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家庭指導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什么是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一個居住環境,是以住宅為平臺安裝有智能家居系統的居住環境,實施智能家居系統的過程就稱為智能家居集成。
"智能家居"(SmartHome),又稱智能住宅。通俗地說,它是融合了自動化控制系統、計算器網絡系統和網絡通訊技術于一體的網絡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統。將家中的各種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數字影院系統、網絡家電以及三表抄送等)通過家庭網絡連接到一起。與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僅具有傳統的居住功能,提供舒適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間;還由原來的被動靜止結構轉變為具有能動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幫助家庭與外部保持信息交流暢通,優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幫助人們有效安排時間,增強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為各種能源消費節約資金。
智能家居在中國
智能家居的概念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源于美國,隨后,歐洲、日本等國家住宅智能化也得到了飛速發展。智能智能家居在中國的出現要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當時比爾?蓋茨到中國推廣“維納斯計劃”,這是微軟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開發的預制軟件平臺,使消費者不用購買個人電腦,利用家里的電視機、VCD機就可以學習、游戲、在網上炒股……比爾?蓋茨和他的助手模擬用戶的家庭環境、在現場利用賓館的電話線操作上網,“維納斯”豐富的功能、像電視機一樣即開即用的便利讓人們眼界大開,隨之“數字家庭”理念在中國正式推出,這就是智能家居在中國的前身!
智能家居在中國的培育期是時間為2000年初到2006年左右,由各大IT產品供應商組成的閃聯,e家佳聯盟形式。同時各種智能家居體驗及專賣店開始在各大城市出現。
從2007年到現在,智能家居進入了發展初期,眾多安防企業紛紛加入進來,具有多種功能控制的智能終端越發成熟,多樣化的智能家居控制初步完成。但市場還在成長中。
我們為什么需要智能家居
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家居行業也有了智能家居的出現,也許有的人會問普通的家居也可以生活,也很舒適,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安裝智能家居呢?因為智能家居能夠讓生活變得安全、節能、便捷、舒適…
安全的居住環境(Safe)
智能家居首先是擁有完善的智能安防系統,它包括家庭整體安防系統和家居安全預警系統,內容有對非法入侵報警、火警、煤氣泄漏等報警與緊急求助信號等,以及物業智能家居系統的智能入園識別、出入管理、門禁系統,停車場智能化管理等,為整個智能家居系統提供一個可靠更智能化的安全環境。
更加的節能環保(Energy Saving)
智能家居本身便具備環保意識,通過設定,系統便會在夏天陽光強烈的時候自動關閉門窗窗簾,在各類電器不使用的時候,自動切斷電源,如此,即可隨時隨地實現節能。晚上睡覺的時候,睡眠模式下,空調模式自動切換,在凌晨兩三點的時候,空調自動關閉,當因為太陽升起,外界氣溫升高,使得室溫上升到某個閥值,人們感覺到炎熱的時候,空調又會自動開啟,如此,就可以有效降低空調的用電消耗。平常的時候,也可以將一些能耗比較高,但是并不急著用的設備,如洗衣機、消毒柜等放到谷電時段自動使用,不光減少了對電網的壓力,也更加省錢。
便捷的家居網絡(Convenient)
面向本世紀的智能家居系統,建立一個最方便的內外部網絡系統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現在智能家居建設必須注意房屋的無線網絡布置,必須建有方便的、能滿足未來要求的內部家居與外部遠程控制的聯系,更能方便智能家居系統日后更新、升級的需求,否則就不是智能住宅,并被時代的發展所淘汰。
舒適的服務環境(Comfort)
智能家居系統就是用高科技智能化手段來提高生活品味,為家居住戶提供高科技手段的舒適服務。比如利用無線布線系統來使家電更智能化,現在普遍發展打到智能燈控照明、智能家庭影音、智能電動窗簾、智能遙控電器等幾大特色,通過智能家居系統來把家居的所有電氣設備都連接起來,實現家電智能化模式。物業小區的智能系統包括智能物業管理、信息網絡服務、娛樂服務、智能消費、家政服務、以及其他舒適服務等。
智能家居的組成
全功能的智能家居系統包含以后幾個子系統:
1、 數字可視對講系統
數字化可視對講系統,它不僅可以實現可視對講,而且還能實現多媒體信息發送、廣播、安防報警、IP可視電話、VOD點播、影像監控以及增值業務等功能。
2、 室內安防報警系統
智能家居安防報警系統,為智能家居住戶提供基礎的家庭安保系統,具有住戶室內智能報警、周界自動報警、視頻監控、感應卡門禁及內部通訊等不同功能,無論主人身居何處,都能夠及時了解家中電器的使用狀況以及對它們進行控制。
3、 信息咨詢系統
智能家居信息咨詢系統為業主提供社區服務,便于物業通知信息,還為業主提供在線商城服務,足不出戶即可定購周邊新鮮的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商品。
4、 環境控制系統
智能家居環境控制系統包含照度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空氣質量檢測、新風控制、地暖控制等,可能智能的根據房間里的溫濕度變化,調節窗簾的開度、空調的溫度、以及新風和地暖。
5、 智能控制系統
智能控制系統提供全方位的燈光控制、電動窗簾控制、中央空調控制、燃氣閥門控制、電梯控制、指紋門鎖控制等;
6、 家庭影音控制系統
家庭影音控制系統提提供對液晶電視、家庭影院、天花喇叭、投影機、LED燈光魔幻、數字調頻收音機等的無線控制;
7、 視頻監控系統
視頻家居自動監控系統”是一個以家庭用戶為中心、將工業電視監控系統的部分功能移植過來,并根據現代家居的人文需求而特別設計的監控系統。
8、 遠程控制系統
住戶可通過手機或固定電話對家中的各種電器進行遠程控制,例如在回家的路上,提前打開空調或熱水器的電源等。住戶還可用手機遠程對家中的防區進行布撤防。
物聯網的催化作用
物聯網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領了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之后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是未來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是加速推進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的催化劑。
2013年,國務院了《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我國物聯網發展指明了方向。經過幾年的技術和市場培育,加之我國在物聯網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可以預見物聯網即將進入高速發展期,我國正在從物聯網的應用大國向擁有更多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強國邁進。
一、加快技術標準制定工作
(一)加大重要領域標準研究制定力度。針對產業發展重點,做好頂層設計,成體系組織開展重要領域標準預先研究工作,制定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夯實標準立項和制定基礎。通過試點探索綜合標準化工作模式,同步開展產業鏈上各環節、各類產品的標準制定,形成重要領域標準全面覆蓋和配套的局面。加快建立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行業標準和重要產品技術標準體系,加強物聯網、節能和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半導體照明等重要領域標準制修訂,并在經費、計劃安排和審批等方面給予優先和傾斜支持(各行業標準制定重要領域見附件)。
(二)加大具有創新成果的技術標準制定力度。大力推動標準與技術創新、知識產權的良性互動。加強標準化工作與科技重大專項、產業技術研發等工作的銜接,支持具有創新成果的企業聯合開展標準制定,積極推動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上升為技術標準,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推廣,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三)加大產業急需標準制定力度。圍繞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節能減排、淘汰落后、質量品牌、兩化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工作,組織制定標準3000項,發揮標準的引導和規范作用,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
(四)加大采用國際標準力度。繼續開展與國際標準對標工作,把對標的要求納入計劃立項和審批等標準制修訂流程,積極采用國際標準,提升行業標準水平,加快與國際接軌。
(五)做好標準復審工作。開展標齡滿5年的行業標準復審工作,淘汰不適用標準,加快修訂落后標準,提升標準的先進性、合理性和適用性,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體系。
二、加強國際標準化工作
(六)促進自主技術成為國際標準。以國際標準提案為核心,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要領域為突破口,加大對國際標準化工作的戰略研究,支持企業同步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對重要國際標準制定的參與度,積極推動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為國際標準。加大我國自主標準的海外推廣力度,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七)加強與貿易相關的技術標準跟蹤和預警。推動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組織和企業在關注ISO、IEC和ITU等傳統國際標準的同時,密切跟蹤重要的區域標準化組織動態,關注其技術標準制定工作,及早規避國際貿易風險。加強標準類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預警、評議和應對,引導外貿型企業積極關注產品輸出地的相關標準動態信息,幫助企業迅速調整適應國際貿易變化的要求。
三、推進標準貫徹實施
(八)推進工業產品達標。按照《產品質量達標備案管理試行辦法》的要求,加強對企業貫標、達標工作的指導和培訓,擴大達標備案管理的試點地區,協助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落實達標備案企業的激勵措施,促進工業產品質量提升。加強組織管理和平臺建設,調查產品的技術水平和貫標情況,為標準制修訂提供支持。
(九)加大標準宣貫力度。組織行業協會、標準化機構等積極開展標準宣貫。結合重點項目的產業化和應用推廣,將相關標準的貫徹實施作為工作內容之一,推動企業貫徹執行標準。探索建立重點領域標準貫徹實施效果反饋機制,動態跟蹤和掌握標準貫徹實施情況。
四、完善標準工作機制
(十)完善標準化工作運行機制。繼續完善“分工合作、職責明確、聯手推進”的標準化運行機制。一是強化與國家標準化主管部門的會商,積極穩妥推進會商合作;二是加強部省互動,通過試點積極探索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組織申報標準計劃項目的模式,發揮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的作用,促進標準化工作與地方產業發展的銜接。三是加強對標準化技術組織的指導和管理,建立健全公開、透明和高效的標準化技術組織運行機制。四是制定《關于加強工業和通信業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促進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標準化專業機構和企業等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工業和通信業標準化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五、夯實標準化工作基礎
(十一)開展提升行業標準總體水平研究。繼續完善行業標準體系現狀分析研究。針對化工、冶金、制造等重點行業,深入研究提升標準水平、優化標準布局、加強貫標工作、強化標準管理的措施建議,全面促進行業標準總體水平的提升。
(十二)加強標準化人才培養。鼓勵和支持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標準化技術組織結合地方特色與行業特點,采用多種方式組織開展標準化培訓工作,提升企業標準化人員素質。積極探索標準主編人員持證上崗和標準化工程師評定制度,夯實工業和通信業標準化人才基礎。加大國際標準化活動經費投入,建立國際標準化人才選拔、培訓、輸出、激勵和保障機制,加快國際標準化高端人才隊伍建設。
(十三)加強標準化管理工作。加大標準立項協調力度,提高標準立項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配套性。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指導,進一步完善標準制修訂工作流程,建立標準化研究和動態信息通報機制。啟用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提高管理效率。
附件:2012年工業和通信業各行業(領域)標準制定重要領域
石化化工行業:農藥及乳油劑型、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工程塑料、改性塑料、專用樹脂、特種合成橡膠、水處理劑、專業涂料、高附加值精細化學品及煤化工技術、廢棄化學品處置基礎標準、乙烯丙烯、車用汽油柴油等。
鋼鐵行業:熱軋和冷軋寬帶鋼關鍵技術裝備、高強度鋼筋、高速鐵路用鋼、高強度轎車用鋼、高強度機械用鋼、高檔電力用鋼、高檔精密不銹鋼薄板帶、高級無縫鋼管、抗腐蝕抗大變形的管線鋼、高磁感取向硅鋼、耐高溫高壓腐蝕電站用鋼、高牌號無取向硅鋼、海洋工程用鋼、船用耐蝕鋼等。
有色金屬行業:銅鉛鋅冶煉短流程工藝、高性能專用銅鋁材、再生金屬,噸鋁直流電耗低于12000千瓦時的電解鋁關鍵工藝、高精尖深加工項目等。
建材行業:太陽能光伏發電用玻璃基板、各類顯示器用超薄玻璃基板、家電用特種玻璃、陶瓷膜及陶瓷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功能陶瓷、新型砌塊及墻體材料、非金屬密封墊片、摩擦材料、人工晶體材料、新型防水材料、保溫材料、裝飾石材、木塑材料及深加工材料及制品等。
稀土行業:永磁材料、磁制伸縮材料、催化劑材料、發光材料、貯氫合金材料。
黃金行業:氰化物管理、黃金采礦、選礦和尾礦。
機械行業:智能制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基礎零部件、重大技術裝備、基礎制造裝備、生物制藥設備。
汽車行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汽車安全、汽車關鍵零部件、汽車電子和電磁兼容、車輛報廢和回收再利用。
航空行業:民機產業行業管理、民用飛機及系統通用要求、設備級產品通用技術規范,民機基礎、標準件和關鍵設計技術。
船舶行業: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船舶、主流船型優化升級、船舶先進制造技術、船舶配套產品、基礎共性技術和行業管理標準。
輕工行業:高效節能家用電器、新興小家電、造紙、家具、五金、玩具新產品和新技術;農用塑料、新型功能性洗滌劑、智能化縫制機械;高效照明產品、電動自行車等產品用鋰離子電池(組)、鉛酸蓄電池及超級電容器;食品用原料、特殊膳食、發酵產品、罐頭產品、飲料產品、功能性食品、谷物和豆類食品及食品添加劑。
紡織行業:高新技術紡織纖維和產品及檢測方法、產業用紡織品、服裝CAD、新一代紡織機械。
核工業行業:輻射改性新材料、無損檢測用電子直線加速器、高能X射線實時成像裝置、高能X射線工業CT裝置。
兵工民品行業:民用槍彈、活性碳、民用光學。
電子行業:高性能計算機、RFID、衛星導航、數字家庭、3D電視、面向三網融合的視聽終端、家電售后維修服務、太陽能光伏、動力電池、半導體照明、電子設備安全與電磁兼容、平板顯示、電子新材料、新型電子元件、汽車電子、醫療電子、電子文件管理裝備、云計算、物聯網、信息技術服務、SOA、基礎軟件、中文辦公軟件格式、版式文檔、游戲游藝機、電子文件存儲與交換格式。
通信行業:IPv6、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TD-LTE、無線局域網、三網融合、移動支付、智能終端、互聯互通、網絡信息安全、信息無障礙、互聯網數據中心
工程建設領域:石油化工工廠系統工程設計及長輸油氣管道布置規范,礦山工程及選礦廠設計規范,化工行業專用法蘭技術要求,新型顯示器件等電子工廠及產品應用系統集成工程建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