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提高演講與口才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高職學生;演講能力;提升對策
本人一直在職業院校擔任基礎課程的授課教師,能深深的體會到隨著社會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各行各業對人才語言溝通能力表現出高度的重視與需求。在職場上明顯表現出來的是語言的溝通能力比掌握專業知識更為重要。根據市場的需要各大職業院校紛紛開設與演講相關的課程,意在提高學生溝通表達能力,但是事實上高職學生的演講水平和溝通能力都表現的差強人意。然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應該怎樣改變這種局面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從學生本身說起,高職院校;入校的學生基本上從中學到高職,都不是尖子生,成績都是中等偏下的,大部分的學生高考的成績都不是很好;第二,讀高職的學生大多數家里都是希望能好好學好一門技術就可以了的,對于口才交際這種實踐性應用能力不是很重視,覺得學生畢業以后主要還是靠手藝技術吃飯的,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所以家長和學生自身都不是很重視;第三,高職的學生因為層次的高低不同,思想和心智極為不成熟,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極度缺乏自信?;谏鲜銮闆r的存在,那么怎樣才能讓高職的學生學會演講呢?如何能讓高職學生精彩演講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努力。
一、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
演講是一種實用性技能,成功的進行演講建立在流利的口語、標準的普通話、構思獨特的講稿、適切的表達方式等基礎之上,但高職學生的演講基礎比較差,第一個體現在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在多次的演講大賽中,學生參賽者表現出來的問題都是語音不準確。第二個體現在演講的人平常的閱讀知識量比較少,閱讀的面也比較窄,所以在進行演講時沒有自己的新觀點、演講的內容泛泛,缺少最新的科技知識和信息、內容落后平泛。第三個體現在演講者的寫作水平偏低,寫作能力的薄弱直接影響選手在演講時,文稿語言不優美,內容意境普通,對聽者沒有任何吸引力,甚至有些參賽選手對演講主題的理解都有偏差,演講內容和主題嚴重不符甚至相反,當然更多是沒有辦法完全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只能大聲喊喊口號,種種現象都說明了高職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當中,演講的基本功沒有打堅實,所以,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視,關鍵還在于學生有意識的去培養自己在普通話,書籍閱讀,演講基本知識和技巧等基礎知識的自學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的駕馭能力
在演講中的語言運用水平主要表現說和寫,主要體現在語言的表達輸出過程。其一:作為一名演講者最基本應該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語音要用標準的普通話,語調規范,吐字清晰,這也是演講成功與否最直接,最根本的影響因素。無論演講者表情豐富、姿態得體、講稿優秀,如果發音失準、重音失誤、語調失位,最終還是一次失敗的演講。其二:學生寫作能力的鍛煉必須同時跟上。寫作能力是語言運用的高級形式,但高職學生因種種原因,對寫作訓練興趣低下,其寫作能力總體上比較薄弱,這無疑削弱了學生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所以為了提高演講能力,演講者必須學習撰寫優秀、有效、內容新穎、觀點正確、語言流暢的演講稿。學生必須做好,題目的選定要精確、收集的素材要完整并具有說服力、編寫的提綱是文稿的骨架、整篇文稿要合理組織安排,展開富有邏輯性的論證,環環緊扣,讓文稿做到引人入勝的開局、流暢自然的過渡、恰到好處的提示、令人回味的結尾,使聽眾在豐富的句式變換和形象貼切的修辭中進入傾聽的佳境。
三、提高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在前面有提到學生的思想和心智還不夠成熟,所以思考的時候比較簡單,也很僵化,甚至有時還很固執,教師此時除了要能積極引導之外還要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能獨立思考,不聽信他人的意見,人云亦云。在看待事物的開端,發展,,結尾時能有自己的高度和見解。甚至要能學會換位思考站在聽眾的角度想想這是否是我想要聽到的,是否是我感興趣的,能不能產生共鳴,激起火花。演講的最高境界是讓人感覺演講者不是在演講而是在和他們聊天,想說的話沒有特意準備而是娓娓道來的,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演講中想要取得意想不到的驚人效果就必須要具有全新的理念和創造性的語言相結合。
四、提高學生實踐應變的領悟能力
有句話說過有些人是天生的演講家,有些人是天生就站在臺上的演員,而大多數的高職學生從來不是天生的演講家和站在臺上的演員。他們是一群不自信還有點自卑,但是死要面子甚至會逃避的孩子。他們很少有機會站在臺上,即使你給他們一個舞臺他們更多時候也會不知所措,然后怯怯的落幕。教師可以在授課中安排一個教學環節設計——課前演講:按班上學號順序每次的開始請三位同學上臺進行即興演講或話題說話,內容題目自擬,每位學生發言時間3-5分鐘。但是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一個學期下來,能達到演講要求的很少,大多數的學生都是應付性的上去說幾句無關重要的話就下來了,他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機會,一個表達自己和同學溝通交流的舞臺,他們對于實踐的認識還停留在到社會中去和人打交道。作為教師應該能常常有意引導學生告訴他們不要放過任何一個能夠面對大家的機會,實踐應變是隨時隨地的,我們要時刻準備最好的表達自己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如果我們的學生能領悟到把握好每次正式和非正式演說的機會,以后走上職場還會懼怕與人來往交際嗎!
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演講是獲取信息的好途徑,擴大聯系的好機會,求知學習的好渠道,鍛煉口才的好方法。演講是一種武器,運用它可以捍衛自己,取得競爭優勢;演講是一條途徑,通過它可以培養能力,增強勇氣;演講是一種智慧,應用它可以機智果敢,幽默詼諧。人們聽了演講可以得到理性上的啟迪,知識上的豐富,思想上的教育,情感上的愉悅。
一名優秀的演講者,不但在學生生涯中是佼佼者,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會因此給自己帶來很多機遇和快樂,將會成為古希臘哲學家、演講家蘇格拉底說的“最有才干的人,最能指導別人的人,見解最深刻的人?!?/p>
【參考文獻】
[1] 周立.應用文寫作與口頭表達.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2] 任正非.華為演講培訓.2008.
一、 注重小組活動訓練,發掘學生潛能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性格特點等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因而,若想人盡其才,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訓練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讓每位組員都能發揮其潛能。例如在日常教學中,筆者運用的訓練方式如下: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四人,每天兩個小組分別進行對話表演,不限定表演形式,組長負責分配角色,但提出的要求是:按照學生個人能力來安排角色任務,使每位學生均能展現自我,開口說英語。這樣,擅長敘述的學生可進行旁白與情節描繪;喜歡才藝的則進行才藝表演;擅長動作的學生可自由發揮;喜歡繪畫的學生則可準備道具等。如此一來,就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敢于表現自我,敢于開口對話,有些學生甚至學會創造性學習,他們除了課堂利用課本故事外,還采用兩個小組合作的方式,創造了一個情景演唱會。情景設計如下: Jim去澳大利亞的一位朋友Jack那里旅游,他們討論著周末活動,最后達成一致意見:觀看悉尼歌劇院的演唱會。他們到達劇院,引座員將Jim與Jack引座后,主持人便宣布今晚的演唱會開始。然后兩個女生手拿書本卷成的話筒,有感情地演唱了“God is a girl”, 接著兩位男同學上臺,一個表演彈吉它的模樣,一個唱著書本上的英語歌曲。這時全班學生都沉浸在他們獨特而有創意的表演中。活動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了評價,予以贊揚、鼓勵,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口語學習興趣與信心。
二、 強化多樣化表達的訓練,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在語言學習中,表達是其中的關鍵環節,表達可以反映出學生對語言運用的熟練程度。
第一,演講與口才是語言表達的一種呈現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教師必須能夠從課本中發掘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英語話題,讓學生以不同形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如小組合作、討論,個人表述等。當學習任務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完成之后,要從小組中選出發言人代表本組對這一話題進行展示與總結,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和演講水平。另外,在訓練學生發言時,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注意聲控與面向問題:演講的學生要敢于面向多數同學,做到講話自然,條理清晰,聲音適中;在小組活動中,則應小聲交流,避免影響他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角度、多層次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其學會陳述、復述、歸納小組結論以及表述個人看法,從而在實踐中提高演講與口才能力。
第二,學習卡與概念圖制作也是復習鞏固的一種呈現方法。每一門學科均有著自己獨特的知識脈絡與知識框架,當教學完一個單元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本單元的語法、句型、詞匯等進行分類,以線狀圖、表格、樹狀圖、氣泡圖等方式通過筆頭呈現表達出來,并制作成手抄報,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上,以供展示和學習。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學生能分享他人特色作品,從而開闊視野,啟發思維,更重要的是學會從書本中提煉知識重點,弄清知識脈絡,進而實現高效學習。
三、 注重參與傾聽式訓練,重視英語思維與學習品格的訓練
傾聽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傾聽既是尊重他人,也是讓他人尊重自己。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訓練學生學會傾聽他人,聽聽他人發言,聽聽自己的心聲。英語是一門語言課程,口語訓練是不可或缺的,在口語訓練中也包含了聽他人說話。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當他人發言時,有的學生在做自己的事情,沒有認真傾聽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參與傾聽。如每節課前,教師可讓一位學生演講,亦或做小題報告,然后讓其他學生面向演講者,認真傾聽,能夠聽出其中的精彩語句以及存在的錯誤。而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眼神中看出學生是否認真傾聽,并要以提問的形式來檢查學生的傾聽效果。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作為培養普通中小學音樂師資的搖籃,其目標明確,責任重大。近年來,隨著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大力推進和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高師音樂教育也應與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相協調。那么,高師??埔魳方逃慕虒W改革應如何去做呢?培養的學生如何才能更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需要呢?
一、課程結構的設置突出實用性
1.合理設置專業課
高師??埔魳方逃龑I要堅持師范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加強師范性,音樂課程的設置,應以基礎音樂教育為出發點,改革不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因此,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合理地設置課程是其基本保證。在具體設置上,我們重點開好《基礎樂理》、《視唱練耳》、《舞蹈》、《和聲學》等專業課。在這些技能性知識的教學中,應把握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原則,對一些教學內容做有針對性的調整與改革。如將技術專業聲樂課、鋼琴課、“個別課”改為“大、中、小”綜合課,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演唱、演奏理論課,突出音樂教育的師范性特色。同時,刪減合并了一些課程,減去了一些實用價值不高的課程,如《藝術概論》、《民族音樂概論》等,將《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音樂欣賞》三門合并為《中外音樂簡史與名曲欣賞》。
2.增開實踐活動課
基礎音樂教育多以活動課為主,為適應這一需要,高師??埔魳方逃龑I開設部分實踐活動課很有必要。如《即興伴奏》、《合唱指揮》、《小型樂隊編配》、《兒歌創作》、《舞蹈編導》等課程,這些實踐活動課的開放,有助于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高,也著眼于為學生將來走上講臺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鋼琴與即興伴奏教學中,除了彈奏一些基本曲目外,還要求學生自彈自唱、自編自彈一些教學曲目,只有具備自配伴奏的能力,將來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同時,在每學期的聲樂觀摩和聲樂考試中,每個同學都要參與為其它同學伴奏,并將伴奏成績計入平時成績中考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實踐練習,不斷提高演奏水平。
二、教法研討上強調實踐性
高師音樂專業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使之與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需要相適應,在教學方法上還得要求任課教師不斷改進,注重教法研討,使理論技能與實踐相結合。因為在以往的教學中,在上專業技能課時,由于多采用小課形式,教師只注重對學生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指導,而沒有聯系到中小學教學中存在的類似問題,問題沒得到解決,使他們對技能技巧的認識只停留在本能的意識中,不能上升為理論,更不能由此及彼,應用這些理論,結合中小學學生的實情加以應用。因此,教學中應注重變單純的理論、技能教學到理論技能與實踐相結合的軌道上來。如在鋼琴教學中,我們對學生提出:作為師范生來說,僅自己會彈會唱是不夠的,關鍵還要學會怎樣教人會彈會唱。我們采取了大小課相結合的形式,將學生按程度分為幾個小組,每個組上課時采用演奏觀摩的形式,每個學生既是演奏員,也是觀眾聽眾。然后,除了老師分析講解以外,更多的是采用討論的方式進行,還可讓學生進行自我講解、相互輔導,共同提高。這樣,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聲樂課教學中,我們對教學內容與形式上也做了如下革新:將單一的聲樂技能課增加為歌唱藝術教學、歌唱基本理論與教學法、聲樂藝術與作品賞析這幾部分內容構成,豐富了教學內容,注重技能訓練與實踐相結合。我們采用大課來解決聲樂學習中,許多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小課解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問題,揚長避短,相輔相成,提高學生的聲樂藝術水平。
三、能力訓練中突出“師范性”
作為一名未來的小學教師,除了自身的知識技能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音樂教學能力、音樂組織能力、表演能力等。因此,高師??埔魳方虒W如何才能滿足中小學音樂教學需要,應從提高學生全面素養,注重培養從教能力上著手。
1.教學中始終貫穿能力培養
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與能力融會貫通,合二為一。如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在學生達到了音準、節奏要求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在音樂的背景中做些律動練習或多聲部節奏練習,這類似于低年級的“唱游課”,學生對以后的“唱游課”也就不會感到陌生了。同樣,在“音樂教學法”的教學中,更要突出其實踐性和從教能力的培養,要緊密聯系小學的實際,熟悉小學的教材,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及早地上講臺試教,教師給予正確的講評及指導,讓學生提前嘗試怎樣做教師,以至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各項教學能力。
2.加強教學觀摩,培養從教能力
根據音樂專業課技能性較強的特點,定期開展教學觀摩活動。如聲樂演唱觀摩、鋼琴演奏觀摩活動,學生人人上臺表演,這樣就能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經常登臺演唱或演奏,還組織他們觀看高年級及外校的演出,擴大音樂視野。此外,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我們也注意給音樂班學生提供各種獨唱、合唱、伴奏、指揮等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鞏固所學。同時,又可發現不足之處,回到課堂后再給予提高。與此同時,還鼓勵音樂班學生積極參加校合唱隊、舞蹈隊的排練演出、學院各種文藝晚會的彩排組織等活動,從中增強學生的音樂感、舞臺感,增強其表演能力、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