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園設計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國的人民防空法明確規定,地下人防工程是為了滿足國家民防需要,應對空襲而設計施工的民防工程。若國內發生戰爭,地下人防工程必須要肩負起戰時掩蔽人員和物資,為指揮戰爭和搶救傷員提供安全場所的重要作用;同時需考慮平時有效的人防工程空間利用,實現平戰結合的設計效果。因此地下人防工程的結構設計必須既要滿足人防要求,又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為了能夠使讀者更好地了解地下人防工程結構的特點,以下本文就來詳細地探討有關地下人防工程的結構設計問題。
1、地下人防工程的結構設計原則
由于地下人防工程與普通的建筑地下工程的功能和作用存在著一定差異,因此在對工程進行設計時也不能采取相同的設計方法。事實上,在對地下人防工程進行結構設計時,需要遵從一定的結構設計原則,這是在長期的實踐中所得出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六點:
1.1采用等效靜載的設計方法。由于地下人防工程設計時需考慮核武器和常規武器的動荷載作用,因此在對其結構進行設計時,應該將動荷載對結構產生的效應簡化成相應的靜荷載,同時根據工程戰時功能的具體情況及結構型式將其拆成若干個分工程進行結構荷載計算。
1.2戰時僅對強度進行驗算。與普通民用建筑工程不同,人防工程結構戰時只要在規定的武器作用下不破壞,保證結構的承載力,就達到了目的。且在設計中已對不同位置的結構和構件的允許延性比進行了控制,因此在戰時使用狀況下,只驗算結構的承載力(包括穩定),可不進行結構變形、裂縫寬度和地基變形的設計。
1.3人防工程結構各部位的抗力應相協調。這是人防工程設計的指導原則。由于人防工程結構各部位所受的作用不同,破壞形態不同及安全儲備不同,抗力相協調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由于存在個別薄弱環節致使整個結構抗力明顯降低。主要包括:出入口各部位抗力應相協調;出入口與主體結構抗力應相協調;主體結構各部位之間的抗力應相協調;口部防護設備與人防工程抗力應相協調。
1.4強調墻柱承重結構的設計合理性。在城市建設中,大多數地下人防工程的地面都承受著較大的上部建筑荷載,在設計中應該盡量使地下人防工程的墻柱承重結構與地面建筑的承重結構實現一致,這樣就可以使地面建筑荷載直接作用到地基上,而非地下人防工程頂面上。
1.5強調節點構造設計。地下人防工程結構的設計與普通建筑工程的結構設計是有很大差異的,并且對結構的整體性要求更高,還要求其具備一定的延性。同時,還應該實現強剪弱彎、強柱弱梁的結構設計效果。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必須要對節點構造根據規范進行仔細設計,確保地下人防工程的設計質量。
1.6實現平戰結合的設計效果。盡管地下人防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作為戰時防護使用,但是其最多的使用狀態還是處于和平時期。此時的地下人防工程若閑置起來,必然會造成極大的空間浪費。為此在結構設計中一般要求地下人防結構應該滿足戰時使用和平時使用兩個要求。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設計中進行相應的平戰轉換設計,以便于戰時地下人防能夠快速實現平戰功能的轉換。
2、地下人防工程結構設計的特點
基于我國城市國防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城市地下人防工程項目越來越多,而很多結構設計人員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人防知識培訓,也沒有較為系統的人防結構設計概念,因此在設計中很難保證地下人防工程的設計質量。要想使設計人員更好的把握人防的結構設計質量,首先就要使其明確人防工程的結構設計特點。總結起來,地下人防工程的結構設計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2.1結構構件的振動性
人防工程結構設計均按非直接命中計算,所受爆炸動荷載屬于偶然性荷載,具有量值大,作用時間短且不斷衰減等特點,這就造成了結構加速度大,引起結構不斷振動,結構構件所受力不斷從正面到反面交換變化,正是基于此,人防構件(比如人防頂板、人防墻體、人防主要出入口樓梯)強調雙層雙向配筋和設置拉結筋的構造要求。
2.2動靜荷載等效性
在動荷載的作用下,結構構件振型與相應靜荷載作用下撓曲線很接近,且動荷載作用下的破壞規律與相應靜荷載作用下的破壞規律基本一致,所以在動力分析時可將爆炸動荷載轉換為相應的等效靜荷載。但也應當注意到,由于是等效靜荷載,結構實際承受的是動荷載,在動荷載的作用下材料特性有別于靜荷載,即在靜荷載的基礎上,混凝土及鋼筋均有一個材料強度綜合調整系數。例如HRB335級鋼的綜合調整系數為1.35,混凝土C55及以下的綜合調整系數為1.50,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是靜載時的1.2倍,鋼材的彈性模量與靜載時相同。有的設計人員沒有注意到、理解到這個特性,在計算人防工程的結構構件時,沒有對這些系數進行調整,使計算結果不夠經濟、合理。
2.3工作狀態的彈塑性
地下人防工程只考慮一次承受核(常)武器爆炸作用,結構設計只要求主體結構能承受短時間的爆炸偶然荷載,對結構的變形和裂縫開展均不作要求,可不進行驗算。地下人防工程戰時的使用狀態要求較地面建筑的低,可按彈塑性或塑性階段設計。規范(GB50038-2005)第4.6.2規定“在常規武器爆炸動荷載或核武器爆炸動荷載作用下,結構構件的工作狀態均可用結構構件的允許延性比[β]表示。人防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β]值可根據結構的受力狀態和結構構件的使用要求來取值,通過充分發揮結構較大的塑性變形,來達到消耗核(常)爆炸動荷載的目的。正是基于此,規范4.2.2條規定“防空地下室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不得采用冷軋帶肋鋼筋、冷拉鋼筋等經冷加工處理的鋼筋”,以保證構件的最大延性。
2.4防護密閉性
人防工程防護密閉性要求:戰時不僅能承受核(常)爆炸荷載作用,也能防早期核輻射、抵御毒氣、生化武器的侵入,保證人防工事內人員的安全。有的結構設計人員在結構設計時,只考慮到結構的防護安全性,沒有注意到密閉性的要求,針對一些戰時和平時都沒有受到荷載作用的結構構件(比如說某些密閉墻體),結構厚度設計及配筋量達不到規范的最低要求,更有甚者,把一些有密閉性要求的墻體設計成了磚砌筑墻體。
2.5平時功能和戰時功能的兼顧性
防空地下室設計必須貫徹“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方針,在平面布置、結構選型、通風防潮、給排水和供電照明等方面,應采取相應措施使其在確保戰備效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平時功能要求各建筑分區連通、連貫,為方便使用,洞口也較多;而戰時功能則要求其防護密閉性,與室外連通的洞口必須封堵。這就要求平時使用的洞口,結構設計時必須考慮采取相關技術措施,確保其在戰前轉換時限內能快速、安全地實現平戰轉換,滿足工程戰時的防護密閉要求。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地下人防工程的結構進行設計時,應該遵守相應的設計原則,并把握人防工程的結構設計特點,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專業的工程結構設計理論,依照人防工程建設的相關法規及規范進行設計,以保證地下人防工程的結構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共射放大電路; 共源放大電路; Proteus; 動態特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 TN710.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7)08?0134?03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common?source amplifying circuit based on Proteus
ZHU Rongtao1, LUO Mingzhang2, XU Aijun2
(1. Yangtze University College of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Jingzhou 434020, China; 2.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of the common?emitter amplifying circuit (CEAC) has two problems: the overlarge input resistance may affect on the quiescent operating point and causes the distortion of the output waveform, the small output resistance may decrease the voltage gain. In order to solve the two problems, a high?performance common?source amplifying circuit (CSAC) is proposed, which has the larger input resistance and smaller output resist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analysi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AC and CSAC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Proteus virtual experiment design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voltage gain, input resistance and output resistanc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whole performance of CSAC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CEAC, and the CSAC has high performance.
Keywords: common?emitter amplifying circuit; common?source amplifying circuit; Proteus;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在傳統的模擬實驗教學中,放大電路實驗更是重中之重,而衡量放大電路性能的主要指標有三個:放大倍數、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對于放大電路來說,通常希望該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越大越好、輸入電阻越大越好、輸出電阻越小越好。在放大電路的實驗中通常以共射放大電路為主進行分析和講解,然而共射放大電路存在兩個問題: 輸入電阻過大會影響靜態工作點,進而會導致輸出波形失真;輸出電阻過小就會導致放大倍數的降低。針對這兩個問題,本文提出了一個高性能的共源放大電路,較好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1 Proteus仿真平臺
Proteus軟件是英國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軟件。它不僅具有其他EDA工具軟件的仿真功能,還能仿真單片機及器件。
Proteus是世界上著名的EDA工具(仿真軟件),從原理圖布圖、代碼調試到單片機與電路協同仿真,一鍵切換到PCB設計,真正實現從概念到產品的完整設計。先通過Proteus仿真,再移植到相應的硬件電路上進行實物測試,這種開發方式減少系統開發周期和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1?2]。
2 共源放大電路的設計
在放大電路的實驗中,經要對幅值很微弱的正弦交流信號進行放大,電壓放大倍數通常要求不小于10,單管共射放大電路和場效應管放大電路都可以滿足實驗要求,同時考慮到低功耗問題,放大電路均采用5 V單電源供電。經估算,共射放大電路中各元件主要參數如圖1(a)所示,共源放大電路中各元件主要參數如圖1(b)所示,然后分別對這兩個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進行分析和比較。
2.1 放大電路空載輸出波形測試
為了能在仿真條件下能測出共射放大電路在不同負載下的電壓放大倍數,必須保證輸出波形沒有失真。保證輸出波形不失真的最好辦法就是保證放大電路空載時輸出波形不會失真,因為空載時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是最大的。
共射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理論計算公式如下(放大倍數β=200)[3]:
式中:rbe交流(動態)電阻只能用于求交流性能指標;為共射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表示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反相,即相位相差180°。
共源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理論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為低頻互導,反映柵源電壓對漏極電流的控制能力;為共源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表示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反相,即相位相差180°。
在Proteus虛擬仿真環境中,繪制出如圖1所示實驗電路原理圖,接著將把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分別與虛擬示波器相連接,將開關斷開,然后運行Proteus軟件,就可看到空載時輸入和輸出波形圖,如圖2所示[4]。在圖2中,輸入信號的頻率為1 kHz,幅值為100 mV,信號源內阻為10 Ω。
圖2(a)為共射放大電路空載輸出波形圖,在圖中看到輸出波形沒有失真,但是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輸出波形與輸入波形的相位不對稱,即輸入信號與零軸的交點和輸出信號與零軸的交點沒有重合;圖2(b)為共源放大電路空載輸出波形圖,在圖中看到輸出波形沒有失真,并且輸出波形與輸入波形的相位是對稱的。
由圖2可得,與共射放大電路相比,共源放大電路除了能保證輸出波形不是失真外,還能有效保證輸出波形c輸入波形的相位對稱。
2.2 輸出電壓和放大倍數測試
在圖1所示的電路中,分別在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的兩端各放一個虛擬交流電壓表,然后調整負載電阻的阻值,閉合開關,運行Proteus軟件后,記錄下輸入和輸出電壓的有效值,根據仿真測量電壓結果計算出電壓放大倍數,將測量的結果和計算出的電壓放大倍數分別匯總于表1和表2中。
表1 共射放大電路輸出電壓和放大倍數(RS=10 Ω)
根據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共射放大電路有以下4個特點:
(1) 當RL=10 Ω時,放大倍數Au=0.72
(2) 當10 Ω
(3) RL>300 Ω時,放大倍數10
(4) 放大倍數和輸出電壓都隨著RL的增大而增大。
根據表2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共源放大電路有以下3個特點:
(1)當RL≥10 Ω時,放大倍數Au>10,就可以滿足實驗要求;
(2)當10 Ω
(3) RL>300 Ω時,放大倍數20
表2 共源放大電路輸出電壓和放大倍數(RS=10 Ω)
為了更好地看到共射放大電路和共源放大電路在輸出電壓和放大倍數的區別,分別從表1和表2中提取電阻RL的阻值、輸出電壓數據和放大倍數,繪制出輸出電壓對比圖和放大倍數對比圖,如圖3所示。
在圖3(a)中,共源放大電路和共射放大電路的輸出電壓都隨著RL的增大而增大,且共源放大電路的輸出電壓一直高于共射放大電路的輸出電壓;在圖3(b)中,共源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一直大于共射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且在RL≤300 Ω時,共源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幾乎是共源放大電路的2倍。所以不管是從輸出電壓的大小來看,還是從電壓放大倍數來看,共源放大電路的性能要遠優于共射放大電路。
2.3 輸入電阻測試
在Proteus仿真環境下,繪制出如圖4所示的輸出電阻測試原理圖,在輸出信號的兩端分別放置交流電壓表和交流電流表,然后根據,就可計算出輸入電阻。共射放大電路輸入電阻的理論計算公式為[5]:
共源放大電路輸入電阻的理論計算公式為[6]:
將放大電路輸入電阻的仿真測量值和理論計算值匯總于表3中。
表3 輸入電阻測試
由表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兩種放大電路的輸入電阻的理論值和測量值相符,且共源放大電路的輸入電阻幾乎是共射放大電路輸入電阻的3倍。
2.4 輸出電阻測試
在Proteus仿真環境下,繪制出如圖5所示的輸電阻測試原理圖,在輸出信號的兩端分別放置交流電壓表和交流電流表,然后根據,就可計算出輸入電阻。共射放大電路輸入電阻理論計算公式為 [7]:Ro=Rc。共源放大電路輸入電阻的理論計算公式為[6]: Ro=Rd。
將放大電路輸出電阻的仿真測量值和理論計算值匯總于表4中。
表4 輸出電阻測試
由表4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兩種放大電路的輸出電阻的理論值和測量值相符,且共源放大電路的輸出電阻幾乎是共射放大電路輸出電阻的。
3 結 論
采用Proteus虛擬仿真軟件分別對共射放大電路和共源放大電路進行了分析和比較。從分析的結果來看,共源放大電路在性能上要優于共射放大電路,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在保證放大倍數的情況下,共源放大電路輸出波形的相位是對稱的,而共射放大電路輸出波形的相位是不對稱的;當10 Ω300 Ω時,共源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基本上保持不變,可以做到恒壓輸出,共射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Au>10,但做不到恒壓輸出;共源放大電路的輸入電阻比共射放大電路輸入電阻大,且輸出電阻比共射放大電路的小。
注:本文通訊作者為羅明璋。
參考文獻
[1] 宋杰.基于Proteus的X86中斷仿真異常問題探究和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8):81?84.
[2] 吳建平,吳姝瑤,劉超.Proteus 軟件在虛擬示波器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測試,2013,39(3):79?83.
[3] 康華光,陳大欽.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M].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81?185.
[4] 楊蓮紅,楊奇,孫萬麟.基于Multisim 10的單管共射放大電路靜態分析[J].現代電子技術,2014,37(5):128?129.
[5] 元增民.模擬電子技術簡明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73?78.
[6] 杜樹春.基于Proteus的模擬電路分析與仿真[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117?118.
關鍵詞:觀賞性公園;植物景觀設計;要點分析
1觀賞性公園植物景觀概述
觀賞性公園經歷了由貴族私有到向公眾開放的歷程,從17世紀紐約修建公園開始,掀起了大量修建公園的熱潮。公園最初只是單純模仿自然風光,之后轉變為美景與風光結合,設計內容受到當時文化思潮的影響。隨著城市中自然理念的普及,有的景觀設計師提出了適應性的觀點,營造出自然、本土的觀賞性公園。觀賞性公園涵蓋了生態性、城市性、文化性、公園性多方面的特點。它的創設目的是保護局部生態系統、創設生態景觀、提供活動場所,具體特點表現為整體性、多樣性、過程性。觀賞性公園包括自然性景觀與人文性景觀兩種不同類型,人文性景觀包括古跡、文物藝術景觀等,自然性景觀包括山岳景觀、水域景觀、氣象景觀等,其中植物景觀是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植物景觀是指以多樣性為指導,以植物為材料,利用原有的自然條件,建立的人工植物群落。傳統的植物景觀是根據分類不同采取不同的體系,按照植物生長類型、氣候特點、觀賞特點可分為原生植物景觀、人工植物景觀、自然恢復景觀3種類型。原生植物景觀是公園內原有的自然景觀,是原有的植物。人工植物景觀以自然的觀點進行人工設計,在城市空地上規劃人工栽培的生態植物。自然恢復景觀是以原生植物為基礎,配置人工植物加以完善,以原生人物保持穩定性,有效結合人工栽培的植物,具有恢復場地生態和諧的作用。植物景觀非常重要,具有環境效益,可以修復環境,改善群落的布局與大氣環境,緩解熱島效應,是天然的綠色消音器。植物景觀還具有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災避難的社會效益。植物景觀是城市鄉土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基地。
2植物景觀設計要點
觀賞性公園植物景觀可以設計為規則式、自然式與混合式3種。規則式的人工感極強,有明顯的結構與裝飾性效果,因為有人類中心思想的傾向,所以在設計時應減少使用。自然式的特點是由人類所創造,但是避免有人工痕跡的一種設計形式,注重層次色彩的結合運用,形成多層次的景觀輪廓。混合式結合規則式與自然式的特點,在融合中求變化。
觀賞性公園的植物景觀可以借鑒自然界中的植物類型,以植物群落的整體形態展現,使植物群落可以反復出現、互為補充。可以充分結合密林、疏林、純林、疏木草地、灌叢、草原以及濕地群落,豐富局部物種的多樣性。
觀賞性公園的植物景觀一定要具有可觀賞性。首先要有優美的形態。樹形要搭配好。樹形指的是植物的輪廓,可以分為垂直向上、水平展開、無方向以及其他輪廓四種類型。垂直向上類要具有挺拔的聳直感,給人以緊張感可以形成視線焦點。水平展開類的特點是長度大于寬度,增加構圖的寬闊感,但是也有空曠荒涼的感覺。無方向類是指類似于球形與半球形這種可以緩和周圍景物的輪廓類型。特殊樹形是指垂柳等可以起到點景作用的樹形。要有適宜近觀的葉形。葉形分為單葉與復葉,單葉有橢圓形、圓形、三角形、掌形、奇異型等,復葉有羽狀與掌狀等。其他的諸如花型、果形、干形、根形也不能忽視。其次,色彩也要起到先聲奪人、引人人目的效果。色彩根據葉色、花色、果實色、枝色、干色可分為紅色系、黃色系、藍紫色系、深綠色系、淺綠色系、白色系、黑色系等。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提高景觀的可欣賞性。再次,要注意植物景觀的質感。主要由葉片反映的特征所決定,葉片小而柔軟會顯得柔美,也偏大而粗糙會顯得豪放。還要注意植物氣味,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氣味、引人反感氣味的植物。最后,要注重塑造意境。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原則;對策.
城市公園以綠地為主,并具有一定的面積,由政府出資建設,歸城市綠化局管理,建成后向社會大眾開放的公園,它是人們休閑、放松的自然化活動空間。而傳統的公園設計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新的城市公園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人、物、自然環境合理的結合在一起,同時兼具社會文化等多種功能,適合各個不同層次的使用者,其目的在于供廣大市民休閑娛樂,享受都市生活的樂趣。
1、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1 以人為本的原則
現代城市公園最大的一個特點是體現人與自然的充分和諧交融,因此在做景觀規劃設計的時候應該充分重視以人為本這一原則,強調人與環境的雙向互動,強調人在公園中的主體地位,而不能單純為了滿足漂亮的景觀設計樣式而設置若干障礙物。總之,現代城市公園設計中應該顯示出對人的理解與關懷,各項設施的布局應該強調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1.2 藝術與實用性原則
最初人們對環境設施的認識僅限于純功能性的實體構筑物,單純地發揮了設施最基本的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提升,現代城市環境設施已不再單純地滿足功能要求,而是更注重形態的藝術性及與整體環境的結合,其參與城市景觀構成是戶外空間環境具有公共性和交流性的元素。盡管戶外空間形式的組合和創造是城市景觀環境設計的首要因素,但作為景觀元素與公共藝術品的總和的環境設施,通過對其體量形式輪廓和材料的色彩質感以及內涵等,把握與其他景觀構成要素一起營造了戶外空間氛圍,逐漸成為整體環境中的視覺中心之一,起到發揮或重塑地域風格的效應,從中傳遞出藝術美感,用藝術魅力來促進環境育人。
1.3 生態化原則
生態化作為城市公園其最基礎的功能,也是公園建造的初衷,能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固景觀設計首先就要從生態角度的出發,要符合生態化的特點,利用喬灌等植物的復合種植,保持植物的多樣性,滿足人們對于綠色植物的鑒賞。
2、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對策
2.1 公園的地形
地形是公園的骨架,通過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園中創造供人們休閑娛樂的優美環境。造園講究因地制宜,對公園內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適當地保留,采用合適的處理手法使其發揮最大的景觀效益。在處理不同地形時,可根據其特點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為人們休憩、靜坐的好去處;梯形地可以設置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臺階;垂直地則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等等。
2.2 公園的園路
園路是公園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公園景觀的營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組織園林空間和引導交通游覽路線,還是人們休息散步的場所。在城市公園中,需要通過對游人特征、行為、數量等的調查與預測,全面系統地考慮游人的行為特點,進行人性化的園道設計。如人們有抄近路、走捷徑的行為習慣,在布置公園游覽路線時,就應該考慮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們能迅速便捷地到達自己想去的活動空間,減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間形成干擾。又如,當公園中道路存在高差的變化時,也應盡量避免使用臺階,用緩坡代替,這樣可方便坐輪椅的使用者。
2.3 公園的植物
植物是營造公園景觀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僅可以構成優美的環境,還有襯托主景的作用。植物景觀人性化的要點,首先是合理選擇植物,應優先考慮鄉土樹種,可以體現當地的民風民俗,從而使公園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合理搭配各種喬木、灌木、花草等,為使用者提供一個風景優美的休憩處,并創造一個宜人的氣候環境。在草坪的布置中,要注意選擇耐踐踏的草坪品種,為人們休息、嬉戲、聚餐提供便利。切忌布置純觀賞性的草坪,避免使草坪成為人們可望而不可即的風景。此外,還需要考慮公園中一些特殊使用者對欣賞植物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一些殘疾人、老人和兒童,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合理配置其高度,方便殘疾人接近植物;對于兒童群體,應注意避免選擇毒的、帶刺的、花粉引起過敏的植物,保證其安全、舒適性;對于盲人的欣賞需要,注意選擇一些芳香的、聲響的和樹干有質感的植物品種,讓他們可以通過其他途徑感受大自然。
2.4 公園的水景
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公園里的水體可以調節空氣濕度和溫度,凈化空氣,形成氣候宜人的環境。水有聲有色,有動有靜,能給人以不同的體驗。作為公園中的主要活動者,人都具有親水性,在公園中適當地設置水體,也是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在人性化的水景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安全性,要對池岸和水體深度進行控制,處理成淺水或設置深水防護措施,保證游人的安全。同時,在因人而異,結合不同年齡的不同要求,設置不同的具有親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噴泉、水臺階、水流雕塑等,使人能與水親密接觸,增加空間的活力。
2.5 公園的設施小品
公園設施小品應遵循觀賞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既要有安全性和舒適性,又要能夠體現地域特色,并具有親切的尺度,能夠反映生活情趣等。設施小品也是公園中和人最貼近的要素,所以必須保證設施小品的數量充足,位置布置合理,并且保證每個單體具有人性的尺度,給使用者以認同和親切感。例如座椅布置設計必須滿足人們的生理舒適性以及適度的開放與私密性。同時,人們在公園中活動,游園的安全性尤為重要。這不但依賴于必要的防護設施,還要特別注意公園的晚間照明設施。另外,必須在整個公園設置清晰、醒目、引導性強的標志牌,標明道路、設施、出入口、電話亭、廁所,并提供如何求助等標示性設施。
2.6 公園的建筑及構筑物
建筑及構筑物作為公園景觀設計中的附屬要素,也可以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除了本身作為公園的景點外,它們也是為方便游人休息和觀賞而設置的景觀空間,所以其內部空間使用的舒適性也應該給予注意。從人性化的角度來說,要求建筑內部空間尺度親切宜人,遮蔭蔽雨的效果好,視野開闊,座椅等配套休息設施使用起來舒服。不同的建筑及構筑物設計的方式也應根據功能不同而適宜安排,如小賣部要考慮選址及為大眾服務的宗旨;雕塑要符合公園的主題和人的美感需求等。
觀賞性公園經歷了由貴族私有到向公眾開放的歷程,從17世紀紐約修建公園開始,掀起了大量修建公園的熱潮。公園最初只是單純模仿自然風光,之后轉變為美景與風光結合,設計內容受到當時文化思潮的影響。隨著城市中自然理念的普及,有的景觀設計師提出了適應性的觀點,營造出自然、本土的觀賞性公園。觀賞性公園涵蓋了生態性、城市性、文化性、公園性多方面的特點。它的創設目的是保護局部生態系統、創設生態景觀、提供活動場所,具體特點表現為整體性、多樣性、過程性。觀賞性公園包括自然性景觀與人文性景觀兩種不同類型,人文性景觀包括古跡、文物藝術景觀等,自然性景觀包括山岳景觀、水域景觀、氣象景觀等,其中植物景觀是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1]。植物景觀是指以多樣性為指導,以植物為材料,利用原有的自然條件,建立的人工植物群落。傳統的植物景觀是根據分類不同采取不同的體系,按照植物生長類型、氣候特點、觀賞特點可分為原生植物景觀、人工植物景觀、自然恢復景觀3種類型。原生植物景觀是公園內原有的自然景觀,是原有的植物。人工植物景觀以自然的觀點進行人工設計,在城市空地上規劃人工栽培的生態植物。自然恢復景觀是以原生植物為基礎,配置人工植物加以完善,以原生人物保持穩定性,有效結合人工栽培的植物,具有恢復場地生態和諧的作用。植物景觀非常重要,具有環境效益,可以修復環境,改善群落的布局與大氣環境,緩解熱島效應,是天然的綠色消音器。植物景觀還具有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災避難的社會效益。植物景觀是城市鄉土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基地[2]。
2植物景觀設計要點
觀賞性公園植物景觀可以設計為規則式、自然式與混合式3種。規則式的人工感極強,有明顯的結構與裝飾性效果,因為有人類中心思想的傾向,所以在設計時應減少使用。自然式的特點是由人類所創造,但是避免有人工痕跡的一種設計形式,注重層次色彩的結合運用,形成多層次的景觀輪廓。混合式結合規則式與自然式的特點,在融合中求變化。觀賞性公園的植物景觀可以借鑒自然界中的植物類型,以植物群落的整體形態展現,使植物群落可以反復出現、互為補充。可以充分結合密林、疏林、純林、疏木草地、灌叢、草原以及濕地群落,豐富局部物種的多樣性。觀賞性公園的植物景觀一定要具有可觀賞性。首先要有優美的形態。樹形要搭配好。樹形指的是植物的輪廓,可以分為垂直向上、水平展開、無方向以及其他輪廓四種類型。垂直向上類要具有挺拔的聳直感,給人以緊張感可以形成視線焦點。水平展開類的特點是長度大于寬度,增加構圖的寬闊感,但是也有空曠荒涼的感覺。無方向類是指類似于球形與半球形這種可以緩和周圍景物的輪廓類型。特殊樹形是指垂柳等可以起到點景作用的樹形。要有適宜近觀的葉形。葉形分為單葉與復葉,單葉有橢圓形、圓形、三角形、掌形、奇異型等,復葉有羽狀與掌狀等。其他的諸如花型、果形、干形、根形也不能忽視。其次,色彩也要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目的效果。色彩根據葉色、花色、果實色、枝色、干色可分為紅色系、黃色系、藍紫色系、深綠色系、淺綠色系、白色系、黑色系等。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提高景觀的可欣賞性。再次,要注意植物景觀的質感。主要由葉片反映的特征所決定,葉片小而柔軟會顯得柔美,也偏大而粗糙會顯得豪放。還要注意植物氣味,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氣味、引人反感氣味的植物。最后,要注重塑造意境。
3結語
關鍵詞:特點;建筑;種植
1 城市公園施工特點
1.1 具有不確定性
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可以使人們在園林中欣賞到優美的風景,因而觀賞性理應放在突出位置。但是在施工過程中,比如雕塑、園林小品等存在多次設計的景觀內容,同時園林施工圖紙又經常不能夠很好地表達到位,很容易受到采買方、甲方意愿及現場施工指導人員水平等很多因素的制約,所以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
1.2 具有創造性
一個真正優秀的景觀園林設計作品一定具有鮮明的創造性,并且能虺浞址從ι杓葡钅克在地的人文、經濟,而且可以緊密結合當地的地形地物、水文、氣候等自然條件,就像世界上不存在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一樣,因此優秀的園林景觀設計也必然是獨具創造性的設計。
1.3 具有協調性
風景園林設計作品的協調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自然美體現的基礎,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就是要做到協調性的高度統一。不但要考慮景觀布局和設計的協調統一,對于一塊景觀石的擺放或一棵灌木的種植,都要考慮其具有的協調性。
2 城市公園建筑施工技術
2.1 土方施工技術
城市公園中大規模的土方施工主要是指土地平整、微地形塑造、河道整理等大型工程,在工程開始前應提前做好土方施工的準備工作,根據要求利用測量儀器進行定點放線,控制好關鍵點的坐標,對照設計圖紙控制標高然后繪制并確定挖填方表格,盡量減少搬運并避免窩工甚至返工現象出現。
2.2 假山置石
根據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對于假山置石的規劃設計,仔細研究施工圖紙對相關內容的規定,盡量選擇大小、形態各異的山石進行拼湊,千萬不要違反自然山川巖石構成的規律,力求色澤一致和協調,石縫脈絡應該與整體山石紋理相互協調統一,使假山具有整體感,并看起來能夠渾然天成。
2.3 水體工程
水體工程在城市風景園林中的應用也很多,因為水體可以實現植物與水體的動與靜的結合,可以創造出更加豐富的景觀效果,而且還可以使居民增加親水的娛樂性。
2.4 景觀小品
景觀小品在城市公園建設施工中往往作為公園設計的一個亮點,一般體量較小、造型別致,帶有一定的寓意,可以起到美化環境、點綴空間及形成區域特色等作用。但是選擇或建造景觀小品時一定要注意景觀小品的比例、造型、色彩要與城市公園整體設計風格協調一致。
3 城市公園種植施工技術
3.1 樹種選擇
城市公園綠化的樹種選擇,第一要選擇鄉土樹種,因為鄉土樹種對本地的環境及氣候等各方面適應性最強,成活率高,景觀效果好。還要選擇一些景觀效果好,并且要根據種植的地點選擇樹種,一般行道樹宜選擇冠大蔭濃的樹種,因為可以起到遮蔭作用,分隔帶一般選擇抗性樹種,特別對汽車尾氣具有分解作用的樹種,景觀節點要選擇景觀效果特別明顯的樹種,因為景觀節點一般都是行人注視的焦點。
3.2 苗木種植
3.2.1 種植時間的確定。一般根據具體地點的氣候特色來選擇種植時間。
3.2.2 放樣定位。一般大的景觀喬木需要通過景觀施工圖紙的坐標來進行定位,或者通過方格網來放線定位,確保現場種植的植物與設計人員設計的位置一致,確保設計人員對景觀效果設計。
3.2.3 開挖種植穴。一般樹穴開挖要比樹的土球大一些,樹穴開挖后要施入基肥,然后覆蓋種植土,再放入樹球,固定樹苗后覆土,覆土后要澆透水,并綁扎好樹苗防止大風把樹苗吹倒。
3.2.4 鋪設草皮。草坪鋪設前要對鋪設地整平表土,鋪設整片草皮時應保證草皮卷上下沒有重疊,還要注意草皮卷應錯縫鋪設,縫隙保證統一,鋪完后應該澆足水,新鋪草皮卷要特別注意底層土壤干濕狀況,并注意隨時補充水分。
3.2.5 后期養護。植物種植完成之后,大部分的后期工作就是養護,植物的長勢好與不好,植物的景觀效果好與不好都取決于后期的養護工作,所以此項工作非常重要,要定期澆水、施肥并做好詳細記錄,保證植物的后期養護才能使城市公園的景觀更加美好。
一、原生態的自然環境
辛辛那提金字塔雕塑公園位于美國俄亥俄州西南部,占地面積265hm。當我們的車來到辛辛那提金字塔雕塑公園時我愣住了,這就是雕塑公園的大門?按常規的概念雕塑公園的門應該是一個氣派的,突出雕塑公園主題的大門。沒想到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樹叢里隱藏著一間小木屋,一根木制的欄桿橫在路中間,看到我們的車來了,管理員從屋里出來。Jan女士下車買了門票,欄桿開啟我們進入了雕塑公園的大門。我心里在疑惑這就是雕塑公園的大門?太隨意了吧!若是從此處路過,不留意,怎會知道此處有一個雕塑公園?真是不可思議。
雕塑公園隱藏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樹叢中,Jan女士為了讓我們能更好地觀賞自然景觀,有意開車緩慢地行駛在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帶中,我們開啟車窗欣賞窗外原生態迷人的自然景色,茂密的樹林尤如一個天然的大氧吧,清新的空氣迎面而來,我們盡情地呼吸著這清新的空氣。一路上,富于韻律感的公路像一條銀灰色的絲帶蜿蜒穿梭在叢林里。夏日的陽光劃破枝繁葉茂的叢林,放射式的光柱照射在青翠欲滴的樹上,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原生態的自然景色十分宜人。景區內有小溪、木橋、湖泊,湖中的噴泉向空中盡情地噴灑,不同類型的環境雕塑裝點在不同的景區內,并巧妙地融入到自然環境中。不知不覺車已停在雕塑公園的中心停車場,我們異常興奮,爭先恐后地下車,在原生態的雕塑公園里恣意地漫步并欣賞自然美與雕塑美。邊走邊拍,記錄下這一美麗的景色,讓它永遠留在鏡頭里。我們完全沉浸在自然美的景色中,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生態美與雕塑美。
二、自然美與雕塑美于一體
辛辛那提金字塔雕塑公園的整體規劃與設計很有特點:一、公園的規劃是根據地形的特點來設計的,保留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景觀。二、環境雕塑的種類眾多,與自然景現有機的融為一體。三、觀賞線路的設計以雕塑為主體,非常人性化。整個園區共設置了65件環境雕塑,形式多樣,造型迥異、各具特色,形成了一個風格獨特的露天雕塑博物館。
雕塑公園在規劃各種不同類型的雕塑時獨具匠心,充分地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錯落變化的特點,在土坡上,在空曠的草坪上、在茂密的樹叢中,根據不同類型的雕塑造型、材質、色彩、尺寸的大小,設置在不同的環境中,使雕塑與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整體,集自然之美與雕塑之美于一體,起到了點綴環境和美化環境的作用。
如環境作品之一,這件巨大的鋼構架環境雕塑作品,放置在一個山坡上,外型類似一個半圓弧形的半開放式的框架結構,在構架中,長短錯落有致的板塊排列組合在一起,形成構造的中心,放射狀的構架將左右半圓弧形的框架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粗獷的鋼架結構,有力的線條,巨大的構造空間很空靈。人們可以從這構架的空間中來回穿行,既觀賞了抽象造型的美又感受到了空間環境的美。起到了點綴環境的作用。
如環境作品之二,在一片連綿起伏的空曠的草坪上放置了一件巨大的紅色鋼板焊接雕塑,在雕塑的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樹林和綠油油的草坪,烘托著這巨大的、紅色的抽象造型。無論從哪個方位都能看到這件紅色的抽象雕塑,紅與綠的色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格外的搶眼,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啊。
如環境作品之三,在綠樹成蔭的樹叢中放置了兩件造型相同的鋼板焊接的雕塑――椅子。椅子的造型簡練、明快,色彩一黃一黑,放置在道路左右兩側的樹叢里;兩個超大的椅子,在幽靜的樹叢里仿佛在敘說著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關系……身臨其境地在原生態的環境中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野性美。
如環境作品之四,各種自然的石柱、石塊,大小各異,有方形、三角形和錐形等。有的稍加打磨處理和局部拋光,有些是自然石的形狀,高低錯落、疏密得當、形式多樣。這組形狀迥異的石林屹立在空曠的草坪上,以翠綠的叢林為背景,石林與樹林顯得融洽和諧,令人十分震撼。
如環境作品之五,以工字鋼作為抽象造型構成的元素,不同長短的工字鋼條經彎曲、交叉,組合成一個舞者,在樹林里翩翩起舞,仿佛在跳森林圓舞曲,充分展現了線條的韻律美。
如環境作品之六,一組鋼板焊接的抽象雕塑,由橙黃色、黑色、紅色、白色組成的寬窄不同的彩帶,在一片綠油油的樹叢里隨風飄動,剛柔并濟,打破了沉寂的叢林,增添了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街角 ;綠地公園 ;建設
街角綠地公園建設作為城市的基礎建設之一,就目前我國的街角綠地公園建設情況來看,有很多地方的綠地公園都是建設的非常不錯,公園的環境、設施、位置以及園內景觀,都非常符合我們的時代氣息,不過也有很多的街角綠地公園建設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通過對國內外街角綠地公園建設的發展現狀理行分析,從而對街角綠地公園的建設提出相就的對策。
1.國內外街角綠地公園建設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1.1 國內外街角綠地公園建設的現狀
街角綠地公園不僅可以為我們提供休閑場所,另外一個主要功能是對街景的裝飾,從而達到美化城市,有效的提高一座城市的環境質量,與此同時,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休閑的場所。例如我們常見的轉盤綠地、街道廣場綠地等。國外的很多國家對城市花園還是非常重視的,而且市民的綠化與保護意識也在不斷的增強。例如華盛頓與新加坡就是以綠化而聞名于世的兩座名城,在華盛頓幾乎都看不到一塊的黃土,是街角綠地設計成功的一個典范。而我國各城市街角綠地公園的規劃與發展,要比國外相對晚一些,但在建設過程中融入了中國特有的文化,因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特點,例如蘇州、深圳、大連等地,其中蘇州與北京的街角綠地公園建設的最為初色,以蘇州為例,蘇州的街角綠地公園中無不體現著小而自然,并且與蘇州的古典園林相呼應,體現出中國特有的古典之美。
1.2 街角綠地公園建設的發展趨勢
1.2.1 人性化
隨著現代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人們迫切的需要廣闊的自然空間,并且越來越強的參與意識,為了提高城市人們的親身體驗與感受,在進行街角綠地公園建設時,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特點,無論是建設理念還是景觀的特點上,都要以滿足于現代城市人對環境景觀的質量要求為出發點,在減少環境污染的前提條件下改善城市景觀環境。
1.2.2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滲透與制約
一座城市的生態環境往往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生態環境作為一個復雜的統一體,需要有生物與環境的相互滲透c相互制作性。因此在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城市自身條件、結構等因素,對城市的街角綠地公園空間進行合理的劃分與建設,既能夠有效的發揮出生態效益,又能夠促進城市的獨特性。
1.2.3 受到新藝術形式的影響
在進行街角綠地公園的建設過程中,常常會受到新藝術形式的影響,區別于我國古典園林中的意境美與儲蓄美,例如常見的林緣花境、疏林草地、噴泉、繪畫長廊等,體現出了一種大方自然的氣息。
2.做好街角綠地公園建設的對策
2.1 堅持街角綠地公園建設的基本原則
2.1.1 因地制宜原則
即對建設現場要進行勘察,并根據街角公園現有的條件進行建設,對于一些場地原有的大樹要盡量的保留。例如在南京山西路廣場的規劃建設中,對原有大樹的保留,不僅節省的建設資金,而且還增加了城市的文化底蘊。街角綠地公園的設置是否開敝式需要根據周圍的游人量、地形特點來地行確定,總之,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街角綠地公園的建設。
2.1.2 文化相宜原則
即根據周圍環境的不同設計出與之相符的街角綠地公園,例如一座城市里的街角綠地公園,既可以分布于居住區的附近,在建設時需要考慮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與娛樂特點,也可以處于商業區,則街角綠地公園的建設需要具有一定的商業氛圍,也可以建設在旅游景點附近,那街角綠地公園就需要與名勝古跡相呼應。
2.2 街角綠地公園建設步驟
首先是對街角綠地公園周圍的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與分析,例如睡在然地貌、景觀構成元素、重要的建筑色彩、地下管線 、當地的氣候條件等,有關影響街角綠地公園建設的因素都需要在建設之前進行全面的考慮與分析;其次是根據街角綠地公園的功能確定綠地的性持與內容,對于街角綠地公園的建設,一般多在道路的交叉口或者道路的端點,而且面積也不會很大,因此在設計時充分的考慮到這些因素,有效的發揮出街角綠地公園的綠化與休閑的效果;除此之外,就是有關街角綠地公園的規劃形式,要與周圍的環境相結合,因地制宜的建設出具有城市特色的街角綠地公園環境,既要達到和諧的環境之美,又能夠為城市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
結論
街角綠地公園的建設其實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環境藝術,同時也體現著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文化底蘊,很多時候,通過街角綠地公園就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因此,在進行街角綠地公園的規劃建設過程中,既要做到科學、合理性,使之具有藝術效果,不僅如此,在街角綠地公園的建設中,也要堅持人性化的設計,符合于人們的生活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楊凌生態園林城市環境景觀規劃設計思想的探索研究[D]. 楊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
【關鍵詞】兒童公園;卡通景觀;景觀設計
前言
對于兒童而言,卡通動漫文化對其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也是他們最為喜愛和癡迷的娛樂文化之一,所以在對于兒童公園中的景觀進行打造的時候,必然不能夠忽略對于卡通景觀的打造,通過在兒童公園之中打造卡通景觀,可以使得兒童在娛樂的同時促進其對社會的認知、交流以及互動。而在對于兒童公園的卡通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以兒童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作為依據,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兒童在語言、思維以及認知等方面的發展規律,總而言之,在對于兒童公園中的卡通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始終圍繞著兒童這一個中心,為其營造一個更加有利于成長的公園環境。因此對于兒童公園卡通景觀設計進行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兒童公園概述
所謂的兒童公園,主要是指的為了幼兒以及學齡兒童所設置的一個娛樂和學習場所,兒童公園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為兒童創造以戶外活動為主的良好環境,使得兒童能夠在其中進行學習、娛樂、體育活動以及科普教育活動等,從而使得兒童能夠有效地鍛煉身體、增長知識、培養良好品德。一般在兒童公園之中,內容都是較為豐富的,而且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也會設置不同的體力活動場所以及相應的活動設施。兒童公園既可以單獨設置,也可以在其它公園之中設計一個專門的兒童活動區。一般來說,兒童公園可以劃分為綜合性兒童公園、特色性兒童公園以及小型兒童公園。
2兒童公園景觀設計的原則
2.1多樣與統一原則
在對于兒童公園的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要遵循多樣與統一的原則,因為多樣與統一是最具有規范性的形式美法則。所謂的統一是指的在對于公園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其所運用的造型、色彩、機理等各個部分必須要構成協調的關系,而多樣則是指的公園景觀的各種造型元素必須要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變化。所以在對于兒童公園的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由于其往往都是由許多個部分共同組成的,因此必須要使得各個部分按照一定的規律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從而體現出一種單純而且具有整體性的秩序美。但是如果兒童公園之中的景觀過于統一,又會顯得過于單調,所以還必須要按照公園的主題進行一些點睛之筆的景觀設計,在統一的格調之中尋求一點變化,從而使得兒童公園的景觀具有多樣性。使得統一與多樣的景觀辯證地存在于兒童公園之中,對于兒童公園景觀有效地進行打造。
2.2對比與協調原則
在對于兒童公園的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還必須要遵循對比與協調原則。所謂的對比,指的是景觀設計中的各個要素之間必須要存在差異因素,而協調則是指的通過一定的組合、融合,從而使得景觀具有調和、融合、親切以及自然的特征。對于兒童公園中的景觀來說,要追求形式美,對比與協調都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對于對比和協調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地對于某一景物的特點加以烘托,從而吸引人們的注意并且產生較好的藝術美感。所以在對于兒童公園中的景觀進行設計時,必須要依據兒童的實際心理需求有效地處理好對比與協調之間的關系,使得兒童公園統一性的環境特征得以加強,同時又要對于景觀的重點以及特色加以突出。
2.3比例與尺度原則
在景觀設計之中,比例是指的構成整體的各個部分與整體之間具有尺度、體量的數量關系,一般來說,比例存在兩個度向:①人和空間的比例;②景物和空間的比例。在對于兒童公園的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由于設計面向的對象主要是兒童,所以必須要考慮到兒童對它的視覺感受,從而有效地把握其距離以及體量比值。事物不同的長寬比所體現的感受如表1所示。因為就兒童公園而言,人才是其景觀設計中的真正尺度,所以只有通過人體尺度來對于環境的整體尺寸加以確立,才能夠獲得更為舒適宜人的景觀感受。
3兒童公園卡通景觀設計要點分析
3.1抓住卡通形象的特征
在對于兒童公園中的卡通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首先必須要抓住卡通形象的特征,只有抓住這些卡通形象的特征,才能夠更好地對于卡通景觀加以打造。一般來說,卡通造型都是通過利用夸張手法將生活中普通的動物、人物以及事物變為具有獨特外貌特征以及個性特征的視覺形象,從而使其趣味感得以增強。一般來說,卡通造型能夠實現生活中無法完成或者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再加之卡通造型是運用夸張概況的手法進行創造的,所以其形象往往較為整體和簡練,而且特征也非常突出。再加之卡通造型往往具有平面化的特征,而且還會使用強烈的對比色,能夠吸引人的注意力,并且使人產生視覺上的興奮和愉悅感,這樣可以有效地拉近卡通同兒童之間的距離。卡通形象所具有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趣味性,正是由于卡通的核心是幻想,而且其語言非常豐富、夸張、生動,因此能夠使得卡通形象具有較好的趣味性。再加之卡通形象有著非常豐富的素材,所以有效地為其增添了趣味性。如圖1所示的米老鼠卡通形象,就將人們平時生活中非常厭惡的老鼠設計成為了一個具有趣味性的形象,從而顛覆了對于老鼠的傳統認知。②情感性,卡通對于兒童而言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對每一個卡通角色進行打造的過程中,創作者都傾注了大量的感情以及心血,從而使得這些卡通角色能夠激起兒童內心的共鳴。在對于兒童公園的卡通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如果采用卡通角色,往往也能夠將動漫形象自身的情感傾瀉出來,從而對于兒童公園的氛圍加以渲染,引起兒童的某種共鳴。尤其是通過對于一些立體的卡通景觀進行打造,使得兒童能夠接觸它,能夠帶給其非常強烈的印象,進而使其增強對兒童公園的感情。再加之這些卡通形象本身就潛移默化地對于兒童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只要抓住其特征對于卡通景觀有效地進行設計,還能夠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2注重主題打造
兒童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就是兒童,所以在對于兒童公園的卡通景觀進行打造的時候,還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卡通形象的人氣以及兒童對于卡通人物的喜愛程度,在對于兒童公園主題進行打造的過程中對于卡通形象加以利用,使得這些卡通景觀能夠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時在進行卡通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有效地對于主體加以打造,也能夠將卡通故事中的情節以及卡通人物的個性特征有效地帶入到兒童公園之中,從而使得兒童更加容易理解和接納。而在對于兒童公園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地打造公園的主題,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則:①特殊性原則,要使得公園卡通景觀的主題與眾不同;②協調性原則,兒童公園中卡通景觀的主題要順應區域文化、政治以及經濟等多方面的發展;③形象化原則,在對于卡通景觀進行打造的時候必須要使其更加的形象,更加便于兒童接受;④有記性原則,兒童公園卡通景觀主題的選擇必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得卡通景觀的形象更加具有前瞻性。
3.3重視小品與建筑設計
在對于兒童公園的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往往離不開小品與建筑的設計,所以在對于小品與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也應該將卡通元素有效地應用于其中,從而有效地激發兒童對于動漫故事的情景體驗。而為了使得小品與建筑設計更加符合兒童公園景觀設計的要求,要使其造型更加的活潑多樣,并且生動有趣,擁有強烈的色彩對比,便于兒童記憶以及識別。對于動漫風格的建筑,需要使其保持造型優美、簡練以及生動可愛。這樣才能夠使得兒童公園之中的小品與建筑更加符合兒童的審美心理。
4結語
在對于兒童公園卡通景觀進行打造的過程中,必須要抓住卡通形象的特征,并且依據兒童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來進行設計,并且將兒童的心理特點貫穿于卡通景觀設計的始終。同時在對于卡通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充分地了解兒童在語言、思維、認知等方面的發展規律,使得景觀設計在造型、色彩以及材料上都更加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總而言之,在對于兒童公園卡通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以兒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夠使得卡通景觀能夠更好地打動和吸引兒童。
參考文獻
[1]潘明慧,劉付東標,夏春華,等.湛江兒童公園景觀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15(23):184~187,228.
[2]陳圣泓,肖芳.與綠色一起成長的童年———江蘇啟東市頭興港畔兒童公園設計[J].中國園林,2007,23(1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