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礦山生態修復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

礦山生態修復可行性研究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礦山生態修復可行性研究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礦山生態修復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1篇:礦山生態修復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

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地質環境,維護生態平衡,防治地質災害,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山體資源保護、地質遺跡保護、地質災害防治以及其他與地質環境保護有關的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質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巖體、土體、礦藏、地下水等地質要素和地質作用的總和。

第四條地質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

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環境質量負責,制定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并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地質環境保護責任制和地質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推進重點地質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建設,將地質環境保護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地質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地質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普及地質環境保護科學知識,并對在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地質環境保護規劃與監測評價

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的地質環境調查,會同發展和改革、環境保護、城鄉規劃、水利、交通、旅游等部門和氣象管理機構,根據地質環境調查結果和上一級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確需修改的,應當報原批準機關批準。

第九條地質環境保護規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地質環境現狀;

(二)地質環境保護的基本要求與規劃目標;

(三)地質環境保護功能區劃分;

(四)地質環境保護和重點地質生態環境修復工程;

(五)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第十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礦產資源規劃、旅游發展規劃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規劃,應當符合地質環境保護的要求。

編制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應當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作為其組成部分。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根據地質環境實際情況,組織建立地質環境監測體系和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建設和完善地質環境監測設施,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狀況實施動態監測。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損毀、非法移動地質環境監測和保護設施及標志。

第十二條采礦權人應當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動態監測,并將監測資料定期報送礦山所在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在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確定的地面沉降和巖溶地面塌陷易發區內經批準開采地下水的單位,應當按照有關技術規范進行地下水動態定期監測,并將監測資料報送所在地國土資源和水行政主管部門。

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程建設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建設單位應當加強監測;發現異常的,應當及時向所在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監測工作的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地質環境監測資料的保存和分析評價。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根據地質環境監測資料,定期全省地質環境狀況公報。

第十四條涉及地質環境的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應當包括地質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地質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包括對地質環境特征、主要地質環境問題及其對生活和生產影響的評價,以及地質環境問題防治對策等。

第三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

第十五條探礦權人應當對勘查作業完成后遺留的鉆孔、探井、巷道和形成的危巖、危坡采取回填、封閉或者其他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的措施。

第十六條采礦權申請人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并按照采礦權批準權限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批。

在建和已投產的礦山企業,未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的,采礦權人應當在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并報原采礦許可機關批準后實施。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的主要內容和編制程序按照國家有關規范執行。

第十七條采礦權人在采礦過程中、停辦或者關閉礦山前,應當履行下列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治理義務:

(一)整修被損壞的道路、地面設施,使之符合相關技術和質量標準,達到安全、可利用狀態;

(二)整治被破壞的土地,使之達到種植、養殖或者其他可供利用的狀態;

(三)整修露天采礦場的邊坡、斷面并恢復植被,消除安全隱患,使之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四)采取有效措施,使地下井巷、采空區達到安全狀態;

(五)按照規定處置礦山開采廢棄物;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治理義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對采礦權人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治理義務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八條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治理實行保證金制度。采礦權人應當在辦理采礦許可證時繳存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

采礦權人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恢復和治理,經驗收達到規定標準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予以返還,邊開采邊治理的可以分階段按比例返還;拒不恢復和治理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不予返還,由縣級人民政府使用該保證金組織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治理,恢復和治理費用超過該保證金的部分由采礦權人承擔。

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的繳存標準,按照不低于恢復治理費用的原則,根據礦區面積、開采方式以及礦山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等因素確定。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的具體繳存標準和使用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九條開采礦產資源引發地質災害險情或者發生地質災害的,采礦權人應當立即停止開采活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險情或者災情擴大,并向礦山所在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條對本條例實施前廢棄礦山的地質環境恢復和治理,能夠確定責任人的,由礦山所在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督促其依法恢復和治理;不能確定責任人的,由礦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恢復治理,所需經費由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安排。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鼓勵單位和個人對廢棄礦山的地質環境進行恢復和治理。

第四章山體資源保護

第二十一條嚴格保護山體資源。開發利用山地丘陵等山體資源,不得造成地質地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第二十二條下列區域內的山地丘陵應當劃定為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

(一)城市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鎮的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

(二)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土流失重點預防保護區、地質遺跡保護區和地質公園范圍內;

(三)港口、機場、軍事設施等重要設施的保護范圍內;

(四)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線和重要旅游線路至兩側直觀可視的范圍或者線路兩側路堤坡腳外側直線距離各一千米范圍內;

(五)本省境內長江、淮河、大運河、太湖等主要流域性河流兩岸、湖海岸線和水庫、堤壩至兩側自然地形的第一層山脊范圍內;

(六)法律、法規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區域。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前款規定劃定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第二十三條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內禁止從事下列活動:

(一)開山采石;

(二)露天采礦、工程取土;

(三)設置固體廢棄物堆放場所;

(四)新建、擴建墓地;

(五)法律、法規禁止的破壞山體地質地貌的其他工程活動。

已在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內開山采石、露天采礦、工程取土、設置固體廢棄物堆放場所的,應當限期停止、整治。

在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內,確因特殊需要從事本條第一款第(二)、(三)、(四)項活動的,應當經省人民政府批準,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不得批準或者應當由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除外。

第二十四條在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以外的山地丘陵開山采石,應當按照礦產資源規劃實行限制性開采。

第二十五條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設確需開山切坡,以及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內的水庫除險加固確需取土的,建設單位應當在工程竣工前,對被破壞的山體進行修復治理。

第五章地質遺跡保護

第二十六條下列地質遺跡應當予以保護:

(一)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各類典型地質剖面、地質構造剖面、構造形跡、古生物化石及其分布區;

(二)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

(三)具有特殊學科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巖石、礦物、寶玉石及其典型產地;

(四)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典型地質災害遺跡;

(五)法律、法規規定需要保護的其他地質遺跡。

第二十七條具有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應當建立地質遺跡保護區;具有觀賞、科普價值的地質遺跡,可以建立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保護區、地質公園的設立、建設和管理,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在生產、建設等活動中發現古生物化石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保護好現場,并及時報告所在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通知當地公安機關協助保護現場,并組織專家對發現的古生物化石進行鑒定,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鑒定結果,提出處理意見。

第二十九條在地質遺跡保護區內從事參觀、旅游、科學研究、教學實習以及標本、化石采集等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第三十條在地質遺跡保護區內不得修建與地質遺跡保護無關的建筑設施。對已建成并可能對地質遺跡造成污染或者破壞的設施,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責令限期治理或者搬遷。

第六章地質災害防治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二條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劃定為地質災害危險區,予以公告,并在地質災害危險區邊界設立明顯警示標志。

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爆破、切坡、進行工程建設、開采地下水以及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

第三十三條對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確定的地面沉降和巖溶地面塌陷易發區,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土資源、建設等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劃定地下水禁止開采區或者限制開采區。在限制開采區開采地下水實行總量控制,開采總量不得超過允許開采量。允許開采量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根據地下水開采狀況、地下水位變化、地面沉降及其他地質災害、地表水源替代等情況確定。

第三十四條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未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予批準采礦權申請。

第三十五條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項目備案申請文件中未包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投資主管部門不得進行項目審批、核準、備案,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得辦理用地報批手續。

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時,應當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第三十六條對經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認為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同時進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應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

第三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氣象主管機構根據地質災害監測和氣象預報資料,及時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和互聯網等信息傳播單位,應當準確、及時地傳播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地質災害預報預警。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擬訂本行政區域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

發生地質災害或者出現地質災害險情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啟動并組織實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防止災情或者險情擴大,并按照規定要求報告上級人民政府。

第三十九條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按照下列規定組織治理:

(一)大型地質災害,由省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災害發生地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組織治理;

(二)中型地質災害,由設區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災害發生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治理;

(三)小型地質災害,由災害發生地的縣(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治理,或者由設區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災害發生地的區人民政府組織治理。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所需治理經費,按照國家規定納入財政預算。

因工程建設、礦產開采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由責任單位承擔治理責任,限期治理。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審批事項不依法予以審批的;

(二)發現破壞地質環境的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三)對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不按照規定組織治理的;

(四)貪污、挪用、截留廢棄礦山治理經費、地質災害治理經費或者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的;

(五)其他、、的行為。

第四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侵占、損毀、非法移動地質環境監測和保護設施及標志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可以對個人處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未按期如實報送監測資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規定,未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治理義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采礦許可證。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按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開山采石、露天采礦的,處以違法所得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罰款;違法所得無法計算或者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二)工程取土、設置固體廢棄物堆放場所的,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三)新建、擴建墓地的,對個人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對被破壞的山體未進行修復治理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被破壞的山體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代為修復治理,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關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2篇:礦山生態修復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

煤炭行業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礎產業,在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居于支柱性地位,但是煤炭行業也是生產事故多發的行業之一。根據有關數字統計,20世紀90年代,我國礦難每年死亡人數在7000左右。2l世紀以來,死于礦難的人數雖有所減少,但是頻發的礦難依然令人觸目驚心。新世紀以來,我國每年發生的礦難都在2000起以上,死于礦難的人數也在3000人以上。煤炭安全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它關系著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關系著國家的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表l為2007年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傷亡事故情況表,由此可見我國的煤礦安全的嚴峻形勢。礦難是每一個工業化國家必然經歷的轉型陣痛。縱觀一百多年美國煤炭生產史,其也有過礦難頻發的痛苦經歷,但如今煤礦業已經成為美國最安全的產業之一,其勞動安全性甚至好于農業、建筑業和零售業。2010年4月10日,美國西弗吉尼亞官方證實4月5日發生的煤礦爆炸事故已導致29人死亡,這是美國1984年以來傷亡最嚴重的一起礦難!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統計,我國礦難死亡人數占世界礦難死亡人數的80%。中國2009年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892,美國是0.018。,我國煤礦行業事故的頻發和死亡人數的眾多。我國煤礦行業的死亡人數遠遠高于美國、俄羅斯、南非和中等發達國家,經濟的發展不應該以人民的生命安全為代價,我國的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2礦難頻發的公共管理深層次原因

我國的煤礦行業是經濟發展的支柱性行業,也是安全事故頻發的行業。現階段我國研究礦難的學者紛紛從人性、腐敗、地方保護等方面深人探討了礦難發生的誘因。然而,從公共管理的角度看,經濟利益的驅使、安全意識的淡薄和監管職能的缺失是當前礦難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2.1經濟利益的驅使

馬克思在《資本論》里有一段經典的描述,“一旦有了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大膽起來,如果有了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使用;有了20%的利潤,它就會活躍起來;有了50%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而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為了300%的利潤,它就不惜冒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由于煤炭行業生產的高額利潤,尤其對于那些較落后但有煤礦資源的地區,大量甚至超負荷采煤成為順利完成財政指標、提升官員政績的首選。一些礦產地企業和地方政府超限開采、超負荷運轉,置安全和生態保護于不顧;一些小煤礦則把煤礦當做搖錢樹,非法經營。有些已取締的小煤礦也出現關閉——運營——關閉——運營的怪圈。我國企業的安全員,大都是兼職,難以顧及安全生產,不要說他們不敢管,也沒有人聽,久而久之,不少人都忘了自己是安全員。事實證明,本應是煤礦安全監管者的縣鄉級地方政府,往往直接或間接參與煤礦的經營。作為一些地方的主要產業,違法違規經營的煤礦不僅能解決就業問題,也能解決稅收問題,非法小煤窯一旦關閉,地方政府就會出現財政危機,甚至連有些職位的工資也發不出。經濟利益的驅動使大量非法的小煤窯繼續存在下來。

2.2道德水準低下

因為礦難頻發,黑洞洞的煤礦吞噬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這些年來,國內有“血煤”之說——“不要滴血的煤”、“不要帶血的GDP”。“血煤”是新詞,更多隱含著一種道德譴責。德國的煤礦工人每天都能聽到一句溫馨的問候:“祝您平安升井!”這種意識深入人心對德國煤礦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們所欠缺的恰恰是這種對礦工負責的意識。礦主以及煤礦主要負責人都把礦工看作賺錢的機器,為了利益可以不顧礦工的生命安全。河南義煤集團巨源礦難發生前,礦方曾接到瓦斯超標報告。礦工魏毅說,礦難發生前,瓦斯監測員到魏毅所在的采掘面進行檢測,發現瓦斯超標,提醒礦工必須停產停工撤人。但是,“(瓦斯監測員)走了過后,我們礦方經理就說‘干’,他說‘還是干’。”就這樣,魏師傅和同事冒著危險一直工作到下午兩點,直到下一班工人前來接班。升井后,魏師傅把井下情況向領導作了匯報。然而,等到礦方再組織人員下去核實檢查時,礦難突然發生。按規定,礦工下井必須配備救命武器“’自救器”,但大部分煤礦為了節省成本,根本就不給礦工配備,礦工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自救器。此外,人井登記也極不規范:按規定,礦工下井必須帶上身份證、入井證等證件,但不少礦工下井并無證件。管理不規范、配備不完善,歸根結底就是礦方相關負責人道德水準低下,對生命的漠視,對礦工的不負責任。礦工進行職業安全培訓工作也不到位,從相關資料可以看到,有些礦工因井下瓦斯探頭經常報警影響其采礦作業就用塑料袋蒙住探頭。有些礦工看到瓦斯顯示器顯示已經達到臨界值仍視若無睹。礦工是采礦作業的實際操作者,也是對煤礦安全狀況最為了解的人。如果礦工能夠嚴格按照規則采煤、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很多礦難則能夠避免,礦工不按規則操作也是導致礦難發生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礦方和礦工的安全意識都比較低,礦方是為了獲利,礦工則因為沒有受到專業的安全培訓,沒有安全意識。這些都是煤礦安全生產的死角與隱患。

2.3監管職能的缺失

我國在建立健全煤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體系的同時,也依法建立健全了煤礦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體制,構建了“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格局。自1999年國務院決定煤礦安全生產監察體制實行垂直管理以來,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經多次調整,逐步形成由國家、省級及其區域三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組成的煤礦安全監察體制。但是,從礦難頻發的事實證明,監察效果并不明顯。首先在煤礦行業的準人方面,政府就擁有發放許可證的壟斷權力。我國法律規定,探礦和采礦必須具備六種證書,才有資格“開張”,這就使許可證成為稀缺資源。一些煤礦沒有達到開采的準人條件,但是在煤礦行業高利潤的現實面前,企業就會通過向掌握公權力的部門尋租以達到其目的。這些部門涉及到工商行政、安全監察、煤炭管理、國土資源等多個部門,這就增加了企業尋租的成本,一些私營中小型煤礦為了減少交易成本,成本內部化。這些得到“好處”的政府官員在客觀上由煤礦安全生產的監督者變為縱容者,官員與礦企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我國法律規定必須對礦山進行嚴格監管,但是由于監察部門和檢查員無法保持獨立性,監察職能弱化,反而為官員腐敗提供了條件。美國曾經也是一個礦難頻發的國家,但是美國圍繞煤礦安全生產,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例如:1951年,伊利諾伊州一個煤礦導致119人死亡,直接催生了1952年《聯邦煤礦安全法案》的出臺;1968年的西弗吉尼亞礦難導致78個礦工死亡,又直接催生了后來的《聯邦煤礦健康和安全法》的產生,安全標準越來越高。由于國情和具體情況不同,我國僅僅制定法律還不夠,還要從煤礦生產的各個環節加以控制。切實從微觀細節抓好各方面,使各環節共同發揮作用,以確保礦業安全生產,保障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3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公共治理的措施與建議

從公共治理的角度而言,在法律制定方面,立法部門要嚴格制定煤炭行業的進入標準與建設管理要求。在實際開采過程中,具體詳細的行業要求與安全指導工作交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去做。關于礦難的事故賠償,可以交給第三方市場完成,保險公司平衡礦方與礦工的利益杠桿。礦方可以與醫院建立合作關系,醫務保健人員負責礦工的身體檢查與健康救治。

3.1加強煤礦行業準入與建設管理

礦業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國務院授權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對全國礦產資源分配實施統一管理。煤礦未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煤礦企業工商營業執照和礦長未依法取得礦長資格證、礦長安全資格證的,煤礦不得從事生產。擅自從事生產的,屬非法煤礦。開辦煤礦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①有煤礦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開采方案;②有計劃開采的礦區范圍、開采范圍和資源綜合利用方案;③有開采所需的地質、測量、水文資料和其他資料;④有符合煤礦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要求的礦山設計;⑤有合理的煤礦礦井生產規模和與其相適應的資金、設備和技術人員。煤礦建設項目應當進行安全評價,其初步設計應當按規定編制安全專篇。安全專篇應當包括安全條例的論證、安全設施的設計等內容。煤礦建設項目的安全評價包括安全預評價和安全驗收評價。煤礦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設計和施工應當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煤礦安全規程和行業技術規范。煤礦建設項目施工前,其安全設施應當經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審查同意;竣工投入生產或使用前,其安全設施和安全條件應當經煤礦安全監察機構驗收合格。煤礦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按照設計或者新增的生產能力,實行分級負責。

3.2建立工傷保險賠償制度

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工傷保險制度的國家。通過經濟杠桿的作用,使雇主加強自我約束,控制工傷事故與職業危害風險,達到保護員工安全健康的目的。我國至今還沒有建立第三方事故保險制度,一些私營中小煤礦會通過各種方式把事故后果轉嫁給政府和礦工家屬,政府承擔賠償責任,和家屬簽訂“生死合同”,礦主通過轉嫁責任,極大地減少了其違法行為的預期成本。經濟發展的成本不應該讓“殘疾的工人”或“貧困的寡婦”來負擔。維特教授有一句經典的話:“防止鐵路事故的最好方法就是將公司董事捆綁在每一輛火車的車頭處。”要有效地降低現代工業體系的風險事故,關鍵在于讓最有能力預防事故的主體承擔起事故的成本。針對我國礦難事故賠償制度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通過法律的形式提高礦難事故的賠償數額。同時,還應該建立并完善第三方事故保險賠償機制,交通行業也是事故頻發的行業。汽車保險制度的建立,保險公司出于有效控制經營成本和風險的需要,除了加強自身的經營業務管理外,必然會加大事故車輛修復工作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汽車維修質量管理的水平。同時,汽車保險的保險人從自身和社會效益的角度出發,聯合汽車生產廠家、汽車維修企業開展汽車事故原因的統計分析,研究汽車安全設計新技術,并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從而促進了汽車安全性能方面的提高。同樣的道理,保險公司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必然通過成本收益分析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所以,礦企在購買保險時,保險公司必然會對其安全投資狀況、礦難事故發生概率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評估,對安全投資狀況差、發生事故概率高的礦企收取較高的保險費,對安全投資狀況好、發生事故概率低的礦企收取較低的保險費。保險機制的建立客觀上促使煤礦企業加大安全方面的投資,也有效維護了礦工家屬的合法權益。礦難發生后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不但可以有效維護礦工及礦工家屬的利益,而且還可以真正實現對礦企的懲罰,從而達到降低礦難事故的目的。從西方國家的經驗看,通過保險制度的完善來化解礦難賠償、救濟問題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做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 午夜a毛片 | 一区二区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国产 | 另类女最新视频 |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 日本高清va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成年网站免费视频黄 | 久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美女视频免费看视频网站 | 欧美一级毛片俄罗斯 | 暖暖在线精品日本中文 | 欧美高清一级毛片免费视 |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 a级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软件 |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中国老太性色xxxxxhd | 页面升级亚洲 | 欧美成人艳星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本加勒比在线 | 欧美色视频日本片免费高清 | 99久在线精品99re6视频 | 女人张开双腿让男人 | 日本黄色大片在线播放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a中文字幕1区 | 黄色网址www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 a毛片免费看 | 精品九九久久 | 久久久久欧美精品 | 67194午夜| 91九色国产porny | 免费黄网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