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范文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

第1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培養;激發;想象;創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032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

一、營造創造性思維教學的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開展創造性思維訓練,首先需要營造一種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它要求教師要努力做到:

1. 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

在中學英語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是頗具深遠意義的。要經常對學生說“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Believe in yourself and you can do it.”等激勵性話語,并鼓勵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多給些機會讓他們登臺演講。漸漸地,學生由膽怯、別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時有精彩表演。

2. 激發興趣

根據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充分發掘“以趣激學”的因素,運用多種直觀形象如學生喜聞樂見的幻燈、錄像、圖片、音樂、會話、游戲等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情景,變“疲勞波谷區”為“興奮區”。比如,引導學生將wash,water,wave,well,wet,wine等詞的詞義與開頭字母W的“形象”聯系起來,作形象記憶。教師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語調、表情、動作和神態影響學生的情感。更主要的是憑借教材內容的情感信息,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3. 創造機會積極活動

創新活動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根本。創造性思維教學應采取集體教學與小組教學相結合的形式。集體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可以采用學生廣泛參與思維活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或全班討論、交流、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方法等等。結對子或小組活動(pair or group work):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學生獨立思考、實踐或探究發現,在做好準備的基礎上,開展結對子、小組討論或其他活動,進行交往合作學習。

二、進行多種思維訓練,增強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心理學家威臺海姆(M.Wentheimen)在他所著的《創造性思維》一書中指出:“嚴格的機械訓練致使學生的思維麻木不仁,唯有引導學生自由地探索、靈活地思考,才可能導致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要養成學生善于運用想象、類比、聯想、延伸、開拓等多種思維的習慣,以形成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1. 創設情境,進行想象力的訓練

(1)自由對話法

在教學中每學完一個對話除了讓學生扮演外,還讓學生根據所學對話和舊的知識創設情景自編一個新對話,從單純的方法模仿,發展到思維模仿,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激情。

(2)看圖說話法

它不僅能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還能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七年級英語(上)中,學了現在進行時態后,讓學生看一幅圖(圖中一個男孩騎著自行車),考慮三分鐘,自編一段對話介紹這幅圖。

(3)故事接龍法

故事接龍法,就是學生一個接一個相互銜接地講故事,前一個學生所講的內容是后一個學生所講的內容的基礎,后一個學生的所講內容是對前一個學生所講內容的延續和發展。故事接龍法,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且有助于學生思維和語言流暢性的發展。

(4)故事續尾法

就是給故事添加結尾,以延伸故事情節。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推測性補充。我們的目的不在于為故事找出一個標準的結尾,而在于給學生一個能為故事找出結尾的好機會,借以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使用英語的能力。給故事續結尾越多越好,越新奇越好。

2. 結合教學內容的講授,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索對同一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法,避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培養多元思維的習慣和探索精神。例如:在學完八年級英語(下)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之后,教師讓學生想象:Where will people live if one day there’s no more place for them to live on the earth ? 再如:在九年級英語中學習了有關Animals 的內容后,教師讓學生討論:“How can people visit the dangerous animals if they are not in cages ?”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通過這樣的啟發誘導,激發學生的靈感和想象,使學生的思路由書中提供的一個“點”,發散出去,努力擴展至一切能說明教材內容,或與教材內容有關,或由教材內容引發出來的例子。

3. 在創造性思維訓練中,滲透對學生聯想力的培養,并進行多種思維方式的訓練

本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采用所謂“暴風雨式的聯想”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這種訓練能有效地促進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競賽法、比較法、串聯法等,來訓練學生的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

(1)競賽法

它是通過競賽、迅速聯想來訓練學生快速的發展思維和求同思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比較法

它是就某詞或談話要點作為求異點,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如讓兩名同學介紹自己的臥室,然后找另外的同學說出他們臥室的不同點等。運用詞匯教學中的同義詞、反義詞、同音異義詞等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

(3)串聯法

一詞聯想,群體記憶,以已學的詞匯為基礎,橫向聯系、擴展,引導學生進行求異思維,使之在一詞聯想中展開。如:學動詞時,就要由動詞原形聯想到一般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形式,聯想到現在分詞和過去式、過去分詞;在學習國家、語言名稱時就將其人民、首都、貨幣等聯系在一起。教師還可以將一連串看上去互不相干的詞語展示給學生,讓他們使用這些詞語說出一段有意義的話來,這就是詞語串說。詞語串說實質上是一種遙遠聯想,具有豐富的創造性教育價值。

(4)用同一組詞、詞組或句型說英語句子

就是以某一詞、詞組或句型為求異點檢查學生的理解和運用,引導學生進行求異思維,訓練思維的變通性。如:用It’s time to do sth.;It’s + adj.+ for sb. to do sth. 等句型說句子。

第2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醫學教育 批判性思維 醫學統計學 教學改革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ir experiments,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efered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for aiming to meet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level.Medical stat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methods to know medical regularity,also is the base knowledge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medical science.Cultivating medical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has to improve medical statistics teaching,and to emphasize to reform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Key words:medical education;critical thinking;medical statistics;teaching reform

1 加強醫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意義

教育部就國際醫學教育研究所(IIME)2002年2月公布的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簡稱GMER),在北京大學醫學部、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等八所高等醫學院校開展了改革試點研究。 IIME 將“最基本要求”歸納為七個領域和具體的60條,從目前我國試點的情況來看,我國臨床醫學本科生,在醫學基礎知識與臨床技能等方面與國際水平接近,但在交流技能、職業倫理和批判思維上存在明顯不足,要實現我國醫學教育與國際接軌,必須加強醫學生這三方面的能力培養。比較而言,培養大學生 “具有批判性思維、有效交流和解決問題能力”,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都顯得十分薄弱[1]。我國大學教育一直注重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即“三基”),學生批判思維的培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普遍較低,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具備對各種良莠不齊的知識進行辨別與區分的能力;二是缺乏批判和反駁的意識,缺乏質疑提問、尋找漏洞、轉換視角等這些從事創造性工作所必須的思維方式,盲目信從書本和權威;三是缺乏有效交流,從而限制了思維發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在日新月異的當代信息社會里是非常不適應的,培養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無論是對于大學生能力、個性的全面發展,還是大學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1991年美國的《國家教育目標報告》指出:“應培養大量的具有較高批判性思維能力、能有效交流、會解決問題的大學生”,“培養學生對學術領域問題和現實生活問題的批判思考能力不僅是教育的重要目標,這對于當前復雜多變的世界,培養會思考的公民和有能力的勞動者,進而維護民主社會都意義深遠。”[2]可見批判性思維是創新能力基礎,是優秀人才的基本素質之一,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

2 批判性思維與醫學統計學的聯系

目前我國對批判性思維在認識上存在宏觀性、模糊性、不明確性,忽視思維的認知能力訓練等。國際上也沒有公認的統一的定義。從被稱為現代批判性思維之父的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在百年前提出“反思”的定義到現在[3],不同學者對批判性思維的定義表述各不相同,但它們有共同之處,這些共同點應該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批判性思維能力是科學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具體包括認知和情感表達兩方面的能力,認知能力包括:①發現問題、收集信息、分析數據、評估證據的能力;②鑒別事實、個人主張、邏輯判斷之間差異的能力;③得出普遍規律,評定其邏輯強度的能力;④正確、清晰陳述推論,并有效解釋結論的能力;⑤不使自己原有的信仰、認識阻礙判斷,并保持開放態度的能力。情感表達能力包括:①不草率、不盲從,對問題深思熟慮;②保持好奇和質疑的態度,在收集大量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判斷;③意識到自己的偏見、歧視,不使這些偏見影響判斷;④能以一種開放的態度理性地看待各種觀點,理解他人;⑤正確分析、評估他人及自己的信息、觀點,愿意重新建構和修正自己的觀點[4]。

由此可見,批判性思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這種能力應怎樣去培養呢?根據以上表述,應該從兩方面去構建,一是培養學生理性的人格、開放的態度和良好的情感表達能力,這些主要依靠人文知識和日常養成;二是培養學生科學認知能力,學生應掌握具體的認知技能,比如正確收集、分析數據的方法,判斷和解釋問題的邏輯方法,行業內的有效交流技能,這些是培養批判性思維離不開的知識基礎。雖然,知識不等于能力,掌握的知識越多,思維能力不一定越強;掌握的邏輯知識越多,邏輯思維能力不一定越強,但是不可否認知識是思維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基礎。因此,設計專門課程、在課程中培養科學素養,將批判性思維結合到課程中是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動力,是培養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5]。然而,哪些課程,什么樣的課程體系能更好地培養醫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目前還少有研究。醫學統計學是一門認識方法學,是探索數據內在的數量規律性,以達到科學認識醫學規律的工具學,是醫學邏輯專門知識和邏輯思維能力。上個世紀40年代末,《英國醫學雜志(BMJ)》發表了用隨機化實驗方法所進行臨床試驗報告,此后,醫學統計學在醫學科研中的應用逐漸得到普及,成為醫學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具,極大地促進了醫學科學的發展。現在,幾乎所有的醫學期刊都要求對醫學論著中報告的實驗或觀察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以保證醫學科研工作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社的一位主編更是將統計學比喻為“現代醫學大廈的一個重要支柱”。在醫學教育上,醫學統計學的知識和技能已經成為國內外公認的臨床醫學畢業生必備的基本素質。醫學統計學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設計、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并結合專業知識科學分析結果以做出相應推論。設計工作要求學生在收集、整理和分析前對全過程予以全面的考慮,可以開闊學生思維;隨機抽樣、假設檢驗等教會學生具體認知方法;對有概率的推斷結果的理解可以教導學生不輕易肯定或否定事物,武斷結論;結合專業知識解釋數據結果可以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同一課題不同的研究結果,可以養成學生理性地看待他人和自已的能力……應該認為,醫學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是批判性能力形成的知識基礎,因而醫學統計學也是培養醫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核心課程,要培養學生對醫學專業知識的批判能力和素養,必須切實加強醫學統計學的教學。

3 如何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3.1 切實加強醫學統計學的教學,為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奠定知識基礎

學生對醫學統計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知能力,為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應切實加強醫學統計學的教學。然而一直以來,醫學統計學又是一門“難學難教”的課程,學生普遍反映該學科難以理解,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不能靈活應用、正確應用。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克服“難教難學”的特點,必須注重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

在教學內容上,首先,教學內容盡量與學生專業相結合,才能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統計學是幫助人們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學科,以解決專業內的問題為誘導,揭示專業領域內的規律,更能吸引學生。另外學生對自己專業的內容要較熟悉,以專業結合緊密更便于學生理解,還有重要的是必須通過專業基礎知識與統計學結合,才能正確解釋結果,分析統計關聯是因果聯系、間接聯系還是虛假關聯,確定事物的本質聯系和實際意義。其次,強調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統計分析是統計教學的核心內容。學生感到難的往往是統計推斷中方法的選擇,也常常將各方法誤用[6],如將配對t檢驗誤用為成組t檢驗;確切計算概率法誤用為四格表檢驗等。為此在首次講假設檢驗時,一定要強調方法的選擇是根據資料的類型、設計的類型、推斷的目的及樣本量等共同確定的,并且在每講一個例題時先提問式分析資料的以上各方面特點,以養成學生分析和辨別的習慣。另外,對統計工作的每一個步驟加以強調。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主要以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為主,而對前期的設計、整理、收集工作介紹得少,尤其是具有整體性的例題、習題集較少,學生學后即使各章節均掌握得較好,但一遇見實際問題往往不知從何下手,對設計的方法、原則,數據收集的準確及時完整,觀察指標的選擇,如何控制各種偏倚等手足無措,達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相關的內容均應加強教學,當然,這需要更多的學時。

在教學方法上,適當運用PBL教學法。比如,關于一些公開發表的文章中的“醫學統計應用錯誤”,應以學生討論、教師引導為主,鼓勵通過寬松的爭論去發現悖論和錯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靈活運用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研討激發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聽取別人意見,重視個性和差異性,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和開放態度,進而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改革教學方法還應該加強上機教學,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發展,信息數據更加復雜化、多元化和大數量化,能應用相關的統計軟件處理醫學科研數據已成為必備的能力。在做統計學習題時,大量的復雜的數學計算使學生感到很吃力,學生成了計算工具,有時陷入計算中浪費很多時間,甚至因此而失去統計思維和推理的樂趣。故應加強多媒體教學和統計軟件的上機操作,使課堂教學和練習擺脫大量的繁瑣演算的束縛,并且為了隨時更加方便地應用,應加強Excel的統計功能的教學。另外,不可忽視的是考試方法的改革,考試的方法對學生學習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改革考試方法是教學改革重要的一環。醫學統計學的結業應從單一的書面考試轉向多形式的考試方法,著重考核醫學統計學綜合分析能力以及正確應用統計方法和糾正錯誤能力。不考死記硬背、公式和定理。

總之,要實現臨床專業的國際接軌和扎實學生批判技能,必須要改變目前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狀態,加強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

3.2 在醫學統計的實際教學中注重培養開闊的和正確的思維

批判性思維需要思維開闊,能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7],并且分析各方法的繁簡及優缺,這在各課程教學中均應注意平時養成。統計也不例外,比如在講到資料的描述時,告訴學生可以用不同方法去描述,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統計表描述,還可以用統計圖描述,也可以綜合運用各方法,并且通過實例分析討論各方法的優缺點;再如關于總體的某一命題是否成立,可以用假設檢驗去推斷,也可以用可信區間去解決。讓學生嘗試用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開闊思維。

另外,注意在教學中養成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寬闊的胸襟和質疑的態度,比如讓學生思考:P>0.05好還是P<0.05好?怎樣去看待和解決不同學者對同一專題的研究結果不一致? 教材有沒有錯?教師講解的有沒有誤?理性地評判學術觀點,謙虛、謹慎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自卑也不自大,保持好奇和質疑的態度,敢于挑戰權威,真正掌握獲取知識明辨真偽的方法,從而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純粹的批判是沒有意義的,批判的目的是為了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從醫學工作實際需要出發,加強統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掌握科學認識規律的方法,同時養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對提高醫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江麗,朱新秤.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27(8):101-103.

[2]HUNT E.Will We Be Smart Enough?[M].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95:23.

[3]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1.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Report[M].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1.

[4]繆四平.美國批判性思維運動對大學素質教育的啟發[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28(3):99-105.

[5]何童麗,吳立寶.概率統計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品質的訓練[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7(2):190-193.

第3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范文

愛因斯坦曾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現在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當中注重最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基礎學科的小學語文則是一門極富情感、極易激發學生想象和創新思維的課程。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營造創新氛圍,激發創新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力乃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已成為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生動、精的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在較的時間內思維活躍起來。因此,教學要根據課堂的容及學生的年齡特征,來創設具有童趣的故事情和游戲,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學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教《晏子使楚》一文時,教師可以在教學程序上作以下的安排:先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故事情節、人動作和語言,然后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并告訴學生在動作上可適當發揮。學生開始較為膽怯,但在教師的鼓勵下,一學生上臺后將晏子的行為進行了一番變通,可能學生的表演不算出色,但還是會得到其他學生的掌聲。這就說明學生對這種“叛逆”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贊同或者說至少是不反對。學生們情緒高漲,在臺下不斷地演示著自己所想象的動作和語言。老師對學生思維的變通給予了及時的肯定。通過上述過程,學生全方位感受到了課文的內容,從表演的對話、行動中,感受到了晏子的大智大勇,三次反駁楚王,最后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學生的興趣昂然,整個教室充滿了歡樂氣氛,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同時也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興趣正濃的時候,教師再向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楚王再用別的方法侮辱晏子,晏子又該怎么辦?”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又圍繞這一話題開展了熱烈的討論。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

二、通過問題情境創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感知與學習體驗。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轉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善于創設問題情境,以便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回答,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認知。語文教學中通過提出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考。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提出問題不是單向的,不僅教師要有目的性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而且教師提問如果能夠讓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矛盾,往往會使學生得到超常發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提高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就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技巧,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技能。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促進創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如在教學《頤和園》一文時,教師可以出示頤和園的幾幅優美風景畫,學生們立刻就被畫面所吸引,教師順勢利導,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文章中選出相對應的段落去朗讀,從中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頤和園迷人的景色。學生們勁頭十足,情緒飽滿,熱情高漲。本文要求學生可選擇喜歡段落背誦,為了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教師可以采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朗誦比賽、我是小導游等多種形式教學,讓學生在品味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和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中,熟悉和理解文章內容,以此提高他們的背誦效果。因此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幫助學生形成習慣,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第4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范文

一、創設情境,激發思維。

在教學中,我們要造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如教學三年級除法的簡便算法時,有目的地寫出幾組如同8500÷17÷5這樣的算式,然后教師口算,學生按脫式進行計算,這樣同學們就會感到教師“神”了,這時教師趁機說明,計算這類題有竅門,誰都會算,同學們便會“求知若渴”,急于知道這竅門。教師誘導,一個被除數除以兩個除數等于什么呢?讓學生自己找到“竅門”。這樣課堂始終處于積極探索的狀態,為學生思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環境。

二、設備問題,引起思維。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學生的積極思考是從疑開始的,教師只有善于激疑,設疑才能開拓學生思維。但是還要注意,問的問題必須具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使學生思維積極轉動起來。如教第二冊應用題時,學校買回25個乒乓球,用去5個,還剩多少個?教師提問:這道題告訴學校乒乓球的事,乒乓球怎么了?(學生答用去5個)接著問,用了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怎么說?(學生有的答減少,有的答拿走了),這樣把應用題中反應生活的語言轉換為數學語言,同時發散思維也得到了訓練。

三、以圖激趣,誘導思維。數學知識,十分抽象,光靠語言表達引導學生,理解難度很大,往往事倍功半。教師應當出示實物圖形,激發學生的興趣,吸收注意力,促進思維的發展。如教學數學第一冊3―1=2時,教師先在黑板畫一個漂亮的大金魚缸,然后貼上三條剪好的金魚,問“這是什么?”學生回答“金魚”,老師讓學生數一數有幾條,學生回答,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調動起來,最佳機到了,教師進一步啟發誘導,將其中一條拿走,問“還剩幾條?”,一邊說,一邊將其中的一條拿走,讓學生直觀地看到還剩兩條魚,最后學生答兩條,讓學生自己理解了減法的意義,然后找出什么樣類型的題用減法的規律。通過這幅圖片的展示,變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形象,調動他們多種感觀與積極感知活動。感知的豐富,誘導思維的深入,從而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第5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英語教學 英語思維能力 自覺性 能動性 自主性 靈動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中學英語教學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因此進行英語教學的重新設計應該成為當今廣大英語教師的使命之一。我們更意識到了當前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合理的教學對思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思維去掌握語言的本質,從而增強語感。不善于運用思維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語法概念、理解教材內容、解答各種習題、達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因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求各種類型的思想活動,思維與學習英語的效果有直接關系,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調動求知欲,培養英語思維的自覺性

常言道求知欲與好奇心密切相關,可以說,求知欲是從好奇心發展起來的。學生學英語,對英語的特點、英語的文化背景、交際習慣、人文心理等都有種好奇心,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點燃學生心中的好奇心之火。課堂上教師要向學生講解單元的重點語法內容;課文中的難句、長句;與漢語文化背景、交際習慣、人文心理大相徑庭的特殊英語語言現象;學生容易混淆、弄錯的語言現象;一義多句的語言表達現象;以及其它。教師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學生的自覺性就會大大增強,就會自覺地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使其思維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應善于通過調動學生求知欲培養思維的自覺性。

二、創設情境,培養英語思維的能動性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必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己提出各種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鉆研教材,培養思維的能動性。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有一個過程的。最初可以先由教師向學生提問,并使學生認識到提問的意義和方法,接著就鼓勵和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問題提得好的同學,老師要給予表揚,當學生能夠踴躍提出各種問題的時候,就可以進一步要求提高問題的質量,鼓勵學生運用已學過的語言知識、經驗、思考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例如在教高一英語Unit16 Fire,Lesson61時,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提出問題,“你會煮飯嗎?(Can you cook?)”,“當你煮飯時油鍋著火了, 你該怎么辦?(When you are cooking the pan of oil catches fire,what should you do?)讓學生帶著問題聽教材內容,找出答案,從而達到理解教材內容、掌握教材內容的目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能動性。掌握了本課對話內容之后,啟發學生去思考“發現火情怎么辦?”讓學生就著這一問題開展討論,進行“會話練習”,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也為學好下一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鼓勵創新,培養英語思維的自主性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機械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布魯納非常重視人的主動性,他認為,學生和科學家的智力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一樣的,無論掌握一個概念還是解決一個問題,發現一個科學理論,都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因此,他大力提倡發現法學習。所謂發現法,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改組材料,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鼓勵學生在思維的過程中創新。要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而自動的思想家。例如,一般的英語教學,學生多是處于被動地位,聽教師講解,識記單詞、語法規則、句型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上課進行了教法改革。現舉一課例:在教初三英語Unit20The world’s population Lesson77時,教師在班上出示一幅世界人口分布圖(1993),然后給出下列國家的名稱:Australia、Canada、China、France、Germany、GreatBritain、India、The USA…讓學生在地圖上找eg:A:What’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Do you think it will grow? B:About 1,160,000,000. I think Maybe it will grow. What’s the population of the USA? C:About 258,300,000,I don’t know if it will grow. Whatabout……?

在提問和回答這些問題時不能查閱課本,只能看出示的人口示意圖,讓學生根據這幅圖展開討論,討論世界人口的現狀和將來發展的趨勢,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經過一場熱烈的討論后,學生了解到了世界人口的分布情況,都能說出來了,才讓學生打開課本,聽錄音,再讀對話,講解一下語言難點和句型。由于在討論時有自己的創新在里面,上課時,學生就格外關注上課的內容,自主思考,自己的見解和課文的差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第6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數學建模 數學教學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021-0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學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數學知識在社會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特別是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數學建模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自數學建模競賽在國內舉辦以來,有力地鍛煉、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且使他們受益匪淺,對數學教學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 數學建模中的創新思維分析

數學建模中的創新思維指的是利用數學獨特的原理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主要表現在學生對原理和方法的選擇上。在面對同樣的數學問題時,往往存在不同的解決方法,解決一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就是很多方法不同組合的過程,如何選擇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新方法來快速地解決問題,是數學建模的意義所在。數學建模中的問題主要來自于現實生活,它與學生在平時所遇到的數學問題存在極大的差別,沒有明確的提示,它需要學生根據題目的要求來進行自我判斷。學生在初次面對這些問題時,往往無規可循,無從下手。創新思維也就是從這里出發,只有利用了獨特的數學方法,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二 通過數學建模平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

為了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可充分發揮數學建模競賽這一良好的平臺。在數學建模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是一項簡單的數學活動,它與很多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都有著緊密的聯系。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從以下方面做起。

1.在日常的數學建模活動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知識積累

要想在數學建模中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要重視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優化數學知識結構。對大學生來說,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非常多,在解決某一個問題時可利用很多方法,所以學生的類比、發揮和聯想的途徑更多,這也增加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可能性。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性、實踐性和滲透性的研究,幫助學生優化知識結構,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通過改變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利用數學知識方法,使學生重視對原理和方法的活學活用,改變只會套用數學定理來解決數學問題的習慣,最終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數學建模相關問題的分析,發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用到的數學知識并不是非常難或復雜,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針對具體問題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所以數學教學對學生和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知識和方法是創新思維的基礎,但要想發揮創新思維和能力就要做到對知識的活學活用。也只有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靈活地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特別是重視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懷疑精神,尤其是對數學理論和數學結論中的使用條件以及邊界條件等進行懷疑思考,能夠具體聯系實際問題,從而發現新的解決問題的數學方法。在教學中還可設計好數學背景材料,促使學生聯系具體問題進行整體的思考,達到思維的全面性。創新思維更重視事物的本質,特別是在數學建模中對學生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要求更高。數學建模中的實際問題往往被很多假象和表現所掩蓋,學生也易被其迷惑,要抓住問題的本質就應學會正確地簡化問題,在簡化數學問題的前提下找到問題中的數學規律,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在簡化問題的過程中,對問題的分解也成了其中的重要方法。數學建模作為現實生活中的綜合問題,利用單一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過不斷地把未知問題化為已知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 結束語

在數學建模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還要重視學生對原理和結論的理解,更要重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數學建模競賽為數學教學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特別是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提高了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第7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地理教學;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7-0108-01

一、關注地圖教學

經常運用地圖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而且能啟發學生獲得新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是地理教學的目的之一。在教學中,要始終注意指導學生讀圖、用圖,使他們逐步養成運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地圖作為地理信息傳遞的載體,它所表達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具有空間區域分布的任何現象,都可以通過地圖加以表現,這就決定了地理教學中地圖應用的廣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沒有地圖的課不能稱其為地理課”,此話并不過分,因為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普遍的教學手段,對它運用的如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從這層意義上說,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地圖和各類地理圖表是許多地理信息的主要載體,各種地理圖表在教學中的使用,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色。地理課本上幾乎每個章節都涉及到地圖和地表的運用。地圖也是地理考查的核心,許多地理問題是圍繞地圖編寫的。可以說地圖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地理知識、原理、規律,以及考核形式都可以集于地圖一身,掌握了地圖就把握了地理脈絡。同時,進一步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學得愉快,記得扎實,自然愿意深入思考,教學效果非常好。在教學結合地圖可以更直觀形象地再現出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現象,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從而為課堂教學增添新的活力。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源于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于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地理熱點”具有很強的時代特點和時效性,熱點可以通過案例的形式將地理事件展現給學生,學生進行分析、判斷與探討。從而讓學生的地理學習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地理教學的魅力。理論聯系實際是地理學科的發展之路,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對地理原理的全面理解,應放在較廣闊的知識背景之下這些知識不僅有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知識,也有歷史、哲學等社會學科知識。因此,地理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引導學生用地理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和認識世界,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獲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識,使他們不僅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應用,從而切實體會到地理的應用價值。所以課堂教學與社會實際聯系的策略研究產生,就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通過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最終達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目的

三、注重課堂練習的重要性

第8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實驗教學 結構體系 課堂效率 思維能力 化學

啟發、調動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使學生掌握思維方法,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我就結合化學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創設啟發性問題,是培養思維能力最簡單的方法

思源于疑,沒有問題就無以思維。思維總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出啟發性問題或質疑性問題,創設新異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讓學生經過思考、分析、比較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一節內容時,為了打破平淡的課堂,我在教學中采用了故事引入法:一個叫“小王”的人帶著一條叫“小黃”的狗,走進一個叫“死亡谷”的山谷。沒多久狗就死了,小王很害怕,但他最終平安地出來了。他說:“上天保佑,我福大命大。”他真的是運氣好嗎?這一情境,使學生從故事情境中了解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然后我就引出要學習的二氧化碳,并啟發學生據此情境說出二氧化碳的相關性質。同時我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實驗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這樣,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順利地引入了新課,而且調動了學生的激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改革化學實驗,是培養思維能力最有效的途徑

(一)改革實驗形式及性質,促進思維能力發展

1.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為了讓學生能真正參與課堂教學、集中注意、啟迪思維,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將一些無危險性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例如,在金屬與酸反應的實驗中,要求取少量鎂條、鋅粒、銅片分別放入盛有稀鹽酸的三支試管中,觀察現象,并試驗產生的氣體是不是氫氣。若采用教師演示或個別學生上臺演示,那么大部分學生就不能觀察到在鎂條、鋅粒表面有氣泡產生而在銅片表面沒有氣泡產生這一現象。所以在上課時,我給每二位同學準備一套實驗儀器,讓每一位都動手實驗,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并認真地思考“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反應的原理是什么”,從而有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2.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教科書上的學生實驗大多是證明性的實驗,學生做實驗只是驗證一下與教材所寫的結果是否符合,這種照方抓藥的實驗,只能提高學生熟練操作的程度和對書本知識的進一步記憶,但不能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如果教師將課本的證明性實驗設計成探索性實驗,重新設定認知情境,則可挖掘化學實驗的探索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二)改革實驗探究觀念,推動思維能力培養

新課程標準引導我們,實驗探究大多按“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評估”的程序進行。每個教學環節教師都要精心設計,制造疑問,以啟發學生思維,并使學生的思維能在教師引導下有理、有序地進行,從而步步向目標逼近,達到既掌握知識又培養能力的目的。

1.變學生隨意設想為有據假設。學生提出問題以后,需要對問題進行初步假設,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做出有據假設。因為只有學生通過大膽地對問題進行思維加工后,得出的假設才能對以后的研究有效,才能促進學生思維。例如,教學“燃燒和滅火”一課,我先提出問題:“燃燒需要哪些條件?”當學生回答出“需要空氣”或“達到一定的溫度”后,我繼續問道:“你的根據是什么?”如果學生能找出事例證明,即說明學生對問題進行了思維加工。

2.變教師設計實驗為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以往教學中,教師往往是自己設計好實驗,讓學生按部就班進行分組操作。這樣做,從表面上看,實驗井然有序,成功率很高,但實質上,它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手腳,更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師應多給學生時間、空間,讓他們自己設計出實驗方案,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變教師總結結論為學生總結。實驗結束后,教師往往自己總結出實驗結論,這樣顯得更直接、更準確。但是這樣做,束縛了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起不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三、習題作業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是思維發展的突破口

思維品質是個體思維能力強弱的標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智力的突破口。

(一)開展一題多解、一物多問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活動的靈活程度即思維的靈活性。它與呆板、僵化、教條相反,它要求人們思路開闊,從一個起點引發多條思維途徑,也就是善于進行聯想思維和發散思維。用一題多解、一物多問等練習可以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這種練習,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能得到有效提高,使厚書讀薄,薄書讀厚,再加上適當的協調訓練,就可以使學生左右逢源,思維收發自如。

(二)采用最佳的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過程能夠迅速而正確地解決問題。為此,就需要在解決某些問題的思維上,學生能夠把握好最優化的思路,變繁瑣為簡單。

例:下列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的是( )

A.NO B.N2O3 C.N2O D.NO2

分析:按常規解法,我們可以分別求出四種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然后通過比較就可以得出答案。但這種方法計算過程比較繁瑣,解題速度慢。本題僅僅是比較大小,并不要求算出精確數值,因此我們可以用“等效化學式”進行巧秒解答。觀察上述四個化學式,其中氮原子數有1個或2個,為了加以比較,將NO與NO2的化學式都等比例地放大一倍(各元素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分別變成N2O2和N2O4(這是為了思維的簡捷,而進行的人為轉化,并不是實際存在的化學式),然后比較:N2O2、N2O3、N20、N2O4。在上述四種化學式中含有相同數目的氮原子,從而通過觀察我們直接就可以得出:含氧質量分數最大的是N2O4,即NO2。像這樣題目如果按常規法求解,就會顯得十分繁雜,有的甚至無法求解,但若能弄懂原理,抓住事物的本質,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第9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范文

培養小學生的初步抽象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中的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是小學生認識數學、掌握數學、應用數學的一條捷徑,更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我認為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一、適度使用學具,促進思維發展

只有適度使用學具,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否則,始終依賴學具,思維的水平難以提高。

例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課上,我讓學生用小棒在千以內的數位順序表上擺數:先是用3根小棒擺出300、210、201、120、102、30、21……都能被3整除;然后用4根小棒擺出400、310、301、220、202、211……都不能被3整除;接著再用5根、6根……9根小棒去擺,引導學生發現擺出的數是否能被3整除與小棒的根數有關。引導學生比較得出:當小棒的根數是3的倍數時,擺出的數都能被3整除。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理解各位上數字和能被3整除的數能被3整除就水到渠成了。這樣,在操作中歸納,再把外部操作內化為思維的條件,通過表象進行思維,可順利地實現思維的內化。

二、訓練思維語言,理清思維過程

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數學語言的發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數學思維的發展。加強學生思維活動的條理性,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完整性訓練,對于學生準確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語言和思維是分不開的,人們借助語言思考問題,表達思想,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所以語言能力的啟蒙培養有助于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學中,我們常常要要求學生先思后說,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能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注意嚴密規范等等。這樣有要求、有順序地啟蒙培養,持之有恒,定有成效。

三、構建習題框架,綜合思維訓練

課堂中構建習題框架,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思維訓練法。如將有聯系的內容、易混淆的、有互逆關系的題目放在一起成組的出現,讓學生區別、辨認,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數四則混合應用題這個內容時,題目種類多,題目之間又有很多地方相似,不容易區分計算方法。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設計了一組“一題多變”的練習題目。這組練習題講的事情基本相同,已知數量和所求數量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得數可以互相參照。這種練習,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做較多類型的題目,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加深了學生對各類題目的理解。

四、培養思維品質,發展思維能力

發展求異思維,可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側面積”時,我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將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可以得一個什么圖形?當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到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后,我則要求學生說出,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的邊長、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各相當于圓柱的什么?這樣學生加深了對圓柱表面積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出示了這樣一題: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邊長為12.56厘米的正方形,求這個圓柱體的底面積是多少?學生因為經過實踐操作懂得了這個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正方形,即為這個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因此,學生能很快求出這題的答案:圓柱體的底面半徑為:12.56?.14?=2(厘米),因此圓柱的底面積為:3.14??=12.56(平方厘米)。思維發散了,思維靈活性顯而易見。

五、尊重學生差異,追求人人發展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综合 | 自拍自录videosfree自拍自录 | 日本美女黄色一级片 | 毛片无码国产 |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手交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亚洲第一男人天堂 | 久久精品呦女 | 韩国福利影视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的网址| 337p粉嫩日本亚洲大胆艺术照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欧美 | 日本美女视频韩国视频网站免费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 免费亚洲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手机版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播放 | 久草在线视频首页 | 一级待一黄aaa大片在线还看 | 国产日产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看看2015永久免费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天干夜天天夜天干天ww | 普通话对白国产精品一级毛片 | 97国产大学生情侣11在线视频 |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影视 | 久久怡红院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成人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 日韩美女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三级 | 毛片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大片欧美毛片大片 | 高跟丝袜美女一级毛片 | 久久精品爱国产免费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