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霧霾天氣的危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因此,我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一、霧霾天氣對人體的主要危害
常言道“秋冬毒霧殺人刀”。我們看得見、抓不著的“霧霾”其實對身體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對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的老年人群體。
1.對呼吸系統的影響。霾的組成成分非常復雜,包括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粒子、燃料和汽車廢氣等,它能直接進入并粘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亞微米粒子會分別沉積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氣管炎等病癥。對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霧霾天氣可使病情急性發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霧霾天氣空氣中污染物多,氣壓低,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比如霧大的時候,水汽含量非常的高,如果人們在戶外活動和運動的話,人體的汗就不容易排出,造成人們胸悶、血壓升高。
3.霧霾天氣還可導致近地層紫外線的減弱,使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傳染病增多。
4.由于霧天日照減少,兒童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對鈣的吸收大大減少,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
5.影響心理健康。陰沉的霧霾天氣由于光線較弱及導致的低氣壓,容易讓人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及悲觀情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6.影響交通安全。出現霾天氣時,視野能見度低,空氣質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發生交通事故。
二、霧霾天氣怎樣預防疾病
霧霾天氣是自然和人為污染環境所形成的,面對這種惡劣天氣,我們只有采取各種措施盡量避免其給人們正常生活和健康帶來的危害。
1.減少外出。抵抗力弱的老人兒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易感人群應盡量減少出門,或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時戴口罩防護身體,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外出歸來后,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肌膚。
2.減少戶外鍛煉。霧霾天氣氣壓低,能見度低,空氣中懸浮大量塵埃等有毒顆粒,患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戶外鍛煉,以免誘發慢性病得發作或加重。同樣大霧天氣壓較低,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宜做戶外鍛煉,以避免誘發心絞痛、心衰。中等和重度霾天氣易對人體呼吸循環系統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氣質量較差。通常來說,若無冷空氣活動和雨雪、大風等天氣時,鍛煉的時間最好選擇上午到傍晚前的空氣質量好,能見度高的時段進行,地點以樹多草多的地方為好,霾天氣時也應適度減少運動量與運動強度。
3. 關閉門窗。由于霧霾天氣時,空氣中的污染物難以消散,在大霧的天氣應緊閉門窗,避免室外霧氣進入室內污染室內空氣,誘發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一些無序的過度開發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城市懸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氣質量下降,能見度降低,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霧霾天氣已經逐漸被列為災害性天氣,現將霧霾天氣的成因、危害及預防措施總結如下。
1霧霾天氣的氣象學定義
在氣象學上,霧和霾是2個氣象概念,2種天氣現象。霧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1]。霧的氣象學定義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2]。霧的存在使能見度惡化,降低空氣透明度。如果是因為水汽使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km以內的天氣現象即為霧,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接近飽和或飽和的。霧與云就其物理本質而言,都是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所以云降低至地面時就稱其為霧,霧升高離開地面就稱為云。霧和云與晴空區之間有明顯的邊界,霧滴的尺度比較大,濃度分布不均勻,其大小為1~100μm不等,平均直徑在10~20μm,空中飄浮的霧滴可由肉眼看到。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是由于冰晶或液態水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
水平能見度小于10.0km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稱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體微帶藍色,遠處光亮物體微帶紅、黃色。空氣中的有機碳氫化合物、灰塵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因能見度惡化導致視野模糊[3-4],這種非水性形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在水平能見度小于10.0km時,該現象稱為霾或灰霾。霧霾天氣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的一種天氣現象,是霧和霾的混合物,還沒有被列入氣象觀測規范。霧與霾的區別在于霾發生時相對濕度不大,而霧發生時相對濕度接近飽和或飽和。霾導致能見度惡化,其發生是相對濕度小于60%,且能見度小于10.0km時的大氣渾濁導致視野模糊造成的。霧導致能見度惡化,其發生是相對濕度大于90%、能見度小于1.0km時大氣渾濁導致視野模糊造成的[5-6]。因此,霾和輕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氣渾濁、視野模糊、能見度惡化,大多是在相對濕度為60%~90%時的條件下發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這點與霧、云存在差異,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較為均勻,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飄浮顆粒物,粒子大小為0.001~10.000μm,平均直徑為1~2μm。
2霧霾天氣的成因
通常在低層大氣中,氣溫是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況下會出現逆溫現象,氣溫會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1]。逆溫層是指出現逆溫現象的大氣層。在逆溫層中,較暖而輕的空氣位于較冷而重的空氣上面,形成一種極其穩定的空氣層,籠罩在近地層的上空,嚴重地阻礙著空氣的對流運動。對流運動受阻導致近地層空氣中的各種有害氣體、汽車尾氣、煙塵以及水汽等,只能飄浮在逆溫層下面的空氣層中,無法向上向外擴散,有利于云霧的形成,導致能見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氣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時向大氣中擴散,造成大氣污染加重,給人們生產生活及交通安全帶來嚴重的危害。
[關鍵詞]霧霾天氣;強靜電場;吸附;無人機;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S2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6-0391-01
1.引言
利用銅線圈通電制造靜電場,以吸附空氣中的顆粒物,實現局部除霧霾效果,人們只要一開按鈕,便會看到霧霾消失、顆粒物落至地面,從而在空中辟出一片“空氣清新”的區域,我門要做的是捕獲所有霧霾顆粒,壓縮它們。這一設想的可行性,在荷蘭南部城市艾恩德霍芬,發明家達恩?羅塞加德完成室內試驗,他的試驗只是將線圈埋入地下應用,產生的電場太弱,無法大規模應用。本文提出以城市高層建筑為載體建立固定強磁場發射裝置及無人機移動強磁場發射相結合真正實現可操作的清除霧霾設想,具有重要實用意義。
2.霧霾天氣的成因、危害
2.1 霧霾天氣的成因
霧霾天氣是一種空氣質量嚴重惡化的產物,是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顆粒大量積聚,特別是PM2.5、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含量劇增,在大氣空間內造成能見度模糊的一種天氣現象。其中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
2.2 霧霾天氣對人民的危害
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霧霾天氣日益增多,危害加重。出現霧霾天氣時,空氣相對濕度通常在50%以下,大量極細微的塵粒、煙粒、鹽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因此對人體和工作、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
首先對人體的危害:由于霧霾中混有大量有毒有害的小顆粒,人在呼吸的時候就隨著空氣進入呼吸道和肺部,輕者會引進氣管炎、肺炎等疾病,重者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
其次對工作、生活的危害:霧霾天氣能見度低,給航空、鐵路、海運、公路等各類交通運輸行業造成影響,容易導致交通安全事故,擾亂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同時,對建筑物、車輛等固體物也具有一定的腐蝕性。
3.傳統霧霾的科技治理
香港《南華早報》文章,中國測試新型可消除霧霾無人機清掃污染天空,這種加裝了翼傘的無人機是一種翼傘無人機,能夠攜帶700公斤重的消霧催化劑,飛行高度可達5000米。向空中噴灑化學物,以凝結污染物,并令其降落在地面上。這種翼傘無人機操作簡便,無需復雜的降落設備,這種清除霧霾的方法可行,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點,主要是向空中噴灑的化學物與有毒有害的小顆粒結合,以凝結污染物的形式降落在地面上,化學物質污染土壤,而且治理霧霾效果不明顯。另外的一種方式是弱靜電吸附原理治理霧霾的技術,這項技術主要是利用銅線圈通電制造靜電場,然后借助這一靜電場來吸附空氣中的顆粒物,從而達到局部除霧霾的效果。可以把銅線圈埋置在城市街道、廣場、公園的草坪下,人們只要一開按鈕對銅線圈進行通電,就會形成一個弱靜電場,漂浮的一些霧霾顆粒物便會受靜電場的作用而被吸落至地面。這項技術通俗來講和大家耳熟能詳的“氣球吸附毛發”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靜電力的作用來完成吸附。由于靜電場的電流較小,吸附效果受局限,而且,如果靜電場中的電流是交流的話,也會對手機信號造成干擾。
4.強靜電場吸附技術清除霧霾的探究
強靜電除霧霾這一設想能達到的效果、可影響的空域,與電場的強度及電場布放的位置直接相關。如果輸入銅線圈的能量越大,靜電場能達到的高度越高,就越能吸附霧霾顆粒物。
霧霾集中的大城市,大多高樓林立,選擇若干高層樓頂建立超強電場發射裝置,在霧霾天啟動裝置,由于靜電感應致使顆粒懸浮物瞬間帶電吸附聚集,使固定空域消除霧霾。再利用無人機搭載強電場發射裝置在一定高度進行電場發射使移動空域的霧霾進行消除。兩者的配合使用使得城市上空大面積空域的空氣得到凈化。
5.技術瓶頸方面分析
固定強電場做起來非常容易,但是要注意一定采用直流電流形成電場,因為交流電場會對手機等移動終端產生干擾,另外大量的顆粒懸浮物被發射裝置吸附,時間一長就要人為干預清理,耗費人力、物力。另外無人機在高強度磁場發射時,對地面指揮信號容易形成屏蔽層,使無人機導航制導受到影響。必須采用非金屬雷達整流罩等措施進行改進,電場發射波導采用前向扇形輻射,這都增加了技術難度。
6.結語
通過對霧霾天氣的成因、危害及防治進行分析與研究,提出了科學治理霧霾,根治大氣污染的設想,只有讓城市充滿清新的空氣,才能讓百姓更加健康幸福地生活。雖然強靜電吸附技術還存在種種技術瓶頸,但給我們提出了治理霧霾的一種新方法、新思路,治理霧霾是一個復雜的綜合課題,雖然我們面對的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一個清新秀美的中國必將向我們款款走來。
參考文獻
[1] 段再明.解析山西霧霾天氣的成因[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11,42.
[2] 吳慶梅 張勝軍.一次霧霾天氣過程的污染影響因子分析[J].氣象與環境科學,2010,33(1):12-16.
常有媒體報道機場或高速公路因濃霧彌漫而關閉的消息。對一般居民而言,連續幾天甚至十幾天都發現天空灰沉沉的,能見度不是太高,但沒達到濃霧的程度,空氣也比較干燥。這其實不是霧,而是一種叫“霾”的天氣現象。
霾,又稱大氣棕色云。當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等顆粒均勻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氣混濁,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并且相對濕度小于或等于80%,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霾天氣。霾天氣時,遠處光亮物將微帶黃、紅色,黑暗物則微帶藍色。霾一般在沒有明顯空氣活動、風向由北轉南、低空有逆溫層(上暖下冷的穩定氣層)、無風或微風情況下形成。霾和霧的區別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水汽含量達到90%以上叫霧,水汽含量低于或等于80%叫霾。霧是低層水汽發生過飽和凝結而形成的氣象現象,多呈乳白色,大多在下半夜形成,清晨日出前最濃,日出后漸漸消散。
和霧相比,霾是空氣遭受污染的產物,所以霾天氣比霧天更危害人體健康。近年來,受全球氣候異常的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干旱嚴重,加上城市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致使霾天氣數量呈上升趨勢。霾天氣時,微粒直徑越小,對健康危害越大。因為極小的微粒可直接侵入人體呼吸系統、肺部和血液,引發哮喘、肺癌、心腦血管病和其他疾病。此外,霾天氣會使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的易活性增強。
近幾年,許多氣象臺站將霾分為三級,對外有關霾的天氣預報,預防效果還是不錯的。霾分為輕度霾、中度霾和重度霾。輕度霾是指能見度大于5千米且小于10千米的霾天氣,中度霾是指能見度大于2千米且小于等于5千米的霾天氣,重度霾是指能見度小于等于2千米的霾天氣。如果預報結果為中度霾,居民就要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并適度減少運動量與運動強度,以減輕霾天氣對健康的危害;如果是重度霾,居民就要關閉門窗,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從而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即使是輕度霾,外出步行或騎車時,最好戴上口罩等防護用具,從而減少污染微粒的吸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霾天氣的形成和持續,不僅與大氣環境的垂直分布有關(逆溫時最容易形成霾天氣),與局地小氣候也很有關系。專家研究表明,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大樓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數,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于大氣污染物向城區擴展稀釋,并容易在城區內積累高濃度污染。這就是能促進霾生成并且不容易消散的“樓區小盆地”。所以,出現霾天氣時,居于“樓區小盆地”的居民應關閉門窗,盡可能地減少戶外活動,待霾消散后再開窗通風。
關鍵詞:霧霾;危害;對策
中圖分類號:P44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近期,我國華北、華東、華南和西南地區霧霾天越來越嚴重,不僅發生頻率較以往大幅增加,而且嚴重程度也比以前加大,狀況令人擔憂。何謂“霧霾”呢?“霧”是指近地面層懸浮的水滴或冰晶微粒,呈乳白色;“霾”是指懸浮在近地面層的非水物質氣溶膠顆粒,如灰塵、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有機碳氫化合物等,呈黃色或橙灰。兩者能見度大都小于1000米。在我國氣象業務中,相對濕度大于95%為霧,小于80%為霾,相對濕度在80%-95%之間時為霧霾共存。
一、霧霾的產生原因及分析
霧霾產生的原因有三。
第一,大氣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增加。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都會產生氣溶膠顆粒,這種氣溶膠顆粒就是我們俗稱的懸浮顆粒物,是霧霾的主要存在形式。顆粒物根據粒徑大小可分為:總懸浮顆粒物(≤100 mm);可吸入顆粒物(PM10,≤10 mm);細顆粒物(PM2.5,≤2.5 mm);超細顆粒物(PM0.1,≤0.1 mm)。由于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緩慢,發展模式依然粗放;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業發展過快、比重過大、高度集中,給環境空氣質量帶來巨大壓力。另外,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中如秸稈焚燒、餐飲油煙、露天燒烤、農業生活、機動車尾氣等也加劇了大氣污染。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急劇增加,造成空氣中懸浮顆粒物不斷增多,霧霾現象加重。
第二,不利氣象條件誘發重污染。1)水平風速較小。城市里高樓林立,空氣經過時水平風速顯著降低,不利于空中懸浮微粒的擴散,懸浮顆粒容易在城區和近郊積累。2)大氣在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逆溫是指高空氣溫比低空氣溫高的現象)。發生逆溫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厚度為幾十米或幾百米。逆溫層結構穩定,不容易發生垂直對流,這樣造成低層特別是近地面層空氣中的污染物(包括顆粒物)積累。
當大氣污染物排放達到最不利擴散氣象條件的容量限值時,開始出現大氣污染天氣;達到一般擴散氣象條件的容量限值時,大氣污染天氣頻發;達到最有利擴散氣象條件的容量上限時,天天都會出現大氣污染天氣。
第三,污染防治聯控機制不健全,環境管理工作薄弱。
我國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十分復雜,需要統籌考慮、統一規劃,建立地方之間的聯動機制,而現行的管理體系和法規只要求地方政府對當地環境質量負責,以改善當地環境質量為目標,導致各個城市“各自為戰”,從而造成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度緩慢、成效不明顯,且難以適應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要求。另外,污染控制對象相對單一。從控制因子來看,我國目前污染控制重點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業煙粉塵,對細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控制薄弱。從控制范圍來看,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工業點源,而對城市揚塵等面源污染和機動車等移動源污染控制力度不夠,例如城市揚塵綜合管理制度不健全,車用燃油標準滯后于機動車排放標準等。
二、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過去,人們常誤以為霧霾只是一種自然現象,人類行為不會對其造成影響,霧霾也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霧霾對人體的健康存在著嚴重危害,不僅會影響人群的呼吸道癥狀,也會影響人群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等。
顆粒物粒徑越小,比表面積越大,吸附有害物越多,侵入機體越深,健康危害越大。其中,總懸浮顆粒物主要對人體喉部造成危害,可吸入顆粒物主要對氣管、支氣管造成危害,細顆粒物和超細顆粒物則會侵害到人體的肺泡。常生活在重霧霾區的人們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都會增加。
三、治理霧霾現象的對策與建議
1制定出臺相關政策
霧霾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環境問題,所以對于霧霾治理離不開政府的投入與支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扶持。扶持高效節能的產業和企業的發展;對于一些技術落后,易產生環境污染的產業與企業要逐漸的予以取締;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充分的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在節能降耗,減少污染方面的作用。(2)管理。政府應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嚴格依法監督管理;建立區域協作機制,統籌區域環境治理;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環境經濟政策。(3)懲罰。懲罰與管理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懲罰的管理是無效的管理。因此必需建立完善的懲罰機制,對違反法律法規的企業進行相應的懲罰,有效解決企業環境違法成本低等問題。
2優化現行能源結構
建國初期,我國工業發展落后,采取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能源消耗主要為石油、煤炭等一些污染型能源。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必需加大對工業企業的綜合治理力度,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嚴格節能環保準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天然氣、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供應。從而在源頭上減少霧霾的產生,真正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實現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3倡導個人環保生活方式和環保行為
意識的提升是任何行動計劃有效執行的前提條件,對于霧霾的治理也是一樣。雖然在造成霧霾的成因中,工業污染排放是重點,但是生活中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也不可小覷。應當明確政府企業和社會的責任,動員全民參與環境保護,強化人民群眾節能減排等環保意識。中國有十幾億人口,如果每人都可以減少一點污染物排放,對于整個國家霧霾問題的改善是有很大的成效與作用的。除此之外,倡導環保行為,對于提升我國國民素質也有很大的作用。
結束語
霧霾現象的產生有著自然因素的原因也有著人為因素的影響,對長期生活在霧霾天氣下的人類身體健康危害非常大,所以應該通過各種方式來改善霧霾狀況。對于我國這樣的霧霾大國,最重要的是通過人為治理來改善霧霾天氣。
參考文獻
[1]郁梓豪.淺議霧霾整治問題[J].人資社科,2013(26):295
[2]宋偉明.中國霧霾天氣的現狀與挑戰[M].專家論壇,2013年6月31日
霧霾到底是怎么回事?對人體可能造成什么樣的危害?我們又該如何科學應對霧霾天氣?
PM2.5是霾的罪魁禍首
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等。在一些地區尤其是大城市,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燒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質難以擴散,導致空氣質量顯著下降。在霧霾天氣中,細顆粒物(PM2.5)是“罪魁”,它是指環境空氣中直徑≤2.5微米的顆粒物。形象地說,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由于PM2.5粒徑小、比表面積大、組成復雜,易于富集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故已被公認為大氣環境中對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物。
霧霾天氣易誘發多種疾病
空氣中大顆粒進入鼻腔時已被過濾掉,小顆粒會隨后被人體呼出,直徑在2.5~3微米之間的顆粒則不容易被人體清除。霧霾天氣中的細顆粒物可吸附有毒有害化學物及細菌、病毒等,通過吸入方式進入人體呼吸系統后,刺激人的鼻黏膜、支氣管黏膜等敏感部位,或者被直接吸入到肺部,從而誘發過敏、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越小粒徑的顆粒物影響越大,將PM10與PM2.5作對比,粒徑更小的PM2.5對人體健康影響更大,因為粒徑>5微米的顆粒大多停留在上呼吸道,即沉積在鼻咽區、氣管和支氣管區。這些顆粒物不會久留,經過纖毛運動、吞咽或咳嗽、打噴嚏而被掃除。而粒徑
由于霧霾天氣時氣壓低,空氣中的氧含量有所下降,人們容易感到胸悶;早晨潮濕寒冷的霧霾還會造成冷刺激,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心臟負荷加重,誘發高血壓、腦溢血等疾病。
此外,霧霾天氣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些間接影響。霧霾的出現會減弱紫外輻射,并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霧霾天氣還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使人產生壓抑、悲觀等不良情緒。
6 大預防措施要記牢
1. 少外出
嚴重霧霾天氣時少出門是自我保護最有效的辦法,兒童、孕婦及患有心血管系統或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最好等霧霾天氣減輕后再出行;外出時應采取戴口罩等防護措施,并盡量減少戶外停留時間。
2. 少開窗,少吸煙
室內PM2.5主要來源于室外,故霧霾天氣時應盡量關閉門窗,減少外環境顆粒物進入室內的機會。室內確需開窗通風時,應避免長時間開窗,并盡量避開霧霾高峰時段。
室內PM2.5還可來源于吸煙等途徑,霧霾天氣時應減少室內吸煙,有條件的家庭可使用空氣凈化器,以控制室內顆粒物的污染。
3 . 做好個人衛生
外出回家后要及時洗臉、漱口、清理鼻腔。洗臉最好用溫水,以有效清除附著在皮膚上的空氣污染物;漱口的目的是清除附著在口腔內的臟東西;最關鍵的是清理鼻腔,可以用干凈棉簽蘸水反復清洗,或者反復用鼻子輕輕吸水并迅速擤鼻涕,注意避免嗆咳;兒童應在家長監護下清洗。
4. 保持合理膳食
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腐及牛奶等食品,必要時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
5. 注意調節情緒
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礙的人在這種天氣里會感覺心情異常沉重,精神緊張,情緒低落,這類人群在霧霾天氣時要注意調節情緒,可以聽聽音樂,做些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
6. 正確選擇與使用口罩
對于什么程度的霧霾天氣需要戴口罩并沒有嚴格的要求或規定,一般來說,對于老年人、過敏體質和體質較差的人,在霧霾天氣期間外出時,建議佩戴適宜有效的口罩。
常見的口罩有普通棉紗口罩、醫用無紡布口罩和專業防護口罩。由于普通棉紗口罩和醫用無紡布口罩基本起不到防護作用,而專業防護口罩( 如N95型防護口罩)對PM2.5阻擋效果更好(如對小于2.5微米顆粒的捕獲能力為95%)。因此,建議在霧霾天氣期間選擇佩戴專業防護口罩。
【關鍵詞】 霧霾天氣 變化 分析
1 霧霾定義及判別
1.1 霧霾的定義
霧霾天氣是社會大眾對霧、輕霧和霾天氣現象的一個統稱。關于霧、輕霧和霾天氣現象,《地面氣象觀測規范》定義為:霧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輕霧是由微小水滴或已濕性質粒所構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霧幕,使水平能見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霾是由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0km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霧的顏色特征:常為乳白色,工礦區為土黃灰色;輕霧的顏色特征是:常為灰白色;霾的顏色特征是: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黑暗物體微帶藍色。
1.2 霧、輕霧和霾的判別
霧較為好判識,出現時能見度小于1.0km,相對濕度一般在85%以上,是一種水汽現象。輕霧和霾在2013年2月2日依據《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QX/T113-2010)行業標準,對輕霧和霾的判別標準做過一次修改,但是在2014年的2月24日開始又恢復與歷史觀測方法相一致,并對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記錄進行了修改。輕霧和霾一般由觀測員根據當時的能見度觀測以及大氣和物體的顏色特征加以判別是記錄輕霧,還是霾。在長期的實際工作中,漸漸形成了固有認識:即判別霾和輕霧的觀測與記錄標準之一是相對濕度,當相對濕度在60%及以上時記為一般記為輕霧,在60%以下時一般記錄為霾,但要結合當時的天氣特征最后下結論。
2 贊皇縣站1984-2013年霧、輕霧、霾近三十年數據統計
2.1 霧、輕霧、霾的年總日數變化曲線圖(如圖1)
2.2 霧、輕霧、霾的季節變化直方圖(如圖2)
2.3 霧霾持續時間統計
霧霾天氣持續過程中無降水的1990年以前無超過5天以上,1997年以前無超過10天以上,尤其是2007年12月,2012年1月均有21天的霧霾天,2013年1月有28天霧霾天并4-16日持續12天。
3 霧、輕霧、霾變化分析
根據以上數據顯示,我縣的霧霾天氣出現日數呈總體增多趨勢,因降水減少,霧的出現日數逐漸減少,輕霧和霾的日數是增長趨勢。由于我縣工業和沿路小煤廠的迅速發展以及汽車的數量的不斷增多,2002年、2006年出現霾天氣峰值,2003年、2006年出現輕霧天氣峰值。
三十年的歷史資料顯示,夏季輕霧天數較多,這主要是受降水的影響。冬季霧和霾出現天數較多,但主要的污染天氣是霾出現時,我縣冬季寒冷,人們乘車出行較多,汽車尾氣排放增加;再就是取暖燃煤的影響,煤燃燒也向空氣中釋放污染物;冬季也是煤炭流通量較大的季節,我縣小煤廠眾多,煤炭裝卸、運輸所造成的揚塵也不可忽視,且冬季的有效降水很少,雖然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縣的人工影響天氣得到了很大發展,在天氣條件符合的情況下適時開展了人工增雨、雪作業,但在空氣污染時仍不能得到及時的凈化,污染天氣仍持續存在。
4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礦企業排污污染,建筑工地施工和汽車行駛揚塵,以及汽車尾氣排放和冬季取暖燃煤等成為了霧霾天氣出現的主要淵源,因此加大環境污染治理,成為了減少霧霾天氣的主要手段,并提倡綠色出行,為減少污染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賈星燦,郭學良.人為大氣污染物對一次冬季濃霧形成發展的影響研究[J].大氣科學,2013,35-37.
[2]周濤,汝小龍.北京市霧霾天氣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2,24-26.
[3]董雪玲.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J].資源產業,2004,7-8.
[4]周學華,王哲,郝明途等.濟南市春季大氣顆粒物污染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08,27-28.
關鍵詞: 霾;形成;改善;環境條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ow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ir qualit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ze is close paragraph of time in each big city frequent,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Haze in the human body and the environment will be affected and damage, shall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of haze weather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analyzed its effe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body may constitute and harm, and then find out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 haze formation of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中圖分類號:P4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霾天氣的形成條件
霧,通常是大氣中凝結的水珠形成的,由于其所在近地面層空氣中,很容易被看到并辨識。霧的本質由于是凝結的水汽造成的,就成分而言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然而其存在會很大程度降低空氣的透明底,也降低了四周的能見度,對于居民出行,交通行車都會帶來很不便的影響。
霾,和霧有著相似的表現形式,仍然是存在于空氣中的懸浮體,然而這種凝結體的成分多為空氣中懸浮的灰塵等大顆粒物質,氣象學中稱其為氣溶膠。霾的存在會對能見度造成更大的影響,霾嚴重時,能見度可以在10米以內,給道路上的車輛行駛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這些大顆粒物質一旦吸收到人體內也會給人體造成極大傷害。
霾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首先是水平方向的靜風現象增多,這多發生在現代化城市高的城市,這些城市大樓林立,使風的流通不是那么暢通,風的流動一定程度受到阻礙。其次是垂直方向的逆溫現象增多,逆溫層就像一個大蓋子蓋在城市上方,這讓一個城市高空的高溫比低空的高溫更高,產生逆溫現象。最后由于現在大量的企業肆意向空氣中排放有害污染物質,以及急速增加的汽車數量使得汽車尾氣越來越多,這讓空氣中停留了大量的有害顆粒物,當這些顆粒物同時碰到靜風及逆溫現象時,霾也就隨之形成了。
霾天氣對于環境和人的危害
隨著空氣質量的不斷惡化,使得霾天氣越來越頻發,霾對于環境和人的影響都是十分惡劣的。霾和霧一樣有相似的表現形式,但霾出現時造成的危害比霧要大得多。出現霧時,空氣相對是較為濕潤的,但如果出現的是霾,通常空氣會十分干燥。霾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霾的產生對于外界環境造成很大影響,霾的出現讓空氣變得非常渾濁,嚴重的時候甚至能夠聞到空氣中那種難聞的氣息。由于能見度大大下降,首先給馬路上車輛的行駛帶來很大的不便,給人們的出現帶來很多麻煩。此外,霾雖然多發于大城市之間,對空氣造成很大的污染,然而霾一旦降臨到田地里,這種有害的環境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嚴重時會造成農作物減產或質量低下。
霾是空氣中的灰塵等大顆粒物質的凝結,人體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一旦大量呼吸這樣渾濁的空氣,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傷害。然而更嚴重的是,霾這種大顆粒的氣溶膠很容易吸附特定的病菌或病原體以及有毒有害物質,這些成分呼吸進人體后對人的傷害會遠遠大于僅僅只是吸入灰塵,這些致病細菌很可能會傳播很多疾病,對人的健康帶來極不利的影響。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霾天氣變成很多疾病的元兇,一旦霾天氣十分嚴重時,往往各大醫院的呼吸道門診都會有很多求醫的患者。有關專家指出,當霾天氣爆發時,霧霾會使氣壓降低,使得空氣中的含氧量下降,很容易讓人產生胸悶、心慌等感覺,尤其是加上呼吸的氣體具有強烈的刺激性甚至帶有病菌時,很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霾天氣的防護措施
霧霾天氣少開窗,出門戴口罩
霧霾天氣爆發時,處于室內環境時盡量不要開窗,不要讓外界的有毒有害氣體進入室內,這雖然不能減少污染氣體的產生,但能一定程度杜絕外部的有害氣體。如果要出門一定要戴口罩,最好是具有相應防護功能的,以免身體受到傷害。此外一旦產生嚴重的身體不適時要立刻就醫,需要時采取有效的治療。
適量補充維生素D,主要飲食
霧霾天氣多發生于冬季,這段期間通常日照較少,加上霧霾的作用使得陽光更難以穿過層層厚重的氣體照射到人身上,由于紫外線照射不足,會降低人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因此適量補充維生素D能夠一定程度維持其在人體內的正常水平,也保持人體健康。此外要清淡飲食,盡量多攝取梨、木耳、枇杷等清肺化痰的事物,緩解不良天氣對人體造成的影響。
采用相應的空氣凈化器
現在在很多家庭及企業都會看到裝有特定的空氣凈化器,它能很好的過濾空氣中的大顆粒懸浮物質,除了大量過濾灰塵外,對于灰塵上吸附的細菌或病原體也能一并過濾掉,大大降低了其可能對人體造成的損害。隨著霧霾天氣越來越頻發的爆發,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用室內空氣凈化器來凈化空氣。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霧霾天氣的成因,歸其原因是由于人類對于環境的肆意污染及破壞造成的。人類的許多活動大量破壞原始植被從而在城市中樹立起層層高樓,使得大城市內空氣難于流通,直接導致水平方向的靜風現象。同樣由于人類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對于氣候的影響,使得很多城市產生明顯的垂直方向的逆溫層,這兩點是霧霾天的重要形成條件。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汽車尾氣排放,加上很多企業及工廠肆意向環境中未經處理就排放有毒有害的大顆粒污染物,這些有害物質的不斷積累構成了霾天氣形成的又一重要條件。當這三個條件匯集到一起時,就造成了霾的產生。因此本質上而言要想緩解與改善這種狀況,我們必須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加強環保意識,約束自己的行為,只有每一個人都有意識的去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才會讓環境、氣候得到好轉。
結 語:霾是近一兩年來非常被人們熱議的一個字眼,一方面是由于人們的環保意識在逐漸增強,對于空氣質量以及大家共同生活的外界環境越來越關注與在意,另一方面因為霾天氣的確給人們的生活及身體健康帶來很多不便與影響,甚至會帶來一定傷害。霾天氣爆發時,很有必要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盡量不要開窗且出行時要戴口罩,需要時可以在家里安裝相應的空氣凈化設備,同時飲食也應當注意。此外,想要消除霾天氣,最根本的途徑在于我們共同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工廠減少有毒有害的大顆粒物質向空氣中的排放,我們平時出行時也盡量采用綠色出行方式,減少汽車尾氣,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會讓我們生存的環境更美好。
參考文獻:
[1].吳兌, 霾與霧的區別和灰霾天氣預警建議[J], 廣東氣象, 2004年04期.
關鍵詞:霧霾 成因 危害 防治
中圖分類號:X131.1 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由于空氣質量惡化,霧霾現象出現增多且危害加重。由于我國中東部地區冷空氣勢力較弱;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風力較小;大氣層結穩定;一些地區有降水和地面水汽蒸發的影響,使得近地面空氣的相對濕度越來越大;在這種穩定的天氣形勢下,空氣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擴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氣的淺層積聚,從而導致污染的狀況越來越嚴重。這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而從人為因素來說,在人類進入化石燃料時代后,霧霾天氣才真正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急劇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態環境破壞,都為霧霾天氣的形成埋下伏筆。
霧霾的形成既有“源頭”,也有“幫兇”,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一旦污染物在長期處于靜態的氣象條件下積聚,就容易形成霧霾天氣。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式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最后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陰沉灰暗。第二,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主要是汽車尾氣;使用柴油的車子是排放細顆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車雖然排放的是氣態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霧天,也很容易轉化為二次顆粒污染物,加重霧霾。
霧霾對公路、鐵路、航空、航運、供電系統、農作物生長等均產生重要不良影響。霧、霾會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影響生態環境,給人體健康帶來較大危害。霧霾天氣時,空氣中往往會帶有細菌和病毒,易導致傳染病擴散和多種疾病發生,使城市中空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質的毒性,霧霾一旦被人體吸入,就會刺激并破壞呼吸道黏膜,是鼻腔變得干燥,破壞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細菌進入呼吸道,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霧霾天氣還會加大支氣管哮喘群體的發病率,尤其冬季遇霧、霾天氣時,若空氣污染嚴重可能形成煙塵或黑色煙霧等毒霧,嚴重威脅人的生命和健康。霧霾的防治主要可以從一下六方面入手:
1.治理汽車擁堵,減少汽車尾氣排放。近年以來,全國汽車保有量迅速增長導致空氣質量下降,車輛通行不通暢又進一步加劇了汽車尾氣污染。限購限行是不得已采取的措施。治堵需要治本。要控制全國人口的擴張,人口規模也必須遵循客觀規律。控制人口擴張的辦法是產業配比選擇要符合國家發展的定位,不應盲目追求經濟總量的排名位次而擴張產業,必須改變企業和事業單位空間布局過趨向于權力集中的地方。還要注重城市改造,打通建筑群之間的循環通道,使城市微循環系統暢通,以減少廢氣排放,間接減少了霧霾對人們的影響。
2. 從能源消耗不產業結構的關系考察,2011年我國能源消耗總量為34.8億噸標準煤,其中70%是工業部門消耗的,24.3億噸,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為61.9億噸。其中,冶金、建材、火力發電、石油煉化、化工、重型裝備制造等六大行業消耗的能源又占工業總能耗的79%。所以工業廢氣排放是形成霧霾的主要源頭。為此,國家一定要加大對工業部門的監管力度,在保證經濟高效快速發展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對燃料燃燒廢氣的加工和處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3. 戴口罩。最好使用N95口罩,對0.3微米的顆粒能擋住95%。
4. 減少戶外鍛煉。有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更要少出門。霧霾天氣氣壓低,能見度低,空氣中懸浮大量塵埃等有毒顆粒,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戶外鍛煉,以免誘發慢性病得發作或加重。中等和重度霾天氣易對人體呼吸循環系統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氣質量較差。
5. 盡量戒煙。卷煙、雪茄和煙斗在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多微小的顆粒物,懸浮在空氣中,有害物質就附著在這些細顆粒物上。這是煙草煙霧的主要成分。這些顆粒絕大部分直徑只有1微米左右,屬于PM2.5的范疇。
6. 關閉門窗。由于霧霾天氣時,空氣中的污染物難以消散,在大霧的天氣應緊閉門窗,避免室外霧氣進入室內污染室內空氣,誘發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7. 注意飲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要注意飲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時要補充維生素D。
8. 行車走路要倍加小心。中等和重度霧霾天氣下,能見度較低,視線差,駕車、騎車和步行的人們都應多加小心,特別是通過交叉路口時,要減速慢行,遵守交通規則,避免發生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