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健康的好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洗牙要多長時間 一般洗牙是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主要是根據口腔內的口腔衛生情況,牙結石的多少,以及牙菌斑的狀況來決定的。如果牙結石特別多,可能洗的時間就會很長,如果牙結石不多,時間就會短一些,還有些煙斑茶漬等,時間會稍微長一些,因為不能單靠超聲波來震蕩,還要進行局部的噴砂處理,這樣才能更好的去除這些煙斑和茶漬。洗牙是很好的一個預防牙周病的方法,一定要做到定期的到醫院去檢查牙齒,一旦發現了牙結石,牙菌斑,要定期的去做洗牙,這樣才能有利于牙周組織的健康。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要進行一次潔牙,所以,對于牙周病,一定要做到早期的診斷和早期的治療,這樣才能有利于牙周組織健康,否則的話,早期得不到重視,那么就會繼續發展形成更深的牙周袋,并且能會有大量的牙槽骨吸收,最終就會導致牙齒松動和脫落這個可怕的后果,所以對于牙周炎一定要引起重視,重視牙周病也就是重視口腔的健康。
洗牙會導致牙齦萎縮嗎 當然不是的,牙齦萎縮并不是由于洗牙這項操作,這個治療項目造成的,一般很多患者在洗牙之后發現牙齦萎縮了,所以就覺得牙齦萎縮是由于洗牙造成的,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事實上應該是牙齒洗牙之前就有牙周炎,牙周炎造成了牙齒的紅腫,所以說牙周炎在沒有洗牙之前覺得口腔里面的牙齦是沒有萎縮,沒有空隙的,所以在去除牙結石或者是菌斑之后炎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紅腫的牙齦并沒有紅腫了,所以說就覺得有空隙,覺得牙齦萎縮了,實際上洗牙之后牙齦萎縮了之后是正常的現象,是牙周更加健康的表現。
洗牙會痛嗎
目前可以采用超聲洗牙,洗牙不會出現疼痛的現象,牙齒如果有牙齦炎,牙結石,會引起刷牙出血,牙齦紅腫,盡快洗牙的,不會很難受,洗牙是常規口腔保健,半年到一年要洗牙一次的,要正規醫院操作,超聲潔牙是用超聲波震動震掉牙結石,避免菌斑附著,是根治牙齦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手段。對于牙結石較多的人,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是很有必要的。對牙齒損傷很小。
洗牙有什么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1年就口腔健康提出“8020”概念:80歲的時候,我們應該還有20顆牙齒可以使用。
然而,我們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大多數人依然認為口腔問題無傷大雅,雖然牙痛起來要人命,但畢竟不是“病”。如果21世紀,我們依然持有這種輕視口腔健康的態度,那標志著你已經“OUT”了!
現在請你用手握住一支筆,筆就好像是你的牙齒,而手就像是牙齦,健康的牙齦應該緊貼牙齒,牙齦與牙齒的縫隙越大,便會給細菌提供越多滋生的空間和機會,并因此導致牙周炎和牙齦炎。然而,更加可怕的是,這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細菌有可能從牙齦和牙齒之間的縫隙進入我們的血管,然后通向全身,造成其他的疾病。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關注牙齦健康給你帶來的決不僅僅是口腔健康。
什么樣的牙齦才健康?
照鏡子的時候也應該關注一下牙齦的情況,通過顏色和外形來判斷自己的牙齦是否處于健康的狀態。
1.察“牙”觀色
健康的牙齦呈粉紅色,深紅和暗紅色的牙齦是由于牙齦充血和增生造成的。
2.“肥胖”牙齦不健康
牙齦發炎時,牙齦組織會水腫,變得發亮和十分肥大,牙齦的邊緣變厚,因此不能緊貼牙齒表面,細菌很容易在這個縫隙當中滋生。
3.牙齦溝深度要適中
牙齦溝是指牙齒頸部,牙齦和牙齒交界處形成的一條淺淺的溝,一般牙齦溝不會超過2mm,但是牙齦發炎、腫脹和增生時,牙齦溝會加深。
4.齦溝液是否明顯增多
齦溝液是牙齦滲出的類似血清的液體,牙齦發炎時,齦溝液會明顯增多,甚至還會出現牙周溢膿的現象。
5.牙齦有無出血
健康的牙齦在刷牙時是不會出血的,如果刷牙,甚至輕輕一碰就出血,表明牙齦處于發炎狀態。
輕微的牙齦發炎可以通過勤刷牙和使用抑制細菌的漱口水緩解,但是嚴重的牙齦炎則需要看口腔醫生,通過潔治或刮治等手術來治療。
誰需要特別注意牙齦健康?
人人都需要關注牙齦健康,但是有些人的牙齦特別脆弱,一旦出了問題可能會引起身體的連鎖反應,因此需要特別關注。
1.矯正牙齒的人
佩戴矯治器可能會引起牙齦問題,因為食物殘渣很容易卡在矯治器中,給細菌滋生提供環境,所以最好每次進食后都清潔牙齒和矯治器,盡量使用軟毛的牙刷,不要吃過黏的食物,定期復診。
2.戴假牙的人
牙齒掉了以后,應該盡早鑲牙,避免牙齦萎縮,另外鑲牙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如果戴用一段時間后假牙翹動,可能需要重新更換假牙。鑲牙后應該關注牙齦的健康,防止牙齦組織發炎。
3.孕婦
確切地說是準備懷孕的女性,因為懷孕時的荷爾蒙變化會讓牙齦疾病變得越來越嚴重。發炎和感染還有可能導致早產,因此想要小寶寶的女性最好提前處理好自己的牙齦問題,以免懷孕后再治療牙齦疾病影響胎兒的發育。
4.口腔干燥的人
唾液可以幫助我們保護牙齒和牙齦不受細菌的侵害,減少齲齒和牙齦炎癥的發生。因此,口干的人應該多補充一些水分,想想自己是否在吃抗抑郁藥或者止痛藥,如果確實需要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可以咨詢醫生是否能夠換藥,或者采取其它方法保持口腔的濕潤。
5.厭食癥患者
有的厭食癥患者會在進食后想辦法把胃中的食物吐出來,長此以往,胃酸會造成牙齦腫脹以及口臭等問題。另外,厭食帶來的營養不良也會影響牙齦健康。如果你在用催吐法減肥,那請小心在擁有魔鬼身材之前便會先有腫脹充血的牙齦和讓人避之不及的口氣。
6.缺鈣人群
缺鈣會影響到你全身的骨骼,也包括你的頜骨,并導致牙齒松動。30歲以上的女性,40歲以上的男性,素食者和長期待在室內的人都是容易缺鈣的人群。如果你也在這個范圍之中,應該及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積極預防骨質疏松和牙齦疾病。
7.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患牙齦疾病的幾率是普通人的兩倍,而且造成牙齦疾病的細菌可能會進入血液,讓血糖控制變得難上加難,而血糖的升高又會導致更為嚴重的牙齦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現牙齦疼痛、腫大,唾液呈白色泡沫狀,應該立即治療。
牙齦喜歡什么樣的食物?
除了清潔工作以外,食物的選擇也對保護牙齦健康至關重要,因此吃東西除了要滿足你的舌頭,還要照顧到牙齦的感受。
1.深海魚類和堅果
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飲食會讓人患牙齦疾病的幾率下降30%,因為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有效抑制炎癥,對牙齦炎患者大有好處。三文魚和堅果中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
2.富含維生素C、E的食物
維生素C有抗氧化的功效,有助于牙齦組織的修復和骨骼的再生,每天從食物中攝入超過180mg的維生素C可以有效預防牙齦炎。維生素E也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能夠加速口腔中的傷口愈合。橙子、獼猴桃、芒果、草莓、西蘭花等果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
3.富含葉酸的食物
葉酸有助于預防和控制牙周病,減少牙齦炎癥和牙齦出血。大豆、豌豆、菠菜、油菜、西紅柿和胡蘿卜中都含有豐富的葉酸。
4.粗纖維食物
粗纖維食物是口腔的清道夫,咀嚼粗纖維食物可以把牙齒當中的食物殘渣帶走,減少口腔細菌的滋生。芹菜、蘋果、玉米、小米、蕎麥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在每天的膳食中添加一兩樣此類食物,能減少牙齒縫隙中的細菌,還可以按摩牙齦,增強牙齦組織的健康。
TIPS
牙齒保健“YES”還是“NO”
請你用10秒鐘回答以下4個問題:
1.你堅持每天刷兩次牙,每次刷2分鐘嗎?
2.你一年至少去看過一次牙醫嗎?
3.你會使用漱口水等抑制口腔細菌的產品嗎?
【關鍵詞】 兒童;齲病;發病因素;預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0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673-02
齲病是危害兒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見且患病率高的常見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齲病列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和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WHO也指出,防治齲病是核心的口腔保健工作,是衡量一個國家物質進步和精神文明的標志之一。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學齡前兒童齲病的發生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危害人類的健康。齲病不但可引起局部感染、可繼發牙髓、根尖組織疾病、恒牙發育、對兒童面頰部生長發育有影響,而且由于疼痛引起進食減少,對營養素的攝入減少,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本文對2013年10月對轄區內1135名學齡前兒童進行飲食習慣及口腔保健與齲病的關系進行調查,以探討兒童齲病的發病因素,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預防。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0月對自貢市大安區馬吃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內4所幼兒園的3-6歲1135名在園兒童進行口腔健康狀況的體檢,開展齲病篩查。
1.2 方法 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兒保醫生按照《預防口腔醫學》第5版教材中齲病的診斷標準[1]進行篩查,牙齒窩點隙、光滑面有明顯齲洞,或有明顯釉質下破壞,或可探及軟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損,則記錄為齲齒。在自然光線下使用口鏡和探針進行口腔視診和探診,受檢者取坐位或站位,生活習慣的調查則設定統一的調查表由兒童家長填寫。
2 結 果
2.1 不同性別兒童患齲率 研究證實男童和女童患齲率無明顯的差別,男童為33.17%,女童為39.21%。其中,接受檢查者男童630例,女童505例,男童患齲齒209人次,女童患齲齒198人次。
2.2 各年齡組兒童乳牙患齲率及齲均 轄區1135例兒童中,患齲病者407例,患齲病率為35.83%。隨年齡增長,患病率逐年增高。
2.3 生活習慣 兒童生活習慣與齲齒患病率有密切關系,由轄區內1135名兒童家長填寫生活習慣的調查表顯示,睡前經常喜好吃甜食、零食的兒童齲齒病率高于睡前少吃甜食、零食的兒童;父母對兒童口腔衛生不太重視、沒有給予正確指導幫助清潔口腔、睡前沒有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刷牙頻率較低的兒童,齲齒病率高于經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兒童。
3 討 論
3.1 不同年齡組兒童齲病發病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食物過精過細,粗纖維素等潔齒物質減小,隨著年齡的增長甜食和零食的攝入量也增加,給齲齒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2]。因此家長應對兒童飲食進行調節,多吃對牙齒有益的食物,如五谷、雜糧、蔬菜等,并食用含鈣較高的蛋類、肉等,少吃含蔗糖的食物。
3.2 兒童齲齒與口腔衛生和生活習慣相關 醫生向家長宣傳母乳喂養對于牙齒成長的好處,給予科學指導添加輔食。了解嬰兒出生后頭6個月有可能患齲病及口腔黏膜感染,母乳喂養兒無需飲溫開水,而人工或混合喂養兒的食物殘渣易殘留口腔,因此,需要每次喂完后飲一點溫開水清潔口腔,睡前不給小兒甜食飲料。4-6個月時,乳牙開始萌出,應安排嬰兒第一次看牙,以防新萌的乳牙患齲病,影響后續乳牙及恒牙的發育。每日早晚2次使用無菌紗布或者指套為小兒清潔乳牙。幼兒期:3-6歲時小兒乳牙全部萌出,3歲以前開始刷牙有很好的預防齲齒的作用,避免牙周組織發炎,以致影響恒牙正常發育,它可以彌補兒童刷牙不徹底帶來的患齲風險。正確刷牙可以減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去除牙菌斑、軟垢和食物殘渣,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細菌,保持口腔衛生,維護牙齒和牙周組織健康,是防齲的重要環節[3]。
學齡前兒童的口腔保健關系的兒童的健康成長,開展健康教育是預防齲病行之有效且效果最好的措施[4]。醫務人員走出醫院,步入社區、學校、幼兒園,通過新聞媒體向廣大群眾宣傳愛牙知識,開展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識傳播,提高家長對齲齒危害性的認識,轉變家長的錯誤觀念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兒童不良的飲食結構,對幼兒園的兒童膳食進行科學管理,適時監控幼兒園的膳食營養情況。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兒童從人幼兒園開始建立口腔健康檢查檔案。
著眼于未來,教育部門提倡家長樹立正確的口腔保健意識和習慣,指導小兒正確刷牙具有重要意義,使齲齒發病率降至最低,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口腔清潔習慣、定期檢查習慣和正確就醫習慣,確保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胡德渝.預防口腔醫學(第5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35-284.
[2] 張玲,張紹強.2001――2005年深圳市龍崗區學齡前兒童齲齒防治成效分析[J].現代醫學口腔醫學雜志,2008,22(1):84.
選擇哪種牙橋
牙橋可以大致分為三種,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一種。
傳統牙橋:這種牙橋的兩端是兩個空牙冠,用來套在基牙或者基臺的上面,中間是用來替代缺失牙齒的假牙。傳統的牙橋是最常見的牙橋,由金屬、瓷或者陶做成。
懸臂牙橋:這種牙橋只固定在一側的基牙上,另一側形成了懸臂。這種牙橋并不常見,也不建議安裝在靠里的牙齒上,因為咀嚼時過大的力度有可能會損害到基牙。
馬里蘭橋:這種牙橋是由瓷、金屬或者是塑料做成的,由金屬或者瓷質的支架支撐。金屬或者瓷質的雙翼從牙橋的兩側伸出去固定在兩邊健康的牙齒上。
做牙橋的過程是怎樣的?
因為做牙橋第一次去牙科診所時,牙醫會先幫你把基牙做好準備。這個準備工作包括了給基牙做再形成,就是去掉一部分的牙釉質,好讓人造牙冠有空間固定在基牙上。接著,會給牙齒做倒模,牙橋上的假牙將以此為模型制造出來。在等待牙橋制作的這段時間,你的牙醫還會給你安裝一個臨時的牙橋,以保護暴露在外的牙齒和牙齦。
第二次去牙科診所時,醫生會摘除你的臨時牙橋,然后給你試戴新的瓷和金屬做成的牙橋并進行調整,從而讓牙橋能夠更加合適。為了讓牙橋的支架非常適合你的口腔和咬合,你可能需要多次前往診所進行調整。具體多少次,視個人情況而定。如果牙橋是固定式的,在安裝的前幾周,醫生會先測試它是否合適。幾周以后,確定牙橋十分合適了,醫生就會把它固定在基牙上。
牙橋能夠使用多久?
牙橋可以持續使用15年或者更長時間。如果口腔衛生情況很好,而且也定時做牙科檢查,有的人的牙橋可以終身使用。
做了牙橋后吃東西有困難嗎?
實際上相比有牙齒缺失的時候,做了牙橋后吃東西應該感到更加方便和容易。在完全適應牙橋之前,最好吃柔軟的食物,在吃之前應該切成小塊再咀嚼。
牙橋會讓說話變得不清楚嗎?
牙齒缺失,尤其是門牙缺失的時候,說話才會含混不清。給缺失的門牙做了牙橋反而能夠讓你說話更加清楚。
【關鍵詞】口腔衛生;預防疾病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429-011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對預防齲齒至關重要
據國家專家組統計,有高達97%的口腔疾病患病率,疾病的保健意識差是患病的主要原因。“牙痛不是病,痛是可怕的”,牙痛不僅使我們苦不堪言,牙周病還會引起心臟病,動脈硬化,肺炎,風濕病,腎臟疾病,對生命構成重大威脅。因此,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很重要的。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漱口水清潔口腔和刷牙清潔。需要注意的是,人們應該在日常飯后漱口,每次沖洗時應該使用溫水約40攝氏度,早晚需要各刷一次牙。洗牙的方法有兩種,一時用牙線清潔牙齒二是去醫院請醫生洗牙。用牙線清潔牙齒的優勢是你可以清潔牙刷刷不到的牙齒。成人應每月至少一次用牙線洗牙。去醫院洗牙是可以徹底去除牙齒上的污垢,牙結石殘留物。一個成年人一年應該去醫院至少清洗兩次。2做好口腔清潔工作首先要了解口腔衛生常識
2.1刷牙
2.1.1刷牙的目的做好口腔清潔的主要方法就是刷牙。通過刷牙,可以把牙齒表面與牙齒縫隙之間的殘留物清除干凈,這就就避免了口腔細菌的增長,和其他有害物質的存在,并且可以預防牙結石的生成。通過刷牙,給牙齒和牙周組織與適當的按摩刺激,促進牙齒的牙齦組織和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改善牙齦表面病變的抵抗能力。
2.1.2刷牙的方法我們要更好地清潔牙齒就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牙周,牙體組織又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平日里我們通常使用以下幾種方法:①水平振動法。在刷牙齒的內側和外側的時候,刷毛與牙面最好保持在四十五度,牙刷的毛頭指向牙齦方向,使刷毛進入牙與牙之間的縫隙,一些刷毛壓在牙齦上作前后向短距離來回反復的顫動。當牙刷與牙齒磨合時,刷毛盡量要在牙齒的上面,使刷毛的上部進入牙齒的溝隙內作短距離的前后向顫動。我們常見到的一些不正確的刷牙方法與此相比較而言,短距離的刷牙慢慢的就被長距離刷牙代替了,這樣也就避免了橫刷法容易刷傷牙齒、牙齦、造成牙齒楔狀損傷,牙齦萎縮的缺陷,同時橫刷法清潔牙齒能力強的優點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這樣的刷牙方法是值得推薦的。②旋轉刷牙法也是我們經常用到的豎刷法,當我們刷牙齒內外側面時,刷毛位于牙齒和牙齦交界處,呈四十五度角,然后將牙刷沿牙齦向牙冠方向轉動。在刷上面的牙的時候,刷毛可壓在牙面上作左右來回的旋轉。這種方法也可以對牙齒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讓牙齒更健康。③生理刷牙法:旋轉刷法和生理方法相比較有許多相似之處,在內部和外部側刷時,方向是相反的,此時的方向應該是刷毛冠齦方向。而刷牙齒咬合面,要采用旋轉刷的方法。這對牙齦起到按摩、咀嚼纖維性食物按摩牙齒表面上的效果,讓牙齒變得更健康。
2.1.3刷牙的次數一般情況下早上晚上各刷一次,并且吃完飯后要漱口。一天2次刷牙最合適,即早上和晚上睡覺前刷牙。早上刷牙能夠去除牙齒面上的污垢,改善口腔的氣味。但早上在刷牙后不長時間,吃完飯后,牙齒上就會有食物的殘留物。所以晚上睡覺前刷牙能夠把一天的臟東西清理干凈,牙齒也便干凈了,同時又可以抑制細菌的生成。晚上休息后,一般要8小時不能吃東西,要是在睡覺前把口腔清理干凈,那么口腔干凈保持的時間就會隨之變長。總之,養成晚上睡前的刷牙的好習慣是保護牙齒健康的有效方式。
2.1.4牙刷用哪種牙刷頭比較小的,目的是能夠分片洗刷,達到在口腔內轉動自如的目的。牙刷毛的高度不能太高,三面洗刷就再好不過了。毛束之間最好有適當的距離以便于更好的清潔牙齒,也能防止傷到牙齦組織。
2.1.5牙膏的選擇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牙膏的種類也出現很多,并且清潔牙齒的效果也越來越好了。
2.2漱口漱口是很簡單的,但也是保持口腔清潔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漱口,可以把牙齒表面的臟東西過濾出來。口腔有問題的人群,加入藥物的漱口劑含漱,就會在治療上起到很大作用。3牙齦按摩對保護口腔也有好處
叩齒是中醫保健按摩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牙齒保健很好并行之有效的辦法。通過叩齒可以讓牙齒增強氣血活動,健康我們的牙齒,通過清洗牙面也能刺激唾液的分泌。漱口漱也是中醫傳統的口腔保健的方法,能清潔干凈牙面和口腔粘膜表面的污垢,這樣就可以讓牙齒的抵抗力增強。通過牙齦按摩起到促進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的作用,增強了牙齒組織的代謝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牙齒牙齦防御病變的能力。4多吃粗糙或纖維性食物和適當控制糖類食品
預防口腔疾病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合理的營養,可以保障牙齒健康。尤其對于懷孕的婦女,更應該在飲食上引起注意。但也不是增加的營養越多越好,要合理飲食,當飲食習慣不健康時,都會影響口腔健康。例如,糖的營養價值還是挺高的,適當吃是應該的,但是吃多了也會出現問題,尤其像吃飯前和睡覺前不能吃。飯前吃糖食欲就會下降,睡覺前吃糖,就會產生大量的細菌,侵入牙齒進行破壞誘發齲齒病。像甜點,餅干,糖果等均較富有粘性或精致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在牙齒的表面附著,并且容易發酵,也比較容易發生齲齒。所以,一定要控制適當糖類食物的攝入這也是保護口腔健康的方法之一。5做好口腔健康檢查工作
口腔疾病是一種時間比較長的疾病,在早期的癥狀不并明顯,不被重視,一般情況下,每隔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定期口腔檢查可以了解口腔是否健康,早發現癥狀及早治療,將疾病控制或消滅在萌芽狀態。6小結
做好口腔檢查的工作,出現牙齒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這在口腔預防醫學上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來說成人每年至少要檢查口腔一次,兒童和孕婦要半年就要進行一次檢查。目前,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從醫學角度來說,主要還是以保健為主。參考文獻
所謂增齡性變化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上出現的一些變化。比如說,老年朋友會感覺到眼干、口干還有牙齒變長、牙縫變大等。淚液、唾液分泌量減少會造成眼干、口干。牙齦萎縮導致牙根外露會造成牙齒變長。還有的老年人味覺功能也會出現一些變化,年輕的時候吃東西都很香,老年以后味覺遲鈍了,吃什么東西都感覺沒有胃口。另外,由于牙周病,牙槽骨吸收,牙齒逐漸有些松動,還有一些老年人的牙齒會慢慢出現脫落的情況。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咀嚼功能,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如果我們提早注意預防,便可以延長增齡性變化的過程,甚至可以部分阻擋它的進一步發展。
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35~44歲成人的口腔衛生狀況不容樂觀,牙病率高達97%,牙齦出血率達75%,患齲率達78%。據統計資料,根面齲是老年人常見的牙病。如果不及時地診斷治療,齲病進一步發展成牙髓炎癥或者牙根尖周的炎癥,就會帶來生活上的痛苦。它不僅僅導致牙表面有洞,吃東西塞東西,還會引起劇烈的疼痛、腫脹。牙周疾病是人類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不僅危害牙周健康和口腔健康,而且與全身健康和全身某些疾病有密切的關系。我國是牙周疾病高發國家,80%~9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患。牙周病不僅多發,而且發病隱匿,早期會出現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直至最后牙齒慢慢脫落。還有一種老年人常見的牙病叫楔形缺損,就是牙根頸部出現楔形缺損,就像過去做家具用的楔子,上面大底下小。牙根部楔形缺損有很大的危害,患牙常出現冷熱敏感,比較深的可波及牙髓,更嚴重的可使牙齒從根部缺損部位折斷。老年人多見的還有牙齒折裂,多半是由于牙齒病變或者牙齒重度磨損、咬合創傷、咬硬物等造成。
除了牙齒部分缺損外,還有牙列缺失。牙列缺失是指好幾個牙齒或者全口牙齒缺失。此外,口腔腫瘤也不可忽視,有的人會問,口腔還有腫瘤嗎?是的,口腔也會長腫瘤,它雖然不像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比如肝癌來得那么兇猛,但是確實是一類腫瘤,有良性腫瘤也有惡性腫瘤。
口腔腫瘤是很痛苦的,它給人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口腔腫瘤包括牙齦癌、腮腺癌,還有舌癌,舌根舌底都有可能出現癌癥。有的口腔良性腫瘤可以長得很大,我曾經碰到一個小男孩舌頭上長了一個很大的腫瘤,整個凸出在口外,腫瘤跟他的頭差不多大小,非常痛苦。
世界衛生組織給口腔健康的定義是: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痛患、無病患,也就是說無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病等疾病。另外,牙齦的顏色要正常,正常的牙齦顏色是粉紅色的,沒有出血的現象,刷牙或者吃東西時如果出血則屬于不健康狀態。
生活中,我們很多老年人對口腔保健不是那么重視。或者說即便重視了,也會產生一些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覺得人老了,牙齒松動、脫落是自然現象,所以老掉牙不用治。其實,我們大量的研究證明,多數老年人的牙齒松動乃至于脫落,都是由于牙齒疾病造成的。比如說牙周病,它是造成牙齒松動脫落的第一號殺手。如果我們有效預防、及時治療牙周病等牙齒疾病,到了老年也不一定都會掉牙。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看到,有很多80歲以上的老人,口腔的健康狀況仍然很好,牙列很完整。
第二個誤區,就是有的人覺得牙齒挺結實的,便經常用牙齒啃啤酒瓶蓋、咬核桃,還有人長期用前牙嗑瓜子等。這樣做實際上對牙齒是一種很大的損傷。我們常看到一些中老年人的前牙切端有很深的溝,叫“瓜子牙”。我有一位新疆的朋友,他說30年前在新疆當兵時,由于晚上沒有什么娛樂活動,一兩斤瓜子幾個朋友一個晚上就嗑完了,滴水穿石,時間長了,上下前牙出現一個凹陷,嗑瓜子時正好放在那個凹陷內,久而久之,凹陷越來越深,就形成了“瓜子牙”。“瓜子牙”一來影響美容,二來對牙齒損傷大,甚至可以造成牙齒劈裂。所以,我們希望大家不要用牙齒咬很硬的東西,特別是不要長期用牙齒某一個部位咬同樣一個東西。
第三個誤區就是有些人認為睡覺前不刷牙也沒事。我們吃過食物以后,如果不清洗口腔,牙齒縫間會存留許多食物殘渣,尤其是晚間時間較長,存留的食物會發酵,這樣就為口腔內的細菌提供了營養,同時口腔里會產生很難聞的氣味,即口臭。因此,我們提倡飯后要漱口、刷牙,晚上睡覺前,再累也別忘了刷牙。
第四個誤區是認為定期潔牙太麻煩,也無必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也在不斷地改善,現代生活理念也應引入到我們生活當中。就好比我們每天都要掃地、擦桌子一樣,有條件的人,可定期請專業人員、用專業器械進行口腔清潔。一般來說,每年要做1~2次潔牙。
因為,這些纖維粗的食物就像掃把,可以掃掉一部份牙齒上的食物殘渣。
另一方面,當你越是費勁咀嚼,就越能刺激分泌唾液,平衡口腔內的酸堿值,達到自然的抗菌效果。
怎么吃?
嘴饞的時候,別盡想著甜點零食,可以將芹菜、小黃瓜和胡蘿卜切成條狀,一嘴饞就抓來嚼一嚼,按摩一下牙齦,順便補充一是的蔬菜量。
芭樂
想讓自己的牙齦常保健康,啃一顆芭樂是另一個好方法。芭樂的熱量低,很多人節食的時拿它來增加飽足感。而它的維生索C含暈又高居水果之冠。
維生素C是維護牙齦健康的重要營養素,嚴重缺乏的人牙齦會變得脆弱,容易患疾病,出現牙齦腫脹。流血,牙齒松動或脫落等癥狀。
怎么吃?
除了芭樂之外,維生素C的最佳食物來源是各種蔬菜水果,如甜椒、球莖甘藍、綠花椰菜,西虹柿、奇異果、柑槁類水果,木瓜,草莓等。每天均衡攝取3種蔬菜、2種水果,大約就能滿足身體的需求。
建議經常外食或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可以帶一顆芭樂或一小包小西紅柿到奔司,等下午肚子餓或精神不濟時,拿來當下午茶吃,補充體力,也不必擔心發胖。
乳酪
誰都知道鈣攝取不足會動搖骨本,其實也會耗損牙齒健康,所以每天要從各種天然食物里補充鈣。
乳酪不但是鈣的良好來源之一,它對牙齒還能發揮其它保護作用。
英國研究指出,乳酷里含的鈣及磷酸鹽可以平衡口中的酸堿值。避免口腔處手有利細菌活動的酸性環境,造成蛀牙:而且經常食用乳酪能夠增加齒面的鈣質,有助于強化及重建琺瑯質(因為鈣是組成琺瑯質的最主要成分),使牙齒更為堅固。
怎么吃?
早餐來一份西紅柿軋酪三明治。
準備2片全麥吐司、1片約3公分厚的西紅柿及1片低脂孔酪。首先,將乳酪片置于吐司上,再放上擦干水分的西虹柿;依個人口味,適量擠上少許黃芥豐醬廈灑上少許黑胡椒;然后用另一片吐司將材料夾起來。
以塌箔紙將吐司整個包好,放進預熱的烤箱,烤8至10分鐘即可。
月無糖D香糖
嚼食無糖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分泌量,中和口腔內的酸性,進一步預防蛀牙。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牙醫學院的研究發現,嚼食添加“木糖醇”的無糖口香糖之后,對壓抑造成齲齒的細菌,效果明顯。
木糖醇是一種熱量很低的代糖,可以產生甜昧,但不會被口中細菌利用。
怎么吃?
吃過東西之后,如果不能立刻刷牙,嚼5分鐘以上的無糖口香糖是一種替代方法。不過,牙科醫生強調,嚼口香糖并不能取代刷牙廈使用牙線來清潔口腔,盡可能吃完東西就馬上刷牙。
簿荷
薄荷的淡淡清香有助于提神醒腦,同時也能減少“壞口氣”。
薄荷葉里含有一種單帖烯類的化合物,可以經由血液循環到達肺部,讓你在呼吸時感覺氣味清新。
在歐美國家,許多家庭用薄荷葉自制漱口水,緩解牙齦發炎、腫脹的不適感。國外研究也發現,使用這一類藥草漱口水可以減少口腔內的細菌滋生。
怎么吃?
吃完一頓大魚大肉之后,喝一杯不加搪的薄荷茶,可以去膩、緩解腹脹感;如果你苦惱于滿嘴的蔥、蒜辛味而不敢開談,建議嚼2至3片新鮮薄荷葉或者荷蘭芹,都有助于去除這些夸人尷尬的氣味。
水
最后別忘了,喝水是最簡單但卻很重要的保護牙齒方法。
適量喝水能讓我們的牙齦保持濕潤,刺激分泌唾液。在吃完東西之后唱一些水,順道帶走殘留口中的食物殘渣。
怎么吃?
每個人一天需要喝6至8杯水,尤其吃過東西之后,如果無法立刻刷牙,切記喝一杯誰來清洗口腔,減少一些蛀牙機會。
綠荼
被日本人視為長壽之寶的綠茶,對健康的好處實在多到讓人無法抗拒它,許多研究都指出它的抗氧化能力相當強,可以預防多種癌癥,常喝的人也會減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現在,就連牙齒也因為喝了綠茶而變得更健康。
一方面是綠茶含有大量的氟(其它茶類也有),可以和牙齒中的磷灰石結合,具有抗酸防蛀牙的效果。
怎么吃?
視個人喜好,一天喝2至5杯綠茶,建議在用完餐或吃了甜點之后飲用。另外,綠茶里含有咖啡因,所以孕婦應該限量飲用。
洋蔥
洋蔥里的硫化合物是強有力的抗菌成分,在試管實驗中發現,洋蔥能殺死多種細菌,其中包括造成我們蛀牙的變形鏈球菌,而且以新鮮的生洋蔥效果最好。
怎么吃?
建議每天吃半顆生洋蔥,不僅預防蛀牙,還有助于降低膽固醉、預防心臟病廈提升免疲力。
制作生萊沙拉時,可以剝幾片新鮮洋蔥加進去;或者在漢堡、三明治里,夾上一些生洋蔥絲。
香菇
菇類在近幾年不但成了提升免疫力的熱門食物,自2000年以來的一些研究還發現,它對保護牙齒也有幫助。
原因是香菇里所含的香菇多醣體可以抑制口中的細蓖鰣遺牙菌斑。
怎么吃?
菇類帶有獨特的風味而且熱量又低,不論煮湯、清炒或涼拌都很可口。每周吃2至3次各種菇類,是簡單又不花大錢的保健方法。
芥末
品嘗日本料理的生魚片或是壽司,都要配上那嗆得人眼淚鼻涕直流的芥束,主要目的為了殺菌。。
芥末會產生如此辛辣、嗆鼻的味道,是因為它內舍一種稱為isothlocyanattes的成分,這種物質也存在于其它十宇花科蔬菜里。日本在試管中的實驗發現,它可以抑制造成蛀牙的變形鏈球菌繁殖。
【關鍵詞】口腔;疾病;齲齒
1前言
齲齒在醫學上的定義是因為牙體被蛀蝕,逐漸地被毀壞進而逐漸形成齲洞。它是一種臨床上主要表現的牙病。齲齒的英文名稱是:dentalcaries。齲齒(dentalcaries)是一種由于多種因素在口腔中集體形成的不良影響進而導致健康的牙齒組織出現病態,這種病態的主要的表現是牙齒上面的無機質脫礦或者是有機質進行了分解,這個演變過程是隨著不同病態程度的不同發展,剛開始一般表現為色澤改變,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步的形成實質性的疾病,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齲齒。齲齒本身不是特別嚴重的疾病,但是由它所引發的一系列并發癥是相當可怕的。齲齒是一種細菌性的疾病,如果齲齒繼續加重病情,或許會引發更加嚴重的牙髓炎或者是根尖周炎,更甚者可能會引起牙槽骨炎癥。等到這個時候,齲齒就不是一般的疾病了。如果此時允許齲齒繼續感染,就會形成病灶,進而導致關節炎、、多種眼病等等一系列相關的其他疾病。齲齒一旦形成,就不容易醫治,患者如果想要完全康復就更難了。所以在生活中,齲齒應該以保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2齲齒的危害
(1)由于齲齒的原因,可能會經常造成牙根尖或者是牙齦等幾個部位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癥,嚴重時會出現局部的腫脹;有時候如果由于齲齒而引發的膿液和細菌被血液吸收的話,也許會引起敗血癥。(2)齲齒本身的那個壞牙根一般不能用勁咀嚼食物,這樣的話就會加重患者的胃腸道的負擔,對患者的身體也不好。(3)特別是對于老年人來說,如果患者有嚴重的齲壞,可造成大部分或者全部牙齒掉落,就會更加的加重老年人的胃腸負擔,不利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3齲齒的形成原因
牙齒的日常疾病最常見的也就是齲齒了,也就是俗稱的蛀牙;一般在臨床上還會經常見到另外的口腔牙齒疾病莫不過于是牙髓炎或者是根尖周炎了。但是后面的這兩種疾病,在一般的情況下,都是因為齲齒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進而由于齲齒引發的并發癥發展而來的。齲齒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病以及多發病之一,但是其疾病的病情緩慢一般不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經常會被許多患者所輕易忽視。殊不知,微小的疾病如果不抓緊時間治療,可能就會引發嚴重的其他的疾病,更嚴重的可能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齲齒疾病的發生一般情況下與口腔內不干凈有著很大的關系,但有時候也可能是因為口腔內牙齒的位置偏斜,這樣就會導致牙齒發育不正常,就會出現牙齒表面的溝裂等,以上說的這些地方,都是食物殘渣容易藏身之處,一般齲齒也就非常容易在這些地方形成。齲齒是由于多種因素而導致生成的疾病,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一下三個方面:細菌、飲食習慣、唾液,三者相互關聯,缺少任何一個因素都不會導致齲齒的發生。還有的學者們認為牙齒處在唾液這個環境里,因此唾液是導致齲齒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4關于齲齒的預防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習慣,來達到預防齲齒的目的。
(1)首先就是唾液,它是牙齒生存的外環境,它的作用是緩沖對牙齒的沖擊、對牙齒進行洗滌、還有抑止殺菌等。如果口腔內有大量的唾液,那么就可以達到洗滌牙齒表面的作用,還可以減少細菌的繁殖和食物殘渣的大量積累。所以平時要養成多喝水的好習慣,不要一直到感覺口渴的時候才想起喝水,要時刻注意保持口腔內的濕潤。(2)改善口腔內的環境,創造口腔內干凈清潔的衛生條件是預防齲齒的重要措施,其實最實際最簡單但是又有效的辦法就是經常刷牙和漱口。要養成每頓飯后及時漱口、一天至少刷兩次牙的好習慣。(3)應該注意飲食習慣,在吃飯時多吃一些粗糧,這些粗糧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對牙齒表面具有摩擦作用,進而可以達到潔凈的作用,還能夠減少食物殘渣的累積。(4)控制飲食中的糖,在飲食中,盡量減少糖的攝入量。我國長期以來,都是以谷類作為主食的國家,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近年來大量含糖豐富的食品和各種飲料充斥著市場。我們盡量養成少吃或者是不吃零食和其他甜品、糖果、糕點之類的良好習慣,特別是睡覺前更是不能吃糖或者是含糖的食品。(5)要多喝茶,茶水中含有氟離子,而氟離子與牙齒內的一種化學物質有很大的親和力,兩者在一起,便能夠形成另外一種化學物,這種化學物就象是給牙齒帶上了一個堅強的保護層,可以提高牙齒的結實程度。另外,茶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茶葉中含有的天然糖、果膠等,進入口腔后,會與唾液發生某種化學反應,最終可以達到滋潤口腔的效果。
總而言之,導致齲齒這個疾病的因素是錯綜復雜的,當前研究人員還沒有發現最有效的單一方法用來預防齲齒的發生的。因此,齲齒的保護要防治結合,既要控制新的齲齒的發生,還要及早的發現、發現之后及早的進行治療。于此同時,還要加強衛生保健和營養均衡的重要工作,來保證牙齒的健康,這樣便可以大大的降低齲齒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用餐過后,牙縫里塞進了食物殘渣,許多人喜歡用牙簽來剔牙。更有些人甚至養成了一種習慣,飯后不管牙縫有沒有食物嵌塞,總要剔一遍。其實,牙簽并非人人適用,盲目使用有可能真會應驗了民間“牙縫越剔越大”的說法。
牙簽使用不當問題多
食物中的纖維塞在牙縫里,很多人可能會第一反應想到用牙簽。其實,牙簽剔牙是有適用人群的,絕大部分的人并不適合用牙簽,而且使用不當還可能損傷牙齦。在口腔科專業教科書里明確的寫明:只有在牙間退縮或牙間隙增大的情況下可以用牙簽,否則不宜使用。
目前市場上的牙簽主要有木質和塑料兩種,其中老百姓使用最多的是木質牙簽。使用牙簽應該以尖端能順利通過牙間隙為度,使用時應以45度角進入牙間隙,尖端指向咬合面方向,并使牙簽側緣接觸牙間隙的牙齦,然后用牙簽的側緣刮凈牙面。如果牙周健康、牙齒間的縫隙較小、有牙間覆蓋時,切不可用牙簽強行插入,更不可向牙齦方向用力,強行進入。否則不僅會損傷牙齦,還會形成一個本不存在的牙間隙,造成牙齦炎、牙齦萎縮、牙間隙增大而導致牙周疾病。
現在不少餐館里使用的牙簽有兩個健康隱患:
一是牙簽的質量不過關。好的牙簽應該有三個標準,有足夠的硬度和韌性,避免折斷;牙簽表面應光滑,沒有毛刺,以免損傷牙齦;橫斷面為三角楔形或扁圓形。不少餐廳為了節省成本,引入的通常都是一些比較劣質的牙簽。
二是牙簽的管理太隨意。在很多餐廳,牙簽被隨便放在桌上或盤子里,任人抓取。這其實是很不衛生的。國內有媒體曾經報道,據衛生部門化驗,一根小小的牙簽上竟“藏”著幾萬個細菌,在剔牙的過程中,這些細菌會通過牙簽進入人體,對健康造成危害。
牙線是“剔牙”最有效的辦法
現在很多國家都不提倡用牙簽,而是用牙線替代。牙線是一種十分出色的潔齒工具,也是預防或減少牙科疾病最方便理想的護牙用品。在國外,人人都有自帶的牙線,既衛生又環保。用牙線去除牙縫間嵌塞物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且也是清潔牙齒必不可少的手段。因為一般的刷牙方法只能清除70%的牙菌斑,在牙齒的鄰面常會余留牙菌斑,這時就需要每天使用牙線來輔助清除。
在我國,很多人對牙線還很陌生,也不太會使用。牙線多用尼龍、滌綸或絲線制成,大多是扁形。牙線的選用不宜太粗或太細。
科學使用牙線的步驟為:取出大約20~25厘米長的牙線,結成一個圈。用雙手的拇指及食指操縱一段約2厘米長的牙線。當有緊而通不過的感覺時,可做前后拉鋸式動作,通過接觸點,輕柔地到達接觸點下的牙面,同時將牙線放到牙齦溝底以清潔齦溝區,注意不要硬壓入齦溝以下過深的組織內。用兩指將牙線緊繃,并包繞頸部牙面,使牙線與牙面的接觸面積大一些,然后作上下刮動,每一牙面要刮5~6次,依次進入相鄰牙間隙,逐個將全口牙齒的鄰面刮凈,然后漱口漱去刮下的菌斑。
有人擔心牙線在牙縫里進出,會導致牙齒的松動。其實這種顧慮是多余的。首先,正常牙齒間的縫隙足以使十分扁平的牙線通過;另外,牙線的使用還可以通過按摩刺激牙齒周圍的牙齦,增加牙齦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預防或減少乃至治療牙科疾病的作用。有條件的情況下,尤其是無大的牙間隙的中、青年人應堅持在三餐之后、刷牙之前使用牙線,這有利于口腔健康的長期維持。
不要濫用藥物漱口水:沒有口腔病少用漱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