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生物化學的認識范文

對生物化學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生物化學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對生物化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生物化學緒論 教學方法 興趣

[中圖分類號] G4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3-0118-02

生物化學是醫學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與很多學科都有交叉滲透,已經成為生物各學科之間、醫學各學科之間相互聯系的共同語言。[1]醫學生學習好生物化學將為以后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生物化學不但內容抽象復雜,而且在實際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時少的問題,因此,生物化學已成為基礎醫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課程之一。生物化學緒論是縱覽和把握生物化學基本內容的一個提綱,是對生物化學整本教材甚至生物化學整個學科的一個說明,通過緒論學習能使學生盡快了解生物化學的整體結構。因此本文在闡述緒論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指出目前緒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實踐總結了幾點講好緒論的方法。

一、緒論教學的重要性

緒論作為開篇之首,它的教學對學生學習生物化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講好緒論課對學生大有裨益:首先,它能夠讓學生對生物化學有一個系統認識,消除陌生感。緒論教學是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第一課,主要向學生講授生物化學的內涵、發展史、研究內容、與醫學的關系,以及生物化學的學習方法。緒論的教學內容可謂涵蓋了生物化學的方方面面,能夠讓學生站在一個高度上縱覽生物化學的全貌。其次,它能夠使學生明確學習生物化學對醫學工作的重要性。生物化學與醫學緊密結合,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解釋疾病發生的機理。另外,生物化學也能夠為疾病的預防、治療以及新藥開發提供理論依據。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化學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學,也并不只是枯燥的理論,它是在生活和看病過程中都能用到的一種實用的科學。學生認清這一點后,就容易將被動的學習變成一種主動的追求。再次,緒論課講得生動有趣,不但可以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甚至可以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喜歡上這門功課,對于以后教學效率的提高大有幫助。

另一方面,講好緒論對教師本人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是教師樹立良好教學形象的有效方式。緒論教學涉及的范圍廣,內容枯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講,就會覺得空泛;若教師能夠整體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對所有內容能夠融會貫通、信手拈來,就會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產生認可,甚至心理上對教師產生信任和敬重。這樣無形中教師就樹立起了一個良好的教學形象。

俗話說“美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生動講解緒論這個好的開始,不論對學生的學還是對教師的教都是一件好事,是營建雙贏局面的必備法寶。

二、緒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關于緒論的講解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就是教師不注重緒論的教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教學學時的限制,另一個就是教師并沒有認識到緒論教學的重要性。生物化學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基礎課。以前生物化學理論課時多在100學時以上,但是現在多數院校將其壓縮至70幾個學時。教師要確保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就必須妥善、合理地安排時間。正因為如此,很多教師就將緒論非常粗略地帶過后直奔具體章節的講解。這樣做妨礙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使學生難以前后貫通。還有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緒論教學的重要性,覺得緒論可有可無,從而忽視了緒論教學。而研究證實,詳盡講授緒論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生物化學整體的教學效果具有積極影響。[2]

另一方面是教師對緒論的講解不夠生動。若只是泛泛而談,照本宣科,會使學生感覺生物化學深奧難懂,枯燥乏味,讓學生興趣索然,這無形中打擊了學生學好生物化學的信心。同時學生會對教師的教學形象產生不良印象,甚至對教師產生厭惡和抵觸心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一可能是有些教師只是將緒論的重要性停留在口頭上,并沒有真正落實到課堂上。其實講好緒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教師除了平時要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外,還需要在課前做精心充分的準備。其二就是教師雖然知道緒論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在課堂上花很多時間來講解,但是卻因為沒有好的方法,而達不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生物化學緒論的教學方法

既然講好緒論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講好緒論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并結合一些優秀教師的經驗,歸納總結出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第一,用具體的例子來解釋生物化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生物化學概念較為抽象,如果只按照書上的定義來講解,大多數學生都不能對這一概念形成一個有形的認識。若從概念內涵出發,以多姿多彩的生命表象來拋磚引玉,讓學生們討論躲在生命表象下的生命本質是什么,就可以以這種方式引出生物化學實際上就是從化學的角度研究生命本質的一門科學,它在分子水平上闡明生命現象,是當今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學科。[1]以這種方式給出生物化學的定義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容易引起學生們的興趣。進而再介紹生物化學學習的主要內容。生物化學雖然內容豐富繁雜,涉及面廣,但是其研究內容可以大致高度概括為:生物體基本組成物質的結構、性質和功能,生物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進行的化學變化,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3]在講解研究內容的過程中可穿插一些生活中的生化現象。如劇烈運動后為何感覺肌肉發酸,吃糖過多為什么會長胖等,這些問題都涉及相關的生物化學知識,在以后的授課中答案會一一揭曉。這些問題的提出,既可以幫助學生具體形象地理解生物化學的課程內容,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通過講述生物化學發展史, 激發學生學好生物化學的激情。在生物化學的發展中,有許多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在授課過程中可適當介紹他們的工作和事跡。如胰島素的發現者加拿大人F.G.班廷,為了籌集實驗資金變賣了自己的家產,他不顧一切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并最終將胰島素用于臨床,使過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救治。他也因此獲得了192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通過介紹這些事例,可以激勵學生奮發圖強,激發他們對生物化學的濃厚興趣,甚至產生將來從事生物化學研究的美好愿望。

第三,講述學習生物化學的重要性。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方法不論在農業、航空航天事業、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還是在生物化學工程技術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對于醫學生來說,學習生物化學具有更特殊的意義。首先,學習生物化學可以增加對治病機理的認識,提高對疾病的正確診斷。人處于病理狀態往往是由于細胞中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功能的紊亂而造成的,如血清中乳酸脫氫酶LD1相對于LD2升高是心肌炎或心臟受損的標志,[4]許多疾病的臨床診斷愈來愈多地依賴于生化指標的測定。其次,生物化學理論和方法可以促進生物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利用。生物藥物的基本成分為氨基酸、蛋白質、酶、輔酶、糖類、脂類、核酸等及其降解產物,它們都是采用生物化學方法合成從生物體分離、純化所得,具有藥效高、副作用小等優點,廣泛應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疾病,在制藥行業和醫藥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在講解生物化學緒論的過程中,還要跟學生講解一下生物化學的難學之處,對于這些難點要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應對,讓學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這樣有助于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生化學習中的難點之一就是三大物質代謝,其中會涉及很多代謝反應,如三羧酸循環、脂肪酸的β氧化和尿素循環等,對于這些代謝反應的學習,應讓學生把握住三點,一是要知道為什么會發生這個反應,即這個反應的生理意義是什么。二是要知道發生這個反應的部位,發生在什么組織,什么細胞器。最后就是要抓住這些反應的關鍵點,如起始反應物和終末產物各是什么、耗能或產能步驟以及受調控的步驟都有哪些。要掌握這些內容就要學會歸納總結,多比較不同的反應特點,加深印象。

只有將緒論講好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克服畏懼心理,主動并信心十足地把生物化學課程學好。

[ 參 考 文 獻 ]

[1] 查錫良. 生物化學(第七版)[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2] 張艷芳,張俊河,張煜,石如玲,楊保勝. 詳盡與簡略講授緒論對生物化學教學效果的影響[J]. 新鄉醫學院學報,2010,27(5):529-530.

第2篇:對生物化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 生物化學 研究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a)-0015-01

生物化學是一門運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生物的邊緣學科。其主要的任務是了解生物的化學組成、化學結構及生命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化學變化。從早期對生物總體組成的研究,到現今對各種組織和細胞成分的精確分析,生物化學在臨床醫學專業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1]。

1 生物化學研究現狀

生物化學主要用于研究細胞內的各個組分,包括有蛋白質、糖類、脂類、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而對于化學生物學本身來說,則著重于利用化學合成中的方法來解答生物化學所發現的相關問題[2]。

目前生物化學正在運用諸如光譜分析、同位素標記、X射線衍射、電子顯微鏡以及其他物理學、化學等技術,來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進行分析,說明這些生物大分子的多種多樣功能與它們特定的結構之間的關系[3]。不同組織器官,不同人群,不同的年齡,在運動時都會產生不同的化學物質,當人體在運動時,其體內復雜的化學變化調節以及運動應激與體內適應的過程,都是目前生物化學結構研究的范圍。生物化學在人體各種情況下,各項運動中出現生物化學變化特點及機能的評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探索如何運用化學、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從分子水平對機體進行研究,目前已經研究到達針刺活體取樣分析、動靜脈導管引流、同位素示蹤、電泳等領域[4]。通過取樣分析,身體化學組成的相互關系、物質代謝與能量供給的相互關系、健康與體能的生物化學基礎等等。

2 臨床生物化學的優勢

生物化學廣泛應用于臨床專業中,對于研究分析機體的生理變化、基礎代謝、藥物對抗疾病等方面均有發展前景及明顯優勢。

在臨床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醫學意識也在不斷地提高,已不僅僅滿足于治療疾病,而側重于養生。生物化學在醫療保健工作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臨床檢驗不斷增多,同時工作量也不斷增加,不少項目應用于肝、膽、胰腺、腎臟等消化系統疾病及腎臟疾病的診療中,在外科手術及創傷后患者的體液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的監測中也有重要的意義。三高人群中,多種內分泌疾病與代謝障礙疾病的確診和病情隨訪中,專一的生物化學檢測項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很多亞健康人員,由于被應用臨床生物化學指標緊密監護病情變化,有效地起到了預防并發癥的作用。在臨床治療中,生化指標的監測使得臨床病死率大大地減少,特別是針對于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療過程中,控制治療性藥物使用,合理配比治療量,能夠有效地監測著血藥濃度,根據個體的不同,配好不同的療效藥,藥量,吃藥的時間等,生物化學技術在整個疾病防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意義[5]。

在臨床教學中,臨床生物化學理論與技術同樣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臨床生物化學在醫學理論與實踐方面的重要性,醫學生在學習基礎課和臨床課中都應充分結合有關的臨床生化知識。基礎的生物化學大部分是取材于動物的,在深度上也可以包括病理材料。臨床生物化學的教學在我國近年的醫學教育改革中來看,應當積極地為臨床醫學生、臨床醫學研究提供實驗室來進行日常醫療活動[6]。同時對生化檢測方法的原理及所得的分析結果限度和評價進行理解,開設臨床生化課程,也為臨床醫生提供相應的實驗室活動中心,提供經費和投資設備,促進臨床與實驗室的合作,這對于現代臨床醫學的進步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臨床生物化學室工作內容的不斷增長,要急需培養專業人才,如何能更好的提高化學分析實驗的質量,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檢驗標準等僅僅是一個輔助手段,但是制定提高各級檢驗人員素質的相應的教育培訓計劃和考核法規、實行質量控制等都是很關鍵的措施。及時引進和開發可靠性更高的新方法,探索生物化學更深層次的數據進行分析,將技術由生物整體外觀深入至分子細胞水平,這對于疾病發病及疾病藥物治療均將是創造性的舉措[7]。人們在越來越意識到,對疾病本質和過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關生物化學分析的確切信息,臨床醫生正面臨著應付實驗室帶來大量分析數據的新課題,因此臨床生物化學工作者有必要在這方面和醫生充分合作,將生物化學分析的結果信息轉化成更高層次的醫學語言,從而為醫學科學和臨床診療提高服務能力。使人們對生命本質的認識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對一些常見疾病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的生化問題進行研究探索,有助于對疾病進行預防、診斷和治療。同時生物化學技術又能夠研究發現對抗疾病的有效藥物,產生醫學化的許多領域。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生物化學在醫學本科教學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圍繞臨床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將生物化學與臨床醫學專業緊密結合起來,將其優勢發揮極致,這樣才能促進臨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真正意義上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梁芳.生物化學應用于臨床最新探究[J].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進展,2013,40(3):101-103.

[2] 王希成.生物化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 Roderich,Süssmuth.Natural Products in Chemical Biology[J].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3,3(19):123-127.

[4] 張蘭杰,辛廣,鄒德生.生物化學的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10(6):50-53.

[5] 陳紅征,李菊梅.生物化學工程研究進展及其發展趨勢[J].新疆工學院學報,1999(1).

第3篇:對生物化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方法;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060(2016)06-0290-01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化學的科學,對醫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是一門非常重要的醫學基礎課。對于醫學生來說,學好生物化學知識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1]。但同時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理論知識比較抽象,代謝途徑錯綜復雜,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好生物化學要靠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2]。作為高職高專院校一名教師,筆者將在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方面的一些體會淺談如下,以求同行專家的批評指正。

1老師的教

1.1上好第一堂緒論課

生物化學的第一堂課是緒論,有時甚至是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堂課,因此,上好第一堂緒論課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一堂課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的發展、研究內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一堂課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們都熟知人、物、事入手,比如酵母發酵引出酶學、DNA雙螺旋結構引出遺傳信息傳遞規律甚至分子生物學時期等等,讓學生對生物化學究竟是什么有個整體的概念,對后續所要學習的內容有個淺顯的了解。醫學生物化學主要是研究人體的生物化學,通過緒論的學習,讓學生對人體的生物化學充滿好奇,也就良好的完成了緒論的教學任務。

1.2不可忽視每節課的導入

生物化學的每一節課都有自身的重點和難點,好的導入是一節課不可或缺的環節。問題導入法能夠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上課過程中解決問題,既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又能夠鍛煉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在講蛋白質結構時用毒奶粉事件做問題導入,讓學生去思考為什么不法分子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在講維生素時用夜盲癥、佝僂病是由于體內缺乏什么引起的做導入;在講糖代謝時用糖尿病做導入,讓學生去思考糖尿病到底是由于我們體內那種物質代謝出現障礙引起的;在講脂類代謝時用減肥藥左旋肉堿做導入,讓學生思考左旋肉堿這種減肥藥是否一定能夠減肥等等。這些學生非常熟悉的事件往往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有這些問題做導入,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就能夠用解決問題的態度去聽講,變被動為主動,教學效果也會隨之提高。

1.3注重課堂上的細節

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的學生對于生化基礎知識以“實用”“、夠用”為度[3]。因此整合優化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選取與臨床上相關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既能夠聯系實際,也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用磺胺類藥物的抑菌機制來講酶的競爭性抑制作用;用痛風癥的病歷來講嘌呤核苷酸循環;用肝性腦病的病歷來講蛋白質代謝中氨的代謝;用黃疸癥狀來講膽色素的代謝等。通過這些臨床上常見病的講解,不僅能夠將學習的重點內容很好的傳達給學生,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對未來在臨床上會見到的病癥有一定的了解。除了與臨床相關的例子,生物化學與日常生活聯系也是非常緊密的,課堂上引入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對生活中一些現象有本質的認識,能夠充分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比如,為什么用酒精消毒;雞蛋為什么煮熟再吃;一氧化碳中毒原因;為什么不提倡過度淘米等。

1.4重點總結

每節課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同樣,每學完一章節內容也要進行總結。總結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告訴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將節與節、章與章之間的內容串聯起來。

2學生的學

生物化學的知識點多,難度較大,對于化學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學生也會因此產生厭學情緒,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那么,在學習生物化學過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學習方法,才會讓生物化學的學習事半功倍。

2.1循序漸進,注意聯系,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生物化學課程學習的中心內容是物質代謝,但要學好這部分內容首先就要學好前面物質結構與功能的章節,充分掌握物質的結構與功能,后續與這些物質密切相關的人體內的代謝過程才能更容易理解記憶。而物質代謝部分自身又是前后緊密相連的,學習完三羧酸循環后,我們體內的蛋白質以及脂類物質代謝最終都是進入三羧酸循環徹底氧化分解,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循序漸進,打好基礎,注意各章節內容之間的聯系,學會融會貫通。

2.2細心比較,找出異同,構建知識模塊

生物化學的內容很多,這就要求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細心比較,在腦海里留下清晰的印象,把握課程內容的本質特征,找到規律,找出異同,構建起知識模塊,在圍繞主線向外延伸擴展,這樣不僅便于記憶,更有利于對整個生物化學知識的掌握。比如在學習完糖代謝之后,要求學生把糖代謝的各個途徑總結成一個圖,將糖代謝整合起來形成整體,各個代謝途徑也更加清晰明了。生物化學是一門至關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其教學效果事關醫學人才的培養,但這門課程的內容多、難度大,學好這門課程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老師要在課堂的各個環節用心講授,而學生也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學習,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查錫良.生物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3.

[2]王海燕,鄭麗莉,董偉,陳丙春,朱淑英.以崗位需求為導向高職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3(11):177-178.

第4篇:對生物化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培養 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1-0116-02

生物化學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學專業領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隨著生命科學的迅速發展,其知識量在日益增加。[1]然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和學生減負運動的推進,迫使生物化學的授課學時日益減少。生物化學理論抽象、分子結構龐大、代謝途徑錯綜復雜,師生普遍認為費勁難學,加上就業的競爭壓力日益激烈化,對高校學生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生物化學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精簡和優化教學內容

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從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基礎層次角度慎重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采取重組教材內容,實行單元教學的方式。針對生物化學的課程特點,結合專業及其后續課程對生物化學的要求,教師應盡量突出主線,刪繁就簡,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講通、講透,并適當結合學科的最新進展、研究動態及專業考研需求,爭取對學生考研有所幫助。[3]

二、更新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一)思路清晰,善于總結,大手筆去看待問題,輕松教與學

首先教師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本次課的重難點,反復推敲教材,在頭腦中建立起系統知識框架,理清教材知識系統的結構順序,從而按知識框架展開教學。[4]比如在學習緒論時,先利用圖示勾勒出生物化學的基本知識框架,指出其包括靜態生物化學和動態生物化學兩部分,靜態部分主要講述糖、脂、蛋白質等分子的分類、結構、性質和功能,動態部分主要講述糖、脂、蛋白質在生物體內的分解和合成代謝,讓學生對該課程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每個章節應以每章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為依據,把這個內容看成主題干,支解為若干個題干,最后把它支解為若干個支題,接著再將支題分解為若干個亞支題,依次支解。針對每個部分進行具體講解,各個突破。使復雜問題簡單化,便于理解。每一堂課都要課前回顧,課后總結,給學生提供清晰的學習線索。在完成每章的教學內容后,教師應對本章內容靜態和動態部分中重要的知識點進行簡單串講,并讓學生在課下寫出該章的知識結構框架,進行總結和歸納,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克服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懼怕心理。這樣學生不但鞏固了舊知識,而且加深了對新學知識的理解,能跳出圈子輕松學習。同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并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現三維學習目標

在教學形式上,壓縮教師灌輸理論的課堂時間,采用教師授課的形式,以電教、示教為主題,附以專題講座、討論、專題辯論、單元綜合考核等多種方式結合,使教師引導、學生自學、群體討論三者相輔相成,融為一體,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最終使學生的學習能達到生物化學三個主要領域的學習目標。[5]“水無常形,教無定法”,單一的教學方法不適用于生物化學整門課程的講授,教學方法要靈活,要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6]如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復雜關系是教學難點,我們在講完物質代謝及其調節后,設計階段性討論課,討論“根據糖尿病病人癥狀以及臨床檢驗中各項指標的改變,分析胰島素分泌異常對糖代謝、脂代謝、氨基酸代謝的影響”,[7]引導學生自己去理清三大營養物質代謝之間的關系。正確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學效果,例如:運用動畫形象地展示電子傳遞鏈在細胞膜上的定位、電子傳遞過程及與ADP磷酸化的偶聯機制,直觀、快速、圖文并茂,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同時傳統的教學手段也不容忽視,如生物大分子的組成和性質、糖和脂類的代謝等,穿插粉筆畫圖講解,富有條理性,邏輯性,語言敘述簡明準確,這樣的教學效果很好。生物化學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的發展的過程,教學方法的運用必須根據這種復雜的發展變化,靈活掌握,靈活結合。教師要不斷吸收新鮮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和發展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思想、思維、思路,運用宏觀現象認識微觀世界,促進創新思維,形成一套具有自己風格的教學方法。

(三)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實際,采用實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化學是一門理論和實際相聯系的科學,許多生物化學知識都與日常生活和臨床醫學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基礎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減少他們之間的差距,將現實生活還原為理論知識的背景。在講到蛋白質含量測定方法時,可以聯系目前社會出現的“問題奶粉和問題雞蛋”事件談談為什么“都是三聚氰胺惹的禍”。這主要是因為蛋白質含量的測定方法,是根據蛋白質中含氮的平均含量來推算蛋白質的量的。不法企業和商人針對蛋白質含量測定方法,將高含氮量的三聚氰胺加到奶粉或飼料中使得蛋白質測試含量偏高。[8]也可添加醫學病例,適當增加實例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明確其學習的目的性,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第5篇:對生物化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2-0206-04

生物化學是高等學校本科相關專業主要核心課程之一,是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學、物理化學和生理學交叉而產生的一門邊緣學科,其代謝反應錯綜復雜,基本原理抽象難懂,因此是一門較難學的課程。如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把這些復雜的代謝反應和抽象深奧的代謝機理和代謝調控轉變成具體化、形象化和易懂、易學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同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從單向思維向發散思維,從常規思維向立異性思維,從正向思維向逆向思維和從直覺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是每一位教師在講授生物化學課程時必需認真思考和重點解決的關鍵問題,這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復雜的生物化學問題以及培養創新和創造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筆者多年來在生物化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從四個方面對高等學校生物化學的教學實踐改革進行了探討:運用聯系的觀點,注重融會貫通;宏觀整體把握教材內容并準確理解基本理論實質;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轉變實驗教學理念,重視實驗教學。

一、運用聯系的觀點,注重融會貫通

生物化學按照研究任務分為靜態生物化學和動態生物化學兩部分,先靜態后動態是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主要授課方式。這種傳統的授課方式容易使學生知識混亂,前后脫節且不連貫,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教學過程也枯燥乏味,呆板抽象。為了避免以上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運用聯系的觀點,使動態生物化學和靜態生物化學有機結合和交叉,這樣可以使學生清楚地掌握組成生物體的主要生物大分子(包括生物信息大分子)以及對生物體內生物化學反應起催化和調節作用的酶、維生素和激素的結構、功能和性質以及它們在生物體內的來源(生物體的合成代謝途徑)和去路(生物體的分解代謝途徑),講解時以生物大分子為對象,注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學生的實際應用以及接受能力,把復雜問題明朗化、簡單化和趣味化。例如,三大物質,糖、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代謝是整個生物化學教學實踐

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內容,學生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理清思路,在復雜的代謝網絡中它們之間的交叉和聯系點以及這三大物質代謝過程中氧化分解產生的能量的計算(以ATP為基準和以高能磷酸鍵為基準),對于學生來說很難弄明白,學生對于這些難點也感到非常頭痛。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把三大物質代謝中的中心代謝三羧酸循環講清楚、講透,然后再以糖類、蛋白質和脂類作為三大軸線,把動態生物化學中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和靜態生物化學中的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和性質有機聯系起來,進行平行降解;最后以三大物質代謝中的交叉點“乙酰輔酶A”和“丙酮酸”作為核心進行交叉講解,把生物體內生物氧化的主要方式和生物體的復雜的物質結構清楚地擺在學生面前,這樣就比較容易把動態生物化學中的代謝過程與代謝調控部分講解清楚。三大物質在生物體內氧化分解代謝,殊途同歸,為有機體合成新的物質或者為生物體提供能量,在此過程中涉及到的代謝的中間過程稱為“中間代謝”,也就是中間代謝物質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脫下的H最終與O2結合生成H2O(NADH和FADH2呼吸鏈),在此過程中產生大量的ATP供給生物體生命活動的能量(呼吸鏈的氧化磷酸化)。中間代謝產物最后通過三羧酸循環徹底氧化成CO2、H2O和ATP(見下圖)。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理論聯系實際和舉例的教學方法,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理解。例如計算1mol葡萄糖、軟脂酸或某一中間代謝產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的ATP或高能磷酸鍵的數目,可以使學生更清晰、更理性的掌握在復雜的物質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能量代謝過程以及各個代謝途徑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交叉以及它們的生物學和生理意義。

二、宏觀整體把握教材內容并準確理解基本理論實質

生物化學是各門生物科學(包括應用生物科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基礎,也是生物學的基本語言。生物化學的實驗方法和基本規律是各門基礎生物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生物化學知識的特點是理論抽象復雜,知識面廣,理論點多和交叉性強。如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只是泛泛而談,籠統講授,就會使學生感到不知所學,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和記憶,達不到預期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例如,生物化學所涉及的細胞中的化學過程(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與其所處的溶液以及生物大分子物質的結構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單個分子本身的結構、細胞結構、組織結構、器官結構以及細胞器結構等,這樣就可以借助于化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講述生物體內發生的基本過程以及通過生物體的相互作用發生的基本過程,并運用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手段來揭示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現象。以糖類、蛋白質、脂肪和核酸這些組成生物體的主要有機物質為主線,以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和催化的其他物質為副線,對這些生物大分子的結構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來闡明它們的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合成及其氧化分解過程,詳細闡明生物體生命活動的規律和各種生命現象,例如生物體的生長、發育、運動、適應、遺傳和變異等,這是生物化學基本理論的實質所在,也是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重點把握的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準確掌握生物化學基本理論的實質為前提,以組成生物體的主要有機物質為主線,以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和催化的其他物質為副線,對教材內容進行組合和刪減,以學生準確掌握生物化學的基礎知識為目的,適度反映生物化學學科發展的新進展和新動向,力求做到循序漸進和由淺入深。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意知識的連貫性和實用性,又要注意層次分明,使學生真正把握教材的實質內容,從而為以后其他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疑者,覺悟之機也,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通過設難置疑,啟發思維,可以激勵學生進行多方位廣泛地思考,也可以激發學生獨立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現象、過程以及結果進行抽象概括和綜合性分析,找出它們發生的原因、條件和規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運用多種思維方式思考和分析問題,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完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教師的教學過程之間的互動。教師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設計學生的思維活動,挖掘生物化學知識的思維價值,將能夠開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和學習內容設置成疑難問題。在設置這些疑難問題的時候要注意應足夠引起學生的驚奇和廣泛的興趣,除了趣味幽默、形象直觀和富于情感外,還要言簡意賅,善于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和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注意設置的疑難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逐步增加其梯度。例如在講解蛋白質化學結構這一節時,教師開始講課時可以這樣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見到過珍珠鏈嗎?”學生回答說:“見過”。接下來老師可以這樣問:“那么珍珠鏈的結構是怎樣的呢?”學生可以回答:“珍珠鏈是由一粒粒珍珠通過一條線串聯在一起而構成的”。最后教師可以這樣講:“我們下面即將要講的蛋白質的一級結構與珍珠鏈的結構相似,組成珍珠鏈中的珍珠相當于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珍珠之間靠線串聯在一起,而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靠肽鍵連接在一起,氨基酸鏈類似于珍珠鏈。”通過這樣的設疑與回答,就可以使抽象復雜的蛋白質一級結構變得簡單、具體、形象,學生也非常容易理解。

在生物化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用辯證的思維來指導學生對生物大分子物質的結構和代謝過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知識的縱橫滲透,從“個性”中窺視其“共性”,然后從“共性”中體現其“個性”。運用聯系和比較的觀點來學習生物化學的某些基本問題,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生物大分子物質,例如蛋白質和核酸,的結構時,可以先找出這兩個物質結構的相似點:都是層次結構,都具備一級結構和空間結構。一級結構都是由結構單元通過共價鍵連接而成的鏈狀結構,而空間結構都有螺旋結構。它們的不同點在于構成這兩個物質的結構單元以及維持高級結構的主要作用力不同,另外蛋白質有空間四級結構,而核酸分子沒有。通過這樣的比較和分析,使彼此交錯的知識相互聯系在一起,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和記憶。在講授三大物質的代謝時,教師可以通過比較這些代謝過程,分析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這些錯綜復雜的代謝過程簡單化、具體化和形象化,從而使學生更加容易掌握這三大物質的功能和相互轉變以及它們代謝過程之間的相互聯系。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準二月花”是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的一幅名聯。在生物化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分析問題,尋求最優化的解決辦法。教師要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擴展學生的思維領域,促進學生學習的靈活性,打破陳規陋習,克服呆板性,力求標新立異,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固有的知識結構和單向思維模式,只從某一方向思考問題,尋求某一方法解決問題。但是如果長期這樣思考問題就會形成思維定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學生也只會按照書本所寫、教師所講的內容去機械模仿,使生物化學的教學變成了繼承前人的思維方式和傳遞單純知識遺產。這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啟發學生全面綜合所學知識,用發散性思維去思考問題并且把所掌握的知識原理運用到實踐中去。例如,教師在講述三羧酸循環時,不能按照單向思維的方式只講清三羧酸循環過程,在講完后教師可以有目的的引入糖類、蛋白質和脂類的分解代謝過程,因為這些代謝過程最終都進入三羧酸循環進行徹底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環過程也可以與生物氧化這一章聯系起來,因為該過程是生物體細胞產生能量的主要方式。這樣可以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并且由單一的思維方式向發散思維方式過渡,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生物化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1)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各種實踐活動。生物化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的形成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和由具體到抽象不斷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和好奇心強的特點,讓學生多實踐,首先獲得較深刻的感性認識,再逐步引導他們轉向理性認識。(2)根據學生素質和個性的差異,從傳統整齊劃一轉向讓不同個性的學生都有發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注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習興趣、學生人格的培養以及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習慣的培養,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所成和學有所得。(3)主動及時的向學生介紹相關學科的新進展。隨著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生物化學學科近年來在克隆技術、基因工程、代謝工程、合成生物學和生化武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進展。教師在講課時應當結合這些新進展,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例如講座、報告會、課前介紹、討論會和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等,及時向學生介紹這些新進展并激發學生不斷創新的興趣和愿望。

四、轉變實驗教學理念,重視實驗教學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是全面掌握生物化學課程內容,提高學生動手和創新能力所必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就業相關專業的需要,也不能夠解決課程教學目標的不斷提高和膨脹的學科知識之間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些矛盾,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必需轉變教學理念,從實驗內容、實驗設計和效果評價三個環節入手進行改革,徹底打破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

根據生物化學教材理論內容的難點和重點,設計一些具有綜合性和代表性的實驗。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問題和設計實驗,并對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嚴格要求,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和結果應有合理解釋,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不同方法來設計大分子蛋白質物質的提取實驗,然后對提取的大分子蛋白質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實驗設計和教師的教學兩者之間進行互動,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分子蛋白質提取過程中應遵循的一般原則和分離提取過程的關鍵點,而且可以使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鞏固;同時對一些目前現有條件難以進行的最新實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幻燈片演示或觀摩老師進行實驗演示的方法來了解現代生化實驗技術的新進展。在這個過程中同時要求學生注意并做到以下幾點:(1)寫出實驗方案和預習報告;(2)強化實驗技能并進一步論證實驗方案的完整性和準確性;(3)要求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并對自己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實驗現象給出合理解釋,能夠“自圓其說”。這些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生物化學的實驗理論和方法,而且可以使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方案來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

第6篇:對生物化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生物化學實驗 教學改革 科研能力培養

【基金項目】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yjg123118),重慶師范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1),重慶師范大學教改項目20133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66-02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領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生物化學實驗是讓學生驗證生物化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同時又掌握生物化學的基本操作技術,為實際應用和后續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基礎。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發展迅速,并且滲透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生物化學實驗是所有生物以及生物相關學科,比如農業,林業和醫學的專業基礎課實驗,在生物科學學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學形式都無法替代的。現在許多大學都將生物化學實驗從生物化學理論教學課中單列出來,作為一門必修課,可見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視[1]。

1.生物化學實驗現狀與背景分析

將我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和學科的戰略位置及國內外大學生物化學實驗課程體系進行分析比較[2],我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1.教學內容單一陳舊。從現行的實驗題目來看,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簡單定性或定量的驗證性實驗,使用分光光度計和滴定測定物質含量的實驗過多。例如:總糖的測定――蒽酮比色法,發酵過程中無機磷的利用,血清中轉氨酶活力的測定,蛋白質含量測定,維生素C含量測定等。在生命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如此水平的實驗很難為后續課程提供知識和技術保障。2.實驗教學模式過于單調。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實驗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課堂上教師告訴學生實驗項目、實驗原理、使用的儀器及實驗步驟等,學生按部就班,照方抓藥,不用思考,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現象勢必不利于當前所提倡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為了緊跟現代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的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建立科學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又是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重點。

通過改革與實踐,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學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體系,使之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不僅對生物化學課程精品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也對整個專業建設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校“生物化學實驗”開設的對象是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專業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大學二年級同時開設的還有生物化學理論課,所以對生物化學實驗課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要求配合理論課內容的進度,讓學生通過實驗加深對理論課的理解。第二要求加入綜合性一些實驗,利用現代生物技術。讓學生理解實驗技術和理論的相輔相成的關系,并提高學生對現代生物化學實驗技術認識。第三還應加入一些研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目前,我校“生物化學實驗”開設的項目有:血清蛋白的醋酸纖維薄膜電泳;甲醛滴定法測定氨基氮;總糖的測定――蒽酮比色法;氨基酸的分離鑒定――紙層析法;酵母核糖核酸的分離及組分鑒定;小麥萌發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較;氨基酸置換反應(一)――血清中轉氨酶活力的測定(分光光度法);總氮量的測定――凱氏定氮法;發酵過程中無機磷的利用;維生素C含量測定;蛋白質含量測定;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共12個實驗,其中驗證性實驗6個,設計性實驗1個,綜合性實驗5個。

2.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以及借鑒其他院校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成功經驗[3-5],結合本實驗室已有的條件,本著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宗旨,我們從如下三方面著手改革生物化學實驗:

2.1 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大綱,優化實驗內容

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大綱進行改革。對生物化學實驗的實驗內容,實驗手段,實驗安排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革。設置驗證性實驗來驗證有關規律,設置綜合性實驗重點突出對學生綜合研究素質的培養,設置自主性和研究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和應用能力。

以“驗證性實驗”為基礎,提高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驗證性實驗是用實驗來驗證有關結論、 規律,它是生物化學實驗中的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綜合性實驗、設計性等實驗的基礎。“驗證性實驗”的教學目標應重點突出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在分光光度技術、電泳技術、色譜技術、離心技術及生物大分子物質的分離提取類實驗中篩選出幾個實驗來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例如用“血清蛋白的醋酸纖維薄膜電泳”來讓學生熟悉電泳的原理和具體操作步驟,用“血清中轉氨酶活力的測定(分光光度法)”來熟悉分光光度計的原理和具體操作步驟。

提高“綜合性實驗”比例,加強學生綜合研究素質培養,綜合性實驗的教學目標應重點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研究素質的培養。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得出的實驗結果,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例如開展綜合性實驗“酵母核糖核酸的分離及組分鑒定”,讓學生通過氧化還原反應,顏色反應等綜合知識,采用分光光度計等手段對酵母核糖核酸的組分進行分離和鑒定,培養學生綜合利用學過的知識來分析實驗結果。

加強自主性和研究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性能力。自主性實驗教學模式是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由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培養實驗材料、自主配制實驗試劑、自主安排實驗進程和實驗時間進行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都要重要的意義。根據教師的科研課題加入1-2個自主性和研究性實驗,結合教師的科研課題即可以為教學節約一定的教學開支,也可為教師提供多次重復實驗的機會。比如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把最后一個實驗單獨分出來,實驗內容和教學老師的課題相關,要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己制定實驗方案,自己進行實際操作,教師只提供必需的實驗藥品和儀器,在實驗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例如在2011級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生中,開設了“桑葉α-葡萄糖苷酶的提取和活性檢測”的研究性實驗,給一周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己制定實驗方案,和老師討論后確定最后的實驗方案,教師只提供實驗藥品和儀器,實驗后學生自己分析實驗結果,以研究論文的形式上交實驗報告,學生普遍反映通過一個具體的研究性實驗學到了科研的基本知識,鍛煉了科研能力,培養了分析和應用能力。

2.2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重慶師范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得到中央和地方的支持,加大了對實驗室建設經費投入,已經建設成一個設備條件完備的生物化學教學實驗室,擁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一大批先進的實驗設備,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在實驗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為了增加互動性,可將生物化學實驗制作成網頁,以網頁的形式傳遞信息。學生有問題可以直接在網上提問,教師每周會定期進行詳細解答,利用網絡資源開辟遺傳學實驗教與學的新天地。

本實驗室對上課學生進行完全意義上的開放。有興趣的學生可以事先預約,與實驗老師一起參與實驗的準備工作,包括材料的培養、處理、試劑的配制、儀器的調試等工作。

2.3完善實驗教學考核辦法

對實驗考核將細化和量化。實驗考核既是檢驗學生實驗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督促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是檢查學生實驗技能與獨立操作能力的方法。 沒有有效的考核機制,就不能達到想要的教學方法改革的預期效果[6]。

對生物化學實驗成績的評定,采用將平時實驗成績,實驗考試成績和研究性實驗論文成績三者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評定,分別占30%,40%和30%。平時實驗成績可根據學生的實驗態度、實驗預習報告、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實驗結果、實驗報告完成情況等內容綜合評定給出。實驗考試成績包括實驗筆試成績和綜合性實驗操作考試成績兩部分。筆試考查學生對生物化學實驗理論、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以及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解釋等,占實驗考試成績的30%;綜合性實驗操作考試考查學生獨立進行綜合性實驗的能力,要求學生寫出實驗方案,正確選擇實驗儀器和化學試劑,通過實驗操作,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實驗完畢后當堂寫出實驗報告。老師根據實驗方案設計是否合理,儀器和試劑的選擇是否正確,實驗操作是否規范,實驗是否成功,實驗報告是否完整并能真實地反映實驗情況,實驗現象的解釋是否正確等方面進行評定,給出成績,該成績占實驗考試成績的70%。研究性實驗論文成績根據學生提交的實驗論文,根據學生對研究進展的掌握,實驗設計的合理性,結果分析和討論的情況給出一個分數。

此考核方式能夠較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出學生學習生物化學實驗的情況,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蔡志強,趙希岳,王利群,朱孝霖,提高生物工程專業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的改革探索,生物學雜志,2010,27(3):104-105.

[2]樊慶德.高校生物實驗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教育探索, 2012,(7):38-39.

[3]劉敏,黨永巖,牛延寧,賈彩鳳,芮巧英,學生自主式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嘗試,實驗室教學與探索,2010,29(6):146-148.

[4]羅勛,杜曉光,涂俊芳,王云.高校生物科學專業實驗教學考核模式初探.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2):118-119.

[5]宋衛平,耿明華.中國高校生物實驗教學體系與模式探討.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9(6):120-123.

[6]韓寒冰,劉杰鳳.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1):47-48.

第7篇:對生物化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化學 生命科學 生物科學

中圖分類號:O-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c)-0164-02

眾所周知,化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它貫穿于人類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與能源、材料、環境和人類生活緊密相連。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化學又滲透到與人類健康密切聯系的生命科學領域,而成為21世紀最富有拓展力和生命力的科學領域之一[1]。因此,化學又被稱為是生命科學的語言。

1 化學在傳統學科中的地位

化學被稱為“中心科學”,在“數理化天地生”六門傳統科學中的占據重要地位。什么是“化學”呢?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的科學。

化學不僅是重要的基礎科學之一,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作為基礎學科在自身快速的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其他學科和技術的發展。例如,核酸化學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學從細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學;對地球、月球和其他星體的化學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存在的規律,發現了星際空間有簡單化合物的存在,為天體演化和現代宇宙學提供了實驗資源,還豐富了自然辯證法的內容。在新物質的創新性研究中,要想得到精確的物質結構必須進行精準的化學實驗。在我國古代,道家為尋求長生不老藥煉制“不老仙丹”,甚至希望能“點石成金”,這些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從理論上來講,他們卻成了研究物質化學變化的先驅。前人所用的研究方法即是“實驗”法,只是限于當時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水平,對物質組成的了解和實驗技術的掌握尚不足,導致這些開創性的研究工作成為后人的“笑談”。隨著科技和人類認知的發展,作為我國四大發明的“火藥”被發明。據記載,“火藥”是煉丹的副產品。此外,陶器和玻璃的發明與制作都是古人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利用化學反應進行的實踐活動。著名化學家拉瓦錫,早在200多年前就用定量試驗的方法測定了空氣成分。這些在客觀上為化學學科的建立積累了研究基礎。

2 生命科學的研究范疇及發展前景

2l世紀是信息與生命科學的時代。那么,何為生命科學呢?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雖然至今學界對于生命的概念仍未有清楚的認識,但基本上,生命具有與化學成分同一性的特征,具備嚴整有序的結構,能夠自我新陳代謝并產生應激性和運動等特征[2]。

就生命科學的起源而言,它并不是近代才產生的。在人類出現文明的初期,生命與非生命的差異就被人類認識到,并開始對生物進行觀察、描述,留下了大量的材料。17世紀以前,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以及神學對人們思想的禁錮,古老的生物學始終停留在觀察和描述階段。到18世紀,伴隨自然科學的發展,生物學的積累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對生物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成為主要課題。19世紀,隨著物理學和化學的發展,新技術被不斷應用于生物研究,使生物學由描述性的學科發展成為實驗性的學科。1838―1839年,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分別通過對植物和動物細胞的研究,提出了細胞學說。這一學說的提出,使生命科學的研究由宏觀水平深入到微觀水平,對于揭示生命運動規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1865年,遺傳學的奠基人孟德爾發現了生物性狀遺傳的兩個基本定律,標志著遺傳學的誕生。20世紀初,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在基因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基因定位于染色的基因學說,生物學的發展出現了質的飛躍。

到20世紀后半葉,生命科學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具體表現在學科分支細化和深化,各近代學科間的交叉加強,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邊緣學科。如研究基因及其表達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生物體內化學變化的生物化學等等。20世紀70年代以后,生物工程、克隆技術、PCR技術構成了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

3 化學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3.1 化學學科分類及研究內容

按照學科分類,現代化學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與高分子化學等五門學科。

無機化學研究的是除碳氫化合物之外的一切物質;有機化學研究的是所有的碳化合物;物理化學是應用物理的原理、方法研究化學的現象以便用數學的語言定量地描述化學的有關信息;分析化學是定性確定各種物質的組成、結構以及定量表示物質組分的含量;高分子化學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應的學科,包括各種聚合反應理論,新的聚合和改性方法、高分子基團反應等。

3.2 化學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3.2.1 無機化學與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早期化學領域的研究無不是以無機化學為基礎的。如法國的拉瓦錫、英國的玻意爾和道爾頓、俄國的門捷列夫等,他們的研究都是以無機物質的變化、反應和性質為研究對象的。20世紀發展起來的各化學理論也是從研究無機物質的結構和價鍵開始的。無機化學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融合進一步加強。無機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使人們不僅僅關注技術配合物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及其模擬,而且從活性分子、活體細胞和組織等多個層次研究無機物質與生命體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熱力學和動力學平衡、代謝過程,同時,更加關注生物啟發的無機智能材料在生物體自修復、生物信息響應和傳導及生物免疫體系構筑中應用的研究[3]。

3.2.2有機化學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有機化學學科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學科,并已滲透到生命科學領域。有機化學在揭示物質結構的本質的同時,促進了生命科學等相關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發展,同時,生命科學又為有機化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內容。生物的多樣性使有機化學的研究充滿了活力,有機分子的生物功能也充分反映了兩學科之間的同源和緊密聯系。20世紀60年代,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 牛胰島素,隨后80年代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這是在揭示生物體生命過程的化學本質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20世紀后半期,復雜生命現象的研究進入分子水平。從DNA的雙螺旋結構到人類基因組計劃,有機化學的理論和方法在生命科學的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美國著名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阿瑟?科恩伯格指出:“現今分子生物學的成就其實屬于化學”,“生命實際上是一個化學過程”,“人類的形態和行為就如同它的起源,它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命運一樣,都是由一系列各負其責的化學反應來決定的”。可見,有機化學在生命科學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3.2.3 生物化學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19世紀以來,化學理論和技術介入到生物學領域,建立起“生物化學”這一新學科。生物化學是的主要任務是了解生物的化學組成和它們的化學活動。生物化學從早期對生物總體組成的研究,進展到對生物的各種組織和細胞成分的精確分析,使得生物學研究逐漸從宏觀的描述水平深入到微觀的分子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物科學的發展。

生命科學基礎研究中最活躍的前沿包括: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免疫學、生態學。由這些前沿引伸出的核心問題的探索包括:生命的起源,物種和生態系統的進化,遺傳發育及其在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層面的調控、蛋白質的分類、結構與功能、細胞信號轉導行為與腦的認知等[4],這些核心問題都包含著急待解決的化學問題。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也成為了當今世界最為活躍的科技領域。

4 結語

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體內物質分子運動,有學者認為可以“把生命理解成化學”。雖然,生命過程不能簡單地還原為簡單的化學過程,但研究生命過程的化學機理,從分子層次上來了解生命問題的本質,揭示生命運動的規律,將會對人類認識生命提供基礎。作為本科學生,不僅要學習化學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過程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

參考文獻

[1] 杜琳瓏,馮定坤,韋建前.生命科學與諾貝爾化學獎[J].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6(3):72-74.

[2] 謝放.中外文化發展歷程[M].吉林:長春出版社,2013.

第8篇:對生物化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生物化學 教學探索 食品科學與工程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4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iochemistry Course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ZHOU Wei, HU Liangbin, LI Hongbo, MO Haizhe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s,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for its wide range of content, strong theoretical, abstract an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t has brought great pressure to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s were explor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iochemistry will definitely develop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help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iochemistry.

Keywords biochemistry; teaching exploratio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近年來,世界糧食危機不斷加劇,人們對食品質量與安全的關注也逐年加深,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在食品營養健康領域、安全檢測領域和監督管理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職責與作用。作為與農學、化工、醫學等同屬一級學科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面向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僅是要培養熟練掌握食品營養和加工工藝的技術人員,更應該是能夠適應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理想遠大、品質優良并富有科學與創新精神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化學知識為背景,涉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食品化學和生物化學等。生物化學在對于食品科學與工程這個專業來說是卻之不可的重要專業課程,其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通過對生物化學這個專業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掌握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的基礎之上,同時對后續的食品化學、食品生物等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和知識儲備,其基本理論也可與食品生產、加工、保藏以及食品安全檢測等技術相互聯系。①②因此,生物化學課程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理論學習體系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對該門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將有助于培養學生在本專業后續學習中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物化學課程是一門集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其涉及的范圍廣、知識面大、既包括闡述核酸、蛋白質、糖類、脂類等生物大分子物質的結構與功能的靜態部分,也包括闡述糖類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代謝、核酸代謝等的動態部分,還有涉及中心法則的分子生物學部分的理論和知識等,加上工科院校安排的課時量又極其有限,因此學生普遍反映生化課的概念多、理論多、知識抽象、難以記憶、實驗操作困難等。③結合生物化學這個專業的自身特點以及兼顧食品專業的教學要求和模式,要求我們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的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加強實驗教學等方面做出探索和嘗試,在此基礎上去探索出一條有效的教學路徑。

1 多種方法結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興趣是分不開的。在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1 上好第一節課,樹立信心、激發好奇心

通常第一節課均為課程的緒論課,這節課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對課程的設置和知識體系有個清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拋磚引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④生化課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很多,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和恐懼心理,所以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樹立學好生化課掌握好生化知識的信心,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充分地信任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要讓學生相信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師以及同學們的幫助下沒有學不會的知識點,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筆者是一名青年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中更多地是以一位學長的身份去帶動和激勵學生去探索未知的生化世界。為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通常會結合一些生物學現象和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與學生們展開討論,比如怎樣讓“火樹熒花”成為現實?如何健康減肥?多吃蛋白質好不好?讓學生意識到生化專業知識與日常生活具有相通性。同時,深入剖析與人們生存和生活相關的生化領域國際最新的研究前沿和新聞報道,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學習生化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對生物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習的動力。

3 重視實驗設計與操作,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生化實驗是整個生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培養、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的重要環節,更是培養學會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教學方式由教師負責降解原理和步驟乃至注意事項,學生僅僅是照著實驗流程進行操作,這種方式僅能幫助學生對生化實驗留下簡單的印象,甚至有厭煩情緒,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主觀能動性。⑧為了適宜新世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們一方面精選基礎實驗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所學理論,掌握生物化學基本的實驗技能,另一方面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合理地整合并設計了一些實驗內容,將多個小實驗整合成一個綜合性實驗,給出既定的目標,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來探索實驗,驗證原理。我們在開設生化課的學期會給學生一周的時間專門用來進行生化實踐,比如讓學生從培養的藍藻細胞里提取藻藍蛋白并進行分離純化和含量測定,這個實驗涉及生化分離技術的多個方面,從提取、分離、純化到純度和含量的鑒定,均需要學生去自己思考,查找資料,動手驗證,這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培養作用。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生命科學與工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銜接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之間的重要橋梁,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具有食品科學和工程能力人才的責任。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基礎課程的教學必須圍繞個人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進行。⑨在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學科發展動向,優化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多種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為了新時代食品學科的發展,在教學改革的探索過程中,我們還將進一步鞏固和改善。

*通訊作者:莫海珍

資助項目:河南科技學院2016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YJG 2014YB03)

注釋

① 張勁,裴高峰,梁N鴻,趙惠賢.“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中國林業教育,2015.33(3):56-59.

② 閆景坤.高等學校食品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的改革探討.農產品加工(學刊),2011.12:137-139.

③ 趙敏,徐安莉,周艷艷,陳會敏.《生物化學》教學現狀及改革方向探討.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5):119-120.

④ 孫海麗,丁位華,徐海娟.怎樣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科技資訊,2015.33:140,141,143.

⑤ 鄭君芳,賀俊崎.“微課”與“翻轉課堂”應用于生物化學教學的初步探析.繼續醫學教育,2014.28(11):71-73.

⑥ 孔祥珍.食品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教育教學論壇,2015.14:143-144.

⑦ 孫永林,余海忠,李玉奇.PLB教學法在食品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學園,2016.2:65-66.

第9篇:對生物化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醫學生 學習 生物化學 興趣

生物化學是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中醫學和護理等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醫學課程,這一學科與疾病的發生、診斷和治療等方面關系密切。通過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代謝、營養、酶功能、遺傳信息傳遞、生物膜、細胞結構及分子病等方面,來闡明生命現象。生物化學的學習可幫我們從分子水平認識、理解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其理論基礎對臨床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與其他門類的醫學課程也有著廣泛的聯系,在醫學教育中它又是連接基礎課與臨床課的橋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對于醫學生來講,由于生物化學研究的是微觀世界,內容繁多、體系復雜、知識點抽象,大多數學生反映本門課程難理解、難記憶、學習興趣不高。為此,在醫學生的生物化學教學中,若能激發并維持學生對生物化學的興趣,將會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為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和自我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教師重視塑造自身形象,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是師生的雙向活動,若任課教師不僅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注重自身人文修養,擁有豐富的知識面,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授課風范,必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讓學生對授課教師充滿好感甚至崇拜,然后再使學生從思想深處由喜歡教師的講授上升到喜歡這門課程,最終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上好第一堂課,使學生產生求知欲

每門課程的第一堂課往往是緒論,生物化學的緒論是對本門課程的高度概括,是學習生物化學的前導。教師可以通過第一堂課,交代為什么學習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的課程目標以及可以達到的程度、考核要求等,使學生明確生物化學的重要性及學習生物化學的作用,將有利于引起學生的重視,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引用身邊的實際案例,運用生物化學原理進行解釋和闡述,也提出疑問,制造懸念,使學生對學習生物化學產生求知欲。

三、運用靈活的導入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案例導入法

醫藥衛生類專業的學生將來主要是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從事臨床醫護工作,因此,學生在學校學習階段對臨床的實際案例比較感興趣。如學到“氨代謝”這一節氨中毒學說時,可從肝硬化病例導入開始,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肝性腦病發病機制:肝硬化時,肝功能嚴重受損,導致尿素合成障礙,血氨濃度升高,而血氨可以通過血腦屏障,跟腦部a-酮戊二酸反應生成谷氨酸,三羧酸循環減弱,腦部ATP合成減少,能量供應不足,引起了大腦功能障礙,嚴重時發生昏迷。這樣,不僅把生物化學的前后知識有機結合,也有助于增強基礎知識和臨床的聯系,幫助學生從原理上理解肝性腦病,和治療的方式方法。

(二) 問題導入法

給學生自己留點空間,請學生選擇某個主題進行講課,讓學生來當回老師。先讓學生預習將要學習的內容,利用網絡和圖書資源查找相關信息,然后根據學習內容,選擇某一主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開課時,讓學生自己先講解課前準備的主題內容,針對主題提出問題,再引入到學習內容,聯系既往知識,形成網絡化、立體化的知識結構。這種主題研究和問題導入的教學方式,將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自我學習和實踐指導,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收獲正確的、積極的學習方法,為以后的繼續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方法學基礎。

四、改進教學方法,活躍課堂,維持學生學習興趣

(一) CBL教學法

CBL (case-based learning)案例學習教學法是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在高等醫學教育中首次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其特點是打破了學科界限,圍繞問題編制綜合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及有效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案例和問題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聯系臨床實際,增強了理解記憶,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使學生有成就感。而且,小組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于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解糖代謝一章中,首先提出糖尿病這個典型病例。要求學生課前要準備糖尿病相關的知識,課堂上提出糖尿病的生化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療與預防?糖代謝紊亂還與哪些疾病相關?以這些問題為主線來學習糖類物質的分解與合成過程。理論學習完成后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

通過這樣具體典型的病例,使學生不僅解決了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聯系的問題,而且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與實用性,淡化了學科的邊界,使學生在“大醫學”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與技能,提高了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TBL法

TBL (task-based learning) 以任務為基礎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從教學的角度提出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即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分析教材,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制定“任務”,布置各小組按要求完成任務。其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動手能力及綜合能力的培養,這一點對于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意義尤為重要。

教師應從教學目標和臨床實際出發,挖掘教材,創設一個適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任務的情境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任務型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環節[8]。例如,維生素是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的一類營養素,若長期缺乏會導致維生素缺乏病。因此,提出“維生素的生化功能與人體健康”這一任務,并明確此任務的知識目標是能描述維生素的活性形式、生化功能和導致缺乏病的原因。

通過任務型教學法,可以獲得多方面的積極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增強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師生關系;加強了本學科及各學科間知識的聯系。

(三) PBL法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l969年提出,其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和個性發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由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小組討論,提出解決問題或處理問題的方案,達到學習新知識、新能力的目的。“讓學生學會學習”是PBL教學最鮮明的教學目標之一。

以肥胖和如何減肥為例,可以先從肥胖的原因說起,脂肪在體內的分解與合成代謝,代謝過程中哪些因素影響了代謝,最后導致了肥胖。在生活中,我們如何控制導致肥胖的環節,可以為減肥采取哪些措施,比如食品、運動、理療和藥品等方面,它們起到減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問題的解決,就是理解脂代謝過程,以及脂代謝異常引起疾病的原理,和掌握預防、治療相關疾病的方法。

PBL教學法的正確運用,除了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充分掌握和實踐外,還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研究中形成一定的合作關系,大家各抒己見,知識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到大量的展現。

綜上所述,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常常綜合交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過程的質量。任課教師還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關注當下科技新進展,多列舉生活實例、臨床病例,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來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為了適應最新的教學改革模式,與其他基礎醫學知識交叉,和臨床知識的對接,需要生物化學任課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并且堅持在教學中摸索、探討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徐安莉,陳會敏,周艷艷,等.改變生物化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1):81-82.

[2]朱寶安,宗自衛,李先佳.淺議如何激發醫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J].衛生職業教育,2012,3(30):86-87.

[3]李曙波,黃忠仕,李韜,等.激發成教醫學生學習生物化學興趣方法探討[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1:83-84.

[4]江花.高職《中醫護理學》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1,9(01):85.

[5]童紅梅.CBL教學法在高職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教育,2011,30(6):82-84.

[6]陳伶利,李杰,程莉娟,周賽男,等.TBL教學模式在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8):6-8.

[7]Ogilvie G,Dunn W.Taking teacher education to task:Exploring the role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J].Language Teach Res,2010,14(2):161-181.

[8]王文玉.高職生物化學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5(1):77-8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无卡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 | 免费高清不卡毛片在线看 | 亚洲最新 | 99精品免费视频 | 黄人成a动漫片免费网站 |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 免费特级毛片 | 波多野结衣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国内精品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a毛片免费观看 | 欧美另类videosgrstv变态 欧美另类高清xxxxx | 欧美午夜三级我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 不卡一级毛片免费高清 | 国产精品麻豆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 日本理论片免费高清影视在线观看 | 日本乱人伦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 亚洲色欧美 | 久草在线免费福利视频 | 免费特黄级夫费生活片 | 国产高清无专砖区2021 |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 激情丝袜美女视频二区 | 色咪味成人网 | 免费三级毛片 | 毛片a级三毛片免费播放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 蕾丝视频永久在线入口香蕉 |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 a爱视频| 在线成人 | 久久两性 | 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 色伦网 |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色综合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色综合九九 | 黄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