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下列有關人體內環境穩態與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與組織液相比,血漿中蛋白質含量較高
B.內環境是人體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C.內環境的滲透壓升高,將引起下丘腦產生渴覺
D.神經遞質、激素與相應的受體結合均發生在內環境中
2.下列有關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和在突觸間傳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方向與膜內的電流方向相同
B.在靜息狀態下,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外負內正
C.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的結合能引起后膜的電位變化
D.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遞質通過組織液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
3.下圖所示為脊蛙的部分反射弧(傳出神經被剪斷),兩個電流表分別連接在神經纖維外表面,若分別在甲、乙、丙、丁處給予足夠強度的電流刺激,則只引起一個電流表發生一次偏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給健康大鼠靜脈注射大量的低滲鹽水后,會出現( )
A.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B.大鼠的排尿量增加
C.腎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強
D.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
5.下列有關細胞之間傳遞信息的信號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神經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可作用于肌肉或腺體的細胞膜
B.淋巴因子由已免疫的T細胞分泌,可作用于漿細胞、效應T細胞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分泌,可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
D.甲狀腺激素由甲狀腺分泌,可作用于下丘腦細胞和垂體細胞
6.下列關于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寒冷環境中參加戶外活動,機體通過減少排尿來減少散熱
B.高溫環境中飲水不足,機體通過減少汗液分泌來調節水鹽平衡
C.饑餓狀態下,機體通過胰島素促進肝糖原的分解來維持血糖平衡
D.大部分的細胞代謝產物,通過毛細血管的靜脈端吸收進入血漿
7.下列關于動物激素調節及其應用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飼喂添加甲狀腺激素的飼料,可使蝌蚪快速發育成小青蛙
B.激素與靶細胞結合并發揮作用后可以繼續使用
C.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動物,其耗氧量會增加
D.長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績的運動員,其體內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較正常人高一些
8.下列有關免疫細胞來源、去向、功能等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漿細胞只來源于骨髓中B細胞的增殖和分化
B.漿細胞、記憶細胞和效應T細胞不再具有分化和增殖能力
C.每一個漿細胞只能分泌一種特異性抗體
D.吞噬細胞對病毒的吞噬作用屬于細胞免疫
9.下列有關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 是( )
A.生長素的受體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組織細胞中
B.生長素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
C.植物的側芽不能產生生長素,且對生長素的敏感度高于頂芽
D.不同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插條可以獲得相同數目的根
10.研究人員用一定濃度的赤霉素(GA)溶液分別處理棉花植株的受精花(受精幼鈴)和未受精花(未受精幼鈴),24 h后在葉柄處注射含32P的磷酸鹽溶液(如下圖所示),一段時間后,取樣測定兩種幼鈴32P的放射性強度并統計兩種幼鈴的脫落率,實驗結果見下表。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H2O處理組與GA處理組施用的液體量相等
B.GA處理對受精幼鈴脫落率的影響大于未受精幼鈴
C.H2O處理組中幼鈴的放射性強度差異與內源激素有關
D.GA對32P向幼鈴的運輸具有明顯的調配作用
11.進食可刺激小腸K細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島細胞和脂肪細胞,其作用機制如下圖所示(1~4代表細胞膜上的結構)。請分析回答:
(1)圖中結構1~4是細胞膜上的 ___________ ,其化學本質是 ___________。進食后,GIP和胰島素通過結構1、2作用于脂肪細胞,促進___________ ,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2)給大鼠口服或靜脈注射適量等濃度的葡萄糖溶液,與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漿胰島素水平更 ___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
(3)現有甲、乙兩個糖尿病患者,甲體內檢測出能作用于結構2的抗體(此抗體還可作用于肝細胞和肌細胞),乙體內檢測出能作用于結構3的抗體。這兩種糖尿病都屬于 病;在這兩個患者中,能通過注射胰島素治療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12.下面為某同學“饑寒交迫”時體內的一些生理變化過程示意圖(A~D為器官或細胞,①~④為激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興奮在傳入神經上以 ___________ 的形式傳導,在神經元之間完成信號傳遞的物質是 ___________。
(2)產生冷覺的A是 ___________ ;激素③以B為靶細胞時,體現了激素的 ___________ 調節,③對B的作用效應有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3)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細胞)是___________ ,與其在血糖調節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 。
(4)寒冷環境比炎熱環境更容易精力集中,興奮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相同飲水量的情況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 。 13.圖甲是中樞神經元之間的一種連接方式,圖乙是一個反射弧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有___________個突觸,突觸間隙中的液體為___________;突觸后膜通常為下一個神經元的___________(填“樹突”“軸突”或“細胞體”)的細胞膜。
(2)若圖甲中環狀結構內各突觸生理性質大體一致,則興奮經該結構傳遞后持續時間將會 ___________ (填“延長”“縮短”或“不變”)。
(3)已知神經④為傳出神經,某同學利用圖乙,設計實驗判斷圖中陰影部分有無突觸結構。
依圖示連接微電流計,并在箭頭處給予適宜刺激,觀察微電流計指針偏轉情況:
若微電流計的指針偏轉___________ 次,則陰影部分有突觸;
若微電流計的指針偏轉 ___________次,則陰影部分無突觸。
14.Graves病即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原理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回答:
(1)圖中B物質是___________,在Graves病患者血液中B的含量比健康人___________ 。Graves病患者的癥狀有哪些? (至少寫兩項)。
(2)D物質為 ___________ ,其化學本質是 ___________,圖中該物質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F為 ___________ 過程。
(3)此病中抗體的作用是與___________ 結合,起到類似 ___________的作用。
專題九 生物與環境
1.下列有關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的敘述,有誤的是( )
A.對于蚜蟲、動物的卵,由于其活動范圍小或不活動,常用樣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
B.對于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常用標志重捕法、記名計算法
C.五點取樣、等距取樣是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常采用的隨機取樣的方法
D.標志重捕法中,因捕獲后的動物更難被捕獲,會導致估算數值比實際數值偏大
2.下列有關種群增長“S”型曲線中K值(又稱環境容納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K/2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此時有利于魚類的捕撈
B.K值時,種群呈穩定型,此時種群斗爭最為激烈
C.K值是指理想條件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D.種群的K值是固定不變的,但不同種群的K值可以不同
3.下圖為某種群數量增長曲線,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第1階段種群數量緩慢增長
B.第2階段種群增長速率先增大后減小
C.種群K值為K1
D.第4階段后,種群數量也可能迅速減少
4.探究兩種植物根系之間的競爭關系時,為了獲得較好的實驗結果,以下說法不合理的是( )
A.需要選自不同環境的植物進行實驗 B.選擇的兩種植株大小必須基本一致
C.不同種植株種植在一起作為實驗組 D.可設置兩種植株的間距來設計實驗
5.下列關于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種越來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種間關系越來越復雜
B.沙丘上造林說明了人類活動可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種群中的個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
D.群落中的各種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
6.某相對封閉的陸地生態系統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個種群(每個種群只占一個營養級),一年內輸入各種群的能量數值如下表所示。下列對該表數據作出的分析,正確的 是( )
A.調查該生態系統中戊的種群密度時可采用目測估計法
B.當甲與丙無捕食關系時,相鄰兩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4%
C.甲的數量增加以后,會導致丙的數量減少,乙的數量增加
D.碳元素在該群落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循環
7.下圖是近年在某縣試驗成功并大范圍推廣的生態農業模式,有關此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位于第二營養級的生物有螺、昆蟲、鴨
B.鴨與螺之間是捕食與競爭關系
C.鴨所固定的能量來自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飼料中的化學能
D.圖中微生物屬于分解者,其所處的營養級最高
A.生物多樣性是指在一定時空中所有物種及其基因和生態系統的總稱
B.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共同進化的結果
C.自然保護區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D.建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
9.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時間,用固定數量的鳥籠捕捉的方法,統計大山雀的種群數量。在連續10年內得到下圖所示的曲線(圖中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請回答相關問題:
(1)在食物和空間充裕、___________等條件下,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其數學模型為Nt=N0×λt,其中λ值與種群增長率(α)的關系為λ= ___________ 。
(2)在0~2年內種群的年齡組成為___________ 型;該種群在10年中個體數量最多的是第 ___________年;第4年和第8年種群數量 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因人類活動破壞,森林退化為荒漠___________填“屬于”或“不屬于”)群落演替。在自然條件下,演替群落之所以能夠發生演替,其內因是___________,外因是環境條件的改變。
(4)經調查已獲知,該森林內大山雀的種群數量為140只,在進行調查時,第一次捕捉大山雀21只,標記后放回,一段時間后重捕,重捕到大山雀20只,則重捕大山雀中帶標記的鳥大約為___________只。
10.請回答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問題:
(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___________能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
(2)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渠道是___________ ,流入某一營養級的能量除未被捕食的外,一部分通過 ___________ 散失,一部分成為 ___________ 而不能進入下一營養級。
(3)桑蠶魚塘生產方式:利用桑葉養蠶,蠶糞養魚,塘泥肥桑。其設計理念是從人類所需出發,通過能量的 ___________ 利用,提高生產效益。
(4)草原在遭到嚴重火災或極度放牧后,恢復過程中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___________。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與間接價值相比,直接價值較 (填“大”或“小”)。
11.濕地生態系統包括湖泊、水庫、灘涂、池塘等,被稱為“地球之腎”。請回答相關問題:
(1)濕地中的各種生物共同構成一個___________。各生物種群占據不同的位置,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___ 結構。
(2)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改善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的功能,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_ 價值。為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我國已建立多個濕地自然保護區,這屬于___________ (填“就地”或“易地”)保護。
(3)在對濕地灘涂沙土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進行研究時,常用 ___________ 法進行采集、調查;常用 ___________ 法進行統計。對于不知名稱的小動物 (填“需要”或“不需要”)統計在內。
(4)某地區為增加耕地面積,有計劃地對濕地進行填埋,導致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降低,該實例說明了人類活動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進行。
12.圖1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鼠同化的能量流動示意圖。請回答相關問題:
(1)草原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未組成食物鏈的成分是___________ 。
(2)圖中“?”指的是___________ 的能量。
(3)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 ___________ 的特點。
(4)若該生態系統有草、鼠、兔、蛇、狐和鷹等生物,食物網如圖2所示。圖中鷹與蛇的種間關系是 ___________ 。若某種原因導致蛇的數量減少,則鷹的數量將 (填“增多”“減少”或“基本不變”)。
專題十 現代生物科技
1.某動物能產生一種有高利用價值的蛋白質,但產量較低。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等技術,將該蛋白質的基因導入某雙子葉植物體內,發現該基因在根部有較高的表達效應。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研究人員以動物體內該蛋白質的mRNA為模板,經逆轉錄產生的___________ 作為目的基因。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在目的基因首端一定要有 ___________ 序列,尾端要有 ___________ 序列,才能使目的基因正常轉錄。
(2)將目的基因導入該植物細胞,可用___________ 法,該方法能將目的基因插入農桿菌Ti質粒的___________ 中,然后通過DNA重組將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細胞的染色體上。
(3)若要檢測該目的基因在植物體內的表達最終產物,應該取植物的___________ 細胞,提取蛋白質,利用 ___________ 技術進行檢測,如果出現 ,則表明目的基因成功表達。
2.干擾素是抗病毒的特效藥,干擾素基因缺失的個體,免疫力嚴重下降。科學家利用胚胎干細胞(ES細胞)對干擾素基因缺失的患者進行基因治療。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ES細胞是由早期胚胎或 ___________ 中分離出來的一類細胞,在功能上具有 ___________ 性。
(2)該過程需要構建含有干擾素基因的基因表達載體,該結構除啟動子外,還必須有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和干擾素基因等。
(3)經改造的胚胎干細胞在移植之前先要進行動物細胞培養,該培養過程需要適宜的條件,其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為防止細菌污染,可向培養液中添加一定量的 ;培養液應定期更換,其目的是___________ 。
(4)為檢測干擾素基因是否表達,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3.下圖所示為制備單克隆抗體的簡易流程。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D1中,在①過程誘導細胞融合的方法中, ___________ 法不能用于植物原生質體的融合;該過程得到的兩兩融合的細胞中不能產生抗體的是___________ 。
(2)圖2表示制備抗體的一條新思路。圖2中,①過程需用到 ___________ 酶;②過程所用的酶中,能識別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點斷開磷酸二酯鍵的是 ___________ ;③過程需要使用 ___________ 溶液處理大腸桿菌,目的是使大腸桿菌處于 ___________ 態。
(3)圖1和圖2中,Y細胞產生的抗體和大腸桿菌產生的抗體活性 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___________ 。
4.治療性克隆是將患者健康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受體卵母細胞中構建成重組細胞,體外培養一段時間后,分離出胚胎干細胞,經定向分化形成特定的組織器官,用于治療。
(1)應選處于___________ 期的卵母細胞作為受體,且對受體細胞作去核處理,目的是___________ 。
(2)體外培養時,首先應保證重組細胞處于 ___________ 的環境,當重組細胞達到 ___________ 期時,可從其內細胞團中分離胚胎干細胞。
(3)若克隆過程需進行基因改造,核心步驟是構建 ___________ ,將其導入動物細胞的最有效方法是 ___________。
(4)胚胎干細胞在功能上具有發育的 ___________ ,在體外經定向誘導分化,培育出人造組織器官,解決目前臨床上供體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___________ 的問題。
5.酶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中獲得了廣泛應用。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基因工程中的基因“剪刀”和“針線”實質上都是酶,后者是___________ 酶,其作用的化學鍵是 ___________ 。
(2)對目的基因進行體外擴增也需要酶,該酶可應用于PCR技術中的原因是其具有___________ 的顯著特點。
(3)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中,運用___________ 酶處理植物細胞,獲得___________ 。
(4)在動物細胞培養過程中,需要兩次使用___________ 酶,第一次的作用是將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由于動物細胞培養具有 現象,因此對于貼滿瓶壁的細胞需要第二次用該酶處理,然后分瓶繼續培養,這樣的培養過程稱為___________(填“原代”或“傳代”)培養。
6.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胚胎工程構成了現代生物科技的核心,但這些工程離不開一定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的支撐。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科學工作者對肺炎雙球菌如何實現轉化機理的研究,催生了基因工程。在基因工程中,“轉化”是指 ___________ 。具體在農桿菌轉化法中,運用Ti質粒中的 ,將目的基因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的DNA中。
(2)轉基因動物、克隆動物和試管動物(如試管嬰兒)的培育過程最后一道工序均為 ___________;培育轉基因動物的基因工程的核心技術是 ___________ ;克隆動物培育過程中的特有技術是___________ ;試管動物培育過程中的關鍵技術是 ___________ 。
(3)在胚胎工程的基礎理論中涉及排卵,排卵是指 ___________ ;在胚胎工程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常涉及沖卵,沖卵是指 ___________ 。
7.根癌農桿菌介導法轉基因原理如下圖所示。Ti質粒中的vir區是轉化所必需的,該區段上基因表達產物能激活T-DNA的轉移,并加工T-DNA形成單股DN段。請回答相關問題:
(1)所謂轉化是指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并在受體細胞內___________的過程。
(2)當植物受傷時會產生一種信號分子,該信號會作用于農U菌細胞表面的 ___________ ,吸引農桿菌移向這些受傷的細胞,并激活轉化過程。
(3)圖示中含有目的基因的區域是 ___________ (填“vir區”或“T-DNA區”)。
(4)試分析接收信號分子后,農桿菌將T-DNA導入植物細胞的過程:
①信號分子激活vir區表達蛋白裝配成 ___________ 。
關鍵詞:生物教學;生態文明;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3-0252-01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等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求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宏偉目標。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英國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圖爾明說過:“生態文明的概念關系到每一個人,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如何在地球上以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生活。”
一、立足課堂,培養生態文明意識
生物教材中有關生態環境方面的內容十分豐富,但受學時及篇幅限制,敘述比較簡單。教學中要立足課本,同時將課堂知識點延伸到生活,通過學生對生態問題的討論和感悟,以提高其生態文明的意識。例如,通過“細胞中的水”教學,認識到生命活動離不開水,目前我國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要杜絕水資源浪費,具有水資源危機和節水意識。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中各生物成分的動態分析”,使學生認識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認識自然界中的生物對于生態系統的穩定所起的作用。通過“植物光合作用”的教學,認識綠色植物依靠光合作用,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人類維持生命的氧,可以凈化污水、消除和減弱噪聲、調節氣候等,從而認識保護植物、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重要意義,愛護大自然的花草樹木,積極參與植樹造林活動。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自然的情感,切實領悟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從而培養高尚的生態文明情操。帶領學生到濕地生態公園或森林公園了解生態系統成分,群落的空間結構,生物的多樣性,體驗草、木、蟲、魚、鳥等生物的和諧關系,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我們生活小區、村莊為何見不到這樣美好的景象?由于人類的活動范圍和影響強度不斷增大,致使物種絕滅的速度大大加快,許多生態系統遭到了干擾和破壞。生物圈Ⅱ實驗的失敗告訴我們:人類要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走生態文明之路。
二、從我做起 踐行生態文明行為
生態文明是宏偉的事業,有人認為那是政府的事,是大人物的事,其實不然。作為普通人,也許我們無法叫停那些污染嚴重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不能讓那些排污超標的企業停業治理,也不能讓沙漠變綠洲……但是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開始踐行生態文明行為。通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教學,分析不同種類的物質被微生物降解的速度,垃圾中大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節約資源,降低處理成本。形成綠色經濟、循環生產等經濟發展的新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將生活垃圾分類,減少使用不可回收利用的資源,舉手之勞就可為生態文明做出貢獻。節約資源就要從節約每一粒糧食開始。學校食堂的浪費現象非常嚴重,有人饅頭咬一口就扔掉,有的飯菜一大半都倒掉。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鋪張浪費,勤儉節約,積極履行“光盤行動”。教材“保護生物多樣性”,論述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措施。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衡量環境質量和生態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每個人都要關愛生物、善待生命。在維持人類一定的生存質量的同時,應該從生態倫理出發,保護好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任何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生存權。倡導學生不吃、不用、不穿以野生動物為原料生產的產品,抵制其銷售。樹立科學消費、健康消費的觀念,堅決摒棄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改變落后的、不文明的飲食習慣。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球生靈,維護生態平衡,就從抵制舌尖誘惑開始,積極響應餐館“零蛇行動”等活動。讓教室里的電燈“點”長明燈,對自來水龍頭流水不理不睬,任意撕毀、隨意丟棄學習用品,諸如此類的浪費行為不再出現,以電子賀卡代替紙質賀卡等。
三、走向社會 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人類活動導致生態環境發生明顯改變的例子在身邊屢見不鮮,但大部分中學生不是沒留心而是發現了也可能沒有多加思考。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現實生活場景引導或者是激發學生的生態思維。例如:在群落的演替教學中,展示幾張拍自校園和周邊公共場所:綠油油的草地上醒目地伸展著或大或小的黃泥道。學生看后反應不一:有見慣不怪的,有驚訝不解的,有可惜的,也有憤怒不平的……教師可以把其中涉及的生態文明知識滲透給學生:從這里走過的人都沒意識到,他們一步步為草地編織的“金腰帶”是以犧牲草地上的植物為代價,他們的生活方便了,但草地卻受傷了。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對破壞綠化的行為進行勸阻。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把課堂中學到的生態文明理念,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向社會進行輻射,讓生態文明成為主流價值觀。關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利用假期進行調查走訪,針對身邊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破壞生態等現象,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生物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生態文明教育,讓學生領會生態文明的精神并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生態文明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為生態文明踐行者、傳播者,早日實現美麗中國的中國夢。
A.先雜交得到F1,再利用單倍體育種技術獲得純種的目標植株
B.將乙種植株耐寒基因導入到甲種植株的根尖中培育出目標植株
C.利用人工誘變的方法處理乙種植株以獲得滿足要求的目標植株
D.誘導兩種植株的花藥細胞融合并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培育成幼苗
4.水稻植株易因感染赤霉菌而患惡苗病,患病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有人推測是赤霉菌產生的赤霉素使水稻患惡苗病。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據題分析可知,赤霉素屬于植物激素
B.植物生長發育繁殖的各個時期,赤霉素均起主導作用
C.植物體內合成赤霉素的主要部位是根冠、萎蔫的葉片
D.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引起植株增高
5.我國已在“5?12”地震重災區平武縣摩天嶺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國際級的科學研究和生態監測平臺。這里有228種動物和301種植物,是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是野生動植物生存棲息的樂園。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自然保護區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這里的所有生物構成了生物的多樣性
B.建立自然保護區,避免人類過多的干擾,有助于增強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
C.將其他受災地的珍稀動物遷入該區域加以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
D.大熊貓同化的一部分能量可隨糞便中未消化的牛羚肉等最后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1. 在進行種群密度調查時,正確的做法或說法應該是( )
A. 調查植物時多采用五點取樣法或等距取樣法,調查動物則采取標志重捕法
B. 在劃樣方時,若遇到壓線的植物,則盡量避開,重新選取樣方
C. 若兩次捕捉動物間隔的時間過短,則會導致估算的種群密度值偏小
D. 當調查的植物分布較為均勻時,則采用等距取樣法來取樣
2. 自然界中,動植物的有機物被蒼蠅舔食,而植物中的捕蠅草也能捕到蒼蠅,即蒼蠅捕蠅草。這一事實說明:①捕蠅草只為異養型植物;②捕蠅草既屬自養型,也可屬異養型生物;③綠色植物在自然界的食物鏈中,只有一個營養級;④有些植物在自然界的食物鏈中不只有一個營養級;⑤食蟲植物的原產地生長環境往往嚴重缺乏氮元素,其根系不發達,甚至退化,葉肉雖有葉綠體,但制造的養料不足,必須捕捉小蟲以攝取有機物。以上說法正確的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3. 下列信息傳遞的實例中,屬于調節生物種間關系的是( )
A. 萵苣在適宜波長下才能萌發生長
B. 昆蟲散發性外激素傳遞信息
C. 草原返青時,“綠色”為食草動物提供信息
D. 雄鳥求偶時進行復雜的“求偶”炫耀
4. 下圖顯示某一規模農場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種豐富度變化的數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1850~1950年間該農場種群類型數量和各種群密度均不斷降低
B. 1875年比1850年植物種類增多,群落結構趨于簡單
C. 1950年時,農場中的生物群落有明顯的分層現象
D. 從圖中信息反映出人類的干擾會影響群落的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5. 下列關于江蘇省境內發生的幾個生態事件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互花米草原產美洲,引入到江蘇沿海等地種植后迅速擴散并改變了灘涂生物多樣性,屬于生物入侵
B. 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原產美洲,經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區后迅速擴散,對農田有一定危害,但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不屬于生物入侵
C. 麋鹿原產我國,但后來在國內絕跡,從歐洲引入并在大豐境內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遷地保護
D. 丹頂鶴在我國東北等地繁殖,遷徙到江蘇沿海灘涂越冬,在鹽城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就地保護
6. 我國南方桑基魚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內養魚,塘基上種桑,用桑養蠶,蠶糞養魚,魚糞肥塘,塘泥肥田、肥桑,從而獲得稻、魚、蠶三豐收,大大提高了系統生產力,下列有關“桑基魚塘”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生態系統在程度上實現了對能量的循環利用
B. 該生態系統是農業生態系統的雛形
C. 該生態系統是一個自然生態系統
過去,在日本人的文化傳統里,對于道德責任的理解特別困難,這也許是某種文化特色:就是他沒有一種絕對的善惡和道德的普遍標準。這一點跟我們中國傳統儒家觀點不太一樣。雖然日本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但是他們更加關注到的就是儒家強調的一個社群內部的標準,即人跟人之間的標準,而忽略了儒家所講的“人心”背后的古式道德標準。作者在書中首先提出的是:必須把“認識原因”與“追究責任”兩點分開進行,否則永遠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教訓。其次,他相信人類即使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仍然有“決定自己行為的自由”,也因此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否則就無法分清善與惡,而人類的文明也無法往前躍進。
對于日本人而言“道德責任的承擔”是至今仍然未能解決的難題,但誰又敢否認,這些道德倫理問題不是21世紀人類最深層的精神問題呢?當子女犯罪,我們在追究子女的責任的同時,也在追究父母的責任;然而,環境污染、無法控制的核災以及國家之間的戰爭……這些事情又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是企業、國家、還是身為世界公民的你和我?柄谷行人從近代,橫跨基督教、佛教與西洋哲學,來試圖尋找道德倫理問題的答案,試圖為21世紀的人類,尋找個人心靈的歸依,以及世界和平的可能。
很少有人會從植物的角度去考察人類的發展史,而本書恰恰是從歷史和人文的角度,敘述了植物的歷史及其宗教文化的淵源。
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人類日常生活中熟悉但也許從來沒有思考過的若干植物的傳播史,以及在此過程中,它們是如何以多種方式影響著人類的文明進程,其中蘊涵著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以及環保意識。
如果把這本書看作一本通向花朵的秘密世界的游記,那么在游記里不受歡迎的方式在這里卻恰如其份地寫出了靜止的花朵所蘊藏的欲望和張力。
本書雖綜合了植物學和科學史,卻以優美、詩意的文字將其緩緩道來。作者不但為我們介紹了形形的花種,同時還深入探討了關于花香與花的知覺等問題。
本書探討的是作為生命載體的種子在自然界中如何伸展,并實現其信念的過程。這是一本崇仰自然、敬畏生命的奇書。
作者在文學與自然科學之間搭建起一座前所未有的橋梁,以敬天愛人的悲憫情懷,以科學求實的嚴謹周密,表現森林中萬千生命的尊嚴、繁雜以及高度,探求自然的豐滿純凈。在書中,作者會教你如何深入種子的內心世界。
孕育無數生命的地球存在著許多不為人知的世界,究竟是由誰創造出來?無數罕見的生命為何只在地球有限的地區內熠熠生輝?地球上有種區域匯聚了瀕臨滅絕的珍惜動物,名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它占地球陸地面積的2%,卻生活著許多進化獨特的動物。
由NHK電視臺于2011年制作的特別紀錄片《Hot Spots最后的樂園》,通過走訪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新西蘭、塞拉多等幾個熱點地區,向觀眾展示和介紹了許多罕見且進化獨特的珍惜瀕危動物,同時以數十名科學家的采訪為基礎,從科學的角度追溯并解釋了這些地區生物多樣性的歷史和原因,同時,還對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將會出現的物種進行大膽的預想。
這是一部不用翻譯,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能看懂的影片。導演雅克·貝漢在影片中惜字如金,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以無以倫比的攝影技術、獨具匠心的拍攝角度,將微觀世界無數倍放大:在昆蟲的世界里石塊變成了山脈,水滴變成了;一小時就是一天,一天就是一季,一季就是一生。
影片中,毛毛蟲是光滑的:蝸牛的相互依偎是浪漫的;蜘蛛會在水下用一個小氣泡作為自己的餐廳……每一只蟲子都不會浪費每一寸光陰。空靈的音樂,天衣無縫地配合,除了帶給觀眾感觀上的震撼外,還極力訴說著自然界無法向人類訴說的道理:它們非常渺小,即使一場雨也可以把它們的世界攪得天翻地覆,但是它們依然生生不息地生活著。
本片源于1970年代的動物試驗。一只名叫“尼姆”的黑猩猩,出生后就立即被研究者帶到人類的家庭,將它當成人類一樣去養育。尼姆先后經歷過3個家庭,在這3個家庭里,尼姆與人類一起吃飯、玩耍、學習手語……直到死亡。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成為了尼姆的成長過程被紀錄在了影像和圖片資料當中。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0)08―0103―2
一、什么是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這個概念,起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是20世紀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教學理念。近年來,這個定義經常在教育相關文獻里出現,得到了國內外教育學者的高度重視。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有效教學不是指老師教給學生什么,而是指老師怎樣引導學生的學習。有效教學的基本目標是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達到高效率地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二,行為主義者指出,有效教學主要是指傳授者教授客觀世界的內容,接受者在這種被傳授的同時完成傳授者既定的效果,從而實現傳授者的目標。
第三,有效的傳授不僅是指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績,而且在滿足發展需要時也要取得一定的成績。主要由老師有效的傳授與同學們高效的接受兩個部分組成。
第四,有效的傳授是指老師通過一定的教授,使得同學們取得了相應的收獲和進步,教學效果有效與否,不是指老師是否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要求、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是否負責,而是指同學們是否收獲了知識以及消化吸收的程度。
那么,究竟怎樣的傳授才是高效的呢?就是指老師利用適當的傳授手段,按照一定的教學規律,使用較短的時間和相關的資本投入,獲得最大的課堂收益。也就是說只要能最大程度地使同學們成長和進步,達到預想的課堂收益就是比較有效的教學。在探討所有問題的時候,在外延上我們把“高效教學”并入“有效教學”的范疇,而把“低效教學”、“無效教學”和“負效教學”列為“有效教學”的對立集合。從有效教學的目標來看,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征:第一,有效教學中所指的進步和發展除了知識的培養和能力的鍛煉外,還包括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的發展,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的形成。這體現了有效教學含義的豐富性。第二,由于每個學生的的基礎和認知能力不同,在同一節課中所獲得的“進步”和“發展”也不盡相同,只要是符合課程標準的,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和提高,就可以算是有效教學。這體現了有效教學含義的針對性。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切入點,以學生在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上面獲得進步和發展為最終指標。
二、如何能夠有效教學
(一)有效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教師課前要認真備課,寫好教案。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鉆研教材、了解學生、選擇教法。教師要想備好課必須具備相應的備課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和運用課程標準能力、加工處理教材的能力、了解學生的能力、選擇教法的能力、編寫教案的能力。為了記住教案的全部內容,教師往往要在教案的條理性、邏輯性上花很多的時間作深入的分析。這樣,既有助于教師記住、理解、掌握教材內容,也有利于學生在教師講授時更容易掌握教材內容,甚至當堂記住、理解、消化。教師備課時應該整合各種復雜條件,比如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激發廣大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和先進設備等,同時不能忽視以下幾點:
第一,準備課程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同學們對知識的渴求。以往備課時,教師通常僅僅根據學生現有的理論素養和接受程度來準備自己的授課內容和知識構架。而有效的備課注重燃起學生的求知激情和熱情,并讓這種情緒持續地保持下來,以此達到更好的授課效果。
第二,有效備課要求教師要對授課目的敘述得更加準確和精細。眾所周知,以往的課堂準備,教師往往使用“明確”、“了解”、“掌握”等詞匯來描述相應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由于這些詞匯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很難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最大程度地利用諸如“舉出”、“說明”、“寫明”等形象的詞匯,這樣才能實現具體的測試功能,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二)授課過程要行之有效
有效授課要注重以下幾方面的重要問題:
第一,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只有自主地想進入課堂學習,才能得到預想的授課效果。良好的導入則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引導。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巧設一個引入入勝的藝術“序幕”,從而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開啟思維的機器,使得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課堂教學的情境之中。這也是教師有效教學的關鍵。教師常用的幾種導入方法有:新舊知識聯系的方法、懸念法、趣味法、情境教學法等。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要根據教學的風格、內容以及自己和學生的個性特點,切不可生搬硬套。
第二,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將課程的突出部分(包括重要的環節和疑難的部分)講授給同學。在以往的課堂授課過程中,老師通常是僅僅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才著重向學生強調,這種方法已經不十分適合現代化的教學過程7。眾所周知,在當下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運用多種多樣的現代化教學工具進行授課,導致學生的精力很容易分散。那么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在授課的時候要不定時地強調課程的重要部分和疑難環節。
(三)課堂互動環節要有效
在課堂授課時不應該只有老師的聲音,還應該有學生的廣泛參與和配合,那么,有效教學的模式應該體現出溝通和交流。因此,老師要充分、準確、有效地提出各種有針對性的問題。
第一,課堂師生互動時,有效的課堂互動應該適當開放。眾所周知,在以往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設計的提問大多是比較封閉的。要想實現行之有效的互動,教師應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注重問題的開放程度,盡量使自己的問題靈活、豐富。
第二,教師在設計互動問題時要盡量使自己的問題具有適當的難度系數。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提出的問題大多是機械記憶式的、比較淺顯的知識。比如有的教師會問學生葉綠體中的色素主要有哪些,它們都有哪些顏色以及吸收什么樣的光等,這樣的提問沒有什么難度系數,也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有效提問則要注重提出一些實際應用類的題目,例如:觀察光合反映過程,并依據這些過程來分析有哪些條件給光合作用帶來了影響。以上提問可以將同學們學到的理論內容廣泛地運用到實踐當中,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機械記憶,還能夠使學生活學活用,加深印象。
第三,有效的提問盡量不要“滿堂問”。一些教師誤解了課堂互動的真正意思,教學時為了體現互動,造成了“滿堂問”的現象,教師提出一些十分淺顯的問題,師生共同做出答案。在這樣的教授過程中,課堂氛圍雖然十分輕松和活躍,但是同學們所獲不多。表面上看來,確實有大部分學生加入到課堂授課中,然而實質上同“滿堂灌”是同理的,學生沒有實現自主學習,也不可能改變過去那種同學們被動學習的傳授知識模式。這樣的講授方法不能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浪費了學生大量的獨立學習和研究的精力,束縛了同學們的思想。
第四,有效提問要充分利用生物課程資源。比如在講授生物多樣性的相關問題時,可以列舉舟山漁場海洋資源退化的案例,組織同學們研究是什么原因破壞了生物多樣性,總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具體措施等,由此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使同學們廣泛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最終產生自主學習生物課的自覺性。
1. 關于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Ⅰ為經濟環境協調模式
B. Ⅱ為環境滯后經濟模式
C. Ⅲ為經濟滯后環境模式
D. Ⅳ為經濟環境落后模式
2. 如果X表示經濟發展速度,Y表示環境保護強度,那么,目前我國處在哪種發展模式(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讀下圖,回答3~4題。
3. 該圖反映的環境問題將給我國農業生產的布局和結構帶來的影響是( )
A. 我國冬小麥的安全種植北界將由目前的長城一線南移
B. 農牧交錯帶將北移
C. 土壤有機質的微生物分解將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 該問題不會對全球乃至中國的糧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4. 該圖反映的環境問題的成因和對策是( )
A. 向大氣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強對煤的除硫處理
B. 二氧化碳過量排放和熱帶雨林遭砍伐;減少砍伐
C. 工業化進程加快;減緩工業化進程
D. 生物物種增多,對食物的爭奪加劇;控制生物多樣性
河西走廊屬于甘肅省率先脫貧奔小康的地區之一,也是西部開發的熱點地區。該地區在經濟發展中資源利用不合理,防護林網建設滯后。民勤縣在20世紀50年代種植的沙棗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死亡,風沙肆虐頻繁,土地荒漠化嚴重。為此,甘肅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據此回答5~6題。
5. 沙棗林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
A. 土地鹽堿化嚴重
B. 沙棗林不適合在當地栽種
C. 濫砍亂伐,過度樵采
D. 林帶過大過密,林水矛盾突出
6. “再造河西”需首先解決的問題是( )
A. 大量開荒 B. 開發資源
C. 發展交通 D. 完善生態體系
讀“2007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人均GDP與人均CO2排放量散點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7~8題。
7. 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 上海、天津 B. 廣東、福建
C. 海南、貴州 D. 遼寧、山東
8. 山西、內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資源貧乏 B. 交通設施落后
C. 煤炭消耗量大 D. 第三產業發達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水資源豐富,近些年因開發利用不合理出現了許多問題。從戰略全局和長遠發展出發,積極探索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新模式,國家決定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景德鎮市位于鄱陽湖東部,景德鎮的瓷器制作需經過取土、煉泥、洗料、做坯、噴釉、畫青花、燒窯等過程。由于制瓷業上千年的發展,目前景德鎮瓷土可開采儲量不足100萬噸。據此回答9~10題。
9. 有關圖示區域內水資源的利用對鄱陽湖環境功能所產生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過度用水會使鄱陽湖水量和面積減小
B. 過度用水會減弱其對周邊地下、地表徑流的補給能力
C. 引水灌溉,增加濕地面積,可增強鄱陽湖調節氣候的功能
D. 污染水體會減弱其保持生物多樣性的能力
10. 景德鎮制瓷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
A. 資源枯竭、環境污染
B. 酸雨、水土流失
C. 國內市場日趨飽和
D. 交通不便、瓷器運輸費用高
讀新疆土地類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圖,回答11~12題。
11. 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流水侵蝕 B. 風力侵蝕
C. 凍融作用 D. 鹽堿化
12. 下列關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荒漠化土地面積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積
B. 荒漠化主要是濫伐森林造成的
C. 保護草地,合理利用草場資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務
D. 只要人類改變了粗放經營的活動方式,就不會造成荒漠化
13. 右圖是東漢時期“狩獵生產圖”,圖中上半部是弋射圖,兩個獵手正在向疾飛的群鳥彎弓瞄射。下半部是收獲圖,描寫農夫們收割、采實、挑運的勞動場面。下列關于這一時期人地關系的正確敘述是( )
A. 征服自然,試圖成為自然的主宰
B. 崇拜自然,對自然既恐懼又依賴
C. 改造自然,開發利用土地、水等資源
D. 尋求人地協調
14. 下列四種生產方式或有關生產的敘述,同人地關系演變的四個階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順序相對應的是( )
①輪作,間種,生態種養 ②人口增加,生產以糧為綱 ③馴養野獸,種植禾谷 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④①
讀環境、資源和人口關系示意圖,完成15~16題。
15. 下列對圖中甲、乙、丙、丁含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表示資源 B. 乙表示人口
C. 丙表示環境 D. 丁表示經濟系統
16. P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 )
①過度開發導致資源枯竭
②過度排放污染物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
③生產過程導致工農業污染排放
④資源開采導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臭氧在大氣中的含量雖少,但對地球生命卻至關重要。據此回答17~18題。
17. 臭氧層對地球生命起到保護作用,這是因為臭氧層能夠( )
A. 降低大氣溫度
B. 吸收太陽紫外線輻射
C. 促發光化學反應
D. 分解人類活動排放的廢氣
18. 據觀測,地球上空臭氧洞現象最為嚴重的地方出現在( )
A. 青藏高原上空 B. 北極附近上空
C. 南極附近上空 D. 北美大陸上空
甲圖是某著名湖泊,乙圖表示其水位季節變化情況。讀圖,回答19~20題。
19. 近年來,②線逐漸靠近①線,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該湖泊冬季水量減少
B. 該區域夏季降水量減少
C. 圍湖造田,泥沙淤積
D. 引水灌溉,入湖水量減少
20. 該區域不可能出現的突出環境問題是( )
A. 土地荒漠化 B. 次生鹽漬化
C. 沙塵暴 D. 水土流失
21.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某區域示意圖。
材料2:下表為D地某村一些發展資料。
(1)近幾十年來河口等深線向外海凸出越來越大,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改善的措施是 。
(2)E、F兩處中宜建設度假村的是 。判斷理由是 。
(3)當地人民政府決定在A、B、C三地中建設一大型能源港口,應選擇在 最適合,理由是 。新建港口擬實行江海聯運,最經濟的實現方式是 。
(4)由材料2可知,圖中D村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 。請為該村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兩條具體措施。
22.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山脈的走向是 ,鐵路線名稱是 。
(2)甲河河水的主要補給水源是 ,甲河汛期在 月(1,7)。
(3)上世紀末,甲河下游曾經出現斷流,簡要分析其原因。
(4)簡要概括圖中城鎮分布特點。
(5)冬春季節,該地城鎮大氣污染嚴重,簡要分析其原因。
23.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2011年江蘇省無錫市計劃投資45億元用于太湖治理。近年,江蘇省通過完善立法、加強執法等手段,打擊偷排等違法行為。太湖沿湖各地已關閉了大批污染企業。另外無錫市還將太湖流域劃分為一、二、三級保護區分類管理。
材料2:環境專家認為,盡管近幾年太湖治理成效明顯,但在湖體藻類生存環境條件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一旦外部誘因具備,太湖仍可能出現較大面積的藍藻聚集。要保證太湖水質的徹底好轉和長治久“清”,僅靠關、停、并是不夠的,還必須抓住并利用好當前東部產業升級和中西部迎接產業轉移的大趨勢,從根本上優化流域產業結構。
(1)為使太湖更美、更清,除了材料中的治湖措施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們還應采取哪些方面的舉措。
(2)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周圍八百里”,但它的實際面積遠沒有這么大。造成其面積變小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積和 的影響。
(3)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從根本上優化流域產業結構”的理解。
24. 三江自然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省撫遠縣和同江市境內,總面積198 089公頃,其中核心區5.6萬公頃,保護區于1994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是一個以沼澤濕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結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1:東北地區濕地分布圖。
材料2:三江平原沼澤率與墾殖率的變化圖。
材料3:30年來三江平源東方白鶴數量變化圖。
(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條江的匯合處,其中A是 ,B是 ,C是 。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積濕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2,分析三江平原濕地減少和退化的原因。
(3)材料3表明三江平原濕地萎縮造成 問題,除此之外,你認為還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
(4)針對三江平原保護和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請你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25. 讀我國西北某地區土地資源及聚落分布圖,回答下列各題。
(1)導致圖中綠洲呈楔形伸入沙漠的主要因素是 。形成古城附近雅丹地貌的地質作用是 。
(2)圖中c河流最主要的補給水源是 ,其徑流量年際變化的特征表現為 。
(3)b湖為咸水湖,近年來該湖逐漸萎縮。試分析該湖萎縮的原因及該湖萎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
(4)a地能發展成較大聚落的主要條件是什么?古城從興起到荒廢最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
2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1:東北網2011年3月6日訊 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馬立群建議,將松嫩和三江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在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農業生態、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土地規模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材料2:“北大荒”指20世紀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開發的區域。20世紀60年代,隨著大慶油田的開發,國家加大了對“北大荒”荒地資源的開發力度。經過10~20年的草甸開墾和沼澤治理,“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材料3:
(1)分析“北大荒”沼澤地形成的原因。
(2)東北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試分析該區發展糧食生產的自然條件。
關鍵詞:植物造景 重要性 原則 手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審美意識的不斷提高,現代園林建設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開發和利用。植物造景就是在滿足植物生長發育的基礎上,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地被等植物材料,結合造園的其他題材,按照園林植物的生長規律和立地條件,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采用不同的構圖形式、組成不同的園林空間、創建各式的園林景觀以滿足人們游憩觀賞的需要。
一、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園林植物造景是園林綠化設計的重要環節,是園林建設的根本,它不僅關系到城市綠化的景觀效果和綜合效益的發揮,而且與城市植物的多樣性和景觀的多樣性密不可分。吸收中外造園藝術的精華和生態學、美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科學地進行園林植物造景,建設地方特色鮮明、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是促進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 園林植物造景原則
(一) 生態原則
生態原則是在尊重植物生態習性的基礎上,為緩解環境惡化的現狀,結合生態學原理而產生的。由于溫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氣等環境因素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同的自然環境生長著不同的植物。園林植物生長的好壞與后期管理固然重要,栽植前生態環境的預測,樹種之間的搭配卻直接關系到樹木的成活與否。因此,在現代園林的設計中,就應利用生態學原理,合理化選擇植物種類、精心配置,從而大大提高綠化成活率,形成高質量的綠化景觀,并且節約成本,是對生態學原則的進一步闡述和應用。
(二) 美學原則
1. 多樣統一的原則
園林藝術應用統一的原則是指園林中的組成部分,它們的體形、體量、色彩、線條、形式、風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給人以統一的感覺。根據園林主題來確定一致性的程度。十分相似的園林組成部分會產生整齊、莊嚴、肅穆的感覺,相似程度小的園林組成部分讓人感到輕松活潑。
2. 協調與對比的原則
協調是指事物和現象的各方面相互之間的聯系與配合達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樣化的統一,在園林中協調的對象有體形、色彩、線條、比例、虛實、光暗等。在植物綠化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協調統一顯得尤為重要,每一個公園,每一塊綠地都應突出主題。或觀花,觀果,觀干不同的植物材料烘托美化不同的環境,整體與局部的不統一,樹種栽植的雜亂,勢必影響到植物造景的整體效果。景物的相互協調必須互相有關聯,而且含有共同的因素,甚至相同的屬性。
3. 對稱與平衡的原則
在園林的整體或局部空間,通過和諧的布置而達到感覺上的對稱,使人舒適愉快。生物體自然存在著2種對稱,一是兩側對稱,如植物的對生葉、羽狀復葉等,二是輻射對稱,如頭
狀花序上的輪生舌狀花等,可以按照這2種對稱進行植物配置。
4. 均衡的原則
這是植物配置時的一種布局方法。園林是由植物、山水及建筑等組成的,它們表現出了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輕重關系適當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輕重關系適宜則為穩定。
將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種類按均衡的原則配植,景觀就顯得穩定、順眼。
5. 韻律和節奏的原則
植物配植中有規律的變化,就會產生韻律感。如一種樹等距離排列稱為“簡單韻律”,一種喬木和一種花灌木相間排列稱為“交替韻律”。隨著植物種類增多或更多交替排列,韻律感會逐漸豐富。人工修剪的綠籬可以剪成水平狀、方形起伏的成垛狀或弧形起伏的波浪狀,從而形成一種“形狀韻律”。
三、 植物造景的幾種手法
(一) 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要突出某一樹種進行栽植,其他樹種進行陪襯疏即很自然的進行栽植,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盡量避免人工之態的顯現。園林綠化不同于普遍綠化,概括的說應是綠化加美化,各種植物的不同配置組合,能形成千變萬化的景境,給人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感受。。
(二) 注意四季景色季相變化
依據植物季相演替的時序景觀,是園林植物配置的一種手法。在植物造景過程中,突出一季景觀的同時,兼顧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樹種開花時,不要有其他樹種開花,而在其他季節要有其他樹種的開花托景。如在碧桃專類園種常綠與落葉樹種的比為1:3,喬木與花灌木的比為1:1。早春,碧桃開花時以常綠樹為背景,彌補了景區花量大,常綠量不足的缺點,而在其他季節,花灌木相繼開花,延長了花期存在的時間,豐富了植物景觀,使人們在不同季節欣賞到不同的景色。 園林樹種的季相變化,在增強景觀效應的審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視覺功能的作用。
(三) 圍合空間的合理應用
植物圍合空問可分為開放性,半開放性空間,冠下空間,封閉性空間,豎向空間等幾種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組團綠地選用不同的空間圍合。如街道、人行道兩邊及城市廣場四周,可用封閉性空間,與外界的嘈雜聲、灰塵等環境隔離,鬧中取靜,形成一個寧靜和諧的活動游憩場所。
(四) 林緣線和林冠線處理要有變化,有韻律。
林緣線是樹冠垂直投影在平面卜的線,林冠線是樹冠與天空交接的線。進行植物造景時應充分考慮到樹木的立體感和樹形輪廓,通過里外錯落的種植,及對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應用,使林緣線,林冠線有高低起伏的變化韻律,形成景觀的韻律美,幾種高矮不同的喬灌草,成塊或斷斷續續的穿插組合,前后栽種,互為背景,互相襯托,半隱半現,既加大了景深,又豐富了景觀在體量線條、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五) 應用透視、變形、幾何、視錯覺原理進行植物造景
人們對于景觀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過視覺來獲得的,設計者引導游人視線成功與否決定了景觀的優劣。視線通透遠近等視線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對植物材料的選擇,喬木、灌木、花草等不同的植物起到了不同的視覺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植物造景時,認真的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現形式如透視變形、幾何視錯覺等,創造出適時、適地、有韻律地植物景觀,滿足觀賞者地視覺審美要求。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1.青春期發育最顯著的特點是 ( )
A.身高突增 B性器官發育成熟
C.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提高 D.心肺功能提高
2.向日葵和老虎相比,向日葵沒有的結構層次是 (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3.父親雙眼皮(A)為顯性,母親單眼皮(a)為隱性,生下的女兒單眼皮。則父親和母親的基因組成分別是 ( )
A AA、aa B Aa、aa C.AA、AA D.aa、aa
4.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如果要使視野中觀察到細胞數目最多,應該選用的鏡頭組合是 ( )
A.10×和40× B 10×和10× C 5×和10×D.5×和40×
5.泡菜美味可口。泡菜的制作是利用了下列哪類生物 ( )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酵母菌 D.霉菌
6.小麥生長的后期(灌漿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產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長和發育,該期間小麥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
A光合作用 B蒸騰作用 C.果實的生長發育 D.秸稈的生長發育
7.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和卵細胞結合的場所是 ( )
八卵巢 B.輸卵管 C.子宮 D.陰道
8.如果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b”,在透明紙上寫的字母是 (. )
Ab R d C.p D.q
9.學校組織學生注射乙肝疫苗,接種的疫苗和產生的免疫類型分別屬于 ( )
A抗原、非特異性免疫 B抗體、非特異性免疫 C.抗原、特異性免疫 D.抗體、特異性免疫
10.下列食物鏈中正確的是 ( )
A草一鼠一蛇 B.草一兔一狐 C兔一蛇一鷹 n草一鼠一蛇一細菌
11.在雞卵的結構中,將來能發育成雛雞的結構是 ’ ( )
A胚胎 B.卵黃 C.卵白 D.胚盤
12.“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里的蛙聲是雄蛙在 ( )
A.求偶 B.報警 C.呼吸 D.戲水
13.為適應陸地相對干燥的環境,昆蟲體表具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是 ( )
A外骨骼 B翅 C.氣管 D.足
14.下列各種動物行為中,不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 )
A猴子能夠表演節目 B.鸚鵡能模仿人類說話
C.警犬可以嗅出 D.小鳥把金魚當雛鳥喂養
15.非處方藥的簡稱是 ( )
A.OGT B.OCT C.OTC D.TCO
16.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中國26日正式對外宣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主要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屬于溫室氣體的是 ( )
A-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17.生物圈的厚度大約是 ( )
A 10千米左右 B.5千米左右 C 15千米左右 D.20千米左右
18.下列哪項做法有利于健康 ( )
A聽聽音樂 B.通宵上網 C.不與人交流 D.吸煙、酗酒
19.下列食物鏈中錯誤的一項是 ( )
A.草一鼠一蛇一鷹 B.植物一鼠一貓頭鷹
C.草一馬一馬蛔蟲 D.浮游植物一海螺一海豹
20.蟬蛻是一味中藥,它是蟬發育過程中蛻掉的一層“皮”。下列有關蟬的正確敘述是 ( )
A.蟬的嗚叫是~種覓食行為 B.這層“皮”是蟬的外骨骼
C.蟬的發育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D.蟬的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屬于環節動物
21.下列選項中生物共同特征較多的是 ( )
A.種子植物門 B.薔薇目 C.百合科 D.單子葉植物綱
22.科學家成功地把人的擾病毒干擾素基因連接到煙草細胞的DNA分子上,使煙草獲得了抗病毒能力。這項技術稱為 ( )
A.克隆技術 B.嫁接技術 C組織培養 n轉基因技術
23.關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
A捕獵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來制造藥物 B.建立自然保護區
C不經論證引進一些外來物種 D.麻雀會偷吃糧食,所以應當斬盡殺絕
24.目前,HIN1流感病毒滅活疫苗已經研制成功,人在接種過程中,這種疫苗和人體內發生的免疫反應類型分別是 ( )
A.抗原,非特異性免疫B.抗體,非特異性免疫 C.抗原,特異性免疫 D.抗體,特異性免疫
25.下列與遺傳有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生男生女完全取決于女方,與男性無關
B水稻體細胞內有12對染色體,其內染色體數目也為12對
C兔的白毛與狗的黑毛屬一對相對性狀
n“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屬遺傳現象
(1)用培養皿A和B進行對照,所探究的問題是____對種子的萌發有無影響。
(2)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應用 兩組培養皿做對照實驗。
(3)如果在嚴格按上表的實驗條件進行實驗的情況下,用于實驗的種子最終都沒有萌發,應從方面尋找原因。
(4)若探究光照對該種子的萌發有無影響,請完成下列實驗方案設計。
第一步:在培養皿底部鋪上濾紙并加入適量的水,____。
第二步:____ ,另一組置于黑暗的環境中。
30.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饅頭表面很快會生出霉菌,而在冰箱低溫儲存室內的饅頭可以保存較長時間。以下是某生物活動小組的同學們設計的“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影響的實驗”。請你來和他們共同完成探究報告。
(1)提出問題:溫度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嗎?
(2)作出假設:____一。
(3)制定計劃
①實驗材料:兩個大小相同的饅頭、兩個塑料袋、冰箱、線繩、記錄紙、筆。
②實驗步驟:將兩個饅頭分別裝入甲、乙兩個同樣的塑料袋,用線扎緊供袋口,甲放在 ,乙放在冰箱里。每天觀察一次,連續觀察5天,并記錄看到的現象。
(4)實施計劃: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
(5)得出結論:(該組同學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溫度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請你預測他們的實驗
現象)
甲:_ _______。乙:________。
(6)該實驗的變量是 一。
31.一些同學沉溺于電腦網絡游戲,長時間的電腦輻射對他們的身體有沒有傷害呢。有人用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進行了一次探究,請你幫他完善實驗方案。并回答下列問題。實驗探究的問題是:電腦輻射對鼠的身體有傷害嗎?
作出假設:電腦輻射對鼠的身體有傷害。
(1)進行實驗:將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隨機分成兩組,每組1只。甲組置于未開機的電腦前,乙組置于 ;其他飼養條件相同。六十天后獲得實驗數據如下表。
(2)小麥生長所需的水分靠根從土壤中吸收,其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一。
(3)小麥植株的蒸騰作用旺盛時,其葉表皮的氣孔處于一 狀態。
(4)小麥種子中的有機物是由小麥葉片通過 作用制造的,并通過——運輸到全身各處。
33. 2009年8月15日,公安部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整治“酒后駕駛行為”,對酒后駕駛的行為一律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法定處罰上限實施,禁酒令實施以來,廣大駕駛員遵守“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文明駕駛行為,全國各地交通安全事故明顯下降。請根據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酒后駕車而發生重大車禍,造成傷亡事件,其主要原因是 ( )
A發生了慢性的酒精中毒 B.酒精增加了肝臟負擔
c.酒精使心臟血管受損 D.酒精影響了大腦的控制能力,導致行為失控
(2)某駕駛員看到“紅燈亮就停車”,該反應的感受器是—— 一。從反射形成的過程看,此反射屬于____。
(3)某駕駛員酒后駕駛車輛在直線行駛時車子走了“s”型軌跡,當他經過收費站停車繳費時,車離繳費窗口很遠就停了下來,上坡起步時車子后滑一米多,發動機好幾次熄火還沒將車子起步。以上多種情況可能是酒精麻醉了該駕駛員的____,至使手腳動作失去協調與準確性。
(4)請你設計一句關于禁酒令的宣傳詞————。
34.黃巖島是我國南海一座美麗的珊瑚島礁。島礁周圍生活著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最為有名的是金槍魚。它是游動速度最快的海洋動物之一,金槍魚還是該海域的消費者,它捕食章魚,而章魚所捕食的小魚要吃大量的浮游藻類。
(1)黃巖島水域生活著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這體現了——的多樣性。
(2)金槍魚鰭的藍色和黃色是一對一 性狀,這些性狀都是由——控制的。
(3)請根據資料內容,寫出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4)如果該海域被鉛污染,體內鉛含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
參考答案
一、
1.A 2.D 3.B 4.C 5.A 6.B 7.B 8.D 9.C 10.B 11.D
12.A 13.A 14.D 15.C 16.C 17.D 18.A 19.C 20.B 21.C
22.D 23.B 24.C 25.D
26.(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2)導管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