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理信息系統含義范文

地理信息系統含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信息系統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理信息系統含義

第1篇:地理信息系統含義范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經濟;產業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1.02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11-05-02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種用于追蹤事件、活動和事物本身以及它們發生或存在的位置的一種專用系統[1]。它是在計算機硬件、軟件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空間信息系統。由于人類活動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社會活動也發生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因此,以處理、分析和描述地理信息為主要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統就與人類的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2]。

一、地理信息系統是為社會服務的工具,其產生和發展與社會、經濟活動是分不開的

地理信息系統最早是與國土資源管理相結合而出現的,在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各省級政府為了確定國土資源的數量和存在形式,對土地潛力進行評價,對全國的土地進行了普查,對土地面積的精確量測工作促進了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的產生[3]。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人口統計署設計了一個用于人口普查的工具,而這項技術又促進了70年代末哈佛大學計算機制圖與空間分析實驗室對滿足上述應用的GIS的開發。而現代GIS的迅速發展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計算機硬件價格下降,能夠滿足大規模軟件的生產和應用開發,計算機的高性能能夠為GIS功能的實現提供支持。

二、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地理信息系統具有科技含量高、增長潛力大、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產業關聯度高等優勢,發展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既有利于數字國土、數字城市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助力其他產業發展,也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土地管理方面,比如長春市國土資源局的三維地籍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城市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立體化、多角度、多比例尺的全數字化可視管理;在立足于國土管理的基礎上,又提供了路徑漫游、光照分析和基礎地理信息查詢等公共服務功能,為城市規劃、房產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領域提供共享服務,一舉實現了土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重保障[4]。

在森林管理方面,地理信息系統以森林資源數據為基礎,結合森林管理的需求,實現森林綜合數據查看、統計、查詢、人員管理、林班管理、濕地管理、野生動物及病蟲害管理功能,并可對各類數據進行添加、修改等維護操作,大大提高森林資源管理的效率,為地區森林資源儲備、開發進行有益的指導。

在市場分析方面,地理信息系統依托人口分布位置和人口流動規律,以專業方法進行分析,可以對潛在的客戶群體進行預測,對有價值的商業位置進行預測。美國在線公司(AOL)推出過一項基于網上地理信息系統的城市潛在市場預測服務,成功地帶動了所在城市的商業投資與商圈的發展。許多投資商正是通過在網上的地理信息系統平臺所提供的信息,對有商業價值的潛在商業點進行投資,進而獲得巨大的收益。

三、區域經濟發展帶動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

近年,各地相繼開展建設“數字城市”,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地經濟發展收益開始向地理信息系統產業傾斜,促進產業向技術含量更高、更加具有發展潛力的數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發展。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支持下的天地圖項目,致力于打造一個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為各行業部門提供地理信息服務,各地相繼開展天地圖項目建設,打造本地的天地圖地理信息服務平臺,這一平臺的出現,也是經濟發展對行業發展的有效例證。在數字城市建設上,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在全國300多個地級城市主導開展了數字城市建設,其中150個城市建成使用,成果已在60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5],有力地促進了城市運行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協同化,為推動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發展創造了最直接和強有力的條件。在數字城市建設中,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建立了城市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其中包括現代化測繪基準建設、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地理信息數據獲取系統建設、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建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組織機構和運行體系建設等。地理信息產業在區域經濟的帶動下,逐漸向科學化、規范化發展,也變得更加有活力。

結語

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的自身優勢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的收益又會促進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的完善和發展。縱觀這一規律,相信在未來的區域經濟發展上,地理信息產業將不僅是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市場主體,而且也成為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的主體。為經濟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先進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產業將成為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點,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參考文獻:

[1] 隆里(美)等著.地理信息系統與科學(第2版) [M].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

[2] 陳健飛、張筱林譯.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科學出版社,2010.

[3] 譚澤瓊.Web GIS綜述[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1,(07).

第2篇:地理信息系統含義范文

關鍵詞:土地測繪;地理信息;系統應用

中圖分類號:P20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7-0097-02

傳統的地理測繪主要采用人工測繪的方式,無法保證地理信息及時性和數據的精確性。在現代化地測量中,地理信息系統為企業和國家提供信息化數據,對企業、單位和國家都有重要的意義,地理信息吸引是一個計算機系統,對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分析,包括信息的輸入和輸出,顯示地理參考信息的內容,涵蓋了土地測繪中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的運用,保障了地理測繪中地理信息系統的時效性。

1土地測繪中地理信息系統的優點

1.1保證測繪信息的時效性

在地理測繪中,地理信息系統具有一定的時效性,這樣才能合理的建設工程。采用現代化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對土地資源進行測繪時,采用地理信息系統,要符合系統工作的規定,結合當地的天氣和地理變化,分析和調整測定結果,以保證地理測繪系統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另外,還可以使用采用衛星監控和分析技術,時刻關注著地理的變化,包括當地的天氣、環境和人為原因的變化,人們利用技術對變化進行分析和總結,找出測繪中信息的不利因素,進一步分析和整合,并及時的發應測繪結果,這樣才能保證地理測繪中地理信息系統的時效性。

1.2避免測繪過程中的失誤

傳統的地理測繪,采用人工的測繪方式,在測繪中,無法保證數據測繪的準確性,導致測繪過程的失誤現象,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影響測試結果,導致整體的測繪結果出現錯誤,進而影響整個建設工程。在地信息系統測繪工作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統進行測繪,整個測繪工作通過系統自身設定高程序,自動完成測繪工作,所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統,對數據進行采集、輸入、分析和整理,做好系統分析工作,以避免測繪工程的失誤,從而保證測繪結構的準確性,在測繪完成之后,利用計算機技術,結合繪制的結果,結合系統的預定設置程序,繪制出圖表,做好圖表的比例和布局分析,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測繪中的誤差,還可以保證測繪結果的準確性,平面掃描主要通過衛星來實現,保證測量人員的準確度,按照測量人員的正確的接收程序,來接收設備,這樣不僅可以降低人為的影響,還可以保證工程數據的準確性[1]。

1.3節約時間,減輕負擔

在地理系統管理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將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此進行測量土地工作。土地測繪工作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和系統,這樣才能測量土地工作。在土地測繪工作中,合理的利用地理信息測繪,這與傳統的測繪工作相比,要完成測繪工作,以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在地理信息系統設定中,每一個系統在設定中都有完整的工作系統和工作流程,工作人員采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對特地測繪工作予以設定,簡化了土地測繪中的流程,這樣不僅可以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還有利于提高地理信息系統中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2土地測繪中地理信息系統應用

在土地測繪中,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應用在數據的采集方面、數據的處理方面、數據的管理方面和資源的調查方面,在數據的采集方面,對數據進行采集和統計,這樣才能提高測繪的質量和效率,在數據的處理方面,對數據定量處理,以保證數據的精確,在數據的顯示方面,提高地圖畫面顯示的清晰度和數據的準確度,在資源的調查方面,對所用的資源進行調查,對數據進行編輯,以此實現資源自動化管理。

2.1數據的采集

土地測繪之前,要做好土地信息處理,對數據的抽象和離散處理,以柵格和矢量的方式,將最后測繪結果存儲到系統數據庫中,在數據采集和統計過程中,要做好測繪工作,對儀器產生的數據進行人工測量處理,人工數據處理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度,進而影響測繪的質量和效率,這是傳統地理測繪的不足之處。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應用地理信息系統,有效的處理土地測繪數據,在保證效率的情況下,保障信息數據采集的正確性[2]。

2.2數據的處理

現階段,土地的檢測工作包括數據的處理,土地的測繪都有共同特點,測繪項目可以實現地道路土地的測繪,這是土地測繪的共同特點,土地的數據是主觀和客觀屬性,主觀屬性采用不同物體的作為測繪對象,而客觀屬性則是測量數據時的客觀體現。分析所使用的數據系統,對所使用的地理信息和數據進行測繪時,要保證測繪的數據定量處理,數據不定量,很容易造成數據的不準確,在處理時,要合理分析和處理所檢測對象的時間、空間和對象屬性等,這樣才能確保數據的準確度[3]。

2.3數據的管理

在數據管理中,測繪的數據是土地測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根據地理信息系統對數據科學合理化管理,會產生很多復雜的數據,從測繪管理的角度出發,正確的管理這些數據有重要的意義。一般而言,數據測繪管理要用到事物信息,點、線和面來表示事物的信息,這也是數據測繪的根本含義。例如,路段上的橋和道路可用點來代表,而道路上的邊線和中線可以用線來代表,面一般可用建筑物來代表,這是數據管理的基本特點,在地理信息管理中,為了提高數據測繪的準確度和安全性,要對數據庫進行加密處理,這樣才能保證地理整體數據庫信息的安全性[4]。

2.4數據的顯示

數據的顯示,一般來說,要結合地圖的數值、符號、數量和數字來表達的,這是地圖的基本特點,例如,符號和數值都有單一性,實物代表著單一的符號,對單一的符號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密集的符號,根據符號的密集程度分析,實物的具體分布狀況,在土地測繪中,實物可以用特殊的符號來表達。數據和實物要根據實物的狀況進行區分,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食物和數據,這種區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顯示能力,在傳統測繪測繪地圖中,地圖畫面的顯示能力和比例的精確度都無法達到特定的要求,這是傳統的地理測繪,地圖測繪的不足之處,而現代測繪數據采用地理信息系統,有效提高了地圖畫面顯示的清晰度和數據的準確度,這不僅滿足了現代化地圖測繪的需要,還可以保證地圖測繪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2.5資源的調查

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著城市的進程,在資源調查中,可以發現,資源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這是人與資源之間的矛盾,要大力開展資源科學化研究和保護工作,合理利用RSGIS技術、CIS技術、和gps技術,這些技術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源和人之間的矛盾這一現象。對GIS技術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探討,整理和規劃好科學研究,這樣不僅加強人對資源和技術的探討和了解程度,還有利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GIS技術利用對立信息系統平臺,應用于系統結構和系統功能中,并對其進行擴展,以高效和快速的獲取地理資源信息,對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擴展,對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應用,保證統一時間采集空間系統資源,按照空間位置和數據信息對系統資源科學合理化處理,還要強化資源調查和數據編輯,這樣可以實現資源自動化管理[5]。

3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地理測繪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統,在數據采集方面,正確處理土地測繪數據;數據處理方面,要合理分析和處理所檢測對象的時間、空間和對象屬性等,在數據管理方面,正確的管理會產生很多復雜的數據,在數據顯示方面,結合地圖數值、符號、數量和數字的基本特點進行處理,在資源調查方面,合理利用技術,不僅可以實現資源自動化管理,還有利于人類社會可持續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英敏.地理信息系統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分析探究[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7(1):00264-00264. 

[2]吳浩然,鄭紹滔.淺談地理信息系統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7):00241-00241. 

[3]程小峰.土地測繪中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2):44-45. 

[4]菅貞貞.土地測繪中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7,(24):140-141. 

第3篇:地理信息系統含義范文

【Abstract】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improv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GPS technology as a much new and advanced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provide higher guarantee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Paper research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research of GPS contro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GIS, introduces the GPS contro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conception, discussing its application in GIS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n GIS.

【關鍵詞】GPS測繪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應用

【Keywords】GP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GIS;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P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3-0055-02

1 引言

當前階段,隨著衛星技術的發展,我們發射了越來越多的衛星,通過這些衛星對地球進行測繪可以覆蓋到地球的任何區域,對所有目標進行了實時監測。在GPS控制測繪技術利用了這一原理,從而使測繪的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地理信息系統中更加合理地對GPS控制測繪技術進行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2 簡述GPS控制測繪技術

2.1 GPS控制測繪技術的含義

GPS控制測繪技術是通過定位系統實現測量對象的檢測和動態定位,此技術可以通過衛星操作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具體定位,并且根據定位數據制作出精確的空間坐標,可以對監測對象進行全面、即時、立體的控制。以往GPS技術主要應用于對象即時位置的監控,隨著此項技術的不斷發展,GPS應用日益廣泛,逐步延伸到區域地理信息監控中,為保證日常人們生活質量、準確調取區域環境參數、偵測資源存儲和消耗等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提升了綜合監控工作的效率。此項技術的主要工作就是針對各個方面進行數據測量,具體內容如下:第一,采用廣播的形式定時數據,同時體現出數據之間的差值關系;第二,將第一步中測量的數據和差值關系用廣播的形式對外,產生修改數據之間的偽距離數值差異;第三,將測量數據結果和趨勢繪制圖表展現給使用的客戶,將所得數據妥善保存以供后期數據對比參考。

2.2 GPS控制測繪技術原理

GPS控制測繪技術進行數據測量的主要技術原理就是通過精確計算傳播時間得出地點的空間坐標。定位信號的發出由已經安裝設置完畢的設備完成,在設備接收定位信號的同一時間迅速計算傳播時間,通過速度參數的確定,利用“s=vt”公式計算出精確距離數值,完成測繪精準定位工作。由于設定的收發信號設備不具有唯一性,多項測量結果可以提升準確度,實現空間立體測繪。關于收發設備接收信號實現定位的示意圖詳見圖1。應用GPS測量對象采用空間三維坐標法,將測量對象的數據分別標為(x0,y0,z0),將收發位置信息的衛星坐標標為(x1,y1,z1),將測繪最終數據結果帶入公式計算,計算公式如下:r=

利用GPS定位測繪技術進行地面坐標定位時,主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一是設立坐標原點,以地心為原點建立一個三維空間參考立體面,圍繞地球真實曲線建立模型,可以得到一個橢圓形狀的地面形體。二是根據實際赤道的長度在現有橢圓立體面上建立一個地球中心覆蓋修改坐標,所有收發定位信息的衛星皆采用地面坐標的宏觀數據。三是更新改變原有位置接收器的數據參數,測量坐標平面與測量位置的夾角,減少誤差。

2.3 GPS控制測繪技術優點

GPS定點測繪技術一經問世就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國家科研人員不斷對此項技術完善創新,設計出有益于人類事業發展的科學成果。GPS控制測繪技術在實際的操作應用中存在諸多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該項控制檢測系統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相對于傳統的測量儀器,GPS不僅可以在一次測驗中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空間位置監控,而且在坐標的數據變化過程中,可以實現任意位置的取點和計算,形成不同位置的動態計算公式,減少逐項監測的工作量,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二是GPS控制測繪技術可以實現連續性,數據變化具有規律性,且各個數據可以發揮個體效應,靈活變換,減少實地地形、惡劣自然環境、視覺等方面帶來的困難,逐步實現基準站的建立和開展動態數據差分工作。

3 GPS技術在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第4篇:地理信息系統含義范文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ly maturi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current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data in daily life and production activities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關鍵詞】大數據;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影響;啟示

【Keywords】 big data;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fluence; enlightenment

【中圖分類號】P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117-02

1 引言

測繪地理信息是一項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工作,能夠為各項活動及工程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的數據依據,是科學開展城市規劃的基礎。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改革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但是也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 大數據的簡要介紹

大數據是網絡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其本質是數據集合,也可以作為信息資產,是基于社會數據量及數據種類持續增長背景下,逐漸形成的一種社會現象。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和處理等各項工作,無法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使用常規軟件工具完成,也無法挖掘大數據的深層利用價值,需要使用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才能完成對大數據的處理和利用[1]。與傳統數據形式相比,大數據具有信息容量大、數據種類多、傳輸速度快、利用價值高、可變成程度高等特點,通過對大數據進行科學處理和有效利用,能夠充分挖掘大數據的隱藏價值,可以服務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各項生產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加快經濟建設、推動社會進步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同時,云計算、分布式處理技術、感知技術等多項先進技術的出現,為大數據的實踐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確保了大數據價值的充分發揮。

3 大數據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影響

數據分析及處理是測繪地理信息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大數據時代到來,以及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數據分析及處理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造成了較大影響,具體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1 提升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工作能力

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是由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完成的,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的工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可以以大數據為契機,對三維空間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進行優化改善,增強技術可靠性和適應性,并為加強對海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其次,可以結合更加先進的技術,獲取更加全面、詳細、準確的測繪地理信息資料,構建完善的數據庫,方便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順利開展。最后,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可以利用大數據構建大地圖,實現對我國基本國情的實時監測。

3.2 促進測繪地理信息企業發展進步

傳統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及業務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測繪工作實際需求,嚴重阻礙了測繪地理信息企業的發展與進步。所以,企業應該從大數據時代特征出發,緊緊抓住發展機遇,樹立創新意識,加快自身技術改革及業務模式轉型,利用大數據技術采集各種地理信息位置,研發相應的技術產品,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以此來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自身的可持續良好發展。同時,大數據背景下的地理信息種類更加豐富、數量更加龐大,這就要求工作人員能夠準備識別有價值的信息,并對其利用價值進行深層挖掘和開發,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個,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測繪地理信息企業的發展和進步[2]。

3.3 加快信息化智能城市的構建步伐

信息化智能城市建設,是現代化城市規劃建設的必然方向。城市資源的科學配置是智能化城市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從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實際需求,以及各個產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實際需求出發,才能確保城市規劃建設方向的正確性,實現城市智能化運行。從大數據視角出發,開展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可以對城市各項資源及數據進行整合,充分挖掘城市地理數據的隱藏信息,依據城市所處地理坐標,結合城市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制定最優城市規劃設計方案,加快信息化智能城市建設步伐。

4 大稻荻圓饣嫻乩硇畔⒐ぷ韉鈉羰

要想充分發揮大數據在測繪地理信息工作中的應用優勢,就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勢,加快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模式的優化升級,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

4.1 構建新型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模式

在大數據背景下,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及企業應該具備“大測繪”格局意識,從大數據內涵及特點出發,構建新型工作模式。首先,應該及時轉變傳統工作觀念,結合大數據制定新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路線,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依托信息產業,加快測繪地理工作向“大測繪”方向演變。其次,在構建新型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模式過程中,要保證與城市規劃建設的協調性,與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的統一性,明確工作目標,實現城市管理工作、公共服務工作的有效結合,根據生產生活實際需求,對測繪地理信息加以有效應用。

4.2 加強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管理力度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為測繪地理工作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對工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確保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價值性,充分利用各項地理信息服務于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就需要加強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管理力度。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應該樹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管理觀念,規范測繪地理信息市場秩序,加深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根本目的的了解和認識,明確其公眾服務基本功能以及數據信息的潛在價值。然后再利用市場化手段,規定測繪地理信息的應用方式、應用范圍、應用流程等,將測繪地理信息加以科學、高效應用,實現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人性化管理。

4.3 確保云計算應用價值的有效發揮

云計算是網絡技術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產物,是解決大數據所帶來的數據處理、分析難題的關鍵技術,在新的發展時期,要想提高測繪地理信息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就需要以云計算技術為依托,確保其應用價值及優勢的充分發揮。首先,需要結合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特點,構架與其先匹配的云服務平臺,實現測繪行業云內的數據共享,以云計算技術為依托,實現測繪地理信息利用價值的最大化,并加強對地理測繪工作的控制力度,降低測繪地理信息獲取所需工作成本。其次,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及企業,必須制定數據、網絡和云平臺方面的標準,對云計算在測繪地理信息工作中的應用進行規范。

4.4 升級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作性能

就當前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實際情況來看,所用地理信息系統工作性能和運行能力較差,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對海量數據的精準分析,導致測繪地理信息應用效率較低,大數據技術的不斷豐富和成熟,為測繪地理信息系統的改進優化提供了技術保障。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及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地理信息系統升級的重要性,以大數據背景為契機,結合云計算技術、云服務平臺、數據挖掘技術等,對原有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優化,完善系統功能、提升系統性能。同時,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和企業,以加快現代化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步伐,以實際工作需求為出發點,構建更加可靠的測繪地理信息系統,確保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高效開展,提高地理信息資源利用率。

5 結語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必須加快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模式的轉變,才能滿足實際發展需求,獲取更加豐富的地理信息,確保其應用價值的充分發揮,更好地服務于生產生活。只有對大數據進行深入研究,依據大數據的基本含義及主要特點,才能為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高效開展及順利完成提供技術支撐,對地理信息價值進行深層挖掘,為地理測繪信息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礎保障,以此來推動社會進步、加快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第5篇:地理信息系統含義范文

[關鍵詞]GIS;農業經濟信息管理;服務系統

農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依靠科技進步。信息技術也在農業中得到了大范圍的應用,極大的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業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獲取、處理、傳播以及有效利用好各種農業信息及知識,其可以有效改變傳統農業,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提高其管理決策的水平,讓農業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也就是在信息科學的指導下進行農業生產。

1農業經濟信息基礎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業部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在計算機上建立農業經濟基礎資料數據庫,經過發展已經積累了很多的信息資源,信息資源種類豐富。然而,服務體系在發展中不足也越來越明顯,如數據的時效性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可視性不足、數據服務以及數據的深度挖掘都存在不足,已經無法滿足當前農業發展的需求,主要體現在:首先,數據的準確性不足,比如統計部門在指標含義、統計方法上還沒有達成統一;其次,信息較為滯后,更新不夠及時,用戶不能得到最新的信息;再次,信息的可用性不高,采集信息的面過窄,缺乏有效的指導作用,無法滿足當前農業市場化的發展要求;最后,信息的分析功能不強,沒有和市場有關的決策、可行性分析等功能。

2GIS的農業經濟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設計和關鍵技術

2.1GIS概念

GIS是一個計算機軟件平臺,其作用就是對地理空間數據進行一系列的操作,包括輸入、存儲、檢索、分析處理、表達。地理信息系統可以通過圖形的方式,讓電子表格及數據中不可視的數據模式變得可視化,通過使用該系統可以通過圖形展示地理屬性信息,還能夠進行空間動態查詢分析,有效的提升信息資源的共享效果。傳統的農業信息服務只停留在靜態、單一的一維或者二維的數字表格及圖形,要想看出數據分布規律很難,也就不能對一個區域的情況以及發展進行掌握。而使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專題圖可以對不同的專題圖進行分析及制作,進而可以直接在數據中了解空間的分布情況。還可以對參數進行調整,制作出不同的專題圖表達數據,有利于數據的深度挖掘,找出直觀有用的信息。

2.2基于MapBasic的GIS功能設計

MapInfo其可以給用戶提供完整的地理信息解決方案,讓各種數據信息實現可視化,達成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編程的應用可以讓一些復雜的圖表和手工作圖變得自動、程序化,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便捷;還可以通過使用好數據庫訪問功能,進行復雜的數據庫查詢。Mapbasic的結構是開放的,其可以通過使用DDE和其他的軟件達成通信,可以調動VC、DLL、Windows等語言的DLL等。MapBasic還提供了標準的地理對象類型定義。用戶用其提供的線、點、面可以設計出地理對象的類型。用戶使用變成可以設計出畫圖工具,通過使用它們可以設計出不同的地理對象生成工具。

2.3分析預測與統計模型的應用

農業信息數量不斷增加,經濟數據也越來越多,因此怎樣在巨量的數據找出有效的信息,找出數據和數據之間的關系,是數據處理中的重點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數據資源的利用率,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要想實現這一點,可以在農業經濟信息管理及服務系統中加入分析和統計模型,為用戶提供多樣的數據劃分方法,進而從多樣層面觀察數據;另外,用戶還可以依據實際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制定界定值,進而對數據進行觀察及處理。

3GIS的農業經濟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研發

3.1系統的基本框架

其圖1是農業經濟信息管理和服務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從中可以看出傳統的信息管理系統機構,但是在加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之后,底層數據庫中又加入了空間數據分析的模塊,其可以在地圖上可視化輸出數據分析結果。

3.2建立數據庫

數據庫設計就是在限定的應用環境中明確一個最好的數據模型以及處理模型的邏輯設計,其能夠將信息和實際信息進行聯系,可以被一定的DBMS接受,還可以存儲系統的目標,對數據庫進行有效管理。數據庫包括地理信息數據庫及農業經濟信息數據庫。其中地理信息數據庫的基礎重要部分就是地理數據庫,這方面需要投入很多的成本,其主要作用就是管理、查詢檢索空間數據,可以分析、統計、評價專題數據,這也是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表是地理信息數據庫的核心,其中包含一些字段,通過地區名段字段可以聯系農業經濟信息數據,進而可以實現基礎地理數據庫標準化,為以后的修改奠定基礎,也為處理數據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其還可以結合用戶輸入生成的表單,結合其需求,既能夠作為臨時表單處理,有可以形成新的地理數據庫。

4結語

綜上所述,GIS在傳統地理經濟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應用對其進行了極大的改變,更加方便用戶應用,提高經濟信息的管理效果以及服務功能,因此,要合理的應用基于GIS的農業經濟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充分發揮出其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春江.精準農業智能決策支持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農業工程學報,2012(02).

第6篇:地理信息系統含義范文

關鍵詞:工程測繪;新技術;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及城市建設的需要,新時期對于工程測繪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進一步推動了工程測繪技術的新發展。同時,由于信息技術革命的深化推動,更是大大加快了工程測繪新技術的發展。文章主要對此展開論述,并對于工程測繪新技術進行一定的分別探究,以給予人們對于工程測繪新技術全面而清晰的認識,推動社會實踐發展。

一、工程測繪的概述

1、工程測繪的含義

工程測量學是對地球空間幾何實體進行一定測量或者描繪的一個綜合、應用性的、綜合性的專業理論學科。工程測量則是以建筑工程、機器及設備為主要研究對象,在社會經濟建設及國防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工程測繪技術則是在工程測量學理論指導下的一個綜合而系統化的科學工程技術。工程測量技術在傳統的服務領域主要在交通道路、建筑建設及水利工程等領域。然而,隨著新時期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化的工程測繪技術則跨區域、跨行業、跨領域,逐漸走向立體化、規?;靶畔⒒较虬l展。在新的歷史時期與新的時代要求下,新的工程測繪技術革新大大促進了人類社會經濟與社會生活的變化。

2、工程測繪技術的發展

工程測量在我國社會實踐中歷史很久,也為社會經濟建設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工程測繪技術則在實踐之中不斷運用與革新,進而推動工程測量實踐工作的提升,滿足社會發展新的需要。20世紀后期,我國的工程測繪技術還處于發展階段,許多工程建設實踐也停留在平面控制測量的階段,與國際也存在著一定的發展差距。同時,工程測繪技術的活動領域也多運用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大中型工程建設中,如城市建設、水利工程建設等。上世紀末,隨著人類信息革命的推動與國內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全球定位技術(GPRS系統)的運用,我國測繪技術得到了巨大的進步與發展。諸多工程測繪系統也逐漸網絡化、信息化趨勢。21世紀以來,我國諸多信息技術更是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甚至部分領域已進入世界的前列。如,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具有我國獨立產權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逐漸成熟。新時期給予了工程測繪技術以新的要求,同樣,也促進了技術的革新與發展。工程測繪新技術的研究及運用都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并在社會實踐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必將促進人們社會經濟與生活的巨大進步。

二、工程測繪新技術

1、“3S”技術

現代工程測繪新技術的核心是以全球衛星定位、遙感技術及地理信息系統為重要組成部分的3G技術。現代工程測繪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信息化、數字化與智能化。現代測繪新技術是空間技術與信息技術等諸多科學信息技術的融合,更是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至今的歸宿。當今,工程測繪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3G技術的應用之中,于是,工程測繪新技術的發展探究也是主要對于3G技術在工程測繪方面的研究進展。

1)工程測繪中的衛星定位技術

21世紀末以來,衛星定位系統已經在人們的各行各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無論是線路導航、空間定位,還是城市規劃等,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了衛星定位技術。同時,衛星定位技術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取得了極大地進步與不斷成熟,其中,尤以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即GPRS技術為著名,并且GPRS技術已逐漸成為了衛星定位技術的統稱。工程測繪中的衛星定位技術的運用主要是依靠技術本身可以實現全天候任意時段的精確三位定位與三位速度等,人們將這些作為進行工程測繪的參數,可以極大地提升測繪的精確度、測繪水平及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消耗及節約物質資源。

2)工程測繪中的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上世紀中后期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探測技術,依據電磁波的理論知識,并運用各種航天航空器械配帶的傳感儀器對于要遠距離下的目標對象進行輻射與反輻射,進而獲取了解對象信息的有效數據,最后經過處理、匯集成像,達到對事物的探測、識別的目的效果的綜合性的信息技術。遙感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實現高質量及高速度地測繪效果。在實踐中,遙感技術依據儀器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航空遙感與航天遙感。航空遙感主要是相對近距離的,運用飛機等對于地形地貌進行測繪,并在地形圖描繪與數字地面模型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航空遙感的技術更為復雜而綜合,依托衛星與航空器等航天設備來實現對于地球表面對象的探測,獲取的影響探測信息資料更為良好。在工程測繪實踐中,遙感技術以其高清晰的遙感圖像信息及相關數據可以實現數據處理的良好時效性與經濟型。此外,運用遙感制做的圖像資料對于工程提供了極佳的便捷資料。

3)工程測繪中的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區域空間信息系統。它處理的對象主要是各種地理空間數據,主要有圖像數據、空間定位數據及遙感數據等,并通過對于這些數據信息的處理與分析,進而達到解決實際中復雜決策、規劃與管理等問題。可見,地理信息系統主要運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遙感測繪技術等輔助采集、匯集信息資料。也正因此,地理信息系統才可以更為精確、全面地為實際工作需要提供幫助,并在實際的環境監測、水林建設與資源勘探等工作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大大加快了社會各項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與智能化。于是,隨著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不斷完善,其在工程測繪各項實踐中的作用日益巨大。在GIS技術的輔助下,使得工程測繪的數據更加信息化、精確化及科學化,進而提高了工程測量工作的科學性。

4)工程測繪中的數字化技術

地理信息技術除了包括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技術外,準確而言還包括數字地球技術。數字化技術在工程測繪中也得到了運用,是現代化工程測繪新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領域的運用主要表現在工程測繪的地圖數字化技術方面,主要分為掃描數字化與跟蹤數字化兩大類。數字化技術的使用,可以勾勒出更為精確的數字化地形圖,使得測繪的過程趨向智能化,減小了勞動的強度。同時,數字化技術也使得圖像資料更易于收集與保存管理,信息數據的傳輸、編輯也更為便捷??傊こ虦y繪中的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大大避免了一些人為的計算偏差,同樣也節省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縮短了工期,提升了效率。隨著新時期,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數字化地球的今天,工程測繪中的數字化技術定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第7篇:地理信息系統含義范文

關鍵詞:航空攝影測量 GIS技術 監控 城中村 測繪 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 C35 文獻標識碼: A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日漸加快,城中村問題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國發展的毒瘤,過去的農村以種植為主的生存模式被搶建代替成為主題。據調查發現,我國各地城中村搶占房屋的比例已經達到了42%,基層管理不科學,缺乏直接有效的監管對策。雖然我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峻形勢,并逐步加強測量技術,提高獲取信息的精確度,但是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使得測繪工作不夠精準,對違法用地現象缺少動態化監測。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國相關部門一定要提高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的科學性,將GIS系統有效運用到其中,完善測繪工作,從而有效解決城中村問題。

一、航空攝影測量以及GIS技術的相關概述

顧名思義,航空攝影測量就是指利用航空飛機對地面進行拍攝,從而得到所需的測量數據的方法。具體而言,它是指使用飛機拍攝地面影像,再利用攝影測量學的原理和立體的測圖儀,把相片組成立體的模型,以其為基礎從事各種測繪以及地理判讀工作,并從影像和其他傳感系統中獲取我們所需的信息內容,之后對其進行記錄、測量和分析,以此來表達技術科學。航空攝影測量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測量地理物體空間關系的技術,即測量坐標、距離、高程等等,通過測量這些數據可以得到人們需要的影像圖、地形圖、三維地面圖。二是相片的判讀技術,這屬于一種分析技術,將航空攝影拍攝到的內容進行分析,做出與內容相關的判斷,對土壤、物種成長狀況、受災情況等進行研究。另外,航空攝影測量也是測繪工作的基礎環節,沒有攝影測量的科學性,也就不會保證測繪的精準性。

GIS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又可以稱為地學信息系統,它屬于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在現代化技術,特別是指計算機的使用下,對地球上所需的數據進行搜集、儲存、、計算、分析、應用的技術方式。與地理信息相結合是其核心能力,通過遙感技術的運用,準確獲取精準的地理坐標,獲取具體方位,將地圖這種獨特的視覺化效果與地理分析功能與數據庫操作集成為一個整體,為監控提供所需的信息。

二、航空攝影測量及GIS技術在監控中的應用

從以上內容中,我們已經清晰直觀的了解到了我國航空攝影測量以及GIS技術的具體含義,明確了它在城中村建設、信息資料獲取、監控、測繪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以及人員的缺失,該技術還無法得到完善應用,結合實際開展探討就顯得極其重要。

(一)方案設計

面對我國城中村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需要盡早解決。我國的航空攝影測量是于十九世紀起步的技術,在當時蘇聯政府的幫助下組建了拍攝隊伍,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漸深入,目前我國該領域可以實現攝影精度高達1:1000,僅僅需要3、4個小時就可以完場上百平方公里的拍攝,給我國測繪工作提供堅實的材料保證,也可以有效遏制城中村建設問題。地理信息系統開發平臺在技術運用中采用的是微軟公司的大型組建,可以實現對地理信息的三維設置,獲取圖片信息。

(二)結合實例談談技術的應用

我國某地區政府為了做好數據信息的采集工作,提高技術的有效性,取得精準信息,將航空攝影測量與GIS應用到了城中村實際案例之中,與測繪工作實現了結合。

第一,測量數據的獲取。利用航空攝影測量在規定時間內對某城中村情況進行了拍攝,制作成1:1000正射影像圖,采用1:4500的比例尺在降低飛行速度的情況下攝影。然后將獲得的平面圖像和數據導入GIS系統,建立數據庫,配準正射影像與地形圖,保證誤差不高于0.4米,并對目錄分類編碼,建立數據庫,實行數據回放。例如,我國某地區在城中村建設拍攝中就利用航空攝影技術和測量方法,采用相關儀器,按照如下所示的流程實施測算,得到某城市總面積為8200平方公里,城中村的范圍為1600平方公里,根據最精確的比例尺和測繪,完成了圖像的制定。

第二,系統分析查詢。獲取相關的圖片數據后,為了保證對城中村監控的科學性,相關單位還要做好測繪工作,結合拍攝到的圖像,結合數據,利用定位測繪出相應的內容,從而更好的便于人們查詢信息,利用測繪得出的圖像獲取諸如建筑面積、高度、長度等信息。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測繪完成一般的關于村鎮的資料,實現文本與影像的雙向查詢,統計地區城中村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時彌補漏洞。例如,在分析過程中平面數據的采集標準為4平方米,大于4的部分全部提取,小于4則忽視不計,經調查研究發現每家資金的花費都不超過50元。

第三,工程效果應用分析。利用航空攝影測量和GIS的結合使用,能夠不再采取實地架設的時候進行測繪,發揮無外業控制點的全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及地理信息系統,精準的得到城中村的實際情況,并且它具有較少的投資,不用大量人力,即可獲得三維數據。我國某城市采用該技術,開發三個月就可以獲得每棟房屋的信息,提供每個時間點土地利用的真實情況和總體分布圖,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

室內建筑情況的預判也是城中村監控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使用航空攝影測量能夠拍攝出不同角度的照片,利用拍攝出的側視圖可以判斷建筑物的利用類型和結構層次。GIS地理信息系統的使用,還能夠幫助政府工作人員建立用地、建設地和建筑物的相關數據信息系統和管理方案,將圖像與屬性緊密結合,并根據建筑物的實際面積、分類情況、層次結構精確所需的拆遷費用,對國家實行工程預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上圖所示的測繪圖,既能夠準確反映城中村的具體情況和建設情形。在此基礎上,根據GIS提供的信息資料,能夠通過聯網的方法讓城中村管理者及時掌握建設情況和變化情況,對第一線的工作進行了解,把握全局。在拆遷工作中使用這一技術,有利于準確快速的統計出村落的建筑實際,了解房屋數量、面積的問題,計算出所需的費用,提高工作的透明度,節約開支,提高監控的精準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航空攝影測量和GIS技術已經成為了國家最先進的攝影手段和技術之一,無外業控制點的全數字攝影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結合能夠拍攝出精良的圖片,為城中村管理提供三維數據,并以這些信息為基礎加強測繪的完善性,為我國城中村問題的解決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陳繼祥.航空攝影測量及GIS技術在城中村監控中的應用[J].測繪地理信息,2013,04:76-77+81.

[2]申海建,郭榮中,黃小波,滕曉波.微型無人機(MUAV)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在土地整理項目規劃設計中的應用[A].中國土地學會.2007年中國土地學會年會論文集[C].中國土地學會:,2007:5.

[3]王海云,余如松,繆世偉,許家琨.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在海島礁測繪的應用[J].海洋測繪,2011,02:45-48.

第8篇:地理信息系統含義范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Arc GIS;信息化管理;發展趨勢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land use planning application the effect, put forward the introduc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s land use and platform plann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l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promote the land use planning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high efficiency,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land use planning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rc G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rend

中圖分類號:V55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概況

我國土地管理程過中,策劃者應快速便捷地了解土地利用現狀、規劃、建設占用耕地及基本農田保護區等的各項數據,并能對之進行綜合分析和有效統計。傳統的手工運行管理模式由于數據獲取較慢和工作效率較低,導致土地管理決策過程中人為性較大以至呈現許多失誤。地理信息系統的出現,展現了空間數據和相關屬性數據的統一管理,使其數據查詢、統計、分析、輸出等功能更為便捷,同時還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管理模式中的缺點。

如今,在我國常見的GIS平臺有Arc GIS、Map GIS、Geo Media MapInfo等。Arc GIS的主要特色是豐富的編輯工具和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支持VB、VC、Delphi等語言的二次開發;不足處事在于界面顯示文字為英文。Map GIS的主要特點有較大的無縫圖庫管理、高性能的空間數據庫管理、實用的網絡分析與處理、多源圖像分析與處理等;缺點是操作界面比較繁瑣,系統管理功能較弱。Geo Media的主要特點有多源數據的無縫集成、先進的數據庫管理方式強大的二次開發環境以及信息功能;其缺點是只能運行在Windows系統平臺上,不利于不同系統的兼容MapInfo的主要特色是具有較強的地圖處理和數據查詢分析功能、支持關系型數據庫管理和對工作環境要求不高等;其缺點是管理的數據量不大,不適用于大型系統,用Map Basic編寫的程序不能脫離MapInfo環境運行。

2信息化管理的應用

2.1規劃用地的信息化整理

我國土地管理部門長期以來規劃科室通過紙質檔案和辦公軟件進行存儲與歸檔,在信息化社會迅速發展的到至今,其弊端逐漸顯露出來:不易匯總,整理效率低,可視化較差,數據易丟失等。通過引入Arc GIS的平臺下,其可很好地彌補以上缺陷,對規劃用地的信息化整理大致按以下流程進行:

1)根據規劃用地的測量坐標等資料,在Arc GIS空間中創建圖形。此外,利用Arc GIS的兼容特性,也可直接導入CAD、MapInfo、Map GIS的文件進行轉換。

2)對輸入圖形的屬性(如日期、面積、規劃地類等)進行賦值,完善規劃用地的各類數據。

3)依據規劃用地的不同類型,分類匯總至相應圖層,按照現狀底圖;規劃變更地管制分區線狀地物行政界線文字注記由下而上依次疊放的順序。

4)依據圖層中地塊不重疊原則,對形成的圖層分別生成拓撲文件,結合地塊實際情況對重疊地塊修改,以免出現拓撲錯誤。

5)確認規劃用地區域面積、位置等屬性無誤,圖層疊加分析表明合理的前提下,將該用地存入Arc GIS數據庫中,方便今后進行規劃管理。

2.2地類圖斑的信息化查詢、統計

進行日常的規劃管理時,管理人員經常需要查詢、統計某種地類或某塊圖斑的信息。在Arc GIS平臺下,可以實現過程的快捷、準確、高效。實際應用中有關查詢、統計可采取以下途徑現實(圖1)。

圖1查詢與統計實現流程

由圖l,坐標定位可從“Sketch Tool”,中的“Absolute X,Y”命令實現,其原理是輸入一個或多個點至圖層中并定位;圖形定位可從Selection菜單下的“Select By Graphics”命令執行,使圖層中位于選定圖形中的字段被選中;利用空間關系,則是按照多圖層間關系進行查詢與統計,其中又可分以下2個途徑實現:①利用Selection菜單下的“Select By Location”命令執行。②應用Arc Toolbox中的“Clip”, “Erase”命令則是對圖形本身的編輯,其原理是圖層間運用邏輯關系進行裁剪,具體表示見表1。

表1 Clip、Erase Are在Arc GIS的含義

1,字段檢索可從Selection菜單下的“Select By At-tributes"命令執行,其原理是對數據庫運用SQL語句檢索,如式下中;

Select *From數據集.圖層Where字段[連接符]屬性

數據報表則是將完整的屬性表導入至Excel或Crys-tal Reports軟件中,進而轉換為數據報表的形式,再進行查詢與統計。

不管是基于圖或基于表,最終查詢和統計的信息仍是自于圖層的屬性列表中,因此最終這一過程仍回歸Arc GIS的表結構中。

2.3成果圖表的信息化輸出

土地規劃部門的另一個重要職能,是向同級其他部門、上級政府以及土地使用者提供以規劃圖、數據表等為形式的成果。在Arc GIS設計中,數據庫負責存儲各類圖表數據,工作空間負責對數據的顯示效果處理。因此,土地規劃管理人員在進行成果輸出時,可廠根據具體情況更改工作空間,而無須變動數據庫,從而保證了土地規劃數據的完整性、正確性。

第9篇:地理信息系統含義范文

關鍵詞:視角文化;話語文化;地理學;地圖;3S(GIS、RS、GPS);虛擬地理環境(VGE)

一、文化脈絡闡釋

從傳播學的角度說,人類文化經歷了三種不同形態:即口傳文化、讀寫文化(紙錄文化、圖文文化)和電子文化或是視角文化(影像文化、圖片文化) ??趥魑幕奶卣魇怯新曆哉Z,面對面的交流。讀寫文化也就是印刷文化。它依賴于書面文字來交流,是一種不在場的交流。雖然這兩種文化都依賴于視覺,但是言語文字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電子文化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它產生遠距傳播和互動傳播(遠距傳播比如說電視臺,電視、廣播這些都屬于遠距傳播?;邮桨ê芏?,比如說電視電話會議等)。電子文化相當程度上是一種視覺文化,因為它在圖像制作、傳輸和接受變得越來越簡單便捷。

二、視角文化時代

(一)視角文化的定義

“視覺文化”一詞最早出現于匈牙利電影理論家巴拉茲的《電影美學》中,其含義是“通過可見的形象來表達、理解和解釋事物的能力[1]。盡管這個表述過于簡單、狹隘,但視覺文化的表現媒介已被突顯出來,即用形象來表達,而非語言。20世紀眾多學者對此問題的研究極大地豐富了視覺文化概念,使之具有深刻的內涵和時代意義。如本雅明對機械復制時代電影的討論、麥克盧漢對視聽文化的見解、德波的“景觀社會論”等等。我國學者周憲對視覺文化也頗有見地,他認為“視覺文化”有兩個基本含義:“一是指一個文化領域,它不同于詞語的或話語的文化,是視覺性占主因的當代文化;二是用來標識一個研究領域,是廣義的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2]。”

視覺文化的出現跟消費文化關系非常密切,或者說是消費社會的產物。都市生活的形象包圍和人們消費追求的化(娛樂化)使得消費變得視角化--廣告成了促進消費的重要途徑。廣告通過視覺來傳達某種觀念,來培養某種消費的需求。當代社會可以叫做景象的社會,或者叫做景觀的社會。商品變成了形象,或者形象就是商品。在當今時代消費商品實際上是在消費形象[3]。

視覺文化(Visual Culture)的基本涵義在于視覺因素,特別是影像因素,這些占據了文化的主導地位。強調視覺文化在今天的地位和作用,并非僅僅用視覺文化的符號學表征來處理“圖像史”,而是要看到,它所涵蓋的范圍遠遠超過了圖像研究,它的真正的意義如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學者尼古拉•米爾左夫所講的“要用視覺文化瓦解和挑戰著任何想以純粹的語言形式來界定文化的企圖”[4]。在這方面,也許還是W•J•T•米歇爾在《圖像轉向》一文中所指出的“無論圖像轉向什么,我們都應當明白,它不是向幼稚的模仿論、表征的復制或對應理論的回歸,也不是一種關于圖像‘在場’的玄學的死灰復燃;它更應當是對圖像的一種后語言學的、后符號學的再發現⋯⋯”[5]。這也就是說“視覺文化是指文化脫離了以語言為中心的理性主義形態,日益轉向以形象為中心,特別是以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形態。視覺文化,不但標志著一種文化形態的轉變和形成,而且意味著人類思維范式的一種轉換。當然“印刷文化肯定不會消失,然而對視覺及其效果的迷戀—現代主義的主要特征—產生了后現代文化。當文化成為視覺性之時, 該文化最具后現代特征[4]。”

要準確把握何為“視覺文化”,可以從兩點來考察:其一,視覺文化是一種當代文化現象,它是伴隨著科學技術和現代傳媒的迅速發展逐步發展壯大的,它是消費社會特有的產物;其二,顧名思義“視覺文化”是關于視覺的或圖像的文化,與傳統的以語言為中心的文化相區別。

(二)視角文化與話語文化

從文化形態學的角度來分析,圖像文化或者視覺文化是從語言主因的時代,向圖像主因時代的一個必然的發展。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原始初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感性的以觀察為主的經驗思維,他們用形象思考一切,文字的誕生改變了這一狀況,它表現為理性思維。西方傳統哲學觀就認為,語言趨向于邏輯、理性,形象則趨向于感性。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文字始終以其優勢僭越其它視覺藝術形式,然而,當電子媒介等一系列高科技產物猛烈沖擊人們的生活方式時,語言顯示出其明顯的弱勢,圖像則顯示出對文字的強勢。如果說,印刷文字是口頭傳統的終結,那么,圖像的出場是否意味著文字的終結呢?答案是否定的。文字是不會終結的,表述文化(形式)最終將是圖像文化與話語文化的有機結合—圖文文化。

1、圖像與話語的對話

在后現論建構中,利奧塔認為現代是理性的話語,后現代呈現為感性的圖像。

語言和圖像是都可以傳達某種信息。但是語言和圖像有諸多不同(表1):

表1:語言與圖像之比較

Table1.the compare of language and image

語言

①線性的,語言必須一個字一個字地來寫,一個字一個字地來念,一個字一個字地來聽,它是一個線性的過程。

②語言是有序的,必須排列,必須按照語法規則和使用習慣來排列,它是有秩序的。

③語言是概念,它是抽象的,任何語言都是抽象的。 #p#分頁標題#e#

圖像

①圖像是空間并列的,它不是線性的。

②圖像是同時出現的,圖像的秩序和語言的秩序不像語言那樣有序。

③圖像是感性的,

語言作為一種文化的主因它代表了人類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形態,叫做理性的文化;圖像占據中心的文化建構的主體更趨向于感性的經驗的。話語與圖像的結合是理性與感性、邏輯與經驗的有機結合。

杰姆遜認為現代主義社會中話語處于尷尬境地:“在一個不斷大眾化的社會,有了報紙,語言也不斷標準化,便出現了工業化城市中日常語言的貶值,農民曾經有過很豐富的語言,傳統的貴族語言也是很豐富的,而進入了工業化城市之后,語言不再是有機的、活躍而有生命的,語言也可以成批地生產,就像機器一樣,出現了工業化語言。因此,那些寫晦澀、艱深的詩的詩人,其實是在試圖改變這種貶了值的語言,力圖恢復早已失去了的活力。”“這種危機在很多現代主義的文學中表現為寂靜,不能表達,不能言語[6]。”很明顯,現代主義的話語藝術已遠遠不能令人滿意,此時,后現代主義的視覺化應運而生。在杰姆遜看來,現代主義的主要模式是時間模式,它體現為歷史的深度和意識;而后現代主義文化和藝術的主要模式則明顯地轉向空間,前者與理性和語言有關,即邏各斯。相反,空間則相對于眼睛和視覺,相對于人的感性和愉悅。后現代將時間的模式轉化為空間的平面性模式,藝術品的形象被“物化了”,成為人人可接觸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電視,杰姆遜認為:“在電視這一媒介中,所有其它媒介中含有的與另一現實的距離感完全消失了,這是個很奇特的過程。但這一過程可以說正是后現代主義的全部精粹,后現代主義的全部特征就是距離感的消失[6] 。”

由電腦制作的虛擬世界、仿真三維空間讓人享有了前所未有的身臨其境感,真正實現了人與對象世界的零度接觸。從這個意義上講,圖像是語言所無法企及的。然而,“虛擬現實”表達的是一種復雜的相互模擬關系:它既可以是對已有現實的模擬,又可以反過來成為現實世界的模擬對象。在這樣的虛擬現實世界的過程中人類也將會從繁忙的“現實人生”進入到以電腦為伴的“虛擬化人生”之中。

在由圖像構成的虛擬世界中,人不僅喪失了一定的主體意識和理性思考,也失去了潛在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圖像的轉瞬即逝的直白的畫面使人們無需做出理性的思考,觀眾沉醉于虛假的幻象,使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矛盾不愿再作理性思考。不可否認,圖像訴諸于人類感性的同時,將人類的理性判斷力無情地抹殺。而語言藝術則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因為從哲學層面看,語言是抽象的、線性的,代表著理性。語言自身的特征決定了它和閱讀者之間的距離,這種距離也使他們能對對象進行理性思考和判斷。在這個意義上,語言文化對人類有著圖像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圖像文化(視角文化)以直觀、形象逼真的身臨其境優勢沖擊著話語文化,然而這樣的直白感性的文化無法表達是事物內在的特征,圖像需要借助語言表述才能形象完整的反映事物內在的邏輯的特征。因此視角文化不可能僭越話語文化成為獨霸世界的文化。圖像是一種世界語言,它震撼心靈的力量在于有客觀性、直觀性、證實性、寫實性、易明性,然而卻容易局限思維,形成定勢,而語言(話語)有無窮的力量,是人類永恒的話語,圖像最終要借助語言(文字)來表達。話語(文字)震撼人心的力量來自于它的含蓄性,因為文字比圖像更深刻,更具有形而上的超越能力,圖像只有與文字有機整合才會相得益彰。

2、視角文化的特征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形態,而每個文化形態都有其文化主因,信息時代(當今)視覺作為一個文化主因,越來越突顯出來。這種以視角(圖像)為主因的文化—視角文化具有與話語文化(口傳文化、印刷文化)不同的特征 :

第一,視覺性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文化現象。人對世界的理解主要依賴于自己的視覺,但是在語言傳遞的時代,視覺有的時候不是特別重要,到了今天,視覺性已經在文化的各個層面突顯出來。大到城市規劃、天氣預報、醫院看病,小到個人家庭裝修,都已經要圖像化了。

第二,圖像對文字的優勢。讀圖時代(視角文化)這個概念本身就表明圖已經是一個比文字更具有優勢的媒介。漫畫就是典型的文字圖像化的例子。圖像比文字具有直觀形象性。

第三,視覺文化對外觀的注意。外觀,是感性的經驗的可以通過感覺把握的形態。對外觀的注意,并不是這個時代所特有的,但是在視覺文化時代,對外觀的關注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視角文化時代人們對自己的眼光越來越挑剔,對眼睛所看到的東西越來越挑剔。

第四,對視覺的追求。人對視覺的,視覺欲望的攀升,使人的眼睛變得越來越挑剔。現代的動作片主要表達一種視覺的效果,傳達出一種視覺的場景。通過這種視覺的畫面來吸引觀眾。

視覺文化是一種相當復雜的文化形態,既有文化的意識形態性、審美性,又有商品的物質性、消費性,既有強制性、操縱性,又有迎合性、對抗性,既有同質性,又有多元性,既有類型性,又有創造性;既有娛樂,又有教化功能。視覺文化本身已經成為一種跨學科的文化形態,涉及到的領域已遠遠不是傳統的文化藝術所能涵蓋的。

三、地理學中的視角文化

地理學中的視角文化早已有之,古代的各種地圖其實質是一種視角文化,只不過那時的地圖用的是繪畫和印刷技術,而不是今天的地圖印刷的電子技術,這種視角文化可以稱之為“圖文化”,它和我們今天所言的視角文化涵蓋的內容是不相同的,今天所言的視角文化除了包括印刷的圖紙外,更多的涵蓋的是電子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條件下產生的圖像和影像。

(一)地圖(圖文化)—靜態可視化表達

詹姆斯曾經說過: “除非你能回答它在哪里這個問題,否則即使你把人的世界描述得怎樣清楚,也是沒有價值的”,而地圖便是表達“它在哪里”的最明確、最有成效的方式,是檢驗人們地理概念正確與否的有力武器 [7] 。地圖的發展歷史幾乎與人類文明一樣悠久,它是與文化共同發展起來的。自從人猿揖別,人類便開始了創榛辟莽的探索歷程。大約在原始社會后期,原始人類學會了用繪畫方式描述生活環境,滿足生產勞動的需要,地圖開始了它的萌芽。從最早(遠古黃帝時代)的“史皇作圖”、“九鼎圖”到豐富多彩的秦漢地圖、唐、宋地圖的大發展再到元、明時期傳統制圖的高峰期,到了清朝經緯網測量地圖的出現,這標志著傳統方法向現代方法的轉變。真正采用科學方法繪制的世界地圖集是清末地圖學家魏源的《》,該圖在地圖投影的選擇上趨向現代化,與現代地圖中根據區域位置和輪廓選擇投影基本吻合,地圖符號的設計與現代地圖有類似之處,不同的國家采用不同的比例尺,是“中國制圖學史上一部關于世界地圖集方面開創性的著作”。#p#分頁標題#e#

后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文化的發展,地圖與文字結合逐漸成為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成為地理學的重要語言。

地理學是研究自然現象和社會經濟現象及兩者相互關系的具體系統,其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探究地理現象的地域分布規律。專家學者在揭示這些規律時,多是經過親身的實踐,通過實地的觀察、感知和大量的研究分析才形成今天理論上的共識。然而,地圖卻是我們大多數人獲取地理知識的源泉。正因為地理現象空間分布的廣泛性,使我們不可能對每一地理現象都進行親自實踐,而地圖恰好滿足了我們的需要。它把廣闊的地理空間縮編成人們可視的二維平面,它把豐富多彩的地理環境濃縮成精美的地理作品。地圖成為用符號及圖像來傳輸各種實物和現象空間分布的工具[8],成為地圖使用者之間傳遞信息的媒介。“地圖打破我們的禁錮,刺激我們的身體細胞,激發我們的想象力,釋放我們的語言表達。地圖超越語言的界限來說明事物,它有時被稱為地理語言”[9]。地圖作為地理學語言比文本語言更有優越性,“一維”和“串行”的文字語言沒有定位等量測基礎,而地圖則通過使用符號可以包含特定的豐富信息。地圖成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然而在計算機技術出現以前傳統地圖(這里所說的傳統地圖是和當今的電子地圖相對而言的)再現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是靜態的,對于動態的地理過程,是通過不同時相的靜態圖來反映的,這是地理學中靜態的視角文化。

(二)現代地理學中的視角文化 (3S+VR)

計算機技術的出現使傳統的紙質地圖發展為電子地圖的形式,而當引入了數據庫技術之后,地理信息系統(GIS)誕生了。GIS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發現并且利用GIS帶來的優越性。同時,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遙感技術的突飛猛進,為更清楚地了解地球環境和更快地監測環境變化提供了極好的技術支持。因此,地理語言得到了極大地擴展,從傳統地圖語言演變為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影像語言(視角文化)。

1、地理學中的視角文化之一 —GIS

由于計算機的存儲容量大且不易損壞等優點以及計算機的普及化,人們開始將紙質地圖數字化后錄入計算機,形成電子地圖或數字地圖。計算機制圖逐漸取代原有的紙質地圖,地圖制作工藝在計算機技術的帶動下也出現了很大的進步,CAD技術大大增加了地圖的制作效率和準確性,同時減少了制作的成本,節約了勞力和物力。地圖存儲介質的改變并沒有改變地圖傳輸地理信息的本質。但是,計算機的普及給人們帶來了更高的要求。用戶開始不僅僅滿足于通過圖形來獲取地理信息,而是希望直接在地圖或圖像中進行地理分析,計算地理模型,進而作出決策支持。隨之,數據庫技術便被引入到了制圖技術中,產生了地理信息系統,給地理學發展帶來了質的飛躍。從歷史發展來看,GIS脫胎于地圖[10],并成為地圖信息的又一種新的載體形式。地理信息系統 (GIS) 是一種同時管理地理空間信息和數據庫屬性數據的信息系統。利用GIS提供的數據的地理屬性,就可以將這些數據分層、分類疊加在電子地圖上,并且地圖對象與數據庫屬性數據建立連接關系,這樣通過GIS就可以輕松實現地圖與數據庫的雙向查詢。不僅如此,地理信息系統能將區位論、城市土地經濟理論、城市空間經濟學、城市交通經濟學、模糊數學、層次分析法、統計方法和數據庫方法、專家系統法等現論和方法統一在一起進行投資環境等實際應用的分析。 GIS給信息系統帶來的不僅是顯示地圖錦上添花,而是將數據進行直觀的、可視化的分析和查詢,發掘隱藏在文本數據之中的各種潛在的聯系,為用戶提供一種嶄新的決策支持方式。

2、地理學中的視角文化之二—RS、GPS

隨著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影像地圖和影像數據庫也引起了更多的關注。遙感影像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豐富,通過多種應用軟件可以直接分析遙感影像所反映出的城市擴張、海洋環境、地球資源等。遙感影像不僅豐富了GIS數據庫,也推動其管理模式的發展,例如,由遙感影像建立的立體影像數據庫。地理信息被轉化為一種數字形式,更加方便地在不同行業中應用;同時,也使不同領域的人們更為方便的了解并且使用地理信息。Michael Goodchild將這種轉變稱之為地理科學的“數字轉變” [11] 。Daniel Sui提出:地理信息系統在當今可以被看成是一種幫助信息發送者傳遞不同形式的地理信息給接收者的媒介,正如同報紙或電視傳遞大眾信息一樣[12]。GIS已經從剛開始是一種用來輔助決策支持的工具演化成為傳遞地理信息的媒介。陳述彭先生提出:“如果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代語言,那么地理信息系統就是地理學的第三代語言”[13]。Internet GIS的出現讓人們可以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進行數據的存取、地理信息的瀏覽與共享,以及交流地理知識、共同探討地理問題。

3、地理學中的視角文化之三-- VGE (虛擬地理環境)

面對多維動態的地理環境,面對人們期望技術發展為其提供快速便捷了解地理環境的工作平臺,并支持其幾何、物理以及行為建模過程需求,因此以虛擬環境、分布協同以及移動為特征的地學計算-虛擬地理環境技術應運而生。空間數據分析則加入了空間數據挖掘和空間動態模擬,而可視化功能則逐步從二維發展到三維模型,并由多媒體擴展到虛擬環境技術、虛擬地理環境(VGE),可定義為包括作為主體的化身人類社會以及圍繞該主體存在的一切客觀環境,包括計算機、網絡、傳感器等硬件環境,軟件環境,數據環境,虛擬圖形境像環境,虛擬經濟環境,以及虛擬社會、政治和文化環境[14]。虛擬地理環境是現實世界的一個概括,是區域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虛擬模型。它強調身臨其境之感,但又追求超越現實的理解,VGE不僅可以較為真實地反映出現實世界,更可以支持重建過去、預測未來。同時,它可以超越現實,將人們帶入一個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體驗的真實感受。例如損壞的敦煌洞窟和壁畫的重現,到現場無法看到的山體內部的地質構造,都可以通過虛擬地理環境呈現給用戶。虛擬地理環境綜合了地理信息系統,遙感信息模型,虛擬現實技術,網絡技術,仿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虛擬地理環境是地圖語言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空間數據庫、模型庫、空間分析和空間數據挖掘以及空間模擬、虛擬環境技術等為虛擬地理環境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Internet的載體實現對真實世界的二次還原。#p#分頁標題#e#

數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并付諸實施,是虛擬地理環境在地球空間尺度上的實現。它將會使所有的地球信息以數字的方式存儲于計算機中,從而建立起“一個多尺度的,三維的地球抽象”[15] 。

虛擬地理環境的重點在于對“不在場”的情景和事件的重建或預測,強調用戶隨時參與環境的描述、設計以及監測。它不僅僅是一個精心制作后回放的卡通片和動感三維影片,使人在虛擬場景中具有真實的沉浸感;或通過人在分布式環境中協同“感受”目標環境,并可對場景進行實時交互操作,使人和地理信息環境(包括信息獲取、管理和分析等子環境) 很好地“融為一體”,帶給人們一種“沉浸感、交互感和想象力”[16]。

四、結論

視角文化在以其直觀逼真性吸引人類的眼球,豐富人類的視角生活的同時也剝奪了讀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讀者與閱讀對象之間的距離感消失,這種距離感的消失削弱了人們發揮想象力(創造力)的空間。而話語文化的邏輯性和模糊性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充分展開想象力。憑借想象力,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被還原轉化為豐富多彩的生活圖景;憑借想象力,抽象的哲理、思想、原則、定理等被讀者很容易的理解。人的文化生存方式的本質是一種“向心的生活”,在這里,包含著一定感受、體驗、冥想、想象,價值取向和好惡的心靈是不可缺少的。人們正是在這些心靈的活動中獲得了自主性,感到充實和幸福,而語言文化恰恰是訴諸于人的心靈的[17]。

自從地圖出現以來,圖文化(視角文化)始終是地理學中表述地理現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從紙質地圖到電子地圖再到虛擬地理環境,人們表述地理事物的手段不斷演化升級,復雜神秘的地理現象被直觀、逼真的展現,使人們身臨其境的感受理解自身的生存環境。然而如果沒有語言的闡釋,圖像顯示的地理事物是不完整、不明確的,只有少數人能理解。因此直觀形象動態的圖像與邏輯的語言相結合,使最有效的地理學語言。現代的可視化技術與科學的語言表述結合體---圖文文化更能準確的表述地理現象,推動地理學的大發展。

圖文結合,是人類文化形態發展的必然。

[注]: “圖”在文中不僅指紙質的地圖,也指電子的圖像、影像、虛擬地理環境等等一切可視化的表述。

參考文獻:

[1]貝拉•巴拉茲. 電影美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

[2]周 憲. 反思視覺文化[J].江蘇社會科學,2001(5):73.

[3]孟 建.視角文化傳播—對一種文化形態和傳播理念的闡釋[J].現代傳播,2002(3)

[4]尼古拉•米爾左夫.什么是視覺文化[J].文化研究,2002(3)

[5] W•J•T•米歇爾. 圖像轉向[J]. 文化研究,2002(3)

[6]杰姆遜.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7] Martin GJ, James P E. All Possible Worlds - a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 3rd edition [M]. New York: Wiley & Sons, 1993.

[8] 陸漱芬.地理學與地圖學 [J].地理學報, 1984, 39(3):315-320.

[9] Sauer C O. The Education of a Geographer [J].Annals of the As2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56,46(3): 287 - 298.

[10] 陳述彭.地理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 [J].地理學報,1991 , 46(1) : 1 - 7.

[11] Goodchild M. Communicat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 a Digital Age [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2000, 90 (2): 344 - 355.

[12] Sui D Z, Goodchild M. GIS as Medi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1, 15(5):387-390.

[13] 陳述彭.地理信息系統的探索與試驗 [J].地理科學, 1983, 3(4):287 - 302.

[14] 林琿, 龔建華. 論虛擬地理環境 [J].測繪學報, 2002, 31(1):1- 6.

[15] Gore, Al. 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21st Century.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com | 亚洲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 最新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观看 | 精品成人 | 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 久揄揄鲁一二三四区高清在线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国产孕妇孕交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a|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 久久久欧美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在线免费视频 | 一级片日韩 |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中国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观看二区 | 2021一本久道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 | 99亚洲视频| 一级一片免费播放 | 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 | 一级片久久 | 国产高清国产专区国产精品 | 美女与男人对肌免费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 | 国产三级精品久久三级国专区 | 亚洲综合片 | 国产精品日韩专区 |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播放视频m | 爱啪网亚洲第一福利网站 | 久草在线资源视频 | 久久成人午夜 |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 |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观看 | 日本免费一级 |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bbb | 二区视频在线 |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99 | 免费人成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 欧美在线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