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范文

綠色建筑設計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建筑設計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綠色建筑設計方法

第1篇: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建筑策劃;方法

引言

建筑策劃特指在建筑學領域內建筑師根據總體規劃的目標設定,不僅依賴于建筑師的經驗和規范,而以實際調查數據為基礎,對研究目標進行客觀的分析,最終定量地得出實現既定目標所需要采用方法和途徑。具體的表現形式是量身定做形成可為總體規劃立項之后的建筑設計提供科學和邏輯的設計依據的任務書[1]。綠色建筑是在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共生的建筑[2]。綠色建筑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下對普通建筑的發展,綠色建筑策劃也在建筑策劃體系上應運而生。但與普通建筑策劃相比,綠色建筑策劃也有其獨特性。

1綠色建筑策劃實施的時間節點

建筑策劃是為編制合理的建筑設計任務書而進行的研究工作,在時間節點上建筑策劃始于總體規劃階段,終于建筑方案完成之前。是介于總體規劃立項和建筑設計之間的一個環節,起到了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之間的承前啟后的作用(圖1),為了達到預定的設計目標,需要設計師在項目前期階段就盡早參與項目的整體策劃[3]。從綠色建筑的定義和具體評價條文來看,綠色建筑始于選址,從理論上講,綠色建筑的策劃也應始于項目選址之前,但從工程實踐的角度來講,綠色建筑策劃對于選址的確定顯然是乏力的,即使有些地區的用地指標中已經包含了綠色建筑等級要求[4],但是對于基地的基本情況也只能被動式接受。理論上綠色建筑策劃開始時時間節點也只能始于方案之前或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綠色建筑策劃的目標之一是指導綠色建筑方案的設計,方案設計階段對建筑綠色性能的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5],特別是建筑形體、朝向和平面布局對建筑性能影響顯著,相關研究表明40%的節能潛力來自于方案設計階段[6]。綠色建筑策劃的時間節點對于綠色建筑的實施具有重大影響,綠色建筑的策劃應盡量早,如果建筑方案已經形成,綠色建筑策劃產生的作用大打折扣。

2綠色建筑策劃的工作范圍和流程

隨著建筑策劃的研究的逐漸深入,建筑策劃逐漸走向多學科融合[7]。從工作流程和策劃階段的內容來看,建筑策劃銜接規劃和建筑設計階段(圖1),策劃階段側重于項目定位、設計方案等較大尺度的內容,策劃的步驟傾向于由上而下,由大而小,幾乎不設計具體的某項技術措施。但綠色建筑策劃階段各專業配合的更緊密(圖2),并且各專業從細節入手,按照綠色建筑條文要求,確定技術措施,最后匯總而成確定綠色建筑的星級等大目標。策劃的步驟傾向于由下而上,由小到大。并且技術措施的確定對于策劃和方案階段至關重要,據美國能源署的一項針對67棟綠色建筑的調研結果表明,在綠色建筑303項技術中,有57%的技術措施需要在方案階段落實[8],這些技術措施都需要在綠色建筑策劃中得到具體體現。建筑策劃的工作流程也是先確定目標,然后圍繞既定目標給出“如何建設”的方法。由此順承,相關國家設計規范[9]也給出了由上而下的綠色建筑策劃的流程(圖3)。現有的綠色建筑策劃流程采用由上而下策劃步驟,首先確定了綠色建筑的等級和總體目標,然后根據綠色建筑的等級和總體目標的需求進一步確定節能、節水等分項目標,進而確定綠色建筑各項技術措施,然后針對綠色建筑設計方案總體進行技術經濟分析。由上而下的策劃步驟,在未分析各項技術措施適宜性的前提下確定綠色建筑的建設目標是不客觀的。綠色建筑技術體系涉及建筑、結構、建筑材料、暖通空調、給排水和建筑電氣等專業,計有28項控制項和108項得分項的技術措施[10]。先確定綠色建筑建設目標后確定技術措施與根據建筑技術措施的適宜性選擇后根據總體得分情況再確定綠色建筑設計目標具有較大的區別。前者偏主觀,很“官僚”,后者客觀,注重技術措施的適宜性。正如無包治百病的良藥,綠色建筑技術也各具有所適用的范圍和條件,同一個技術在不同項目中采用可能具有“綠色”和“非綠色”的特性,綠色建筑技術適宜性選擇也就成為綠色建筑的關鍵[11]。換言之,綠色建筑策劃階段首先要對單項技術進行適宜性的選擇和技術經濟分析,確定是否適宜于本項目。根據選用適宜的各單項技術應用效果、范圍和規模,最終確定綠色建筑等級和總體目標,也就是本文所提出的自下而上的綠色建筑策劃流程更符合綠色建筑的需求(圖4)。與之相比,自上而下的策劃流程在進行建筑設計方案的綜合技術經濟分析時得到的總體結論可能會掩蓋某項技術的技術經濟不合理性,與綠色建筑理想相悖。先確定等級和總體目標而后進行分項技術的確定也存在較大的主觀性。當然,綠色建筑策劃在設計過程中是個動態的過程,美國建筑策劃先驅威廉•佩納研究指出,對于建筑師的日常工作,設計團隊每天都要進行策劃研究[12]。建筑策劃和建筑設計在一段時間內是交互的,策劃和設計不斷遇到和提出新問題,并逐步解決和落實并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綠色建筑策劃也是如此。不同的是綠色建筑策劃面向工種不止建筑專業,還要直接面對建筑結構、建筑水暖電、建筑物理等專業,所研究的對象也具體到針對每項具體綠色建筑技術進行研究和落實。

3綠色建筑策劃內容和實施

如果說建筑策劃通過以理性精細的方式形成詳細設計任務書,那么綠色建筑策劃的目的確定達到綠色建筑相關標準的相應等級要求,并細化到各專業分項適宜的實施。相對于普通建筑而言,綠色建筑強調在全壽命周期條件下的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強調技術的適宜性。由于我國各地區氣候、地理環境、資源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建設綠色建筑應注重地域性特點[13],應充分考慮項目所在地域的氣候、資源條件和與建筑類型,因地制宜采用適宜性的技術,綜合評判后確定合理的等級和目標。而不應抱著先入為主的思想主觀確定為高星級或者低星級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建筑策劃的前期外部條件著重關注社會、人文和地域等外部條件對建筑的影響,強調相關社會因素對建筑性格的決定作用[1]。綠色建筑策劃關注的重點在于建筑所處的自然環境(如地理、氣候與水文等)、建設環境(能源、資源、基礎設施)、項目的基礎條件(是否滿足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控制項要求)等方面,進一步確定符合項目特征的節能率、節水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綠地率及室內外環境質量等分項目標[9]。并進一步確定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室內環境和運營管理等指標值,確定被動技術優先原則下的綠色建筑方案,采用適宜、集成的技術體系,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法和產品。綠色建筑的設計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積,而是需要規劃、景觀、建筑、結構、機電、建筑環境各專業之間綜合考慮,整體協調落實后才能得以實現。國家和各地地方標準對于建筑策劃的內容編排采用了不同方式,文獻[9、14、15]采用了按照各分項實施目標編排方式,各內容對應與各專業多有穿插。文獻[16]采用了按照建筑設計、建筑結構、暖通空調、給排水和電氣等專業劃分編排方式,便于設計階段各項內容的便于溝通和落實,值得借鑒。圖5給出了綠色建筑設計策劃內容魚骨圖示意圖,由圖可以看出策劃內容各實施的先后的關系,限于篇幅,未列出各技術策略。

4結論與展望

第2篇: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范文

【關鍵詞】綠色工程;建筑設計;發展因素

近年來,房屋建設正在如火如茶的建設當中,而以犧牲環境、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為代價的傳統建筑和房地產業已經走到了盡頭,隨之而來的是綠色建筑。綠色建筑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實現與促進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間高度的和諧統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之間充分的協調一致;國民經濟、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總之,目前環境問題使得人們對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有了足夠的重視,人們隱約感覺到,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選擇短時期內的毀滅或是永續發展,人類將為自己的全部行為承擔最后之果。

1、綠色是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世界各國對建筑節能的關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筑使用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來源。節能建筑成為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建筑也應運而生。綠色建筑即環保節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也稱為生態建筑。綠色建筑設計主要包含讓綠化走進建筑和使用節能清潔型能源這兩方面的內容。目前,社會的進步帶來的環境惡化問題以及人們對綠色理念的認識增加,使得綠色成為建筑設計發展的方向,一個新的時代也即將到來。

2、影響綠色建筑設計發展的因素

影響綠色建筑設計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即環境因素、社會因素的影響和人為因素。首先,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起源于環境的惡化,目前我們的地球已經不堪負重,其中受到普遍關注的環境問題有二氧化碳增多形成溫室效應,酸雨,保護人類生物圈的臭氧層的嚴重破壞,煙尖增多形成陽傘效應,海洋石油污染形成油膜效應,核污染等,這些環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其次,當前社會因素對綠色建筑設計發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總的來說,社會因素導致資本在人對“資本”的操作行為過程中不斷的消耗或變廢,適當的循環方式遭到嚴重的破壞。這里的“資本”涵蓋了人類建筑活動的全過程中所必須代價,包括各種資源和能源等,當設計作為手段服務于資本的增值時,建筑設計活動的過程中將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此外,人為因素的影響也很顯著,主要表現為在綠色思想運動的發展史上,產生了很多里程碑式意義的人及其著作,這些人及其重要的著作共同將綠色運動推廣到世界范圍,促使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職業的人們共同思考和行動,促成了從人本主義觀念到人與自然和諧對位觀念的轉變。

3、綠色建筑設計的相關建議

3.1 提高綠色建筑設計方法

結合綠色建筑實踐的現狀,總結得出綠色建筑設計方法的三個重要因子即綠色建筑策略的正確使用,建筑師團隊與其他各工種團隊的信息共享與協同設計方法以及基于各種建筑設計工具的社會型網絡動態評估。綠色建筑設計師們可以結合以上三個方面提高設計方法,運用綠色建筑現有評估體系,比較各因素在可持續概念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較各因素在系統整體性中的地位(級別),各因素在特定條件下(如地方特征、具體工程特點等)的作用,通過對比評估對綠色建筑設計產生可控性指導。例如可以通過優先考慮與建筑設計有關的“硬件”,譬如形體、朝向等;優先考慮“普遍”的可靠的策略,譬如被動直接太陽能利用;測試各策略對于“軟件”變化的敏感性,檢討過于敏感的策略,譬如特朗伯墻的性能取決于在晝夜、冬夏等不同狀況下對通風和隔熱的調控情況;測試各策略交叉采用后的綜合表現等等對如何正確的使用綠色建筑策略這一重要因子做出回應。

3.2 加強對綠色建筑評估工具的技術研發與應用

在傳統的建筑設計工作中,在對一棟建筑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時,只能使用表格、計算器和己有的數據進行預測和做出猜測,三維模型最初只是用于預演。現在三維計算機模型與復雜的分析工具結合在了一起,當傳統的方法對于數據進行初級的簡單描述時候,我們便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這樣我們可以預算出一棟建筑物所需要消耗的能源、水資源、建造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對建筑物可持續性特質的證明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其他參數。這些技術在航空和汽車行業都是眾所周知的,在實際建造之前,為了消減開支并實現現代化設計,計算機模擬一直被長期的使用,現在同樣被應用了綠色建筑設計方法中。目前,相關的技術已經取得很大的發展,例如模擬建筑物內部和周圍的氣流,通過計算機模擬制造智能的外墻壁;使玻璃窗可以根據太陽的輻射和角度進行自動的開關調節;通過對于風洞的模擬分析建筑周圍的微氣候環境等等。

3.3 遵循“綠色”原則

綠色建筑設計應該遵循“綠色”原則,即反饋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共生性原則和可持續性原則等,通過對綠色建筑設計使得建筑在每一個步驟達到綠色建筑的全面要求。其中,反饋調節是開放、自組織系統功能正常發揮的動力所在,在一定的閾值范圍內,負反饋調節是維持系統穩定的動力,正反饋調節是促進系統變化的動力;生態系統整體性則要求人們利用整體性原則來處理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事件,因為自然界不是許多分離單位的聚集,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整體內各個組成部分是緊密相關和相互作用的;共生性指各種生物在一個生態系中的相互依存、協同進化,具有的親密關系,如果其中一種生物受到傷害,勢必會對另一種生物造成影響,因此共生性原則要求綠色建筑設計必須要考慮建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可持續原則要求人們必須認識到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維持在資源和環境可承載的極限之內,要把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生態和諧統籌起來作為一個整體考慮。

3.4 綠色建筑設計方法的思考

首先,重視全球關注與地方性實施的結合,綠色建筑的關注應得到全球性的發展,但其實施與地方性的結合是極其關鍵,當綠色建筑的發展提升到全球化的時候,綠色建筑設計方法應考慮以建設的本地化為前提進行工作。其次,綜合策略與適度技術的選擇,綠色建筑策略比比皆是,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也是不盡相同,針對不同的案例,綠色建筑的方法應當是能適度調整,對于技術的選擇,地方策略和傳統策略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此外,關注協同創作和多工種協同設計方法,綠色建筑絕不是建筑師一個人能辦好的事情,綠色建筑發展與實踐需要整個相關行業甚至整個人類“綠色”意識的提高,單靠一個人的“綠色”效力是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全民綠色運動才能真正將綠色進行到底。

4、結語

綠色建筑的發展必將引發整個建筑學,甚至人類生活方式的變化,這些較之傳統的建筑學領域中的變化都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這也是人類對其自身生存環境的不斷深化的認識到必然結果。目前綠色建筑設計仍存在很多不足,發展和完善綠色建筑設計方法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我國相關設計人員應該不斷研究與探索,不斷去發現。以促進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

參考文獻:

第3篇: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范文

論文摘要:文中主要闡述了綠色建筑設計的標準、原則,并提出了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和評價方法。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自從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在環保大會上提出“可持續發展”口號后,“可持續發展”戰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社會發展中得到了廣泛的宣傳和應用,在建筑領域也掀起了一股“綠色建筑”熱潮。由于傳統城市發展模式、傳統建筑體系是不可持續的體系,是污染環境、造成生活質量下降的體系,因此,在綠色文化的影響下,思想敏銳的建筑師開始思考,開始探索建筑發展的“綠色”道路。所謂“綠色建筑”就是一種象征著節能、環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環境,以生態學的科學原理指導建筑實踐,創造出人工與自然相互協調、良性循環、有機統一的建筑空間環境,它是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理想建筑。目前,“綠色建筑”已成為21世紀建筑發展的主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1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標準

綠色建筑是資源和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保護環境、親和自然、舒適、健康、安全的建筑。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中我們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綠色建筑應尊重自然、保護生態、與自然協調發展,盡可能減少人工環境對自然生態平衡的負面影響。

(2)綠色建筑要節約自然資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3)綠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復使用的環保型綠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清潔能源。加強綠化,改善環境。

(4)綠色建筑空間和使用功能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要求建筑空間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綜合性,使用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可擴展性。

(5)綠色建筑應具有獨特的建筑技術和藝術形式表達現代生態文化的內涵和審美意識,創造自然、健康、親切舒適、生機勃勃、豐富多彩,具有傳統地方文化意韻和現代氣息的建筑環境藝術。

2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

綠色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必須針對其各個構成要素,確定相應的設計原則和設計目標。同時,這些構成要素又是設計人要具體操作的對象。在綠色建筑設計體系中,對設計原則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這里以生態要素為主要對象,扼要闡述其設計原則。

2. 1整體及環境優化原則

建筑應作為一個開放體系與其環境構成一個有機系統,設計要追求最佳環境效益。建筑要體現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的關心和尊重,主要表現在保持當地文脈,保護歷史人文景觀,重視建筑場地對地形、地勢的利用,加強建筑對當地技術、材料的利用,加強綠化,減少環境污染,用獨特的美學藝術讓建筑體現時代精神。

2. 2簡單高效發展的原則

綠色建筑應體現對能源的節省,盡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加大智能化設計,廣泛利用電子通訊和信息技術,要有預見性地研究建筑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做到近期規劃與長遠規劃結合,為擴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 3健康舒適的原則

綠色建筑應保證建筑的適用性,體現對用戶即人的關,增強用戶與自然環境溝通,讓人們在健康、舒適、充滿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體現在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數,保證室內一定的溫、濕度,創造良好的視覺環境及聲環境,建立立體綠化系統凈化環境等。

3綠色建筑設計方法

3.1整體環境的設計

所謂整體環境設計,不是針對某一個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從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出發,從場地的基本條件、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條件、動植物生長狀況等方面分析設計的可行性和經濟性,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整體環境設計的方法有:

(1)引人綠色建筑理論。城市開發建設應與當地自然環境、資源、社會、人文等背景相結合,在加快建設的同時,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已有條件。一方面,改變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區域劃分、空間結構和資源配置;另一方面,讓城市的歷史文脈、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襲。

(2)加強環境綠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綠化不單是可以創造空間,還可以美化環境,創造良好的生活氛圍。

用綠化覆蓋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發,往往可以造成比較涼爽、舒適的環境;高大的喬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較大樹蔭,減少路面吸熱,同時可以凈化空氣,提高空間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環境住宅區的設計中,一定要注意綠化環境設計,創造出良好的微氣候,應該將綠化量化標準引人設計規范。當前,環境綠化主要包括小區周圍環境綠化和建筑立體綠化。一、小區周圍環境的綠化。盡量減少硬質鋪地,擴大草坪面積,并盡可能多種植高大喬木。因為喬木的綠化效果要比同面積的草坪高幾倍。目前,多數住宅小區常采用水泥磚鋪地,這對小區環境很不利,應盡量采用具有滲透性的生態鋪地,如格狀鋪地磚,方格中可以種草等。二、立體綠化。引人“土地空間化”的概念,包括墻面綠化、屋頂綠化和陽臺綠化。墻面綠化主要是在強烈陽光直射面爬滿綠色藤狀植物,避免陽光直射墻面,降低外墻表面溫度,保證室內溫度的穩定性。如重慶的“天奇花園”的墻面綠化,在西墻面上設計由柱子和圈梁組成的構架,并設置種植槽和集中噴灌系統。夏季爬山虎覆蓋墻面形成一道綠墻,綠墻與墻面之間形成大約300 mm寬的間層,這間層形成了良好的通風豎井,增強了墻面的散熱性能,而且綠墻還能避免陽光對墻面的直射。屋頂綠化是在建筑屋頂上采用蓄水覆土種植,屋面上種植花草和一些低矮灌木,形成一個“空中花園”。陽臺綠化是在居民家的陽臺上種植一些花草植物。

(3)從整體出發,通過借景、組景、分景、添景多種手法,使住區內外環境協調。例如:濱臨城市河道的住區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資源,設置親水景點;臨近公園或其他類型景點資源的住區,應考慮設計景點視線通廊,促成內外景點的交融;毗鄰歷史古跡保護區的住區應尊重歷史,讓珍貴的歷史文脈溶于當今的景點設計元素中,使其具有鮮明的個性,并為保護區的開發建設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筆者在雅安市濱河公園方案設計中較好的應用這樣的設計思想,充分體現了《穿越時空,聆聽茶香》的設計構思。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3. 2建筑單體的設計方法

(l)建筑的體型系數即建筑物表面積與建筑的體積比,它與建筑的熱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熱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體積時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熱耗大,具體設計時減少建筑外墻面積、控制層高,減少體形凹凸變化,盡量采用規則平面形式。

(2)外墻設計要滿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要求,減少對電器設備的依賴,設計時采用明廳、明臥、明衛、明廚的設計,外墻設計要努力提高室內環境的熱穩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墻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熱磚代替粘土磚,節省土地資源,如上海現代房地產實業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以秸桿稻草為原料的綠色建材—稻草板,并在上海青浦縣推廣使用,它與傳統的粘土磚相比,不僅具有色彩豐富、重量輕、體積小、保溫、隔熱、隔音等多項優良性能,而且在環保上解決了秸桿焚燒的問題;其次它自然降解,不會給環境帶來任何污染。②采用選擇性鍍膜窗戶,其導熱系數較小,能夠改善室內環境的熱穩定性。③加強門窗的氣密性,減少熱交換。④使用各種輕便可調節的遮陽設備抵卸夏季太陽的直接輻射,同時冬季能夠調節便于采光。

(3)采用彈性設計方案,提高房屋的適用性、可變性,具體表現在建筑結構、建筑設備等靈活性要求上。①樓梯的可生長性,包括基礎的預留量、樓段板承重的預先考慮,周邊環境的生長預留地等。②預留管道空間,包括水電、通訊的發展空間。③家具系統的可變化性。

(4)建筑節能設計。要節約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氣等,積極開發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無污染能源。建筑材料盡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嚴格做到建材無污染、無輻射。

(5)建筑智能設計。目前,大量電子通訊和自動化技術在建筑中得以運用,出現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據溫度、濕度、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智能殼體”的開閉和空調量,保證了智能化大樓中智能化生產和腦力勞動的高生產率,智能化的發展可以促進綠色建筑在“高標準、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狀態下持續發展。

4綠色建筑的評價

第4篇: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方法

近年來,綠色建筑理念得到發展,綠色建筑的實質即是生態建筑或是可持續發展建筑,其不僅有效的實現了節能,避免了各種資源的浪費,而且其二氧化碳排入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得以減輕,具有保護環境的作用,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高效的生活空間,滿足人們對建筑的使用需求,另外綠色建筑更強調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所以在建筑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綠色建筑作為建筑未來的發展趨勢,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1.1 確保人的健康

綠色建筑的設計不僅要確保使用者的健康,而且還要盡量減少各種因素對室內環境及人的影響作用,在設計中在對材料進行選擇時要確保其無毒和低毒性,對室內的熱環境進行改善,從而提高居住的舒適性。綠色建筑中盡可能的選擇直飲水,確保飲用水的質量。充分的利用自然光,不僅滿足健康的需求,而還要提升視覺和美學效果,確保達到節能的效果。另外在對建筑內部進行設計時,還需要選擇降噪性能好的材料,從而有效的提高隔音的效果,保證室內環境的安靜。

1.2 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1.2.1 減少建筑材料生產運輸過程中的能耗

綠色建筑設計中節能的實現,不僅體現在使用過程中,而且在選材方面也要充分的考慮到節能的需要,在確保建筑材料使用功能和結構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選擇低生產能耗的建筑材料,盡量選擇具有較高回收率的建筑材料,同時為了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能耗和污染,盡量在選材時選擇本地的材料,不僅實現降低能耗的作用,而且對建筑的可持續發展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2.2 減少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耗

建筑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消耗,所以在設計時需要從建筑本身的體形及性能上下功夫,不僅要在體形設計上達到節能的效果,而且還要在建筑的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上實現節能的目標。

2 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

2.1 整體及環境優化原則

建筑應作為一個開放體系與其環境構成一個有機系統,設計要追求最佳環境效益。建筑要體現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的關心和尊重,主要表現在保持當地文脈,保護歷史人文景觀,重視建筑場地對地形、地勢的利用,加強建筑對當地技術、材料的利用,加強綠化,減少環境污染,用獨特的美學藝術讓建筑體現時代精神。

2.2 簡單高效發展的原則

綠色建筑應體現對能源的節省,盡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加大智能化設計,廣泛利用電子通訊和信息技術,要有預見性地研究建筑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做到近期規劃與長遠規劃結合,為擴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 健康舒適的原則

綠色建筑在設計時需要做到以人為本,使用戶充分的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使其具有良好的適用性,不僅要使室內具有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而且還要使建筑的采光系數得以增加,使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得以保證,使人們在良好的視覺環境和聲環境中進行工作和生活,而且利用綠色系統來實現對環境的凈化,確保所生活原空間的舒適性和健康性。

3 綠色建筑設計方法

3.1 整體環境的設計

所謂整體環境設計,不是針對某一個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從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出發,從場地的基本條件、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條件、動植物生長狀況等方面分析設計的可行性和經濟性,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整體環境設計的方法有:

3.1.1 引入綠色建筑理論。城市開發建設應與當地自然環境、資源、社會、人文等背景相結合,在加快建設的同時,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已有條件。一方面,改變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區域劃分、空間結構和資源配置;另一方面,讓城市的歷史文脈、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襲。

3.1.2 加強環境綠化。地面經過綠化后,不僅可以有效的減少水分的蒸發,而且可以使環境更為涼爽和舒適,特別是高大樹木,可以使地面形成較大范圍的樹蔭,減少路面的吸熱量,從而達到凈化空氣和提高氧含量的作用。所以在綠色建筑設計中,在綠化設計上要創造良好的微氣候,在設計中將綠化和量化標準引入進來,而且不僅要對小區周圍環境進行綠化,而且還需要對建筑立體進行綠化。

(1)小區周圍環境的綠化。在小區綠化設計時,為了有效的擴大草坪的面積,則需要盡可能的種植高大喬木,減少硬質鋪地,從而提升小區環境的綠化效果。目前部分小區內通常都會采用水泥磚來進行鋪地,這對改善小區環境具有很多不利的地方,所以在對小區周圍環境綠化時應盡可能的選擇具有滲透性的生態鋪地。

(2)立體綠化。在對小區綠化設計時還要充分的考慮到建筑的空間綠化效果,對墻面、屋頂和陽臺進行綠化,利用綠色藤狀植物來對墻面實施綠化,減少墻面陽光的直射作用,有效的降低外墻的表面溫度,從而確保室內溫度的穩定性。

3.1.3 從整體出發,通過借景、組景、分景、添景多種手法,使住區內外環境協調。

3.2 建筑單體的設計方法

3.2.1 建筑的體型系數即建筑物表面積與建筑的體積比,它與建筑的熱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熱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體積時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熱耗大,具體設計時減少建筑外墻面積、控制層高,減少體形凹凸變化,盡量采用規則平面形式。

3.2.2 外墻設計要滿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要求,減少對電器設備的依賴,設計時采用明廳、明臥、明衛、明廚的設計,外墻設計要努力提高室內環境的熱穩定。

3.2.3 采用彈性設計方案,提高房屋的適用性、可變性,具體表現在建筑結構、建筑設備等靈活性要求上。一是樓梯的可生長性,包括基礎的預留量、樓段板承重的預先考慮,周邊環境的生長預留地等。二是預留管道空間,包括水電、通訊的發展空間。三是家具系統的可變化性。

3.2.4 建筑節能設計。要節約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氣等,積極開發可再生的新能源,建筑材料盡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嚴格做到建材無污染、無輻射。

3.2.5 建筑智能設計。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建筑中各種智能設計大量的應用,使建筑智能化的水平得以不斷提升,實現了建筑內溫度、溫度和風力的自動調節,確保了智能建筑的高生產率,而且對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意義。

4 結束語

近年來,綠色生態建筑得到快速發展起來,其有效的將建筑物與能源和環保有效的結合起來,不僅有效的保證了建筑的使用功能,而且使建筑的生活工作空間更具舒適性,使空間結構有效的保證了環境保護的具體要求,而且充分的利用綠化這一重要要素,使建筑空間環境的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確保了居民生活環境的舒適性和健康性。

參考文獻

第5篇: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范文

【關鍵詞】 綠色建筑;設計;概念;理念;方法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眾所周知,我國雖然資源豐富,許多資源儲備甚至位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而且在社會生產生活中還存在資源浪費,資源利用率低等不良現象,導致許多資源被白白浪費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對居住和工作的場所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滿足于日常居住和工作,更多的要求建筑設計人性化、生態化、低耗能。但是我們國家絕大部分的建筑屬于高耗能建筑,這不僅不符合人們對建筑設計的發展要求,一定程度上還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沉重的負擔。于是針對建筑設計,實施可持續發展成為其發展方向,實行綠色建筑設計勢在必行。

綠色建筑的概念

講到綠色建筑設計,首先應該知道什么是綠色建筑,只有明白綠色建筑的概念,才能進一步了解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筑通俗點就是指生態建筑、節能環保建筑,是指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建筑、能夠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建筑類型。建設綠色建筑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建筑和自然能夠協調發展,在滿足人們對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以保護生態環境為最終目的。

二、綠色建筑設計的理念

1、節約資源原則

從開始進行建筑設計時,就應該從建筑選材方面充分考慮到資源的節約,做好預算工作,充分考慮建筑材料的選購和運輸,做出最佳的預算方案;選擇低耗能環保的建筑材料,利用可再生資源,從根本上減少對資源的浪費,節約資源。

2、節約能源原則

我們知道,能源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煤炭,天然氣等屬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屬于可再生能源。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可以充分使用太陽能,可以進行太陽能集中化設計,這樣就能將太陽能轉換為熱能和電能進行使用;可以通過建筑設計充分利用自然通風的原理,使建筑物能夠有效的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減少對空調和電扇的使用頻率。只有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3、保護環境原則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導致地球氣候變暖,兩極冰雪融化嚴重,進而帶來更嚴重的環境問題。世界各國都開始意識到要從根本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能源使用才是根本,因此節能建筑成為各國重點發展建筑方向,成為建筑發展的新趨勢。綠色建筑設計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合理有效的設計,減少高消耗材料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我國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的方法

建設場地的綠色設計

綠色建筑設計貫穿建筑建設始終,從場地選定以后,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就必須貫徹進去,對建設地段進行現場設計是保證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的必要條件。我們上面提到綠色建筑就是保證人、建筑和自然的協調發展,因此在建設場地要根據場地的地理環境進行相關的設計工作,以保證場地周邊環境不會受到破壞。首先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建筑現場的生態環境,保護好現場的生態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樣性;再次要在進行施工時盡可能減少對地質的破壞,避免因施工導致自然災害的發生;其次盡最大可能使用處理過的水,盡可能少的對地下水進行過度開采,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最后應該在場地周邊設置相關的綠化和隔音防塵措施,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

融入當地環境的綠色設計

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建筑特色,不同的地域環境和經濟發展程度,有的城市是以古代建筑形式為主,有的城市是以時尚現代的建筑形式為主。我們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應該尊重當地環境進行設計,做到建筑與周圍的生態、人文環境的有機結合,增加人們的舒適和健康。

首先是要對當地一些名勝古跡和名人故居等有歷史和文化研究價值的建筑和景觀進行保護,這些也是當地生態環境的一部分,不能因為不合理的設計導致破壞,這就違背了綠色建筑設計的初衷。再次要繼承和發揚地域的建筑特色,將建筑設計和整個城市建筑景觀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并創造出新的更好的城市景觀。最后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到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能很好保持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多采納他們對建筑設計的意見,帶來新的更好的健康建筑設計。

3、使用環保的建筑材料的綠色設計

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環保材料的使用,原則是選擇無毒無害的低耗能材料。無毒無害主要是保證使用者的身體健康,可以使用一些自身未被污染和自身基本沒有污染的天然材料,經過簡單的加工就可以使用,減少加工工序,例如:砂石、木材、天然石材等。或者利用科學手段將一些易取得的含有較少污染的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將里面的有害的污染物質進行釋放或者改變,從而變成可以使用的環保的建筑材料。

4、戶型合理的綠色設計

很早以前的戶型大多如出一轍,沒有很好的設計理念在其中,更多的時滿足居住的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戶型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戶型合理,動靜和干濕分離,還要求融入綠色設計,保證居住健康和人性化。因此在戶型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采光和通風的設計,可以通過一些窗戶和墻面的合理設計,使墻面和玻璃可以反射一部分光,這樣可以使更多的房間得到更好的采光。根據地域地理特點,了解風向特點,在戶型設計時根據這些特點設計出易于通風的戶型,這樣既能在夏季減少空調和電扇的使用,又能保證室內空氣暢通,改善室內環境,有利身體健康。

4、加強太陽能的利用的綠色設計

太陽能是我國較早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從最開始的利用太陽能燒水,到現在的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空調,太陽能汽車等,我國已經開始普遍利用太陽能進行生產生活。太陽能可以轉換為熱能和電能,在建筑設計的時候要重點考慮到對太陽能利用,現在許多新建小區建筑的頂部開始集中安裝太陽能,將太陽能轉換為熱能,轉換的熱能可以將冷水變成熱水供居民使用,也可以將熱能通過太陽能空調提供熱風,減少對電的使用,節約能源。在太陽能進行安裝部位的選擇和設計時,重點是要保證太陽能能夠最大限度得到利用,再次要考慮到要與住宅的結構、使用功能以及美觀相協調。

建筑智能的綠色設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多的電子科技和自動化技術運用到建筑中,因此在建筑設計的時候可以充分考慮到這些技術的使用。進行綠色智能建筑的建設,設計出可以根據溫度、濕度、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智能殼體”的開閉和空調量建筑,這樣就避免一些能源的浪費。也能根據適合人體居住和辦公環境去進行相關設置,最大限度的保證人體居住和辦公環境的健康和安全,促進綠色建筑在“高標準、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狀態下持續發展。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綠色建筑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周圍,綠色建筑設計也會成為建筑設計的主流,作為建筑設計師,應該順應時展,加強綠色建筑設計的學習,發展更多的綠色建筑,為我國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第6篇: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綠色技術;工業設計

綠色建筑是指提倡降低消耗、節約能源的理念下,融合環保安全、親和自然、健康舒適安全于一體的建筑。當今世界,人們把綠色作為人類與環境均有益而無害的代名詞。綠色生活浪潮正成為國際的社會熱點。新世紀的開始,綠色消費已經席卷全球,它正在從世界先進工業國家走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綠色工業與人類生產生活更是密不可分。它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的綠色產品,并義務為廣大市民提供綠色產品的信息,引導綠色消費、綠色技術和綠色產品,共同為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子孫萬代營造一個綠色家園而努力。

1、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

綠色建筑設計(Green Design)是20世紀80末出現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綠色設計反映了人們對于現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設建筑計師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

在漫長的人類設計史中,建筑設計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并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特別是建筑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的消費的重要介質,“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就是這種現象的極端表現。無怪乎人們稱“廣告設計”和“建筑設計”是鼓吹人們消費的罪魁禍首,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和責難。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設計師的職責和作用,綠色設計也就應運而生。

2、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性

當今人類面臨著人口增長迅速、自然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人類無節制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給自身生存環境造成危機。除了工業、農業等生產過程造成的破壞之外,人們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大量垃圾也給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家庭日常生活資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不僅是由于人口的增加,還由于人均物資消費量的增加。有證據表明,地球上5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依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這就意味著將消耗更多的資源,產生更多的廢棄物。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環保技術在制造過程中的運用已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如采用適當技術和清潔生產等。現在人們逐漸認識到設計對環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綠色設計”成為關注的焦點。傳統的產品設計理論與方法,是以人為中心,從滿足人的需求和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進行的,而無視后續的產品生產及使用過程中的資源消耗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因此,對傳統產品開發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必須進行改革與創新。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交通工具不僅是空氣和噪聲污染的主要來源,并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能源和資源。因此交通工具,特別是汽車的綠色設計備受設計師們的關注。新技術、新能源和新工藝的不斷出現,為設計出對環境友善汽車工辟了嶄新的前景。不少工業設計師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努力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穎、獨特的產品形象。綠色設計不僅成了企業塑造完美企業形象的一種公關策略,也迎合了消費者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

綠色設計源于人們對于現代技術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體現了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工業設計在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并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消費的重要介質,"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就是這種現象的極端表現,因而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和責難,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工業設計的職責與作用。建筑設計的職責與作用。

3、未來的綠色建筑設計及發展策略

設計師同時也是設計風格和品位的締造者,產品的視覺形象對環境保護也會產生間接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產品壽命期限相對材料的選擇兩個方面。由于人們以往的生活方式造成大量的產品品種的過時,以及產品頻繁更換的速度對環境保護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如果能延長產品壽命期限,就可以減少對資源無謂的浪費。研究表明,在促成現有產品過時方面,消費者的心理因素和材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質經濟相對繁榮的今天,往往消費者的好惡直接決定著一些產品的“壽命”。

從某些角度看,“綠色建筑設計”不能被看作是一種風格的表現。成功的“綠色建筑設計”的產品來自于設計師對環境問題的高度意識,并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運用設計師和相關組織的經驗、知識和創造性結晶。

在制定政策方面國外的很多經驗對中國有借鑒意義,例如,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德國政府和社會采取的措施多種多樣,如:國家銀行系統為綠色建筑提供低息貨款,資助節能技術的應用;建立針對明確目標群組(如業主,建筑師,開發商)的宣傳信息和咨詢系統;通過宣傳咨詢使大眾接受采用新型的節能技術;此外,還有把舊房改造目標定為舒適、節能、環保,利用稅收政策推動建筑節能等等。

生態節能建筑的設計主要從整體環境規劃和單體建筑設計兩個方面開展。在整體環境規劃中,強調的是建筑與環境的關系,解決建筑與地貌、植被、水土、風向、日照與氣候的關系。這里就不具體展開談了。在單體建筑設計中則分為十幾個方面:

(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經加工的”形式在家具產品、建筑材料和織物中得到體現和運用;

(2)懷舊的簡潔的風格,精心融入“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戶感到產品是可親的、溫暖的;

(3)實用且節能;

(4)護結構系統;

(5)太陽輻射的控制與改善;

(6)自然通風與采光的利用;

(7)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8)高舒適度,低能耗的室內環境控制系統;

(9)優秀的建筑能源系統;

(10)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

(11)智能樓宇自控系統;

(12)智能樓宇自控系統;

(13)提供高舒適度的其他技術系統。

(14)強調使用材料的經濟性,摒棄無用的功能和純裝飾的樣式,創造形象生動的造型,回歸經典的簡潔;

(15)多種用途的產品設計,通過變化可以增加樂趣的設計,避免因厭煩而替換的需求;它能夠升級、更新,通過盡可能少地使用其它材料來延長壽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組件;

(16)產品與服務的非物質化;

(17)組合設計和循環設計。

第7篇: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概念;特征;原則;設計要點

【 pick to 】 : "green building"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of generation, actively developing green building, accord with today's the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stream. The article first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future that when building design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n through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nd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method of this basic principle, finally,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 key words 】 :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ncepts; Characteristic; Principl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綠色建筑設計是未來的建筑設計發展方向

隨著傳統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人們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綠色建筑設計,不但能夠很大程度的節約能源,更能在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問題上提供建設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說綠色建筑設計時建筑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綠色建筑設計是人們在經歷了長期發展后理性反思的結果。我國是個人口基數龐大的國家,人均資源非常匱乏,因此在我國推行綠色建筑設計,不僅僅是出于資源匱乏的考慮,更加是對我國長遠的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的規劃。所以結合我國的經濟、環境、氣候條件,采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實現節能、節地、節水、減少環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適度。綠色建筑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設計上要追求綠色,同時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也要遵循綠色原則,這種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必定將成為未來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

二、綠色建筑設計的概念和特征

(一)綠色建筑設計的概念

所謂“綠色建筑”是指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并利用了環境因素,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低,運行階段能為人們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適、低耗、無害空間,拆除后又對環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綠色建筑”可以理解為在建筑壽命周期內,通過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各種廢物的產生,實現與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資源與環境損失,換取最好的人居環境的建筑。綠色建筑能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工作、居住、活動的空間,同時能實現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它是實現“以人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實施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綠色建筑設計的特征

首先,綠色建筑設計應該有節能的特征。這是綠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地和諧相處,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環境中的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對對自然有污染的傳統火力發電電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綠色建筑還應有環保的特征。綠色建筑從最開始的設計,到后來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應該注重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使用無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綠色建筑的舒適安全特征,綠色建筑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內部的布局設計應該注重安全性,同時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設計。綠色建筑設計應該遵循以上概念和綠色建筑設計的特征進行合理的設計,充分體現綠色建筑設計的人性化和環保性。

三、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1.可持續性原則。人類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綠色建筑設計應該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在既不影響當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滿足后代對于資源環境的需要。

2.整體性原則。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賴性和統一性。綠色建筑設計為達到與生態系統的和諧統一就必須滿足整體性原則,綠色建筑的任何細節都應該滿足綠色建筑的特征。

3.共生性原則。作為生態建筑的典范,綠色建筑應該具備與人和其他生物之間普遍共生。共生本來是生物學的概念,是指一種生物能夠在整個生態系統中與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

四、綠色建筑設計的常見方法

1.綠色建筑設計的前期策劃。鑒于綠色建筑設計的人性化,綠色建筑設計應該是在設計師和用戶共同策劃下完成的。設計師要充分考慮綠色建筑的環保性和節能性等特點,進行初步的設計,設計初步定稿之后還要充分聽取用戶對于建筑設計的要求,做到設計的人性化。同時還要保證項目的設計要經過廣泛的論證,這樣才能保證設計方案的優化,在設計決策階段解決問題。

2.綠色建筑方案設計中的重點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如自然風和自然光。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考慮建筑長期的成本計算,而不僅僅只是考慮工程本身所花費的成本。要了考慮到綠色建筑后期對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住戶的舒適度,必須要考慮到適當的生態策略技術。允許在設計階段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在選擇設計方案時要協同各設計方案的優點,取長補短,力求使設計方案最佳。在設計時要考慮為群眾設計活動場所。

五、綠色建筑設計的設計要點

1.重視整體設計

整體設計的優劣將直接影響綠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設計必須結合氣候、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切勿盲目照搬所謂的先進綠色技術,也不能僅僅著眼于一個局部而不顧整體。如熱帶地區使用保溫材料和蓄熱墻體就毫無意義,而對于寒冷地區,如果窗戶的熱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貴的墻體保溫材料也不會達到節能的效果,因為熱量會通過窗戶迅速散失。在經濟拮據的情況下,將有限的保溫材料安置在關鍵部位,而不是均勻分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于有些類型的建筑如內部發熱量大的商場或實驗室,沒有保溫材料利于降低空調能耗,也會更利于節能。

2.因地制宜

綠色建筑非常強調的一點是因地制宜,絕不能照搬盲從。氣候的差異也使得不同地區的綠色設計策略大相徑庭。建筑設計應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及其它地域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被動式集熱和制冷,從而減少因采光、通風、供暖、空調所導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區,太陽能的利用就顯得高效、重要。而對于終日陰云密布或陰雨綿綿的地區則效果不明顯,甚至可有可無。北方寒冷地區的建筑應該在建筑保溫材料上多花錢、多投入,而南方炎熱地區則更多的是要考慮遮陽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陽輻射和避免產生眩光。某種建筑平面或戶型在一個地區也許是適合氣候特點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個地區則會成為最蹩腳的抄襲。

3.尊重基地環境

在保證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經濟性基礎上,在建筑規劃、設計的各個環節引入環境概念,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規劃、設計時須結合當地生態、地理、人文環境特性,收集有關氣候、水資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礎設施、能源系統、人文環境等資料,力求做到建筑與周圍的生態、人文環境的有機結合和協調,增加人類的舒適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創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包括:使用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輻射、電波、氣體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室內具有優良的空氣質量,優良的溫、濕度環境,優良的光、視線環境,優良的聲環境。

5.應用減輕環境負荷的建筑節能新技術

能源使用的高效節約化,包括:根據日照強度自動調節室內照明系統、局域空調、局域換氣系統、節水系統;注意能源的循環使用,包括對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熱系統、排熱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強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對建筑保養、修繕、更新的設計;設備豎井、機房、面積、層高、荷載等設計須留有發展余地。

6.使建筑融入歷史與地域的人文環境

這一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古建筑的妥善保存,對傳統街區景觀的繼承和發展;2)繼承地方傳統的施工技術和生產技術;3)繼承保護城市與地域的景觀特色,并創造積極的城市新景觀;4)保持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使居民參與建筑設計與街區更新。

第8篇: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范文

【關鍵詞】綠色生態建筑;集成設計;方法

1 引言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生態建筑則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及對自然的破壞并能從自然攝取能源的概念被提出,可見“綠色”和“生態”都旨在處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間的關系。在綠色生態規劃中,設計師必須將城市、建筑及周邊環境看成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物質能量系統,所創造的人工環境必須保持能量攝取與消耗的和諧。規劃設計可采用高效而密集的集成設計手法,綜合考慮建筑、材料、設備、朝向、風速等因素,盡可能地利用自然條件下的日照、主導風向,以及減少對周邊自然環境的破壞,真正形成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的空間環境。

2 建筑的節能設計

2.1 玻璃門窗的復合化設計

綠色生態建筑中采用的玻璃主要有中空玻璃、真空玻璃、鍍膜玻璃、LOW-E玻璃和熱反射玻璃等。中空玻璃是將兩片玻璃密封并將中間的空氣抽出再灌入干燥惰性氣體而成。早期普通單片玻璃傳熱系數K值超過6W/(m2•K),現在的普通中空玻璃傳熱系數K值在3以上,低輻射(LOW-E)中空玻璃傳熱系數K值為1.0左右,今后技術的進一步升級將使K值有望下降到0.5。真空玻璃的節能性和環境舒適度比中空玻璃高出50%,更是以往廣泛使用的單片玻璃的6倍。真空玻璃是將兩片平板玻璃四周密封起來,中間有間隙,將間隙抽成真空,兩片玻璃內表面鍍有一層或兩層透明低輻射膜,與保溫瓶有異曲同工之處。

綠色生態建筑需要可“呼吸”的表皮來調節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熱通道玻璃幕墻(雙層動態節能幕墻)正是一種能夠“呼吸”的幕墻,可分為“封閉式內循環體系”和可自然通風的“敞開式外循環體系”,由外層幕墻、內層幕墻、遮陽裝置、進風裝置、出風裝置組成(圖1)。與傳統的單層玻璃幕墻相比,熱通道玻璃幕墻采暖時可節約能源42%~52%;制冷時可節約能源38%~60%。同時,在兩層玻璃中間裝入的遮陽系統又可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相結合,形成多功能的復合表皮。若將太陽能電池板裝在可自動調節的遮陽百葉上,在遮擋陽光的同時可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并網使用。

2.2 建筑外墻的保溫隔熱

建筑外墻材料保溫隔熱的能力直接影響到人的體表感覺。墻體的保溫隔熱主要是在外墻中置入保溫隔熱材料來調控整個墻體的傳熱系數。按保溫隔熱材料的位置主要分為外墻外保溫、外墻內保溫及外墻夾芯保溫三種形式。目前國際市場上的保溫材料種類多樣,常用的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EPS板)、擠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XPS板)、聚氨酯、膠粉聚苯顆粒、膨脹玻化微珠、微晶無機保溫砂漿礦棉等。考慮透光的需要,TWD蜂窩狀材料、毛細管材料、Basogel粒狀氣溶膠材料、玻璃管狀材料可在滿足采光的同時具有保溫隔熱能力。這些保溫隔熱材料各有所長,不能單純說哪種更優,而要結合當地材料種類、實際氣候、施工技術條件和造價因地制宜地選用。

3 綠色生態平面布局分析

建筑的平面布局直接影響使用空間的微氣候,對日照以及通風的考慮已是每一幢建筑都需要涉及的問題。然而對于高層建筑來說,服務核(即樓梯、電梯、衛生間及管道井)的定位卻可決定樓層周邊的開窗位置,并能起到“遮陽”與“擋風”的過渡性空間的作用。服務核可以布置在建筑的東、西側以遮擋日曬。研究表明,當采用東西雙核的布置方式,窗戶設于南北端時,能節省空調負荷20%之多;而在氣候寒冷地區,這些服務核還能起到擋風的屏障作用。

中庭及邊庭的設置亦可為高層建筑的使用者創造一個開敞的情趣空間,這種空中庭院通過綠化及景觀設計,不僅使建筑豎向產生變化,且在溫和氣候地區的夏季,能使建筑外表皮比街道處的環境溫度降低5℃之多,冬季的熱量損失能減少30%。更重要的是中、邊庭的配合使用可以產生“煙囪效應”,調節建筑表皮與外界環境的熱交換及作為過渡空間來處理建筑表皮的微氣候。

4 立面的綠色生態集成

(1)屋頂是最適合接收太陽光的平面,光伏太陽能板可在平整的屋頂上大面積鋪設。由于屋頂形式的變化需求,光伏板的形狀也在逐漸改觀。目前,最新的兩項技術是日本三洋公司研制的光伏瓦屋面及佳能公司的無定形光伏板。(2)風能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高層建筑上。高層建筑隨高度的增加風壓逐漸增大,利用這些風和氣流可以推動渦輪機葉片,由發電機將風和氣流轉換成電能。目前歐洲已開始研究該技術,并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果。(3)屋頂的有組織排水實際也是一個雨水收集系統。雨水的吸收及再利用在一些發達國家已非常普遍,如日本的高層建筑一般都設計有中水循環系統,也就是將可以利用的排水與收集起來的雨水,經處理后作為水源再次加以利用。

5 遮陽系統的設計

隨著科技的發展,遮陽系統已經朝著電子化、高科技化發展,其實現手法可分為內遮陽、外遮陽、玻璃幕墻遮陽。玻璃幕墻的遮陽除前述在雙層玻璃幕墻中設置百葉的形式外,主要依靠玻璃本身減少太陽的輻射熱,遮陽板的出現從一定形式上給建筑立面造型提供了一種手段,通過改變遮陽板的尺度、排列方式可以產生強烈的序列感()。固定的遮陽板可以采用多種材料:石材、鋁板甚至將整個西墻鋪設太陽能電板,用以在遮擋西曬的同時產生電能。可控式遮陽系統則是由特殊編制的電腦程序,使百葉隨太陽的軌跡進行自行調整,從而降低了過度遮光或遮光不足的可能性(可彌補固定百葉的不足)。特殊外形的百葉片可按設計師的意圖生產出來,可控式帶孔日光翼可調節室內日光的明暗程度,同時擁有良好的視覺效果。

6 室內引入自然光

光導管技術的出現為人類合理利用天然光資源開辟出新的途徑。光導管照明系統是通過采光罩高效采集自然光線導入系統內重新分配,再經過特殊制作的光導管傳輸和強化后,由系統底部的漫射裝置把自然光均勻高效地照射到室內空間,得到自然光帶來的特殊照明效果。北京奧運會柔道跆拳道館中安裝了148個直徑為550 mm的光導管(折射率為99.7%),在陽光較好的情況下,場館室內基本不開燈或開少量的燈,即可滿足使用要求,大大了降低了能源消耗。

7 地底能源的設計

水源熱泵是利用水所儲藏的太陽能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轉換的空調技術。水源熱泵技術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輸入少量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低溫位熱能向高溫位轉移。水體分別作為冬季熱泵供暖的熱源和夏季空調的冷源,即在夏季將建筑物中的熱量“取”出來,釋放到水體中去,由于水源溫度低,所以可高效地帶走熱量,以達到夏季給建筑物室內制冷的目的;而冬季則是通過水源熱泵機組,從水源中“提取”熱能,送到建筑物中供采暖之用。

8 實例分析

馬來西亞的梅那拉大廈建筑面積12346平方米,造價590萬英鎊。這幢建筑是針對遠東地區高密度居住城市,為企業與開發商設計的一系列塔樓中的一個。外部和內部的設計特點是利用有關生物與氣候學的方法建造一個低能量運作的建筑,最大程度的利用周圍高度潮濕的熱帶氣候。此建筑綜合使用了技術革新,豐富的垂直裝備,發揮了近乎完美的設計才能,最終使客戶和使用該建筑的人們確信:生態方式在商業上也是可行的。

8.1 平面功能布局

辦公空間被置十樓的正中,這樣的設計保證良好的自然采光,同時都帶有陽臺,并設有落地玻璃推拉門以調節自然通風量。電梯廳、樓梯間和衛生間設置在東向均有自然通風和采光(見圖3)。

在內部,封閉的房間被布置在中央核心位置,這確保了良好的自然采光,以及便于觀察位于的工作站。建筑的圓形平面意味著沒有黑暗的角落(圖4)。

8.2 建筑朝向與布局

在熱帶氣候中太陽運行的軌跡是東西向的,東西向耗能高于南北向50%。故把核心部位外置,服務模塊最好位于建筑的東西兩側,為內部的使用空間提供“隔熱帶”,阻止陽光的直接射人,增加熱量的散發,從而減少空調的負荷。

8.3 植物的運用

該建筑融合了許多主題,立面和空中庭院中的植物,從樓的一側護坡開始,沿著建筑表面螺旋上升,種植在樓上向內凹的平臺上,這些中庭引導涼爽空氣流穿過建筑的過渡空間,創造了一個遮陽且富含氧的環境。建筑使用自動化系統的排列,通過設備和調節空氣的植物來減少能量消耗。

8.4 外立面處理

受日曬較多的東、西朝向的窗戶都裝有鋁制散熱片和遮陽板。而南北向采用鍍膜玻璃窗以獲取良好的自然通風和柔和的光線。每層辦公室都有陽臺,也有推拉式落地玻璃門,來控制自然通風的范圍。電梯間、樓梯間和衛生間都使用自然通風和自然光照射,電梯間無需增壓防火。

8.5 屋面處理

考慮到將來可能安裝太陽能電池,遮陽頂提供了一個圓盤狀的空間,被一個由鋼和鋁合金構成的棚架遮蓋著。另外,屋頂還設計了一處游泳池,不僅能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游泳池中的水還能吸收大量的熱量,有效地降低了室內溫度。

9 結語

總之,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中關于節地、節水、節能、節材、室內空氣品質、運行管理等方面,實際受制于功能、造價、形式以及政治、經濟、氣候、人文管理等諸多因素。所以綠色生態建筑一定是協調各方面因素后產生的結果,建筑師不一定在每個要素上都做到最好、最精,或是把所有綠色生態手法全部集中于一個項目上,而應盡量在綜合成本、技術、環境、功能、性能、藝術等“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中尋求整體的和諧。

參考文獻

[1]貝林(德國).建筑及太陽能:可持續建筑的發展演變[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2]張振,等.生態建筑的技術實現[M].工業建筑,2003,33(6).

[3]Harrison,Paul.The third revolution- population,environment and asustainable world, London1993.

第9篇: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綠色建筑設計;未來;發展方向;

一、綠色建筑設計綜述

當今時代的主流思想是可持續發展,而建筑領域是一個能源消耗程度相對較大、污染情況較為嚴重的行業,因此建筑行業向著綠色化方向發展已勢在必行。所謂綠色建筑設計,就是 把建筑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協調好,同時,這也是綠色建筑設計的最基本任務,而在保證建筑為群眾提供舒適安全居住環境的功能不變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減少對資源的使用情況以及對當地環境的污染情況,是綠色建筑設計的最終目的。作為建筑的基礎,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之中要充分的體現在建設的過程中嚴格控制建筑的資源消耗程度,降低建筑施工過程中對當地環境的污染情況;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密切注意當地環境的變化,考慮到建筑對當地環境的影響以及在交付使用之后對居民居住環境的影響等;在對建筑使用壽命的計算時,要充分的將建筑過程中所使用材料的開采以及加工、運輸時間、建筑的施工過程、建筑的使用年限、建筑交付使用之后后期的維護以及最終拆除等方面考慮在內。同時,我們在對建筑外部進行設計時,也要對建筑與當地環境相結合后也產生的影響作出充分考慮。在建筑物中所利用的能源方面,一定是節能環保能源優先選用。例如:太陽能、風能、雨水二次利用等技術,在建筑物的墻體以及門窗等采用保暖材料,最大限度的維持室內的溫度,減少室內的取暖或者制冷方面的能源的消耗,同時建筑要盡量符合當地環境的形式,盡可能的利用自然風流進行制冷等。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對建設技術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選用情況,合理優化的配置以及使用資源,盡量的選擇可再生材料進行建筑。

二、綠色建筑在國內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建筑領域在綠色建筑方面的起步相對滯后,再加上經濟方面的制約,使得我國綠色建筑領域發展速度相對較為緩慢,但相對而言,我國綠色建筑領域在未來的發展空間也相對較為廣闊。當建筑行業在實現綠色建筑之后,也將帶動著其他相關行業共同進步,其中包括建筑方面的教育行業、建筑的設計方面、建筑的施工技術發展方面、建筑材料的選用以及加工方面、建筑裝潢方面、建筑施工過程中設備的選用方面等。綠色建筑應以節約型建筑為主要潮流,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居住環境的舒適以及降低對當地環境污染情況為根本目的,并運用先進的建筑技術、先進設備以及綠色的建筑設計理念進行實現。在對綠色建筑設計進行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的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其中包括經濟情況以及施工技術等方面,同時借鑒國外的先進設計理念,對現有的施工技術進行充分的改進,使得設計之中能夠適應多數施工場地,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的使用期限,從根本上杜絕了建筑物的重復建造或者大面積的改造等現象。除此之外,建筑設計人員要充分的對國內民族文化進行深入學習,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加速建筑領域向著綠色方向的發展速度,縮小我國綠色建筑領域與發達國家所存在的差距。然而綠色建筑是以協調人與自熱之間的關系為其根本任務,這也是國內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之一。中國的綠色建筑應具有民族特色,例如在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方面等。

三、綠色建筑的設計原則

1、節約自然資源

在未來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將一些可再生自然資源來替代起到同樣的作用。例如,在設計建筑圍護結構和室內溫度設備的時候,運用先進的設備對太陽能進行充分利用。這些應用不僅能達到房屋安全和保暖的作用,而且能減少空調的使用從而降低對生態環境和大氣的破壞。另外,在綠色建筑設計當中,可以對建筑所在位置的風向、地理等因素進行分析,根據自然通風的科學原理設置合理的風冷系統,這樣能使建筑可以更加節能環保。

2、創造綠色生活

綠色建筑的設計不僅不能破壞周圍環境,而且要能與周圍生態環境友好融合,要選取合適的地理位置,要保證土壤沒有受到污染、周圍的地磁不會對人的身體狀況產生影響。在建設施工過程中,盡量使用天然的、環保健康的材料設備,對施工時使用的木料、竹材和各種水泥、石灰等材料進行專業檢驗,一定要確保它們對人體不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只有這樣,給人們提供的生存空間不僅內部舒適,而且戶外空氣清新,對人們的健康也大有裨益。

3、保護自然環境

綠色建筑的設計還要考慮到地理條件的因素,合適的地理位置能夠提供充足的太陽能、水能和風能,這樣建筑物中的暖氣設備和電力裝置都可以利用這些大自然提供的可再生能源來驅動。減少對空調的利用還可以減少對大氣層的破壞,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

四、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

現代人們對建筑的追求總是表現在建筑物外觀的藝術感和視覺沖擊力,然而這些美麗的表象下面往往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人們的審美意識總在不斷進步,于是建筑的生命周期也在縮減,建筑材料和裝飾品等大量產品更換速度越來越頻繁,這樣就會造成對資源的過度浪費和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據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的心理作用和產品的材質對產品的生命周期長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現如今,人民物質要求水平在不斷提高,消費者的喜好就能促使現有的建筑更快過時。

綠色建筑設計不能僅僅被當成一種符合經濟發展的模式,而且要能夠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一個成功的“綠色建筑”設計不僅能體現出設計師對保護環境的高度責任感,而且能考驗到他們的經驗多少和是否具備創新的能力。

綠色建筑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單個建筑的設計,而且要規劃建筑周圍的整體環境。在整體環境的設計當中,要重視建筑和環境的契合度,不僅要考慮地理因素還要考慮風、陽光和氣候能細節。進行單個建筑的設計時,在有先進的工程技術前提的保障下,就要充分利用新能源,逐漸達到生態平衡。未來的綠色建筑可能會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風能電能來轉換能量;使窗戶及房頂與太陽能相接合,儲存太陽能量來發電或供暖;通過建筑物中的地源熱泵和儲水系統收集大自然提供的雨水并加以加工過濾就可以正常使用了;將藻類生物作為建筑的外墻,不僅獨特、能遮擋陽光,而且它們進行光合作用能產生很多能源。對于一些建筑在施工與裝修時所遺留下來的建筑垃圾,我們可以在未來的綠色建筑設計中,對其進行有效的二次利用。在舊房改造及拆遷過程中,這時會產生很多垃圾,未來的綠色大樓應該能對可再次利用的廢棄物進行循環使用,對垃圾廢品進行回收重新組合制造成新型建筑材料。

結束語

總而言之,全世界各國工業都在不斷的向前發展,世界能源問題也在日益突出,如何緩解能源緊缺的問題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難題。目前,我國在建筑設計方面一定要緊緊圍繞著節能環保理念來對其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建筑行業持續穩定的發展。因此,筆者相信綠色建筑是社會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建筑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而且還能夠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詹凱.劉成語.關于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思路及未來發展方向的探討[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3201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泽玛利亚的一级毛片的 | 毛片免费视频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 国产黄色一级网站 | 日韩欧美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波少野结衣在线播放 | 久色免费视频 | 国产90后美女露脸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 |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蜜月 |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hd |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 国产精选91热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观看一级毛片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 国产精品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 日本不卡一区视频 | 欧美一级成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黄色毛片视频校园交易 | 农村寡妇一级毛片免费看视频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 三级全黄的全黄三级三级播放 | 99国内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 免费观看女人一摸全是水 | 亚洲成人综合网站 | 免费看毛片网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 成人a毛片一级 | 久久伊人成人网 |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 怡红院宜春院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美女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综合成人精品 |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