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職業衛生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 引言
石英砂廣泛應用于玻璃制品、耐火材料、搪瓷、陶瓷等行業。石英砂石80%以上成分是游離二氧化硅,并且大部分粉塵游離二氧化硅含量達到90%以上,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進入人的肺內后,在二氧化硅的毒作用下,引起肺巨噬細胞解壞死、導致肺組織纖維化,形成膠原纖維結節,使肺組織彈性喪失,硬度增大,造成通氣障礙,影響肺的呼吸活動,即人吸入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可引起矽肺。矽肺是塵肺中進展最快、危害最重的一種。粉塵中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量越高,對人體危害越大。
二、石英砂生產現狀
根據2011年初對石英砂加工企業的摸底調查,全國約有石英砂加工企業1100余家,其中大型企業約占4%,中型企業約占18%,小型企業約占78%;濕法加工企業約占52%,干法加工企業約占48%。
大、中型石英加工企業中大多數企業能夠采取有效的防降塵措施。在干法生產中,小作坊產生的粉塵未經過任何治理措施,隨意排放,造成周圍環境粉塵嚴重超標,構成大范圍嚴重的環境污染,多數濕法生產小作坊水資源重復利用率低,污水未經處理即排放,造成環境污染,同時物料、產品露天堆放,產生揚塵,造成污染。
三、職業危害因素分析
1.石英砂加工工藝流程
干法加工工藝流程:原礦一級破碎二級破碎粉碎篩分分裝。
濕法加工工藝流程:原礦初級破碎中級加水研磨(碾磨、球磨或棒磨)烘干篩分分裝。
2.產生職業危害因素分析
從石英砂加工流程分析得知,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塵和噪聲。
在破碎過程主要應用的設備是破碎機,在篩分階段使用的設備為振動篩。在石英砂的
加工過程中破碎機和振動篩產生高強度噪聲,是噪聲的主要來源。
石英砂的加工過程就是制粉的過程,最終產品是石英砂或石英粉。就干法加工而言,從原礦的破碎到產品的包裝儲存,都將會產生大量硅塵,尤以破碎、篩分工序最為嚴重。濕法加工,其塵源主要在原礦的破碎處理以及脫水后的篩分、包裝等工序。
通過對生產工序進行分析,石英砂加工企業中呼塵平均濃度由大到小依次為:篩分、裝卸、破碎、研磨、破碎機皮帶運輸、分裝。
通過對石英加工企業類型分析,干法生產企業的粉塵濃度遠高于濕法生產企業,干法生產的石英加工企業呼塵平均濃度為77.71mg/m3,為國家標準的388.55倍,是濕法生產的8.22倍。干法加工中小型和家庭作坊式石英加工企業粉塵最為嚴重,呼塵平均濃度為104.08mg/m3,為國家標準的520.4倍。
四、石英砂生產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工藝設計不合理
石英加工作坊設備簡陋、工藝落后,主要工序是分割的,沒有形成連貫的流水線,中間環節還需人工搬運裝卸,特別是篩分及裝袋過程為人工操作,自動化程度不高,致使主要產塵點全部暴露,造成車間環境及空氣環境粉塵污染嚴重。
2.治理設施不配套
由于產塵點多,其粉塵控制的成本相對較高,小作坊主為節約成本,沒有配置有效的通風、防降塵措施和衛生防護設施。
3.超標排放嚴重
小作坊產生的粉塵未經有效治理措施,隨意排放,造成周圍環境粉塵嚴重超標,構成大范圍嚴重的環境污染。
五、職業危害控制措施
1.改善工藝,加快自動化進程
優先采用濕法工藝,加強粉塵管理。石英砂生產企業要按照《石英砂(粉)廠、滑石粉廠防塵技術規程》(GB/T13910-2008)要求,優先采用濕法生產工藝,再補以必要的通風除塵措施。
2.具體環節防塵措施
2.1破碎、磨碎環節,對進料口和排料口均應進行密閉并排風。
2.2干燥環節,對烘干設備,均應采取通風除塵措施,烘干設備排出的含塵氣體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宜采用濕式除塵器進行凈化。
2.3篩分、包裝階段。對篩分裝置進行密閉并合理排風,在包裝點安裝排風罩。
3.規范車間建設,控制作業場所粉塵濃度
石英加工企業應嚴格按照GBZ1-2007《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和GB16910-1997《小型工業企業建廠勞動衛生基本技術條件》的要求進行車間設計,廠房最低層高不應低于3m,應保證每小時不少于30 m3的新鮮空氣量;對產生粉塵的作業,應采取密閉、負壓操作或隔離措施。應采取局部通風、全面通風和混合通風措施,嚴格控制作業場所粉塵濃度。
4.采取有效的粉塵治理技術
采用旋風除塵器加布袋除塵器進行兩級除塵處理,除塵效率較高。
六、結論
2009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下發了《關于加強石英砂生產企業職業健康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廳安健[2009]163號),督促石英砂生產企業依法依規切實加強職業健康管理工作。企業必須加強領導,建立健全防塵管理制度,落實防治措施,按規定正確使用有效的防護用品,定期對接觸粉塵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只有領導重視、措施到位,才能將粉塵危害降到最低,員工的職業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關鍵詞】企業員工;職業生涯危機;應對措施
現代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理論認為,“人力資源開發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各種途徑達到人與人之間,人與其他生產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最佳狀態,籍此最大限度的釋放人的潛在能量,并使之升值,從而創造最大化效益。”許多企業,由于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弱化和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缺失,導致許多員工的職業生涯危機,影響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歸屬感,從而影響企業的工作效益。因此,分析員工職業生涯危機傾向,提出相關應對策略,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必須關注的一項重要內容。
1 企業員工職業生涯危機傾向分析
1.1 職業技能滯后傾向:
在當前以“變化”為特征的社會,企業生產技術更新速度加快,員工技能老化的速度也在提升。技能老化是指在員工完成初始教育后,由于缺乏對新的工作流程、技能和技術知識的了解,而導致的能力下降。目前,人們認為只有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才需要關注技能老化的問題。然而,科技的迅猛發展對各種業務(從生產到管理)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所有的員工都會面臨技能老化問題。企業要想成學習型組織,也應關注技能老化的問題。因為員工的技能老化對勞資雙方都會產生不利影響,企業不可能再為顧客提供新產品和新服務,從而會喪失競爭優勢。
1.2 職業生涯高原傾向:
職業生涯高原是指員工已不太可能再得到職務晉升或承擔更多的責任。與處于其他職業生涯階段的員工相比,處于職業生涯中期的員工最有可能到達職業頂峰。到達職業頂峰的員工可能不會希望再承擔更多的工作責任,其工作績效可能會只達到最低的標準要求。而當員工感到工作受阻和缺乏個人發展的空間時,到達職業項峰就會使人變得情緒異常。這種受挫感可能會導致工作態度惡劣,缺勤率上升及工作績效不佳。導致員工進入職業生涯高原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①缺少培訓;②低成就需求;③不公平的工資制度或對工資提升不滿意;④崗位職責不清;⑤由于缺少發展機會而造成的職業成長過慢①。
1.3 職業枯竭傾向:
職業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壓下的一種身心俱疲狀態。職業枯竭容易導致心理枯竭,例如員工經常會感到持續性的精力不充沛、極度疲勞和虛弱,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然后出現一些身心癥狀,比如說頭疼、腰酸背疼、腸胃不適、失眠、飲食習慣改變等等,嚴重的會導致精神疾患。其次職業枯竭容易導致才智的枯竭,例如員工經常感覺到一種空虛感,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會覺得自己的知識己經沒有辦法去滿足工作的需要了,思維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代的知識更新。同時職業枯竭更嚴重的容易導致員工的攻擊行為。例如人際摩擦增多,會在極端的情況下出現打罵無辜人的情況。職業枯竭容易使員工認為工作沒有意思,工作變得非常機械化,然后出現一系列工作的問題。這樣一種枯竭感會使職業人減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去付出努力了,會出現消極怠工,甚至出現離職或者轉行的傾向。
2 企業員工職業生涯危機應對策略探究
2.1 建立完善培訓機制,開發員工技能:
員工培訓是指組織實施的、有計劃的、連續的系統學習行為或過程,其目的是通過培訓使員工知識、技能、態度,乃至行為發生定向改進,從而確保員工能夠按照預期的標準或要求水平,完成所承擔或將要承擔的工作任務。企業要完善學習和培訓制度有利于實現組織的發展目標,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和歸屬感,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和適應變化的能力以及工作績效水平,并幫助員工實現個人發展目標,滿足員工職業生工涯發展需要。
當今的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員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術和知識更新速度非常快,隨著目前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和技術創新的快速發展,企業面臨的員工對培訓和進修的需要在不斷增強。員工需要培訓和進修來學到新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作為企業,進行培訓和進修是其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因為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和質量。企業在組織培訓和進修中應注意以下問題②:第一,要保證資金的投入,舍得花大錢搞好培訓和進修工作。第二,把轉變觀念放在第一位。培訓和進修的目的,在于轉變觀念、拓展知識、提高技能。第三、制定出適合企業實情的培訓方法。員工培訓要耗費企業一定的人、財、物力,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訓的投資效益,可以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制定出現代的科學合理的培訓方法。培訓方法靈活多樣,既加深了員工對培訓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培養了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和參與性,較之傳統的方法更為科學有效,可大大提高培訓質量。
2.2 注重持續職業發展計劃,維持職業頂峰:
隨著組織結構扁平化趨勢,企業的下層空間越來越大,而上層空間越來越小,大量有才干的中低層人員得不到提升,這時,企業就必須通過工作豐富化、改變觀念及方法創新或逐步讓員工參與決策和分享企業秘密等方式來實現員工的職業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員工更多地關注自我的發展,企業要想得到員工的忠誠,必須證明企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使員工得以最佳地運用他們的知識。而員工持續職業發展計劃基本上可以幫助企業做到這一點,它主要是指企業積極為員工提供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和進修等活動,實際上也就是為員工提供了多種機會和發展通道。企業應該為員工專門設計的發展雙通道,包括管理崗位和專業崗位序列,其中專業崗位序列又分為技術崗位序列與操作崗位序列。職業發展雙通道的優點在于各序列之間轉換方便,專業序列與管理序列轉換,專業序列中技術序列與操作序列同樣可以轉換,兩條通道的不同崗位間有一定的等級對應關系,處于同一等級的員工其薪酬待遇是相等的。這就避免了職業發展通道中管理崗位有限,員工無法自我實現的缺點。
2.3 建立職業生涯預警機制,加強職業生涯年檢:
企業和員工共同進行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是避免職業枯竭的重要保障③。職業生涯開發是發現、激發和強化潛能的過程,包括三方面:“測、定、學”。“測”是指潛能測評;“定”就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學”是通過教育和培訓的方法強化潛能,必須要終生學習。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是發揮潛能、評價潛能、實現目標的過程 。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也包括三方面:“干、評、發”。“干”指職業生涯實踐;“評”指職業生涯評價;“發”指職業生涯發展,只有這幾個方面相結合,才能避免職業枯竭,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實現企業人力資本增值。
國外許多優秀的企業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重視人才,將員工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很好地結合起來。他們建立了完善的員工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不但為員工的職業生涯的發展提供了龐大的資源支持,也使得企業獲得深入了解員工的職業興趣和發展愿望的機會,為建立適合企業戰略發展的組織結構奠定基礎。因此如何度過企業員工職業生涯危機,是組織和個人需要積極面對的問題,從而有利于實現個人和企業的雙贏。
注釋:
① 李愛梅,曾小寶.職業生涯中的“職業高原”現象[J].人才開發.2005,1
② 申喜連.工作內容激勵條件與實施途徑[J].湘潭大學科學學報,2003,(1:1)
③ 周晶晶,從心里契約構建員工職業生涯,人力資源.2006,4
參考文獻
[1] 張再生.職業生涯規劃.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2] 張再生.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3] 張再生.職業生涯管理.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關鍵詞]企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管理質量
企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的工作內容覆蓋面非常廣,可以說涉及企事業單位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由于后勤管理部門的工作內容廣,并且涉及的人也比較復雜,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工作質量難以保障,在日常的服務管理中容易出現一定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企事業單位的后勤部門相關管理人員就應該給予高度重視,應該從工作內容的特點出發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整體服務管理的質量。
1企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后勤服務管理工作是企事業單位其他職能部門工作正常運轉的有效保障,可以說后勤服務部門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直接決定了整個企事業單位發展的成效、企業員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只有后勤服務部門建立了更加高效和科學的管理體系,其他的職能部門包括后勤部門才能將員工的工作創造性和積極性激發出來,促使其全心投入工作之中,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從而使整個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使單位的后勤保障服務發揮更大的綜合效益。(2)企事業單位涉及人事部門、財務部門、物資部門以及調度部門等多個部門,每一個部門不僅要完成自身的工作內容,還要相互協調配合好,這樣才能將每一個部門的重要效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1]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后勤保障體系,因此后勤服務管理部門要充當堅強的后盾,以堅強的后勤保障體系來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企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管理質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2.1建立健全的后勤保障制度
科學、完善、健全的制度是確保后勤服務高效管理的基礎,因此要想提升整個后勤部門的管理質量,就一定要建立規范和嚴格的制度。從實際的情況來看,我國相對來說比較缺乏后勤管理方面的統一標準,因此企事業單位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同時從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需求和要求方面來綜合考慮,制定一套符合實際情況、可操作性強的工作標準和流程,并制定對應的監督制度和機制,以此來為企事業單位的后勤服務提供方向,同時也是一種制約。[2]制定了健全的后勤保障制度之后,就要嚴格執行和落實,加強對職工工作內容和工作效率的考核,以此來實現后勤保障部門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不僅能夠提高工作的質量,還能夠充分調動職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以此來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由于后勤服務管理部門的工作內容非常煩瑣,為了提高對各項事務的處理效率和處理質量,針對不同的工作內容,可以由專門的人員負責,例如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物資的領取、相關文件的傳達,以及各種辦公生活用品的發放、綜合事務的處理等,都可以做到一人一崗,明確每一個員工的職責,以此來促使整個后勤服務工作有序、高質開展。
2.2工作中要處理好兩個關系
(1)由于企事業單位的后勤服務工作的內容涉及面廣,而事情有輕重緩急,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一定要處理好大事和小事的關系,在工作中要抓主要工作,優先完成重點工作,但是小事也不能忽略,同樣要給予高度重視,不能只抓大事而不抓小事,也不能只抓小事而不抓大事。[3]在面對煩瑣的后勤事務時,要優先處理著急的事情以及重要的事情,確保工作的有序性,使整個部門的工作有序運行起來,才能真正提升整個后勤服務工作的質量。(2)后勤服務管理部門是整個企事業單位的管理部門,也是服務部門,因此要處理好服務和管理的關系。尤其是當今社會人們對各種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注重服務的體驗,企事業單位本身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單位,后勤服務管理部門更應該要處理好服務和管理之間的關系。后勤服務管理部門需要做好整個企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物業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等工作,這些都和整個單位的日常正常運行息息相關,因此絕對不能忽視。另外,后勤部門也不僅是管理部門,同時也是服務部門,需要為單位其他的職能部門服務,并以服務為工作中的出發點,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始終堅持提供優質服務的原則,同時不斷學習更為先進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提供優質的服務和高效的管理。
2.3提升后勤服務管理部門職員的業務能力
(1)對于后勤服務管理部門的職員來說,由于其面對的工作內容非常多,事情有輕重緩急,因此工作人員就要有分清事情輕重緩急的能力,面對各種事務,要能夠分得清哪些事情先辦,哪些事情后辦,要對工作內容做出合理安排,才能有序開展工作。(2)后勤服務管理部門需要和其他的職能部門相互配合,要和各個部門的人員打交道,因此要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能夠擺正自身的位置,多和領導以及上級請示,多和其他職能部門溝通和聯系,形成融洽的關系網絡,這樣在相關的服務和管理工作中才能高效、優質完成。(3)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具有良好的協調能力,在實際的工作中要講究原則,按照相關的規定和規程來做事。在處理事情上不扯皮、不拖拉,對于各種問題要實事求是來處理和解決。做事情時要講究方法,多動腦、多觀察,這樣才能給上級減輕一些事務性的工作負擔,發揮出部門的效能。
2.4提升后勤服務管理部門職員的素質
服務是后勤服務管理部門的工作重心之一,因此相關的人員要提升自己的服務意識,樹立以服務為中心的工作思想,并將以往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這樣才能真正將后勤部門的作用發揮出來。[4]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要正確認識到關乎群眾利益的事情沒有小事,都要給予高度的關注。后勤服務管理的很多工作都涉及金錢,相關的人員需要和金錢打交道,所以員工要樹立廉政的思想,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法律意識,在工作中要拒絕腐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工作觀,做到愛崗敬業,將個人私利拋棄。在新時期,員工還應該樹立創新意識,開展創新工作,對原來固定的工作模式和固化的工作思維進行革新和突破,才能讓后勤部門的工作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在具體的工作中,相關的工作要善于觀察,不斷學習,可以通過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來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開拓出新的工作思維,才能更加高效完成對應的工作。
3結論
由于時代在不斷發展,后勤服務管理作為企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保障,應該不斷更新和升級,從新時代和新形勢的要求出發來做好服務管理工作,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制度,處理好管理和服務的關系,并不斷提升后勤服務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整個后勤服務管理的質量,以發揮部門的重要效能促進企事業單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金星.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管理質量提升策略分析[J].辦公室業務,2017,16(12):17.
[2]行政事業單位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規范化、標準化管理模式研究[J].財會學習,2017,14(6):172-173.
[3].對事業單位后勤服務部門薪酬管理和薪酬激勵的思考[J].科技與企業,2017,26(14):59.
【關鍵詞】 護理人員;職業暴露;應對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2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564-01
我院是一所傳染病專科醫院,收治各種類型的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多種傳染性疾病。傳染病院護士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服務對象的復雜性,往往在護理行為中發生職業暴露的危險性會相應增加。為了保證傳染科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應制訂出更有效的防護措施[1]。
1 常見發生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
1.1 物理性因素 針刺傷、安瓿割傷、銳器傷最為常見。護士是醫務人員中發生針刺傷的高危人群[2]其中由皮膚刺傷造成感染占84.2%[3]。
1.2 化學性因素 化學消毒劑是最常見的危險因素,護理人員每天要接觸使用化學消毒劑對病房環境、物品、診療器械進行消毒,長期接觸這些化學消毒劑可導致皮炎、哮喘、氣促等疾病。
1.3 生物性因素 護理人員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觸患者血液、體液或其他分泌物,而這些是最常見,又最具有潛在性的危險因素[4]。而HBV、HCV、HIV在發生職業暴露中是最為常見的因素。
1.4 護士自身性因素 一方面護士在執行操作時不規范,護理技術水平偏低,業務知識較缺乏,對傳染病危害性認識不足;另一方面,護士在臨床護理中對潛在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不嚴格遵循預防針刺傷的有關規定;還有較多不可預料的潛在的危險情況,如不能配合的小兒、神志不清、躁動的病人,在搶救過程中都有可能造成意外刺傷,從而增加了職業暴露的機會。
2 常見發生職業暴露的關鍵環節
2.1 操作前護理人員沒有勤洗手,皮膚上帶有許多病原微生物,若遇皮膚損傷易感染。
2.2 操作中在臨床護理中,治療是護士每天最基本的護理操作,如各種標本的采集、注射、輸液、輸血、清潔傷口、換藥、處理污物等,特別是在進行侵襲性操作時光線不充足,如未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易造成職業暴露。
2.3 操作后在清理用物廢器物過程中,如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械未嚴格進行消毒滅菌、一次性注射器回套針帽、利器未放入防滲漏耐刺的利器盒,利器廢棄物混入其他廢棄物內等不正確的處置、分類、或處置不規范,易發生職業暴露的危險。
3 防止發生職業暴露的應對措施
3.1 護理部要加強護理安全質量管理
3.1.1 強化護理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對護理人員實施安全教育培訓是減少職業危險的主要措施。護理部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和教育。提高護理安全防范意識,指導護士學習職業暴露后的處理。對經常發生針刺傷的,要找出原因,糾正不良操作行為,從而減少職業暴露的機會。
3.1.2 嚴格操作規程,預防銳器傷在進行治療和護理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5]。手術中盡量減少尖銳手術器械在手術人員中的傳遞;做侵入性操作時,保證光線充足;使用過的利器放入利器盒;禁止直接傳遞針頭和銳器物;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污染針頭;禁止用手回套針帽。掰安瓿盡量用紗布保護,避免割傷。
3.1.3 加強消毒隔離觀念,提高護士安全防范意識 自我防護意識的提高是有效防護的關鍵[6]。提高護士對針刺傷的認識,做到人人掌握,護理部定期進行檢查考核。護士要加強消毒隔離制度的學習,嚴格執行消毒隔離規范,操作前洗手,操作中每人一巾一消毒。進病房操作時必須衣帽整潔、戴口罩,必要時穿隔離衣及戴手套,加強自身防護意識。
3.1.4 樹立標準預防的觀念 護理人員進行各項操作時要堅持標準預防原則。護士的手如有破損,應用膠布包扎,后戴雙層手套;對有可能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時,必須戴口罩、手套、穿隔離衣;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必須戴防滲透性的口罩、防護眼鏡、穿具有防滲透性的隔離衣或圍裙;并按正確的方法認真洗手和進行手的消毒。
3.1.5 發生職業暴露后傷口的緊急處理 如血液、體液等濺灑于皮膚粘膜表面應立即用肥皂水、流動水或生理鹽水及時長時間徹底沖洗;若發生皮膚粘膜針刺傷、切割傷、咬傷等出血性損傷,應在傷口旁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部位的血液,然后用流動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禁止進行傷口局部的擠壓。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再用消毒液,如0.5%碘伏、75%酒精、0.2%-0.5%過氧乙酸、3%雙氧水等消毒創面,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7]。
4 討 論
傳染病院護理人員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其發生職業暴露的潛在危險因素很多,應重在防護。重視護理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預防針刺傷,加強消毒隔離工作,提高護士自身防護意識,強化標準預防,建立相應而有效的預防針刺傷措施,才能確保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
參考文獻
[1] 薛芬.傳染科護理行為中的感染危險因素及管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0):64.
[2] 李宗浩.論護理在救援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60.
[3] 楊華明.現代醫院消毒法[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259.
[4] 朱惠蘭.傳染科護士自我防護行為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5,19(8A):1445.
[5] 雷素華.傳染病科護士職業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護對策[J].全科護理,2008,6(10A):2612.
【關鍵詞】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
Pre-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a Heat and Power Plant Enlarges and Raise the Projct of Angry Boiler
LI Guo-dong1, LIANG De-jun2
(1.Institute of Health Inspection of Songyuan City,Jilin Province,138000,China;2. Center For Occupation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Jilin Oil Field,Songyuan City,Jilin Province,13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Determine the article of this construction disease of being in office cause prevent and cure the respect .Supply the job of the necessary for design to ought to build article. MethodsAdopt and an analogy and inspection express and combine the practical work. Result Occupation disease of article of notebook existing harm the factor and have: NaOH、HCL\CO\CO2\NO\NO2 and voice. Article of this construction chooses the location and accord with the hygiene ask; Overall arrangement of general plane ,area of every installation overall arrangement of plane and the right department of production equipment is reasonable mostly; Produce the technodogy under the prerequisite the guarantee produced considered occupational disease harm the requirement of control fully; Perhaps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of existing after article has put into production is harmed; Through strengthen technical measure and circulation to design stage and workers individuality protects the class and synthesize the measure carreach . Condusion Pass through the cause of one’s job and be critically ill harm and appraise the report beforehand synthesize the point artide is implementing the analysis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of control harmed and judge ,Draft and build the article being in office cause be critically ill and harm the control respect is to walk.
【Keyword】Construction project;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 Pre-assessment
某熱電廠擬用天然氣做燃料,擴建了兩臺燃氣鍋爐。受該廠的委托,筆者對該建設項目進行了職業病危害預評價。
1內容與方法
1.1評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1]、《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規范》[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3]、《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5]等。
1.2評價范圍及內容本次評價包括的范圍是《某熱電廠擴建燃氣鍋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所涉及的職業衛生相關的內容,其中新建項目的電氣系統、鍋爐系統、鍋爐加藥系統及相關輔助工程系統為本次評價內容。除此之外不屬于本次評價范圍。
1.3評價方法及程序采用類比法和檢查表法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程序按照《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規范》規定程序進行評價。
2結果
2.1 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有:氫氧化鈉、鹽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聲等。
2.2 職業病危害因素類比監測結果
根據類比企業鍋爐的檢測數據表明:在可能存在一氧化碳的崗位STEL濃度均小于1mg/m3,未超過國家標準30mg/m3,TWA濃度均小于20mg/m3,未超過國家標準20mg/m3;二氧化氮的類比結果表明,各崗位二氧化氮STEL濃度均小于0.1 mg/m3,遠遠低于國家衛生標準10 mg/m3,TWA濃度為0.02 mg/m3,遠遠低于國家衛生標準5 mg/m3;各崗位一氧化氮TWA濃度均小于0.15mg/m3,遠遠低于國家衛生標準15 mg/m3;各崗位二氧化碳STEL濃度均小于4500 mg/m3,遠遠低于國家衛生標準18000 mg/m3,TWA濃度為3800 mg/m3,遠遠低于國家衛生標準9000 mg/m3;氫氧化鈉的MAC濃度檢測結果小于0.2 mg/ m3,低于國家衛生標準2 mg/ m3; 鹽酸MAC類比監測結果為4.5 mg/ m3,低于國家衛生標準7.5 mg/ m3;某石化公司熱電廠對燃氣鍋爐房噪聲的監測結果經等效后不超過國家標準。
2.3職業健康監護調查資料表明,某石化公司自2000年以來委托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其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操作人員進行了職業健康檢查,檢查結果沒有發現職業病患者。
2.4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預評價
2.4.1選址及總平面布置
廠址所在區域尚未形成密集型的工業群體,廠區外為耕地和林地。項目周圍2Km范圍內無居民區。該地區不是自然疫源地。新建項目在原廠內擴建,主廠房的常軸方向為東偏南方向,夏季盛行風為西南風,夾角約為30°,小于45°。平面布局、豎向布局符合生產工藝流程,生產輔助生產區分區明確,布置合理,其總平面布置基本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3]。
2.4.2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
根據毒物檢測數據表明類比鍋爐的防毒措施是能夠達到防護效果的。新建鍋爐采取了與類比鍋爐相似的防毒措施,如果能夠完全落實,是能達到對員工防護的目的。類比企業對鍋爐房噪聲的監測結果經等效后不超過國家標準,擬采取的防噪聲措施是針對各類泵體和風機等機械設備,首先應該對設備制造商提出限值要求,其次做好消聲和隔振的設計,采用隔聲、吸音材料等,基本合理。
2.4.3生活輔助用室和應急救援措施
可研報告中未提及職業病個人防護用品,應予完善。在使用酸、堿的場所沒有提及設置事故噴淋裝置、洗眼器等應急救援設施,不合理。可研報告中對輔助用室的論述不全面,沒有論述工人休息室、盥洗間、廁所等。
3討論
本項目投產后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有氫氧化鈉、鹽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聲等。鍋爐在燃燒天然氣過程中可能產生一氧化碳,所以本項目為存在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本建設項目選址符合衛生學要求;總平面布局、各裝置區平面布局以及生產設備布局基本合理;生產工藝在保證生產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了職業病危害控制的要求;項目投產后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通過加強設計階段的技術措施和運行階段的管理措施以及工人的個體防護等綜合措施能夠達到衛生標準的要求。因此,本項目在落實控制職業病危害的補充措施、加強職業衛生管理的前提下,擬建項目在職業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4建議
該項目在初步設計中應根據本報告提出的要求和我國《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3]等現行有效的標準、規范,進一步完善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的設計;在進行初步設計時,應報衛生行政部門進行防護設施設計審查。在竣工驗收階段應委托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參考文獻
[1]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Z].
[2]衛生部衛法監發[2002]63號,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規范[Z].
[3]GB1-201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S].
[4]GBZ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S].
[5]GBZ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Z].
1法律規定
《職業病防治法》關于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條款適用體現在2處,一處歸屬于第二章前期預防中的第十三條第一項;另一處歸屬于第三章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中的第二十四條第四款。第十三條規定“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的設立除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設立條件外,其工作場所還應當符合下列職業衛生要求: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第二十四條第四款規定“發現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時,用人單位應當立即采取相應治理措施,仍然達不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必須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后,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與此相對應的行政處罰依據條款是第六十五條第一項:“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和第五項“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仍然達不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時,未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
2法律條款的適用
一般認為,只要發現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就可依據《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條第一項進行行政處罰,我們在初次處理案件時也是這樣認為的。《職業病防治法》對第六十五條第一項的條文釋義也這樣解釋:只要用人單位的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濃度有一項超標的,就應當給予處罰。但是我們在制作法律文書時卻發現,與此相對應的違法條款卻是《職業病防治法》第二章前期預防中的第十三條第一項。所以我們覺得日常監督執法時不應適用該條款項,理由如下。
①我們現在所處罰的對象基本上是已經開辦好幾年的老企業,而不是新設立的用人單位。第十三條歸屬于《職業病防治法》第二章的前期預防,顧名思義,該條的適用范圍僅限于新開辦的用人單位。即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其設立除了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設立條件外,其工作場所還要符合該條規定的職業衛生要求,確保工作場所對在該場所工作的勞動者的健康基本無害。因此,新設立的用人單位如果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可適用《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條第一項進行行政處罰,而非新老興辦的用人單位就不應適用該條款。
②職業病防治工作方針所決定。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主要從源頭抓起,職業病的突出特點是不可逆性和可預防性,這兩個特性決定了職業病防治工作必須以預防為主。有效的預防可以避免職業病危害產生的嚴重后果。控制職業病危害源頭的措施主要有《職業病防治法》第二章前期預防中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審查和用人單位設立時工作場所應當符合的職業衛生要求。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不可能把所有的職業病都管起來,因為這部法律的適用范圍已很明確,法定職業病的范圍規定為十大類115種;也不可能要求原有的老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都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法律容許這些單位對其勞動條件有一個整改治理的過程。所以對老企事業單位適用《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條第五項而不適用第一項,是法律從充分考慮了我國國情出發的。
③法律對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作出了專門的章節規定。第二十四條是關于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和定期檢測、評價管理的規定,也就是對老的用人單位進行日常監督管理的規定。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檢測、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或減少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保護勞動者健康。因此,發現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時,法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立即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治理后仍然達不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必須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如未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就可依法查處。
3適用第六十五條第五項應注意的問題
①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至少2次。第1次監測結果是發現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線索,第2次監測結果是確定用人單位采取相應治理措施后,是否達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當然第2次監測必須是監督監測。
②要有足夠的整改治理時間
發現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線索后,必須要給用人單位留有足夠的整改治理時間,并要有督促用人單位采取相應治理措施的衛生監督意見書。在第2次監督監測時必須要取得用人單位已經采取相應治理措施的證據材料,如現場檢查筆錄、詢問筆錄、照片等。第2次監督監測結果仍然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其檢測檢驗報告書宜以送達回執簽收,告知用人單位必須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否則應負相應法律責任的事項,并做好詢問筆錄。
③監督檢查
第2次監督監測結果送達后,可擇期對用人單位生產現場進行監督檢查。如未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又不進行治理的,才可以給予警告,責令立即改正的行政處罰。這里邊作出“立即改正”,而不是“限期改正”,是因為我們警告的指向是用人單位未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行為,而不是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事實。即在用人單位未經確認其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前,不得繼續從事存在該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而且,《職業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條第四款也明確規定:“……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后,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如果“限期改正”有放任危害繼續之嫌疑。
④發現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線索后,如果說用人單位不采納衛生監督部門的意見,不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則不宜適用本條第五項,而應適用本條第二項關于“未提供職業病防護設施或提供的職業病防護設施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而進行查處。
(收稿日期:2006-12-15)
通過開展活動強化了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推動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和《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明確監管責任和各項要求,嚴厲查處各類職業衛生違法違規行為,促進用人單位加強職業衛生管理,落實職業病防治各項措施,改善用人單位工作場所環境和條件,切實保護勞動者的健康權。
我鎮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確定了重點領域與重點企業,包括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廠、木質家具制造廠。檢查內容參照《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基礎建設主要內容及檢查評判表》(皖安監健〔2013〕42號文印發),全面檢查用人單位執行《職業病防治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有關規章以及職業衛生標準情況。
二、統一了集中執法時間階段
我鎮與上級同步分四個階段開展了集中執法。
㈠動員部署階段(7月15日前)。根據執法檢查的重點行業領域,結合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情況,對全鎮開展檢查的用人單位數量進行摸底調查,明確檢查用人單位名錄,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執法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同時動員用人單位按照《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基礎建設主要內容及檢查方法》開展自查自糾,加快存在問題的自我治理。
㈡全面執法、整改治理階段(7月16日至10月31日)。按照重點檢查內容,對用人單位開展執法檢查活動。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法給予警告、罰款、責令停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等行政處罰;問題嚴重的,依法通過有關途徑予以關閉;對查出的問題,做好書面記錄,逐條提出整改措施、明確時限要求,確保整改到位。
㈢認真總結、鞏固成效階段(11月1日至11月10日)。執法檢查活動結束后,做好執法信息的匯總并認真總結,不斷提高執法能力,促進職業病防治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三、突出了重點查處行為
我鎮在全面檢查用人單位依法履行職責的基礎上,重點對以下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⑴沒有建立職業衛生責任制、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職業衛生檔案的;
⑵沒有按規定向安全監管部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因素)的;
⑶建設項目沒有開展職業衛生“三同時”的;
⑷工作場所沒有設置職業病防護設施的,沒有在職業病危害嚴重崗位設置警示標識的;
⑸沒有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定期檢測的;
⑹沒有為勞動者提供合格個體防護用品的,特別是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沒有為勞務派遣工發放合格個體防護用品;
⑺沒有按規定組織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⑻不按規定及時向安全監管部門報告新發職業病例、疑似職業病例的。
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通過近5個月四個階段的努力,全鎮開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年”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㈠廣泛深入地宣傳了《職業病防治法》和《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通過廣泛深入地宣傳,使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進一步提高了職業病衛生法律意識,職業病防范措施和方法,切實保護勞動者的健康權,促進了用人單位依法履行職責。
Abstract: Formaldehyde is a colorless, flammable gas with a strong pungent odor. Once the formaldehyde in the workplace leaking and workers can easily be poisoned, and it has a bad effect on the operator's health.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bout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on workplace. Establishing the index system of formaldehyde occupational hazard control measures. Then,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and rank the various factors' weight of counter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is the primary factor on controlling occupational hazards of formaldehyde, the follows are factors that protective equipment factors and operating personnel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factor is the last. And it can put forward the key of occupational hazard countermeasures of formaldehyde on the operations personnel and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enhance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關鍵詞: 甲醛;職業危害控制;模糊層次分析法;指標體系
Key words: formaldehyde;occupational hazard countermeasures;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ndex system
中圖分類號:R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30-0033-03
0 引言
目前,我國職業危害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而急、慢性職業中毒已經成為僅次于塵肺病的第二大職業病[1]。隨著我國制造業的日益發展,以及國內外對合成樹脂、塑料、橡膠、皮革、染料等工業制品的需求量的增大,職業接觸甲醛的作業人員的數量日益增加,且隨著工齡的增長,甲醛對作業人員長期暴露所致的健康危害逐漸顯現。
建立和完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控制甲醛的職業危害以及其它職業病的重要的措施。本文通過建立工作場所甲醛職業危害控制措施的指標體系,通過專家調查法,排出各級指標的優先順序,然后利用模糊層次分析法確定甲醛職業危害控制措施的各級指標的權重。
1 甲醛的理化特性
1.1 甲醛的性質
甲醛(formaldehyde,CH2O)是一種無色并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且易燃的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為30.03,沸點-19.5℃,易溶于水、醇和醚[2]。甲醛作為一種重要的有機原料,其用途廣泛,在制造合成樹脂、塑料、橡膠、皮革、染料以及木材加工、消毒和防腐等過程中均有直接接觸機會。
1.2 甲醛的職業危害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在2006年將甲醛確定為1類致癌物,即對人類及動物均致癌――“sufficient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ity”,在我國有毒化學品優先控制名單中,甲醛排名第二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準》GBZ2.1-2007的有關規定,工作場所空氣中甲醛容許濃度為0.5mg/m3。
甲醛對眼部、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是甲醛最明顯的健康危害[3]。暴露于甲醛蒸氣中,會引起結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氣管炎;嚴重者會出現喉痙攣、肺水腫、肺炎以及皮膚刺激;濃溶液可引起皮膚凝固性壞死。口服灼傷口腔和消化道,可發生休克,腎臟和肝臟損害可能發生。長期暴露于低濃度甲醛的環境中,會引起輕度眼、鼻、咽喉刺激癥狀以及皮膚干燥、皸裂等。
2 模糊層次分析法基本理論
層次分析法[5](AHP)是由美國著名的運籌學家 SAATY 教授于 20世紀 70 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系統化的、層次化的分析方法。然而傳統的層次分析法其標度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評價人員主觀判斷的模糊性,會對判斷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通過引入模糊數學的方法,克服了層次分析法的局限性以及人類思維的主觀性,較好地保證了權重系數的客觀性和準確性,這種方法稱為模糊層次分析法[6-7]。
FAHP的計算步驟如下:
①分析系統之中各級要素之間的關系,并建立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
②對同一層次的因素,以上一層次的某一準則,進行兩兩比較,決定其重要程度,按公式
3 工作場所甲醛職業危害控制措施的指標體系
做好職業衛生監管涉及到企業管理人員的安全素養、基層作業人員的職業衛生意識等方面,關系到企業的健康發展以及職工職業健康的權利和利益。企業各級領導部門要充分認識職業衛生健康監督的重要性并切實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形成對職業衛生高度重視的態勢,將職業危害防護與安全生產工作共同部署、推進、考核。對于工作場所甲醛的職業危害,基于以下四個方面提出控制措施:
3.1 防護措施
建立健全的甲醛檢測與評價制度,加強檢測和告知工作;針對甲醛制定高毒作業場所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作業場所內設置公告欄、警示線、警示標識。生產過程的連續化,生產設備的密閉化、自動化以及必要的通風和局部換氣設施能有效減少空氣中甲醛的含量。對于一些達不到衛生要求的操作,對作業人員發放呼吸器官、眼部、軀體防護裝備,防止甲醛對作業人員的呼吸道、眼部以及皮膚的刺激和損傷并建立完善的應急處理方案。
3.2 職業衛生管理
企業應當依托衛生行政組織系統,建立職業衛生管理組織機構,建立定期的檢測制度并將檢測結果公示,建立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按照行政區域和組織系統管理職業衛生工作。企業相關部門按要求對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操作規程[11]。通過開展經常性職業衛生監督工作,保證作業人員處于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中。
3.3 作業人員
作業人員應當提高自身的職業衛生意識,了解甲醛可能導致的健康危害,主動學習并了解職業衛生相關的知識及法律法規;在衛生條件達不到國家相關標準時,主動要求佩戴相關衛生防護裝備;定期參加企業組織的體檢,對甲醛可能導致的發病部位重點檢查;對于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疾病、眼病患者及對甲醛過敏者,不應從事接觸甲醛的操作。
3.4 環境衛生
工作場所合理的平面布置可以有效地減少作業場所空氣中的甲醛濃度,對于可能造成甲醛污染的工藝設備應盡量布置在獨立場所,防止污染其它的工作區域。當作業場所內甲醛濃度監測超標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并安排專業人員對可能造成泄漏的區域進行排查并整改;設置相關的輔助設施,如更衣室、淋浴間等,避免游離的甲醛附著在工人的衣物上對工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建立工作場所甲醛職業危害控制措施的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4 甲醛職業病危害控制措施評價
4.1 構造優先關系判斷矩陣
通過專家調查法,對各級指標的系統性、綜合性、科學性以及適用性四個方面進行打分,將各級指標的優先關系進行綜合排序,得出優先關系的判斷矩陣,如表1~表5所示。
4.2 層次單排序
4.3 層次總排序
通過相對權重的合成,計算二級指標層元素相對于目標層層次的權重,實現層次總排序,如表6。
從表6可以看出,預防工作場所甲醛職業危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通過經常性的職業衛生監督和行政管理的手段提高作業人員的職業衛生意識,定期的對作業環境中甲醛濃度進行監測以及體檢,并利用各種防護手段降低甲醛對作業人員的身體危害,從而使作業人員能夠保證身心健康。
5 結語
①針對目前職業危害情況仍不容樂觀的問題,在建立工作場所甲醛職業危害控制措施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利用模糊層次分析法,通過專家打分法對各項指標的主觀評分,確定了甲醛職業危害的各項控制措施的優先關系。
②重視職業衛生管理,使企業各級主管和部門關注企業員工身體健康的體現;領導層的重視才能保證衛生防護設施的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不會流于表面,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甲醛對于勞動者的產生的危害。
③本文中的部分指標參數設置目前還有待細分,各級指標的優先關系由于是通過專家討論得出的,還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出現場情況,尚需要更深的研究才能使結果更加真實、可靠。
參考文獻:
[1]王善文,劉功智,任智剛,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有毒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程度分級指標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9,06:176-180.
[2]蔣守芳,于立群.甲醛危害的人群研究[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06,03:164.
[3]楊玉花,襲著革,晁福寰.甲醛污染與人體健康研究進展[J]. 預防醫學,2005,01:68-71.
[4]SAATY T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 New York:McGrwa-Hill, 1980.
[5]徐楊,周延,孫鑫,等.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礦井安全綜合評價[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05:147-152,179.
[6]Chang,D.Y.Applications of the extent analysis method on fuzzy AHP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6, 95: 649-655.
關鍵詞:職業衛生現狀;調查;評價
某啤酒廠采用國際一流水平的設施,年產20萬千升啤酒,受其委托,對工作場所[1]進行職業衛生現狀調查與評價。
1 內容與方法
1.1 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內容包括用人單位基本情況、生產工藝流程、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及接觸水平、職業病防護設施、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衛生管理、職業健康檢查等。
1.2 評價方法及依據
采用職業衛生檢測、職業衛生現場調查、檢查表法等,依據主要有《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安監總局令第47號,《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10以及《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188-2014等法規、標準以及用人單位提供的基礎資料。
1.3 檢驗檢測方法
現場采樣方法及采樣點位設置按《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04執行[2];粉塵濃度檢測采用濾膜稱重法,氫氧化鈉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3],鹽酸采用離子色譜法[3],硫酸采用氯化鋇比濁法[3],硫化氫采用硝酸銀比色法[3],氨采用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3],二氧化碳、噪聲采用儀器直讀法[4]。
2 結果
2.1 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
根據用人單位使用的原輔材料料分析,該廠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粉塵(矽塵、谷物粉塵)、毒物(氫氧化鈉、鹽酸、硫酸、硫化氫、氨、二氧化碳)、物理因素(噪聲、高溫)。
2.2 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及個人防護用品
粉塵、毒物控制措施:采用自動化的PLC控制系統;原料輸送皮帶,糖化鍋、過濾罐、發酵罐均為密閉設備;制冷站設置氨濃度檢測器及事故排風裝置;發酵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設置二氧化碳回收系統,經冷凝后成液態二氧化碳;谷物投料及破碎工段設置除塵器;在包裝車間、危化庫、發酵罐區、公用工程、理化實驗室、污水處理站安裝軸流風機進行機械通風。
防噪聲措施:優先選用噪聲較低的設備并在設備相應位置配置減震裝置和消聲器;將噪聲較大的設備置單獨不知,并安裝減震基礎和隔聲罩。
防高溫措施:產生高溫的車間縱軸與當地夏季主導風向相垂直,有利于熱量的擴散;高溫車間設有天窗,墻壁設有軸流風機和窗戶;高溫設備如糖化鍋、換熱器等外殼設置保溫層;對外表面溫度高于50℃的設備、管道及附件置隔熱層。
個人防護用品:護目鏡,防酸堿手套,耳塞(型號:3M 8100),防塵口罩(型號:3M N95)。
2.3 應急救援
該企業可能存在以下急性職業危害:
(1)釀造部糖化工段糖化區存在氫氧化鈉、硝酸儲罐及管道泄漏時產生化學灼傷及高溫燙傷和中暑;
(2)釀造部動力工段制冷間存在貯氨器及管道泄漏時產生化學灼傷、急性氨中毒;空壓機房二氧化碳回收裝置泄漏,產生急性單純窒息性氣體中毒;空壓機房換熱器存在高溫燙傷;
(3)釀造部污水處理站加酸間存在鹽酸儲罐及管道泄漏時產生化學灼傷;集水井間、IC間、壓力調節室存在急性硫化氫中毒;化驗室使用硫酸、鹽酸時產生化學灼傷;
(4)包裝部洗瓶機操作工位存在氫氧化鈉儲罐及管道泄漏時產生化學灼傷、及高溫燙傷和中暑;包裝部瓶場存在高溫中暑;⑤化驗室使用硫酸、鹽酸時產生化學灼傷。
急性職業危害防護措施:
(1)可能存在急性中毒的工作場所設置有應急通風設施;
(2)可能存在化學灼傷的工作場所設置噴淋洗眼裝置;
(3)辦公室配備應急藥箱,急救箱內配有常見的急救藥品;廠區設置有應急通道及風向標。
2.4 職業衛生管理調查
用人單位建立了職業衛生管理領導小組,下設安環部,配有專職人員負責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建立有《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制度》、《職業健康監護及檔案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職業病危害申報制度》、《職業衛生宣傳教育與培訓制度》、《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管理》、《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與報告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預案》。現場查閱資料,該廠均按照制定的各項制度實際情況進行職業衛生管理工作。
2.5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2.6 職業健康檢查
從該廠連續三年職業健康檢查報告分析:用人單位每年對一線作業工人按照《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5]GBZ188-2014進行一次職業健康檢查,體檢項目有: 內科常規體檢、肺功能、胸部X射線檢查、純音氣導聽閾測試、心電圖等,檢查結果顯示均未發現職業禁忌證和疑似職業病。
3 討論
3.1 評價
用人單位總體布局、生產工藝及設備布局、建筑衛生學、輔助衛生用室的設置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健全,現有職業病防護設施、個人防護用品基本滿足實際防護需要。
3.2 建議
(1)發酵工段硅藻土添加處設置除塵設施,污水處理站集水井間、污水處理站IC間設置強制通風設施,污水處理站化驗室設置通風櫥及噴淋洗眼器;
(2)污水處理站集水井間、污水處理站IC間設置強制通風裝置及與排風系統相連鎖的硫化氫報警裝置,污水處理站壓力調節室設置與排風系統相連鎖的硫化氫報警裝置;
(3)委托具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檢測點位應覆蓋存在職業危害的崗位和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人員。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 224-2010,職業衛生名詞術語[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159-2004 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160-2004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