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源穩定性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TP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7)06-0-03
0 引 言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航空電子領域機載計算機已得到廣泛應用,為航空器帶來便利。機載計算機通常使用開關電源模塊產品為CPU、接口、總線等負載模塊供電,并使用EMI電源濾波器降低電磁干擾,但在機載計算機設計中,開關電源模塊及組成系統的穩定性問題經常被忽視,穩定性嚴重影響機載計算機系統的性能和安全。
在機載計算機中,開關電源模塊往往可以單獨通過穩定性評估及試驗驗證,例如小信號穩定要求、所用元器件的離散性、高低環境下電特性等方法進行分析。而機載計算機在使用電源模塊組成電源系統時,卻可能出現電源系統不穩定等故障,此類故障經常發生在EMI電源濾波器和電源串聯使用的模式中。
本文基于EMI源濾波器和電源串聯使用模式,通過對電源系統進行建模,針對機載計算機EMI電源濾波器的輸出阻抗、開關電源的輸入阻抗進行分析,確定EMI電源濾波器輸出阻抗對濾波器及電源系統穩定性的影響,并提出機載計算機電源模塊及組成系統的穩定性判定標準。
1 穩定性分析
為了直觀分析機載計算機的穩定性,將機載計算機的濾波器、電源模塊簡化為串聯使用的電源系統模型進行阻抗分析。模型A為EMI電源濾波器,模型B為開關電源模塊,系統模型如圖1所示。
Ta、Tb分別為A、B的傳遞函數,Zo為A的輸出阻抗,Zi為B的輸入阻抗。那么該系統的傳遞函數為T:
該系統的傳遞函數T分母中的Zo/Zi決定了該系統傳遞函數的穩定性,即EMI電源濾波器的輸出阻抗、開關電源的輸入阻抗決定了該電源系統的穩定性。
使用Middlebrook判定方法可有效準確地判斷系統工作的穩定性。該法則可用于電源系統級聯穩定性分析,主要采用阻抗分析方法,由加州理工學院的Middlebrook教授提出,其原理是運用電源輸出阻抗與負載輸入阻抗之比來分析開關電源間的阻抗穩定性。Middlebrook判定方法指出,獨立的功率變換器模塊在級聯運行時,其系統的穩定性應使級聯處前級模塊的輸出阻抗小于后級模塊的輸入阻抗。
EMI電源濾波器的輸出阻抗、開關電源的輸入阻抗應遵循阻抗失配原則。為保證該電源系統的穩定性,在全輸入范圍、全頻段范圍內EMI電源濾波器的輸出阻抗應小于開關電源的輸入阻抗。
2 阻抗分析
2.1 EMI電源濾波器輸出阻抗
機載計算機廣泛使用EMI電源濾波器進行電磁干擾的抑制。EMI電源濾波器最主要的性能參數就是插入損耗,插入損耗分為共模和差模插入損耗。插入損耗越大,表明該濾波器對干擾的抑制能力越強。內部電路通常采用如圖2所示的濾波器電路圖。
等效EMI電源濾波器的參數,簡化為LC濾波電路。電路模型如圖3所示。經計算,輸出阻抗如公式(2)所示:
Lf為濾波器模型中兩個差模電感量之和,即LD1+LD2;Cf為EMI電源濾波器內Cx電容與電源模塊輸入端濾波電容之和;Rind為濾波器內共模電感及兩個差模電感直流電阻之和,在設計、計算EMI電源濾波器輸出阻抗時,應考慮濾波器的阻尼特性,它決定了LC濾波電路諧振峰的大小。
利用Matlab對該表達式進行仿真,得到EMI電源濾波器輸出阻抗的典型曲線圖,如圖4所示。
2.2 開關電源輸入阻抗
開關電源的輸入阻抗體現了輸入電流變化時輸入電壓的變化。通常來說,機載計算機常用的降壓DC/DC變換電路在中低頻段表現為電阻特性。DC/DC變換器反饋環路調節輸出特性時,相對于輸入端口,DC/DC變換器表現為額定功率負載,輸入端口等效電阻為負阻抗。
在設計應用中,可以使用儀器測量法對電源電路進行輸入阻抗測試。儀器測量法使用噪聲分離設備分離共模、差模噪聲并計算阻抗值,但數學表達式較復雜,該差模阻抗測量計算方法很難實現。
對電源電路建立模型,推導該電路的傳遞函數,并根據傳遞函數得出該電路的輸入阻抗。以機載計算機中常用的BUCK型降壓DC/DC變換器為例,其簡化模型如圖5所示。
根據圖中電路拓撲形式,該型降壓DC/DC變換器的輸入阻抗為:
利用Matlab對該表達式進行仿真,得到降壓DC/DC變換器輸入阻抗的典型曲線圖,如圖6所示。
將EMI電源濾波器的輸出阻抗、開關電源的輸入阻抗放置在同一幅頻特性圖中就可以直觀判斷在全頻段范圍內,前級模塊輸出阻抗與后級模塊輸入阻抗的關系,并由此得出電源系統的穩定性。
若EMI電源濾波器的輸出阻抗小于開關電源的輸入阻抗,并留有6 dB的安全裕量,則電源模塊及組成系統處于穩定狀態,如圖7所示。反之,若EMI電源濾波器的輸出阻抗大于開關電源的輸入阻抗,則電源模塊及組成系統處于不穩定狀態。此外,還應考慮開關電源在不同工作狀態下,輸入電壓、輸入負載變換時的輸出阻抗變化。
3 試驗結果及分析
為驗證上文阻抗分析,根據機載計算機工作模式,利用EMI電源濾波器和電源的串聯接法,通過設置EMI電源濾波器的輸出阻抗和電源的輸入阻抗搭建系統故障模型,實現該系統的不穩定工作狀態。
按照圖2設置某機載計算機EMI濾波器參數,Lf=LD1+LD2=400 μH,Cf=70 μF,Rind=RL+RLD1+RLD2=0.14 Ω,并根據該機載計算機的實際工作狀態得出電源的輸入阻抗為27 dBΩ。
將Lf=400 μH,Cf=70 μF,Rind=0.14 Ω代入公式,經計算,濾波器輸出阻抗峰值為33 dBΩ,截止頻率為0.96 kHz,后級輸入阻抗為27 dBΩ。在0.96 kHz頻率處,存在前級輸出阻抗大于后級輸入阻抗的情況,不滿足Middlebrook判定方法,則該系統為不穩定系統。濾波器的輸出阻抗、電源模塊的輸入阻抗如圖8所示。
在實驗室中,為該機載計算機提供28 V直流電壓,通過示波器檢測計算機上電過程中濾波器輸出的28 V電源信,發現此時該處電壓發生震蕩,且震蕩最大電壓值為32.1 V,震蕩最小電壓值為24.5 V,振蕩頻率為1.18 kHz,與分析結果一致。
再次改變EMI電源濾波器參數,驗證系統穩定狀態。將Lf更改為50 μH,其他參數不變。從圖9中可以看出,此時系統處于穩定狀態。通過示波器檢測計算機濾波器輸出,振蕩現象消失,與分析結果一致。
由分析和實驗結果可知,要保證機載計算機電源系統的穩定性,就要對組成串聯級聯模式電源系統的EMI電源濾波器、開關電源產品的輸入輸出阻抗進行分析,按照在全頻段范圍內,前級模塊的輸出阻抗須小于后級模塊輸入阻抗的判定準則,評估判定機載計算機電源系統的穩定性。
4 結 語
文中探討了濾波器輸出阻抗和開關電源輸入阻抗匹配的原因,并提出機載計算機電源模塊及組成系統的穩定性判定標準,有助于提升開關電源模塊及組成系統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楊繼深.電磁兼容技術之產品研發與認證[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2]謝金明.高速數字電路設計與噪聲控制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3]楊旭,裴云慶,王兆安.開關電源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4]楊雷,林開偉,張俊濤.電源系統阻抗對電路板ESD測試的影響[J].物聯網技術,2014,4(11):43-45.
[5]田育新,孫立萌,孟穎悟,等.熱插拔技術在機載計算機電源系統中的研究[J].航空計算技術,2009,39(5):104-106.
[6]盧杰,鄺小飛.頻率抖動技術在開關電源振蕩器中的實現[J].物聯網技術,2014,4(12):39-40.
關鍵詞:電子束曝光機; 高壓電源; 制版精度; 復合補償
中圖分類號:TN710-34; TM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11)24-0014-04
A Precision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 with Compound Regulation Mode
CHEN Zhen-sheng1, LIU Bo-qiang2, YIN Shu-xia1, QI Shuang1
(1. Shandong Kaiwen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lology, Jinan 250200, China;
2. Shang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igh static accuracy and the high dynamic stability of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 used for elctron beam exposure apparatus, two schemes of compound regu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direct regulation and indirect regulation) and compound compens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centralized compensation and dispersed compensation) are adopted in the high-voltage powe supply. Some reasonable circuit design items and effective processing measures are used to guarantee the achievement of high stabiliy and the low ripple voltage. The testing of the performace indexes and the practical usage show that the power supply can satisfy the high precision requivements of the electron beam exposure apparatus. All of its performance indexes can reach or exceed the original design reqirements.
Keywords: elctron beam exposure apparatus;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 plate making accuracy; compound compensation
由于電子束曝光機的高壓電源波動對曝光機的束流大小、束斑直徑及掃描尺寸都有直接影響,因而提高高壓電源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降低高壓電源的紋波,是保證電子束曝光圖形高精度的必要措施[1]。為了滿足新型電子束曝光機對高壓電源高精度的要求,在電源系統的設計中,采用了直接調整和間接調整相結合的系統調整方案,還采用了集中補償和分散補償相結合的系統補償方式,對關鍵技術采取了針對性的有效措施,研制出了輸出電壓高達30 kV的精密高壓穩壓電源。
1 主要設計特點
30 kV精密高壓電源原理框圖如1所示。主要設計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采用交流預穩與直流預穩
如圖1所示,220 V工頻電壓經穩壓變壓器交流預穩壓后再給高壓電源系統各單元電路進行交流供電。穩壓變壓器的電壓調整率小于等于1%,負載穩定度小于等于2%,它對甚低頻、音頻和高頻干擾都有比較強的抑制作用。穩壓變壓器還有過載保護特性,當輸出電流達到保護值時,輸出電壓急聚下降。穩壓變壓器的采用,對電源系統的穩定性、抗干擾性和可靠性起到重要的保證作用。
圖1 30 kV精密高壓電源原理框圖本電源系統有5個前級穩壓電源,分別為各相應單元電路提供直流電源。這些穩壓電源必須有足夠高的穩定性,才能保證高壓輸出高技術指標要求。其中,基準電壓源和前置放大器K1的工作電源性能指標要求最高,電壓調整率小于等于2×10-4,負載調整小于等于5×10-4,紋波電壓有效值小于等于1 mV,溫度系數小于等于5×10-5 ℃-1。
1.2 采用復合調整方案
復合調整方案指直接調整和間接調整相結合的電源系統調整方案。直接調整是在高壓回路內進行的直接調整方式。它的調整閉合環路由圖1中的取樣分壓器、比較放大器(K1,K2,K3)、補償網絡Ⅰ、倍壓整流濾波器和調整管組成。直接調整具有調整速度快,動態穩定性好的優點,可在高環路增益和具有交流負反饋的情況下不自激,從而有利于實現高靜態精度的要求[2]。間接調整是調整器件設置在低壓側的調整方式,調整閉合環路由取樣分壓器、比較放大器、補償網絡Ⅱ、跟隨器、5 kHz振蕩器和倍壓整流濾波電路等組成。間接調整通過調整5 kHz正弦振蕩器的輸出幅度,進而使倍壓整流濾波器的輸出電壓得到前級預穩,使直接調整環路中調整管有一個盡可能低的管壓降設計值。這樣既能改善系統性能,又能延長調整管的使用壽命。間接調整環路是一個大閉環系統,為防止自激,保證系統的穩定性,間接調整環路增益應適當低。
1.3 采用復合補償電路方案
復合補償是指集中補償和分散補償相結合的電路結構,其目的是為了解決因直接調整環路的高增益設計而帶來的動態穩定問題。集中補償是通過將放大器K2設計為PID放大器而實現的,電路見圖2所示。為了減小各參數之間的影響,使C2C1,R1R2,PID放大器的傳輸函數為[3]:G1(s)≈(T1s+1)(T2s+1)T0s
(1)式中:T1,T2為微分時間常數, T1=C1R1 ,T2=C2R2;T0為積分時間常數,T0=C1R0。
圖2 PID放大器原理圖分散補償是指在比較放大器的輸出端(K2的輸出端)分別對兩調整環路設置兩個電路結構相同,但參數不同的補償網絡,其電路如圖3所示。網絡的傳輸函數為:G2 (s)≈T1′s + 1T2′s + 1
(2)式中:T1′為微分時間常數,T1′=R2C ;T2′為積分時間常數,T2′=(R1+R2)C。
1.4 逆變器選用5 kHz正弦振蕩器
通常,高壓電源均采用高效率的飽和式逆變器,但它不適合高精度高壓穩壓電源,原因是輸出波形中有大的尖峰脈沖,會使高壓輸出呈現出很大的紋波電壓[4] 。為此,采用5 kHz正弦振蕩器,將700 V直流電壓變換為振幅高達320 V的5 kHz正弦電壓。正弦電壓再經升壓變壓器升壓、倍壓整流濾波器后,可獲得33 kV的高電壓。由于正弦振蕩器輸出不存在尖峰脈沖,這就有效地降低了高壓輸出中的紋波電壓。
圖3 分散補償網絡結構1.5 采用交流平衡器
為了抑制高壓電源輸出工頻紋波,采用了交流平衡器,它可輸出幅度和相位均可調的工頻電壓。該電壓經比較放大器放大后,傳遞到電源輸出端,可有效地抑制抵消輸出端的工頻紋流電壓。
1.6 采用雙通道放大器作為比較放大器
直流通道由K1,K2構成,交流通道由K3,K2構成。采用雙通道放大器可兼顧直流增益和交流增益的不同要求,使電源系統既有高的靜態精度和好的動態穩定性,又能有效地降低輸出紋波電壓。
2 提高穩定度的措施
穩壓電源的精密度和穩定性主要取決于基準電壓的精度、比較放大器的增益高低及其穩定性、取樣分壓比的穩定性[5]。為此,采取了以下針對性措施。
2.1 比較放大器的增益核定
由于電源系統采取前級交流預穩和直流預穩,并且比較放大器前置級和基準電壓源都置于電磁屏蔽恒溫槽內,再加上采樣電阻采用絕緣油冷腳,因此輸出電壓受輸入工頻電壓和溫度的影響可以忽略。這樣放大器的增益僅由電源的負載效應核算即可。根據直接調整環路Ⅰ,可得圖4所示的信號流圖。
圖4 調整環路Ⅰ信號流圖圖中:Rd為調整管內阻;Ri為整流濾波器內阻;ΔUo為輸出電壓變化量;μ為調整管放大系數;n為取樣分壓比;K為比較放大器增益絕對值;P為補償網絡的衰減系數;ΔUg為調整管柵陰電壓變化量;ΔIh為負載電流變化量;ΔId為整流電路輸出電流變化量;圖4中,μKnPμ1,RiRd。由圖4可推出:K≈Ri|ΔIh|μnPUo|ΔUo|/Uo
(3) 設計要求在|ΔIh|=100 μA時, |ΔUoUo|≤2×10-5,K應滿足下式:K≥Ri|ΔIh|2×10-5μnP|Uo|
(4) 由式(4)計算出輸出電壓為20 kV的K值應滿足K≥3×105。為留有余量,K的設計值為6×105。
2.2 比較放大器前置級設計
對多級直流放大器來說,零點漂移、噪聲系數、增益穩定性等重要技術指標主要由前置級決定,并且前置級增益越高,其決定作用就越強[6-7]。因此前置級放大器的精密度對比較放大器的精度起決定作用。前置放大器電路如圖5所示。電路中運算放大器選用目前精密極高的斬波穩零集成運放ICL7650[8],其失調電壓溫漂小于等于0.01 μV/℃,輸入失調電流大于等于0.5 pA,開環增益大于等于5×106,共模抑制比小于等于1×106。電路所用電阻均用精度為0.01%的Rx700.5 W型高精密電阻。前置級增益設定值應盡可能高,設定值為2×104。把前置級電路置于電磁屏蔽恒溫槽內,以減小增益溫漂和電磁干擾。
2.3 采用精密電壓基準源
采用REF102型高精度電壓基準源,其輸出電壓10 V,溫漂小于等于2.5 PPM/℃,長時間穩定為10 PPM/100 h,在0.1~10 kHz頻段內,噪聲電壓小于等于6 μV[9]。對REF102的電路進行嚴格的低溫漂、低噪聲設計,并將整個電壓基準電路設置在電磁屏蔽恒溫槽內,進一步減小基準電壓的溫漂和電磁干擾[10]。
2.4 保證取樣分壓比的穩定性
取樣分壓器的高壓臂電阻全部選用4 MΩ,2 W的Rx70型精密電阻,并將其全部鑲入密封的有機玻璃圓筒內,再把圓筒放入絕緣油箱內。低壓臂電阻選用0.5 W的Rx70型精密電阻。低壓臂電阻全部放入電磁屏蔽恒溫槽內。分壓器高壓端電阻的電暈放電將嚴重影響分壓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防止分壓器電暈放電發生,在分壓器的高壓端裝有直徑為400 mm,表面光潔度在7以上的橢圓球,使高壓端的最大場強小于2.6 kV/cm。這一措施,切實有效地消除了電暈放電發生,保證了分壓比的穩定性。
3 技術指標測試與測試結果
測試電路如圖6所示。圖中負載電阻RL的電流用來模擬電子束曝光機電子槍的束流。調整RL可調節高壓電源負載電流。μA表用來檢測電源負載電流;自耦變壓器用來調整設定高壓電源工頻輸入電壓。
圖6 性能指標測試電路3.1 技術指標測試
(1) 紋波電壓測試
電源輸入電壓Ei維持220 V不變,在額定負載電流100 μA情況下,高壓輸出經過0.035 μF,35 kV的高壓電容隔直后,其交流分量耦合到10 MΩ電阻上,用LM400型示波器測量其上的紋波電壓。
紋波的主要成份為5 kHz分量,其次是50 Hz分量。考慮高壓電容的容抗以及示波器的輸入阻抗,根據上述情況可由測得的4 MΩ上的紋波電壓換算出輸出紋波系數。
(2) 電壓調整率的測量
維持額定負載電流100 μA不變,輸入工頻電壓Ei改變±10%。輸出高壓經分壓器分壓得一低值電壓。用7位半數字電壓表HD3455A測量這一低值電壓。由此可換算出電壓調整率。
(3) 負載調整率的測量
維持輸入的工頻電源電壓Ei為220 V不變,改變負載電流100 μA,用數字電壓表測量分壓器的輸出電壓,由此換算出負載調整率。
(4) 長期穩定度的測量
維持工頻輸入電壓不變和額定負載電流不變。用數字電壓表HD3455A連續測量9 h,由此測算出長時間穩定度。
3.2 測得技術指標
輸出電壓:20 kV,25 kV,30 kV。
輸出電流:額定值100 μA,最大值300 μA。
電壓調整率(~220 V+10%):
20 kV :≤3.5×106;
25 kV :≤2×106;
30 kV :≤3×106。
負載調整率(負載電流變化100 μA):
20 kV :≤2×106;
25 kV :≤4×106;
30 kV :≤3×106。
紋波系數(負載電流為100 μA):
P-P/Uo≤5×10-6
長期穩定度(負載電流為100 μA):
≤2.5×105/h;
≤4×105/4h。
3.3 高壓電源的實際應用
高壓電源給電子束曝光機電子槍提供加速電壓。高壓輸出的正級與電子槍陽極相接、負極與電子槍陰極相接。投入實際應用1年多以來,性能穩定,效果良好,提高了電子束曝光機的制版精度。對于4 mm×4 mm的掃描場,因高壓電源波動引起的掃描場波動僅有0.01 μm,精度可達0.3×105。由于加速電壓的長期穩定性好,大大提高了電子束曝光機長時間工作時的制版合格率。
4 結 語
本文提出了既采用直接調整與間接調整相結合,又采用集中補償與分散補償相結合,使實現高壓穩壓電源系統既有高靜態精度,又有高動態穩定性的切實有效的設計方案。對前置級放大器、基準電壓源和取樣分壓器的高精度設計是提高高壓電源精密度的關鍵措施。采用交流平衡器、交流負反饋和交直流前級預穩,是實現低紋波輸出的強有力措施。
參 考 文 獻
[1] 顧文琪.電子束曝光微納加工技術[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2] 樊生文,王澤庭,李正熙.基于移相全橋的電子束焊機高壓電源研制[J].電力電子技術,2010,18(3):84-86.
[3] 胡壽松.自動控制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4] 叢艷娟,李敏遠.基于模糊自整定控制的400 Hz逆變電源系統[J].電力電子技術,2011,45(5):95-97.
[5] 王增福.新編線性直流穩壓電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6] 史瑞超,劉紅星,郁健,等. 壓電信號采集中放大電路前置級的設計[J].現代電子技術,2011,34(10):179-181.
[7] 蔡建新,張唯真.生物醫學電子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8] 張國雄.測控電路[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9] 楊振江,蔡德芳.新型集成電路使用指南與典型應用[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10] 管佳偉,吳虹,孫偉峰.無電阻低壓溫漂的CMOS基準電壓源[J].電子設計工程,2010,18(3):84-86.
作者簡介: 陳振生 男,1946年出生,山東東平人,教授。從事電子技術應用及精密高壓電源的研究工作。
劉伯強 男,1956年出生,山東棗莊人,博士研究生,教授。從事電工電子技術及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研究工作。
【關鍵詞】 通信工程 電源維護 穩定性
在整個通信系統當中,通信電源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通信電源的設計是為了為通信設施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能源。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通信行業越來越發展,人們對通信的要求越來越高,技術上的進步使通信,系統當中對電源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電源的穩定性也都推進了通信行業的整體發展,因此,如何對通信當中的直流電源進行穩定性的維護,有重要意義。
一、通信電源的重要性
通信系統的電源通常由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直流配電系統,交流配電系統,接地與防雷系統構成。通信系統對電源的基本要求是它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如果通信系統當中電源一旦發生了故障,會使得整個通信系統全部中斷。而其他通信設備發生了故障,不會使整個通信系統都受到影響。因此通信電源的安全可靠性和電源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了通信的質量和人身安全。因此電源系統應該設有雙路或多路的輸出,將直流和交流電互為備用。因此,通信電源對于整個通信系統來講都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通信電源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通信電源的設備品種繁多,組合奇特,如有低壓與高壓的配電設備,發電的設備又包括風能太陽能,發電機,柴油發電機、汽油發電機等。通信的電源涉及各種專業的知識較多。在通信電源的維護當中需要涉及到,通信專業的技術,化學,機械學,計算機應用等相關專業的知識。對各個專業的高要求使通信電源,涉及各種各樣的專業學科專業性極強。其次,通信消耗的電能源巨大,需要精心的管理。如確保通信機房的溫度和生產過程當中都需要用到電源。因此如何對這一部分的電源進行精心的管理,使得電源的利用率提高,降低電源的成本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在新時期,電源的維護、電源穩定性安全性的控制。都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在維護的方式上也與傳統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別,也對相關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的要求更加嚴格。而在設備的看守,等方面則需要進入機械化,因此,維護好通信電源的責任相當重大。
三、維護通信電源穩定性的措施
3.1通信電源強化管理
在通信電源的強化管理方面,所有的相關技術和工作人員都應該樹立起通信電源的工作意識。在工作人員和相關技術人員的培養方面應該更加注重工作人員的相關科技知識。建立一支高水平與高素質的維護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具備相關電源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應該隨時能注意到通信電源當中的安全隱患,并對該隱患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培養一批通信電源的管理者,注重通信電源設施的保護和能源的節約,同時防止小事故的發生,強化電源設備與通信電源的有效結合,并做到組合優化。
3.2構建通信電源監控系統
構建通信電源監控系統,是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發展的產物。對電源設備實際的運行參數進行實時的遠程檢測。對通信電源存在故障的部件與設備進行遠程的調整與處理。對電力通信系統進行逐級的拆分。拆分后的各個機制包括監控單元,中心局監控中心,監控站以及監控中心等。這些拆分后的各個單元實行統一的集中管理與進行實時的具體操作。嚴格的遵守集中維護、統一管理的原則,將原來的變電站改造成為無人站,將科技的進步運用到通信電源的維護和管理當中,通信電源和通信設備都運用無人看管的模式。因此,通信電源監控設備本身的可靠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將通信監控系統的控制與監督做到統一,要將通信監控系統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
3.3強化設備維護工作
維護通信電源的關鍵其實就是維護蓄電池。通常所說的閥控式免維護密封鉛酸蓄電池,指的是無需加水,使用蓄電池的過程中,因為長時間處于浮充狀態,會產生電解液干涸、活性物質脫落變形等現象,進而降低蓄電池容量。由于一些蓄電池在剛剛投入使用不久就存在故障,其原因除了一些蓄電池在生產過程中就存在缺陷及問題外,還因為對電池沒有科學、有效地維護。其檢查措施均為通過對電池浮充狀態的數據進行檢查,并對比檢查前的數據與廠家數據,以此確定電池需要更換與否。
參 考 文 獻
[1] 李敏操.提高通電電源穩定確保通信系統暢通[J]. 價值工程,2012(10):123-124.
【關鍵詞】RTU;電源切換電路;3.3V電源電路;現場儀表供電電路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ower system of hydrology RTU (Remote Terminal Unit).For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power switching circuit,3.3V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field instrumentation supply circuit of the traditional hydrological RTU system,we propose som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s respectively.With regard to power switching circuit,we make use of the chip LTC4412 of Liner company to control the MOSFET,this can resolve the ripple when the voltage switches;For the 3.3V power supply circuit,the column inductance is replaced by the magnetic inductance with same value,this can make the magnetic field line focus on magnetic inductance,so avoid the magnetic flux leakage;As to the field instrumentation supply circuit,the electromagnetic relay is replaced by MOSFET to settle the false operation and short mechanical endurance of it.The RTU power supply system is optimized by the former three improvements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it.
Key Words:RTU;the power switching circuit;3.3V power supply circuit;field instrumentation supply circuit
1.引言
RTU[1]遠程測控終端是能自動完成水文(水情、水資源)參數的采集、存儲、傳輸和控制的設備。在整個水利信息化調度中起著中間樞紐的作用,其作用不言而喻,而RTU中的電源系統直接關系到RTU的穩定性;為了實現RTU對水文參數全天候的采集,RTU由主備電源供電,主電源一般是220V交流電經開關電源轉換得到的直流電源(本文以15V直流電源為例),備用電源用電池供電(本文以12V鉛酸電池為例);經過長時間的調研,發現國內市場上推出的RTU,電源系統中的電源切換電路不能進行無縫切換,電源切換時產生紋波抖動,電源3.3V供電電路在RTU設備上電期間產生較強的電磁干擾,現場儀表供電電路中的執行器件存在誤動作,不能可靠的對現場的傳感器進行供電,所以有必要對供電系統重新優化設計,提高RTU的穩定性。
2.RTU電源系統
RTU電源系統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電源切換電路、3.3V供電電路,現場儀表供電電路。其中RTU電源切換電路實現的是15V直流電源與電池12V直流電源之間的切換;3.3V供電電路為MCU和一些微控芯片供電;現場儀表供電電路對現場不需要實時供電的設備(如光電直讀水表)進行控制。
圖1 RTU主控器電源系統
3.電源切換電路優化
電源切換電路實現的主要目的是:主電源15V電壓與備用電源電池12V電壓同時存在時,15V電源為RTU主控制器供電,電源切換電路阻斷電池供電;當15V直流電源掉電時,電池12V電源為RTU主控制器供電;如果15V直流電壓恢復供電,電池供電回路就被阻斷,15V直流電源繼續為RTU供電。
傳統的RTU電源切換電路采用圖2所示方式,電池(J1)與15V電源電壓(J3)分別與二極管D1、D2相連后,輸出RTU電源(VCC),此種控制方式電路簡單,成本低,易實現。但是,由于二極管存在導通時間,在15V電源(J3)與電池12V電源(J1)切換的過程中,VCC會產生抖動,影響RTU電源系統穩定性,易使信號電平發生反轉,導致RTU在采集和存儲數據時發生錯誤, 而錯誤的數據會嚴重影響現場的實時調度與決策。
圖2 傳統RTU電源切換電路
圖3 電源切換優化電路
圖3是對傳統的電源切換電路的優化,LTC4412芯片(U1)控制一個P溝道MOSFET晶體管(Q1),根據P溝道MOSFET晶體管的通斷來選擇RTU的供電電源,LTC4412 Sence引腳監測VCC的電壓,電壓正常時,LTC4412 Gate拉低至Sence引腳電壓,P溝道MOSFET晶體管斷開,主電源15V(J2)為RTU主控器供電;當電壓過低或掉電時,LTC4412 Gate拉高至Sence引腳電壓,P溝道MOSFET晶體管閉合,供電電源切換為備用電源(J1);在電源切換時,MOSFET晶體管快速動作,儲能電容C1濾除切換的擾動,實現供電電源的無擾動切換;二極管的功耗約為0.7V,在LTC4412控制下,MOSFET晶體管在導通時,壓降為20mV;此種控制方式簡單易行,解決了電源在切換時產生紋波的現象,極大的降低了功耗,優化了RTU電源系統,提高了電源系統的穩定性。
4.3.3V供電電路優化
以LM2596的典型輸出電路[2]為例,介紹3.3V供電電路的優化,如圖4所示。
L1為輸出電感,在RTU多數產品中,會采用柱狀電感,此種電感在輸出電流比較小時,不會產生太大的漏磁,但在RTU中都會有集成的DTU通信模塊,此模塊在上電瞬間,所需驅動電流比較大,柱狀電感會產生較大的漏磁,影響電路板其它模塊的正常運行,例如使電磁繼電器產生誤動作。本文的改進如下:把柱狀電感換成同樣電感值的磁環電感,在遇到電流較大的情況下,磁力線會集中在磁環電感中,避免了漏磁的產生,提高了3.3V供電電路的穩定性。
圖4 3.3V供電優化電路
圖5 傳統現場儀表供電電路
5.現場儀表供電電路優化
為降低RTU測控終端的功耗,部分傳感器不需要實時供電,只在RTU與其通信時,才需要供電,目前多數RTU產品采用如圖5所示的方法,單片機的I\O口控制NPN三極管(Q1),三極管控制12V電磁繼電器(KC1),繼電器的常開觸點去控制VCC電源的導通。在這種控制方式下,由于電磁繼電器本身固有的特性,加上RTU所處現場環境不乏電機、大型電源控制柜、鎮流器等強電設備,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強電磁干擾[3],使電磁繼電器容易在復雜的現場產生誤動作;在大壩、水庫、河道等特殊場合檢測時,RTU與傳感器通信的頻率較高,使得電磁繼電器的機械壽命不能支持足夠的年限,加劇了RTU在現場的不穩定性。
在圖6中,對傳統的現場儀表的供電電路進行了優化,用單片機的I\O口控制NPN三極管(Q2),三極管(Q2)控制P溝道的MOSFET(Q1),MOSFET(Q1)的輸出接著LM7812(M1),三端穩壓芯片LM7812(M1)輸出穩定12V電壓,驅動500mA以下的傳感器;在這種控制方式,用MOSFET代替電磁繼電器,解決了電磁繼電器誤動作和機械壽命短的問題,現場儀表的供電電路更加穩定。
圖6 現場儀表供電優化電路
6.結束語
本文對RTU系統中的電源切換電路、3.3V供電電路和現場儀表供電電路進行了優化改進,主備電源間實現了無擾動切換,避免了漏磁的產生,現場儀表的供電電路更加穩定可靠,延長了RTU的壽命,提高了RTU電源系統的在惡劣環境下的穩定性,減少了維護成本。
參考文獻
[1]王偉,周圣倉.一種分布式RTU系統:中國,CN203689117 U,2014.7.2.
[2]Instruments T.LM2596 SIMPLE SWITCHER? Power Converter 150 kHz[J].2013.
關鍵詞:電能表; 制造工藝; 質量穩定性; 單板老化
中圖分類號:
TN710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12)13
0176
02
收稿日期:20120221
0引言
電子元器件是組成電子產品的核心[1],電子元器件質量的高低和壽命的長短直接決定了包括電子式電能表在內的所有電子產品的使用壽命。另外,合理的工藝設計\[2\]和制造也是影響到產品質量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為保證出廠后產品的使用質量可靠,必須在產品出廠前驗證影響其質量穩定性\[3\]的因素。有些電表廠家做了整機通電老化,雖然這種方式可靠性好,但整機通電老化會使生產效率大打折扣,并且勞動量會增加很多。
近兩年,隨著電網改造的逐漸完成,電能表更新換代也在緊張進行中。面對這個巨大的市場需求,各個廠家都在為自己的生產能力不斷擴展規模,引進先進的生產線,然而在不斷提高生產能力的同時,也要考慮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以下介紹低成本投入保證高效率的生產的單板老化方式[4]。
1老化對象
根據電能表產品的分類,被老化對象可以分為兩大類:單相表和三相表。
1.1單相表
國內單相表使用電壓統一為AC 220 V,因此可以實現老化電源的統一。因此要求電能表設計一致的電源輸入接口,這樣在電能表電路板單板被老化時,接口才能統一。
1.2三相表
三相表的設計相對單相表而言稍微復雜一些。一般情況下三相表要求功能較多,這樣三相表就會由電源板和邏輯板組合而成,為了實現電源板和邏輯板生產互不干涉,可以采用兩種單板分開單獨老化。
由于產品的生產是根據用戶實際需求而制作的,因此電源板也根據產品要求有AC 55.7 V,AC 100 V,AC 220 V和AC 380 V之分。邏輯板的設計也受到各地招標規約的限制電源輸入接口不能完全一致,然而為了實現單板老化的便捷,要求邏輯板設計時需要一致的電源排列順序。
2老化工裝
單板老化架要實現操作便捷性、可維護性、使用安全性\[5\]等基本原則。架體組成可分為獨立老化托盤、多層老化架體、表頭顯示箱等三大組成部分。
獨立老化托盤根據單個托盤所能承載能力[6],設計不同尺寸。托盤根據尺寸大小設計多個老化工位,為防止單板在托盤上出現互相碰撞,需要再固定上防撞隔斷。
多層老化架體根據單個老化架的承載能力、單層托盤間距要求、托盤大小等因素設計老化架體的尺寸,當然也要受到老化室[7]入口的限制。
表頭顯示箱是老化架體工作時需要顯示各個輸入電壓值的指示箱,里面裝載電壓電流表頭,實時顯示電壓電流值,對電源波動起到實時監控的作用。同時表頭箱又承載電源開關的功能。
3老化方案
3.1單相表老化方案
由于單相表使用電源的統一性,其單板老化實現更方便一些,只需提供統一的電源接口,即可完成便捷的單板接線操作。老化是在通電時進行,因此單板老化架與老化托盤之間的連接也是比較關鍵的問題。這里建議采用暗線方式,老化托盤與架體之間采用彈簧卡子可靠接觸方式實現。這樣老化托盤在架體軌道上可以方便插拔,不受連接線的限制。單相表電源輸出電路如圖1所示。
3.2三相表電源板老化方案
由于三相表電源板存在多種電源輸入規格,因此在老化架體取電后需要將其轉化成多路輸出的不同值電源電壓[8],這些不同值的電源電壓可以通過制作多路輸出大功率交流隔離變壓器來實現,同時這些經過隔離的電源電壓對后端的安全也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三相表電源板輸出電路如圖2所示。
3.3三相表邏輯板老化方案
三相表邏輯板電源輸入接口一般情況都是直流電源,因此需要做交流變直流的轉換,根據邏輯板直流電源的需求配置不同型號的開關電源,通過斷路器開關單獨控制電源輸出,同時輸出電源通過數顯表顯示,每路電源輸出加大過載的單向二極管[9],防止電源反串燒壞其他低輸出電源,三相表邏輯極電路如圖3所示。
4結語
本文論述了電子式電能表單板老化在生產中的實施方法,該方法設備投入小,電源轉換便捷,能夠很快見效。通電老化工藝符合國標老化規范[10]并結合實際生產合理安排工藝流程。其他電子產品的單板老化同樣可以參照此模式進行適當更改。
參考文獻
[1]劉潤華.現代電子系統設計[M].東營: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1998.
[2]高偉堃.現代電子工藝技術指南[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3]王靜,胡燕,張德勝,等.GJB 548A1996微電子器件試驗方法和程序[S].北京:機械電子工業部,1997.
[4]郭曉甫.繼電器保護裝置單板老化工藝及實施[J].電子工藝技術,2009,30(5):301304.
[5]孫青,莊奕棋,王錫吉,等.電子元器件可靠性工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6]牟致忠.機械可靠性:理論?方法?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7]曹捷,張國琦.一種新型高低溫老化房[J].電子工藝技術,2002,23(6):253254.
[8]中國集成電路大全編委會.中國集成電路大全:CMOS集成電路[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5.
[9]張建華.數字電子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4.
[10]王酣,吳京燕,陳大為.集成電路高溫動態老化系統校準規范[S].北京:全國無線電計量技術委員會,2007.
作者簡介:
何小輝男,1981年出生,河南許昌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電子、儀器儀表研究工作。
崔艷華女,1981年出生,河南許昌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電子、儀器儀表研究工作。
劉靜然男,1967年出生,河南許昌人,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電子、儀器儀表研究工作。
項立衛男,1983年出生,河南許昌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電子、儀器儀表研究工作。
航嘉的多核R80系列電源向來以做工、用料扎實著稱。原本主打高效率,而現在該系列已經逐步進化為比較全能的產品。特別是針對主流市場的多核R80 400,其均衡的表現吸引了不少玩家的關注,甚至不乏玩家自己做評測,描述多核R80 400的諸多優點,還將其稱贊為主流電源中最得力的小鋼炮。如此榮譽是否實至名歸?Mc特地邀請航嘉送測了這款熱門產品。
航嘉多核R80 400獲得了80PLUS認證,這算是秉承TR80系列的高效傳統。其次,寬幅設計能讓它在100~240V的大范圍動態電壓下正常工作。這讓玩家們不用擔心夏季用電高峰時期的電壓起伏對主機產生的影響,也能讓供電原本就不穩定的城郊地區用戶穩定地使用PC。不過就總的功率來說,R80 400顯得稍小,額定輸出400W。對使用單一中端獨立顯卡或者整合平臺用戶來說較為合適。當然,“質量”質為先。再加之主流玩家很少配置超過8pin+6pin供電需求的獨立顯卡,所以就用戶群來說,R80 400的額定輸出功率還算合格。為了保證供電品質,R80 400的設計和用料還算扎實。它的功率校正電路采用了主動式PFC設計,不過跟我們以往在主流產品上看到的主動PFC稍有區別,它更加完整。從高壓電容,到電感線圈、電阻和繼電器都一一具備,這么完整的線路以往只有在1000W級高定位電源上能夠看到。和同檔次產品相比,它的結構設計也算相對合理,整體采用雙路12V輸出設計,保證處理器和顯卡供電的相對獨立性和穩定性。此外,線材也是很容易被玩家忽略的部分,因此也有不少產品在這上面偷工減料。而R80 400的線材雖未采用模組設計,但長度和材質上均未縮水,能夠保障傳輸效率和玩家的長路線背板走線設計。
理論上這樣的結構和設計能獲得不錯的供電穩定性和高效率,其實際效率如何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實際上機試試。在220V市電條件下,我們測試TR80 400的穩定性。其+12V、5V、3.3V電壓的波動值都在2.5%左右,表現不錯。模擬一套總功率300W的平臺滿載時的狀態,發現R80 400的轉換效率竟然接近87%。雖然220V市電測試環境比110V的低壓環境更輕松,但這樣的表現還是值得稱贊,轉換效率比肩銀牌認證,堪比不少比它定位更高的產品。最后,在噪音測試中,它的表現依舊出色。在夜間安靜的聽音室(環境噪音35dB),我們測得,它的輕載工作噪音僅38.7dB,屬于人耳幾乎聽不到的程度;滿載時稍高,達到44.2dB,不過若將它放在機箱中,即使在夜間,這樣的噪音也幾乎聽不到。
綜上所述,R80 400的綜合表現確實值得肯定,整體供電穩定性、效率和噪音控制能力在同規格產品中屬一流水平。考慮到價格因素,它缺乏模塊線材設計、LED燈光裝飾等一些流行的元素也算可以理解,畢竟對用戶來說金玉其中也遠比金玉其外來得更加實在。近期有購置電源需求的玩家們不妨多多對比和關注。
1提高電壓穩定性需要應考慮的現實問題
盡管電力系統的發展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推行,但是其引發的電力崩潰安全事故也相對比較頻繁。其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對于系統的穩定性研究分析得不夠深入和徹底,使得在發生小范圍的電壓穩定破壞事故后,由于運行維護人員的操作不當,使得其發生惡性連鎖反應,從而導致系統的全部崩潰。
1.1電力系統要具有很強的電壓調節能力和足夠的無功電源對于電力系統穩定性的提高,需要在一些電力負荷要求比較高的區段,設置一定的無功電源保證其電力補償量,使得電壓在正常運行的基礎上保有一定的電壓富余,保證電力系統具有較強的自我電壓調節能力,從而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運營。無功電源的設置要注意一些實際的維護問題,在設置時應避免無功電源長距離的進行無功的輸送,還要使得其保持一定的分區分層的平衡。另外為了更加有效的保證電壓穩定性的控制,應該在電力設計過程中始終保有高于正常水平的運行電壓和足夠的無功電源.
1.2電力系統其本身負荷特性的影響電力系統的電壓穩定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是電力系統的負荷特性是所有影響因素中最為重要的。在一般的電壓穩定性分析過程中,由于電力系統建設的本身中有較多的電壓的調配裝置,還加上電力系統負荷特性本身的多樣性和時變性,在實際的電力運營過程中,其綜合的負荷特性更加的繁復。由于電網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電網主要是通過獲取電網中恒定的電流,實現電力的供應,這一恒定的電流即恒電流負荷,如果無法滿足這一電流的穩定提供,就會導致電力系統電壓的失穩。一定意義上來說恒電流負荷有比較明顯的強制性,一旦無法實現,就會導致電壓的失穩。
1.3電力系統輸送電力的穩足程度以往我們一般在電力系統設計過程中,只是考慮到電力系統的靜態穩定和動態穩定。但隨著電網建設的網絡化和普片化,長距離大容量的送電模式已經越來越多的實際應用,而對于如何保證長距離的兩端的電壓穩定性,是我們需要更加多的關注,以保證電力系統輸送電力的穩足程度。下文我們主要探究電力系統電壓穩定性破壞及出現紊亂現象的緣由:其一是在長距離送電線路輸送過程中,會伴隨著一些由于控制不夠的電力荷載,使得線路出現明顯的電壓差。如果不能有效的保證和控制送端或受端電壓發生變化,就會導致電力系統輸送電力的穩足程度比較低,無法充分滿足用戶的電力需求;其二是由于目前我國的電力系統的鋪設過程中主要以電纜作為輸送材料,這就使得我國的輸電系統出現電力容性的特點,而由于深夜用電負荷相對較小,就會使得受端與送端電壓出現較高的電壓差,一旦不能有效的控制,系統的電壓穩定性就會被破壞,并對電力設備產生消極的影響,甚至導致本可避免的的安全事故;其三是由于我國工業發展的規模化加大,使得企業對于用電量的需求也急劇增加,使得大容量負荷變得更加的集中化,這就使得在用電的高峰和低谷,產生比較兩極化的無功負荷需求,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會影響系統電壓的穩定性,從而無法保證電力系統輸送電力的穩足程度。
2提高電壓穩定性的對策
通過前文對于系統電壓穩定性進行詳細的探究和分析,我們會發現影響電壓穩定性的原因相對比較多,而下文我們主要從設備和運行以及預案模型的建立三個方面,提出一些提高電壓穩定性的對策。
2.1提高運行方面的對策為了保證電力系統的電壓穩定性,在電力系統的運行方面,系統的維護人員應該制定合理有效的運行方案,使得系統能夠及時的調整設備來投切電壓和無功功率。在電力系統處于重載情況下時,在運行維護過程中必須通過有效的控制,使得輸電電壓始終保持在允許的高水平。除了在技術上的運行維護方面做工作外,還應對電力系統的運行維護人員不斷進行電壓穩定性的基本知識的指導和培訓,提高維護人員的職業素質,為電力系統的電壓穩定性的提高貢獻人員的實踐科技力量。
2.2電壓安全監控系統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深入,其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無例外的也可以應用到保證電力系統的電壓穩定性中去。我們可以通過建立電壓安全監控系統,更加便捷和合理的調度電力需求,使得電力的輸送更加符合實際的電力需求。還可以通過開發出功能更加強大電壓安全監控軟件,從而使得電壓系統的安全監測更加的全面和有效,這樣將會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使得電力系統更加及時發現導致電壓失穩的原因,以便及時的將其排除,從而最大化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
2.3做好充分預案準備由于負荷特性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我們必須時刻關注系統電壓的實際變化,通過合理的電力調配和維護保證電壓的穩定性運營。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對實際系統的負荷特性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規劃,對各類可能發生的電壓失穩情況進行充分的預案準備,建立比較仿真的負荷數據模型,使得電力企業能夠更加有效的提高電壓穩定性
3結語
[關鍵詞]通信系統;通信電源系統;設計方案
中圖分類號:TN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22-0153-01
在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后,似乎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在變得發展迅速,主要體現在了經濟與科學技術上,而現代化的通信技術也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可以說現代通信技術已經深入的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和溝通。但是在通信技術的發展中,通信電源系統一直是通信技術發展的關鍵,通信技術在進行數據傳輸時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而現代通信使用的如此頻繁和超高量對于通信電源系統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于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與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常用設計方案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并且對于偏于地區的通信質量和信號要求等,對于通信電源系統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夠讓信號進行全方位、全地域的覆蓋必須建設大量的通信基站,而在其電源系統的設計建設中,由于通信技術的特殊性以及地理位置和環境的特殊性等,使得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要能夠滿足這些所有條件需要。同時現代的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還要滿足于信息化、網絡化的條件,能滿足于時代的需要,以及在出現相關故障時能夠及時進行自檢和上報等功能。因此嗎,針對以上相關的功能要求,對于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主要的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1 電壓的輸入范圍
電壓的輸入范圍是電源系統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通信電源系統的電壓輸入范圍和常規的農電網系統的電壓值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常用的農電網系統的電壓實無法滿足于通信電源系統的電壓輸入要求的,將很難保證通信數據的傳送質量和良好的通信服務。通常一般都是要求其輸入的電壓值要高于常用農電網電壓的30%,同時在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中,還有考慮諸多的外在環境、氣候等因素,如雷電等問題都會直接的影響到通信電源系統的輸入電壓,因此需要做好相關的保護措施。
1.2 防塵、防潮、放高溫
我們都知道,為了滿足現代人們的及時通信要求和高質量的同要求等,就必須要進全方位的覆蓋。因此,自然就會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這其中關于溫度、濕度等等方面的要求就需要考慮進去。因此,在進行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時,就要把這些所有的問題考慮進去,做好防塵、防潮、防高溫的保護措施,這些因素都會極大的影響到我們的通信電源和通信質量的正常工作。
1.3 要具備遠程控制和自我診斷能力
信息化和網絡化是現代通信電源系統設計中的重要手段,智能化的通信電源系統,應能夠做到進行遠程的控制,時刻知曉當前通信運行和通信源系統運行的質量好壞,是否正常運行以及當出現問題時,是否能夠及時的尋找到問題的原因以及具體出現問題的位置,方便進行及時的診斷和下一步的維修工作。這些都需要整套的通信電源系統能夠保證較高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具有一定的遠程監控和自我診斷能力。
2、可靠性設計方案
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除了要滿足于常規的使用外,還應具備相當的可靠性。相比傳統的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方案,可靠性的通信電源系統設計方案,又有著更高的要求。主要考慮了在電源系統的結構上、對外界的抗干擾、抗影響能力上,因此,對于可靠性的通信電源系統設計方案來說,主要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2.1 電源模塊交流輸入的電壓范圍
電源模塊是通信電源系統中保持電壓輸入的關鍵,主要的控制著交流電壓的輸入范圍,對通信電源系統的穩定工作具有關鍵的作用。在電源模塊的交流電輸入電壓上,同樣是要保證其電壓高于國家規定標準的30%以上,這樣才能保證電壓的輸入穩定性和可靠性,能夠應對各種的電壓情況在復雜的環境之下保證其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并且這一電壓輸入范圍和電站網絡要求的輸入相適應。
2.2 電源模塊的冷卻設計
我們都要知道在電源流通的過程中比然的會產生高溫現象,而高溫絕對是通信電源系統穩定工作的障礙,因此,必須做好電源模塊冷卻降溫工作,才能保證通信電源系統穩定的運行,保證輸入電壓的穩定性。在電源冷卻系統的設計上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區以及外界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的考慮,來選擇最終適合的冷卻方式。
2.3 智能化的遠程監控設計
智能化的通信電源基站現在都是沒有人工值守的,大多都是在統一的監控中心進行遠程的監控,因此,在智能化的通信電源系統設計中,就需要在其各個關鍵的點上進行監控裝置的安裝,保證能夠全體候對其進行監控和管理,從而極大的提高通信電源系統的維護水平和效率。在通信電源系統的日常運行中,難免的會遇到因為外界的因素如惡劣的天氣、氣候尤其是閃電、雷擊對通信電源系統的穩定工作特別容易造成破壞,除了外在的影響因素,自身在運行時的高溫、塵土、潮濕的空氣等都會對通信電源系統造成破壞,因此,當出現意外時,我們需要通信電源系統能夠及時的進行自動上報和通知,并且能夠具體找出事故位置以及原因等,只有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及時的維護,從而才能夠保證通信系統的穩定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通信技術的全面發展和普及運用,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是其向前持續發展的關鍵點,因此對于通信電源系統在進行設計時需要全方位的考慮好在其運行中容易出現的以上相關問題,并針對性的做好防護措施。只有做好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工作,才能保證通信質量和服務的進一步升級以及通信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本文主要的從常用的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方案和可靠性的通信電源系統的設計方案進行入手,分析了各個方案之間,應在哪些方面需要進行格外的注意。
參考文獻
[1] 宋福峰,劉寶昌.通信電源系統設計及運行維護中節能方案探討[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0,03:69-71.
關鍵詞:LED;單片機;驅動系統;智能;恒流驅動
中圖分類號:TM92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2)14-0138-02
近數年來,LED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其擁有環保、節能、光電效率高、使用壽命長、亮度高、安全性、穩定等多方面的優點。由于其眾多的優點,近年來各行各業的應用得以迅速地發展起來。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LED驅動電路成為了產品應用中一大極其關鍵的因素。從理論上來講,LED的使用壽命是10萬個小時以上,但由于種種原因,主要的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因為驅動方式的選擇不當以及驅動電路設計的不周全,致使LED極為容易受到損壞。
1 LED驅動現狀分析
當前,市場上的很多生產商所生產出來的LED產品,大多采用的都是阻容降壓的方式,同時采用一個外加的穩壓電源,實現對LED燈的持續供電,這樣則能有效的降低LED 的成本,但是這種供電方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對LED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這種供電方式的效率驅動效率很低,耗費了大量的電能用來實現降壓點受阻,甚至其產生的電能消耗可能會超過LED 自身對電能的消耗,而且電流的驅動也十分有限,當電流較大時則對于降壓電容產生的需求較大,這樣就會造成電能的消耗不斷的增加;另一方面,在電壓的穩定方面較差,對于通過LED 的電流無法確保其能夠滿足工作需求,在進行LED的產品設計時,需要通過降低LED 兩端的電壓來實現驅動,但是這種驅動必須要降低LED產品的亮度才能夠實現。總的來說,使用這種方法來實現LED產品的驅動,使得LED自身的亮度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流經的電源也不夠穩定。如果供電源的電壓降低時,則會造成LED的亮度降低,只有在電源電壓穩定時,才能夠保證LED的亮度不受影響。
2 LED驅動設計注意事項
LED照明產品是全球主流的節能產品之一,它將會成為未來照明發光產品中的主流趨勢。LED照明產品在使用的過程中,比傳統的照明產品節電60%-70%。其具有的眾多優勢讓人們不得不重視LED的發展前景。LED之所以能維持如此多的優點,其還是要靠LED驅動來支撐的。
在進行LED驅動電路的設計時,前提是必須清楚的了解LED電流和電壓的特性,因為在不同的LED 生產廠家中,生產出來的LED產品也具有不同的規格,因此在電流和電壓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以白光LED典型規格為例,按照LED的電壓、電流的變化規律,一般應用正向電壓是3.0-3.6 V左右,典型值電壓為3.3 V,電流為20 mA,當LED兩端的正向電壓超過3.6 V后,正向電壓只會有很小的增加,但是LED兩端的正向電流可能會成倍的增加,致使LED發光體的溫度升高地過快,從而加快了LED亮光的衰弱,一般程度導致LED的使用壽命的縮短,嚴重時甚至會使LED燒壞。所以,面對LED使用過程中的多種損耗,對LED驅動電路的設計提出嚴格的要求。
3 理想的LED驅動方式
通過對LED的電壓和電流所產生的不同變化特征進行詳細的觀察和分析,可以發現,在恒壓方式下對LED進行驅動存在著一定的可行性。雖然在一般情況下,我們使用的穩定電壓電路有著一定的弊端和不足,比如電壓不夠穩定或者是穩流能力較差等問題,但是必須認識到,穩壓電路具有一定的精確設計,通過穩壓電路實現LED 的持續供電也是一種較為穩定的途徑。根據相關的研究發現,對于LED來說,采用橫流驅動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使LED 的正向電壓發生改變引起電流變化的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同時也能夠保證LED供電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也可以說,理想的LED 驅動方式,是保證電壓的恒定和穩定,通過串聯實現多個LED 同時供應。
4 LED模型
LED模型在建立的過程中,會引起電流的變化。當LED的電壓值超過其恒定的規定值之外,LED的電流流向會發生變化,而且會隨著正向電壓的增大而不斷的增加,當電壓發生極小的變化時也容易引起電流的變化。電流對于電壓的變化是十分敏感的,當正電壓的某一個值小于規定值時,則會使電流發生變化,LED 的發光變得極為微弱;而當電壓的某個值大于規定值時,則會使LED 的光變得更強。
5 驅動系統設計
LED的驅動系統對于光源運行系統的整體運行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光源運行系統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而本文則主要結合恒流驅動電路、單片機恒流控制、開關電源幾種方式來針對驅動系統的設計進行探討。而在本系統設計中,主要運用單片控制作為核心程序,通過對輸出電流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反饋,實現對LED 亮度的調整。同時,該系統能夠適用于各種使用LED產品的驅動系統,能夠使LED產品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時也使得LED 光源不穩定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