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再生醫學概念范文

再生醫學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再生醫學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再生醫學概念

第1篇:再生醫學概念范文

[關鍵詞] 初中數學;初中生;數學概念;問題;策略

記憶是任何階段學生學習任何學科必不可少方式,特別是還處于認知層面和記憶啟蒙階段的初中生,更應當學會利用好各種記憶策略科學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為將來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根基。記憶是理解數學概念,推導數學公式,證明數學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手段。目前,初中生雖然有著較好的記憶力,但有針對性地學習、理解、掌握數學概念還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因此,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須明確初中生記憶數學概念究竟存在哪些困難,才能對癥下藥,采取針對性強的有效策略,從而幫助學生解決記憶數學概念這一基礎性、關鍵性問題。

一、初中生記憶數學概念存在的問題

筆者根據多年的初中數學一線教學經驗總結出,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學習數學基本概念的過程中,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層面的問題,值得深思和深入研究。

1.缺乏針對數學概念記憶的策略性知識。我國是一個教育歷史悠久、教育經驗豐富的國家,特別是在“記憶學”的研究與應用上取得了較好的成就,這在“應試教育”教育階段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數學“記憶型”教學突然在理論上被界定為“數學應試教育”的代名詞。這樣一來,向來受到重視的“數學三基”數學理論研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同時,理解型學習數學知識、創造性解決數學問題,最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越成為當前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培養目標的內核與教育界理論研究的熱點。這意味著前者已經成為初中數學教學視閾的一個“真空地帶”。可從我國數學教育教學規律可以看出,“記憶型”教學是初中數學學習必不可少且占有重要地位的方法論。因此,不能因為素質教育的倡導就徹底否定了記憶教學的價值,或者說割裂了記憶與創新教育的必然聯系。

在如今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片面理解創新教育理念,刻意講求創新方法,無形中把必要的數學知識記憶完全拋給了還處于記憶懵懂階段的初中生。而他們不但沒有記憶的感性認識,而且在記憶策略層面完全是一片空白,更何況高難度的抽象性數學知識記憶呢?每個教育者想必都知道,初中生如果在這種完全沒有指導性的碰壁式條件下記憶數學知識的話,最終結果只能是徘徊在記憶的原始階段“機械記憶”。這對于依靠理解性學習的數學來說是一個致命性節點。那些基礎好、主動性強的學生會在以后逐步的應用中,慢慢地“反芻”大腦中的數學知識;而那些基礎不好、主動性差的學生則極有可能永遠在數學的迷宮里徘徊不前。可見,在肯定和大力倡導創新教育的大環境、大背景下,探討記憶與創新的結合策略,充分發揮記憶的強大優勢,科學推進初中數學的創新教育是一個必要而緊迫性的課題。

2.缺乏權衡記憶與理解的關聯意識。在"應試教育"階段,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只顧及數學知識傳授的量的積累與擴充,從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知識質的積淀與提高;只強調向學生“填塞”數學知識,從而忽視了“填塞”的方法論要求。這一階段實質上是記憶完全占據統治地位的階段。而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作用下,許多數學研究者有這樣一個共識: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決定了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有學生自己理解過程的參與。此觀點后來不斷被強化,以致于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初中數學教學實踐走向了一個與前者完全相反的極端,即理解完全占據同志地位的階段。但經過艱辛的理論探索后,一條數學教學科學規律終于得到廣泛的認可:數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應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動態化過程。記憶與理解的最佳結合點在于尋求恰好的“平衡支點”。初中生只有站在這個“平衡支點”上,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掌握數學概念,并逐步勾勒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網。現在,問題的主旨在于如何幫助初中生建立權衡記憶與理解的關聯意識,尋找到這個最佳“平衡支點”。

3.缺乏系統性數學概念梳理意識。記憶學顯示:有效的數學概念記憶的結果應該是使數學概念在大腦中以網絡鏈接模式有機組合的。初中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只有也只能以這種模式存在,才能更加利于以后知識的擇取與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同樣顯示:只有學生自身經過同化和順應作用形成的知識結構才具有基礎性、可辨性、適用性的品質。數學理論的邏輯體系更是決定了數學概念應該是一系列概念環節互為相扣的鏈條有機體系。但是,初中生特別是那些在數學迷宮里徘徊不前的學生,長時記憶體系中的數學概念卻是孤立的、散亂的。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除了學生沒有有效地講求記憶策略和沒有處理好數學概念理解與記憶的關系外,主要是學生沒有整體意識,沒有從宏觀上梳理所記住的數學概念,更沒有理清數學概念間的聯系。其實,即使在教改后的現在正在應用的數學教科書里,很多基礎練習都是針對一個或幾個具體的概念而設計的,并沒有為學生提供從整體上去理解和把握節、章,甚至是一冊數學教材中的概念關系的練習。

二、初中生記憶數學概念的對策選擇

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研究的深入和科技教學的廣泛應用,解決上述問題具備了比較充足的應策選擇的條件。筆者認為應當著重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改善初中生記憶數學概念時存在的問題。

第2篇:再生醫學概念范文

要在臨床醫學本科生中開展再生醫學課程,首先必須有合適的教材和參考書。再生醫學的相關知識零散分布于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多門課程的多個章節中,不利于學生對于再生醫學基礎知識的系統學習和研究。雖然有相關專著,如《再生醫學原理與實踐》(付小兵主編)和《再生生物學與再生醫學》(斯托克姆主編)等,這些書籍主要內容涉及再生醫學相關的各個領域,對再生醫學的基本內容、基本原理以及在臨床的具體實踐均作了詳細的論述,但這些不適合作為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教材使用,只能作為參考書籍供從事再生醫學研究或者組織工程研究的人員學習。

為此,來自南通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四川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第四軍醫大學、江蘇大學等全國十多所高校的專家共同編寫了再生醫學教材。該教材參編人員長期從事再生醫學相關研究,其中多數人員曾主持或主要參加國家“973”計劃、“863”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已在國際再生醫學相關雜志發表較多的系列論文,并獲得了多項發明專利,相關高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正在深入推進。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內外書籍和最新文獻,教材編寫內容反映了當今國內外再生醫學的現狀與趨勢,從再生醫學的原理與基礎知識,到再生醫學新技術新產品及其臨床應用分別予以闡述。全書共18章,其中1至6章重點介紹再生醫學原理與基礎知識,包括再生醫學概論、再生的生物學機制、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組織工程與再生、組織器官移植與功能重建和再生醫學面臨的挑戰,7至18章側重介紹再生醫學新技術新產品及其臨床應用,包括皮膚再生、骨再生、軟骨再生、肌與肌腱再生、心肌再生、神經再生、血管再生、胰腺再生、肝臟再生、牙齒再生、角膜再生和再生醫學研究進展。該教材不僅適用于生命科學、醫學、生物工程、材料科學、化學等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也適用于相關專業的教師、研究人員、醫生和工程技術人員。

2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安排

再生醫學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從組織器官的發育到基本結構、從病理生理改變到細胞分子機制、從臨床表現到治療策略等多個方面,由此可見再生醫學是一門從基礎到臨床的課程。因此我們選擇在5年制本科生的二年級下半學期開設該課程。學生在前期學習中已經掌握了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病理學等基礎醫學知識,為再生醫學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有利于向臨床醫學課程的過渡。

由于臨床醫學本科生課程安排較緊,再生醫學的理論計劃學時僅為36學時,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成為教學的關鍵。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避免面面俱到,通過包括多媒體和傳統教授等多種教學手段的聯合應用,盡量深入淺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再生醫學原理和基礎知識的學習中,以基本概念和理論的講授為主,從研究的歷史出發,讓學生了解其發展歷程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發展趨勢,激發學生探索再生醫學知識的熱情和研究興趣。對于再生的分子機制和干細胞等目前研究的熱點問題,在介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研究進展,使學生對再生醫學所涉及的方法和策略等有進一步的感性認識。在各個組織器官再生的學習中,首先簡要回顧該組織器官結構及發育過程,然后講解其損傷后的病理及分子變化,最后結合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介紹其再生策略及在臨床的應用,使學生建立起清晰的思考脈絡和整體思維能力。

除了課堂教學,還可開展研究性教學。由于教學時間和教學條件的限制,目前還未能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實驗教學,但可以接受部分有興趣的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通過實際的研究工作,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將抽象的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使學生對再生醫學的基礎研究具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實際工作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將這些知識應用于今后的臨床研究和工作。

3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評價

由于再生醫學是一門新興的課程,沒有可供參考的教學經驗,而且部分章節如再生的生物學機制等內容比較抽象和枯燥,對于二年級本科生來說具有一定深度,較難理解,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目前在醫學生的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講授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和標準化病人教學法。不同教學方法各有利弊,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在講解一些目前研究比較成熟的組織器官再生如皮膚再生時,可以結合美容整形等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典型病例為教材,同時對目前市場上較為成熟的產品進行分析,了解這些產品在臨床應用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加強學生的直觀認識。在一些目前研究還不成熟的領域,可以講授法為主,重點講解基本原理,并注意新知識、新進展的講解及現有的困難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并可適當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通過討論等學生參與的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使學生看到研究的希望并激發濃厚的研究興趣。例如在講解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關系時,可以在介紹干細胞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對最新文獻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干細胞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發展動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再生醫學中應用到的技術方法,通過錄像演示教學動態地展示給學生,在條件允許時,組織部分感興趣的學生參觀實驗室,并邀請有使用經驗的教師講解每種儀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對相關研究的直觀認識。雖然基本理論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建立起再生醫學研究的整體印象,但再生醫學畢竟是一門發展極為迅速的學科,新近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彌補基礎理論教學的不足。

在再生醫學教材正式出版前,以再生醫學講義作為教材,在本校臨床醫學本科生中進行了初步嘗試。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再生醫學課程內容的興趣,也使學生對進一步深入學習和研究再生醫學有了濃厚的興趣。

第3篇:再生醫學概念范文

【關鍵詞】《病理學》 教學方法 應用

《病理學》是醫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是連接基礎和 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

《病理學》總論部分內容多,知識較枯燥、名詞解釋概念較抽象,不但難記憶,而且容易混淆 。因此,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更能抓住學生思維,吸引學生眼球,特別是多種方法在不同病理章節中的綜合應用更能使教學過程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在多年的《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我探索出了以下教學方法:

一、探究式教學法

如在講授高血壓病時,我們首先講解血壓概念以及血壓形成機制、心臟收縮力、心輸出量、血管阻力及動脈管壁彈性關系等。這既復習了《生理學》內容,又可以復習以往已學知識,再思考血壓增高與上述內容間的關系等 ,然后引出高血壓概念,進一步引出高血壓病, 以及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等。通過步步引入和深入分析,采用剖筍法,不但可以講清高血壓病的概念,而且也可將高血壓病病因及發病機制講解清楚。

二、設問式教學法

如在學習炎癥時,如何將該知識點講活和講透,一直是我們教學過程中值得思考的問題。在該章節授課過程中,我通常以設問方式引出問題。首先提出人類的疾病大概分為五大類:遺傳疾病 、先天性疾病、 內分泌紊亂 、腫瘤及炎癥。而主要的還是后面兩大類,稱為炎癥的如肝炎、肺炎、腦膜炎是炎癥;不叫炎癥的如結核、傷寒、菌痢也是炎癥。那什么叫炎癥呢?這樣就引出了炎癥的概念 。

三、案例導入法

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它要求教師能迅速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把學生帶進一個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在病理疾病章節授課時,將臨床常見、多發病的疾病病例直接介紹給學生,患者的就診時間越近,學生越感興趣,告知患者的年齡、癥狀、體檢及醫技檢查結果及診斷名稱,然后用患者及其家屬的語氣詢問醫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疾病?是怎樣引起的?將來會演變成什么?有什么辦法預防和治療?上課的內容就是解答家屬的提問,使學生感到已經有醫生的感覺。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類比式教學法

類比,即將相同或相似的內容放在一起比較其異同點,在上《干細胞在細胞再生和修復中的作用》時,如果按照課本講解是提不起學生興趣的,若從干細胞在現代醫學中的意義來講, 由于完完全全的分化可以再塑人類的組織器官,修復或替換喪失功能的組織和器官,也可以修復或替換影響美觀大方的器官,不但會使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重新燃起希望,而且使希望自己美麗漂亮的人增強信心,如此一講,學生興趣自然大大提高。總之,上課能不能吸引人,能不能使學生深刻記住教學內容并應用于今后教學實踐中,這與教師的講課技巧,尤其是與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密不可分。上課是一 門藝術,上好一堂課就是對藝術的提煉,把一門抽象的枯燥的課程講活、講好,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思考、探索和總結。

【參考文獻】

第4篇:再生醫學概念范文

【關鍵詞】再生醫療技術;濕潤燒傷膏;疤痕平;瘢痕防治

【中圖分類號】R821.1+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2)10-0107-021 再生醫療技術

所謂再生醫療技術就是利用干細胞原位培養技術、通過人體皮膚原位細胞和皮膚組織干細胞的組織培養程序,實現組織再生。上世紀70年代,徐榮祥教授打破傳統思想的束縛,科學地建立了全新的燒傷生理學理論和具有顯著療效的燒傷治療方法——以濕潤燒傷膏為主的燒傷濕潤再生醫療技術,并且逐步向其它學科滲透發展成一門新興學科——再生醫學。衛生部于1991年將徐榮祥教授發明創立的“燒傷濕潤暴露療法及濕潤燒傷膏(MEBT/MEBO)”列人十年百項科技成果的首批十項重大醫學技術之一向全國推廣。目前,該技術已應用于許多國家和地區,并申請獲得了中國、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專利。如今,再生醫療技術不僅用于燒燙傷,還廣泛用于創傷、潰瘍、褥瘡、胃腸疾病、瘢痕等疾病,在此,主要介紹再生醫療技術應用于瘢痕的防治。

2 瘢痕的概念

瘢痕(scar)又叫疤痕,它是人體皮膚受到燒、創傷后留下的痕跡。

3 瘢痕的發病因素

3.1 全身性因素

①種族與膚色:有色人種發生率高,黑人為白人的6-18倍。

②遺傳因素:與基因及遺傳因素有關。

③年齡:嬰糼兒低,青年人較老年人高。

④營養狀況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⑤代謝因素:青少年、孕婦代謝旺盛,發生機率高。

⑥個體體質:如平常我們所說的瘢痕體質者。

3.2 局部因素

①部位:下頜、胸前、三角肌、上背部、肘部、膝部、踝部、足背發生率高,眼瞼、前額、背部下方、外生殖器發生率低。

②切口:沿皮紋(郞格線)和垂直皮膚表面切開,瘢痕細、反之粗。

③感染:炎細胞浸潤,肉芽組織增生。

④創面異物:刺激組織增生。

⑤損傷深度:損傷傷及真皮淺層,愈合后不留瘢痕;若傷及真皮深層(網狀層),愈合后常留有瘢痕。

⑥創面修復時間和方法:創面修復時間越快,瘢痕發生率越低;自行愈合的創面瘢痕發生率高。

4 瘢痕的發病機制

瘢痕(scar)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皮膚組織損傷后,成纖維細胞和毛細血管網增殖,形成新的肉芽組織,使纖維細胞逐漸停止分裂,出現膠原纖維合成和降解失衡,神經末梢長入,創傷邊緣的上皮組織向中心生長,覆蓋肉芽組織而形成瘢痕。

5 瘢痕的分類、臨床表現及診斷

5.1 根據組織學和形態學分四大類

①表淺性瘢痕:損傷累及表皮或真皮淺層所至,主要表現為表面粗糙,可有色素改變,局部平坦、柔軟,與正常皮膚界限不清,無功能障礙。

②增生性瘢痕:損傷累及真皮深層,如深二度燒燙傷、切割傷、感染、切取中厚皮片片供皮區,臨床表現為明顯高于周圍正常皮膚、局部增厚變硬,早期因毛細血管充血,表面呈紅色、潮紅或紫色,可因癢和痛搔抓后破潰,晚期可發生明顯萎縮。

③萎縮性瘢痕:損傷累及皮膚全層及皮脂肪組織,如大面積燒傷、慢性潰瘍愈合后,以及皮下組織少的部位如頭皮、脛前區,臨床表現為瘢痕堅硬、平坦。

④瘢痕疙瘩:具有個體差異,大多于局部損傷后1年發生,許多患者甚至將發病史(如手術、紋身、灼傷、接種、粉刺、異物反應)忘記,臨床表現為高出周圍正常皮膚、超出損傷部位并持續生長的腫塊,捫之較硬、彈性差、局部癢痛,早期呈粉紅色或紫紅色,晚期呈蒼白色。

5.2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不難診斷。

6 國內外治療瘢痕的現狀

瘢痕是世界醫學界研究的熱點、難點,目前并無較好的治療方法,大多采用局部藥物封閉、手術切除植皮、氣囊擴張術以及最流行的晶體磨疤術等方法治療,治愈率極低、易復發,給瘢痕患者造成極大痛苦,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生活和社會交往等,給社會、家庭造成不安全因素。

7 再生醫療技術用于瘢痕的防治

7.1 藥品和器材:美寶疤痕平軟膏、微波治療儀、彈力繃帶、彈力衣、彈力襪等

7.2 美寶疤痕平軟膏的成份及作用機制: 美寶疤痕平軟膏含有油酸、亞油酸、芝麻素、仙人掌提取物、蜂蠟等成份。它利用皮膚原位干細胞培植技術的原理和研究成果,促使原位表皮干細胞增殖的同時抑制纖維細胞增生的生命物質,通過這種作用,生理性調控疤痕皮膚組織中上皮細胞和纖維細胞的比例,重新調整正形成的疤痕和已經形成的疤痕,使其恢復皮膚正常的組織結構和功能,從而有效的解決了疤痕皮膚的再生、瘙癢、干裂及功能受限四大醫學難而題[1]。

7.3 防治方法(在此主要介紹深度燒燙傷的防疤以及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去疤治療)

⑴深II度以上燒傷經再生醫療技術規范治療后的愈合創面,常規應用疤痕平3—6個月。眾所周知,深II度及深II度以上創面運用傳統燒傷方法治療,均會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而運用再生醫療技術,深II度創面可不留瘢痕,III度創面只部分留疤,但瘢痕常較軟。現將深II度以上創面常規防疤治療具體介紹如下:

①外敷濕潤燒傷膏 1—2周進行生理性調控,促進皮膚功能恢復;因為新生皮膚易干燥,缺少彈性、易發生皸裂,故用濕潤燒傷膏外敷,厚度約1mm,每日2—3次。

②1—2周后,用美寶疤痕平軟膏外檫,輔以按摩/微波導入,注意新生皮膚較嫩,無角化層,易破裂,在燒傷創面愈合后20天內不應按摩,用美寶疤痕平軟膏外檫厚度約1mm。

③加壓治療3—6月,根據不同的部位選擇合適的加壓材料,加壓治療中,壓力不能過大,以無明顯不適為度,加壓治療應堅持一早、二緊、三持久[2]。

⑵增生性瘢痕

①美寶疤痕平軟膏外檫+微波導入,1—2次/日,15—20分鐘/次 ,連用3—6月。用之前溫熱水清洗瘢痕部位,美寶疤痕平軟膏均勻涂于患處,厚度約1mm,治療儀輕壓患處皮膚,做均勻直線往還運動或旋轉移動。

②壓力療法:持續6月—2年,可指導患者或家屬自行操作,瘢痕局部均勻涂抹美寶疤痕平軟膏約1mm厚,用食指端指腹或小魚際部壓迫瘢痕,均勻移動至瘢痕的每個部位,壓力以觀察到瘢痕膚色變白為度,每點每次按壓10次,每日按壓5次;若軀干或四肢瘢痕面積較大者,夜間用彈力套或彈力繃帶持續加壓治療。

⑶瘢痕疙瘩

①手術切除:在局麻或全麻下用滾軸取皮刀切除瘢痕至真皮深層,注意切除時深度以觸之柔軟為度,不能深到脂肪層。

②濕潤燒傷膏外敷并加壓包扎止血,24小時后第一次換藥,3—4次/日,如同深II度燒傷創面換藥;1周后可改用醫用復合敷料(美寶創瘍貼)每日1—2次換藥,直至創面愈合。

③繼續用濕潤燒傷膏1—2周,改用美寶疤痕平軟膏治療如同增生性瘢痕,彈力繃帶加壓6月—2年。

⑷各種創傷創面后期防疤同上述。

8 療效判斷標準

⑴痊愈:創面由正常再生皮膚覆蓋。

⑵顯效:疤痕體積明顯縮小、質地明顯變軟,彈性明顯恢復。

⑶有效:疤痕部分平軟恢復、癥狀明顯改善。

⑷無效:治療1個療程疤痕無明顯變化。

參考文獻

第5篇:再生醫學概念范文

紙藝術更多的可能性

中日藝術家

以紙為媒介的東方文化曾經極大地影響了西方的印象派,但在近代,以畫布為媒材的油畫也改變了東方的紙的藝術傳統。2012年1月至2月,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了“紙?非紙――中日紙藝術展第一回”展,就圍繞“紙”的概念展開。

“紙?非紙”,意味著紙對于藝術更多的可能性。中日參展藝術家關于“紙”的作品,是對東方藝術根本性的表達,學習西方的東亞各國――特別是中國與日本,越來越多地關注自身文化的主體性,表現東方的精神,確立自己獨特的文化價值。此次展覽將頗具日常性的“紙”創造出嶄新的視角與概念,是對“東方精神”這個共同關注的課題的一次有意義的實踐。這次展覽是中日紙藝術展的第一回,第二回展覽將于今年10月在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舉行。 

坂口寬敏《帕斯卡之庭園-北京》

2011年 木,紙 500×500×300cm

山本久美子 《站立位置》

2010年 報紙-雜志-鐵-木-黏著劑 180×55×50cm

曹力 《升華與沉淪》2011年 水彩、卡紙、印刷品拼貼 224x224cm

木戶修 《Spiral》2011年 紙 54×54×54cm

肖像 2010年 紙本色粉 330x240cm

柔軟的機器

Jarek Piotrowski

生于1973年的加拿大獨立藝術家Jarek Piotrowski,在倫敦GALERIE 8畫廊舉辦的個展中,也展示了紙的藝術。他的作品使用了不為人知的切割技術,從醫學書籍、流行文化、宗教文本和自然過程中挖掘素材,將各種圖像重新排列和分層,帶給我們一張張深邃奧妙的紙網。

時尚的再生品

日本wasara公司

眾所周知,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也是環保理念的關注焦點。日本著名的wasara一次性餐具是讓人欲罷不能的設計,采用一種特殊的紙漿和蔗糖混合,比以往的紙制品更加環保。外觀跟一般的瓷器餐具沒有多大區別,但拿上手就發覺它們既輕且薄,形狀柔和而考究,放在高級的餐廳也非常合適,讓人用完也舍不得扔掉。

通往傳統的新幻想

鄔建安

自從2006年第一次舉辦個展“白日夢”后,鄔建安持續運用傳統的剪紙藝術并將其升華到具有震撼力的大型多層次裝置作品,從而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在前波畫廊剛剛結束的“七層殼”個展上,他更加奢華而詳盡地闡述了作品主題。鄔建安的作品同時包含著視覺和文學內容,并運用了源于民間工藝的創作手法,通過創作,與無法觸及的歷史進行交流。鄔建安或許只是個幻想家,但他卻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已被遺忘的世界的窗。 

空氣花瓶

第6篇:再生醫學概念范文

關鍵詞: 免疫學;教學;優化;質量

免疫學是一門理論深奧、內容抽象的醫學基礎課,由于其概念多、前后知識交叉大,學生普遍感到難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免疫學教學質量,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優化師生關系,優化教學方法,優化考試形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 優化師生關系

1.1 培養積極的師生情感是實現師生關系優化的前提 如能培養積極的情感,師生之間就能相互信任,平等對待,融洽相處 〔1〕 。所謂“親其師而信其 道”,學生喜歡某位教師,就對他所授學科產生興趣而努力學習,相反,教師再生動的課他們也難以聽進去,學不好。因此,教師應以專注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嚴謹的作風全身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以贏得學生的信任;同時教師還要消除權威心理,把學生當朋友對待,主動關心接近學生,加強與班主任之間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及生活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給以幫助,從而增進師生感情,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所謂“知學生者才能善教,善教者才能使學生善學”。

1.2 扎實而寬廣的理論基礎是實現師生關系優化的保證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往往從教師的理論基礎、知識水平、政治觀點、教姿教態、甚至語音語調上去評價教師的水平,從而確定自己是否樂意接受這一教師的授課。如果教師板書清楚、表達準確、舉止得體,并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啟發學生,為學生答疑解惑,擬定的思考題或病例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就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許多問題可能涉及到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其他基礎學科和內、外、婦、兒等臨床學科,這些都要求教師有堅實而寬廣的基礎知識、穩固精深的專業知識,熟知當前免疫學發展的動向和新成果。因此,教師必須積極主動地掌握新理論、新技術,不斷完善知識結構,通過學歷教育、進修、參加學習班等形式,提高自身素質和各種能力,實現師生關系的優化才有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才成為可能。

2 優化教學方法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使學生愛聽易懂。免疫學中概念多,各種概念相互解釋 〔2〕 ,并以英文簡寫出現,使得學生感到紛亂復雜,難以掌握。而免疫學的概念是構成免疫學科的基石和“磚塊”,只有準確而牢固掌握,才能理解好免疫學基本理論和技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授概念的來源、英文的原義、原義和現義的區別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如免疫的英文是“immune”,傳統意義是免除傳染病,這與免疫學是從人類與傳染病的斗爭中發展而來密切相關。然而近代免疫學已超越了單純抗感染、抵抗傳染病的范疇,從移植排斥反應、自身免疫病以及超敏反應等研究中總結出來的免疫現代意義為:識別自身和非己成分,對自身的成分形成耐受,對非己成分產生清除。又如抗體的水解片段Fab和Fc中,Fab即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抗原結合片段;Fc即fragment crystalliz-able,可結晶片段。記住其英文對理解掌握這些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超敏反應一章中, 內容抽象,各型反應之間的機理容易混淆,常見的疾病容易弄錯,我們采用講授法先講解各型超敏反應,再應用列表比較法,對各型超敏反應的機理、參與反應的免疫應答產物、特點、常見疾病等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對各型超敏反應有一清晰的框架。

3 優化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對象,教學手段可視化差,對微觀世界的動態變化顯得無能為力,眾多的圖表、圖片、照片無法顯示,缺少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開拓了視野,豐富思維,擴大知識面,使學習變得更加新奇、多樣和有趣。如果將傳統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優化組合,教師將學生難以想象和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變化過程、需要模擬的微觀世界等采用動畫、圖像、聲音的形式編制成多媒體課件,通過動態模擬、局部放大等手段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將抽象化為具體,深奧化為淺顯,枯燥乏味化為生動形象 〔3〕 ,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例如:免疫應答中“MHC-I分子對內源性抗原的提呈過程”這部分內容,用單純的傳統講授法講解,學生感到非常抽象枯燥,如果在傳統的講授過程中采用板書及結合多媒體動畫形式,能清楚地顯示內源性抗原在細胞內被蛋白酶加工成抗原肽,轉運到內織網與其中新合成的MHC-I類分子結合,逐漸移行表達在細胞膜上,供CD 8+ T細胞識別的整個動態過程。這樣就能使學生學起來更直觀、好理解且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 優化考試形式

考試是檢查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4〕 ,其最明顯的作用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傳統的教育觀念重知識輕能力,學生更多的是“聽取”知識、“背誦”知識和再顯知識,結果造成學生上課記筆記、課后看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完全忘記的狀況。要真正改變大學考試中這種重知識輕能力的狀況,不僅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優化組合,考試形式也應優化組合,使考試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手段。過去我們理論課、實驗課不分,一張試卷定成績。這樣只能考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力,并不能考察學生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往往束縛了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現在我們把學生學習免疫學的成績分學習態度分、筆試成績分、實驗報告分、技能操作成績四部分。學習態度分占10%,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有無完成教師的提問等給予評分;筆試占60%,主要考查學生對免疫學基本理論的掌握,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題和簡答題;實驗報告占15%,通過對學生每次完成實驗報告情況、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和合作精神給予綜合評定;操作技能考試成績占15%,考察學生對免疫學的基本技能掌握情況及熟練程度,通過學生對玻片標本的辨認、直接凝集反應(血型的測定)、簡接凝集反應(抗O試驗)、 ELISA檢測結果的判斷等給予評分。通過優化考 試形式,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驗課時能主動尋找動手機會,特別注意各項操作技能的鍛煉和標本的辨認。

參考文獻

〔1〕朱俊勇.“學導式”教學法在人體寄生蟲學實驗課中的應用與體會[J].西北醫學教育,2001,9(4):238-240.

〔2〕伊曉琳.淺議如何提高免疫學教學效果[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3,16(8):986.

第7篇:再生醫學概念范文

關鍵詞 免疫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4-0129-02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mmunology Course//YUAN Zuoqing, ZHANG Jianyong, PANG Qiuxiang, DENG Hongkua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during our teaching Immunology course, including the first class, theoretical contacting reality,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ce research, as well as modern multimedia. All of above make our classroom teach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immunolog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1 前言

免疫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也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之一,推動著生命科學和醫學的不斷發展。因此,免疫學不僅是醫學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也是一些高校生物科學專業的必修課。免疫學發展迅速,知識點多、概念多,前后內容不僅銜接緊密,而且比較抽象復雜,學生普遍感到枯燥難學、不容易理解和記憶,導致死記硬背,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1]。本文結合筆者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針對免疫學課程的特點,談談在免疫學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改革和增強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嘗試。

2 注重“首因”,以精彩緒論奠定良好開端

根據“首因效應”原理,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人們以后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對于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2]。因此,第一堂緒論課非常重要,力爭在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喜歡上免疫學。

緒論除了介紹免疫學的基本概念、發展史外,還通過串聯的形式介紹各章節的主要內容,突出其前后銜接和內在聯系的緊密性。對免疫學發展史的講解,應該兼具科學性與故事性,可以通過列舉一些著名的傳染性疾病,講解人們如何應用免疫學方法來預防這些傳染病,使學生明白很多疾病的發病機制都可以用免疫學的理論知識來進行解釋,很多臨床病例的診斷及治療也涉及應用免疫學相關的技術和方法,使學生感到原來免疫學就在身邊,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免疫學的學習興趣。

免疫學以及免疫學密切相關的科學成果在歷年諾貝爾獎的頒發中所占的比例是任何生物醫學學科所屬的單一學科所不能比擬的。通過向學生介紹一些免疫學方面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突出免疫學在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中的重要地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免疫學的熱情和興趣。

3 案例導入,以情趣促認知

免疫學理論知識和分析技術與臨床病例等實際應用緊密聯系[3]。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根據各章節內容適當引入相關的臨床病例和實驗應用分析,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避免照本宣科的講授和枯燥的理論說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接受知識。如講到免疫凝集時,告訴學生免疫凝集就是抗體與顆粒抗原結合形成的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學生可能還是不能理解凝集反應是什么,這時引入具體的例子分析,舉例常見的免疫凝集反應,如血型鑒定試驗。告訴學生血細胞凝集反應抗體識別的抗原是紅細胞表明的天然抗原,紅細胞在這里扮演的就是顆粒性的抗原,因此能與抗體發生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從而進行血型診斷。

這時還可以引入凝集抑制實驗,凝集抑制實驗可以用來進行妊娠檢測和是否吸食檢測。這樣理論聯系實踐的講授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免疫凝集概念的認識,對以抗原抗體為理論基礎的免疫分析技術在臨床實驗分析中的應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方法驅動,提升課堂參與度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提問式教學、比喻教學、啟發式教學和雙語教學)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接受知識轉變。

提問式教學 課前可以提問學生上一堂課所學的主要內容,促使學生課后復習上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隨時提問,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思考問題,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避免長時間的講授。學生長時間聽講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如在講授影響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時,可以提問:“為什么抗原的分子量越大,結構越復雜,抗原的免疫原性就越大?”講授完補體活化的三條途徑,可以提問:“補體活化三條途徑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如何?”

比喻教學 比喻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用大家熟知的物品、知識或經驗來類比,進行教學的方法[5]。如在講授免疫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時,可以將人體的免疫系統與一個國家的國防系統來進行類比,通過比喻教學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加深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啟發式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一些啟發式的提問,使學生發散思維,積極主動思考,靈活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來回答問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如在講授抗體的類別時,可以啟發學生思考:“IgM血清異性IgM水平增高,提示有近期感染;臍帶血或新生兒血清中IgM水平升高,表明胎兒有宮內感染,診斷的依據是什么?”

雙語教學 免疫學教學內容中英文縮寫詞比較多,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穿行雙語教學,一些專業英語詞匯和句子可以用英語來進行講授,加深學生對英語縮寫詞的理解記憶,提高學習免疫學的興趣,為以后專業英語的學習和閱讀英語專業期刊文獻打下基礎。

5 “教”“研”共進,踐行“研究性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免疫學的國際前沿動態介紹,也可以將教師的科研項目及成果圖片引入課堂教學中來,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免疫學的興趣,還能吸引學生申報學校的創新研究項目,課后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科學研究中來。如講授抗原抗體反應時,可以結合教師承擔的科研項目“全氟辛烷磺酸對渦蟲神經再生毒性研究”進行講解,全氟辛烷磺酸作為一種環境污染物,對渦蟲的神經再生有影響,就可以使用酶標記或熒光素標記的抗神經突觸的抗體來檢測渦蟲神經再生的情況。這樣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講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免疫熒光分析技術,還使學生知道如何將所學的免疫學知識運用到科學研究中去,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為他們以后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基礎。

6 教學手段優化,多媒體呈現與板書設計相輔相成

免疫學內容比較抽象復雜,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媒體課件教學與傳統的板書教學相結合進行教學。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免疫學作用通路和反應機制具體化、形象化、簡單化,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4]。如在講授抗體介導的調理作用時,使用多媒體圖片教學形象直觀,學生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免疫學知識點多,內容復雜,如果完全依靠多媒體教學,往往導致教學速度過快,學生難以短時間內接受大量教學信息。尤其是一些比較難的知識點,學生課堂上可能就沒完全掌握,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將多媒體教學和板書教學適時結合,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不僅能放慢教學速度,而且有利于借助板書的即時性、互動性特征,強化學生對關鍵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7 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近年來在免疫學教學實踐當中的一些探索與實踐,今后將在教學實踐中繼續完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免疫學,不斷增強免疫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群芝.醫學免疫學教學改革與探索[J].繼續教育,

2014,8(10):61-62.

[2]操龍升.淺析心理學“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影響[J].基礎教育課程,2014(24):8-9.

第8篇:再生醫學概念范文

一、基因工程在醫學美容領域的應用

目前,基因工程在醫學美容領域主要應用在兩個方面:細胞因子的應用和核酸的應用。

其中細胞生長因子主要包括酸性成纖維生長因子AFGF、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BFGF、表皮生長因子EGF、重組轉化生長因子RTGF等。這些生長因子的應用范圍各有不同,都可以較好地應用于醫學美容領域。

根據基因工程的研究結果,AFGF是作用最廣泛的生長因子,是一類來源于中胚層和神經外胚層的具有廣泛生物學活性的細胞生長因子,對組織創傷、神經系統疾病有突出的治療效果。該因子可促進組織創傷愈合、血管生成、骨骼修復、潰瘍愈合、眼晶狀體再生、神經組織修復、神經突起的生長以及胚胎的發育與分化。應用在美容上,AFGF還具有美白作用。不僅如此,它還可以調控人體同源基因,指導性吸收核苷酸和核酸,達到外用內調的作用。

二、組織工程在醫學美容領域的應用

組織工程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所涉及到的研究領域包括細胞生物學、免疫學、材料科學等。組織工程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種子細胞、生物材料、構建組織和器官的方法與技術以及組織工程的臨床應用。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組織修復途徑大致有s?種,即:自體組織移植、異體組織移植和應用人工代用品。第一個組織工程產品人工皮膚已于1997年3月經美國FDA批準上市,這種產品是器官基因公司培養出來的,被稱為“適移植”的活性皮膚,它由新生兒的包皮細胞培植而成,呈層狀結構,與正常人的皮膚極為相似,能分泌人體皮膚膠原、生長因子和結構性蛋白,可與病人自身的皮膚很好地融合,不存在排異作用,就連病人自身的血管和色素也會逐漸轉移到“適移植”活性皮膚中去,愈合不留瘢痕。人工皮膚的問世使整形美容的發展方向起了劃時代的變化,從此,人體的皮膚缺陷不再需要從自身的皮膚移植。

我國在組織工程方面的貢獻也是頗為顯著的,1996年世界上第一個在裸鼠背上復制“人耳”形成人耳廓形態軟骨的試驗由我國科學家完成,引起國際醫學界的轟動。目前,國內關于組織工程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骨和軟骨,其次為皮膚。

三、基因工程和組織工程交叉學科在醫學美容領域的應用

基因工程和組織工程交叉學科在醫學美容領域的應用集中表現在生物緩釋材料在美容整形上的應用。

第9篇:再生醫學概念范文

為了完美的基因

今年是蜘蛛俠形象誕生的第50年。每一次搬上銀幕,主人公彼得·帕克都要被蜘蛛叮咬一次,從而獲得蜘蛛的基因與能力。在《超凡蜘蛛俠》中,他受到了“同門大師兄”的挑戰。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兩人獲得超能力的方式太像了:其他物種的基因使他們突破了人類的極限。

影片中,反派科特·康納斯教授為了使自己斷臂再生潛心研究蜥蜴DNA。自始至終,教授追求的都是如何獲得“完美基因”,首次出場時他就是這么問眾多實習生的。顯然,他不滿意于“干細胞移植”的答案,而對男主角給出的“跨物種基因移植”情有獨鐘。

在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醫學事業部主任甄二真看來,“完美基因”是個難以界定的概念。如果是指獲得超出人類極限的能力,比如像獵豹跑得一樣快或者像蜥蜴一樣斷臂再生,就需要其他生物特殊的蛋白質結構,而這需要在特殊基因作用下完成,跨物種基因移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盡管影片情節十分玄幻,但是甄二真表示,跨物種基因移植在科學上是行得通的,中外都有這方面的研究。電影里的“主角”蜘蛛在現實中真的可以改變其他物種。

甄二真介紹,有一類蜘蛛吐的絲剛性極佳,但是不適合編織。基因學家提取蜘蛛細胞中控制“絲”的基因,克隆后移植到蠶卵階段家蠶細胞中。這樣,家蠶含有了蜘蛛基因,吐出的絲具有蜘蛛特有的蛋白質結構,既輕又有剛性,是制作防彈背心的好材料。

夸大的跨物種基因移植

看起來,家蠶吐出蜘蛛絲與“蜘蛛俠”吐出蜘蛛絲有著天壤之別。不過,甄二真表示,作用于人類的跨物種基因移植理論上也是可行的,有很好的前景。

他舉了一個例子:糖尿病是人類常見病,其根源在于體內胰島素細胞死亡,如將其他動物體內生產胰島素的“好基因”移植到患者體內,可以從根本上治愈糖尿病。由于豬體內胰島素結構與人類最接近,可以提供最理想的基因。

當然,跨物種基因移植雖然原理上可以治療人類疾病,甚至使人擁有一定超能力,但是想達到電影中驚天動地的效果還是沒可能。

北京動物園爬行動物專家喬軼倫告訴記者,蜥蜴斷尾再生能力遠不像電影中表現得那么強大。其實,如果蜥蜴的尾巴從根部斷裂,它是沒有辦法再生的,一般斷了1/2的尾巴就是再生極限了,這一再生過程至少需要幾周時間。此外,再生后的尾巴只有肌肉沒有骨頭,靈活性、柔軟性都會大幅下降,顏色花紋也與軀干有所區別。

可以看出,即便現實中真的將蜥蜴“再生基因”移植入人體,也不會像影片中“大BOSS”那樣長出有骨有肉的手臂,再生手臂功能會大打折扣,而且不可能幾分鐘就長出來。這些都是人類跨物種基因移植原理上的極端夸大。

基因失控

其實,無論是豬胰島素基因治療糖尿病還是電影中外來基因使人類獲得超能力,都只是空談。事實上,與人類相關的基因改造在任何國家都是明令禁止的。

影片開頭,主人公問“蜥蜴教授”,“外來基因會占人體多少百分比,會有什么副作用”,當時尚未變異的教授無奈表示“不知道”。確實,跨物種基因移植的結果不得而知。甄二真告訴記者,沒有一個基因是只具有單一功能的。比如豬體內與胰島素相關的基因還具有其他功能,一旦移植入人體,有可能造成災難性后果,這就是基因失控。

影片中,基因失控使得教授變身“蜥蜴人魔”,而蜘蛛俠其實也無法擺脫其影響。在前幾集中,主人公就曾經一段時間失去超能力,這就是基因失控的先兆。也許下一部中,觀眾會看到蜘蛛俠出現變異真的多出幾只手來。

正是這種基因失控的危險,在可預見的未來,跨物種基因移植都不會作用于人類身上。“雖然移植了蜘蛛基因的家蠶目前看來一切正常,但是家蠶生命短暫,很可能副作用尚未顯現。而要作用于人類,除非完全掌握植入基因的全部功能,否則絕不能嘗試”,甄二真說。

勒住科學的野性

《超凡蜘蛛俠》這樣的影片蘊含著人類對科技發展的憂患意識。科技本身應該為人類造福,但是也有可能反過來傷害人類本身,例如本片中的基因失控。目前,科技發展越來越快,有些門類已如“脫韁的野馬”,沖擊人類倫理、社會結構、道德觀等方方面面,這時就需要人文學科來“勒一勒韁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国产丶欧美丶日韩丶不卡影视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一个人看的免费高清视频日本 | 亚洲久久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看视频 |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 午夜黄色毛片 | 久久在线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波多野结衣 | 国产成人高清 | 特黄特黄黄色大片 | 福利视频99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a毛片免费视频 | 欧美成人午夜做爰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日产欧美a级毛片 | 国产高清免费观看 | 手机午夜看片 |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 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 | 久久视频在线播放视频99re6 |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2021国内自拍 | 欧美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看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91久久99热青草国产 | 免费公开视频人人人人人人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本久久香蕉一本一道 | 国产片一级片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www | 国产精品三级a三级三级午夜 | 久草在线最新 | 一区二区三区影视 | 亚洲成人视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九九精品国产兔费观看久久 |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 日本高清专区一区二无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