧Υ舜尾①彽姆磻己?,消費者正逐步接受蘇寧接管紅孩子并協助其完善網購平臺的模式,蘇寧的銷售業績也在逐漸改善。預計隨著兩個企業融合進度的加快,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將有所提升。

(三)營運能力

合并后,蘇寧的應收賬款周轉率顯著提高,得益于其銷售收入提高的同時并沒有大幅提升商業信貸風險,營運能力有所改善。固定資產周轉率下降是因為紅孩子資本固定化比率較高,企業需要注重充分利用固定資產帶來盈利的能力,同時總資產周轉率的降低也提醒企業并購后資產規模的增大,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必須將其轉化為企業的實際營運能力。

當然,并購之后的1、2年內,企業都還尚未完成有效整合,雙方需要一定時間的相互適應和整合,才能實現“1+1>2”。

(四)成長能力

并購后盈利能力的暫時下跌,更加顯著地反映在了凈利潤增長率上,由于并購中的支付以及并購后的整合,企業的凈利潤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對于其能夠在并購后的幾年內實行有效改善,還需耐心等待。

三、總結

由于蘇寧并購案發生在2012年底,距今也才過去2年多,現有的經營業績還不足以完全反映這次并購的效果,畢竟企業并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短時間內難見成效。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情況并不理想,蘇寧還有很多面的工作要做,才能實現其之前的戰略目標。

由此可見,對于一次并購的雙方而言,并購交易的成功還遠遠不夠,之后的相互融合才是重點和難點。蘇寧還需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才不會讓為并購的努力付之東流。

以上戰略適用于蘇寧,同樣也適用于其他商家。企業要不斷創新、轉變思路,充分利用現代化經營手段參與競爭。百年老店全聚德,通過上市不僅提升了自身品牌自知名度,更通過融資手段實現了雙贏。蘇寧收購紅孩子,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商業競爭,只有搶占行業發展的先機,同時采用最科學有效的手段,才能占據競爭優勢,使自身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陳發瑤.蘇寧并購紅孩子案例分析[J].商情,2014.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人伦久久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久色乳综合思思在线视频 | 米奇久久 |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 就草草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 |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 中文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亚洲成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 久久免费看视频 |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在线视频 | 日本韩国三级在线观看 | 中文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资源网在线观看 | 精品毛片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 日韩久久一级毛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国产原创自拍 | 92午夜国产福利视频1000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国产欧美精品综合一区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久久精品6| yy6080福利午夜免费观看 |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 久久精品免费播放 | a级高清 | 免费一级特黄特色黄大任片 | 欧日韩视频 | 国产精品爱久久久久久久 | 性欧洲精品videos' |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韩国一级毛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