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字經濟的優勢范文

數字經濟的優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經濟的優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字經濟的優勢

第1篇:數字經濟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石油鉆井

自動化技術

運用

近幾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已經引入到了石油開采領域。井下信息實測技術、井下指導和交流系統在石油的開采過程中已經被廣泛地推廣應用。在這樣的社會發展現狀下,由機械化和信息化共同構成的石油鉆井自動化技術受到各石油企業和單位的重視,在實際工作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系統的工作流程和理論體系。伴隨IT行業的興起,科學技術在石油鉆井中的綜合運用,給石油鉆井技術的發展帶來廣闊的空間。

1我國傳統石油鉆井的不足

我國是石油大國,有著儲量豐富的石油資源,我國的石油年均開采量一直處于世界的前列。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人口數量的激增,人們對能源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傳統的石油鉆井是我國原油開采的主要方式,但這種開采方式在技術水平、開采工藝上比較落后,石油的生產產量也比較低。傳統石油開采模式與采用現代技術的石油鉆井相比較,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開采難度比較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采用先進的鉆井技術,不僅使石油企業的石油開采效率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高,還大大降低了生產人員的操作難度。我國傳統的石油開采技術比較落后,采油鉆井技術還不成熟,使原油開采的難度比較大,嚴重制約了我國原油開采事業的快速發展。

1.2石油開采成本比較高

導致我國石油行業發展緩慢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成本投入比較高。對石油開采,前期投資比較大,短期內無法及時收回成本,致使我國早期的石油產業發展很慢。在油井的維護方面,也是需要比較大的投資。而最終企業獲得的經濟收益往往和預期的差別比較大,種種因素導致我國早期的石油業發展處于滯后階段。

1.3石油產量比較低

在傳統的石油鉆井中,沒有先進的勘測技術,給原油生產帶來很多麻煩,預先設計好的生產工藝不能順利執行。不能進行正確的油井定位,是造成原油產量低的重要因素。例如:前期對油井的勘測不精確,不能準確地找出油氣層的位置,導致開采期間原油的產量不達標。

2鉆機和裝備的智能化、自動化發展

自從1935年國外誕生了自動送鉆技術的專利,就意味著石油鉆探技術發展到了信息化時期,到了四五十年代,在石油鉆井領域,新型設備和新技術被廣泛地推廣和應用,促進了石油企業的迅速發展。在最近幾年,機械技術不斷發展完善,剎車系統逐漸形成了以離合片和相關比例要求的電磁剎車為主的新型的電磁控制功能和應用模式。這使得井下堪鉆的過程實現了比較系統的工作流程。

自動化石油鉆機實現了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動化的綜合運用。自動化石油鉆機在應用過程中體現出了先進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特點,能夠與環境形成統一的指導模式和要求。

2.1地質導向鉆井

地質導向鉆井就是根據井下的實際地質情況和石油儲藏特征來確定和控制井眼的鉆井技術。地質導向鉆井技術的應用,使得對井下鉆具的控制更加精確,準確命中最佳的地質石油儲藏目標,這樣,井眼可以避開地層界面以及地層流體界面,并且始終位于產層之內。在薄產層和高傾斜產層,最適合用地質導向鉆井技術鉆水平井。在這些產層中,按照常規方法來控制井眼軌跡很難準確地命中最佳目標,使用隨鉆定向測量和隨鉆底層評價測井數據進行地質導向鉆井,對于鉆頭周圍幾米范圍內的地質油藏特征可以隨時了解,也可以準確掌握鉆頭與地層界面或者地層流體的相對位置,因此可以控制鉆具始終在油氣藏中間鉆進。使用地質導向鉆井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油層鉆遇率、鉆井成功率和采收率,進一步實現了增儲上產,大大節約了鉆井成本。

2.2鉆機自動化技術

自動化鉆井包括地面鉆機自動化和井下自動化兩個方面。井下自動化技術是依靠井下閉環自動控制系統來實現的。近幾年來,外國很多石油企業在這兩方面進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并且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在井下定向這一方面,他們研制出了井下定向控制自動化鉆井系統,包含了鉆頭、旋轉導向裝置以及隨鉆測量儀。在旋轉導向裝置里面,預先存有井眼設計軌跡的數據和許多控制命令,鉆頭傳感器和隨鉆測量儀的探管測到的井斜、方位值傳回導向裝置時,和原先存儲的數據進行比較,如果偏差超出了規定的范圍時,導向裝置里面的電子控制模塊就會發出相應的控制命令,系統設備進行相應改變,直到井眼軌跡符合設計好的井眼軌跡。

3隨鉆檢測技術的運用

在邁向自動化、智能化鉆井的過程中,隨鉆檢測技術是一項非常關鍵的技術,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突破了原有的行業局限,逐漸形成了新的技術體系和新的行業。隨鉆檢測控制技術正在朝著鉆井智能化、自動化的方向邁進,在未來的發展中,要實現隨鉆測量和控制的完美結合。

1979年,第一次應用MWD。MWD就是把鉆后有線測量和傳輸井下參數的方法改變為隨鉆無線測量及其傳輸方法,這對隨鉆檢測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進步。從1995年開始,LWD、PWD、IWD、NRWD等技術的相繼研發成功和運用,逐漸形成了隨鉆地質導向鉆井和隨鉆工程服務技術,適應了在非常復雜的地質和環境條件下的石油鉆井。

隨鉆檢測技術涉及到了測井、油藏地質和自動化等多個學科領域,是石油鉆井行業的一項綜合性技術。為了使這項技術更加成熟,就要積極探索相關的先進技術,攻克石油工程領域的關鍵技術,加大科研投入,加強技術攻關力度,提升核心技術的實力,加強油氣勘探開發建設。

4調控自動化技術的運用

調控自動化技術是對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綜合利用,該技術的運用,大大地提高了石油鉆井的自動化水平,提高了企業的石油鉆井質量。為了強化現場鉆井施工的秩序,石油企業必須引進調控自動化技術,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對石油鉆井開采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自動化調配。

第2篇:數字經濟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 高技術企業 資源整合 能力再造 競爭優勢

在動態的、快速多變的環境里,企業僅僅擁有許多關鍵的資源 (如技術、信息、系統、流程、人力、財務與基礎設施等)顯然是不夠的,企業還必須以“能夠確保整個企業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作出快速而有效反應的方式”來配備這些資源,即具有高效實施整合的整合能力,以便使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產品市場領域和相應的實施能力之間能夠達到理想的動態匹配程度。這已經為許多企業的成功實踐所證明。對于高技術企業來說,有效的資源整合,能夠幫助經營者重新認識企業的競爭優勢,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規劃,為企業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資源整合具有不同的內容,只有根據自身內外資源和市場狀況的現實進行整合,才能使企業的資源配置最優。

一、資源整合是高技術企業成長的基礎與保障

從要素資源這一價值創造的基礎層次來看,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各種直接參與價值創造或對價值創造起到其他條件性作用的要素資源在價值創造中的地位與作用存在著差別,而且它們各自對于價值創造整體性活動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有限的,都存在著所謂的“缺口”或者說“缺陷”。要素資源缺口存在是價值創造的一個既定前提,同時也是導致它們之間必須結合和能夠結合的基本原因。就企業所面臨的缺口問題而言,要素資源缺口的存在制約著其生存和成長能力,而解決這種缺口約束的惟一方法就是彌補相應的缺口,即按照質與量的要求納入相應的要素資源。但是,企業在商品經濟狀態下,在市場中生存和成長的前提性約束,又決定了企業對其要素資源缺口的彌補或填充必須通過交易的方式進行。基于以上要素資源缺口的彌補或填充存在的客觀性與彌補缺口的條件,我們就找到高技術企業要素資源整合的原因[1]。

企業成長是一個動態過程,是通過創新、變革和強化管理等手段積累、整合并促進資源增值進而追求企業持續發展的過程。企業要素資源的整合和企業成長都是在動態中進行的,這就決定了企業要素資源的整合不是一次。只要企業中的某一種或某幾種要素資源發生量的或質的變化而使得企業要素資源之間產生不能相互協調和相互適應的趨勢或結果時,企業自身就產生了進行要素資源整合的需要,企業要繼續獲取企業成長的基礎和力量,就必須進行新的要素資源整合。對于高技術企業的成長而言,從其初始點即高技術進入企業開始,企業就面臨著要素資源的整合問題:不管高技術本身是由企業自己發明的還是從企業外部引入的,也不管是在新建的高技術企業中的高技術還是在原本存在的企業中的高技術換代,企業都需要以進入企業的高技術為核心來進行企業要素資源的整合,使企業其他要素資源與高技術或高技術所帶來的技術變化相協調或相適應,以形成高技術企業成長的內部基礎和綜合支撐力量。許多高技術企業成長的成功經歷表明,高技術企業的成長并不是在高技術的單一支撐中進行的,而是在高技術企業以高技術為核心的不同的企業要素資源的整合所產生的綜合支撐中進行的,高技術企業的成長始終依賴于高技術企業的要素資源整合。

二、資源整合是高技術企業能力再造的基礎

資源基礎論(Resource-Based Theory)是資源整合的出發點,為企業的資源整合和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搭起了一個過渡的橋梁,指明了資源整合的途徑和思路。在資源的差異能夠產生收益差異的假定下,企業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是“異質”的;企業內部的組織能力、資源和知識的積累是企業獲得超額收益、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公司及其競爭優勢是建立在公司所擁有的獨特資源及它在特定的競爭環境中配置這些資源的方式的基礎之上的。對于企業擁有的資源,資源基礎論認為,并非公司所有的資源都能轉化為競爭優勢,只有當這種資源是有價值的、稀缺的、難以模仿的、無法替代的時候,它才有可能成為競爭優勢。

林嵩、張幃等按照資源對高技術企業成長的作用將其分為兩大類:對于那些直接參與高技術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資源,稱之為成長所需的要素資源,而那些雖然未直接參與企業生產,但是其存在極大地提高了企業運營有效性的資源,則稱之為成長所需的環境資源。

在高技術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要素資源主要有以下五種:場地資源:良好的場地資源能夠為企業提供便利的生產經營環境,有效的改善企業的生產運作管理。資金資源:對于高技術企業來說,無論是進行產品研發還是生產銷售,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如何有效地吸收資金資源是每個經營者都極為關注的問題。人才資源:高素質人才的獲取和開發,是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知識資源:知識資源是指企業擁有的可以反復利用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技術基礎上的,能給企業帶來財富增長的一類資源。應該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經營理念、蘊涵在產品中的核心技術和滿足企業價值實現的技能技藝,它體現在設計、工藝、制造、營銷、服務等諸方面。管理資源:高技術企業的管理者大多是技術人員出身,他們本身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但是對于企業管理知識往往有所欠缺,很多高技術企業都失敗于管理不善,這意味著擁有一套完整而高效的管理制度是新創企業寶貴的資源。技術資源:對于高技術企業來說,積極研究開發、引進和尋找有商業價值的技術成果,加強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將有助于加快產品研發速度,為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提供有力的優勢。

環境資源是指高技術企業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除了六種生產要素之外的其他支撐條件。對于高技術企業來說,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所需要的環境資源有四種:政策資源:從中國的創業環境看,發展高技術企業需要相應的政策扶持,只有在政策允許和鼓勵的條件下,高技術企業才能獲得更多的國內外人才、貸款和投資、各種服務與優惠等。信息資源:對于高技術企業來說,信息資源主要有技術信息和市場信息。技術信息主要包含技術創新項目所在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研究動態,與創新項目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他創新主體類似項目的進展狀況等。市場信息主要包括來自于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供求狀況及其變化趨勢方面的信息。文化資源:文化資源是企業成長中尤為重要的一環。硅谷成功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濃厚的創業文化,如鼓勵冒險,容忍失敗等。這種良好的文化氛圍等對于創業者有著極大的精神激勵作用,使得高技術企業具有更強的動力和能力去獲取更多的生產要素,有效組合并創造價值。品牌資源:高技術企業所置身的環境也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例如,優秀的孵化器更會為居住于其中的企業提供一種品牌上的保證,這可以提高政府、投資商和其它企業對該企業信譽度的估價,有助于提高高技術企業獲取資金、人才、科技、管理等資源的可能性。

企業通過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不斷整合,達到一種理想的最終狀態,具備了用以完成一項任務或活動的能力。并且隨著外部經營環境和內部企業目標的變化,能力持續不斷的積累、培養、開發、運用、維護和揚棄,如此循環往復,永無止境,形成正反饋的增強回路,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并使競爭者難以理解和模仿,這就構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企業積累和學習怎樣分配資源和能力的組織過程中,核心競爭力會不斷的出現,作為一種行動能力,核心競爭力能使企業超越競爭對手。因此,根據資源基礎論的觀點,在企業家實施資源整合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識別關鍵資源,同時把握其他發展所必要的資源,最終形成競爭戰略,實現企業能力再造,為高技術企業的發展制定良好的戰略規劃。

三、資源整合是形成高技術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

1.資金、場地等有形資源為高技術企業發展的基礎要素

盡管資源基礎理論認為相對于無形資源,資金、場地等有形資源所能挖掘的價值并不大,但是對于新創企業來說,有形資源是企業的后續發展的基礎,是企業成長的基石,沒有有形資源,企業的創立就無從說起,所以創業者不能忽視開發這些基礎要素。

2.知識資源的整合可以構筑企業的競爭優勢平臺

核心能力理論將知識作為構成核心能力的關鍵資源,強調企業內部或企業之間需要進行知識的創造、轉移和共享。綜合文獻學者的研究可以認為,知識整合是把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知識有機組合在一起形成結構化知識體系的過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是構成企業核心能力的基礎,通過對內外部知識的整合可以構筑企業的競爭優勢平臺。知識資源已作為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最終源泉被放在競爭要素首位。從實踐上講,世界上眾多持續成長的優秀企業,都是能夠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資源,通過資源整合來再造系統,不斷通過適應環境的變化,及時有效地變革企業系統的結構,從而保持整體優化的狀態。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成長能力越來越依賴于其對知識的生產、傳播和運用能力。信息技術革命使企業成長建立在知識和人力資源的基礎之上,盡管實物資產、勞動和財務資本仍然是企業的主要資源,但其重要性正在逐步被知識和技術所代替,資本正逐步演變成為知識的一種功能。企業的核心技術來源于對知識的吸收、選擇、組合和市場化,首要的是對知識的獲取。但相對于企業來說并不是“知識”越多越好,企業有自己的市場定位。必然會有自己的“知識”選擇,必須按照市場定位對知識資源進行整合,這既是“核心技術”形成的途徑,更是增強企業能力的內在要求。知識整合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 核心是要按照“學習型組織”的原則調整企業組織構架,挖掘企業內部的各種知識以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動態關系,注重團隊持續學習,改變員工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的“知識”價值取向,并將企業中員工和組織的知識有機地融合起來,使之具有較強的柔性、條理性、系統性。知識整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知識創新的過程。

3.人力資源的整合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途徑

人力資源是高技術企業最活躍的創新資源,為了實現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必須根據本企業的實際,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長和流動的政策和措施,使人才調配形成制度,逐步實現人才資源共享;適應人才市場化的趨勢,采取多種途徑和辦法,利用全社會的人才資源為企業建設服務,逐步建立起“不為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機制。因此,人力資源整合從兩個方面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一是通過引進、培訓和激勵等手段,解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問題;二是通過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和企業組織結構等方面的整合,使企業人力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調配使用,解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具體來講,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要全面轉換人力資源配置觀念、人才選聘、使用、晉升、培育和考核觀念,對企業內部的機構設置、部門職能和崗位職責進行全新的描述設計,構建完整的人力資源綜合開發管理體系。第二,要將市場機制作為實現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激發人才的創新欲望,激勵人才的創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創新潛能,聚集人才的創新優勢。通過競爭實現人才的優勝劣汰,通過推行崗效薪點制,建立員工收入與個人績效、單位效益、市場價位掛鉤,能上能下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第三,要創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和諧的人文環境。以企業價值觀為導引,建立相應的思想理念體系和基本行為準則,調整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行為方式,培養團隊精神,激發員工的創造與奉獻精神。

4.信息資源的整合,促使高技術企業跨越式發展

信息資源整合是ERP實施成功的保證,信息資源整合為管理咨詢和ERP實施架起溝通與共贏的橋梁。從企業生產經營與管理的角度看,對信息的現實需求體現在三個方面:如何使數據進入生產流程中流動并被共享;如何從零散的數據中發掘出有價值的決策信息;企業如何向客戶展現統一的商務界面。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建成信息系統以后都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運轉,形成了眾多的信息孤島。要解決“信息孤島”的溝通問題,就必須從對企業信息資源中的數據、內容以及建筑其上的業務過程的整合入手。(1)數據整合:數據整合的目的是將不同的數據庫集成起來,提供一種單一的虛擬數據庫,這樣就不會出現與核心業務不一致的多個數據庫,保持應用軟件數據相互一致并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符。數據整合使應用軟件之間能夠共享、交換相關的數據和交易。(2)內容整合:內容是指非結構化的信息,例如電子表格、文本文件、圖像、圖表、報告、音頻文件和視頻文件等。內容整合讓用戶訪問、整合、分發和交換所有的相關內容,無論內容位于何處、如何管理。(3)過程整合:過程整合能將企業規則和過程轉移到企業應用軟件以外,變成一種外在的過程和規則引擎。過程和企業規則的這種外在轉移增加了靈活性,從而可以對過程的改善或者新的商業機會做出更加有效的反應。最終,通過提高外在的和內在的過程自動化水平,可以提高過程執行的整體效率,達到優化過程的目的。這三種集成是互補的,其效果遠大于三者之和。忽視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導致企業在信息資源總體整合上的挫敗。

5.政策、品牌、文化等環境資源對高技術企業的發展具有倍增效應

政策、品牌、文化等環境資源并非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但這些資源的存在可以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貸款、投資和稅收優惠等政策對高技術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品牌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它能夠強有力地影響顧客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選擇。用戶對企業的認識首先是從品牌以及同品牌相聯系的產品開始的,而用戶對企業的接受和對產品的忠誠則來自于心理上的認同。而企業文化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環境和外部環境,文化整合的目的就是塑造企業的價值觀,建立起勇于承擔責任和風險,拼搏創新,持續學習,追求卓越和團隊協作的企業文化,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在構成企業核心能力的各組成部分中,政策、信息、品牌和文化資源位于人才、知識、技術、管理等無形資源核心要素的,能夠不斷促進企業人才、知識、高技術、管理等各項資源的融合,并且對促進高技術企業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企業將企業外部的要素資源不斷地納入企業內部,使得資本、技術、人力資源以及信息、原材料等企業基本要素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生產或服務流程,并由此形成一定的將企業要素資源轉化為產品或服務的能力,形成企業的核心能力,又不斷地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提供給企業外部,并將企業不需要的要素資源排斥到企業外部,最終形成高技術企業的競爭優勢,從而實現企業生存和成長的良性循環過程。見下圖。

總之,成長要素資源對高技術企業來說意義非凡,能夠擁有必要的成長資源是高技術企業持續成長的基本保證。然而,成長資源并非越多越好,成功的高技術企業往往更著眼于最優化使用資源并且控制資源,而不是貪圖完全擁有資源。因此,高技術企業的管理者如何有效識別企業所需的各種資源,如何充分發揮要素資源對于高技術企業成長的支持作用,是管理者所必須掌握的基本職能。企業成長要素資源的系統整合的缺口理論和資源基礎論為成長資源整合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思路,借助資源基礎論,使企業家可以對成長資源的各個層面進行有效識別,進而有效整合,形成高技術企業競爭優勢,實現企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孟憲昌:風險投資與高技術企業成長[M]. 2003,p82-86,258-262

[2]林 崧 張 幃林強:高科技創業企業資源整合模式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3):143-147

[3]Leonard Barton,Dorothy. Wellsprings of knowledge: building and sustaining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5:334-352

[4]De Boer ,Michiel,Vanden Bosch,Frans a.J.,Henk W.Volberda.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in the emerging multimedia complex.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9,36(3):379~398

[5]David J.Teece,GaryPisano.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7):509~533

[6]Bruce Kogut, UdoZander. Knowledge of the firm, combinative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anization Science,1992,3(3):383-397

第3篇:數字經濟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數字技術 媒體 優勢 前景

1 數字媒體概述

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感覺媒體、表示這些媒體的表示媒體與通過計算機語言獲取、儲存和傳輸的實物媒體,三者統稱為數字媒體。從狹義的概念上看,數字媒體一般僅指感覺媒體。數字媒體是信息時代的產物,隨著數字媒體的不斷發展,數字媒體也從封裝型數字媒體發展到網絡型數字媒體。

2 數字媒體的特點

2.1 數字化的語言

數字化的語言是數字媒體的基礎,因此,數字媒體也是伴隨著計算機的出現而出現的新的媒體形式。在計算機系統中,借助于接收設備,將音頻、視頻和圖片等,轉化為計算機可以識別的“0”和“1”的信號,然后經過運算與加工,儲存在硬盤中。因此,數字技術可以將任何傳統媒體所要表現的事物數字化,媒體創作人員也是基于數字化的語言而創作。

2.2 多樣的表現形式

數字媒體使用統一的數字語言和工具,創作的媒體可以無限復制,通過多樣化的傳播媒介,傳播更為廣泛,奠定了數字媒體表現多樣化的技術基礎。例如在傳統的話劇表演中,可以借助于計算機設備,將視頻、音頻利用聲、光、電等手段,與傳統的話劇表演相結合,使觀眾更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2.3 高效率的制作

媒體的制作周期較長,并且需要多次修改,即使是全部推倒重新開始的例子也很常見。利用數字技術,可以為媒體制作人員提供較大便利。對于創作的媒體,可以多次的,頻繁的進行修改,為高效率的制作奠定基礎。例如在大型開幕式中,大規模的彩排既浪費人力和物力,又難以組織和協調。但是利用數字技術,可以在電腦中模擬彩排效果,跨越了想象和現實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大大提高了創作效率。

3 數字媒體的優勢

數字媒體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可以儲存更大容量的信息,利用檢索軟件,實現實時的快速檢索,這都是以往傳統媒體無法實現的。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數字媒體在很多功能方面都表現出傳統媒體無法超越的優勢。數字電話和互聯網取代了傳統的電報、即時通信業務和電子郵件取代了郵政系統的大部分功能,并且減少了成本支出,方便了廣大群眾。特別是傳統的報紙行業,隨著電子書刊和電子報紙的推出,數字媒體具有的容量大、易檢索、內容豐富等優勢,逐漸將報紙邊緣化。

4 數字媒體的應用

4.1 畫面數字化

利用數字技術,可以將觀眾看到的畫面數字化。在這個過程中,攝像機可以對畫面進行實時的拍攝,最大程度的還原畫面。此外,通過鏡頭的拉伸和焦距調節,還可以使觀眾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畫面和細節。然后借助于各種傳輸設備,將畫面信號傳輸到電視、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中。在現有的條件下,基本可以實現實時傳輸,使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4.2 音效數字化

聲音包括了各種音樂、說話聲以及動物的叫聲等,聲音可以使媒體的時空表現力更加復雜。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聲音的制作已經進入到了數字化時代。相比較于傳統的模擬音頻信號在復制和傳輸過程中容易產生信噪比的問題,數字媒體經過量化和重新編碼,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任意幅度內對信號進行更改,大大降低了信噪比。同時,借助于更加專業的錄音設備,人們可以不斷追求更高、更真實的音質。

4.3 特效數字化

在數字媒體誕生之前,所有的特效都依賴于演員親自完成,不僅增加了演員的危險系數,還增加了拍攝費用。利用數字技術,可以實現特效的數字化。通過安裝在計算機上的特效軟件,可以表現動物、人物和景物等復雜的畫面和場景,特別是一些規模宏大的場面,利用數字特效軟件,在攝影棚就可以完成拍攝,不僅提高了制作的效率,還給觀眾更加逼真的效果。

4.4 色彩數字化

傳統的色彩調節是一種物理性的調色,利用顏料、涂料和染料等基礎材料進行配色,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也會造成不同光源下色彩的失真。在數字媒體中,色彩分析是傳統色彩的延伸,通過紅、黃、綠的三原色進行配色,是一個基于傳統光學色彩的混色系統。色彩的配置更加快速,也可以避免不同光源造成色彩失真的問題。

5 數字媒體未來的發展

數字媒體的產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也是充滿了各種奇觀的世界。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可以跨越時空,還原億萬年前的場景,欣賞不能去的美景。數字媒體在傳播具有的無可比擬的優勢,使創作者的作品受眾更加廣泛。我國的數字媒體雖然比發達國家晚,但是在新一代技術浪潮中,我國的技術并不落后。但是媒體的內容創作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數字媒體都應當向內容服務發展。數字媒體從業者要充分利用這一技術,促進我國數字媒體的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葉,田源.淺談數字媒體技術的優勢應用以及發展前景[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4(11):161-162.

[2]冉強輝,高雁.我國體育電視媒體與新媒體互補發展的研究[J].體育科學,2011(04):48-56.

[3]樊娜.用傳統媒體的優勢拓展新媒體的空間[J].新聞愛好者,2011,12:71-72.

[4]肖瑩艷.數字技術視野下的新媒體藝術設計[J].美術文獻,2014(05):119.

[5]文思慧.新媒體藝術與數字技術--解構北京奧運開幕式[J].藝術探索,2009(02):56-57.

[6]馬進寶.數字媒體技術及其相關應用探討[J].海峽科學,2010(02):81-84.

第4篇:數字經濟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鋼骨柱;拼接,焊接;工藝流程

Abstract: the oil in wuhan city the pillars of the building by the strength of the steel bone column, steel column all welds of bone is all level 1 weld, need to be 100% detection, and to ensure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to meet the design and relevant construction standard requirements. Practice has proved, to the strength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construction, must be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whole process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Keywords: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Joining together, welding, process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前言

“勁性鋼柱”是在普通鋼筋混凝土柱中增加型鋼,又名混凝土鋼柱。工程中采用勁性鋼筋混凝土組合柱代替鋼筋混凝土,是為了結合型鋼和鋼筋混凝土二者的優點,減小柱截面。勁性鋼柱廣泛應用于大型結構中,力求截面最小化,承載力最大化,以達到節約成本、空間的目的。常見的勁性鋼柱有.. H型鋼勁性混凝土、十字鋼柱混凝土、圓鋼柱混凝土,一般在鋼柱上焊上鉚釘并澆筑混凝土。

2 工程概況

武漢市中石油大廈地上有27層,地下2層,主樓部分采用鋼骨柱梁框架結構,高度達到40米,主要是以Q345 B厚板為主(板厚有30,40,50,60). 鋼柱為十字形式(十400×400×40×40×12000,構件質量大,截面尺寸大,為重型鋼結構件,制作質量要求高,特別是焊接質量。十字型鋼柱翼板與腹板之間縱向焊縫及十字型截面中間兩道腹板之間縱向焊縫均采用坡口全熔透焊焊縫,焊縫質量為一級,牛腿腹板與翼緣板焊縫也均為全熔透焊焊縫,焊縫質量為一級。

3 制作技術流程

3.1焊接工藝評定

本工程所用鋼材截面小,厚度大,坡口深,焊接應力大,易產生應力變形。為此,根據JGJ81―2002{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的相關規定進行焊接工藝評定

(1)十字柱下料

下料前應在鋼材進場后立即進行材料復檢,合格后方可使用,號料的母材需平直無損傷及其他缺陷,否則應先校正或剔除。用FASTCAM軟件排版數控下料,主材長度方向加30mm余量。

(2)十字柱的組裝

BH型鋼下料、組立、焊接和校正,T型鋼腹板寬度方向按實際尺寸加.. 2mr n(焊接收縮余量)下料,將兩對稱.. T型鋼腹板間隔.. 10 00mm,點焊2 00mm組裝成整板,點焊要有足夠的強度,組裝成.. H型鋼并矯正。然后分開成.. T型鋼并將坡口打磨平整,將T型鋼同BH型鋼焊接成十字柱。在BH型鋼及T型鋼(已組立成.. H型)組焊完畢并校正合格后,在其端頭腹板上確立裝配基準線,并用記號筆標記、打樣沖眼。然后,以該裝配基準線為基準加工穿筋孔。腹板鋼筋孔多而密,為保證鉆孔及裝配的精度,此部分鉆孔必須采用三維鉆和鉆模鉆孔。

(3)配料、號料:放樣前核對鋼材材質及規格,其表面無裂紋、氣泡、結疤、夾層等缺陷。每1m范圍內的撓曲矢高不大于1mm。由工廠提供的鋼管有出廠合格證。H型鋼翼緣及腹板的對接縫相互錯開200mm以上,與筋板等零件錯開200mm以上,并避開鉆孔部位,拼接料的長度及寬度大于300mm。剛架柱身鋼管豎向對接時其焊縫相互錯開,在拼接前按設計規范開好坡口,其焊縫質量要求為二級。

3.2 鋼材切割

1)鋼板采用半自動切割機切割,切割前將鋼材表面切割區域內的鐵銹、油污等清除干凈。所有坡口用半自動切割機加工,切割后斷口上不得有裂紋和>1.0mm的缺棱,切割截面與鋼材表面不垂直度不得大于2.0mm。并清除邊緣上的熔瘤、飛濺物等。

2)零件矯平:所有零件下完料后進行矯平,允差為每1米范圍內的撓曲矢高不得大于1mm,未矯平的鋼板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需開槽口部位,此槽進行切割時,端部暫留一小段(30~40mm)不切割,待裝配時切去。

3.3 鋼板拼接

根據配料圖進行拼接,拼接時采用引、熄弧板,(其材質、厚度、坡口與主材相同),并保證焊透。引入及引出的焊縫長度不少于50mm,焊完后將引、熄弧板割去,并用砂輪磨平焊縫兩端的焊疤。

3.4 鋼構件的組裝

鋼構件在組裝前,檢查下料后的各零件、部件是否符合圖紙要求,尺寸是否在允許誤差之內。連接接觸面和沿焊縫邊緣每邊30~50mm范圍內的鐵銹、毛刺、污垢、冰雪等是否清理干凈。板材、型材的拼接在組裝前進行。組裝在平臺上進行,組裝點固定后檢查整體幾何尺寸,組裝完后并編號。

(1)H型鋼制作工藝

翼腹板組裝:組裝前,沿翼板焊縫中心線40~50mm范圍內進行打磨,清除鐵銹、油污等雜質。在翼板上畫出組裝定位線,并沿線間斷點焊定位塊,然后上胎組對,組對后腹板中心偏移不大于1mm,上、下翼緣與腹板的組裝間隙不大于1mm。

矯正:將已焊接完畢的H型鋼在翼緣矯直機進行矯正,然后進行火焰矯角度。

組裝:組裝在已測平的平臺上進行,組裝時,嚴格控制兩柱肢的軸線距離,組裝綴條時,其軸線交點允差不大于3.0mm。

焊接、矯正完畢后,要打出安裝定位中心線的洋銃眼并標出標高。

成品檢查:質檢員對成品進行全面檢查后出具出廠合格證。

(2)焊接工藝

焊工資格:所有參加焊接的焊工均取得從事建筑鋼結構焊接的焊工合格證,施焊

項目與合格項目相符。

焊接方法:翼緣板和腹板拼接采用埋弧焊,H型鋼組合截面柱角焊縫采用埋弧自動焊船形焊接,肋板等其它焊接采用手工電弧焊或CO2氣體保護焊。

③坡口形式:X型坡口。

④焊接規范:

⑤工藝措施:翼緣板和腹板拼接及船型焊加引弧板、熄弧板,坡口形式和材質與母材相同。當板厚大于36mm時進行100~150℃的預熱,預熱區在焊縫兩側各80~100mm范圍內。

⑥焊縫質量要求:焊縫金屬表面焊波均勻,無裂紋、夾渣、焊瘤,弧坑及針狀氣孔等害缺陷。加勁肋端部轉角處連續施焊,起落弧點不能在端部,縮進至少10mm。焊工焊接完畢,清理焊縫表面的熔渣及兩側的飛濺物,檢查焊縫外觀質量。

鉆模要求如下:..

1).鉆模材料選用中碳鋼( 45號鋼)或工具鋼;..

2).加工后淬火處理;..

3).鉆模內徑應比圖紙中孔徑大03~0.5mm;..

4)鉆模孔應與鋼材表面垂直,其傾斜度應不大于.1/20;..

5)鉆模孔周邊應無毛刺、破裂、凸凹等缺陷,同時應清除干凈鉆孔切屑。

用雙數焊工對稱焊接腹板與腹板的十字接頭焊縫,焊接方法是氣體保護焊打底,埋弧焊蓋面為控制焊接過程中的變形,要嚴格遵守焊接順序(對角)并加強翻身次數。

為保證柱底板的裝配精度,根據柱底板尺寸,下料班組制作一標準模板,同時根據模板進行柱底板的制作并鉆孔。柱底板制作完畢后,檢驗其尺寸及平面度,然后轉到焊接班組。

焊后用火焰方法,將鋼柱調直。組焊牛腿和筋板、兩側筋板用手工氣體保護焊對稱焊接。按設計要求對焊縫進行無損檢測和外觀檢查,合格后,打栓釘、敲鋼印號,待發運。

3.5組焊措施

A.焊接位置

所有H型鋼的焊接采用船形焊,板拼接采用平焊,肋板采用平角焊。

組裝胎具:

焊接H型鋼時,采用專用胎具,使焊縫成船形焊接位置。

其胎具結構如圖

B.焊接順序

H型鋼的焊接,主要是防止其撓曲變形,適當安排焊接順序,可通過焊縫本身的收縮達到相互抵消上、下撓曲變形的作用。

C.腹板拼接時,如存在縱橫兩方向拼接時,總的原則是盡量使所有焊縫在自由狀態下收縮,以減少焊接殘余應力。具體順序如圖。

1).施焊要求

焊接前,必須將焊接區域內油污、銹蝕物等雜物清理干凈。厚度大于36mm的板應進行預熱和后熱。

翼板與腹板的角接,以及無余量的拼接焊縫必須加引弧熄弧板,其材質和坡口型式須與焊件類同,焊接完畢用氣割切除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錘擊落。

拼接縫的焊接,先用手工電弧焊進行打底焊接,然后用埋弧自動焊焊接,焊接完畢,在反面氣刨、打磨清根。

主要工藝參數:

δ=40mm對接(焊條直徑為Φ4mm)

腹板δ=20mm與翼板穿透角接

2).焊接材料管理

A.焊絲表面應無銹、油等雜物。

B.焊劑使用前,必須經過烘烤。埋弧焊時,未熔化的焊劑可收集起來再次使用,但收集時,必須避免氧化鐵及熔渣混入,并應過篩,除去過細的粉末和雜質,所領用的焊劑必須當天用完。

C.所用焊條均應經350℃~400℃溫度下烘焙1小時,然后置于100℃~150℃低溫箱中存放,隨用隨取,領用焊條時,不得超過4小時的用量,超過時,應重新按原要求烘干,重復烘干次數不應超過3次。

焊縫質量要求

3).檢驗工藝

A.H型鋼制作時,各專業工程師對每道工序質量控制點進行嚴格把關。

B.各專業責任工程師和檢驗人員如發現施工質量和技術問題應向制作人員提出處理意見,若不予執行,有權先令其停工,并上報質保工程師進行處理。

C.質量檢驗的依據是《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施工圖紙及工藝指導書。

D.鋼梁制作的每步工序都必須遵循先自檢、互檢,后專檢的原則,每道工序完后,應填寫“自檢記錄”并交工段專檢員,工段專檢員對實物進行檢查,簽字認可后,才能轉下道工序。自檢記錄填寫及時、準確、齊全。

3.6厚板十字勁性柱制作難點

本工程板最大厚度為.. 60mm,材質為Q345B,有Z向性能要求,需正火處理,厚板主要集中在鋼柱上。材料為低合金結構鋼,含有少量合金元素,淬硬傾向大,焊接性差,焊縫中極易出現裂紋。因此,厚板焊接是本工程的一大難題,為防止焊接缺陷的產生,除遵循“焊接通則”要求外,特制定如下工藝措施。

1)焊材合理選用

所有的H型鋼上下翼緣與腹板的焊接以及翼緣、腹板的拼接采用埋弧自動焊焊接,電源采用交直流均可,直流時焊絲接正極,焊絲用H08MnA。焊劑采用HJ431。手工電弧焊條E5015,氣保焊絲ER50-6.

2)焊前預熱。

焊前預熱采用AWS1.1規定來確定,要根據材料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用碳當量公式為:..

CEq=m(c)+m( Mn)/6+[m(cr)+m Mo)+m(v)]/5+[(Ni)+m(Cu)]/15

3)焊接措施。..

a.由于后層對前層有消氫作用,并能改善前層焊縫和熱影響區的組織,故采用多層多道焊,每一焊道完工后應將焊渣清除干凈,并仔細檢查和清除缺陷。然后,再進行下一層的焊接。

b.每層焊縫始、終端應相互錯開.. 50mm左右。層間溫度必須保持與預熱溫度一致。每道焊縫一次施焊,不可中斷。..

c.焊接過程中采用邊振邊焊技術或錘擊消除焊接應力。邊焊邊振過程,可延遲焊縫組織結晶,使焊縫中的氫等有害雜質有更充足的時間逸出,從而降低焊縫金屬含氫量及雜質偏析,減少裂紋及層狀撕裂趨向;可使焊縫晶粒更加細化,提高焊接接頭塑性和韌性,從而大大提高焊接接頭的機械性能;可降低焊接應力,提高焊縫抗層狀撕裂及抗疲勞能力。

d.采取合理的焊接順序及坡口形式可降低焊縫內應力,厚板接料采取對稱的X型坡口,并對稱焊接。

4)厚板焊接防層狀撕裂措施。

節點要合理。采用較小的焊接坡口角度及間隙,并滿足焊透深度要求。

a、減小焊接坡口角度及間隙。

b、在角接接頭中,采用對稱坡口或偏向于側板的坡口。

c.對稱坡口或偏向于側板的坡口。

d.采用對稱坡口。

e.板厚方向承受焊接拉應力的板材端頭伸出接頭。

3.7質量控制要點

鋼柱所有鋼板全部采用定尺材料,以減少焊縫數量,盡量減小焊接應力。焊接H型鋼腹板寬度方向不拼接,采用寬度定尺鋼板。腹板長度方向拼接開X型坡口,氣保焊打底清根焊透后,無損檢測達到一級焊縫后將鋼板調平。焊接BH型鋼和.. T型鋼的腹板與翼板時要確保垂直,埋弧焊時反復多次(對此結構厚度一般至少4次)翻身焊接,以防翼板調平后兩側夾角不對稱。

鋼柱剛性較大,焊縫密集,焊縫尺寸大,焊接熔敷金屬量也較大,焊接拘束度大。CO氣體保護焊時,CO純度要求達到95以上。埋弧焊時焊接要求.. 250℃下烘干.. 2h,以減少焊縫氫含量,減少產生焊接冷裂紋的可能性。另外,根據焊接工藝評定試驗結果,必要時需采用預熱和后熱措施。

4 經濟效益

采用勁性鋼柱應用于大型結構中,力求截面最小化,承載力最大化,達到節約成本、空間的目的。

5 結語

通過上述合理工藝,施工勞動強度得以降低,施工環境安全有了更好的保證,施工過程中質量得以保證,這對類似建筑形式的工程具有一定參考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GB50205―2001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ES]

[2] JGJ81―2002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Es]

[3]吳濤,叢培經.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實施手冊E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第5篇:數字經濟的優勢范文

文/劉永生

【本經】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譯文】

在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咸,這五種味道。

【注釋】

甘:甜。

辛:辣。

含:包括。

【感悟】

嘴巴之所以能分辨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頭上有許多叫味蕾的粒狀組織。人身體的結構非常復雜,認清自我也不是容易的。

書法運筆基本要領

文/鵝毛筆

1.露鋒。筆鋒順勢入紙,筆鋒外露,頓筆并調整好筆鋒后再行筆。露鋒一般在楷書中比較少用,而在行書、草書中常用,給人以氣韻連貫、靈動秀美的感覺。但寫不好,會有尖刻或弱而無力感。

2.藏鋒。相對露鋒而言。筆鋒逆鋒入紙,筆鋒內含,頓筆并調整好筆鋒再行筆。筆鋒的方向一般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原則。藏鋒在楷書、隸書和篆書中常用,是最基本的起筆方法之一,其使用在行書和草書中相對露鋒而言就少了。藏鋒給人以骨氣凝重、含蓄、雄壯的感覺。但寫不好,會流于板滯缺少活力。

3.中鋒。中鋒就是起筆并調整好筆鋒行筆中,使筆鋒不偏側,筆尖部分盡量作為線條中線行筆。中鋒,是書寫點畫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行筆方法,同時也是表現線條力度美質感的基本運筆方法。書寫時,點線要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

4.側鋒。相對中鋒而言。是指筆尖微微偏離線條中線行筆。寫好側鋒注意兩點,一是不可偏離中線太遠,二是速度上可適當加快,果斷有力。否則,會寫成一邊光滑一邊有鋸齒狀的線條。側鋒作為中鋒的輔運筆,用以豐富中鋒的變化性和增強線條的骨肉豐潤感。一般在起筆、收筆、筆向轉換及粗細變化時會用,但行筆過程中盡量少用。寫好側鋒也有一定的難度,不可小看。

5.方筆。方筆是指在行筆過程中,使筆鋒適當散開,鋪鋒行筆。方筆寫成的線條有“刻”得的感覺,具有碑石味,給人以雄獷、粗壯、陽剛之美感。如寫不好,會成為機械性運筆,容易流于形式的追求而刻板、無活力,有形無神。魏碑和隸書多用方筆。

6.圓筆。圓筆是指在行筆過程中,不使筆鋒散開,盡量成聚攏狀,裹鋒行筆。圓筆寫成的線條有力聚筆尖、鋒透紙背之感,又有熔鑄之感,即古人所云:“印印泥”、“錐畫沙”,篆書線條多用此法。圓筆線條圓潤遒勁、含蓄蘊藉,相對方筆來講具有陰柔之美。如寫不好,容易寫成細而無力,成“面條”狀。

居家風水,信不信由你——餐桌的形狀有什么講究?

文/陳曉倩

第6篇:數字經濟的優勢范文

借優勢拓展經濟新空間

2月6日,貴州印發《貴州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17年-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國內首個省級層面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我省發展數字經濟的優勢是什么?

謝曉堯:貴州的優勢總的來說有4個方面,一是戰略優勢,國家大力支持,數字化發展態勢逐漸形成。先后獲批建設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試驗區,獲批寬帶鄉村、遠程醫療、物聯網重大應用等試點示范,在大數據方面相繼出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等系列相關文件,為發展數字經濟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是資源優勢,數據加速累積,應用模式和種類不斷豐富。全省數據中心服務器承載能力達37萬臺,安裝使用服務器5.1萬臺。云上貴州系統平臺已承載481個應用系統,三大電信運營商貴安數據中心正式投入運營,數據共享開放實現突破,云上貴州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成升級改造,完成353個數據資源目錄的梳理和170個數據集上云,共享數據集118個,108家網站與省政府門戶網站實現數據交換等。

三是環境優勢,軟硬生態良好,發展條件和氛圍持續優化。我省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生態和氣候條件,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和宜居宜業環境,推動大數據等新經濟形態發展,開展大數據先行探索,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參與大數據發展的氛圍,形成全國大數據“試驗田”的先行優勢和數字經濟發展良好的環境優勢。交流合作環境不斷優化,貴陽數博會成為全球數字經濟領域重要的高端交流平臺,中國痛客大賽、中國“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等一批創業創新平臺不斷涌現。

四是后發優勢,發展速度加快,為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空間,我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快速提升,工業實力明顯增強,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旅游業井噴發展,一些優勢產業在全國地位夯實,全省在西部地區實現了趕超進位的歷史性突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五年位居全國前列。

發展“四型”數字經濟

《規劃》中提出了發展“四型”數字經濟,“四型”所對應的經濟業態是什么?

謝曉堯:“四型”經濟即資源型數字經濟、技術型數字經濟、融合型數字經濟、服務型數字經濟,是貴州發展數字經濟的主要內容。一是資源型數字濟,主要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挖掘、數據可視化、數據交換交易等領域產業。這部分對應大數據核心業態部分。二是技術型數字經濟,主要是數字技術硬件產品研發制造、軟件開發和技術服務,包括智能終端產品、軟件開發、信息系統集成、網絡通信服務、數字安全等技術領域以及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等領域產業。這部分對應大數據關聯業態部分。 三是融合型數字經濟,包括數字技術與一、二產業的融合應用,智能制造、數字農業、智慧綠色能源、區域特色產業數字化等新型業態,促進產業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和提質增效,形成數字融合型經濟新增長極。四是服務型數字經濟,包括數字技術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數字化、網絡化的現代服務產業新業態,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再造數字消費“新藍海”。

當前,我省正深入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發展數字經濟和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是什么關系?

謝曉堯:數字經濟有很強的大數據特征,我們用大數據戰略行動統攬數字經濟發展,把數字經濟作為我省大數據戰略行動的重要方向,作為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

項目“牽引”培育市場主體

《規劃》不但提出了我省數字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而且明確了四個支撐性目標。怎樣才能實現這些目標?

謝曉堯:主要以六個方面為抓手:一是抓信息基礎設施。大力提升現代信息網絡發展水平,加快形成寬帶、泛在、融合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構建數字流動新通道。二是抓發展載體。以創建貴安數字經濟國家級創新示范區,打造貴陽數字經濟示范城市、遵義數字端產品制造集聚區,建設貴陽-遵義-貴安數字經濟核心引領帶和一批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基地(園區、小鎮)。三是抓重點項目。每年謀劃、和實施一批引領性、應用性、支撐性的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四是抓融合應用。抓各行各業的大數據應用,抓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推動轉型升級。今年我們將實施“大數據+產業深度融合行動計劃”,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促進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經營模式創新,重點建設120個典型示范項目。五是抓企業培育。千方百計打造一批引領企業、龍頭企業,培育一批中小微企業。六是環境營造,持續營造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試驗田”環境,讓企業愿意來貴州投資、創業,愿意來貴州試驗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

《規劃》明確,數字經濟是我省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重點,我省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具體如何布局?

第7篇:數字經濟的優勢范文

在此背景下,中國品牌將會迎來數字經濟的新時代,新品牌將會雨后春筍般涌現,那么,在數字經濟“風口”上,如何塑造品牌?如何創新?成為企業家和品牌專家新的課題,我們決不能用“老眼光看新問題”,必須做到與時俱進。

正如說“不進則退”。在數字經濟時代里,新、老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老品牌將面臨數字經濟新的業態沖擊,比如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信用本位、消費創富等數字經濟新業態,以及創新品牌的激烈競爭,但也會迎來新的機遇。

在新的“風口”上,老品牌可以華麗轉身,重新煥發新的活力;新品牌憑著新技術和新模式,迅速占領目標市場,成就自己品牌。在第四次全球化發展趨勢下,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領導者,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22萬多億元,躍居全球第二。如今中國企業面臨著“海闊天空任鳥飛”的千載難逢機會,它與世界品牌企業同歌共舞,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比如,傳統的空調行業,節能環保、智能化是發展大趨勢。物聯網的出現,萬物互聯互通,傳統的空調面臨著智能化更新換代,將會迎來新的藍海,同時,它所產生的大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又可以提升客服水平,節省成本,提高效率。

有人說“數據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紀最為珍貴的財產”。為此,大數據將會對經濟發展、社會秩序、人民生活都將產生重大影響,經濟數字化,是新時代的“風口”,也是品牌建設的新課題。

比如,如何精準品牌定位?如何大數據營銷?如何整合創新發展等新模式,隨著品牌生態的改變,也會全新改變,品牌更迭將會更快、更短,新老品牌競爭面臨同一個“風口”競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將會顛覆很多傳統理論,品牌出現“早、高、短、快”等特點。

又比如,共享單車摩拜品牌,載著共享經濟的春風,不到一年時間,迅速 打開品牌知名度,品牌傳播速度十分快。而競爭品牌小藍單車,從品牌建立再到品牌倒下也不過一年時間,可見,“速度”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正如說“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數字經濟時代,品牌競爭容不得半點閃失,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在競爭中修正,只有在品牌成立之前,一切都要“預”,否者,很容易“廢”呀!由此看來,發揮長板效應是塑造品牌的重要法寶,讓品牌優勢發展到極致,在市場競爭中獨立雞群,盡管品牌仍然有很多非致命短板,在新風口下,“補短板”的傳統理論將會顛覆。

我們知道,在信息化及創新發展的推動下,筆者認為,第四次全球化將是全球資源配置的新時代,信用本位將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核心,它將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國家或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會表現為包容性競爭,合作共贏是必然發展趨勢。

第8篇:數字經濟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經濟;產業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1.02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11-05-02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種用于追蹤事件、活動和事物本身以及它們發生或存在的位置的一種專用系統[1]。它是在計算機硬件、軟件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空間信息系統。由于人類活動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社會活動也發生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因此,以處理、分析和描述地理信息為主要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統就與人類的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2]。

一、地理信息系統是為社會服務的工具,其產生和發展與社會、經濟活動是分不開的

地理信息系統最早是與國土資源管理相結合而出現的,在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各省級政府為了確定國土資源的數量和存在形式,對土地潛力進行評價,對全國的土地進行了普查,對土地面積的精確量測工作促進了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的產生[3]。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人口統計署設計了一個用于人口普查的工具,而這項技術又促進了70年代末哈佛大學計算機制圖與空間分析實驗室對滿足上述應用的GIS的開發。而現代GIS的迅速發展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計算機硬件價格下降,能夠滿足大規模軟件的生產和應用開發,計算機的高性能能夠為GIS功能的實現提供支持。

二、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地理信息系統具有科技含量高、增長潛力大、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產業關聯度高等優勢,發展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既有利于數字國土、數字城市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助力其他產業發展,也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土地管理方面,比如長春市國土資源局的三維地籍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城市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立體化、多角度、多比例尺的全數字化可視管理;在立足于國土管理的基礎上,又提供了路徑漫游、光照分析和基礎地理信息查詢等公共服務功能,為城市規劃、房產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領域提供共享服務,一舉實現了土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重保障[4]。

在森林管理方面,地理信息系統以森林資源數據為基礎,結合森林管理的需求,實現森林綜合數據查看、統計、查詢、人員管理、林班管理、濕地管理、野生動物及病蟲害管理功能,并可對各類數據進行添加、修改等維護操作,大大提高森林資源管理的效率,為地區森林資源儲備、開發進行有益的指導。

在市場分析方面,地理信息系統依托人口分布位置和人口流動規律,以專業方法進行分析,可以對潛在的客戶群體進行預測,對有價值的商業位置進行預測。美國在線公司(AOL)推出過一項基于網上地理信息系統的城市潛在市場預測服務,成功地帶動了所在城市的商業投資與商圈的發展。許多投資商正是通過在網上的地理信息系統平臺所提供的信息,對有商業價值的潛在商業點進行投資,進而獲得巨大的收益。

三、區域經濟發展帶動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

近年,各地相繼開展建設“數字城市”,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地經濟發展收益開始向地理信息系統產業傾斜,促進產業向技術含量更高、更加具有發展潛力的數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發展。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支持下的天地圖項目,致力于打造一個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為各行業部門提供地理信息服務,各地相繼開展天地圖項目建設,打造本地的天地圖地理信息服務平臺,這一平臺的出現,也是經濟發展對行業發展的有效例證。在數字城市建設上,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在全國300多個地級城市主導開展了數字城市建設,其中150個城市建成使用,成果已在60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5],有力地促進了城市運行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協同化,為推動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發展創造了最直接和強有力的條件。在數字城市建設中,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建立了城市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其中包括現代化測繪基準建設、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地理信息數據獲取系統建設、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建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組織機構和運行體系建設等。地理信息產業在區域經濟的帶動下,逐漸向科學化、規范化發展,也變得更加有活力。

結語

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的自身優勢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的收益又會促進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的完善和發展。縱觀這一規律,相信在未來的區域經濟發展上,地理信息產業將不僅是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市場主體,而且也成為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的主體。為經濟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先進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產業將成為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點,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參考文獻:

[1] 隆里(美)等著.地理信息系統與科學(第2版) [M].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

[2] 陳健飛、張筱林譯.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科學出版社,2010.

[3] 譚澤瓊.Web GIS綜述[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1,(07).

第9篇:數字經濟的優勢范文

國際數字鴻溝的存在給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約束障礙。由于各國ICT普及水平和知識吸收能力等初始條件不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技術陷阱”,導致經濟的兩極化。同時,內生性經濟增長和報酬遞增效應往往會強化初期的比較優勢,使技術落后國家處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狀態,并可能導致市場壟斷、偏差擴大等無效率的狀態,同時使經濟結構變得復雜化和多元化,造成貧富差距拉大。發達國家通過創造信息與技術的先行優勢得到市場的先機,又通過網絡外部性和正反饋機制保持和擴大這種優勢。發展中國家則依然被鎖定在信息與經濟的貧困之中,進一步加強了發展的不平衡。

但是,技術本身是雙刃劍。筆者認為國際數字鴻溝可能對落后國家的技術跨越具有促進作用,落后國家和發達國家之聞存在經濟收斂的可能,并創造了技術跨越發展的機遇。

索特(Soete,1985)率先提出了“蛙跳”發展的觀點,帕雷茲(perez)和索特在1988年又進一步指出,在一些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眾多蛙跳發展的機會窗口(windows of opportunity)。因此,發達與不發達、先進與后進并非一成不變,發展中國家如果把握好后發優勢,進行正確的技術選擇,完全有可能趕上或超過發達國家。以索洛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增長理論也認為,在自由競爭、要素充分流動的條件下,經濟增長率與初始人均收入水平成反比,后發國家將比發達國家以更快的速度發展,世界經濟將出現收斂。筆者認為,在強調知識和技術內生變量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時,后發優勢絕不僅僅包括以上原因。

第一,ICT產品本身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邊際成本的經濟特征。根據摩爾定律,技術產品往往創新性強,性能不斷增強而價格急劇下降,因此,ICT普及的經濟門檻不斷降低,為落后國家提供迅速普及和擴散ICT成為可能(當然,提高ICT普及水平只能縮小狹義的數字鴻溝,并不能提高落后國家ICT的應用水平與生產能力)。在信息化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可以在意識到ICT重要經濟意義的同時,將信息化和工業化發展融合起來,實行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新的趕超模式,直接跨越發展到ICT生產和應用的更高階段。

第二,由于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傳統技術上投資較少,一旦這些國家具備適當的技術和基礎設施,就有可能在新一代技術發展的早期,在準入約束較少的情況下,發展新的ICT,并取得蛙跳發展。正確的技術選擇可以使發展中國家技術落后的劣勢演變為后發優勢,通過技術進步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在新的技術-經濟范式的發展軌道上,技術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并無其他國家投資在傳統技術上龐大的沉沒成本,不易形成對原有ICT的成本約束,因此更容易實現從舊的發展軌道向新軌道的轉換,產生后發優勢。換句話說,先進國家由于在現有的技術一經濟范式中投入了較高的沉沒成本,因此轉移的機會成本很高,可能存在改革的惰性。國家不會因為固有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而鎖定在原有的技術經濟范式中,卻能夠以較低資金成本實現技術一經濟范式的更替和跨越。

第三,雖然技術落后國家在新的ICT普及和應用上落后于先進國家,但是由于溢出效應和學習效應的存在,落后國家完全可能通過學習先進國家的經驗,直接運用人類已有的先進知識、技術和信息資源在某些領域實現蛙跳。首先,先進國家的高新技術一旦產生,就具有知識的外溢性,這種溢出效應可以讓發展中國家分享各種技術和知識的收益,從而充分利用ICT實現某種形式的趕超。由于知識與信息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品的特征,獨占性和排他性不強,因此許多技術產品的知識和信息可以通過網絡媒體、技術人員的流動而形成共享。即發達國家花費了極大的研發成本來開發、創造某項知識和技術,而后進國家在模仿、學習、借鑒上付出的成本要低得多(甚至免費獲得),節省了研究和開發該技術的成本和時間。其次,技術知識本身在國際貿易中可以通過技術貿易的方式進行轉移。新經濟增長理論中認為對外開放和參與國際貿易可以產生很好的溢出效應,國與國之間發展對外貿易不僅可以增加世界貿易總量,同時也可以加速世界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擴散,使參與貿易各國的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得以提高,落后國家也從技術轉移中獲得正外部性。發展中國家可以學習和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直接獲得自己最需要的先進技術或適用技術,并進行消化、改造和吸收,在較短的周期、較低的成本下形成新的產業和市場,推動本地區的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高度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 可以免费看黄色的网站 | 99久久精品久久久 | 国产成人系列 |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的动态图 | 三级网站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萌白酱粉嫩jk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高清无遮挡免费视频软件 | 欧美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性猛交xxxxx按摩国内 | 香蕉自拍视频 | 日韩美一区二区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 久草视频福利资源站 | 99免费在线 | 欧美在线看欧美高清视频免费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 |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看黄网址 | 色综合久久一本首久久 | 国产2021中文天码字幕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 欧美日韩永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线免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 欧美精品免费线视频观看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国产成人tv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二级三级 | 国产全部理论片线观看 | 免费看91毛片 | 亚洲美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 日韩在线欧美 | 普通话对白国产精品一级毛片 |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 | 美女视频很黄很a免费国产 美女视频黄.免费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