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園文化整體設計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校文化源于企業文化,它有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是運用整體形象傳播系統,將學校辦學理念與視覺形象傳達給學校周圍關系或團體(包括學校內部與社會大眾),并使其對學校產生一致的認同與價值觀,進而發揮“內鑄品牌,外樹形象”的功能,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學術界,學校文化又稱為學校文化SIS規劃。學校SIS規劃主要劃分為理念識別系統(MI)、行為識別系統(BI)、視覺識別系統(VI)、環境識別系統(EI)等四大模塊。
當一批批學生從學校走出去的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智慧,同時也帶走了學校特有的文化烙印。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真正差距,并不是物質條件的差距,而是學校文化之間的差距。下面,圍繞學校文化的四大模塊作簡要概述。
理念識別系統(MI)又稱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SIS規劃系統的靈魂,是學校發展戰略的文化符號,是學校最高層次的思想和戰略系統,具備俯察學校現實、提出個性化的學校價值觀、統領并指導學校行為和視覺系統的功能。該系統規劃主要包括核心理念、學校精神、辦學目標、形象定位、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及學校的辦學宗旨、用人觀、管理觀、發展觀等各項內容。通過理念識別系統的確立,學校可以達到學校哲學、學校道德、學校價值觀、學校精神的最優化,找到自己在歷史長河中的位置,如果說得簡單直白些,那就是要解讀并回答好“學校是什么”、“學校能給師生提供什么”、“學校提供的是否真正為師生所接受”、“學校的現狀是怎樣的,近期將走向何方,未來將成為什么樣子”、“來到學校的師生是怎樣的,未來的他們將會在這里打下怎樣的文化烙印”?這些問題是校長等學校管理層不可回避的問題,因為這個理念系統的確立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靈魂,是學校未來發展的長遠規劃,是學校起步的路線圖。而實現理念文化系統的科學精準定位,我們就要深入分析目標地域的歷史及文化概況,挖掘并剖析與文化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亮點,對當地文化資源與學校文化進行有競爭力的文化創意整合,觸摸學校發展的歷史,就要站在全球視野來審視我們學校的歷史地位及資源優勢,廣泛查閱所在學校建校以來的檔案資料,從研究學校文化現象入手,通過系統調查問卷的方法,來總結與確定理念系統的核心主題,這里的資源優勢不是金錢物質,而是指對精神層面的歷史文化遺產的盤點與規整,我們區域的文化血脈要借助于文化傳承下來,要借助于學校文化建設來將斷層的文化接續起來,要借助于前人的智慧來啟迪我們的師生,讓大家變得自信、執著、厚重、睿智。
行為識別系統(BI)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第二層,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保障工程。它規范著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包括組織行為、教師行為、學生行為、學校的規章制度、社會公益活動、文化活動等內容。學校行為文化識別系統策劃是運用現代管理理論,以明確而完善的辦學理念為核心,以構建優秀團隊、學習型組織和現代學校制度為目標,使辦學理念滲透到學校內部的制度、管理、教育等行為規范之中,從而為學校系統構建一套適合學校需要的、有效的管理機制,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對教師、學生行為的規范。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行為識別系統包括教師行為識別系統和學生行為識別系統,教師行為識別系統又包括教學行為、管理學生行為、科研行為等,學生行為識別系統主要是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貫徹學校核心文化理念的內容。為了發揮管理的評價與杠桿作用,很多校長往往進一步強化制度建設,其實,制度建設的過程就是為了進一步規范師生的行為,用制度引領師生實現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學校制度是學校所特有的多種規章制度,是學校文化中部分觀念文化層的具體化和規范化,是學校文化的行為規則。在行為文化建設方面,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一定要發揮師生的群體智慧,用行動來展示研究成果,用行動來做文化。
視覺識別系統(VI)屬于學校文化建設表層結構,是學校文化建設中最直觀的表現形式。通過充分詮釋學校文化理念,營造獨特的校園新形象,進一步強化和提升學校文化整體氛圍包括提供個性化、系統化的視覺標識系統設計方案。視覺識別標識系統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60多個應用元素的內容:一是校徽等的提煉與創作、標準字、標準色等視覺識別標識系統基礎設計部分;二是名片、信封、信紙、筆記本、文件夾、手提袋等視覺識別標識系統應用設計部分之項目事務用品類;三是指示牌、導示牌、告示牌、公告欄、規章制度牌等視覺識別標識系統應用設計部分之項目辦公環境類;四是建筑物標識使用規范、交通工具形象規范、展示架、櫥窗標頭設計、旗幟等視覺識別標識系統應用設計部分之展示類;五是標準傘、禮品包裝、禮品、胸徽、期刊刊頭等視覺識別標識系統應用設計部分之公益公關類。以上的設計需要適當借助于專業人士的參與和指導,無論設計怎樣的內容,都必須體現學校的理念文化,為學校的發展營造獨特的視覺形象。
環境識別系統(EI)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它是SIS的內涵層,其規劃強調物質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統一,人文要素與自然要素的統一,歷史要素與現實要素的統一。概括地說,環境識別系統主要是包括對學校功能區進行系統的文化規劃:用具有鮮明文化特點的方式對校園功能區進行規劃與劃分,彰顯校園獨特的學校文化系統性;對學校文化主題進行深入挖掘與確定:整合區域人文、歷史文化、學校特色,結合當地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特點確定校園文化主題,對學校文化進行深入剖析,達到人與人、人與自然、文化景觀與學校景觀的高度和諧;對學校文化內容進行整合細化,針對學校文化的諸多內容,取其精華,合理細化并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充分體現學校的文化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