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范文

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

第1篇: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范文

一、文化資源例談

古建筑、老物件,包含著厚重的歷史文明,猶如深埋地底的寶藏,是語文教學十分難得的珍貴資源,我們不但可以結合當地的資源,豐富語文課堂教學,而且可以走入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美,在鄉間的小巷完成教學任務,把課堂開設在家鄉的老屋古路邊。

以鎮原窯洞村落為例,窯洞不僅僅是黃土里的幾個洞,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依托。千百年來,鎮原人以窯洞為居室,視窯洞為保護神,窯洞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安居樂業的一種文明。窯洞民居是黃土高原地區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經濟適用、節能環保的民居形式,它具有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內涵,體現了中國式建筑之美。

走進鎮原,無論是平原,還是山地,都會看到一排排、一孔孔窯洞莊院組成的村落。鎮原人居住的窯洞,是歷史的沉淀,有著古老的歷史。早在先周時期,鎮原先民就根據黃土高原溝壑區的地理條件,挖掘不同形式的窯洞,構筑風格各異的莊院為住所。

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就會發現不同的審美、科學和歷史價值。這些價值就是歷史留下來的寶貴資源。那些在故土家鄉代代相傳的珍貴文化資源,我們后代人應該重視起來,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珍貴材料。

當地的歷史及現代名人足以引起學生的自豪,有的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榜樣。鎮原歷史上以及現代可謂名人輩出,比如,東漢政論家、文學家、思想家王符;東漢末期名將皇甫嵩;鎮守西域的武將李恂;治國清明的北魏靈太后。

文化名人展現了鎮原深厚的文化底蘊,透射出鎮原人民身上的優秀因子。他們雖然各有不同,但他們的愛國主義、勤勞儉樸、勤奮好學、敬業創新精神,非常值得學習和繼承,都可以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優秀課程資源。農村初中的鄉土課程資源,廣泛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因此我們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民族文化、經濟發展等,開發地方特色的鄉土課程資源,從而建設具有鄉土特色的綜合性教學課程。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與鄉土文化資源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農村無比豐富而鮮明的自然、人文資源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是開發語文綜合性教程的珍貴的資源寶庫。

例如,本人任教學校,學生層次參差不齊,學生普遍知識面窄,但這里田疇交錯,民風古樸,古跡尚存,是一處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都較為豐富的地方。為此,我帶領學生,將語文學習的目光由學校課堂投向家鄉美麗的大自然、田園沃野、歷史古跡和遺存文物以及父老鄉親豐富的物質精神生活,充分挖掘周圍的文化資源,把其包含著語文教育資源的鄉土文化轉化成可研究的話題,引入語文學習中,使周圍的鄉土資源成為開展學習的課題,這種方式豐富了學習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樂趣和探索的精神,取得了喜人效果,也激發了全體學生學習語文、熱愛家鄉的情感。

鄉土資源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運用也并不是沒有限制的,它的運用需要遵守一定的規范。我們必須在透徹領悟課本主要要求和特點的前提下,揚長避短、靈活變通,才有可能把豐富多彩的鄉土資源轉化為有意義的課程資源,因此我們需要結合課本資源宗旨,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法。

對于教材,我們必須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把人教版初中語文六冊教科書統統翻閱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它的教學宗旨體現為語文知識的掌握,人文韻味的感悟,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了解;以主題歸類、美文品讀、活動開展為教學內容。因此,我們把鄉土資源初中轉化到語文綜合性學習時,必須依照這套教材的學習要求和教學宗旨,在原有的課本資源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打造出一片語文學習的方式。

例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閱讀部分主要由科技類文章組成,內容主題鮮明,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也充分體現了科學性探究,以《月亮上的足跡》一文為主,綜合性學習內容以“探索月球奧秘”為探討話題,這個探討對象符合單元學習內容要求,但對相對偏遠的農村學生來說科學信息的探究確實是個弱項。

第2篇: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動畫片;兒童;傳承;鄉土文化

中圖分類號:J9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56-01

一、動畫片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兒童除去生活中的玩伴之外,動畫片也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兒童把動畫片當成自己的另類伙伴來陪伴自己的重要原因是:現在城鎮化普及,改變了以往農村大家大院的生活狀態,每戶都住在大樓里,鄰里關系生疏,加之生活節奏過快,家長陪伴兒童的時間很少,使兒童對動畫片的依賴加深,而且現在兒童在戶內、戶外都能接觸到動畫形象,也使動畫片與兒童之間距離越來越緊密。

目前許多電視臺都在播放的各種類型的動畫片,其內容對兒童的影響大致都是積極向上的,對兒童想象力、幽默感發展非常有益,能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動畫片對兒童既有它積極的意義,也有其不良的影響。兒童對很多事情不能辨別真偽和對錯,加之兒童喜歡模仿大人和電視里的行為,如果家長、老師不能及時正確地引導,可能會導致兒童模仿一些錯誤的行為。兒童很多知識和見聞都是來源于新聞媒體和動畫片,動畫片是影響兒童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動畫片的內容對兒童來說極其重要。

二、中國鄉土文化

現在中國鄉土文化漸漸被大量涌入的外國文化淹沒,尤其是90后、00后對中國傳統鄉土文化已經非常陌生。中國是一個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國家,鄉土文化凝聚著中國各民族的文化認同,給人情感上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鄉土文化承d著民族文化,在勞動、祭祀、娛樂、家庭等活動中代代相傳,承擔著傳遞中國民族文化的重任。[1]

如央視的戲曲欄目中很多兒童有模有樣地唱京劇,以及去年央視的詩詞大會中社會各個階層,不同年齡段的社會人士在節目中的精彩表現,實質上是我們中國人心中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將鄉土文化融入動畫片中,是一種向兒童傳遞傳統鄉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國動畫區別于別國動畫的重要標志。同樣鄉土文化也需要在人民大眾中廣泛傳播,這才是它存活下去的根基。

三、日本與中國動畫片中的鄉土文化

日本動畫片《忍者亂太郎》和《櫻桃小丸子》兩部片子描繪了日本在兩個不同時代背景下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度陶邅y太郎》描繪了戰國時代日本農村民房的樣式,人們的穿著打扮和生活起居方式。日本傳統鄉土文化中的“忍者”、“忍術”用有趣的方式在這部動畫片中展現出來,給他們本國的兒童上了一堂關于“忍者”、“忍術”的啟蒙課程,也讓世界了解他們的文化?!稒烟倚⊥枳印穼⑷毡救说纳罘绞健⒕幼…h境等細節描繪得非常仔細。從這部片子中我了解到日本人吃飯是采用分餐制,睡覺是“打地鋪”,學校里是穿專門室內的鞋子等。

我從未去過日本,但我卻能從動畫片里了解到許多日本傳統文化。同樣我們也能用動畫片讓國外兒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提到中國動畫片,那就不得不說《大鬧天宮》和《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的人物造型采用戲曲妝跟中國戲劇人物相似;配樂采用中國傳統器樂和京腔京韻的音樂和鼓點,像中國民間的喜慶樂曲一樣,給人以歡快、活躍、熱烈的感覺;音效采用民樂加鑼鼓打擊樂相配合,民族風味濃郁。片中人物動作吸取了京劇表演中的動作,由于片中運用了民樂加鑼鼓打擊樂來加強音樂的效果,使鑼鼓點同人物動作和鏡頭銜接、轉換相得益彰,使人物動作流暢并有節奏感。[2]《小蝌蚪找媽媽》是中國的第一部水墨動畫,這部片子將中國傳統水墨畫技藝與動畫電影結合得渾然天成,將水墨畫中形態各異的水生物形象表現得栩栩如生,形成一種新的動畫片形式,也讓中國水墨畫和童話故事以一種新的姿態展示給世界。而現在的中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描繪了很多鄉村場景和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件,很受兒童歡迎,但片中的場景和內容卻沒有傳統鄉土文化的氣息。

四、鄉土文化在中國動畫片中的意義

在如今這個鄉土文明被現代文明嚴重沖擊的時代,鄉土文化被貼上了“封建”、“守舊”的標簽。我們忽略了那些土生土長在農村接受當地鄉土文化洗禮的人們,鄉土文化是他們對家鄉的情感守望。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洗禮孕育出各種文明,無論是現代文明還是傳統鄉土文化都是其重要的部分。在動畫創作中尋求鄉土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相處之道,要求動畫人用寬容的心去尊重、理解、關心社會上的各個階層,才能讓鄉土文化在動畫片中綻放光芒,用動畫片給中國兒童上一堂關于鄉土文明的啟蒙課程,向世界講述中國的傳統鄉土文化。

參考文獻:

[1]王華斌.鄉土文化傳承:價值、約束思路及提升思路[J].理論探索,2013,(2):12-13.

[2]動畫片《大鬧天宮》的音樂賞析[EB/OL].百度.

第3篇: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鄉土文化;徽文化;德文化;中學德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8-0259-02

中國的鄉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同的地域都有其獨特的鄉土文化。在這些鄉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借鑒的道德精華,可以融入我們當前的中學德育工作。作者生活的地區――安徽省,有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徽州文化(簡稱徽文化)底蘊。將徽州鄉土文化運用到中學德育工作中,是非常值得探索的教育實踐。而要發揮徽文化在中學德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我們就必須認識徽州文化的德育價值,挖掘徽文化中深厚的德文化底蘊。說到徽文化,不得不提的是宗族文化,在徽州的宗族社會中,包括很多樸素的道德思想。主要內容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尊敬老人。在宗族中,老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宗族舉辦的活動中,老人可以優先安排座位,并有專人服侍。老人的言語決定在宗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擁有比較高的權威。

第二,勤儉節約。勤儉節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徽州家族中,雖然家產龐大,但是依然精打細算,不嬌慣子女,不貪圖享受,不奢侈浪費。

第三,和睦相鄰。休寧宣仁王氏宗族《家規》則闡發了處理好鄰里關系的最基本的道理。我們可以看到徽州人認為人與人居住在一起即是緣分,人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發生聯系,所以應該與他人和睦相處。

第四,樂于助人?;罩葑谧迳鐣?,凡有人遇到困難,大都提倡竭盡自己之力去幫助別人。

第五,遵紀守法。為了使家族生活安定,宗族會制定多種規章制度,并且非常重視族規的執行,常常制定有配套的懲戒制度。

我們還要說說徽商文化中的德文化。在徽州商人的經商過程中,通過他們的行為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道德文化,在現代社會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團結意識。徽商也是生活在宗族生活之中,從小受到深刻的宗族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們的群體意識都很強。這也是徽商得以興盛的原因之一。

第二,誠信意識。崇尚誠信是徽商思想體系中的核心。

第三,“徽駱駝”精神?!耙毁Z不利再賈,再賈不利三賈,三賈不利猶未厭焉”正是徽商堅忍不拔的性格的生動體現。這種永不言敗、不怕挫折、積極進取的精神被形象地稱為“徽駱駝”精神。

第四,社會責任感?;丈躺钍苋鍖W思想的影響,非常重視公利和道義?;丈淘谥赂坏耐瑫r還不忘回報社會。

認識徽州文化的德文化內容固然重要,但將其運用到中學德育工作中更是非常值得實施的事情。以下提出在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運用原則。

第一,多樣性原則?;罩萼l土文化的內容豐富,在中學德育工作的運用中要貫徹多樣性原則。這里的多樣性原則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運用內容的豐富性。在運用徽州鄉土文化進行德育時,要從多個角度抽取徽州文化的道德內容。橫向看,既要包括自然資源,又要包括人文資源,既要包括文字圖片資源,又要包括實物資源,等等。縱向看,既要包括本地區的資源,還要包括周邊地區的資源;既要包括歷史上的資源,還要包括當今時代的資源。其二,運用主體的廣泛性。在運用徽州鄉土文化進行德育時,要充分發揮多種主體的作用。首先,要發揮學校的作用。學校應該吸取徽文化的精髓,在學校全面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其次,要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應積極主動地了解徽州文化,融入自己的教育內容。再次,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應積極參加徽州本土文化的調查體驗活動。最后,還要發揮社會的作用,聯合社會組織的力量進行鄉土文化教育的宣傳,讓教育的范圍更廣,讓學生走出校園依然能受到鄉土文化的感染。

第二,靈活性原則。徽文化從一定的意義上說代表著較高水平的封建文化。因此,對于徽州鄉土文化,我們要采取一分為二的靈活性原則。在徽文化中有很多可貴的道德精華,同時又包括一些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的封建糟粕。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要辯證地看待,靈活運用。從正反兩個方面,加深學生對正確道德思想的認識。比如在宗族文化中,過度的宗法制度其實是對人們行為的束縛,像歙縣的牌坊文化中有些就是封建落后思想的產物,使人們的思想趨向禁錮和保守,這里的忠其實是“愚忠”,孝其實是“愚孝”,在現代社會中我們要批判摒棄,而在西遞敬愛堂中的孝字所體現的孝則是我們應該褒揚的,等等。

第三,地域性原則?;罩萼l土文化中地域性原則很強,不同的地區代表性的特色文化都不一樣。而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選取與學生所生活得區域最貼近的鄉土文化進行德育工作,會更加生動具體,更能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比如在作者所生活的地區――安徽淮南,是《淮南子》的誕生地,其中有豐富的思想文化;淮南還是淝水之戰的發生地,曾經“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具有著深刻的啟迪意義;并且具有全國聞名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豆腐文化和每年一度的豆腐文化節節慶文化,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這些都是淮南地區學校可以運用的文化資源。

第四,一致性原則。運用徽州鄉土文化不僅僅是某一個教師或某一所學校的事情,而是需要在各個方面進行長期渲染的過程。雖然是中學德育工作,但仍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堅持一致性原則。首先,要求統一學校內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無論是在教師的教學課堂中,在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中,還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都應該有體現徽州鄉土文化德育價值的一致內容,這樣才能起到加強和鞏固的作用,使鄉土文化的德育內容更深入學生的內心深處。其次,統一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影響。運用徽州鄉土文化進行德育工作,不僅僅只是在校園內部,更需要社會文化氛圍的配合。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鄉土文化德育不只是局限于校園內的空洞說教,而是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具有實用性。

中學德育工作是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將鄉土文化運用到中學德育工作更可以增強校園文化的人文性和趣味性?;罩菸幕械赖碌滋N深厚,挖掘好它,運用好它,必將可以對中學德育工作的生活化德育模式的形成起到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宜春,王品慧.安徽文化特質綜論[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7,(6).

[2]朱海錄.把鄉土文化請進校園[J].無錫日報,2007,(12).

第4篇: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范文

一、新課程改革對鄉土歷史教學的要求

所謂的鄉土歷史就是指某個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等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鄉土歷史包含了某個地區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文史古跡、地方特色文化等。在我國基礎教育的又一輪改革浪潮下,高中的歷史教學中鄉土歷史知識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說明了我國歷史課程改革的鄉土化趨勢,進一步要求各地區高中歷史教學要充分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揮本地區的鄉土歷史資源,開發本地的歷史課程,充分分析本地的教育發展和鄉土歷史狀況,充分結合本地教育和當地社會發展的關聯,針對當地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以維護本地自然和文化和諧發展為宗旨,為當地的環境保護和文物保護事業獻計獻策。讓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歷史資源得到健康持續發展,對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以及科學發展觀的落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鄉土歷史文化在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的運用

1.加強對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甄別和篩選

在高中鄉土歷史課程資源中除了一些較少的當地地理、民俗文化素材外,主要以當地的歷史資料為主,但是地方史志大多來源于“民間”,從而導致所收集的一些當地史學觀念、歷史素材、信息解讀以及相關的邏輯推算會存在一些偏差和錯誤,除此之外由于當地民眾不正確的鄉土歷史觀念,使得一些真實的“歷史”面貌無法恢復,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鄉土資源的運用。在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家鄉的歷史有一個真實、深入、全面的認識,就必須要對這些歷史素材進行充分地甄別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保證歷史的真實性。歷史缺乏真實性,也就失去了歷史的意義。二是從不同角度審視歷史。從目前歷史高考試題中,歷史觀念的多元化已經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從不同的史觀角度來認識歷史,所呈現的歷史也就不同,因此,我們必須要從不同的史觀綜合地審視歷史,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全面地反映歷史的全貌。

2.綜合運用與提升鄉土歷史文化教學的價值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鄉土歷史資源的教學價值,可以更好的完成歷史教學的總體目標。因此,我們必須科學地運用各種歷史教學素材,充分發揮各種素材的歷史教學價值,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鄉土歷史的教學效能。在充分認清鄉土資源和其他資源的教學價值的基礎上,分類選擇、優化配置。很多鄉土資源信息十分生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歷史核心概念,充分發揮鄉土資源的教學輔助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鄉土資源都優于其他的素材,由于鄉土資源的一些特性,其資源的來源、收集、整理過程不夠完善等問題,一些資源和主干知識連接不夠充分,對于一些鄉土資源還需要進一步地甄選和分析。因此,在選擇鄉土資源的過程中必須謹慎。在歷史教學中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以南通為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南通得天獨厚的歷史遺跡、博物館等鄉土歷史資源為設計的材料,在講解“京劇的產生與發展”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伶工學社―――第一所戲曲學?!边@一南通歷史材料進行充實。

3.優化與創新鄉土歷史文化運用的模式

鄉土歷史文化運用于教學設計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素:全面體現歷史學科化;明確選擇目的;要有思維含量;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鄉土文化在教學設計中充分注重學生實踐探究能力、思維的開放性以及綜合思維能力,從而保證課堂的優質、高效,杜絕懶散、“放羊”現象產生。鄉土研究課程的學習評價主要堅持發展性、開放性以及綜合性。努力使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完美結合。

第5篇: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鄉土景觀;風景園林;景觀營造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園林建設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犧牲和放棄了很多本真的東西。鄉土景觀元素來源于鄉村生活、來源于自然,樸實無華,但卻與地域特征密切相關,并蘊含一定的文化意義和地方精神,不同地域之間的鄉土景觀元素保持較為明顯的差別。我們認為,從平凡的鄉土景觀元素入手,去發現其樸實的美和透露出的真情,進而對當前的園林創作活動提供思路,應該是一件具有很強現實意義的事情[[[] 孫新旺,王浩,李嫻.鄉土與園林――鄉土景觀元素在園林中的運用[J].中國園林,2008(8):37-40]]。

1 鄉土景觀的概念和內涵

《辭海》中對“鄉土”的解釋為“家鄉、故土”,“亦泛指地方”??梢姟班l土”是一個邊界模糊的地域概念。鄉土景觀是指當地人為了生活而采取的對自然過程、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間及格局的適應方式,是此時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顯現[[[] 俞孔堅,王志芳,黃國平.論鄉土景觀及其對現代景觀設計的意義[J].華中建筑, 2005,23(4):123-126.]]。其內涵可擴大為自然風光、鄉村田野、鄉土建筑、民間村落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飾等所構成的文化現象的復合體,具有自然、社會、文化3個層面。

2 鄉土景觀在現代園林中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的壓力,環境污染的加重,民俗民風的缺失,對鄉土文化的保持產生前所未有的沖擊。保護鄉土資源,挖掘鄉土特色,已成為園林設計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以自然簡樸的設計手法在現代園林中營建具有鄉土意境的景觀,具有多重現實意義。

(1)從精神性角度來看,鄉土景觀使自然要素和土地條件得到靈活運用,在遵循人性化空間尺度的基礎上形成具有實用性、耐久性以及親和感的景觀,而且傳統鄉土意境所呈現出來的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祥和景象,使人產生親切安逸感;

(2)從審美性角度來看,鄉土景觀本身具有的鄉野風情,通過藝術手法加工后會展現出強烈的感染力;

(3)從社會性角度來看,鄉土景觀來源于當地人的生活經驗,是對歷史文脈的延續,具有強烈的地域性感受,給人強烈的歸屬感;

(4)從生態性角度來看,鄉土生態系統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多樣的、生物可以生存生息的系統。

3 鄉土景觀在現代園林中的運用原則

3.1就地保護與自然生態原則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大量農業用地逐漸被納入城市規劃區的范圍,變為城市開發用地。在這種情況下,土地上原有的田園景色、村落格局、鄉土風貌,應該在合理的規劃指引下得到必要的保留和延續。這是傳承本土特色、延續歷史文脈的根本原則之一。

鄉土景觀依托于當地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是當地自然生態的最根本體現。在整體上,鄉土景觀不能獨立地存在于環境之中,而應該成為自然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并對周圍生態環境起到積極的維護與促進作用。只有這樣,鄉土景觀才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并且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3.2異地更新與協調一致原則

當鄉土景觀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遭到破壞并逐漸消失時,為了保留并傳承地域文脈和場地記憶,需要對鄉土景觀進行異地的重塑與更新。在重塑與更新過程中,必須把握協調一致的原則。

首先,鄉土景觀汲取了大自然的營養,取材于當地生活,充分體現了人類崇尚自然的精神。因此,城市園林建設應將鄉土景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協調景觀與自然環境、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出發,謀求城市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其次,鄉土景觀建設需要與城市景觀協調一致。鄉土景觀體現了城市建設形成之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及樸素的精神信仰,它與城市景觀相互區別。但是,運用在城市園林中的鄉土景觀卻不能與城市景觀格格不入,而需要融入城市環境之中,與城市格局、景觀風貌、文化氛圍相互協調,只有這樣,才能尋求城市建設與本土特色之間的長久、健康的發展。

3.3因地制宜與體現特色原則

鄉土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表現形式,其發展深受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文化形態以及民風民俗的影響。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差異巨大、特色鮮明的鄉土文化和鄉土景觀。因此,設計需要立足本土特色,充分考慮地方性因子在其發展過程中地位和作用,因地制宜的探求切合本土特色的景觀設計方法,從而延續地域文脈,體現本土色。

3.4利于操作與經濟可行原則

鄉土景觀的創作是為了在城市園林中進行有效表達,設計的可取性和操作性促進社會認可度,是衡量設計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因此合理鄉土景觀設計應該遵循利于表達、利于施工操作的基本原則。只有這樣,能保證設計意圖切實有效的落實到城市綠地建設中,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另一面,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推動,資源與經濟的有效節約成為衡

設計優劣的一個重要標準。在城市園林中進行鄉土景觀建設,必須強調用少的人力資金、消耗最少的環境資源來健全自然生態過程,改善人居環境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4 鄉土景觀在現代園林中的營造要點

4.1 鄉土景觀的保留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現有的鄉土景觀正逐漸被城市建設的浪潮所吞沒。對于城市內部或者城市邊緣那些有幸被保留下來、尚未開發的鄉土環境,我們首先應該采取慎重的態度,對鄉土景觀進行保留與更新,使其在適應城市氛圍和現代功能需求的同時,保留鄉土格局與鄉土韻味,傳承當地的歷史文脈。

鄉土景觀中具有生態效益的山水格局、自然植被和動物資源,應該成為保存的首要對象。它們塑造了城市的自然景觀風貌,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協調、空氣凈化、水源涵養和動植物資源的豐富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鄉土景觀中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聚落空間、景觀小品、歷史遺跡等也需要被保存及傳承。

4.2鄉土景觀的更新與利用

鄉土景觀擁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容易與大眾產生共鳴等等特點都表明了鄉土景觀的活力與生機。但其在表現形式及功能上與現代園林還是有所不同,因此在營造鄉土景觀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對其的更新與利用。

(1)自然要素的更新與利用

鄉土景觀中的自然要素,例如地形、水體、動植物等,在保存的基礎上,以不損壞其基木功能和生態環境為前提,進行合理的改造利用,并通過引入新的使用功能,使其滿足現代城市園林觀賞、游憩、利普、教育等多種需要_

(2)空間的上的更新與利用

要創造給人以親切感的鄉土景觀,首先要避免產生超過人性化空間尺度的設計。以人性化的空間尺度為基礎是鄉土風景給人以踏實的歸屬感的一個重要原因[[ [] 進士五十八,鈴木誠,一場博幸.鄉土景觀設計手法[M].李樹華,楊秀娟,董建軍譯.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這種人性化空間尺度,不僅僅反映在對超大規模廣場和建筑的摒棄上,還反映在人性化空間尺度的高樹、適合不同游賞需求的道路寬度上。

(3)歷史文化的更新與利用

鄉土生活和生產方式帶有濃郁的地域色彩,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文脈等信息內容。它們一方面反映了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的演變,另一方面反映了當地人們在適應和改造自然過程中付出的辛勞、汗水和智慧。正因為這種特殊的文化與氛圍,造就了鄉土景觀的獨特的魅力。但同時歷史文化與傳統映象的表現形式與功能也需要結合現代園林的發展與功能逐步更新。如結合現代雕塑、場景再現、抽象藝術等現代園林手法用抽象或具象的方式表現鄉土景觀的特點,也成為其歷史文脈傳承的一部分。

4.3 鄉土景觀的地域特色營造

鄉土景觀是根據歷史的積淀逐步形成的。具體的鄉土元素涵蓋廣泛,包含鄉土材料、農耕器具、鄉土建筑、農事項目、歷史傳說、風俗民情等。而表達地域特色的方式不外乎兩種:其一、適當的合理再現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鄉土景觀,可以喚起人們對于地域的認同感,例如以鄉土建筑為原型的茶室、涼亭,鄉土生活器物和場景的模擬重朔等。其二、對這些具象或者抽象的地域特色元素加以提煉,吸收其精華,再加以轉化潤色,將各種相關的符號和元素靈活運用到景觀設計當中,增加了文化厚重感,延續了歷史文脈,創造出無法復制的有地域個性的景觀,也加深了群眾的歸屬感。

4.4 鄉土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鄉土生態系統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多樣的生物可以生存生息的系統,包括多孔隙地面、多樣的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環境的循環力與自我恢復能力、低負荷環境、人與自然、生物的共生等方面[[[]李樹華.利用綠化技術進行生態與景觀恢復的原理與手法――以日本兵庫縣淡路島“故鄉之森”的營造為例[J].中國園林,2005,(11):59-64.]]。而正因為鄉土景觀擁有這些特點,所以鄉土景觀營造時應當考慮通過不斷的轉變及更新使其可以進入持續發展的階段。

4 結語

第6篇: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范文

一、鄉土文化的現代化境遇

(一)城鎮化影響下,價值觀念的轉變對鄉土文化造成沖擊

城鎮化的影響是雙重的,在給農村居民帶來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同時,也消解了原有淳樸的特色鮮明的文化觀念。在傳統農村社會,人際交往是受到血緣、地緣因素影響的契約關系,而現代社會呈現出一種理性化的交往模式,以利益計算作為人際互動的第一考慮因素。由此帶來的急功近利心態使人們更注重追求物質享受,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的傳承,這引發了一系列的城鎮建設同質化、文化同化嚴重等現象。很多城鎮建設過程中甚至出現文化傳承的畸形發展,將鄉土文化的保護推向商業化發展道路,重金打造具有濃郁商業氣息的邊緣文化,然而對于傳統習俗、村落原貌等的保護是缺失的。原本特色鮮明的鄉土社會逐漸消逝,鄉土文化的傳承面臨危機。

(二)市場經濟對鄉土社會生存環境的吞噬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農業轉移人口增多,大量農村人口離開了鄉土社會,投入現代城市文化和經濟建設中,這導致了鄉土社會的生存空間日益縮小。一部分農村地區受到工業化的刺激,開始步入現代化,改變了原有的落后、封閉、保守的生存狀態,但是與此同時,農村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資源過度消耗,鄉土社會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造成農民對鄉土社會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逐漸消失,戀家(鄉土)情結弱化。同時,受目前我國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及城鄉文化差異性的沖擊,鄉土文化在城市的繁衍受到阻礙。鄉土社會是鄉土文化的生存土壤,鄉土社會環境的破壞、現代化城市環境的排斥使鄉土文化逐漸從社會主流文化中脫離。

(三)保護制度的缺失導致鄉土文化逐漸解構

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國家政策、社會組織對于農村、農民、農業問題的關注點主要是農業發展、農民致富等問題上,而對于農村規劃、及鄉土文化的保護上是缺失的。目前我國鄉土文化保護缺乏具體的參考依據和完善的法律基礎,這導致鄉土文化在面臨現代化沖突時不堪一擊,最終被逐漸解構。

二、鄉土文化的重建路徑

(一)提升社會成員對鄉土文化的認知,整合重構鄉土文化與現代文化因素

鄉土文化是鄉村社會延續后代、和諧共生的重要精神支撐,因此國家應特別注重對提升民眾鄉土文化的教育認知,并給予政策支持。一方面,文化宣傳部門要將鄉土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系統的一個體系加以對待,通過社會機構、高等院校培訓、鄉村旅游、網絡等各種渠道深入開展鄉土文化宣傳,使所有民眾特別是村民都意識到傳承保護原生態本土文化責任和義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保護鄉土文化的同時不可忽視宗族、宗教因素對鄉土文化的異化作用。在傳承鄉土文化過程中,在不改變原有實質內容的前提下,對一些不合時宜的形式進行改造,注入現代文化因素,這將在現代社會獲得更多認同。通過正確規范組合現代與傳統文化形式,使鄉土文化得以繼續保存和發展,在提高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同時傳承鄉土文化。

(二)重組農村資源市場,提升鄉土文化生活環境

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整合農村文化服務市場,重新建立起專門的鄉土文化市場管理部門,確保鄉土文化市場管理的有力執行,積極扶持當地特色鄉土文化產業,形成農村文化的產業鏈,保證鄉土文化科學合理規范的發展。在過去的經驗中容易發現,在缺乏有效監管規劃的近完全自由市場經濟下,農村文化活動呈現出了一定的低俗性與落后性。導致部分地方文化部門簡單粗暴地否定了傳統鄉土文化市場的價值,不斷減少這方面建設的資源投入。加上本身城市文化市場的強勢地位,導致鄉土文化市場被不斷壓縮。重組農村資源市場,就是要發掘農村鄉土文化當中先進、積極、正能量的部分大力發展和扶持。鄉土文化雖然在發展上表現出了一定的滯后性和弱勢,但是本身非常接地氣,容易被群眾所接受。各地方文化部門需要重視農村文化服務市場建設的意義。要做到高度重視,深度挖掘,大力發展,合理規劃。將手頭有限的資源有效調動起來。將傳統鄉土文化產品加以一定的加工改造,去其糟粕,使其更適應當代農村文化需求。

第7篇: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鄉土建筑 特點 保護

中圖分類號: TU1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近些年,新農村新民居建設進行的如火如荼,很多地方的村莊得到了新的規劃布局,從原來的布局散亂道路崎嶇逐步變成了房屋整齊,道路寬闊。但是不難發現,由于各種原因,大多數的農村建設都套用了一種模式,形成了千村一面的狀況,沒有了鄉土的本應賦予的那種純樸和與眾不同。鄉土建筑的特色也沒有體現出來,與周圍的景觀時常會體現出格格不入。鄉土建筑代表的歷史文化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一、鄉土建筑的特點

“鄉土建筑就是農村的建筑,它們土生土長在鄉村,所以稱為鄉土建筑”。鄉土建筑歷經戰火、動蕩和社會變遷,建于清中葉以前的鄉土建筑留存于世的數量較少,現存的多建于清朝末年和民國年間。

鄉土建筑體現了這樣幾個特點:

(一)鄉土建筑在中國傳統建筑體系中占據數量優勢。鄉土建筑是與廣大農民、小手工業者、小市民和鄉野知識分子緊密相連的建筑。在中國,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這些人群都是社會的主體成員,是社會中的最大多數。因此,鄉土建筑的建造數量也是最多的,它以傳統民居為代表,還包括宗祠、寺廟、戲臺、店鋪、書院、學堂等諸多的民間建筑類型。散布在我國鄉村,分布廣且數量大。

(二)鄉土建筑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的地理特征和多元的文化特征,鄉土建筑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差別。它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充分利用當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藝,并適應當地特定的地質地形、氣候生態、民族習俗和人文環境,體現出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風情。同是民居,西北的窯洞和西南的吊腳樓相去甚遠;同是商人營建的住宅,山西晉商的古樸凝重,江南徽商的卻是清逸秀麗。

(三)鄉土建筑的建筑風格呈現多樣性。傳統的官式建筑具有全國大一統的模式,鄉土建筑則體現出了建筑技藝和風格的多樣性。同樣是木構架庭院式布局的民居,北京的四合院、云南的一顆印、浙江的天井院以及閩粵的天井院,在建筑布局和裝飾風格上大相徑庭。有些鄉土建筑甚至超出了傳統建筑一般常用的木構架模式,形成干闌、井干、窯洞、土樓、碉樓、氈包等非木構架的建筑形式,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傳統建筑的內容。

(四)鄉土建筑一般以村落聚居的形態存在。在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中國封建社會宗法制度下,鄉村往往是按血緣形成的一個家族的聚居地。相當長時間內的二元制社會經濟體系,使我國鄉村在生活、文化、建筑等各方面與城市涇渭分明,鄉村作為自給自足的生產生活單元,始終保持著小農經營、世代聚居的特點,人口流動相對較小,活動范圍受到局限,大家遵守著共同的鄉規民約,這是我國古村落較少受到外來文化沖擊和影響、相當一部分古村落較好地保持下來的重要原因。

二、鄉土建筑的價值

鄉土建筑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體,具有雙重財富,即有形財富和無形財富。這兩類財富的價值均可以在旅游開發中得以體現。鄉土建筑印證了我國古建筑文化的基本特征,包含著深邃的文化底蘊,其建筑規劃布局取法自然,其中不乏雕梁畫棟的藝術精品,體現了生態、形態和情三位一體的有機結合,是寶貴的人文旅游資源。徜徉其間,游客可以在欣賞建筑與自然環境融一體的美景的同時,體驗鄉村生活的別具風韻,感受鄉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觸摸先人的建筑技藝和智慧。無論是觀賞游、體驗游還是學術考察游,鄉土筑都顯示出巨大的旅游價值。

(一)鄉土建筑是鄉村文化的載體。

建筑的產生源于人們的居住需要,鄉土建筑營建的首先是一個生活場所,人們長期共同生活在這里,感情和利益相融合,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淳樸的民風,包括日常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和行為禮儀,這些非物質要素所構成的鄉村文化都保存在鄉土建筑這一獨特的載體之中。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條件改善依附于建筑而實現,通過建筑來演繹自己的文化理念?;丈堂窬雍蜁x商民居都外筑高墻,對雨水的處理都是“四水歸堂”,這種鄉土建筑不僅起到很好的防御功能,還體現了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財心態。鄉土建筑對于傳統文化的反映往往比文字記載更為直接,也更容易把握,由于其與城市文明的差異性和文化的相通性,對旅游者往往有很強的吸引力。

(二)鄉土建筑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鄉土建筑是農民休養生息的場所,農民在自然災害面前所遭受的生存危險比城市大許多,所以鄉土建筑更注重山水相依。在滿足生產、生活之后,人們對居住環境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建筑選址、布局以及裝飾等各方面都投射出了人們注重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精神追求,如安徽宏村的臥牛形象包含著“水系藍圖”、四川羅城的船形布局寓意“船行水上、一帆風順”,浙江諸葛村的八卦布局更是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文化特質。這些鄉土建筑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對今天人們如何認識和實現可持續科學發展也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三)鄉土建筑中不乏寶貴的藝術精品。

鄉土建筑不像官式建筑那樣具有宏大的規模和統一的形制,從總體上而言,技藝也不如城市建筑中宮殿、壇廟那樣復雜和精湛,但是鄉土建筑就地取材,因材施用,在建筑形象和建筑裝飾上更能汲取鄉土文化和民間藝術的養分,特別是在一些商賈云集的富庶之地,由于封建等級制度的嚴格限制,鄉土建筑不能建造得富麗堂皇,只能另辟蹊徑,走出了以普通建筑構件與外界自然環境相通的路子,在布局、形制、裝飾等方面不乏美侖美奐的藝術精品。如安徽宏村承志堂素有“民間故宮”之稱,山西靈石的王家大院則被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

三、鄉土建筑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建議

在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浪潮的沖擊下,鄉土建筑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隨著農業人口的轉移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村生活方式的轉變,鄉土建筑的文化信息和歷史性也正在消失。鄉土建筑保護工作動態變化大,又與人的活動緊密相聯,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只有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才能實現鄉土建筑的可持續利用。

第8篇: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化;改造策略;環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4B-0019-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領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泵袼孜幕杂變合猜剺芬姷男问?,與兒童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兒童通過交往、參與、探究等游戲形式,獲得知識、鍛煉動作和技能、發展情感、享受快樂。

一、更新觀念,樹立課程游戲化理念

合理地利用民俗文化元素,傳承民俗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氣質、文化意蘊,讓民俗體現深厚的文化價值,對促進幼兒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認識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踐行“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

二、反思研討,改造課程游戲化方案

我們要立足園情,挖掘鄉土民俗資源,建構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園本課程,包括風俗風情知習俗、民俗節日樂習俗、民間工藝做習俗、民間美食品習俗四大部分。如,通俗易懂的歌謠,幼兒說起來朗朗上口,激發了他們對語言活動的興趣;簡單的民俗游戲,人人易學,既增強了體質,又培養了合作意識;經典的古老神話,既打開幼兒思路,又拓展幼兒思維等,讓民俗文化滋養幼兒快樂童年。

(一)提供充分的游戲時間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皆課程。將幼兒的一日活動都納入課程的視野,實行幼兒彈性作息時間,以滿足幼兒游戲需求。首先,體現集體活動游戲化,精心組織幼兒每天一節的集體活動,使集體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突出游戲性和分享性。其次,確保游戲活動自主化,增加幼兒自由活動、自主游戲的時間,保證幼兒游戲時間每天不少于3小時,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少于2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每天不少于1小時。讓幼兒擁有游戲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體現游戲精神,做游戲的主人。

(二)探討適宜的游戲策略

1.活動內容民俗化。豐富民俗文化知識,拓展幼兒游戲內容:將本地民俗文學、民俗藝術、民俗美食、民俗游戲等內容進行篩選和甄別,讓孩子們了解故事傳說、民間淮劇、農耕生產、工匠作工、建房喜話、草編、節令、廟會、婚嫁等民俗傳統文化,可以拓展游戲內容。在游戲活動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數據統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都會有很好的發展。感受民俗節慶文化 ,體驗自主游戲樂趣:利用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資源,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

品味民俗藝術魅力 ,激發幼兒表達欲望:撥浪鼓、虎頭帽,捏面人、剪窗花、皮影木偶、小淮劇等這些民俗藝術魅力十足;尤其是我們本地的草藝如草鞋、草墊、草帽等民間草制藝術品應用廣泛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邀請社區老人來園進行草藝的展示活動,激發孩子學習和表達愿望,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2. 活動材料鄉土化。挖掘資源,投放鄉土材料:為突出區域活動的鄉土特色,在不同的活動區域投放相應的材料,如到了秋收時節,在班里設立了“巧手編織”活動區域,用稻草、蘆葦、狗尾巴草等編織草繩,讓幼兒玩“跳草繩”“拔河”“捉尾巴”的游戲。就地取材,自制民俗器材:“玩船舞龍源遠流長,民風民俗濃郁深厚”,為我園提供了豐富的、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我們整理符合各年齡段特點的民間游戲,制作玩船、舞龍等器材。在晨間活動中,孩子們可以自選玩船舞龍的器材進行游戲,在小舞臺上進行花船舞龍表演。利用農村鄉土資源自制民俗器材開展活動,既親切又自然。

三、因地制宜,優化游戲化環境

1.創設高效的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主要包含時間、空間、玩具、材料,良好的物質環境創設有利于幼兒游戲的開展。一是因地制宜,巧妙規劃。依據幼兒年齡特點,結合室內外自然結構和各區的建筑元素,巧妙利用室內外立體空間,智慧運用農村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將活動室四周墻壁作為幼兒作品展示區、主題墻等。走廊頂上懸掛適合不同年齡的飾物;過道地面設計迷宮、跳房子、不同的腳印等;寬敞走廊巧妙創設成孩子們喜愛的小劇場。 二是滿足需要,引導參與。為幼兒提供既符合發展水平,又能體現民俗文化風格,更能滿足幼兒個體需要的各種玩具和適宜材料。三是注重安全,健康發展。要考慮游戲設施、設備等材料的無毒、堅固,材料的選擇盡量挖掘利用草、布、竹、木等安全的鄉土資源。在區域劃分時注意通道的暢通和動靜的分隔,確保安全。

2.營造適宜的心理環境。圍繞著安全、自由、溫馨、平等四個目標,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為指針,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游戲環境。一是建立寬松和諧的師幼關系。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與幼兒建立寬松平等、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讓幼兒真實、自然地表現自我,在游戲中成長。二是建立賞識主題的文化環境。注重用賞識主題文化引導教師、家長和幼兒牽手成長。以“名師工程”“優秀家長工程”“星級小能手工程”為載體,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和家園共育同步化以及幼兒發展自主化,編寫“在賞識中牽手成長”文化手冊。

第9篇:鄉土文化包含的內容范文

內容摘要: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區分是古典社會學和現代社會學討論的重要議題,這種區分對深入認識鄉土社會并尋求其發展道路有重要意義,對理解當前鄉村社會轉型的背景、動力和現實實踐過程,從正式和非正式兩種制度著手解決鄉村問題也有重大幫助。

關鍵詞:鄉土社會 轉型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區分

本文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內涵做如下界定:正式制度是以明確形式加以確定,并由行為人所在的組織進行監督和用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各種成文法律、法規、政策、規章、契約等。非正式制度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自發形成并被人們無意識接受的行為規范。非正式制度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一類是與正式制度比較接近的程序和規范,在正式制度無法規定或不適宜規定的場合起作用;一類是社會認可的慣例、習慣和習俗;一類是自我實施的行為,包括自我行為強制、認知規定、道德、價值觀念等(劉少杰,2006)。正式和非正式制度這種學理上的區分,不僅在社會學理論的視野中可以找到其根源,在近百年鄉土中國的研究及鄉土社會轉型的困境中都顯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社會學理論視野中的兩種制度

(一)古典社會學理論視野中的兩種制度

古典社會學家迪爾凱姆認為制度是社會事實的形成方式和存在方式,現代社會分工基礎上形成的有機團結不僅要有協調分工所必需的個人之間正式的契約關系,而且更要有契約得以形成的普遍道德基礎集體意識。從整體看,契約中的非契約關系,在經濟社會中建構社會的道德秩序始終是迪爾凱姆社會學理論的核心議題(吉登斯,2007)。韋伯從個人的社會行為的角度研究制度,認為社會行為的類型既包括習慣、習俗和慣例等非正式制度,也包括大量的在企業、市場、政黨、國家中存在的正式制度。馬克思從“商品”概念出發,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的運行規律,明確提出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等基本概念。卡爾•波蘭尼還指出非資本主義市場是嵌入性的,市場制度與非市場制度的社會與經濟目標存在很大不同??傊?傳統社會學家的制度理論盡管在基本假設和方法論方面存在對立,但在制度理論分析的精髓中,實際都包含著兩種核心的對立,這種對立既是制度與規范的對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某種對立。

(二)當代社會學理論視野中的兩種制度

古典社會學家之后,興起了對行為模式、結構功能、符號象征、社會沖突等方面的研究,這些研究雖沒有將制度作為客觀的現象去對待,但仍揭示了制度的存在和制度的作用,且在談到正式制度的同時更強調了大量的非正式制度的內容。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框架(AGIL)(亞歷山大,2001),布勞在交換理論中提出的維持群體內權力結構的合法化不僅要有科層制,而且還要在群體內部確立共同的價值觀念和倫理規范的原則,大大豐富了韋伯和迪爾凱姆關于權力或權威合法化概念的內涵。20世紀80年代以來,社會學理論積極研究社會制度變遷,這種制度研究與以前相比,更注重制度的實踐性,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出現了含混性綜合,哈貝馬斯、布迪厄、吉登斯是其突出代表。吉登斯在對制度的定義中,用類似“在社會中歷經時空而深層次地沉淀下來”的語言來說明,其意圖是在幾個意義上避免一種機械觀的制度化。其一,在經驗情境中的互動系統是一個制度性過程的混合體,經濟的、政治的、法律的和符號的秩序不能輕易分離。其二,制度與行動者使用并由此再生產的規則和資源相聯系,它們并不外在于個體,因為它們是在實際的社會關系中通過不同的規則和資源形成的。其三,所有規則和資源的最基本緯度(意義、統治和合法性)都包含在制度化的過程之中(特納,2007)。吉登斯對制度的規定鮮明突出了正式和非正式等不同制度類型的含混統一性。

我國鄉土社會研究中的制度視域

有學者提出,我國社會學自其發端之日起,就把制度研究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內容,嚴復、康有為、梁啟超等前輩學者對制度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與功能、中國各種社會制度的特點與弊端進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我國社會學制度研究的基礎。梁漱溟(2005)從文化路向的差異性上揭示了中國社會制度的特殊性,認為從組織結構看,中國是倫理本位、職業分立的社會,而西方近代形成了個人本位、階級對立的社會,其原因是“社會秩序的統治力”,此統治力在西方社會是法制,在中國則是禮俗;在此基礎上,梁漱溟首先論述了禮俗等非正式制度同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正式制度之間的區別。其次,指出鄉村建設的根本――即建設新禮俗??梢钥闯?梁漱溟從社會性質、組織結構等方面指出了中西方社會的根本不同點,提出鄉村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從中國的舊文化里轉變出一個新文化來,“只有文化再造才有民族復興”。

從制度視角更全面地認識鄉土社會、研究鄉土社會和致力于解決鄉土社會問題的當數。首先,從對鄉土社會的認識來看。的《鄉土中國》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核心概念,這一概念從此成為理解中國社會結構和人際關系的最有力的概念,甚至在今天仍影響著我們的觀念和行為(馬戎,2007)。其次,從對鄉土社會研究的理論來看。繼承馬林諾斯基的文化理論,并使之在鄉土社會實踐研究中不斷完善和發展(謝立中,2007)。從《江村經濟》到《生育制度》跳出了馬氏將文化分為基本(生物)、派生(社會)、整合(精神)三個層次需要的框框,傾向于將社會看成是一個具有自己獨立需要的實體,20世紀末又提出了“文化自覺”的概念,而到其晚年更試圖突破馬氏文化論的客觀取向,在《試談擴展社會學的傳統界限》中提出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研究“意會現象”、“我”、“心”等,進行“主體”及“主體際”精神世界的探討。再次,從鄉土社會問題的解決模式來看。報著“志在富民”的志向,一直堅持從中國鄉土社會的特殊性出發,尋找適合中國鄉土現代化發展的獨特道路。循著這一思路,20世紀80年代又提出了“小城鎮建設”、“農副互補”、“城鄉協調發展”等鄉村工業發展理論。上述可見,從各個制度層面展示了鄉村社會的特殊性,實際上內在包含了鄉村問題中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兩個層面。我國社會學前輩對鄉土社會的深刻分析對本文有兩個重要啟示:一是指出了鄉土關懷的非正式制度視角是鄉土研究的基礎。二是指出了鄉土文化變遷中兩種視角并存及其相互關系,揭示了運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兩種視角分析問題的必要性、深刻性和豐富性。

當前我國鄉村社會的轉型與變遷

(一)鄉村社會轉型與變遷的背景

曹錦清(2003)從中國近百年的歷史出發,認為中國的社會轉型是一種“追趕戰略”,在近百年的歷史中表現了“由觀念到實踐”的特點。孫立平(2005)在考察中國、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轉型的基礎上,提出中國的社會轉型是在政體連續性背景下的漸進式改革、權力連續性背景下的精英形成、主導性意識形態連續性背景下的“非正式運作”,并由此得出下述結論:由于政體和意識形態是連續的,許多重要的改革和轉型過程是使用變通的方式實現的,這種“變通”是一種準正式的運作,更確切地說,是一種正式機構按非正式程序進行的運作。上述學者關于中國社會轉型的理論揭示了中國社會轉型的獨特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二)鄉村社會轉型的動力

“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一直是鄉村社會研究的基本框架,在這一框架下,對鄉村社會轉型動力的探討大致有三種觀點:一是國家中心說。認為國家在吸取現代資源,推動現代化的過程中有決定性作用。二是以鄉村為中心的國家-社會關系相互重塑說。20世紀80年代后,國內一些學者運用這一視角,如樊平通過對文本規則與生活規則的比較,指出在受到地域傳統定義的社會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生活規則,村落權力運作的實質就是村落內生勢力建立生活規則,以積極適應或消極敷衍文本規則的動態過程(韓明謨,1998)。三是國家-社會-第三領域說。這一學說以黃宗智為代表,他認為在國家與社會之間存在著一個第三空間,這一第三領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會具有不同的特征與制度形式,如時期出現在正式司法體制與非正式司法體制的交互作用領域的鄉鎮的“鄉?!焙痛逡患壍摹袄镎?當前中國鄉村司法所的調解制度等。這一學說使人們開始關注正式制度體系之外的各種非正式的制度因素及兩種制度的相互作用。

(三)鄉村社會轉型的現實實踐過程

孫立平(2002)基于中、蘇轉型的比較及對中國社會深入調查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實踐社會學”的概念。用日常生活的視角關注底層社會和普通人。強世功從行動策略、行動過程的視角研究鄉村社會轉型,運用“關系/事件”分析法研究了一起炕上開庭的鄉村訴訟案例,得出了無論是國家法還是鄉村的人情、禮俗都成為法官、當事人、村干部等,在每一個行動策略中進行選擇時可供利用的資源。這種對兩種制度的關注使我們對轉型中的一些事件有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

(四)鄉村社會轉型的困境

當前一些學者從社會結構、文化觀念及鄉村組織等層面提出了鄉村社會轉型的困境。從社會結構的層面看,孫立平(2004)提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社會與80年代相比是一個非常不同的社會,由市場因素造成的城鄉二元結構的斷裂已固化為一種穩定的結構和秩序,走出失衡和斷裂的解決方案就是在宏觀制度上建立合作主義的框架。

從鄉村社會的組織來看,自時期“政社合一”的全能型管理模式取消后,國家開始逐漸放權,培育村民自治組織,但鄉村組織的發展并不令人滿意,尤其是稅費改革后國家幾乎從鄉村社會潛在退出,由此造成鄉村債務償還、公共品供給等許多問題。從文化觀念的層面看,曹錦清(2004)認為社會價值評判從原來政治或權利的身份標準向以財富為標準轉移,德無法治理和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能把法律和個人的權利結合起來。但這種法律規范與原來鄉村社會以共同道德為基礎的禮俗社會秩序發生沖突,鄉村社會經常處于禮與法相互交鋒的狀態。賀雪峰指出當前中國快速的現代化一方面在破壞農民從村莊中獲得的傳統福利(不只是經濟收入,還包括人際關系,穩定感,生活環境等),一方面又不能為農民提供以高消費為基礎的現代福利的矛盾(黃平,2007)。上述學者的觀點實際談到了當前鄉村社會中存在的法律與道德、現代福利制度與傳統福利等矛盾。舊的傳統大都受到沖擊,新的組織規則還未能有效的建立,這種困境正形同在《鄉土中國》中談到的國家制度與民間非正式制度相遇時的尷尬,其解決之道也唯有從正式和非正式、國家和社會兩方面著手才能有所突破。

以上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區分的研究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區分不僅是社會學理論研究的基本議題,而且對于中國鄉土社會的變遷更具有重大意義,兩類制度的區分能使我們對鄉土社會自身的運作邏輯有更深入地理解,對鄉村轉型中面臨的復雜問題有更深刻地認識。

參考文獻:

1.劉少杰.國外社會學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吉登斯.郭忠華譯.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3.亞歷山大.社會學二十講.華夏出版社,2000

4.特納.社會學理論的結構(下).華夏出版社,2001

5.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6.馬戎.“差序格局”――中國傳統社會結構和中國人行為的解讀.北京大學學報,2007(3)

7.謝立中.從馬林諾斯基到:一種另類的功能主義.南昌大學學報,2007(3)

8.曹錦清.理解中國.探索與爭鳴,2003(2)

9.孫立平.社會轉型――發展社會學的新議題.社會學研究,2005(1)

10.孫立平.邁向實踐的社會學.江海學刊,2002(3)

11.韓明謨.中國社會與現代化.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

12.鄧正來.國家與市民社會――一種社會理論的研究路徑.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13.孫立平.實踐社會學與市場轉型過程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0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高清成人 | 久久青草国产手机看片福利盒子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亚洲国产 | 精品国产无限资源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 日本护士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亚洲免费精品 |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软件 | 香蕉成人在线视频 |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 | 免费在线看a |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 久草在线视频免费资源观看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久久久青青久久国产精品 | 日韩一级生活片 |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 gogo999亚洲肉体艺术大胆 | 欧美在线综合 | 国内成人精品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18岁免费网站 | 福利片成人午夜在线 | 美女双腿打开让男人桶爽网站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 在线免费视频国产 | 亚洲一级黄色毛片 | 久久精品视频网 | 中日毛片 | 国产人妖xxxx做受视频 | 美女被免费视频的网站 |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 日本加勒比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 免费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免费片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精品麻豆 | 99在线观看巨臀大臀视频 | 成人欧美网站 |