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頸椎骨折的治療方法范文

頸椎骨折的治療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頸椎骨折的治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頸椎骨折的治療方法

第1篇:頸椎骨折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頸后路側塊螺釘固定;頸前路鋼板固定;下頸椎骨折脫位;遠期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6(c)-008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treated in the 98th Hospital of PLA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peration types, 45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fixation treatment,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fracture healing tim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spinal cord function score and neural function grading after 12 months of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JO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JOA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neurologic ASIA grading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dramatically improve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remarkable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fixation, but it need strictly comply with the clinical indications to ensure the satisfied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fixation;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近年恚由于意外活動及其他原因導致的下頸椎骨折脫位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作為一種骨外科臨床常見病,可因過度的旋轉及伸展等運動導致頸椎原有序列出現異常[1]。根據頸椎的生理結構可知,頸椎具有負重較小但活動范圍較大等特點,若出現意外情況發生骨折,極易對頸髓造成損傷而出現截癱,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日常活動能力造成較大影響。目前,通常將手術作為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的首選方法,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以往臨床工作中頸前路鋼板固定治療方法較常見,但隨著研究深入,發現此種手術方法獲得的遠期療效一般,部分患者存在不良預后。為此,第九八醫院(以下簡稱“我院”)開始將頸后路側塊螺釘固定應用于下頸椎骨折脫位的治療中,并獲得了更好的效果與預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下頸椎骨折脫位患者,均符合骨科疾病診療指南中關于下頸椎骨折脫位的診斷標準[2],年齡為18歲以上,排除存在陳舊性頸椎骨折脫位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多種心血管疾病者及存在精神類疾病者。按照不同的手術類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為32~70歲,平均(53.2±2.4)歲;致傷因素:高處墜落19例,交通事故16例,砸傷10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為29~71歲,平均(52.9±2.9)歲;致傷因素:高處墜落18例,交通事故15例,砸傷1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因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會審核批準,患者均自愿簽署了知情權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頸前路鋼板固定治療。采用仰臥位,常規氣管插管給予全麻處理,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選擇切口,切口長度通常5 cm左右。切開后利用C型臂X線機確定損傷位置,后采用Caspar撐開器,按照頸前入路的方法將椎體前方完全暴露。將受到損傷的椎間盤及其上方與下方的椎體終板軟骨切除后,清除脊髓前方的壓迫物[3]。采用咬骨鉗取出部分椎體,利用刮勺切除相鄰兩個椎體的終板軟骨,待完成減壓操作后,保持牽開器維持狀態,向其中植入三面皮質髂骨,放置并固定好頸椎前路帶鎖的鋼板。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C型臂X線機透視處理,沖洗切口,最后常規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層關閉切口[4]。

觀察組采用頸后路側塊螺釘固定治療。給予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處理后,行后正中切口,于骨膜下剝離椎旁肌肉,充分暴露兩側關節突外緣,觀察單側或雙側小關節突,后切口,為后期復位等操作做好鋪墊。手術過程中聯合采用C型臂X線機透視復位部位,于側塊后壁中點的內上方,鉆孔得到骨道,鉆孔的角度為向外傾角30°左右,鉆孔深度為12 mm左右,直至突破側塊前方的皮質時停止操作[5]。攻絲后清除關節軟骨面,采用磨鉆打磨出植骨床,植入自體骨至椎間關節與椎板部位,后采用鋼板與螺釘固定。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C型臂X線機給予透視處理,對切口進行沖洗,最后常規放置引流管,逐層關閉切口。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隨訪12個月脊髓功能評分及神經功能分級。常見并發癥類型包括頸部疼痛、切口感染、血栓形成等。脊髓功能采用頸椎脊髓損傷(JOA)評價[6],分別從運動、感覺及膀胱障礙3個方面開展,滿分為17分,得分越低說明功能障礙越明顯。神經功能采用美國脊柱損傷協會(ASIA分級)[7]評價,A級為完全性損傷,表現為骶段S4~5無任何運動及感覺功能保留;B級為不完全損傷神經平面以下,骶段S4~5存在一定的感覺功能,但失去了原有的運動功能;C級為不完全性損傷神經平面以下,保留了原有的運動功能,50%以上的關鍵肌肌肉力量在3級以下;D級為不完全性損傷神經平面以下,保留了原有的運動功能,50%以上的關鍵肌肌肉力量在3級及以上;E級為神經功能正常,具有正常的感覺及運動功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Z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出血量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骨折愈合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JOA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JO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JOA評分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治療后第12個月JO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前后ASIA分級比較

治療前兩組ASIA分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神經功能ASIA分級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改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頸椎骨折脫位主要是指頸椎椎體發生骨折的同時,合并存在椎節脫位的情況,隨著脫位時間的延長,若未能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則可對脊髓產生較大的壓迫作用,甚至引起脊髓出現不可逆性的病理改變,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8-9]。目前,針對頸椎骨折脫位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一方面快速恢復頸椎的正常序列,維持頸椎的穩定性,另一方面避免頸椎出現繼發性損傷,加強對脊髓的保護工作,從而有效促進預后[10]。近年來,隨著外科操作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改革,絕大多數手術類型顯示出了諸多臨床優勢,絕大多數患者也開始接受內固定等方法進行治療[11-12]。以往手術操作中,多將前路作為首選途徑,比較適用于椎間盤或椎體病變的患者,但結合以往研究發現,經前路操作僅可早期恢復患者椎序列不整等問題,但在促進脊髓及神經功能恢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13-15]。

本研究對收治的90例下頸椎骨折脫位患者分別給予頸后路側塊螺釘固定及頸前路鋼板固定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骨折愈合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 > 0.05)。提示頸后路側塊螺釘固定能夠通過充分顯露出病變部位,減少了復雜的操作步驟,降低了術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16-17]。對比脊髓功能及神經功能時可見,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JOA評分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治療后第12個月JOA評分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 > 0.05)。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神經功能ASIA分級得到明顯改善,觀察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改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頸后路側塊螺釘固定具有螺釘固定的良好的效果,從而幫助患者獲得更高的術后活動度,更加有利于促進疾病康復[18-19]。另外,由于側塊的骨質主要為皮質骨,對于合并存在不同程度骨質疏松患者而言,此種治療方法能夠獲得較高的穩定性,抗旋轉性效果更加突出,在促進術后神經功能恢復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與賈生凱[20]研究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頸后路側塊螺釘固定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的遠期效果優于頸前路鋼板固定治療,但在實施期間需嚴格遵守臨床適應證,從而確保較好的臨床效果。可通過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研究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敬義,牛建軍.頸椎前路減壓復位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伴關節突交鎖27例療效觀察[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4,39(7):942-944.

[2] 陳安民.骨科疾病診療指南 [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23-124.

[3] 張永峰.64排螺旋CT掃描對下頸椎骨折脫位患者椎弓根釘置入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6):63-64.

[4] 劉曉旭,劉軍科,郭俊超,等.前路減壓植骨融合、鋼板內固定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20例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7):134-135.

[5] 劉正蓬,梁春雨.下頸椎骨折脫位手術內固定治療的新進展[J].醫學信息,2014,27(12):621-622.

[6] 石凱明,李永斌,劉清云,等.下頸椎骨折脫位行頸后路側塊螺釘固定和頸前路鋼板固定治療的效果比較[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3):271-272.

[7] 孫遠新,沈建輝,張龍,等.前路減壓植骨內固定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并脊髓損傷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5):134-135.

[8] 姚勇.胸腰段椎體骨折應用短節段椎弓根釘系統內固定治療的價值探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6(7):37-38.

[9] 朱道平,劉克斌,黃奎.后路減壓固定治療伴椎間盤突出的下頸椎骨折脫位[J].骨科,2014,5(2):98-101.

[10] 趙鋼,林佳聲,尹擘.頸前路鋼板固定與頸后路側塊螺釘固定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的療效比較[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8):273-274.

[11] 張紅星.頸前路鋼板固定與頸后路側塊螺釘固定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的療效比較[J].醫藥論壇雜志,2015, 36(8):122-123.

[12] 劉瑾,汪大斌,黃杰,等.頸椎側塊及椎弓根釘棒治療頸椎骨折脫位[J].實用骨科雜志,2012,18(3):193-196.

[13] 苑福升,劉健,閆鵬,等.嚴重下頸椎骨折脫位的術式選擇與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1):42-44.

[14] 宋禹.頸前路鋼板固定與頸后路側塊螺釘固定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的療效比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 7(30):109.

[15] 苑福升,劉健,閆鵬,等.嚴重下頸椎骨折脫位的術式選擇與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1):90-91.

[16] 申海生.頸椎側塊鈦版螺釘內固定治療頸椎骨折脫位的手術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6):89-90.

[17] 王建元,強,盛偉斌,等.下頸椎骨折脫位修復方法的選擇:植骨融合及頸椎穩定性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4):522-530.

[18] 馬先華,付曉旭,張如國,等.頸椎前后聯合減壓內固定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并嚴重脊髓損傷[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5):90-91.

第2篇:頸椎骨折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胸椎后凸,頸椎骨折;護理;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064-02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key importance and methods of nursing thes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obvious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 in non-operative treatment. Methods:3 cases with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and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suffering from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 were accepted many targete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psychological, skin care,limbs and trunk care, traction needle way care and so on.. Results:Targeted nursing reduced th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fter the traction therapy in 3 cases.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Conclusion:Targeted and based nurs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se patients with with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obvious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 in non-operative treatment.

【Key words】Ankylosing Spondylitis ;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cervical spine fracture; nursing;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特征性的病理改變是韌帶及關節囊的附著部位炎性破壞及鄰近骨質硬化。最終臨床表現為脊柱畸形強直、彎腰活動障礙等[1],使得脊柱喪失了基本的活動緩沖,外力下容易出現脊柱骨折。因其特有的駝背、脊柱強直畸形等外部表現,治療過程中臥位受限,臨床護理難度較大。筆者總結科室近期收治的脊柱骨折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護理經驗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為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AS伴有脊柱骨折的病人共3例,皆為男性。平均年齡37歲,胸椎Cobbs角度平均為83.3度,既往均有明確的AS病史,入院影像學檢查均支持診斷,骶髂關節骨性融合明顯。其中伴有脊髓損傷2例,其中1例為不完全性脊髓損傷,三例均 先行顱骨牽引,后行頸部費城頸托制動。

2 護理難點

2.1 心理護理

強直性脊柱炎出現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多發病時間較長,由于現在還沒有徹底根治此類疾病的方法,患者由于長期受疾病的折磨,心里壓力比較大,往往情緒及心理多不穩定,很容易對牽引治療產生抵觸。嚴重者可導致精神障礙,AS患者在整個病程中,75%患者有精神障礙的表現,抑郁最常見,可以占到43%[2]。如何疏導患者心理,樹立患者戰勝傷病的信心,防止治療過程中出現意外,是護理此類病人應該解決的首要問題。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的初期,應介紹本病的關知識,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方法及預后,從提高患者堅持系統治療重要性的認識。

強直性脊柱炎屬慢發展性疾病,但不是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脊柱骨折如繼續移位加重,可能加重或引起神經損傷或導致神經損傷癥狀加重,而行牽引治療比較痛苦,不斷鼓勵病人并告訴他治療的必要性,樹立患者對治療的信心。護理人員應該做到多與他們接和交流,關心理解患者,做好安慰及開導工作,宣教家屬和醫護一起共同使病人戰勝悲觀的心理,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遵循醫師的治療方案,樹立戰勝脊柱骨折及神經損傷等傷病的信心。

2.2 顱骨牽引的一般護理

行顱骨牽引的頸椎骨折患者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難點,而伴有嚴重胸椎后凸畸形的AS患者,很難平臥位行常規顱骨牽引,一般采取半坐臥為主的顱骨牽引,皮膚護理難度更大。顱骨牽引術后維持比較困難,本組的3例病人都比較瘦,骨性突起部位皮膚容易受壓,尤其是胸腰段后凸最高處及骶尾部和坐骨結節部位,此類病人還應關注的是后枕部以及雙側大轉子處的皮膚。由于肢體感覺障礙,缺乏對損害刺激的保護性反應,持續擠壓皮膚,即可發生皮膚和皮下組織缺血壞死。排泄物的侵漬和摩擦,如糞、尿和汗等,易使皮膚糜爛、破潰,容易出現局部皮膚壓瘡。

預防措施不能完全遵循常規護理,軸線翻身是脊柱骨折尤其是頸椎骨折行牽引患者的護理重點[3]。常規的每2小時給病人翻身不適合此類病人。我們的護理經驗是,對于胸腰段后凸最高處及骶尾部和坐骨結節部位,入院后教育病人及家屬每1小時要行重點關注部位的避免受壓處理,對于發現有可能出現壓瘡跡象部位,定期行滑石粉外敷,減少受壓時間。此類病人因為特殊的牽引,坐骨結節處也成為防止壓瘡的重要部位。因為此部位隱秘,受骨牽引的限制,護理難度的,也往往易被忽略,我們的經驗是在其周圍做成中空的環形棉絮軟墊或墊一波浪形水墊,以保護受壓的皮膚,并予局部按摩,保護骨突部位,避免長時間受壓,兩側可以交替放置,時間以1~2小時為宜。

2.3 顱骨部位牽引的釘道護理

此類AS病人的顱骨牽引的重量都比較大,容易造成局部釘道局部皮膚損傷的擴大,加上患者維持困難,釘道部位皮膚護理尤為重要,每天定期用酒精局部滴注消毒3~5次,自然晾干,防止局部皮膚濕疹形成。定期用棉簽清洗局部皮膚產生的油脂,協助醫師檢查牽引的牢固程度,注意護理宣教,教會病人家屬相關的護理知識,協助做好局部皮膚護理。發現問題,及時向主管醫師匯報。

2.4障礙肢體的護理

AS患者伴有脊髓損傷后,肢體感覺及活動障礙易引起一系列并發癥。除了壓瘡外,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也是此類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由于的限制,以及患者長期患病,導致家屬陪護心態疲勞,容易忽視癱瘓肢體的被動活動。要向家屬宣教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性以及護理方法,護理查房及巡視病房要定期督導,要定時檢查下肢,尤其是小腿是否腫脹。加強肢體護理,注意發揮被動下肢肌肉收縮的唧筒作用。加強上肢主動功能鍛煉,防止形成肩周炎及廢用性肌肉萎縮。指導患者對存在運動功能的肢體關節進行主動鍛煉,進行拇指對指、握拳后用力伸指練習,肩、肘、腕關節練習:各關節屈伸、旋轉運動等。

2.5 泌尿系及呼吸系統的護理

AS患者胸椎后凸畸形伴有脊髓損傷后,顱骨牽引使得胸廓活動更加受限,鼓勵病人行肺部功能主動鍛煉,可以有效的防止肺部感染,減少呼吸系統并發癥。指導病人進行餐后定時吹氣球,鍛煉肺活量,可以形成習慣,增加病人主動鍛煉的依從性。

導尿管的保留對此類病人的護理來說,難度增加,固定的,容易引起泌尿系的感染。3例病人中,有1例在夜間出現導尿管自行脫落,造成尿道粘膜損傷,故要定期檢查導尿管插入的深度及位置,鼓勵病人多多飲水,指導家屬定期夾閉尿管,訓練膀胱張力,減少殘余尿量,防止泌尿系的感染及結石形成,都是此類病人護理的要點。

2.6飲食指導

本組3例病人,因為脊髓神經損傷,臥床時間長等,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便秘、消化不良。經過指導患者合理搭配飲食,多飲水,多進食含有纖維素多的蔬菜及水果,合理搭配各種肉類、蛋類、奶類等富含蛋白質鈣、鐵等易消化的食物。飲食多樣化,均衡營養,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幫助和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切忌暴飲暴食,忌食辛辣、生冷、肥膩、煙酒等刺激性食物,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胃腸道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3 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有胸椎明顯后凸畸形患者臨床多見,累及頸椎,導致其活動受限,緩沖機制明顯降低,使得頸椎損傷發生率較正常人高3.5倍[4]。輕微外傷甚至無外傷作用下都容易導致脊柱骨折[5]。對于AS合并有頸椎骨折的患者,治療困難,部分病人因為等問題無法行內固定手術治療,行持續性顱骨牽引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臨床治療方案,由于此類患者多關節的僵直,特定的顱骨牽引病人痛苦大,依從性差,治療風險高,并發癥多[6]。如何加強護理,對病人骨折處愈合至關重要。

我們通過對3例此類病人的護理,認為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尤其重要。加強心理疏導,加強宣教,指導病人及家屬對特殊牽引下可能出現壓瘡的部位進行重點護理,注重心肺功能的護理,加強牽引釘道的護理,以及泌尿系的重點護理,都有助于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加強肢體的主被動功能鍛煉,可以有效的防止靜脈血栓形成,以及廢用性的肌肉萎縮,為最大限度功能恢復提供保障。

此外,此類病人,去除牽引架后,繼續行頸椎圍領制動,要注意圍領周圍皮膚的護理,同時加強坐骨結節處的護理,有助于鞏固護理效果,促進病人最終頸椎骨折的愈合和神經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Chang KW,Tu MY,Huang HH,et al.Posterior correction and fixation without anterior fusion for pseudoarthrosis with kyphotic deformity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Spine,2006,31(13): 408-413.

[2] 秦桂福,楊德才,鄭新春.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狀態分析[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8,10(10):29-30.

[3] Sokolowski MJ, Jackson, AP, Haak MH,et al. Acute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of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in the elderly at a single tertiary care center[J]. J Spinal Disord,2007,20(4):352-356.

[4] 張鳳山,孫宇,馬慶軍,等.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的臨床特征分析和診斷[J].中華創傷雜志,2007,23(3):185-188.

第3篇:頸椎骨折的治療方法范文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鄭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討在治療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中應用Solis椎間融合器植入的手術配合及護理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7例來該院治療Hangman骨折的患者的手術配合方法及護理方法,其中包括器械及物品的準備、臨床無菌操作技術、護理服務等,觀察患者的術后療效及恢復情況。結果 所有來該院治療Hangman骨折的患者手術進展都非常順利,在手術前和手術中都沒有因準備不充分或手術配合不當而導致手術失敗的情況發生,合理恰當的護理方式使得所有患者術后的情況都很穩定。結論 在Hangman骨折患者的手術過程中利用Solis椎間融合器植入配合手術中的操作以及術前和術后的護理服務能夠保證整個手術高質量的完成。

關鍵詞 Solis椎間融合器;Hangman骨折;手術配合

[中圖分類號] R6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3(b)-0076-02

Hangman骨折又稱創傷性樞椎滑脫,是樞椎椎弓根部的骨折,占整個頸椎骨折的4%到7%,常用的治療此類骨折的方法是從頸前入路椎間骨置入鋼板進行內固定[1]。寰樞關節承受著頸椎一半的旋轉功能,從力學角度分析頸椎產生的張力和壓力的平衡點位于樞椎椎弓的根部,使得這一部位成為解剖中的薄弱之處,當應力超過其所能承受范圍時就會發生骨折。由于寰樞關節掌握著頭頸部的活動和旋轉,Hangman骨折勢必給患者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痛苦,目前也一直在探索一個較佳的手術治療方案[2]。為探討在治療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中應用Solis椎間融合器植入的手術配合及護理方法,該研究對2013年1—10月間來該院利用Solis椎間融合器植入治療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的手術配合及護理方法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來該院利用Solis椎間融合器植入治療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經CT檢查均排除了合并骨折的情況。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6例,女性1例,他們的年齡在18~45歲,平均(28.12±1.58)歲。這些骨折患者中有3例因交通事故造成,3例因墜落導致骨折,1例被重物砸傷頭部所致,其中有2例患者主訴四肢有麻木感,其他患者沒有出現神經受損的現象。根據Levine-Edwards骨折分型在這些患者中有5例為Ⅱ型,2例為Ⅱa型[3]。

1.2 方法

1.2.1 手術配合 手術前需要準備好的器械有:雙極電凝、頸椎基礎器械、磨鉆、外送器械等,護士應嚴格檢查器械是否備齊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采取氣管切開插管全麻,從甲狀軟骨上緣至胸鎖乳突肌前緣作一直徑4cm左右的切口,鈍性分離至樞椎椎體下1/3部位,置入牽開器的螺釘,保留C2~C3之間的骨性終板,清除其間的椎間盤;在髂前上棘處鉆孔取骨,將切口洗凈,向孔內填入明膠海綿止血并縫合切口。將Solis椎間融合器植入椎間,檢測其穩定性,然后沖洗切口,在負壓條件下引流并縫合切口。

1.2.2 護理服務 術前護士到病房詢問患者各項生理指標情況,了解患者狀態,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整個手術流程及需要注意的問題,耐心解答他們的疑問,鼓勵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手術;手術時護士先認真核對患者各項信息,在麻醉前告知患者各種注意事項,安撫患者的緊張擔憂情緒,患者麻醉復蘇后隨時了解患者的需要,盡量寬慰患者的憂慮情緒,囑咐患者家屬術后的注意事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護士要根據醫生的操作方便及患者的舒適度將患者置于一個正確的,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密切配合醫生完成手術。

2 結果

前來治療的7例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手術進行的時間在60~130min,平均為90min。在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在100~200mL。在手術前和手術中都沒有因準備不充分或手術配合不當而導致手術失敗的情況發生,合理恰當的護理方式使得所有患者術后的情況都很穩定。

3 討論

Hangman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案存在許多爭論,很多學者傾向于不穩定性的骨折需要采取手術治療這一說法,不穩定骨折指的是移位超過3.5mm及所成角>11°的Hangman骨折。目前手術治療可劃分為頸前入路和頸后入路兩種,頸后入路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學穩定性比較適合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4]。頸椎承受負荷的多半都是通過前柱來傳導的,因此在治療Hangman骨折的患者時重建前柱的穩定性是關鍵,在由頸前入路進行治療的手術中,從咽后入路能夠充分顯露頸椎,有利于鋼板的固定,但是這種手術方法操作繁瑣,損傷神經的可能性大,容易發生術后并發癥,為了使手術的操作過程方便,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目前采用Solis椎間融合器植入的方法來治療此類骨折[5]。這源于融合器小而精致的優點,使得手術的切口不必太大,顯露部位不用太多,大大縮小了可能致損傷的范圍,減小了對周圍組織的傷害性刺激;同時,Solis椎間融合器的植入使得樞椎椎弓根部骨折部位的兩個斷端相互靠近,使接觸面積增大,很好的促進了骨折的愈合。除此之外,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優質的護理服務為患者營造了一個舒適溫馨的環境,使患者及患者家屬以樂觀豁達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手術治療,術前護士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穩定了患者及其家屬的情緒,手術過程中護士的仔細檢查與醫生的配合,術后護士對患者的密切關注及對其家屬的囑咐,在整個護理工作中護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種優質的護理服務配合制定的手術方案使得手術能夠順利的完成[6]。通過對該研究中17例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可以看出,所有患者的手術過程都順利的完成,并且患者的手術效果都很好,手術時間不長同時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也不是很大,這些都說明了護理服務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單純的手術治療是不能夠達到這種效果的[7]。綜上所述,在Hangman骨折患者的手術過程中利用Solis椎間融合器植入配合手術中的操作以及術前和術后的護理服務能夠保證整個手術高質量的完成,值得在臨床實際操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孫厚杰,蔡小軍,張軍,等. Hangman骨折的治療方法選擇及療效分析[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7):554-560.

[2] 黃陽亮,劉少喻,梁春祥等.Solis椎間融合器植入治療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J].山東醫藥,2010,50(28):17-19.

[3] 唐建華.Hangman骨折分型改良及其臨床初步應用的研究[D].衡陽:南華大學,2011.

[4] 姚利兵.Ⅱa型Hangman骨折前路融合術后頸椎生理曲度及力學改變[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7):650-651.

[5] 黃陽亮,劉少喻,梁春祥,等.Solis椎間融合器植入治療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附10例報告)[J].山東醫藥,2010(28):17-19.

[6] 蔡少麗,林少玲,邱秀清.Solis椎間融合器植入治療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術配合[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3):140-141.

第4篇:頸椎骨折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脊柱損傷;X線;臨床診斷

脊柱是全身骨骼的支柱,脊柱損傷是臨床常見的外傷所致的嚴重創傷,常因椎體后緣骨折塊移至椎管內導致脊髓和神經根受壓出現神經功能障礙,不僅使全身失去支柱,而且還可損傷脊髓,導致截癱,并嚴重影響內臟生理功能,甚至造成殘廢或死亡[1]。及時診斷是治療的關鍵,本文對兩年來120例脊柱損傷患者同時作X線攝片和CT檢查進行了結果分析,以探討CT掃描對脊柱損傷的診斷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本組120例患者中,男98例,女22例,年齡15~78歲,平均42.5歲。致傷原因:高空墜落傷11例,車禍傷84例,摔傷25例。120例均有疼痛癥狀,雙下肢麻木或感覺減退37例,雙下肢癱或不全癱22例,常規檢查比較,120例中116例攝有X線片,全部患者做CT檢查,CT掃描范圍根據X線平片及定位片確定掃描范圍,采用Siemens Somatom Plus CT機,層厚5 mm,間距5 mm,連續掃描,部分進行冠狀及矢狀位重建圖像。

2結果

120例中X線發現骨折116例,CT發現骨折120例,單椎體骨折104例,多椎體骨折16例,頸椎2例,胸椎21例,腰椎81例,胸腰椎復合傷16例,椎管狹窄38例,X線發現骨折患者中只能看見骨折線和椎體楔形變,CT不僅能發現骨折和楔形變,而且能夠清楚顯示椎管形態、大小和椎管壓迫程度。CT除了在脊柱骨折脫位較次于X線外,能夠準確顯示骨折類型、部位、脊柱三柱結構,特別是椎管狹窄程度和骨折片對神經根和脊髓壓迫影像。

3 討論

3.1X線平片的診斷價值及局限性X線平片檢查是脊柱損傷基本診斷方法。X線平片可確定損傷的節段和壓縮程度,但有時難以確定骨折的實際程度和范圍。爆裂骨折常被誤診為單純壓縮性骨折。脊柱損傷X線平片對位置的要求以及受其他原因影響,如:頸椎骨折患者,在投照時搬運或根據投照位置擺位,會加重病情,引起神經壓迫和脊髓損傷,外傷患者擺位受到限制,拍照的片子會直接影響診斷,其他因患者過胖以及投照條件不當,都會影響診斷。

3.2CT掃描對脊柱損傷骨折的診斷價值CT相對X線平片對診斷脊柱損傷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CT掃描具有較高的分辨率,患者傷勢嚴重,搬動困難者,患者仰臥在掃描床上,可根據受傷部位任意縮小或放大CT片,還可以根據需要加密掃描層次,達到診斷要求。CT掃描能清楚顯示椎體受損部位,終板的粉碎性骨折和椎體前后方向的縱形骨折及椎板骨折,小關節脫位和骨折分離,以及橫形貫穿骨折,提示脊柱損傷的旋轉外力。CT可以清楚顯示脊柱解剖結構。根據三柱解剖和椎管損傷程度進行骨折分類。脊柱三柱:前柱為椎體前半部分(包括前縱韌帶、椎體和椎間盤的前2/3),中柱為椎體后半部分(包括椎體和椎間盤的后1/3),后柱為椎弓、椎間關節及韌帶。中柱的損傷與骨折類型,穩定性及神經損傷密切相關。按McAfee和Magerl分類為:①累及前柱的椎體壓縮性骨折;②累及前中柱的不完全性爆裂骨折;③完全性爆裂骨折(累及三柱);④向前過屈的機遇性骨折(累及三柱);⑤屈曲-分離損傷(累及三柱);⑥旋轉性骨折脫位(累及三柱)[2]。這一點是X線平片無法做到的。在發現多節段和附件骨折方面,CT相對平片也有較大的優勢。本組三柱受累及椎管狹窄38例中,常規X線平片難以顯示脊柱后部骨折情況及椎管狹窄程度,常把爆裂性骨折椎管狹窄誤認為單純性壓縮骨折。因此,X線平片對骨折缺乏特異性和敏感性。CT掃描可清楚顯示脊柱三柱結構和骨折部位骨折線走向,可顯示骨折細節,尤其對脊柱后緣碎骨快的存在和移位情況.椎管狹窄程度清楚顯示并測量,這對臨床的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據。圖像的冠狀和矢狀重建技術的應用可顯示椎體的縱行結構,損傷椎體與相鄰椎體的關系,水平方向的骨折線,確定骨折塊移位方向,椎體壓縮程度和椎管內碎骨塊突入情況,但CT對脊髓顯示不佳。雖然,椎管狹窄程度基本可以反映脊髓受傷程度,但不能直接顯示脊髓的改變。CT對脊柱損傷的檢查比X線檢查具有很多優越性。CT對脊柱創傷提供了:脊柱創傷的準確診斷和解剖類型;提供椎管內結構的創傷的病因和病理依據;顯示椎管和脊髓關系,用于指導手術和隨訪[3]。因此,我們認為X線平片是脊柱損傷的基本檢查方法,但缺乏敏感性和特異性,CT檢查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比X線平片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據,是脊柱損傷的首選方法。把兩者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診斷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熾賢主編.實用放射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887

第5篇:頸椎骨折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健康教育介護骨折康復

隨著優質護理不斷深化,為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人員正積極將護理技術、介護、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融為一體,以確?!耙曰颊邽橹行摹钡姆章涞綄嵦帲瑵M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要。通過實施階段性健康教育介護計劃,即針對患者不同疾病階段明確一定量的健康教育介護內容,要求護士認真執行,并取得患者積極配合。同時,及時客觀評價健康教育介護效果,不斷反饋信息使每一階段健康教育介護內容落實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5~12月收治骨折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15~66歲;平均住院23天;腰椎骨折11例,股骨骨折28例,肱骨骨折18例,頸椎骨折3例。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及病情程度差異無顯著性?;颊呔庾R清楚,樂意配合治療、護理及完成相關測評工作。

方法:1分組方法:按照住院號單雙號順序隨機劃分組的方法,將60例患者編入試驗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2健康教育方法:對照組按常規護理方法,即由責任護士針對患者現存或潛存的健康問題如心理、飲食、給予指導;試驗組由責任護士除按常規護理外,制定不同階段健康教育介護內容及康復介護計劃,反復對每一患者進行介護示范指導和教育。

健康教育介護內容:⑴心理康復指導:貫穿住院全過程,且兩組均執行。大多數骨科患者術后出現緊張、猜疑心理,創傷嚴重的患者會出現焦慮、悲觀的情緒,護士要通過健康宣教介護,向患者說明康復治療的方法和意義,讓患者了解康復訓練的意圖。同時介紹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療方法,減輕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問題,從而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⑵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鈣、纖維及果膠成分豐富的食物,飲食以易消化、清淡為主,忌油膩、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暢,預防腹脹和便秘。⑶指導:必須向患者及家屬說明保持正確是治療的正確措施之一,以取得配合?;颊吖钦酆螅瑧Ц呋贾?用枕頭墊起骨折的肢體)有利于血液回流,防止過度腫脹,脊椎骨折應臥木板床,注意定時軸線翻身,按摩受壓的皮膚,防止發生壓瘡。⑷試驗組早期康復介護指導:自傷后或術后1~3周視手術的嚴重程度及創傷部位而定,應采取如下措施:1抬高患肢、減輕水腫。2鍛煉肢體末端的關節,固定肢體中的肌肉行等長收縮,每天進行3次,每次15~20分鐘。3創傷肢體長期制動后,可給予使用連續被動活動儀CPM,逐漸增加角度,每天不少于3~5次,持續3~4周。⑸晚期康復:加強功能鍛煉,及時教會患者與手術相關的適應行為訓練和預防術后并發癥的行為訓練,以及術后早期活動和功能鍛煉的意義和方法等,使患者主動配合,積極參與,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康復。有的患者根據骨痂生長情況患肢逐漸負重,進而先撤患側的拐,架健側單拐行走,以后再移向患側,最后棄掉雙拐。

效果評價:按照不同階段健康教育內容及康復護理計劃設計“患者健康教育知曉情況調查表”,不同階段對健康教育內容至少介護宣教2次,在宣教后第3天進行。不同階段對健康教育內容掌握80%及以上為“知曉”,否則為“不知曉”;自行設計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在患者出院前一天測評。為了患者能準確回答,且便于統計,滿意度調查分為“滿意”與“不滿意”兩個等級。

統計學處理:所得數據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計數資料用 X 2檢驗。

結果

兩組健康教育知曉率比較,見表1。

兩組對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見表2。

討論

強化了患者對骨折康復訓練重要性:階段性健康教育介護計劃的嚴格實施,強化了患者對骨折康復訓練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從表1可看出試驗組對健康教育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1),故認為針對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及時調整健康教育內容,使患者及時獲得正確的康復指導,可充分調動患者康復的主觀能動性,強化遵醫行為,形成良好的互動,達到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階段性健康教育介護可密切護患關系:階段性健康教育介護可密切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從表2顯示,試驗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護士通過反復對試驗組進行不同階段健康教育介護,加深了患者對護士的印象,并認為護士對其疾病康復有高度責任感和人文關懷,從而發自內心對護士感激和滿意。

參考文獻

1賀愛蘭,張明學.實用??谱o士叢書骨科分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

2李曼瓊,羅艷華.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38.

第6篇:頸椎骨折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急性脊髓損傷;,脊髓中央綜合征;,外科學

【摘要】 目的 總結早期手術治療脊髓損傷中央綜合征的臨床效果和經驗,以及早期手術治療的積極意義。方法 對以手術治療的頸脊髓急性損傷患者中確診為中央綜合征的病例資料為治療組,與選擇非手術治療的對照組病例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影響療效的可能原因。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對比發現,雖然治愈率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總有效率(治愈+良好+有效)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對于脊髓損傷的中央綜合征患者,早期進行椎管減壓、血腫清除等手術干預治療可有效減輕脊髓水腫和進行性損傷,縮短病理性炎癥反應過程,促進脊髓功能恢復,降低病殘率。

【關鍵詞】 急性脊髓損傷;脊髓中央綜合征;外科學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local spinal cord decompression,hematostation,evacuation of hematomaa for the acute central cord syndrome.To find a possibly effectvie way to enhance the cure rate,and decrease paralyzes rate.Methods Analyze the followingup data of all the cases with central cord syndrome (CCS),who had been treated from Jan.1998 to Jan.2006,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that with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treating group with early local spinal cord decompression,evacuation of hematoma and hematostation. To find out the possible result and reason that affect curative effect.Results There i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yingomyelia rate between the decompression group and traditional treatment group (P>005).Althou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cure rate (P>005),the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cluding cure,excellent,effective cases(P<005).Conclusion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e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maybe an effective method with low complication and high recovery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central cord syndrome.

【Key words】 neck injury,central cord syndrome,surgery

急性脊髓損傷中央綜合征簡稱“中央綜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CCS),是急性頸椎脊髓損傷最常見的損傷類型,多見于頸椎突發性過度后仰加旋轉運動所致,由于可能合并的頸椎骨折脫位或損傷多數是瞬時性的,隨著自身保護性動作,多數自動復位。因此,頸椎的穩定性破壞往往并不嚴重,而以中央綜合征表現為主,是常見的不完全性脊髓損傷類型,表現為上肢神經功能障礙重于下肢,神經功能恢復也表現為下肢好于上肢,脊椎的骨折或脫位不一定明顯。雖然脊髓損傷表現為不完全性和脊柱序列的相對完整,脊髓損傷完全性治愈率很高,但不完全恢復以及系列脊髓損傷并發癥的產生也很普遍。由于脊髓損傷表現為不完全性和脊柱序列的相對完整,多數專家主張保守治療為主,對于手術治療持對反意見。本組資料包括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間手術治療的69例中央綜合征患者,通過對臨床資料進行總結,發現早期手術治療可明顯提高療效。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37例,男28人,女9人;年齡14~68歲,平均356歲。治療組32例,男21人,女11人;年齡16~72歲,平均368歲?;颊邆缶嚯x手術時間6 h~7 d,平均486 h。將以固定為目的而不實行椎管減壓和血腫清除處理的病例列入對照組。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主要以脊柱外科的受傷節段脊柱的牽引固定、圍領保護等治療為主;治療組則給予脊柱短節段固定、椎管減壓,對于出血的血管予以止血處理,明顯的硬脊膜囊內的血腫予以清除。術前、術后的其它治療、康復措施相同。

14 治療結果 脊髓損傷分級參照2002年北美脊柱外科學會(ASIA)修訂標準:A級,完全性損害;B級,不完全損害,部分感覺,無運動;C級,不完全損害,部分感覺和運動功能,肌力在3級以下;D級,不完全損害,部分感覺和運動,肌力≥3級;E級,正常感覺和運動功能。脊髓功能獨立性評定(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FTM)[1]采用國際通用的六方面七級分法,自我料理、大小便控制、移動能力、運動能力、交流、社交六方面。Ⅰ級,完全依賴,活動主動用力<25%;Ⅱ級,最大幫助,活動主動用力>25%;Ⅲ級,中等幫助,活動主動用力>50%;Ⅳ級,最低限度幫助,活動主動用力>75%;Ⅴ級,監護或示范;不需要體力幫助,但需要提示、指導、示范;Ⅵ級,獨立性減弱,活動不能在規定時間內規范地完成,不用輔助設備及幫助,且無需矯正;Ⅶ級,完全獨立。治療結果參照脊髓損害分級和脊髓功能獨立性評定,于手術后第6個月進行評定(FIM):有效為治療前后脊髓功能提高1個級別;提高2個級別以上為良好;達到E級、Ⅶ級為治愈;本級不變或下降為無效。對比發現治療組療效高,并發癥發生率低,脊髓功能恢復程度大。雖然治愈率并無顯著性差異,但總有效率(治愈+良好+有效)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兩組對比產生脊髓空洞的比率無明顯差異。

表1 兩種急性頸脊髓損傷中央綜合征治療方法效果對比(略)

治愈率:χ2=0085,P>077;總有效率:χ2=4554,P<005;脊髓空洞χ2=0744,P>011

2 討論

早在1954年,Schneider等就描述脊髓中央綜合征的臨床表現特征,并提出保守治療的原則[2],盡管“中央綜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CCS)的手術治療同急性脊髓損傷(SCI)一樣,遭到許多專家的質疑和反對[3]。因為傳統理論認為脊髓損傷的不可修復性,手術干擾會加重脊髓損傷,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而CCS臨床表現為不完全性和脊柱序列的相對完整,故一般主張保守治療,對手術治療持反對意見。然而大量臨床資料顯示,中央綜合征患者中40%以上合并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病理基礎,為手術治療找到了依據[4]。研究表明脊髓損傷的修復的可能性被重新提出,在于脊髓損傷的兩步理論,第一步的直接損傷發生是由直接機械力量產生,第二步損傷通過繼發性血管血栓、組織缺血、炎性刺激引起。這就為手術干預提供了理論基礎[5,6]。1985年Gele等[7]就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脊髓損傷后的系列病理變化和功能恢復的關系,對于病理變化與恢復的關系的基礎給予了證實和肯定。Cheng等[8]1996年報道脊髓損傷在成年大鼠模型的可修復性研究。1998年陳禮剛等[9]在動物模型實驗中發現PSVPoMca微基因修飾的雪旺細胞脊髓內移植對損傷脊髓再生可以產生明顯影響。2001年Garraway等[10]、時述山等[11]研究了以嗅神經鞘細胞移植對動物脊髓損傷的修復應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003年,Cao等[12]發現嗅神經鞘細胞分泌的神經生長因子GDNF可加快受傷脊髓的修復。2004年,Barnett等[13]報道了嗅神經鞘細胞對中央綜合征的治療顯示出一定效果。2004年Gorji等研究發現椎管減壓及脊髓皮質減壓等處理可以改善脊髓供血,減少水腫,促使脊髓功能恢復。胎鼠脊髓組織移植成活和分化功能的發現為積極的外科治療脊髓損傷提供了理論支持[14]。由于脊柱各個節段骨折的固定技術現在已相當成熟,可使受傷節段堅強固定,省去外固定帶來的不便,手術后次日即進行自主活動和系列康復治療,有利于及早進行系統康復訓練、護理治療,大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選擇鈦合金器材可方便進行MRI檢查,及時了解脊髓的病理變化。

神經根的減壓療效在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已經得到肯定,馬尾神經的縫合修復對性功能、大小便控制能力的恢復已經被證實。椎管減壓手術在慢性壓迫和急性壓迫的治療中也取得公認的確切療效,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有效代償范圍內,急、慢性壓迫只造成細胞的重新體積調整和功能的有限改變,并不改變細胞的數量和結構破壞。超過受壓的細胞和空間代償能力,則細胞損傷、缺血、變性、凋亡或死亡,出現功能障礙。這一變化在椎體腫瘤患者身上體現明顯。但對于急性壓迫也會造成完全或部分脊髓斷裂,灰質損傷,白質的連續性中斷,單純減壓不能使斷裂的脊髓組織有良好的接觸、且出血造成的血腫阻隔、炎性刺激均可造成脊髓組織的因缺血缺氧而死亡范圍擴大,愈合的可能性非常渺茫。而頸椎中央綜合征的病理基礎,與上述還有所不同,因為脊髓灰質和白質的抗壓能力不同,白質的功能受損較少,而支配上肢功能的灰質損傷較重也是上肢功能重于下肢的原因之一。因此,椎管減壓可以打破脊髓的損傷水腫缺血損傷惡性循環,最大限度的保留灰質的功能,促進白質功能的恢復,增強脊髓組織的功能代償能力。因此,脊髓病灶的減壓和必要時對于局部血腫的清理對于脊髓修復是必須的和必要的前提條件[15]。在本組資料中,應用椎管減壓以及必要的硬脊膜和蛛網膜切開,清除血腫,對于出血的血管止血。這一手術過程打破了脊髓損傷后發生的一系列繼發性炎癥反應,阻止了神經組織的惡性循環:缺血變性壞死刺激缺血變性壞死刺激缺血[16]的病理過程,手術選在傷后盡快進行,術前、術后應用神經營養藥物如GM1、甲基強的松龍、高壓氧等治療。隨訪發現,術后病人神經功能在術后1~2周開始恢復,6周達高峰,神經刺激癥狀(如神經感覺過敏、刺痛等)最早恢復,大小便功能隨后開始恢復,性反應的恢復也是脊髓功能恢復的重要指標,表現為晨間,對性刺激有反應。下肢的肌力恢復較好,而上肢恢復往往不徹底,只有部分恢復,且時間長,可能在于脊髓灰質的直接損傷難以恢復,而脊髓白質得以再生恢復或部分恢復傳導功能,從而使下肢肌肉得到一定的神經刺激,而下位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原由于得到上位神經的支配刺激,減少了自主放電使僵硬的肢體得以減輕。MRI檢查發現,手術后的脊髓組織形狀良好,共有13例病人產生脊髓空洞,兩組之間并無顯著性差異,其余病人無明顯的軟化、液化灶,腦脊液充盈良好,周圍無明顯狹窄。以往認為脊髓空洞的產生與脊髓損傷的程度和壓迫時間有關。本組病例較少,難于得出正確結論[3,17]。另外,GM1、甲基強的松龍(甲強龍)、高壓氧、基因實驗等為主的藥物治療,取得一定療效。雖然現階段GM1已經從藥物機制到臨床實驗都觀察到其有效性,但也有無效的報道,分析認為該藥主要為神經營養劑,如無神經生長,則其應用就無意義或僅限于對于變性的神經修復有意義。因此,認為手術方法結合GM1能提高療效。甲基強的松龍、高壓氧的應用也是公認的有效措施,同樣離開手術提供的有利條件,單純藥物的作用是有限的??傊?,在目前臨床上尚無確切方法治療急性中央性脊髓損傷這一難題的情況下,積極減壓和內固定可以方便患者運動,改善生理機能,為神經修復提供積極條件是切實可行的方法[18]。由于本組病例數少,分組對比難以更加合理,有待在擴大病例數的基礎上做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Kilkens OJ,Dallmeijer AJ,De Witte LP,et al.The Wheelchair Circuit: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sponsiveness of a test to assess manual wheelchair mobility in perso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Arch Physic Med Rehabilit,2004,85(3):424431

2. Schneider RC,Cherry G,Pantek H.The syndrome of acute central cervical cord injury,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hyperextension injuries of cervical spine[J].Neurosurg,1954,11:546577

3. Kao CC,Chang LW,Bloodworth MD.The mechanism of spinal cord cavitation following spinal cord transection.Part 3:Delayed grafting with and without spinal cord retransection[J].Neurosurg,1977,46:757766

4. Ishida Y,Tominaga T.Predictors of neurologic recovery in acute central cervical cord injury with only upper extremity impairment.Spine,2002,27(15):16521657

5. Pickett W,Simpson K,Walker J,et al.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in Ontario,Canada[J].J Trauma,2003,55(6):10701076

6. Cao L,Liu L,Chen ZY,et al.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secrete GDNF to promote spinal cord repair[J].Brain,2003,22:112118

7. Gele K,Keraside H,Hrathal JR.Spinal cord contusion in the rat behaviroal analysis of functional neurological impairment[J].Exp Neurol,1985,88(1):129134

8. Cheng H,Cao Y,Olson L.Spinal cord repair in adult paraplegic rats:partial restoration of hind limb function[J].Science,1996,273:510513

9. 陳禮剛,高立達,毛伯鏞,等.pSVPoMcat微基因修飾雪旺氏細胞脊髓內移植對損傷脊髓再生的影響[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1998,12(5):257162

10. Garraway SM,Hochman S.Serotonin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primary afferentevoked longterm depression in rat deep dorsal horn neurons[J].Neurophysiol,2001,85:18641872

11. 任繼鑫,時述山,孫天勝.嗅神經鞘細胞的特性及對動物脊髓損傷的修復.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1,11(3):188190

12. Cao L,Liu L,Chen ZY,et al.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secrete GDNF to promote spinal cord repair[J].Brain,2003,22:112118

13. Barnett SC,Riddell JS.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 and the treatment of CNS injury:advantages and possible caveats[J].J Anat,2004,204(1):5767

14. Gorji A,Zahn PK,Pogatzki EM,et al.Spinal and 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enhance spinal cord activity[J].Neurobiol Dis,2004,1(15):7090

15. Taor CH,Koyanagi I.Vascular mechanism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uman spinal cord injury[J].Neurosurg,1997,86:483492

16. Lali HS,Sekhon MB,Michael G,et al.Epidemiology,Deographics,and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J].J Spine,2001,24(26):1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超薄肉色丝袜精品足j福利 超级乱淫视频aⅴ播放视频 | 一级特级欧美a毛片免费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久久免费视屏 |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全部 | 高清午夜看片a福利在线观看琪琪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网站 | 日韩加勒比在线 | 久久亚洲综合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 a理论片 | 免费观看性欧美一级 |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 | 欧美极品video粗暴 |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观看 | a一级| 欧美zoofilia杂交videos |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 男人的天堂久久爱 | 亚洲成人一级片 | 国产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免费看 | 手机看片在线 | 亚洲毛片 | 久久99热只有视精品6国产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 在线一区国产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 欧美老熟妇bbbb毛片 | 九九综合九九 | 岛国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 免费看一片 | 毛片免费观看久久欧美 | 欧美午夜影院 | av片免费大全在线观看不卡 | 成人国产精品 | 国产黄色片网站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 欧美性精品videofree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