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簡述規模經濟范文

簡述規模經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簡述規模經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簡述規模經濟

第1篇:簡述規模經濟范文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it analyzes how 3D digital model expr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certain environment space, while based on its space sequence and complexity to promote the space construction, which could reduces the research time and cost.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method how to develop an inter-dynamic visual system model, simulating urban image by establishing a 3D digital model linked by QTVR technique. The article also demonstrates the method by testing the digital model and adequate information collecting from the real environment for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pedestrian behavior affected by the landscape elemen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ould show almost the real ref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designing needs. By this article, it shows the method could help urban planners and researchers to use the untraditional estimation ways to help the urban designing and planning.

關鍵詞: 三維數字模型;城市景觀規劃;QTVR技術;視覺模擬系統

Key words: 3D digital model;urban landscape planning;QTVR technique;visual stimulation system

中圖分類號:TP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1-0188-02

1研究背景

在日新月異的電腦能力提升以及精密復雜的運算幫助下,三維動態環境模擬能力已發展到更實際可行,且接近于真實環境。三維數字城市模型已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時段,目前運用三維虛擬模型進行城市規劃的城市與地區已不在少數[1]。在這種潮流推動下,許多學者(Arthur和Passini,1992)都提出應該建立三維數字城市模型來進行人們的活動與環境空間關系的相關性研究[2],然而這樣的研究必須進行大量的調查與收集廣泛的資料,需要花費大量的經費和時間,實屬不易。同時,因為制作精細且能給非專業人員真實的視覺感受和體驗的三維模型制作過程非常復雜,其中僅僅是完成單個建筑體的詳細模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而如果通過較為簡易的三維數字模型來觀察和紀錄人們的行為就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要精確辨認出影響人們行為的主要因素也是相當困難的。這樣的時間和成本投入使得許多景觀規劃、設計項目對利用三維虛擬城市模型方法望而卻步。本文采用QTVR全景技術來發展三維城市模型(Morozumi,2002),補充模型所需要的實景信息。這種系統能夠真實地還原城市環境,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提供人們互動式視覺模擬系統,并提供在城市中的移動感受體驗。使感受者跨越在兩個相似但不同的真實與虛擬的空間里,在感受瀏覽過程的同時提供更大量的有關規劃與設計的咨訊與信息,同時降低建立模型所需時間和經費。本文嘗試利用這種方法來描述和驗證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的特征和要求,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討三維數字模型如何創造情境化環境空間的特性、潛力與限制,依據環境心理學探討街道環境與情緒體驗對環境的喜好關系,運用虛擬實景模擬行人徒步區,并依照空間秩序與復雜性的特征來構建相對應的空間結構。

2研究方法

在設計和規劃初期階段,總體結構的初步形成非常重要,它將決定設計概念核心等要素,因此一項設計案的成功與否在于在設計初期是否能成功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信息資料庫[3]。然而,在建立了初步的城市(區域)模型之后,制作精細的模型的程序就顯得十分復雜。無論是完成一個詳細的大型城市三維模型,亦或者僅僅是單個建筑體的詳細模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需要較長的時間,而這樣的成本投入往往不是一些景觀規劃、設計項目所能承受的。所以利用一些簡單可行、而又可真實體現區域特征的手法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里我們使用的是由蘋果電腦公司所發展的QTVR全景成像技術,它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以個人電腦顯示360度全景觀圖像的技術。

以此建立的城市三維模型不但具有實物場景的空間特征,同時也可非常真實地再現了實物場景的360度環境畫面。在此三維城市數字模型中針對研究目的及假設,將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對各數據之顯示結果加以描述與解釋,問卷數據以SPSS 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上的三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表現不同的城市居民對區域設置組合型式與觀賞者對街道景觀類型的情緒反應。除了綜合信息方法外,研究者還可以利用虛擬實境作成影片檔格式,并提供在線問卷,可以找出適合研究區域的設計與規劃準則以及評估因子。

3實證案例

我們經過日本熊本市上通區域、下通區域、日本阿蘇國家公園區域等的實踐,已經積累了大量案例,為了能充分地了解有關信息,本文選取杭州市湖濱路段來進行模擬。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之后,在研究區域范圍內我們收集了大量的照片資料并結合衛星空照圖片,將收集整理好的信息圖掃描之后,轉入AutoCAD軟件中重畫平面,然后根據規定高度轉成3D,輸入地理信息系統(GIS)ArcView軟件里構成研究所需要的基礎三維模型[5]。接下來,以湖濱路范圍大約1000m×800m的街道范圍來收集全景成像,為三維模型補充更多真實信息。我們在街道上選取每一單位為20米的計量點,作為攝取QTVR圖像的拍攝點;而這些全景QTVR圖像是沿著道路兩側的可徒步行走方向同時顯示出來的。

我們在實驗室設計了一個試驗,要求12組(2人結成一組,共24人)志愿者,在他們真實行走該研究區域的30分鐘后,再通過電腦在三維數字模型中進行30分鐘的虛擬行走。為了記錄他們在真實行走期間,會注意什么以及交談內容的資料,其中一位志愿者作為紀錄者帶一臺數碼照相機和一支錄音筆用來記錄資料,而另一個志愿者則以自身感受來進行無向導性的徒步行走游覽。在之后的三維虛擬信息采集過程中,我們要求同一個體驗者在個人電腦前面進行虛擬行人行走,另一名志愿者詢問并紀錄當他們在虛擬街道上行走的時候會注意點和情緒變化。

在此調查研究的基礎,我們建立起了一個較為詳細和豐富的有關該區域的游覽活動感受資料信息庫,成果如下:

3.1 幾乎所有的體驗者在街道行走時,喜歡走向大型的、具有濃郁特色的建筑體、騎樓內以及街道立面設計整體性高的地區。也就是說,大部分吸引點都展現出其明顯的特性和標識,例如酒店、特色商店、景點碼頭和噴泉。

3.2 體驗者會因為視覺刺激物或者因為與人交談經常改變他們的路線。他們除了經常在十字路口以外的地方改變路線的防線,也會在十字路口做返回行走活動。因為他們選擇的目標決定了他們走過的路線,所以他們會專注沿著街道的商店行走或者其它引起他們有興趣的街道的視景變化。但是當有障礙物時,大部分體驗者都會嘗試躲避此路線,因此當有自行車或機動車(在酒店前面有單行機動車道)阻擋他們的行動時,他們的行走路線就會改變,而不是根據自己對于景觀的喜好來選擇方向。

3.3 許多對于該地區較為陌生的體驗者為了避免迷路,往往選擇那些能夠確定自己地理位置的路徑方向,他們很少會選擇走向他們不容易直接看清楚地目標點或者似乎不太有趣的街道。

上述觀察結果表明,視覺信息的品質會影響到人們行走的指向性。一個重要的能吸引更多行人到更遠的景點或商店的視覺指標元素,就是伸展街道景觀視覺的延續性以及設計整體性高的街道。就景觀建筑物的設計而言,外地來的游客會被具有濃郁特色的雕塑、建筑所吸引。而對于商店來講吸引人的有效方法是提供明顯的文字符號設計或者具有特色的商品模型廣告,并盡量使行人能夠看到商店內部的活動和產品展示。同時,由于行人的路線選擇除了視覺刺激元素外,很大程度上會因為路面行人的安全性和方便性而改變,所以街道的表面必須對機動車、旅游電瓶車、自行車的分區有更好的規劃,以確保行人在最大限度上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好的路線。

4結論和展望

通過這個研究,可以看到建立并利用一個有關研究區域/城市的三維虛擬模型來收集城市居民/游客的感受是一種比較快速且有效的方法。同時由于在這個虛擬環境中攝影圖像的垂直角度的增加,體驗者可以在三維虛擬模型中的街道上輕易地看到沿街的真實環境情況。

在這個實際研究中,為了能夠進一步驗證試驗的各個要素方面,我們分析比較了其它不同的視覺呈現技術。比較研究發現雖然虛擬實境標記語言技術(VRLM) 可以提供便利的操作界面,但是QTVR技術則能夠提供瀏覽所需要快速移動條件。QTVR技術并且能夠循序使用者在城市環境模型中沿著任何的道路,自由地選擇他們的路線,對于所感興趣的視覺刺激物也能夠產生回應,只需要透過使用鼠標指標界面,沿著街道向前或者是向后移動。當使用者想要專著瀏覽城市環境里某個物體時,可以直接操作具有放大功能的界面鍵。

同時,總結這些視覺呈現技術與QTVR技術結合的模擬系統并進行比較,研究發現這個模式中所仍然存在的一些缺點,如QTVR 圖像能夠把研究的區域照片以資料庫的方式儲存,因此相較于其他的電腦圖學(CG)技術,QTVR 的視覺性資料可以被再次運用于將來其他的設計考慮的可能性。但是,使用者需要高解析度的照片來獲得細部的信息,必須使用放大功能的功能鍵來放大圖片,那么圖片所占系統的檔案量會較大。同時,盡管聽覺和嗅覺對體驗者的影響因素不是巨大的,但是不能充分反映聽覺和嗅覺信息仍是該系統現階段所存在的缺點。在后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探討有關此項研究的進一步更為細致完整的三維虛擬數字模型,為城市景觀的設計與規劃做更多輔助。

參考文獻:

[1]Allen, J. F. Maintaining knowledge about temporal intervals [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3, 26(11): 832-843.

[2]Burrough, P. A. and Frank, A. U. Concepts and paradigms in spatial information: are current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truly generic [J].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1995, 9(2): 101-116.

[3]Gimblett, R., Daniel, T., Cherry, S. & Meitner, M. The simul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complex human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1,54: 63-79.

第2篇:簡述規模經濟范文

【關鍵詞】戰略性貿易政策 汽車業 可行性

一、戰略性貿易政策簡述

1.“利潤轉移”理論

主要觀點包括:戰略性進口政策,即以關稅抽取外國寡頭企業的壟斷利潤;戰略性出口政策,向在第三國市場上同外國競爭者進行競爭的國內企業提供補貼,可以使本國企業的邊際成本降低、國際市場份額擴大;以進口保護作為出口促進的政策,政府可以保護具備規模經濟或研發帶來成本下降的產業,促進其在國內外市場銷量的擴大而達到促進出口的結果。

2.“外部經濟”理論

外部經濟是指某些產業的經濟活動產生的收益不僅局限于本身,還可使外部其他的經濟單位受益。該理論認為,政府應當對能產生外部經濟的產業給予適當的保護和促進,使之能夠迅速形成國際競爭能力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些產業的特征主要包括:研究開發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比重大、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較大、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性強、會產生明顯的外溢效應等。

二、戰略性目標產業的選擇標準

1.補貼后的目標產業所獲得的總收益必須大于補貼的總成本。目標產業應具有良好的成長性,能夠不斷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具有動態規模經濟效應,這要求目標產業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當高的進入壁壘,其市場結構必須是不完全競爭的。

2.被扶持產業應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并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和“干中學”效應。如果該產業在生產上有自然的成本優勢,如廉價的原材料或優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規模經濟等優勢,有可能成為政府支持的目標產業。

3.目標產業面臨著外國的激烈競爭或存在潛在的競爭者,補貼的結果可以導致競爭對手削減生產,以使本國企業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4.被扶持產業應具有較高的市場集中度。

5.不存在與該產業爭奪資源的其他產業,或者雖存在其他產業,但這些產業沒有潛在優勢并無需發展。被扶持產業的原材料、要素等應是豐富且易獲得的。

三、戰略性貿易政策應用于中國汽車產業的理由

1.存在規模經濟

汽車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大投入、大產出的典型規模經濟行業。馬克西和西爾伯斯通的研究表明,對于生產一種車型的汽車裝配工廠而言,當年產量由1千輛增加到5萬輛、由5萬輛增加到10萬輛、由10萬輛增加到20萬輛、由20萬輛增加到40萬輛時,其單位生產成本分別下降40%, 15%, 10%, 5%,而當產量超過40萬輛以后,單位成本則幾乎不再有明顯下降。所以說汽車業存在明顯的規模報酬遞增。

2.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成本優勢

我國勞動力成本具有明顯優勢,人均工資每小時為1-2美元,只有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的1/20至1/10,而工程技術人員的工資成本僅為發達國家同類人員的幾十分之一。加上汽車上游產品如鋼鐵、機械、紡織、材料等行業的成本優勢,整車制造業的整體成本優勢則更為明顯。

3.產業集中度較高,存在很大的進入障礙

我國汽車產業生產集中度較高,一汽、東風和上汽三大汽車企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由于需要大量的設備投資、生產配套與技術研發活動,進入汽車產業的障礙較多,也增加了投資盈利的機會。

4.適合發展的外部環境

國際汽車主體技術已相當成熟,產品技術平臺十分完善,而中國汽車企業的研發能力相對落后,競爭力相對較低,我國政府可以對其進行選擇性的保護,以市場的部分保護換得技術轉移,為國內產業發展贏得時間與空間成為將汽車業作為戰略性產業進行扶持的理由。

四、戰略性貿易政策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啟示

1.增加知識投資,提高汽車業自主開發能力

首先要從政策上鼓勵企業的研發投資,如對企業用于研究與開發的費用,可以計入成本,減免稅收;對企業為產品開發而購置的樣機、樣本應予免稅;對企業的重點產品、關鍵技術等開發項目給予貼息貸款;對企業自主開發成果予以重獎等,激發企業和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其次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護企業的技術性成果及其創新的動力。再者,政府應鼓勵企業致力于輕型材料、可回收材料、環保材料等車用新材料的研究,爭取能在現代的汽車技術發展領域有所突破。

2.與產業政策相結合

由于中低級別家用車市場需求大,進入障礙小且有利于與其他國家開展貿易,我國可以確定以中低級別家用車為重點的汽車發展戰略。其次應合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集中力量發展具有市場和資源的優勢產品,在提高國內零部件業實力的同時,逐步融入汽車業的全球采購、制造、研發、銷售體系,向產業增值鏈的高端進發。

3.合理把握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尺度

在各國經濟貿易相互依賴、中國加入WTO的背景下,實行戰略性貿易政策更需要技巧,這有助于避免其他國家采取報復措施。一方面,要注意政策工具的多樣化,除了使用關稅、配額、補貼等工具外,可以采用隱蔽性強的相關政策,甚至進口監管、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產業標準的制定等都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WTO的一些模糊區域和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政策來為我國的貿易干預提供方便。

國內汽車業規模經濟的初步顯現和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高為戰略性貿易政策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特別是我國所具有的市場廣闊等的大國優勢更是打破了戰略性貿易政策不適用于發展中國家的限制,為該政策的實施提供了寬廣的平臺。政府可以借助戰略性貿易政策的應用來提升我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早日實現“汽車強國”的夢想。

參考文獻

[1]石金海.戰略性貿易政策的適用性分析[J].商業時代,2005,(29).

[2]許鴻文.戰略性貿易政策在我國的適用性分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5,(03).

[3]保羅克魯格曼.戰略性貿易政策與新國際經濟學.中國人民人學出版社,2000.

第3篇:簡述規模經濟范文

1、產業集群簡述。產業集群是產業內部和相關產業的企業以及相關社會機構,由于自然、歷史、制度等原因,為了達到資源共享,降低風險,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在某一個地理空間上,集中于一地區,并結成相互關聯、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的網絡結構的一種現象。產業集群不同于一般的企業集聚,它具有以下特征:(1)地理集聚特征。某一特定產業的大量企業及與之相關的支撐機構在某一地域集聚成群,構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2)柔互惠共生性。單個企業越來越難以依靠自身生產所有有關知識和擁有各種相關資源,去完成知識的經濟化過程。為了減小風險、縮短進入市場的時間,創新集群中的每個企業都只能從事創新增值鏈條上的某一環節性工作,實現專業化分工。(3)競爭協同性。既專業化分工又相互協作是創新集群的一種主要創新方式。競爭使得企業群落中的企業個體始終保持足夠的動力以及高度的警覺和靈敏性,并依靠協作伙伴關系在競爭中發展壯大。(4)根植性。集群合作創新有很強的產業關聯性(產業根植性)、共同的創新文化(文化根植性)、地理位置的接近性(地理根植性),這是創新集群競爭優勢的關鍵來源,對集群內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有極為重要的意義。(5)資源共享性。眾多相關聯的企業聚集,可以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克服單個企業創新資源的不足,并互為創新成果的傳播者和使用者。(6)創新組織的開放性。集群式合作創新網絡與集群外的其他組織有著密切的開放性聯系,集群內的合作創新網絡更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組織關系,當其中的一種聯系變得無效時,這種聯系將會被一種新的聯系所取代。上述特征,使產業群具有集聚效應,具體表現在外部經濟效應、規模經濟效應、知識溢出效應、品牌與廣告效應等,從而引致產業群的成本優勢、創新優勢和自增強機制,最終表現為強勁的競爭優勢。

國內外實踐證明,產業集群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在當前被不少專家認定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產業集群作為一種為創造競爭優勢而形成的產業空間組織形式,它具有的群體競爭優勢和集聚發展的規模效益是其他形式無法比擬的。從世界范圍看,集群化已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業大多是集群模式。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產業集群化發展已成為全球性的經濟發展潮流,產業集群構成了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空間構架。

2、綜觀目前總部經濟不同闡述都強調其集聚性。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而出現的一種新的經濟理念——總部經濟。北京社科院趙弘研究員在2002 年9月第一次提出了“總部經濟”這一概念。隨后的幾年中趙弘趙弘研究員通過理論論證和北京總部經濟戰略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的研究了總部經濟中涉及的各類現象的內在動因?!翱偛拷洕笔且粋€全新的經濟學概念,是對我國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貢獻,使我國在經濟學領域有了原創性的突破。國內學者從多個角度來對總部經濟進行了定義,林文俏(2003)給出總部經濟的概念與內涵的描述:“總部經濟是指通過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吸引跨國公司和外埠大型企業集團總部人駐,企業總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產加工基地則安排在營運成本較低的周邊地區或外地,從而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認為:“總部經濟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其經濟效益的集聚性、擴延性、示范性、輻射性、吸引性?!壁w弘(2004)從企業角度出發認為:“總部經濟指某區域由于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集群布局,將生產制造業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他地區,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耦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史忠良和沈紅兵(2005)在分析趙弘的定義后,提出,總部經濟是指企業和城市在使雙方都能獲取更高經濟效益的目標驅動下形成總部在城市集聚并產生外部經濟效應的經濟現象。首先,這一概念包含了總部經濟涉及的兩個方面:企業和城市;其次是總部在城市集聚的內在驅動力來源于企業和城市二者對更高經濟效益的追求;再次是總部在城市的集聚能夠使企業和城市“雙贏”;最后是總部在城市的集聚是一個現實中存在又可觀察和研究的經濟現象。劉世錦從產業角度出發認為:“總部經濟是一種高級形態的產業集群。之所以說總部經濟是高級形態的產業集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與它相關的要素大多數是屬于高級生產要素,比如像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研發、金融、營銷、物流、會計、律師等知識和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組織等等。”賀燦飛(2006)從空間經濟視角認為,總部經濟是從事增值經濟活動的各種類型的企業總部在一定空間內聚集,與相關產業強烈關聯并產生外部集聚效益而形成一種經濟形態。徐金發等(2006)則從產業集群的角度分析了總部經濟的形成機理和核心要素,認為總部經濟是產業集群的結果。

從以上各位學者對總部經濟的理解來看,盡管總部經濟概念和內涵百花齊放,但是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強調總部經濟的集聚性。

3、在經濟發展實際進程中,總部經濟是產業集群發展的必然。總部經濟是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總部集聚在特定區域形成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稱,總部集聚區域表現了很多產業集群的特性。在經濟發展中,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社會化的分工,企業為了追求外部規模經濟的最大化而在空間上產生聚集??臻g范圍內聚集的強化,使企業擴展成為具有產業分工聯系的企業集群,形成產業集群。當產業集群里的核心企業,特別是規模比較大的核心企業出現后,空間集聚對這些企業的意義開始發生微妙的轉化。一方面,集聚的“經濟性”對于這些企業而言是下降的;另一方面,集聚的“不經濟性”卻又是日益明顯:優越的融資條件、與更上級政府的緊密關系、高素質的技術人員等等高級生產要素對于企業發展更為重要,而這些資源在當地都難以獲得。這樣,當“非經濟性”超過“經濟性”時,企業的某些部門就會出現“離心化”的趨勢。此時,產業集群在空間上擴展表現為一部分企業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把生產過程中的不同環節置于具有不同比較優勢的區域。

產業集群存在著影響其形成、發展壯大的核心因素,而不同類型的產業集群的核心要素是不同的。傳統的農業集群、工業集群的核心要素是土地、自然資源、一般勞動力資源、生產管理,高新技術集群的核心要素為知識性勞動力資源、核心技術、知識與信息、管理。總部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也存在相應的核心影響因素。當某區域的產業形成一定規模時,由于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吸引類似企業加入,從而使該產業集群規模更大、競爭力更強。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無疆界世界(Bordless World )①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例如,收購 IBM 電腦業務的聯想集團將其全球總部設立于美國紐約州 Armonk,北京是其中國總部,而生產基地將逐步移入中國。由此可見,職能機構的區域分離并在全球尋求最佳資源配置將日益普遍,特定區域以其綜合資源優勢有可能成為組織職能機構的總部聚集地,例如美國硅谷已成為全球信息技術的研發中心,印度班加羅爾已成為全球軟件的研發中心,香港和新加坡是跨國公司亞太地區的總部。這些總部的聚集和產業集群一樣具有相似的屬性,總部集聚也是產業集群的一種現象??偛考旱恼獠啃阅芙o企業和當地帶來競爭優勢,而且由于企業總部是組織形態的高端部分,總部集群給企業和所在地帶來的影響要深刻得多。

第4篇:簡述規模經濟范文

【關鍵詞】汽車;并購;協同效應

一、理論簡述

并購協同效應是指企業通過并購活動,其價值得到增加,在并購后,企業市場競爭力增強,經營管理水平顯著提高,獲得了顯著的市場預期。并購協同效應最常見的分類分為:經營協同效應,管理協同效應及財務協同效應。經營的協同效應主要體現在并購后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企業經營狀況的改善,如企業規模擴大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并購后雙方企業原有市場份額統一,擴大新企業市場占有率;主并企業通過并購,獲得目標企業擁有的而自身缺乏的資源,實現了資源互補。

通過企業的并購和聯合來實現產品線的優勢互補,并分享彼此的營銷網絡及研發成果,是經營協同效應的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尤其是對于技術和資本要求較高的工業制造業企業而言,通過適當的并購尋找潛在的“契合”被并購對象,可在短期內突破自身的制造“短板”.我國車企近年來并購案例不斷,除了要考慮擴大規模因素以外,更要考慮到技術的融合,基于此角度,本文從并購的經營協同效應出發進行分析。

二、上汽并購南汽經營協同效應分析

1.并購簡介

2007年上汽集團進行了數次汽車行業內部的整合。為了加快商用車戰略布局,2007年上汽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7月,與國內輕型商用車重要基地——躍進集團達成合作意向。8月,洽購上柴股份的消息浮出水面,上柴股份遂停牌公告稱“將在合作事項明朗后復牌”。12月,通過整合南汽,增強了在輕卡、輕客方面的競爭實力?!吧夏虾献鳌庇嘁粑雌?,2008年1月3日上海汽車便迅速完成了對上柴股份的收購。

2.上汽南汽并購經營協同效應分析

本文以效率理論為基礎來分析上汽集團在2007年系列并購后是否產生了協同效應。借助資本市場上有關的財務數據來對比分析并購前后并購企業經營變化,通過對上汽集團的案例分析以求達到說明并購活動是否產生了相應的協同效應及經濟后果。采用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如果企業財務指標狀況得以改善則可認為產生了協同效應。

(1)本文所抽取的企業盈利類指標

主要包括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利潤率。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從05年到07年并購活動前上汽的主營業務利潤率一直處于下降狀態。至08年將至期間谷底,08年后其主營業務利潤率又開始上升。而期間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變化趨勢大致相同,05年至07年出現了先降后增的趨勢,07年至08年再次下降,并購活動完成后二者再次上升??梢娫诓①徍笊掀Y產總體運用效率得到了提升,但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規模經濟效益在未來可能會逐步減弱,取而代之為規模不經濟,即由于規模不斷增長而導致成本和費用的增加,但在分析期內其管理協同效應得到一定程度體現。

從表中得知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整體變化也趨于一致,05年至07年銷售毛利率在15%到20%波動,銷售凈利率穩定在5%左右且都略呈下降趨勢,但在07-08年間,二者均出現大幅下降,尤其是銷售凈利率下降到-8%,08年之后二者開始回升,09年銷售毛利率相比08年上升了1.63個百分點,同期銷售凈利率更是上升近12個百分點。對于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出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一公司整車銷量增速減緩,品種結構重心下移,特別是下屬韓國雙龍公司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經營陷入嚴重困境,導致上海汽車整體經營業績出現下滑。2008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6.56億元,同比下降了85.8%,公司經營業績在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后遇到了“寒冬”。二公司07年底至08年度收購南汽集團,收購資金為44607.71萬元,由于處于并購后的第一年,而上汽與南汽集團報表于2008年4月一日前尚未合并,而收購活動又導致企業凈現金流出,攤薄了2008年度第一季度的利潤情況,加之并購后的整合活動進而影響了企業凈利潤。盡管07年度-08年度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有較大程度下滑,但08年之后09和10年兩指標均呈現強力的反彈,可以得知并購的效果已得到良好反應。

(2)成長類指標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成長性指標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總資產擴張率。

從上表圖中可以看出05年至10年上汽的凈利潤指標存在著較大波幅尤其是在07年并購后至10年出現大起大落的狀況,08年相比07年下降幅度達到3.11%,然而09年這一指標卻從-0.86%上升到了9.05%,10年再次下降到1.41%。筆者認為其間原因主要有第一08年金融危機對中國制造行業產生了較大沖擊,包括對汽車企業產生了影響,從08年第三季度開始我國汽車企業的經營績效普遍出現下滑,上汽的產銷量雖然繼續增長,但也低于連續數年兩位數的增速。第二并購后的兩年左右時間內企業內部整合花費,影響了企業的利潤增加。從此方面看,并購的協同效應受到了內環環境因素的影響,未能達到預期的結果。

從總資產變化情況來看,06至08年出現下滑,08年后整體變化不大,至10年上升至0.53%,增速同整體資產額度不夠明顯,也反映出并購的協同效應不夠明顯。

(3)市場控制力指標分析

本文對于市場控制力采用了赫芬德爾指數分析,其計算公式為:

X—市場的有關數值(如資產總額,產量,銷售額);

Xi—i企業的相關數值;

Si=Xi/X—第i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

n—該產業內的企業數。

第5篇:簡述規模經濟范文

關鍵詞:自然壟斷;市場需求;美國電信

一、電信業自然壟斷的產生

美國作為電話的誕生之地,至到今天,依然是世界上電信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許多世界級的電信企業,不論是電信制造業,還是電信運營業,都對世界電信市場的發展具有巨大而深刻的影響。1876年,美國人亞歷山大·貝爾獲得了電話的發明專利權,次年便成立了貝爾電話公司。從1877年至1893年的16年間,貝爾公司在美國專利法的保護下壟斷經營電話業務,并且擁有自己的設備制造商——西電公司。顯然,這個時期美國的電信業并不是自然壟斷,而是一種專利壟斷。到1892年,全美電話網上連接的電話從1878年的11000部增長到266431部,年平均增長率接近22%,貝爾公司從中獲取了豐富的壟斷利潤。1893年貝爾公司的電話專利到期,大量公司加入到電話業務的競爭中,最高峰時全美有6000家左右的電話公司。貝爾公司損失了大部分的市場,并于1899年被其原來的長途電話子公司AT&T所兼并。這一事實進一步說明,貝爾公司這種依靠法律保護所形成的壟斷地位是暫時的,不是自然壟斷。

1902年,剛剛兼并貝爾公司的AT&T擁有美國55%的電話市場,其它數千家公司占有余下的45%。此后,AT&T開始有計劃地兼并其它電話公司,并提出“一種政策、一個系統、普遍服務”的目標。最終,AT&T利用自己通達全美的長途電話網絡,巧妙地運用網間接續和交叉補貼兩種手段,成功地確立了自己在美國電信業的獨家壟斷地位。

網間接續,是指非AT&T公司用戶的電話,無法撥入AT&T的網絡內,這樣一來就使得許多地方電話公司的用戶,可以呼叫的范圍僅限于本地區,電話的使用價值相比AT&T公司的用戶大大下降。交叉補貼,是指AT&T公司利用長途電話的高額收費創造的巨額利潤對市話進行補貼,使得AT&T公司的市話可以低于成本運行,從而其市話資費要比其它公司的低得多。質量和價格的巨大反差,使其它電話公司無法同AT&T競爭,其結果是:要么倒閉,要么被AT&T兼并。到1913年,全美僅剩1500多家電話公司,總計占美國5%的長途電話市場,15%的本地電話市場,完全無法與AT&T公司相提并論,從1913年開始直到1984年,AT&T牢牢占據著美國電信市場絕對霸主地位達七十年之久。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即微波、衛星、光纖等技術出現(對AT&T的長途有線傳輸網形成替代效應)之前,AT&T的網絡在提供長途、市話、傳真等電信業務方面,均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相對于這個時期的任何競爭者而言,AT&T都具有明顯的成本和質量優勢,從而使得新企業進入電信業與其競爭是無效的。所以,這段時期美國電信業符合自然壟斷的經濟特征,可以認為是自然壟斷的。因此,盡管1913年和1949年美國司法部兩次對AT&T提起反壟斷訴訟,其結果也只是AT&T以有限的讓步換取政府對其壟斷地位的承認。

AT&T所賴以成功實現壟斷的兩大手段:網間接續和交叉補貼,也契合當時電信產業的兩大經濟特性:網絡外部性和規模經濟性。網間接續政策的成功,是利用了網絡外部性所產生的效用優勢;交叉補貼政策的成功,則是利用了規模經濟性所產生的成本優勢。所以,在1984年以前的這段時期內,不僅是美國,世界各國的電信業都采取壟斷和垂直一體化結構,都對電信業的價格和市場準入實行嚴格規制,通常的做法是授權某家企業壟斷電信業的全部生產或服務,并由政府規制來維持這家企業在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以美國為例,根據1934年頒布的《通信法》,美國電信業的規制體制得以建立。依法成立的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負責監督和管理州際通信業務以及國際通信業務,各州的公益事業委員會(PUCs)負責管理州內通信業務,各規制機構主要通過進入規制和價格規制對電信業進行管理。AT&T被置于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規制之下,接受政府定價并承擔普遍服務的義務。

二、電信業自然壟斷屬性受到質疑

如前所述,電信業在各國曾長期被視作為自然壟斷產業,其依據是電信業的規模經濟性和網絡經濟性。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電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電信需求的快速增長使電信業的自然壟斷特性出現了弱化。微波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光纖技術等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不但形成了對傳統電信技術的替代,而且大大降低了提供電信服務所需的固定資本規模及投資的沉淀性,為新企業的進入創造了技術條件,同時戰后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電信市場需求的增長,電信市場需求的擴大為在同一業務領域內容納多個電信企業創造了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電信業是否還具有自然壟斷性提出了質疑。

第一,技術進步大大削弱了電信業的自然壟斷特性。 隨著環境的變化,把電信產業的所有環節統統視為自然壟斷的傳統觀點,已經不能反映電信產業的時代特性。原因在于,技術變革等因素可能改變傳統理論認定的自然壟斷產業某些環節的壟斷基礎,產生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說的混合產業結構,即產業的某些環節適合于競爭而其他環節適合于由幾個生產者獨占。對這類混合產業結構必需改革規制框架,適時將競爭性業務從壟斷性業務中剝離出來,并防止仍居于壟斷環節的廠商將其壟斷勢力延伸到該產業的其他環節。20世紀80年代以后,構建電信網絡所依賴的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采用新的電信技術,用較少的投資和時間就可以建成技術更先進容量更大的全新概念的網絡,基于這樣一個網絡可以使新電信公司站在更高的技術地位開展更新的業務,具備更強大的競爭優勢。電信技術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傳輸技術的進步、交換技術的進步以及智能技術的進步,這些技術的應用大大降低了電信網絡的建設及運營成本,從而削弱了電信產業的規模經濟性,使新公司進入電信業成為可能。

第二,電信市場需求擴張的動力。Viscusi、Vernon和Harrington對美國電信產業的實證分析表明,如果市場需求曲線能夠向上移動到足夠的程度,可能會使自然壟斷產業不再具備自然壟斷的特征,因為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會提高社會最優產量。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全世界電信市場迅速增長,這種增長表現在四個方面:①用戶數量增長;②電信業務的增長,傳統的語音業務基本穩定,新興的數據業務和多媒體業務迅猛增長。傳統的電話公司要想繼續在數據業務和多媒體業務上保持壟斷地位就必須徹底改造原有的網絡,建設新的數據光通信IP 網絡,這就等于和新興公司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③業務量的增長,1995年全世界電信業務收入5960億美元,2001年就增長到10100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9%;④通信覆蓋區域的增長,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人類活動的全球化,電信市場的地理范圍也逐漸擴大,已從一個國家擴大到整個世界。

總而言之,電信業的市場結構是隨著電信技術的變化而變化的,在電信業發展的初始階段由于具有很強的自然壟斷性,電信業市場是一個壟斷性市場,隨著技術的進步,電信業的自然壟斷性逐漸削弱,競爭變為一種可能,進而形成競爭性市場。此外,電信業的市場結構還受市場需求的影響,隨著需求的變化而變化。

三、美國電信業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電信技術的發展以及電信市場需求規模的擴大,電信業自然壟斷的屬性已大大削弱,許多電信業務已不再具有從前人們所認為的自然壟斷性質,人們要求放開電信市場的呼聲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以“成本次可加”和“可競爭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新自然壟斷理論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其更加放松的政策主張的指導之下,以美國為首的各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電信產業紛紛掀起了以“放松規制、引入競爭”為基本特征的電信改革,從而在世界范圍出現了所謂的“電信改革浪潮”。

電信改革的第一次浪潮發生在1984年左右,以1984年美國地方法庭的最終判決修正案判決分拆AT&T為發端,隨后其它發達國家也相繼開始進行修改電信法、將原國有壟斷電信運營商私有化、開放市場及設立獨立管制機構等一系列活動。這些變革,其基本出發點就是對電信業自然壟斷性質的否定。電信改革的第二次浪潮發生在1996年左右,以美國頒布新《電信法》為標志,徹底否定電信業的自然壟斷性質,宣布在所有電信業務領域引入競爭,尤其是在本地電話市場上,新進入者可以采用自建網絡、租用地方貝爾公司的UNE(非綁定網絡元素)和轉售地方貝爾公司話務量等三種方式參與市話競爭。同時,有線電視、互聯網語音業務提供商(VOIP)也可以不受管制的經營電話業務。本文以美國電信業為例,簡述這兩次電信改革浪潮的內容及結果。

1984年,AT&T解體。解體前AT&T直接經營長途業務,通過24個子公司經營本地業務。解體后,AT&T長話部與西電公司組成新的AT&T,經營長途業務,不允許進入市話領域。原AT&T的本地子公司組成7個小貝爾,經營本地業務,不允許進入長話領域。MCI與SPRINT加入長途電話市場,成為AT&T的競爭者。本地業務仍壟斷經營,其理由是:⑴保證區域間資費水平的平衡;⑵實現普通服務需要采用交叉補貼的方式;⑶確保網絡的及時更新和擴容。

1996年美國新《電信法》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本地市場的競爭。因為,長話市場引入競爭以后,AT&T的市場份額已經從1984年的68.3%下降到1999年的37.1%,同時,長話資費也在逐年穩定地下降。但本地電話資費卻不斷上漲,相比之下,本地業務已經成為低成本、高收益的業務,卻還接受長話補貼。所以,人們要求開放開本地市場的呼聲越來越高。 此外,進入20 世紀90年代以后,電信技術的進步對本地網壟斷及三網分開管制模式提出的挑戰也催促著新電信法的誕生。終于,經過5年的醞釀,1996年2月8日美國總統克林頓親筆簽署了新電信法,并宣稱“我們要創建一個開放的市場,在這里競爭和創新將與光速同行”。

第6篇:簡述規模經濟范文

國際企業管理試題

課程代碼:00148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壟斷優勢理論的提出者是

A.鄧寧

B.海默

C.巴克萊和卡森

D.弗農

2.國際生產折衷理論認為,一個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必須具備三個方面的優勢,即所有權特定優勢、內部化特定優勢和

A.技術特定優勢

B.金融與貨幣優勢

C.區位特定優勢

D.企業規模優勢

3.兩個或兩以上的國家完全取消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建立對非成員國的統一關稅,在實現貨物自由移動的同時,還實現生產要素自由移動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類型是

A.自由貿易區

B.關稅同盟

C.共同市場

D.經濟同盟

4.法國社會學家埃米爾·杜爾干說:“沒有人強迫我非得同本國人說法語或非得使用合法貨幣不可,但我卻不可能有其它的選擇。”這句話說的是

A.文化差異

B.文化沖突

C.直接文化強制

D.間接文化強制

5.一般來說,下列政治體制中政策法規透明度較低、政策穩定性較差的是

A.集權制

B.君主立憲制

C.代議制

D.共和國制

6.與企業具體運作有關,確定各個職能領域近期經營目標的戰略是

A.集團級戰略

B.公司級戰略

C.業務級戰略

D.職能級戰略

7.日本和歐洲的家電制造商將國內早已衰退的舊型號彩色電視機銷往發展中國家,實現了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和增加收益的目的。這一戰略屬于

A.集中戰略

B.市場開發戰略

C.產品開發戰略

D.差異化戰略

8.哈佛大學波特教授認為,影響行業內競爭結構及其強度的環境因素,主要有行業內現有競爭對手、供應商、客戶、替代品生產者以及

A.市場規模

B.資金投入

C.政治環境

D.潛在競爭者

9.當一家企業通過出口初次進入國際市場時,通常采用的組織結構是

A.國外子公司結構

B.全球性結構

C.出口部結構

D.國際部結構

10.在西方,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通常是

A.獨資企業

B.合伙企業

C.有限責任公司

D.控股公司

11.經他人收集、整理過的資料,稱為

A.第二手資料

B.書面資料

C.第一手資料

D.原始資料

12.某企業將中國市場細分為南方市場和北方市場,這種市場細分是

A.人口統計細分

B.消費者心理細分

C.地理細分

D.行為細分

13.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可口可樂公司,一直以一種口味、一種包裝和統一的廣告宣傳,長期占領世界的軟飲料市場。這一目標市場策略稱為

A.無差異性市場策略

B.差異性市場策略

C.密集性市場策略

D.利基市場策略

14.國際企業從內部選拔人員的優點是

A.補充新知識、新觀念

B.避免企業內部矛盾

C.避免企業內部近親繁殖

D.提高士氣

15.在人員績效考評中,對被考核對象的分析要從多方面收集信息,進行綜合性考評,避免以點代面,這遵循的是

A.客觀性原則

B.全面性原則

C.公開、公平原則

D.經常性原則

16.全面質量管理開始于

A.20世紀50年代

B.20世紀60年代

C.20世紀70年代

D.20世紀80年代

17.劣質產品在發送到顧客手中之前被發現,由此產生的質量成本是

A.預防成本

B.評估成本

C.外部失敗成本

D.內部失敗成本

18.國際企業進行標準化經營的根本目的是

A.獲得規模經濟,降低單位生產成本

B.提供差異化產品

C.滿足個性化需求

D.精簡設計與計劃工作

19.國家對于具有本國國籍或被認定具有本國國籍的公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產生于或位于世界范圍內的全部課稅對象行使的課稅權,稱為

A.地域稅收管轄權

B.公民稅收管轄權

C.居民稅收管轄權

D.國家稅收管轄權

20.如果預期東道國貨幣將貶值,國際企業信用政策應做的調整是

A.延長信用期限,降低賒銷水平

B.延長信用期限,提高賒銷水平

C.縮短信用期限,降低賒銷水平

D.縮短信用期限,提高賒銷水平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 “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21.合資企業的管理形式主要包括

A.由一方母公司直接管理型

B.由雙方母公司共同管理型

C.由一方分公司直接管理型

D.委托第三方獨立管理型

E.由一方母公司間接管理型

22.西方企業已將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作為企業的首要戰略,其主要做法包括

A.不斷增加研究與開發的投資

B.優待研究與開發人員

C.與其它公司合作研究

D.強化校企合作

E.廣泛采用最新技術

23.在國際企業管理中,進行政治風險評估的常用方法有

A.實地考察法

B.專家咨詢法

C.德爾菲法

D.頭腦風暴法

E.數量分析方法

24.在國際企業的管理組織形式中,全球性產品部結構適應的情況有

A.企業產品種類繁多

B.不同產品需要不同的生產技術

C.不同產品的最終用戶市場有很大差異,營銷手段和分銷渠道不能共用

D.出口銷售運費和關稅高,并有其它限制,因而企業必須在當地生產

E.將產品的生產、營銷和研究結合起來十分必要

25.實行準時生產制的關鍵要素包括

A.看板管理

B.適時適量生產

C.彈性配置作業人數

D.質量保證

E.生產整合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判斷改錯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判斷下列各題,在答題紙相應位置,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改正劃線部分。

26.按照霍夫斯蒂特的觀點,澳大利亞是團體主義程度高的國家。

27.沒收是指東道國政府強行將外國企業的財產收歸己有,但給予一定形式的補償。

28.統一指揮是組織原則中最基本的原則。

29.間接渠道常常是生產資料產品銷售的主要方式。

30.特許經營是企業將制造技術和工業產權作為商品作價轉讓。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1.風險型決策

32.管理幅度

33.全面質量管理

34.文化沖擊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35.簡述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的差異。

36.簡述世貿組織的職能。

37.簡述企業選擇中間商的標準和條件。

38.簡述分散式研究與開發的優點。

39.簡述全球性職能部結構的缺點。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40.論述企業戰略的制定過程。

41.論述人員績效考評的主要方法。

七、計算題(本題7分)

42.A公司在甲、乙兩國分別設立一個子公司,甲、乙兩國所得稅稅率分別為20%和35%,甲國子公司將一批總成本為6000萬美元的家具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乙國子公司,乙國子公司把這批家具以13000萬美元的市場價格在乙國出售。

第7篇:簡述規模經濟范文

系統風險是指有整個國民經濟變動而造成的市場全面風險。影響股價的系統風險因素主要包括:經濟狀況、經濟周期、利率、通貨膨脹率、經濟政策、物價水平、投資者結構、人們心理預期和股市人氣狀況等。非系統風險是指某個股票或者股票組合所特有的風險。它包括每股稅后利潤、每股凈資產、發行價格、股本量、流通盤大小、地區因素、行業因素等。下面我們以上海股市為例來分析一下我國證券市場中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的結構特征。股票投資的總風險由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兩部分組成。

由于成長階段市場競爭的無序性、信息的壟斷性和運行機制的不規范性等市場結構性因素,我國股市的價格行為呈現出較強的波動性,這種高風險特征已經引起管理層和投資者的極大關注。國內很多學者也因此對我國股市的投資風險結構做了詳實的研究,發現我國股市的風險結構具有與成熟股市不同的特點。在我國股市中,單個股票的價格波動受市場大勢的影響非常大,從而導致各個股票價值運動的相關性增強,收益率之間的相關系數必然較高。大部分股票間的相關系數都大于0.7,這和我國股市在一輪市場行情的大幅調整中,個股通常呈現齊漲齊跌的現象是相吻合的。

在我國股市發展初期,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占有較大的比例。

然而,隨著我國股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運作機制的逐步成熟,市場的風險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張人驥(2000)采用1993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的日收益率數據,考察了上海股市風險結構的動態變化特征與趨勢。結果表明,上海股市的系統風險比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齊漲齊跌”的現象正在逐步弱化,與早期相比,目前的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組合選擇和投資決策時更多的考慮公司本身的特點,行為模式已從前幾年的“重大盤,輕個股”逐步轉變為“重個股,輕大盤”,股票后面所蘊含的公司特征正在逐步得以體現。

由于系統風險在單個股票的投資總風險中占有較大比重,同時各股票的價格運動表現出強烈的一致性,因而通過投資多元化分散風險的效果將極其有限。施東暉(2000)使用50個股票的雙周收益率數據計算它們各自的方差;然后隨機地選取一種股票,其收益率方差為4.18%;將這一股票與另一隨機選取的股票組合起來,構成等比例投資的兩種股票的組合,方差降為4.13%左右;按同樣的步驟,一步一步加入隨機選取的股票,可以看到,當組合中股票數目達到20種以上時,單個股票的非系統風險幾乎已完全分散掉了,此時投資組合的方差很快接近極限值3.180/0,這一數值約為原先單個股票風險的78.2%??梢娫谖覈善笔袌錾?,投資多元化只能分散掉大約20%的風險量,降低風險的效果并不明顯。

我國已有一些學者對我國證券市場股票定價的風險和收益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施東暉(1996)《上海股票市場風險實證研究》。施東暉所使用的數據簡述如下:

研究樣本:1993年底106家上市公司,按規模將樣本分成15個組合,每個組合由樣本股票等比例投資組成,組合1包含流通股本最小的一些公司,組合15則包含流通股本最大的一些公司。

研究期間:從1994年1月至2000年4月底,共76個月。

收益率計算:實證研究中采用的收益率為股票雙周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變量定義:實證主要涉及收益率(R)、系統風險(β)、非系統風險(S(E))、公司規模(SL)、凈資產收益率(ROE)和權益市值比率(BM)等變量。β和S(E)可由公式Rt=αt+βtRm+ξt回歸得到。

通過上面的實證研究,我們發現,我國股票市場上的風險收益關系并不符合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的結論,公司特征因素在我國股票定價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此種現象主要歸因于兩個原因:①我國股票市場的非有效性。首先,我國股市不具有完全信息。從中國股市的實際運作來看,由于市場發展尚不規范、不成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不規范、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等現象較為嚴重。其次,我國股市不具有完全競爭。由于投資者群體結構、規模經濟和進入限制等諸多因素,中國股市的市場化和競爭程度還相對較低。②投資組合的非有效性。投資組合的非有效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a我國股市的參與者大部分是散戶投資者,b影響公司股票價格的主要因素不是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由此可見,CAPM關于投資者持有高度分散化股票組合的前提假設也不符合中國股市目前的實際情況,因此非系統風險也會影響股票的收益。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成立是以有效市場假設為前提的,中國股市定價行為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不符,也就意味著中國股市缺乏資本配置效率,就不能有效地通過股票價格這只“看不見的手”來最優地配置稀缺資本,不能有效地促進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而只能帶來稀缺資本和其它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進一步發展和規范我國股票市場,說到底就是了要提高我國股票市場的效率。大致有以下措施:①擴大股票市場規模。②提高上市公司質量。③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④規范政府監管。

摘要:本篇首先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股票定價的特征。文章認為我國現行證券市場的股票定價與CAPM的結論相悖:公司特征因素在我國股票定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公司特征因素模型更適合描述中國股市的定價機制。然后,文章圍繞建立我國股票的特征因素模型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證券市場股票價格因素定價模型

參考文獻:

[1]才宏遠.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分析.中國金融.2005.(4).

第8篇:簡述規模經濟范文

一、對這次匯率調整的一些認識

(一)這次匯率改革重在機制而非升值。

此次匯率調整的最大看點并不在升值幅度,而是我們采取了“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更加靈活的匯率政策。這種方案的基本構想是,根據與中國之間貿易與投資的密切程度來選擇數種主要貨幣,設定不同的權重,組成一個籃子的貨幣;設定一定的浮動范圍,允許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在其范圍內浮動,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與單一地盯住美元相比,參考一籃子貨幣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方案更為科學和客觀,與實體經濟的聯系更緊密,能夠及時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同時可避免匯率的大幅波動,減少了熱錢可能對單一貨幣的沖擊。所以可以這樣說,這次匯率調整中升值2只是形式的表現,而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才是核心的內容。(二)匯率未來的變動趨勢

大多數學者認為這次匯率改革只是試探性的一步,未來很可能還有升值空間。因為根據大多數學者的測算,人民幣現在已經低估了10以上,有人甚至認為達到了40,從而引發了強烈的升值預期,這次人民幣升值只是對這種升值預期的一定釋放。本文認為由于這次升值的程度不大,并且以后匯率形成機制更加靈活,所以未來很有可能引發更為強烈的升值預期,從而導致人民幣的進一步升值。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為了金融系統和國民經濟的穩定,中國政府未來即使再動,也不會是幾個月內頻頻調整,而是長期緩慢上升。(當然,一定情況下人民幣還有可能貶值。)

二、匯率變動對公司的影響

外匯風險(ExchangeRateRisk)指的是本國貨幣實質購買力或外幣于未來時間點未預期的波動,而這種波動會改變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期數目或變動程度。

由于公司主營業務中30左右為國際石油運輸業務,而按國際航運業慣例,遠洋運輸的運費通常以美元計價和結算,公司運輸收入中約三成以外幣結算(主要是美元),日常經營性支出中約二成以外幣結算,這就造成公司的貨幣收支在幣種結構上不平衡,公司主要持有的外幣為美元,隨著金融市場中匯率的劇烈波動,存在著人民幣與美元匯率及國際外匯市場美元與其他國貨幣匯率波動的風險。

匯率變動給公司帶來的外匯風險主要有: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

會計風險又可以分為折算風險和交易風險。

a)折算風險,由于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和支出為外幣(主要是美元),并形成外幣資產和負債而公司的記賬本位幣為人民幣,因此在會計上存在由于匯率變化導致的外幣折算風險。

b)交易風險,即公司簽訂運輸合同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之日,到公司履行完該合同期間,由于美元與人民幣匯率變動而導致該運輸合同人民幣價格發生變動的風險。

經濟風險對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包括影響公司的顧客和競爭者,同時對國際投資、貿易、政策風險以及各企業的行銷決策都有重大影響。

三、公司對于匯率風險的應對之策

(一)公司建立外匯風險避險機制的必要性考察

雖然,大多數企業都想將其暴露的匯率風險規避掉,但是任何規避措施都是需要支付成本的,所以當一個企業認為其采取風險規避措施獲得的可能收益彌補不了其為此付出的成本時,它趨向于不采取規避措施,反之,它就會采用風險規避措施。一個企業是否有必要建立匯率風險避險機制需要涉及的考慮因素很多,一般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公司規模、負債率、流動比例、利息保障倍數、市盈率。各因素的影響簡述如下:

l公司規模大,在避險成本上越具有規模經濟效應,因此可以降低避險成本而樂于避險。

l負債率衡量公司發生財務困難的可能性,可能性越高越需要避險。

l流動比率衡量企業應付日常營運上所需的現金需求,其比率越高,代表企業的應變能力越強,即短期償債能力越好。若流動比率低,代表該公司應變能力較差,公司經營者將需要采取避險措施。

l利息保障倍數比率越低,則發生財務困難的幾率越大,也越需要進行避險活動。

l市盈率衡量公司的外部融資成本高低,市盈率越低越有可能產生投資不足的問題,因此越需要從事避險活動以降低因投資不足而產生的成本。

根據上述因素分析,公司并沒有很大的外匯風險暴露,所以也沒有急迫的外匯風險規避的壓力。但是考慮另一方面,公司現在用外匯結算的收支約占公司全部收支的三成,并且隨著公司全面的“脫江入海”走向海洋,以后外匯收支占公司全部收支的比例會迅速增大,公司將很快面對較大風險暴露的狀況,因此公司必須未雨綢繆,及早建立應對外匯風險的機制。

(二)公司應對外匯風險的措施

外匯風險管理的核心是首先計算外匯風險暴露的頭寸然后通過技術手段將其對沖掉。

外匯的頭寸的計算

l從靜態的角度看,首先要計算公司外匯的存量,也就是公司某個時點上外幣賬戶上的外幣凈資產或外幣凈負債。

l從動態的角度看,還要計算公司未來外匯動態流量。比如具體的每次運輸外匯收入, 比如公司某個時間點上需要支付美元計價的造船款等等。

對于匯率風險,公司可以根據風險的特性采取對應的措施來進行化解和規避。

1.在交易風險方面

l國內運輸合同使用人民幣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國外的運輸合同盡量增加歐元等近期強勢的貨幣,降低美元匯率變動的風險。

l一般選擇在付匯時以軟幣、收匯時以硬幣計價,但是這種計價方式會受到交易本身的限制,造成交易成本的上升。

l調整結算期限。公司在外匯市場劇烈變動的時候,可以提前或推遲結匯,從而避免損失。

2.在會計風險管理方面

l鑒于公司外幣收入大于支出的現實,盡量增加人民幣資產,減少外幣資產;減少人民幣負債,增加外幣負債。

l通過調整現金流量,進行遠期外匯交易,風險對沖。

第9篇:簡述規模經濟范文

[關鍵詞]循環經濟;可行性;必要性;對策建議

[“十五”時期,江西有色金屬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417.18億元,工業增加值90億元,利稅總額59.17億元,其中:利潤38.17億元,經濟總量躍進為全省第一大行業。在“十一五”規劃中,江西有色金屬工業提出了沖擊千億元的目標。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倍受關注。江西有色金屬工業要實現下一輪的大發展,只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實現內涵發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進行探討。

一、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必須發展循環經濟

從江西具有比較優勢的有色金屬礦種來看,資源形勢并不樂觀。江西探明的銅資源量占全國的1/5,列第一位。按現有的保有儲量計算,礦山服務年限約為25-30年。中國鎢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位。江西省鎢資源量在全國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鎢資源量在不升級儲量的情況下靜態服務年限約為10-15年。中國查明的稀土儲量占世界儲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儲量56萬噸,其中可采儲量31萬噸,以離子型稀土為其特色。以現有產能計算服務年限約為12-15年。

(2)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決定必須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十五”期間,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是靠巨額的投資推動?!笆濉逼陂g,全行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4.97億元,基本相當于建國以來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計投資總額。2005年,生產電銅43.21萬噸,比“九五”末期增長了1.23倍。生產鎢精礦44744噸,比“九五”末期增長了69%。生產單一稀土氧化物5512噸,比“九五”末期增長了2.8倍。江西有色金屬工業從整體來看,呈現出明顯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質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資源的不足成為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中的“瓶頸”。

(3)發展循環經濟是環境保護的必然要求

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污染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當前江西所面臨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廢棄的廢石和尾砂堆積成山,山洪爆發時順流而下,有的尾礦庫甚至出現決堤,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排放的廢水就似一條“黑龍”,污染了整個水系,嚴重影響了工農業的生產和人民的生活。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是保護環境的治本措施。

2.可行性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在發展循環經濟上為江西有色金屬工業企業樹立了典范,成為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楷模。江西銅業集團在資源利用、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僅“變廢為寶”一項,2005年多收30億元。江西銅業集團被確定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工程。

(1)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形成了新的產業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江銅就拋棄了“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傳統觀念,引入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新理念。1993年以來,江銅一直致力于運用高新技術“以廢治廢,變廢為寶”,建立了多條新的生態產業鏈,已形成以銅的提取與加工為龍頭,貴金屬提取與加工、硫化工和精細化工、稀貴金屬提取與加工三大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2)依靠科技進步,銅資源利用率上了新的臺階

江銅所屬的德興銅礦,原設計采礦選礦的邊界品位是0.3%。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江銅就進行特大型低品位斑巖銅礦床采選綜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這一研究成果于199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邊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使德興銅礦原本當廢石丟棄的含銅品位在0.25%-0.3%的礦石(約占總儲量的20%,共1.48億噸)全部得到利用。僅此可多回收銅金屬量38.3萬噸、黃金28噸,使日處理量10萬噸的德興銅礦延長服務年限4-5年。

(3)注重轉化,廢渣利用實現了產業化

江銅礦山探明的銅礦石中含有伴生硒、碲、錸等二十多種元素,在采選銅礦后,廢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費資源,還會對土壤、水質產生嚴重危害。江銅立足技術創新,在廢渣的利用上走出一條“科技成果—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產品升級—產業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江銅集團貴溪新材料公司經過7年的科技攻關和技術革新,形成了年產2噸錸酸銨的生產能力,年創造利潤達5000萬元以上,而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僅300萬元。如今,江銅正在開發高純化硒、碲、鉍等高新技術產品,以延伸產品鏈條,實現江銅稀貴金屬產品的新一輪升級。

(4)注重環保,“三廢”實現了再利用

江銅在生產過程中十分注重復水利用,現在企業每年重復用水量達2.9億噸,復用率為85%以上。此舉不僅減少了廢水對原排放流域農作物和生活飲水的污染,每年還為企業節省取水資金2000萬元。為了減少廢氣排放污染空氣,江銅建成煙氣制酸系統,回收二氧化硫,每年回收二氧化硫制酸110萬噸,增加產值3億多元。面對目前較為嚴峻的能源形勢,江銅所屬的貴溪冶煉廠,利用閃速爐冶煉時產生的余熱發電,每年可發電1億Kwh,相當于該廠外購電的11%,通過提高對余熱的綜合利用率,江銅在兩年后耗煤將不超過3萬噸,比現在減少7萬噸。冶煉過程中的廢渣也通過二次選礦,每年從中提取銅8000噸。

二、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循環經濟的理念還未確立

在發展思路上重開發、輕節約,重速度、輕效益,重外延、輕內涵,認為發展循環經濟不符合當前的實際,為時尚早。習慣于傳統的粗放經營,沒有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工作重點。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不強,破壞資源、浪費資源現象在一定范圍內還大量存在。

2.企業規模小,經濟實力不強,技術力量比較薄弱

全省有色金屬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有近200戶,省屬企業51家。除省屬企業外,多數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比較落后,仍停留在上世紀70、80年代水平。技術投入不足,資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廢物處理率都比較低。

3.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缺乏

除《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意見》、原國家經貿委出臺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之外,沒有具體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對政府的考核僅強調GDP,對企業的考核僅強調經濟效益,缺乏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考核評價,以“三高”為代價的增長方式仍占主導地位。

4.監管機制缺位

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政府各部門的齊抓共管和組織協調,但至今尚未統一規劃,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管理,政府各部門在發展循環經濟工作中職責不清,行動缺乏協調性。

5.發展循環經濟,缺乏政策支持,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發展循環經濟,對企業而言,需要在生產工藝和技術改造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政府在推動該項工作時,要制訂相應的鼓勵政策,如對企業技改、治污的稅收扶持方面要有具體措施。否則,企業就不會主動去考慮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問題。

三、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識

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資源環境意識,增強發展循環經濟的緊迫感和責任心。加強教育與引導,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變為企業的自覺行動,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中。

2.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組織管理機構

發展循環經濟,要發揮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作用。各級政府要建立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協調工作機制,做好組織協調和指導推動工作,及時解決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明確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

3.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指導編制有色金屬工業“十一五”規劃的一項重要原則

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大事來抓,明確目標、重點和政策措施,以此大力推動江西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

4.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和地方性法規,形成必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抓緊制定不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完善有色金屬行業市場準入制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對有條件而又拒不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實施嚴格處罰,逐步將循環經濟發展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5.落實相關政策,增強宏觀調控能力

把國家及省“在地方排污費收繳中安排不低于10%的資金用于試點清潔生產工作啟動和污染治理項目”,以及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稅收減免等有關扶持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設立發展循環經濟專項基金,對關鍵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給予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的支持,并利用該基金開展相關的科學和工程技術研究。

6.加大江銅集團示范推動作用

在全行業組織學習和推廣江銅集團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進經驗,重點要以節水、節能為重點,促進企業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潔生產為重點,促進工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轉變;以產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為重點,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再上新臺階。

7.加大科技投入

推廣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高采礦回采率、選礦和冶煉回收率。加大科技投入,重點開發二次有色金屬回收過程拆解分離技術、有色金屬二次資源冶金技術、二次資源稀缺貴金屬回收技術、尾礦綜合回收利用技術、有色冶金廢渣資源化技術、資源循環過程中環境治理技術、資源循環自動控制及檢測技術等,突破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瓶頸”。

8.優化產業布局,延伸產業鏈

按照布局區域化、發展產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的要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抓好銅、鎢和稀土工業園區建設,形成產業規模,實現規模經濟。積極發展深加工,提高資源的加工度和附加值,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欧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精品久久 | a级国产| 99视频九九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男人在线 | 免费成人高清视频 |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 成人看片黄a在线看 | 国产精品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美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日本一级级特黄特色大片 | 毛片免费观看网址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2020|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30 | 波多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有码一区| 91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一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一本 |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1 | 国产91网址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男人把女人桶到喷白浆的视频 | 亚洲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 | 美女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毛片久久 |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 91精品视频免费 | 欧美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 日韩免费专区 | 免费特黄 | 成 人免费视频l免费观看 |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区 | fc2ppv在线观看 |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