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專業前景及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總體目標
根據同濟大學口腔醫學專業設置的特點,結合學院啟動的“口腔醫學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創新實踐基地確立了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以開發創新性、設計性實踐項目為手段,以多元化的創新實踐評價體系為依據,以開放的設備資源、完善的管理制度為保障,學生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勇于挑戰,不斷創新”為宗旨的創新實踐基地的總體目標?;夭捎媒虒W、科研、實踐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建立“教師指導,以研帶本,學生為主,自我管理,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促進和支持學生的科學研究及發明創造活動,使學生在“口腔醫學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早期階段即獲得了創造意識和創造激情[3],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能在創新實踐中得到展現和升華。
2口腔醫學專業卓越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內容
口腔醫學創新實踐基地包含著面向本科生的口腔轉化醫學與口腔基礎醫學創新實踐平臺和口腔臨床醫學開放創新實踐平臺2大平臺系統,主要承擔了口腔基礎和口腔臨床課程的實踐教學項目,包括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種植學、口腔解剖學、口腔組織胚胎學、口腔病理學、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兒童口腔醫學、口腔材料學等13門本科課程的實踐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教育理念,緊跟學科發展趨勢,為本科生打造最前沿的實踐教學項目和科學研究項目,提供最先進的技術支持和條件保障[4]。
2.1口腔轉化醫學與口腔基礎醫學創新實踐平臺口腔轉化醫學與口腔基礎醫學創新實踐平臺的主要思路是依托學科優勢,以科研和疾病為導向,充分利用實踐平臺———口腔轉化醫學實驗室、口腔基礎醫學實驗室、中心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等科研條件,開展創新性和綜合設計性實踐項目,在教師和導師的雙重指導下早期介入科研活動,孕育學生的創新實踐興趣,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該創新平臺的特點是理念新,立足口腔醫學學科發展前沿,突出學科交叉,著重建設口腔轉化醫學,并將口腔轉化醫學的新技術、新理念直接引入口腔醫學創新實踐基地中,大大縮短了有志于該方向發展的學生培養周期??谇晦D化醫學被認為是一個最有發展前景的新興學科,該學科的蓬勃發展,將為學院的“口腔醫學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賦予更深刻的內涵。
2.2口腔臨床醫學開放創新實踐平臺建設經過學院幾年來的不斷開拓,現已建設完成3個開放創新實踐平臺,交叉輻射了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種植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等所有口腔臨床醫學相關的實踐項目,該平臺為學生全天候預約開放,并為學生提供技術支持。在該平臺運行中,口腔頜面外科學創新實踐項目頗具特色,口腔醫學院院長、口腔頜面外科學教研室主任王佐林教授率領本科生參與到由國家民政部和李嘉誠基金會設立的“重生行動”慈善項目中,成立了本科生志愿者服務隊,參與制作“重生行動”普及手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與貧困家庭中患有唇腭裂患兒的家長進行面對面溝通,醫院為其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受到了患兒家長的熱烈歡迎,上海市《新聞晨報》對此特別給予了報道。在該平臺的支持下,本科生完成了臨床實踐項目多項,獲得了本科生的一致好評。
2.2.1口腔理工創新實踐平臺學院根據培養計劃的要求,結合口腔醫學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理工創新實踐平臺承擔了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材料學等學科的創新實踐項目。學生可以自己跟隨指導教師到臨床選擇合適的病例,自己取模后灌注模型,鼓勵學生發揮創造性,自己設計方案,進行義齒加工與制作等一系列自主實踐項目,并完成了一定的實踐產品,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2.2.2口腔仿真創新實踐平臺口腔仿真創新實踐平臺共承擔了口腔種植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等學科的實踐創新項目。學院的口腔仿真創新實踐平臺達到了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標準。引進21世紀國際上最先進、最符合口腔頜面部解剖和生理特點的口腔形態學系統,以此為主體形成了一系列完全模擬臨床診室的條件以及各種減壓、加壓、吸盤、減音設備等等。幾年運行下來,該創新實踐平臺已經具有非常先進、十分成熟的全仿真系列裝置和臨床模擬設備,使用率達100%。尤其是針對改進的實踐項目引進了形態成形評估系統、自動軌跡跟蹤系統、測量評估系統及教師專用電腦系統,并與學生實踐所用電腦聯動,實現了同步視頻播放等功能。
2.2.3“系統工程”創新實踐平臺由學?!?85”二期專項投入,在國內率先構建了“系統工程”創新實踐平臺,其研究的范疇覆蓋了口腔臨床各主干學科。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新、個性發展的制度,設立“口腔醫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學生通過打擂臺申請,每個項目資助2000~4000元,2~4名本科生組成一個課題組,由1名高級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擔任指導),做到高年級學生100%參與?!跋到y工程”創新實踐平臺向本科生全天候開放。通過幾年的運行,明顯提高了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取得了顯著成果??谇会t學創新實踐基地條件先進、設備一流,針對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特別增設了課內-課外結合性環節設計、實踐反饋設計、交叉學科間知識點綜合性設計、臨床化技能訓練的設計、自主性學習的設計、過程性評價的設計等,達到了預期的目標[5]。為了配合學生創新實踐需要,學院不但完善了上述平臺系統,還延長開放了與之配套的圖書館,并配備了管理員,方便學生課余時間查閱文獻。目前圖書館擁有各種文獻21780冊,中文現刊80多種,外文現刊25種,期刊合訂本450冊,電子圖書1268件。
2.2.4本科生參與導師的研究課題與SITP創新項目的建設平臺學院在創新培養和科研培養方面為學生搭建平臺并提供知識及技術支持。利用學科建設的有利條件,有計劃地組織本科生參加教師科研課題。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創立了大學生創新俱樂部,組織本科生參加研究生的開題報告會、課題中期考核匯報會和畢業論文答辯會,對本科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科研實踐,高年級學生100%參與。培養了濃厚的科研興趣和科學思維方法,顯著提高了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985”等項目建設中,鼓勵教師科研工作與本科生教學、SITP等工作相結合,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活動,其中學生主持上海市SITP項目3項、同濟大學SITP項目3項。在校本科生申請專利多項,共獲得專利授權5項,、綜述數篇,大大提高了本科生創新思維和科研實踐能力。
[關鍵詞]3D打印;口腔醫學;材料
1材料種類
1.1金屬材料
口腔醫用金屬產品要求金屬材料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化學特性,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蝕性等等。對原料的要求也很高,包括純度高、含氧量低、粉末粒度細、可塑性好、流動性好等特點。目前主要應用于口腔醫學領域的3D打印金屬粉末材料包括:鈦、鈦合金、鈷鉻合金、不銹鋼等。其中,鈦及鈦合金材料具有密度小、精確度高、強度大的優點,并且該種材料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口腔醫學領域視為比較理想的3D打印金屬材料。尤其是在口腔頜面部位的修復、牙體組織的修復以及有關種植體制造[6]等領域廣泛使用。由于純鈦的一些性能的缺陷,例如純鈦的強度不如鈦合金大,而且純鈦的彈性模量比骨組織的要高,很容易導致鈦種植體和骨組織兩者產生不相融和的機械應力。對于此,很多研究者都試圖采用各種方式來改善純鈦的性能,例如在其表面增加涂層或者氧化純鈦的表面等[7]。3D打印的鈷鉻合金也是口腔醫學領域常用的修復材料。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再采用修復技術將人工牙添加上去,這樣的修復體進入口腔后便具有良好的密合性。由于使用的鈷鉻合金義齒支架與添加的人工牙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根據現階段的技術設施,基本上不可能一次性打印出完整修復體。Traini等[8]成型了梯度化Ti-6Al-4V鈦合金多孔牙科種植體,具有更加優化的理化性能,抗拉強度、斷面收縮率及延伸率均達AMs4999(美國材料協會的關于3D打印鈦合金的相關標準)。Figliuzzi等[9]使用激光燒結個性化鈦合金(Ti-6Al-4V)種植體,拔除患牙后即刻種植修復,隨訪顯示個性化種植體及美觀效果良好。Traini等[8]激光燒結鈦合金試件,然后分別測量試件表面多孔層和內部致密層的彈性模量,前者接近骨皮質,后者接近機械加工的鈦金屬,表明這種方法加工鈦合金種植體能減小表面應力,有利于種植體的長期穩定。Mangano等[10]將激光燒結的窄直徑種植體用于患者的后牙種植修復治療,37例種植體隨訪2年后存留率為100.0%,成功率為94.6%。在物理機械性能、生物抗腐蝕性及相容性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3D打印的有關金屬產品是否與傳統工藝制造的產品相同,是否按照國家的標準。目前,新興金屬材料在口腔醫學領域依然處在體外研究的狀態,尤其作為口腔植入材料的性能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11]。目前,3D打印技術不斷發展,不斷優化的設備性能和多樣的金屬打印材料,金屬3D打印技術也會更加廣泛的運用到口腔醫學的各個領域中。
1.2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已成為目前3D打印領域中基本的成熟的打印材料,塑料作為高分子材料的代表,具有較好的熱塑性、流動性與快速冷卻粘接性以及其迅速固化的性能[12-14]。另外,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可以使其能夠與陶瓷、玻璃、纖維、無機粉末、金屬粉末等形成新的復合材料[15,16],在口腔醫學中,聚乳酸、聚己內酯、聚富馬酸二羥丙酯等屬于比較常見的3D打印材料。聚乳酸(PLA)是一種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的環保材料,能在特定條件下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對環境保護非常有利,是公認的環境友好材料。其還具有半透明性和光澤質感,是口腔醫學領域3D打印的理想材料。聚醚醚酮(PEEK)是一種熱塑性聚合物,目前用于制作3D打印衛星、3D打印汽車零件,開始在3D打印行業發揮真正的影響。PEEK材料的優點包括,①PEEK材料彈性模量和人體骨骼相近,修復后顱骨的應力完整;②X射線透過性能好,不會產生金屬偽影,不影響醫學影像,方便檢測術后恢復情況;③使用3D打印PEKK材料制成的結構比用傳統的PEEK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可以高溫消毒再用;④PEEK本身具有很強的惰性,對頭皮刺激非常小,排斥性低,穩定性高。目前用于制造義齒零件。從3D打印技術的發展狀況而言,光固化立體成形屬于發展最早也是最成熟的技術,并且得到了廣泛的運用。3D打印光敏樹脂即光固化樹脂、UV樹脂,是口腔醫學領域應用廣泛的高分子材料。對于口腔醫學領域而言,液態樹脂材料需要有優良的穩定性、較低的黏度、固化迅速且程度高等[17]。有研究發現[18],液態光敏樹脂可以打印成可生物降解組織工程支架,利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術制造形成的支架與人松質骨有比較相同的機械性能,并且具有促進成纖維細胞黏附與分化的作用。迅速發展的光固化樹脂材料不斷促進口腔醫學的進步,有利于口腔醫學更加個性化和精準化。
1.3陶瓷材料
口腔醫學領域的陶瓷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美觀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低密度、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耐腐蝕、化學穩定性好等優良的物理化學特性,其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行業。因其優良的機械性能和美觀性能,目前也用作口腔修復材料。氧化鋯陶瓷用切削技術進行加工時會有很多材料被切除掉,造成浪費,導致全瓷冠的價格昂貴,而且還可能在義齒中有切削力造成的內裂。3D打印氧化鋯陶瓷義齒對材料利用率可達90%以上,相對來說成本較低。3D打印氧化鋯可減少材料浪費和環境污染,并可通過打印特殊內部結構來實現硬度等力學性能的仿生性。早期的氧化鋯3D打印制造主要以激光燒結的方法為主,但存在制件致密度及成形效率低,表面粗糙和裂紋等問題[19,20]。光固化成形陶瓷具有良好的表面質量和結構精度可控性[21],并迅速成為研究熱點。目前,氧化鋯材料3D打印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內部應力大、燒結后容易產生裂紋以及體積收縮大等,這些可能會影響其機械性能和臨床適合性,陶瓷材料及其加工工藝仍需進一步研究。
1.4生物組織材料
使用3D打印材料和技術生產具有良好生物性功能的人體細胞、組織以及器官等,是眾多學者一直的追求。學者們不斷探索3D打印技術,并且緊密結合了生物組織工程技術,制造具有生物功能性的人造細胞、組織和器官來替代需要修復的人體缺損組織。水凝膠是一種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利用化學或物理的交聯而產生,是一種3D網絡結構[22,23]。水凝膠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構建組織工程支架,并且可以加工形成可控型釋放藥物的載體[24,25]。但目前,3D繪圖生物寫入制造的水凝膠具有較低的硬度,可能導致結構崩潰或限制形狀的復雜性,因此3D打印生物材料的最新進展將推進3D打印生物材料領域的進步和發展[26,27]。在口腔醫學領域中,不論是患者個性化定制的生物組織材料,還是現有的成品,3D打印產品在牙科和口腔手術[28,29]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3D打印技術基本上實現人牙髓細胞(humandentalpulpcells,hDPCs)的生物打印,這奠定了3D生物打印技術更廣泛的應用于牙體組織的基礎。再者,人工骨材料羥基磷灰石與光敏高分子相融合可以用于制造含生物活性的骨組織工程支架。在種植學方面,3D打印個性化種植體成為即刻種植的趨勢,對鈦種植體表面進行修飾,可促進成骨細胞的生長分化,種植體具有更優良的特性。由于3D打印技術生成的微米表面的粗糙程度更容易被特定的細胞識別出來。具有微納復合結構的種植體促進了細胞的增殖和延展,同時更利于細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在微納復合結構提供的生理三維的仿生環境中,更利于細胞的伸展,從而更好地增殖與分化。
擁護英國現代藝術的20/21英國藝術博覽會(THE 20/21BRITISH ART FAIR)于9月15-19日在倫敦肯辛頓戈爾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OF ART)舉行。
該藝術博覽會是這個秋季和皇家藝術學院的首個大型博覽會,可以說是“英國藝術的精神家園”,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許多20世紀的偉人名字:培根、弗洛伊德、弗林克、弗羅斯特、赫普沃思、霍克尼、霍奇森、蘭因、勞里、摩爾(今年在英國泰特美術館舉行了大型展覽)、納什、派珀、萊利、斯科特,馬修史密斯、斯賓塞和薩瑟蘭。除此之外,當代藝術家和新興當代藝術家的一大批藝術作品也將同時展出。
BAu2011以建筑引領未來
全球領先的慕尼黑國際建材、建筑系統及建筑技術更新貿易博覽會(BAU)將于2011年1月在德國新慕尼黑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展會的主要的特色是高品質、國際視野、創新力和以解決方案為導向。展會預計有來自40個國家的大約1900家參展商出席展會,其中德國以外的參展商仍占到25%的比例。為了進一步做好買賣雙方對接的平臺,主辦方將進一步提升國際觀眾的比例,將目標觀眾的數量定在21萬以上。
在9月2日的新聞會上,展會主辦方負責人介紹到,目前已有14家中國展商參展,占用242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尚有11家在等待展位。一直以來,該展會的展位都是供小于需,主辦方在展會質量重于數量的原則下,會盡可能地調整以滿足等待參展商的需求。同時,也希望中國的參展商最好提前報名?!?文晉梅)
口腔醫學展覽會引領世界牙科潮流
第38屆意大利(羅馬)國際口腔牙科展覽會將于10月7~9日在意大利古老的城市羅馬舉辦。該展代表著口腔牙科領域最先進的技術與市場經濟,是世界最專業、最重要的國際口腔牙科之一。意大利的牙二科產業就其產出、技術創新、出口量而言,都不愧是世界一流的。據了解,意大利牙科產業的產出額為7_8億歐元,其中三分之二的產品為牙科設備與器具,三分之一為牙科消耗品。而意大利牙科設備及用品的出口量占其總產出的40-45%,其中一些產品竟高達80%以上。而且在牙科產業,意大利擁有龐大而精密的分工,意大利的口腔牙從業的從業人員達50多萬人。2009年憑借著來自于80個國家超過20000名的參觀者和300多家的參展商,意大利國際牙科器具及材料展已經被認定為世界范圍內最重要且最具行業領導性的牙科展覽會。
俄羅斯“現代體育:創新和前景”展順利落下帷幕
第二屆“現代體育:創新和前景”展7月29日在莫斯科開幕,250多家運動機構、體育公司和體育部門參展。
俄羅斯副總理、俄奧委會主席亞歷山大?茹科夫在剪彩儀式上表示,如果沒有體育創新,就不可能有現代化的場館、先進的器材和訓練手段、醫學保障等,也不可能實現競技體育的不斷進步。
據展覽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旨在展示和交流體育產業中有前景的發展項目,涉及運動醫學、體育教育、飲食、裝備和建筑等各個領域。展覽分為lO個不同展區,面積超過l萬平方米,俄羅斯各州、邊疆區、自冶共和國等均設置了展臺或展牌。
該展覽是7月29日-8月1日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二屆國際體育論壇“俄羅斯――體育強國”的主要內容之一,論壇開幕式于7月30日在盧日尼基體育場舉行。
“與日本”照片展在東京開幕
“與日本”照片展旨在通過介紹與中日友好的淵源,促進中日兩國的相互理解和友好發展。
開幕式由日中友好協會友好交流企劃室長朽木光晴主持,千代田區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田邊惠三、中國大使館公使參事官湯本淵、千代田區區長石川雅已發表了致辭。
中國大使館公使參事官湯本淵說: “一生致力于中國革命與,我們應該繼承他的精神,并轉換為原動力,繼續發展中日友好關系。中日兩國不僅僅是貿易伙伴的關系,我們應該更緊密的合作,和平發展,帶動整個亞洲提升競爭力?!?/p>
本次照片展分為“為求真理渡東瀛”、 “促進日中民間往來”、 “推進日中邦交正?;焙汀坝肋h活在日本人心中”四部分。部分照片再現了1972年9月25日與為恢復中日邦交一事訪華的田中角榮舉杯共飲、1974年1月5日在北京簽署《中日貿易協定》等珍貴的歷史瞬間。
中國圖書文化藝術展在泰開幕
“詩情畫意舞韻中華――大型中國圖書文化藝術展”16日在泰國北部的彭世洛府納瑞宣大學開幕,彭世洛府府尹比差為展覽開幕剪彩。
本次展覽分為中國圖書資源展和中華傳統文化展兩部分。中國圖書資源展展出漢語圖書1000余冊,包括圖文并茂的最新漢語教材、種類豐富的工具書和多媒體資源。一批出版于上世紀50年代、富有歷史內涵的漢語教材、工具書及連環畫冊吸引了眾多的參觀者駐足翻看。
中國傳統文化展包括剪紙、書法、手編中國結、抖空竹和包餃子等展示,集觀賞性、趣味性和參與性于一體,讓參觀者通過親自動手制作和書寫,了解和感受中國文化。
MCI成立韓國分公司
世界領先的協會管理、市場營銷和活動組織公司――MIC公司,為了再次在亞洲擴大業務范圍,于8月18日在韓國首爾開辦新的分公司。MCI韓國分公司是與優秀的目的地管理公司-KIM’s TRAVEL合資創辦的。據ROBIN LOKERMAN,MCI亞太區的總裁介紹說,隨著MCI韓國分公司的成立,MCI現在在亞洲有11個分公司,200多名員工。越來越多的全球性協會客戶有興趣在韓國拓展業務,據了解,很多全球性和亞太地區的協會領導都是來自韓國的,MCI,韓國分公司期待能與他們通力合作將更多的大會帶到韓國。
“東西方的龍”增進東西交流
8月5日,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了“東西方的龍”展覽開幕式,100多人出席。展覽由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和德國國際藝術家團體PARADOX ART EXCHANGE聯合主辦,覽期將持續至9月2日結束。
展覽分為“東方龍”和“西方龍”兩部分,共展出了35位中外藝術家以龍為主題創作的藝術作品,涉及多種藝術形式,其中既有傳統的中國繪畫、書法,也有德國藝術家的木刻、雕塑、攝影、陶藝、石版畫、拼貼畫、裝飾藝術、玻璃工藝等作品。部分參展藝術家專程從德國各地前來柏林出席了展覽開幕式。通過展覽觀眾可以了解東西方文化對龍的不同解讀,主辦者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促進東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和溝通。
雙會強強聯手稱霸市場
2011年葡萄牙里斯本國際食品展覽會(ALIMENTARIA LISBOA 2011)與葡萄牙國際酒店用品展覽會(HOREXPO)日前宣布,將于2011年3月27~30日在里斯
本國際展覽中心同期舉辦。
葡萄牙里斯本國際食品展覽會是由勵展博覽集團與巴塞羅那展覽中心旗下合資公司ALIMENTARIA EXHIBITIONS主辦的,是著名的ALIMENTARIA全球系列食品展中的重要一站。展會每兩年舉辦一屆,已經連續舉辦10屆。經歷了20年的發展,該展會已經成為葡萄牙乃至葡語國家中最重要的食品行業展覽會。2009年,展會吸引了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的950家食品飲料企業參展。201 1年,主辦單位將在專業觀眾的邀請上加大力度,買家的來源將廣泛覆蓋巴西、安哥拉、佛得角、莫桑比克等葡語國家,以及葡國食品的主要出口國法國、德國、西班牙,乃至東歐主要食品零售批發商來源地斯洛文尼亞、烏克蘭、匈牙二利、波蘭以及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和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與葡萄牙國際酒店用品展覽會聯手后,展會將更名為“里斯本國際食品飲料、食品設備以及酒店設備展覽會”,展品范圍將涵蓋食品飲料及加工設備、包裝設備,酒店用品及設備等,成為該地區最大的食品酒店行業展覽會。
危機中蘊藏商機的馬達加斯加
為期4天的馬達加斯加第十二屆農業國際展覽會(FIER MADA)于8月4日在首都塔那那利佛開幕。此次展覽會共設展臺175個,參展商品包括農產品、副食品加工、工藝品、農業機械等多個領域。參展單位包括馬國能源部、商務部、漁業部、主要大區的農業代表團、本國私營商戶以及部分外國企業代表團。
此次,湖南惟楚(馬達加斯加)農業開發公司是唯一的中國參展商,主要展示了中國雜交水稻優質大米、稻種、肥料、除草劑和腳踏式打稻機。由于馬國人民對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已有一定認識,前來參觀和咨詢者絡繹不絕,大部分參觀者對雜交水稻種植、除草劑和打稻機等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一些專業企業還表達了與我國進行合作的愿望。
據展會舉辦方負責人雅克介紹:此次展覽會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敞開國門,讓更多的馬國人直接與國際企業交流,獲得更多的產品信息,了解國際產品的新技術,同時希望向人們表明:盡管馬國目前尚處在政治危機中,但仍然是一個充滿商機和投資機會的國家。
“來此與中國約會”建筑展亮相“中國文化年”
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于8月29日~11月21日在意大利威尼斯舉行。中國館主題“來此與中國約會”及展覽作品10日首次在京亮相。
本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的主題為“相逢于建筑”,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于8月26日~11月30日在意大利威尼斯處女花園及軍械庫舉辦“來此與中國約會――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的展覽,包括建筑雕塑、裝置、影像及綜合媒體等作品。
主辦方表示,中國館的展覽已被納入到今年10月在意大利開始的“中國文化年”之中,它的舉辦將向歐洲和世界各國展現中國建筑的歷史文化及中國當代建筑藝術的特色,預示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趨勢。
史上最大規模文化交流活動九月開幕
“瑞士文化風景線藝術節”創辦于2003年,總部位于瑞士巴塞爾,每年11月、12月舉辦,每次邀請一個國家作為主賓國,全面介紹和展示該國文化藝術。此次中國主賓國活動為期三個月,于9月16-12月7日在瑞士全境18座城市展開,并將延伸至德國、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等國。活動包括62個項目,內容涉及音樂、戲劇、舞蹈、文學、展覽、電影等多種文化藝術領域,將全方位地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藝術。
2010年恰逢中瑞建交60周年,據活動主辦方介紹, “瑞士文化風景線藝術節?中國主賓國”活動也將成為中瑞建交以來,中國在瑞士舉辦的最大規模的文化活動。屆時,來自中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13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00多位藝術家和專家學者將前往瑞士參與藝術節活動。
中國品牌商品展蘊藏巨大商機
2010中國品牌商品展于目前在美國拉斯韋加斯會展中心舉行了揭幕儀式,來自中國18個省市的220家企業參展。
據介紹,本屆展覽面積約4500平方米,參展的中國企業來自浙江、福建、江蘇和廣東省等省市,參展商品涵蓋輕工消費品和家電電子兩大類,既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名特商品,又有體現中國制造水平的新優商品,是歷屆展覽規模最大、參展企業最多、展品最全的一屆。
這是中國商務部連續七年在美國舉辦中國品牌商品展。中國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文仲亮在致辭時表示,在中美兩國政府和業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品牌商品美國展已經成為美國企業和消費者了解中國品牌和中國企業的一個窗口,對中國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強。
歐洲旅游盛事即將拉開帷幕
1.1技術簡介
虛擬現實技術(vR)是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綜合多媒體技術、傳感器技術、人工智能、人機接口技術、實時計算、工程仿真技術等多學科為一體的前沿技術,它能生成逼真的視、聽、觸覺一體化的人工虛擬環境,用戶能以自然的方式與虛擬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交互【l1。它具有3個特征:逼真的臨場感、自然的交互、提高學習者思維認知。vR突破了人類認識的時空限制,大大拓寬了人類對現實世界及未知世界的感覺和認識,為人們的實踐活動提供了嶄新的環境和手段。在軍事、制造、醫學、設計、藝術、娛樂等領域,vR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2教育頷域應用現狀及前墨
對教育領域而言,運用VR能夠通過計算機將三維空間或實物模型的意念清楚地表示出來,能使學習者直接、自然地與虛擬環境中的各種對象進行交互,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從而獲得最大的控制、操作整個環境的自由度[21。這種呈現多維度信息的虛擬學習和培訓環境,以最直觀、最有意義的方式為學習者掌握一門新知識、新技能提供嶄新途徑。普遍意義上講,完整的vR系統需要高級計算機、頭盔式顯示器、數據手套、洞穴式投影等昂貴的硬件支持設備,這對于大多數教育教學單位都是難以承受的,從而嚴重制約了VR系統在教育教學中的推廣應用。但在科技多樣化發展的今天,VR系統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vR系統配置可以根據目標需求而定。設備投資大、開發周期長的復雜VR系統,一般應用于高?;蚝教燔娛碌雀叨思夹g工作領域。而桌面型vR系統僅使用電腦單機,顯示器是學習者觀察虛擬環境的一個窗口,學習者可通過使用簡單的外設(如鼠標、立體眼鏡等)來駕馭虛擬環境和操縱虛擬物體,雖缺乏完全沉浸功能,但其結構簡單、硬件成本低的特點非常適合在我國的普教、職教領域推廣應用。
2VR在職教個性化教學實驗中應用的可行性
2.1職教學情現狀
在各類職業學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特別是在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習中,這一問題尤為突出。但學生對于新穎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較高的動手愿望,因此,在講授理論知識時,輔以演示、實驗、實訓,并使人人都能動手參與,將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但這種教學方法存在一些問題:模型、設備、實驗、實訓條件有限,特別是一些價格昂貴的設備,不可能人人都能動手操作;盲目操作會導致設備損壞,需要一定維修費用;在同一個地方完成理論、實踐教學并不現實。
2.2個性化學習
個性化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觀,是伴隨近年來教育改革發展,針對傳統教育大統一的弊端提出來的。它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個性特征為基礎,以學生內在需求為核心。以每個學生學習能力與個性的自由、充分、和諧發展為目標而實施的學習活動_l1。個性化學習中,師生處于分離或準分離狀態,教師由傳統教育中的主導者變為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成為教學資源中的一個組合因素,而學生也從被動接受教育的對象變為教育資源的選擇者和利用者。由此可見,最為簡單、易行的個性化學習載體就是基于web的學習動手實踐,B/S模式、互動操作,可激發學生興趣,從而自定義完成學習、實踐任務。
2.3虛擬教學模型在個性化教學實驗中的應用價值
就教師而言,實現了從傳統講授一簡單圖文課件講授一簡單圖文課件+虛擬教學模型講授的轉變。既充實了教學內容,又豐富了教學手段和形式。同時,虛擬教學模型是使用計算機模擬出的實物形態,其使用同課件一樣方便,既能達到直觀教學的效果,也能使師生獲得臨場感,增強師生互動。
就學生而言,在計算機屏幕上觀察到的是用vR技術數字化后的實物,只要有網絡環境或在家登陸學校的模型web服務器,學生就可動手操作,同時有了直觀模型的臨場體驗后,學生在面對實物操作時也易上手,杜絕了盲目操作。學生也可以通過協作探究解決問題。此外,衛生職業院校還承擔著成人教育的培訓任務,對于一些短訓班或遠程教學,在授課時演示或在web上一些虛擬教學模型,可幫助學員理解知識,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實驗課中存在的問題。
虛擬教學模型可以通過編程定制、更新內容,節省了教學成本,有利于職教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虛擬教學模型還可虛擬出一些新型的裝備用于教研活動,體現出教學的前瞻性和創新性,如虛擬科學實驗室、虛擬校園、特殊教育、仿真實驗、專業實訓等。
3衛生職教虛擬平臺建模方案
針對衛生職教的教學特點,可以開發4類桌面型虛擬現實應用:模型演示、過程仿真、場景展示、儀器操作。為滿足個性化教學需求,均采用B/S的模式。
3.1模型演示(人體解剖學、口腔解剖學教學)
功能需求:虛擬口腔模型、器官模型在屏幕中三維立體顯示,可用鼠標進行任意角度的調整觀察,配合講解,使學生獲取最近乎于真實的感受。
可行性技術方案:JavaApplet、Java3D技術配合使用3D模型輔助設計軟件(設計需導出VRML2.0或OBJ格式文件,如3DSMAX)。
論證:由需求可知,這種三維設計是基于圖形建模的,可選用VRML和Java3D技術在web上3D圖像。與傳統VRML相比,Java3D的功能和可編程性更強,具有Java豐富類庫的支持和良好的跨平臺性,考慮構建3D簡單模型,并配合專業3D模型設計軟件構建復雜模型??蛻舳颂峁┯脩魧嶒灥沫h境主要采用JavaApplet來實現,使用JavaApplet編寫圖形用戶界面,仿真計算任務由瀏覽器的JavaApplet完成,使用Jav3D實現虛擬實驗場景的3D顯示,兩者嵌入HTML文件網頁構成用戶的前臺操作界面,支持web方式。
3.2過程仿真(虛擬化學實驗、虛擬口腔設備操作與維修)
功能需求:用戶可直接操作web中虛擬的化學實驗裝置和化學藥品,完成實驗。
可行性技術方案:同3.1,但需考慮場景和復雜的操作交互,其程序編制較3.1復雜。
3.3場舞展示(口腔診所布局、ICU布局)
功能需求:真實再現室內環境格局、設備布局,可由鼠標控制,轉動到任意視角瀏覽,用戶有臨場感。
可行性技術方案:超廣角鏡頭轉臺攝影+靜態圖象360。全景拼合顯示技術(QTVR或Java編程)。
論證:由需求可知,最簡便的方法是基于靜態圖象進行建模。QTVR運用相機拍攝的真實全景圖像來構建虛擬現實空間與計算機圖形設計或其他VR技術相比,其制作相對簡單、制作周期縮短、成本低廉、且由于照片清晰度高,細節不會被遺漏觀察場景時有身臨其境感覺。由于數據量小,觀察起來也非常流暢。另有使用Java編程來實現靜態全景拼接的方式,需Jav虛擬機支持。
3.4儀器操作(心電監護儀操作、心電擻據教學)
功能需求:心電監護儀器功能與實物一致,但數據不是現場實測,而是調用專家庫中的臨床教學心電數據資料,學生能通過鼠標點擊虛擬心電監護儀相應按鈕,得到相應結果,從而熟悉儀器操作,掌握相關臨床知識。
可行技術方案:Windows平臺下的LabView8.0虛擬儀器軟件設計(無須數據采集卡)。論證:美國NI公司的LabView圖形化程序設計語言(G語言)是專門用于設計虛擬儀器的。它是用框圖連線來替代傳統的代碼編寫,而且內置了豐富的儀器儀表控件(表盤、開關、旋鈕、波形現實等),可在虛擬前面板上根據需要自由組合D1。另外,它的數學分析、信號處理函數庫功能強大,能夠輕松完成臨床教學心電數據的分析、處理、顯示,并可根據所需功能對儀器快速原型化。LabView8.0的RemotePanel功能支持web方式。
4拓展、開發和意義
4.1拓展、開發
(1)建立和累積可定期更新的開放型醫學數據專家庫。如心電臨床數據、醫學影像數據、口腔臨床數據、設備維修數據等。依托網絡通訊平臺,實現教學素材的群體共享,為開展優質的教學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
(2)建立和累積可定期更新的開放型教師評價專家庫。廣泛收集教師群體智慧、經驗,將評價依據收納到計算機教師評價專家庫中,變教師個體評價為群體評判,這種評價更具客觀性和綜合性,而且依托網絡通信平臺,將教學評價機制進行共享,可提升教學質量,并為教學創新帶來巨大益處。
(3)基于醫學數據專家庫、教師評價專家庫,引入并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學生提交的實踐作業,采用計算機自動評分一方面保證了評價的綜合性、客觀性;另一方面使學生成績得到最快的反饋,進而及時進行自我調節,提高學習效果。
4.2意義
(1)變經驗重復型教研組織形式為經驗研究型。這種基于智能專家庫的架構大幅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取消了其重復勞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研時間,專注研究那些計算機無法得出結論的學生個性實例或計算機提取的學生共性、典型實例,從而不斷更新、完善專家庫內容,類似問題可在下次計算機評判中得以解決。
[關鍵詞]鄰牙合(Ⅱ類)洞型;三維有限元分析;嵌體
[中圖分類號]R7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0-1562-04
Study on CBCT scan combined with reverse engineering software to establish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meiso-occlusal inlay cavity
ZHANG Long1,LU Yi2,YANG Bo-song3,JIE De-gang4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Shaanxi,China;2.Department of Prosthodontics,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3.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4.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mandibular first molar included meiso-occlusal (classⅡ)cavity for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inlay repair established digital model. MethodsUsing CBCT scanning method, Mimics software to read tomography data, data segmentation, 3D reconstruction, Using Geomagic software to imitate filling-up hole and truing, utilizing Pro / E software to make the model of cavity and inlay, Using ANSYS workbench software to divide gridding.Results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meiso-occlusal (classⅡ)cavity included inlay, enamel, dentinum, dental cavity was accurately established, these model had the favourable similarities of geometric and biomechanics. Conclusions The use of modeling approach of CBCT scan combined with reverse engineering software Mimics and Geomagic, modeling software Pro/E,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NSYS workbench was fast feasible.
Key words:Meiso-occlusal(classⅡ)cavity;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lay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運算速度和軟件編程技術的高速發展,依靠先進計算機技術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口腔醫學領域。有限元研究結果準確與否的關鍵在于模型的建立, 建立有效地牙齒三維有限元模型是研究口腔生物力學的基礎。傳統的生成方法復雜,誤差較大。目前學者們多數研究采用CT掃描、圖像處理后建立三維有限元模型,這種建模方法準確、簡單、實用[1]。CBCT又稱錐束形CT(Cone Beam CT),20世紀90年代后期應用于口腔成像領域[2],是專門針對口腔頜面部三維掃描而發明的,也稱為牙科CT。CBCT應用于口腔三維成像以來,解決了常規二維透視成像技術所固有的影像重疊、失真等問題,與傳統CT相比,用CBCT進行口腔三維成像具有檢查劑量低、空間分辨率高等優點,使得建立牙齒三維有限元模型更精細成為可能。
隨著粘結技術的不斷進步及鑄造水平的提高,嵌體修復技術又在臨床上廣泛開展,并已形成了牙體缺損的嵌體化修復趨勢[3-4]。如何合理利用不同材料,達到防止牙體劈裂的效果,是學者們十分關注的問題[5-6]。本實驗研究,通過CBCT掃描,采用了先進的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12.0 逆向工程軟件,Pro/E 5.0三維造型軟件,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 workbench建立右側下頜第一磨牙含鄰牙合面(Ⅱ類)洞型嵌體修復的三維有限元模型,從而為后續不同形式嵌體修復模型的建立及應力分析提供有效平臺。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樣本的選擇:選擇牙列完整,咬合關系良好,無牙周疾患及牙槽骨吸收、牙冠形態及牙根長度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1名。
1.1.2設備及軟件:錐體束CT(CBCT):韓國怡友pax-zenith3D DCT PRO型(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提供);實驗用計算機:(HP R43筆記本電腦,1.75GB內存,Intel(R) Core(TM)2 Duo CPU T5550@1.83GHz );實驗用軟件:Mimics 10.01(Materialise公司,比利時) Geomagic Studio 12.0(Raindrop公司,美國),PRO/E(Pro/ENGIEEER)5.0(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PTC公司,美國)Ansys13.0(Analysis System,美國)。
1.2 方法
1.2.1 CBCT掃描數據的獲?。菏贡粰z者坐于CBCT椅位,戴入預先制作的咬合板,微張口,避免上下頜牙列接觸。采用韓國怡友pax-zenith3D DCT PRO型錐束形CT(CBCT)掃描機進行掃描,在電壓90KV、電流 7mA條件下,層厚間距0.2mm,探頭沿患者頭部360度掃描一周,共得到斷層圖像351張斷層影像。獲得的圖像位圖以醫學圖像通訊標準DICOM格式直接從CT機中導出,記錄在穩定性良好的光盤上保存和使用。
1.2.2 圖像分割并初步建模:將DICOM數據導入Mimics10.01軟件中,通過import image命令將光盤上的數據導入,以右側下頜第一磨牙為研究對象,經過篩選共得含有目標磨牙的133張斷層圖像,根據牙齒的不同組織所對應不同的灰度值,設定閾值,來拾取牙體、牙釉質及牙髓腔,通過蒙板工具(MASK),區域生長工具(REGION GROWING)及模板編輯(EDIT MASK)工具拾取具有相似灰度特征的目標區域進行數據分割擬合,將編輯好的蒙板運用3D模型工具(CACULATE 3D)計算生成3D模型,實體模型以STL(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格式幾何文件輸出。
1.2.3 三維幾何模型的精修:將牙體、牙本質、髓腔的圖形文件導入Goemagic studio12.0軟件進行模型的細化和精修。因Mimics輸出的模型存在較多缺陷,需對之進行優化處理。采用下述方法:對于高度折疊區域,選中包含折疊區的部位進行刪除,接著進行填洞(FILL HOLE);對于毛刺部分,用砂紙(SANDPAPER)打磨,對于大范圍小曲率的凹凸不平,則使用整體光滑(SMOOTH)命令。可以反復運用以上三種方法,直至所得模型表面平整光滑為止。用自動曲面(AUTO SURFACE)和擬合曲面(FIT SURFACE)進行擬合,并生成體,將以上曲面重構的牙體各部件的實體模型保存為IGES(The Initial Graphics Exchange Specification)格式文件。
1.2.4 牙齒各部分的實體建模及裝配:將牙釉質、牙髓腔、整牙以IGES文件導入到PRO/E 5.0軟件中,利用布爾運算得到包含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髓腔的組件,切換到組件模式下,將牙釉質和牙本質組裝成組件,裝配后得到其組裝后的完整磨牙模型。此時的牙齒是一個可以區分牙釉質、牙本質、牙髓腔的牙齒實體模型。
1.2.5 洞型以及嵌體制作:裝配后得到牙齒各部分完整磨牙模型,在 PRO/E 5.0中,組建模式下,在牙冠上選取三個高點定義一個基準平面,然后選取掃描切口命令,通過定義洞型的頂面、底面草繪圖形狀以及兩草繪面之間的距離定義并生成出洞型。根據MO洞型的標準[7],構建牙合面洞深2mm,側壁外展約6°,鳩尾峽為頰舌徑的1/3,齦壁寬1mm,深1.5mm鄰面箱型洞型。齦壁位于平齊頸緣線處,其齦壁應底平,髓壁與就位道一致,齦壁及髓壁相互垂直,各壁無倒凹, 洞緣預備成45°洞斜面,洞斜面寬度1.5mm。
將全牙導入此裝配界面,用默認坐標系定位使其和帶洞型的全牙完全重合。將全牙用布爾減運算減去帶洞型的全牙,生成嵌體。此嵌體默認是鑲嵌在洞型里面的,將此裝配體也保存為PRO/ E默認組件.asm格式,以待進一步有限元分析。
1.2.6 有限元模型網格的劃分:將含洞型的嵌體牙分別導入到ANSYS workbench軟件中,分析類型為結構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定義單元類型為SOLID 45,運用智能自由劃分方法生成四面體單元網格。即可構成整個下頜第一磨牙三維有限元模型含鄰牙合面洞(Ⅱ類)洞型嵌體的三維有限元模型。所得模型為后續的不同形式嵌體修復的生物力學分析提供數字模型。
1.2.7 材料參數、試驗假設及邊界條件:①材料參數:牙齒結構的力學特性參數選自有關文獻;②牙本質:彈性模量18600 Mpa,泊松比0.31[8];牙釉質:彈性模量84100 Mpa,泊松比0.30[8];牙髓:彈性模量0.002 Mpa,泊松比0.45[9];③實驗假設:假設模型中的各材料和組織為連續、均質、各向同性的線彈性材料;④邊界條件:假定牙齒固定于牙槽骨內,各點在x、y、z三個軸的位移等于零[10],受力時模型各界面均不產生相互滑動。
2實驗結果
2.1 牙體實體幾何模型:本研究成功建立的右下頜第一磨牙全長22.02mm(20.5mm)、冠長7.9mm (7.6mm)、根長12.1mm(12.9mm)、冠寬11.1mm(11.2mm)、冠厚10.6mm(10.5mm)。與王惠蕓[11]報道(括號中)的下頜第一磨牙大致相符。圖1為牙體三維實體模型。圖2為得到的牙體各部件精修后的實體幾何模型。
2.2MO洞型及嵌體模型:在 PRO/E 5.0中,利用布爾運算得到牙體各組件,整牙-擴展牙釉質=無牙髓腔牙的本質;無牙髓腔的牙本質-牙髓腔=牙本質(帶牙髓腔的牙本質);整牙-無牙髓腔牙本質=牙釉質,裝配形成完整磨牙模型并生成MO洞型及嵌體(圖3)。
2.3含鄰牙合面洞洞型嵌體的三維有限元模型: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軟件對模型進行網格劃分。圖4為有限元實體網格模型,該模型可以全方位旋轉和縮放,嵌體、牙釉質、牙本質可以分離,可對其內部和外部任意方向進行觀察,模型上可施加各種工況條件。采用文獻參數中的材料屬性對牙齒的各個部分進行賦予各自的屬性。得到的節點總數為24646個,單元為13834。其中牙釉質節點為8463個,單元為4572,牙本質節點為14416,單元為8357個,牙嵌體節點為1767,單元為905個。
3討論
有限元法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工程科學領域的數學方法。自1973年Thresher[12]首先將有限元法應用于口腔醫學,有限元法已經成為口腔生物力學研究領域中一種有效分析工具。有限元的基本原理是將連續的結構分割為若干個有限大小的單元,以單元的組合體替代原結構,建立有效的數字模型,進行力學分析。其特點在于被分析的結構可以是任意形狀和不同的組成材料等情況。一旦建立了模型,可分析研究各種不同的加載情況,對該模型各組成部分的應力變化情況,比以往其他應力測量方法全面、精確。此方法已被廣泛的應用于口腔各個學科中[13]。
目前,有限元建模大多采用CT圖像處理法。傳統螺旋CT技術,是通過多層掃描后對所獲得的一系列軸向斷層圖像進行三維疊加重建,相對而言,其所獲得圖像的縱向分辨率較低,比較容易產生階梯狀偽影,圖像質量不夠細膩。本實驗所采用為CBCT掃描,CBCT專門應用于口腔科,也成為牙CT。其空間分辨率是螺旋CT的1.7倍,輻射量為其1/400,偽影少,特別是牙槽骨等小范圍骨骼區域成像能力好,立體形態準確,能夠較清晰地再現牙體結構,對頜骨細微的成像臨床前景廣[14-15]。實驗獲得0.2mm的真實數據斷層圖像,而目前造價好的64排螺旋CT掃描最低掃描斷層層厚只能達到0.325mm,采用CBCT使建立起牙齒三維有限元模型更高精度可能提供了保證。使圖像的數據化的有限元模型更具有可靠性與真實性。目前,CBCT掃描建模還未查閱到明確的文獻報道。
本研究利用Geomagic studio逆行工程軟件進行曲面優化,使得模型曲面更美觀,也更接近牙齒的真實形狀[16]。PRO/E軟件是參數化建模的三維造型設計軟件,具有優于同類軟件產品的較強的實體造型和表面造型功能,可以構造非常復雜的模型[17]。使設計工作更快速、更經濟準確完成所要進行的裝配工作,而PRO/E強大的裝配檢查,還可以避免以往設計中容易產生的碰撞等不合理結構,使三維模型的設計更趨完美[18]。筆者采用在PRO/E中,將分離的各組分復位,這種方法保證各過程間無縫連接的基礎上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比以往的方法更簡便快捷,建立的模型精度大大提高[19]。Ansys workbench軟件作為新一代的CAE仿真平臺,具有與諸多CAD軟件(如Pro/e、UG、Solidworks等)無縫接口的功能,在這一基礎上又提供了參數相互傳遞的功能,同時又有自身的變量輸入功能[20],和以往建模方法相比,提高了建模的效率,增加了模型的擴展性,為后期復雜的嵌體分析提供了平臺。
牙釉質與牙本質屬生理過渡型結構。使用CT掃描識別二者邊界極為困難[21],以往研究往往將二者視為一體。本研究采用CBCT掃描根據牙體結構,細化了牙釉質、牙本質,保存了髓腔,這些細化提高了模型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為后續的有限元分析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志華,陳天云,劉劍,等.上頜第一磨牙的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實用臨床醫學,2001,2(1):31-33.
[2]Scarfe WC,FarmanAG,Sukovic P.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dental pratice[J].J Can Dent Assoc,2006,72(1):75-80.
[3]Piemjai M.Effect of seating force margin design and cement orl marginalseal and retention of complete metal crowns[J].Int J Prothodont,2001,14(5):412-416.
[4]Tuntiprawon M Effect of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oi'1 marginal seatingand retenUon of complete metal crowns[J].J Prosthet Dent,1999,81(2):142-147
[5]Randall LV.Mechanical versus chemical retention for restoringcomplex restorations:what is the evidence [J]? J Dent Edu,2007,7(10):1356.
[6]陶嵐,徐曉,寧放.下頜第一恒磨牙隧道洞型的應力分析[J].上海口腔醫學,2007,16(1):60-63.
[7]趙依民.口腔修復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1-92.
[8]Farah JW, Powers JW, Dennison JB,et al.Effects of cementbases on the stress and deflections in composite restorations[J].Dent Res,1976,55:15-20.
[9]Toparli M,Aykul H,Sasaki S.Temperature and thermal stress analysis of acrowned maxillary second premolar tooth using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J].J Oral Rehabil,2003,30(1):99-105.
[10]DejakB,MlotkowskiA.Three一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trength and adhesion Of composite resin versus ceramic inlays in molars[J].Prosthet Dent,2008 99(2):131-140.
[11]王惠蕓.我國人牙的測量和統計[J].中華口腔科雜志,1959,7:149- 155.
[12]Thresher RW. The stress analysis of human teeth[J].J Biomech,1973,6:443.
[13]Rick-Williamson LJ,Fotos PG,Coel VK,et al.A three dimensionalfinite-element stress analysis of an endodontically prepared maxillary centralincisor[J].J Endod,1995,21:362-367.
[14]Kagawa T,Fukunari F,Shiraishi T,et al.Development of a simple image viewer designed for small X-ray field CT equipment3DX[J].Oral Radiol,2006,22(1):47-51.
[15]Lofthag-Hansen S,Huumonen S,Grondahl K,et al.Limited cone-beam CT and intraoral radi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of periapicalpatholog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7,103(1):114-119.
[16]王野平,林小英,周慧峰.Mimics和Geomagic輔助下建立固定義齒的有限元模型[J].醫用生物力學,2010, 25(6):433-438.
[17]熊偉.基于PRODUCTS/E的復雜零件三維重構技術研究[J].現代機械,2007,33(6):42.
[18]謝曉華.淺談PRO/E在機械專業教學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26(5):288.
[19]謝秋菲,韓景蕓,等.激光掃描結合逆向工程技術建立粘結橋的三維有限元模型[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6,22(6):800-802.
[20]Tada S, Stegaroiu R,Kitamura E,et al. Influence of implantdesign andbone quality on stress/strain distribution in bone around implants: a 3-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Int J OralMaxillofac Im-plants, 2003, 18: 357-368.
關鍵詞:黃皮甘蔗;種植;推廣
黃皮蔗,性甘涼,黑皮蔗性溫火,作為冬令佳果,反復咀嚼,可清潔口腔。果蔗經歷了十幾年的品種改良,直至當前,已經擁有黑蔗、玉蔗、竹蔗、米蔗、黃皮果蔗在內的多種品種。從全國范圍內來看,廣東省的潭州大蔗、海豐臘蔗,福建省的福州白眉蔗、同安果蔗,浙江省的杭州青皮蔗、瑞安陶山蔗,四川省的脆皮洋蔗、大紅袍脆皮蔗和白膳蔗,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紅皮果蔗等,都是優質甘蔗的代表[1]。黃皮果蔗在眾多甘蔗品種中,占據一定的優勢,因而在溫嶺市引進。
1、溫嶺市種植黃皮甘蔗的契機
黃皮甘蔗是臺灣的一種水果,在20世紀90年代被引入廣東。由于其皮色為黃色,因而被稱為黃皮果蔗。黃皮果蔗,主要特點是皮薄、汁飽、清甜、花香味,口感好。最為突出的是該品種的甘蔗含糖量十分豐富,約為18-20%[2]。加之其鐵的含量高,又被稱為"補血果"。黃皮甘蔗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也受到了各類飲料廠商的青睞,使其成為了民眾喜愛的水果之一。這也為溫嶺市引進種植黃皮甘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溫嶺市實際調查中來看,近幾年,溫嶺市的甘蔗(紅皮甘蔗)銷量呈現持續下降趨勢,種出來的甘蔗難以銷售出去,成為了阻礙農戶繼續種植紅皮甘蔗的主要因素。甘蔗是溫嶺市附近幾個鄉鎮的主要經濟作物,為了緩和甘蔗銷量不好的困境,農業部門,引導農戶合理化種植。同時,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建議農戶根據自身條件,適當改種黃皮甘蔗。不論是從售價上看,還是從市場需求上分析,黃皮甘蔗都占據著明顯優勢。在農業部門的引導下,有條件的農戶適當改種黃皮甘蔗,一方面改善品種,一方面推廣大棚種植。這有利于延長甘蔗銷售時間。黃皮甘蔗平均長度比本地的紅皮甘蔗長,其賣相要比紅皮甘蔗好得多,同時,中間商在采購時,更喜歡買黃皮甘蔗。種種利弊結合,創造了溫嶺市種植黃皮甘蔗的契機。據溫嶺新聞網報道,2013年黃皮甘蔗在溫嶺市試種成功,且利潤是紅皮甘蔗的3倍多。引進廣東黃皮甘蔗苗種,種植的黃皮甘蔗新品種,讓農戶的收益非??捎^。且試種成功后,許多農戶都有計劃擴大規模的意向。
2、廣東黃皮甘蔗在溫嶺市的種植要點分析
(1)整地、開植蔗溝
甘蔗生長,需要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條件,因而需要進行整地,蔗田應在前茬作物收獲以后,及時翻耕。同時,黃皮甘蔗在栽培過程中,要注意選地。黃皮甘蔗宜選擇在排灌方便、土層深厚、中等肥力的田地。此外,開植蔗溝,注意蔗溝的寬窄、深淺,要因地制宜。常規規格:20厘米左右深,溝底寬20~25厘米,溝底要平[3]。
(2)播種
廣東黃皮甘蔗在溫嶺市的種植過程中,要注意播種。黃皮甘蔗的播種時間為12月到翌年3月底。冬植、早春植要覆蓋塑料薄膜。此外,黃皮甘蔗,其蔗種回土蓋種深度保持在5公分左右。 為了避免通風透氣差,便于植后田間管理,種植行距以90―100公分為準。同時,注意植蔗溝每100公分的播種數量,一般以播蔗種5、6個為標準[4]。播種前,需選用飽滿、無病蟲害、無傷的雙芽苗,并實施浸種(清水或2%石灰水浸種1、2天),以此保證種子的優質性。下種量,應明確。在下種時,蔗種平放于植溝,芽向兩側。注意回土蓋種時,先將種苗輕壓入土后,再回土以利發根。
(3)施肥
為了滿足黃皮甘蔗的生長需求,應確保施足基肥(施肥方法:農家肥1000―2000公斤/每畝。混1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鉀。
(4)病蟲防治
黃皮甘蔗在生長期間,容易出現螟蟲和蚜蟲的侵害,對此,農戶應做好防治措施。對此,農戶在種植時,可施用米樂爾2、3公斤/每畝。同時,也可在種植后蔗苗沒有出土前適當的進行化學除草。選用的方法:一畝黃皮甘蔗,40%阿特拉津25毫升加亞碼津200毫升,兌水50、60公斤,以噴灑的方式實施。
(5)田間的其他管理
黃皮甘蔗在種植后,其生長發育期間,需要進行水分管理、培土以及剝葉。這些對于提高黃皮甘蔗外觀品質極為有利。
3、廣東黃皮甘蔗在溫嶺市的推廣
在溫嶺市,有眾多生產示范試驗區,由生產的結果表明,廣東黃皮甘蔗在各方面都優于本地生產的紅皮甘蔗。其產量高,且外觀性好,因而前景非常好[5]。為了有效推廣廣東黃皮甘蔗,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3.1選用農機+種植大戶+企業的推廣模式
為了推廣廣東黃皮甘蔗,應鼓勵示范基地。通過基地產生的影響力,帶動廣東黃皮甘蔗在溫嶺市的種植和銷售。為此,做好兩項工作,其一,政府加大鼓勵力度。最好從資金上給予相關單位支持,鼓勵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和農民購買甘蔗種植機,或者給予技術上的資金支持。其二,通過種植補貼等優惠政策,激發農戶種植廣東黃皮甘蔗的熱情。同時,還應該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確保甘蔗種植機械從服務上滿足廣東黃皮甘蔗的增產、增收需求。相關專業人員也要加強農藝指導,將種植密度和行距調整到最佳范圍,推進并最終實現標準化種植。
3.2走土地整治和規模化經營道路
為了實現廣東黃皮甘蔗在溫嶺市的規?;彤a業化,需要加快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建設。廣東黃皮甘蔗在溫嶺市生產全程機械化,意味著需要有一定規模、連片種植基礎。因此,要做好宣傳工作,實現小塊并大塊和土地流轉規?;洜I,促進蔗地承包經營權向種地能手、農機合作社等流轉。
3.3相關單位做好監管和培訓工作
廣東黃皮甘蔗在溫嶺市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了快速占據市場份額,廣東黃皮甘蔗的種植需保證高質量、高產量。為了阻絕質量不過關的黃皮甘蔗進入市場,農業部門應做好農機產品質量的市場監管工作。同時,還要針對種植戶或者采用機械種植的大戶進行技術培訓。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溫嶺市,廣東黃皮甘蔗產業的發展,應以效益為目標,科技為動力,做好良種引進、選育和推廣工作。針對廣東黃皮甘蔗的栽培,要普及先進實用的綜合栽培技術,保證黃皮甘蔗的高質量和高產量。另外,政府單位對此應鼓勵,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做好農田水利等建設工作,為實施高優蔗園工程奠定基礎。為了讓廣東黃皮甘蔗在溫嶺市“扎根”,應做好推廣宣傳。同時,加強農機和農藝相結合,采用流動式方式推行規?;N植黃皮甘蔗,進而讓農戶增加效益。
參考文獻:
[1]吳松海,李海明,張樹河,李瑞美,潘世明,林一心. 果蔗新品種‘閩引黃皮果蔗’的選育[J]. 福建農業學報,2013,12:1248-1251.
[2]李志賢,馮遠嬌,楊文亭,王建武. 甘蔗間作種植研究進展[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0,04:884-888.
[3]胡春錦,林麗,史國英,汪茜,王錢崧,李楊瑞. 廣西甘蔗根際高效聯合固氮菌的篩選及鑒定[J]. 生態學報,2012,15:4745-4752.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臨終關懷護理
臨終關懷又稱善終服務、舒緩療護等,既是一門新興起的學科,也是衛生保健中的新生事物,是指由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宗教人員和志愿者等多學科、多方面人員組成的團隊提供的對晚期患者及其家屬的全面照護。臨終關懷的宗旨是使晚期患者的生命質量得到提高,能夠無痛苦、舒適、安詳和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為人生畫上完美的句號。同時,使晚期患者家屬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護和增強。
現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醫療護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年來由于慢性病、癌癥導致的死亡率的增加,對于臨終關懷護理的需求也為人們所重視,為此對社區護理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1 臨終關懷的發展狀況
臨終關懷一詞源于英文hospice,是指專門護理晚期患者的機構 ?,F代臨終關懷運動始于英國,1967年英國女醫生西斯莉?桑德斯博士在倫敦郊區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現代臨終關懷院圣?克里斯多佛臨終關懷院 ;1988年天津醫學院建立了我國內地第一所臨終關懷研究機構;現在臨終關懷已在一部分國家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推廣,在英國臨終護理以住院的形式為主;在美國大多數的臨終關懷護理在家庭中開展,我國各地也建立了一些不同類型的臨終關懷機構。在我國,臨終關懷把醫務工作者、紅十字會、工會等社會工作者結合起來,使它具有了發展的基礎,也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與國外相比,我國的臨終關懷事業相對滯后,但隨著衛生事業的發展,特別是現在國家對社區衛生在各方面的投入,社區臨終關懷護理在未來將會有很大的發展。
2 在我國社區開展臨終關懷護理的重要性
2.1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現在,各國都在關注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趨明顯,平均壽命從20世紀40年代末的35歲上升到現在的71.4歲,預計2015年老齡人口系數將達到14%,由于我國特定的國情和人口狀況,保障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從各方面對老年人加以照顧,特別是對晚期患者的照護,已成為一個廣為關注的社會問題,這不僅僅是醫療衛生部門的責任,而且是社會各界共同的責任。
2.2疾病譜的改變。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慢性病導致的死亡比例逐年升高 。據美國統計資料顯示:在接受臨終關懷服務的患者中,有60%是惡性腫瘤患者 。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48.81/10萬,中標率113.92/10萬。城市中標死亡率109.21/10萬。農村中標死亡率119.00/10萬。但由于長時期對死亡采取否認、不接納的態度,使得如果有人因這些疾病而處于臨終階段,往往不是被看做生命發展的必然階段,而是被看做醫療的失敗。
2.3衛生資源的分配,通常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的保健和對有治愈希望的患者的治療采取積極的態度和各種優惠措施,而晚期患者的醫療護理需求則被忽視,從而導致很多醫療衛生衛生資源分配和管理不利于晚期患者的照護。
因此由于以上種種原因,一些大型醫院對晚期患者的收治,現況不太樂觀,所以臨終關懷工作走出醫院、深入社會、進入家庭,是適應醫療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也將是我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晚期患者實施優良服務的重要措施。
3 社區護理工作開展的現況
目前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社區護理工作范圍主要是慢性病管理、傳染病管理、精神病管理、健康教育、基本醫療護理、預防保健等,而未將臨終護理作為社區護理的重要內容,這對于臨終護理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種阻礙,而且也不能更好的滿足所服務轄區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
4 開展社區臨終護理的基本要求
4.1了解臨終關懷所反映的社會價值觀念 ①接納死亡。長期以來,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國內,死亡都被視為禁忌。在中國,人們在對死亡采取的是回避、不接納的態度,這在很多文化習俗中體現出來。死亡作為生命發展的最終階段,現實社會不應該回避和拒絕死亡,反而應該正視、接納它;②生命的質量重于生命的數量。生命不僅具有數量,而且還具有質量,臨終關懷倡導既不刻意延長晚期患者的生命,也不主張認為的縮短晚期患者的生命(所謂的安樂死),而是努力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質量,讓其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享受該有的幸福和尊嚴;③尊重晚期患者的生命、權利和尊嚴。在現實社會中,晚期患者的權利、尊嚴常常得不到應有的正確對待。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晚期患者的生命不僅不應該被忽視,而且應該更受尊重。
4.2臨終關懷護士應具備的素質 ①需要加強對社區護士進行臨終關懷護理的系統化教育,重視對社區護理人員綜合能力的培養 。包括晚期患者的癥狀評估、基礎護理、與晚期患者的溝通技巧、晚期患者營養支持、癌癥患者的疼痛控制等專業知識以及其他的綜合知識,使社區護士能達到進行臨終護理的要求;②進行死亡知識教育。由于中國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觀念,死亡一直是被禁忌的話題,社區護士對死亡的態度直接影響患者及其家屬對死亡的態度和看法 。只有社區護士對瀕死和死亡采取接納的態度將臨終和死亡視為生命發展比不可少的階段和結果,才可以更加負責、耐心地為臨終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全面照護。
4.3對晚期患者家屬的技術指導 臨終護理不僅要求護士自身有過硬的護理技巧,對家屬進行護理晚期患者技術指導也至關重要。①基礎護理指導。對晚期患者的排泄、睡眠、皮膚、口腔進行全面護理的指導;②飲食指導。向晚期患者及其家屬宣傳營養治療的重要性,晚期患者多伴有消化不良,加強飲食指導對提高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至關重要,包括科學合理地進行膳食配制、掌握晚期患者的飲食習慣以及營養評價等;③對家屬進行安全教育,告知家屬應采取適當的措施以預防跌倒、燙傷、墜床等意外,保持房間過道通暢,剪刀、玻璃器具等危險物品應遠離患者;④指導家屬與晚期患者的溝通技巧。由于晚期患者的心理反應錯綜復雜,社區護士應指導家屬應充分考慮晚期患者所受的痛苦,在語言、神態、舉止上都應得體,避免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緒,陪伴晚期患者安心、有尊嚴的度過生命的最后旅程。
5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開展臨終關懷護理的發展前景
5.1作為與綜合醫院錯位服務的一個項目 ①現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大型綜合醫院、??漆t院相比,在設施設備、醫療技術、人員配置等方面都有一段很大的距離;②由于長期人們對慢性病、癌癥引起的死亡的錯誤認識,以及衛生資源的有限分配,大型綜合醫院往往將臨終患者拒之門外。所以臨終關懷服務將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綜合醫院錯位服務的一個項目。
5.2借鑒國外的經驗發展社區臨終護理 晚期患者一般都希望在家中度過生命的最后階段。在美國臨終關懷以家庭服務為主,住院為輔,并且將臨終關懷服務大部分納入到醫療保險之中,所以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發展社區臨終護理。家庭臨終護理可以讓晚期患者與家屬生活在一起,使晚期患者得到親人的關懷與溫暖;同時,也可以減少晚期患者家屬照顧患者的辛苦并減輕家庭負擔。家庭臨終護理體現了既方便又符合人文關懷的理念。
5.3推進臨終護理進入社區 隨著人口老年化、疾病譜改變及醫療體制的改革,開展經濟、有效、方便、綜合、連續的社區衛生服務已成為現代健康管理服務的發展趨勢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以對臨終關懷服務進行整體方案制定,明確服務內容、人員配置;也可進行先試點,總結經驗后再推廣,作為一種探索性的工作進行開展,同時借鑒國外和其他地區的先進的臨終護理的經驗,結合社區衛生服務的實際情況,將臨終護理與社區護理相結合,努力為晚期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使他們在這種環境氛圍中其生命的權利和尊嚴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也能沒有痛苦、安詳、有尊嚴的含笑離開人間。
參考文獻:
[1]趙廣慧,李紅艷,王建華.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護理[J].現代護理,2010,9(7):71-74.
[2]史寶欣,楊立群.臨終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30.
[3]翟會珍,茍敏華.癌癥患者臨終關懷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l,9:273.
關鍵詞:高等教育;大眾化;大學生;就業促進政策
一、“擴招”以來我國大學生就業促進政策概況
就業是民生之本和安國之策。[1]2003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7%,標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國際上承認的大眾化階段。[2]高等教育的大發展伴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急劇擴大,大學畢業生市場供給量迅速攀升。以安徽某醫科大學(以下統稱該校)近十年統招本科畢業生為例,2004年擴招后到2010年的7年間,[3]年平均本科畢業生1549人,比2001-2003年的743人平均增長了14.98%,畢業生人數最多(1805人)的2008年與(1098人)的2003年相比增長了67.6%(見表1)。大規模畢業生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豐富人力資源的同時,也使大學生就業促進成為政府和社會共同關注的難題。特別是2003年后在全國面臨“就業難”的大背景下,隨著中心城市地區就業崗位趨于飽和、沿海省份大城市就業壁壘尚未破解的情況下,畢業生就業期望難以實現。2004年,擴招后第一屆醫學本科生進入市場,去往市及市級以上單位就業的學生由2003年的54.8%下降為2010年的36.1%,去往縣級單位就業的學生由2002年的5.29%上升到2010年的10.02%。
近年來,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中央和國家各有關部門出臺了多項就業(促進)政策,積極發揮政策的利益調節和刺激功能,引導大學生多元化、多渠道就業。以面向基層的就業政策為例,從2005年開始,國家連續出臺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村官計劃、三支一扶項目、預征入伍、選調生等,大力引導畢業生面向基層、面向西部就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廣和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醫療人才建設”政策,對基層醫療建設提出一系列促進措施,也為鼓勵醫學畢業生回到基層醫療衛生系統構建了政策支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國家還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以下統稱《就業促進法》),在認真總結我國促進就業實踐經驗,并借鑒國外促進就業立法經驗的基礎上,確定了該法的基本思路,諸如充分體現黨和國家關于就業促進的方針政策,并將其制度化,以建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注重解決就業促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針對就業促進工作中存在的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突出、市場秩序不規范、職業教育培訓相對滯后等突出問題,規定了相應的制度措施?!毒蜆I促進法》為消除就業歧視,保護大學生就業平等權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基礎。[4]
本文研究對象和統計樣本采自該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2001-2010年安徽省教育廳派遣數據庫有效數據(以下簡稱派遣數據),時間結點為每年8月31日,畢業生涉及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口腔醫學、衛生事業管理、藥學、護理學等17個醫藥類本科專業。本文操作性定義包括:(1)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遵循政府統一統計標準,統計對象不僅包括已經簽約并核發派遣證的畢業生,也包括研究生錄取率;[5](2)畢業生就業地域分為本省和其它各?。ㄊ校唬?)畢業生就業層次分為省(市)、地級市、縣級、縣以下四類。(四)畢業生就業行業,按照派遣數據庫分類,分為醫療衛生單位,國有、外資、其他企業、部隊,城鎮社區、國家項目,高等、中等、初等教育單位,其他事業、科研設計單位五類。
二、2001-2010年醫科類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的實證分析
(一)初次就業率:維持平穩運行
依據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Labou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提出的工作分層理論認為,高等教育規模擴展后,由于勞動力市場的多重分割,高校畢業生將主要在主勞動力市場就業,而不愿到次勞動力市場就業。因此,高等教育規模擴展將導致畢業生在主勞動力市場就業的相對機會減少。[6]
2004年以來,該校本科生初次就業率平均為91.30%(見表1),而該校擴招前三年(2001-2003年)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6.0%,待就業率為14.0%。說明擴招后初次就業率不僅保持穩定而且略有上升。而且,這一數字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雖然該校平均待就業率為9.70%,但是根據畢業生離校前“一對一”談話,待就業畢業生中有5%主動選擇不就業,準備參加下一年度研究生考試,其他約5%學生基本屬于選擇性待失業。[8]由于初次就業率統計時間截至為每年8月31日,在9至12月待就業的畢業生仍會繼續積極參加各類考試、招聘活動。截止每年年底,從年終就業率統計情況來看,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約為95%。
(二)職業和升學傾向:簽約率略有下降,考研率有所上升
由于初次就業率包括簽約派遣率和考研率,從進入勞動力市場看簽約率更能代表畢業生職業獲得情況。擴招前該校平均簽約率為75.3%,擴招后為70.55%,下降4.75%。工作分層理論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證,大學生就業面臨較大壓力。同時,也反映出畢業生已經逐漸認識到就業形勢嚴峻,在職業選擇過程中會主動考慮職業理想與實際市場需求的差異,并積極向市場需求看齊。數據顯示,近十年來,該校本科畢業生的研究生錄取率節節攀升(見圖1)。這是因為地市級以上醫療及科研機構對學歷層次提出更高要求。市場需求促成報考研究生比例的居高不下,但是,對于大學生來說,考取研究生意味著提升工作找尋的競爭力,更多的人力資本投資,可以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圖1: 2001-2010年本科畢業生研究生錄取率統計圖
(三)就業流動:市場機制和就業促進政策發揮成效
由于我國勞動力市場存在戶籍、地區、行業等體制性分割,不同地區,意味著在勞動保障、發展機會、工資水平、教育、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現實差異,因此,沿海城市、省會城市及市級單位成為畢業生理想就業區域。調查表明,擴招前的2001-2003年畢業生在省外就業平均率占簽約人數的28.29%,擴招后7年的平均水平上升到40.11%(見表2),外省簽約率基本上呈現上升趨勢(圖2)。其中東南部及沿海地區旺盛的人才市場吸引近30%的畢業生,集中在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福建等省市(見圖3)。
總之,該校畢業生就業流動總體上呈現如下特點:一方面,市場機制對人力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得以顯現,省外尤其是在市場機制比較完善的東南沿海地區就業比例上升;另一方面,雖然在省市一級單位就業人數減少,在基層就業政策的干預下,面向城市社區和農村就業的平穩上升,去縣城、西部地區的均有小幅度的上漲,表明大學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調整期望值,就業重心正在逐步下移(圖4)。
(四)職業定位:行業依賴與多元化就業結構并存
2010年該校畢業生由2001年的4個專業發展到17個專業,專業方向由醫學單科型的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發展到醫學相關專業的多學科復合型培養模式,新增法學(醫事法方向)、藥品營銷、醫藥信息與計算機應用、醫療保險等復合型專業。2001-2003年,畢業生在醫療衛生行業就業的一直維持在50%以上,表明作為醫學院校這種單科型高校對行業有很強的依賴性。2010年畢業生在醫療衛生行業就業的降至41.75%,排除政府促進就業項目和研究生錄取率提高因素,因為學校專業設置向多學科方向發展,在傳統醫療衛生行業就業的比例在下降,三資企業、科研機構、學校的人數在逐年小幅提升。(見表3)
轉貼于
三、大學生就業促進政策的執行績效、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大學生就業促進政策的執行績效
根據上述2001-2010年以該校為代表的醫科類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的分析,不難看出:絕大多數畢業生已經能夠主動回應市場需求,就業去向趨于理性。顯然,這一變化趨勢背后是政府就業促進政策“推手”發揮了積極作用。
首先,隨著大學生就業政策的不斷完善,政策效應充分釋放,不斷激活人力資源市場,市場的積極作用逐漸凸顯,信息更加公開,操作更加規范,學生更容易掌握市場信號,并做出積極回應。該校畢業生省外就業人數的增加即說明了這一點。2001年后,安徽省教育廳取消對醫學類專業出省就業限制,作為省屬重點大學,主要面向省內培養服務本省、服務基層的醫療衛生專業人才,而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靈活的錄用制度,較高的薪酬標準和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較強吸引力,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本省內專業技術人才的供給。
其次,各級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面向基層的大學生就業促進政策和措施,大大緩解了擴招以后帶來的就業壓力。主要表現為擴招后大學生去往市級醫療單位就業的逐步減少,去往縣級單位就業的小幅上揚,參加政府促進就業項目,前往西部、基層就業的人數穩步抬升,反映本科畢業生的就業中心在下降,他們的期望值在逐步降低、對市場需求信號給予理性的回應。
再次,報考研究生人數的逐年增加,說明研究生擴招政策也為本科畢業生升學帶來機遇。根據該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調查:2004年34.5%的本科畢業生已經報考研究生,2005和2006年報考比例達到48.1%和44.5%;而不報考的比例則從2004年的19.2%下降到2006年的13.8%,[9]可以預測在今后幾年中報考研究生仍然會保持較高比例。繼續攻讀碩士考研究生作為延緩就業、增加人力資本的有效途徑,會提高職業找尋的預期。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就業狀況隨著各項政策效應初步呈現積極變化,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向好,說明大學生就業促進政策預期成效顯著。但是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企業用人需求總量的減少,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將進一步減少,全國大學生總體就業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不利于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提升和就業環境的改善,主要表現為:
其一,當前大學生就業動機上成就欲望和發展動機需要占主導。根據赫茨伯格雙因素需要動機理論[10],激發人的動機的因素有兩類,一類為維持因素,包括工資水平、工作環境、社會福利和職業安全等;另一類為激勵因素,如成就、認可、責任、發展等因素。從就業層次和區域反映出大學生在擇業中首要需求已經不是經濟收入等維持因素,工作崗位的發展空間、個人的興趣愛好等成就性激勵因素成為主導需要,反映出大學生積極進取精神和較高的成就欲望。必須承認,在高等教育成本提高的前提下,上大學已經成為一筆很高的投資,對高投入高回報的期望有其合理性的一面,需要學校積極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大力開拓就業基地,提升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教育主管部門、人事勞動保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要重視大學生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充分考慮畢業生需要動機的激勵因素。
其二,預計就業期望值較高態勢仍將維持。統計數據顯示,去往縣、縣以下和西部地區就業的畢業生人數雖然逐年增加,但漲幅較小,無論是在就業地域、就業單位的層次上,大學生都表現出對中心城市、沿海發達城市的強烈偏好,而中心城市對本科生的需求趨于飽和,市級以上單位對本科生的需求在逐步減少。巨大反差說明大學生就業期望值仍然偏高,需要調整。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基層和西部地區自身能提供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待遇與大學生的期望有很大差距,可以預見,較高就業期望值短時間不易改變。因此,有關部門要積極提供多項公共就業服務,創造城鄉公平就業的環境,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去。
其三,尋求高質量就業,升學不是唯一出路。就業形勢的嚴峻和競爭加大,加大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對就業前景不樂觀的人數持續增多,許多大學生將解決就業的途徑落在繼續攻讀研究生上。但是,攻讀研究生不是高質量就業的唯一途徑,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才是實現高質量就業的根本。另外,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研究生對本科生就業的“擠占效應”將會逐漸顯現,本科生競爭優勢崗位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大。因此,如何轉變大學生的擇業觀,把學生的就業期望值與基層醫療衛生改革的需要結合起來是我們教育者的新課題。
其四,就業促進政策的負效應逐步凸顯。從博弈論角度來看,公共政策實際上是一個由政策部門與利益相關的當事人進行的重復博弈,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外部效應,使某些并不享受該項公共政策權益的社會成員也可能利用公共政策最優化其自身的利益,因之,某些社會成員會因為公共政策的外部效應而受到損失。[11]如在“西部計劃”實施之初,有關部門承諾在考研、報考國家公務員等方面為志愿者提供優惠政策,但國家尚未制定的具體實施方案。有學者擔憂,倘若志愿者服務期滿時,該方案仍未確定,那么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志愿者將承擔因此而造成的全部損失。[12]
總之,政府應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和制度供給,進一步引導畢業生合理流動。流動性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勞動力就業的特點趨勢和內在要求。要實現畢業生的充分流動,特別是自覺向西部地區、艱苦行業的流動,政府仍需要未雨綢繆,認真調查研究,積極調整和完善各項政策,從宏觀政策上促進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平衡。同時,進一步完善大學生的就業資助和補償政策,提高這些地區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草案)的說明[M].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草案).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14.
[2]顧明遠.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J].復旦教育論壇,2005(1): 18-19.
[3]我國高校擴招從1999年開始,醫學本科的學制為5年,2004年為擴招后的第一批畢業生。因此,文章將2004年以后作為擴招后的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并與2001-2003年情況進行比較.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草案)的說明[M].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草案).北京市: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15.
[5]有學者提出不同統計口徑,參見文東茅.我國高校擴招對畢業生就業影響的實證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25-30.
[6] Cain,G.The challenge of Segmented Labor Market Theory to Orthodax Theory : A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76, No3.
[7]安徽省教育廳公布的近幾年本科院校初次就業率為80-88%,近年來全國初次就業率水平80%。引自:2005--2008年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年鑒[A].安徽省教育廳,2009.
[8]選擇性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在擇業過程中因主動放棄某一或某些就業機會,而在一定時期內處于失業的狀況。參見:郭飛.大學生就業難與選擇性失業[N].人民日報.2004年10月21日,第九版.
[9]潘莉莉.醫科大學生擇業意向的變化趨勢分析 [J].中國大學生就業(社會科學版),2006(24):59-61
[10]Herzberg: Frederick.Herzberg on Motivation, Penton Education Division.December 1991.
對新浪這樣的大型門戶來說,“愛問”以粘合用戶利器的姿態出現,效果顯而易見。新浪企業服務副總經理陳炳皓告訴《互聯網周刊》,從今年7月份到現在,“愛問”的訪問量已經有了十幾倍的增長,新浪投入的研發力量也已經從最初的20多人發展到了100多人。和“愛問”類似,百度推出的“知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這樣的共享背后,其實正體現出一種由協作所引發的強大力量?!氨娙耸安窕鹧娓摺钡墓庞栆餐ㄟ^共享和協作的路徑,采用網摘(共享書簽)、圖片共享以及WiKi(維基)的方式,再次得到了互聯網的完美印證。
享受共享
美味書簽del.icio.us的風險投資人曾把最新的互聯網比喻成一個沙漏―信息經過眾人分類后又提供給所有人。人們把自己對一個新聞、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張圖片的感覺歸納為簡短的分類標簽Tag。越熱門的Tag里面的信息內容越豐富,對其他人的幫助也就越大。《商業周刊》對del.icio.us這樣評價道:“它的網頁書簽技術可以讓你追蹤發生在網絡上的任何事件?!?/p>
追溯網摘(共享書簽)、圖片共享網站蓬勃興起的原因,你會發現,大量的用戶在對互聯網上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圖片頁或是網站上張貼“標簽”的時候,他們最原始的目的往往并不是要把這些內容告訴別人,而是為了方便自己日后查找。但如果每個注冊會員都這么做,再加上Tag技術提供的共享鏈接平臺,一個包涵大量可供挖掘利用的信息庫也就由此聚集而成。
近一年來,許多帶有鮮明共享和協作特征的網摘、圖片共享都在中國相繼出現,如天天網摘、網摘中國、牛啦、人人網摘,以及Fotolog、又拍網等等。網摘中成立較早(2004年10月)的天天網摘(365Key)注冊用戶數已經突破10萬;新浪的vivi收藏夾和博客網的博采,也先后稱其在用戶數量上超過了在國外獲得成功的del.icio.us和等網站。
而維基站點由于在三年多前是以“維基百科”(WiKipedia)的形態第一次出現在互聯網上的,因而其模式又和網摘、圖片共享網站有些差異。在用戶添加詞條以及進行詞目編輯的時候,他們的目的非常明確和直接,就是為了把自己的信息展示和共享給別人。因此,維基站點更像一個開源社區,眾多積極分子們會為了同一個項目協作努力,累積知識。大家不僅僅在共享知識,同時也在相互啟發和監督的環境中創造新的知識。
作為國內最早和目前最大的維基站點,網絡天書()已經成立了將近兩年半,截至11月23日,網絡天書上已經容納了20643個條目。其創始人和最高管理員之一葉群峰一直強調說,網絡天書是一部內容開放、立場中立的在線天書,而不僅僅是維基最為大眾所熟識的百科全書形態。在接受《互聯網周刊》采訪時,葉群峰說,今年涌現出了許多方向性比較強的維基站點,比如說職業百科、動漫百科、電競維基、媒體維基等等,甚至包括正規的網絡媒體推出的金羊百科。再加上側重于自由文化和新潮科技的“網絡天書”,側重于軟件應用和WiKi技術的“天下維客”,以及側重于IT百科的WiKi.donews,看起來維基在國內的發展一片紅火,但葉群峰承認,其實“一切還僅僅處于萌芽狀態”。
協作和共享的方向
“國內維基站點跟國際上百花齊放的維基站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國際上維基的運用,有幾個方面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了,顯示了其應有的威力,但在國內這樣的情景還沒有出現。”葉告訴記者,在國際上維基百科是非常流行的站點,而且維基和Google Earth、搜索引擎以及新聞報導等等領域也都有融合發展的趨勢,并且發展勢頭相當強勁。“國內一些主要的維基站點,包括網絡天書、IT百科等,參與者大多為崇尚開放源碼,并有興趣研究WiKi的技術愛好者??梢赃@么說,現在是一批所謂的互聯網新潮精英在嘗試維基,還遠遠沒有達到blog在中國的普及程度?!?/p>
而且,諸如此類的開放共享性也會不可避免地帶來弊端。譬如垃圾標簽的產生。曾親自帶隊開發了“牛啦”(已于今年6月停止服務)和“博采”的博客網CTO盧亮認為,規避垃圾標簽并提高確定優秀書簽的算法,是這類網站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目前,網摘和圖片共享網站還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服務基本都免費提供。這些網站的創始人們似乎并不急于盈利,而是更關注網站帶給用戶的體驗。又拍網的創始人劉平陽強調說:“我們不會像國外的Flickr那樣,向會員收取空間費用作為站點的盈利來源,但將來會增添一些增值服務―即使加入廣告也要以不影響用戶體驗為前提?!边@個網站的會員大部分都是經常拍照的群體,喜歡聚會,愿意與別人分享,并從中獲取樂趣。而另一家圖片共享網站Fotolog,則把移動blog作為其特色業務服務之一,目前已與長城寬帶、金羊網等網站結成用戶共享體系。
而在葉群峰涉足的維基領域,國外其實有很多現成的商業模式,包括類似的搜索引擎模式、類似的開放目錄模式,以及的免費WiKi空間模式。“我也在做一個類似于的站點,但就目前國內的環境而言,現在談商業模式還為時尚早?!比~群峰對本刊記者說,“其實,目前國內幾大搜索巨頭也都有融合WiKi的意圖,百度、新浪、搜狐等都開始了前期準備,只是不知道會在什么時機推出。”不過葉群峰也覺得,如果把百度貼吧和Google Base看作是另類WiKi的話,成功的商業模式其實還會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