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立冬是冬至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做任何事情承諾很重要,這個承諾不是給別人,而是給自己的,到今天為止我覺得無論是做生意,做企業,做任何事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承諾,給別人一個承諾是非常關鍵的。那時候我就知道誠信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學里教6年半書以后,我突然覺得我喜歡上了當老師。一旦你愛上一個職業的時候,你就想我怎么樣能夠把這個職業做得更長、更持久一點。我自己判斷,大學畢業到學校里教書,我自己一激動以后就忘掉自己是誰,這個很正常,我還會繼續教下去,在30年以后我會被學校淘汰出來。因為我教學生的東西都是書本上學的東西,所以為了不失去我的工作,我去社會創辦一家企業,無論成功、失敗,這10年的經驗將可以讓我再回到學校教書,這是我當時的夢想。
1995年的時候,我就想我已經教了6年書了,完成我對校長以及對我自己的承諾,我就創造了自己的企業。那時候不管是誰給我機會,只要有事情做我就做。偶然的機會我在美國發現了互聯網,那時候在美國互聯網都很少,我是一點都不懂計算機的,到今天為止我唯一懂電腦的事就是收發郵件和瀏覽頁面,我的電腦配置非常好,但是我連看DVD都不會看。但我覺得這并不重要,人不懂沒關系,不懂裝懂這才是對的。
后來發現了互聯網,我覺得叫盲人騎瞎虎,就是眼睛不太好的盲人騎了只瞎的老虎10年,我突然發現把騎馬高手的技術傳承下來。我在虎上顛了10年,發現我還活著。為什么活著,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因為我不懂,所以我在不斷地學習。我活下來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我不懂技術,第二我沒有錢,第三我從來不做計劃。第一我不懂技術,因為我不懂技術,所以我永遠不跟技術人員吵架,因為沒法吵起來,我永遠不懂,我后來總結說,外行是可以領導內行,關鍵是要尊重內行。
第二個原因我沒有錢,我最早是當老師出身,創辦公司是我借2萬元人民幣開始起家,我們每花一分錢都是非常小心,如果不小心我們第二天就活不下去了,非常艱難。我們發現一個問題,絕大部分公司死亡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錢,而是因為他們太有錢。因為沒有錢,使得我們公司懂得了錢是多么寶貴,但是我們知道錢是為人服務的,人不能為錢服務。到今天為止,阿里巴巴的現金非常多,因為你記得沒有錢非常痛苦,有錢也很痛苦。
第三我從來不做計劃,但不等于我們的團隊不做計劃,我不做計劃因為一個人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這世界上一樣事情不能改變,就是你的目標、價值觀不能改變,其它都得改變。每個人都有初戀,每個人創業的時候都有夢想,走著走著都忘掉了,回過來頭想還是當年的夢想是最好的,你的夢想有了以后,一定堅持走下去。人要永不放棄,但是你要懂得放棄的時候才能做好,你得繞過去,爬過去,但不能用頭撞。
【關鍵詞】 馬凡氏綜合征;升主動脈瘤;Bentall手術
馬凡氏綜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大部分患者死于心血管并發癥: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破裂、心包填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我院于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對11例因馬凡氏綜合征所致的升主動脈瘤患者施行了手術,存活10例隨訪6~12個月,發現術后患者心功能明顯改善。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男7例,女4例,年齡22~63歲,平均42.4歲;病程2d~16年不等,平均46.5個月。本組的納入標準以1996年 dePaePe等修訂的馬凡氏綜合征診斷標準為依據。
1.1.1 癥狀和體征 主要癥狀為胸痛、胸悶,活動后心悸、氣促,頭痛、頭暈。本組10例均有心悸、胸悶、氣急癥狀,1例有頭痛頭暈,5例胸背部疼痛。體檢時發現升主動脈瘤入院。四肢細長、高腭弓、高度近視或晶體半脫位等典型馬凡氏綜合征表現者2例,其余病例僅有心臟大血管病變,亦稱為陰性馬凡氏綜合征。2例患者有家族史,均癥狀較重,其中1例患者母親死于主動脈夾層破裂。所有患者主動脈瓣聽診區均可聞及舒張期雜音,脈壓差增大。
1.1.2 特殊檢查 心電圖檢查:1例正常,余均有左心室高電壓表現,全部病例均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術前行CTA或MRI檢查,其結果與心臟彩超相符。升主動脈均呈瘤樣擴張,測得主動脈最寬處直徑為6.0~8.28cm。有明顯夾層者2例,其中standford A型1例,B型1例。全組均有主動脈瓣中-重度返流,伴有輕度二尖瓣關閉不全的10例,1例中度二尖瓣關閉不全。
1.2 手術
1.2.1 術式 本組行單純 Bentall術7例,Bentall+PDA術1例,Bentall+CABG術1例,Bentall+二尖瓣成型術2例。
1.2.2 方法 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作經胸骨正中切口鋸開胸骨,縱行切開心包。升主動脈遠端或主動脈弓近段插供血8例(72.7%),股動脈插供血管3例(27.3%),經右心耳插房管。建立體外循環后,轉機降溫,全組手術在深低溫體外循環下進行,鼻咽溫度維持在28℃左右,阻斷瘤體以遠的升主動脈,灌注含血冷晶體心臟停跳液,其中經左右冠狀動脈順灌8例,3例采用冠狀靜脈竇持續逆灌,同時心包腔內放置冰水降溫保護心肌。術中見瘤體長60~82.28mm,瘤壁明顯變薄,1例探及內膜破口并有夾層,與術前診斷基本相符。全組均有不同程度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縱行切開瘤體,切除主動脈瓣,置換23~27號Carbomedic帶瓣管道行Bentall手術。1例行冠脈搭橋外,余均在人造血管與左右冠狀動脈對應處作直徑8~10mm的圓孔,將冠狀動脈開口連同其周圍之主動脈壁組織直接縫于人造血管,用瘤壁包埋人工血管及吻合口。
1.2.3 資料收集 10例患者于手術后6~12個月復查心臟彩色超聲,記錄手術前后左心室內徑,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期容量指數、左心室收縮末期容量指數等心功能指標與術前進行對比研究。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手術前后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P=0.05。
2 結果
全組均行Bentall手術,轉流時間68~255min,平均136.5 min。阻斷主動脈時間36~114min,平均77.9min。手術死亡1例,吻合口廣泛滲血、止血困難,死于無法控制的大出血致呼吸循環衰竭。術后2例再次開胸止血。心縱引流液0.460~2.280 L,平均0.772 L。手術后住院時間10~72d,平均18d。10例隨訪6~12個月,恢復良好。
參與研究存活的10例患者術后6~12個月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 左心室內徑(LV)、左室舒張末期容量指數(LVEDVI)、收縮末期容量指數(LVESVI)及短軸縮短率(FS%)等主要心功能指標均較術前明顯改善(P
3 討論
MFS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先天性結締組織疾病,影響到心血管、眼睛和骨骼系統[1]。發病率為1/6000~1/10000,26%的病例有家族史,本組有明確家族史2例。馬凡氏綜合征患者40%-60%有心血管表現。原因是動脈壁平滑肌發生了退化,以及動脈壁彈性組織發生解離。主要表現為主動脈根部擴張、主動脈竇瘤、主動脈夾層。診斷為馬凡氏綜合征后,10年內75%嚴重的心血管系統并發癥需要外科手術治療,而沒有手術干預下,大部份死于32歲之前[2]。外科手術使得10年生存率達到90%左右。另外二尖瓣脫垂是最常見的瓣膜畸形,發生率是35%~100%。本組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很少有三尖瓣畸形和主肺動脈的擴張[3]。42%馬凡氏綜合征患者主動脈以每年1.9mm的速度擴張[4]。主動脈擴張伴有15%~44%的主動脈竇瘤[5]。主動脈夾層出現在主動脈擴張>40mm和有家族史的患者,可能位于在主動脈竇和冠脈開口。然而20%的主動脈夾層發生在主動脈根部直徑小于40mm的患者中。小于20%的急性夾層是B型,通常會累及到左鎖骨下動脈的近端,而升主動脈并沒有擴張[6]。
患者常有胸痛、胸悶及心功能不全表現,合并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可于胸骨左緣第3肋間聞及舒張期雜音,部分病例可在心尖區聞及二尖瓣相對性關閉不全的收縮期雜音。胸部X線平片檢查可見升主動脈增寬及左心室擴大。二維及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可清楚地顯示動脈瘤的大小、形態,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結構。CT重建可以明確范圍、有無夾層及破口,而且對外科治療也有指導意義。升主動脈造影及磁共振檢查有助于升主動脈瘤的診斷。本組11例均行超聲心動圖、CT、心血管造影檢查,7例行磁共振檢查。術中探查與超聲檢查結果基本符合。
Bentall手術的操作位于心臟出口及升主動脈的高壓管道上,需作四個吻合口,加上這類病人的動脈壁薄弱,極易出血而造成不良后果。應注意:(l)吻合口縫合要精細、嚴密、主動脈瓣環與帶瓣人工血管縫合時,針距宜在2mm以內,加墊間斷縫針要穿過人工瓣的縫合環與人工血管壁。冠狀動脈吻合時,針距宜在lmm,并盡量穿過冠狀動脈袖片的全層,必要時可加環狀墊片縫合。當冠狀動脈開口抬高,距主動脈瓣環較遠時,可不切離冠狀動脈而在瘤壁內直接與人工血管吻合。(2)每完成一個吻合后,在人工血管內加液體并加壓測試,如見有漏血點,可即刻用帶墊Prolene縫線縫補。作者的經驗表明,這樣基本上可預防開放血流后的吻合處活動性出血。(3)一旦在開放后有活動性出血,在看到出血點后,原則上不要在有血流的管壁上縫補,這樣往往會造成更大的出血。安全的方法是重新阻斷血流,嚴密縫補,必要時亦可拆除人工血管縫線止血,然后再重新吻合人工血管。
采用經典Bentall術式,由于各吻合完成后,往往有滲血,我們采用術中保留主動脈瘤壁,并于吻合完成后包裹帶瓣人工血管。然單純包裹法有其缺點,如果人工血管與所包裹之瘤壁之間發生積血時可使吻合口張力增加,造成假性動脈瘤、醫源性主動脈剝離或血腫壓迫導致主動脈管腔狹窄,瘤囊內壓力增加,易再滲血。我們采取做瘤囊與右心房之間的引流。并早脫離體外循環、中和體內肝素,使ACT值正常外,快速輸入纖維蛋白原、人凝血復合物,必要時再給與分離的血小板,常可達到止血目的。
體外循環動脈插管的選位對巨大升主動脈瘤病變接近主動脈弓或對Standford A型夾層者宜采用股動脈或右鎖骨下動脈插管,有利于徹底切除病變的升主動脈瘤,同時亦避免插入夾層分離的假腔,產生不良后果。對于那些行升主動脈或股動脈插管均有插入夾層分離假腔的患者,可考慮行右鎖骨下動脈插管,其最大的優點是術中可方便地行順行腦灌注。Standford B型夾層范圍局限或無夾層且動脈瘤不長的可采用升主動脈高位或主動脈弓近段插管。
本研究中有10例患者參與追蹤研究,于術后6~12個月作心臟彩色超聲與術前對比研究,發現術后患者左心室內徑明顯縮小(P
參考文獻
1] Fattori R,Nienaber CA,Descovich B, et al. ImPortance of dural ectasia in PhenotyPic assessment of Marfan’s syndrome.[J] Lancet, 1999,354:910-913.
[2] Roman MJ, Rosen SE, Kramer-Fox R,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Pattern of aortic root dilatation in the Marfan syndrome [J]. Am Coll Cardiol, 1993,22:1470-1476.
[3] Brown OR, Demots H, Kloster FE, et al. Aortic root dilatation and mitral valve ProlaPse in Marfan syndrome: An Echocardiographic study[J]. Circulation. 1975;52:651-657.
[4] Hagan PG, Nienaber CA, Isselbacher EM,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RAD): new insights into an old disease[J]. JAMA, 2000,283:897-903.
論文摘要:勞動價值論自創立以來,一直廣受爭議。國內關于勞動價值論經過多次討論,所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勞動創造價值,關于這一結論沒有疑議,問題就在勞動是不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在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上要注意三點:首先是價值的概念;其次是創造價值的源泉;最后是勞動到底是不是唯一源泉。
勞動價值論的認識雖然經過多年強烈的爭論,但對馬克思的《資本論》理解不同,所得到的結論也不盡相同。勞動首先是創造價值的一個重要源泉,在這一觀點上學者沒有形成分歧。不同學者爭論的焦點集中體現在勞動是不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勞動即非勞動要素是否創造價值。因為對這一問題的理解不同,進而在兩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價值決定問題、轉形問題、按生產要素分配等問題上產生不同的見解。
一、價值的概念
馬克思的《資本論》是從商品分析開始的,而馬克思的價值概念是從商品中引出。“勞動是唯一的價值源泉”價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對于這句話的理解要從以下幾個層次分析:其一,這句話說明了價值是凝聚在商品中 的,所以不是商品的物品就無從談起價值。其二,價值是人類勞動創造的,這就說明了如果沒有人類勞動的物品也不具有價值。其三,無差別的,說 明價值衡量的是一個共性問題,用共性來衡量區別個性,而這個共性就是人類抽象勞動。其四,馬克思說的勞動不只是體力勞動,而是包含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
首先,價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脫離了商品,價值就無從談起。比如農民生產的糧食自己食用而沒有拿到市場上出售的部分,這部分糧食就只能具有使用價值而不具有價值。但是如果農民把它拿到市場上銷售,并且順利的被買走,那么它就是商品,就體現出價值。同樣的東西,只是因為它有沒有拿到市場上出售(即它是不是商品)就決定了他是否具有價值。是否為商品成為物品具有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價值是人類勞動創造的,如果缺乏人類勞動它就不具備價值。自然界中有許多物品有這樣的特性。比如,自然界的水,沒有經過人類加工,它就只有使用價值而不具有價值。但是,一旦由水廠加工,經過處理后的水就具有價值。因為現在水中含有人類勞動。人類的勞動成為物品是否具有價值的又一重要因素。
再次,創造價值的人類勞動是無差別的。形成商品價值實體的勞動是相同的無差別的勞動,是同一的力量的耗費。創造價值的人類勞動是無差別的,即人類的抽象勞動。人類的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即一個物品的有用性,而創造物品的價值的是人類的抽象勞動。這就說明了創造價值的只能是人類抽象勞動,同時也說明了衡量物品是否具有價值的只能是人類的抽象勞動。
最后,馬克思所說的勞動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恰恰在于它把各種不同的勞動,因而也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或者說,把腦力勞動為主或體力勞動為主的各種勞動分離開來,分配給不同的人。
應當注意,價值一詞有兩個不同的意義。它有時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前者可叫做使用價值,后者可叫做交換價值。馬克思的價值概念和我們日常所說的價值是有差異的,也就是亞當·斯密說的后一種價值。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中已將價值的概念講的很清晰,并以此作為前提開展后面關于具體抽象勞動、社會勞動時間、按生產要素分配等等理論。如果非得把我們日常說的價值帶進來,這是不符合學說發展的需要。價值是“因商業而形成的第一個范疇”,經濟學所知道的價值就是商品的價值。既然馬克思說的價值是已經定性的,產品作為價值應該是社會勞動的化身。如果我們在理解上非得將其提出更改,得不出馬克思所得的結論也是必然的。
二、創造價值的源泉
創造價值的源泉,按馬克思的說法只能是勞動。馬克思在《資本論》關于剩余價值的分析中,指出勞動是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一個物品如果沒有通過人類的勞動,也就不會出現資本主義國家中所常說的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勞動。工人出賣了勞動力,但工人投入生產中的是勞動,而根據資本總公式G一W一G可以得出工人的活勞動創造剩余價值。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由于時代的限制,馬克思只是列出土地作為資本的代表,而沒有能夠將現代經濟學中常用到的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等作為一種資本。但這一點已足夠說明馬克思是重視資本投人對產出的影響,而不是像一些學者誤解的那樣。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但并不是說別的要素沒有參與價值的創造。別的要素同樣參與了價值的創造,只是形成價值的是勞動,而且也只能是勞動。
這里關鍵是要區分一個關于財富和價值的概念。馬克思關于財富和價值的區分很清楚。創造財富的包括各種生產要素,而創造價值的只能是勞動。經濟學自創立以來就沒有停止過關于財富的討論。對于這些問題,西方經濟學討論了很久。從重商主義到重農主義,到亞當·斯密,到李嘉圖,一直到馬克思,前后大約經歷3幻年時間,主要都是圍繞這個間題進行討論的。重商主義認為,財富就是金銀貨幣,主張貿易以換取金銀。重農主義認為農產品就是財富,除農產品以外的都不是財富。亞當·斯密和李嘉圖認為,所有的社會生產創造的東西都是財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的第一句話就是回答財富問題。馬克思《資本論》的第一句話也說資本主義社會財富,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財富就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所有一切都說明了即使和馬克思擁有不同觀點的人,他們所說的財富和馬克思所說的價值都是不同的。他們所說的財富是馬克思《資本論》中所說的商品的使用價值。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已將兩者很鮮明的區分開來,但是現在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一部份人卻仍然將二者混淆。而對這兩個概念一旦混淆,得出土地、資金也創造價值也就不足為怪了。
與古典政治經濟學不同的是,馬克思把勞動明確地定義為“抽象勞動”,這就揚棄了“勞動一般”在形式上、內涵上的模糊性和局限性,而把一切形式的人類腦力和體力的消耗都算在“勞動”范疇之內,保證了范疇使用的徹底性,增強了“勞動價值論”的適用范圍。用馬克思自己的話說就是,“勞動就它表現為價值而論,,一不再具有它作為使用價值的創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征。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證明了的。這一點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沒有人類的勞動,什么也無法創造。但是離開了資金,人卻可以創造。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只有付出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只有資本,沒有勞動不行。即便是用完全現代化的機器生產出某種物品,還是需要付出腦力勞動(管理控制),沒有勞動參與,一堆鐵礦始終是一堆鐵礦,他怎么也不能變為橋梁上需要的鋼材。但是,沒有資金,只有原材料,我們可以將一塊石頭加工為工藝品,拿到市場上出售形成新的價值。同樣,在沒有材料,沒有資金的情況下,只是通過人的腦力勞動,卻可以創造價值。比如,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腦力勞動來設計出創意策劃來,而這一切完全可以在不使用其他要素的前提下得到。創意一旦被采納,就會得到一筆回報,創意就是商品,同樣它具有價值。這就說明離開其他要素,勞動同樣可以創造價值。
使用價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費中得到實現。不論社會財富的形式如何,使用價值構成財富物質。在我們所要考察的社會形式中,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社會財富是屬于使用價值的部分,而不是價值的部分。使用價值財富不同于價值財富,我們必須在真正理解使用價值和價值財富區別的基礎上,深人了解馬克思的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的理論。
三、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錯誤理解的回應
1.關于否認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薩伊的三位一體說認為,勞動、資本、土地共同創造價值。中國國內很多經濟學者追隨薩伊,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已經過時了,不能再適用社會的需要了。其實他們和薩伊犯了一個相同的錯誤,即對馬克思的價值概念的誤解。如果能對馬克思的價值有深入的了解,他們就會發現,薩伊所說的共同創造的價值在馬克思認為是使用價值,或者直觀的說是財富的表現。
還有部分學者認為付出了勞動卻沒有得到價值,因此否認勞動價值論。這部分理解的錯誤就在于對創造的價值本身認識不足。說勞動創造價值,并不是說勞動就一定能創造使用價值。勞動創造價值是說價值是勞動創造的,而不是說有勞動就創造價值。這是一個屬于正命題成立而反命題不成立的邏輯性推理錯誤。價值的概念是凝聚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付出了勞動,但不能使物稱為商品,不能實現自在的價值,這不是馬克思的錯。沒有一個物可以是有價值而不是有用物。如果物沒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勞動就白白耗費了,因此不創造價值。
2關于勞動的理解。關于物化的勞動的誤解:把價值看作只是勞動時間的凝結,只是物化的勞動,這對于認識本身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馬克思此處說的仍然是勞動,而不是像一些維護馬克思理論的學者所認為的將物化的勞動等同于其他要素,于是得出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的結論。這種認識的錯誤是將勞動概念擴大化,而事實上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概念已經明確化。
關于腦力勞動的誤解:一些人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中的勞動只是體力勞動,這是對勞動價值論的誤解。生產勞動就是一切加人商品生產的勞動,不管這個勞動是體力勞動還是非體力勞動。勞動本身的量是用勞動的持續時間來計量,而勞動時間又是一定的時間單位,如小時、日等作尺度。很顯然,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中的勞動是既包含體力勞動,也包含腦力勞動。
關于復雜勞動的誤解:很多人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在復雜勞動中不再適用。事實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過復雜勞動的計算。不論財富的社會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它的物質內容。可是,那種緊張程度較高、比重較大而超過平均水平的復雜勞動又怎樣呢?這種勞動可以折合為壓縮了的簡單勞動、高次方的簡單勞動,例如一個復雜勞動日可以等于三個簡單勞動日。這里還不是研究支配這種折合的規律的地方。不過有一點是明白的,就是這種折合事實上在進行:因為,當作交換價值,復雜勞動的生產物在一定比例上就成為簡均勞動的生產物的等價物,因而等于這種簡單勞動的一定量。這就說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在復雜勞動中的已經運用,只是沒有明確的羅列出一個通用的公式。
3.關于生產力價值論。有人提出生產力價值論,但這沒有多大意義,這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相類似的。勞動生產力越高,生產一種物品所需要的時間越少,凝結在該物品中的勞動量就越小,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小。生產力價值論只是和勞動價值是同義的,是無意義的反復。如果承認價值理論的構建必須堅持生產力決定原理,那么,“基礎論”及“勞動一元論”中生產力決定性體現在何處?可以明確地回答,生產力決定體現在勞動上。生產力提高了,技術進步了,生產同樣品質或數量的產品,人們的體力勞動減少了。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地取決于勞動時間和已消耗的勞動量,相反地卻取決于一般的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或者說取決于科技在生產上的應用。原來需要1小時完成的工作,現在只要8小時勞動就可以完成了,這難道不是生產力的進步在勞動上的體現嗎?
4.關于生產要素的分配。一些人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懷疑,說其他要素也參與了價值的創造。雖然社會主義國家在分配制度上實行按勞分配與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這并不是承認生產要素也創造價值。
關鍵詞:MATLAB;自動控制原理;教學軟件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08-11ppp-0c
1 研究意義
傳統的自動控制原理實驗在某些教學儀器廠生產的控制實驗裝置上完成,其內部用運算放大器、電阻、電容等模擬器件構成了比例、積分、一階慣性等典型環節。實驗時,把系統分解成各典型環節的串聯形式,然后在模擬裝置上把表示相應典型環節的模塊連接起來,通過示波器觀察系統的響應和各項動態指標。這樣的實驗方式,雖然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加深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印象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兩個局限:
(1)實驗設備高度集成,擴展性能差由于實驗裝置的各典型環節已經集成,可改參數有限,使得實驗以驗證性為主,而且操作復雜。比如觀察一個二階系統在不同阻尼系數下的階躍響應和動態指標,首先要把系統分解成典型環節的串聯形式,然后加上階躍輸入信號后在示波器上觀察響應和各項指標,操作起來十分不便。
(2)繪圖、計算復雜自動控制原理是自動控制專業的一門比較抽象的理論課程。由于控制系統分析往往涉及到各種分析方法的繪圖和復雜的計算,學生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繪圖和計算上,影響到對控制系統分析原理的掌握。因而該課程授課難度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很大。
因此,這種實驗方式不僅未能發揮實驗在教學環節中的作用,而且成了制約“自動控制理論”教學的瓶頸。
隨著計算機應用軟件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開發已成為計算機應用軟件領域和教學改革的課題。用計算機完成復雜的計算和繪圖,授課時引導學生把精力放在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上,將是該課程教學發展方向。MATLAB是1980年美國學者CleveMoler等人推出的用于工程計算和數值分析交互式語言。MATLAB軟件環境給用戶提供了一個人機交互的M語言。用戶用MATLAB進行控制系統分析,一般是用M語言在MATLAB運行環境下一步一步地輸入命令,用MATLAB提供的子程序和繪圖功能完成系統分析計算。這種靈活的操作方式要求用戶必須掌握M語言編程方法和各個控制系統分析子程序的調用接口,比較適合于有控制系統分析經驗和熟悉M語言的用戶。對于初學自動控制理論的學生,這種操作方式是不適合的。這可能使學生把精力和時間耗費在學習和掌握M語言上,而不是用在對控制系統分析原理的掌握上。因此,利用MATLAB資源和M語言開發適用于自動控制原理實驗教學的應用軟件是必要的。
2 國內外研究綜述
目前,MATLAB已經成為國際上最流行的科學與工程計算的軟件工具,國內外很重視利用MATLAB研究和開發自動控制類課程的實驗教學軟件。國際控制界的許多專家已經開發了大量基于MATLAB的控制軟件,我國很多高校和研究部門也正在研制此軟件,但是國內尚未見有關產品的報道。
3 自控實驗教學軟件的研制
基于上述MATLAB強大的功能,我們研制了一套“基于MATLAB的自動控制原理實驗教學軟件”。該軟件的研制,給自動控制理論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能夠使學生直觀、生動地了解自控理論的內容,并對自控系統的設計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還可節省實驗設備的投資與維護費用。整個系統的功能分為階躍響應、脈沖相應、Nyquist圖、Bode圖和根軌跡圖等等。
軟件接口界面按照如下方式設計:
(1)菜單界面:根據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內容特點,在主菜單頁上排列該軟件的主要功能和控制系統方框圖,方框圖的傳遞函數可以按用戶需要自行更改。系統主界面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主界面
(2)數據輸入:數據輸入采用統一格式的數據輸入對話框,如圖2所示。
圖2 數據輸入對話框
(3)結果輸出:計算結果輸出采用直觀的圖形顯示方式。
例如某開環系統的傳遞函數為lhj03.tif繪制系統的Bode圖。
先在數據輸入對話框中輸入開環傳遞函數的分子分母矩陣,然后點擊主界面中的按鈕“Nyquist圖”,則可以在主界面的坐標位置輸出結果。部分程序如下:
function NYQUIST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Nyquisy圖”按鈕回調
global num1 den1%定義傳遞函數的分子多項式系數矩陣為全局變量
m=tf(num1,den1);%求傳遞函數
t=[0:0.1:6];%定義向量t
subplot('position',[0.12 0.52 0.5 0.45]);%在指定位置建立圖形
nyquist(m);%繪制系統的Nyquisy圖
xlabel('實軸');%Nyquisy圖的橫坐標標注
ylabel('虛軸');%Nyquisy圖的縱坐標標注
title('Nyquist圖');%Nyquisy圖名稱
運行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運行結果
4 結束語
根據自動控制原理實驗課程的特點,為用戶設計一個美觀、簡潔、明了的操作界面,使教師和學生不需要MATLAB知識就能掌握和應用,操作盡量簡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動手分析、設計系統的能力,有效地克服目前自動控制原理實驗的局限,從而使自控實驗煥發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 劉宏友,李莉. MATLAB 6基礎與應用[M]. 重慶大學出版社,2002.
[2] 溫希東. 自動控制原理及應用[M].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在高壓氧治療中,進艙前常規給患者點滴0.5%麻呋滴鼻劑可以預防和減少中耳氣壓傷的發生[1],我科自2000 年以來,接診了6440 人進行高壓氧治療,所有患者首次進艙前均常規點滴0.5%麻呋滴鼻劑,大大降低了中耳氣壓傷的發生率[2]。2007年12月30日接治一例患者,點滴麻呋滴鼻劑后立即出現血壓升高、心動過速等癥狀,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64歲,因反復胸悶、心慌3年,再發氣促6小時,于2007年12月30日收治心血管內科,入院診斷:冠心病、高血壓病Ⅲ期,體查:T36.8℃,P58 次/分,R18 次/分,BP150/70mmHg,ECG:竇性心率偶發單源室性早博。入院后給予護心、擴冠、抗凝等對癥治療。2月7日,患者病情穩定,申請高壓氧治療。治療前向患者進行入艙宣教,常規點滴0.5%麻呋滴鼻劑,左右鼻孔各一滴。1分鐘后,患者突然面色蒼白,大汗淋漓,訴心慌氣促,即查:T37℃,P98次/分,R24次/分,BP160/95mmHg。ECG:竇性心動過速。立即給予平臥、上氧、降壓、心電監護等對癥處理。10分鐘后患者主訴胸悶、心慌好轉,出汗減少,生命體征平穩,ECG顯示:竇性心律。
2 討論與體會
0.5%麻呋滴鼻劑是由0.5%麻黃素和呋喃西林配制而成,麻黃素是一種擬腎上腺素藥,能興奮α,β受體,可以引起心悸、煩燥、血壓升高、中樞興奮等作用【3】,但較腎上腺素弱;利用其收縮血管的作用,常用0.5~1%溶液滴鼻,可消除鼻粘膜水腫,協助開張咽鼓管,常規應用于高壓氧治療前,以預防和減少中耳氣壓傷的發生。
我科近8年來,高壓氧治療了6440人,其中腦外傷2450人,腦梗塞1583 人,CO 中毒890 人,高血壓、冠心病756人,其它751 人,治療前均常規點滴麻呋滴鼻劑。該制劑在使用過程中引起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尚屬第一例,臨床上偶見引起此類反應的報導【5】。本例患者為知識女性,年齡偏大;既往有心血管病史,且進艙前情緒比較緊張;其麻呋滴鼻劑的使用雖為常用量【3】,但是用藥后迅速出現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等癥狀,說明此患者對麻黃素極其敏感,麻黃素的擬腎上腺素反應非常明顯。所以,對接受高壓氧治療的病人治療前使用麻呋滴鼻劑應注意:
2.1 熟悉藥物相關知識
護士用藥前必須正確了解藥物的藥理作用、不良反應、藥物的動力學,以及藥物的主要成份,并能針對病人用藥后的異常情況作出相應處理。
2.2 重視對患者的護理評估
將護理程序充分運用到高壓氧專科護理中來,特別要重視護理評估階段中的資料收集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對每一位接受高壓氧治療的患者,必須詳細詢問既往病史和現病史,有心血管病史和老年患者在點滴麻呋滴鼻劑時要慎重使用,加強觀察。
2.3 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
掌握用藥時間和用藥量。麻呋滴鼻劑需在進艙前10 分鐘滴入【2】,以防病人發生意外情況時能在氧艙外及時處理,切忌趕艙。一般每側鼻孔滴入1~2 滴即可。每位患者首次治療常規點滴,以后根據情況酌情而定,用量過多可導致鼻粘膜萎縮壞死【5】。
2.4 加強心理護理
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作好入艙前的健康宣教,消其緊張、焦慮情緒,使其能愉快輕松地進艙治療。
參考文獻
[1] 房廣才.臨床高壓氧醫學[M].1 版. 北京:華文出版社,1995:132
[2] 羅志方等.HBO 治療預防中耳.副鼻竇氣壓傷的方法比較.醫療.保健 .器具,1999,10:18
[3] 汪明性.藥理學 4版[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76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2-0080-02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臨床上小兒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往往因患兒反復的心室率快,藥物治療無效,而導致患兒出現心衰、心臟擴大等一系列臨床表現[1]。心臟射頻消融術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治療方式,其主要是指經動脈或靜脈血管將電極導管送入心臟內部,通過釋放射頻電流的方式促使局部心內膜及心內膜下心肌發生脫水、變性、壞死現象,律性及傳導性均發生改變,從而達到阻斷心律失常異常傳導束的效果[2]。將經全麻下應用三維電解剖標測系統行射頻消融術治療小兒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9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兒進行研究。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齡11個月~12歲,平均(6.3±0.5)歲。
1.2 方法
患兒平臥于DSA床,協助麻醉醫師行全麻術后,給予插入胃管和尿管,并行雙側鎖骨下區及雙側腹股溝區常規消毒鋪巾,以Seldinger術穿刺鎖骨下靜脈、股靜脈或股動脈,留置鞘管,靜脈注射肝素抗凝,沿鞘管分別送入冠狀竇十極、右室二級標測電極,經心內電生理檢查后確定引起心動過速的異常結構靶點,在CARTO3三維標測下,沿管鞘置入射頻消融導管,釋放高頻電流,通過熱效能促使局部組織內水分蒸發,進而達到部分組織干燥壞死,從而實現治療效果。術后對患兒體表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等進行嚴密監測,消融后30 min。檢查手術是否成功。若反復重復術前誘發條件均無法誘發心動過速,則判定手術成功,結束手術,即可拔除電極導管,壓迫止血。必要時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麻醉蘇醒后護送至ICU。
1.3 護理
1.3.1 術前護理 (1)加強心理護理:孩子作為家庭的重要成員,一旦出現異常現象,家長極易產生焦慮情緒,且該病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故而極易導致患兒家屬情緒煩躁、緊張,迫切希望通過手術解除病痛,然而又擔心手術效果,害怕手術失敗。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對患兒家屬心理護理干預的重視,了解患兒家屬的性格特點,并根據具體情況為其開展有效的健康宣教,耐心地向患兒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例如發病原因、手術方法、手術效果、注意事項、治療成功的案例等,以消除患兒家屬的緊張感,提高其治療信心。導管室護士及麻醉醫師于術前1 d至病房訪視患兒,及時了解患兒及家屬的心理狀況及需求,做好再次宣教及心理疏導工作。(2)術前準備:術前護理人員應協助患兒進行凝血檢測、血常規檢查等,并且需嚴密觀察患兒血壓、心率等情況,并進行記錄;另外需做好皮膚護理,必要時給予備皮;詳細詢問患兒家屬患兒有無藥物過敏史;術前禁食6~8 h;患兒進入導管室前最好排空大小便;年齡較小患兒由1名家屬陪同進入導管室等候區,以減少患兒緊張恐懼心理。(3)導管室的準備:術前常規檢查各種監護儀、除顫儀、電生理記錄儀、射頻消融儀、麻醉機、吸引器、臨時起搏器等處于完好備用狀態;協助麻醉醫師準備好各種搶救藥品如阿托品、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等,以便迅速準確地配合搶救。室溫及體溫的護理:患兒進入手術室前半小時開暖氣,控制室溫25 ℃左右,濕度50%~60%,并注意非手術區的保暖[3]。
1.3.2 術中配合 協助患兒平臥于DSA床上,做好甲狀腺及生殖系統的射線防護,貼好心電監護電極,連接好CARTO3三維標測儀、心電生理記錄儀、射頻消融儀。協助麻醉醫師擺好插管,行全身麻醉,必要時插入胃管及尿管,當護理操作中需要搬動患兒時,切忌頭部過度擺動,防止導管脫出。麻醉后建立靜脈通路,根據患兒的年齡、靜脈分布特點選擇合適的靜脈留置針穿刺,并妥善固定針頭,以防手術后麻醉未完全清醒時患兒煩躁不安而造成針頭脫落。協助醫生進行消毒、動靜脈穿刺置管、心內電生理檢查、標測定位及射頻消融。術中密切觀察心電圖的變化,患兒的心率、心律、血壓、尿量的變化,以便及時發現嚴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嚴重并發癥,并采取積極有效的處理措施,如注射抗心律失常藥物,或進行電除顫,安裝心臟起搏器、心包穿刺、擴容、升壓等。
1.3.3 術后護理 (1)手術完畢,麻醉終止,手術醫生予拔除鞘管,局部壓迫止血,必要時給予彈力繃帶包扎。協助麻醉醫師拔管,備好吸痰管,必要時給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對麻醉未清醒的患兒,應去枕平臥,將頭偏向一側,注意保暖。手術結束后由麻醉醫師及手術護士攜帶氧氣袋及簡易呼吸氣囊護送回ICU,術后平臥6~8 h,保持穿刺側肢體伸直,避免因過早活動而引起出血,對于煩躁的患兒,必要時給予水合氯醛鎮靜處理。(2)傷口觀察:術后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兒傷口情況,若有滲血現象發生需及時更換敷料,并且給患兒加壓包扎處理,同時需嚴密觀察患兒雙足背動脈波動情況,且應注意患兒皮膚溫度及顏色變化,若有異常需及時處理。(3)生命征觀察:術后給予患兒持續24 h心電監護,對患兒心律變化進行嚴密觀察,若有心律失常現象發生需及時進行處理。測血壓,術后每半小時1次,6次測量平穩后改為每4小時1次。(4)飲食及排尿護理:術后6 h可叮囑家屬給患兒進食,避免由于長時間進食而引發低血糖,另外,護理人員可指導患兒掌握排尿改變,可通過聽流水聲、熱敷等方式誘導排尿,并且鼓勵患兒盡量減少導尿,以減少感染概率。(5)預防感染:次日用安爾碘消毒傷口后更換止血貼,注意觀察體溫有無異常。(6)并發癥的觀察及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穿刺、插管等均屬于有創操作,會對患兒的機體造成影響,且會增加栓塞、出血、心包填塞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故而術后護理人員必須要加以重視,嚴格無菌操作,盡量減少插管、穿刺等引發的不良反應現象發生;另外,若患兒有呼吸困難、運動障礙等現象發生需及時進行處理。術后囑患兒多飲水,以稀釋血液;鼓勵患兒于拔管6~8 h后下床活動,防止靜脈血栓形成[4]。(7)心理護理:患兒術后到ICU觀察,由于無家屬陪伴,產生恐懼心理,給予心理安慰,言語輕柔,通俗易懂;術后患兒往往會產生胸部不適癥,需告知患兒家屬其屬于正常現象,減輕患兒家屬的心理負擔。
2 結果
49例患兒手術均獲得成功,其中有1例患兒術后1周再次出現室上性心動過速,有2例患兒于出院后再次出現室上性心動過速,治愈率為93.9%。
3 討論
[關鍵詞] 舒適護理;直腸癌;蘇醒期;躁動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9(c)-01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on the emergence agitation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80 cases with rectal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fort nursing based on the reasons of emergence agitation. And the vital signs, incidence of emergence agita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vital sig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table in the recovery period from general anesthesia. After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ess heart rate [(76.3±8.9)times/min vs (86.7±9.2)times/min], obviously lower systolic pressure [(135.4±12.4)mmHg vs (149.7±11.3)mmHg], significantly lower diastolic pressure [(85.7±9.3) mmHg vs (95.4±9.8) mmHg]. 22.5%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emergence agitation, while 40.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emergence agitation. The agitation scores were much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hospitalization was much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omfort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emergence agitation scores and improve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o it is worth being further promoted clinically.
[Key words] Comfort Nursing; Rectal Cancer; Recovery period; Agitation
直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且在中青年人群中的發病率逐年增加[1],在全麻下行腹腔鏡微創手術根治術是治療直腸癌首選治療方案,全麻術后蘇醒期躁動(Emergence Agitation, EA)是全麻術后蘇醒期最常見的臨床癥狀,表現為一系列的不恰當的行為,包括興奮、躁動、定向障礙、胡言亂語、哭鬧或等癥狀[2],影響循環系統的穩定性,導致出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同時由于患者煩躁不安,將進一步增加各種管道脫落的風險,甚至誘發氣管痙攣、反流物誤吸的風險,嚴重威脅患者的手術安全[3]。舒適護理的是指采取合適的護理措施增進患者的舒適程度,其目標是讓患者身、心、社、靈方面均達到最愉快的狀態[4],可縮短或降低患者由疾病或住院因素導致不愉快狀態,本研究將根據直腸癌術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地舒適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該院手術室行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納入標準:病理診斷為直腸癌,在全麻下腹腔鏡行直腸癌根治術,術前患者認知功能正常且自愿配合參與本項研究;排除既往有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及合并嚴重心、肺、腎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患者。共有80例患者符合上述標準,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觀察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48~73歲,平均(56.23±11.72)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0例,高中或中專20例,初中及以下10例;病理診斷:管狀腺癌18例,狀腺癌11例,粘液腺癌9例,其他類型2例。對照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45~75歲,平均(56.73±12.45)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1例,高中或中專19例,初中及以下10例;病理診斷:管狀腺癌19例,狀腺癌10例,粘液腺癌8例,其他類型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方案,在術前進行訪視,并進行術前健康宣教,在進入手術室進行術前準備,在麻醉前留置尿管,術中加強對對患者氣道的護理,促進痰液的有效引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嚴格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在完成手術后將患者轉移至復蘇室,待患者清醒后轉移至病房進行進一步治療。
1.2.2 觀察組 評估全麻躁動患者誘發因素,采取針對的舒適護理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術前的心理舒適引導:在術前1 d,由手術室護士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首先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基本流程,術中留置各種管道的意義,并詳細向患者介紹全麻期間其麻醉后可能出現的感官癥狀,對可能存在的不適癥狀進行說明,并告知醫護人員將采取的措施,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提升患者的心理防御能力,降低對手術治療的恐懼心理。②術后舒適性護理:術后保持去枕平臥位,預防不適、外界器械或物品壓迫大血管或神經引起患者不適,及時清理呼吸道,保持氣道通暢,避免氣道分泌物引起的不適感;在使用約束帶的患者需保持約束帶的松緊度適宜,并根據患者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嚴格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波動情況,預防EA的發生。③合理鎮痛,增加患者軀體舒適度:在蘇醒期內物的作用逐步減弱,病人對疼痛的感逐步增加,若為給予及時的處理,蘇醒期的疼痛感將導致患者躁動不安,對所有患者均建立PCA鎮痛泵,有效減輕蘇醒期的疼痛感,增加軀體的舒適度,有效降低全麻蘇醒期的躁動。④減少刺激,由于氣管插管對患者咽喉的刺激大,容易引起患者躁動不安,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盡早拔出氣管插管,增加患者的軀體舒適度。⑤保持環境安靜、整潔,醫護人員在麻醉復蘇室做到言語輕、操作輕、關門輕及走路輕,減少監護設備、呼吸機、輸液裝置等噪音。
1.3 收集指標
①收集患者心率、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在術前平穩狀態及蘇醒期進行測量,連續測量2次取平均值。②患者躁動情況:按照4級評分法[5],其中0分為患者處于安靜狀態,無躁動;1分為患者在進行吸痰、測量血壓時出現肢體躁動,但經心理疏導后能緩解;2分為患者無任何刺激下即可出現躁動,并有拔管傾向,需進行約束;3分為患者強烈掙扎,需強制制動。③患者滿意度情況:在患者清醒后采取由手術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18.0版)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心率、血壓為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并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躁動評分及住院患者滿意度情況為等級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并且采取非參數秩和檢驗,均設定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基礎狀態下與蘇醒期心理及血壓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心率、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基礎值無明顯差異(P>0.05),蘇醒期觀察組患者在心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2.2 兩組患者躁動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躁動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Z=-1.998,P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總體滿意度情況明顯優與對照組(Z=-2.027,P
3 討論
3.1 直腸癌患者EA誘發因素分析
EA是一種由麻醉導致的特殊并發癥,臨床上多表現為心率增快、血壓上升、煩躁不安等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的癥狀[6],是影響手術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針對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可進一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7]。直腸癌患者雖然接受的是微創手術,但是由于腸道的切除及腸道系統的重造對腹腔臟器造成較大的干擾,可影響神經系統的異常,容易誘發EA的發生,增加傷動性出血,同時由于躁動增加氣管插管、胃管、尿管及腹腔引流管等意外拔管和墜床的風險。臨床研究表明,EA的發生可能與患者對手術的流程及蘇醒期可能存在的癥狀與反應缺乏了解,心理準備不足,以及術后對疼痛、氣道異物感及其他刺激性治療操作等因素有關[8]。因此積極消除EA的誘發因素及控制EA對手術安全的影響是臨床治療和護理的重點。
3.2 舒適護理對預防直腸癌EA的運用效果分析
舒適護理模式的是指采取合適的護理措施增進患者的舒適程度,其目標是讓患者身、心、社、靈方面均達到最愉快的狀態[4],可縮短或降低患者由疾病或住院因素導致不愉快狀態,該模式強調在開展常規臨床治療和護理外還需加強對患者舒適方面的研究,包括普通舒適研究和較難的舒適護理研究兩種層次[9],由于手術治療是圍手術期患者最主要的心理應激源,嚴重增加患者的身心負擔,加之患者對手術過程及麻醉相關知識的缺乏,將引起患者心理上的不適應狀態,因此加強術前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心理防御能力,將能夠增加患者的心理舒適度[10],避免各種診療及不當約束對蘇醒期患者造成的二次應激,觀察組患者的躁動評分明顯降低,避免患者對外界刺激或軀體不適產生的反射性反抗心理。
此外在蘇醒期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與檢測也非常重要,包括血氣分析與疼痛監測兩個方面,由于在蘇醒期時物的影響逐步減退,患者的疼痛感知功能逐步恢復,患者可因傷口疼痛難以耐受而引起躁動[11],因此在蘇醒期及時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并采取合理鎮痛的方式進行鎮痛,將能夠增加蘇醒期患者軀體舒適度。此外蘇醒期患者可因手術期間麻醉、肌松劑的殘余效應導致呼吸抑制或通氣不足的風險,患者可因下頜松弛、舌后墜導致呼吸道梗阻,醫護人員在拔出氣管插管后及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必要時檢測血氣指標狀態,保持氣道的通暢,增加患者的軀體舒適度;同時采取嚴密的監護和早期預防能夠保持生命體征的平穩,避免心率、血壓大幅度的變化。此外,在整個手術期間保持環境的安靜整潔,增加醫護人員對患者溝通,在進行各項操作前需進行解釋工作,將有利于增加患者的心理舒適度,避免操作不當引起的EA,因此采取舒適護理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提升,研究結果與其他文獻報道一致[12]。
綜上所述,根據直腸癌患者EA的誘發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舒適護理措施,能夠提升患者在手術期間的軀體和心理舒適度,保持蘇醒期生命體征的平穩,降低患者的煩躁程度,將有利于保證手術的安全,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可在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泓瀾,高玉堂,鄭瑩,等.上海市區居民1973-2005年結直腸癌發病趨勢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9,43(10):875-879.
[2] 常小蘭.全麻術后蘇醒期躁動的原因及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5):69-70.
[3] 周燕,潘應鋒.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啶對預防術后蘇醒期躁動的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9):1402-1403.
[4] 劉銳,石秀杰,宋艷,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1):2000-2001.
[5] 明豫軍,李輝,肖峰,等.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情況的調查和分析[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0,30(3):196-200.
[6] 徐俊峰,林梅,謝穎祥,等.兩種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效果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9):5461-5463.
[7] 鮑楊,史東平,封衛征,等.全麻蘇醒期患者躁動的研究進展[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2):183-184.
[8] 陳志峰.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療效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0):1884-1886.
[9] 王萬玲.舒適護理在國內乳腺癌圍手術期患者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4):273-276.
[10] 宋蕾,方秀新,耿文真,等.導尿時機對全麻蘇醒期躁動影響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0):42-44.
[11] 于洋,岳云,張永謙,等.術后疼痛在誘發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吸入麻醉蘇醒期躁動中的作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1,31(12):1452-1454.
立冬來了,冬季寒冷多病,也是人身體抵抗力較弱的時候,自然需要補充營養。冬至一般吃餃子,但你知道立冬吃餃子的由來嗎?今天小編整理了立冬節氣吃餃子的由來及立冬為什么吃餃子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1、立冬為什么吃餃子
立冬吃餃子是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常言道,“好吃不過餃子”,餃子的陷逐漸多樣化,有芹菜、茴香、韭菜、豬肉、牛肉、鲅魚、三鮮等等。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2、吃餃子的由來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除了北方將餃子作為節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場合中食用餃子。
3、餃子的寓意
“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后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你想想,我國祖先對此是多么的重視啊!無論怎樣,為除掉一年的晦氣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頓“餃子”。
立冬民間習俗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
食俗
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為什么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
關于立冬的相關諺語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里點蘿(北方)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江南)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銀,立春后犁鐵(指應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閩南)
立冬補冬,補嘴空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軟棗
【摘要】目的比較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麻和氣管插管靜脈全麻對高齡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選擇60例80~98歲高齡擇期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的病例,隨機分成2組,每組30例,A組患者采用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麻,B組患者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合麻,監測并記錄圍術期不同時點:麻醉前(T1),麻醉后5 min(T2)、15 min(T3)、30 min(T4)及術畢拔氣管導管時(T5)患者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中心靜脈壓(CVP)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數值變化。結果 A、B兩組在T2、T5時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中心靜脈壓(CVP)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前后比較A組心率在T2升高(p<0.05);B組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在T2降低(p<0.05)而在T5升高(p<0.05)。結論 等比重布比因腰-硬聯合的應用于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鎮痛完善、肌松滿意、血流動力學相對穩定,是理想的麻醉方法。
【關鍵詞】腰硬聯合麻 氣管插管 全身麻醉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05
人口老齡化是高齡髖部骨折多發的最大因素,其病因與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的骨質退化及性激素減少所致骨質疏松有關[1],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是治療髖部骨折常見的方法。隨著人口老齡化,該類病例手術也呈增長趨勢,高齡患者由于全身各臟器功能減退,受傷后臥床活動受限,心肺功能術前評估困難,且常伴有多種慢性基礎疾病,對圍術期手術和麻醉耐受力差,風險大,因此,麻醉的選擇及管理就更加重要。本組通過對高齡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選擇兩種不同的麻醉方式進行比較術中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從而探討較為理想的麻醉方式。
1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擇期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的60例患者,年齡80~98歲,ASAⅡ~Ⅲ級,其中男28例,女32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檢、手術時間、ASA分級、合并基礎疾病術前控制情況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患者術前禁食8小時,禁飲4小時,留置尿管,針對基礎疾病予以藥物控制,控制肺部感染,基礎血壓盡可能控制在160/90 mmHg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血紅白維持在90 g/L以上,術前均未使用鎮靜藥,進入手術室后,低流量經鼻吸氧, 連接BeneviewT8型多參數監護儀,局麻下右側頸內靜脈穿刺置管,監測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中心靜脈壓(CVP),在CVP監測下輸入乳酸鈉林格注射液6~8 ml/kg。A組患者取患肢在上方的側臥位后,定L2~L3為穿刺點,采用旁正中入路,當硬膜外穿刺針穿透黃韌帶進入硬膜外間隙后,取蛛網膜下腔麻醉穿刺針經硬膜外穿刺針內緩慢置入,有突破感即成功刺穿硬脊膜,拔除針蕊見腦脊級流出通暢,然后緩慢注入等比重布比卡因5~8 mg(0.75%布比卡因2 ml加0.9%生理鹽水1 ml取其混合液的1.2~1.5 ml),注藥速度20~30 s,然后向頭端置入硬膜外導管留置3~4 cm,平臥后測麻醉阻滯平面,15 min后阻滯平面仍不足T12時,硬膜外追加0.2%利多卡因2~5 ml,平面維持在T10以下。B組患者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靜脈給予力月西0.05 mg/kg,芬太尼2~3 ug/kg、丙泊酚1.0~1.5 mg/kg、卡肌寧0.6 mg/kg誘導下氣管插管接麻醉機進行容量模式機試通氣,潮氣量6~8 ml/kg,呼吸頻率12~14次/分,呼吸末二氧化碳35~40 mmHg。術中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卡肌寧根據術中情況微泵維持,術畢停藥前20 min,給予曲馬多20~50 mg靜推,術畢待患者清醒,達到拔管條件時拔除氣管導管。術中MAP低于60 mmHg時加快補液,必要時靜脈注射麻黃堿5~10 mg,心率減慢(HR<50次/分)時靜脈注射阿托品0.25~0.5 mg。
1.3觀察指標
記錄麻醉前(T1),麻醉后5 min(T2)、15 min(T3)、30 min(T4)及術畢拔氣管導管時(T5)不同時點患者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中心靜脈壓(CVP)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數值變化。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時間點心率變化及比較
T1時,A組與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2、T5時A組與B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前后比較見A組HR在T2升高(p<0.05),B組HR在T2下降(p<0.05)而在T5升高(p<0.05)。見表1。
2.2不同時間點平均動脈壓變化及比較
T1時,A組與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2、T5時A組與B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前后比較見A組MAP在不同時點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MAP在T2下降(p<0.05)而在T5升高(p<0.05)。見表2。
2.3不同時間點中心靜脈壓變化及比較
T1時,A組與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2、T5時A組與B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前后比較見A組CVP在不同時點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CVP在T2下降(p<0.05)而在T5升高(p<0.05)。見表3。
3討論
高齡患者由于全身各臟器功能減退,常伴多種慢性基礎疾病,且自身調節能力和交感神經張力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升高,這些生理改變降低了機體心血管系統對應激狀態的適應能力[2],對麻醉藥物的耐受性差。麻醉和手術過程中血流動力學的劇烈變化可誘發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腦卒中等心腦血管意外,因此,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對保證高齡患者圍手術期的安全至關重要[3]。本研究根據高齡患者的生理特點,選擇HR、MAP及CVP作為血流動力學監測指標,其中HR是反映心肌收縮功能的評估指標,MAP反映心室后負荷;CVP反映心室前負荷。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雖然能保持氣道通暢,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加大了圍手術期的安全系數,但全麻只能抑制下丘腦對大腦皮層的投射系統及大腦皮層的邊緣系統,無法有效抑制因手術中傷害性刺激造成的垂體及腎上腺激素分泌,難以完全阻斷應激反應,而致血流動力學波動劇烈,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腦血管并發癥,并且術后呼吸抑制和中樞神經功能紊亂發生率升高[4]。本研究中B組在麻醉誘導時點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較麻醉前均明顯降低,而在術畢拔管時 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則明顯升高。
腰-硬聯合麻醉具有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優點,麻醉藥用量小,可控性好,鎮痛完善,肌松滿意,不受手術時間限制,血流動力學相對平穩,能有效抑制創傷性刺激向中樞神經的傳導,減輕了機體的應激反應,又有硬膜外導管用藥延長麻醉時間及術后硬膜外鎮痛的優點,特別是對原有冠心病、高血壓病人的心血管有一定保護作用。老年人腰-硬聯合麻醉可保持患者清醒,避免因全身麻醉所致的蘇醒延遲、蘇醒時躁動、術后認知障礙、肺部感染低氧血癥、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等術后中樞神經和肺部并發癥[5]。腰-硬聯合麻醉對高齡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麻醉起效快,阻滯平面易于控制,效果確切,有效抑制應激反應,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小,保持內環境穩定,只要管理得當,不失為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毛敦.髖部骨折高齡患者圍手術期譫妄臨床分析[J].現代醫院,2012,12(12):24-26.
[2]馬松梅,黃偉華,肖曉山,等.Proseal型喉罩與氣管導管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3,12(13):34-36.
[3]黃建輝,謝長春,付建強,等.不同麻醉方式對高齡患者下肢手術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雜志,2012,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