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代園林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園林植物造景的作用
1.1美化作用
園林植物作為營造園林景觀的主要材料,其本身具有獨特的自然線條,或柔和或勁拙。不同的園林植物形態各異,變化萬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美。根據植物盛衰榮枯的生命節律,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種植,使得同一地點在不同的時期產生了四時演變的時利用植物的裝飾特性表現景觀美。園林植物的枝葉呈現柔和的線條,不同植物的質地、色彩在視覺感受上有不同差別,植物對建筑等園林小品和山水的裝飾,可以拓展園林空間,增加植物景觀層次的變化,從而創造了令人陶醉的園林觀賞,起到了美化作用。更為突出的是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現景觀美;園林植物不僅給人以環境舒適、賞心悅目的感受,還可使人產生不同審美心理的思想內涵。
1.2防護作用
園林植物具有防風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降低噪音、減少污染和保護人體免受放射性危害等方面的作用。懸鈴木、刺槐可以有效地滯塵;利用云杉、水杉、圓柏、柳樹等枝葉稠密、葉面粗糙的特點,進行截流降水,其截流量為降水量的15%—40%,加上土壤的滲透作用,就減少和緩和了地表徑流量和流速,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利用喬灌木可以降低噪音;利用攀援植物覆蓋墻面,在強日光下反射系數也顯著降低,可比白色粉刷面的系數減少10倍左右,還可以防止墻體倒塌及瓦片脫落。植物還是發生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時防災避難的最佳保護地。
1.3實用作用
園林植物枝葉繁茂,花果秀麗,不但可供觀賞,同時可以遮擋夏日驕陽,提供一片綠蔭,供人們休息、乘涼。如在園林中,設立各種棚架及其他形式的園林小品,供葡萄科、葫蘆科、豆科、獼猴桃科等藤本植物攀緣,不但滿足園林造景的要求,同時又可作為休息設施。園林植物還可以用來分隔空間,組織游覽路線,有時可以起到障景的作用。如蘇州古典園林中常用曲廊附以各種攀援植物引導游;而北京石景山塑造公園的春早院,前庭后院則由花架相隔。
1.4社會經濟作用
在商業化的今天,人們沒有忘記植物景觀對經濟發展的催化作用。為了提高商業談判的效果,在辦公大樓設立底層花園、層間花園和屋頂花園,利用植物景觀創造和睦,安靜的良好商業洽談環境。在城市建設中,綠化程度、植物景觀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還能夠推動城市的發展,可以這樣認為生態環境好的城市相當容易引投資者。如大連的發展歸功于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良好的政策之外,優美植物景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中國傳統園林植物造景的思想與文化背景
2.1“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與自然觀
人類按哲學觀與文化傳統去創造空間。中國古代強調“天人合一”,人類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因此追求返樸歸真、向往自然。老莊哲學開起端,模仿自然山水營建園林成為一時風尚,形成了中國古代山水詩畫與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在這類園林中極力模仿自然,貫穿了天人合一,順從自然的哲學。其立意多為清高隱逸、超世脫俗,反映了守土重農的意思。其中“三境界”觀(生境、畫境、意境)對植物造景的影響最大。反映在植物造景中則是要求仿照自然狀態錯落有致地組合成人工群落,與山石、水體等一同形成神似自然狀態的環境,并要求園林建筑與環境協調。
2.2傳統文化對中國傳統園林植物造景影響
傳統文化對植物造景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運用植物的特征、姿態、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而產生的比擬、聯想,作為某種情感的憑拖或表達某一意境。各種植物由于生長環境和抗御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不同,在人們的觀念中留下了它們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松剛強、高潔,梅堅挺、孤高,竹剛直、清高,菊傲雪凌霜,蘭超塵絕俗,荷清白無染。杭州的西冷印社,以松、竹、梅為主題,比擬文人雅士清高、孤潔的性格。
(2)人們對花草樹木的鑒賞,從形式美升華到意境美。在相互的交往中。常用花木來表達感情。這種美感多由文化傳統逐漸形成。自古以來,詠草頌花的詩詞歌賦,以植物為題材的各類作品數不勝數。不同的植物,被賦予不同的情感含義。
2.3生活習俗對中國傳統園林植物造景的影響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民族,由于生活習俗不同,對植物造景中植物的運用也各有看法。在我國的民間風俗習慣中,往往利用植物的諧音或藝術形象借物寓意。如用玉蘭、海棠、桂花相配,示意“玉堂富貴”;用松鶴相配表示“延年益壽”。在日常生活中,將植物人化,使一些植物具有特定的別名,以表達某種意義,如地位、品行、氣質。人們從生活情趣出發,根據植物的特性形成了一定的造景程式。南方庭園喜在墻前植芭蕉、棕竹及觀賞竹類,以求“粉墻作紙,植物作畫”的效果,江南園林更有“無竹不美”之說。結合民間習俗、傳統節日,作一些植物景觀的特殊游賞。不同地區、民族,由于審美意思不同,因而對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環境中,寓意不同。因此不同地區和民族有自己喜愛的植物。傳統文化對人們日常生活中饋贈花木、寄托感情方面也有一些影響。
4傳統園林文化在現代園林造景設計中的應用
4.1崇尚自然,有利于園林生態的發展
中國園林崇尚“自然”。從老莊崇尚自然到以表現自然美為主旨的山水詩、山水畫和山水園林的出現、發展,都貫穿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哲學觀念。這個觀念深刻影響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創作。傳統造園的自然精神強調“法天貴真”、“天趣自然”,反對成法和違背自然的人工雕鑿。植物造景在遵循其生態性原則的基礎上,要力爭配置出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植物群落,達到生態美、色彩美、文化美、藝術美的統一,為人們創造清潔、優美、文明、現代的景觀環境。
4.2注重意境的融合,適應現代社會人的要求
今天,人類整日被圍合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里,對自然更加留戀?,F代人生活節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賞花飲酒,閑情雅致,也不會產生那么多豐富的情感。人們缺乏的是讓靈魂回歸本我的環境,而情景交融的環境才可喚醒人們心靈深處的靈魂。現代園林回歸本我、遠離喧囂繁忙城市的渴望。當今已沒有幾人可以擁有“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的情懷了。因此,情景交融的景觀園林是都市里的佳境。
4.3融有人文思想,加強人們對古代文化的認識
我國傳統園林植物造景多與文人墨客的詩詞賦句結合,形成詩情畫意的景面。現在園林植物造景設計過程中,增加對植物景觀與名人詩句、民間俗語等的設計,可以使得觀賞的人們進一步認識我國傳統文化。在游玩賞景之時,加深對我國歷史、民間風俗的了解。這樣也有助于提升景觀的觀賞價值。
5小結
一種新的景觀形式的產生,總是與其歷史上的園林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珍視傳統的價值,并不是要無視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一味地模仿過去。而是將悠久的地方園林傳統與現代生活需要和美學價值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煉提高的作品??傊?,園林文化理念特別是傳統園林的意象與意境進行解讀、探討,從而尋求能與現代園林相結合的指導思想,目的在當今的景觀設計中,使作品既能體現鮮明地時代特點,又充分重視傳統園林文化,融入民族特色,融會貫通,唯此,才會更具持久的魅力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王世金,尚雪英.中國傳統園林植物造景意境藝術美手法賞析[J].現代園藝,2006(10):33-35.
關鍵詞:古代園林 園林藝術 現代園林
中圖分類號:S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5-0018-01
前言:中國古代園林藝術講究的是自然美,重在將創造的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一致,在乎的是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本文將對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特色、構景等內容以及現代園林藝術的特點做簡單的介紹。
1.中國古代園林的特色
中國古代園林的特色,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在造園藝術上崇尚師法自然;這一特色有兩層含義,一是園林在總體的設計布局上,假山中峰、坡、洞等要合乎自然、山與水的關系要與自然界中山水生成的規律相符;二是組合山水景象的各個要素要合乎自然,盡量減少人工拼疊的痕跡。例如古代園林水池都是建造成自然曲折,花木布置是疏密相間,喬灌木也錯雜相間,總之就是在整體設計布局上追求天然野趣。
(2)在空間分隔上力求融于自然;古代園林在分隔空間上尋求各種方法以實現從視角上突破園林空間的局限性,使之于自然相融合。為求自然就必須處理好景與情、意與境、因與借、有限與無限等種種關系,使園林內的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和擴展開來,漏窗的運用,是園林為求融于自然常采用的手法,其可使空間與視覺流暢,實現隔而不絕。
(3)在園林建筑上順應自然;在中國古代園林建筑中,有假山有流水,有涼亭有閣樓等等,在建筑假山時,山峰、臺階、石紋、石洞等都顯示自然的美色;水的建筑上,岸邊的自然曲折、水波紋的層層遞進,也都突出了自然的風光。不僅僅是山與水,園林中的所有建筑,其神、其態都與天、地自然環境融合,園內各建筑間自然相接,使園林呈現自然、淡泊、恬靜的藝術特色。
(4)在樹木花卉的種植上力求表現自然;中國古代園林在對樹木和花卉的選擇以及種植上,都力求使園林表現的更自然,高聳云霄的松柏,婀娜飄逸的崔柳,數里盛開的桃花,其形與神,意與境都重在自然。
2.中國古代園林的分類
中國古代園林,按占有者身份可以分為: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按園林所處地理位置可以分為:北方類型、江南類型、嶺南類型。其中皇家園林的代表有:北京頤和園、北海公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私家園林的代表有:北京恭王府,蘇州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網獅園,上海豫園等。北方園林,因地域寬廣,所以范圍較大,建筑富麗堂皇,但是因受自然氣象條件限制,河川湖泊和常綠樹木都較少,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陽、開封等地;江南園林,地域范圍雖然受到限制,但是因其氣候特點,河湖、園石、常綠樹較多,園林景致十分細膩精美,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揚州等地。
3.中國古代園林的構景方法
3.1抑景
中國古代園林藝術比較講究含蓄,所以在造景上絕不會讓人一進園林就看到最美最好的景色,而是將最美的藏在后面,所謂欲揚先抑、欲擒故縱,往往給人的感覺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種構景手法被稱之為抑景,只有抑景才能使園林顯得神秘,令人向往。
3.2添景
當怡人的景色在遠方,而中間沒有任何其它景色作為過渡時,中間部分就會顯得空洞、沒有層次感,如果在中間設置喬木、花卉等作為過渡的景色,就會避免空洞,使景色有層次美,這種手法就叫做添景。
3.3夾景
當某個山、塔、橋等風景點在遠方,它們本身是有審美價值,但如果視線的兩側大而無擋,就顯得單調乏味,如果兩側用建筑物或樹木花卉屏障起來,就會使風景點更顯詩情畫意,這種構景手法就為夾景。
3.4借景
無論園林的大小、種類如何,其空間都是有限的,在各個方向上讓游客有擴展視覺和聯想的效果,最有效的手法就是借景,所謂“園林巧于因借”。借景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之分。借遠方的山,叫遠借;借鄰近的大樹叫鄰借;借空中的飛鳥,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魚,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應時而借。
4.中國現代園林的特點及發展
4.1中國現代園林的特點
園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質是追求愉悅的精神生活,中國的現代園林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園林的布局流暢;現代園林繼承了古代園林的優良傳統,在園林整體布局和形式上追求文化、藝術融為一體,遵循起、承、轉、合的章法,對場地的缺陷進行良好的彌補,使其廣闊處不顯空乏,狹小處不顯擁促。
(2)抽象、寓意,具有意境;現代園林在打造上在不脫離具體事物和大眾游客的審美觀念的同時,求神似而不求形似,把園林中的山石、瀑布、流水等自然界景物抽象化,使其有很強規律性和裝飾性,在寓意方面繼承古代園林的特點。
4.2中國現代園林的發展
現在園林在設計上的理念是講究自然化,設計要以自然為主體.盡最大可能減小對自然的干擾,建設具有自然活力的活動空間。現代園林藝術不僅僅是在模仿自然,更重要的是使創造的自然與原始的自然之間建立關系,使創造的自然能夠有機融合到原始自然之中。每一優秀的園林設計,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對風土鄉情的理解和應用。
園林設計師、規劃師的設計水平、創新和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是中國現代園林發展的動力之源。園林師要認真研究園林的本土化特點.積極探索富有地域性的景觀文化特征,并將這些特點、特征充分運用到園林的設計、發展之中,使現代園林在城市的建設中,能夠完善現代城市的功能,為人們的輕松愉悅的生活提供便利,打造出一座座風景秀美的現代化園林,使中國古代園林藝術在新的時期得到傳承與發展。
結束語:園林設計師在設計與建設園林的同時,事實上也是在創造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這種生活使人更接近自然,使人在高節奏的生活模式及高壓力下能放下一切,返璞歸真,卸甲歸田?,F代園林建設也是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希望通過對古代園林藝術的研究與借鑒,現代園林的發展會越來越完美。
參考文獻:
[1]鄧楊彥.傳統風景園林與當代中國景觀[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7
[2]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3]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關鍵詞】園林景觀;傳統文化;塑造
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充分表達了人們的理想與信仰。傳統文化是歷史的沉積,留存在建筑中,與人們的生活融合。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現代園林景觀恰如其分的展示了傳統文化的內涵,人們逐漸被園林景觀塑造的傳統文化所影響,并將這種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
一、傳統文化
文化主要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精神與物質財富的綜合。狹義的文化是指形態意識產生的精神財富,主要包含信仰、宗教、民俗習慣、文學思想、藝術情操、科學技術等。傳統文化則是發展過程中一個民族逐漸形成的物質體制和精神實體文化意識,是相較于外來文化與當代文化來說的,屬于狹義的文化。我國傳統文化在文化風俗、思想道德、技術心志等各個方面都具備獨特的風格,尤其是傳統文化具有的淳樸寧靜、自然淡雅的審美觀念,和諧順暢、自然共處的自然觀念,以及多樣形式、充分生機的形象藝術,都要求我們對其進行研究與傳承。
二、現代園林景觀與傳統文化的關聯
傳統文化是歷史的文化節點,它利用文化基因對現代人的價值觀念、園林景觀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創造開發具有地方人文特點的現代園林景觀是當今時代的需求。將傳統文化轉變為一種具有時代特點的精神,并且對其賦予新的園林景觀內涵是設計者肩負的神圣使命。現代園林景觀以真實的傳統地域文化作為依托,其主要目標就是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弘揚并且向世人充分展示,將現代園林景觀與傳統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創造城市科學發展的新觀念。
三、現代園林景觀對傳統文化的需求
園林設計具體是指對街道、庭院、廣場、公元、河岸、橋梁等全部的生活區域、工商業和娛樂區域等一系列的外界空間以及獨立性質的室外空間建筑實施的環境園林設計,通過園林景觀文化意義能夠看出,園林景觀充當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調和劑,園林景觀設計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園林景觀設計需要充分估計視覺形象、大眾心理、綠化生態及精神要求、傳統文化是精神需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園林景觀層次的關鍵內容。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傳統文化,將會重新展示歷史的光芒,能夠使人們追憶美好的回憶,更加突顯園林景觀的唯一性,提高了園林景觀的檔次。
四、現代園林景觀塑造傳統文化的方式
(一)正視傳統文化
城市是一個逐漸傳承、有序前進的歷史過程,只有按照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才能具有根基。園林景觀設計我們可以將其看成是一個文化藝術領域,憑借一定的設計理念作為創造精神價值的原則。大部分人普遍認為傳統就代表著舊觀念、老思想。這樣無疑令我們對傳統的理解和研究僅停留在一些東西的表象上??傮w來說傳統主要是文化方面的表現。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都發揮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園林景觀設計也是這樣。實際上,傳統文化一直在我們身邊,例如我們延續著一些很難舍棄的民族風俗習慣,因此我們的社會生活是不可能與傳統文化分離的?,F代園林景觀設計更應當塑造傳統文化意識,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二)展示與繼承傳統文化
現代園林景觀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體現。能夠借助于公園綠地、道路、雕塑、行道樹等多種物體,作為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利用他們能夠將傳統文化大量呈現在大眾面前,使現代園林景觀中的工程建設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簡單堆砌,而是釋放深厚歷史地域文化。
1.公園綠地
現代園林景觀中城市綠地是重要的部分,通過斑塊的形式在城市整體生態體系中散步。在園林景觀規劃時,以城市的傳統文化作為題眼,將無形抽象的傳統文化進行形象化,進一步從不同方面顯示傳統文化。聯系公園綠地的需求功能,根據突顯的文化主題、塑造具有地方文化特點的重要思想,應用碑文、欄桿、雕塑等一系列能夠利用的載體硬件,將與城市傳統文化相關的事件、傳說以及典故進行固化,彰顯其濃厚的文化氣息,使人們在娛樂休閑的時候,不自覺的對傳統文化進行了了解。
2.道路綠地
在城市綠地體系中道路綠地發揮了關鍵的生態廊道的作用,同時對于現代園林景觀的展示特起著關鍵作用。為了能夠彰顯城市的現代園林景觀特點,發揚傳統文化,可以應用各類載體硬件充分體現城市傳統文化特點。例如對古老城區中道路格局框架盡量保護,恢復使用歷史名字,保持方正古城的空間布局,盡可能保護歷史留下的老胡同等,特別是那些具有傳統文化特點的路名要盡可能的繼續使用,將傳統歷史文化憑借地名的形式實施固化,充分利用鄉土,將道路綠地的生態效益發揮到最大,使得現代園林景觀能夠更好的塑造傳統文化意識。
3.公共設施
在人們平常生活中公共設施隨處可見,并且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例如馬路燈、垃圾桶、座椅、花臺等。這些公共設施不僅使城市綠地憑借其自身的使用價值為人們使用和服務,同時還能利用它們具有的裝飾造型作為園林景觀的組成部分,成功塑造城市的傳統文化。例如馬路燈具有變化各異的造型,觀賞裝飾性很強,其布局情況能夠充分體現出城市的傳統文化,可以按照不同地區園林景觀的特點,布置協調且不同款式的燈具。
(三)利用色彩圖案塑造傳統文化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象征包含了很多的圖案,例如中國結、窗花、祥云、金烏等,在現代園林景觀中利用這些傳統的圖案塑造傳統文化意識,不僅僅具有深刻的寓意,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涵義,有效延續了本土文化,同時還能塑造獨特的園林景觀形象,使我們進一步與世界的交流。例如在墻壁、欄桿、道路等位置利用手繪或石刻的方法塑造祥云和龍鳳呈祥的圖案,能夠充分體現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或者利用植物設計出十二生肖的各種圖案,讓人們欣賞的同時體會傳統文化留下的印跡,這都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塑造?,F代園林景觀的色彩是表情定位景觀的重要元素,最能夠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色彩包括:紅、黃、白、灰等。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這些色彩,能夠準確營造園林景觀的表情。紅色和黃色能夠塑造喜慶、祥和的氣氛。例如在設計路燈時應用大紅色的燈籠,在節假日的氣氛中能夠突出中華民族創造的輝煌。在景觀建筑中采用灰色,能夠更加彰顯景觀特有的典雅與寧靜,園林景觀設計中利用傳統文化的標志性色彩成功向人們傳遞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
結束語
整體來說,園林景觀的布置風格和意境等方面都能夠有效塑造傳統文化意識。我們具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不斷尋找傳統文化和審美精髓,發揚傳統文化,力爭實現古為今用??v觀歷史發展過程,園林景觀設計始終傳遞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屬于具備了濃厚文化內涵的藝術典型表達形式,對于世界園林景觀的發展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國園林;風格特點
1、 中國園林的歷史與現狀
中國作為世界園林之母,造園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傳統園林歷經了 3000余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園林體系。中國傳統園林在世界園林藝術史上可謂獨樹一幟,成為世界三大造園體系之一。中國園林經歷了秦漢時期、魏晉時期、唐宋時期,中國園林發展和文人墨客、帝王的中國文化分不開的,園林是文化發展而來,先秦的帝王游樂的山水園林,慢慢演變為私家園林,到了近現代,中國園林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清朝的園林已經發展的很高的藝術地步,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就是一個例子,這是中國園林的典型,是中國園林的最繁榮階段。然而隨著清朝的沒落,中國的社會經濟進入衰落期,中國園林在西方強大的文化入侵和嚴重的形勢壓迫下逐漸失去生機,遭到破壞。在改革開放后,西方園林設計涌入中國,慢慢的大片草地就席卷了中國的園林設計,這些單調的園林設計過于泛濫,漸漸使得本土文化流失殆盡,其原因一方面中國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缺乏對本國傳統園林理念與理法的傳承,另一方面又對國際設計理念和發展趨勢缺乏深刻認識,使園林設計往往流于形式。我們忽視了優秀的文化遺產,一味的抄襲西方。這對我們的園林文化是一種遺失。所以若要改善這一現狀,需要我們認識到中國古典園林的文化、理論和手法,并與現代景觀設計進行有機結合,發掘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激發現代景觀設計師們對于中國園林傳統的再認識、保護、繼承、創新和發展的熱情,為中國古典園林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2 、中國園林的風格和特點
中國園林具有悠久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創造了中國園林豐富的特點。中國園林的特點是出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相結合,在有限的空間內,追求空間藝術的變化。中國園林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來源于自然。中國園林布局講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其形式以自由曲折為特點,達到一種人工與自然高度和諧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師法自然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所在,園林的地形地貌是自然山水景觀的高度藝術概括,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國古典園林的選址多在山水形勝之地,或至少有水源之地,不然則通過挖湖堆山,因勢利導而創造巧奪天工的山水園林。其二,詩情畫意。由于中國這片熱土的文化氣息,深受文人墨客繪畫詩歌藝術的特點,這就使中國園林具有詩情畫意般的濃厚的意境。文人畫家陶醉與山水風光,將生活詩意化,把詩情畫意應用于園林之中,借景抒情,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厚的藝術情趣,在園林設計中將中華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內涵通過視覺與文學等形式表現了出來,讓身處其中的欣賞者不僅滿足了視覺感官上美的享受,還在欣賞過后在心靈與精神上受到激發,產生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深層境界。中國園林的植物配置也常遵循畫理詩情,常常被人賦以人性,許多花木被賦予了人的高貴品格,并寄托了園主的美好愿望。其三, 因地制宜,中國古典園林會遵從地勢的要求,布局講究隨形就勢,順應基址特點而建造,在原有的環境條件下,經過藝術的加工和提煉,又比自然更合理、更典型、更富有詩意。所謂因地制宜,包含了 2 個方面:一是建筑與園景的整體配合,二是各種園林元素與建筑相對位置的設置。要求張弛有度,有虛有實。此外,中國園林非常注重尺度的把握,懂得化整為零,營造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光影、氣流、溫度、濕度等影響人體舒適度的氣候因子,成為十分重要的設計依據,影響到園林空間、地形、水系、色彩等設計元素的處理手法,因此,地址條件決定了整個園林的格調布局,利用好原有的自然元素,加以修飾、升華,可以為人和動植物提供更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其四,相互襯托。中國園林在營造上非常注重以小襯大、以暗襯明和欲揚先抑,這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表現手法,目的是達到步移景異的藝術效果和曲徑通幽的視覺感受,讓簡單東西的意蘊更加深厚。因此,在構圖布局上通過近遠借、臨互借、仰俯借和應時借等類型,利用對景、框景、障景等手段,構成有節奏和韻律的空間,并形成良好空間游覽序列的體系,將外界美景納入園中,形成局部與整體的完美統一,突破園林景物的界限,既擴大了園林空間,又豐富了園林景觀層次。中國園林豐富的風格和特點與國外的園林相比,具有更廣闊的文化色彩、更意味深長的抒彩,將園林與文化深深的結合在一起,相比西方的單純草原風有巨大的優勢。所以中國園林風格更該得到繼承和發揚。
中國古典園林有著非常獨到的表現手法和設計手法,其對于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作用。本文從我國古典園林的六大特點出發,論述了其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希望能給相關工作人員帶來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古典園林;現代園林;景觀設計
中國古典園林作為園林的一個典范,其表現手法和設計手法都有著獨到之處。且我國古典園林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不僅包含了多種傳統的哲學思想,還可以豐富的展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因此,研究古典園林的創作手法對于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我國古典園林很好的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具體說來,主要體現在將我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地理特點以及人文歷史等因素有機的統一起來??v觀我國各處古典園林,其選址大多集中在山水形勝之地,否則就因勢利導,人為創造出一個巧奪天工的山水園林。這種做法并不是簡單的利用或者模仿出自然的原始形態,而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體現。
現代的生態大園林觀與我國古典園林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謀而合。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過度開發大自然將會引起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認識到了建立良性生態循環系統的必要性,也認識到了人和大自然的關系應該從過去的對立、征服關系向和諧共榮的關系轉變。為此,我國相繼開展了多項園林城市創建活動,并努力推動各地創建生態園林城市。這體現了我國傳統的環境觀、自然觀、宇宙觀以及審美觀等得到了升華,并且,人為環境、自然環境和園林景觀的高度統一,也符合了現代人類設計環境的理念。
二、采取“巧于因借”的園林建造手法
我國古典園林的另一個重要的特征即為“巧于因借”。在古典園林的造園過程中,借景以及成為一種最為重要的手段,其追求的是造景空間的無限外延。一般來說,借景主要包括遠借,俯借、仰借、鄰借以及應時而借等很多手法,其主要把相對隔絕封閉以及有一定界限的園林空間,從而形成同外界虛實相連的一個整體。事實上,在造園中通過“俗則屏之,嘉則收之”的園林手法,從而把外界的美景納進園林中,以實現局部大環境的完整和統一,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園 林空間,也使得園林景觀的層次更加豐富。
在現代景觀設計中,多在城市內建造園林,這樣一來,就難免會受到高樓林立中狹小空間的限制,排除不和諧因素的干擾,古典園林中的“借景”手段能夠很好地擴展有限的空間,讓人們能夠感受到富有層次感的美景。這種手段讓園林和周圍的美景相互因借,從而實現整體的大空間,進而建造天人合一的城市園林。
三、“因地制宜”的原則
我國古典園林在整體布局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隨形就勢,宜水則水,宜山則山,根據基址的特點建造。比如著名的頤和園,其充分的利用了該地區特有的地貌,依托山林之勢,并通過對水利進行疏導建造而成,它是造園藝術和水利工程極度統一的典范,其既有藝術的外貌,又有科學的內涵。不僅如此,頤和園內的建筑大多依山傍水,既是院內的主要景點,又是最佳的觀景所在。
四、生態理念的體現
我國古典園林在植物造景中也有著獨特的理念和手法。其植物的種植形式通常都采用比較自然的方式,以力求和園林的風格保持高度的統一。在大型園林和私家園林當中,一般采用單株、雙株、多株以及叢植的方式,并配置少量的樹木來概括的表現出植被的天然氣象。比如拙政園的梧竹幽居、海棠春塢等景點,其植物造景在簡潔的同時又能給人以較深的想象力。另外,園林內的植物配置,其目的是為了展示不同植物的個體美與個體之間相互配置的和諧美,并努力使植物的線條和姿態都能盡顯出自然天成之美。而在大尺度的園林空間內,則主要注重表現出自然的群落美和植物的群體美,比如承德避暑山莊的苑林區。
我國古典園林中的植物造景常常會從植物的觀賞效果與生態習性的角度出發,賦予植物多種多樣的意境與性格,或者是通過擬人化的手法來展示園林的主題,使園林人格化,從而使得園林主人的品行和文采恰當的展現出來。不僅如此,相當一部分園林都會按照植物的不同花期、色相以及季相演替等特點來營造園林的時序景觀。而現代造園的植物配置理念是重視園林的個性美與季節景觀的變化,力求符合園林景觀植物群落的生態性,這一點與古典園林植物造景的內涵是一致的。因此,生態理念的體現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應該遵循的原則。
五、構建完美的人居環境 構建完美的人居環境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手法。在古典園林中,不管是私家宅院,或者是皇家園囿以及寺觀園林,其主要的建筑布局就是隨形就勢、因山就水、錯落有致,通過多變的布局和豐富的形式,將其融入到自然園林中,并運用形狀各異的門窗當做框景和媒介,將舒適的外部園林大空間和建筑室內的小空間融合在一起,以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種和諧完美的建筑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我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從而在人們面前展現出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使人們能夠充分的享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這一理想的居所境界,也是現代人所追求的完美的人居環境。
六、意境的蘊含
我國古典園林大多蘊含著非常深刻的意境,這種意境是園林主人情感的表達和投入,也是其精神的升華和體現。在園林建造中,通過園林題詠來點景,并對景物的意境進行升華,從而使園林從物質空間向精神空間轉變,進而使得人們在觀賞園林時能夠產生共鳴,并隨之陶冶情操。
關鍵詞:傳統園林;現代風景園林;影響;對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garden ar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garden architectural art style of modern landscape impact on how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garden architectural art style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hop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art and carry forward the benefit to the work.
Keywords: traditional garden;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中華文明的不斷發展,在文化、哲學、藝術等影響下,造園逐漸演變成為了一門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藝術。特別是我國園林藝術,其具有的鮮明的中國特色文化品位和藝術價值,在世界園林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不斷深入,但越來越多的建造的人工景觀正逐漸失去了我國本土的和原生的特質,而只是在形式上追求所謂的現代化,喪失了傳統建筑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需要我們花大力氣,研究融中國傳統園林風格和現代建筑模式于一體的建筑風格,這對于繼承我國傳統園林藝術特點意義是重大的。
1我國傳統園林的藝術價值
我國傳統園林藝術價值根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土壤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和哲學思想。特別是“天人合一”的追求和親近自然的品位,始終貫穿于傳統園林的建筑式樣中。我國傳統園林的藝術價值是我國幾千年造園史的深重積累,顯現了豐富的哲學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1.1自然和人的和諧
自然和人的和諧始終是我國園林藝術的根本原則,也是現代園林藝術追求自然與人的和諧相處的源頭。這要求我們在園林設計中,要主動遵守自然規律,反映和提煉出適于人生活的自然屬性。
1.2生活和藝術的和諧
中國傳統園林的一大特色是追求人生活的舒適度,滿足人休閑、交友、娛樂等方方面面的需求。這在園林風格中,凸顯出園林必須具備詩情畫意的風格,以適應人的審美需要。
1.3園林要素間的和諧
我國傳統園林包含山、水、建筑、植物等要素,造園藝術的精髓就是使這些要素能夠得到完美的融合。通過對造園要素組織和布置,營造出深遠的意境和深邃的空間感。
1.4位置和環境的和諧
在選擇造園位置時,必須考慮園林選取位置是否和周圍環境相協調,將園林內外景觀串聯起來,形成有機整體,保證園林位置和周圍環境的協調一致。
1.5景物和意境的和諧
我國傳統園林的一大特色是其具備的深邃的意境,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和自然的向往和追求,表現了造園者的藝術品味和修養水平,這也被現代建筑師所高度推崇。
2我國傳統園林建筑藝術風格對現代景觀園林的影響
我國傳統園林建筑藝術對現代景觀園林影響是深遠的,突出表現在融合和吸納兩個方面??v觀我國園林建筑史,從沒有停止過對前人建筑藝術特點的吸納和總結,同時通過融入時代特色,形成了反映時代文化品位的園林風格。
改革開放后,我國現代景觀園林伴隨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園林建筑藝術風格對其影響是相當明顯的[2]。
2.1對現代風景園林設計思想的影響
在當代,民眾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重視自然、環境和生態的和諧。我國傳統園林藝術中,體現的“天人合一”和“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哲學思想和審美需求,被廣泛應用在了現代景觀園林的設計思想中,體現了現代建筑風格和自然的和諧一致。傳統園林雖然迥異于現代自然式園林,但其中體現的自然與人的和諧相處的理念,是與現代建筑設計思想是相連相通的。
同傳統園林比較,現代風景園林體現了跨學科和多學科交融的特點,其藝術和科學領域已遠遠超過造園本身?,F代風景園林在位置選取和設計規劃中,強調以自然生態學為基本工具,以滿足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為根本目的。同時,現代風景園林反映了現代人的審美觀,符合了民眾對于多樣化藝術品味的需求。這種需求,不僅是追求風景園林的舒適和優美,更為重要的是追求園林的友好環境。從這個角度上,可以看出,現代景觀園林是對傳統園林設計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2.2對現代風景園林設計形式和方法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材料和新工藝被應用于現代景觀園林建筑方法和形式上。比如,在造園中常用到的硬質景觀材料,除常用的傳統磚木材料外,還加入了鐵、鋼、鋁、玻璃、塑料和其他很多新型建筑材料。另外,多種多樣的植物材料被應用于現代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這使得景觀構造物和園林小品的多種形式不斷涌現,比如早期以休閑為主要目的的園林模式――公園、花園、綠色開放景點等,已增加了很多功能和要素(娛樂、環保、教育、運動)。
雖然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給現代景觀園林的建筑設計帶來了很多奇妙復雜的變化,但是我國傳統園林的設計形式和方法,在很多方面對現代景觀園林的設計師們,仍然提供了極大的啟迪作用。比如,在園林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亭塔位置選擇、水榭選取、疊山理水方式等等,都離不開對傳統園林設計方法和形式的借鑒。此外,在具體園林的布局形式和造園模式上,傳統園林所具備的以滿足人的需求為根本目的的建筑模式,對現代景觀園林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
3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園林建筑藝術風格的建議對策
園林設計的成功離不開對傳統園林建筑藝術風格的繼承和發揚,這有利于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有利于繼承傳統文化遺產、有利于對傳統園林的保護[3]。
3.1營造良好的園林建筑師工作氛圍
現代園林景觀是為了滿足大眾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建造的,離不開民眾對于園林設計的積極參與。而在具體設計時,一些領導從個人喜好出發,對園林設計橫加干擾,造成了園林設計建造的“政績化”傾向,失去了園林設計的初衷。這導致園林建筑師忽視了對傳統園林藝術特點的吸取,喪失了建筑設計表現設計者審美情操的體現。因此,民眾和官員應該對園林建筑師的設計表現足夠的認同和尊重,通過協商的方式對設計提出自己的修改看法,這樣才能保證園林設計的功能和審美達到足夠的標準。
3.2提倡園林設計師對傳統園林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現代風景園林設計師在設計園林時,體現其自身的文化藝術追求。因此,設計師的傳統文化修養對我國傳統園林文化的保護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實際中,有些設計師為了設計的迅速和高效,常常傾向于選擇“短平快”的西方設計風格,這造成了我國建筑設計的乏善可陳,杰作匱乏。我國園林設計師必須認識到自身對于保護我國傳統園林文化的重要作用,并主動承當起這個責任,同時,政府和社會也應該對園林文化的保護持積極態度,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推出具有我國傳統園林藝術風格的現代風景園林的精品。
3.3堅強傳統園林專業的教育
教育是傳統園林保護能夠得到持續重視的關鍵環節。雖然近年來我國教育界對園林教育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多數都集中在了對于西方園林建筑設計的了解和學習,對于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傳統園林教育還沒有給予高度重視。這導致我國很多現代園林景觀,雖然修建的美輪美奐,但基本上只是西方園林風格的復制,而沒有體現出我國現代風景園林所應該具備的地域特色、傳統特色和文化特色。因此,我們應該采取有效措施,改變我國園林教育現狀,將園林教育重新引向傳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園林藝術特點的正確軌道中來,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傳統園林繼承和保護工作得到深入,現代景觀園林的設計也能得到持續發展。
4結語
我國傳統園林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集中體現,體現了我國的本民族特色,對現代風景園林設計影響深遠。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園林藝術特點,才能使我國現代風景園林設計取得長足進步。
參考文獻:
[1] 丁紹剛. 景觀意象論――探索當代中國風景園林對傳統意境論傳承的途徑[J]. 中國園林. 2011.01
關鍵詞:園林;環境藝術;綠化功能
引言
綠化功能不僅很好地體現了人們對其審美的理解和追求,還很好地反映了其生活的狀態和其歷史的環境,其自身的變化也反映了現代經濟社會的進步,在建設現代和諧社會的園林綠化過程中,其功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近年來我國不斷大力推行園林綠化城市建設,環境與藝術中園林綠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園林的重要組成作用就是園林綠化,綠化的作用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甚至可以直接調節和影響人的各種精神和情緒,影響著國家乃至人們的生活和精神文明[1]。
1園林環境藝術特點
園林人文景觀和園林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和統一是園林環境藝術的重大表現,從其空間的處理和平面結構布置上的特點來看,園林藝術主要特點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種,主要藝術形式常見的有:一種就是自然式的園林,這類自然式園林強調山水的自然美,在其進行園林設計時盡量減少了人為因素對于園林的污染和破壞,并在保留山水本身的基礎上對園林進行了設計和改造,從而也被人們稱為不規則山水園林。這類規則式園林的歷史悠久,早在我國周代就已經出現了,并以典型的自然式園林和山水庭園為設計基礎的規則式園林設計;二類園林則是呈規則出現的,這類規則式園林在早期歐洲多見于西方發達國家,其特點是強調按照我國現代建筑藝術發展規律進行的設計和改造,在這類規則式園林中,園林本身實際上就是作為一種突出自然和建筑美的重要輔助品種,而廣泛存在于古羅馬、古希臘和文藝復興的時期,并且當時是十分的盛行;三是混合式的園林,顧名思義混合園林就是自然式的園林與其他規則式園林的完美結合,將自然環境和人為的藝術巧妙地緊密結合在一起,凸顯出其較強的藝術性。從我國現代園林的藝術分類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西方還是存在一定藝術差異的。總體來說,我國的園林也具備以下的明顯特征以及藝術特點:一是與自然的聯系緊密,由于受到我國的園林自古受“天人合一”園林思想的啟發和影響,實際上是十分的看重園林中植株的保護,二是人為藝術制造的自然破壞了園林的景色,在對園林改造的過程中,會以那些被自然破壞了景色的建筑物作為其參照物,然后設計師運用人工技術開鑿的各種藝術方法對自然園林的景觀進行了改造[2]。
2園林環境藝術的綠化功能
大約在3000多年前,我國古代人們實際上就已經懂得了用園林來綠化我們所生存的,實際上園林的綠化藝術在我國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并且一步步的發展到今天的狀態,園林的綠化功能實際上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它的中心思想主要是綠色的環境可以給人們的心靈提供一種美好的境界,從而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的狀態:比如說,古人在園林里種植的草木流水,假山石,通過這樣子的環境來營造一種美化人們心靈的生活環境,這樣的環境實際上是一種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豐富人們的情感,甚至在某種情況下還能夠影響人們的心情,最終達到延年益壽的功能。因為花草樹木本來就可以凈化我們所需要的空氣,這也是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綠色建設項目的重要意義所在,綠色的植物可以有效的吸收空氣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以及一些其它雜質氣體,把這些雜質氣體吸收以后釋放出人們所需要的氧氣,一方面可以很好的達到降塵的作用,另外一方面還能夠有效的保持空氣的清潔新鮮無污染。比如說,人們常常在一些干旱的地區或者是沿海發達地區通過建造林木來增加植被,植被一旦受到了保護就能夠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地質災害發生,在城市中種植一些植被可以有效的減少道路兩旁因汽車尾氣等等造成的空氣污染,還能夠減少揚塵的產生,從而更好的保持居住人員對清潔環境的需求,園林的環境實際上也存在著某種層面上的藝術意義,而且還具有良好的環境美化功能,因此對于園林環境的維護以及對園林環境的建設是當前人們迫切需求的,也是政府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當然在園林的科學建設中,實際上也面臨著諸多的現實問題,尤其是在科技水平十分發達的現代社會中,園林的建設一方面要保持它的傳統性,繼承民族的風格,另外一方面還要做到建設的實踐和理論進行相匹配,并且要從多方面學習國內外先進的園林環境建造藝術,盡可能的以最大的力量給人們創造出寧靜優美稱心如意的高品質高質量生活環境[3]。
【關鍵詞】現代園林;園林設計;設計要求
1.現代園林設計的意義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對物質生活的優質追求時,也更加重視所處環境的視覺景觀、環境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象?,F代園林設計本著以人為本對的設計原則,對園林范圍內的資源進行科學規劃,力求讓景觀的設計更加精準和巧妙。設計者緊隨時代步伐,創造和諧舒適的園林環境,讓人們更加接近自然,體現出當今社會所倡導的人文文化,使人們在美觀生態的現代園林中享受生活。
2.目前城市園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現代園林蘊含人和自然和諧相處,人們渴望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愿景。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1)園林設計要能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不能失去人文關懷。(2)園林設計不要破壞植被、樹林,要保護園林中植物的多樣性,注意保護生態環境。(3)要重視園林設計的獨特性,因地制宜,不能只一味的模仿其他園林設計而失去本身的特色。(4)設計要遵從人們渴望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愿景,不能盲目追求園林建造的豪華與氣派。(5)設計師在設計時,要注意當地的氣候、環境等因素,選擇與該氣候相適應的綠色植物。
3.現代園林設計要點分析
3.1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現代園林的規劃設計要充分考慮不同城市的文化內涵,充分體現出當地特色。結合自然條件、氣候特點等因素,實現城市綠化工程與周邊環境協調統一,充分體現區域風俗,實現園林工程的藝術性,園林設計要以環境優雅,尺度合理,清新自然為主要表現形式,在規劃時,要利用各個季節的景觀特征,實現人工與自然的有機結合,更多更好的豐富園林綠化景觀。園林的山水設計一直是園林設計的亮點,在北方利用其天氣寒冷,容易在冬季結冰的特點,其園林設計就可以建造冰場,突出北方得天獨厚的特色。而在南方,其山清水秀的地理環境,可使在園林設計中引水建湖,植花種草,突出南方江南水鄉的玲瓏秀巧。
3.2 意圖突顯
若現代園林設計,光有景而沒有意,就會讓園林設計失去靈魂,格調不高,對于園林環境來說,其真正價值與意義是將設計意境與景觀相互合理融合。
園林具有特定的場所精神,其設計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而景觀元素就是要把這種積極向上的理念體現出來,讓人們在充滿朝氣的精神氛圍中身心愉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充實和希望。創造人文和自然有機結合,是現代園林設計的重點目標和追求。
3.3展現景觀美
一般來說,顏色可以給人的視覺帶來很大的沖擊力,這也是在園林設計中的關鍵所在。在現代園林的設計過程中,園林內景觀色彩的搭配對于突出景觀特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園林中滿目蒼翠,鮮花盛開時,輕松的景觀能讓人們心情舒暢,減輕壓力。同時在創造環境時合理綠化,以綠為主注重體現自然美、意境美和藝術美。春天百花鮮艷,夏日綠蔭遮地,秋天金色裹天,冬季白雪皚皚,萬物皆白。四季多彩多變的景色,營造出不同的環境氛圍,讓人們釋放生活煩惱。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是極為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包括各種花卉、喬木、灌木和一些地被植物等。這些植物在美化人們的居住環境,調節生態平衡,還給人們帶來自然意識和勃然生機。
3.4合理規劃園林
在進行園林設計時,要保持當地的文化特色,在進行合理化設計時充分考慮每個城市的不同特點,科學合理的安排施工人員、材料和機械工具,做好整體的規劃工作居民的。對園林的空間劃分做出合理的規劃,使得有限的空間發揮出最大的使用價值。同時設計者也應該了解居民的需求,多與居民進行溝通,了解住宅居民的普遍建設思想和需求,使得園林設計既能合理,科學的設計,還能找到與居民之間的平衡點。為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合理增添體育運動器材和一些娛樂設施,合理規劃這些器材在園林空間的使用,讓居民在舒適的園林環境中享受生活的休閑和樂趣。
4.現代園林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園林設計最終服務的對象是群眾,設計內容中必須包含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良好的服務環境要求既能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還要是園林最基本的物質保障。比如在人流多的地方設立商業服務站,方便居民的生活購買。還有在園林內安置垃圾箱,給人們活動后處理垃圾提供方便,同時要定期對垃圾進行處理,使園林環境宜人。
5.結束語
我們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西方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相互激勵相互借鑒的時期,而我們的園林設計師也一直關注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能將多元的西方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本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融合到我們的現代園林設計中,然而這個也是我們需要不斷進取和繼續創新。作為現代園林規劃的設計者,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與時俱進的思維理念,勇于創新、敢于挑戰的設計精神和獨具一格的設計理念,創造出更多有著自己的特色的園林設計風格,滿足于現代大眾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曹建富.對現代園林設計中古典園林造園理念應用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3,(20):22-23.
[關鍵詞]古典園林藝術;現代園林;歷史;文化;傳承發展
[作者簡介]黃旭慧,柳州市龍潭公園管理處副主任,園林工程師,廣西柳州545005
[中圖分類號]S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9)08―0196―04
古典園林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習慣于將以中國為代表的自然式園林稱為東方古典園林,將以法國為代表的規則式園林稱為西方古典園林。它們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迥異的表現形式及風格,構成了世界園林藝術的兩大流派?;仡欀形鞣綀@林的發展,分析其差異及特點,有助于現代園林的創作。
一、中西方古典園林產生差異原因的探究
(一)歷史起源不同
從《詩經》及《孟子》的記載可知,早在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就筑靈臺、靈沼、靈圃,這是最早的皇家園林雛形。自此,中國古典園林經歷了以下發展階段:第一個時期是從周文王時代至東漢末年的萌芽期。從早期供狩獵之用的“囿”發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第二個時期是魏晉南北朝的形成期。形成了以“崇尚自然”為理念、觀賞游覽為主的園林藝術。第三個時期是隋唐宋的成熟期。文人參與造園的活動把園林與詩、畫相聯系,形成了“唐宋寫意山水園”的特色。第四個時期是明清的全盛期。建造了以大規模寫意自然山水園及集各地名園勝景于一園為特點的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在造園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傳統園林由“壺中天地”轉向“芥子納須彌”。至此,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到了最高峰。
西方園林的起源可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臘。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因丈量尼羅河泛濫退水后形成的土地,發展了幾何學并把幾何概念用于園林設計,成為世界上最早的規整式園林。公元前500年,以雅典城邦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帶來了文化、科學、藝術及園林建設的繁榮興盛。羅馬繼承古希臘傳統發展了別墅園和宅園,以精確的數理推導、規則的幾何形狀、精致的雕塑等,形成了西方園林的基本雛形。此后歐洲經歷了近千年漫長的、極度壓抑的中世紀后,迎來了文藝復興的春天,也迎來了園林空前的階段。法國路易十四時期由勒諾特主持設計的凡爾賽宮,明顯反映了有組織有秩序的古典主義原則,以宏偉華麗的園林風格,成為規整式園林的典范,西方園林由此步入輝煌時期。
(二)文化傳統的差異
儒、道、佛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組成部分,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響著中國文化;同時,三者又相互融合,共同影響中國文化的發展,體現了多元互補的特色。作為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崇尚“仁義”和“禮樂”,重義輕利;道家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提倡“道法自然”,追求虛靜;佛教追求“息心去欲”、“清靜無為”等境界。園林作為人與自然對話的一種方式,打上了中國文化深深的烙印,將“雖由人作,宛若天開”作為最高境界。
西方以征服、改造、戰勝自然為文化發展、文明演進的動力,是一種科學價值取向。培根說:“要命令自然,就要服從自然?!笨档抡J為:“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須是在我們心中?!蔽鞣轿幕麚P個人主義至上,竭力表現自我。因此,西方園林的發展處處體現著人對自然的強制性約束,強調著人與自然的抗爭。
(三)哲學理念的差異
中國古代哲學強調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突出從整體到個別的析出關系,以直觀綜合為基本特征,重經驗直覺。中國人的理性注重具體及實踐,考察事物常忽略細節,提供的往往是關于對象模糊的整體。受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元化人生價值觀的影響,國人多數不愿問津自然科學。受此影響,中國園林講究含蓄、深沉、虛實互生,注重對意境的追尋。
西方哲學主張客觀世界的獨立性,是向外思維邏輯,突出的是個別到整體的合成關系;傾向于以邏輯分析為主要特征,重唯理,習慣探究事物內在規律;較多關注自然,由此衍生出理智和科技。西方人的理性是講功利、求效率、重實效的實用主義,人生價值觀呈多元化。受其影響,西方園林藝術形成了分析、理性的思維。
(四)美學思想的差異
由于詩人、畫家直接參與經營,中國園林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以自然山水為創作楷模,經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來萃取其精華,帶有詩情畫意的濃厚色彩。文人特有的恬靜趣味、浪漫風度、樸實氣質,反映在其營造的園林風格中,決定了中國古典園林“重情”的美學思想。
公元前6世紀畢達格拉斯學派就試圖從數量的關系上來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黃金分割”最早就是他們提出的。黑格爾也定義“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種“唯理”美學思想統治了歐洲幾千年之久,也影響形成了西方幾何圖案的園林風格。
二、中西方園林藝術特色
(一)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特色
1.中國古典園林體現自然美與自然擬人化
中國古典園林為典型的再現自然山水式園林,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園林中山環水抱,曲折多變,花草樹木自然生長,建筑也順應地形而參差錯落。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響,中國古典園林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重視寓義于物,托物言志。
2.中國古典園林講究意境美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在表象上體現形式美,更把自我放人自然中,將客觀景致與主觀情感相結合,借景物窺見心靈、觸動情思,體現出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正如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說:“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相,言有盡而意無窮?!弊非笙笸庵?,言外之意的意境美是中國古典園林區別于西方園林的最大特點。
3.中國古典園林的布局構造
中國園林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強調有法無式。呈現不規則的平面布局。人們在二維園址上將整體空間分隔成不同形狀、尺度、個性的多個空間,通過對其分割與聯系的處理,形成空間的滲透與層次變化。同時配合借景、對景、分景、隔景、藏景等空間處理手法的運用,形成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園林藝術景觀,以有限的面積創造出極其深遠和不可窮盡的三維空間效果。
4.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筑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以自然山水作為景觀主體,園林建筑只為觀賞風景和點綴風景而設。作為四大造園要素之一的園林建筑布局靈活,與地形、水體、植物巧妙結合,人工美與自然美渾然一體,構成優美風景。
5.中國園林的景觀配置
“梧蔭匝地,槐蔭當庭;插柳沿堤,栽梅繞屋”,《園冶》的描繪說明中國園林中花草樹木品種繁多。選擇上除重視花木的姿、色、香、韻,還十分推崇植物的“品格”;數量上貴精而不求多;配置上仿照自然,錯落有致地組合成人工群落環境。
(二)西方古典園林藝術特點
1.西方園林體現人工美及人化自然
西方園林藝術完全排斥自然,體現嚴謹的理性,按照純粹的幾何結構和數學關系來造園。布局均衡對稱、規則嚴謹,具有明確軸線引導,呈現幾何人工美。西方美學認為園林只有按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達到完美境地。
2.西方園林追求的是形式美
西方人對自然美的看法決定了其對自然美的改造提升態度與對形式美的追求。形式美的法則支配著建筑、繪畫、雕刻等視覺藝術,園林更是明顯體現出對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3.西方園林的布局構造
西方園林的藝術特色突出體現在布局構造上。整座園林以體積巨大的建筑物為基準構成主軸,建筑物矗立在突出的中軸線起點上。主軸線伸出的幾條副軸上布置著寬闊的林蔭道、花壇、水池、噴泉、雕塑等。筆直道路的縱橫交叉點上形成小廣場,呈點狀分布水池、噴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個布局體現嚴格的幾何圖案。
4.西方園林以突出建筑為特色
西方古典園林與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個最大區別,就在于其突出的是建筑,而不是自然風景。以法國宮廷花園為代表的西方古典園林中,建筑物控制軸線,軸線控制園林。
5.西方園林的景觀配置
花木不是自然生長的形狀,被人為地剪裁成錐體、球體、圓柱體等幾何體。草坪、花圃、水池被嚴格地規劃成菱形、方形和圓形等幾何形。水池中總是布局著人物雕塑和噴泉。各要素的形狀、大小、位置和關系推敲精致,體現對稱性和整一性。
三、對中國現代園林發展的思索
(一)尊重歷史,正確評價
中西方古典園林都伴隨著古老的歷史文明發展而來,都有著燦爛輝煌的藝術成就,是人類文化的重要遺產。兩者表現形式不同,風格不同,抒趣不同,所走路子不同,但各有千秋,難分伯仲,自成一體,都對世界各國的造園活動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
由于所處時代、社會的原因,中西方古典園林均帶有自身無法避免的歷史局限性。中國古典園林無論是皇家園林還是江南私家園林,都由高墻圍合,供少數人游玩居住,一般人不能隨意進出,屬于私人園林范疇,具有內向性和私密性。西方古典園林則由于一味追求形式美,使設計過多地考慮平面化、圖案化,大尺度的平面布置圖案雖美侖美奐,但考慮實用功能較少,設計思想及內涵過于簡單,使園林景觀裝飾味過濃,與自然環境及人的距離拉大。
園林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必須滿足社會與人的需要,其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的影響并隨社會的發展而改變。任何一種成功的藝術形式都與其所在社會的歷史背景、文化氛圍緊密聯系。因此,在評價古典園林藝術的問題上,我們既不能割斷歷史,拋棄優秀傳統,采取虛無主義態度的“純現代派”;又不能一味地持“頌古非今”的態度,做照抄照搬、不加揚棄的“仿古派”,而應尊重其產生及發展的背景,持一分為二看問題的歷史唯物主義態度來正確分析和評價古典園林。
(二)傳承文脈,古為今用
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的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現代園林的立足之本,其造園思想精髓是現代園林設計的理論基礎。繼承和發揚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既是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脈的需要,又是發展現代園林事業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歷史局限性,中國古典園林所表現的人生哲理、審美情趣與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差距很大。哲學認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沒有自我否定的過程,就不可能有發展和進步。因此,現代園林藝術的發展是在對過去的繼承與否定中進行的。我們要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襟,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科學態度來批判地認識、揚棄地繼承中國古典園林,摒棄其歷史局限,發揚其優秀傳統。
蘊藏在表象之下的文化內涵是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得以恒久的生命力,文化是衡量經濟、技術乃至社會進步的尺度標準。在日益全球化、國際化的當今,強調文化的民族性、地方性和多樣性就顯得更為珍貴。有著3000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古典園林,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是一筆無價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中國現代園林要取得進步,必須積極深入研究傳統園林,把握傳統觀念的現實意義,重視本土自然景觀資源特點,提煉園林文化的地域特征,根據現代人行為模式和欣賞水平,結合現代材料、工藝的應用,在園林思想內涵上下功夫,使其融入現代生活環境,形成具有中國地域特色的現代園林文化,做到古為今用。
(三)兼收并蓄,洋為中用
現代園林的服務對象是普通民眾,這就要求其具有開敞性和大眾性,西方園林大幾何圖形的廣場形式可以滿足民眾健身娛樂的需求。因此在現代園林發展過程中,西方園林風格曾在我國很多地方流行并于20世紀90年代末達到頂峰。隨處可見的羅馬柱和歐式雕塑,講究群植的植物配植形式,體現出純西方園林風格。人們在初期對其手法倍感新奇,贊其風格豪華氣派,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風格受到嚴重的挑戰。然而時間與實踐證明,不注重考慮園林的實用功能和對歷史文脈的傳承,采取拿來主義,機械效仿與生搬硬套西方園林風格,沒有經過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挪移”只會生產出蒼白無力的景觀垃圾。簡單地、片面強調西方園林景觀某一方面的設計理念或方法,是不切合中國園林發展需求的。
當今世界各國交往日益頻繁,中國的經濟建設、城市化進程不斷提速,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文化追求逐漸多元化。東西方傳統文化的交流、融合與碰撞,勢必產生新的契合點,現代園林走多元化創作發展之路既是客觀趨勢,更是時代要求。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方古典園林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歷史局限性,任何單獨的應用都不能適應現代園林發展的需要。因此,中國現代園林有必要研究兩種園林的優勢和不足,繼承與“拿來”都有一個“揚棄”的過程。在傳承中國古典園林精華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西方古典園林先進理論,不僅借鑒其外在形式,更要學習其內在理念,從而取優去劣,取長補短,洋為中用,達到中國古典園林和西方古典園林適應中國現代園林發展需要的融合。
(四)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時代變遷,社會發展,推動著園林的進步。簡單的模仿、抄襲、拼湊、組裝的手法,一成不變、生搬硬套的模式已遠遠滿足不了當代人的需要。正如周維權在《中國古典園林史》最后一段總結性文字中說:“在新舊文化碰撞的急劇變革時候,如果不打破舊文化的統治,‘傳統’會成為包袱,適足以強化自身的封閉性和排他性。一旦舊文化的束縛被打破、新文化體系確立之時,則傳統才能夠在這個體系中獲得全新的意義,成為可資借鑒甚至部分繼承的財富?!?/p>
因此,在世界園林發展的潮流中,只有以嚴謹的態度不斷汲取、傳承、揚棄、交流、融匯和貫通,進行改革創新,才能建設出具有感染力、創造力和生命力的中國現代園林。我們既要傳承歷史,又要考慮時展;既要考慮傳統文化的延續,又要借鑒國外園林的經驗;既要注重園林景觀的地域性,又要發展其民族性。同時還應與時俱進,從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人類文化的角度出發,用更寬的視野將園林規劃建設放入城市范圍內考慮,使中國現代園林在繼承古典園林歷史文脈的同時,實踐園林即城市,城市即園林的大地景觀規劃理念,不斷邁向現代園林的理論新高度,實現城市人居環境中人與自然高度的和諧統一。
四、小結
在中國現代園林建設發展中,要提煉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園林文化的理念精髓,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完美融合,做到古今結合、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創建出符合時代精神的新園林。
[參考文獻]
[1]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